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227A - 图像成型机的转换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成型机的转换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227A
CN1139227A CN95118309A CN95118309A CN1139227A CN 1139227 A CN1139227 A CN 1139227A CN 95118309 A CN95118309 A CN 95118309A CN 95118309 A CN95118309 A CN 95118309A CN 1139227 A CN1139227 A CN 11392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fer zone
roller
conversion
belting
producing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951183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内田理夫
渡木龙司
冈崎哲卓
藤田惠生
南条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Mita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ta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0630013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104053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0628105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104052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a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ta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92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22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6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 G03G15/167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at least one of the recording member or the transfer member being rotatable during the transf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16Transferring device, details
    • G03G2215/1604Main transfer electrode
    • G03G2215/1623Transfer bel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 Delivering By Means Of Belts And Rollers (AREA)

Abstract

一种图像成型机的转换装置,具有一个带装置,一个接触/脱开机构和一个电源装置,带装置包括一个驱动辊,一个从动辊,一条转换带和一个转换辊,从动辊与驱动辊相隔一段距离,转换带在驱动辊和从动辊之间循环,转换辊与图像产生元件相面对地进行设置,转换带介于转换辊和图像产生元件之间;接触/脱开机构用于把带装置移至转换位置和非转换位置;电源装置用于对转换辊施加一个预定的电压。

Description

图像成形机的转换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装在图像成形机上的转换装置,图像成形机举例来说可以是光电图像设备或静电记录设备。本发明尤其是涉及这样的图像成形机的转换装置,它可以把在图像产生元件上形成的着色剂图像转换至转换纸上,并且把着色剂图像已经转换在其上的转换纸输送走。
图像成形机通常都有基于电晕放电的转换装置,以把在图像产生元件上形成的着色剂图像转换至转换纸上。然而,在湿度大的情况下,这种基于电晕放电的转换装置的转换效果不佳,如果电晕线脏及转换纸有皱褶,转换效果就有恶化的趋势。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日本专利公报(Japanese Laid-0penPatent Publication)的No.Hei 4-345183号公布了一种转换装置,该转换装置具有一个转换带装置,该转换带装置面对着图像产生元件,包括一个驱动辊、一个从动辊、一条转换带和一个转换辊,从动辊与驱动辊相隔一段距离,转换带在驱动辊和从动辊之间循环,转换辊面对着图像产生元件进行设置,转换带介于转换辊和图像产生元件之间,转换辊上施加了一个高电压,使转换带上充满了预定极性的电荷,从而,在图像产生元件上形成的着色剂图像就依次吸引和转换至了在图像产生元件和转换带之间进给的转换纸上。在该转换装置中,电压可以施加在转换点上,转换纸通过转换辊夹持在图像产生元件和转换带之间。这样,转换过程中的图像失真现象是极小的,并可能得到满意的转换图像。
在上述的转换装置中,如果在非转换操作状态下转换带压靠在图像产生元件上,转换带就很容易变形或者过早地恶化。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或者是为了解决转换纸的在图像产生元件和转换带之间容易卡纸的问题,在非转换操作过程中,转换带装置就应与图像产生元件相脱开。
然而,即使当转换带装置移动至与图像产生元件相脱开的位置时,转换辊也容易与转换带相接触,并且在张力的作用保持着这种相抵靠的状态,转换辊面对着图像产生元件进行设置,转换带介于转换辊和图像产生元件之间。当转换辊持续地压靠在转换带上时就会变形,就会导致转换效果不佳。如果转换辊由相对硬的材料制成,如用硬质橡胶制成,这种影响是有限的。如果转换辊由相以软的材料制成,如用多孔橡胶或氨基甲酸乙脂泡沫制成,由于与转换带的压力接触所造成的转换辊的变形问题就较大了。
另外,上述的转换装置还设有一个清理刀,该清理刀与转换带的表面呈压力接触,以清除附着在转换带表面上的着色剂
另一方面,该转换装置的转换带装置可以绕驱动辊转动,可以在接触/脱开机构的驱动下以一个方向或另一个方向转动,从而,当转换带装置到达转换位置时,转换带就压靠在图像产生元件上,当转换带装置到达非转换位置时,转换带就与图像产生元件相脱开。如果清理刀安装在转换带装置上,转换带装置的总重量就要增加,用于驱动转换带装置的接触/脱开机构的驱动源的负荷就要加大,这就必须增加该驱动源的容量。如果清理刀不安装在转换带装置上而是固定在机体上,在非转换过程中,转换带装置在非转换位置处与清理刀的接触状态就不好。结果,转换带出现了永久性变形,转换性能就大受影响。另外,作用在清理刀上的负荷也较大,也容易损坏清理刀的安装部分。因此,在非转换过程中,清理刀应当移动至一个非转换位置上。然而,已经安装了用于使转换带装置动作的接触/脱开机构,再安装清理刀的移动机构,以在非转换过程中把清理刀移动至非转换的位置上,就势必使得整体装置的结构复杂和制造成本上升。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图像成形机的转换装置,它能够在转换操作过程中通过转换辊使转换带压靠在图像产生元件上,在非转换操作过程中使得转换带与图像产生元件相脱开并且转换带也与转换辊相脱开。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图像成形机的转换装置,它能够通过接触/脱开机构使作为转换带装置的组成部分的转换带与图像产生元件相脱开,同时也使转换带与清理刀相脱开。
为了达到第一个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图像成形机的转换装置,包括一个带装置、一个接触/脱开机构和一个电源装置,带装置包括一个驱动辊、一个从动辊、一条转换带和一个转换辊,从动辊与驱动辊相隔一段距离,转换带在驱动辊和从动辊之间循环,转换辊面对着图像产生元件进行设置,转换带介于转换辊和图像产生元件之间;接触/脱开机构用于把带装置移动至一个转换位置和一个非转换位置;电源装置用于对转换辊施加一个预定的电压,该转换装置可以把在图像产生元件上形成的着色剂图像转换至在转换带和图像产生元件之间进给的转换纸上,并且把着色剂图像已转换至其上的转换纸输送走;其中的转换辊与转换带相脱开地进行设置,当带装置受到接触/脱开机构的驱动而到达转换位置时,转换辊使转换带压靠在图像产生元件上。
根据本发明的图像成形机的转换装置,当在转换操作过程中,带装置受到接触/脱开机构的驱动而到达转换位置时,转换辊使转换带压靠在图像产生元件上,当在非转换操作过程中,带装置受到接触/脱开机构的驱动而到达非转换位置时,转换带与图像产生元件相脱开,转换辊也与转换带相脱开。
为了实现第二个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图像成形机的转换装置,包括一个带装置和一个清理刀,带装置包括一个驱动辊、一个从动辊和一条转换带,从动辊与驱动辊相隔一段距离,转换带在驱动辊和从动辊之间循环,转换带的转换一侧面对着图像产生元件,清理刀在驱动辊和从动辊之间压靠在转换带的表面上,压靠的位置在与转换一侧相背的那一侧;其中的带装置在图像产生元件和清理刀之间设置有支撑轴,该支撑轴平行于驱动辊和从动辊,带装置支撑在该支撑轴上并可以绕该支撑轴转动至一个转换位置和一个非转换位置上,当带装置受到接触/脱开机构的驱动而到达转换位置时,转换带压靠在图像产生元件上,同时也压靠在清理刀上,当带装置受到接触/脱开机构的驱动而到达非转换位置时,转换带与图像产生元件相脱开,同时也与清理刀相脱开。
