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88637B - 一种复合负极材料、负极片和锂离子电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复合负极材料、负极片和锂离子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88637B
CN113488637B CN202110677126.2A CN202110677126A CN113488637B CN 113488637 B CN113488637 B CN 113488637B CN 202110677126 A CN202110677126 A CN 202110677126A CN 113488637 B CN113488637 B CN 11348863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licon
graphite
based material
particle size
negative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7712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88637A (zh
Inventor
唐文
张传健
江柯成
张�浩
刘娇
陈景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Zenio New Energy Battery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Zenio New Energy Battery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Zenio New Energy Battery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Zenio New Energy Battery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67712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88637B/zh
Publication of CN1134886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886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886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886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3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elements or alloys
    • H01M4/386Silicon or alloys based on silic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5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other than oxides or hydroxides, e.g. sulfides, selenides, tellurides, halogenides or LiCoFy; of polyanionic structures, e.g. phosphates, silicates or borates
    • H01M4/583Carbonaceous material, e.g. graphite-intercalation compounds or CFx
    • H01M4/587Carbonaceous material, e.g. graphite-intercalation compounds or CFx for inserting or intercalating light met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2Selection of inactive substances as ingredients for active masses, e.g. binders, fillers
    • H01M4/624Electric conductive fillers
    • H01M4/625Carbon or graphi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2004/026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polarity
    • H01M2004/027Negative electrod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合负极材料、负极片和锂离子电池,包括硅基材料和石墨;所述石墨的粒径D50与所述硅基材料的粒径D50的比值为1~6;所述石墨的粒径D10与所述硅基材料的粒径D10的比值为2~4。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的复合负极材料,对硅基材料与石墨进行适配性限定,分别限定D50和D10的比值,如此可保证在嵌锂和脱锂时,不会出现因硅基材料与石墨颗粒的适配性差而导致硅基材料脱离石墨或石墨无法为硅基材料的膨胀留下缓冲空间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复合负极材料、负极片和锂离子电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电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负极材料、负极片和锂离子电池。
