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71038B - 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71038B
CN111771038B CN202080001585.2A CN202080001585A CN111771038B CN 111771038 B CN111771038 B CN 111771038B CN 202080001585 A CN202080001585 A CN 202080001585A CN 111771038 B CN111771038 B CN 11177103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unit
housing
slider
handle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0158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771038A (zh
Inventor
丁海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oobo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oobo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oobo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Woobo Tech Co Ltd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KR2020/000980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20153695A1/ko
Publication of CN1117710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710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7710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710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5/00Details of vehicle lock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E05B77/00 - E05B83/00
    • E05B85/10Handles
    • E05B85/107Pop-out handles, e.g. sliding outwardly before rot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5/00Doors
    • B60J5/04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sides
    • B60J5/0412Lower door structure
    • B60J5/0415Outer panel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77/00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functions or purposes
    • E05B77/02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functions or purposes for accident situations
    • E05B77/04Preventing unwanted lock actuation, e.g. unlatching, at the moment of collision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02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actuators used
    • E05B81/04Electrical
    • E05B81/06Electrical using rotary moto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24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actuator or the power transmission
    • E05B81/25Actuators mounted separately from the lock and controlling the lock functions through mechanical connec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24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actuator or the power transmission
    • E05B81/32Details of the actuator transmission
    • E05B81/40Nuts or nut-like elements moving along a driven threaded axl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24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actuator or the power transmission
    • E05B81/50Powered actuators with automatic return to the neutral position by non-powered means, e.g. by spring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54Electrical circuits
    • E05B81/64Monitoring or sensing, e.g. by using switches or sensors
    • E05B81/76Detection of handle operation; Detection of a user approaching a handle; Electrical switching actions performed by door handl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54Electrical circuits
    • E05B81/90Manual override in case of power failur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5/00Details of vehicle lock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E05B77/00 - E05B83/00
    • E05B85/06Lock cylinder arrangemen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5/00Details of vehicle lock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E05B77/00 - E05B83/00
    • E05B85/10Handles
    • E05B85/103Handles creating a completely closed wing surfac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5/00Details of vehicle lock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E05B77/00 - E05B83/00
    • E05B85/10Handles
    • E05B85/14Handles pivoted about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wing
    • E05B85/16Handles pivoted about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wing a longitudinal grip part being pivoted at one end about an axis perpendicular to the longitudinal axis of the grip part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E05D AND E05F,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 ELEMENTS, ELECTRIC CONTROL, POWER SUPPLY, POWER SIGNAL OR TRANSMISSION, USER INTERFACES, MOUNTING OR COUPLING, DETAILS,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 THEREOF
    • E05Y2900/00Application of doors, windows, wings or fittings thereof
    • E05Y2900/50Application of doors, windows, wings or fittings thereof for vehicles
    • E05Y2900/53Type of wing
    • E05Y2900/531Do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并且涉及一种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其通过包括滑动器、容纳在滑动器中的把手单元、支撑滑动器与把手单元之间的相对滑动的线性运动转换单元、以及使滑动器滑动的驱动单元,使装置的体积最小化,并进一步增强可组装性。

Description

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车门抽出或进入车门中的嵌入式把手。
背景技术
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是在车辆的横向方向上从车门板的外侧抽出或进入车门板的外侧中的把手。
在韩国专利公开号10-2018-0071313中提出了一种传统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
韩国专利公开号10-2018-0071313的车门把手通过两个连杆和旋转接头连接到把手支架上,使得可以机械地驱动门锁或门锁功能。
另外,当通过车门把手的移动产生电信号时,可以电子地驱动门锁或门锁功能。
韩国专利公开号10-2018-0071313的车门把手使用连杆和旋转接头,并因此具有总体积大以及为了确保转动半径难以组装的问题。
专利文献1:韩国专利公开号10-2018-0071313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已经做出本发明来解决上述问题,并且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其能够在使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的体积最小化的同时增强可组装性。
技术方案
其特征在于,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包括:滑动器;容纳在滑动器中的把手单元;以及线性运动转换机构,根据滑动器在x方向上的滑动,线性运动转换机构使把手单元在y方向上滑动,或者根据把手单元在y方向上的滑动,线性运动转换机构使滑动器在x方向上滑动,其中,车辆的纵向方向是x方向,并且车辆的横向方向是y方向。
其特征可以在于,线性运动转换机构包括:线性运动转换单元,其使滑动器和把手单元相对滑动;以及驱动单元,其使滑动器滑动。
其特征可以在于,线性运动转换单元包括:倾斜长孔,其相对于y方向倾斜,形成在滑动器处;以及销,所述销耦合到把手单元上,并沿着倾斜长孔滑动。
其特征可以在于,驱动单元包括:在滑动器中不可旋转地设置的移动螺母;紧固到移动螺母上的丝杠;以及向丝杠传递旋转力的动力传递单元。
其可以进一步包括使滑动器复位的滑动器复位弹簧。
其特征可以在于,滑动器复位弹簧安装在动力传递单元与滑动器之间。
其特征可以在于:倾斜长孔包括设置在x方向上的第一倾斜长孔和第二倾斜长孔,其中,第一倾斜长孔的倾斜方向平行于第二倾斜长孔的倾斜方向,其中,所述销包括:在第一倾斜长孔中滑动的第一销和在第二倾斜长孔中滑动的第二销,并且其中,把手单元包括:延伸部分,所述延伸部分耦合到第一销上,并且调节第一销与把手单元的外表面之间的距离。
其特征可以为进一步包括:使延伸部分复位的延伸部分复位弹簧,并且其中,定位在第一销中的槽与第一销和把手单元的外表面之间的方向正交。
其特征可以在于,把手单元以第二销为中心能够旋转,并且改变把手单元的旋转轴线的枢转单元进一步安装在把手单元中。
其特征可以为进一步包括:壳体,滑动器安装在所述壳体中,其中,枢转单元设置有连接到把手单元上的枢转销,其中,枢转销与车辆的外侧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销与车辆的外侧之间的距离,并且其中,当从车辆的外侧按压把手单元时,枢转单元通过与壳体的摩擦力而固定在壳体上。
其特征可以在于,第二倾斜长孔包括形成在车辆的内侧中的进入部分和形成在车辆的外侧中的抽出部分,其中,第二倾斜长孔的进入部分具有第二销相对于枢转销能够旋转的形状。
其特征可以在于,第二销***其中的第二销安装槽形成在把手单元中,其中,第二销安装槽具有以枢转销为中心的弧形的形状。
其特征可以为进一步包括:滑动器安装在其中的壳体,其中,与滑动器接触的引导部分形成在壳体中,引导部分在x方向上伸长,并且其中,引导部分***其中的槽形成在滑动器和移动螺母中。
其特征可以在于,检测移动螺母的传感器进一步安装在壳体中,其中,可以按压传感器的突起形成在移动螺母中,并且其中,突起设置在滑动器的外部。
其特征可以为进一步包括:把手单元安装在其中的第一壳体;以及动力传递单元安装在其中的第二壳体,其中,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分离。
其特征可以在于,把手单元进一步包括将把手单元推进车门中的按钮,其中,所述按钮仅当把手单元被抽出时暴露到外部。
其特征可以为进一步包括:滑动器安装在其中的壳体,其中,把手单元进一步包括将把手单元从车门抽出的按钮,并且其中,当在y方向上按压把手单元时,按钮被壳体按压。
其特征可以在于,动力传递单元包括:马达;以及能够测量马达的转数的编码器。
其特征可以为包括:滑动器安装在其中的壳体,其中,从滑动器向外突出的缓冲器安装在滑动器上,并且其中,由于缓冲器,在滑动器的外表面与壳体的内表面之间形成间隙。
其特征可以在于,把手单元包括:通过线性运动转换机构滑动的后侧把手单元;以及通过枢转销耦合到后侧把手单元上的前侧把手单元,其中,前侧把手单元以枢转销为中心能够旋转。
其特征可以在于,倾斜长孔包括销穿过其中的第一段和第二段,当把手单元被抽出时,销从第一段移动到第二段,其中,第一段的坡度比第二段的坡度更缓。
其特征可以为进一步包括:耦合到按钮的外侧上的板弹簧,其中,板弹簧被壳体按压。
其特征可以为进一步包括:滑动器安装在其中的壳体,其中,阶梯调节螺栓安装在壳体中,其中,阶梯调节螺栓设置为与把手单元接触,并且其中,当阶梯调节螺栓拧紧或松开时,把手单元在y方向上移动。
其特征可以在于,引导槽形成在滑动器的上表面上并且在x方向上伸长,其中,锁定槽形成在滑动器的上表面上,并且连接到引导槽的端部上,其中,重量平衡器包括第一臂,其中,第一臂在位于引导槽的端部处的第一位置与位于锁定槽处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以防止滑动器在x方向上的滑动,并且其中,当撞击施加到车门上时,第一臂移动到第二位置。
其特征可以为进一步包括通过滑动器的滑动而锁定或解锁的电动闩锁单元。
其特征可以为进一步包括:手动驱动电动闩锁单元的锁芯。
其特征可以为进一步包括:被提供有锁芯的旋转力的齿轮、连接到齿轮上并被齿轮旋转的齿轮杆、以及形成在齿轮杆的端部处并耦合到电动闩锁单元上的***部分,其中,***部分具有板的形状,并且其中,当***部分旋转时手动地打开电动闩锁单元。
其特征可以为进一步包括通过把手单元的旋转打开的手动闩锁单元。
其特征可以为进一步包括:杠杆,其将把手单元的旋转力传递到手动闩锁单元;以及重量平衡器,其包括第二弹簧安装部分,所述第二弹簧安装部分可以在处于初始状态的第一位置与能够阻挡杠杆的操作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当冲击施加到车门上时,第二弹簧安装部分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