根据本发明的图像成形机的转换装置,当带装置受到接触/脱开机构的驱动绕支撑轴沿第一个方向转动并到达转换位置时,带装置的转换带压靠在图像产生元件的外周面上,同时也压靠在清理刀上。而当带装置受到接触/脱开机构的驱动绕支撑轴沿第二个方向转动并到达非转换位置时,转换带与图像产生元件相脱开,同时也与清理刀相脱开。
本发明的其他的目的和特征将通过下面的说明变得更清楚
图1是装有根据本发明的转换装置的图像成形机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简图;
图2是装有根据本发明的转换装置的箱式的图像成形机的前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转换装置的转换带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4是如图3所示的转换带装置的平面图;
图5是如图3所示的转换带装置的前视图,该图进行了局部剖视;
图6是如图3所示的转换带装置的横截面图;
图7是如图3所示的转换带装置的带装置的透视图;
图8是如图7所示的带装置的驱动辊的横截面图;
图9是如图7所示的带装置的各辊的支撑结构的横截面图;
图10是如图3所示的转换带装置的装置座的透视图;
图11是机器主体的箱的安装部分的平面图,如图3所示的转换带装置安装在该箱中;
图12是一个状态的前视图,在该状态下如图3所示的转换带装置安装在机器主体的箱中;
图13是一个状态的后视图,在该状态下如图3所示的转换带装置安装在机器主体的箱中;
图14是一个滑动机构的透视图,该滑动机构用于把如图3所示的转换带装置安装在机器主体的箱中;
图15是一个状态的侧视图,在该状态下如图14所示的滑动机构已经被拉出;
图16是一个状态的侧视图,在该状态下转换带装置已放置在如图14所示的滑动机构上;
图17是一个状态的侧视图,在该状态下滑动机构和转换带装置已经被推入机器主体的箱中,这是在继如图16所示的状态之后进行的,在如图16所示的状态中转换带装置放置在滑动机构上;
图18是一个状态的侧视图,在该状态下滑动机构和转换带装置已经继如图17所示的状态之后推入至机器主体的箱中的一个预定的安装位置上;
图19是安装在机器主体的箱中的转换装置的横截面图;
图20是一个状态的横截面图,在该状态下安装在机器主体的箱中的转换装置已经到达转换位置状态;
图21是装有根据本发明的转换装置的转换带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22是如图21所示的转换带装置的平面图;
图23是如图21所示的转换带装置的前视图;该图进行了局部剖视;
图24是如图21所示的转换带装置的横截面图;
图25是如图21所示的转换带装置的带装置的透视图;
图26是如图25所示的带装置的驱动辊的横截面图;
图27是如图25所示的带装置的各辊的支撑结构的横截面图;
图28是如图21所示的转换带装置的装置座的透视图;
图29是机器主体的箱的安装部分的平面图,如图21所示的转换带装置安装在该箱中;
图30是一个状态的前视图,在该状态下如图21所示的转换带装置安装在机器主体的箱中;
图31是一个状态的后视图,在该状态下如图21所示的转换带装置安装在机器主体的箱中;
图32是一个状态的侧视图,在该状态下转换带装置放置在如图15所示的滑动机构上;
图33是一个状态的侧视图,在该状态下滑动机构和转换带装置已经推入机器主体的箱中,这是继如图32所示的状态之后进行的,那时转换带装置放置在滑动机构上;
图34是一个状态的侧视图,在该状态下滑动机构和转换带装置继如图33所示的状态之后已经移动至机器主体的箱中的一个预定的安装位置上;
图35是安装在机器主体的箱中的转换装置的横截面图;和
图36是一个状态的横截面图,在该状态下安装在机器主体的箱中的转换装置已经到达了转换位置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图像成形机的转换装置的推荐实施例将参照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简图,该实施例的图像成形机装有根据本发明的转换装置。图2是装有根据本发明的转换装置的图像成形机的前视图。
如图1所示的图像成形机2具有一个图像产生元件3,在该元件3中包括一个可转动地安装在其中的光敏辊。在图像产生元件3的周围,沿着如箭头A所示的转动方向,依次设置有电晕放电器4、显影装置5、根据本发明的转换装置6、清理装置7、以及脱静电灯8。所图示的图像成形机2在图像产生元件3的上方设置了一套光学***,包括照明灯9、第一个镜子10、第二个镜子11、第三个镜子12、凸透镜13和第四个镜子14。该光学***用于把照明灯9的光投射至文件上,该文件放置在透明的支撑板(没有示出)上,该光学***还用于把反射回的图像的光线通过第一个镜子10、第二个镜子11、第三个镜子12、凸透镜13和第四个镜子14而聚焦在图像产生元件3上。图像成形机2具有一个进纸器15,以把转换纸进给至转换装置6。进纸器15具有一个用于容纳转换纸的盒16、一个转换纸输送辊17、一对转换纸的进给辊18、一条导向通道19、一对转换纸的携带辊20、一条导向通道21和一对阻力辊22。在转换装置6的转换纸的输出侧设置了一对定影辊23和一对放电辊24。在如此结构的图像成形机中,位于图1中的单点划线下方的各元件设置在如图2所示的下箱25中,而位于图1中的单点划线上方的各元件则设置于上箱26中。如图2所示,上箱26的右下端通过轴27固定在下箱25上,这样上箱26可自由地转动。转换装置6设置在下箱25的中心部位,如图2中的双点划线所示。下箱25的前侧板上设有一个开口28,以安装转换纸的盒16。
上述结构的图像成形机2以如下方式进行工作:当图像产生元件3受驱动沿箭头A的方向转动时,电晕放电器4充分均匀地在图像产生元件3上充以特定极性的光敏材料。然后,照明灯9对放置在文件支撑板(没有示出)上的文件进行照明。从文件上反射回来的图像的光线通过第一个镜子10、第二个镜子11、第三个镜子12、凸透镜13和第四个镜子14而投射至图像产生元件3上,从而在图像产生元件3上形成了潜伏的静电图像。然后,在图像产生元件3上的潜伏的静电图像由显影装置5进行显影形成了着色剂图像。转换纸进给器15的盒16中的转换纸分别地由输送辊17进行输送,经过一对进给辊18、导向通道19、一对携带辊20、导向通道21和一对阻力辊22而输送给转换装置6。输送至转换装置6的转换纸要经过图像产生元件3和转换装置6的转换带(将在下文说明)之间,而图像产生元件3上具有着色剂图像,从而,着色剂图像就转换至转换纸上。然后,转换纸上的着色剂图像由一对定影辊23进行定影,再由一对放电辊24进行放电。按照这样的方式完成了转换工步的图像产生元件3由清理装置7对附着在光敏材料表面上的着色剂进行清理。接下去,光敏材料的表面由脱静电灯8进行照射以消除静电。
下面结合图3至图20对转换装置6进行说明。图3是该转换装置的转换带装置的实施例的透视图。图4是该转换带装置的平面图。图5是该转换带装置的前视图,该图进行了局部剖视。图6是该转换带装置的横截面图。所图示的转换带装置29具有转换带30和装置的装置座60,装置座60用于支撑转换带30并使之定位。
转换带30将结合图7、图8和图9进行说明。所图示的转换带30具有支撑架31,这在图7中可清楚地看出。支撑架31具有基本部分32、端壁33和34,端壁33和34分别在基本部分32的前端和后端形成,这三部分用塑料模注成一体。在端壁33和34上分别具有凹口部分331、332、333和341、342、343,这些凹口都是向上开口的。支撑板35和36分别通过螺钉37、38(图7仅图示了支撑板36一侧)而安装在端壁33和34上,支撑板35和36由塑料制成,用于支撑相关的辊,这在下文还要说明。在支撑板35和36的中部与之集成一体地设有圆筒形的止档351和361,止档351向前延伸(图7中的左上方向),止档361向后(图7中的右下方向)延伸。止档351和361用于与一个支撑的底面相接触,该支撑可转动地支撑着图像产生元件3,并可以调节转换带30和图像产生元件3之间的位置关系。另外,在支撑架31的端壁33和34上还安装着塑料的支撑板39和40,以支撑一个驱动辊,这在下文还要说明。支撑板39和40与支撑板35和36的侧端部分之间用销41进行连接,(图7仅图示了支撑板40一侧),以达到可以自由转动的目的,同时用螺钉42(图7仅图示了支撑板36一侧)进行定位。在支撑板39和40的外表面上分别设有圆盘形的安装部分391和401。安装部分391和401在其外周面上(参见图4)分别设有两个平行的表面392、392和402、402。
在支撑板39和40之间设置有一个驱动辊43。驱动辊43由空心的铝合金材料制成,如图8所示。在驱动辊43的前端(图8中的左端)和后端(图8中的右端)分别设有转轴431和432。前转轴431的轴颈可转动地安装在轴承44上,而轴承44设置在支撑板39中。在前转轴431上安装了一个齿轮45,它可与转轴431集成一体地转动,这是因为齿轮45的侧面上的配合槽451与一个销452相配合,而销452沿直径穿过转轴431。在转轴431的前端面上可转动地安装有一个离合元件46,离合元件46上具有孔461和462,以使安装螺栓穿过。离合元件46具有限位部分465,它包括一个导向部分463和一个配合部分464,导向部分463是一个锥面,而配合部分464是导向部分463的外周面的接续。如此结构的离合元件46的作用将在下文说明。后转轴432的轴颈可转动地安装在轴承441中,而轴承441设置在支撑板40内。在后转轴432上可转动地安装有限位元件47,在图8中限位元件47被螺旋弹簧475而推向右方,弹簧475设置在限位元件47和安装部分401之间。限位元件47包括导向部分471、配合部分472和凸缘部分473,导向部分471是一个锥面,配合部分472是导向部分471的接续。如此结构的限位元件47的作用将在下文说明。在后转轴432上安装有一个驱动齿轮48,它可以与转轴432集成一体地转动,这是因为齿轮48的侧面上的配合槽481与一个销482相配合,而销482沿直径穿过转轴432。