背景技术
负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的非常重要组成部分,其直接影响到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与电化学性能。优异的负极材料可以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可逆容量、循环性能、倍率性能;反之则会造成锂离子性能的衰减,甚至无法工作。
常规的负极材料一般为石墨,但其容量有限,而氧化亚硅材料的容量为1000-1700mAh/g,将氧化亚硅用做电池负极活性材料已成为提升能量密度的一种有效方式。但如单纯以氧化亚硅用做负极活性材料,氧化亚硅在电池满充时体积膨胀可达180%,而石墨满充时体积膨胀只有20~40%,因此,业内会采用石墨与氧化亚硅混合的方式来减小氧化亚硅因体积效应带来的负面影响,两者混合后的负极材料在满充时膨胀为40~70%。
目前石墨与氧化亚硅的混合状况为:在石墨中混入0~60%的氧化亚硅组成氧化亚硅/石墨负极材料,其中,氧化亚硅的颗粒尺寸D50为2-8um,石墨的颗粒尺寸D50为6-20um,但该范围通常为任意选择,没有其他适配性限定,如此则会导致以下问题:1)当氧化亚硅颗粒小,而复合石墨粒径较大时,在制成极片进行嵌锂时,因石墨颗粒间空隙较大,致使氧化亚硅颗粒与石墨接触较差,进而对电导网络与离子迁移造成不良影响,从而不利于电池充放电大倍率容量发挥与循环稳定性;2)当氧化亚硅颗粒较大,而石墨复合颗粒较小时,则石墨会失去限制氧化亚硅膨胀的作用,从而氧化亚硅在脱嵌锂过程中因体积效应而粉化失效,缩短循环寿命。
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复合负极材料,解决目前硅基材料与石墨适配性差,而无法组成性能优异的负极材料的问题,本发明提供的复合负极材料有效减小了氧化亚硅体积效应的负面影响,使得电池具有较好的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复合负极材料,包括硅基材料和石墨;
所述石墨的粒径D50与所述硅基材料的粒径D50的比值为1~6;
所述石墨的粒径D10与所述硅基材料的粒径D10的比值为2~4。
优选的,所述石墨的粒径D50与所述硅基材料的粒径D50的比值为2~4。
优选的,所述石墨的粒径D10与所述硅基材料的粒径D10的比值为2.2~3.6。
优选的,所述硅基材料的粒径集中度N为0~2,其中,所述硅基材料的粒径集中度N=(所述硅基材料的粒径D90与所述硅基材料的粒径D10之差)÷所述硅基材料的粒径D50。
优选的,所述硅基材料的粒径集中度N为0.5~1.5。
优选的,所述石墨的粒径D50为8~35μm;所述硅基材料的粒径D50为2~8μm。
优选的,所述石墨的粒径D10为4~12μm;所述硅基材料的粒径D10为1~4μm。
优选的,所述石墨的比表面积为0.8~2.5m2/g;所述硅基材料的比表面积为1~4m2/g。
优选的,所述硅基材料的质量为复合负极材料质量的0.01~80%。
优选的,所述硅基材料为SiOx、含碳SiOx、含锂SiOx、含镁SiOx中的至少一种,0<x<2;其中,所述含锂SiOx中锂的质量占比为0~15%;所述含镁SiOx中镁的质量占比为0~15%。
优选的,所述石墨为人造石墨、天然石墨、改性石墨、软碳、硬碳中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的,该复合负极材料还包括碳包覆剂,所述碳包覆剂包覆于所述硅基材料和石墨组成的材料表面。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负极片,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复合负极材料。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包括正极片、负极片和间隔于所述正极片和所述负极片的隔膜,所述负极片为上述所述的负极片。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提供的复合负极材料,对硅基材料与石墨进行适配性限定,分别限定D50和D10的比值,如此可保证在嵌锂和脱锂时,不会出现因硅基材料与石墨颗粒的适配性差而导致硅基材料脱离石墨或石墨无法为硅基材料的膨胀留下缓冲空间的问题。
2)其中,同时调控粒径D50和D10的含量比,可以避免因大量的小粒径硅基材料易与石墨分离而导致的容量衰减问题,还可以避免因存在大量小粒径石墨而无法为硅基材料预留充足的膨胀空间问题。
3)此外,本发明还对硅基材料的粒径集中度N进行进一步的调控,可以让粒径更加集中,避免过多的细粉与电解液接触发生副反应而带来影响,从而改善了电池的长期循环寿命和倍率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硅基材料与石墨的粒径计算比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本文中使用,石墨的粒径D10指的是小于此粒径的石墨颗粒占复合负极材料颗粒的10%;石墨的粒径D50指的是小于此粒径的石墨颗粒占复合负极材料颗粒的50%。
如本文中使用,硅基材料的粒径D10指的是小于此粒径的硅基材料颗粒占复合负极材料颗粒的10%;硅基材料的粒径D50指的是小于此粒径的硅基材料颗粒占复合负极材料颗粒的50%;硅基材料的粒径D90指的是小于此粒径的硅基材料颗粒占复合负极材料颗粒的90%。
其中,石墨和硅基材料的D10、D50以及硅基材料的D90可以用本领域公知的方法进行测定,例如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复合负极材料,包括硅基材料和石墨;所述石墨的粒径D50与所述硅基材料的粒径D50的比值为1~6;所述石墨的粒径D10与所述硅基材料的粒径D10的比值为2~4。可如图1所示。
