CN114915700B - 摄像模组及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摄像模组及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15700B
CN114915700B CN202110169335.6A CN202110169335A CN114915700B CN 114915700 B CN114915700 B CN 114915700B CN 202110169335 A CN202110169335 A CN 202110169335A CN 114915700 B CN114915700 B CN 11491570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ezoelectric actuator
camera module
base
piezoelectric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6933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915700A (zh
Inventor
黄桢
叶林敏
卞强龙
阙嘉耀
姚施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Sunny Opo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Sunny Opo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Sunny Opo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Sunny Opo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16933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15700B/zh
Priority to CN202280012931.6A priority patent/CN116888968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075187 priority patent/WO2022166924A1/zh
Publication of CN1149157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157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9157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157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7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djustment Of Camera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摄像模组及终端设备,摄像模组包括:镜头组件;固定基板,用于设置所述镜头组件,所述固定基板包括电连接件;感光组件,设置于所述固定基板下方,其中,所述感光组件向上延伸并电连接于所述固定基板的电连接件。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利用压电式致动器驱动感光组件相对于镜头组件移动实现芯片防抖,感光组件固定于固定基板下方,实现感光组件的线路板电连接于所述固定基板的电连接件,减小电连接部件对感光组件移动的影响。

Description

摄像模组及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光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摄像模组及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消费者对于手机拍照需求的增加,手机摄像头(即摄像模组)的功能越来越丰富,人像拍摄、远距拍摄、光学变焦、光学防抖等功能都集成在了体积有限的摄像头中,而其中自动对焦、光学防抖功能往往都需要依靠光学致动器(有时也可以称为马达)来实现。
随着手机摄像模组的成像质量要求越来越高,镜头的体积和重量越来越大,对马达的驱动力要求也越来越高,马达的占用体积随着镜头的增大而相应的增加。但是,由于当前电子设备(例如手机)对摄像模组的体积也有很大的限制,在镜头向更大体积、更大重量发展的趋势下,马达所能提供的驱动力难以相应地增加。在驱动力受限的前提下,镜头越重,马达能够驱动镜头移动的行程越短,影响对焦和防抖能力。另一方面,镜头越重,马达能够驱动镜头移动的速度也越慢,镜头到达预定的补偿位置的时间也越长,这也会影响对焦和防抖效果。
随着移动设备的小型化要求不断提高,马达内部部件的密度也随之提高。马达内设有磁铁和线圈,用于产生驱动镜头移动所必须的磁场,而当马达中两个磁铁距离过近(小于7mm),其内部磁场会产生相互影响,导致磁铁产生位移或抖动,影响镜头的对焦及成像质量。
发明内容
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摄像模组及终端设备,能够提高摄像模组防抖效果。
根据本申请的一方面,提出一种摄像模组,包括:镜头组件;固定基板,用于设置所述镜头组件,所述固定基板包括电连接件;感光组件,设置于所述固定基板下方,其中,所述感光组件向上延伸并电连接于所述固定基板的电连接件。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感光组件通过柔性印刷电路板电连接于所述固定基板的电连接件。
根据一些实施例,摄像模组还包括:支承组件,所述感光组件设置于所述支承组件上,所述支承组件包括第一基座,第二基座,沿第一方向可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二基座上,且感光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基座上;沿第二方向可滑动设置于外框体上;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为垂直于沿镜头轴向的光轴方向所在平面内的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固定基板的电连接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固定基板的表面的至少二个LDS槽,所述至少二个LDS槽内表面镀设有导电镀层。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固定基板的电连接件包括:在固定基板的表面铺设有电路层,用于导通所述感光组件、至少一压电致动器和外界电子设备的线路。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固定基板的电连接件包括:至少二根导线一体成型于所述固定基板内。
根据一些实施例,摄像模组还包括:至少一压电致动器,用于驱动支承组件移动,所述至少一压电致动器包括:第一压电致动器,驱动所述第一基座沿第一方向移动;第二压电致动器,驱动所述第二基座沿第二方向移动。
根据一些实施例,每个压电致动器包括压电基板和振动基板,其中,所述振动基板的一端连接至所述压电基板,向所述压电基板施加电势,以引起所述压电基板和所述振动基板的收缩或膨胀,所述振动基板驱动所述驱动轴移动。
根据一些实施例,每个压电致动器包括多个压电伸缩体和多个电极,其中,所述多个压电伸缩体和所述多个电极交替层叠,当所述多个电极上的电位差引起的电场方向不同时,所述多个压电伸缩体会发生变形,所述压电元件的不断变形带动驱动轴往复运动。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至少一压电致动器包括:第一压电致动器,驱动所述第二基座沿第一方向移动;第二压电致动器,驱动所述第一基座沿第二方向移动。
