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27576A - 一种具有电磁波吸收性能的金属有机框架/导电聚合物衍生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电磁波吸收性能的金属有机框架/导电聚合物衍生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27576A
CN114727576A CN202210342266.9A CN202210342266A CN114727576A CN 114727576 A CN114727576 A CN 114727576A CN 202210342266 A CN202210342266 A CN 202210342266A CN 114727576 A CN114727576 A CN 1147275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rganic framework
metal
metal organic
polyaniline
polymer deriv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4226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俞宏英
张凯
蒋旭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n Yat Sen University
Southern Marin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Guangdong Laboratory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Sun Yat Sen University
Southern Marin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Guangdong Laboratory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n Yat Sen University, Southern Marin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Guangdong Laboratory Zhuhai filed Critical Sun Yat Se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21034226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727576A/zh
Publication of CN1147275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2757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9/00Screening of apparatus or components against electric or magnetic fields
    • H05K9/0073Shielding materials
    • H05K9/0081Electromagnetic shielding materials, e.g. EMI, RFI shield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32/00Carbon; Compounds thereof
    • C01B32/20Graphite
    • C01B32/205Prepar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7/00Devices for absorbing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Combinations of such devices with active antenna elements or system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log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Forming Nitrogen-Containing Linkag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磁波吸收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电磁波吸收性能的金属有机框架/导电聚合物衍生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金属有机框架/导电聚合物衍生纳米材料包括第一碳结构、第二碳结构和金属单质;所述第一碳结构具有网状结构,由导电聚苯胺热解形成;所述第二碳结构和金属单质由金属有机框架热解形成,所述金属单质分散在所述第二碳结构中,所述第二碳结构和金属单质形成的整体结构负载在所述第一碳结构上。