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22316A - 负极及其用途 - Google Patents

负极及其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22316A
CN114122316A CN202111389342.3A CN202111389342A CN114122316A CN 114122316 A CN114122316 A CN 114122316A CN 202111389342 A CN202111389342 A CN 202111389342A CN 114122316 A CN114122316 A CN 1141223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gative electrode
conductive agent
parts
sulfonic acid
an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38934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122316B (zh
Inventor
闫永思
莫方杰
孙化雨
雷雨
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nvision Power Technology Jiangsu Co Ltd
Envision Ruitai Power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nvision Power Technology Jiangsu Co Ltd
Envision Ruitai Power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nvision Power Technology Jiangsu Co Ltd, Envision Ruitai Power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Envision Power Technology Jiangs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38934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22316B/zh
Publication of CN1141223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223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1223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223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3Electrodes for 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e.g. for lithium-accumulator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负极及其用途,所述负极包括负极活性物质层,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层包括负极活性材料和含磺酸基化合物。由于磺酸基的存在,所述负极通过磺酸酯键将活化后的导电剂连接到含磺酸基化合物上,使得所述导电剂与含磺酸基化合物很好的结合在一起,从而分散更均匀,降低导电剂用量;同时,通过含磺酸基化合物与导电剂的协同作用,可以解决负极活性材料体积膨胀问题,使得所述负极具有低的体积电阻率,包括所述负极的电化学装置具有高的循环容量保持率。

Description

负极及其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负极及其用途。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因其比容量高,工作电压高,循环寿命长,无记忆效应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通讯、交通、储能等各个领域,是一种绿色环保电池。
为了提高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人们迫切希望找到拥有更高比容量的新材料来代替锂电池的传统材料,而硅由于其比容量高,分布广、成本低等优点,使得硅作为负极材料使用也越来越普遍。但是含硅材料在电池循环过程中体积会发生变化,从而使得负极材料遭到破坏,影响电池的导电性、稳定性及电池容量。
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氧化锌包覆的硅负极材料,所述硅负极材料包括导电剂、粘结剂、硅纳米颗粒以及氧化锌。通过氧化锌包覆有效防止硅负极材料的体积膨胀问题,从而提高了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性能和充放电容量。但是,所述硅负极材料中导电剂分散不均匀,导电剂用量高且导电性能稍差。
现有技术的普遍缺陷是采用的包覆材料成本高,包覆不完全或者是负极材料中导电剂分散不均匀,导致导电剂用量偏高,从而影响了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性能及倍率性能。
因此,开发一种体积变化小、导电性能好、能够提升电池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的负极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负极及其用途,所述负极通过在负极活性材料上包覆含磺酸基化合物,能够提高导电剂的分散性,有助于解决负极活性材料体积膨胀的问题,包括所述负极的电化学装置具有优异的倍率性能。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负极,所述负极包括负极活性物质层,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层包括负极活性材料和含磺酸基化合物。
本发明中,通过在负极活性材料上包覆含磺酸基化合物,有助于解决负极活性材料体积膨胀的问题,包括所述负极的电化学装置具有优异的倍率性能。
优选地,所述负极还包括负极集流体。
优选地,所述负极集流体包括铜箔。
优选地,所述铜箔的厚度为9μm至11μm,例如可以为9μm、10μm、11μm等。
优选地,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包括硅氧材料和/或硅碳材料。