根据一些实施例,每个压电致动器包括移动件、驱动轴和压电元件,所述驱动轴连接于所述压电元件所述移动件可滑动且摩擦接触地设置于所述驱动轴。
根据一些实施例,摄像模组还包括:第一导向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一压电致动器相对的一侧,用于导向所述第一基座沿第一方向移动;第二导向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二压电致动器相对的一侧,用于导向所述第二基座沿第二方向移动。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压电致动器与所述第二压电致动器位于同一水平面。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压电致动器与所述第二压电致动器均设置于所述感光组件的外侧。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压电致动器位于所述第一基座的一外侧壁。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压电致动器位于所述第二基座的一外侧壁。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压电致动器与所述第一导向单元分别设置于沿所述第一方向的所述第一基座相对两侧的中间位置。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压电致动器与所述第二导向单元分别设置于沿所述第二方向的所述第二基座相对两侧的中间位置。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压电致动器与所述第一导向单元分别设置于沿所述第一方向的所述第一基座相对两侧的对角位置。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压电致动器与所述第二导向单元分别设置于沿所述第二方向的所述第二基座相对两侧的对角位置。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压电致动器与所述第二压电致动器位于摄像模组的同一角。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出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摄像模组。
基于上述的摄像模组及终端设备,利用感光组件设置于固定基板的下方,将感光组件电连接于固定基板的电连接件,从而减小电连接部件对感光组件移动的影响。
为能更进一步了解本申请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申请的详细说明与附图,但是此说明和附图仅用来说明本申请,而非对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作任何的限制。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这里,构成本公开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本公开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公开,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不当限定。附图中:
图1-2示出根据本申请示例实施例的摄像模组及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根据本申请示例实施例的摄像模组及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根据本申请示例实施例的摄像模组及终端设备的第一压电致动器与第二压电致动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根据本申请示例实施例的摄像模组及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根据本申请示例实施例的摄像模组及终端设备的压电致动器与固定基板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7-15示出根据本申请示例实施例的摄像模组及终端设备的压电致动器及导向单元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16示出根据本申请示例实施例的摄像模组及终端设备的压电致动器与感光组件和固定基板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17-19示出根据本申请示例实施例的摄像模组及终端设备的压电致动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0示出根据本申请示例实施例的摄像模组及终端设备的压电致动器的压电元件结构示意图。
图21示出根据本申请示例实施例的摄像模组及终端设备的固定基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例。然而,示例实施例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本申请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例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
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没有这些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式、组元、材料、装置或等。在这些情况下,将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结构、方法、装置、实现、材料或者操作。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摄像模组及终端设备进行详细说明。
图1-2示出根据本申请示例实施例的摄像模组及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2所示,根据本申请示例实施例的摄像模组10包括固定基板400、镜头组件600、感光组件100、以及至少一压电致动器200及支承组件500。固定基板400用于设置镜头组件600。感光组件100设置在固定基板400下方,且设置于支承组件500上。至少一压电致动器200驱动支承组件500,以带动感光组件100在成像平面上移动,其中,至少一压电致动器200电连接于固定基板400。固定基板400,镜头组件600,至少一压电致动器200,感光组件100及支承组件500之间能够可拆卸地固定到一起。当然,本实施例中不限定至少一压电致动器200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任意设置。
感光组件100设置于支承组件500上,通过至少一压电致动器200驱动支承组件500带动感光组件100移动,固定基板400并不发生移动,从而实现摄像模组10的光学防抖。
固定基板400包括电连接件,固定基板用于设置镜头组件600。感光组件设置于固定基板400下方,其中,感光组件100电连接于固定基板400的电连接件。
固定基板400具有可以安装镜头组件600的安装孔。固定基板400的表面铺设有电连接件的电路层,并且固定基板400通过一软板和连接器连接于外界电子设备主板进行导通。所述电路层可以被实施为一软板FPC,在所述固定基板400的表面设置一软板FPC,所述软板FPC可以贴附于所述固定基板400的上表面,并通过所述软板FPC实现与外界电子设备的连接。所述压电致动器200与感光组件100通过导线或软板向上延伸并电连接至固定基板400表面的软板FPC,实现线路导通。至少一压电致动器200与感光组件100可以通过一连接电路电连接于固定基板400的电路层,以实现摄像模组10的电路导通。