本发明由导电聚苯胺热解形成网状结构,并负载金属有机框架衍生的碳和金属单质,其中导电聚苯胺相较其他导电聚合物具有更宽的响应频带,拓宽了金属有机框架/导电聚合物衍生纳米材料对电磁波的有效吸收频带。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电磁波吸收性能的金属有机框架/导电聚合物衍生 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磁波吸收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电磁波吸收性能的金属有机框架/导电聚合物衍生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家用电器、移动终端、城轨、高铁、高压电网等产品已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伴随着一定的电磁辐射,同时功率较大的电磁波发射设备如广播、电视用的信号塔等也被设置在人口密度较高的地区,因此,日益严重的电磁波污染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这些电磁波发射设备的影响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其生成的电磁波会干扰其他电子设备和仪器;二是某些大功率电磁波会损害人体安全和健康。相对于固体废物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等类型的污染,电磁波污染更普遍、更加难以治理,因此,对其进行防治的研究尤为重要。随着雷达等探测技术的高速发展,研究人员致力于雷达隐身技术的研究,降低对雷达波的反射,而吸波材料的发展为这一目标提供了可能。
金属有机框架(Metal organic framework,MOF)类材料是近20年新兴的一种多孔材料。MOF常常是由固定的金属原子或金属原子簇与含氮的有机配体(胺类、酚类、磺酸类、磷酸类、羧酸类、腈类)通过强配位作用形成,具有空间无限延伸的有序网络状的多孔拓扑结构。
尽管传统的微波吸收纳米材料在磁损耗或介电损耗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存在高密度和机理单一等缺点,严重阻碍了它们的发展和大规模使用。源自 MOF的多孔碳结构有利于降低吸波材料的密度,通过对其进行高温煅烧可以制备出具有特殊微观结构的轻质多孔碳材料,其中还包含了因煅烧而产生的金属和 /或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MOF类材料煅烧后的产物因具有丰富的电磁损耗机制而拥有了优异的吸波性能和有效带宽,因而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MOF衍生材料指的是以MOF为前体或模板,通过一系列后处理过程(高温热处理、表面修饰、化学改性等)得到的材料。MOF衍生材料的合成包括两个步骤:设计及合成合适的MOF前体;通过特定的后处理过程,例如热解来获得具有特定组分、形态、结构的目标材料。一方面,在热解过程中可以借助金属的催化作用得到石墨碳,从而使得到的材料具有较强的介电损耗。另一方面,磁性金属可以赋予材料额外的磁损耗。MOF基核壳结构吸波材料可以通过不同组分间的协同作用、增强的介电损耗、额外的磁损耗、改善的阻抗匹配及增加的界面极化损耗实现对电磁波的衰减。
不过,现有MOF衍生材料的有效吸收频带(有效吸收频率范围)普遍较窄,不能对不同电磁波进行有效的吸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金属有机框架/导电聚合物衍生纳米材料,该材料的结构密度低、孔隙均匀,具有丰富的电磁损耗机制,有宽的有效吸收频带和强的反射损耗特性,能够很好地吸收电磁波。
本发明还提供该金属有机框架/导电聚合物衍生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具体地,本发明采取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是提供一种金属有机框架/导电聚合物衍生纳米材料,包括第一碳结构、第二碳结构和金属单质;
所述第一碳结构具有网状结构,由导电聚苯胺热解形成;
所述第二碳结构和金属单质由金属有机框架热解形成,所述金属单质分散在所述第二碳结构中,所述第二碳结构和金属单质形成的整体结构负载在所述第一碳结构上。
本发明由导电聚苯胺热解形成网状结构,并负载金属有机框架衍生的碳和金属单质,其中导电聚苯胺相较其他导电聚合物具有更宽的响应频带,拓宽了金属有机框架/导电聚合物衍生纳米材料对电磁波的有效吸收频带,使金属有机框架/ 导电聚合物衍生纳米材料能够对不同频率的电磁波都具有强的反射损耗特性,能够很好地吸收电磁波。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例中,所述金属单质包括Fe、Co、Cu、Zn、Ni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例中,所述第二碳结构具有菱形十二面体结构、立方体结构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二碳结构由金属有机框架的结构确定,采用不同的金属有机框架能够得到不同的第二碳结构。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例中,所述金属有机框架包括ZIF-67、ZIF-8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是提供所述金属有机框架/导电聚合物衍生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导电聚苯胺上原位生长金属有机框架,得到聚苯胺/金属有机框架复合材料;