优选地,所述含磺酸基化合物包括具有式Ι所示结构的化合物;
Figure BDA0003368230070000021
其中,R1、R2、R3各自独立的选自H、甲基或乙基;X选自金属离子。
优选地,所述含磺酸基化合物包括聚苯乙烯磺酸盐。
优选地,所述聚苯乙烯磺酸盐的数均分子量为5000至50000,例如可以为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35000、40000、45000、50000等。
优选地,所述聚苯乙烯磺酸盐包括聚苯乙烯磺酸钠和/或聚苯乙烯磺酸钾。
优选地,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层还包括导电剂。
优选地,所述导电剂为经过表面处理的导电剂。
本发明中,所述表面处理的试剂包括王水,所述王水按浓硝酸与浓硫酸体积比为1:3配制而成;所述表面处理的目的是使导电剂表面暴露出更多的羟基,通过羟基与磺酸基反应形成磺酸酯,从而将导电剂连接到所述含磺酸基化合物的表面。
优选地,所述导电剂包括炭黑、石墨、碳纳米管或碳纤维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导电剂包括炭黑和/或碳纳米管。
优选地,所述负极还包括粘结剂,所述粘结剂包括聚偏氟乙烯、丁苯橡胶、聚酰亚胺或羧甲基纤维素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以重量份计,所述负极包括95份至99份负极活性材料、1份至5份含磺酸基化合物、1份至5份导电剂和1份至3份粘结剂。
优选地,所述负极包括95份至99份负极活性材料,例如可以为95份、96份、97份、98份、99份等。
优选地,所述负极包括1份至5份含磺酸基化合物,例如可以为1份、2份、3份、4份、5份等。
本发明中,所述含磺酸基化合物的含量过多,可能会导致浆料的pH值增大,造成浆料絮凝,凝胶,影响匀浆过程;含量过少,则不能很好的包覆负极活性材料,无法起到分散剂的作用。
优选地,所述负极包括1份至5份导电剂,例如可以为1份、2份、3份、4份、5份等。
本发明中,导电剂含量过多,会导致浆料分散不好,涂布出现细小颗粒,细度过大;含量过少,则会导致导电网络不足,影响电池内阻。
优选地,所述负极包括1份至3份粘结剂,例如可以为1份、1.5份、2份、2.5份、3份等。
本发明中,所述负极通过将聚苯乙烯磺酸盐包覆在负极活性材料表面,通过π-π共轭作用,同时,导电剂由于和王水反应,表面被氧化生成羟基,可与磺酸基基团生成磺酸酯,使得导电剂与聚苯乙烯磺酸盐很好的结合在一起,而由于聚苯乙烯磺酸盐上苯基的存在,利用位阻效应使得所述导电剂分散更均匀,降低导电剂用量;通过聚苯乙烯磺酸盐与导电剂的协同作用,所述负极的体积电阻率低,包括所述负极的电化学装置具有优异的倍率性能。
本发明中,所述经过表面处理的导电剂采用如下方法进行制备,所述方法包括:
将导电剂和王水混合,经洗涤、干燥,得到所述导电剂。
优选地,所述导电剂和王水混合的时间为1h至3h,例如可以为1h、1.5h、2h、2.5h、3h等。
优选地,所述洗涤的溶剂包括水。
优选地,所述洗涤的次数为3次至5次,例如可以为3次、4次、5次等。
本发明中,所述负极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按配方量,将负极活性材料、含磺酸基化合物、导电剂、粘结剂和溶剂混合,得到负极浆料;随后将所述负极浆料涂覆到负极集流体上,干燥、冷压,得到所述负极。
优选地,所述粘结剂的固含量为5%至50%,例如可以为5%、8%、10%、12%、14%、16%、18%、20%、25%、30%、35%、40%、45%、50%等。
优选地,所述溶剂包括水。
优选地,所述负极浆料的固含量为50%至70%,例如可以为50%、52%、54%、56%、58%、60%、62%、64%、66%、68%、70%等。
优选地,所述混合的时间为30min至240min,例如可以为30min、35min、40min、45min、50min、55min、60min、80min、100min、120min、140min、160min、180min、200min、220min、240min等。
优选地,所述混合的设备为搅拌罐。
优选地,所述搅拌罐的转速为100rpm至300rpm,例如可以为100rpm、120rpm、140rpm、160rpm、180rpm、200rpm、220rpm、240rpm、260rpm、280rpm、300rpm等。
优选地,所述混合后还包括用紫外光照射的步骤。
优选地,所述紫外光照射的时间为30min至60min,例如可以为30min、35min、40min、45min、50min、55min、60min等。
优选地,所述紫外光照射时的转速为100rpm至300rpm,例如可以为100rpm、120rpm、140rpm、160rpm、180rpm、200rpm、220rpm、240rpm、260rpm、280rpm、300rpm等。
优选地,所述紫外光照射后还包括搅拌的步骤。
优选地,所述紫外光照射后搅拌的时间为60min至240min,例如可以为60min、80min、100min、120min、140min、160min、180min、200min、220min、240min等。
优选地,所述紫外光照射后搅拌的转速为300rpm至500rpm,例如可以为300rpm、320rpm、350rpm、380rpm、400rpm、420rpm、450rpm、480rpm、500rpm等。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负极的制备方法包括:
按配方量,将负极活性材料和含磺酸基化合物在搅拌罐中以转速为100rpm至300rpm混合30min至60min,加入溶剂,继续搅拌60min至240min后,向其中加入导电剂,经紫外光照射30min至60min后,加入粘结剂和溶剂,在转速为300rpm至500rpm的条件下继续搅拌60min至240min,得到负极浆料;随后将所述负极浆料涂覆到负极集流体上,干燥、冷压,得到所述负极。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化学装置,所述电化学装置包括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负极、电解液、隔膜和正极。
优选地,所述电解液包括锂盐和非水性溶剂。
优选地,所述锂盐包括六氟磷酸锂。
优选地,所述电解液中锂盐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至20%,例如可以为1%、2%、4%、8%、12%、16%、20%等。
优选地,所述非水性溶剂包括碳酸乙烯酯(EC)、碳酸二甲酯(DMC)、碳酸甲乙酯(EMC)、碳酸丙烯酯(PC)或碳酸二乙酯(DEC)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以重量份计所述电解液包括碳酸乙烯酯0.1份至5份、碳酸二甲酯0.1份至5份、碳酸甲乙酯0.1份至8份、碳酸丙烯酯0.1份至5份和碳酸二乙酯0.1份至8份。
