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33807A - 一种前围板结构及电动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前围板结构及电动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33807A
CN114633807A CN202210344385.8A CN202210344385A CN114633807A CN 114633807 A CN114633807 A CN 114633807A CN 202210344385 A CN202210344385 A CN 202210344385A CN 114633807 A CN114633807 A CN 1146338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ont wall
crossbeam
cavity structure
automobile
wall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4438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633807B (zh
Inventor
黎盼
邱小林
甘平平
周中彪
于波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antu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antu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ntu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antu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34438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33807B/zh
Publication of CN1146338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338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6338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338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前围板结构及电动汽车,涉及汽车结构技术领域,所述前围板结构包含前围板面板、上前围横梁和下前围横梁,所述上前围横梁和下前围横梁均左右横向固定设置于前围板面板的机舱侧,且上前围横梁、下前围横梁和前围板面板围合形成横断面为B字型且朝前倾斜的腔体结构,且B字型的腔体结构用于在汽车发生侵入碰撞时引导汽车部件避开电池包总成向斜下后方滑动。一种电动汽车包含前电驱***和转向电机,所述电动汽车安装上述的前围板结构,所述上前围横梁和下前围横梁的左右两端均固定于车体的发动机舱纵梁。本申请的前围板结构及电动汽车,碰撞性能高,且汽车发生侵入碰撞时安全性能好。

Description

一种前围板结构及电动汽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前围板结构及电动汽车。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汽车技术飞速发展,人们对电动汽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电动汽车的碰撞安全及舒适性均受人们关注。为了加大人们的车内空间,供热通风与空气调节***中的鼓风机从乘员舱内移动至机舱内;供热通风与空气调节***需采用中置布置形式,既进风口与出风口在仪表板总成中间,从而提升了人们的舒适性。
但是,供热通风与空气调节***中置需要前围板提供三个大的安装孔,导致前围板总成强度差,振动大,噪音大,碰撞性能低;在汽车发生侵入碰撞时,对车内乘客侵入量大,容易撞击电池导致起火甚至***,安全性能差。
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亟待设计一种新的技术方案,解决前围板总成碰撞性能低且汽车发生侵入碰撞时安全性能差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前围板结构及电动汽车,碰撞性能高,且汽车发生侵入碰撞时安全性能好。