对所述聚苯胺/金属有机框架复合材料进行热解,得到所述金属有机框架/导电聚合物衍生纳米材料。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例中,所述导电聚苯胺由如下方法制备得到:在质子酸存在下,使苯胺进行聚合反应,得到所述导电聚苯胺。单独由苯胺聚合得到的聚苯胺是不导电的,通过在苯胺单体聚合的过程中加入质子酸,可以使聚苯胺材料的电导率数值迅速提高,一般是几个数量级甚至10个数量级以上,得到导电聚苯胺。聚合得到的导电聚苯胺经干燥后可直接用于原位生长金属有机框架,不需使用碱溶液或其他试剂进行表面处理。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例中,所述质子酸包括盐酸、硫酸、醋酸、磺酸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例中,所述质子酸在苯胺的聚合反应体系中的浓度为 0.5~3mol/L,优选1~2mol/L。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例中,所述苯胺在引发剂存在下进行聚合反应,所述引发剂包括过硫酸铵、过硫酸钾、过氧化氢、偶氮二异丁腈中的至少一种,优选过硫酸铵、过硫酸钾。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例中,所述苯胺与引发剂的比例为1mL:0.5~5g,优选 1mL:1~4g,更优选1mL:2~3g。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例中,所述聚合反应的温度为-10~10℃,优选-5~5℃,更优选0℃。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例中,所述聚合反应的时间为0.5~5h,优选1~2h。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例中,所述在导电聚苯胺上原位生长金属有机框架的步骤具体为:在有机溶剂中,将导电聚苯胺与金属有机框架的前驱体混合,所述金属有机框架的前驱体在导电聚苯胺上原位形成金属有机框架。经实验发现,前驱体只有在有机溶剂中才能在导电聚苯胺上原位形成金属有机框架。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例中,所述金属有机框架的前驱体包括金属盐、表面活性剂和有机配体。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例中,所述在导电聚苯胺上原位生长金属有机框架的步骤为:使用金属盐和表面活性剂的有机溶液对导电聚苯胺进行浸渍,得到预浸渍溶液;将有机配体溶液与所述预浸渍溶液混合,在搅拌下进行反应,得到聚苯胺/ 金属有机框架复合材料。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例中,所述金属有机框架包括ZIF-67、ZIF-8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例中,所述金属盐包括Fe、Co、Cu、Zn、Ni中的至少一种金属的盐类。所述盐类包括硝酸盐、亚硝酸盐、硫酸盐、氯化盐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表面活性剂包括聚乙烯吡咯烷酮、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中的至少一种;有机配体包括2-甲基咪唑、甲酸中的至少一种。根据不同种类的金属有机框架,可适应性选择不同的前驱体。例如,所述金属有机框架为ZIF-67时,对应的金属盐为Co的硝酸盐、亚硝酸盐、硫酸盐或氯化盐,表面活性剂为聚乙烯吡咯烷酮,有机配体为2-甲基咪唑。
同时,各前驱体的用量也可以根据通用技术确定。作为示例,所述金属有机框架为ZIF-67时,金属盐中的金属元素与有机配体的摩尔比为1:5~10,优选1: 6~9,更优选1:7~8。所述金属盐中的金属元素与表面活性剂的比例为1mol: 1~10g,优选1mol:2~5g,例如1mol:4g。本发明可在低用量的表面活性剂下在导电聚苯胺上生成金属有机框架,相较现有技术显著减少了表面活性剂的使用。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例中,所述原位生长金属有机框架的温度为0~50℃,优选10~30℃;时间为5~20h,优选10~15h。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例中,所述有机溶剂包括甲醇、乙醇、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丙酮中的至少一种,优选甲醇。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例中,所述金属盐中的金属元素与聚苯胺的比例为1mol: 10~120g,优选1mol:10~100g,更优选1mol:10~80g,进一步优选1mol:20~50g,更进一步优选1mol:23~46g。