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64678A - 给药液装置 - Google Patents

给药液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64678A
CN113164678A CN202080006864.8A CN202080006864A CN113164678A CN 113164678 A CN113164678 A CN 113164678A CN 202080006864 A CN202080006864 A CN 202080006864A CN 113164678 A CN113164678 A CN 1131646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connection port
needle tube
surface portion
guide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0686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164678B (zh
Inventor
内山城司
山崎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rum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erum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rumo Corp filed Critical Terum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1646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646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1646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646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4Infusion devices, e.g. infusing by gravity; Blood infusion;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M5/142Pressure infusion, e.g. using pumps
    • A61M5/14244Pressure infusion, e.g. using pumps adapted to be carried by the patient, e.g. portable on the body
    • A61M5/14248Pressure infusion, e.g. using pumps adapted to be carried by the patient, e.g. portable on the body of the skin patch typ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4Infusion devices, e.g. infusing by gravity; Blood infusion;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M5/1413Modular systems comprising interconnecting elem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4Infusion devices, e.g. infusing by gravity; Blood infusion;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M5/142Pressure infusion, e.g. using pumps
    • A61M5/14244Pressure infusion, e.g. using pumps adapted to be carried by the patient, e.g. portable on the body
    • A61M2005/14268Pressure infusion, e.g. using pumps adapted to be carried by the patient, e.g. portable on the body with a reusable and a disposable compon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4Infusion devices, e.g. infusing by gravity; Blood infusion;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M5/158Needles for infusions;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or inserting infusion needles, or for holding them on the body
    • A61M2005/1586Holding accessories for holding infusion needles on the bod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5/0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 A61M2205/12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with interchangeable cassettes forming partially or totally the fluid circuit
    • A61M2205/121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with interchangeable cassettes forming partially or totally the fluid circuit interface between cassette and bas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4Infusion devices, e.g. infusing by gravity; Blood infusion;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M5/142Pressure infusion, e.g. using pumps
    • A61M5/145Pressure infusion, e.g. using pumps using pressurised reservoirs, e.g. pressurised by means of pistons