为达到以上目的,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前围板结构,所述前围板结构包含前围板面板、上前围横梁和下前围横梁,所述上前围横梁和下前围横梁均左右横向固定设置于前围板面板的机舱侧,且上前围横梁、下前围横梁和前围板面板围合形成横断面为B字型且朝前倾斜的腔体结构,且B字型的腔体结构用于在汽车发生侵入碰撞时引导汽车部件避开电池包总成向斜下后方滑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腔体结构的B字型的上半部用于在汽车侵入碰撞时引导汽车前电驱***向斜下后方滑动;所述腔体结构的B字型的下半部用于在汽车侵入碰撞时引导汽车的转向电机向斜下后方滑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腔体结构向前倾斜45°。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前围板面板的乘员舱侧还设置前围板纵加强梁,所述前围板纵加强梁呈波浪形。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前围板面板设置若干适配于供热通风***和空气调节***的中置安装孔,所述前围板面板在乘员舱侧还设置中置安装孔翻边和中置安装孔加强筋。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其包含前电驱***和转向电机,所述电动汽车安装如上述的前围板结构,所述上前围横梁和下前围横梁的左右两端均固定于车体的发动机舱纵梁。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腔体结构的B字型的上半部位于前电驱***的正后方;所述腔体结构的B字型的下半部位于转向电机的正后方。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腔体结构的B字型上半部的前表面为第一引导斜面,所述腔体结构的B字型下半部的前表面为第二引导斜面;所述第二引导斜面所在的平面经过电池包总成前端面下边沿下方。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腔体结构向前倾斜45°;所述第一引导斜面和第二引导斜面位于同一个平面。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前围板面板的乘员舱侧还设置前围板纵加强梁,所述前围板纵加强梁呈波浪形;
所述前围板面板设置若干适配于供热通风***和空气调节***的中置安装孔,所述前围板面板在乘员舱侧还设置中置安装孔翻边和中置安装孔加强筋。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包括:
1.本申请的前围板结构包含前围板面板、上前围横梁和下前围横梁,上前围横梁和下前围横梁设置于前围板面板的机舱侧,且上前围横梁、下前围横梁和前围板面板围合形成横断面为B字型且朝前的腔体结构,且B字型的腔体结构用于在汽车侵入碰撞时引导汽车部件避开电池包总成向斜下后方滑动;
本申请的前围板结构简单,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增加了上前围横梁和下前围横梁,上前围横梁和下前围横梁不仅增强了前围板总成的强度,大大提高了碰撞性能;更重要的是,B字型的腔体结构朝前倾斜,当汽车发生侵入碰撞时,不仅利用了材料本身的强度性能,还发挥了斜向引导性能,汽车侵入碰撞时汽车部件沿B字型的腔体结构向斜下后方滑动,避免了对乘客生存空间进行侵入,同时下滑的汽车部件还避开了电池包总成,进一步增强了安全性能。
2.本申请的前围板结构,当电动汽车发生侵入碰撞时,腔体结构的B字型的上半部可以对前电驱***进行导向,使得前电驱***向斜下后方滑动;腔体结构的B字型的下半部可以对转向电机进行导向。B字型的腔体结构朝前倾斜,当汽车发生侵入碰撞时,不仅利用了材料本身的强度性能,还发挥了斜向引导性能,合理降低了发生侵入碰撞时前电驱***和转向电机的隐患等级。
3.本申请的前围板结构,腔体结构向前倾斜45°,45°倾斜角相比于不倾斜,增强了前围板结构的碰撞性能;同时,B字型的腔体结构在拥有良好的碰撞性能的同时,还能具有良好的导向性能,实现了结构的最优化。
4.本申请的前围板结构,围板面板的乘员舱侧还设置前围板纵加强梁,前围板纵加强梁呈波浪形。本申请的前围板纵加强梁进一步加强了前围板结构的结构强度,增强了碰撞性能,提升了安全性能。更为重要的是,B字型的腔体结构在机舱侧,前围板纵加强梁在乘员舱侧,两者在前围板面板的内外两侧形成异面十字结构,使得前围板结构的结构强度有了巨大提升,增强了碰撞性能。
5.本申请的前围板结构,前围板面板设置若干中置安装孔,中置安装孔能够满足现有电动车辆的高性能舒适性要求,将常规的供热通风与空气调节***中的鼓风机从乘员舱内移动至机舱内;
并且在满足高性能舒适性要求的前提下,前围板面板在乘员舱侧还设置中置安装孔翻边和中置安装孔加强筋,中置安装孔翻边和中置安装孔加强筋极大减小了中置安装孔对前围板结构的结构强度的弱化。