至少一压电致动器200与感光组件100置于固定基板400的下方,因此需要将至少一压电致动器200与感光组件100通过导线或软板向上延伸并电连接至固定基板400表面的电连接件的电路层,通过导线或软板的电路向上延伸进行导通,可以充分利用摄像模组10的高度空间,使得摄像模组10的结构更加紧凑。
相比于通过感光组件100的线路板实现与外界电路导通,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可以减小感光组件100的线路板的长度,进而简化摄像模组10的导线布置。
固定基板400包括电连接件,至少一压电致动器200电连接于固定基板400的电连接件。固定基板400设置于镜头组件600的出光侧及感光组件100的入光侧,用于设置镜头组件600,利用固定基板400的电连接件电连接至少一压电致动器,减少线路板部件的设置。
固定基板400设置于镜头组件600与感光组件100之间,镜头组件600设置于感光组件100的感光路径上,使得感光组件100可以接收从镜头组件600投射出的光线进行成像。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固定基板400的电连接件包括设置于固定基板400的表面的至少二个LDS槽,至少二个LDS槽内表面镀设有导电镀层,LDS槽深度不大于20~30μm,宽度不小于60μm。
在槽内运用LDS(激光直接成型技术),在LDS槽表面镀设导电镀层,例如可以是镍钯金的镀层,从而可以避免内部其他金属干扰,从而实现将至少一压电致动器200的连接电路与固定基板400的LDS槽中的导电镀层相连接。
根据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也可以通过Insert Molding(嵌入式注塑)技术,将至少二根导线一体成型在固定基板400中,从而将至少一压电致动器200的连接电路与至少二导线电连接从而实现导出电路。
图3示出根据本申请示例实施例的摄像模组及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参图3可见,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感光组件100包括感光元件104、线路板组件106。线路板组件106用于承载感光元件104。线路板组件106包括线路板、电子元件和金线,线路板可以为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制电路板),也可以为软硬结合板。
可选的,线路板也可以为补强后的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柔性印刷电路板),其中,软硬结合板包括层叠设置的PCB及FPC,补强后的柔性电路板包括层叠设置的FPC及补强片,补强片可以为钢片等散热性能良好的片材。
根据实例实施例,FPC可通过摄像模组有富余空间的边或角处向上延伸,与固定基板400的电路层进行电路连接。这样,与传统连接方式相比,能够减小对感光组件移动的影响,可进一步提高防抖效果。此外,还可以减小线路板的长度,并使得布线更为简单。
感光元件104设于线路板上,且与线路板电性连接,感光元件104能够感应光线,通过自身的感光功能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进行成像,感光元件104远离线路板的一侧包括感光区以及环绕感光区设置的非感光区。
根据实例实施例,感光组件100还可包括滤光组件108。滤光组件108可包括滤光片和支架102,滤光片设置于感光芯片的上方,并通过支架102进行支撑,支架102固定于线路。感光元件104、线路板组件106和滤光组件108封装为一体,形成一封闭空间。将感光元件104容纳于该封闭空间,提升了感光芯片的封闭性,保证了在摄像模组制作或者使用过程中感光元件104成像不受灰尘的影响。根据一些实施例,可以通过驱动整个感光组件100移动来实现光学防抖。
根据其他实例实施例,可以将支架102替换为一封装体,即在线路上形成一封装体,封装体可以用于包埋电子元件和/或感光元件104的非感光区,封装体可以一体成型于线路板,不仅可以减小摄像模组的高度,也可以保护电子元件,避免其造成污染和损坏。封装体也可以替代上述支架102,用于支撑滤光片。
图4示出根据本申请示例实施例的摄像模组及终端设备的第一压电致动器与第二压电致动器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4所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支承组件500包括第一基座501和第二基座503,至少一压电致动器200设置于支承组件500,并驱动支承组件500实现在沿垂直于光轴方向的平面内移动。至少一压电致动器200包括第一压电致动器205和第二压电致动器201,驱动第一基座沿第一方向移动。驱动第二基座沿第二方向移动。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感光组件100被安置于第一基座501上,并通过第一压电致动器205驱动第一基座501带动感光组件100沿着第一方向(X方向)移动,实现第一方向的光学防抖。第一基座501被安置于第二基座503上,并通过第二压电致动器201驱动第二基座503带动第一基座501沿第二方向(Y方向)移动,从而带动感光组件100沿着第二方向移动,实现第二方向的光学防抖。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为沿成像平面上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
本申请中以第一方向为X轴方向,第二方向为Y轴方向为例。本申请中分别通过不同的两个基座来实现感光组件100沿成像平面上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的移动,将两个方向的光学防抖分开驱动,因此不会产生互相干扰。
第一基座501设置于感光组件100与第二基座503之间,第二基座503设置于第一基座501与外框体300之间,即感光组件100、第一基座501、第二基座503、外框体300沿光轴方向依次设置。感光组件100与至少一压电致动器200相传动地连接,第一压电致动器205设置于第二基座503,并驱动第一基座501相对于第二基座503沿X轴方向移动,从而带动感光组件100沿X轴方向移动,实现X轴方向的光学防抖。
第二基座503具有一连接部,用于和第一基座501活动连接,即第二基座503移动时可以通过连接部带动第一基座501沿相同的方向移动,第二压电致动器201设置于固定基板400和/或外框体300,驱动第二基座503和第一基座501相对于外框体300沿Y轴方向移动,从而带动感光组件100沿Y轴方向移动,实现Y轴方向的光学防抖。
图5示出根据本申请示例实施例的摄像模组及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5所示,采用滚珠和轨道作为导向结构,用于限定第一基座501和第二基座503移动的方向。
具体的,第一基座501与第二基座503之间具有至少一个可以容纳第二滚珠部110的容纳腔,用于支撑和保持第一基座501与第二基座503之间的距离,并提供第一基座501相对于第二基座503在沿X轴方向的运动,以及通过滚动摩擦替代滑动摩擦,减小移动时的摩擦力。具体的,第一基座501的底侧和第二基座503的顶侧具有至少一沿X轴方向的轨道,轨道的位置相对并形成沿X轴方向的容纳腔,将第二滚珠部110容纳其中。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容纳腔和滚珠的数量为4,并分别位于第一基座501和第二基座503的四个边角处。