具体的,所述石墨的粒径D50与所述硅基材料的粒径D50的比值可为1~2、2~3、3~4、4~5、5~6;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石墨的粒径D50与所述硅基材料的粒径D50的比值为2~3、3~4。优先对石墨和硅基材料的中值粒径进行限定,从一定程度上避免两者的粒径出现大量过大过小的情形,提高石墨与硅基材料颗粒之间的适配性。
具体的,所述石墨的粒径D10与所述硅基材料的粒径D10的比值可为2~2.2、2.2~2.5、2.5~2.8、2.8~3、3~3.2、3.2~3.6、3.6~4;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石墨的粒径D10与所述硅基材料的粒径D10的比值为2.2~2.5、2.5~2.8、2.8~3、3~3.2、3.2~3.6。在硅基材料膨胀过程中,对于小粒径的硅基材料而言更容易破碎粉化,且粒径过小的材料还容易出现脱离电接触的情形,从而造成容量损失。而本发明在D50调控的基础上同时调控小粒径D10,将石墨的粒径D10设置大于硅基材料的至少两倍,两者小粒径含量之间相互对应,如此可避免因粒径较小的硅基材料含量过多而出现大量与石墨脱离接触的情形,同时将石墨的粒径D10设置小于硅基材料的4倍,可为硅基材料的体积膨胀留下充足的膨胀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硅基材料的粒径集中度N为0~2,其中,所述硅基材料的粒径集中度N=(所述硅基材料的粒径D90与所述硅基材料的粒径D10之差)÷所述硅基材料的粒径D50。
具体的,所述硅基材料的粒径集中度N可为0~0.2、0.2~0.5、0.5~0.8、0.8~1、1~1.2、1.2~1.5、1.5~1.8、或1.8~2。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硅基材料的粒径集中度N为0.5~0.8、0.8~1、1~1.2、1.2~1.5。更优选的,所述硅基材料的粒径集中度N为0.98~1.2。将硅基材料的粒径集中度设置在上述范围内,在D10限定的基础上,可以使得粒径更加集中,进一步减小细粉对电池的影响。
进一步地,所述石墨的粒径D50可为8~12μm、12~15μm、15~18μm、18~20μm、20~25μm、25~28μm、28~30μm、30~32μm、32~35μm;所述硅基材料的粒径D50可为2~3μm、3~4μm、4~5μm、5~6μm、6~7μm、7~8μm。进一步优选的,石墨的粒径D50可为12~15μm、15~18μm、18~20μm、20~25μm;硅基材料的粒径D50可为3~4μm、4~5μm、5~6μm、6~7μm。相比于常规的石墨和硅基材料的粒径,虽本发明设置的粒径范围与其相近,但通过调控两者的D50和D10的比,大大提高了两者颗粒的适配性,一方面避免了当硅基材料较小而石墨颗粒较大时导致的硅基材料与石墨接触性较差而影响电导网络与锂离子迁移的问题;另一方面避免了当硅基材料颗粒较大而石墨颗粒较小致使石墨颗粒无法起到限制硅基材料膨胀的目的,从而导致硅基材料因体积膨胀效应而粉化失效,大大缩短电池的循环寿命。
进一步地,所述石墨的粒径D10可为4~5μm、5~6μm、6~7μm、7~8μm、8~9μm、9~10μm、10~11μm、或11~12μm;所述硅基材料的粒径D10可为1~1.5μm、1.5~2μm、2~2.5μm、2.5~3μm、3~3.5μm、3.5~4μm。进一步优选的,石墨的粒径D10可为6~7μm、7~8μm、8~9μm、9~10μm、10~11μm、或11~12μm;硅基材料的粒径D10可为2.5~3μm、3~3.5μm、3.5~4μm。对于石墨与硅基材料D10的含量限定,应将其与D50共同协同限定,避免因D10的含量过多,而致使硅基材料细粉在初始充放电过程中与石墨脱离接触,造成大量的硅基材料细粉与电解液发生副反应,导致容量快速衰减,从而影响电池的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
由上述的限定可计算得所述硅基材料的粒径D90为5~20μm。具体的可为5~8μm、8~12μm、12~15μm、15~18μm、或18~20μm。而对于石墨的D90不做过多限定,不对石墨的粒径集中度做过多的限定,保证石墨的D10与D50在上述范围内即可。
进一步地,所述石墨的比表面积可为0.8~1m2/g、1~1.2m2/g、1.2~1.5m2/g、1.5~1.8m2/g、1.8~2m2/g、2~2.5m2/g;所述硅基材料的比表面积可为1~1.5m2/g、1.5~1.8m2/g、1.8~2m2/g、2~2.2m2/g、2.2~2.5m2/g、2.5~2.8m2/g、2.8~3m2/g、3~3.2m2/g、3.2~3.5m2/g、3.5~4m2/g。进一步优选的,石墨的比表面积可为0.8~1m2/g、1~1.2m2/g、1.2~1.5m2/g、1.5~1.8m2/g;硅基材料的比表面积可为1.8~2m2/g、2~2.2m2/g、2.2~2.5m2/g、2.5~2.8m2/g、2.8~3m2/g、3~3.2m2/g。将石墨与硅氧材料的比表面积设置在上述范围内,其与颗粒的D10和D50相适配,可以更好使得石墨与硅基材料有较好的接触面,以限制硅基材料的体积膨胀。优选的,将硅基材料的比表面积设置大于石墨的比表面积,对应的,硅基材料的粒径小于石墨的对应粒径,石墨可以为硅基材料的体积膨胀提供更多的膨胀空间,进一步降低硅基材料因体积效应而带来的负面影响。
进一步地,所述硅基材料的质量为复合负极材料质量的0.01~80%。进一步优选的,硅基材料的质量为复合负极材料质量的2~5%、5~10%、10~15%、15~20%、20~25%、25~30%、30~35%、35~40%、40~50%。
进一步地,所述硅基材料为SiOx、含碳SiOx、含锂SiOx、含镁SiOx中的至少一种;0<x<2。在硅基材料中额外增加锂的设置,还可以起到提前补充锂的作用,进一步弥补首次充放电过程中因硅基材料体积膨胀而损失掉的锂离子,提高电池的首次循环效率。其中,所述含锂SiOx中锂的质量占比为0~15%;所述含镁SiOx中镁的质量占比为0~15%。