优选地,以重量份计所述电解液包括碳酸乙烯酯0.1份至5份,例如可以为0.1份、0.5份、1份、1.5份、2份、2.5份、3份、3.5份、4份、4.5份、5份等。
优选地,以重量份计所述电解液包括碳酸二甲酯0.1份至5份,例如可以为0.1份、0.5份、1份、1.5份、2份、2.5份、3份、3.5份、4份、4.5份、5份等。
优选地,以重量份计所述电解液包括碳酸甲乙酯0.1份至8份,例如可以为0.1份、0.5份、1份、1.5份、2份、2.5份、3份、3.5份、4份、4.5份、5份、5.5份、6份、7份、8份等。
优选地,以重量份计所述电解液包括碳酸丙烯酯0.1份至5份,例如可以为0.1份、0.5份、1份、1.5份、2份、2.5份、3份、3.5份、4份、4.5份、5份等。
优选地,以重量份计所述电解液包括碳酸二乙酯0.1份至8份,例如可以为0.1份、0.5份、1份、1.5份、2份、2.5份、3份、3.5份、4份、4.5份、5份、5.5份、6份、7份、8份等。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化学装置,所述电化学装置中隔膜的透气值为140至160,例如可以为140、142、144、146、148、150、152、154、156、158、160等。
优选地,所述隔膜包括聚乙烯基膜和涂覆于所述聚乙烯基膜上、下表面的陶瓷层。
优选地,所述聚乙烯基膜的厚度为9μm至11μm,例如可以为9μm、10μm、11μm等。
优选地,所述陶瓷层的厚度为2μm至5μm,例如可以为2μm、3μm、4μm、5μm等。
优选地,所述正极包括正极集流体、92重量份至97重量份正极活性材料、2重量份至4重量份导电剂和1重量份至2重量份聚偏氟乙烯。
优选地,所述正极集流体包括铝箔。
优选地,所述铝箔的厚度为15μm至17μm,例如可以为15μm、16μm、17μm等。
优选地,以重量份计所述正极包括92份至97份正极活性材料,例如可以为92份、93份、94份、95份、96份、97份等。
优选地,以重量份计所述正极包括2份至4份导电剂,例如可以为2份、3份、4份等。
优选地,以重量份计所述正极包括1份至2份聚偏氟乙烯,例如可以为1份、1.5份、2份等。
优选地,所述正极活性材料包括磷酸铁锂和/或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
优选地,所述导电剂包括炭黑和/或碳纳米管。
本发明中,通过所述负极、电解液,特定隔膜和正极的协同作用,使得所述电化学装置具有优异的倍率性能。
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负极和/或根据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所述的电化学装置。
本发明所述的数值范围不仅包括上述列举的点值,还包括没有列举出的上述数值范围之间的任意的点值,限于篇幅及出于简明的考虑,本发明不再穷尽列举所述范围包括的具体点值。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提供一种负极,所述负极通过在负极活性材料上包覆含磺酸基化合物,有助于提高导电剂的分散性,降低体积电阻率,通过所述负极、电解液、特定隔膜和正极的协同使用,使得所述电化学装置具有优异的循环保持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理解本发明,本发明列举实施例如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了,所述实施例仅仅是帮助理解本发明,不应视为对本发明的具体限制。
现有技术的方案是采用单壁碳纳米管等材料对含硅负极材料进行包覆,包覆不完全且成本高,影响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性能和充电倍率性能;此外导电剂在溶剂中分散不均匀,导电性能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负极及其用途,所述负极包括负极活性物质层,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层包括负极活性材料和含磺酸基化合物;本发明提供的负极,通过在负极活性材料上包覆含磺酸基化合物,提高了导电剂的分散性,降低体积电阻率,使得包括所述负极的电化学装置循环保持率高。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包括硅氧材料和/或硅碳材料。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含磺酸基化合物包括具有式Ι所示结构的化合物;
Figure BDA0003368230070000091
其中,R1、R2、R3各自独立的选自H、甲基或乙基;X选自金属离子。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含磺酸基化合物包括聚苯乙烯磺酸盐。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聚苯乙烯磺酸盐的数均分子量为5000至5000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聚苯乙烯磺酸盐包括聚苯乙烯磺酸钠和/或聚苯乙烯磺酸钾。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层还包括导电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电剂为经过表面处理的导电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电剂包括炭黑、石墨、碳纳米管或碳纤维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电剂包括炭黑和/或碳纳米管。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负极还包括粘结剂,所述粘结剂包括聚偏氟乙烯、丁苯橡胶、聚酰亚胺或羧甲基纤维素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以重量份计,所述负极包括95份至99份负极活性材料、1份至5份含磺酸基化合物、1份至5份导电剂和1份至3份粘结剂。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化学装置,所述电化学装置包括所述负极、电解液、隔膜和正极。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化学装置,所述电化学装置中隔膜的透气值为140至160。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所述负极和/或所述电化学装置。
