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75294A - 车辆充电状态指示***、车辆给电状态指示***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充电状态指示***、车辆给电状态指示***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75294A
CN114475294A CN202011254780.4A CN202011254780A CN114475294A CN 114475294 A CN114475294 A CN 114475294A CN 202011254780 A CN202011254780 A CN 202011254780A CN 114475294 A CN114475294 A CN 1144752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time
indicator lamp
indicator
power supp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5478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中佐古享
曾文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hina Invest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hina Invest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hina Invest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hina Invest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25478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75294A/zh
Priority to DE102021129019.8A priority patent/DE102021129019A1/de
Publication of CN1144752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7529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8/0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8/1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1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ergy transfer between the charging station and the vehicle
    • B60L53/14Conductive energy transf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3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charging st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ARRANGEMENT OF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1/00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 B60Q1/26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the devices being primarily intended to indicate the vehicle, or parts thereof, or to give signals, to other traffic
    • B60Q1/50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the devices being primarily intended to indicate the vehicle, or parts thereof, or to give signals, to other traffic for indicating other intentions or conditions, e.g. request for waiting or overtak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2240/00Control parameters of input or output; Target parameters
    • B60L2240/40Drive Train control parameters
    • B60L2240/54Drive Train control parameters related to batteries
    • B60L2240/547Volta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2250/00Driver interactions
    • B60L2250/16Driver interactions by displa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充、给电状态指示***和车辆,车辆充电状态指示***包括:充电口、第一指示灯、第二指示灯以及充电管理单元,所述充电管理单元根据车辆的充电状态控制所述第一指示灯和所述第二指示灯执行相应灯效;其中,所述第一指示灯和所述第二指示灯以亮度逐渐变化的形式进行交错亮灯,在单次亮灯过程中,所述第一指示灯或所述第二指示灯逐渐由暗变亮,亮度达到最大值后再逐渐变暗。该实施方式的优势在于,用户可通过指示灯的灯效判断车辆的充电模式,并且通过以上的灯效,可以更直观地显示车辆所处的充电状态,使指示灯更具生命力,提高了用户视觉体验,提高了车辆商品性。

Description

车辆充电状态指示***、车辆给电状态指示***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充电状态指示***、车辆给电状态指示***和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的车辆大都设有前、后组合灯,前车灯主要用来照明和提示前方车辆的;后车灯主要是用来提示后方车辆。一般的,车头部分的车灯包括:小灯(别名:示廓灯)、近光灯、远光等、左右转向灯(一般为黄色)、雾灯以及日行灯,小灯也可能被小灯代替。车尾部分的车灯包括:小灯(黄色)、制动灯(红色)、倒车灯(白色)、雾灯(红色)、左右转向灯、雾灯、牌照灯。
目前,新能源汽车充电指示灯多为绿色、红色,连接充电装置后,红色指示灯常亮或闪烁,表示正在充电中,直到绿色指示灯亮起后,才知道已经完成充电,而无法得知车辆在处于何种充电过程,不能直观且动态的指示车辆所处充电模式。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充电状态指示***、车辆给电状态指示***和车辆,旨在解决目前新能源汽车充电指示灯不能直观且动态的指示处于何种充电模式和过程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了一种车辆充电状态指示***,所述车辆充电状态指示***包括:
充电口,所述充电口至少对应第一充电模式和第二充电模式;
第一指示灯,所述第一指示灯设置于车辆外部;
第二指示灯,所述第二指示灯设置于车辆外部;以及
充电管理单元,所述充电管理单元根据车辆的充电状态控制所述第一指示灯和所述第二指示灯执行相应灯效;
其中,所述第一指示灯和所述第二指示灯以亮度逐渐变化的形式进行交错亮灯,在单次亮灯过程中,所述第一指示灯或所述第二指示灯逐渐由暗变亮,亮度达到最大值后再逐渐变暗,且当车辆处于第一充电模式时,所述第一指示灯先亮灯,当车辆处于第二充电模式时,所述第二指示灯先亮灯。
