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12376A - 动力传递装置 - Google Patents

动力传递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12376A
CN113412376A CN201980091532.1A CN201980091532A CN113412376A CN 113412376 A CN113412376 A CN 113412376A CN 201980091532 A CN201980091532 A CN 201980091532A CN 113412376 A CN113412376 A CN 1134123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
motor
rotation axis
power transmission
pin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9153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忍足俊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T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AT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TCO Ltd filed Critical JAT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4123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1237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48/00Differential gearings
    • F16H48/06Differential gearings with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48/08Differential gearings with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comprising bevel gea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7/00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 F16H37/02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or friction gearings
    • F16H37/06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or friction gearings with a plurality of driving or driven shafts; with 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orque between two or more intermediate shafts
    • F16H37/08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or friction gearings with a plurality of driving or driven shafts; with 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orque between two or more intermediate shafts with differential gearing
    • F16H37/0806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or friction gearings with a plurality of driving or driven shafts; with 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orque between two or more intermediate shafts with differential gearing with a plurality of driving or driven shafts
    • F16H37/0813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or friction gearings with a plurality of driving or driven shafts; with 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orque between two or more intermediate shafts with differential gearing with a plurality of driving or driven shafts with only one input shaft
    • F16H37/082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or friction gearings with a plurality of driving or driven shafts; with 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orque between two or more intermediate shafts with differential gearing with a plurality of driving or driven shafts with only one input shaft and additional planetary reduction gea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48/00Differential gearings
    • F16H48/38Constructional details