如无具体说明,本发明中实施例和对比例的用到的各种材料均可市售购得,或根据本领域的常规方法制备得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负极,所述负极包括铜箔(广东嘉元,10μm)、硅氧材料(97重量份,Cabot,SSO-C420B)、包覆于所述硅氧材料上的聚苯乙烯磺酸钠(2.5重量份,宝鸡市国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纯度98%,分子量25000)、通过磺酸酯键连接在所述聚苯乙烯磺酸钠上的炭黑(2.5重量份,益瑞石的SP)和羧甲基纤维素(2重量份,日本制纸,MAC°500LC)。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所述负极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按配方量,将硅氧材料与聚苯乙烯磺酸钠在转速为200rpm的搅拌罐中混合45min后,加入水,继续在转速为300rpm下搅拌180min,向其中加入炭黑,,在转速为200rpm,360nm紫外灯光源下照射45min后,加入羧甲基纤维素和水,继续在转速为400rpm下搅拌180min,得到负极浆料(固含量为60%);随后将所述负极浆料涂覆于铜箔上,干燥、冷压,得到所述负极;其中,所述炭黑的制备方法包括:将炭黑与王水混合2h后,过滤,用水洗涤4次,经过滤、干燥,得到所述炭黑。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化学装置,所述电化学装置包括所述负极、隔膜(星源材质,包括聚乙烯基膜和涂覆于所述聚乙烯基膜上、下表面的陶瓷层)、电解液(天赐材料,TC-E123)和正极;所述隔膜的透气值为150;所述正极包括正极集流体(南山铝业,16μm)、95重量份正极活性材料(瑞翔,RL05-S6)、1.5重量份炭黑(益瑞石SP)、1.5重量份碳纳米管(天奈,LB107-44)和1.5重量份聚偏氟乙烯(索尔维,PVDF5130)。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负极,所述负极包括铜箔(广东嘉元,10μm)、硅氧材料(95重量份,Cabot,SSO-C420B)、包覆于所述硅氧材料上的聚苯乙烯磺酸钠(5重量份,宝鸡市国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纯度98%,分子量25000)、通过磺酸酯键连接在所述聚苯乙烯磺酸钠上的炭黑(1重量份,益瑞石的SP)和丁苯橡胶(3重量份,ZEON,BM451B)。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所述负极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按配方量,将硅氧材料与聚苯乙烯磺酸钠在转速为300rpm的搅拌罐中混合30min后,加入水,继续在转速为300rpm下搅拌60min,向其中加入炭黑,在转速为300rpm,360nm紫外灯光源下照射30min后,加入丁苯橡胶和水,继续在转速为500rpm下搅拌60min,得到负极浆料(固含量为50%);随后将所述负极浆料涂覆于铜箔上,干燥、冷压,得到所述负极;其中,所述炭黑的制备方法包括:将炭黑与王水混合1h后,过滤,用水洗涤3次,经过滤、干燥,得到所述炭黑。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化学装置,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所述隔膜的透气值为140,其它组分及参数均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负极,所述负极包括铜箔(广东嘉元,10μm)、硅氧材料(99重量份,Cabot,SSO-C420B)、包覆于所述硅氧材料上的聚苯乙烯磺酸钾(1重量份,宝鸡市国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纯度98%,分子量25000)、通过磺酸酯键连接在所述聚苯乙烯磺酸钾上的碳纳米管(5重量份,天奈,LB107-44)和羧甲基纤维素(1重量份,日本制纸,MAC°500LC)。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所述负极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按配方量,将硅氧材料与聚苯乙烯磺酸钾在转速为100rpm的搅拌罐中混合60min后,加入水,继续在转速为100rpm下搅拌240min,向其中加入碳纳米管,在转速为100rpm,360nm紫外灯光源下照射60min后,加入羧甲基纤维素和水,继续在转速为300rpm下搅拌240min,得到负极浆料(固含量为70%);随后将所述负极浆料涂覆于铜箔上,干燥、冷压,得到所述负极;其中,所述碳纳米管的制备方法包括:将碳纳米管与王水混合3h后,过滤,用水洗涤5次,经过滤、干燥,得到所述碳纳米管。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化学装置,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所述隔膜的透气值为160,其它组分及参数均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负极,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所述聚苯乙烯磺酸钠的重量份数为15份,其它组分及用量均与实施例1相同。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所述负极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化学装置,所述电化学装置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负极,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所述聚苯乙烯磺酸钠的重量份数为0.4份,其它组分及用量均与实施例1相同。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所述负极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化学装置,所述电化学装置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负极,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所述炭黑的重量份数为15份,其它组分及用量均与实施例1相同。