进一步地,所述石墨为人造石墨、天然石墨、改性石墨、软碳、硬碳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地,该复合负极材料还包括碳包覆剂,所述碳包覆剂包覆于所述硅基材料和石墨组成的材料表面。通过对硅基材料和石墨组成的混合材料的进一步包覆,可以达到进一步抑制硅基体积膨胀的目的。此外,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对本发明的复合负极材料进行加工,均应认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里不做过多限定。当然,本发明所得到的硅基材料和石墨组成的混合材料也可直接作为负极活性材料。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负极片,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复合负极材料。该负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和涂覆于所述负极集流体至少一表面的负极活性物质层,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层由本发明复合负极材料制成浆料后涂覆而成。其中,浆料中的硅基材料与石墨可通过球磨搅拌、机械搅拌等方式混合制备。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包括正极片、负极片和间隔于所述正极片和所述负极片的隔膜,所述负极片为上述所述的负极片。
其中,正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和涂覆于所述正极集流体至少一表面的正极活性物质层。正极活性物质层可以是包括但不限于化学式如LiaNixCoyMzO2-bNb(其中0.95≤a≤1.2,x>0,y≥0,z≥0,且x+y+z=1,0≤b≤1,M选自Mn,Al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N选自F,P,S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所示的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所述正极活性物质还可以是包括但不限于LiCoO2、LiNiO2、LiVO2、LiCrO2、LiMn2O4、LiCoMnO4、Li2NiMn3O8、LiNi0.5Mn1.5O4、LiCoPO4、LiMnPO4、LiFePO4、LiNiPO4、LiCoFSO4、CuS2、FeS2、MoS2、NiS、TiS2等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所述正极活性物质还可以经过改性处理,对正极活性物质进行改性处理的方法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应该是己知的,例如,可以采用包覆、掺杂等方法对正极活性物质进行改性,改性处理所使用的材料可以是包括但不限于Al,B,P、Zr、Si、Ti、Ge、Sn、Mg、Ce、W等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而正极片采用的正极集流体通常是汇集电流的结构或零件,所述正极集流体可以是本领域各种适用于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集流体的材料,例如,所述正极集流体可以是包括但不限于金属箔等,更具体可以是包括但不限于铝箔等。
而所述隔膜可以是本领域各种适用于锂离子电池隔膜的材料,例如,可以是包括但不限于聚乙烯、聚丙烯、聚偏氟乙烯、芳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四氟乙烯、聚丙烯腈、聚酰亚胺、聚酰胺、聚酯和天然纤维等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该锂离子电池还包括电解液,电解液包括有机溶剂、电解质锂盐和添加剂。其中,电解质锂盐可以是高温性电解液中采用的LiPF6和/或LiBOB;也可以是低温型电解液中采用的LiBF4、LiBOB、LiPF6中的至少一种;还可以是防过充型电解液中采用的LiBF4、LiBOB、LiPF6、LiTFSI中的至少一种;亦可以是LiClO4、LiAsF6、LiCF3SO3、LiN(CF3SO2)2中的至少一种。而有机溶剂可以是环状碳酸酯,包括PC、EC、FEC;也可以是链状碳酸酯,包括DEC、DMC、或EMC;还可以是羧酸酯类,包括MF、MA、EA、MP等。而添加剂包括但不限于成膜添加剂、导电添加剂、阻燃添加剂、防过充添加剂、控制电解液中H2O和HF含量的添加剂、改善低温性能的添加剂、多功能添加剂中的至少一种。
为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及其有益效果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一种复合负极材料,包括0.5kg氧化亚硅和4.5kg石墨;所述石墨的粒径D50与所述硅基材料的粒径D50的比值为2.55;所述石墨的粒径D10与所述硅基材料的粒径D10的比值为3.125;硅基材料的粒径集中度N=1。其中氧化亚硅的粒径D50为5.5um,D10为3.2um,氧化亚硅占复合负极材料的质量百分比为10%;石墨的粒径为D50为14um,D10为10um,石墨占复合负极材料的质量百分比为90%。
该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将上述氧化亚硅和石墨进行机械搅拌混合2h;其中,搅拌公转转速为30r/min,自转转速为300r/min,制得复合负极材料。
一种负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和涂覆于所述负极集流体至少一表面的负极活性物质层,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层由上述复合负极材料制成浆料后涂覆而成。