    • F16H48/4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f the rotating ca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7/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 B60K17/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kind of gearing
    • B60K17/16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kind of gearing of differential gearing
    • B60K17/165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kind of gearing of differential gearing provided between independent half ax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 B60K2001/001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one motor mounted on a propulsion axle for rotating right and left wheels of this ax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400/00Special features of vehicle units
    • B60Y2400/70Gearings
    • B60Y2400/73Planetary gear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410/00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vehicle sub-units
    • B60Y2410/10Hous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48/00Differential gearings
    • F16H48/06Differential gearings with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48/08Differential gearings with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comprising bevel gears
    • F16H2048/085Differential gearings with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comprising bevel gears characterised by shafts or gear carriers for orbital gea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2Gearboxes; Mounting gearing therein
    • F16H57/021Shaft support structures, e.g. partition walls, bearing eyes, casing walls or covers with bearings
    • F16H2057/0216Intermediate shaft supports, e.g. by using a partition wal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0021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48/00Differential gearings
    • F16H48/06Differential gearings with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48/10Differential gearings with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with orbital spur gea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2Gearboxes; Mounting gearing therein
    • F16H57/037Gearboxes for accommodating differential gear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Retard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动力传递装置。在动力传递装置(1)中,行星减速齿轮(5)的行星架(55)与差动装置(6)的差速器壳体(60)一体地形成。行星减速齿轮(5)的行星架(55)具有将小齿轮轴(54)***的支承孔(651a、551a)。小齿轮轴(54)可旋转地支承阶梯小齿轮(53)。差速器壳体(60)具有将轴(61)***的轴孔(60a、60b)。轴(61)可旋转地支承一对伞齿轮(62A、62B)。贯通轴孔(60a)与轴孔(60b)的轴线(Y)避免与多个支承孔(651a)在周向上重叠而设定。轴(61)通过将多个支承孔(651a)连结的虚拟圆(Im)的中心。

Description

动力传递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动力传递装置。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至专利文献3已经公开一种动力传递装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22156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6-89860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8-103676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的动力传递装置中,与传递旋转相关的三个旋转轴并列地排列,在纵向(重力方向)上容易大型化(下面称为三轴式)。
在专利文献2的动力传递装置中,马达的转子为中空轴,在该中空轴的内部贯通有驱动轴。因此,与三轴式比较,虽然可使纵向小型化,但因为配置有较大的对齿轮,所以,在纵向上仍会大型化(下面称为双轴式)。
在专利文献3的动力传递装置中,不是利用对齿轮,而是利用具有阶梯小齿轮的行星减速齿轮,与双轴式相比,可使纵向小型化(下面称为单轴式)。