该实施方式的优势在于,用户可通过指示灯的灯效判断车辆的充电模式,并且通过以上的灯效,可以更直观地显示车辆所处的充电状态,使指示灯更具生命力,提高了用户视觉体验,提高了车辆商品性。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当车辆处于第一充电模式时,所述第二指示灯的开始亮灯时刻晚于前一次的所述第一指示灯的开始亮灯时刻,同时早于前一次的所述第一指示灯的亮度最大时刻,并且,所述第二指示灯的结束亮灯时刻早于后一次的所述第一指示灯的亮度最大时刻;
当车辆处于第二充电模式时,所述第一指示灯的开始亮灯时刻晚于前一次的所述第二指示灯的开始亮灯时刻,同时早于前一次的所述第二指示灯的亮度最大时刻,并且,所述第一指示灯的结束亮灯时刻早于后一次的所述第二指示灯的亮度最大时刻。
该实施方式的优势在于,用户可通过不同充电模式下的指示灯的灯效,可以动态地显示电流流动方向,更直观地显示车辆所处的充电状态,使用户即使在充电中途观察充电指示灯时也能够容易地判断目前的充电状态,使指示灯更具生命力,提高了用户视觉体验,提高了车辆商品性。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当车辆处于第一充电模式时,所述第二指示灯的结束亮灯时刻晚于后一次的所述第一指示灯的开始亮灯时刻;
当车辆处于第二充电模式时,所述第一指示灯的结束亮灯时刻晚于后一次的所述第二指示灯的开始亮灯时刻。
该实施方式的优势在于,两个指示灯没有同时熄灭的时刻,使电流流动的视觉效果更加明显。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指示灯或所述第二指示灯的前一次结束亮灯时刻与后一次开始亮灯时刻的间隔时间为T0,所述T0>0。
该实施方式的优势在于,使电流流动的视觉效果更加明显,进一步提高了用户视觉体验,提高了车辆商品性。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根据当前车辆电池的电量不同,所述第一指示灯和所述第二指示灯的单次亮灯时长不同。
该实施方式的优势在于,通过亮灯时间的长短,可以直观地判断车辆电量情况。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充电模式为直流充电模式,当车辆处于所述第一充电模式时,所述第一指示灯与所述第二指示灯单次亮灯时长为T01;
所述第二充电模式为交流充电模式,当车辆处于所述第二充电模式时,所述第一指示灯与所述第二指示灯单次亮灯时长为T02;
其中,T01<T02。
该实施方式的优势在于,通过亮灯时间的长短,可以更加直观地判断车辆的充电模式。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还包括:
给电口,所述给电口至少对应第一给电模式和第二给电模式;
所述充电管理单元还根据车辆的给电状态控制所述第一指示灯和所述第二指示灯执行相应灯效;
其中,所述第一指示灯和所述第二指示灯以亮度逐渐变化的形式进行交错亮灯,在单次亮灯过程中,所述第一指示灯或所述第二指示灯逐渐由暗变亮,亮度达到最大值后再逐渐变暗,当车辆处于第一给电模式时,所述第二指示灯先亮灯,当车辆处于第二给电模式时所述第一指示灯先亮灯。
该实施方式的优势在于,车辆给电状态时,显示与充电状态相反灯效,能够直观地判断车辆处于充电状态还是给电状态。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当车辆处于第一给电模式时,所述第一指示灯的开始亮灯时刻晚于前一次的所述第二指示灯的开始亮灯时刻,同时早于前一次的所述第二指示灯的亮度最大时刻,并且,所述第一指示灯的结束亮灯时刻晚于后一次的所述第二指示灯的开始亮灯时刻,同时早于后一次的所述第二指示灯的亮度最大时刻;
当车辆处于第二给电模式时,所述第二指示灯的开始亮灯时刻晚于前一次的所述第一指示灯的开始亮灯时刻,同时早于前一次的所述第一指示灯的亮度最大时刻,并且,所述第二指示灯的结束亮灯时刻晚于后一次的所述第一指示灯的开始亮灯时刻,同时早于后一次的所述第一指示灯的亮度最大时刻。
该实施方式的优势在于,车辆给电状态时,用户可通过指示灯的灯效判断车辆的给电模式,并且通过以上的灯效,可以动态地显示电流流动方向,更直观地显示车辆所处的给电状态,使指示灯更具生命力,提高了用户视觉体验,提高了车辆商品性。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给电模式为直流给电模式,当车辆处于所述第一给电模式时,所述第一指示灯与所述第二指示灯单次亮灯时长为T01’,
所述第二给电模式为交流给电模式,当车辆处于所述第二给电模式时,所述第一指示灯与所述第二指示灯单次亮灯时长为T02’,
其中,T01’<T02’。
该实施方式的优势在于,通过亮灯时间的长短,可以更加直观地判断车辆的给电模式。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充电口至少包括第一充电口和第二充电口,所述第一指示灯设置于靠近所述第一充电口的位置,所述第二指示灯设置于靠近所述第二充电口的位置。
以便于充电口和指示灯呈现的电流流动的效果匹配,用户能轻易判断出相应的充电口所工作的充放电模式。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了一种车辆给电状态指示***,所述车辆给电状态指示***包括:
给电口,所述给电口至少对应第一给电模式和第二给电模式;
第二给电口,所述第二给电口对应第二给电模式;
第一指示灯,所述第一指示灯设置于车辆外部;
第二指示灯,所述第二指示灯设置于车辆外部;以及
给电管理单元,所述给电管理单元根据车辆的给电状态控制所述第一指示灯和所述第二指示灯执行相应灯效;
其中,所述第一指示灯和所述第二指示灯以亮度逐渐变化的形式进行交错亮灯,在单次亮灯过程中,所述第一指示灯或所述第二指示灯逐渐由暗变亮,亮度达到最大值后再逐渐变暗,当车辆处于第一给电模式时,所述第二指示灯先亮灯,当车辆处于第二给电模式时所述第一指示灯先亮灯。
该实施方式的优势在于,用户可通过指示灯的灯效判断车辆的给电模式,并且通过以上的灯效,可以更直观地显示车辆所处的给电状态,使指示灯更具生命力,提高了用户视觉体验,提高了车辆商品性。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当车辆处于第一给电模式时,所述第一指示灯的开始亮灯时刻晚于前一次的所述第二指示灯的开始亮灯时刻,同时早于前一次的所述第二指示灯的亮度最大时刻,并且,所述第一指示灯的结束亮灯时刻晚于后一次的所述第二指示灯的开始亮灯时刻,同时早于后一次的所述第二指示灯的亮度最大时刻;
当车辆处于第二给电模式时,所述第二指示灯的开始亮灯时刻晚于前一次的所述第一指示灯的开始亮灯时刻,同时早于前一次的所述第一指示灯的亮度最大时刻,并且,所述第二指示灯的结束亮灯时刻晚于后一次的所述第一指示灯的开始亮灯时刻,同时早于后一次的所述第一指示灯的亮度最大时刻。
该实施方式的优势在于,车辆给电状态时,用户可通过指示灯的灯效判断车辆的给电模式,并且通过以上的灯效,可以动态地显示电流流动方向,更直观地显示车辆所处的给电状态,使指示灯更具生命力,提高了用户视觉体验,提高了车辆商品性。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了一种车辆,包括以上所述的车辆充电状态指示***或车辆给电状态指示***。
上述的车辆通过设置上述车辆充电状态指示***,用户可通过指示灯的灯效判断车辆的充电模式,可以更直观地显示车辆所处的充电状态,使指示灯更具生命力,提高了用户视觉体验,提高了车辆商品性。
上述车辆充或给电状态指示***及使用该***的车辆,在充放电时,可以根据不同的充放电模式控制指示灯呈现的对应的动态流动灯效,使指示灯更具生命力,并将动态流动灯效相匹配的充电或放电的电流流动方向,用户可以根据动态流动灯效直观地确认车辆所处的充放电状态,在充放电中途用户仅观察指示灯当前的动态流动灯效也足以判断目前的车辆在充电状态,还是放电状态,还可以判断充放电状态是在直流模式,还是交流模式,提高了用户视觉体验,提高了车辆商品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充电状态指示***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充电状态指示***结构示意图;
图3A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车辆车头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B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车辆车头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辆车头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或图2所示的车辆充电状态指示***中车辆处于第一充电模式的指示灯灯效时序图;