有益效果
根据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其具有以下效果。
安装滑动器以容纳把手单元,从而使装置整体上紧凑。
由于将滑动器的滑动方向转换为把手单元的滑动方向的线性运动转换机构,所述装置不需要安装在与把手单元的滑动方向相同的方向上,因此所述装置在车辆的横向方向上变得紧凑。
因为滑动器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滑动,所述装置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变得紧凑。
由于使滑动器滑动的驱动单元,把手单元可以通过电动运动被抽出和进入。
由于使滑动器滑动的滑动器复位弹簧,把手单元可以手动地被抽出和进入。
由于滑动器的滑动,电动闩锁单元可以机械地和电气地锁定或解锁,使得可以防止电动闩锁单元的电气故障。
通过在与滑动器分离的状态下安装包括在驱动单元中的移动螺母,滑动器可以独立于驱动单元而滑动。因此,当用户的手卡在把手单元中时,可以通过拉动把手单元来移出手,从而提高使用安全性。
线性运动转换机构包括安装在滑动器中形成的倾斜长孔中的销,从而增强了把手单元与滑动器之间的可组装性。
通过分离把手单元与外部接触的空间和安装驱动单元的动力传递单元的空间不彼此连接,增强动力传递单元的水密性。
能够进入把手单元的按钮形成在把手单元上,使得把手单元可以容易地进入。按钮设置在仅当把手单元被抽出时才能被按压的位置处,从而减少了异物通过按钮流入,并且增强了用户界面。
能够抽出把手单元的按钮形成在把手单元的后侧处,使得用户可以通过向内按压把手单元来容易地抽出把手单元。
通过将缓冲器安装在滑动器的外侧上,可以减少当滑动器滑动时,在滑动器与滑动器安装在其上的壳体以及挡板之间产生的噪声。
由于可以使用电动闩锁或手动闩锁,因此可以根据用户的要求选择闩锁。
通过进一步包括能够手动地解锁电动闩锁或手动闩锁的锁芯,用户可以以各种方式打开或关闭车门。
通过齿轮连接电动闩锁或手动闩锁与锁芯,可以响应根据车辆的外部设计而改变的钥匙安装位置,并且可以更有效地将转动锁芯的钥匙的旋转力传递给电动闩锁或手动闩锁。
当使用手动闩锁时,通过包括杠杆和重量平衡器,其中所述杠杆将把手单元的旋转力传递给手动闩锁单元,当冲击施加到车门上时,重量平衡器可以移动到通过冲击防止杠杆操作的位置,可以防止由于外部冲击打开车门的情况。
当使用手动闩锁时,通过包括重量平衡器,当冲击施加到车门上时,所述重量平衡器移动到能够通过冲击来阻挡滑动器滑动的位置,可以防止由于外部冲击打开车门的情况。
把手单元分为由线性运动转换机构滑动的后侧把手单元和与后侧把手单元销耦合并能够进行拉动操作的前侧把手单元,使得其在滑动与拉动操作之间能够稳定地被驱动而不发生纠缠。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的前透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的前透视图(不包括壳体和挡板)。
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的后透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的后透视图(不包括壳体和挡板)。
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的前分解透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的壳体的前透视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的壳体的后透视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的前分解透视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的把手单元的分解后透视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的把手盖的前透视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的把手盖的后透视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的缓冲器构件的前透视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的滑动器的前透视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的滑动器的后透视图。
图15是根据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的驱动单元的前透视图。
图16是根据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的驱动单元的后分解透视图。
图17是根据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的挡板的前透视图。
图18是根据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的挡板的后透视图。
图19是根据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的前透视图,该把手处于把手被抬起的状态。
图20是根据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的前透视图(不包括壳体和挡板),该把手处于把手被抬起的状态。
图2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的前透视图,该把手处于被抽出的状态。
图22是根据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的前透视图(不包括壳体和挡板),该把手处于被手动抽出的状态。
图23是根据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的前透视图(不包括壳体和挡板),该把手处于被电动抽出的状态。
图24是根据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的前透视图,该把手处于被拉动的状态。
图25是根据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的前透视图(不包括壳体和挡板),该把手处于被拉动的状态。
图26是根据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的截面图,该把手处于进入的状态。
图27是根据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的截面图,该把手处于被抬起的状态。
图28是根据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的截面图,该把手处于被抽出的状态。
图29是根据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的截面图,该把手处于被电动抽出的状态。
图30是根据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的截面图,该把手处于被拉动的状态。
图3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的前视图(不包括壳体),该把手处于进入的状态。
图32是根据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的闩锁的右侧视图,该把手处于进入的状态。
图33是根据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的闩锁的左侧视图,该把手处于进入的状态。
图34是根据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的前视图(不包括壳体),该把手处于被电动抽出的状态。
图35是根据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的闩锁的右侧视图,该把手处于被电动抽出的状态。
图36是根据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的闩锁的左侧视图,该把手处于在被电动抽出之后激活电动门打开功能的状态。
图37是根据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的前视图(不包括壳体),该把手处于被手动抽出之后激活电动门打开功能的状态。
图38是根据本发明第二优选实施例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的后透视图(不包括壳体和挡板)。
图39是根据本发明第二优选实施例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的壳体的后透视图。
图40是根据本发明第二优选实施例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的把手单元的后分解透视图。
图41是根据本发明第二优选实施例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的驱动单元的前分解透视图。
图42是根据本发明第二优选实施例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的驱动单元的后分解透视图。
图43是根据本发明第二优选实施例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的截面图,该把手处于进入的状态。
图44是根据本发明第二优选实施例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的截面图,该把手处于被抬起的状态。
图45是根据本发明第三优选实施例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的前透视图。
图46是根据本发明第三优选实施例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的前透视图(不包括壳体和挡板)。
图47是根据本发明第三优选实施例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的后透视图。
图48是根据本发明第三优选实施例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的后透视图(不包括壳体和挡板)。
图49是根据本发明第三优选实施例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的前分解透视图。
图50是根据本发明第三优选实施例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的第一壳体的前透视图。
图51是根据本发明第三优选实施例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的第一壳体的后透视图。
图52是根据本发明第三优选实施例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的前分解透视图。
图53是根据本发明第三优选实施例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的把手单元的后分解透视图。
图54是根据本发明第三优选实施例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的把手单元的后透视图。
图55是根据本发明第三优选实施例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的缓冲器构件的前透视图。
图56是根据本发明第三优选实施例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的滑动器的前分解透视图。
图57是根据本发明第三优选实施例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的滑动器的后分解透视图。
图58是根据本发明第三优选实施例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的第一挡板的前透视图。
图59是根据本发明第三优选实施例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的第一挡板的后透视图。
图60是根据本发明第三优选实施例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的第二壳体的前透视图。
图61是根据本发明第三优选实施例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的第二壳体的后透视图。
图62是根据本发明第三优选实施例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的第二挡板的前透视图。
图63是根据本发明第三优选实施例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的第二挡板的后透视图。
图64是根据本发明第三优选实施例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的驱动单元的前透视图。
图65是根据本发明第三优选实施例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的驱动单元的前分解透视图。
图66是根据本发明第三优选实施例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的驱动单元的后分解透视图。
图67是根据本发明第三优选实施例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的钥匙锁单元的前透视图。
图68是根据本发明第三优选实施例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的钥匙锁单元的后分解透视图。
图69是根据本发明第三优选实施例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的前透视图。
图70是根据本发明第三优选实施例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的部分前视图(不包括壳体和挡板),该把手处于进入的状态。
图71是根据本发明第三优选实施例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的部分前视图(不包括壳体和挡板),该把手处于被抽出的状态。
图72是根据本发明第三优选实施例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的部分后视图(不包括壳体和挡板),该把手处于进入的状态。
图73是根据本发明第三优选实施例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的部分后视图(不包括壳体和挡板),该把手处于被抽出的状态。
图74是根据本发明第三优选实施例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的部分截面图。
图75是根据本发明第四优选实施例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的马达的前视图和透视图。
图76是根据本发明第五优选实施例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的前透视图。
图77是根据本发明第五优选实施例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的后透视图。
图78是根据本发明第五优选实施例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的前透视图(不包括壳体、挡板),该把手处于进入的状态。
图79是根据本发明第五优选实施例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的前透视图(不包括壳体、挡板),该把手处于在被抽出之后被拉动的状态。
图80是根据本发明第五优选实施例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的杠杆和重量平衡器的前分解透视图。
图81是根据本发明第五优选实施例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的杠杆和重量平衡器的后分解透视图。
图82是根据本发明第五优选实施例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的进入状态的平面图(不包括盖)。
图83是根据本发明第五优选实施例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的平面图,该把手处于在被抽出之后被拉动的状态。
图84是根据本发明第五优选实施例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的把手单元由于外部冲击而被抽出时的平面图(不包括盖)。
图85是根据本发明第六优选实施例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的前透视图。