在支撑板35和36之间设置有一个从动辊49、一个转换辊50、一个张紧辊51和一个接地辊52。在支撑板35一侧的用于支撑各辊的结构与在支撑板36一侧的用于支撑各辊的结构是一样的,所以在图9中仅图示了在支撑板36一侧的支撑结构。
从动辊49为铝合金制成的圆柱形零件,其两端都设有转轴491,转轴491的直径小于从动辊49的直径。转轴491可转动地安装在轴承53上,而轴承53设置在支撑板36(35)内。
转换辊50包括一个转轴501,该转轴501是圆柱形的,由钢质材料制成,在转轴501的外周面上用导电的粘结剂固定了多孔辊式部分502(参见图6)。辊式部分502是一个浸有如碳粉沫等导电材料的元件,形成了一种泡沫,如氨基甲酸乙脂泡沫或硅泡沫。该辊式部分502的体积电阻率设置在102至109Ωcm之间。举例来说,辊式部分502可以这样进行浸润,就是把该辊式元件浸入至导电粉沫的溶液中,如碳粉沫溶液,然后再使之干燥。该辊式部分502的硬度可以这样定,就是在3g/cm的线压力作用下可压缩0.45至2.00mm。转换辊50的辊式部分502采用相对软的如氨基甲酸乙脂泡沫或硅泡沫等泡沫材料,并且要保证在3g/cm的线压力作用下的压缩量为0.45至2.00mm这样的硬度的原因是:我们的试验表明,当转换辊的辊式部分采用相对硬的材料,如硬质橡胶时,转换点处的压力是较高的,在普通转换纸上并不会发生什么问题。然而,对于OHP膜或类似的膜来说,着色剂难以附着在其上,这就会出现局部图像丢失的现象,这时图像的某些中间线条仍留在图像产生元件上,而没有转换至上述的膜上。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对数种由氨基甲酸乙脂泡沫制成的转换辊进行了试验。转换辊的辊式部分的体积电阻率设置为105Ωcm,转换带的体积电阻率设置为1011Ωcm,提供给转换辊的电压为2.5kV。试验结果表明,当辊式部分的硬度为在3g/cm的线压力作用下压缩量小于0.45mm时,在向OHP膜转换的过程中发生了局部图像丢失的现象,而当辊式部分的硬度降低时,就没有局部图象丢失的现象。然而,当辊式部分的硬度太低,以至于在3g/cm的线压力作用下压缩量大于2.00mm时,就不能获得预定的摩擦力,转换带的自由运行就困难了。另外,转换带和辊式部分之间产生的剪切力也会损伤辊式部分的表面。由此可以看出,转换辊的辊式部分的硬度应保持在当以3g/cm的线压力作用时压缩量为0.45至2.00mm之间。转换辊50的两端的转轴501都可转动地安装在轴承54上,而轴承54设置在支撑板36(35)内。轴承54设置在与圆筒形的止档361(351)相接触的位置上,设置在支撑板36(35)的内表面一侧的止档361(351)上。这样,着色剂粉沫或灰尘从支撑板36(35)的内侧浸入轴承54的可能性就会最小。转换辊50的转轴501可以通过如图1所示的电源装置200而得到预定的供电电压。
张紧辊51设置在从动辊49和转换辊50之间,该张紧辊51由铝合金制成圆柱形。张紧辊51的两端都有直径缩小了的转轴511。转轴511可转动地安装在轴承55上,而轴承55设置在支撑板36(35)内。
接地辊52设置在转换辊50和驱动辊43之间,该接地辊52由铝合金制成圆柱形。接地辊52的两端都有直径缩小了的转轴521,转轴521可转动地安装在轴承56上,而轴承56安装在支撑板36(35)内。接地辊52用适当的接地元件接地。接地辊52、张紧辊51和转换辊50的位置关系是这样的:转换辊50的外周面的上部低于接地辊52和张紧辊51的外周面的上部的连线,如附图所示。因此,当下文要说明的转换带57经过这些辊时,转换辊50与转换带57是相脱开的(参见图6)。
封闭的转换带57以上述的方式卷绕通过驱动辊43,从动辊49、转换辊50、张紧辊51和接地辊52,这些辊都安装在支撑板39和40以及支撑板35和36上。转换带57由半导电的材料制成,如用氯丁橡胶制成,其体积电阻率设置在109至1012Ωcm之间。在把转换带57安装在相关的辊上的过程中,用于把支撑板39和40固定在支撑架31的端壁33和34上的螺钉42要松开,这样支撑板39和40不是固定在支撑架31的端壁33和34上了,而是可以绕销41转动。通过使支撑板39和40绕销41的转动,转换带57就可以很容易地配合在相关的各辊上。然后,支撑板39和40再绕销41转回至它们的初始位置,拧紧螺钉42,从而转换带57就以预定的张紧力安装好了。转换带57的宽度大于支撑板35、39和支撑板36、40之间的距离。转换带57的两侧都位于支撑板35、39和支撑板36、40的中心部位。因而,附着在转换带57上的着色剂侵入由支撑板35、39、支撑板36、40以及转换带57所限定的空间的可能性就达到了最小程度。为了防止转换带57在工作过程中出现蛇形,在支撑板39和40的上表面上安装了防蛇形元件58、58。
下面参照图10对装置座60进行说明,它用于容纳带装置30并支撑着带装置30。如图10所示,在所示实施例的装置座60中,包括前侧壁63、后侧壁64、底侧壁65、左侧壁66和右侧壁67,该装置座60是上开口的。这些壁都是集成一体的塑料。在前侧壁63和后侧壁64的靠近图10的左侧壁66一侧的上表面部,具有圆形的支撑孔631和641,支撑孔631和641可转动地支撑着安装部分391和401,安装部分391和401设置在支撑板39和40上,带装置30的驱动辊43可绕安装部分391和401转动。圆形的支撑孔631和641的直径与安装部分391和401的直径相适应,支撑孔631和641是上开口的。该开口的宽度对应于安装部分391和401上的两个平行表面392、392和402、402之间的宽度。因而,安装部分391和401的两个平行表面392、392和402、402可以从圆形的支撑孔631和641的开口的上方***至圆形的支撑孔631和641中,带装置30绕安装部分391和401大约转动90°后,带装置30就会安装在装置座60上。前侧壁63和后侧壁64的靠近右侧壁67的一侧分别向前和向后凸出。在这两个凸出部的上表面部分另设有凹口632和642,以允许带装置30的止档351和361的运动。在设有凹口632的前侧壁63的凸出部上设有一个安装部634,安装部634从底侧壁65上向下延伸。在安装部634上设有椭圆定位孔635和椭圆孔636,以使安装螺钉穿过,如图5所示。在前侧壁63的相对于中心部的略左的位置上有一个向下凸出的部分,在该凸出部分上有一个配合口633,配合口633设置在与一条滑轨对准的位置上,该滑转将在下文说明。在底侧壁65上设有滑轨654,滑轨654向下凸出,其设置位置与前侧壁63上的配合口633相对准,该滑轨654从底侧壁65的前端一直延伸至后端。滑轨654具有导轨655、656和滑面657,导轨655和656在滑轨654的两侧向下延伸,而滑面657设置在导轨655和656之间。滑面657与前侧壁63上的配合口633的上边缘几乎是在同样的高度上。在底侧壁65的中心部设有开口651,在底侧壁65的前端和后端靠近右侧壁67的位置处设有开口652和653。开口651、652和653的作用将在下文说明。
在装置座60的贴近左侧壁66的位置处,设有一个废着色剂容纳腔68,该容纳腔68如图6所示沿着左侧壁66的前后方向进行设置。在废着色剂容纳腔68的下部设置了一个着色剂携带元件69。着色剂携带元件69具有转轴691和螺旋叶片692,螺旋叶片692安装在转轴691上。着色剂携带元件69的转轴691的端部可转动安装在前侧壁63上。转轴691的另一端悬置于废着色剂容纳腔68中,而螺旋叶片692则可转动地支撑在导向筒693中,导向筒693从后侧壁64上向后延伸(参见图10)。转轴691的端部安装了一个从动齿轮70,从动齿轮70与过渡齿轮71的副齿轮711相啮合,而过渡齿轮71可转动地设置在轴713上,轴713支撑在前侧壁63上,如图5所示。过渡齿轮71具有与副齿轮711集成一体的齿轮712,齿轮712与齿轮45相啮合,齿轮45安装在驱动辊43的转轴431上。转轴691的另一端延伸至超过导向筒693的前端,在转轴691的前端上具有圆盘694,圆盘694的外径几乎与导向筒693的外径相同。如图3所示的圆筒72配合在导向筒693上。圆筒72上具有配合槽721,该配合槽721从圆筒72的内侧端开始沿轴向形成。因为配合槽721与止档695相配合,而止档695设置在导向筒693上,所以,圆筒72可以沿轴向移动,但其转动则受到限制。另外,圆筒72在其内侧端具有凸缘722,凸缘722由螺旋弹簧723而推向后方,螺旋弹簧723设置在凸缘723和后侧壁64之间。
装置座60沿着废着色剂容纳腔68设置了一个清理装置73,以清理带装置30的转换带57。所示实施例的清理装置73具有一个公共支撑74、一个清理刀75和一个纸张灰尘清除元件76。公共支撑74包括一个槽式的元件,该元件的长度与转换带57的宽度几乎相等,该元件包括安装部分741和支撑部分742。在公共支撑74的支撑部分742的中心部位固定有安装元件77。安装元件77在其纵向上有一个横截面为圆形的通孔771,该通孔771有一段开口部分772。在安装元件77的中心部位有一与之集成一体的操作杠杆773。使安装元件77得以可转动地支撑的支撑轴78(参见图6)设置在装置60的底侧壁65上。支撑轴78与从底侧壁65上悬置出的支撑壁79、79集成一体,该支撑轴78具有两个平行的表面,支撑轴78的尺寸与孔771的直径相适应,它的两个平行表面的尺寸与孔771周边上的开口772的宽度相适应。要把安装元件77安装在支撑轴78上,开口部分772要与支撑轴78的两个平行的平面对准,孔771从上方配合在支撑轴78上。然后,再把安装元件77转动大约90°,这样,操作杠杆773就位于沿底侧壁65的开口651延伸的位置上,如图6和图10所示。由氨基甲酸乙脂橡胶或类似材料制成的清理刀75的长度几乎与转换带57的宽度相同,清理刀75通过粘结剂或类似的方法固定在公共支撑74的安装部分741上。在转换过程中(参见图20),清理刀的刀刃与转换带相接触,从而把附着在转换带57上的着色剂清理掉。纸张灰尘清除元件76由象海棉一样的泡沫材料组成,该元件76的长度几乎和转换带57的宽度相同,该元件76用粘结剂或类似的方法固定在化共支撑74的安装部分741上,这和清理刀75的安装方式是一样的。纸张灰尘清除元件76设置在沿转换带57的运行方向的清理刀75的下游,并且元件76的厚度要大于清理刀75的厚度。在非转换过程和转换过程中,纸张灰尘清除元件76都能部分地与转换带57相接触。纸张灰尘清除元件76能够清除由清理刀75难以清除的附着在转换带57上的纸张灰尘,该元件76还有使当清理刀75离开转换带57时在接触点上积累的着色剂得以清除的功能。在装置座60的左侧壁66的上部安装了一个密封板80,密封板80用于盖住废着色剂容纳腔68的顶部。密封板80从前侧壁63延伸至后侧壁64,并且在面对转换带57和面对清理刀75的表面处都设有密封材料81,该密封材料81可以是毛刷、海棉或毛毡。如图6所示,在非转换过程中,清理刀75的刀刃与密封材料81相接触。从而,在每次转换过程中,附着在清理刀75的刀刃部分的着色剂或纸张灰尘就可以清除了。