专利文献3的单轴式行星减速齿轮的输出主要部件为齿圈,但也可以考虑使输出主要部件为行星架。
需要使具有行星架输出的行星减速齿轮、以及差动装置的动力传递装置小型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一种动力传递装置,一体地形成有行星齿轮的行星架与差速齿轮的差速器壳体,
所述行星齿轮具有供支承小齿轮的小齿轮轴***的小齿轮轴***孔,
所述差速器壳体具有供支承一对伞齿轮的伞齿轮轴***的伞齿轮轴***孔,
构成为,贯通所述伞齿轮轴***孔的直线与多个小齿轮轴***孔在周向上重叠,并且所述伞齿轮轴通过将多个小齿轮轴***孔连结的圆的中心。
根据本发明,能够使动力传递装置在轴向上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的图。
图2是动力传递装置的行星减速齿轮周围的放大图。
图3是动力传递装置的行星减速齿轮周围的放大图。
图4是动力传递装置的差动装置周围的放大图。
图5是表示减速机构与差动装置的配置的比较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是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1的图。
图2及图3是动力传递装置1的行星减速齿轮5周围的放大图。
图3(a)是将阶梯小齿轮53沿图1的A-A线切割后的剖视图。图3(b)是沿图3(a)的A-A线对阶梯小齿轮53进行切割后的剖视图。
在图3(a)中,为了说明差动装置6的轴61与行星减速齿轮5的阶梯小齿轮53的位置关系,以虚线表示了轴61的位置。
如图1所示,动力传递装置1具有:马达2、使马达2的输出旋转减速并向差动装置6输入的行星减速齿轮5(减速机构)、以及驱动轴8(8A、8B)。
在动力传递装置1中,沿着马达2的输出旋转的传递路径,设有行星减速齿轮5、差动装置6、以及驱动轴8(8A、8B)。
马达2的输出旋转在由行星减速齿轮5减速并向差动装置6输入后,经由驱动轴8(8A、8B),向搭载有动力传递装置1的车辆的左右驱动轮(未图示)传递。在图1中,驱动轴8A与搭载了动力传递装置1的车辆的左轮可传递旋转地连接,并且驱动轴8B与右轮可传递旋转地连接。
在此,行星减速齿轮5连接在马达2的下游,差动装置6连接在行星减速齿轮5的下游,驱动轴8(8A、8B)连接在差动装置6的下游。
马达2具有:圆筒状的马达轴20、外插在马达轴20的圆筒状转子芯21、以及以规定间隔包围转子芯21外周的定子芯25。
马达轴20在外插于驱动轴8B的状态下,相对于驱动轴8B可相对旋转地进行设置。
在马达轴20上,在长度方向的一端20a侧与另一端20b侧的外周外插并固定有轴承B1、B1。
马达轴20的一端20a侧经由轴承B1,由中间壳体12的圆筒状的马达支承部121可旋转地进行支承。
马达轴20的另一端20b侧经由轴承B1,由盖体11的圆筒状的马达支承部111可旋转地进行支承。
马达2具有以规定间隔包围转子芯21外周的马达外壳10。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马达外壳10的一端10a接合有中间壳体12,在马达外壳10的另一端10b接合有盖体11。
在马达外壳10的一端10a与另一端10b设有密封环S、S。马达外壳10的一端10a利用在该一端10a设置的密封环S,与中间壳体12的环状基部120无间隙地接合。
马达外壳10的另一端10b利用在该另一端10b设置的密封环S,与盖体11的环状接合部110无间隙地接合。
在中间壳体12中,基部120与马达支承部121在旋转轴X方向上错位而设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将中间壳体12固定在马达外壳10的一端10a时,使马达支承部121***马达外壳10的内侧。
在该状态下,马达支承部121在后面叙述的线圈末端253a的内径侧,在旋转轴X方向上隔着间隙,与转子芯21的一端部21a对置而配置(参照图2)。
而且,如图2所示,连接基部120与马达支承部121的连接部123避免与线圈末端253a和后面叙述的侧板部551接触,在沿着旋转轴X的方向上进行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在马达支承部121的转子芯21侧的端面121a固定有轴承保持架125。
轴承保持架125从旋转轴X方向观察,形成为环状。轴承保持架125的内径侧从旋转轴X方向,与由马达支承部121支承的轴承B1的外圈B1b的侧面抵接。轴承保持架125阻止轴承B1从马达支承部121脱落。
如图1所示,在盖体11中,接合部110与马达支承部111在旋转轴X方向上错位而设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将盖体11的接合部110固定在马达外壳10的另一端10b时,使马达支承部111***马达外壳10的内侧。
在该状态下,马达支承部111在后面叙述的线圈末端253b的内径侧,旋转轴X方向上隔着间隙与转子芯21的另一端部21b对置而配置。
而且,连接接合部110与盖体11的侧壁部113的连接部115避免与线圈末端253b和后面叙述的支承筒112接触,在沿着旋转轴X的方向上进行设置。
在马达外壳10的内侧,在盖体11侧的马达支承部111与中间壳体12侧的马达支承部121之间配置有转子芯21。
转子芯21将多个硅钢板层压而形成,硅钢板各自在与马达轴20的相对旋转被限制的状态下,外插在马达轴20。
从马达轴20的旋转轴X方向观察,硅钢板形成为环状,在硅钢板的外周侧,未图示的N极与S极的磁体在围绕旋转轴X的周向上交替地设置。
旋转轴X方向的转子芯21的一端部21a由马达轴20的大径部203定位。转子芯21的另一端部21b由压入马达轴20的止动件23定位。
定子芯25将多个电磁钢板层压而形成,电磁钢板各自具有:在马达外壳10的内周固定的环状轭部251、以及从轭部251的内周向转子芯21侧突出的齿部252。
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使卷线253跨过多个齿部252而分布卷绕结构的的定子芯25,定子芯25在旋转轴X方向的长度比转子芯21增长在旋转轴X方向上突出的线圈末端253a、253b的相应的长度。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采用在向转子芯21侧突出的多个齿部252的每一个集中卷绕卷线结构的定子芯。
在马达轴20,在比大径部203更靠近一端20a侧的区域的外周压入有轴承B1。
如图2所示,轴承B1的内圈B1a在旋转轴X方向的一方的侧面与在马达轴20的外周设置的台阶部204抵接。内圈B1a在另一方的侧面抵接有在马达轴20的外周压入的环状止动件205。
利用止动件205,将轴承B1定位在使内圈B1a与台阶部204抵接的位置。
马达轴20的一端20a位于比止动件205更靠近差动装置6侧(图中左侧)。在旋转轴X方向上,一端20a隔着间隔与行星减速齿轮5的太阳齿轮51的侧面51a对置。