6.本申请的电动汽车,安装上述前围板结构,上前围横梁和下前围横梁的左右两端均固定于车体的发动机舱纵梁。本申请的电动汽车,在传统前围板面板的基础上增加了上前围横梁和下前围横梁,上前围横梁和下前围横梁不仅增强了前围板总成的强度,大大提高了碰撞性能;B字型的腔体结构朝前倾斜,当汽车发生侵入碰撞时,不仅利用了材料本身的强度性能,还发挥了斜向引导性能,汽车侵入碰撞时汽车部件沿B字型的腔体结构向斜下后方滑动,避免了对乘客生存空间进行侵入,同时下滑的汽车部件还避开了电池包总成,进一步增强了安全性能。
7.本申请的电动汽车,腔体结构的B字型的上半部位于前电驱***的正后方;腔体结构的B字型的下半部位于转向电机的正后方。当汽车发生侵入碰撞时,B字型的腔体结构不仅利用了材料本身的强度性能,还发挥了斜向引导性能,合理降低了发生侵入碰撞时前电驱***和转向电机的隐患等级。
8.本申请的电动汽车,腔体结构的B字型上半部的前表面为第一引导斜面,腔体结构的B字型下半部的前表面为第二引导斜面;第二引导斜面所在的平面经过电池包总成前端面下边沿下方。当汽车发生侵入碰撞时,第二引导斜面引导转向电机和从第一引导斜面下来的前电驱***向下滑动,且避免了转向电机和前电驱***与电池包总成发生干涉,极大降低了碰撞时的安全隐患,避免或降低了电池起火***的概率,提高了安全性能。
9.本申请的电动汽车,围板面板的乘员舱侧还设置前围板纵加强梁,前围板纵加强梁呈波浪形。前围板纵加强梁前后设置。本申请的前围板纵加强梁进一步加强了前围板结构的结构强度,增强了碰撞性能,提升了安全性能。更为重要的是,B字型的腔体结构在机舱侧,前围板纵加强梁在乘员舱侧,两者在前围板面板的内外两侧形成异面十字结构,使得前围板结构的结构强度有了巨大提升,增强了碰撞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前围板结构的机舱侧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前围板结构的乘员舱侧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前围板结构的断面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前围板纵加强板的横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1、中置安装孔;2、上前围横梁;3、下前围横梁;4、竖隔板;21、中置安装孔翻边;22、中置安装孔加强筋;23、前围板纵加强梁;24、前围板面板;31、前电驱***;32、转向电机;33、电池包总成;34、第一引导斜面;35、第二引导斜面;36、腔体结构;100、前围板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前围板结构的实施例,前围板结构100包含前围板面板24、上前围横梁2和下前围横梁3。其中,上前围横梁2和下前围横梁3均左右横向设置,上前围横梁2和下前围横梁3均固定设置于前围板面板24的机舱侧。
上前围横梁2、下前围横梁3和前围板面板24围合形成横断面为B字型的腔体结构36。腔体结构36的前后横断面为B字型。B字型的腔体结构36朝前倾斜。B字型的腔体结构36不仅增强了前围板结构的碰撞性能,还用于在汽车发生侵入碰撞(车头变形,向后挤压)时引导汽车部件避开电池包总成33向斜下后方滑动。
本申请的前围板结构包含前围板面板24、上前围横梁2和下前围横梁3,且上前围横梁2、下前围横梁3和前围板面板24围合形成横断面为B字型且朝前的腔体结构36;本申请的前围板结构简单,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增加了上前围横梁2和下前围横梁3,上前围横梁2和下前围横梁3不仅增强了前围板总成的强度,大大提高了碰撞性能;更重要的是,B字型的腔体结构36朝前倾斜,当汽车发生侵入碰撞时,不仅利用了材料本身的强度性能,还发挥了斜向引导性能,汽车侵入碰撞时汽车部件沿B字型的腔体结构36向斜下后方滑动,避免了对乘客生存空间进行侵入,同时下滑的汽车部件还避开了电池包总成33,进一步增强了安全性能。
如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前围板结构100包含前围板面板24、上前围横梁2和下前围横梁3;上前围横梁2和下前围横梁3均左右横向设置,上前围横梁2、下前围横梁3和前围板面板24围合形成横断面为B字型的腔体结构36。腔体结构36的B字型的上半部用于在汽车侵入碰撞时引导汽车前电驱***31向斜下后方滑动;腔体结构36的B字型的下半部用于在汽车侵入碰撞时引导汽车的转向电机32向斜下后方滑动。
当电动汽车发生侵入碰撞时,腔体结构36的B字型的上半部可以对前电驱***31进行导向,使得前电驱***31向斜下后方滑动;腔体结构36的B字型的下半部可以对转向电机32进行导向。
优选地,腔体结构36的B字型的上半部和B字型的下半部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该间隙处只有前围板面板24本身。