下面结合附图11至20对把转换带装置29安装在下箱25上的滑动机构进行说明。下箱25具有前侧板85、后侧板86和底板90,前侧板85和后侧板86相隔一段距离,底板90设置在前侧板85和后侧板86之间。如图12所示,前侧板85上设有一个上开口的圆形的支撑孔851,该支撑孔851对应于转换带装置29的离合元件46的配合部分464,前侧板85上还设有矩形的凹口852,凹口852对应于装置座60的前侧壁63的安装部分634,前侧板85上还设有开口853,该开口853与滑动机构的配合部分相配合,该滑动机构将在下文说明。如图13所示,后侧板86设有孔861和开口862,孔861适合于转换带装置29的限位元件47的配合部分472,开口862可使圆筒72穿过其中。
在下箱25的底板90上设置了清动机构87,滑机构87在前侧板85和后侧板86之间延伸。滑动机构87由横截面呈槽形的钢质材料组成,其宽度与滑轨654的导轨655和656之间的滑面657相适应。滑动机构87的顶板871形成了支撑表面871a,以支撑着滑轨654的滑面657。在滑动机构87的两个侧板872上都设有第一个长圆孔873、873和第二个长圆孔874、874,每个长圆孔都沿前后方向朝后端(图11的上端,图15至18的右端)延伸。在后端一侧设置的第一个长圆孔873、873是与支撑表面871a平行的平直长圆孔。相对于第一个长圆孔873、873而言,在前端一侧设置的第二个长圆孔874、874由第一平行部分874a、倾斜部分874b和第二平行部分874c组成,第一平行部分874a与支撑表面871a平行,倾斜部分874b从第一平行部分874a的前端开始向上倾斜,第二平行部分874c从倾斜部分874b的上端开始平行于支撑表面871a而向前端一侧延伸。在两个侧板872、872的后端设置了止档875、875,止档875从支撑表面871a开始向上延伸。在两个侧板872、872的前端设置了配合部分876,该配合部分876与前侧板85上的开口853相配合(参见图12和15),该配合部分876具有配合凹口876a,以使滑动机构87保持在倾斜状态。在顶板871的前端设有配合部分877,配合部分877与装置座60的前侧壁63的配合口633相配合。配合部分877和前侧壁63上的配合口633构成了配合元件,它们相互配合在一起。如此结构的滑动机构87具有第一支撑销88和第二支撑销89,第一支撑销***至在两个侧板872、872上形成的第一个长圆孔873、873中,第二支撑销89***至第二个长圆孔874、874中。第一和第二支撑销88和89的两端都分别支撑在支座901、901和902、902上,每个支座901和902都是在底板90上做部分地切口然后再把这个切口的部分竖立起来形成的。滑动机构87的两个侧板872、872上的第一个长圆孔873、873和第二个长圆孔874、874,以及分别由支座901、901和902、902支撑的第一支撑销88和第二支撑销89,构成了支撑元件,该支撑元件支撑着滑动机构87使之可以沿前后方向移动,并可以绕其后端上下地自由转动。螺旋拉紧弹簧92设置在第二支撑销89和配合部分878之间,配合部分878相对于第二支撑销89而言设置在滑动机构87的顶板871的后侧。在螺旋拉紧弹簧92的作用下,滑动机构87始终被迫倾向于其前端。因此,滑动机构87的前端就与前侧板85(参见图11)相接触。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支撑销88几乎位于滑动机构87的两个侧板872、872的第一个长圆孔873、873的中心位置,而第二支撑销89则位于第二个长圆孔874、874的倾斜部分874b和第二平行部分874c之间的交界处。当滑动机构87的前端从这个状态下上升时,滑动机构87就会绕着第一支撑销88转动。同时,滑动机构87受到了第二支撑销89***在其中的第二个长圆孔874、874的导向作用,从而,滑动机构87的前端向前移动,而其配合部分876到达前侧板85的开口853中。此时,如图15所示,配合部分876配合在开口853中,而开口853的下边缘则与配合部分876的配合凹口876a相配合。因此,滑动机构87可以保持倾斜状态,其前端位于前侧板85的上部。在这种情况下,第一个长圆孔873、873的后端就位于第一支撑销88上,而第二个长圆孔874、874的第一平行部分874a的后端则位于第二支撑销89上。
上文说明了把转换带装置29安装在下箱25上的滑动机构。下面说明一下转换带装置29的安装过程。首先,如图15所示,滑动机构87的前端向上升起,配合部分876的配合凹口876a配合在前侧板85的开口853的下孔边上,以使滑动机构87保持一个倾斜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转换带装置29的装置座60的滑轨654的滑面657放置在滑动机构87的支撑表面871a上。随着转换带装置29沿着滑动机构87的支撑表面871a移动的距离加大,如图16所示,滑轨654的后端就与设置在滑动机构87后端的止档875、875相接触。装置座60的前侧壁63的配合口633与滑动机构87上的配合部分877相配合,从而,转换带装置29就与滑动机构87连成一体了。此时,安装在转换带装置29的驱动辊43上的从动齿轮48就落入后侧板86的孔861中,限位元件47的导向部分471与孔861的上孔边相接触。另外,配合在着色剂携带元件69的导向筒693上的圆筒72也***后侧板86上的孔862中。当转换带装置29和滑动机构87从如图16所示的状态向后推时,配合部分876和开口853就脱离了配合。这样,转换带装置29和滑动机构87就可以绕第一支撑销88向下转动,并受到了第二支撑销89***在其中的第二个长圆孔874、874的导向作用。当它们要到达如图17所示水平位置状态时,与前侧壁63的安装部分634相邻的底侧壁65就与前侧板85的凹口852的下边缘854相接触。此时,限位元件47就位完毕,因为它的具有锥面的导向部分471和它的配合部分472分别导入和配合在后侧板86的孔861中。同时,凸缘部分473也与后侧板86相接触。配合在着色剂携带元件69的导向筒693上的圆筒72***至孔951中,孔951设置在废着色剂箱95上,废着色剂箱95设置在后侧板86的后面,而凸缘722与后侧板86相接触。离合元件46和齿轮45之间的直径较小的的部分从孔851的上开口配合在圆形的支撑孔851中,离合元件46安装在驱动辊43的前端,支撑孔851设置在前侧板85上。当转换带装置29和滑动机构87从如图17所示的位置被继续向后推时,安装部分634就与前侧板85相接触,如图18所示。此时,安装部分634上的定位孔635就配合在设置于前侧板85上的定位销96上,如图12所示。离合元件46受到导向部分463的锥面的引导而移入圆形的支撑孔851中,导向部分463是限位元件465的一部分。配合部分464配合至支撑孔851中以进行限位。在这种情况下,如图12所示,安装螺钉971***至孔636,并且拧入一设置在前侧板85上的一个螺纹孔,孔636设置在安装部分634上以使安装螺钉穿过其中。同时,安装螺钉972和973分别***孔461和462中,并且拧入设置在前侧板85上的螺纹孔中,孔461和462设置在离合元件46上以使安装螺钉穿过其中。这样,转换带装置29就可以安装并固定在下箱25上。在转换带装置29的后端一侧,安装在驱动辊43上的从动齿轮48与传动齿轮99相啮合,传动齿轮99可转动地安装在短轴98上,短轴98安装在后侧板86上,并且可受到一个驱动装置(没有示出)的驱动。圆筒72配合在着色剂携带元件69的导向筒693上,导向筒693的前端可以穿过圆筒72而伸入废着色剂箱95中,尽管抵靠在后侧板86上的凸缘722是不动的,但导向筒693可以移动。因此,着色剂携带元件69携带的废着色剂就可以***掉了。如果要拆下以上述方式安装在下箱25上的转换带装置29,以更换零件或类似的目的,可以进行与上述的安装过程相反的步骤,因而,拆卸也是很容易的。
图像产生元件3和转换带装置29之间的位置关系如图19所示,转换带装置29安装在下箱25上,下箱25是壳式的机箱的组成部分。转换带装置29的转换辊50几乎位于图像产生元件3的正下方,转换带57和图像产生元件3之间有一个间隙。转换带57和转换辊50之间也有一个1.00至2.00mm的间隙。这样,安装在作为机箱的组成部分的下箱25上的转换带装置29的带装置30在转换作业的时候就可以通过一个接触/脱开装置(下文将要说明)而绕着驱动辊43向上转动至转换作业的位置。如图20所示,转换带57与图像产生元件3的外周面发生了接触,也受到了转换辊50的压力。下面将主要结合图11、19和20对接触/脱开装置进行说明。
接触/脱开装置具有一个操作轴100,将作轴100沿着前后方向设置在下箱25的底板87的上方,并且可转动地支撑在前侧板85和后侧板86上。操作轴100的后端安装了一个柄101,柄101受到一个凸轮的作用,该凸轮将在下文说明。使柄101动作的凸轮102安装在转轴103上,转轴103可转动地支撑在前侧板85上。在柄101和前侧板85之间安装了一个螺旋拉紧弹簧105,这样柄101就始终与凸轮102的外周面相接触。在转轴103上安装了一个从动齿轮104,从动齿轮104受到一个驱动齿轮(没有示出)的驱动。因而,当从动齿轮104受驱动而转动时,与凸轮102的外周面相接触的柄101就在凸轮102的作用下而在一个预定的角度范围内转动,从而,操作轴100就在一个预定的角度范围内往复地转动。在操作轴100上还安装了接触/脱开操作柄106和107,操作柄106和107均由弹簧钢制成,其安装位置分别在朝中心方向略离开前侧板85和后侧板86的位置上。这些接触/脱开操作柄106和107的设置位置分别与开口652和653对准,开口652和653设置在安装于下箱25上的转换带装置29的装置座60的底壁65上。在操作轴100的中心部安装着用于清理作用的操作柄108,操作柄108由钢质材料制成,与操作杠杆773的顶部相接触,操作杠杆773设置在安装部分77上,用以安装公共支撑74,而清理刀75和纸张灰尘清除元件76都安装在公共支撑74上。操作杠杆773、用于清理作业的操作柄108、操作轴100、柄101和凸轮102组成了一个操作机构,以使公共支撑74根据带装置60的动作方向动作,清理刀75和纸张灰尘清除元件76都安装在公共支撑74上。该操作机构和接触/脱开装置受到同一驱动源的驱动。