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例中,对所述聚苯胺/金属有机框架复合材料进行热解的温度为600~1000℃,优选600~900℃,如600℃、700℃、800℃、900℃;时间为2~10h,优选5~8h。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例中,所述热解过程的升温速率为0.5~3℃/min。优选地,所述升温速率为:460℃以下2~2.5℃/min,460℃以上0.5~1.5℃/min。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例中,所述热解在保护氛围中进行,例如氮气、氩气气氛。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上述金属有机框架/导电聚合物衍生纳米材料在电磁波吸收中的应用。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选用聚苯胺进行负载金属有机框架,热解后形成网状碳结构,导电聚苯胺相较其他导电聚合物具有更宽的响应频带,使得金属有机框架/导电聚合物衍生纳米材料相较现有材料具有更宽的有效吸收频带。而且,聚苯胺的弛豫现象对提高吸波性能有积极作用,还具有低密度、易制备及优良的环境稳定性等优点,有利于制得结构上密度低的材料。
同时,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简单、可调性强,通过改变热解条件可实现衍生钴基吸波材料内磁性金属含量以及碳骨架形貌的有效调控,促进了复磁导率和复介电常数的优化,提高阻抗匹配程度,进而实现了低厚度下反射损耗的降低和有效吸收频带的展宽。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Z/P-801的SEM图像;
图2为实施例1的Z/P-801的EDS探针测试结果
图3为实施例1的Z/P-801的XRD图像;
图4为实施例1的Z/P-801的拉曼光谱图像;
图5为实施例1的Z/P-801的反射损耗曲线;
图6为实施例2的Z/P-802的SEM图像;
图7为实施例3的Z/P-803的SEM图像;
图8为实施例4的Z/P-701的SEM图像;
图9为对比例1的Z/P-809的SEM图像;
图10为对比例1的Z/P-809的反射损耗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原料,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常规商业途径得到;所采用的工艺,如无特殊说明,均采用本领域的常规工艺。
实施例1
一种金属有机框架/导电聚合物衍生纳米材料,其制备方法如下:
(1)在三口瓶中加入4.7mL苯胺和50mL 2mol/L盐酸,并在冰水浴中搅拌 1h。取11.4g过硫酸铵溶于25mL去离子水中,利用滴液漏斗在约30min的时间内加入三口瓶。随后反应1h,注意保持温度。随后进行洗涤和干燥即得到导电聚苯胺。
(2)取1.1640g六水合硝酸钴溶于60mL甲醇中,超声分散10分钟;取 0.0400g聚乙烯吡咯烷酮溶于10mL甲醇中超声分散10分钟;将两溶液依次滴入入0.0920g干燥后的聚苯胺中,在室温的磁力搅拌下反应6小时,得到预浸渍溶液。
(3)取2.6272g 2-甲基咪唑溶于60mL甲醇中,超声分散10分钟,将该溶液滴入预浸渍溶液中,继续在室温的磁力搅拌下反应12小时。离心并用甲醇洗涤3次,收集离心产物,在60℃的真空干燥箱中干燥24小时,即得到表面生长有ZIF-67颗粒的导电聚苯胺粉末。
(4)将表面生长有ZIF-67颗粒的导电聚苯胺粉末研磨后置于通入氮气的管式炉中进行800℃的热解,升温速率为460℃以下2℃/min,460℃以上1℃/min,保温时间为6小时,随炉冷却,研磨,即得到金属有机框架/导电聚合物衍生纳米材料,呈黑色粉末状,标记为Z/P-801。
Z/P-801的SEM图像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ZIF-67颗粒在聚苯胺表面原位生长并牢固地附着,ZIF-67在烧结后形成的Co/C复合材料仍然很完整地保持了前体的菱形十二面体结构,表面均匀地分散有小颗粒;聚苯胺的烧结产物则为网状结构,孔隙均匀。图2是SEM附带的EDS探针测试结果,可以看到表面钴元素基本只存在于ZIF-67烧结后形成的菱形十二面体颗粒上,符合预期。
Z/P-801的XRD图像如图3所示,图像具有三个明显的衍射峰(2θ=44.2°、 51.6°和76.0°),分别与面心立方(fcc)钴的(111)、(200)和(220)晶面相对应,由此证明有单质钴的形成。
Z/P-801的拉曼光谱图像如图4所示,图像具有两个明显的峰,中心分别位于1350cm-1与1590cm-1,依次对应着D峰和G峰,D峰对应于碳材料中的缺陷与无序诱导,G峰对应于碳组分碳环、长链中所有的sp2键震动诱导,ID/IG=0.929,表明样品石墨化程度较高,有助于优良导电网络的形成。
利用矢量网络分析仪采用同轴传输线法对Z/P-801的反射损耗进行测试。测试前,将石蜡和Z/P-801粉体样品以选定的质量比(粉体质量分数为40%,即填充度)在70℃下均匀混合,加入预制的模具中,压制成不同厚度的测试环(内径 3mm,外径7mm),以游标卡尺测量其厚度d,测得其电磁参数,计算得到Z/P-801 的反射损耗(RL)曲线如图5所示,在填充度为40wt%、厚度为7.0mm下的有效吸收频率范围(反射损耗达到-10dB的频带)为15.76~17.76GHz,其中16.72GHz 频率时的反射损耗峰值可达-39.45dB。