    • A61M5/1452Pressure infusion, e.g. using pumps using pressurised reservoirs, e.g. pressurised by means of pistons pressurised by means of pistons
    • A61M5/1456Pressure infusion, e.g. using pumps using pressurised reservoirs, e.g. pressurised by means of pistons pressurised by means of pistons with a replaceable reservoir comprising a piston rod to be moved into the reservoir, e.g. the piston rod is part of the removable reservoi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4Infusion devices, e.g. infusing by gravity; Blood infusion;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M5/162Needle sets, i.e. connections by puncture between reservoir and tube ; Connections between reservoir and tub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Dermatology (AREA)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给药液装置具备:泵主体、托架装置以及连接端口。泵主体具有与送液配管连接并穿刺于连接端口的连接针管(12)。在泵主体的壳体设置有能够滑动地与导轨卡合的引导槽部。而且形成于壳体的引导槽部的第一方向(X)的第二端位于比连接针管的前端靠第一方向的第二端侧的位置。

Description

给药液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给药液装置,涉及例如胰岛素泵那样用于进行持续的药液给予的给药液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进行通过皮下注射、静脉内注射等向患者的体内持续地给予药液的治疗方法。例如,作为针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方法,实施向患者的体内持续地注入微量的胰岛素的治疗。在该治疗方法中,为了一整天向患者给予药液(胰岛素)而使用可固定于患者的身体或者衣服而携带的便携式的给药液装置(所谓的胰岛素泵)。
这样的便携式的给药液装置,首先将托架装置粘贴于患者的皮肤。接着,将连接端口安装于托架装置,并且将设置于连接端口的插管穿刺、留置于患者。而且,将贮存、输送药液的泵主体安装于托架装置。此时,泵主体中的输送药液的连接针管与连接端口连接(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7-509661号公报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中,在托架装置变形的情况下,泵主体的连接针管相对于设置在连接端口的栓体倾斜地穿刺,有可能使连接针管与连接端口以错误的状态连接。此外,即使连接针管正确地穿刺于连接端口,在托架装置翘曲的情况下,栓体被连接针管扩张而在连接针管与栓体之间产生间隙,有可能使药液从该间隙漏出。
发明内容
考虑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设置于泵主体的连接针管穿刺于连接端口的正确位置的给药液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实现本发明的目的,给药液装置具备泵主体、托架装置以及连接端口。泵主体具有药液贮存部、与药液贮存部连接的送液配管以及收容药液贮存部和送液配管的壳体。托架装置具有供泵主体载置的载置面部,并供泵主体从第一方向的第一端沿着第二端方向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连接端口具有与送液配管连接的端口主体以及能够***生物体的插管,并安装于载置面部。泵主体具有与送液配管连接并穿刺于连接端口的连接针管。连接端口安装于托架装置的第一方向的第二端部,供连接针管穿刺的连接部朝向第一方向的第一端方向。另外,在壳体以及托架装置中的任一方设置有与第一方向平行地形成的突条的导轨。在壳体以及托架装置中剩余的另一方设置有能够滑动地与导轨卡合的引导槽部。而且,形成于壳体的导轨或者引导槽部的第一方向的第二端,位于比连接针管的前端靠第一方向的第二端侧的位置。
另外,对于其他给药液装置而言,给药液装置具备泵主体、托架装置以及连接端口。泵主体具有药液贮存部、与药液贮存部连接的送液配管、收容药液贮存部和送液配管的壳体。托架装置具有供泵主体载置的载置面部,并供泵主体从第一方向的第一端沿着第二端方向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连接端口具有与泵主体连接的端口主体以及能够***生物体的插管,并安装于载置面部。另外,在壳体的载置于载置面部的底面部形成有收容连接端口的底面收纳部。连接口从形成于底面收纳部的第一端侧的壁面朝向第一方向突出。在壳体以及托架装置中的任一方设置有与第一方向平行地形成的导轨。在壳体以及托架装置中剩余的另一方设置有能够滑动地与导轨卡合的引导槽部。而且,形成于壳体的导轨或者引导槽部的第一方向的第二端,位于比连接口的前端靠第一方向的第二端侧的位置。
根据上述结构的给药液装置,能够使设置于泵主体的连接针管穿刺于连接端口的正确的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例的给药液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将泵主体安装于第一实施方式例的给药液装置的托架装置之前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例的给药液装置的泵主体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例的给药液装置的泵主体的内部结构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例的给药液装置的连接针管与连接端口的连接状态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例的给药液装置的泵主体的连接针管与引导槽部的位置关系的俯视图。
图7是放大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例的给药液装置的托架装置以及连接端口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将泵主体安装于第一实施方式例的给药液装置的托架装置的状态的图,图8A是表示引导槽部与导轨的开始作用的侧视图,图8B是剖视图。
图9是表示将泵主体安装于第一实施方式例的给药液装置的托架装置的状态的图,图9A是表示连接针管抵接于盖部的状态的侧视图,图9B是剖视图。