图5为图1或图2所示的车辆充电状态指示***中车辆处于第一充电模式的时间和亮度的变化曲线图;
图6为图1或图2所示的车辆充电状态指示***中车辆处于第二充电模式的指示灯灯效时序图;
图7为图1或图2所示的车辆充电状态指示***中车辆处于第二充电模式的时间和亮度的变化曲线图;
图8为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充电状态指示***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第四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充电状态指示***结构示意图;
图10A为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提供的车辆车头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B为本申请第四实施例提供的车辆车头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辆车头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8或9所示的车辆充电状态指示***中车辆处于第一给电模式的指示灯灯效时序图;
图12为图8或9所示的车辆充电状态指示***中车辆处于第一给电模式的时间和亮度的变化曲线图;
图13为图8或9所示的车辆充电状态指示***中车辆处于第二给电模式的指示灯灯效时序图;
图14为图8或9所示的车辆充电状态指示***中车辆处于第二给电模式的时间和亮度的变化曲线图;
图1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给电状态指示***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给电状态指示***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充电状态指示***的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详述如下:
请参阅图1,一种车辆充电状态指示***包括充电口10、第一指示灯30、第二指示灯40以及充电管理单元50。
其中,充电口10至少对应第一充电模式和第二充电模式。在一些实施例中,充电口10至少集成了直流充电和交流充电两种模式,那么第一充电模式即快充模式,第二充电模式即慢充模式。充电口10可以设置在车头,也可以设置在车尾,充电口10内集成了直流充电和交流充电的端子。第一指示灯30、第二指示灯40可以设置在充电口10两侧,例如充电口10、第一指示灯30和第二指示灯40设置在前保险杠或后保险杠或后后备箱门上,充电口10位于第一指示灯30和第二指示灯40之间。
请参阅图2,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充电口10至少包括第一充电口11和第二充电口12,第一充电口11和第二充电口12相互独立,第一充电口11对应第一充电模式,第二充电口12对应第二充电模式;以第一充电口11为直流充电口,第二充电口12为交流充电口为例。
在车辆上,第一充电口11和第二充电口12可以同设在车辆的车头或车尾,也可以一个设置在车头,另一个设置在车尾。另外,两者可以分别设置在车辆的左右两侧,或设置在车辆的同一侧。一般地,直流充电口有9个端子,交流充电口有7个端子。
第一指示灯30和第二指示灯40都设置于车辆外部,其中,第一指示灯30和第二指示灯40可以是分别是车辆的左右转向灯、左右小灯、左右日行灯或者独立设置的两个专用指示灯,并且每个专用指示灯可以是由一个或多个灯体组成的指示灯组,独立设置的两个专用指示灯可以设置在车辆的前保险杠上或后备箱盖上,或两个位置都设置;当然,专用指示灯也可以分别集成在左右前车灯总成62、63(如图3A所示),或左右后车灯总成(未图示)中,或者前后车灯总成都集成有。或者是车辆上其他可设置的,可以让第一指示灯30和第二指示灯40呈横向排布的位置。
充电管理单元50根据车辆的充电状态控制所述第一指示灯30和所述第二指示灯40执行相应灯效;充电管理单元50可以是电源管理单元(Power Management Unit,PMU),或者是电池管理***(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BMS),或者是行车电脑(ElectronicControl Unit,ECU)电子控制单元,或者其他灯具驱动电路或芯片。
具体地,车辆的充电状态相应灯效是:第一指示灯30和第二指示灯40以亮度逐渐变化的形式进行交错亮灯,在单次亮灯过程中,第一指示灯30或第二指示灯40逐渐由暗变亮,亮度达到最大值后再逐渐变暗。在一些场景中,通俗地理解,车辆在充电状态时,第一指示灯30和第二指示灯40是以交替点亮的呼吸灯的模式进行输出光效的。
且当车辆处于第一充电模式时,第一指示灯30先亮灯,当车辆处于第二充电模式时,第二指示灯40先亮灯,因此,用户可以根据指示灯亮灯先后顺序不同,以区分两种不同的充电模式。并且通过以上的灯效,可以更直观地动态地显示车辆所处的充电状态,提高了用户视觉体验。
在一个示例中,第一充电口11设置在靠近第一指示灯30一侧,第二充电口12设置在靠近第二指示灯40的一侧,那么,如果是在第一充电模式时,则使靠近第一充电口11的第一指示灯30先亮起,如果是在第二充电模式时,则使靠近第二充电口12的第二指示灯40先亮起,如此,用户可以从视觉上能直接区分出是哪种充电模式。
如图3A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充电口11、第二充电口12、第一指示灯30及第二指示灯40设置在前保险杠100的中间位置,位于左右前车灯总成62、63之间,并且第一指示灯30靠近第一充电口11,第二指示灯30靠近第二充电口12。具体的,第二指示灯40较第一指示灯30远离第一充电口11,第一指示灯30较第二指示灯40远离第二充电口12。因此,当第一充电口11接入直流电进行充电时,指示灯亮灯的方式是从靠近第一充电口11的第一指示灯30先亮灯,再到第二指示灯40亮灯,呈现一个从第一充电口11向远离其本身的流动光效,匹配从第一充电口11输入电流的流动方向,能直观的确认此刻的充电模式;推理可知,当第二充电口12接入交流电进行充电时,也有类似的效果。
请参阅图3A、图3B和图3C,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车辆上还可以设置一个封盖101,该封盖101将盖合在充电口10(请参阅图3A),或第一充电口11和第二充电口12(请参阅图3B)的之上,用于对充电口10,或第一充电口11或第二充电口12进行防水、防误触、防外物撞击等防护保护。本实施例中,该封盖101的一侧可转动地与前保险杠100的本体连接,连接的位置一般设置在充电口10,或第一充电口11、第二充电口12的上方,需要盖合时,封盖101将向下转动并按压以盖合于前保险杠100的本体,如图3C所示。
可选地,封盖101和前保险杠100的本体设有可以相互卡接的锁扣组件(图未示),该锁扣组件可以类似于油箱盖、发动机前盖的锁扣组件;如此,按压以盖合于前保险杠100的本体时,封盖101和前保险杠100的本体将被锁扣组件固定连接,防止意外打开,如图3C所示;需要打开时,可以通过再次按压封盖101,或者通过操作设于前保险杠100上的开关102以解开锁扣组件,打开封盖101,如图3A和图3B所示;另外,该开关102也可以设于车厢内。
如图3A和图3B所示,进一步地,前保险杠100上充电口10,或第一充电口11、第二充电口12所在的区域还可以设置一照明灯103,照明灯103用以为打开封盖101后提供照明。在图3A示例中,照明灯103可以设置在充电口10的一侧的区域,或者围设在充电口10的周围。在图3B示例中,照明灯103,可以设置在第一充电口11和第二充电口12之间的区域。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3B、图4和图5,当车辆处于第一充电模式时,第二指示灯40的开始亮灯时刻T2-start晚于前一次的第一指示灯30的开始亮灯时刻T1-start,并且,第二指示灯40的结束亮灯时刻T2-end晚于后一次的第一指示灯30的开始亮灯时刻T1’-start,或者早于后一次的第一指示灯30的结束亮灯时刻T1’-end;该模式下,第二指示灯40的开始亮灯时刻T2-start晚于第一指示灯30的亮灯时刻T1-start在0.5秒到1秒之间,优选为0.75秒。