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所述负极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化学装置,所述电化学装置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7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负极,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所述炭黑的重量份数为0.4份,其它组分及用量均与实施例1相同。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所述负极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化学装置,所述电化学装置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8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负极,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所述炭黑未通过磺酸酯键与聚苯乙烯磺酸钠连接,只是简单混合,其它组分及用量均与实施例1相同。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所述负极的制备方法,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所述制备方法中没有紫外光照射的步骤,其它步骤、参数均与实施例1相同。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化学装置,所述电化学装置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9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负极,所述负极的组分及用量均与实施例1相同。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所述负极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化学装置,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所述隔膜的透气值为170,其它组分及参数均与实施例1相同。
对比例1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负极,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将所述聚苯乙烯磺酸钠用等重量份数的聚丙烯腈代替,其它组分及用量均与实施例1相同。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所述负极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电化学装置,所述电化学装置与实施例1相同。
对比例2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负极,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所述负极中没有聚苯乙烯磺酸钠,其它组分及用量均与实施例1相同。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所述负极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电化学装置,所述电化学装置与实施例1相同。
性能测试
(1)所述负极浆料的细度:采用量程为100μm的细度计,根据GB1724-79方法,将所述负极浆料取1mL左右样品于细度板刻度线最上方,用刮刀拉过浆料,并立刻观察槽内颗粒,颗粒均匀显露处即为浆料粒度值;分别测试浆料静置2h和24h的细度;
(2)体积电阻率:采用日立膜片电阻计RM9003对包括实施例1至9、对比例1和2提供的负极进行测试;
(3)循环容量保持率:采用盛弘电器股份电气有限公司电池性能测试***(测试柜),设备型号:BTS05/10C8D-HP,将实施例1至9、对比例1和2提供的电化学装置放在测试柜中进行测试,测试其在1C/1C充放电循环后500圈的容量保持率。
具体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Figure BDA0003368230070000151
由上表可知,本发明提供的负极,通过在负极活性材料上包覆聚苯乙烯磺酸盐,由于磺酸基的存在,可与经过活化处理后的导电剂表面的羟基反应,不仅能提高导电剂的分散性,制备得到浆料细度小,使得所述负极的体积电阻率较低,通过所述负极、特定隔膜、电解液和正极的协同作用,使得所述电化学装置的循环容量保持率高。
由实施例1至3与实施例4至7比较可知,所述聚苯乙烯磺酸盐与导电剂在特定的配比内,所述负极的体积电阻率低,包括所述负极的电化学装置循环容量保持率高;作为优选的方案,当二者比例为1:1时,效果最好;聚苯乙烯磺酸盐或导电剂的含量过高或过低都会造成导电剂分散不均匀、细度偏大,并且循环容量保持率降低。
通过实施例1与实施例8对比可知,当导电剂未通过磺酸酯键与聚苯乙烯磺酸盐相连,只是简单混合时,所述负极体积电阻率增大,循环保持率也降低;由实施例1与实施例9对比可知,所述电化学装置中隔膜透气值大于160时,所述电化学装置的循环保持率降低;由实施例1和对比例1和2比较可知,当所述负极中没有聚苯乙烯磺酸盐或选用其它没有磺酸基的聚合物代替,浆料细度增大,所述电化学装置的循环容量保持率降低。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负极,通过将聚苯乙烯磺酸盐包覆到负极活性材料上,将导电剂通过磺酸酯键连接到聚苯乙烯磺酸盐上,不仅能提高导电剂的分散性,而且通过聚苯乙烯磺酸盐与导电剂复配,使得所述负极具有低的体积电阻率;通过所述负极、特定隔膜、电解液和正极的配合使用,使得所述电化学装置具有高的循环容量保持率。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负极,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包括负极活性物质层,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层包括负极活性材料和含磺酸基化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包括硅氧材料和/或硅碳材料;
优选地,所述含磺酸基化合物包括具有式Ι所示结构的化合物;
Figure FDA0003368230060000011
其中,R1、R2、R3各自独立的选自H、甲基或乙基;