图86是根据本发明第六优选实施例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的前透视图(不包括壳体、挡板)。
图87是根据本发明第六优选实施例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的后透视图。
图88是根据本发明第六优选实施例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的后透视图(不包括壳体、挡板)。
图89是根据本发明第六优选实施例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的第一壳体的前透视图。
图90是根据本发明第六优选实施例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的第一壳体的后透视图。
图91是根据本发明第六优选实施例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的把手单元的前分解透视图。
图92是根据本发明第六优选实施例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的把手单元的后表面的分解透视图。
图93是根据本发明第六优选实施例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的后侧把手单元的前透视图。
图94是根据本发明第六优选实施例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的后侧把手单元的后透视图。
图95是根据本发明第六优选实施例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的滑动器的后透视图。
图96是根据本发明第六优选实施例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的滑动器的平面图。
图97是根据本发明第六优选实施例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的第一挡板的前透视图。
图98是根据本发明第六优选实施例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的第一挡板的后透视图。
图99是根据本发明第六优选实施例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的驱动单元的前透视图。
图100是根据本发明第六优选实施例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的重量平衡器的分解透视图。
图101是根据本发明第六优选实施例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的重量平衡器处于第一位置时的状态图。
图102是根据本发明第六优选实施例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的重量平衡器处于第二位置时的状态图。
图103是根据本发明第六优选实施例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的阶梯调节螺栓的组装图。
图104是根据本发明第六优选实施例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的截面图,该把手处于进入的状态。
图105是当把手处于被抬起的状态时根据本发明第六优选实施例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的截面图。
图106是根据本发明第六优选实施例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的截面图,该把手处于在被抽出之后被拉动的状态。
图107是根据本发明第六优选实施例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的截面图,该把手处于进入的状态。
图108是根据本发明第六优选实施例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的截面图,该把手处于被抽出的状态。
图109是根据本发明第六优选实施例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的截面图,该把手处于被拉动5度的状态。
图110是根据本发明第六优选实施例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的截面图,该把手处于被拉动10度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作为参考,对于下文将描述的本发明的配置之中与现有技术相同的配置,将参考上述现有技术,并且将省略单独的详细描述。
本文所使用的术语仅用于参考特定实施例,并不旨在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单数形式包括复数形式,除非短语明确表示相反的含义。
如本文所使用的,“包括”的含义体现了特定的特征、区域、整数、步骤、动作、元件和/或组件,但不排除存在或添加其他特定的特征、区域、整数、步骤、动作、元件、组件和/或组。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前后侧表示车辆的纵向方向,上下方向表示车辆的横向方向,并且左右方向表示车辆的垂直方向。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5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包括:壳体1100;安装在壳体1100中的滑动器1600;容纳在滑动器1600中的把手单元1200;以及线性运动转换机构,其根据滑动器1600在从左到右方向上的滑动,使把手单元1200在从前到后方向上滑动,或者根据把手单元1200在从前到后方向上的滑动,使滑动器1600在从左到右方向上滑动。
线性运动转换机构包括:线性运动转换单元,其用于支撑滑动器1600与把手单元1200之间的相对滑动;以及驱动单元1700,其使滑动器1600滑动。
线性运动转换单元包括:第一倾斜长孔1601和第二倾斜长孔1602,它们形成在滑动器1600中;以及第一销1301和第二销1302,它们安装在把手单元1200中,以沿着第一倾斜长孔1601和第二倾斜长孔1602滑动。
在下文中,将参考图5详细描述每个配置。
<壳体>
在图6至图7中详细地示出了壳体1100。
壳体1100整体上以带有打开的后侧和左侧的长方体(cuboid)的形状形成。即,它由前表面部分和形成为从前表面部分的周向向后突出的周向部分组成。
把手单元1200和滑动器1600设置在壳体1100的中心部分处,驱动单元1700设置在壳体1100的右侧部分处,并且锁芯1900设置在壳体1100的左侧部分处。
在壳体1100中,把手单元通孔1101形成为从壳体1100的中心部分到左侧部分是长的。把手单元通孔1101形成为把手单元1200的前部分的形状,并且在第一实施例中,形成为带有弧形左侧和右侧的矩形的形状,以在从前到后方向上被穿透。把手单元通孔1101形成为大于把手单元1200的前部分,从而防止把手单元通孔1101与把手单元1200之间的干扰。
第一引导部分1102和第二引导部分1105形成为在壳体1100的周向部分的上部分和下部分中向内突出。
第一引导部分1102设置在把手单元通孔1101的左侧和右侧处,并且***把手单元1200和滑动器1600中的第一销1301和第二销1302引导滑动器1600的滑动。
第一引导部分1102分成两部分,左侧部分和右侧部分。第一引导部分1102的右侧形成为在从前到后方向上笔直延伸的直线,并且第一引导部分1102的左侧的后侧部分形成为当其从前向后行进时向左倾斜的直线。
由于该第一引导部分1102,当沿着转动半径逆时针旋转时,确保把手单元1200能够向右移动的空间,同时第一销1301和第二销1302位于后侧,而当它们位于前侧时,它可以在从前到后方向上滑动。
第二引导部1105设置在把手单元通孔1101的中心处,并且引导滑动器1600的滑动。
形成在上部分上的第二引导部分1105以在从前到后方向上笔直延伸的直线的形式形成,并且形成在下部分中的第二引导部分1105以字
Figure BDA0002638011430000131
的形式形成,并且整体上以如下形状形成:在向下方向上连续延伸的第二直线部分连接在在从前到后方向上连续延伸的第一直线部分的后方方向处。
凹槽形成为在第二直线部分中向后开口,并且装配将在后面描述的门闩锁连接部分30。
形成在壳体1100的下部分中的第二引导部分1105的左部分形成为向下突出。门闩锁连接部分穿透槽1104形成为向后开口,并形成为在突出空间的左下方中在上下方向上穿透,从而安装门闩锁连接部分30的一部分。
在壳体1100的右下部分中,两个第三传感器安装槽1103形成为在从左到右方向上彼此间隔开。第三传感器安装槽1103以具有部分开口上部分的矩形边缘向后突出的方式形成。由此,第三传感器23a和23b在从后到前的方向上安装在第三传感器安装槽1103中,并被压过开口部分。
在壳体1100的右中心中,三个第三引导部分1106形成为向后突出。第三引导部分1106设置在把手单元通孔1101的右侧上。
第三引导部分1106形成为在从左到右方向上是长的,并且左部分和中心部分的宽度的长度比右侧的宽度的长度宽。丝杠安装槽1131形成在左侧和中心的后方向上,并且缓冲器安装槽1136形成在右侧的后方向上。
另外,在上下方向上设置在中间部分中的第三引导部分1106的从前到后宽度的长度比设置在上部分和下部分中的第三引导部分1106的从前到后宽度的长度窄。由此,可以被第三引导部分1106来引导安装在将在后面描述的丝杠安装槽1131中的丝杠1724、围绕丝杠1724设置的滑动器复位弹簧1730和安装在缓冲器安装槽1136中的缓冲器1740中的每一个的中间部分、上部分和下部分。
壳体1100的前外侧与将在后面描述的缓冲器构件1500耦合。能够紧固螺栓的第一缓冲器紧固部分1113以把手单元通孔1101为中心形成在左侧和右侧上。多个第二缓冲器紧固部分1114围绕把手单元通孔1101形成在上侧和下侧上。第二缓冲器紧固部分1114的相对于中心部分的左侧和右侧形成为朝向把手单元通孔1101的方向凹陷。在第一缓冲器紧固部分1113与第二缓冲器紧固部分1114之间以及在第二缓冲器紧固部分1114与第二缓冲器紧固部分1114之间,第三缓冲器紧固部分1115具有向前突出的圆柱形柱的形状。由此,壳体1100和缓冲器构件1500可以更牢固地耦合。
壳体1100的右侧形成为向下突出。
在壳体1100的右下侧中,第一马达安装槽1121形成为向后开口。
在第一马达安装槽1121的上部分中,蜗轮安装槽1122形成为向后开口。
第一马达安装槽1121设置在第三引导部分1106的右侧处。在第一马达安装槽1121与第三引导部分1106之间,以丝杠穿透部分1132的上部分和下部分连接到壳体1100的周向部分上的方式,丝杠穿透部分1132沿上下方向形成为长的。
第一马达安装槽1121的右侧和下侧被壳体1100的周围阻挡,第一马达安装槽1121的上侧被第一马达安装槽1121与蜗轮安装槽1122之间形成的隔板阻挡,并且第一马达安装槽1121的左侧被丝杠穿透部分1132阻挡。
在丝杠穿透部分1132中,槽形成为向后开口,从而安装丝杠1724的右侧。
在第一马达安装槽1121的下部分中,第一马达支撑部分1124形成为向上突出。***第一马达安装槽1121中的马达1710的下部分的一部分通过被***在第一马达支撑部分1124之间而被支撑。
在蜗轮安装槽1122的下部分中,槽形成为向后开口并且在上下方向上穿透,使得在马达1710的上部分中形成的蜗杆1721通过槽被安装在涡轮安装槽1122中。
在蜗轮安装槽1122的上部分中,形成第一马达轴安装部分1123,在所述第一马达轴安装部分中形成有向后和向下开口的槽,从而安装蜗杆1721的上部分。
在蜗轮安装槽1122的右侧中,形成丝杠安装部分1133,在所述丝杠安装部分中形成有向后开口的槽,从而安装丝杠1724的轴的右侧。
在壳体1100的外周的右侧中,丝杠支撑件1134形成为向左突出。丝杠支撑部分1134设置在丝杠安装部分1133的右侧处。丝杠1724的右端被丝杠支撑部分1134支撑,使得丝杠1724不会进一步向右移动。
在第三引导部分1106与把手单元通孔1101之间,丝杠安装部分1135形成为向后突出。丝杠安装部分1135的右侧形成为平的,使得丝杠1724不会进一步向左移动。另外,丝杠安装部分1135的左侧具有在右侧上凸出的弧形的形状,从而防止丝杠安装部分1135与把手单元1200之间的干扰。
在丝杠安装部分1135的中心中,槽形成为在从左到右方向上穿透,从而安装丝杠1724的轴的左侧。
在壳体1100的周向部分的右下部分中,穿线槽1141形成为在上下方向上穿透。穿线槽1141设置在第三传感器安装槽1103之间。
在第三传感器安装槽1103之间,线引导部分1142形成为向后突出,并且在左侧处的第三传感器安装槽1103和在右侧处的第三传感器安装槽1103通过线引导部分1142连接。
由此,线20通过穿线槽1141***壳体1100中,并且一些线20通过线引导部分1142的下部分连接到第三传感器23a和23b上。
在壳体1100的周向部分中,形成与挡板1800耦合的第一紧固部分1151和第二紧固部分1152。
第一紧固部分1151以包括槽的形式形成,螺栓可以通过所述槽从后到前***。第一紧固部分1151的一部分形成为在壳体1100的周向部分的右、上、下侧表面的一部分中向外突出,而第一紧固部分1151的其余部分形成为在壳体1100的左侧中和在门闩锁连接部分穿透槽1104的右侧中向后突出。
在壳体1100的周向部分的上和下侧表面中,第二紧固部分1152形成为向外突出。第二紧固部分1152具有从前向后行进时向内倾斜的突起的形状。
在壳体1100的周向部分中,形成与门板耦合的第三紧固部分1153。
在壳体1100的周向部分的上和下侧表面中,第三紧固部分1153形成为向外突出。在第三紧固部分1153中,槽形成为在从前到后方向上穿透,并通过槽耦合到门板上。圆环形状的金属垫1154被安装在槽中,以防止壳体1100与门板之间的耦合部分被损坏和松开。
<把手单元>
在图8至图9中详细地示出了把手单元1200。
把手单元1200整体上以矩形的左侧和右侧向后突出的形状形成。把手单元1200包括:与矩形相对应的把手单元主体1220、与突出部分相对应的把手单元的左侧部分1230、以及把手单元的右侧部分1240。
在把手单元1200的左侧部分中,延伸部分安装槽1201具有矩形的形状,以在从前到后方向上穿透,并且在把手单元1200的右侧部分中,枢转单元安装槽1202具有矩形的形状,以在从前到后方向上穿透。
延伸部分安装槽1201和枢转单元安装槽1202的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被把手单元1200阻挡。由此,将在后面描述的延伸部分1310沿着延伸部分安装槽1201在延伸部分安装槽1201之内移动,并且枢转单元1320以第三销安装槽1214或枢转销1327为中心在枢转单元安装槽1202之内旋转。
在枢转单元安装槽1202的前方的下部分中,LED安装槽1203形成为在上下方向上穿透。在LED安装槽1203中,***将在后面描述的LED 24的下部分,使得当把手单元1200被抽出时,用户可以从把手单元1200的外部检查LED 24的光。
在枢转单元安装槽1202的左侧中,穿线槽1242形成为在从左到右方向上穿透。通过将在后面描述的挡板1800的插线槽1801连接到外部的线20,通过穿线槽1242连接到把手单元1200的每个传感器上,并且它们中的一些连接到LED 24上。
在把手单元主体1220的前表面中,形成有把手盖安装部分1210。把手盖安装部分1210形成为比把手单元主体1220更向左延伸。把手盖安装部分1210包括:后表面面板,其以根据把手单元通孔1101的形状而具有弧形左侧和右侧的矩形的形状形成;以及周向部分,其形成为在与后板的周围向内隔开预定间隔的位置处向后突出。
在把手盖安装部分1210的中心部分中,形成按钮传感器安装槽1211和线安装部分1212。
按钮传感器安装槽1211形成为向前开口,从而安装按钮25和按钮传感器26。按钮25设置在按钮传感器26的前方向处,并且当从前向后按压按钮25时,按钮传感器26被按压。在图10中详细地示出按钮25和按钮传感器26。
线安装部分1212形成为在前和左和右方向上开口,从而安装通过枢转单元安装槽1202进入的线20。线20通过线安装部分1212连接到按钮传感器26上。
在把手盖安装部分1210的周向部分的上、下、左和右侧中,钩状的把手盖紧固部分1213形成为从把手盖安装部分1210的周向部分向外突出。把手盖紧固部分1213包括:突起,其形成为在其从前向后行进时比把手盖安装部分1210更向外倾斜;以及槽,所述槽形成为在突起的两侧处在从内向外方向上穿透,以允许突起的两侧的弹性变形。
由此,将在后面描述的把手盖1400安装在把手盖安装部分1210的周向部分的外表面上。
在把手盖安装部分1210的周向部分的右侧的上部分和下部分中,第三销安装槽1214形成为具有前部开口,并在上下方向上穿透。
在把手单元主体1220的中心中,第一通孔1221形成为在上下方向上穿透。第一通孔1221具有带有圆角的矩形的形状。第一通孔1221形成为足够大,以允许用户的手***,使得用户可以通过将手放在第一通孔1221中来拉动把手单元1200。此时,由于第一通孔1221的形状,增强了用户的抓握感。
在把手单元主体1220的后表面中,线安装部分1222形成为向后突出。线安装部分1222形成为在向后延伸之后向上或向下弯曲。
形成为向上弯曲的线安装部分1222和形成为向下弯曲的线安装部分1222交替地设置,使得易于电线20的安装,并且同时防止线20在上下方向上流动。
通过将在后面描述的挡板1800的插线槽1801连接到外部的线20被连接到第二传感器22上,所述第二传感器通过线安装部分1222安装在把手单元1200的左后方向上。