实施例2
一种金属有机框架/导电聚合物衍生纳米材料,其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增加了步骤(2)中聚苯胺的用量,具体步骤如下:
(1)在三口瓶中加入4.7mL苯胺和50mL 2mol/L盐酸,并在冰水浴中搅拌 1h。取11.4g过硫酸铵溶于25mL去离子水中,利用滴液漏斗在约30min的时间内加入三口瓶。随后反应1h,注意保持温度。随后进行洗涤和干燥即得到导电聚苯胺。
(2)取1.1640g六水合硝酸钴溶于60mL甲醇中,超声分散10分钟;取 0.0400g聚乙烯吡咯烷酮溶于10mL甲醇中超声分散10分钟;将两溶液依次滴入入0.1380g干燥后的聚苯胺中,在室温的磁力搅拌下反应6小时,得到预浸渍溶液。
(3)取2.6272g 2-甲基咪唑溶于60mL甲醇中,超声分散10分钟,将该溶液滴入预浸渍溶液中,继续在室温的磁力搅拌下反应12小时。离心并用甲醇洗涤3次,收集离心产物,在60℃的真空干燥箱中干燥24小时,即得到表面生长有ZIF-67颗粒的导电聚苯胺粉末。
(4)将表面生长有ZIF-67颗粒的导电聚苯胺粉末研磨后置于通入氮气的管式炉中进行800℃的热解,升温速率为460℃以下2℃/min,460℃以上1℃/min,保温时间为6小时,随炉冷却,研磨,即得到金属有机框架/导电聚合物衍生的复合纳米吸波材料,呈黑色粉末状,记为Z/P-802。
Z/P-802的SEM图像如图6所示,可以观察到明显的菱形十二面体颗粒,其上附着有纳米级小颗粒,结构形貌与实施例1的Z/P-801相似。经测试,Z/P-802 的反射损耗曲线与实施例1相似。
实施例3
一种金属有机框架/导电聚合物衍生纳米材料,其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增加了步骤(2)中聚苯胺的用量,具体步骤如下:
(1)在三口瓶中加入4.7mL苯胺和50mL 2mol/L盐酸,并在冰水浴中搅拌 1h。取11.4g过硫酸铵溶于25mL去离子水中,利用滴液漏斗在约30min的时间内加入三口瓶。随后反应1h,注意保持温度。随后进行洗涤和干燥即得到导电聚苯胺。
(2)取1.1640g六水合硝酸钴溶于60mL甲醇中,超声分散10分钟;取 0.0400g聚乙烯吡咯烷酮溶于10mL甲醇中超声分散10分钟;将两溶液依次滴入入0.1840g干燥后的聚苯胺中,在室温的磁力搅拌下反应6小时,得到预浸渍溶液。
(3)取2.6272g 2-甲基咪唑溶于60mL甲醇中,超声分散10分钟,将该溶液滴入预浸渍溶液中,继续在室温的磁力搅拌下反应12小时。离心并用甲醇洗涤3次,收集离心产物,在60℃的真空干燥箱中干燥24小时,即得到表面生长有ZIF-67颗粒的导电聚苯胺粉末。
(4)将表面生长有ZIF-67颗粒的导电聚苯胺粉末研磨后置于通入氮气的管式炉中进行800℃的热解,升温速率为460℃以下2℃/min,460℃以上1℃/min,保温时间为6小时,随炉冷却,研磨,即得到金属有机框架/导电聚合物衍生的复合纳米吸波材料,呈黑色粉末状,记为Z/P-803。
Z/P-803的SEM图像如图7所示,可以观察到明显的菱形十二面体颗粒,其上附着有纳米级小颗粒,结构形貌与实施例1的Z/P-801相似。经测试,Z/P-803 的反射损耗曲线与实施例1相似。
实施例4
一种金属有机框架/导电聚合物衍生纳米材料,其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增加了步骤(2)中聚苯胺的用量,并降低了步骤(4)的热解温度。具体步骤如下:
(1)在三口瓶中加入4.7mL苯胺和50mL 2mol/L盐酸,并在冰水浴中搅拌 1h。取11.4g过硫酸铵溶于25mL去离子水中,利用滴液漏斗在约30min的时间内加入三口瓶。随后反应1h,注意保持温度。随后进行洗涤和干燥即得到导电聚苯胺。
(2)取1.1640g六水合硝酸钴溶于60mL甲醇中,超声分散10分钟;取0.0400g聚乙烯吡咯烷酮溶于10mL甲醇中超声分散10分钟;将两溶液依次滴入入0.1150g干燥后的聚苯胺中,在室温的磁力搅拌下反应6小时,得到预浸渍溶液。
(3)取2.6272g 2-甲基咪唑溶于60mL甲醇中,超声分散10分钟,将该溶液滴入预浸渍溶液中,继续在室温的磁力搅拌下反应12小时。离心并用甲醇洗涤3次,收集离心产物,在60℃的真空干燥箱中干燥24小时,即得到表面生长有ZIF-67颗粒的导电聚苯胺粉末。
(4)将表面生长有ZIF-67颗粒的导电聚苯胺粉末研磨后置于通入氮气的管式炉中进行700℃的热解,升温速率为460℃以下2℃/min,460℃以上1℃/min,保温时间为6小时,随炉冷却,研磨,即得到金属有机框架/导电聚合物衍生的复合纳米吸波材料,呈黑色粉末状,记为Z/P-701。
Z/P-701的SEM图像如图8所示,可以观察到明显的菱形十二面体颗粒,其上附着有纳米级小颗粒,结构形貌与实施例1的Z/P-801相似。经测试,Z/P-701 的反射损耗曲线与实施例1相似。
对比例1
一种金属有机框架/导电聚合物衍生纳米材料,其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将步骤(2)和(3)中的甲醇替换为水。具体步骤如下:
(1)在三口瓶中加入4.7mL苯胺和50mL 2mol/L盐酸,并在冰水浴中搅拌 1h。取11.4g过硫酸铵溶于25mL去离子水中,利用滴液漏斗在约30min的时间内加入三口瓶。随后反应1h,注意保持温度。随后进行洗涤和干燥即得到导电聚苯胺。