请参阅图3B、图6和图7,当车辆处于第二充电模式时,第一指示灯30的开始亮灯时刻T1-start晚于前一次的第二指示灯40的开始亮灯时刻T2-start,并且,第一指示灯30的结束亮灯时刻T1-end晚于后一次的第二指示灯40的开始亮灯时刻T2’-start,或者早于后一次的第二指示灯40的结束亮灯时刻T2’-end。该模式下,第一指示灯30的开始亮灯时刻T1-start晚于第二指示灯40的开始亮灯时刻T2-start在0.5秒到1秒之间,优选为0.75秒。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3B、图4和图5,当车辆处于第一充电模式时,第二指示灯40的开始亮灯时刻T2-start晚于前一次的第一指示灯30的开始亮灯时刻T1-start,同时,早于前一次的第一指示灯30的亮度最大时刻T1-max,并且,第二指示灯40的结束亮灯时刻T2-end早于后一次的第一指示灯30的亮度最大时刻T1’-max;请参阅图3B、图6和图7,当车辆处于第二充电模式时,第一指示灯30的开始亮灯时刻T1-start晚于前一次的第二指示灯40的开始亮灯时刻T2-start,同时早于前一次的第二指示灯40的亮度最大时刻T2-max,并且,第一指示灯30的结束亮灯时刻T1-end早于后一次的第二指示灯40的亮度最大时刻T2’-max。
请参阅图5和图7,可以看出,在上述两种充电模式下,指示灯从点亮到最大亮度,再从最大亮度到熄灭的过程中,亮度的变化是类似正态分布曲线的平滑变化,可以给用户提供良好视觉体验。在其他实施例中,指示灯从点亮到最大亮度,再从最大亮度到熄灭的过程中,的显示亮度也可以是不同于图5和图7所示的平滑变化的,显示亮度也可以是非平滑变化的,比如可以是匀速变化的,例如三角波曲线,还可以是正弦波曲线。
上述两个实施方式设定了指示灯的驱动策略,两种充电模式下是以不同的指示灯先点亮为基础,其后两个指示灯的点亮时刻、亮度最大值时刻是交替进行,可以给用户呈现一种流动光效的视觉,可以动态地显示对应充电模式的电流流动方向,提高了用户视觉体验,提高了车辆商品性。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3B、图4和图5,当车辆处于第一充电模式时,第二指示灯40的结束亮灯时刻T2-end晚于后一次的第一指示灯30的开始亮灯时刻T1’-start;请参阅图3B、图6和图7,当车辆处于第二充电模式时,第一指示灯30的结束亮灯时刻T1-end晚于后一次的第二指示灯40的开始亮灯时刻T2’-start。该实施方式提供的驱动策略,两个指示灯没有同时熄灭的时刻,使流动光效的视觉突出,呈现的电流流动的视觉效果更加明显。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4和图6,第一指示灯30或第二指示灯40的前一次结束亮灯时刻与后一次开始亮灯时刻的间隔时间为T0,T0>0,比如0.1秒至0.5秒,优选0.25秒。该实施方式的提供的驱动策略,可以使电流流动的视觉效果更加明显,进一步提高了用户视觉体验,提高了车辆商品性。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当车辆处于第一充电模式时,第一指示灯30与第二指示灯40单次亮灯时长为T01;当车辆处于第二充电模式时,第一指示灯30与第二指示灯40单次亮灯时长为T02;其中,T01<T02,比如T01为2.75秒,T02为3秒。该实施方式通过亮灯时间的长短,可以更加直观地判断车辆的充电模式,免去用户查看充电接口、充电桩或中控显示才能确定充电方式的麻烦。
请参阅图8,在进一步的实施方式中,车辆充电状态指示***还包括:给电口70,给电口70至少对应第一给电模式和第二给电模式。可以理解的是,给电口70和充电口10可以是同一个接口,也可以是相互独立的接口。两种接口相互独立时,给电口70可以设置在车辆的外部,与充电口10的设置方式类同;也可以是设置在车厢内,比如36V直流接口,220伏交流接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给电口70至少集成了直流给电和交流给电两种模式,那么第一给电模式即快速放电模式,第二给电模式即慢速放电模式。给电口70内集成了直流放电和交流放电的端子。
请参阅图9,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给电口70至少包括第一给电口71和第二给电口72,其中第一给电口71对应第一给电模式,第二给电口72对应第二给电模式;以第一给电口71为直流充电口,第二给电口72为交流充电口为例,那么第一给电模式即直流放电模式,第二充电模式即交流放电模式。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给电口71和第一充电口11可以是同一个接口,也可以是相互独立的接口;第二给电口72和第二充电口12可以是同一个接口,也可以是相互独立的接口。两种接口相互独立时,第一给电口71和第二给电口72可以设置在车辆的外部,也可以是设置在车厢内,比如36V直流接口,220伏交流接口。
如图10A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指示灯30、第二指示灯40、第一给电口71和第二给电口72设置在前保险杠100的中间位置,位于左右前车灯总成62、63之间并且第一指示灯30靠近第一给电口71,第二指示灯40靠近第二给电口72。具体的,第二指示灯40较第一指示灯30远离第一给电口71,第一指示灯30较第二指示灯40远离第二给电口72。因此,当第一给电口71进行直流放电时,指示灯亮灯的方式是从远离第一给电口71的第二指示灯40先亮灯,再到第一指示灯30亮灯,呈现一个从车身远离第一给电口71到靠近第一给电口71的流动光效,匹配从第一给电口71输出电流的流动方向,能直观的确认此刻的放电模式;推理可知,当第二给电口72进行放电时,也有类似的效果。
请参阅图10A和图10B,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车辆上还可以设置一个封盖101,该封盖101将盖合在第一给电口71和第二给电口72的之上,用于对第一给电口71和第二给电口72进行防水、防误触、防外物撞击等防护保护。本实施例中,该封盖101的一侧可转动地与前保险杠100的本体连接,连接的位置一般设置在第一给电口71和第二给电口72的上方,需要盖合时,封盖101将向下转动并按压以盖合于前保险杠100的本体,如图10B所示。
可选地,封盖101和前保险杠100的本体设有可以相互卡接的锁扣组件(图未示),该锁扣组件可以类似于油箱盖、发动机前盖的锁扣组件;如此,按压以盖合于前保险杠100的本体时,封盖101和前保险杠100的本体将被锁扣组件固定连接,防止意外打开,如图10B所示;需要打开时,可以通过再次按压封盖101,或者通过操作设于前保险杠100上的开关102以解开锁扣组件,打开封盖101,如图10A所示;另外,该开关102也可以设于车厢内。
如图10A所示,进一步地,前保险杠100上第一给电口71和第二给电口72所在的区域还可以设置一照明灯103,照明灯103用以为打开封盖101后提供照明,在一个示例中,照明灯103,可以设置在第一给电口71和第二给电口72之间的区域。
可选地,充电管理单元50还用于根据车辆的给电状态控制第一指示灯30和第二指示灯40执行相应灯效,其中,第一指示灯30和第二指示灯40以亮度逐渐变化的形式进行交错亮灯,在单次亮灯过程中,第一指示灯30或第二指示灯40逐渐由暗变亮,亮度达到最大值后再逐渐变暗,当车辆处于第一给电模式时,第二指示灯40先亮灯,当车辆处于第二给电模式时第一指示灯30先亮灯。在一些场景中,通俗地理解,车辆在给电状态时,第一指示灯30和第二指示灯40是交替点亮的呼吸灯的模式进行输出光效的。
该实施方式的中,车辆在(对外)给电状态时,显示与充电状态相反灯效,能够直观地判断车辆处于充电状态还是给电状态,并且能够根据指示灯的灯效判断车辆的给电模式。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10A、图11和图12,当车辆处于第一给电模式时,第一指示灯30的开始亮灯时刻T1-start晚于前一次的第二指示灯40的开始亮灯时刻T2-start,同时早于前一次的第二指示灯40的亮度最大时刻T2-max,并且,第一指示灯30的结束亮灯时刻T1-end晚于后一次的第二指示灯40的开始亮灯时刻T2’-start,同时早于后一次的第二指示灯40的亮度最大时刻T2’-max。该模式下,第一指示灯30的开始亮灯时刻T1-start晚于第二指示灯40的开始亮灯时刻T2-start在0.5秒到1秒之间,优选为0.75秒。