在马达轴20的一端20a侧,圆筒壁122位于马达轴20的径向外侧。圆筒壁122从马达支承部121向差动装置6侧(图中左侧)突出。
圆筒壁122以规定间隔包围马达轴20的外周,在圆筒壁122与马达轴20之间设置有唇封RS。
为了区分马达外壳10的内径侧的空间Sa与壳体13的内径侧的空间Sb而设有唇封RS。
在壳体13的内径侧的空间Sb封入有差动装置6的润滑油OL。为了阻止润滑油OL向马达外壳10的内径侧的空间Sa流入而设有唇封RS。
在圆筒壁122的外径侧,在与所述连接部123之间形成有向行星减速齿轮5侧(图2的左侧)开口的凹部124。
在凹部124的连接部123侧(外径侧)设有对轴承B3的外圈B3b进行定位的台阶部123a。在凹部124内,轴承B3的内圈B3a避免与马达支承部121接触而设置,内圈B3a对后面叙述的筒状部552的外周进行支承。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马达外壳10、盖体11、中间壳体12、以及壳体13构成动力传递装置1的主体壳体9。
主体壳体9的内部空间以中间壳体12为界,马达外壳10侧的空间Sa为收纳马达2的马达室。而且,壳体13侧的空间Sb、Sc为收纳行星减速齿轮5与差动装置6的齿轮室。
如图2所示,马达轴20的一端20a侧的区域(连结部202)以比转子芯21所外插的区域201大的内径形成。
在该一端20a侧的连结部202的内侧***有太阳齿轮51的圆筒状的连结部511。在该状态下,马达轴20的一端20a侧的连结部202与太阳齿轮51的连结部511不可相对旋转地花键嵌合。
因此,马达2的输出旋转经由马达轴20,向行星减速齿轮5的太阳齿轮51输入,太阳齿轮51利用马达2的旋转驱动力围绕旋转轴X旋转。
太阳齿轮51具有从内径侧的侧面51a在旋转轴X方向上延伸的连结部511。连结部511与太阳齿轮51一体地形成,跨过太阳齿轮51的内径侧与连结部511的内径侧,形成有贯通孔510。
太阳齿轮51由贯通贯通孔510的驱动轴8B的外周可旋转地进行支承。
太阳齿轮51的差动装置6侧的侧面51b在旋转轴X方向上隔着间隙,与后面叙述的差速器壳体60的筒状抵接部601对置,在侧面51b与抵接部601之间存在有滚针轴承NB。
如图3(b)所示,太阳齿轮51在所述马达轴20的延长上,与阶梯小齿轮53的大径齿轮部531啮合。
阶梯小齿轮53具有:与太阳齿轮51啮合的大径齿轮部531、以及直径比大径齿轮部531小的小径齿轮部532。
如图3(b)的阶梯小齿轮53的部分剖视图所示,阶梯小齿轮53是大径齿轮部531与小径齿轮部532在与旋转轴X平行的轴线X1方向排列、且一体设置的齿轮配件。
阶梯小齿轮53具有在轴线X1方向上贯通大径齿轮部531与小径齿轮部532的内径侧的贯通孔530。
阶梯小齿轮53在贯通了贯通孔530的小齿轮轴54的外周,经由滚针轴承NB可旋转地进行支承。
在小齿轮轴54的外周,在大径齿轮部531的内径侧、以及小径齿轮部532的内径侧分别设有滚针轴承NB。在小齿轮轴54的外周,滚针轴承NB、NB在轴线X1方向上串联排列。
小齿轮轴54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与另一端由与差速器壳体60一体形成的侧板部651、以及在该侧板部651隔着间隔配置的侧板部551进行支承。
具体而言,小齿轮轴54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与另一端分别从轴线X1方向***、并固定在侧板部651的支承孔651a与侧板部551的支承孔551a中。
侧板部651、551在旋转轴X方向上隔着间隔相互平行地设置。
在侧板部651、551之间,多个阶梯小齿轮53在围绕旋转轴X的周向上以规定间隔设有多个(例如三个)(参照图3(a))。
因此,支承阶梯小齿轮53的小齿轮轴54也设置为与阶梯小齿轮53相同的数量。而且,侧板部651的支承孔651a与侧板部551的支承孔551a也分别设置为与阶梯小齿轮53相同的数量。
在图3中,以虚拟线表示了与大径齿轮部531邻接并位于纸面近前侧的小径齿轮部532。此外,在比小径齿轮部532更靠近纸面近前侧,使用标记有651b的虚拟线表示了支承小齿轮轴54的侧板部651的外周651b的位置。
另外,以使用标记61的虚线表示位于比小径齿轮部532更靠近纸面近前侧的后面叙述的轴61的位置,并且使用标记60a、60b表示了轴61的一端与另一端所***的轴孔60a、60b的位置。
如图3(a)所示,从旋转轴X方向观察,侧板部651的外周651b形成为以旋转轴X为中心的圆弧状。支承阶梯小齿轮53的小齿轮轴54在比外周651b更靠近内径侧(旋转轴X侧),在围绕旋转轴X的周向上以规定间隔设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三个)。
小齿轮轴54位于以旋转轴X为中心的同一虚拟圆Im上。因此,在侧板部651设置的小齿轮轴54的支承孔651a从旋转轴X方向观察,也位于以旋转轴X为中心的同一虚拟圆Im上。
如图3(a)所示,在沿着旋转轴X的方向上设置的连接梁56位于在围绕旋转轴X的周向上邻接的阶梯小齿轮53之间。
连接梁56跨过行星架55的侧板部651与侧板部551,避免与阶梯小齿轮53碰撞而设置。
如图3(b)所示,小径齿轮部532各自与齿圈52的内周啮合。齿圈52花键嵌合在壳体13的内周,限制齿圈52与壳体13的相对旋转。
在侧板部551的内径侧设有在马达2侧延伸的筒状部552。筒状部552从旋转轴X方向***中间壳体12的凹部124中。在凹部124内,筒状部552避免与马达支承部121接触而设置。
筒状部552位于马达轴20与行星减速齿轮5侧的连结部511的啮合部分的径向外侧。由凹部124支承的轴承B3与筒状部552的外周接触。侧板部551的筒状部552经由轴承B3,由中间壳体12可旋转地进行支承。
在行星减速齿轮5中,构成行星架55的侧板部551与侧板部651之中的一方的侧板部651与差动装置6的差速器壳体60一体地形成。
因此,行星减速齿轮5的行星架55(侧板部551、651、小齿轮轴54)实际上与差速器壳体60一体地形成。
在行星减速齿轮5中,马达2的输出旋转向太阳齿轮51输入。
向太阳齿轮51输入的输出旋转经由与太阳齿轮51啮合的大径齿轮部531,向阶梯小齿轮53输入,阶梯小齿轮53围绕轴线X1旋转。
这样,与大径齿轮部531一体地形成的小径齿轮部532与大径齿轮部531一体地围绕轴线X1旋转。
在此,小径齿轮部532与在壳体13的内周固定的齿圈52啮合。因此,当小径齿轮部532围绕轴线X1旋转时,阶梯小齿轮53围绕轴线X1自转,并且围绕旋转轴X旋转。
这样,因为小齿轮轴54的一端支承在与差速器壳体60一体形成的侧板部651,所以,与阶梯小齿轮53在围绕旋转轴X的周向的位移联动,差速器壳体60围绕旋转轴X旋转。
在此,在阶梯小齿轮53中,小径齿轮部532的外径R2比大径齿轮部531的外径R1小(参照图3(b))。
而且,在行星减速齿轮5中,太阳齿轮51为马达2的输出旋转的输入部,支承阶梯小齿轮53的行星架55为输入的旋转的输出部。