上文根据图示的实施例对图像成形机的转换装置进行了说明。下面说明一下它的操作过程。在以上述方式安装在下箱25中的转换带装置29的状态下,图像成形机开始动作时,从动齿轮104也由一个驱动装置(没有示出)驱动进行转动。随着从动齿轮104受驱动转动,凸轮102也转动,当凸轮102到达如图20所示的转换位置时就停止了。随着凸轮102转动至如图20所示的转换位置,与凸轮102的外周面相接触的柄101就向上摆动,以使操作轴100在图20中以逆时针方向转动。因此,安装在操作轴100上的用以接触和脱开操作的操作柄106和107也向上摆动,并与构成带装置30的支撑板35和36的底面相接触,从而推动带装置30绕驱动辊向上转动。结果,转换带57压靠在图像产生元件3上,而转换辊50也压靠在转换带57上。通过这种压力下的接触,转换辊50的辊式部分压缩了大约0.5至1.0mm,这样,转换带57就可以在一个预定的压力作用下均匀地与图像产生元件3相接触。另一方面,安装在操作轴100上的用于清理操作的操作柄108向下摆动。因而,安装元件77就在图20中绕支撑轴78顺时针转动,安装元件77上设有操作杠杆773,而操作杠杆773与操作柄108相接触。结果,安装在安装元件77上的公共支撑74处于图20所示的位置上,因此,安装在公共支撑74上的清理刀的刀刃部分就压靠在转换带57上。另外,纸张灰尘清除元件76的边刃部分也与转换带57相接触,纸张灰尘清除元件76以和清理刀75类似的安装方式安装在公共支撑74上。
传动齿轮99受到驱动装置(没有示出)的驱动,当从动齿轮48通过传动齿轮99受驱动而转动时,安装有从动齿轮48的驱动辊43也就开始转动。随着这个转动的开始,转换带57就沿箭头B所示的方向运转起来。另外,随着驱动辊43的转动,从动齿轮70也就通过齿轮45和过渡齿轮71而转动,齿轮45安装在驱动辊43上。当从动齿轮70转动时,安装有从动齿轮70的着色剂携带元件69也随之转动。另一方面,转换辊50通过电源装置200(参见图1)而获得一个预定的电压。通过转换辊50,预定极性的电荷就分布在转换带57上。从而,当转换纸在图像产生元件3和转换带57之间进给时,在图像产生元件3上形成的着色剂图像就依次吸引和转换至转换纸上,这个作用是由分布在转换带57上的电荷引起的,进行转换的位置在图像产生元件3和转换带57相互面对的位置处。着色剂图像已转换至其上的转换纸由转换带57向前传送,由两个定影辊23对这个着色剂图像进行定影,再由一对放电辊24使这个着色剂图像放电。附着在转换带57上的着色剂在转换带57沿箭头B所示的方向运转过程中由清理刀75刮掉,刮下来的着色剂落入废着色剂容纳腔68中。落入废着色剂容纳腔68中的着色剂由着色剂携带元件69向后输送,从导向筒693的前端***至废着色剂箱95中。
在非转换的时间内,驱动辊43停止转动,提供至转换辊50的电压也切断了。从动齿轮104受其驱动装置(没有示出)的驱动而转动,使凸轮102处于如图19所示的位置上。随着凸轮102转动至如图19所示的位置上,与凸轮102的外周面相接触的柄101向下摆动,操作轴100在图19中顺时针转动。因而,安装在操作轴100上的用于接触和脱开的操作柄106和107也向下摆动。这样,带装置30就绕驱动辊向下转动,直至支撑板35和36与装置座60的底壁65相接触,形成了如图19所示的非转换的状态。也就是说,图像产生元件3和转换带57,以及转换带57和转换辊50,都是相互脱开的。这就可以避免因转换辊50与转换带57的持续接触所造成的转换辊50的变形问题。另一方面,安装在操作轴100上的用于清理操作的操作柄108向上摆动。因此,安装元件77在图19中绕支撑轴78而逆时针转动,安装元件77上设有操作杠杆773,而操作杠杆773与操作柄108相接触。结果,有安装元件77安装在其上的公共支撑74就处于如图19所示的位置上,这样安装在公共支撑74上的清理刀75就与转换带57相脱开了。这样可以避免因清理刀75与转换带57的持续接触而产生的转换带57变形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安装方式与清理刀75类似,与清理刀相邻地安装在公共支撑74上的纸张灰尘清除元件76的边刃仍与转换带57相接触。因为纸张灰尘清除元件76始终与转换带57相接触,在带装置30的脱开的时间内在清理刀75与转换带57相接触的位置上残留的着色剂就可以由纸张灰尘清除元件76而清理净,即使着色剂在转换带的惯性下移动,只要转换带还没有停止,就可作产生上述效果。在下一次转换操作时,这次的附着在转换带上移动的废着色剂就不会落入机器中。
说到这,根据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的图像成形机的转换装置是这样的,就是转换辊与转换带分别进行设置,当带装置受接触/脱开装置驱动而到达转换位置时,转换辊使转换带压靠在图像产生元件上。从而,在转换操作过程中,当带装置受接触/脱开装置驱动而到达转换位置时,转换辊使转换带压靠在图像产生元件上,而在非转换操作过程中,当带装置受接触/脱开装置驱动而到达非转换位置时,转换带与图像产生元件相脱开,并且转换辊也与转换带相脱开。由于在非转换操作过程中,转换带与图像产生元件相脱开并且转换辊也与转换带相脱开,就得到了下列优点:即使转换辊由相对软的材料,如多孔橡胶或氨基甲酸乙脂泡沫制成,因转换辊与转换带的持续接触而造成的转换辊的变形问题也可以避免,由转换辊的变形而造成的转换效果恶化的问题也就随之避免了。
下面结合图21至36对转换装置6的另一个实施例进行说明。在本实施例中,功能与上述的实施例的相应元件相同的元件仍用同样的代码表示。图21是构成转换装置的转换带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的透视图。图22是转换带装置的平面图。图23是转换带装置的主视图。该图进行了局部剖视。图24是转换带装置的截面图。所图示的转换带装置29具有带装置30和装置座60,装置座60容纳并支撑着带装置30。
带装置30将主要参照图25、26和27进行说明。所示的带装置30和上述实施例一样也具有一个支撑架31。支撑架31具有底座部32和端壁33、34,端壁33和34分别设置在底座部分32的前端和后端,这三部分由塑料模注成一个整体。在端壁33和34上,分别设有向上开口的凹口331、332、333和341、342、343。支撑板35和36通过螺钉37和38(图25仅图示了支撑板36一侧)固定在端壁33和34上,支撑板35和36由塑料制成,用于支撑下文将要说明的各个辊。在支撑板35和36的中心部分别设有集成一体的圆筒形止档351和361,止档351向前(图25的左上角)延伸,而止档361向后(图25中的右下角)延伸。止档351和361用于与一个支撑的底面相接触,该支撑可转动地支撑着图像产生元件3,并且可以调节带装置30和图像产生元件3之间的位置关系。另外,在支撑板35和36的一个端部还集成一体地设有圆筒形的支撑轴352和362,支撑轴352和362与下文将要说明的各个辊相平行。支撑轴352和362用于支撑带装置30,带装置30安装在装置座60上。在支撑架31的端壁33和34安装了塑料支撑板39和40,支撑板39和40用于支撑下文将要说明的一个驱动器。支撑板39和40通过销41(图25仅图示了支撑板40一侧)而与支撑板35和36的端部相连,并且支撑板39和40可自由地转动,支撑板39和40通过螺钉42(图25仅图示了支撑板36一侧)进行固定。在支撑板39和40的外表面上分别设有盘形的安装部分391和401(参见图22)。
在支撑板39和40之间设置了驱动辊43。如图26所示,驱动辊43是由铝合金制成的空心辊。驱动辊43的前端(图26的左端)和后端(图26的右端)分别是转轴431和432。前转轴431可转动地支撑在设置于支撑板39内的轴承44上。前转轴431上安装了齿轮45,齿轮45可与转轴431一同转动,这是因为齿轮45侧面上的配合槽451与一个销452相配合,而销452沿直径穿过了转轴431。后转轴432可转动地支撑在设置于支撑板40内的轴承441上。在后转轴432上设有从动有齿滑轮460,该从动有齿滑轮460可与转轴432一同转动,这是因为从动有齿滑轮460内侧面上的配合槽467与一个销468相配合,而销468沿直径穿过了转轴432。从动有齿滑轮460的内侧面上集成一体地设有一个凸缘466,以防止定时皮带(下文将要说明)脱落。
在支撑板35和36之间设置有从动辊49、转换辊50、张紧辊51和接地辊52。支撑板35一侧的这些辊的支撑结构与支撑板36一侧的这些辊的支撑结构是相同的,所以,图27仅图示了支撑板36一侧的支撑结构。
从动辊49与上述的实施例一样也是由铝合金材料制成圆柱形,它的两端都设有直径缩小了的转轴491。转轴491可转动地支撑在设置于支撑板36(35)内的轴承53上。
转换辊50与上述的实施例一样也包括转轴501和海棉式的辊部分502,转轴501由钢质材料制成圆柱形,辊部分502由导电的粘结剂固定在转轴502的外周面上。作为转换辊50的组成部分的转轴501的两端都可转动地支撑在设置于支撑板36(35)中的轴承54上。轴承54和上述的实施例一样也设置在面对着圆筒形的止档361(351)的位置上,该轴承54从支撑板36(35)的内侧面处嵌入止档361(351)中。因而,着色剂粉沫或灰尘从支撑板36(35)的内侧侵入轴承54的可能性是最小的。转换辊50的转轴501可以通过如图1所示的电源装置而获得一个预定的电压。
张紧辊51和上述的实施例一样也设置在从动辊49和转换辊50之间,该张紧辊51由铝合金材料制成圆柱形。其两端都是直径缩小了的转轴511。转轴511可转动地支撑在设置于支撑板36(35)内的轴承55上。