第二基座503与外框体300之间具有至少一个可以容纳第三滚珠部111的容纳腔,用于支撑和保持第二基座503与外框体300之间的距离,并提供第二基座503相对于外框体300在沿Y轴方向的运动,以及通过滚动摩擦替代滑动摩擦,减小在移动时的摩擦力。具体的,第二基座503的底侧和外框体300的顶侧具有至少一沿Y轴方向的轨道,轨道的位置相对并形成沿Y轴方向的容纳腔,将第三滚珠部111容纳其中。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容纳腔和滚珠的数量为4,并分别位于第一基座501和第二基座503的四个边角处。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第一压电致动器205位于第一基座501的一外侧壁,第一压电致动器205固定于第二基座503,并驱动第一基座501沿X轴方向移动。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第一压电致动器205的压电元件221以粘接剂粘接的方式固定于第二基座503上,粘接剂可以采用具有弹性的软胶。驱动轴223的长度方向与X方向一致,并且,驱动轴223的另一端也可以是通过具有弹性的粘接剂固定在第二基座503上,或者,驱动轴223的另一端与第二基座503活动连接,即悬置在第二基座503上或者悬空等方式,不影响其反复振动即可,使第一压电致动器205的压电元件221及驱动轴223可以自由振动即可。移动件225可以采用粘接的方式固定于第一基座501,也可以采用与第一基座501一体形成的方向进行固定,本申请不作具体限定。并且,压电元件221也可以与第二基座503一体形成。
第二压电致动器201位于第二基座503的一外侧壁,第二压电致动器201固定于固定基板400,并驱动第二基座503沿Y轴方向移动。
图6示出根据本申请示例实施例的摄像模组及终端设备的压电致动器与固定基板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参图6可见,第二压电致动器201的压电元件221以粘接剂粘接的方式固定于固定基板400的底面上。粘接剂可以采用具有弹性的软胶。驱动轴223的长度方向与Y方向一致,并且,驱动轴223的另一端也可以是通过具有弹性的粘接剂固定在固定基板400上,或者,驱动轴223的另一端与固定基板400活动连接,即悬置在固定基板400上或者悬空等方式,不影响其反复振动即可,使第二压电致动器201的压电元件221及驱动轴223可以自由振动即可。移动件225可以采用粘接的方式固定于第二基座503,也可以采用与第二基座503一体形成的方向进行固定,本申请不作具体限定。并且,压电元件221也可以与固定基板400一体形成。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以固定基板400作为一基准面,将第二压电致动器201向上固定于固定基板400,能够提高第二压电致动器201的组装精度,也可以使第二压电致动器201保持良好的平整度。
根据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第二压电致动器201可以以粘接剂粘接的方式固定于外框体300上,驱动轴223的长度方向与Y方向一致,并且,驱动轴223的另一端也可以是通过具有弹性的粘接剂固定在外框体300上,或者,驱动轴223的另一端与外框体300活动连接,即悬置在外框体300上或者悬空等方式,不影响其反复振动即可,使第二压电致动器201的压电元件221及驱动轴223可以自由振动即可。当然,当采用多个第二压电致动器201时,也可以同时固定于固定基板400和外框体300。
第一压电致动器205与第二压电致动器201处于同一水平面,可以提高第一压电致动器205与第二压电致动器201之间的平行度,以避免在组装成型时产生组装公差的叠加,从而提高摄像模组的组装精度。
进一步的,第一压电致动器205与第二压电致动器201均设置于感光组件100的外侧,以避免至少一压电致动器200与感光组件100在高度方向上的重叠,增加感光组件100的高度,造成模组高度增加,或者,造成镜头组件600的焦面不能落到感光芯片上,影响成像效果。
图11-19示出根据本申请示例实施例的摄像模组及终端设备的压电致动器及导向单元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参图7至图15可见,第一压电致动器205和第二压电致动器201位于摄像模组内的几种可选安装位置,第一压电致动器205与第二压电致动器201分别位于摄像模组的相邻边。
参图8和图10可见,可选的,第一压电致动器205与第二压电致动器201分别设置于第一基座501与第二基座503相邻边的中间位置,以使得感光组件100能够保持更加平稳的移动,提高摄像模组的稳定性。
参图9和图11可见,根据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第一压电致动器205与第二压电致动器201也可以设置成位于摄像模组的同一角处,即第一压电致动器205与第二压电致动器201分别从摄像模组的同一角引出,并且第一压电致动器205的驱动轴223所在侧边与第二压电致动器201的驱动轴223所在侧边相互垂直,以在进行线路导通时,可以从同一角处向上通过导线或软板向上延伸至固定基板400,以实现线路导通,进而简化摄像模组的电路布置。当然,第一压电致动器205与第二压电致动器201也可以设置于其他位置,本申请不做限定。
根据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第二压电致动器201可以设置于第二基座503的上方,以避免占用摄像模组的横向空间,以减小摄像模组的横向尺寸,使得摄像模组10的结构更加紧凑。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摄像模组10还包括导向单元250,导向单元250可以为感光组件100的移动提供导向作用。
参图11至图14可见,导向单元250包括第一导向单元207和第二导向单元203,每组导向单元250与至少一压电致动器200相对设置。
具体的,第一导向单元207设置于第一基座501,第一导向单元207与第一压电致动器205相对设置,即第一导向单元207设置于第一基座501沿X轴方向的一侧,第一压电致动器205置于第一基座501沿X轴方向的相对的一侧,第一导向单元207与第一压电致动器205可以同一高度设置,也可以同高度设置,本公开中不作限定。
第二导向单元203设置于第二基座503,第二导向单元203与第二压电致动器201相对设置,即第二导向单元203设置于第二基座503沿Y轴方向的一侧,第二压电致动器201置于第二基座503沿Y轴方向的相对的一侧,第二导向单元203与第二压电致动器201可以同一高度设置,也可以同高度设置,本公开中不作限定。每组导向单元250与至少一压电致动器200位于相对的两侧并同向设置。
可选的,第一导向单元207可以为一长度方向与X方向一致的导杆,第一基座501设置导杆的位置上具有至少一开口,将导杆置于开口中使得导杆与第一基座501活动连接,通过导杆的方向控制第一基座501移动的方向,使得第一基座501可以更加准确的沿X轴移动方向。
第二导向单元203也可以为一长度方向与Y方向一致的导杆,第二基座503设置导杆的位置上具有至少一开口,将导杆置于开口中使得导杆与第二基座503活动连接,通过导杆的方向控制第二基座503移动的方向,使得第二基座503可以更加准确的沿Y轴移动方向。
第一导向单元207的两端固定于第二基座503,以使得第一基座501可以在第一导向单元207的导向作用下沿X轴方向移动。
第二导向单元203的两端固定于固定基板400,以使得第二基座503可以在第二导向单元203的导向作用下沿Y轴方向移动。
参图12至图14可见,根据本申请另一示例实施例,摄像模组的至少一压电致动器200可以采用偏心设置,将至少一压电致动器200由支承组件500的角处延伸,可以为线路板向上延伸提供更加富余的空间。
具体的,第一压电致动器205设置于第一基座501沿X轴方向的一角处,使得第一压电致动器205的驱动轴223沿X轴方向设置,第二压电致动器201设置于第二基座503沿Y轴方向上与第一压电致动器205相邻的角处,使得第二压电致动器201的驱动轴223沿Y轴方向设置,即第一压电致动器205与第二压电致动器201分别位于摄像模组的同一角的相邻两边。