这样,向行星减速齿轮5的太阳齿轮51输入的旋转在由阶梯小齿轮53大幅减速后,向与行星架55的侧板部651一体形成的差速器壳体60输出。
图4是动力传递装置1的差动装置6周围的放大图。
如图4所示,差速器壳体60形成为在内部收纳轴61、伞齿轮62A、62B、以及侧齿轮63A、63B的中空状。
在差速器壳体60中,旋转轴X方向(图中左右方向)的一方侧设有筒状的支承部602,在另一方侧设有环状的抵接部601。
支承部602在远离轴61的方向上,沿旋转轴X延伸。
在差速器壳体60的支承部602的外周压入有轴承B2的内圈B2a。
轴承B2的外圈B2b由壳体13的环状支承部131进行保持,差速器壳体60的支承部602经由轴承B2,可旋转地支承在壳体13。
贯通壳体13的开口部130的驱动轴8A从旋转轴X方向***支承部602中,驱动轴8A由支承部602可旋转地进行支承。
在开口部130的内周固定有唇封RS,唇封RS的未图示的唇部与驱动轴8A的外周弹性接触,由此,对驱动轴8A的外周与开口部130的内周的间隙进行密封。
如图1所示,贯通了盖体11的开口部114的驱动轴8B从抵接部601侧(图中右侧)***差速器壳体60。
驱动轴8B在旋转轴X方向上横跨马达2的马达轴20、以及行星减速齿轮5的太阳齿轮51的内径侧而设置,驱动轴8B的前端侧***差速器壳体60内。
在盖体11的开口部114的内周固定有唇封RS,唇封RS的未图示的唇部与驱动轴8B的外周弹性接触,由此,对驱动轴8B的外周与开口部114的内周的间隙进行密封。
如图4所示,在差速器壳体60的内部,侧齿轮63A、63B花键嵌合在驱动轴8A、8B的前端部的外周,侧齿轮63A、63B与驱动轴8(8A、8B)围绕旋转轴X可一体旋转地连结。
在差速器壳体60中,在与旋转轴X正交的方向上贯通的轴孔60a、60b设置在隔着旋转轴X对称的位置上。
轴孔60a、60b位于与旋转轴X正交的轴线Y上,***有轴61的一端61a侧及另一端61b侧。
轴61的一端61a侧及另一端61b侧由销P固定在差速器壳体60,禁止轴61围绕轴线Y自转。
轴61在差速器壳体60内位于侧齿轮63A、63B之间,沿轴线Y进行配置。
在差速器壳体60内,伞齿轮62A、62B外插并可旋转地支承在轴61。
伞齿轮62A、62B在轴61的长度方向(轴线Y的轴向)上隔着间隔而设有两个,伞齿轮62A、62B在使相互的齿部对置的状态下进行配置。
在轴61中,伞齿轮62A、62B使该伞齿轮62A、62B的轴心与轴61的轴心一致而设置。
在差速器壳体60内,侧齿轮63A、63B位于旋转轴X的轴向的伞齿轮62A、62B的两侧。
侧齿轮63A、63B在使相互的齿部对置的状态下,在旋转轴X的轴向上隔着间隔而设有两个,伞齿轮62A、62B与侧齿轮63A、63B在使相互的齿部啮合的状态下进行组装。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行星减速齿轮5的行星架55(侧板部551、651、小齿轮轴54)实际上与差速器壳体60一体地形成。
在差速器壳体60中,除了轴61的轴孔60a、60b,还一体地设置具有小齿轮轴54的支承孔651a的侧板部651。
在此,在差速器壳体60中轴孔60a、60b设置在与轴61的中心线(沿着长度方向延伸轴61的中心且与旋转轴X正交的轴线:轴线Y)交叉的位置,轴孔60a、60b的开口方向为轴线Y方向。
在差速器壳体60中组装轴61时,在从轴线Y方向将轴61***轴孔60a、60b之中的一方的轴孔中后,轴61的一端61a与另一端61b由轴孔60a与轴孔60b进行支承。因此,在差速器壳体60中,为了确保轴孔60a、60b中轴61的支承强度,形成有包围轴孔60a、60b的厚度的凸台部605、605(参照图4)。
如图5(b)所示,从旋转轴X方向观察,当设定轴孔60a、60b的位置,以使轴线Y与小齿轮轴54的支承孔651a交叉时,具有支承孔651a的侧板部651从旋转轴X方向观察,配置在轴线Y上。
在该情况下,当轴孔60a、60b的位置与侧板部651的位置在旋转轴X方向上一致时,从旋转轴X的径向观察,轴孔60a、60b被侧板部551遮挡。
如上所述,通过从轴线Y方向将轴61***轴孔60a、60b之中的一方的轴孔中来将轴61组装于差速器壳体60中。因此,当轴孔60a、60b被侧板部551遮挡时,会妨碍轴61向差速器壳体60的组装。
因此,在为了从旋转轴X方向观察,使轴线Y与小齿轮轴54的支承孔651a交叉而设定轴孔60a、60b的位置的情况下,需要将轴孔60a、60b的位置与侧板部651的位置在旋转轴X方向上分离而设定(参照图5(a)、图5(b))。
在图5所示的比较例的动力传递装置1A中,从旋转轴X方向观察,轴线Y与小齿轮轴54的支承孔651a交叉。
因此,在比较例的动力传递装置1A中,为了不妨碍轴61向差速器壳体60的组装,具有支承孔651a的侧板部651的位置设定在旋转轴X方向上与轴孔60a、60b的缘部的位置分离规定距离La的位置(参照图5(a))。
因此,在比较例的动力传递装置1A中,旋转轴X方向的长度增长使侧板部651的位置与轴孔60a、60b的位置在旋转轴X方向上分离的相应的量。
与此相对,如图3(a)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1中,设定轴孔60a、60b的位置,以在从旋转轴X方向观察时,使轴线Y不会与小齿轮轴54的支承孔651a交叉。
即,设定轴线Y与各支承孔651a的位置关系,以使具有支承孔651a的侧板部651从旋转轴X的径向观察时,处于不会与在差速器壳体60设置的轴孔60a、60b重合的位置。
因此,如图2所示,具有支承孔651a的侧板部651的位置与轴孔60a、60b的位置在旋转轴X的径向上重叠。
即,在差速器壳体60中,尽管侧板部651的位置与轴孔60a、60b的位置在旋转轴X方向(图中左右方向)上配置在相同的位置,但轴孔60a、60b的位置与侧板部651的位置在围绕旋转轴X的周向上分离。
由此,如图3(b)所示,能够将差速器壳体60的马达2侧(图中右侧)的区域***并配置在阶梯小齿轮53的小径齿轮部532的内径侧(旋转轴X侧)。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1中,差速器壳体60比比较例的动力传递装置1A更靠近阶梯小齿轮53的大径齿轮部531而配置。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1中,替代比较例的动力传递装置1A的差速器壳体60所具有的支承部601A,将旋转轴X方向的长度较短的抵接部601设置在差速器壳体60。
由此,动力传递装置1在旋转轴X方向的长度缩短了替代支承部601A而采用抵接部601的相应的量。
如上所述,行星减速齿轮5的行星架55(侧板部551、651、小齿轮轴54)实际上与差速器壳体60一体地形成。
因此,轴61、差速器壳体60的轴孔60a、60b、以及具有支承孔651a的侧板部551从旋转轴X方向观察时的位置关系固定。