接地辊52也和上述的实施例一样设置在转换辊50和从动辊43之间,该接地辊52由铝合金材料制成圆柱形。其两端都是直径缩小了的转轴521。转轴521可转动地支撑在设置于支撑板36(35)内的轴承56上。接地辊52通过适当的接地元件进行接地。接地辊52、张紧辊51和转换辊50也和上述的实施例一样具有如下的位置关系:转换辊50的外周面的顶部低于接地辊52及张紧辊51的外周面顶部的连线,这可以在附图中看出来。因此,在下文将要说明的转换带57绕过这些辊的状态下,转换辊50与转换带57是相互脱开的(参见图24)。
和上述的实施例一样,封闭的转换带57以上述的方式绕过安装在支撑板39和40以及支撑板35和36上的驱动辊43、从动辊49、转换辊50、张紧辊51和接地辊52。
在与支撑板35和36集成一体的圆筒形的支撑轴352和362内,同轴地设置了转轴470,转轴470可转动地支撑在轴承477上。转轴470的后端伸出了圆筒形的支撑轴362,过渡齿轮480安装在转轴470的伸出来的后端上。在过渡齿轮480的外侧面上集成一体地设有有齿滑轮485。定时皮带490在有齿滑轮485和从动有齿滑轮460之间循环。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转轴470可转动地支撑在圆筒形的支撑轴352和362内,过渡齿轮480固定在转轴470上。然而,在支撑轴362上也可以安装一个固定轴,过渡齿轮480可以可转动地安装在该固定轴上。
下面结合图28对容纳并支撑着带装置30的装置座60进行说明。如图28所示,所图示的装置座60具有前侧壁63、后侧壁64、底壁65、左侧壁66和右侧壁67,该装置座60是上开口的。这些壁都用塑料制成了一个整体。在前侧壁63和后侧壁64的靠近左侧壁66处的上部,设有凹口631和641,如图28所示,凹口631和641允许设置在支撑板39和40上的安装部分391和401以带装置30的驱动辊43为转轴地动作。前侧壁63和后侧壁64的靠近右侧壁67的端部分别向前和向后凸出。在这样的凸出的端部的上部分别设有凹口632和642,凹口632和642允许带装置30的止档351和361的动作。在前侧壁63和后侧壁64的在中心部位但略靠近左侧壁66的上部设有凹口637和647,凹口637和647可转动地支撑着支撑轴352和362。在设有凹口632的前侧壁63的凸出部分设有安装部分634,安装部分634沿着底壁65向下延伸。在安装部分634上设有椭圆形的定位孔635和椭圆孔636,以使安装螺钉穿过,如图23所示。在前侧壁63的相对于中心部位的略左侧,如图23所示,有一向下凸出的部分,在该凸出的部分上有一个配合口633,该配合口633的位置与下文将要说明的滑轨相对准。在底壁65上设有滑轨654,滑轨654向下凸出,其位置与前侧壁63上的配合口633相对准,该滑轨654从底壁65的前端一直延伸至后端。滑轨654具有导轨655、656和滑面657,导轨655、656在滑轨654的两侧向下延伸,而滑面657设置于两导轨655和656之间。滑面657与前侧壁63上的配合口637的上边缘几乎处于同一高度上。在底壁65的前端和后端的靠近右侧壁67的位置处设有开口652和653,开口652和653的作用将在下文说明。
在装置座60的靠近左侧壁66的部分,和上述的实施例一样,设有废着色剂容纳腔68,它沿着左侧壁66以前后方向进行设置,如图24所示。在废着色剂容纳腔68的下部设有着色剂携带元件69。着色剂携带元件69包括转轴691和螺旋叶片692,叶片692安装在转轴691上。着色剂携带元件69的转轴691的一个端部可转动地支撑在前侧壁63上。转轴691的另一端悬置于废着色剂容纳腔68中,而螺旋叶片692则可转动地受到导向筒693的支撑,导向筒693从后侧壁64向后方延伸(参见图28)。如图23所示,在转轴691的端部安装了从动齿轮70,从动齿轮70与过渡齿轮71的副齿轮711相啮合,过渡齿轮71可转动地支撑在轴713上,而轴713设置在前侧壁63上。过渡齿轮71具有齿轮712,齿轮712与副齿轮711集成一体,齿轮712适合于与齿轮45相啮合,齿轮45安装在驱动辊43的转轴431上。转轴691的另一端伸出了导向筒693的前端,在转轴691的前端上有一个圆盘694,圆盘694的直径几乎与导向管693的外径相同。如图21所示,在导向筒693上还配合了一个圆筒72。圆筒72从其内侧端开始沿轴向设有一个配合槽721。由于配合槽721与设置在导向筒693上的止档695相配合,圆筒72就只能轴向地移动,其转动就受到了限制。另外,圆筒72在其内侧端上设有凸耳722,该凸耳722被螺旋弹簧723推向后方,螺旋弹簧723设置在凸耳722和后侧壁64之间。
装置座60在废着色剂容纳腔68一旁还设置了清理装置730,以用于清理带装置30的转换带57。所示实施例的清理装置730设置在驱动辊43附近,设置的位置在转换带57与图像产生元件3相面对的转换侧的另外一侧,包括公共支撑731、清理刀734和纸张灰尘清除元件735。公共支撑731是一个槽式的元件,其长度与转换带57的宽度几乎相同,公共支撑731包括安装部分732和支撑部分733。公共支撑731的支撑部分733通过螺钉736固定在支撑壁659上,支撑壁659是从底壁65上竖立起来的。清理刀734由氨基甲酸乙脂橡胶或类似的材料制成,其长度与转换带57的宽度几乎相同,清理刀734用粘结剂或类似的方法固定在公共支撑731的安装部分732上。在转换过程中(参见图36),清理刀734的刀刃与转换带57相接触,从而可以把附着在转换带57上的着色剂刮下来。纸张灰尘清除元件735由泡沫材料,如海棉制成,其长度与转换带57的宽度几乎相同,并且用粘结剂或类似的方法固定在公共支撑731的安装部分732上,这一点与清理刀734的情况是一样的。纸张灰尘清除元件735沿转换带57的运作方向设置在清理刀734的下游,并且其厚度大于清理刀734的厚度。不论是在非转换过程中还是在转换过程中,纸张灰尘清除元件735都适合于部分地与转换带57相接触。纸张灰尘清除元件735可以清除难以由清理刀734清除的附着在转换带57上的纸张的灰尘,并且可以清除当清理刀734离开转换带57时积累在接触点上的着色剂。在装置座60的左侧壁66的上部设有一密封板80,密封板80用于盖住废着色剂容纳腔68的顶部。密封板80从前侧壁63延伸至后侧壁64,在与转换带57相面对的表面上以及在与清理刀734相面对的部分处,密封板80都设有密封材料81,例如设置毛刷、海棉或毛毡。
通过把带装置30容纳于上述结构的装置座60上,就形成了如图24所示的转换带装置29。如此结构的转换带装置29这样构成的,就是设置在带装置30上的支撑轴352和362置入装置座60的前侧壁63和后侧壁64上的凹口633主643中,并且带装置30可以绕支撑轴352和362转动。支撑轴352和362位于图像产生元件3和清理刀734之间(参见图35和36)。因此,当带装置30在图35和36中通过下文将要说明的接触/脱开机构而绕支撑轴352和362逆时针转动并到达转换位置时,转换带57就压靠在图像产生元件3的外周面上,如图36所示,这时清理刀734也压靠在转换带57上。另一方面,当带装置30通过下文将要说明的接触/脱开机构而绕支撑轴352和362顺时针转动并到达非转换位置时,如图35所示,转换带57就与图像产生元件3相脱开,同时,清理刀734也与转换带57相互脱开。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支撑轴352和362相对于驱动辊43和从动辊49的中点而靠近驱动辊43一侧地进行设置。在接触/脱开机构不发生作用的状态下,带装置30绕支撑轴352和362顺时针地转动至如图35所示的预定的位置上。
下面结合图29至图36对滑动机构进行说明,通过该滑动机构上述结构的转换带装置29可以安装在盒式的下箱25上。下箱25具有前侧板85、后侧板86和底板90,后侧板86和前侧板85相隔一段距离,而底板90设置在前侧板85和后侧板86之间。前侧板85上设有矩形的凹口852,凹口852与装置座60的前侧壁63上的安装部分634相对应,前侧板85上一个开口853,该开口853与如图14所示滑动机构87的配合部分876相配合。如图13所示,后侧板86上设置了开口865和开口866,该开口865适应于转换带装置29的传动齿轮48、从动有齿滑轮460和定时皮带490,而开口866使得圆筒72可以从中穿过。
在下箱25的底板90上设置了滑动机构87,它从前侧板85延伸至后侧板86。滑动机构87的结构与图14所示的实施例的结构相同。因此,相同的代码代表的是同样的元件,而对它们的说明这里就省去了。
上文说明了把转换带装置29安装在盒式的下箱25上的滑动机构。下面将说明转换带装置29的安装过程。首先,和上述的实施例一样,滑动机构87的前端上升,配合部分876的配合凹口876a与前侧板85上的开口853的下边缘相配合,使滑动机构87保持在如图15所示的倾斜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把转换带装置29的装置座60上的滑轨654的滑面657放置在滑动机构87的支撑面871a上。随着转换带装置29沿着滑动机构87的支撑面871a移动足够远,如图32所示,滑轨654的后端就与设置在滑动机构87后端的止档875、875相接触。装置座60的前侧壁63上的配合口637与滑动机构87上的配合部分877相配合,从而使转换带装置29与滑动机构87连成一体。此时,有齿滑轮485、从动有齿滑轮460和定时皮带490穿过了后侧板86上的开口865,有齿滑轮485与过渡齿轮480集成一体,过渡齿轮480安装在转轴470上,转轴470同轴地设置在转换带装置29的支撑轴352和362内,从动有齿滑轮460安装在驱动辊43的转轴432上,定时皮带在有齿滑轮485和从动有齿滑轮460之间循环。另外,配合在着色剂携带元件69的导向筒693上的圆筒72也***了后侧板86上的开口866。当转换带装置29和滑动机构87从图32所示的状态下再向后推时,配合部分876与开口853就脱离了配合状态。因而,转换带装置29和滑动机构87就绕第一个支撑销88向下转动,同时受到了有第二个支撑销89***在其中的第二个长圆孔874、874的导向作用。当它们到达如图33所示的接近水平状态的时候,靠近前侧壁63的安装部分634处的底壁65就与前侧板85的凹口852的下边缘854相接触。此时,过渡齿轮480也穿过了后侧板86上的开口865。配合在着色剂携带元件69的导向筒693上的圆筒72***了孔951中,孔951设置在废着色剂箱95上,而废着色剂箱95则设置在后侧板86的后面,同时,凸耳722与后侧板86相接触。当转换带装置29和滑动机构87从图33所示的状态下被继续向后推时,如图34所示,安装部分634就与前侧板85相接触。此时,如图30所示,安装部分634上的定位孔就配合在定位销96上,定位销96设置在前侧板85上。在这种状态下,如图30所示,安装螺钉971可以***孔636,并且拧入前侧板85上的螺纹孔中,孔636设置在安装部分634上以使安装螺钉穿过。这样,转换带装置29就可以安装并固定在盒式的下箱25上。在转换带装置29的后端,如图34所示,过渡齿轮480与过渡齿轮99相啮合,过渡齿轮99可转动地支撑在短轴98上,短轴98安装在后侧板86上,并受到一个驱动装置(没有示出)的驱动。圆筒72配合在着色剂携带元件69的导向筒693上,导向筒693的前端从圆筒72中伸入至废着色剂箱95中,尽管凸耳722抵靠在后侧板86上不能移动,但导向筒693是可移动的。因此,由着色剂携带元件69携带的废着色剂就可以***掉了。如果要拆下按这种方式安装在下箱25上的转换带装置29,以更换零件或达到类似的目的,可以进行和上述的安装过程相反的步骤,因而,拆卸作业也是很容易的。