X选自金属离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负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含磺酸基化合物包括聚苯乙烯磺酸盐;
优选地,所述聚苯乙烯磺酸盐的数均分子量为5000至50000;
优选地,所述聚苯乙烯磺酸盐包括聚苯乙烯磺酸钠和/或聚苯乙烯磺酸钾。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负极,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层还包括导电剂;
优选地,所述导电剂为经过表面处理的导电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负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剂包括炭黑、石墨、碳纳米管或碳纤维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导电剂包括炭黑和/或碳纳米管。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负极,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还包括粘结剂,所述粘结剂包括聚偏氟乙烯、丁苯橡胶、聚酰亚胺或羧甲基纤维素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负极,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计,所述负极包括95份至99份负极活性材料、1份至5份含磺酸基化合物、1份至5份导电剂和1份至3份粘结剂。
8.一种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化学装置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负极、电解液、隔膜和正极。
9.一种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化学装置中隔膜的透气值为140至160。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负极和/或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电化学装置。
CN202111389342.3A 2021-11-22 2021-11-22 负极及其用途 Active CN1141223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89342.3A CN114122316B (zh) 2021-11-22 2021-11-22 负极及其用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89342.3A CN114122316B (zh) 2021-11-22 2021-11-22 负极及其用途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22316A true CN114122316A (zh) 2022-03-01
CN114122316B CN114122316B (zh) 2024-01-30

Family

ID=804396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89342.3A Active CN114122316B (zh) 2021-11-22 2021-11-22 负极及其用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22316B (zh)

Citation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136009A (en) * 2009-12-16 2011-10-16 Toyo Boseki Anode for lithium ion secondary battery and limthiumion secondary battery using the same
JP2013033692A (ja) * 2011-08-03 2013-02-14 Toyota Industries Corp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の負極用バインダ及びその負極用バインダを用いた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CN103074007A (zh) * 2012-12-27 2013-05-01 上海交通大学 锂离子电池硅负极用水性粘合剂及硅负极的制备方法
CN103682267A (zh) * 2013-09-18 2014-03-26 宁波大学 一种碳固体酸铝酸酯掺杂磷酸钛锂三组份表面改性氟化铁正极材料及制备方法
US20140315081A1 (en) * 2011-12-30 2014-10-23 Guangzhou Institute Of Energy Conversion,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omposite electrode material for lithium ion battery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KR20170103053A (ko) * 2016-03-02 2017-09-13 전자부품연구원 리튬이온 이차전지의 실리콘계 음극 소재용 바인더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CN109560254A (zh) * 2018-11-20 2019-04-02 陕西煤业化工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锂电池电极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10233235A (zh) * 2018-03-06 2019-09-13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粘结剂、负极极片及电化学装置
CN110364735A (zh) * 2019-07-04 2019-10-22 中国乐凯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硅碳负极用粘合剂、制备及其应用
CN110504441A (zh) * 2018-05-17 2019-11-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改性硅基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