因此,参照图3(a),对轴61、差速器壳体60的轴孔60a、60b、以及具有支承孔651a的侧板部551的位置关系、且本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1的情况下的位置关系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两个支承孔651a、651a位于以沿长度方向延伸轴61的中心且与旋转轴X正交的轴线Y为基准的一方侧,一个支承孔651a位于另一方侧。
在另一方侧的支承孔651a位于与轴线Y和旋转轴X正交的轴线V上的情况下,一方侧的两个支承孔651a、651a以隔着轴线V对称的位置关系进行设置。
而且,确定一方侧的两个支承孔651a、651a的位置,以使连结旋转轴X与一方侧的两个支承孔651a、651a的中心的线段Lc、Lc各自与轴线Y形成为相同的交叉角θ。
而且,交叉角θ考虑轴61的宽度W(直径)来设定,以使具有支承孔651a的侧板部651配置在不会与包围轴孔60a、60b的凸台部605发生碰撞的位置。
这样,在差速器壳体60中,尽管侧板部651的位置与轴孔60a、60b的位置配置在旋转轴X方向上(图2中的左右方向)相同的位置,但如图3(a)所示,轴孔60a、60b的位置与侧板部651的位置在围绕旋转轴X的周向上分离。
因此,如图3(b)所示,能够将差速器壳体60的马达2侧(图中右侧)的区域***阶梯小齿轮53的小径齿轮部532的内径侧(旋转轴X)侧,靠近马达2进行配置。
由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1中,旋转轴X方向的长度缩短了差速器壳体60靠近马达2的相应的量。
对相关结构的动力传递装置1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动力传递装置1中,沿着马达2的输出旋转的传递路径,设有行星减速齿轮、差动装置6、以及驱动轴8(8A、8B)。
当通过马达2的驱动,转子芯21围绕旋转轴X旋转时,经由与转子芯21一体旋转的马达轴20,向行星减速齿轮5的太阳齿轮51输入旋转。
在行星减速齿轮5中,太阳齿轮51为行星减速齿轮5的输出旋转的输入部,支承阶梯小齿轮53的行星架55为输入的旋转的输出部。
当太阳齿轮51利用输入的旋转围绕旋转轴X旋转时,阶梯小齿轮53(大径齿轮部531、小径齿轮部532)利用从太阳齿轮51侧输入的旋转,围绕轴线X1旋转。
在此,阶梯小齿轮53的小径齿轮部532与在壳体13的内周固定的齿圈52啮合。因此,阶梯小齿轮53围绕轴线X1自转,并且围绕旋转轴X旋转。
由此,支承阶梯小齿轮53的行星架55(侧板部551、651)以比从马达2侧输入的旋转低的旋转速度,围绕旋转轴X旋转。
在此,在阶梯小齿轮53中,小径齿轮部532的外径R2比大径齿轮部531的外径R1小(参照图3)。
因此,在向行星减速齿轮5的太阳齿轮51输入的旋转由阶梯小齿轮53大幅减速后,向与行星架55的侧板部651一体形成的差速器壳体60(差动装置6)输出。
而且,通过差速器壳体60以输入的旋转围绕旋转轴X旋转,驱动轴8(8A、8B)围绕旋转轴X旋转,并向搭载了动力传递装置1的车辆的左右驱动轮(未图示)传递。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1具有如下的结构。
(1)在动力传递装置1中,行星减速齿轮5(行星齿轮)的行星架55与差动装置6(差速齿轮)的差速器壳体60(differential case)一体地形成。
行星减速齿轮5的行星架55具有将小齿轮轴54***的支承孔651a、551a(小齿轮轴***孔)。
小齿轮轴54可旋转地支承阶梯小齿轮53(小齿轮)。
差速器壳体60具有将轴61(伞齿轮轴)***的轴孔60a、60b(伞齿轮轴***孔)。
轴61可旋转地支承一对伞齿轮62A、62B(伞齿轮)。
贯通轴孔60a与轴孔60b的直线(轴线Y)避免多个支承孔651a在周向上重叠而设定。
轴61通过将多个支承孔651a连结的虚拟圆Im(圆)的中心。
在组装动力传递装置1时,将轴61从与旋转轴X正交的轴线Y方向***差速器壳体60的轴孔60a、60b中。
行星减速齿轮5的小齿轮轴54在围绕旋转轴X的周向上设有多个,小齿轮轴54的支承孔651a、551a在围绕旋转轴X的周向上,设置为与小齿轮轴54相同的数量。
因此,在从旋转轴X的径向观察的动力传递装置1的剖视图中,当使延长了支承孔651a、551a(小齿轮轴***孔)的延长线(轴线X1)与延长了轴孔60a、60b(伞齿轮轴***孔)的延长线(轴线Y)为交叉(接触)的配置时,会发生如下的问题。
即,当从旋转轴X方向观察、以轴线X1与轴线Y交叉的位置关系确定支承孔651a、551a、以及轴孔60a、60b的位置时,在差速器壳体60中需要将具有支承孔651a的侧板部651的位置与轴孔60a、60b的位置在旋转轴X方向上分离。
这是因为当旋转轴X方向的支承孔651a的位置与轴孔60a、60b的位置设定为从旋转轴X的径向观察时为重合的位置关系时,会妨碍轴61向轴孔60a、60b的***。
因此,为了方便将小齿轮轴54***对应的轴孔60a、60b中,需要在旋转轴X方向上与支承孔651a分离来配置轴孔60a、60b。这样,使动力传递装置1在旋转轴X方向上大型化。
因此,如上所述,使两个延长线(轴线X1、Y)不会交叉。即,从旋转轴X方向观察,以轴线X1与轴线Y不会交叉的位置关系,确定支承孔651a、551a、以及轴孔60a、60b的位置。
由此,能够将轴61***的轴孔60a、60b的位置推向在旋转轴X方向上靠近小齿轮轴54的进深侧(马达2侧)。
其结果是,贯通轴孔60a、60b的直线(轴线Y)成为与多个支承孔651a在围绕旋转轴X的周向上重叠的配置,能够使动力传递装置1在旋转轴X方向上小型化。
需要说明的是,也考虑在多个伞齿轮各自设有相当于轴61的销(伞齿轮轴)。这样,差速器壳体60的销的支承位置只有一处,伞齿轮的旋转不稳定。
如本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1那样,支承一对伞齿轮62A、62B的轴61(伞齿轮轴)配置在通过将多个支承孔651a(小齿轮轴***孔)连结的虚拟圆Im(圆)的中心的位置(与旋转轴X交叉的位置),由此,能够使差速器壳体60的轴61的支承稳定,得到由轴61支承的伞齿轮62A、62B的稳定的旋转。
本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1具有如下的结构。
(2)从旋转轴X方向观察,贯通轴61的轴孔60a、60b的直线(轴线Y)通过在围绕旋转轴X的周向上以规定间隔配置的多个支承孔651a之中的一个支承孔651a的相邻的区域、以及另一个支承孔651a的相邻的区域。
在图3(a)中轴线Y的左侧,从位于上侧的小齿轮轴54的支承孔651a观察,一个支承孔651a的相邻的区域是轴61侧(图中右侧)的区域。
在图3(a)中轴线Y的左侧,从位于下侧的小齿轮轴54的支承孔651a观察,其它的支承孔651a的相邻的区域是轴61侧(图中右侧)的区域。
从旋转轴X方向观察,能够使支承一对伞齿轮62A、62B的轴61由差速器壳体60进行支承,不会与任意的支承孔651a交叉。