在把手单元左侧部分1230的前方向上,形成分隔壁,并且在分隔壁中形成要在从前到后方向上穿透的圆形槽。该槽与延伸部分安装槽1201连通。
把手单元左侧部分1230形成为向后开口。
把手单元左侧部分1230包括形成为在上下方向上穿透的第一安装销。
在把手单元左侧部分1230的右侧中,第二传感器安装槽1232形成为向外突出。在第二传感器安装槽1232的左侧中,槽形成为向后突出,使得第二传感器安装槽1232和延伸部分安装槽1201彼此连通。由此,安装在第二传感器安装槽1232中的第二传感器22被将在后面描述的延伸部分1310按压过所述槽。
把手单元的右侧部分1240形成为使得后侧在其从左向右行进时进一步向前倾斜。由此,当把手单元1200以把手单元的右侧部分1240为中心逆时针旋转时,防止安装在把手单元1200的后表面和壳体1100中的挡板1800受到干扰。
在把手单元的右部分1240的左侧中,第二销安装槽1241形成为在上下方向上穿透。把手单元1200通过***第二销安装槽1241中的第二销1302连接到滑动器1600上。
<延伸部分>
在图8至图9中详细地示出了延伸部分1310。
延伸部分1310安装在把手单元1200的左侧中,以便相对于第一销1301可调节长度。
延伸部分1310包括头部分1311和长度部分1313,头部分1311以带有圆角的圆柱的形状形成,长度部分1313以圆柱的形状形成在头部分1311的后侧中。长度部分1313的直径的长度形成为比头部分1311的一侧的长度小。
头部分1311形成为向后开口,并且在头部分1311的内表面与长度部分1313的外表面之间形成延伸部分复位弹簧***槽1312。
在长度部分1313的后部中,以如下方式形成第二传感器防压部分1314:其左侧表面和右侧表面在它们从前向后行进时进一步朝向长度部分1313的中心倾斜。第二传感器22设置在一个第二传感器防压部分1314的右侧处,但是有可能通过在左右两侧上形成第二传感器防压部分1314来进一步增强组装性。
在长度部分1313的后部中,狭缝1315形成为在上下方向上穿透。狭缝1315在从左到右方向上形成为长的。
延伸部分复位弹簧1316装配在长度部分1313的外侧。
延伸部分1310从把手单元1200的前部到后部装配。延伸部分1310的后方向被形成在把手单元的左侧部分1230的前方向上的分隔壁阻挡。
此时,延伸部分复位弹簧1316的前方向装配到延伸部分复位弹簧***槽1312中,并且后方向被形成在把手单元的左侧部分1230的前方向中的分隔物阻挡,从而根据把手单元1200的移动,其在延伸部分复位弹簧***槽1312与分隔壁之间在从前到后方向上被压缩和恢复。
在组装之后,将第一销1301装配到延伸部分1310的从把手单元1200向后突出的狭缝1315和滑动器1600的第一倾斜长孔1601中。由此,把手单元1200的左侧部分连接到滑动器1600上。
此时,由于狭缝1315的形状,当把手单元1200旋转时,第一销1301沿着狭缝1315自由滑动。由此,把手单元1200可以在保持第一倾斜长孔1601的宽度恒定的同时旋转。
<枢转单元>
在图8至图9中详细地示出了枢转单元1320。
枢转单元1320以能够改变把手单元1200的旋转轴线的方式安装在把手单元1200的右侧中。
枢转单元1320包括:旋转轴1321,其为在上下方向上设置的圆柱形状;旋转部分1322,其形成为相对于旋转轴1321从旋转轴1321的上部分和下部分向后延伸;枢转单元复位弹簧安装部分1325,其使上旋转部分1322和下旋转部分1322彼此连接;以及加强部分1326。
旋转轴1321的中心部分的直径形成为小于旋转轴1321的上部分和下部分的直径。旋转轴1321可以可拆卸地组装到枢转单元1320上。枢转单元复位弹簧1324缠绕在旋转轴1321的外侧上。由于旋转轴1321的形状,枢转单元复位弹簧1324将不会沿着上下方向分离。
槽形成在旋转轴1321的中心中,以在上下方向上穿透。枢转销1327***槽中。枢转销1327的高度方向上的长度形成为比旋转轴1321的高度方向上的长度长,并且在安装之后,枢转销1327的上部分和下部分的一部分从旋转轴1321向外突出。
旋转部分1322以在从前到后方向上延伸的板的形式形成。在旋转部分1322中,旋转部分1322的后端形成为足够长,以当把手单元1200进入时,与将在后面描述的挡板1800的枢转单元接合部分1803接触。
在旋转部分1322的后侧的左侧中,凹陷地形成有第二销接合防止槽1323。当旋转部分1322的左侧表面与把手单元1200的枢转单元安装槽1202的内表面接触时,第二销1302定位在第二销接合防止槽1323中。
枢转单元复位弹簧安装部分1325具有矩形板的形状,并且宽表面设置为从左到右方向面对。枢转单元复位弹簧安装部分1325设置在旋转轴1321的后面。
枢转单元复位弹簧1324的一侧与将在后面描述的把手盖1400的后表面接触,并且另一侧与枢转单元复位弹簧安装部分1325的右侧表面接触。枢转单元复位弹簧1324以一侧为中心顺时针缠绕。即,由于枢转单元复位弹簧1324,枢转单元1320接收以旋转轴1321为中心的沿逆时针方向的弹力。
加强部分1326以矩形板的形式形成,并且以从前到后方向面对的方式设置宽表面。加强部分1326设置在枢转单元复位弹簧安装部分1325的后方向处。由于加强部分1326,枢转单元1320可以在保持刚性的同时减小重量。
从把手单元1200的前部到后部安装枢转单元1320。然后,枢转单元1320的前侧被安装在把手单元1200的前侧中的把手盖1400阻挡,并且不会因枢转销1327而在后侧中流动,所述枢转销的上部分和下部分安装在把手单元1200的第三销安装槽1214中。
<把手盖>
在图10至图11中详细地示出了把手盖1400。
把手盖1400具有矩形的形状,所述矩形的左侧和右侧根据把手单元1200的把手盖安装部分1210的形状而具有弧形的左侧和右侧。把手盖1400形成为向后开口。
在把手盖1400的左侧中,按钮安装槽1401安装成在从前到后方向上穿透。按钮安装槽1401设置在把手单元1200的按钮传感器安装槽1211的前方向处。按钮25的一部分安装为***按钮安装槽1401中,并且用户可以按压按钮25的一部分。
在把手盖1400的右侧的上部分和下部分中,第三销支撑部分1402形成为向后突出。
第三销支撑部分1402具有字母‘T’的形状。字母‘T’中的竖直侧的端部形成为连接至把手盖1400的内表面上,并且另一端比其余部分更向后突出,以便与枢转销1327的上部分和下部分接触。由此,枢转销1327将不会在向前方向上流动。
在把手盖1400的左侧中,延伸部分支撑部分1403形成为向后突出。延伸部分支撑部分1403的后表面与延伸部分1310的前表面接触。
在把手盖1400的顶部、底部、左侧和右侧中,以钩的形式的把手紧固部分1404形成为向内突出。把手紧固部分1404形成为当其从前向后行进时进一步向外倾斜。
当组装把手盖1400时,把手盖1400的把手紧固部分1404的倾斜部分推动把手单元1200的把手盖紧固部分1213的倾斜部分,使得把手盖紧固部分1213可以逐渐地弹性变形。
<缓冲器构件>
在图12中详细地示出了缓冲器构件1500。
在缓冲器构件1500的中心部分中,把手通孔1501形成为在从前到后方向上穿透,把手单元1200和把手盖1400滑动通过所述把手通孔。把手通孔1501具有矩形的形状,所述矩形根据把手单元1200的前侧的形状和把手盖1400的形状而具有弧形的左侧和右侧。
所述形状由多个阶段组成,并且所述形状的尺寸在其从缓冲器构件1500的后部到前部行进时增大。由此,把手盖安装槽1502在形成在缓冲器构件1500的后方向处的把手通孔1501与形成在前方向上的把手通孔1501之间具有阶梯的形状。由于把手盖安装槽1502,把手单元1200的手动操作变得容易,并且将钥匙***锁芯1900中的操作变得更顺畅。
缓冲器构件1500的后方向与壳体1100的前表面耦合。在把手通孔1501的左侧和右侧中,形成能够紧固螺栓的第一壳体紧固部分1503。在相对于把手通孔1501的上侧和下侧中,形成多个第二壳体紧固部分1504。第二壳体紧固部分1504形成为向后延伸,并且形成在上下方向上穿透的槽,壳体1100的第二缓冲器紧固部分1114的中心部分可以穿过所述槽***。在第一壳体紧固部分1503与第二壳体紧固部分1504之间,以及在第二壳体紧固部分1504与第二壳体紧固部分1504之间,形成在从前到后方向上穿透的槽,壳体1100的第三缓冲器紧固部分1115可以***所述槽中。由此,缓冲器构件1500和壳体1100可以更牢固地耦合。
由于缓冲器构件1500,壳体1100不直接与门板接触并且被保护不受外部冲击的影响,并且还起到防尘和防水的功能,以防止污染物或湿气从外部进入壳体1100。
<滑动器>
在图13至图14中详细地示出了滑动器1600。
滑动器1600包括上表面1610和下表面1620以及右表面1630,上表面1610和下表面1620形成为从右表面1630的上端和下端向左延伸。即,滑动器1600形成为向左、向前和向后开口,使得把手单元1200可以容纳在该空间中。
上表面1610和下表面1620整体上以矩形板的形式形成。上表面1610和下表面1620的左侧形成为在它们从前向后行进时进一步向右倾斜,并且在右侧中,壳体防干扰部分1607形成为具有打开的前侧和右侧。壳体防干扰部分1607的左侧表面形成为平行于上表面1610和下表面1620的左侧表面。
由此,确保滑动器1600的左后方向中的空间,使得可以安装锁芯1900。另外,当滑动器1600向右滑动时,在滑动器1600和壳体1100不干扰的线上,壳体1100的右侧的从前到后的间隙可以形成得尽可能紧凑。
第一倾斜长孔1601和第二倾斜长孔1602在上下方向上形成在上表面1610和下表面1620的左侧和右侧中。第一倾斜长孔1601和第二倾斜长孔1602形成为平行于上表面1610和下表面1620的左侧表面。
第一倾斜长孔1601形成在滑动器1600的左侧上,并且第二倾斜长孔1602形成在滑动器1600的右侧上。
第一倾斜长孔1601形成为从前方向到后方向具有相同的宽度。所述宽度形成为类似于或略大于第一销1301的直径的尺寸。
第二倾斜长孔1602包括在第二倾斜长孔1602的后方向上形成的进入部分和在第二倾斜长孔1602的前方向上形成的抽出部分。
抽出部分的宽度类似于或略大于第二销1302的直径。
第二倾斜长孔1602的左侧表面形成为在其从中间部分向后部行进时向左倾斜,并且进入部分的宽度在其从前部向后部行进时逐渐变宽。第二倾斜长孔1602的后表面形成为平行于滑动器1600的后表面。
由此,当把手单元1200以枢转单元1320的旋转轴线1321为中心旋转时,***第二倾斜长孔1602中的第二销1302可以在第二倾斜长孔1602之内移动,而无需移动滑动器1600。
在下表面1620的后方向上,门闩锁连接部分安装部分1603形成为向下突出。门闩锁连接部分安装部分1603具有字
Figure BDA0002638011430000221
的形状,并且字
Figure BDA0002638011430000222
的凹部分向后形成。门闩锁连接部分安装部分1603设置为***壳体1100的门闩锁连接部分穿透槽1104的右侧中。
在上表面1610和下表面1620的后部中,以连接上表面1610和下表面1620的形式形成加强部分1606。加强部分1606形成在门闩锁连接部分安装部分1603的上部分上。由于加强部分1606,增强了滑动器1600的刚性。
右表面1630整体上以矩形板的形状形成。右表面1630包括:形成为向后突出的滑动器复位弹簧装配部分1604、以及呈字
Figure BDA0002638011430000223
的形状的移动螺母***槽1605,移动螺母***槽1605具有打开的前部,并且在滑动器复位弹簧装配部分1604的上部分和下部分上在从左到右方向上穿透。
滑动器复位弹簧装配部分1604具有弧形的形状,其中凹部分向前形成。在滑动器复位弹簧装配部分1604的内侧,设置将在后面描述的丝杠1724,并且滑动器复位弹簧1730装配到滑动器复位弹簧装配部分1604的外侧。即,滑动器复位弹簧装配部分1604设置在丝杠1724与滑动器复位弹簧1730之间。滑动器复位弹簧装配部分1604的内侧直径形成为与装配到丝杠1724上的移动螺母1750的外侧直径相同且相似,从而滑动器复位弹簧装配部分1604和丝杠1724彼此不接触。
形成在上部分中的移动螺母***槽1605的下部分的内表面与壳体1100的第三引导部分1106接触,从而被第三引导部分1106引导,并且上部分的内表面形成为与第三引导部分1106间隔开预定间隔。形成在下部分中的移动螺母***槽1605形成为相对于形成在上部分中的移动螺母***槽1605和滑动器复位弹簧装配部分1604对称。
由此,在移动螺母***槽1605与第三引导部分1106之间形成其中能够安装有移动螺母1750的空间。在安装移动螺母1750之后,移动螺母1750的内表面和第三引导部分1106的外表面彼此接触。
<驱动单元>
在图15至图16中详细地示出了驱动单元1700。
驱动单元1700包括:动力传递单元;蜗杆1721,其通过动力传递单元旋转;双齿轮1722,其通过蜗杆1721旋转;移动螺母1750,其通过双齿轮1722和壳体1100在从左到右方向上滑动。
动力传递单元可以设置有马达1710。
驱动单元1700放置在壳体1100的右侧处。
马达1710在上下方向上安装在壳体1100中。
马达1710由控制单元(未示出)操作或停止。
蜗杆1721安装在马达1710的轴中。
双齿轮1722包括蜗轮1723和设置在蜗轮1723的左侧处的丝杠1724。蜗轮1723和丝杠1724通过单个轴连接,从而同时旋转。在蜗轮1723与丝杠1724之间,形成盘,所述盘的一个表面连接到蜗轮1723上,而另一表面连接到丝杠1724上。
蜗杆1721与蜗轮1723齿耦合。双齿轮1722在蜗杆1721的后方向上设置在从左到右方向处。
滑动器复位弹簧1730安装在丝杠1724的外侧上。在完成组装之后,将滑动器复位弹簧1730的一侧安装在滑动器1600的滑动器复位弹簧装配部分1604中,并且滑动器复位弹簧1730的另一侧与丝杠穿透部分1132的左侧表面接触。
在滑动器复位弹簧1730的外侧中,安装有缓冲器1740。
缓冲器1740整体上以圆形管的形状形成。在从左到右方向上设置缓冲器1740。
在缓冲器1740的前方向中,形成为向前突出的引导部分1741分别形成在上部分和下部分处。
引导部分1741具有矩形管的形状。在从左到右方向上设置引导部分1741。
上引导部分1741和下引导部分1741彼此间隔开。即,壳体***槽1742形成在两个引导部分1741之间。
缓冲器1740安装在壳体1100的缓冲器安装槽1136中。形成在中间的第三引导部分1106***壳体***槽1742中。上部分引导部分1741的上表面与形成在上部分中的第三引导部分1106的下表面接触,并且下部分引导部分1741的下表面与形成在下部分中的第三引导部分1106的下表面接触。即,缓冲器1740设置在第三引导部分1106之间,由此其不在上下方向上流动。由于第三引导部分1106的形状,缓冲器1740不在从左到右方向上流动超过一定范围。
由于缓冲器1740,滑动器复位弹簧1730不能在上下方向上和从前到后方向上移动预定量,并且当操作滑动器复位弹簧1730时产生的噪声、振动等被吸收。
移动螺母1750整体上以矩形板的形状形成。
移动螺母1750设置为使得其宽表面设置为面对从左到右方向。
移动螺母1750的中心部分包括:第二壳体***槽1754,其形成为具有打开的前部并且在从左到右方向上穿透;第二引导部分1752,其形成在第二壳体***槽1754的上部分和下部分中;第一壳体***槽1753,其形成为具有打开的前部并且在第二引导部分1752的上部分和下部分中在从左到右方向上穿透;以及第一引导部分1751,其形成为在第一壳体***槽1753的上部分和下部分中向右突出。
第一壳体***槽1753在从前到后方向上的深度形成为比第二壳体***槽1754在从前到后方向上的深度深。
壳体1100的第三引导部分1106***第一壳体***槽1753和第二壳体***槽1754中。
第一引导部分1751的后表面形成为在其从前向后行进时向左倾斜,使得当滑动器1600在从左到右方向上滑动时可以更容易地将其***移动螺母1750中。
另外,移动螺母1750包括形成为从中心部分向右突出的丝杠***部分1755。
内螺纹部分形成在丝杠***部分1755中,以在从左到右方向上穿透。丝杠1724装配到内螺纹部分上。
当丝杠1724旋转时,由于一侧***壳体1100中,因此移动螺母1750沿着第三引导部分1106在从左到右方向上滑动。
移动螺母1750比右表面1630设置在滑动器1600的左侧处。因此,当移动螺母1750向右移动时,滑动器1600被移动螺母1750向右推动,并且当移动螺母1750向左移动时,滑动器1600被滑动器复位弹簧1730向左推动。
在下部分中形成的第一引导部分1751中,第三传感器按压部分1756形成为向下突出。第三传感器按压部分1756充分突出,以在移动螺母1750在从左到右方向上滑动时推动第三传感器23a和23b的上部分。
移动螺母1750以如下方式设置在滑动器1600中:第三传感器按压部分1756设置在比滑动器1600的前表面更在前的方向上。由此,当滑动器1600与移动螺母1750分开在从左到右方向上滑动时,防止了滑动器1600与第三传感器按压部分1756之间的干扰。
<挡板>
壳体1100包括耦合到壳体1100的后方向上的挡板1800。
在图17至图18中详细地示出了挡板1800。
挡板1800整体上以具有打开的前部的长方体的形状形成。即,它由后表面部分和形成为从后表面部分的周向向前突出的周向部分组成。
挡板1800的形状整体上沿着壳体1100的形状形成。
挡板1800的左侧部分1810和右侧部分1820形成为比挡板1800的中心部分更向前突出。
在挡板1800的中心中,插线槽1801形成为在从前到后方向上穿透。电线20的一部分通过插线槽1801连接到壳体1100的内部。
在挡板1800的中心中,壳体支撑部分1802和枢转单元接合部分1803形成为向前突出。
枢转单元接合部分1803设置在比插线槽1801更右侧处,而壳体支撑部分1802设置在比枢转单元接合部分1803更右侧处。
壳体支撑部分1802的左侧以形成为具有凹的左侧的弧形形状突出,并且壳体支撑部分1802的右侧以在上下方向上形成的直线的形状突出。由于该形状,壳体1100的丝杠安装部分1135可以***壳体支撑部分1802中。为此,丝杠安装部分1135可以更牢固地支撑丝杠1724。