第一导向单元207与第一压电致动器205相对同向设置,并且第一导向单元207设置于与第一压电致动器205的相对角,第二导向单元203与第二压电致动器201相对同向设置,并且第二导向单元203设置于与第二压电致动器201的相对角。
通过导向单元250的导向作用,可以更加准确的控制支承组件500带动感光组件100的移动方向,以实现更好的光学防抖效果。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可以理解的是,导向单元250可以为滚珠、滑块或其他能够实现导向功能的结构,本申请不做限定。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进行X轴方向的光学防抖时,第一压电致动器205能够产生沿X轴方向的驱动力,给第一压电致动器205的压电元件221提供脉冲电压,使压电元件221提供驱动轴223在X轴方向上的振动,使驱动轴223在X轴方向上轻微往返移动,从而驱动移动件225在驱动轴223上沿X轴方向线性移动,从而带动第一基座501沿X轴方向移动,从而带动感光组件100沿X轴方向移动。当压电元件221被控制为急速缩回时,驱动轴223也随之急速地沿与运动相反的方向缩回,由于移动件225移动的惯性作用,虽然存在摩擦,但是移动件225将会被保持在原处。
进行Y轴方向的光学防抖时,第二压电致动器201能够产生沿Y轴方向的驱动力,给第二压电致动器201的压电元件221提供脉冲电压,使压电元件221提供驱动轴223在Y轴方向上的振动,使驱动轴223在Y轴方向上轻微往返移动,从而驱动移动件225在驱动轴223上沿Y轴方向线性移动,从而带动第二基座503沿Y轴方向移动,从而带动感光组件100沿Y轴方向移动。
当压电元件221被控制为急速缩回时,驱动轴223也随之急速地沿与运动相反的方向缩回,由于移动件225移动的惯性作用,虽然存在摩擦,但是移动件225将会被保持在原处。当然,本申请中可以设置多于两个的压电致动器,当设置多于两个的压电驱动器的情况下,其原理与两个压电驱动器的原理是相同的。
参图15可见,根据本申请另一示例实施例,第一压电致动器205设置于固定基板400和/或外框体300,驱动第二基座503和第一基座501同时相对于外框体300沿X轴方向移动,从而带动感光组件100沿X轴方向移动,实现X轴方向的光学防抖。
第二压电致动器201设置于第二基座503,并驱动第一基座501相对于第二基座503沿Y轴方向移动,从而带动感光组件100沿Y轴方向移动,实现Y轴方向的光学防抖。
第二基座503具有一连接部,用于和第一基座501活动连接,即第二基座503移动时可以通过连接部带动第一基座501沿相同的方向移动。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具体的,第一压电致动器205设置于第二基座503的一外侧壁,第一压电致动器205固定于固定基板400,并驱动第二基座503沿X轴方向移动。根据一些实施例,第一压电致动器205的压电元件221以粘接剂粘接的方式固定于固定基板400的底面上。粘接剂可以采用具有弹性的软胶。
第一压电致动器205的驱动轴223的长度方向与X方向一致,并且驱动轴223的另一端也可以是通过具有弹性的粘接剂固定在固定基板400上或者驱动轴223的另一端活动连接,即悬置在固定基板400上或者悬空等方式,不影响其反复振动即可,使第一方向压电制动器的压电元件221及驱动轴223可以自由振动即可。
移动件225可以采用粘接的方式固定于第二基座503,也可以采用与第二基座503一体形成的方向进行固定。并且,压电元件221也可以与固定基板400一体形成。以固定基板400作为一基准面,将第一压电致动器205向上固定于固定基板400,能够提高第一压电致动器205的组装精度,也可以使第一压电致动器205保持良好的平整度。
第二压电致动器201设置于第一基座501的一外侧壁,第二压电致动器201固定于第一基座501,并驱动第一基座501沿Y轴方向移动。第二压电致动器201的压电元件221以粘接剂粘接的方式固定于第一基座501上,粘接剂可以采用具有弹性的软胶。
第二压电致动器201的驱动轴223的长度方向与Y方向一致,并且驱动轴223的另一端也可以是通过具有弹性的粘接剂固定在第二基座503上或者驱动轴223的另一端活动连接,即悬置在第二基座503上或者悬空等方式,不影响其反复振动即可。使第二压电致动器201的压电元件221及驱动轴223可以自由振动即可。
移动件225可以采用粘接的方式固定于第一基座501,也可以采用与第一基座501一体形成的方向进行固定。并且,压电元件221也可以与第二基座503一体形成。
图16示出根据本申请示例实施例的摄像模组及终端设备的压电致动器与感光组件和固定基板的位置结构示意图。图17-19示出根据本申请示例实施例的摄像模组及终端设备的压电致动器的结构示意图。
参图16-19可见,根据本申请实施例,至少一压电致动器200包括压电元件221、驱动轴223以及移动件225。参图16,至少一压电致动器200位于固定基板400与感光组件100之间,进一步的说明为,至少一压电致动器200位于固定基板400与感光组件100分别所属的两个平行平面之间的间隙内。至少一压电致动器200在摄像模组光轴方向上的投影位于支承组件500的区域内,且投影位置相邻于感光组件100。
压电元件221产生驱动力,移动件225可滑动且与驱动轴223相摩擦接触,通过驱动轴223与移动件225之间的摩擦力驱动移动件225沿驱动轴223长度方向进行移动,驱动轴223连接于所述压电元件221,所述压电元件221可以设置于所述固定基板400上。
至少一压电致动器200相较于现有技术的驱动机构,压电式致动器作为驱动感光组件100移动的驱动马达,不仅具备体积小,推力大,精度高的优势,而且驱动结构相对简单,适于驱动较重的产品,更加适合用于芯片防抖、棱镜防抖等用途。相较于磁性驱动的方式具有更好的防电磁干扰效果。同时,可以在芯片防抖中,利用其控制精度优势实现超分辨率控制。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压电元件221包括压电基板2210和振动基板2212,其中振动基板2212位于驱动轴223和压电基板2210之间。至少一压电致动器200通过柔性印刷电路板电连接于固定基板400的电连接件。通过固定基板400的电连接件的电路层给至少一压电致动器200的压电元件221提供脉冲电压,使压电元件221提供驱动轴223在轴方向上的振动,使驱动轴223在轴方向上轻微往返移动,从而驱动移动件225在驱动轴223上线性移动。并且可以通过给振动部件提供不同频率的脉冲电压,控制驱动轴223在轴方向上振动的速率,从而改变移动件225在驱动轴223上移动的速率。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压电基板2210是具有压电效应并且根据极化方向和电场方向收缩或膨胀的基板,并且振动基板2212可以具有恒定的厚度。振动基板2212具有连接到单晶型或双晶型的压电基板2210,并向压电基板2210施加电势,利用控制器控制施加电压的不同,引起压电基板2210和振动基板2212的收缩和膨胀动作。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压电基板2210和振动基板2212的复合层的弯曲变形原理。值得一提的是,压电基板2210和振动基板2212具有圆盘形状,本申请中,压电基板2210被安装于振动基板2212的上下表面。
当压电基板2210的分极方向和压电基板2210上的电位差引起的电场方向不同时,压电基板2210的宽度方向延展并且其厚度减小的方向上会发生变形,由于压电基板2210的膨胀作用,振动基板2212会向上凸起变形。