由此,能够将差速器壳体60***阶梯小齿轮53的小径齿轮部532的内径侧,靠近马达2来配置。由此,能够使动力传递装置1在旋转轴X方向上小型化。
本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1具有如下的结构。
(3)设定轴61的轴孔60a、60b的位置,以从旋转轴X方向观察,使贯通轴61的轴孔60a、60b的直线(轴线Y)不会与小齿轮轴54的任意支承孔651a交叉。
通过这样构成,能够将在差速器壳体60中具有支承孔651a的侧板部651配置在不会与包围轴孔60a、60b的凸台部605发生碰撞的位置。
即,如图3(a)所示,能够将轴孔60a、60b的位置与侧板部651的位置在围绕旋转轴X的周向上分离。
由此,在差速器壳体60中能够将侧板部651的位置、以及轴孔60a、60b的位置配置在旋转轴X方向(图2的左右方向)上相同的位置。由此,如图3(b)所示,能够将差速器壳体60的马达2侧(图中右侧)的区域***阶梯小齿轮53的小径齿轮部532的内径侧(旋转轴X)侧,靠近马达2来配置。
本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1具有如下的结构。
(4)一体地形成有行星架55与差速器壳体60。
通过这样构成,能够提高行星架55的刚性与强度。
本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1具有如下的结构。
(5)马达2连接在行星减速齿轮5的上游。
贯通马达2的内周而配置的驱动轴8B连接在差动装置6的下游。
通过这样构成,能够在纵向(重力方向)上小型化。
在此,本说明书中的术语“连接在下游”,是指动力从配置在上游的配件向配置在下游的配件传递的连接关系。
例如,在提及连接在马达2的下游的行星减速齿轮5的情况下,是指动力从马达2向行星减速齿轮5传递。
另外,本说明书中的术语“直接连接”,是指配件彼此可传递动力地连接,不存在其它的减速机构、增速机构、变速机构等改变减速比的配件。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采用阶梯小齿轮53的行星减速齿轮5,但也可以采用使用了不带阶梯的小齿轮的行星减速齿轮。
需要说明的是,马达2的输出部(马达轴20)与行星减速齿轮5的输入部(太阳齿轮51)的连结方式不限于所述实施方式。
马达2的输出部(马达轴20)与行星减速齿轮5的输入部(太阳齿轮51)的连结方式也可以为经由其它的齿轮配件等可传递旋转地连结的结构。
此外,在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减速机构是具有阶梯小齿轮53的行星减速齿轮5、且在马达2的输出旋转的传递路径上设有一个行星减速齿轮5的情况。
本发明不只限于该方式。也可以为在马达2的输出旋转的传递路径上串联配置有多个行星减速齿轮的结构。
上面,说明了本申请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本申请发明不只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示的方式。在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可以适当变更。

Claims (5)

1.一种动力传递装置,一体地形成有行星齿轮的行星架与差速齿轮的差速器壳体,该动力传递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行星齿轮具有供支承小齿轮的小齿轮轴***的小齿轮轴***孔,
所述差速器壳体具有供支承一对伞齿轮的伞齿轮轴***的伞齿轮轴***孔,
贯通所述伞齿轮轴***孔的直线与多个小齿轮轴***孔在周向上重叠,并且所述伞齿轮轴通过将多个小齿轮轴***孔连结的圆的中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
贯通所述伞齿轮轴***孔的直线通过一个所述小齿轮轴***孔的相邻的区域、以及另一个所述小齿轮轴***孔的相邻的区域。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贯通所述伞齿轮轴***孔的直线不会通过任意所述小齿轮轴***孔的位置上配置有所述伞齿轮轴***孔。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
一体地形成有所述行星架与所述差速器壳体。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
马达连接在所述行星齿轮的上游,
贯通所述马达的内周而配置的驱动轴连接在所述差速齿轮的下游。
CN201980091532.1A 2019-02-08 2019-11-12 动力传递装置 Pending CN11341237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22136 2019-02-08
JP2019-022136 2019-02-08
PCT/JP2019/044222 WO2020161979A1 (ja) 2019-02-08 2019-11-12 動力伝達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12376A true CN113412376A (zh) 2021-09-17

Family

ID=719480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91532.1A Pending CN113412376A (zh) 2019-02-08 2019-11-12 动力传递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555537B2 (zh)
EP (1) EP3922880A4 (zh)
JP (1) JP7191496B2 (zh)
CN (1) CN113412376A (zh)
WO (1) WO202016197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WO2022270212A1 (zh) * 2021-06-24 2022-12-29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33943A (en) * 1994-04-25 1996-07-09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Planetary gear device including planetary gears each having integrally formed large and small pinions
JPH08240254A (ja) * 1995-03-06 1996-09-17 Toyota Motor Corp 電気自動車用動力伝達装置