CN110635137A (zh) * 2019-09-25 2019-12-31 上海大学(浙江·嘉兴)新兴产业研究院 导电聚合物粘结剂及其制备方法、硅基负极片及其应用
JP2020027791A (ja) * 2018-08-10 2020-02-20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負極及び負極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電極用結着剤
CN111048742A (zh) * 2019-12-19 2020-04-21 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核壳式硅负极材料的极片、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1490228A (zh) * 2019-01-29 2020-08-04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用电极及其制备方法与含有该电极的锂电池
CN111725509A (zh) * 2020-06-24 2020-09-29 名添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负极材料、负极浆料、负极片及锂离子电池
CN112234314A (zh) * 2020-09-28 2021-01-15 佛山市金辉高科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浆料、锂电隔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909430A (zh) * 2019-12-03 2021-06-04 恒大新能源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隔膜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
CN112952072A (zh) * 2021-04-22 2021-06-11 远景动力技术(江苏)有限公司 一种硅基负极浆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540468A (zh) * 2021-07-26 2021-10-22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负极片及电池
CN113563531A (zh) * 2020-04-28 2021-10-29 成都翊昂科技有限公司 接枝共聚物水性粘合剂及制备方法和在硅炭负极中的应用

Patent Citation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136009A (en) * 2009-12-16 2011-10-16 Toyo Boseki Anode for lithium ion secondary battery and limthiumion secondary battery using the same
JP2013033692A (ja) * 2011-08-03 2013-02-14 Toyota Industries Corp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の負極用バインダ及びその負極用バインダを用いた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US20140315081A1 (en) * 2011-12-30 2014-10-23 Guangzhou Institute Of Energy Conversion,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omposite electrode material for lithium ion battery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CN103074007A (zh) * 2012-12-27 2013-05-01 上海交通大学 锂离子电池硅负极用水性粘合剂及硅负极的制备方法
CN103682267A (zh) * 2013-09-18 2014-03-26 宁波大学 一种碳固体酸铝酸酯掺杂磷酸钛锂三组份表面改性氟化铁正极材料及制备方法
KR20170103053A (ko) * 2016-03-02 2017-09-13 전자부품연구원 리튬이온 이차전지의 실리콘계 음극 소재용 바인더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CN110233235A (zh) * 2018-03-06 2019-09-13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粘结剂、负极极片及电化学装置
CN110504441A (zh) * 2018-05-17 2019-11-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改性硅基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
JP2020027791A (ja) * 2018-08-10 2020-02-20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負極及び負極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電極用結着剤
CN109560254A (zh) * 2018-11-20 2019-04-02 陕西煤业化工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锂电池电极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11490228A (zh) * 2019-01-29 2020-08-04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用电极及其制备方法与含有该电极的锂电池
CN110364735A (zh) * 2019-07-04 2019-10-22 中国乐凯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硅碳负极用粘合剂、制备及其应用
CN110635137A (zh) * 2019-09-25 2019-12-31 上海大学(浙江·嘉兴)新兴产业研究院 导电聚合物粘结剂及其制备方法、硅基负极片及其应用