图10是表示将泵主体安装于第一实施方式例的给药液装置的托架装置的状态的图,图10A是表示连接针管穿刺于盖部的状态的侧视图,图10B是剖视图。
图11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例的给药液装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11对给药液装置的实施方式例进行说明。另外,在各图中对共通的部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下的方式。
1.第一实施方式例
1-1.给药液装置的结构
首先,参照图1~图5对第一实施方式例(以下称为“本例”)的上述给药液装置的结构例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给药液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将泵主体安装于给药液装置的托架装置之前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所示的装置是如贴片式、管式以及其他便携式给药液装置那样,用于向患者的体内持续地进行药液给予的便携式胰岛素泵。给药液装置1粘贴于生物体来使用。给药液装置1具有:泵主体2、供泵主体2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的托架装置3、以及安装于托架装置3的连接端口6。泵主体2与托架装置3通过可反复装卸的卡合构造部而被组装。作为卡合构造部能适当地应用各种构造。
[泵主体]
参照图1~图5对泵主体2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3是表示泵主体2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泵主体2的内部结构的俯视图。另外,图5是表示将泵主体2安装于托架装置3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如图1~图3所示,泵主体2具备壳体11和连接针管12。如图4所示,在壳体11内收容有送液配管13、药液贮存部14、驱动部15、向驱动部15供给电力的电源部16、作为促动器的推压机构17以及传递机构18。在药液贮存部14中填充有给予的药液。药液贮存部14连接有送液配管13。另外,在药液贮存部14安装有推压药液的推压机构17。
推压机构17连接有传递机构18。传递机构18与驱动部15连接,将驱动部15的驱动力经由齿轮等向推压机构17传递。通过驱动力的传递来驱动推压机构17。这样作为促动器的推压机构17以及传递机构18被驱动,从而将填充于药液贮存部14的药液朝向送液配管13送出。
另外,送液配管13是配置在药液贮存部14与连接针管12之间的配管。送液配管13的一端部与药液贮存部14连接。送液配管13被从后述的壳体11的底面部22突出的定位部39支承。而且,送液配管13的一端部和相反侧的另一端部与连接针管12连接,作为药液的流路使用。而且,通过送液配管13后的药液被从连接针管12排出。另外,送液配管13至少在一个位置设置将适当的配管部件折弯而形成的弯曲部。在本实施方式中,送液配管13具有三处弯曲部。
如图4以及图5所示,连接针管12在将泵主体2安装于托架装置3时,穿刺于后述的设置于连接端口6的连接部81a的盖部82。由此,送液配管13与连接端口6经由连接针管12而连接。
作为送液配管13以及连接针管12应用不锈钢材料,例如,应用ISO9626中规定的奥氏体不锈钢、JIS G 4305冷轧不锈钢板以及钢带中规定的材料。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应用SUS304。
以下,将泵主体2从托架装置3的第一端向朝向第二端的方向滑动从而安装于托架装置3的方向(安装方向)设为第一方向X。将与第一方向X正交、也与泵主体2和托架装置3重叠的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第二方向Y(宽度方向)。第二方向Y在给药液装置1给予药液时与生物体表面大致平行。将泵主体2与托架装置3重叠的方向、即与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都正交的方向设为第三方向Z(上下方向)。在此,第三方向Z是在给药液装置1给予药液时与生物体表面正交的方向。
如图2以及图3所示,壳体11形成为角部弯曲的扁平状的大致长方体状。壳体11具有上表面部21、底面部22、正面部23、背面部24、第一侧面部25、第二侧面部26以及底面收纳部27。上表面部21与底面部22相互对置。上表面部21是在泵主体2中位于与安装于托架装置3的(底面部22)一侧相反的一侧的一面。上表面部21在俯视中,形成为角部弯曲的大致矩形。另外,上表面部21的中央部在第三方向Z上朝向与底面部22相反的一侧鼓出。
在上表面部21的第一方向X的第二端部大致垂直地连接有正面部23,在上表面部21的第一方向X的第一端部大致垂直地连接有背面部24。而且,正面部23与背面部24相互对置。此外,在上表面部21的第二方向Y的一端部大致垂直地连接有第一侧面部25,在上表面部21的第二方向Y的另一端部大致垂直地连接有第二侧面部26。
如图3所示,在正面部23形成有嵌合突起31。在从第一方向X的第二端向第一端方向观察正面部23的情况下,嵌合突起31从正面部23的第二方向Y的另一端部侧形成。嵌合突起31从正面部23朝向第一方向X的第二端侧突出。该嵌合突起31与后述的设置于托架装置3的嵌合孔54嵌合。
底面收纳部27形成于壳体11的底面部22、第一侧面部25以及正面部23的角部。底面收纳部27是从底面部22沿着第三方向Z朝向上表面部21,以规定的长度(厚度)和规定的面积(宽窄)凹陷的空间。
在底面收纳部27的第一方向X的第一端部侧的壁面27a形成有筒状的连接口28。连接口28具有从壁面27a朝向第一方向X的第二端部(即向安装方向)突出的筒孔28a。在连接口28的筒孔28a配置有连接针管12。筒孔28a以从壁面27a包围连接针管12周围的方式突出,从而保护连接针管12。另外,连接针管12在筒孔28a内从壁面27a朝向第一方向X的第二端部侧(向安装方向)突出。即、连接口28从壁面27a突出的方向与第一方向X平行。
而且,如图4以及5所示,在将泵主体2安装于托架装置3时,在底面收纳部27收容有安装于托架装置3的连接端口6。此外,连接端口6的连接部81a以及盖部82***连接口28的筒孔28a。另外,连接针管12在筒孔28a内从壁面27a朝向第一方向X的第二端部侧(即、向安装方向)突出。即、连接针管12从壁面27a突出的方向与第一方向X平行。
另外,在连接口28的壳体11的内侧形成有针支承部29。针支承部29支承连接针管12。在针支承部29形成有凹部29a。针支承部29从第二方向Y以及第三方向Z支承连接针管12。向凹部29a填充有将连接针管12固定的粘接剂P1(参照图5)。由此,能够将连接针管12可靠地固定于针支承部29。由此,能够防止由将泵主体2连接于托架装置3的动作引起的连接针管12的位置偏移。
如图3所示,在底面部22形成有滑动槽部32和检测用槽部34。滑动槽部32以及检测用槽部34是从底面部22沿着第三方向Z朝向上表面部21凹陷的凹部。滑动槽部32形成于底面部22的第二方向Y的中间部。而且,滑动槽部32从底面部22的第一方向X的第二端部到第一端部连续地形成。
