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52976B - 框架式空心安全气囊和安全气囊装置 - Google Patents

框架式空心安全气囊和安全气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52976B
CN113752976B CN202010475718.1A CN202010475718A CN113752976B CN 113752976 B CN113752976 B CN 113752976B CN 202010475718 A CN202010475718 A CN 202010475718A CN 113752976 B CN113752976 B CN 11375297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oth piece
main body
airbag
air bag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7571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752976A (zh
Inventor
夏允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Junsheng Automobile Safety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Junsheng Automobile Safety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Junsheng Automobile Safety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Junsheng Automobile Safety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47571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52976B/zh
Publication of CN1137529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529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7529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529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34Expansion control feat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框架式空心安全气囊和安全气囊装置,涉及汽车安全技术领域。该框架式空心安全气囊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包括:下层布片和上层布片;其中,下层布片包括:下层主体布片,以及一端设置于下层主体布片上的至少一个下层导气布片;上层布片包括:上层主体布片,以及一端设置于上层主体布片上的至少一个上层导气布片;下层主体布片与上层主体布片连接形成气囊主体;每个下层导气布片的侧边与一个上层导气布片的侧边连接形成与气囊主体贯通的气囊导气柱;各个气囊导气柱的另一端连接在一起形成气囊顶部。该实施方式结构简单,体积小,能够大大降低气囊织物的使用量和气体发生器火药的使用量,降低气囊制造成本。

Description

框架式空心安全气囊和安全气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框架式空心安全气囊和安全气囊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安全气囊通常为气袋式结构,存在以下不足:
(1)气囊织物的使用量大;
(2)气囊膨胀后的体积大,使得气体发生器火药的使用量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框架式空心安全气囊和安全气囊装置,结构简单,体积小,能够大大降低气囊织物的使用量和气体发生器火药的使用量,降低气囊制造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框架式空心安全气囊,包括:下层布片和上层布片;其中,
所述下层布片包括:下层主体布片,以及一端设置于所述下层主体布片上的至少一个下层导气布片;
所述上层布片包括:上层主体布片,以及一端设置于所述上层主体布片上的至少一个上层导气布片;
所述下层主体布片与所述上层主体布片连接形成气囊主体;每个所述下层导气布片的侧边与一个所述上层导气布片的侧边连接形成与所述气囊主体贯通的气囊导气柱;各个所述气囊导气柱的另一端连接在一起形成气囊顶部。
可选地,所述下层主体布片为环形布片,该环形布片的内侧和外侧分别与所述上层主体布片连接形成所述气囊主体;或者,所述上层主体布片为环形布片,该环形布片的内侧和外侧分别与所述下层主体布片连接形成所述气囊主体。
可选地,所述下层主体布片为环形布片,所述下层导气布片的一端设置于该环形布片的内侧边缘;或者,所述上层主体布片为环形布片,所述上层导气布片的一端设置于该环形布片的内侧边缘。
可选地,所述下层主体布片上设置有排气孔。
可选地,所述下层导气布片的一端采用预设连接方式设置于在所述下层主体布片上,和/或,所述上层导气布片的一端采用预设连接方式设置于在所述上层主体布片上。
可选地,所述连接为缝合。
可选地,所述下层主体布片与所述上层主体布片之间的缝线数量为一道或多道。
可选地,所述气囊导气柱被设置为在所述框架式空心安全气囊展开后可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安全气囊装置,包括气囊壳体、气体发生器,以及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框架式空心安全气囊,所述框架式空心安全气囊折叠后存放与所述气囊壳体中,所述气体发生器用于为所述框架式空心安全气囊充气。
可选地,所述气体发生器设置于所述框架式空心安全气囊的气囊顶部中。
上述发明中的一个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通过采用下层布片和上层布片形成具有框架式空心结构的气囊,结构简单,体积小,能够大大降低气囊织物的使用量和气体发生器火药的使用量,降低气囊制造成本。