该负极片的制备方法为:将复合负极材料、导电碳Super-P、导电碳管CNT、粘结剂羧甲基纤维素钠CMC、粘结剂丁苯橡胶SBR按照质量比95:1.5:1.4:0.1:2进行混合,加入去离子水后在真空搅拌下得到均一浆料,将浆料均匀涂敷在铜箔上并烘干制得负极片。
一种锂离子电池,包括正极片、负极片和间隔于所述正极片和所述负极片的隔膜,所述负极片为上述所述的负极片。
该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为:
1)正极片的制备方法为:将正极活性材料NCM811、导电碳Super-P、粘结剂聚偏氟乙烯PVDF按照质量比97:2:1进行混合,加入溶剂N-甲基吡咯烷酮NMP,在真空搅拌后得到均一浆料,将浆料均匀涂覆在铝箔上并烘干制得正极片。
2)按照正极片/隔膜/负极片对应关系进行装配,装入外壳并干燥后加入电解液,进行真空静置后,化成、分容,得到锂离子电池。
实施例2~19
参见实施例1制备方法进行实施例2~19,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复合负极材料的设置,见下表1。
表1
Figure BDA0003121154350000091
Figure BDA0003121154350000101
将上述实施例1~19制得的锂离子电池进行循环性能检测,检测于1C/1C下常温循环500圈后的容量保持率。检测结果见表2。
表2
Figure BDA0003121154350000102
Figure BDA0003121154350000111
由上述结果可以看出,本发明通过同时调控石墨和氧化亚硅的粒径D50、D10的含量比,有效提高了电池的容量保持率。
其中,由实施例1~6、实施例7~9以及实施例10~12的对比中可以看出,即使将石墨的D50设置在8~35μm、将氧化亚硅的D50设置在2~8μm之间,如没有同步调控石墨和氧化亚硅的小颗粒D10,以及将石墨D50/氧化亚硅D50、石墨D10/氧化亚硅D10控制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同样无法有效提高电池的容量保持率,如实施例实施例2~3、实施例8~9等。这主要是因为同时调控石墨和氧化亚硅的粒径D50、D10的含量比时,才能更好的保证石墨与氧化亚硅颗粒之间的适配性,避免过多的小颗粒硅基材料脱离石墨或大量的小颗粒石墨无法为硅基材料的膨胀留下缓冲空间的问题。
此外,本发明人通过大量的实验验证,在不充电状态下石墨D10大于氧化亚硅D10的2.415倍时,可以防止氧化亚硅的粒径太小而与石墨脱离的问题;同时在石墨D10小于氧化亚硅D10的3.6倍时,石墨可以为氧化亚硅的体积膨胀预留充足的缓冲空间。
另外,通过上述的测试结果还可以发现,氧化亚硅的集中度N的差异同样会影响电池的性能。结果显示,一定范围内的氧化亚硅集中度,还可以进一步提升电池的容量保持率。这主要是因为处于该集中度范围内,可以让颗粒粒径更加集中,从而进一步减小细小粉末颗粒的影响。本发明人通过大量的实验验证,集中度N为0.98~1.2时,氧化亚硅与石墨的适配性更佳。
综上结果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复合负极材料解决了目前硅基材料与石墨适配性差的问题,从而有效减小了氧化亚硅体积效应的负面影响,使得电池具有较好的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基础上所作出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发明构成任何限制。

Claims (9)

1.一种复合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硅基材料和石墨;
所述石墨的粒径D50与所述硅基材料的粒径D50的比值为1~6,所述石墨的粒径D50为8~35μm;所述硅基材料的粒径D50为2~8μm;
所述石墨的粒径D10与所述硅基材料的粒径D10的比值为2~4,所述石墨的粒径D10为4~12μm;所述硅基材料的粒径D10为1~4μm;
其中,所述硅基材料为氧化亚硅,在不充电状态下所述石墨D10大于所述氧化亚硅D10的2.415倍,所述石墨D10小于所述氧化亚硅D10的3.6倍;
所述硅基材料的粒径集中度N为0.98~1.2,其中,所述硅基材料的粒径集中度N=所述硅基材料的粒径D90与所述硅基材料的粒径D10之差÷所述硅基材料的粒径D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的粒径D50与所述硅基材料的粒径D50的比值为2~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的粒径D10与所述硅基材料的粒径D10的比值为2.2~3.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的比表面积为0.8~2.5m2/g;所述硅基材料的比表面积为1~4m2/g。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硅基材料的质量为复合负极材料质量的0.01~8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为人造石墨、天然石墨、改性石墨、软碳、硬碳中的一种或几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碳包覆剂,所述碳包覆剂包覆于所述硅基材料和石墨组成的材料表面。
8.一种负极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复合负极材料。
9.一种锂离子电池,包括正极片、负极片和间隔于所述正极片和所述负极片的隔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片为权利要求8所述的负极片。