枢转单元接合部分1803的右侧形成为在其从左向右行进时向前倾斜。由于该倾斜部分,即使用户按压把手单元1200的右侧并且枢转单元1320接收到力,枢转单元1320也不会被向右推动超过枢转单元接合部分1803。另外,因为安装在枢转单元1320中的枢转单元复位弹簧1324接收逆时针方向上的弹力,因此即使枢转单元1320不与枢转单元接合部分1803接触,枢转单元1320也不会从枢转单元接合部分1803向右移动。
在挡板1800的左下部中,门闩锁连接部分穿透槽1804形成为向前开口并在上下方向上穿透,从而安装门闩锁连接部分30的一部分。
门闩锁连接部分穿透槽1804设置在壳体1100的门闩锁连接部分穿透槽1104的后方向处。
在左侧部分1810中,锁芯安装槽1811形成为向后开口。
在锁芯安装槽1811的上部分和下部分中,形成锁芯紧固部分1812。在锁芯紧固部分1812中,螺栓可以***其中的槽形成为在从前到后方向上穿透,使得锁芯1900能够螺栓耦合到锁芯紧固部分1812上并安装在其中。
锁芯安装槽1811的右侧和锁芯紧固部分1812形成为在其从前向后行进时向右倾斜,使得锁芯1900也安装为在其从前向后行进时向右倾斜。由此,当向前拉动把手单元1200的左侧时,可以使用户操作锁芯1900所需的把手单元1200与缓冲器构件1500之间的间隙最小。
在两个锁芯紧固部分1812之间,锁芯穿透槽1813形成为在从前到后方向上穿透。锁芯穿透槽1813具有圆形的形状。
锁芯1900的前方向通过锁芯穿透槽1813***壳体1100中。由此,当把手单元1200的左侧被向前抬起以暴露壳体1100的内部时,可以操作锁芯1900。
在锁芯安装槽1811的内部的左下端中,门钥匙连接部分安装部分1814形成为向后突出。门钥匙连接部分安装部分1814以矩形管形状形成。在门钥匙连接部分安装部分1814中,槽形成为向后开口并且在上下方向上穿透,将在后面描述的门钥匙连接部分50的一部分安装在所述槽中。
在右部分1820中,马达支撑部分1821、马达轴支撑部分1822、以及缓冲器支撑部分1823形成为向前突出。
马达支撑部分1821形成在右侧部分1820的右下部分中。
马达支撑部分1821具有带有圆角的矩形管的形状。由此,更减小了马达支撑部分1821的重量。
马达支撑件1821的前表面与安装在壳体1100中的马达1710的后表面接触。由此,马达1710不向后流动。
马达轴支撑部分1822以矩形板的方式形成,该矩形板的较宽的表面面对上下方向。
马达轴支撑部分1822设置在马达支撑部分1821的上部分处。
马达轴支撑部分1822的前表面与壳体1100的第一马达轴安装部分1123的后表面接触。由此,马达1710的轴不向后流动。
缓冲器支撑部分1823以其左侧比右侧更向前突出的板的形式形成。
缓冲器支撑部分1823设置在马达支撑部分1821和马达轴支撑部分1822的左侧处。
缓冲器支撑部分1823的左侧的前表面与壳体1100的第三引导部分1106的后表面接触,并且缓冲器支撑部分1923的右侧的前表面与安装在壳体1100中的缓冲器1740的后表面接触。由此,缓冲器1740不向后和向左流动。
在挡板1800的周向部分中,形成与壳体1100耦合的第一紧固部分1831和第二紧固部分1832。
第一紧固部分1831形成为包括槽,螺栓可以通过所述槽从后到前***。第一紧固部分1831的一部分形成为在挡板1800的周向部分的右侧表面、上侧表面和下侧表面中向外突出;第一紧固部分1831的其余部分形成为在挡板1800的左侧中向后突出;并且第一紧固部分1831的其余部分形成为在左侧下部分中在从前到后方向上穿透。
在挡板1800的周向部分的上和下侧表面中,第二紧固部分1832形成为向前突出。在第二紧固部分1832的中心部分中,形成在上下方向上穿透的槽,从而将壳体1100的第二紧固部分1152***所述槽中。
由此,挡板1800和壳体1100可以更牢固地耦合。另外,密封构件1850***挡板1800的前表面与壳体1100的后表面之间。密封构件1850可以填充挡板1800与壳体1100之间的间隙,并且可以起到防水和防尘的作用。
<连接部分>
在图5和图31至图37中详细地示出了门闩锁连接部分30。
门闩锁连接部分30的一端连接到滑动器1600上,并且另一端连接到电动闩锁单元2000上。
如图31所示,门闩锁连接部分30包括电缆33和围绕电缆33的管32,从而在电缆33的一端中形成接合突起31。
电缆33安装在滑动器1600的门闩锁连接部分安装部分1603中,使得接合突起31位于比门闩锁连接部分安装部分1603更右侧的位置。
由于门闩锁连接部分安装部分1603的槽的宽度形成为大于电缆33的直径并且小于门闩锁连接部分30的直径,因此接合突起31被拉向右侧或通过门闩锁连接部分安装部分1603返回到其原始状态。
在管32的一侧的周向上形成槽,并且通过将所述槽***壳体1100的第二引导部分1105的槽中,将管32固定到壳体1100上。由此,当滑动器1600滑动时,仅安装在管32内部的电缆33移动,而管32保持静止。
在电缆33的另一端中,形成电动闩锁单元2000的止动件(未示出)。
止动件连接到安全板2400上,如图32所示。当电缆33被拉动或返回到其原始状态时,安全板2400也相应地滑动。
当沿着门闩锁连接部分30拉动安全板2400的一侧时,安全板2400与锁定构件2615分离并且锁定构件2615的旋转变为可能,并且第一传感器21被安全板2400按压,使得功率施加到马达2610上,从而使马达2610的操作变为可能。即,解锁电动闩锁单元2000。
此时,当由于特定传感器的按压、遥控器的操作等向马达2610发出操作命令时,马达2610操作,并且与安装在马达2610的轴上的蜗杆齿耦合的锁定构件2615旋转,并且***锁定构件2615中的打开杠杆2350旋转。即,变成如图35所示的状态。
当打开杠杆2350旋转时,打开杠杆2350使与闩锁2200接合的枢转构件2370旋转,使得枢转构件2370与闩锁2200分离。由此,当闩锁2200通过安装在闩锁2200中的弹簧(未示出)的回复力而旋转时,与闩锁2200接合的车身的撞针2100释放闩锁2200,并且门板将被打开。即,变成如图36所示的状态。
在图5中示出门钥匙连接部分50。
门钥匙连接部分50具有与门闩锁连接部分30相同的形状和操作原理。然而,门钥匙连接部分50的一端连接到锁芯1900上,并且当锁芯1900通过钥匙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时,其被向上拉动或相应地返回到其原始状态。另外,门钥匙连接部分50的另一端连接到与打开杠杆2350互锁的打开板(未示出)上,使得可以通过手动旋转打开杠杆2350来解锁闩锁2200。
在下文中,将描述具有上述配置的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的操作方法。
<手动操作过程>
在下文中,将描述手动操作把手单元1200的过程。
如图1所示,当用户在把手单元1200进入的同时从前方向向后按压把手单元1200的右侧时,如图19所示,把手单元1200的左侧以把手单元1200的右侧为中心向前旋转。
由此,壳体1100的内部暴露于把手单元1200的左后方向。如图20所示,在把手单元1200的左后方向上,安装有锁芯1900。
在这种状态下,用户可以通过在把手单元1200与缓冲器构件1500之间***钥匙来操作锁芯1900。
为了进一步确保用于***钥匙的空间,用户可以向前拉动突出的把手单元1200。当把手单元1200被充分向前拉动时,如图21所示,把手单元1200在从左到右方向上处于水平状态被抽出。
在这种状态下,用户可以通过在把手单元1200与缓冲器构件1500之间***钥匙来操作锁芯1900。
如上所述,当把手单元1200被手动地抽出时,滑动器复位弹簧1730被滑动器1600向右压缩,并且保持移动螺母1750的位置。
之后,当用户松开把手单元1200时,把手单元1200通过滑动器复位弹簧1730返回到初始状态。
<手动抽出和进入过程>
在下文中,将参考截面图详细地描述把手单元1200的手动抽出和进入过程。
在图26至图28中详细地示出了手动抽出和进入过程。
如图26所示,在把手单元1200进入的状态下,当按压把手单元1200的右侧时,安装在把手单元1200的右侧上的枢转单元1320的后方向与挡板1800紧密接触。枢转单元1320接收由用户和挡板1800在从前到后方向上施加的压缩力。
枢转单元1320与挡板1800之间的摩擦力通过压缩力增加。当摩擦力变得大于枢转单元1320的枢转单元复位弹簧1324的回复力时,枢转单元1320不以枢转销1327为中心旋转,从而固定枢转销1327的位置。
在这种状态下,当向枢转销1327的右侧施加压力时,如图27所示,把手单元1200以枢转销1327为中心逆时针旋转。
当把手单元1200旋转时,第二销1302沿着第二倾斜长孔1602的后侧表面向左移动预定距离,然后被第一引导部分1102的倾斜表面阻挡,第二销1302的上部分和下部分***所述第一引导部分的倾斜表面中。
当第二销1302的位置固定时,把手单元1200不再旋转。
当把手单元1200旋转时,第一销1301沿着第一倾斜长孔1601移动预定距离,并且然后在第一引导部分1102的倾斜表面处被阻挡,第一销1301的上部分和下部分***所述第一引导部分的倾斜表面中。
当第一销1301的位置固定时,把手单元1200相对于延伸部分1310滑动并旋转。延伸部分1310内的延伸部分复位弹簧1316被压缩得与把手单元1200滑动的一样多。
延伸部分1310相对于第一销1301滑动并旋转。
在把手单元1200进入的状态下,第一销1301和第二销1302仅在由第一倾斜长孔1601和第二倾斜长孔1602的槽交叉而形成的空间之内滑动。即,因为由于第一销1301和第二销1302没有作用在滑动器1600上的力,因此滑动器1600不滑动。
当用户松开把手单元1200时,把手单元1200通过延伸部分1310的延伸部分复位弹簧1316的回复力进入。
在这种状态下,当用户向前拉动把手单元1200时,第一销1301和第二销1302沿着第一倾斜长孔1601和第二倾斜长孔1602在前方向上移动。由此,滑动器1600向右滑动,并且滑动器复位弹簧1730被压缩。
当把手单元1200的抽出完成时,状态变为如图29所示。
延伸部分1310内的延伸部分复位弹簧1316随着第一销1301自由移动而恢复到其原始状态。由于枢转单元1320与挡板1800之间没有摩擦,因此枢转单元1320通过枢转单元复位弹簧1324的回复力而以枢转销1327为中心逆时针旋转。
由于滑动器1600不通过驱动单元1700滑动,因此移动螺母1750保持其原始位置。
即,当手动操作把手单元1200时,移动螺母1750保持按压左侧上的第三传感器23b的状态,如图37所示。
当滑动器1600向右滑动时,拉动门闩锁连接部分30。由此,解锁电动闩锁单元2000。
然而,由于电动闩锁单元2000的马达2610在左侧的第三传感器23b被按压的状态下不操作,因此,与将在后面描述的电动操作过程不同,即使延伸部分1310通过拉出把手单元1200的左侧来压下第二传感器22,门板也不会通过电动运动打开。即,为了打开门板,必须手动操作电动闩锁单元2000。
当用户将钥匙***把手单元1200中的锁芯1900并转动时,通过门钥匙连接部分50手动操作电动闩锁单元2000,使得撞针2100从闩锁2200中逃脱,从而打开门板。另外,也可以通过拉出电动闩锁单元2000的手动打开电缆来打开门板。
在这种状态下,当用户松开把手单元1200时,滑动器1600通过滑动器复位弹簧1730的弹力向左移动,相应地,第一销1301和第二销1302沿着滑动器1600的第一倾斜长孔1601和第二倾斜长孔1602朝向后方向移动,从而把手单元1200进入。
<电动操作过程>
在下文中,将描述通过电动运动操作把手单元1200的过程。
如图1至图2所示,当把手单元1200正在进入的同时通过钥匙或遥控器、按钮等输入把手单元1200的抽出时,由控制单元操作马达1710。
当马达1710操作时,蜗杆1721旋转,并且当蜗杆1721旋转时,双齿轮1722的蜗轮1723也旋转,并且丝杠1724与蜗轮1723也一起旋转。
当丝杠1724旋转时,与丝杠1724齿耦合的移动螺母1750向右移动,并且滑动器1600也通过移动螺母1750向右移动。
当滑动器1600移动到右侧时,第一销1301和第二销1302沿着滑动器1600的第一倾斜长孔1601和第二倾斜长孔1602朝向前方向移动。
因此,把手单元1200朝向前方向被抽出,并且处于如图23、图29和图34所示的状态。
当移动螺母1750移动到右侧时,如图34所示,移动螺母1750的第三传感器按压单元1756按压在右侧的第三传感器23a。当第三传感器23a被按压时,马达1710的操作停止。
另外,当滑动器1600向右滑动时,拉动门闩锁连接部分30。当根据门闩锁连接部分30拉动安全板2400的一侧时,安全板2400与锁定构件2615分离,使得锁定构件2615的旋转变为可能,并且第一传感器21被安全板2400按压,从而使马达2610操作。即,解锁电动闩锁单元2000。
在这种状态下,如上述手动操作方法所述,用户可以通过在把手单元1200与缓冲器构件1500之间***钥匙来操作锁芯1900而打开门板。
与此不同的是,当用户希望通过电动运动打开门板时,用户可以将把手单元1200的左侧朝向前方向拉动,如图24、图25和图30所示。
当把手单元1200的左侧被朝向前方向拉动时,与当把手单元1200进入时不同,由于枢转单元1320的后方向不固定,因此把手单元1200以第二销1302为中心逆时针旋转。
当把手单元1200的左侧旋转时,延伸部分1310中的延伸部分复位弹簧1316被压缩。当把手单元1200相对于延伸部分1310朝向前方向滑动时,安装在把手单元1200的后方向上的第二传感器22与形成在延伸部分1310的后方向处的第二传感器防按压部分1314分离,并被延伸部分1310的长度部分1313的外表面按压。
当在右侧的第一传感器21、第二传感器22和第三传感器23a都被按压时,电动闩锁单元2000的马达2610***作,如图35至图36所示,从而打开门板。
当用户松开把手单元1200时,把手单元1200通过延伸部分1310的延伸部分复位弹簧1316返回到如图23所示的状态。
之后,当马达1710在与把手单元1200被抽出时相反的方向上旋转时,由于移动螺母1750向左移动,所以滑动器1600通过滑动器复位弹簧1730的回复力而向左移动。
当滑动器1600向左移动时,第一销1301和第二销1302沿着滑动器1600的第一倾斜长孔1601和第二倾斜长孔1602朝向后侧移动。
当移动螺母1750向左移动时,移动螺母1750的第三传感器按压单元1756按压在左侧的第三传感器23b,如图31所示。当第三传感器23b被按压时,马达1710的操作停止。
当滑动器1600向左滑动时,门闩锁连接部分30返回到其原始状态。当安全板2400沿着门闩锁连接部分30返回到原始状态时,如图32所示,安全板2400***锁定构件2615中,以便防止锁定构件2615的旋转,并且安全板2400从第一传感器21滑出,从而切断马达2610的电源。即,锁定电动闩锁单元2000。由此,防止由于电动闩锁单元2000的电气故障而打开门板。
然而,如上所述,为了使安全板2400返回到其原始状态,电动闩锁单元2000的马达2610在与门板打开时相反的方向上旋转,或者,应该进行由于枢转构件2370的复位弹簧的回复力而使锁定构件2615和打开杠杆2350返回到原始状态的过程。
实施例2
在下文中,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优选实施例。
将省略先前在第一实施例中已经描述的相同配置的详细描述。
如图38所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包括:滑动器3600;把手单元3200,其容纳在滑动器3600中;以及线性运动转换机构,其根据滑动器3600在从左到右方向上的滑动,使把手单元3200在从前到后方向上滑动,或者根据把手单元3200在从前到后方向上的滑动,使滑动器3600在从左到右方向上滑动。
线性运动转换机构包括:线性运动转换单元,其支撑在滑动器3600与把手单元3200之间的相对滑动;以及驱动单元3700,其使滑动器3600滑动。
线性运动转换单元包括:第一倾斜长孔3601和第二倾斜长孔3602,它们形成在滑动器3600中;以及第一销3301和第二销3302,它们安装在把手单元3200上,以沿着第一倾斜长孔3601和第二倾斜长孔3602滑动。
<壳体>
在图39中详细地示出了滑动器3600安装在其中的壳体3100。
壳体3100总体上类似于第一实施例的壳体1100,但是具有以下区别。
第一引导部分3102由在从前到后方向上连续的两个直线组成,该第一引导部分3102形成为在壳体3100的周向部分的上部分和下部分中向内突出。
在第一引导部分3102中,第一销3301和第二销3302的一部分被***,并且其仅在从前到后方向上沿着第一引导部分3102移动。
在形成为在壳体3100的左侧中向下突出的部分的左侧表面中,穿线槽3107形成为在从左到右方向上穿透。
在第一实施例中,线20的一部分通过挡板1500连接到把手单元1200的每个传感器上,与第一实施例不同,在第二实施例中,线20的一部分通过壳体3100的穿线槽3107连接到把手单元3200的每个传感器上。
在形成在壳体3100的右上部分上的丝杠安装部分3133中,衬套安装部分3125形成为向左突出。衬套安装部分3125在从前到后方向上形成,并且由在上下方向上平行设置的3个直线组成。
将在后面描述的安装在丝杠3724的右侧中的衬套3762的上端、下端和前端与衬套安装部分3125接触。
在丝杠安装部分3135的右侧表面中,进一步形成衬套安装槽3135a,安装在将在后面描述的丝杠3724的左侧上的衬套3762装配在所述衬套安装槽中。在衬套安装槽3135a中,衬套3762的一部分***其中的槽形成为在从左到右方向上穿透。槽的直径形成为小于衬套安装槽3135a的宽度。
<把手单元>
在图40中详细地示出了把手单元3200。
把手单元3200总体上类似于第一实施例的把手单元3200,但是具有以下区别。
形成在把手单元3200的右后方向上的第二销安装槽3241具有以安装在把手单元3200中的枢转销3327为中心的圆弧的形状。由此,当从外部按压把手单元3200的右侧时,把手单元3200可以以枢转销3327为中心旋转,而不移动第二销3302。