检测用槽部34形成于底面部22的第二方向Y的一端部侧。检测用槽部34从底面收纳部27的壁面27a朝向第一方向X的第一端部延伸。在检测用槽部34设置有安装检测开关33。
安装检测开关33在将泵主体2安装于托架装置3时,被后述的设置于托架装置3的检测轨道52按压。而且,若安装检测开关33被按压,则向未图示的控制部输出安装信息。由此,由控制部检测泵主体2安装于托架装置3的情况。
另外,如图4所示,在底面部22的内部设置有定位部39。定位部39是从底面部22的内侧的面大致垂直地突出的突起。定位部39配置于针支承部29的附近。定位部39支承送液配管13并且进行送液配管13的定位。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泵主体2与托架装置3具有可反复装卸的卡合构造部。卡合构造部例如具有钩机构。具体而言,在第一侧面部25形成有第一引导槽部35和作为卡合构造部的第一卡合钩部36。第一卡合钩部36形成于第一侧面部25的第一方向X的第一端部。第一卡合钩部36形成于比第一引导槽部35靠第一方向X的第一端部侧的位置。第一卡合钩部36可装卸地与后述的托架装置3的第一卡合承受部61(参照图2)卡合。
第一引导槽部35形成于第一侧面部25的第三方向Z的中间部。第一引导槽部35是从第一侧面部25沿着第二方向Y朝向壳体11内凹陷的槽部。第一引导槽部35从第一侧面部25的第一卡合钩部36附近沿着第一方向X延伸到第二端部侧。
图6是表示连接针管12与第一引导槽部35的位置关系的俯视图。
如图3以及图6所示,在第一侧面部25的第二端部、即底面收纳部27侧设置有延长部35a。如图6所示,延长部35a是在第一侧面部25的第二端部处从底面收纳部27的壁面27a朝向第一方向X的第二端部突出的板状部。延长部35a比从壁面27a突出的连接口28朝向第一方向X的第二端部突出长度h1。即、延长部35a距壁面27a的突出长度比连接口28距壁面27a的突出长度长。从壳体11的壁面延伸的引导槽部35的长度比从壳体11的壁面到连接口28的开口面的长度长。
引导槽部35从壳体11的壁面突出的长度比连接针管12从壳体11的壁面突出的长度长。更详细而言,延长部35a向比连接针管12的前端靠第一方向X的第二端部侧延伸。另外,延长部35a也可以形成为与第一侧面部25共面。另外,优选使第一侧面部25的第二端部相对于第一侧面部25的表面沿着第二方向Y朝向壳体11内凹陷。更优选延长部35a由与第一引导槽部35的凹陷的底面相同的面形成。由此,不仅能够防止成型时的缩痕,如后述那样,还能够设为连接针管12与盖部82更接近的位置,从而连接针管12能够在穿刺之前到穿刺过程中维持姿势,以便正确地穿刺于盖部82。
另外,第一引导槽部35从第一卡合钩部36附近形成到延长部35a。因此,第一引导槽部35的第一方向X的第二端部配置于比连接针管12以及连接端口6的前端靠第一方向X的第二端部侧的位置。将第一卡合钩部36以及第一卡合承受部61设置于泵主体2以及托架装置3的第一方向X的第一端部侧,从而在使泵主体2相对于托架装置3装卸时,能够确保第一引导槽部35引导泵主体2的长度。由此,能够强化第一引导槽部35的引导功能。
另外,优选卡合构造部设置多个。优选除了第一侧面部25之外,也在对置的第二侧面部26设置卡合构造部。如图2所示,在第二侧面部26形成有第二引导槽部37和作为卡合构造部的第二卡合钩部38。第二卡合钩部38形成于第二侧面部26的第一方向X的第一端部。第二卡合钩部38可装卸地与后述的托架装置3的第二卡合承受部62卡合。多个卡合构造部(第一卡合钩部36和第一卡合承受部61、第二卡合钩部38和第二卡合承受部62)相对于泵主体2以及托架装置3的第一方向X的中心轴对称地配置。
第二引导槽部37形成于第二侧面部26的第三方向Z的中间部。第二引导槽部37是从第二侧面部26沿着第二方向Y朝向壳体11内凹陷的槽部。第二引导槽部37从第二卡合钩部38附近沿着第一方向X以与第一引导槽部35的第一方向X的长度大致相同的长度延伸。将第二卡合钩部38以及第二卡合承受部62设置于泵主体2以及托架装置3的第一方向X的第一端部侧,从而在使泵主体2相对于托架装置3进行装卸操作时,能够确保第二引导槽部36引导泵主体2的长度。由此,能够强化第二引导槽部36的引导功能。
[托架装置]
接下来,参照图1、图2以及图7对托架装置3进行说明。
图7是放大表示托架装置3以及连接端口6的立体图。
如图1所示,托架装置3构成为能够承载具有上述结构的泵主体2。如图2所示,托架装置3具有大致平板状的载置面部41、第一侧壁部42、第二侧壁部43以及第三侧壁部44。载置面部41在俯视下形成为角部弯曲的大致矩形。若将泵主体2安装于托架装置3,则泵主体2的壳体11的底面部22载置于载置面部41。
在载置面部41的一面设置有检测轨道52、滑动轨道53以及安装部55。安装部55形成于载置面部41的第一方向X的第二端部且第二方向Y的一端部。如图6所示,在安装部55安装连接端口6。此外在安装部55设置有后述的连接端口6的插管83插通的未图示的插通孔。
检测轨道52在载置面部41的第二方向Y的一端部,形成于比安装部55靠第一方向X的第一端部侧。检测轨道52是从载置面部41的一面突出的突条部。检测轨道52的第一端部随着朝向第一方向X的第二端部侧而距载置面部41的厚度逐渐增加。检测轨道52沿着第一方向X延伸规定的长度。在将泵主体2安装于托架装置3时,检测轨道52进入设置于泵主体2的检测用槽部34。而且,检测轨道52按压安装检测开关33。
滑动轨道53形成于载置面部41的一面的第二方向Y的中间部。滑动轨道53从载置面部41的一面的第一方向X的第二端部向第一端部方向延伸。在将泵主体2安装于托架装置3时,设置于泵主体2的底面部22的滑动槽部32能够滑动地嵌入滑动轨道53。
在载置面部41的第二方向Y的一端部,第一侧壁部42与载置面部41大致垂直地连续。在载置面部41的第二方向Y的另一端部,第二侧壁部43与载置面部41大致垂直地连续。而且,在载置面部41的第一方向X的第二端部,第三侧壁部44与载置面部41大致垂直地连续。第一侧壁部42与第二侧壁部43相互对置。载置面部41的四个边中的三个边与第一侧壁部42、第二侧壁部43以及第三侧壁部44连接。而且,载置面部41的第一方向X的第一端不具有相对于载置面部41大致垂直地连续的侧壁部。即、载置面部41的第一方向X的第一端以及第一端部开放。由此,泵主体2从第一方向X的第一端侧***载置面部41。
在将泵主体2安装于托架装置3的状态下,第一侧壁部42与泵主体2的壳体11的第一侧面部25对置,第二侧壁部43与第二侧面部26对置。另外,第三侧壁部44与壳体11的正面部23对置。
如图2所示,嵌合孔54在第三侧壁部44开口。在将泵主体2安装于托架装置3时,泵主体2的嵌合突起31嵌入嵌合孔54。
在第一侧壁部42形成有第一导轨51、第一姿势矫正部56以及第一卡合承受部61。第一卡合承受部61形成于第一侧壁部42的第一方向X的第一端部。第一卡合承受部61是将第一侧壁部42切为大致矩形的开口部。在将泵主体2安装于托架装置3时,第一卡合钩部36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卡合于第一卡合承受部61。
如图7所示,第一导轨51从第一侧壁部42的与第二侧壁部43对置的一面朝向第二方向Y的另一端部突出。第一导轨51是从第一侧壁部42的第一方向X的第二端部与第一方向X平行地形成的突条部。对于第一导轨51而言,突条部也可以未必连续地延伸。如图2以及图7所示,也可以在导轨51的中途适当地设置切口58。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导轨51由第一端部侧第一导轨51a和第二端部侧第一导轨51b形成。