在一个实施例中,前围板结构100包含前围板面板24、上前围横梁2和下前围横梁3;上前围横梁2和下前围横梁3均左右横向设置,上前围横梁2、下前围横梁3和前围板面板24围合形成横断面为B字型的腔体结构36。腔体结构36向前倾斜45°。45°倾斜角能够使得B字型的腔体结构36既能拥有良好的碰撞性能,有能具有良好的导向性能。
如图2和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前围板结构100包含前围板面板24、上前围横梁2和下前围横梁3;上前围横梁2和下前围横梁3均左右横向设置,上前围横梁2、下前围横梁3和前围板面板24围合形成横断面为B字型的腔体结构36。前围板面板24的乘员舱侧还设置前围板纵加强梁23,前围板纵加强梁23呈波浪形。前围板纵加强梁23长度方向沿前后设置,波纹方向沿左右设置。本申请的前围板纵加强梁23进一步加强了前围板结构的结构强度,增强了碰撞性能,提升了安全性能。
更为重要的是,B字型的腔体结构36在机舱侧,前围板纵加强梁23在乘员舱侧,两者在前围板面板24的内外两侧形成异面十字结构,使得前围板结构的结构强度有了巨大提升,增强了碰撞性能。
优选地,前围板纵加强梁23通过电焊或车用结构胶固定于前围板面板24。前围板纵加强梁23具有两个波峰和一个波谷。
在一个实施例中,前围板结构100包含前围板面板24、上前围横梁2和下前围横梁3;上前围横梁2和下前围横梁3均左右横向设置,上前围横梁2、下前围横梁3和前围板面板24围合形成横断面为B字型的腔体结构36。前围板面板24设置若干适配于供热通风***和空气调节***的中置安装孔1,中置安装孔1能够满足现有电动汽车辆的高性能舒适性要求,即将常规的供热通风与空气调节***中的鼓风机从乘员舱内移动至机舱内。但在满足高性能舒适性要求的前提下,也没有弱化前围板结构的结构强度。前围板面板24在乘员舱侧还设置中置安装孔翻边21和中置安装孔加强筋22,对中置安装孔1引起的结构弱化,进行了极大的弥补。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的实施例,其包含前电驱***31和转向电机32,电动汽车安装上述前围板结构100,上前围横梁2和下前围横梁3的左右两端均固定于车体的发动机舱纵梁。
本申请的电动汽车,在传统前围板面板24的基础上增加了上前围横梁2和下前围横梁3,上前围横梁2和下前围横梁3不仅增强了前围板总成的强度,大大提高了碰撞性能;更重要的是,B字型的腔体结构36朝前倾斜,当汽车发生侵入碰撞时,不仅利用了材料本身的强度性能,还发挥了斜向引导性能,汽车侵入碰撞时汽车部件沿B字型的腔体结构36向斜下后方滑动,避免了对乘客生存空间进行侵入,同时下滑的汽车部件还避开了电池包总成33,进一步增强了安全性能。
关于电动汽车,在一个实施例中,腔体结构36的B字型的上半部位于前电驱***31的正后方;腔体结构36的B字型的下半部位于转向电机32的正后方。当汽车发生侵入碰撞时,B字型的腔体结构36不仅利用了材料本身的强度性能,还发挥了斜向引导性能,合理降低了发生侵入碰撞时前电驱***31和转向电机32的隐患等级。
关于电动汽车,腔体结构36的B字型上半部的前表面为第一引导斜面34,腔体结构36的B字型下半部的前表面为第二引导斜面35;第二引导斜面35所在的平面经过电池包总成33前端面下边沿下方。当汽车发生侵入碰撞时,第二引导斜面35引导转向电机32和从第一引导斜面34下来的前电驱***31向下滑动,且避免了转向电机32和前电驱***31与电池包总成33发生干涉,极大降低了碰撞时的安全隐患,提高了安全性能。
关于电动汽车,在一个实施例中,腔体结构36向前倾斜45°。45°倾斜角能够使得B字型的腔体结构36既能拥有良好的碰撞性能,有能具有良好的导向性能。第一引导斜面34和第二引导斜面35位于同一个平面,能够增强引导性能,碰撞后尽可能向斜下后方导引,避免对乘员舱的乘客造成二次伤害。
关于电动汽车,在一个实施例中,前围板面板24的乘员舱侧还设置前围板纵加强梁23,前围板纵加强梁23呈波浪形。本申请的前围板纵加强梁23进一步加强了前围板结构的结构强度,增强了碰撞性能,提升了安全性能。
更为重要的是,B字型的腔体结构36在机舱侧,前围板纵加强梁23在乘员舱侧,两者在前围板面板24的内外两侧形成异面十字结构,使得前围板结构的结构强度有了巨大提升,增强了碰撞性能。
优选地,前围板纵加强梁23通过螺钉固定于前围板面板24。前围板纵加强梁23具有两个波峰和一个波谷。
关于电动汽车,在一个实施例中,前围板面板24设置若干适配于供热通风***和空气调节***的中置安装孔1,中置安装孔1能够满足现有电动汽车辆的高性能舒适性要求,即将常规的供热通风与空气调节***中的鼓风机从乘员舱内移动至机舱内。但在满足高性能舒适性要求的前提下,也没有弱化前围板结构的结构强度。前围板面板24在乘员舱侧还设置中置安装孔翻边21和中置安装孔加强筋22,对中置安装孔1引起的结构弱化,进行了极大的弥补。