CN202110677126.2A 2021-06-18 2021-06-18 一种复合负极材料、负极片和锂离子电池 Active CN1134886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77126.2A CN113488637B (zh) 2021-06-18 2021-06-18 一种复合负极材料、负极片和锂离子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77126.2A CN113488637B (zh) 2021-06-18 2021-06-18 一种复合负极材料、负极片和锂离子电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88637A CN113488637A (zh) 2021-10-08
CN113488637B true CN113488637B (zh) 2023-04-07

Family

ID=779337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77126.2A Active CN113488637B (zh) 2021-06-18 2021-06-18 一种复合负极材料、负极片和锂离子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8863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61416A (zh) * 2021-12-29 2022-04-15 宁波杉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硅基复合材料、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899360A (zh) * 2022-04-29 2022-08-12 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硅基负极极片、二次电池及用电装置
CN114883546A (zh) * 2022-05-19 2022-08-09 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硅碳复合活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负极片和二次电池
CN116404148B (zh) * 2023-06-08 2023-09-05 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负极材料、负极片和锂电池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46125A (zh) * 2017-02-22 2017-08-15 深圳市金润能源材料有限公司 硅碳复合负极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
CN109585781A (zh) * 2018-12-29 2019-04-05 深圳市比克动力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极片以及应用该极片的锂离子电池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10177B (zh) * 2016-11-07 2018-05-15 北京壹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椭球形SiOx/石墨负极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WO2020085609A1 (ko) * 2018-10-24 2020-04-30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입경이 상이한 흑연 및 실리콘계 소재를 포함하는 음극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리튬 이차전지
KR20210060191A (ko) * 2019-11-18 2021-05-26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음극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이차전지
CN110931764A (zh) * 2019-12-25 2020-03-27 深圳市比克动力电池有限公司 锂离子二次电池的负极材料、负极片、及锂离子二次电池
CN111900360B (zh) * 2020-08-21 2022-12-20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快充型高比容量的负极片及包括该负极片的锂离子电池
CN111900362B (zh) * 2020-08-21 2022-04-22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快充型高比容量的负极片及包括该负极片的锂离子电池
CN112038610A (zh) * 2020-09-14 2020-12-04 苏州极闪控电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的复合负极的制备方法
CN112310347B (zh) * 2020-11-03 2022-03-18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能量密度与充电能力兼顾的锂离子电池
CN112635712A (zh) * 2020-12-17 2021-04-09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负极片和锂离子电池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46125A (zh) * 2017-02-22 2017-08-15 深圳市金润能源材料有限公司 硅碳复合负极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