第一导轨51的第一方向X的第二端部延伸到安装于安装部55的后述的连接端口6的位置。另外,第一导轨51的第一方向X的第一端部位于比后述的连接端口6的连接部81a以及盖部82靠第一方向X的第一端部侧的位置。
在将泵主体2安装于托架装置3时,第一导轨51与设置于泵主体2的第一侧面部25的第一引导槽部35卡合。由此,引导泵主体2的安装方向。
如图1以及图2所示,第一姿势矫正部56是从第一侧壁部42延伸的板状的突出部。第一姿势矫正部56从第一侧壁部42进一步向第三方向Z的上方向延伸。第一姿势矫正部56在第一侧壁部42上形成于比第一导轨51靠第一方向X的第一端部侧的位置。
第一姿势矫正部56从第一侧壁部42的第三方向Z的一端部朝向第三方向Z突出,并朝向第二方向Y的另一端部弯曲。即、第一姿势矫正部56形成为与壳体11的上表面部21和第一侧面部25的连接部(角部)的形状对应的形状。而且,第一姿势矫正部56的前端和/或前端部在从第一方向X观察托架装置3的侧视图中,在第三方向Z上位于载置面部41的上方。
如图1以及图2所示,在第二侧壁部43形成有未图示的第二导轨、第二姿势矫正部57以及第二卡合承受部62。第二卡合承受部62形成于第二侧壁部43的第一方向X的第一端部。第二卡合承受部62是将第二侧壁部43切成大致矩形的开口部。在将泵主体2安装于托架装置3时,第二卡合钩部38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卡合于第二卡合承受部62。
第二导轨从第二侧壁部43的与第一侧壁部42对置的一面朝向第二方向Y的一端部突出。第二导轨是从第二侧壁部43的第一方向X的第二端部与朝向第一端的方向平行地形成的突条部。在将泵主体2安装于托架装置3时,第二导轨与设置于泵主体2的第二侧面部26的第二引导槽部37卡合。由此,引导泵主体2的安装方向。
第二姿势矫正部57是从第二侧壁部43延伸的板状的突出部。第二姿势矫正部57从第二侧壁部43进一步向第三方向Z的上方向延伸。在第二侧壁部43上形成于比第二导轨靠第一方向X的第一端部侧的位置。另外,第二姿势矫正部57形成于与在第一侧壁部42形成的第一姿势矫正部56对置的位置。
第二姿势矫正部57从第二侧壁部43的第三方向Z的一端部朝向第三方向Z突出,并朝向第二方向Y的一端部弯曲。即、第二姿势矫正部57形成为与壳体11的上表面部21和第二侧面部26的角部的形状对应的形状。而且,第二姿势矫正部57的前端和/或前端部在从第一方向X观察托架装置3的侧视图中,在第三方向Z上位于载置面部41的上方。在将泵主体2安装于托架装置3时,第一姿势矫正部56以及第二姿势矫正部57矫正泵主体2安装时的姿势。
另外,在托架装置3设置有粘贴于患者的皮肤的粘贴片。粘贴片安装于托架装置3的与载置面部41的一面相反的一侧的另一面。在粘贴片形成有后述的连接端口6的插管83贯通的未图示的开口部。
另外,粘贴片由具有挠性的部件形成,在与载置面部41相反的一侧的面形成有粘贴于患者的皮肤的粘接层。在粘贴在患者的皮肤之前的状态下,粘贴片的粘接层被剥离纸覆盖。
[连接端口]
接下来,参照图5以及图7对连接端口6进行说明。
如图5以及图7所示,连接端口6具有端口主体81和插管83。插管83保持于端口主体81内。端口主体81具有筒状的连接部81a。连接部81a的内部(筒孔81b)与端口主体81以及插管83连通。连接部81a的前端部安装有盖部82,连接部81a的另一端部与端口主体81连接。盖部82密封连接部81a的前端开口。由此,连接端口6的内部与外部环境分离。
在将连接端口6安装于托架装置3的安装部55时,插管83与穿刺针一起沿着第三方向Z贯通载置面部41,并向载置面部41的另一面(粘贴于皮肤的面)突出。而且插管83与穿刺针一起穿刺于生物体内。然后,拔去穿刺针,从而将插管83留置在生物体内。
另外,端口主体81的连接部81a朝向第一方向X的第一端部侧、即安装方向的上游侧。泵主体2的连接针管12穿刺盖部82的隔膜面,从而侵入筒孔81b内。由此,端口主体81与泵主体2的送液配管13连接,送液配管13与插管83流体连接。而且,贮存在泵主体2的药液贮存部14的药液被驱动部15驱动,从而经由送液配管13向连接端口6送出,并且从插管83向患者给药。
1-2.泵主体的安装动作例
接下来,参照图1、图2以及图8~图10对将具有上述结构的给药液装置1的泵主体2安装于托架装置3的安装动作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图8~图10是表示将泵主体2安装于托架装置3的状态的图。
首先,剥离托架装置3的粘贴片的剥离纸,将粘贴片粘贴于患者的皮肤。由此,将托架装置3经由粘贴片安装于患者的皮肤。然后,如图2所示,将连接端口6安装于托架装置3的安装部55,使用未图示的穿刺装置将插管83穿刺并留置于患者。穿刺后,穿刺装置被从托架装置3取下并废弃。
接下来,如图2所示,将泵主体2从托架装置3的第一方向X的第一端部侧***。而且,使泵主体2沿着托架装置3的载置面部41朝向第一方向X的第二端滑动。此时,泵主体2与第一姿势矫正部56以及第二姿势矫正部57抵接,从而矫正安装开始时的姿势。
然后,如图8A以及图8B所示,在连接端口6的盖部82***连接口28的筒孔28a内之前,维持第一导轨51***于在延长部35a形成的第一引导槽部35的状态。由此,在使泵主体2与托架装置3连接之前,矫正泵主体2相对于托架装置3的安装方向的倾斜。其结果,能够使盖部82和/或连接部81a沿着第一方向X笔直地***连接口28内。
在本例中,在第一导轨51的中途,具有在插管83穿刺前的状态下用于卡合未图示的穿刺装置的切口58。由此,作为第一导轨51隔着切口58形成有第二端部侧第一导轨51b和第一端部侧第一导轨51a。延长部35a的第二端部在盖部82***筒孔82a内之前,越过该切口58。更详细而言,在盖部82***筒孔28a内之前,第一引导槽部35被***第二端部侧第一导轨51b。
接下来,若使泵主体2相对于托架装置3朝向第一方向X的第二端侧进一步滑动,则如图9A以及图9B所示,连接针管12的前端与连接端口6的盖部82抵接。在此期间,泵主体2的第一引导槽部35与托架装置3的第一导轨51维持卡合。因此,泵主体2以由第一引导槽部35和第一导轨51按正确的方向安装的方式被引导。通过设置有延长部35a,从能够以正确的方向将盖部82***连接口28内,并且能够使连接针管12相对于盖部82的隔膜面大致垂直地抵接。进而在连接针管12的前端穿刺并通过盖部82的隔膜面的期间,也能够将穿刺方向保持为大致恒定。
此外,通过使泵主体2滑动到第一方向X的第二端,从而如图10A以及图10B所示,使连接端口6的盖部82以及连接部81a***于连接口28的筒孔28a内。连接口28将盖部82以及连接部81a保持在筒孔28a内。由此,即使对托架装置3施加应力,也能够防止盖部82、连接部81a变形。
而且,泵主体2的连接针管12穿刺于连接端口6的盖部82,连接端口6与送液配管13连通。由此,泵主体2的药液贮存部14与连接端口6的插管83经由送液配管13、连接针管12以及端口主体81而连接。
另外,嵌合突起31与托架装置3的嵌合孔54嵌合。而且,第一卡合钩部36与第一卡合承受部61卡合,第二卡合钩部38与第二卡合承受部62卡合。由此,能够防止安装于托架装置3的泵主体2从托架装置3脱落。
另外,托架装置3的检测轨道52在泵主体2的检测用槽部34滑动,按压安装检测开关33。由此,设置于泵主体2的未图示的控制部检测泵主体2安装于托架装置3的情况。其结果,泵主体2向托架装置3的安装动作结束。
根据本例的给药液装置1,通过第一导轨51与第一引导槽部35卡合,从而泵主体2向托架装置3的安装方向被向正确的方向引导。因此,能够防止在泵主体2相对于托架装置3倾斜的状态下亦即不适当的安装状态下安装检测开关33被检测轨道52按压,能够防止误检测的发生。其结果,由安装检测开关33正常地检测泵主体2向托架装置3安装的状态。