上述的非惯用的可选方式所具有的进一步效果将在下文中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加以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其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下层布片和上层布片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框架式空心安全气囊的一个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框架式空心安全气囊的另一个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框架式空心安全气囊的还一个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框架式空心安全气囊的剖切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安全气囊装置的剖切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安全气囊装置未展开状态的示意图;
图8和9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安全气囊装置正在展开状态的示意图;
图10是应用本发明实施例安全气囊装置的场景中气囊展开状态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框架式空心安全气囊的气囊导气柱示意图;
图12是应用本发明实施例安全气囊装置的场景中气囊完全展开的示意图;
图13是应用本发明实施例安全气囊装置的场景中气囊包裹车内人员头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做出说明,其中包括本发明实施例的各种细节以助于理解,应当将它们认为仅仅是示范性的。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做出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会背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同样,为了清楚和简明,以下的描述中省略了对公知功能和结构的描述。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框架式空心安全气囊。如图1-5所示,框架式空心安全气囊包括:下层布片10和上层布片20。
下层布片10包括:下层主体布片11,以及一端设置于下层主体布片11上的至少一个下层导气布片12。上层布片20包括:上层主体布片21,以及一端设置于上层主体布片21上的至少一个上层导气布片22。下层主体布片11与上层主体布片21连接形成气囊主体40;每个下层导气布片12的侧边与一个上层导气布片22的侧边连接形成与气囊主体40贯通的气囊导气柱50;各个气囊导气柱50的另一端连接在一起形成气囊顶部60。充气膨胀后,气囊导气柱50和气囊主体40展开,形成框架式空心结构。
与现有技术中的气袋式气囊相比,本发明通过采用下层布片10和上层布片20形成具有框架式空心结构的气囊,结构简单,体积小,能够大大降低气囊织物的使用量和气体发生器火药的使用量,降低气囊制造成本。气囊充气膨胀过程中,气流沿着气囊导气柱运动把气囊主体有序充满,充气速度快,充气效率高。在碰撞过程中,车内人员头部作用在气囊主体上面,使气囊的框架式空心结构发生变形,这种变形可以吸收和缓冲车内人员头部运动的能量。
在碰撞过程中,车内人员头部作用在气囊主体40上面,使气囊的框架式空心结构发生变形,这种变形可以使气囊主体40包裹车内人员头部,限制头部的左右运动。特别对于偏置碰撞(ODB(Offset Deformable Barrier,偏置变形障碍)、小偏置(Small OffsetBarrier)),这种气囊可以包裹和捕获车内人员头部,限制头部的左右运动,防止头部从气囊两侧滑落撞到硬体结构。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下层主体布片11为环形布片,该环形布片的内侧和外侧分别与上层主体布片21连接形成气囊主体40,如图1所示。在另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上层主体布片21为环形布片,该环形布片的内侧和外侧分别与下层主体布片11连接形成气囊主体40。本实施例中,环形布片内侧的区域为单层布片。设置环形布片,一方面能够在降低气囊体积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气囊织物的使用量,进而降低成本;另一方面,能够在降低气囊体积的基础上提高气囊对车内人员头部的包裹作用,进而提高安全性。气囊充气膨胀后,单层布片区域朝向车内人员,从而在碰撞情况下更好地包裹和捕获车内人员头部,限制头部的运动,防止头部撞到硬体结构。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下层主体布片11为环形布片,下层导气布片12的一端设置于该环形布片的内侧边缘,上层导气布片22设置在上层主体布片21的对应位置处,以与下层导气布片22连接后形成气囊导气柱50,如图1所示。当然,若上层主体布片21为环形布片,则可以将上层导气布片22的一端设置于该环形布片的内侧边缘,下层导气布片12设置在下层主体布片11的对应位置处,以与上层导气布片22连接后形成气囊导气柱50。本实施例中,气囊导气柱50的一端位于气囊主体40内,如图2、3、5、6所示。通过使气囊导气柱50的一端位于气囊主体40内而不是与气囊主体40的边缘相切,能够使气囊充气膨胀后气囊主体40向周向外侧形成自然弯曲(如图10所示),以更好地包裹车内人员头部,提高气囊安全性。
气囊导气柱50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性设定,在图1-6、9、10、12示出的可选实施例中,气囊导气柱50的数量为4个,在图11示出的可选实施例中,气囊导气柱50的数量为2个。实际应用过程中也可以采用其他数量的导气柱40,例如1个(例如气囊导气柱50设置在气囊主体40的中央、在例如气囊导气柱50的两端分别与气囊主体40连接等)、3个、5个及以上。
气囊导气柱50的高度和直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性设定。当气囊包含多个导气柱50时,各个导气柱50的高度和直径可以相同或不同。通常情况下,导气柱50越高,气囊充气膨胀后的气囊厚度越大。
下层导气布片12与下层主体布片11之间可以是一体的,也可以是分体的。同理,上层导气布片22与上层主体布片21之间可以是一体的,也可以是分体的。采用一体的结构形式,能够简化后续的布片连接工艺。在可选的实施例中,下层导气布片12的一端采用预设连接方式设置于在下层主体布片11上,和/或,上层导气布片22的一端采用预设连接方式设置于在上层主体布片21上。预设连接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性设定,例如粘贴、缝合等。采用分体的结构形式,便于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导气柱的高度和之间,也便于布片加工和连接。