即,当把手单元3200旋转时,第二销3302不朝向从左到右方向移动,而是仅当把手单元3200在从前到后方向上滑动时,第二销3302沿着壳体3100的第一引导部分3102在从前到后方向上移动。
与在第一实施例的把手单元1200的后表面中形成的线安装部分1222不同,在把手单元3200的后表面中没有形成单独的线安装部分。
相反,加强部分3222分别形成在把手单元3200的后方向的右侧的上部分和下部分中。加强部分3222形成在第二销安装槽3241的左侧中,从而加强第二销安装槽3241的强度。另外,其作用是支撑导线20,使其不向下下垂,导线20通过把手单元3200的后方向的左侧和把手单元的右侧部分3240的穿线槽3107和穿线槽3242连接。
<驱动单元>
在图41至图42中详细地示出了驱动单元3700。
驱动单元3700总体上类似于第一实施例的驱动单元3700,但是具有以下区别。
轴缓冲器3763进一步安装在形成在马达3710中的涡轮3721的上端上。降低了由于轴缓冲器3763与壳体3100的蜗轮安装槽3122摩擦而使蜗杆3721旋转时产生的噪声。
双齿轮3722包括:蜗轮3723;丝杠3724,其设置在蜗轮3723的左侧上;以及双齿轮轴3725,其穿透蜗轮3723和丝杠3724。蜗轮3723和丝杠3724连接成一个并同时旋转。在蜗轮3723与丝杠3724之间,形成圆环形状的板,所述板的一个表面连接到蜗轮3723上,而另一表面连接到丝杠3724上。
双齿轮轴3725形成为比蜗轮3723和丝杠3724更向外突出。
在移动螺母3750的左侧中,垫圈安装槽3757形成为向右凹陷。垫圈安装槽3757与丝杠***部分3755连通。
在双齿轮轴3725的两侧中,进一步装配垫圈3761和衬套3762。衬套3762设置在比垫圈3671更外侧处。由于垫圈3761和衬套3762,降低了当双齿轮3722与壳体3100摩擦旋转时产生的噪声。
垫圈3761由圆环形状的板形成,并且衬套3762以半球形盖连接到圆环形板上的形状形成。衬套3762的圆环部分的直径形成为大于半球部分的直径。
安装在双齿轮轴3725的左侧上的垫圈3761和衬套3762安装在移动螺母3750的左侧上,所述移动螺母安装在双齿轮3722上。由此,移动螺母3750将不会从丝杠3724向左分离。另外,衬套3762***壳体3100的衬套安装槽3135a中,使得其不会从丝杠安装部分3135向左分离。
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的操作方法与第一实施例的操作方法相同。
实施例3
在下文中,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优选实施例。
将省略与先前实施例相同的配置的详细描述。
如图45至图49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三优选实施例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包括:滑动器4600;把手单元4200,其容纳在滑动器4600中;以及线性运动转换机构,其根据滑动器4600在从左到右方向上的滑动,使把手单元4200在从前到后方向上滑动,或者根据把手单元4200在从前到后方向上的滑动,使滑动器4600在从左到右方向上滑动。
线性运动转换机构包括:线性运动转换单元,其用于支撑滑动器4600与把手单元4200之间的相对滑动;以及驱动单元4700,其使滑动器4600滑动。
线性运动转换单元包括:第一倾斜长孔4601和第二倾斜长孔4602,它们形成在滑动器4600中;以及第一销4301和第二销4302,它们安装在把手单元4200中,以沿着第一倾斜长孔4601和第二倾斜长孔4602滑动。
在下文中,将参考图45详细描述每个配置。
<第一壳体>
壳体包括第一壳体4100和耦合到第一壳体4100的右侧上的第二壳体4160。
在图50至图51中详细地示出了第一壳体4100。
第一壳体4100整体上以具有打开的后侧的长方体的形状形成。即,第一壳体4100由前表面部分和形成为在周向部分中向后突出的周向部分组成。
在第一壳体4100的中心部分中,设置把手单元4200和滑动器4600;在第一壳体4100的右侧部分中,设置驱动单元4700的一部分;并且钥匙锁单元4900设置在第一壳体4100的左侧部分上。
在第一壳体4100中,把手单元通孔4101形成为长度是从第一壳体4100的中心部分朝向左侧部分。
把手单元通孔4101沿着把手单元4200的前表面部分的形状形成,并且在第三实施例中,其具有矩形的形状,所述矩形具有弧形左侧和右侧,并在从前到后方向上穿透。把手单元通孔4101形成为大于把手单元4200的前部分,从而防止把手单元通孔4101与把手单元4200之间的干扰。
在第一壳体4100的周向部分的上部分和下部分中,第一引导部分4102形成为向外突出。
第一引导部分4102设置在把手单元通孔4101的左侧和右侧处,以引导***把手单元4200和滑动器4600中的第一销4301和第二销4302的滑动。
第一引导部分4102在从前到后方向上形成,并且在第一引导部分4102内形成槽,第一销4301和第二销4302可以***所述槽中。由此,第一销4301和第二销4302的两端可以***槽中,并且在从前到后方向上滑动。
在第一壳体4100的右下侧中,两个第三传感器安装槽4103形成为在从左到右方向上彼此间隔开。第三传感器安装槽4103形成为以打开的上部分和后侧突出。第三传感器23a和23b从后方向朝向前方向安装在第三传感器安装槽4103中,并且通过第三传感器安装槽4103的上部分被按压。
第一壳体4100的右下端形成为比第一壳体4100的中心部分的下端低。由此,在第一壳体4100的右下端和第一壳体4100的中心部分的下端中形成阶梯,并且门闩锁连接部分穿透槽4104形成为:在形成阶梯的部分中在从左到右方向上开口。
门闩锁连接部分30的一部分设置在门闩锁连接部分穿透槽4104中。
在门闩锁连接部分穿透槽4104的右侧中,门闩锁连接部分安装槽4105形成为向后开口。
在门闩锁连接安装槽4105中,安装有门闩锁连接部分30的管32,使得管32的位置固定。
在第一壳体4100的右中心中,两个第三引导部分4106形成为向后突出。第三引导部分4106设置在把手单元通孔4101的右侧处。
第三引导部分4106形成为在从左到右方向上是长的。
在第三引导部分4106的左侧中,在上下方向上形成移动螺母阻挡部分4107。
移动螺母阻挡部分4107形成为比第三引导部分4106的左端更向上和向下突出。
第三引导部分4106的左侧被移动螺母阻挡部分4107阻挡,并且第三引导部分4106的右侧被第一壳体4100的周向部分的右侧阻挡。
通过第三引导部分4106,将在后面描述的驱动单元4700的移动螺母4750和移动螺母缓冲器4760可以在从左到右方向上在预定范围之内滑动。
在第一壳体4100的右周向部分中,第一丝杠穿透槽4108形成为向后开口,并在从左到右方向上穿透。
第一丝杠穿透槽4108具有半圆形的形状。
在第一壳体4100的右周向部分中,第二壳体安装部分4109形成为向右突出。
第二壳体安装部分4109具有半圆形的形状。第二壳体安装部分4109的直径形成为大于第一丝杠穿透槽4108的直径,并且第二壳体安装部分4109设置在第一丝杠穿透槽4108的前方向处,从而在第二壳体安装部分4109与第一丝杠穿透槽4108之间形成分隔壁。
将在后面描述的第二壳体4160安装在第一丝杠穿透槽4108与第二壳体安装部分4109之间。
第一壳体4100的前表面的外侧与将在后面描述的缓冲器构件4500耦合。
沿把手单元通孔4101的周向,形成多个第一缓冲器紧固部分4113、第二缓冲器紧固部分4114和第三缓冲器紧固部分4115。
第二缓冲器紧固部分4114形成为比第一壳体4100的前表面部分更向外突出。第一缓冲器紧固部分4113以朝向把手单元通孔4101凹陷的槽的形式形成在第二缓冲器紧固部分4114中。
由于第一缓冲器紧固部分4113和第二缓冲器紧固部分4114,缓冲器构件4500可以从第一壳体4100的前表面部分的外侧朝向内侧装配耦合。
第三缓冲器紧固部分4115具有向前突出的圆柱的形状。
由于第三缓冲器紧固部分4115,缓冲器构件4500可以从第一壳体4100的前方向朝向后方向装配耦合。
由此,第一壳体4100和缓冲器构件4500可以更牢固地耦合。
在第一壳体4100的左周向部分中,锁芯安装部分4121形成为向后突出。
锁芯安装部分4121的右侧具有圆形的形状,并且左侧具有矩形的形状。
在锁芯安装部分4121中,锁芯安装槽4122形成为在从前到后方向上穿透。
在锁芯安装部分4121的左侧中,形成锁芯紧固部分4123。在锁芯紧固部分4123中,形成螺栓可以通过其紧固的孔。
在第一壳体4100的上周向部分中,第四紧固部分4131形成为向上突出。
在第四紧固部分4131的下部分中,杠杆穿透槽4132形成为在从前到后方向上穿透。
根据将在后面描述的杠杆4950的旋转半径,杠杆穿透槽4132形成为在从左到右方向上是长的。
在第四紧固部分4131的左侧中,电缆安装槽4133、接合突起安装槽4134和管安装槽4135形成为向后突出。
电缆安装槽4133形成在杠杆穿透槽4132的左侧中。电缆安装槽4133形成为向后和从左到右方向开口。
接合突起安装槽4134形成在电缆安装槽4133的左侧上。接合突起安装槽4134形成为向后和从左到右方向开口。
管安装槽4135形成在接合突起安装槽4134的左侧中。管安装槽4135形成为向上和从左到右方向开口。
电缆安装槽4133、接合突起安装槽4134和管安装槽4135在从左到右方向上位于同一线上。
在第一壳体4100的上周向部分中,杠杆安装突起4136a和重量平衡器安装突起4136b形成为向上突出。
杠杆安装突起4136a和重量平衡器安装突起4136b设置为比第四紧固部分4131更向前。
杠杆安装突起4136a和重量平衡器安装突起4136b以在上下方向上形成有孔的圆柱的形状形成。
杠杆安装突起4136a分开地设置在重量平衡器安装突起4136b的左侧处。
在杠杆安装突起4136a与重量平衡器安装突起4136b之间,杠杆引导槽4137形成为在上下方向上穿透。
杠杆引导槽4137具有弧形的形状。由此,将在后面描述的杠杆4950的接合部分4954可以***杠杆引导槽4137中并旋转。
在杠杆安装突起4136a的左侧中,杠杆引导部分4138形成为向上突出。
杠杆引导部分4138具有在从前到后方向上设置的矩形板的形状。
在重量平衡器安装突起4136b的右侧中,重量平衡器引导部分4139形成为向上突出。
重量平衡器引导部分4139以将在后面描述的重量平衡器4960的形式形成。
重量平衡器引导部分4139形成为与重量平衡器4960的后表面接触,确定重量平衡器4960的初始位置,并且防止重量平衡器4960比重量平衡器引导部分4139向后推动。
重量平衡器引导部分4139的高度形成为与杠杆引导部分4138的高度相同和相似。
在第三传感器安装槽4103之间,第一穿线槽4141形成为在从前到后方向上穿透。
线20通过第一穿线槽4141***第一壳体4100中,并且连接到第三传感器23a和23b上。
在第一壳体4100的下周向部分中,第二穿线槽4142形成为在后部和从前到后方向上穿透。
第二穿线槽4142设置在第一壳体4100的中心处。
线20通过第二穿线槽4142***第一壳体4100中,并连接到第二传感器22、LED 24、按钮传感器26和第四传感器27上。
在第一壳体4100的周向部分中,形成与将在后面描述的第一挡板4800耦合的第一紧固部分4151和第二紧固部分4152。
第一紧固部分4151以包括槽的形状形成,螺栓可以通过所述槽从后到前***。
第一紧固部分4151的一部分形成为在第一壳体4100的周向部分的上侧表面和下侧表面中向外突出,并且第一紧固部分4151的其余部分形成为在第一壳体4100的左侧中向后突出。
第二紧固部分4152形成为在第一壳体4100的周向部分的上侧表面和下侧表面中向外突出。第二紧固部分4152具有突起的形状,所述突起在第二紧固部分从前向后行进时从第一壳体4100向内倾斜。
在第一壳体4100的周向部分中,形成要与门板耦合的第三紧固部分4153。
第三紧固部分4153形成为在第一壳体4100的周向部分的上侧表面和下侧表面中向外突出。槽形成在第三紧固部分4153中,在从前到后方向上穿透,并通过该槽耦合到门板上。圆环形状的金属垫4154被安装在槽中,以防止第一壳体4100与门板之间的耦合部分被破坏或松开。
在第一壳体4100的右周向部分中,形成第二壳体紧固部分4155。
第二壳体紧固部分4155设置得比第二壳体安装部分4109更向前。
第二壳体紧固部分4155以向右突出的长方体的形式形成。
第二壳体紧固部分4155形成为使得两个长方体在上下方向上间隔开。
第二壳体紧固部分4155形成有槽,螺栓可以通过所述槽从上侧朝向下侧***。
第一挡板装配槽4156形成在第一壳体4100的周向部分内。
将在后面描述的第一挡板4800的第一壳体装配突起4805***第一挡板装配槽4156中。
<第一挡板>
第一壳体4100包括耦合到第一壳体4100的后部上的第一挡板4800。
在图58至图59中详细地示出了第一挡板4800。
第一挡板4800整体上以具有打开的前部的长方体的形状形成。即,它由后表面部分和形成为从后表面部分的周向向前突出的周向部分组成。
第一挡板4800的周向部分形成为覆盖第一壳体4100的周向部分的后部。
第一挡板4800的左侧部分4810和右侧部分4820形成为在其向外行进时向前突出。
在第一挡板4800的中心下部分中,第三穿线槽4801形成为在前部和上下方向上穿透。
第三穿线槽4801与第一壳体4100的第二穿线槽4142连通。
在第一挡板4800的中心中,第四传感器按压部分4802和枢转单元接合部分4803形成为向前突出。
第四传感器按压部分4802设置在比第三穿线槽4801更左侧处,并且枢转单元接合部分4803设置在比第三穿线槽4801更右侧处。
第四传感器按压部分4802具有平的半球的形状。
第四传感器按压部分4802位于安装在把手单元4200中的第四传感器27的后侧。第四传感器按压部分4802形成为使得第四传感器按压部分4802在初始状态下不按压第四传感器27。
枢转单元接合部分4803形成为以矩形的形状分别在第一挡板4800的上部分和下部分中突出。
枢转单元接合部分4803设置在比枢转单元4320的旋转部分4322的后部更左侧处。由此,当用户按压把手单元4200的右侧从而枢转单元4320接收到力时,由于枢转单元接合部分4803,枢转单元4320也不被向左推动。
在第一挡板4800的右下部中,槽4804形成为在从前到后方向上穿透。
在第一挡板4800的周向部分内部,形成第一壳体装配突起4805。
第一壳体装配突起4805形成为与第一挡板4800的周向部分间隔开。分离距离类似于第一壳体4100的第一挡板装配槽4156的厚度。
第一壳体4100的第一挡板装配槽4156可以***在第一挡板4800的周向部分与第一壳体装配突起4805之间。
由此,第一壳体4100与第一挡板4800之间的间隙可以在没有单独的密封构件的情况下被填充,因此防水和防尘是可能的。
在左侧部分4810中,锁芯安装槽4811形成为向左和向后开口。
第一壳体4100的锁芯安装部分4121装配到锁芯安装槽4811中。
在锁芯安装槽4811中,锁芯穿透槽4813形成为在从前到后方向上穿透。锁芯穿透槽4813的直径等于或大于锁芯4930的直径。
在左侧部分4810中,第二齿轮安装槽4814形成为在从前到后方向上穿透。
第二齿轮安装槽4814位于锁芯安装槽4811的下部分中。
在右侧部分4820中,形成第三丝杠穿透槽4821、第二挡板安装部分4822和第二挡板紧固部分4823。
第三丝杠穿透槽4821形成为具有打开的前部,并在从左到右方向上穿透。
第三丝杠穿透槽4821具有半圆形的形状。
第三丝杠穿透槽4821形成为在从前到后方向上与第一壳体4100的第一丝杠穿透槽4108对称,并且与第一丝杠穿透槽4108连通。
第二挡板安装部分4822具有半圆形的形状。第三挡板安装部分4822的直径形成为大于第三丝杠穿透槽4821的直径,并且第二挡板安装部分4822设置在比第三丝杠穿透槽4821更后侧处,从而在第二挡板安装部分4822与第三丝杠穿透槽4821之间形成分隔壁。
将在后面描述的第二挡板4170安装在第三丝杠穿透槽4821与第二挡板安装部分4822之间。
在右侧部分4820中,形成第二挡板紧固部分4923。
第二挡板紧固部分4923设置在比第二挡板安装部分4822更后侧处。
第二挡板紧固部分4823具有向右突出的长方体的形状。
第二挡板紧固部分4823形成为使得两个长方体在上下方向上间隔开。
在第二挡板紧固部分4823中,形成槽,螺栓可以通过所述槽从上侧朝向下侧***。
在第一挡板4800的周向部分中,形成与第一壳体4100耦合的第一紧固部分4831和第二紧固部分4832。
第一紧固部分4831以包括槽的形状形成,螺栓可以通过所述槽从后到前***。第一紧固部分4831的一部分形成为在第一壳体4800的周向部分的上侧部分和下侧部分中向外突出,并且第一紧固部分4831的其余部分形成为在左上部分和下部分中在从前到后方向上突出。
第二紧固部分4832形成为在第一挡板4800的周向部分的上侧表面和下侧表面中向外突出。在第二紧固部分4832的中心部分中形成在上下方向上穿透的槽,并且第一壳体4100的第二紧固部分4152***所述槽中。
由此,第一挡板4800和第一壳体4100可以更牢固地组合。
在第二紧固部分4832内部,形成销防干扰槽4833。
销防干扰槽4833分别形成在左侧和右侧上,使得前方向和内部方向是打开的。
销防干扰槽4833与第一壳体4100的第一引导部分4102的槽连通。
由于销防干扰槽4833,第一销4301和第二销4302可以在不与第一挡板4800干扰的情况下在从前到后方向上滑动。
在第一挡板4800的上周向部分中,形成杠杆防干扰槽4834。
杠杆防干扰槽4834形成在左销防干扰槽4833与右销防干扰槽4833之间。
杠杆防干扰槽4834形成为向前、向上和向下开口,并具有凹陷的弧形后侧。根据杠杆4950的旋转半径形成所述弧形。
当第一壳体4100和第一挡板4800耦合时,第一壳体4100的周向部分定位在杠杆防干扰槽4834的下部分中。
<第二壳体>
在图60至图61中详细地示出了第二壳体4160。
第二壳体4160整体上以具有打开的后侧的长方体的形状形成。