CN112909430A (zh) * 2019-12-03 2021-06-04 恒大新能源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隔膜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
CN111048742A (zh) * 2019-12-19 2020-04-21 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核壳式硅负极材料的极片、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3563531A (zh) * 2020-04-28 2021-10-29 成都翊昂科技有限公司 接枝共聚物水性粘合剂及制备方法和在硅炭负极中的应用
CN111725509A (zh) * 2020-06-24 2020-09-29 名添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负极材料、负极浆料、负极片及锂离子电池
CN112234314A (zh) * 2020-09-28 2021-01-15 佛山市金辉高科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浆料、锂电隔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952072A (zh) * 2021-04-22 2021-06-11 远景动力技术(江苏)有限公司 一种硅基负极浆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540468A (zh) * 2021-07-26 2021-10-22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负极片及电池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RUTHY SFEZ, ET AL.: ""Polyaniline Monolayer Self-Assembled on Hydroxyl-Terminated Surfaces"", 《LANGMUIR》, vol. 17, pages 2556 - 2559 *
雷冲 等: "两步水热法合成磺酸功能化碳质纳米微球及其催化性能研究", 常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vol. 30, no. 02, pages 23 - 29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22316B (zh) 2024-0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92721C (zh) 高倍率锂离子电池极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9103399B (zh) 一种锂硫电池用功能性隔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
CN106784690B (zh) 一种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全固态锂硫电池
CN114122372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所用低膨胀硅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190284B (zh) 一种锂硫电池正极用水系粘结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682862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片的制备方法
CN105336918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高镍系正极材料浆料的制备方法
CN111969181A (zh) 基于成膜添加剂的锂离子电池负极片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CN108011076B (zh) 锂离子电池、电池极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12615007A (zh) 一种用于固态电池用改性正极的离子/电子双传导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10190258B (zh) 硅碳复合材料水性复合浆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
CN109360926B (zh) 一种锂硫电池用功能化隔膜及其制备方法、锂硫电池
CN109167036B (zh) 一种TiN与导电聚合物复合改性的锂离子层状三元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285178A (zh) 氧化物包覆锂镧锆氧材料、隔膜材料、锂电池及制备方法
CN112072113A (zh) 电极增稠剂及使用了其的负极浆料
CN112164781A (zh) 一种多孔SiO2包覆多壳层空心SnO2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CN116731635A (zh) 一种导电粘结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122316B (zh) 负极及其用途
CN112864388B (zh) 一种水系锌离子软包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14122384B (zh) 正极及其用途
CN114400297A (zh) 一种含气凝胶涂层的锂离子电池复合极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14883741A (zh) 适用于电动工具的锂电池隔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7425184A (zh) 一种硅‑多孔碳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6130623B (zh) 一种石墨烯锂电池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WO2020253285A1 (zh) 多孔石墨烯钴酸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