另外,如图10A以及图10B所示,第一导轨51与第一引导槽部35卡合的长度t1设定为比连接针管12侵入连接端口6内的长度t2长(t1>t2)。因此,能够通过第一导轨51与第一引导槽部35的卡合来提高托架装置3的连接端口6周围的强度。
即、在将泵主体2安装于托架装置3的操作中,即使在对托架装置3施加应力而托架装置3翘曲的情况下,也能够在从连接针管12穿刺于盖部82之前直到穿刺操作过程中,提高连接针管12以及盖部82附近的穿刺引导功能。
另外,在第一引导槽部35的一端部设置延长部35a,从而即使在使用给药液装置1的过程中,也能够提高托架装置3的连接端口6周围、连接口28与连接部81a、连接针管12的姿势保持力。在托架装置3与泵主体2之间,存在因生物体表面的移动、外力而对生物体表面的追随性产生差异的情况。此时,泵主体2的一部分从托架装置3离开,从而连接针管12使盖部82扩张,有可能使药液漏出。即、即使在对托架装置3施加应力,使载置面部41等产生了变形的情况下,也能够由第一导轨51以及第一引导槽部35进行矫正,以使托架装置3的连接端口6与连接针管12的姿势与第一方向X平行。
此外,通过设置延长部35a,能够正确地保持穿刺于盖部82的状态的连接口28以及连接针管12的位置,因此能够防止连接针管12使盖部82的隔膜面的穿刺部扩张、或连接针管12、连接端口6变形的情况。由此,能够防止在连接针管12与盖部82之间产生间隙且药液漏出的情况。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例中,虽然说明了在托架装置3侧设置有突条的第一导轨51以及第二导轨,在泵主体2侧设置有与第一导轨51以及第二导轨卡合的第一引导槽部35以及第二引导槽部37的例子,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在托架装置3侧设置引导槽部,在泵主体2侧设置与引导槽部卡合的导轨。
2.第二实施方式例
接下来,参照图11对第二实施方式例的给药液装置进行说明。
图11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例的给药液装置的剖视图。另外,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例的给药液装置1共通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11所示,第二实施方式例的给药液装置的泵主体2A具有将连接针管与送液配管一体地形成的送液针管12A。即、药液贮存部14与连接端口6经由在一端部具有针部的送液针管12A而连接。送液针管12A与第一实施方式例同样至少具有一个弯曲部。送液针管12A的一端部与药液贮存部14(参照图4)连接。送液针管12A被定位部39支承而进行定位。
送液针管12A的另一端部被针支承部29支承,其前端部从连接口28朝向外侧突出。而且,送液针管12A的另一端部通过填充于针支承部29的凹部29a的粘接剂P1而固定于针支承部29。另外,在送液针管12A的前端形成有能够穿刺盖部82的针尖12b。由此,能够将连接针管12A可靠地固定于针支承部29。因此,能够防止由将泵主体2穿刺于托架装置3的动作引起的连接针管12A的位置偏移。另外,能够省略针套部件等固定件,因此能够实现轻型化。
作为送液针管12A应用不锈钢材料,例如应用ISO9626中规定的奥氏体不锈钢、JISG 4305冷轧不锈钢板以及钢带中规定的材料。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SUS304。
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例的给药液装置1相同,因此省略它们的说明。根据具有图11所示的送液针管12A的给药液装置,也能够得到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例的给药液装置1相同的作用效果。
另外,根据该第二实施方式例的给药液装置,通过将连接针管与送液配管一体地形成,从而与第一实施方式例的给药液装置1相比能够减少部件个数。另外,能够使给药液装置轻型化。
以上,对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例也包含其作用效果进行了说明。然而,本发明的给药液装置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在不脱离技术方案所记载的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形实施。
在上述实施方式例中,作为给药液装置说明了应用给予胰岛素的胰岛素泵的例子,但并不限定于此。作为给予的药液也可以使用镇痛药、抗癌治疗药、HIV药、铁螯合药、肺高血压症治疗药等其他各种药液。另外,并不限于粘贴于患者的皮肤的给药液装置,也可以应用于与可安装于患者的衣物、随身物品的托架装置组合使用的其他装置。例如,可列举出用于血糖值等的监测的体液成分测定装置、收集心率或步数等信息的患者信息收集装置等,当然在部件连结功能中能够多方面地应用。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虽然使用了“平行”以及“正交”等用语,但它们不是仅指严格的“平行”以及“正交”,也可以包含“平行”以及“正交”,进而也可以是处于能够发挥其功能的范围内的“大致平行”、“大致正交”的状态。
附图标记说明
1…给药液装置,2…泵主体,3、130、230…托架装置,6…连接端口,11…壳体,12…连接针管,12A…送液针管,13…送液配管,14…药液贮存部,15…驱动部,16…电源部,17…推压机构,18…传递机构,21…上表面部,22…底面部,23…正面部,24…背面部,25…第一侧面部,26…第二侧面部,27…底面收纳部,27a…壁面,28…连接口,28a…筒孔,31…嵌合突起,32…滑动槽部,33…安装检测开关,34…检测用槽部,35…第一引导槽部,35a…延长部,36…第一卡合钩部,37…第二引导槽部,38…第二卡合钩部,41…载置面部,42…第一侧壁部,43…第二侧壁部,44…第三侧壁部,51…第一导轨,52…检测轨道,53…滑动轨道,54…嵌合孔,55…安装部,56、57、156、157、256…姿势矫正部,81…端口主体,81a…连接部,82…盖部,82…插管,256b…***口,X…第一方向(安装方向),Y…第二方向(宽度方向),Z…第三方向(上下方向)。

Claims (14)

1.一种给药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泵主体,其具有药液贮存部、与所述药液贮存部连接的送液配管、以及***述药液贮存部和所述送液配管的壳体;
托架装置,其具有供所述泵主体载置的载置面部,并供所述泵主体从第一方向的第一端沿着第二端方向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以及
连接端口,其具有与所述送液配管连接的端口主体以及能够***生物体的插管,并安装于所述载置面部,
所述泵主体具有与所述送液配管连接并穿刺于所述连接端口的连接针管,
所述连接端口安装于所述托架装置的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端部,供所述连接针管穿刺的连接部朝向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一端方向,