可选地,气囊导气柱50被设置为在框架式空心安全气囊展开后可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如图12和13所示。这种变形既可以吸收和缓冲碰撞中车内人员头部运动的能量,又可以使两侧框架包裹假人头部,限制头部的左右运动,提高对车内人员的保护作用。
气囊顶部60通常与用于容纳气囊的壳体连接,用于为气囊充气的气体发生器可以设置于气囊外侧,也可以设置于气囊内部,例如,如图5所示,气体发生器的充气口80设置于气囊顶部60中。通过将气体发生器充气口设置在气囊顶部60内,便于准确控制气囊的展开方向,进而提高气囊对车内人员的保护作用。另外,气囊顶部60上可以设置一道或多道缝线61,如图2和3所示,以使气囊展开后气囊顶部60能够容纳于壳体内且与壳体稳定连接,如图6所示。
在图1-3示出的可选实施例中,下层主体布片上设置有排气孔30。排气孔30的数量、形状和分布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性设定。排气孔30可以排气,通过排气的阻尼力吸收碰撞的能量,将碰撞中车内人员的动能转化为排气阻尼力的热能,耗散到空气中,提高对车内人员的保护作用。
本发明中提及的连接,其具体实现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性设定,例如粘贴或者缝合。采用缝合的方式进行连接,缝线处可以排气,通过排气的阻尼力吸收碰撞的能量,将碰撞中车内人员的动能转化为排气阻尼力的热能,耗散到空气中,提高对车内人员的保护作用。缝线可以是一道或多道,缝线的走线方式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性设定,本发明实施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优化上下层布片的结构、导气布片的数量、尺寸和位置,可以将气囊设置为贴合和适应车身周围环境的特定形状。这样既能提高气囊对车内人员的包裹和保护作用,也可以调整气囊体积和压力,进而调整气囊织物的使用量和气体发生器火药的使用量。通过优化处上下层布片对应的形状和尺寸,可以实现充气后气囊自然弯曲和实现需要的形状,以和车内轮廓很好配合。例如,将上下层布片设置为具有多个折弯处的形状,从而使得气囊充气后在该折弯处形成自然弯曲。通过优化气囊导气柱以及排气孔的数量、位置和大小,可以优化和改善气囊的排气阻尼力,增加吸收碰撞的能量。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安全气囊装置。
如图6所示,安全气囊装置包括气囊壳体70、气体发生器,以及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框架式空心安全气囊100,框架式空心安全气囊100折叠后存放于气囊壳体70中,气体发生器用于为框架式空心安全气囊100充气。图7-10示出了框架式空心安全气囊100展开后的示意图。可选地,气体发生器的充气口80设置于框架式空心安全气囊的气囊顶部中。图12和13示出气囊包裹车内人员头部的示意图。
气囊壳体70可以设置为贴合和适应车身周围环境的特定形状,如空间弯曲的气囊壳体,这样能节约空间,使气囊壳体更加紧凑地安装在车身上面。
本发明实施例的安全气囊装置可以量产推广应用在任何轿车、SUV和MPV等所有乘用车和部分小型商用车上的正面碰撞(FRB)和偏置碰撞(ODB、小偏置)。
本发明实施例的安全气囊装置可以安装在主驾驶员DA(控制器)侧,并在方向盘展开处设计气囊的局部塑料撕裂线,不影响汽车方向盘内部外观和其他零部件工作。气囊点爆后把塑料撕裂线撕开,使气囊从方向盘展开弹出来。本发明实施例的安全气囊装置也可以安装在副驾驶员PA(控制器)侧,并在IP(仪表盘)展开处设计气囊的局部塑料撕裂线,不影响汽车内部外观和其他零部件工作。气囊点爆后把塑料撕裂线撕开,使气囊从IP展开弹出来。本发明实施例的安全气囊装置可以量产推广应用在任何轿车、SUV和MPV等所有乘用车和部分小型商用车上的正面碰撞(FRB)和偏置碰撞(ODB、小偏置)。
本发明通过采用下层布片和上层布片形成具有框架式空心结构的气囊,结构简单,体积小,能够大大降低气囊织物的使用量和气体发生器火药的使用量,降低气囊制造成本。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的是,取决于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替代。任何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框架式空心安全气囊,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层布片和上层布片;其中,
所述下层布片包括:下层主体布片,以及一端设置于所述下层主体布片上的至少一个下层导气布片;
所述上层布片包括:上层主体布片,以及一端设置于所述上层主体布片上的至少一个上层导气布片;
所述下层主体布片与所述上层主体布片连接形成气囊主体;每个所述下层导气布片的侧边与一个所述上层导气布片的侧边连接形成与所述气囊主体贯通的气囊导气柱;各个所述气囊导气柱的另一端连接在一起形成气囊顶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式空心安全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主体布片为环形布片,该环形布片的内侧和外侧分别与所述上层主体布片连接形成所述气囊主体;或者,所述上层主体布片为环形布片,该环形布片的内侧和外侧分别与所述下层主体布片连接形成所述气囊主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框架式空心安全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主体布片为环形布片,所述下层导气布片的一端设置于该环形布片的内侧边缘;或者,所述上层主体布片为环形布片,所述上层导气布片的一端设置于该环形布片的内侧边缘。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式空心安全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主体布片上设置有排气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式空心安全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导气布片的一端采用预设连接方式设置于在所述下层主体布片上,和/或,所述上层导气布片的一端采用预设连接方式设置于在所述上层主体布片上。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框架式空心安全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为缝合。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框架式空心安全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主体布片与所述上层主体布片之间的缝线数量为一道或多道。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框架式空心安全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导气柱被设置为在所述框架式空心安全气囊展开后可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