请参阅图10A、图13和图14,当车辆处于第二给电模式时,第二指示灯40的开始亮灯时刻T2-start晚于前一次的第一指示灯30的开始亮灯时刻T1-start,同时早于前一次的第一指示灯30的亮度最大时刻T1-max,并且,第二指示灯40的结束亮灯时刻T2-end晚于后一次的第一指示灯30的开始亮灯时刻T1’-start,同时早于后一次的第一指示灯30的亮度最大时刻T1’-max。该模式下,第二指示灯40的开始亮灯时刻T2-start晚于第一指示灯30的开始亮灯时刻T1-start在0.5秒到1秒之间,优选为0.75秒。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10A、图11和图12,当车辆处于第一给电模式时,第一指示灯30的开始亮灯时刻T1-start晚于前一次的第二指示灯40的开始亮灯时刻T2-start,并且,第一指示灯30的结束亮灯时刻T1-end晚于后一次的第二指示灯40的开始亮灯时刻T2’-start,或者早于后一次的第二指示灯40的结束亮灯时刻T2’-end。请参阅图10A、图13和图14,当车辆处于第二给电模式时,第二指示灯40的开始亮灯时刻T2-start晚于前一次的第一指示灯30的开始亮灯时刻T1-start,并且,第二指示灯40的结束亮灯时刻T2-end晚于后一次的第一指示灯30的开始亮灯时刻T1’-start,或者早于后一次的第一指示灯30的结束亮灯时刻T1’-end。
请参阅图12和图14,可以看出,在上述两种给电模式下,指示灯从点亮到最大亮度,再从最大亮度到熄灭的过程中,亮度的变化是类似正态分布曲线的平滑变化,可以给用户提供良好视觉体验。在其他实施例中,指示灯从点亮到最大亮度,再从最大亮度到熄灭的过程中,的显示亮度也可以是不同于图12和图14所示的平滑变化的,显示亮度也可以是平滑变化的,比如可以是匀速变化的,例如三角波曲线。
上述两个实施方式设定了车辆在给电状态与充电状态的灯效相反的指示灯的驱动策略,能够直观地判断车辆处于充电状态还是给电状态。并且,两种给电模式下是以不同的指示灯先点亮为基础,其后两个指示灯的点亮时刻、亮度最大值时刻、灭灯时刻是交替进行,可以给用户呈现一种流动光效的视觉,可以动态地显示对应充电模式的电流流动方向,提高了用户视觉体验,提高了车辆商品性。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车辆的给电状态下,第一指示灯30或第二指示灯40的前一次结束亮灯时刻与后一次开始亮灯时刻的间隔时间为T0’,T0’>0。其中T0可以与T0’相等,也可以有所差别,比如T0’为0.1秒至0.5秒,优选0.25秒。与充电状态类同的是,该实施方式使电流流动的视觉效果更加明显,进一步提高了用户视觉体验,提高了车辆商品性。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给电模式为直流给电模式,当车辆处于第一给电模式时,第一指示灯30与第二指示灯40单次亮灯时长为T01’;第二给电模式为交流给电模式,当车辆处于第二给电模式时,第一指示灯30与第二指示灯40单次亮灯时长为T02’,其中,T01’<T02’,比如T01’为2.5秒,T02’为2.75秒。该实施方式通过亮灯时间的长短,可以更加直观地判断车辆的给电模式。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车辆在充电状态或给电状态下,充电管理单元50可以根据当前车辆电池的电量不同,控制第一指示灯30和第二指示灯40的单次亮灯时长不同。
比如,电池的电量较为充足的情况下(比如电量在70%以上),第一指示灯30和第二指示灯40单次亮灯时长较长,比如2.75秒至3.25秒,一般地选择3秒,亮度最大值时刻在单次亮灯时长的中间时刻。
电池的电量较为中等的情况下(比如电量在30%~70%之间),第一指示灯30和第二指示灯40单次亮灯时长较短,比如2秒至2.75秒,一般地选择2.5秒,亮度最大值时刻也在单次亮灯时长的中间时刻;
电池的电量较少的情况下(比如30%以下),第一指示灯30和第二指示灯40单次亮灯时长较短,比如1.5秒至2秒,一般地选择1.75秒,亮度最大值时刻也在单次亮灯时长的中间时刻。因此,该实施方式通过亮灯时间的长短,可以直观地判断车辆电量情况,预判充电或给电所需时长。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车辆在充电状态或给电状态下,充电管理单元50可以根据当前车辆电池的电量不同,控制第一指示灯30和第二指示灯40的单次亮灯的颜色不同。比如,电池的电量较为充足的情况下(比如电量在70%以上),充电或给电时,第一指示灯30和第二指示灯40呈现绿色灯光。电池的电量较为中等的情况下(比如电量在30%~70%之间),充电或给电时,第一指示灯30和第二指示灯40呈现橙色灯光。电池的电量较少的情况下(比如30%以下),充电或给电时,第一指示灯30和第二指示灯40呈现红色灯光。因此,该实施方式通过亮灯的颜色,可以直观地判断车辆电量情况,预判充电或给电所需时长。
进一步地,直流充电(给电)模式与交流充电(给电)模式单次亮灯的颜色也可以有所区别,例如,在同样的电池电量下交流充电(给电)模式呈现的颜色的灰阶高于直流充电(给电)模式,比如电池的电量在80%的情况下直流充电(给电)模式指示灯呈现绿色比交流充电(给电)模式指示灯呈现绿色更深色,而其他电量可以以此类推,不再一一举例。
请参阅图15,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了另一种车辆给电状态指示***,包括:给电口70、第一指示灯30、第二指示灯40以及给电管理单元55。
第一指示灯30和第二指示灯40都设置于车辆外部,其中,第一指示灯30和第二指示灯40可以是分别是车辆的左右转向灯、左右小灯、左右日行灯或者独立设置的两个专用指示灯,并且每个专用指示灯可以是由一个或多个灯体组成的指示灯组,独立设置的两个专用指示灯可以设置在车辆的前保险杠上或后备箱盖上,或两个位置都设置;当然,专用指示灯也可以分别集成在左右前车灯总成62、63(如图10A所示),或左右后车灯总成(未图示)中,或者前后车灯总成都集成有。或者是车辆上其他可设置的,可以让第一指示灯30和第二指示灯40呈横向排布的位置。
给电管理单元55根据车辆的充电状态控制所述第一指示灯30和所述第二指示灯40执行相应灯效;车辆上的给电管理单元55可以是和充电管理单元同一个,或分别独立设置,本实施例中给电管理单元55可以是电源管理单元(Power Management Unit,PMU),或者是电池管理***(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BMS),或者是行车电脑(ElectronicControl Unit,ECU)电子控制单元,或者其他灯具驱动电路或芯片。
请参阅图15,在一个实施例中,给电口70至少对应第一给电模式和第二给电模式,那么第一给电模式即快速放电模式,第二给电模式即慢速放电模式。给电口70内集成了直流放电和交流放电的端子。给电口70可以设置在车头,也可以设置在车尾,第一指示灯30、第二指示灯40可以设置在充电口10两侧,例如给电口70、第一指示灯30和第二指示灯40设置在前保险杠或后保险杠或后后备箱门上,给电口70位于第一指示灯30和第二指示灯40之间。
请参阅图16,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给电口70至少包括第一给电口71和第二给电口72,第一给电口71对应第一给电模式,第二给电口72对应第二给电模式;以第一给电口71为直流给电口,第二给电口72为交流给电口为例,那么第一给电模式即对外部设备的快充或直流给电模式,第二给电模式即对外部设备的慢充或交流给电模式。
在车辆上,第一给电口71和第二给电口72可以同设在车辆的车头或车尾,也可以一个设置在车头,另一个设置在车尾。另外,两者可以分别设置在车辆的左右两侧,或设置在车辆的同一侧。第一给电口71和第二给电口72可以是充电桩标准接口,一般地,直流充电口有9个端子,交流充电口有7个端子。当然,第一给电口71和第二给电口72可以设置在车辆的外部,也可以是设置在车厢内,比如36V直流接口,220伏交流接口。
如图10A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指示灯30、第二指示灯40、第一给电口71和第二给电口72设置在前保险杠100的中间位置,位于左右前车灯总成62、63之间,并且第一指示灯30靠近第一给电口71,第二指示灯40靠近第二给电口72。具体的,第二指示灯40较第一指示灯30远离第一给电口71,第一指示灯30较第二指示灯40远离第二给电口72。因此,当第一给电口71进行直流放电时,指示灯亮灯的方式是从远离第一给电口71的第二指示灯40先亮灯,再到第一指示灯30亮灯,呈现一个从车身远离第一给电口71到靠近第一给电口71的流动光效,匹配从第一给电口71输出电流的流动方向,能直观的确认此刻的放电模式;推理可知,当第二给电口72进行放电时,也有类似的效果。