在所述壳体以及所述托架装置中的任一方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地形成的突条的导轨,
在所述壳体以及所述托架装置中剩余的另一方设置有能够滑动地与所述导轨卡合的引导槽部,
形成于所述壳体的所述导轨或者所述引导槽部的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端,位于比所述连接针管的前端靠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端侧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给药液装置,其特征在于,
形成于所述托架装置的所述导轨或者所述引导槽部的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端,位于比安装于所述托架装置的所述连接端口的所述连接部靠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端侧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给药液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轨与所述引导槽部卡合的长度设定为比所述连接针管穿刺于所述连接部的长度长。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给药液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具有:
底面部,其载置于所述载置面部;以及
侧面部,其从所述底面部的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的一端部沿与所述第一方向以及所述第二方向均正交的第三方向立起设置,
所述托架装置具有侧壁部,该侧壁部从所述载置面部的所述第二方向的一端部沿所述第三方向立起设置,并与所述侧面部对置,
所述导轨形成于所述侧面部以及所述侧壁部中的一方,
所述引导槽部形成于所述侧面部以及所述侧壁部中剩余的另一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给药液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壳体的所述底面部形成有***述连接端口的底面收纳部,
所述连接针管从形成于所述底面收纳部的第一端侧的壁面朝向所述第一方向突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给药液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面收纳部形成于所述底面部以及所述侧面部的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端部,
所述侧面部具有从所述底面收纳部的所述壁面向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端方向突出的延长部,
所述导轨或者所述引导槽部的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端部形成于所述延长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给药液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延长部的从所述壁面突出的突出长度比所述连接针管从所述壁面突出的长度长。
8.根据权利要求5~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给药液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底面收纳部的所述壁面形成有朝向所述第一方向突出的筒状的连接口,
所述连接针管配置于所述连接口的筒孔,
所述连接端口的所述连接部***于所述连接口的所述筒孔。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给药液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针管与所述送液配管一体地形成。
10.一种给药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泵主体,其具有药液贮存部、与所述药液贮存部连接的送液配管、***述药液贮存部和所述送液配管的壳体、以及连接口;
托架装置,其具有供所述泵主体载置的载置面部,并供所述泵主体从第一方向的第一端沿着第二端方向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以及
连接端口,其具有与所述泵主体连接的端口主体以及能够***生物体的插管,并安装于所述载置面部,
在所述壳体的载置于所述载置面部的底面部形成有***述连接端口的底面收纳部,
所述连接口从形成于所述底面收纳部的第一端侧的壁面向所述第一方向突出,
在所述壳体以及所述托架装置中的任一方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地形成的导轨,
在所述壳体以及所述托架装置中剩余的另一方设置有能够滑动地与所述导轨卡合的引导槽部,
形成于所述壳体的所述导轨或者所述引导槽部的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端,位于比所述连接口的前端靠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端侧的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给药液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端口安装于所述托架装置的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端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者11所述的给药液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口还具备连接针管。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给药液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针管与所述送液配管一体地形成。
14.根据权利要求1~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给药液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与所述托架装置经由多个卡合构造部以能够装卸的方式连接,
所述卡合构造部形成于泵主体以及托架装置的、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一端部侧的位置。