本申请的前围板结构包含前围板面板24、上前围横梁2和下前围横梁3,上前围横梁2和下前围横梁3设置于前围板面板24的机舱侧,且上前围横梁2、下前围横梁3和前围板面板24围合形成横断面为B字型且朝前的腔体结构36,且B字型的腔体结构36用于在汽车侵入碰撞时引导汽车部件避开电池包总成33向斜下后方滑动;本申请的前围板结构简单,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增加了上前围横梁2和下前围横梁3,上前围横梁2和下前围横梁3不仅增强了前围板总成的强度,大大提高了碰撞性能;更重要的是,B字型的腔体结构36朝前倾斜,当汽车发生侵入碰撞时,不仅利用了材料本身的强度性能,还发挥了斜向引导性能(见图3中箭头),汽车侵入碰撞时汽车部件沿B字型的腔体结构36向斜下后方滑动,避免了对乘客生存空间进行侵入,同时下滑的汽车部件还避开了电池包总成33,进一步增强了安全性能。
本申请的前围板结构,当电动汽车发生侵入碰撞时,腔体结构36的B字型的上半部可以对前电驱***31进行导向,使得前电驱***31向斜下后方滑动;腔体结构36的B字型的下半部可以对转向电机32进行导向。B字型的腔体结构36朝前倾斜,当汽车发生侵入碰撞时,不仅利用了材料本身的强度性能,还发挥了斜向引导性能,合理降低了发生侵入碰撞时前电驱***31和转向电机32的隐患等级。
本申请的前围板结构,腔体结构36向前倾斜45°,45°倾斜角相比于不倾斜,增强了前围板结构的碰撞性能;同时,B字型的腔体结构36在拥有良好的碰撞性能的同时,还能具有良好的导向性能,实现了结构的最优化。本申请的前围板结构,前围板面板24的乘员舱侧还设置前围板纵加强梁23,前围板纵加强梁23呈波浪形。前围板纵加强梁23前后设置。本申请的前围板纵加强梁23进一步加强了前围板结构的结构强度,增强了碰撞性能,提升了安全性能。更为重要的是,B字型的腔体结构36在机舱侧,前围板纵加强梁23在乘员舱侧,两者在前围板面板24的内外两侧形成异面十字结构,使得前围板结构的结构强度有了巨大提升,增强了碰撞性能。
本申请的前围板结构,前围板面板24设置若干中置安装孔1,中置安装孔1能够满足现有电动车辆的高性能舒适性要求,将常规的供热通风与空气调节***中的鼓风机从乘员舱内移动至机舱内;并且在满足高性能舒适性要求的前提下,前围板面板24在乘员舱侧还设置中置安装孔翻边21和中置安装孔加强筋22,中置安装孔翻边21和中置安装孔加强筋22极大减小了中置安装孔1对前围板结构结构强度的弱化。
本申请的电动汽车,安装上述前围板结构100,上前围横梁2和下前围横梁3的左右两端均固定于车体的发动机舱纵梁。本申请的电动汽车,在传统前围板面板24的基础上增加了上前围横梁2和下前围横梁3,上前围横梁2和下前围横梁3不仅增强了前围板总成的强度,大大提高了碰撞性能;B字型的腔体结构36朝前倾斜,当汽车发生侵入碰撞时,不仅利用了材料本身的强度性能,还发挥了斜向引导性能,汽车侵入碰撞时汽车部件沿B字型的腔体结构36向斜下后方滑动,避免了对乘客生存空间进行侵入,同时下滑的汽车部件还避开了电池包总成33,进一步增强了安全性能。
本申请的电动汽车,腔体结构36的B字型的上半部位于前电驱***31的正后方;腔体结构36的B字型的下半部位于转向电机32的正后方。当汽车发生侵入碰撞时,B字型的腔体结构36不仅利用了材料本身的强度性能,还发挥了斜向引导性能,合理降低了发生侵入碰撞时前电驱***31和转向电机32的隐患等级。
本申请的电动汽车,腔体结构36的B字型上半部的前表面为第一引导斜面34,腔体结构36的B字型下半部的前表面为第二引导斜面35;第二引导斜面35所在的平面经过电池包总成33前端面下边沿下方。当汽车发生侵入碰撞时,第二引导斜面35引导转向电机32和从第一引导斜面34下来的前电驱***31向下滑动,且避免了转向电机32和前电驱***31与电池包总成33发生干涉,极大降低了碰撞时的安全隐患,避免或降低了电池起火***的概率,提高了安全性能。
本申请的电动汽车,前围板面板24的乘员舱侧还设置前围板纵加强梁23,前围板纵加强梁23呈波浪形。前围板纵加强梁23前后设置。本申请的前围板纵加强梁23进一步加强了前围板结构的结构强度,增强了碰撞性能,提升了安全性能。更为重要的是,B字型的腔体结构36在机舱侧,前围板纵加强梁23在乘员舱侧,两者在前围板面板24的内外两侧形成异面十字结构,使得前围板结构的结构强度有了巨大提升,增强了碰撞性能。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前围板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围板结构(100)包含前围板面板(24)、上前围横梁(2)和下前围横梁(3),所述上前围横梁(2)和下前围横梁(3)均左右横向固定设置于前围板面板(24)的机舱侧,且上前围横梁(2)、下前围横梁(3)和前围板面板(24)围合形成横断面为B字型且朝前倾斜的腔体结构(36),且B字型的腔体结构(36)用于在汽车发生侵入碰撞时引导汽车部件避开电池包总成(33)向斜下后方滑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围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结构(36)的B字型的上半部用于在汽车侵入碰撞时引导汽车前电驱***(31)向斜下后方滑动;所述腔体结构(36)的B字型的下半部用于在汽车侵入碰撞时引导汽车的转向电机向斜下后方滑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围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结构(36)向前倾斜45°。