请参阅图10A、图10B和图10C,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车辆上还可以设置一个封盖101,该封盖101将盖合在给电口70(请参阅图10A),或第一给电口71和第二给电口72(请参阅图10B)的之上,用于对给电口70,或第一给电口71和第二给电口72进行防水、防误触、防外物撞击等防护保护。本实施例中,该封盖101的一侧可转动地与前保险杠100的本体连接,连接的位置一般设置在给电口70,或第一给电口71和第二给电口72的上方,需要盖合时,封盖101将向下转动并按压以盖合于前保险杠100的本体,如图10C所示。
可选地,封盖101和前保险杠100的本体设有可以相互卡接的锁扣组件(图未示),该锁扣组件可以类似于油箱盖、发动机前盖的锁扣组件;如此,按压以盖合于前保险杠100的本体时,封盖101和前保险杠100的本体将被锁扣组件固定连接,防止意外打开,如图10C所示;需要打开时,可以通过再次按压封盖101,或者通过操作设于前保险杠100上的开关102以解开锁扣组件,打开封盖101,如图10A和图10B所示;另外,该开关102也可以设于车厢内。
如图10A和图10B所示,进一步地,前保险杠100上给电口70,或第一给电口71和第二给电口72所在的区域还可以设置一照明灯103,照明灯103用以为打开封盖101后提供照明。在图10A示例中,照明灯103可以设置在给电口70的一侧的区域,或者围设在给电口70的周围。在图10B示例中,照明灯103可以设置在第一给电口71和第二给电口72之间的区域。
车辆放电对外部设备进行给电(即供电)时,给电管理单元55还用于根据车辆的给电状态控制第一指示灯30和第二指示灯40执行相应灯效,其中,第一指示灯30和第二指示灯40以亮度逐渐变化的形式进行交错亮灯,在单次亮灯过程中,第一指示灯30或第二指示灯40逐渐由暗变亮,亮度达到最大值后再逐渐变暗,当车辆处于第一给电模式时,第二指示灯40先亮灯,当车辆处于第二给电模式时第一指示灯30先亮灯。在一些场景中,通俗地理解,车辆在给电状态时,第一指示灯30和第二指示灯40是交替点亮的呼吸灯的模式进行输出光效的。
该实施方式的中,车辆在(对外)给电状态时,用户可通过指示灯的灯效判断车辆的给电模式,并且通过以上的灯效,可以更直观地显示车辆所处的给电状态,使指示灯更具生命力,提高了用户视觉体验,提高了车辆商品性。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10A、图11和图12,当车辆处于第一给电模式时,第一指示灯30的开始亮灯时刻T1-start晚于前一次的第二指示灯40的开始亮灯时刻T2-start,同时早于前一次的第二指示灯40的亮度最大时刻T2-max,并且,第一指示灯30的结束亮灯时刻T1-end晚于后一次的第二指示灯40的开始亮灯时刻T2’-start,同时早于后一次的第二指示灯40的亮度最大时刻T2’-max。该模式下,第一指示灯30的开始亮灯时刻T1-start晚于第二指示灯40的开始亮灯时刻T2-start在0.5秒到1秒之间,优选为0.75秒。
请参阅图10A、图13和图14,当车辆处于第二给电模式时,第二指示灯40的开始亮灯时刻T2-start晚于前一次的第一指示灯30的开始亮灯时刻T1-start,同时早于前一次的第一指示灯30的亮度最大时刻T1-max,并且,第二指示灯40的结束亮灯时刻T2-end晚于后一次的第一指示灯30的开始亮灯时刻T1’-start,同时早于后一次的第一指示灯30的亮度最大时刻T1’-max。该模式下,第二指示灯40的开始亮灯时刻T2-start晚于第一指示灯30的开始亮灯时刻T1-start在0.5秒到1秒之间,优选为0.75秒。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10A、图11和图12,当车辆处于第一给电模式时,第一指示灯30的开始亮灯时刻T1-start晚于前一次的第二指示灯40的开始亮灯时刻T2-start,并且,第一指示灯30的结束亮灯时刻T1-end晚于后一次的第二指示灯40的开始亮灯时刻T2’-start,或者早于后一次的第二指示灯40的结束亮灯时刻T2’-end。请参阅图10A、图13和图14,当车辆处于第二给电模式时,第二指示灯40的开始亮灯时刻T2-start晚于前一次的第一指示灯30的开始亮灯时刻T1-start,并且,第二指示灯40的结束亮灯时刻T2-end晚于后一次的第一指示灯30的开始亮灯时刻T1’-start,或者早于后一次的第一指示灯30的结束亮灯时刻T1’-end。
请参阅图12和图14,可以看出,在上述两种给电模式下,指示灯从点亮到最大亮度,再从最大亮度到熄灭的过程中,亮度的变化是类似正态分布曲线的平滑变化,可以给用户提供良好视觉体验。在其他实施例中,指示灯从点亮到最大亮度,再从最大亮度到熄灭的过程中,的显示亮度也可以是不同于图12和图14所示的平滑变化的,显示亮度也可以是滑变化的,比如可以是匀速变化的,例如三角波曲线。
上述两个实施方式设定了车辆在给电状态的指示灯的驱动策略,能够直观地判断车辆处于给电状态的不同模式。并且,两种给电模式下是以不同的指示灯先点亮为基础,其后两个指示灯的点亮时刻、亮度最大值时刻、灭灯时刻是交替进行,可以给用户呈现一种流动光效的视觉,可以动态地显示对应充电模式的电流流动方向,提高了用户视觉体验,提高了车辆商品性。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车辆的给电状态下,第一指示灯30或第二指示灯40的前一次结束亮灯时刻与后一次开始亮灯时刻的间隔时间为T0’,T0’>0。其中T0可以与T0’相等,也可以有所差别,比如T0’为0.1秒至0.5秒,优选0.25秒。该实施方式使电流流动的视觉效果更加明显,进一步提高了用户视觉体验,提高了车辆商品性。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给电模式为直流给电模式,当车辆处于第一给电模式时,第一指示灯30与第二指示灯40单次亮灯时长为T01’;第二给电模式为交流给电模式,当车辆处于第二给电模式时,第一指示灯30与第二指示灯40单次亮灯时长为T02’,其中,T01’<T02’,比如T01’为2.5秒,T02’为2.75秒。该实施方式通过亮灯时间的长短,可以更加直观地判断车辆的给电模式。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车辆在给电状态下,给电管理单元55可以根据当前车辆电池的电量不同,控制第一指示灯30和第二指示灯40的单次亮灯时长不同。
比如,电池的电量较为充足的情况下(比如电量在70%以上),第一指示灯30和第二指示灯40单次亮灯时长较长,比如2.75秒至3.25秒,一般地选择3秒,亮度最大值时刻在单次亮灯时长的中间时刻。
电池的电量较为中等的情况下(比如电量在30%~70%之间),第一指示灯30和第二指示灯40单次亮灯时长较短,比如2秒至2.75秒,一般地选择2.5秒,亮度最大值时刻也在单次亮灯时长的中间时刻;
电池的电量较少的情况下(比如30%以下),第一指示灯30和第二指示灯40单次亮灯时长较短,比如1.5秒至2秒,一般地选择1.75秒,亮度最大值时刻也在单次亮灯时长的中间时刻。因此,该实施方式通过亮灯时间的长短,可以直观地判断车辆电量情况,预判充电或给电所需时长。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车辆在给电状态下,给电管理单元55可以根据当前车辆电池的电量不同,控制第一指示灯30和第二指示灯40的单次亮灯的颜色不同。比如,电池的电量较为充足的情况下(比如电量在70%以上),给电时,第一指示灯30和第二指示灯40呈现绿色灯光。电池的电量较为中等的情况下(比如电量在30%~70%之间),给电时,第一指示灯30和第二指示灯40呈现橙色灯光。电池的电量较少的情况下(比如30%以下),给电时,第一指示灯30和第二指示灯40呈现红色灯光。因此,该实施方式通过亮灯的颜色,可以直观地判断车辆电量情况。
进一步地,直流给电模式与交流给电模式单次亮灯的颜色也可以有所区别,例如,在同样的电池电量下交流给电模式呈现的颜色的灰阶高于直流给电模式,比如电池的电量在80%的情况下直流给电模式指示灯呈现绿色比交流给电模式指示灯呈现绿色更深色,而其他电量可以以此类推,不再一一举例。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了一种车辆,包括以上的车辆充电状态指示***或车辆给电状态指示***。车辆通过设置上述车辆充电状态指示***或车辆给电状态指示***,用户可通过车辆的第一、二指示灯30、40的点亮顺序或者呈现的流动方向确定车辆的充电模式和给电模式,并且可以更直观地显示车辆所处的充电状态,或放电状态,或电量状态,使指示灯更具生命力,提高了用户视觉体验,提高了车辆商品性。