(2)取1.1640g六水合硝酸钴溶于60mL去离子水中,超声分散10分钟;取0.0400g聚乙烯吡咯烷酮溶于10mL去离子水中超声分散10分钟;将两溶液依次滴入入0.0920g干燥后的聚苯胺中,在60℃水浴的磁力搅拌下反应6小时,得到预浸渍溶液。
(3)取2.6272g 2-甲基咪唑溶于60mL去离子水中,超声分散10分钟,将该溶液滴入预浸渍溶液中,继续在60℃水浴的磁力搅拌下反应12小时。离心并用甲醇洗涤3次,收集离心产物,在60℃的真空干燥箱中干燥24小时,得到黑色粉末。
(4)将上述粉末研磨后置于通入氮气的管式炉中进行800℃的热解,升温速率为460℃以下2℃/min,460℃以上1℃/min,保温时间为6小时,随炉冷却,研磨,产物记为Z/P-809。
Z/P-809的SEM图像如图9所示,无法观察到聚苯胺表面有菱形十二面体颗粒的负载。可见以水为溶剂无法在聚苯胺上原位形成ZIF-67。
Z/P-809的反射损耗曲线如图10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Z/P-809基本没有吸波性能,反射损耗最低为-2.46dB。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金属有机框架/导电聚合物衍生纳米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碳结构、第二碳结构和金属单质;
所述第一碳结构具有网状结构,由导电聚苯胺热解形成;
所述第二碳结构和金属单质由金属有机框架热解形成,所述金属单质分散在所述第二碳结构中,所述第二碳结构和金属单质形成的整体结构负载在所述第一碳结构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金属有机框架/导电聚合物衍生纳米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单质包括Fe、Co、Cu、Zn、Ni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金属有机框架/导电聚合物衍生纳米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碳结构具有菱形十二面体结构、立方体结构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金属有机框架/导电聚合物衍生纳米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有机框架包括ZIF-67、ZIF-8中的至少一种。
5.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金属有机框架/导电聚合物衍生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在导电聚苯胺上原位生长金属有机框架,得到聚苯胺/金属有机框架复合材料;对所述聚苯胺/金属有机框架复合材料进行热解,得到所述金属有机框架/导电聚合物衍生纳米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聚苯胺由如下方法制备得到:在质子酸存在下,使苯胺进行聚合反应,得到所述导电聚苯胺。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导电聚苯胺上原位生长金属有机框架的步骤具体为:在有机溶剂中,将导电聚苯胺与金属有机框架的前驱体混合,所述金属有机框架的前驱体在导电聚苯胺上原位形成金属有机框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有机框架的前驱体包括金属盐、表面活性剂和有机配体,所述金属盐中的金属元素与聚苯胺的比例为1mol:10~120g。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聚苯胺/金属有机框架复合材料进行热解的温度为600~1000℃。
10.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金属有机框架/导电聚合物衍生纳米材料在电磁波吸收中的应用。
CN202210342266.9A 2022-04-02 2022-04-02 一种具有电磁波吸收性能的金属有机框架/导电聚合物衍生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ending CN11472757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42266.9A CN114727576A (zh) 2022-04-02 2022-04-02 一种具有电磁波吸收性能的金属有机框架/导电聚合物衍生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42266.9A CN114727576A (zh) 2022-04-02 2022-04-02 一种具有电磁波吸收性能的金属有机框架/导电聚合物衍生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27576A true CN114727576A (zh) 2022-07-08

Family