图像产生元件3和转换带装置29之间的位置关系如图35所示,转换带装置29安装在下箱25上,下箱25是盒式的机箱的组成部分。转换带装置29的转换辊50几乎位于图像产生元件3的正下方,在转换带57和图像产生元件3之间有一个间隙。另外,转换带57处于与清理刀734相脱开的位置上。因此,在转换过程中,安装在作为机箱组成部分的下箱25上的转换带装置29的带装置30的接触/脱开机构的作用下绕支撑轴352、362逆时针转动,从而,转换带57压靠在图像产生元件3的外周面上,如图36所示,清理刀734也压靠在转换带57上。下面主要结合图29、35和36对接触/脱开机构进行说明。本实施例的接触/脱开机构与上述实施例的接触/脱开机构大致相同,只是在本实施例中用于清理操作的操作柄108被取消了。
具体地说,该接触/脱开机构具有操作轴100,操作轴100沿前后方向设置在作为下箱25的组成部分的底板90的上方,并且可转动地支撑在前侧板85和后侧板86上。在操作轴100的后端上设置了一个柄101,该柄101受到了将在下文说明的一个凸轮的驱动。使柄101动作的凸轮102安装在转轴103上,转轴103可转动地支撑在前侧板85上。在柄101和前侧板85之间安装了一个螺旋张紧弹簧105,从而,柄101始终与凸轮102的外周面保持接触。在转轴103上安装了从动齿轮104,从动齿轮104受到一个驱动齿轮(没有示出)的驱动。因而,当从动齿轮104受到驱动而转动时,与凸轮102的外周面相接触的柄101就在凸轮102的作用下而在一个预定的角度范围内转动,从而,操作轴100也就在一个预定的角度范围内往复转动。在操作轴100上还安装了接触/脱开操作柄106和107,操作柄106和107由弹簧钢制成,它们的设置位置在朝向中心部分的略离开前侧板85和后侧板86的位置上。接触/脱开操作柄106和107设置在与开口652和653相对准的位置上,开口652和653设置在安装于下箱25上的转换带装置29的装置座60的底壁65上。
上面根据图示的实施例对图像成形机的转换装置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下面说明一下它的工作过程。转换带装置29以上述的方式已安装在下箱25上(见图35),当图像成形机在这个状态下开始动作时,从动齿轮104就受到一个驱动装置(没有示出)的驱动而发生转动。随着从动齿轮104的受驱动而转动,凸轮102也就转动,当转动至如图36所示的转换位置时,转动就停止了。随着凸轮102转动至如图36所示的转换位置,与凸轮102的外周面相接触的柄101向上摆动,使操作轴100在图36中逆时针转动。因此,安装在操作轴100上的用于接触和脱开的操作柄106和107也向上摆动,与作为带装置30组成部分的支撑板35和36的底面相接,从而使带装置30在图36中绕支撑轴352和362逆时针转动。结果,转换带57压靠在图像产生元件3上,并且转换辊50也压靠在转换带57上。通过这种压力状态下的接触,转换辊50的辊式部分压缩了0.5至1.0mm,从而,转换带57在一个预定的压力下均匀地与图像产生元件3相接触。另一方面,转换带57也与清理刀734发生压力接触。
然后,当从动有齿滑轮460受到过渡齿轮99的驱动而转动时,过渡齿轮480、受驱动装置(没有示出)驱动的有齿滑轮485和定时皮带490、以及从动有齿滑轮460安装在其上的驱动辊43也都开始转动。一旦这种转动开始,转换带57就沿箭头B所示的方向运作起来。另外,随着驱动辊43的转动,从动齿轮70也通过齿轮45和过渡齿轮71而转动起来,齿轮45安装在驱动辊43上。当从动齿轮70转动时,有从动齿轮70安装在其上的着色剂携带元件69就随之转动。另一方面,转换辊50通过电源装置200(参见图1)而得到了一个预定的电压。通过转换辊50,预定极性的电荷就分布在转换带57上。因而,当转换纸在图像产生元件3和转换带57之间进给时,在图像产生元件3的表面上形成的着色剂图像就依次地被吸引和转换至转换纸上,这是由分布在转换带57上的电荷的作用而引起的,发生转换的位置在图像产生元件3和转换带57相互面对的位置处。着色剂图像已转换至其上的转换纸由转换带57向前输送,由两个定影辊24对该着色剂图像进行定影,由两个放电辊24对其进行放电。随着在转换带57上的着色剂在转换带沿箭头B所示的方向运作过程中被清理刀734刮掉,并落入废着色剂容纳腔68中。落下来的着色剂由着色剂携带元件69向后输送,从导向筒693的前端***至废着色剂箱95中。
然而,在非转换的过程中,驱动辊43停止转动,施加在转换辊50上的电压也切断了。从动齿轮104受到驱动装置(没有示出)的驱动而转动,使凸轮102到达如图35所示的位置上。随着凸轮102转动至如图35所示的位置上,与凸轮102的外周面相接触的柄101就向下摆动,使操作轴100在图35中以顺时针转动。因而,安装在操作轴100上的用于接触和脱开操作的操作柄106和107也都向下摆动。从而,带装置30在图36中绕支撑轴352和362顺时针地转动,直至支撑板35和36与装置座的底壁65相接触,形成了如图35所示的非转换位置的状态。也就是说,图像产生元件3和转换带57,以及转换带57和转换辊50相互之间都脱开了。另外,转换带57也与清理刀734脱开了。这就可以避免由于转换辊50与转换带57的持续接触所造成的转换辊50的变形问题。另外,这还可以避免由于转换带57与清理刀734的持续接触所造成的转换带57的变形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与清理刀734相邻地安装在公共支撑731上的纸张灰尘清除元件735的边刃部分仍与转换带57相接触。由于纸张灰尘清除元件735始终与转换带57保持接触,在带装置30脱开时在转换带57与清理刀734相接触的位置上残留的着色剂可以被纸张灰尘清除元件735清理掉,即使着色剂还在转换带57的惯性作用下移动,在转换带57停止运作前的时间内,也能被清理掉。在下一次转换时,附着在转换带上的着色剂就不可能落入机器中。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过渡齿轮480与支撑轴352和362同轴地进行设置,尽管带装置30受到接触/脱开机构的驱动,过渡齿轮480也不会出现位移。因而,过渡齿轮480和过渡齿轮99之间的啮合关系是可能得到保证的。
说到这,根据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的图像成形机的转换装置的结构是这样的,就是当带装置受接触/脱开机构的驱动而到达转换位置时,转换带压靠在图像产生元件上,而清理刀也压靠在转换带上,当带装置受接触/脱开机构的驱动而到达非转换位置时,转换带与图像产生元件相脱开,而清理刀也与转换带相脱开。一套接触/脱开机构可以实现两个功能,一是使成本降低、一是使转换装置的结构简单。

Claims (5)

1.一种图像成形机的转换装置,具有一个带装置,一个接触/脱开机构和一个电源装置;带装置包括一个驱动辊、一个从动辊、一条转换带和一个转换辊,从动辊与驱动辊相隔一段距离,转换带在驱动辊和从动辊之间循环,转换辊设置在与图像产生元件相面对的位置上,转换带介于转换辊和图像产生元件之间;接触/脱开机构用于把带装置移至转换位置和非转换位置;电源装置用于在转换辊上施加一个预定的电压;该转换装置用于把在图像产生元件的表面上形成的着色剂图像转换至在转换带和图像产生元件之间进给的转换纸上,并且着色剂图像已转换至其上的转换纸输送走,其中
转换辊与转换带相脱开地进行设置,当带装置受接触/脱开机构的驱动而到达转换位置时,转换辊使转换带压靠在图像产生元件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换装置,其中的带装置包括一个张紧辊和一个接地辊,张紧辊沿转换带的运行方向设置在转换辊的上游,接地辊沿转换带的运行方向设置在转换辊的下游,转换辊设置在张紧辊和接地辊之间,以与转换带相脱开,转换带沿着驱动驱、从动辊、张紧辊和接地辊循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换装置,其中的转换辊包括一个转轴和一个辊式部分,辊式部分安装在转轴上,辊式部分的硬度是这样设置的,就是在3g/cm的线压力作用下的压缩量为0.45至2.00mm。
4.一种图像成形机的转换装置,具有一个带装置,该带装置包括一个驱动辊、一个从动辊和一条转换带,从动辊与驱动辊相隔一段距离地进行设置,转换带在驱动辊和从动辊之间循环,转换带的转换面面对着图像产生元件,该转换装置具有一个清理刀,该清理刀可以在驱动辊和从动辊之间抵靠在转换带的表面上,抵靠的位置在与转换位置相背的一侧;其中
带装置具有支撑轴,该支撑轴与驱动辊和从动辊平行,设置在图像产生元件和清理刀之间,带装置支撑在支撑轴上并可以绕支撑轴转动至转换位置和非转换位置,当带装置受到接触/脱开机构的驱动而到达转换位置时,带装置使转换带压靠在图像产生元件上,同时也压靠在清理刀上,当带装置受到接触/脱开机构的驱动而到达非转换位置时,带装置使转换带与图像产生元件相脱开,同时也与清理刀相脱开。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换装置,其中有一个过渡齿轮与支撑轴同轴地进行设置,该过渡齿轮与驱动辊可传动地相连接,也与一个驱动装置可传动地相连接。