CN202080006864.8A 2019-03-13 2020-02-25 给药液装置 Active CN11316467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45414 2019-03-13
JP2019-045414 2019-03-13
PCT/JP2020/007327 WO2020184160A1 (ja) 2019-03-13 2020-02-25 薬液投与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64678A true CN113164678A (zh) 2021-07-23
CN113164678B CN113164678B (zh) 2023-02-17

Family

ID=724267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06864.8A Active CN113164678B (zh) 2019-03-13 2020-02-25 给药液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3925643A4 (zh)
JP (1) JP7361758B2 (zh)
CN (1) CN113164678B (zh)
WO (1) WO202018416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00384192A1 (en) 2019-06-06 2020-12-10 Medtronic Minimed, Inc. Fluid infusion systems
WO2022202279A1 (ja) * 2021-03-25 2022-09-29 テルモ株式会社 薬液投与装置
WO2022202278A1 (ja) * 2021-03-25 2022-09-29 テルモ株式会社 薬液投与装置
USD1007676S1 (en) 2021-11-16 2023-12-12 Regeneron Pharmaceuticals, Inc. Wearable autoinjector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19365A (zh) * 2012-09-28 2015-05-13 泰尔茂株式会社 穿刺装置以及药液给予装置
US20170182307A1 (en) * 2011-02-22 2017-06-29 Medtronic Minimed, Inc. Fluid infusion device and related sealing assembly for a needleless fluid reservoir
JP2017136271A (ja) * 2016-02-04 2017-08-10 テルモ株式会社 保護部材および薬液投与器具
JP2017136270A (ja) * 2016-02-04 2017-08-10 テルモ株式会社 薬液投与装置
WO2018066378A1 (ja) * 2016-10-05 2018-04-12 テルモ株式会社 薬液投与装置および薬液投与装置の制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866009A1 (en) * 2005-02-25 2007-12-19 Novo Nordisk A/S Pump assembly with safety valve
CN101426542A (zh) * 2006-04-26 2009-05-06 诺沃-诺迪斯克有限公司 含经涂覆的密封构件的包装件中的可安装在表皮上的装置
WO2016075976A1 (ja) * 2014-11-11 2016-05-19 テルモ株式会社 薬液投与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70182307A1 (en) * 2011-02-22 2017-06-29 Medtronic Minimed, Inc. Fluid infusion device and related sealing assembly for a needleless fluid reservoir
CN104619365A (zh) * 2012-09-28 2015-05-13 泰尔茂株式会社 穿刺装置以及药液给予装置
JP2017136271A (ja) * 2016-02-04 2017-08-10 テルモ株式会社 保護部材および薬液投与器具
JP2017136270A (ja) * 2016-02-04 2017-08-10 テルモ株式会社 薬液投与装置
WO2018066378A1 (ja) * 2016-10-05 2018-04-12 テルモ株式会社 薬液投与装置および薬液投与装置の制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20184160A1 (zh) 2020-09-17
EP3925643A1 (en) 2021-12-22
EP3925643A4 (en) 2022-04-20
WO2020184160A1 (ja) 2020-09-17
CN113164678B (zh) 2023-02-17
JP7361758B2 (ja) 2023-10-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164678B (zh) 给药液装置
JP7143258B2 (ja) 多数の薬剤の誤送出を防止するための注入システム
CN101460207B (zh) 包括皮肤可安装设备及其包装件的组件
US7976505B2 (en) Disposable infusion device negative pressure fill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CN203694220U (zh) 输注套具、***器和输注套具组件
JP5063358B2 (ja) 穿刺器具、投与器具及び穿刺方法
CA2653601C (en) Cannula deliver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 disposable infusion device
JP4509100B2 (ja) 取り外し可能な針挿入作動部を有する皮膚に取り付け可能な注入装置
EP1824536B1 (en) Ventilated skin mountable device
CN205019519U (zh) 用于药物输注的倾斜***器
CN113164676B (zh) 给药液装置以及托架装置
CN1871042B (zh) 内部流体连接器
WO2024070145A1 (ja) カニューレポート、クレードル装置及び薬液投与装置
JP6979837B2 (ja) 薬液投与装置
JP6959813B2 (ja) 薬液投与装置
JP7157140B2 (ja) 投与器具、および薬液投与システム
WO2022202279A1 (ja) 薬液投与装置
WO2022202280A1 (ja) 薬液投与装置
JP2024050282A (ja) カニューレポート、クレードル装置及び薬液投与装置
JP2022149020A (ja) 薬液投与装置
CA3229823A1 (en) Injection assembly apparatuses, systems, and method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