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围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围板面板(24)的乘员舱侧还设置前围板纵加强梁(23),所述前围板纵加强梁(23)呈波浪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围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围板面板(24)设置若干适配于供热通风***和空气调节***的中置安装孔(1),所述前围板面板(24)在乘员舱侧还设置中置安装孔翻边(21)和中置安装孔加强筋(22)。
6.一种电动汽车,其包含前电驱***(31)和转向电机(32),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汽车安装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围板结构(100),所述上前围横梁(2)和下前围横梁(3)的左右两端均固定于车体的发动机舱纵梁。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结构(36)的B字型的上半部位于前电驱***(31)的正后方;所述腔体结构(36)的B字型的下半部位于转向电机(32)的正后方。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结构(36)的B字型上半部的前表面为第一引导斜面(34),所述腔体结构(36)的B字型下半部的前表面为第二引导斜面(35);所述第二引导斜面(35)所在的平面经过电池包总成(33)前端面下边沿下方。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结构(36)向前倾斜45°;所述第一引导斜面(34)和第二引导斜面(35)位于同一个平面。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围板面板(24)的乘员舱侧还设置前围板纵加强梁(23),所述前围板纵加强梁(23)呈波浪形;
所述前围板面板(24)设置若干适配于供热通风***和空气调节***的中置安装孔(1),所述前围板面板(24)在乘员舱侧还设置中置安装孔翻边(21)和中置安装孔加强筋(22)。
CN202210344385.8A 2022-03-31 2022-03-31 一种前围板结构及电动汽车 Active CN1146338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44385.8A CN114633807B (zh) 2022-03-31 2022-03-31 一种前围板结构及电动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44385.8A CN114633807B (zh) 2022-03-31 2022-03-31 一种前围板结构及电动汽车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33807A true CN114633807A (zh) 2022-06-17
CN114633807B CN114633807B (zh) 2023-03-31

Family

ID=819511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44385.8A Active CN114633807B (zh) 2022-03-31 2022-03-31 一种前围板结构及电动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633807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04254A (ja) * 1994-10-06 1996-04-23 Fuji Heavy Ind Ltd 自動車のパワーユニット車室内侵入防止構造
CN204998626U (zh) * 2015-05-18 2016-01-27 绵阳华瑞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前围板总成