ID=822412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42266.9A Pending CN114727576A (zh) 2022-04-02 2022-04-02 一种具有电磁波吸收性能的金属有机框架/导电聚合物衍生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72757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86337A (zh) * 2022-08-12 2022-11-25 许昌学院 一种手性聚苯胺/生物质衍生多孔碳复合吸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86337A (zh) * 2022-08-12 2022-11-25 许昌学院 一种手性聚苯胺/生物质衍生多孔碳复合吸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5386337B (zh) * 2022-08-12 2023-09-08 许昌学院 一种手性聚苯胺/生物质衍生多孔碳复合吸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12656B (zh) 一种纳米复合吸波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9181640B (zh) 钴及氧化物镶嵌的多孔碳吸波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2961650B (zh) 一种三金属有机框架衍生铁镍合金/多孔碳超薄吸波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8770328B (zh) 一种mof衍生的复合微波吸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7722932B (zh) 一种碳/聚苯胺吸波微球的制备方法
CN113248725A (zh) 一种基于mof衍生的电磁波吸收材料的制备方法及电磁波吸收材料
CN112743098B (zh) 氮掺杂多孔碳包覆空心钴镍合金复合吸波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4195197B (zh) 一种磁性多孔碳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1410194A (zh) 一种由zif-67/三聚氰胺制得的复合电磁吸波泡沫及其制备方法
CN110669474B (zh) 一种NiCo/C@CNT双导电网络分级结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723720B (zh) 一种轻质宽频电磁波吸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727576A (zh) 一种具有电磁波吸收性能的金属有机框架/导电聚合物衍生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285243A (zh) 一种共价有机框架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4449877A (zh) 一种核壳Ni/Co合金@氮掺杂碳基吸波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302324A (zh) 一种磁性微孔碳基吸波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346250B (zh) 一种金属-碳复合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980715B (zh) 一种复合多孔微球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614272A (zh) 一种MOF衍生的MXene/Co/C复合吸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708085B (zh) 一种纳米多孔碳包覆磁性纳米粒子复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12250056A (zh) 一种多孔中空磁性碳微管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5322744B (zh) 一种吸收电磁波的镍-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524419B (zh) 一种蓖麻果状的石墨氮化碳纳米管/钴/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940621B (zh) 一种含碳纳米纤维的海绵衍生碳/镍锌复合碳化物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14229822B (zh) 一种负载纳米金属磁性泡沫炭微波吸收剂的制备方法
CN114724794A (zh) 一种碳基磁性吸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