即,第一壳体4100由前表面部分和形成为在前表面部分的周向部分中向后突出的周向部分组成。
第二壳体4160以下部分向左突出的形状形成。
在第二壳体4160中,第一壳体紧固部分4161形成为向前突出。
第一壳体紧固部分4161具有长方体的形状,使得其可以装配在第一壳体4100的两个第二壳体紧固部分4155之间。
第一壳体紧固部分4161形成有槽,螺栓可以通过所述槽从上侧朝向下侧***。
由此,第二壳体4160的第一壳体紧固部分4161和第一壳体4100的第二壳体紧固部分4155可以通过螺栓彼此耦合。
在第二壳体4160的左侧中,第二丝杠穿透槽4162形成为在后侧和从前到后方向上穿透。
第一丝杠穿透槽4108和第二丝杠穿透槽4162在从前到后方向上设置在同一线上。
在第二壳体4160的下部分中,第一编码器连接器安装槽4163形成为在后侧和上下方向上穿透。
在第二壳体4160的周向部分中,第二挡板接合槽4164形成为从后到前凹陷。
除了形成有第二丝杠穿透槽4162和第一编码器连接器安装槽4163的部分之外,第二挡板耦合槽4164形成在第二壳体4160的周向部分的其余部分中。
在第二壳体4160的周向部分的左侧中,第二挡板接合突起4164a形成为向后突出。
第二挡板接合突起4164a形成为比第二挡板接合槽4164更在第二壳体4160的内部。
第二挡板接合突起4164a位于第二壳体4160的边缘处。
第二挡板接合突起4164a的左侧表面与将在后面描述的第二挡板4170的轴向部分的内表面接触。
由此,当第二壳体4160和第二挡板4170耦合时,第二挡板接合突起4164a可以起到引导耦合位置的作用。
在第二壳体4160的上部分中,第一丝杠安装槽4165形成为具有打开的后侧。
第一丝杠安装槽4165具有半圆柱体的形状。
第一双齿轮安装部分4166a形成在第二壳体4160的上部分上,以向后突出。
第一双齿轮安装部分4166a形成在第一丝杠安装槽4165的上部分中。
在第一双齿轮安装部分4166a中,形成半圆形槽,将在后面描述的第一双齿轮4472的轴的上部分可以安装在所述槽中。
在第二壳体4160的中心中,第二双齿轮安装部分4166b形成为向后突出。
第二双齿轮安装部分4166b形成为比第一丝杠安装槽4165更在下部分中。
在第二双齿轮安装部分4166b中,形成半圆柱体的形状的槽,第一双齿轮4472的轴的中心部分可以安装在所述槽中。
在第二壳体4160的下部分中,第三双齿轮安装部分4166c形成为向后突出。
在第三双齿轮安装部分4166c中,形成半圆形的形状的槽,第一双齿轮4472的轴的下部分可以安装在所述槽中。
第一双齿轮安装部分4166a、第二双齿轮安装部分4166b和第三双齿轮安装部分4166c在上下方向上位于同一线上。
在第二壳体4160的左下部分中,第一马达安装槽4167形成为具有打开的后部。
第一马达安装槽4167具有长方体的形状。
在第一马达安装槽4167的右侧中,形成第一马达轴安装槽4168a和第二马达轴安装部分4168b。
第一马达轴安装槽4168a形成在第二壳体4160的右下部分中。
第一马达轴安装槽4168a形成为具有打开的后侧。
在第一马达轴安装槽4168a中,安装有将在后面描述的第一蜗杆4472的轴的右侧。
第二马达轴安装部分4168b形成在第三双齿轮安装部分4166c的左上端中。
在第二马达轴安装槽4168a中,形成具有打开的后侧的槽,将在后面描述的马达4710的轴的左侧可以安装在所述槽中。
<第二挡板>
第二壳体4160包括耦合到第二壳体4160的后侧上的第二挡板4170。
在图62至图63中详细地示出了第二挡板4170。
第二挡板4170具有长方体的形状,所述长方体具有打开的前部。
即,第二挡板4170由后表面部分和形成为从后表面部分的周向向前突出的周向部分组成。
第二挡板4170以下部分向左突出的形状形成。
在第二挡板4170中,第一挡板紧固部分4171形成为向后突出。
第一挡板紧固部分4171具有长方体的形状,使得其可以装配在第一挡板4800的两个第二挡板紧固部分4823之间。
在第一挡板紧固部分4171中,形成槽,螺栓可以通过所述槽从上侧朝向下侧***。
由此,第二挡板4170的第一挡板紧固部分4171和第一挡板4800的第二挡板紧固部分4923可以通过螺栓彼此耦合。
在第二挡板4170的左侧中,第四丝杠穿透槽4172形成为在前部和从前到后方向上穿透。
第三丝杠穿透槽4821在从前到后方向上与第二壳体4160的第二丝杠穿透槽4162对称地形成,并且与第二丝杠穿透槽4162连通。
第三丝杠穿透槽4821和第二挡板4170的第四丝杠穿透槽4172在从左到右方向上设置在同一线上。
即,第一丝杠穿透槽4108、第二丝杠穿透槽4162、第三丝杠穿透槽4821和第四丝杠穿透槽4172彼此连通。
在第二挡板4170的下部分中,第二编码器连接器安装槽4173形成为在前部和上下方向上穿透。
第二编码器连接器安装槽4173在从前到后方向上与第二壳体4160的第一编码器连接器安装槽4163对称地形成,并且与第一编码器连接器安装槽4163连通。
在第二挡板4170的周向部分中,第二壳体耦合突起4174形成为向前突出。
除了形成第四丝杠穿透槽4172和第二编码器连接器安装槽4173的部分之外,第二壳体耦合突起4174形成在第二挡板4170的周向部分的其余部分中。
第二壳体耦合突起4174***第二壳体4160的第二挡板耦合槽4164中。
由此,第二壳体4160与第二挡板4170之间的间隙可以在没有单独的密封构件的情况下被填充,并且防水和防尘是可能的。另外,由于第二壳体4160与第一壳体4100在空间上分离,要进入车门和从车门抽出的把手单元4200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中,从而增强安装在第二壳体4160中的驱动单元的水密性。还有一个优点是减少了通过把手单元4200暴露在外面的驱动单元4700的噪声量。
在第二壳体4160的上部分中,第二丝杠安装槽4175形成为具有打开的前侧。
第二丝杠安装槽4175具有半圆柱体的形状。
在第二挡板4170的右侧中,在上下方向上形成双齿轮安装槽4176。双齿轮安装槽4176具有半圆柱体的形状。
在双齿轮安装槽4176的内侧,形成能够支撑第一双齿轮4722的轴的多个突起。
在第二挡板4170的左下部分中,第二马达安装槽4177形成为具有打开的前侧。
第二马达安装槽4177以长方体的形状形成。
在第二马达安装槽4177的右侧中,形成第二马达轴安装槽4178a和第二马达轴安装部分4178b。
第二马达轴安装槽4178a形成在第二挡板4170的右下部分中。
第二马达轴安装槽4178a形成为具有打开的前侧。
在第二马达轴安装槽4178a中,安装有将在后面描述的第一蜗杆4472的轴的右侧。
在双齿轮安装槽4176的左上部中,第二马达轴安装部分4178b形成为向前突出。
在第二马达轴安装部分4178b中,形成具有打开的前侧的槽,将在后面描述的马达4710的轴的左侧可以安装在所述槽中。
<把手单元>
在图52至图53中详细地示出了把手单元4200。
把手单元4200整体上以矩形的左侧和右侧向后突出的形状形成。把手单元4200包括与矩形相对应的把手单元主体4220、与突出部分相对应的把手单元的左侧部分4230、以及把手单元的右侧部分4240。
在把手单元4200的左侧部分中,延伸部分安装槽4201具有矩形的形状,以在从前到后方向上穿透,并且在把手单元4200的右侧部分中,枢转单元安装槽4202具有矩形的形状,以在从前到后方向上穿透。
延伸部分安装槽4201和枢转单元安装槽4202的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被把手单元4200阻挡。由此,将在后面描述的延伸部分4310沿着延伸部分安装槽4201在延伸部分安装槽4201之内移动,并且枢转单元4320以枢转销4327为中心在枢转单元安装槽4202之内旋转。
在延伸部分安装槽4201的后部中,安装有延伸部分接合板4201a。
延伸部分接合板4201a形成在延伸部分安装槽4201之内在从前到后方向上的中间。
延伸部分接合板4201a包括圆形槽,所述圆形槽形成为其直径等于或大于将在后面描述的延伸部分4310的后部分的直径。
在枢转单元安装槽4202的前下部分中,LED安装槽4203形成为在上下方向上穿透。在LED安装槽4203中,***将在后面描述的LED 24的下部分,使得当把手单元4200被抽出时,用户可以从把手单元4200的外部检查LED 24的光。
在LED安装槽4203的左侧和右侧中,形成LED安装部分4205。
LED安装部分4205的下端连接到枢转单元安装槽4202的内下表面上。
在LED安装部分4205的上部分中,形成朝向LED安装槽4203突出的突起,从而LED24可以钩耦合到LED安装部分4205上。
在LED安装单元4205的上部分中,形成按钮传感器安装部分4204。
按钮传感器安装部分4204具有长方体的形状,所述长方体具有打开的后侧,使得按钮传感器26可以从按钮传感器安装部分4204的后部到前部***。
按钮传感器安装部分4204的上端连接到枢转单元安装槽4202的上部分的内表面上。
在按钮传感器安装部分4204的上部分中,按钮穿透槽4206形成为在上下方向上穿透。
按钮穿透槽4206形成为在把手单元4200的右侧部分上穿透。
按钮25安装在按钮传感器26的上部分中,并且按钮25的一部分通过按钮穿透槽4206暴露到外面。由此,当把手单元4200被抽出时,用户可以按压按钮25。当按钮25被按压时,按钮传感器26被按压,并且按钮传感器26将信号传递到控制单元(未示出)。
在枢转单元安装槽4202的左后侧中,穿线槽4242形成为在从左到右方向上穿透。穿线槽4242的上部分形成为具有打开的后侧,使得线20可以通过开口部分***穿线槽4242中。
线20通过第一挡板4800的第三穿线槽4801连接到外部,线20通过穿线槽4242连接到把手单元4200的每个传感器上,并且一些线连接到LED 24和按钮传感器26上。
在把手单元主体4220的前表面中,形成把手盖安装部分4210。把手盖安装部分4210形成为从把手单元主体4220向左延伸。把手盖安装部分4210包括:后面板,其以根据把手单元通孔4101的形状具有弧形左侧和右侧的矩形的形状形成;以及周向部分,其形成为从后面板的周向向内间隔开预定间隔向后突出。
在把手盖安装部分4210的周向部分的上、下、左和右侧中,钩状的把手盖紧固部分4213形成为向外突出。把手盖紧固部分4213包括:突起,其形成为在其从前向后行进时从把手盖安装部分4210更向外倾斜;以及槽,所述槽形成为在突起的两侧处向内和向外穿透,以使突起弹性变形。
由此,将在后面描述的把手盖4400安装在把手盖安装部分4210的周向部分的外表面上。
在把手盖安装部分4210的周向部分的右侧的上部分和下部分中,枢转销安装槽4214形成为具有前部开口,并在上下方向上穿透。
在把手单元主体4220的中心中,第一通孔4221形成为在上下方向上穿透。第一通孔4221具有带有圆角的矩形的形状。第一通孔4221形成为足够大,以允许用户的手***,使得用户可以通过将手放在第一通孔4221中来拉动把手单元4200。此时,由于第一通孔4221的形状,增强了用户的抓握感。
在第一通孔4221的后上部中,杠杆接合槽4223形成为向前和向上开口。在杠杆接合槽4223中,***杠杆4950的一部分,所述杠杆可以安装在第一壳体4100的上表面中。由此,把手单元4200和杠杆4950可以彼此互锁。
在把手单元主体4220的后表面中,线安装部分4222形成为向后突出。线安装部分4222以彼此间隔开以在上下方向上彼此面对的两个矩形板的形式形成。
线20通过第一挡板4800的第三穿线槽4801连接到外部,线20通过线安装部分4222连接到安装在把手单元4200的左后侧中的第二传感器22和第四传感器27上。
把手单元4230的左侧部分形成为向后开口。
把手单元的左侧部分4230包括形成为在上下方向上穿透的第一销安装槽4231。
第一销安装槽4231设置在延伸部分安装槽4201的上部分和下部分中。
在把手单元左侧部分4230的右侧中,第二传感器安装槽4232形成为向后突出。在第二传感器安装槽4232的左侧中,形成向前凹陷的槽,从而通过所述槽用将在后面描述的延伸部分4310按压安装在第二传感器安装槽4232中的第二传感器22。
第四传感器安装部分4233形成为比第二传感器安装槽4232更在右侧上。
第四传感器安装部分4233以彼此间隔开以在上下方向上彼此面对的两个矩形板的形式形成。
在第四传感器安装部分4233的后侧中,在矩形板彼此面对的方向上形成突起。由此,第四传感器27钩耦合到第四传感器安装部分4233上。
把手单元的右侧部分4240形成为在其后侧从左侧向右行进时进一步向前倾斜。由此,当把手单元4200以把手单元的右侧部分4240为中心逆时针旋转时,防止了把手单元4200与安装在第一壳体4100的后表面中的第一挡板4800之间的相互干扰。
在把手单元的右侧部分4240的左侧中,第二销安装槽4241形成为在上下方向上穿透。第二销安装槽4241形成在枢转单元安装槽4202的上部分和下部分中,并且与枢转单元安装槽4202连通。
把手单元4200通过***第二销安装槽4241中的第二销4302连接到滑动器4600上。
<延伸部分>
在图52至图54中详细地示出了延伸部分4310。
延伸部分4310安装在把手单元4200的左侧中,以相对于第一销4301可调节长度。
延伸部分4310包括头部分4311和长度部分4313,头部分4311以带有圆角的矩形柱的形状形成,长度部分4313以圆柱的形状形成在头部分4311的后侧中。长度部分4313的直径的长度形成为小于头部分4311的一侧的长度。
头部分4311以具有打开的后部的形状形成,并且在头部分4311的内表面与长度部分4313的外表面之间形成延伸部分复位弹簧***槽4312。
在长度部分4313的左侧和右侧表面中,第二传感器防压部分4314形成为在其从前向后行进时进一步朝向长度部分4313的中心倾斜。第二传感器22仅与两个第二传感器防压部分4314中的一个接触,但是通过在左侧和右侧均形成第二传感器防压部4314,可以进一步增强可组装性。
在长度部分4313的后部处,狭缝4315形成为在上下方向上穿透。狭缝4315形成为在从左到右方向上是长的。
在长度部分4313的外侧中,装配延伸部分复位弹簧4316。
延伸部分4310从把手单元4200的前部到后部装配。延伸部分4310的后侧被把手单元的左侧部分4230的延伸部分接合板4201a阻挡。
此时,延伸部分复位弹簧4316的前侧装配到延伸部分复位弹簧***槽4312中,并且后侧被延伸部分接合板4201a阻挡,从而所述延伸部分复位弹簧根据把手单元4200的运动,在弹簧***槽4312与延伸部分接合板4201a之间在从前到后方向上压缩并复位。
在组装之后,将第一销4301装配到延伸部分4310的从把手单元4200向后突出的狭缝4315和滑动器4600的第一倾斜长孔4601中。由此,把手单元4200的左侧部分连接到滑动器4600上。
此时,由于狭缝4315的形状,当把手单元4200旋转时,第一销4301沿着狭缝4315自由滑动。由此,把手单元4200可以在保持第一倾斜长孔4601的宽度恒定的同时旋转。
在第一销4301的上部分和下部分中,可以装配第一销缓冲器4301。第一销缓冲器4301a具有圆柱体的形状。
第一销缓冲器4301a设置在第一销安装槽4231中,从而减轻了由于把手单元4200的旋转而在把手单元4200与第一销4301之间产生的冲击。
<枢转单元>
在图52至图53中详细地示出了枢转单元4320。
枢转单元4320以能够改变把手单元4200的旋转轴线的方式安装在把手单元4200的右侧上。
枢转单元4320包括:旋转轴4321,其以字母‘C’的形状形成;旋转部分4322,其形成为以旋转轴4321为中心从旋转轴4321的上部分和下部分向后延伸;以及枢转单元复位弹簧安装部分4325,其使旋转部分4322的上部分和旋转部分4322的下部分彼此连接。
旋转轴4321包括形成为彼此间隔开以在向上方向上面对的两个盘、以及使盘彼此连接的杆。
槽形成在旋转轴4321的盘中,在上下方向上穿透。枢转销4327***槽中。枢转销4327在高度方向上的长度形成为比旋转轴4321在高度方向上的长度长,并且在安装之后,枢转销4327的上部分和下部分的一部分从旋转轴4321向外突出。
枢转单元复位弹簧4324安装在旋转轴4321的两个盘之间。
在枢转单元复位弹簧4324的中心中,***枢转销4327。由此,枢转单元复位弹簧4324将不会沿着上下方向分离。
旋转部分4322整体上以在从前到后方向上延伸的板的形状形成。旋转部分4322形成为足够长,使得当把手单元4200进入时,旋转部分4322的后部分与第一挡板4800的枢转单元接合部分4803的右侧接合。
在旋转部分4322的后侧的左侧中,凹陷地形成第二销接合防止槽4323。当旋转部分4322的左侧表面与把手单元4200的枢转单元安装槽4202的内表面接触时,第二销4302与第二销接合防止槽4323接触。
枢转单元复位弹簧安装部分4325具有矩形板的形状。枢转单元复位弹簧安装部分4325形成枢转单元4320的左侧表面。
枢转单元复位弹簧4324的一侧与把手单元4200的枢转单元安装槽4202接触,并且另一侧与枢转单元复位弹簧安装部分4325的右侧表面接触。枢转单元复位弹簧4324以所述一侧为中心顺时针缠绕。即,由于枢转单元复位弹簧4324,枢转单元4320接收以旋转轴4321为中心的逆时针方向上的弹力。
枢转单元4320从把手单元4200的前部到后部安装。然后,枢转单元4320的前侧被安装在把手单元4200的前侧中的把手盖4400阻挡,并且不会通过枢转销4327在后侧中流动,所述枢转销的上部分和下部分安装在把手单元4200的第三销安装槽4214中。
<把手盖>
把手盖4400形成为类似于第一实施例的把手盖1400,如图10至图11所示。
在第三实施例的把手盖4400中,与第一实施例的把手盖1400相同,形成第三销支撑部分4402、延伸部分支撑部分4403和把手紧固部分4404,但不形成与图10所示的按钮安装槽1401类似的配置。
<缓冲器构件>
在图55中详细地示出了缓冲器构件4500。
在缓冲器构件4500的中心部分中,把手通孔4501形成为在从前到后方向上穿透,把手单元4200和把手盖4400滑动通过所述把手通孔。根据把手单元4200的前侧的形状和把手盖4400的形状,把手通孔4501具有矩形的形状,所述矩形具有弧形的左侧和右侧。
缓冲器构件4500的后侧与第一壳体4100的前表面耦合。