JP2018122749A (ja) * 2017-02-01 2018-08-0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気自動車の車両前部構造
CN207773264U (zh) * 2018-01-31 2018-08-28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前围板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09795613U (zh) * 2019-03-30 2019-12-17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下车体前部结构
CN211731584U (zh) * 2019-11-30 2020-10-23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的前舱总成及具有该前舱总成的车辆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04254A (ja) * 1994-10-06 1996-04-23 Fuji Heavy Ind Ltd 自動車のパワーユニット車室内侵入防止構造
CN204998626U (zh) * 2015-05-18 2016-01-27 绵阳华瑞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前围板总成
JP2018122749A (ja) * 2017-02-01 2018-08-0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気自動車の車両前部構造
CN207773264U (zh) * 2018-01-31 2018-08-28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前围板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09795613U (zh) * 2019-03-30 2019-12-17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下车体前部结构
CN211731584U (zh) * 2019-11-30 2020-10-23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的前舱总成及具有该前舱总成的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33807B (zh) 2023-03-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267895A (en) Automotive body frame for a combined engine and battery operated vehicle
JP2005537182A (ja) 大型の部分モジュールから構成された支持構造物を具備する自動車のボディ
CN104326025B (zh) 车辆的前围板结构
JP5098907B2 (ja) 車両前部構造
JP4701916B2 (ja) 自動車のバッテリ搭載構造
CN112918567A (zh) 车身构造
US6761394B2 (en) Vehicle front body structure
CN114633807B (zh) 一种前围板结构及电动汽车
JP2007050801A (ja) 自動車のバッテリ搭載構造
US11001310B2 (en) HVAC instrument panel bracket
CN105774908A (zh) 一种汽车组合式纵梁结构
CN115892237A (zh) 电动汽车的车体构造
JPH0995260A (ja) 車両の前部車体構造
JP2009096289A (ja) 車両の前部車体構造
JP4296777B2 (ja) 自動車の前部車体構造
JP2008247348A (ja) 車体フレーム構造
CN220032070U (zh) 用于车辆的中通道总成及具有其的车辆
JP2015202706A (ja) キャブの車載部品の固定構造
CN111452875A (zh) 车辆前端平台化设计方法及车辆前端平台
KR102614165B1 (ko) 차량의 프런트 차체
CN214215941U (zh) 一种车身前部纵梁结构、车身前部防撞结构及汽车
CN214451336U (zh) 一种车身后围结构和汽车
CN219056204U (zh) 防撞横梁
CN218431432U (zh) 汽车前围板总成、车身机舱结构总成及汽车
CN219215160U (zh) 车辆及其副车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