当压电基板2210的分极方向和施加到压电基板2210的电场方向相同时,压电基板2210会变形收缩,使得其宽度变得更窄并且其厚度增加。施加到压电基板2210的电压的电位差可瞬时反转,压电基板2210和振动基板2212也随之改变位移的状态,如果重复上述电位差变化,则压电基板2210和振动基板2212可以连续地上下振动。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压电元件221进一步包括多个压电伸缩体2214和多个电极,并且多个压电伸缩体2214和多个电极交替层叠。压电元件221具有层叠结构时,则即使在施加了小的电场的情况下,也可获得大的位移量。当多个电极上的电位差引起的电场方向不同时,多个压电伸缩体2214会发生变形,发生膨胀或收缩,由于压电元件221的不断变形带动驱动轴223实现往复运动。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压电元件221呈现长方体形状,长方体形状具有分别沿着相互正交的X轴、Y轴以及Z轴的边。本申请中,压电元件221的X轴方向长度为1mm,Y轴方向长度为1mm,Z轴方向长度(高度)为2mm。当然,本申请对其尺寸不作限定。
图20示出根据本申请示例实施例的摄像模组及终端设备的压电致动器的压电元件结构示意图。
如图20所示,多个电极配设于多个压电伸缩体2214,将交替夹着多个压电伸缩体2214而成的多个电极为内部电极2216。将配设于多个压电伸缩体2214的表面并且配设于其上部及下部的多个电极分别称为上部电极22162及下部电极22167。
进一步,将配设于多个压电伸缩体2214的表面并且配设于其侧面的多个压电伸缩体2214称为侧面电极22161。当压电伸缩体2214为1层的情况下,一对电极配设于压电伸缩体2214的上部及下部的表面,通过焊接等将侧面电极22161连接于外部电路。当压电伸缩体2214为多层的情况下,相同极性的电极层通过侧面电极22161进行连接,从而能够将正负电极的电极层引出在两个侧面上。
参图18和图19可见,根据本申请实施例,驱动轴223的形状适于为圆柱形、多棱柱形或正方体形,本申请为圆柱形,驱动轴223固定于振动基板2212。本申请中,通过粘接剂粘接于压电元件221的上表面的中央部。驱动轴223可以由碳、重金属、重金属的碳化物、重金属的硼化物以及重金属的氮化物中的任一项为主要材料成分。
本申请中,振动基板2212为压电陶瓷杆或压电陶瓷片,振动基板2212与驱动轴223可以通过粘胶方式连接或者注塑一体成型,振动基板2212结构更加简单、成本更低,本申请不作限定。振动基板2212也不限于压电陶瓷,还可以是其他能够利用压电原理驱动感光组件100移动的结构,本申请不作限定。振动基板2212的一端连接压电基板2210而另一端连接驱动轴223,其中移动件225可以与驱动轴223摩擦接触。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驱动轴223固定在压电基板2210和振动基板2212的复合层上,并根据复合层的最上层固定在压电基板2210或振动基板2212。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摄像模组的控制单元可以通过向压电基板2210施加电压来产生压电基板2210和振动基板2212的复合层的弯曲变形。如上,如果施加到压电基板2210的电压重复电位差变化,则压电基板2210和振动基板2212可以连续地上下振动。
如图18所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控制单元施加在至少一压电致动器200的压电基板2210上的电压可以包括正向电压和收缩电压,并且正向电压和收缩电压是在第一周期期间从第一电压向第二电压变化,第二周期期间是从第二电压到第一电压变化,其中正向电压的第一周期比第二周期长,并且收缩电压的第二周期比第一周期长。
图18中的a的情形为压电基板未导通电压处于原始位置的情形。见图18中的b的情形所体现的正向电压和反向电压被配置成使压电基板2210在第一周期期间向上凸起,行程为A,并且见图18中的c的情形所体现的正向电压和反向电压被配置成使压电基板2210在在第二周期期间向下凸起。在施加正向电压的第一周期期间后,当移动件225在驱动轴223上向前移动并且施加收缩电压时,移动件225可以在第二周期期间在驱动轴223上后退,行程为B。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当给压电基板2210反复施加正向电压,一端的压电基板2210将伸缩,使得振动基板2212在向着一个方向凸起变形为碗形,并会快速恢复为原来平板状的状态中。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当给压电基板2210反复施加收缩电压,另一端的压电基板2210将伸缩,使得振动基板2212在向着另一个方向凸起变形为碗形,并会快速恢复为原来平板状的状态中。
当至少一压电致动器200的驱动轴223的长度方向沿X轴方向设置时,至少一压电致动器200的振动基板2212驱动驱动轴223沿X轴方向进行线性往复运动,借以驱动轴223通过摩擦力驱动移动件225带动被驱动部件沿X轴方向移动。当另一至少一压电致动器200的驱动轴223的长度方向沿Y轴方向设置时,至少一压电致动器200的振动基板2212驱动驱动轴223沿Y轴方向进行线性往复运动,借以驱动轴223通过摩擦力驱动移动件225带动被驱动部件沿Y轴方向移动。至少一压电致动器200可以通过振动基板2212驱动驱动轴223通过摩擦力驱动移动件225带动被驱动部件沿着成像平面上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移动(X轴方向和Y轴方向)。
当驱动轴223在轴的长度方向上往复移动,由于移动件225与驱动轴223产生摩擦接触,当振动基板2212向着一个方向变形为碗形时,移动件225与驱动轴223共同移动,而当振动基板2212快速恢复为原来平板状时,驱动轴223也逆向移动,由于移动件225处于高速状态,因此无法追随驱动轴223的动作,也未能返回至原有位置,只能停留在所在位置上。
因此,当在一个运动过程中,移动件225出现振动基板2212变形振幅较大的移动,通过反复施加脉冲电压,可重复上述移动,并可使移动件225移动至目标位置。另外,当在一个运动过程中,移动件225出现多个压电伸缩体2214变形振幅较大的移动,通过反复施加脉冲电压,可重复上述移动,并可使移动件225移动至目标位置。
值得一提的是,至少一压电致动器200相较于现有技术的驱动机构,不仅具备体积小,推力大,精度高,驱动结构相对简单,适于驱动较重的产品的优势,而且结构更小,线路通过压电元件221的侧面延伸,线路相对简单,适合在空间紧凑的模组中使用。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镜头组件600包括镜头和镜头载体401,镜头安装于镜头载体401中,即镜头组件600可以为一定焦镜头。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镜头组件600也可以为自动对焦镜头,即镜头载体401上设置有一自动对焦驱动部420,自动对焦驱动部420用于驱动镜头沿光轴方向移动,以实现自动对焦。当然,本申请对镜头类型不作具体限定。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镜头可以通过粘接、卡扣或螺纹等方式安装于镜头载体401中,本申请中的镜头与镜头载体401可以设置为一体式结构,使镜头载体401具有镜筒的功能,用于将镜头的至少两个透镜容纳于镜筒中,镜头载体401带动镜头移动实现自动对焦。本申请中的一体式结构可以减掉镜头中镜筒的尺寸,并减少镜筒与载体间存在的间隙,因此可以实现减小摄像模组尺寸的有益效果。镜头组件600设置于固定基板400上,并通过固定基板400的电路层实现线路导通。
摄像模组10还包括一外框体300,外框体300位于摄像模组10的外侧可以作为其外壳,支承组件500与外框体300间存在一间隙,使得在进行光学防抖时,支承组件500不会与外框体300不会接触而产生摩擦,进而影响光学防抖效果。
摄像模组10还包括一外壳(图中未示出),外壳可以结合到外框体300上,用于保护摄像模组的各个元件,同时可用于阻挡相机模块在工作期间产生的电磁波,产生电磁屏蔽的效果。如果在驱动摄像模组时,产生的电磁波向外部发射或被发射到相机模块的外部,则电磁波可能影响其他电子组件,这可能导致通信错误或故障。
外壳的材料可以为金属材料,通过接地板接地以使得外壳用作电磁屏蔽罩。外壳的材料可以为塑料材料,在塑料表面涂覆导电材料,以阻挡电磁波。本申请对外壳的材料不做限定。