车辆充电状态指示***或车辆给电状态指示***在运行的过程中,用于保护第一充电口11或第二充电口12的盖子被打开时,第一指示灯30和第二指示灯40会闪烁若干下,充电枪或外部设备与单个充电口10、第一充电口11、第二充电口12、单个给电口70、第一给电口71或第二给电口72对接,接入握手状态,那么第一指示灯30和第二指示灯40会继续闪烁,握手成功过后进入充放电状态后,第一指示灯30和第二指示灯40将以上述实施例进行呈现相应灯效,充放电完成后,第一指示灯30和第二指示灯40将常亮,其中充电完成和给电完成的亮灯的颜色可以设置不同;其后,关闭盖子,第一指示灯30和第二指示灯40会闪烁若干下。其中,如果上述过程中,若有出错,***需要发出警告时,第一指示灯30和第二指示灯40会以红色闪烁灯效进行警报。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车辆充电状态指示***,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充电状态指示***包括:
充电口,所述充电口至少对应第一充电模式和第二充电模式;
第一指示灯,所述第一指示灯设置于车辆外部;
第二指示灯,所述第二指示灯设置于车辆外部;以及
充电管理单元,所述充电管理单元根据车辆的充电状态控制所述第一指示灯和所述第二指示灯执行相应灯效;
其中,所述第一指示灯和所述第二指示灯以亮度逐渐变化的形式进行交错亮灯,在单次亮灯过程中,所述第一指示灯或所述第二指示灯逐渐由暗变亮,亮度达到最大值后再逐渐变暗,且当车辆处于第一充电模式时,所述第一指示灯先亮灯,当车辆处于第二充电模式时,所述第二指示灯先亮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充电状态指示***,其特征在于:
当车辆处于所述第一充电模式时,所述第二指示灯的开始亮灯时刻晚于前一次的所述第一指示灯的开始亮灯时刻,同时早于前一次的所述第一指示灯的亮度最大时刻,并且,所述第二指示灯的结束亮灯时刻早于后一次的所述第一指示灯的亮度最大时刻;
当车辆处于所述第二充电模式时,所述第一指示灯的开始亮灯时刻晚于前一次的所述第二指示灯的开始亮灯时刻,同时早于前一次的所述第二指示灯的亮度最大时刻,并且,所述第一指示灯的结束亮灯时刻早于后一次的所述第二指示灯的亮度最大时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充电状态指示***,其特征在于:
当车辆处于所述第一充电模式时,所述第二指示灯的结束亮灯时刻晚于后一次的所述第一指示灯的开始亮灯时刻;
当车辆处于所述第二充电模式时,所述第一指示灯的结束亮灯时刻晚于后一次的所述第二指示灯的开始亮灯时刻。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充电状态指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指示灯或所述第二指示灯的前一次结束亮灯时刻与后一次开始亮灯时刻的间隔时间为T0,所述T0>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充电状态指示***,其特征在于,根据当前车辆电池的电量不同,所述第一指示灯和所述第二指示灯的单次亮灯时长不同。
6.如权利要求1、2、3或5所述的车辆充电状态指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充电模式为直流充电模式,当车辆处于所述第一充电模式时,所述第一指示灯与所述第二指示灯单次亮灯时长为T01;
所述第二充电模式为交流充电模式,当车辆处于所述第二充电模式时,所述第一指示灯与所述第二指示灯单次亮灯时长为T02;
其中,T01<T02。
7.如权利要求1、4或5所述的车辆充电状态指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给电口,所述给电口至少对应第一给电模式和第二给电模式;
所述充电管理单元还根据车辆的给电状态控制所述第一指示灯和所述第二指示灯执行相应灯效;
其中,所述第一指示灯和所述第二指示灯以亮度逐渐变化的形式进行交错亮灯,在单次亮灯过程中,所述第一指示灯或所述第二指示灯逐渐由暗变亮,亮度达到最大值后再逐渐变暗,当车辆处于第一给电模式时,所述第二指示灯先亮灯,当车辆处于第二给电模式时所述第一指示灯先亮灯;
当车辆处于第一给电模式时,所述第一指示灯的开始亮灯时刻晚于前一次的所述第二指示灯的开始亮灯时刻,同时早于前一次的所述第二指示灯的亮度最大时刻,并且,所述第一指示灯的结束亮灯时刻晚于后一次的所述第二指示灯的开始亮灯时刻,同时早于后一次的所述第二指示灯的亮度最大时刻;
当车辆处于第二给电模式时,所述第二指示灯的开始亮灯时刻晚于前一次的所述第一指示灯的开始亮灯时刻,同时早于前一次的所述第一指示灯的亮度最大时刻,并且,所述第二指示灯的结束亮灯时刻晚于后一次的所述第一指示灯的开始亮灯时刻,同时早于后一次的所述第一指示灯的亮度最大时刻。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充电状态指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给电模式为直流给电模式,当车辆处于所述第一给电模式时,所述第一指示灯与所述第二指示灯单次亮灯时长为T01’,
所述第二给电模式为交流给电模式,当车辆处于所述第二给电模式时,所述第一指示灯与所述第二指示灯单次亮灯时长为T02’,
其中,T01’<T02’。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充电状态指示***,其特征在于:
所述充电口至少包括第一充电口和第二充电口,所述第一指示灯设置于靠近所述第一充电口的位置,所述第二指示灯设置于靠近所述第二充电口的位置。
10.一种车辆给电状态指示***,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给电状态指示***包括:
给电口,所述给电口至少对应第一给电模式和第二给电模式;
第一指示灯,所述第一指示灯设置于车辆外部;
第二指示灯,所述第二指示灯设置于车辆外部;以及
给电管理单元,所述给电管理单元根据车辆的给电状态控制所述第一指示灯和所述第二指示灯执行相应灯效;
其中,所述第一指示灯和所述第二指示灯以亮度逐渐变化的形式进行交错亮灯,在单次亮灯过程中,所述第一指示灯或所述第二指示灯逐渐由暗变亮,亮度达到最大值后再逐渐变暗,当车辆处于第一给电模式时,所述第二指示灯先亮灯,当车辆处于第二给电模式时所述第一指示灯先亮灯。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辆给电状态指示***,其特征在于:
当车辆处于第一给电模式时,所述第一指示灯的开始亮灯时刻晚于前一次的所述第二指示灯的开始亮灯时刻,同时早于前一次的所述第二指示灯的亮度最大时刻,并且,所述第一指示灯的结束亮灯时刻晚于后一次的所述第二指示灯的开始亮灯时刻,同时早于后一次的所述第二指示灯的亮度最大时刻;
当车辆处于第二给电模式时,所述第二指示灯的开始亮灯时刻晚于前一次的所述第一指示灯的开始亮灯时刻,同时早于前一次的所述第一指示灯的亮度最大时刻,并且,所述第二指示灯的结束亮灯时刻晚于后一次的所述第一指示灯的开始亮灯时刻,同时早于后一次的所述第一指示灯的亮度最大时刻。
12.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充电状态指示***;或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车辆给电状态指示***。
CN202011254780.4A 2020-11-11 2020-11-11 车辆充电状态指示***、车辆给电状态指示***和车辆 Pending CN11447529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54780.4A CN114475294A (zh) 2020-11-11 2020-11-11 车辆充电状态指示***、车辆给电状态指示***和车辆