CN109585781A (zh) * 2018-12-29 2019-04-05 深圳市比克动力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极片以及应用该极片的锂离子电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88637A (zh) 2021-10-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799721B (zh) 预锂化负极、包括其的二次电池、以及它们的制造方法
CN108172823B (zh) 富锂锰材料、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锂离子电池正极片、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13488637B (zh) 一种复合负极材料、负极片和锂离子电池
CN115172654B (zh) 一种补锂负极极片和二次电池
CN111293299B (zh) 一种改性金属锂负极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12490518B (zh) 正极补锂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正极和锂离子电池
CN113394370B (zh) 一种电极极片及含该电极极片的电池
CN114784365B (zh) 一种二次电池
CN103367741B (zh) 一种负极活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一种锂离子电池
KR20140126585A (ko) 양극 활물질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그리고 상기 양극 활물질을 포함하는 리튬 이차 전지
CN115101711B (zh) 一种负极片及其制备方法和二次电池
CN105580171A (zh)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活性物质及使用了该负极活性物质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CN113394407A (zh) 一种二次电池用集流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KR102657064B1 (ko) 리튬 이차전지용 전극
JP2009026514A (ja)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CN114464774B (zh) 一种负极极片及其应用
CN114899360A (zh) 一种硅基负极极片、二次电池及用电装置
CN106063014A (zh)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JP2008135334A (ja)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用負極極板及びこの負極極板を用いた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CN116885098A (zh) 一种正极极片、包含该正极极片的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
CN113488636B (zh) 一种复合负极材料、负极片及锂离子电池
CN113234403B (zh) 一种粘结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JP2000357517A (ja) 電極とこれを用いた電池及び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CN113690412A (zh) 一种活性浆料及其制备方法、正极片、锂离子电池
JP7376348B2 (ja) 正極、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正極の製造方法、及び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119

Address after: 215500 No. 68, Xin'anjiang Road, Southeast street, Changshu, Suzhou, Jiangsu

Applicant after: Jiangsu Zhengli new energy battery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23000 Dalang Town, Dongguan, Guangdong province Xiangshan Pine Hill Village Xiangshan Industrial Park Jiayuan Road No. 9

Applicant before: DONGGUAN TAFEL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Applicant before: JIANGSU TAFEL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Applicant before: Jiangsu Tafel Power System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