JPH11344100A (ja) * 1998-06-02 1999-12-14 Zexel:Kk 動力伝達装置
JP2004324774A (ja) * 2003-04-24 2004-11-18 Toyoda Mach Works Ltd 車輌用差動歯車装置
CN106895127A (zh) * 2015-12-18 2017-06-27 武藏精密工业株式会社 差动装置
CN107438726A (zh) * 2015-03-11 2017-12-05 Gkn汽车有限公司 传动组件和带有这样的传动组件的电驱动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83704B2 (ja) 1994-05-09 2000-09-0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動力伝達機構のスラスト力保持装置
US5643127A (en) 1995-03-06 1997-07-01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Vehicle power transmission having fluid-tight enclosure accommodating lubricating points and storing lubricating oil delivered from mechanical oil pump
WO2001044691A1 (fr) * 1999-12-17 2001-06-21 Bosch Automotive Systems Corporation Dispositif a engrenage differentiel combine
US6401850B1 (en) 2001-03-14 2002-06-11 New Venture Gear, Inc. Electric drive axle for hybrid vehicle
JP4815187B2 (ja) * 2005-10-25 2011-11-1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動力伝達装置
US8083628B2 (en) * 2009-01-19 2011-12-27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Differential carrier assembly for a vehicle
JP5136688B2 (ja) * 2010-02-19 2013-02-0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動力伝達装置の潤滑構造
JP5394531B2 (ja) 2012-04-17 2014-01-22 株式会社エクセディ 電気自動車の動力伝達装置
JP6129139B2 (ja) 2014-10-30 2017-05-17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減速機の潤滑構造
JP2018103676A (ja) 2016-12-22 2018-07-0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動力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33943A (en) * 1994-04-25 1996-07-09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Planetary gear device including planetary gears each having integrally formed large and small pinions
JPH08240254A (ja) * 1995-03-06 1996-09-17 Toyota Motor Corp 電気自動車用動力伝達装置
JPH11344100A (ja) * 1998-06-02 1999-12-14 Zexel:Kk 動力伝達装置
JP2004324774A (ja) * 2003-04-24 2004-11-18 Toyoda Mach Works Ltd 車輌用差動歯車装置
CN107438726A (zh) * 2015-03-11 2017-12-05 Gkn汽车有限公司 传动组件和带有这样的传动组件的电驱动部
CN106895127A (zh) * 2015-12-18 2017-06-27 武藏精密工业株式会社 差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20161979A1 (ja) 2021-12-02
JP7191496B2 (ja) 2022-12-19
US11555537B2 (en) 2023-01-17
EP3922880A4 (en) 2022-03-23
WO2020161979A1 (ja) 2020-08-13
US20220154810A1 (en) 2022-05-19
EP3922880A1 (en) 2021-1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767804B2 (ja) 歯車変速機
CN111226379B (zh) 车辆用驱动装置
EP3106695A1 (en) Clutch and differential device with same
EP3988817A1 (en) Vehicle driving device
EP3470704B1 (en) Link operating device
JP7066311B2 (ja) 動力伝達装置
JP7383860B2 (ja) 動力伝達装置
CN113412376A (zh) 动力传递装置
JP2021008248A (ja) インホイールモータ型の車両駆動装置
JP7487438B2 (ja) 動力伝達装置
CN113412378A (zh) 动力传递装置
CN114901971B (zh) 动力传递装置
WO2021137278A1 (ja) 動力伝達装置
CN113412377A (zh) 动力传递装置
JP7301465B2 (ja) 動力伝達装置
JP6607124B2 (ja) 差動装置の部材接合構造
JP7118578B2 (ja) 動力伝達装置
JP7210108B2 (ja) 動力伝達装置
CN114901968B (zh) 动力传递装置
WO2021137280A1 (ja) 動力伝達装置
WO2020183815A1 (ja) 動力伝達装置
WO2022196305A1 (ja) 動力伝達装置
WO2019098321A1 (ja) 車両用駆動装置
JP2020128788A (ja) 動力伝達装置
JP2021162053A (ja) 車両用駆動伝達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