DE102021129019.8A DE102021129019A1 (de) 2020-11-11 2021-11-08 Fahrzeug-ladezustands-anzeigesystem, fahrzeug-stromversorgungs-anzeigesystem und fahrzeug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54780.4A CN114475294A (zh) 2020-11-11 2020-11-11 车辆充电状态指示***、车辆给电状态指示***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75294A true CN114475294A (zh) 2022-05-13

Family

ID=812559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54780.4A Pending CN114475294A (zh) 2020-11-11 2020-11-11 车辆充电状态指示***、车辆给电状态指示***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75294A (zh)
DE (1) DE10202112901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22101853A1 (de) 2022-01-27 2023-07-27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m Anzeigen mindestens eines Zustandsparameters eines an einem Fahrzeug stattfindenden elektrischen Ladevorgangs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16773A (zh) * 2014-12-04 2017-05-24 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电动车辆的充电和放电电流量显示设备
CN109624787A (zh) * 2018-12-20 2019-04-16 重庆金康新能源汽车设计院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充电口指示灯装置
CN109969029A (zh) * 2019-04-03 2019-07-05 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充电场景下的互动方法及互动***、车辆
CN110143156A (zh) * 2019-05-31 2019-08-20 宁波中立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充电口盖指示灯及其使用方法
CN209467013U (zh) * 2018-10-25 2019-10-08 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用于充电装置的充电状态指示电路、充电装置及充电站
CN110920510A (zh) * 2019-11-25 2020-03-27 浙江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车辆的车灯进行停车待用指示的***及方法
CN111775704A (zh) * 2020-07-14 2020-10-16 上海元城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指示方法、装置、新能源车辆及存储介质
CN211880678U (zh) * 2020-04-10 2020-11-06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充电指示灯的控制***以及车辆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16773A (zh) * 2014-12-04 2017-05-24 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电动车辆的充电和放电电流量显示设备
CN209467013U (zh) * 2018-10-25 2019-10-08 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用于充电装置的充电状态指示电路、充电装置及充电站
CN109624787A (zh) * 2018-12-20 2019-04-16 重庆金康新能源汽车设计院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充电口指示灯装置
CN109969029A (zh) * 2019-04-03 2019-07-05 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充电场景下的互动方法及互动***、车辆
CN110143156A (zh) * 2019-05-31 2019-08-20 宁波中立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充电口盖指示灯及其使用方法
CN110920510A (zh) * 2019-11-25 2020-03-27 浙江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车辆的车灯进行停车待用指示的***及方法
CN211880678U (zh) * 2020-04-10 2020-11-06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充电指示灯的控制***以及车辆
CN111775704A (zh) * 2020-07-14 2020-10-16 上海元城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指示方法、装置、新能源车辆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21129019A1 (de) 2022-05-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99665B2 (en) Plug-in vehicle having a recharging port with a state of charge indicator
US9789783B2 (en) Hybrid/electric vehicle charge port door
CN204109886U (zh) 具有状态显示器的环境灯及其装置
US9818268B2 (en) Motor vehicle with indication of a state of charge of an energy storage device
CN103904722A (zh) 车辆
CN209208600U (zh) 一种基于车灯显示车辆状态的控制装置
CN102470792A (zh) 电力转换器和车辆照明装置、车辆前灯和使用电力转换器的车辆
CN114475294A (zh) 车辆充电状态指示***、车辆给电状态指示***和车辆
CN109798486A (zh) 一种带充电指示功能的车辆灯具及车辆灯具状态指示方法
CN113858997A (zh) 一种充电插座的充电指示的控制方法及***
CN205365390U (zh) 一种具有电量信息显示功能的电动汽车日间行车灯
CN212400914U (zh) 电池的充电状态显示装置
US11263836B1 (en) Customizable charge status indicator systems
CN206098962U (zh) 一种车用充电插座
CN108281030A (zh) 一种地下车库停车位的无源指示***
CN209415155U (zh) 带充电指示功能的车辆灯具
CN110920510A (zh) 一种利用车辆的车灯进行停车待用指示的***及方法
CN110949243A (zh) 一种车辆充电指示灯***及指示方法
CN111409540A (zh) 一种车灯控制方法、装置及设备
JP2017192172A (ja) 充電状態表示装置
CN209700583U (zh) 低速电动四轮车负载线路
CN112721733A (zh) 带有多功能充电指示灯的车辆及控制方法
CN208306475U (zh) 一种汽车车灯
CN111071144A (zh) 客车用指示充电状态的充电舱门
CN109466477B (zh) 低速电动四轮车负载线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