具体的,外壳具有一通孔,以使得经过镜头组件600的光线可以入射到感光组件100进行成像,外壳与外框体300形成一容纳腔,用于将镜头组件600、感光组件100和驱动部件容纳其中,以防止镜头组件600、感光组件100和驱动部件由于外部冲击而脱落损坏。
图21示出根据本申请示例实施例的摄像模组及终端设备的固定基板结构示意图。
参图21可见,根据本申请实施例,自动对焦驱动部420配置在固定基板400的富余空间中任意一个角区域,从而使得镜头载体401带动镜头沿光轴方向移动的驱动力。
自动对焦驱动部420包括自动对焦线圈405和自动对焦磁铁403,自动对焦线圈405安装于固定基板400的一侧壁。自动对焦磁铁403安装于自动对焦线圈405面对的镜头载体401的磁铁安装部。
进一步的,自动对焦磁铁403可以被嵌入或者贴附于镜头载体401的侧壁,即自动对焦磁铁403可以被嵌入或者贴附于镜头载体401的外侧壁或内侧壁,使得自动对焦线圈405和自动对焦磁铁403相对位设置即可。
本申请中的自动对焦线圈405和自动对焦磁铁403设置于侧壁的中间位置,使得镜头能够保持平稳的移动,而避免产生倾斜。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方式中,自动对焦线圈405和自动对焦磁铁403也可以设置于镜头载体401与固定基板400间的一个角处,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根据其他实施例,可以在自动对焦线圈405内侧或相邻侧壁设置自动对焦调节传感器,自动对焦调节传感器在自动对焦时可以感知对于固定基板400的镜头载体401的位置变化,本申请中自动对焦调节传感器可以选用霍尔元件,可以精确测量出镜头载体401的位置变化。
自动对焦线圈405导通电路是通过一自动对焦柔性印刷电路板(FPC)407电连接于固定基板400,当自动对焦线圈405通过自动对焦柔性印刷电路板(FPC)407通电后,自动对焦线圈405与自动对焦磁铁403间产生沿光轴方向的驱动力,驱动镜头载体401带动镜头沿光轴方向移动,实现自动对焦。当然,固定基板400可以作为自动对焦驱动部420的一部分。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自动对焦驱动部420还可以包括一滚珠部,镜头载体401与固定基板400间具有至少一个可以容纳第一滚珠部409的容纳腔,用于支撑和保持镜头载体401和固定基板400间的距离,并提供镜头载体401相对于基座间在沿光轴方向的运动,以及通过滚动摩擦替代滑动摩擦,减小镜头载体401在移动时的摩擦力。
具体的,镜头载体401的外侧壁具有至少一沿光轴方向(Z轴方向)的第一轨道,固定基板400的内侧壁具有至少一沿光轴方向(Z轴方向)的第二轨道,第一轨道的位置与第二轨道的位置相对设置,以使得镜头载体401与固定基板400间形成至少一第一容纳腔,第一容纳腔可以将第一滚珠部409容纳其中,以提供镜头载体401相对于固定基板400沿光轴方向(Z轴方向)运动。由于第一容纳腔是有具有方向性的规定产生的,因此可以使得第一滚珠部409沿Z轴方向移动,在自动对焦时使得镜头的移动方向更加精准。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第一容纳腔的数量可以为2个,当容纳腔设置于自动对焦磁铁403所在的一侧时,两个第一容纳腔分别设置于自动对焦磁铁403的两侧,使得在进行自动对焦时,镜头载体401运动的更加平稳不会产生倾斜。当然,第一容纳腔可以设置于镜头载体401和固定基板400的其他位置,本申请不做限定。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镜头载体401上设置一凸起的滑块,通过滑块的运动减小镜头载体401和基座间的摩擦力。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公开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1)

1.一种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镜头组件;
固定基板,用于设置所述镜头组件,所述固定基板包括电连接件;
感光组件,设置于所述固定基板下方;
支承组件,所述感光组件设置于所述支承组件上;
至少一压电致动器,用于驱动所述支承组件移动,所述至少一压电致动器设置于所述固定基板的下方,其中,
所述至少一压电致动器与所述感光组件通过导线或软板向上延伸并电连接于所述固定基板的电连接件,所述电连接件包括在所述固定基板的表面铺设有电路层,所述电路层用于导通所述感光组件、所述至少一压电致动器和外界电子设备的线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光组件通过柔性印刷电路板电连接于所述固定基板的电连接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组件包括第一基座,第二基座,沿第一方向可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二基座上,且感光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基座上;沿第二方向可滑动设置于外框体上;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为垂直于沿镜头轴向的光轴方向所在平面内的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基板的电连接件包括:
设置于所述固定基板的表面的至少二个LDS槽,所述至少二个LDS槽内表面镀设有导电镀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基板的电连接件包括:
至少二根导线一体成型于所述固定基板内。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压电致动器包括:
第一压电致动器,驱动所述第一基座沿第一方向移动;
第二压电致动器,驱动所述第二基座沿第二方向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每个压电致动器包括驱动轴、压电基板和振动基板,其中,
所述振动基板的一端连接至所述压电基板,向所述压电基板施加电势,以引起所述压电基板和所述振动基板的收缩或膨胀,所述振动基板驱动所述驱动轴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每个压电致动器包括驱动轴、多个压电伸缩体和多个电极,其中,
所述多个压电伸缩体和所述多个电极交替层叠,当所述多个电极上的电位差引起的电场方向不同时,所述多个压电伸缩体会发生变形,所述压电伸缩体的不断变形带动所述驱动轴往复运动。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压电致动器包括:
第一压电致动器,驱动所述第二基座沿第一方向移动;
第二压电致动器,驱动所述第一基座沿第二方向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每个压电致动器包括移动件、驱动轴和压电元件,所述驱动轴连接于所述压电元件所述移动件可滑动且摩擦接触地设置于所述驱动轴。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导向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一压电致动器相对的一侧,用于导向所述第一基座沿第一方向移动;