CN95118309A 1994-11-10 1995-11-10 图像成型机的转换装置 Pending CN113922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00133/94 1994-11-10
JP06300133A JP3104053B2 (ja) 1994-11-10 1994-11-10 画像形成機の転写装置
JP06281057A JP3104052B2 (ja) 1994-11-16 1994-11-16 画像形成機の転写装置
JP281057/94 1994-11-1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227A true CN1139227A (zh) 1997-01-01

Family

ID=265540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5118309A Pending CN1139227A (zh) 1994-11-10 1995-11-10 图像成型机的转换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5640661A (zh)
EP (1) EP0712054A1 (zh)
KR (1) KR960018807A (zh)
CN (1) CN1139227A (zh)
TW (1) TW28571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35326A (zh) * 2017-04-11 2017-09-05 黄河科技学院 一种图像成型转换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70930B2 (ja) * 1994-11-10 2006-04-26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機の転写装置
US5574550A (en) * 1994-11-10 1996-11-12 Mita Industrial Co., Ltd. Transfer device for image forming machine
JPH1138796A (ja) * 1997-07-15 1999-02-12 Toshib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US6862422B2 (en) * 2003-02-12 2005-03-01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having pressing members for pressing a belt-like member
JP4321501B2 (ja) * 2005-06-29 2009-08-2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039296B2 (ja) * 2005-11-02 2012-10-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07580A (en) * 1980-04-30 1983-10-04 Tokyo Shibaura Denki Kabushiki Kaisha Transfer device
US5196893A (en) * 1987-12-22 1993-03-23 Minolta Camera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having intermediate transfer member which is movable toward and away from a photoconductor
JPH0362071A (ja) * 1989-07-31 1991-03-18 Konica Corp 静電記録装置
US5276491A (en) * 1989-12-06 1994-01-04 Konica Corporatio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H03179476A (ja) * 1989-12-08 1991-08-05 Hitachi Koki Co Ltd 電子写真方式印刷装置
US5182602A (en) * 1990-02-05 1993-01-26 Konica Corporatio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H0429276A (ja) * 1990-05-25 1992-01-31 Hitachi Koki Co Ltd 電子写真印刷装置の転写装置
JP2984411B2 (ja) * 1991-05-23 1999-11-29 コニカ株式会社 転写搬送ユニット
JP3203050B2 (ja) * 1992-04-20 2001-08-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転写装置
US5499086A (en) * 1992-07-17 1996-03-12 Hitachi, Ltd. Belt type transfer device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JPH0659581A (ja) * 1992-08-07 1994-03-04 Konica Corp 画像記録装置
JP3313190B2 (ja) * 1992-09-28 2002-08-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US5517290A (en) * 1993-08-23 1996-05-14 Mita Industrial Co., Ltd. Adjustable transfer belt unit in an image-forming machine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35326A (zh) * 2017-04-11 2017-09-05 黄河科技学院 一种图像成型转换设备
CN107135326B (zh) * 2017-04-11 2018-04-17 黄河科技学院 一种图像成型转换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85716B (zh) 1996-09-11
US5640661A (en) 1997-06-17
EP0712054A1 (en) 1996-05-15
KR960018807A (ko) 1996-06-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918009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a window open-closing shutter
CN1129048C (zh) 具有刷辊的清洗装置、处理盒、和图象形成装置
US7904010B2 (en) Belt unit, transfer belt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837982A (zh) 图像形成装置和带单元
CN1834823A (zh) 处理盒和可与之一起使用的成像设备
CN1417651A (zh) 墨盒及电子照相成像装置
CN1119753A (zh) 用于清洁电荷感生件的方法和***
CN1607472A (zh) 中间转印***及用于清洁中间转印带的方法
CN1139227A (zh) 图像成型机的转换装置
DE1926528B2 (de) Vorrichtung zum entfernen von tonerteilchen von einer elektrophotographischen aufzeichnungsflaeche
CN1690886A (zh) 使用清洁装置的成像设备及其清洁方法
CN1191185C (zh) 供纸设备和设有供纸设备的成象设备
CN1550937A (zh) 处理盒以及电子照排成像设备
JPH0145064B2 (zh)
CN1131287A (zh) 成像设备的转印装置
CN1696838A (zh) 成像单元
US5602634A (en) Transfer device of image forming machine
CN1140850C (zh) 包含清理元件的清理装置
US9785080B2 (en) Image carrier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CN1637654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191996A (zh) 成像机的调色剂补充装置及其调色剂卡盒
JP200512858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DE69829602T2 (de) Integrale Lageranordnung für Antriebsrolle
CN117228270B (zh) 一种皮带输送机弹性清扫器
CN2379226Y (zh) 小型印刷电路板刷洗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1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patent law 1993)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