9.一种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气囊壳体、气体发生器,以及如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框架式空心安全气囊,所述框架式空心安全气囊折叠后存放与所述气囊壳体中,所述气体发生器用于为所述框架式空心安全气囊充气。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发生器设置于所述框架式空心安全气囊的气囊顶部中。
CN202010475718.1A 2020-05-29 2020-05-29 框架式空心安全气囊和安全气囊装置 Active CN1137529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75718.1A CN113752976B (zh) 2020-05-29 2020-05-29 框架式空心安全气囊和安全气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75718.1A CN113752976B (zh) 2020-05-29 2020-05-29 框架式空心安全气囊和安全气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52976A CN113752976A (zh) 2021-12-07
CN113752976B true CN113752976B (zh) 2023-04-25

Family

ID=787823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75718.1A Active CN113752976B (zh) 2020-05-29 2020-05-29 框架式空心安全气囊和安全气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52976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E397312B (sv) * 1973-02-12 1977-10-31 Inventing Ab Sett att tillverka for fordonspassagerare avsedda stotupptagande skydd
US7048304B1 (en) * 2000-08-18 2006-05-23 Milliken & Company Multiple panel airbag and method
CN1281441C (zh) * 2004-07-29 2006-10-25 湖南大学 管式气囊
JP4161997B2 (ja) * 2005-10-17 2008-10-0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6164169B2 (ja) * 2014-07-11 2017-07-19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
CN204821455U (zh) * 2015-07-06 2015-12-02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安全气袋
JP6702216B2 (ja) * 2017-02-03 2020-05-27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乗員保護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52976A (zh) 2021-1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115907B2 (ja) ニーエアバッグモジュール
US9573555B2 (en) Air bag module
US6923483B2 (en) Bumper airbag and system
EP1358091B1 (en) Bumper airbag and system
KR101391439B1 (ko) 팽창기 브라켓을 구비한 팽창가능 에어백 조립체
KR101000260B1 (ko) 다중챔버를 가지는 에어백쿠션 구조
JP4848141B2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5598393B2 (ja)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CN105035016A (zh) 翼形驾驶员安全气囊
JP6278025B2 (ja) 車両用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及びサイドエアバッグの折り畳み方法
KR101301136B1 (ko) 에어백 장치
US7380815B2 (en) Lower side piller passenger inflatable safety restraint assembly
US8191926B2 (en) Inflatable airbag assembly with an airbag housing vent panel
CN113752976B (zh) 框架式空心安全气囊和安全气囊装置
JP2001039253A (ja) エアバッグ及びエアバッグ装置
US11938889B2 (en) Air bag
CN216684374U (zh) 行人安全气囊和车辆
CN113428106B (zh) 框架式空心安全气囊和安全气囊装置
CN105128807A (zh) 汽车驾驶室内的四肢保护气囊
KR20220076899A (ko) 차량용 에어백 쿠션
JP5784039B2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
US20210237674A1 (en) Compact knee airbag
CN220682322U (zh) 安全气囊
KR20140083547A (ko) 조수석 에어백
KR20190010122A (ko) 에어백 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