第二导向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二压电致动器相对的一侧,用于导向所述第二基座沿第二方向移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电致动器与所述第二压电致动器位于同一水平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电致动器与所述第二压电致动器均设置于所述感光组件的外侧。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电致动器位于所述第一基座的一外侧壁。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电致动器位于所述第二基座的一外侧壁。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电致动器与所述第一导向单元分别设置于沿所述第一方向的所述第一基座相对两侧的中间位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电致动器与所述第二导向单元分别设置于沿所述第二方向的所述第二基座相对两侧的中间位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电致动器与所述第一导向单元分别设置于沿所述第一方向的所述第一基座相对两侧的对角位置。
19.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电致动器与所述第二导向单元分别设置于沿所述第二方向的所述第二基座相对两侧的对角位置。
20.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电致动器与所述第二压电致动器位于摄像模组的同一角。
21.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20任一项所述的摄像模组。
CN202110169335.6A 2021-02-07 2021-02-07 摄像模组及终端设备 Active CN11491570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69335.6A CN114915700B (zh) 2021-02-07 2021-02-07 摄像模组及终端设备
CN202280012931.6A CN116888968A (zh) 2021-02-07 2022-01-30 摄像模组及终端设备
PCT/CN2022/075187 WO2022166924A1 (zh) 2021-02-07 2022-01-30 摄像模组及终端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69335.6A CN114915700B (zh) 2021-02-07 2021-02-07 摄像模组及终端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15700A CN114915700A (zh) 2022-08-16
CN114915700B true CN114915700B (zh) 2023-07-21

Family

ID=827613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69335.6A Active CN114915700B (zh) 2021-02-07 2021-02-07 摄像模组及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15700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67709A (zh) * 2006-05-02 2007-11-07 三星Techwin株式会社 图像抖动校正设备和方法
CN111474671A (zh) * 2020-04-12 2020-07-31 睿恩光电有限责任公司 防抖及对焦用透镜驱动装置、相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510607A (zh) * 2020-04-27 2020-08-0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头以及电子设备
CN111880278A (zh) * 2020-06-30 2020-11-03 重庆睿恩光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防抖及对焦功能的透镜驱动装置、相机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40894B (zh) * 2011-01-14 2014-06-11 Tdk Taiwan Corp 鏡頭模組之防震裝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67709A (zh) * 2006-05-02 2007-11-07 三星Techwin株式会社 图像抖动校正设备和方法
CN111474671A (zh) * 2020-04-12 2020-07-31 睿恩光电有限责任公司 防抖及对焦用透镜驱动装置、相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510607A (zh) * 2020-04-27 2020-08-0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头以及电子设备
CN111880278A (zh) * 2020-06-30 2020-11-03 重庆睿恩光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防抖及对焦功能的透镜驱动装置、相机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15700A (zh) 2022-08-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150042690A (ko) 카메라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휴대용 전자 기기
KR102561934B1 (ko) 카메라 모듈의 액츄에이터
WO2014203529A1 (en) Vibration-type actuator, interchangeable lens, image pickup apparatus, and automatic stage
CN112492130B (zh) 摄像模组及移动终端
KR20180076165A (ko) 카메라 모듈
CN114915700B (zh) 摄像模组及终端设备
US20060209427A1 (en) Electrostatic actuator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WO2022166924A1 (zh) 摄像模组及终端设备
CN114885088B (zh) 摄像模组及其光学防抖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4915701A (zh) 摄像模组及终端设备
CN115529399A (zh) 摄像模组及终端设备
CN114879336A (zh) 可变焦摄像模组
KR100985665B1 (ko) 카메라모듈
CN117501176A (zh) 摄像模组
CN114942505B (zh) 可变焦摄像模组
CN115268008B (zh) 可变焦摄像模组
CN114077031B (zh) 超声波压电马达、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6745695A (zh) 可变焦摄像模组和潜望式摄像模组
CN114879335A (zh) 潜望式摄像模组
CN114942504A (zh) 可变焦摄像模组
CN116802538A (zh) 可变焦摄像模组
CN115202130A (zh) 潜望式摄像模组
CN115942116A (zh) 摄像模组的防抖方法
CN116165763A (zh) 驱动组件和可变焦摄像模组
CN116149007A (zh) 子母式光学镜头及摄像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