沿把手通孔4501的周向,形成多个第一壳体紧固部分4504和多个第二壳体紧固部分4505。
第一壳体紧固部分4504形成为从缓冲器构件4500的边缘向后延伸,并且在中心部分中,形成在上下方向上穿透的槽,第一壳体4100的第二缓冲器紧固部分4114通过所述槽***。
第二壳体紧固部分4505设置在第一壳体紧固部分4504和把手通孔4501之间。
第二壳体紧固部分4505形成为在从前到后方向上穿透,使得第一壳体4100的第三缓冲器紧固部分4115可以***。
由此,缓冲器构件4500和第一壳体4100可以更牢固地耦合。
由于缓冲器构件4500,第一壳体4100不直接与门板接触并且被保护不受外部冲击的影响,并且还起到防尘和防水的功能,以防止污染物或湿气从外部进入壳体1100。
<滑动器>
在图56至图57中详细地示出了滑动器4600。
滑动器4600包括上表面4610和下表面4620,上表面4610和下表面4620形成为从右表面4630和右表面4630的上端和下端向左延伸。即,滑动器4600形成为向左、向前和向后开口,使得可以容纳把手单元4200。
上表面4610和下表面4620整体上以矩形板的形式形成。上表面4610和下表面4620的左侧形成为在它们从前侧朝向后侧行进时进一步向右倾斜,并且在右侧中,壳体防干扰部分4607形成为具有打开的前侧和右侧。
由此,在滑动器4600的左后侧和右前侧确保有空间,使得容易安装在车辆门板上。
另外,当滑动器4600向右滑动时,在滑动器4600和第一壳体4100不干扰的线上,第一壳体4100的右侧的从前到后的间隙可以形成得尽可能紧凑。
第一倾斜长孔4601和第二倾斜长孔4602在上下方向上形成在上表面4610和下表面4620的左侧和右侧中。
第一倾斜长孔4601和第二倾斜长孔4602形成为与上表面4610和下表面4620的左侧表面平行。
第一倾斜长孔4601形成在滑动器4600的左侧上,并且第二倾斜长孔4602形成在滑动器4600的右侧上。
第一倾斜长孔4601和第二倾斜长孔4602形成为从前方向到后方向具有相同的宽度。所述宽度形成为:类似于或略大于第一销4301和第二销4302的直径的尺寸。
在第一倾斜长孔4601和第二倾斜长孔4602的后端部分中,形成向后延伸的槽,第一销4301和第二销4302可以***所述槽中。
在上表面4610中,杠杆引导槽4605形成为在前侧和上下方向上穿透。
在下表面4620的后侧中,穿线槽4603形成为在上下方向上穿透。穿线槽4603形成为在从左到右方向上是长的,使得线20不受滑动器4600的滑动的影响。
在上表面4610和下表面4620的前部和后部中,形成滑动器缓冲器***槽4606。滑动器缓冲器***槽4606具有字母‘L’的形状。
形成在上表面4610中的滑动器缓冲器***槽4606形成为,使得上部分的一部分和前侧或后侧是打开的。
形成在下表面4620中的滑动器缓冲器***槽4606形成为,使得下部分的一部分和前侧或后侧是打开的。
滑动器缓冲器4650***滑动器缓冲器***槽4606中。
在第三实施例中,***总共八个滑动器缓冲器4650。
滑动器缓冲器4650具有‘L’的形状。
以下以安装在上表面4610的上侧中的滑动器缓冲器4650为例进行描述。
滑动器缓冲器4650包括竖直部分和水平部分,并且水平部分连接到竖直部分的下部分的后侧上。竖直部分的上表面以及前表面的下部分形成为凸地突出。
当滑动器缓冲器4650***滑动器缓冲器***槽4606中时,滑动器缓冲器4650的竖直部分的上表面以及前表面的下部分比滑动器4600更向外突出。
由于滑动器缓冲器4650安装在滑动器4600的上表面4610和下表面4620的前侧和后侧中,因此滑动器4600的前表面和后表面以及上表面和下表面与第一壳体4100和第一挡板4800间隔开。
滑动器缓冲器4650可以被提供有橡胶材料。由此,当滑动器4600滑动时,可以减小由于摩擦产生的噪声。
右表面4630整体上以矩形板的形状形成。
右表面4630包括形成为向右突出的复位弹簧缓冲器安装部分4604。
复位弹簧缓冲器安装部分4604具有半圆形的形状,其中凹陷部分向后形成。在复位弹簧缓冲器安装部分4604的内侧中,装配将在后面描述的复位弹簧缓冲器4740。
<驱动单元>
在图64至图66中详细地示出了驱动单元4700。
驱动单元4700包括:动力传递单元;第一蜗杆4721,其通过动力传递单元旋转;第一双齿轮4722,其通过第一蜗杆4721旋转;移动螺母4750,其通过第一双齿轮4722和壳体4100在从左到右方向上滑动。
动力传递单元可以设置有马达4710。
驱动单元4700设置在第二壳体4160与第二挡板4170之间。
马达4710在从左到右方向上安装在第二壳体4160的第一马达安装槽4167与第二挡板4170的第二马达安装槽4177之间。
马达4710由控制单元操作或停止。
第一蜗杆4721安装在马达4710的轴上。
在马达4710轴的端部分中,安装马达轴缓冲器4710a。
马达轴缓冲器4710a具有在一侧中形成有槽的圆柱的形状。马达轴缓冲器4710a装配在第二壳体4160的第一马达轴安装槽4168a与第二挡板4170的第二马达轴安装槽4178a之间。
在马达4710的下部分中,可以安装编码器连接器4711。
编码器连接器4711的中心部分安装在第二壳体4160的第一编码器连接器安装槽4163与第二挡板4170的第二编码器连接器安装槽4173之间,编码器连接器4711的下部分朝向第二壳体4160的下部分和第二挡板4170突出。
在编码器连接器4711的中心部分中,安装编码器连接器缓冲器4714。编码器连接器缓冲器4714由橡胶材料制成,并且增强了形成在第二壳体4160与第二挡板4170之间的内部空间的水密性。
在编码器连接器4711的上部分中,马达安装部分4712形成为向上和向右开口。
编码器连接器4711形成为覆盖安装在马达安装部分4712中的马达4710的左侧表面和下表面的一部分。
在编码器连接器4711的左侧中,编码器安装部分4713形成为向上突出。
编码器安装部分4713分别形成在编码器连接器4711的前侧和后侧中。
在编码器安装部分4713的上部分中,槽形成为向内开口并在从左到右方向上穿透。所述槽设置为比安装在马达安装部分4712中的马达4710的轴更在下方,并且可以安装编码器4715。
第一双齿轮4722包括第二蜗杆4723和第一蜗轮4724,第一蜗轮4724设置在第二蜗杆4723和第二蜗杆4723的下部分中。
第二蜗杆4723和第一蜗轮4724通过单轴连接并同时旋转,并且第二蜗杆4723和第一蜗轮4724彼此间隔开,从而轴的一部分形成在第二蜗杆4723与第一涡轮4724之间。
第一双齿轮4722在上下方向上设置在第一蜗杆4721的后侧中,并且第一蜗杆4721与第一蜗轮4724齿耦合。
第一双齿轮4722的轴的上部分装配到第二壳体4160的第一双齿轮安装部分4166a上,并且第一双齿轮4472的轴的中心部分连接到第二双齿轮安装部分4166b上,并且第一双齿轮4722的轴的下部分装配到第三双齿轮安装部分4166c中。
由此,第一双齿轮4722的前侧被第二壳体4160阻挡。
第一双齿轮4722的后侧被第二挡板4170的双齿轮安装槽4176阻挡。
第一双齿轮4722的上端和下端与第二挡板4170的内表面接触,从而第一双齿轮4722不在上下方向上流动。
第二双齿轮4725包括第二蜗轮4726和设置在第二蜗轮4726的左侧处的丝杠4727。
第二蜗轮4726和丝杠4727通过单轴连接并同时旋转,并且第二蜗轮4726和丝杠4727彼此间隔开,从而轴的一部分形成在第二蜗轮4726与丝杠4727之间。
第二双齿轮4725在从左到右方向上设置在第二蜗杆4723的前侧中,并且第二蜗杆4723与第二蜗轮4726齿耦合。
壳体接合板4728形成在第二蜗轮4726与丝杠4727之间。
壳体接合板4728的直径形成为大于第二双齿轮4725的轴的直径。接合阶梯形成在壳体接合板4728的右侧中。
壳体接合板4728的左侧***在第二壳体4160的第二丝杠穿透槽4162与第二挡板4170的第四丝杠穿透槽4172之间。
壳体接合板4728的接合阶梯的直径形成为大于第二丝杠穿透槽4162和第四丝杠穿透槽4172的直径。
由此,壳体接合板4728的右侧与第二壳体4160的内侧和第二挡板4170接合,并且不向左流动。
在第二双齿轮4725的右侧中,安装第二双齿轮头部4725a。
在第二双齿轮头部4725a的左侧中,形成第二双齿轮4725的右侧可以装配在其中的槽。
在第二双齿轮头部4725a的右侧中,形成接合阶梯。
第二双齿轮缓冲器4725b可以进一步安装在壳体接合板4728的接合阶梯与第二壳体4160和第二挡板4170的内表面之间。第二双齿轮缓冲器4725b可以由橡胶材料制成。由此,形成在第二壳体4160和第二挡板4170之间的内部空间与形成在第一壳体4100和第一挡板4800之间的内部空间分开密封,从而增强了水密性。还减小了振动和噪声。
在第二双齿轮头部4725a的接合阶梯与第二壳体4160和第二挡板4170的内表面之间,可以进一步安装第二双齿轮缓冲器4725b。
第二双齿轮缓冲器4725b的直径形成为大于壳体接合板4728的接合阶梯和第二双齿轮头部4725a的接合阶梯的直径。通过这样的第二双齿轮缓冲器4725b可以减小在从左到右方向上的流动和第二双齿轮4725的噪声。
在丝杠4725的外侧中,安装滑动器复位弹簧4730。
在滑动器复位弹簧4730的两侧中,安装复位弹簧缓冲器4740。
复位弹簧缓冲器4740整体上以圆形管的形状形成。
在复位弹簧缓冲器4740中,引导部分4471形成为向前突出。
在引导部分4741的上部分和下部分中,壳体***槽4742形成为向前开口并且在从左到右方向上穿透。
在壳体***槽4742中,***第一壳体4100的第三引导部分4106。由此,复位弹簧缓冲器4740可以在从左到右方向上滑动,并且不在上下方向上流动。
在复位弹簧缓冲器4740中,丝杠安装槽4743形成为在从左到右方向上穿透。
在壳体***槽4742的一侧中,形成滑动器复位弹簧安装槽4744。
滑动器复位弹簧安装槽4744形成为在丝杠安装槽4743的周向上与丝杠安装槽4743间隔开。
复位弹簧缓冲器4740安装在滑动器复位弹簧4730中,复位弹簧缓冲器4740安装在滑动器4600的复位弹簧缓冲器安装部分4604中,并且后侧被复位弹簧缓冲器安装部分4604阻挡。
安装在滑动器复位弹簧4730的右侧中的复位弹簧缓冲器4740的后侧被第一挡板4800阻挡。
由于复位弹簧缓冲器4740,在滑动器复位弹簧4730的操作过程中产生的噪声、振动等被复位弹簧缓冲器4740吸收。
移动螺母4750整体上以矩形板的形状形成。
移动螺母4750设置成使得其宽表面面对从左到右方向设置。
在移动螺母4750中,移动螺母缓冲器安装部分4472形成为向前突出。
在移动螺母缓冲器安装部分4752的上端和下端中,复位弹簧缓冲器安装部分4751形成为向右突出。
复位弹簧缓冲器安装部分4751的内表面形成为在安装复位弹簧缓冲器4740之后与复位弹簧缓冲器4740的外表面接触。
在移动螺母缓冲器安装部分4752中,移动螺母缓冲器***槽4703形成为向前开口。
移动螺母缓冲器***槽4753形成为以矩形的两侧向上和向下突出的形状形成,使得将在后面描述的移动螺母缓冲器4760可以***。
在移动螺母4750的上部分和下部分中,挡板接触突起4754形成为向后突出。
由于挡板接触突起4754,移动螺母4750可以与第一挡板4800线接触。由此,当移动螺母4750在从左到右方向上滑动时,移动螺母4750与第一挡板4800之间的摩擦力可以最小。
在移动螺母4750的中心部分中,丝杠***槽4755形成为在从左到右方向上穿透。丝杠***槽4755以内螺纹的形式形成,并且可以与丝杠4727齿耦合。
在移动螺母4750的下部分中,第三传感器按压部分4756形成为向下突出到移动螺母缓冲器安装部分4752和复位弹簧缓冲器安装部分4751上。
第三传感器按压部分4756充分突出,以当移动螺母4750在从左到右方向上滑动时按压第三传感器23a和23b的上部分。
移动螺母4750以如下方式设置在滑动器4600中:第三传感器按压部分4756设置在比滑动器4600的前表面更在前的方向上。由此,当仅滑动器4600在从左到右方向上滑动而移动螺母4750保持固定时,防止滑动器4600与第三传感器按压部分4756之间的干扰。
在移动螺母4750中,门闩锁连接部分安装部分4757形成为向下突出。
门闩锁连接部分安装部分4757设置在比移动螺母缓冲器安装部分4752更后侧处。
门闩锁连接部分安装部分4757形成为向后弯曲。
门闩锁连接部分安装部分4757包括接合突起***槽4758和电缆穿透槽4759。
接合突起***槽4758形成为向后和向下开口。
电缆穿透槽4759形成为向后开口,并在接合突起***槽4758的中心部分中在从左到右方向上穿透。
电缆穿透槽4759在上下方向上的宽度形成为比***槽4758在上下方向上的宽度窄。
由此,门闩锁连接部分30的锁定突起31和电缆33可以从门闩锁连接部分安装部分4757的后部到前部***。另外,在安装之后,由于突起31不在从左到右方向上流动,因此当移动螺母4750在从左到右方向上滑动时,接合突起31也在从左到右方向上沿着移动螺母4750滑动。
由于门闩锁连接部分30的管32被第一壳体4100的门闩锁连接部分安装槽4150固定,因此当接合突起31在从左到右方向上滑动时,仅电缆33在从左到右方向上滑动,而管32保持固定。
移动螺母4750设置得比滑动器4600的右表面4630更在左侧处。由此,当移动螺母4750移动到右侧时,滑动器4600被移动螺母4750移动到右侧,并且当移动螺母4750移动到左侧时,滑动器4600被滑动器复位弹簧4730移动到左侧。
如先前所述,通过将门闩锁连接部分30连接到移动螺母4750而不是滑动器4600,比能够通过把手单元4200的外部冲击和手动操作来移动的滑动器4600增强了安全性。
移动螺母缓冲器4760整体上以长方体的形状形成。
在移动螺母缓冲器4760的中心部分中,第一移动螺母装配槽4761形成为在从前到后方向上穿透。
第一移动螺母装配槽4761具有矩形的形状,并且装配到形成在移动螺母4750的中间中的移动螺母缓冲器安装部分4752上。
在移动螺母缓冲器4760的上部分和下部分中,形成第三引导部分***槽4762和第二移动螺母装配槽4763。
第三引导部分***槽4762形成为向前开口,并在从左到右方向上穿透。第三引导部分***槽4762装配到第一壳体4100的第三引导部分4106上。
由此,移动螺母缓冲器4760可以沿着第三引导部分4106在从左到右方向上滑动。
第二移动螺母装配槽4763形成为向上或向下开口,并在从前到后方向上穿透。
第二移动螺母装配槽4763设置在比第三引导部分***槽4762更外侧处。
第二移动螺母装配槽4763装配到形成在移动螺母4750的上部分和下部分上的移动螺母缓冲器安装部分4752上。
由此,移动螺母缓冲器4760装配到移动螺母4750上,以便不在从左到右方向和上下方向上流动,并且移动螺母4750也可以沿着第三引导部分4106在从左到右方向上滑动。
通过移动螺母缓冲器4760,可以减小由于当移动螺母4750在从左到右方向上滑动时的摩擦产生的噪声。
由于第三引导部分4106,复位弹簧缓冲器4740和移动螺母缓冲器4760可以在从左到右方向上滑动,而当丝杠4727旋转时不与丝杠4727一起旋转。
<门闩锁连接部分>
门闩锁连接部分30具有与第一实施例的门闩锁连接部分30相同的类型。
门闩锁连接部分30的一端连接到移动螺母4750上,并且另一端连接到电动闩锁单元5000上。
槽沿管32的一侧的周向形成。通过将该槽装配到第一壳体4100的门闩锁连接部分安装槽4105中,管32固定到第一壳体4100上。
<钥匙锁单元>
在图67至图68中详细地示出了钥匙锁单元4900。
钥匙锁单元4900包括:锁芯4930,用户可以用钥匙来操作其;第一齿轮4910,其与锁芯4930互锁;第二齿轮4920,其与第一齿轮4910齿耦合并通过其旋转;以及齿轮杆4940,其连接第二齿轮4920和电动闩锁单元5000。
在锁芯4930中,第一壳体紧固部分4831形成为突出到左侧。
在第一壳体紧固部分4931中,形成螺栓可以***其中的槽,并且槽与第一壳体4100的锁芯紧固部分4123连通。由此,第一壳体4100和锁芯4930通过螺栓来紧固。
在锁芯4930的前侧中,形成可以通过***钥匙被转动的槽。
在锁芯4930的后侧中,形成第一齿轮安装轴4932。
第一齿轮安装轴4932具有矩形柱的形状。第一齿轮安装轴4932与当钥匙***和转动时在锁芯4930中旋转的部分结合旋转。
在第一齿轮安装轴4932的后侧中,形成第一齿轮夹接合部分4932a。
第一齿轮夹接合部分4932a具有圆形的形状。
第一齿轮夹接合部分4932a的直径等于或小于第一齿轮安装轴4932的一侧的长度。
由此,第一齿轮4910可以穿过第一齿轮夹接合部分4932a并安装在第一齿轮安装轴4932上,并且由于第一齿轮安装轴4932的形状,第一齿轮4910可以与钥匙的旋转相结合而旋转,而不是闲置。
在第一齿轮夹接合部分4932a中,槽沿连接到第一齿轮安装轴4932上的部分的周向形成。
由此,当第一齿轮夹4915***第一齿轮夹接合部分4932a的槽中时,在第一齿轮4910装配在第一齿轮安装轴4932中的状态下,第一齿轮4910的后侧被第一齿轮夹4915阻挡,使得第一齿轮4910不从第一齿轮安装轴滑出。
第一齿轮4910和第二齿轮4920可以设置为正齿轮。
在第一齿轮4910中,锁芯***槽4911形成为在从前到后方向上穿透。
锁芯***槽4911具有矩形的形状,使得第一齿轮4910可以装配到锁芯4930的第一齿轮安装轴4932上。
在第二齿轮4920中,齿轮杆安装槽4921形成为向后开口。
在第二齿轮4920的后侧中,第一安装销***槽4923形成为在从左到右方向上穿透。第一安装销***槽4923与齿轮杆安装槽4921连通。
在第二齿轮4920的前侧中,第二齿轮轴4922形成为向前突出。
在第二齿轮轴4922的前侧的上部分和下部分中,突起形成为向外突出,并且中心部分形成为向前、向左和向右开口。由此,第二齿轮轴4922钩耦合到第一挡板4800的第二齿轮安装槽4814上。
齿轮杆4940包括杆4941和形成在杆4941的两侧中的***部分4942。
杆4941具有圆柱的形状,并且***部分4942以板的形式形成。
在***部分4942的一侧中,第二安装销***槽4943形成为在从左到右方向上穿透。
由此,形成第二安装销***槽4942的***部分4942被***第二齿轮4920的齿轮杆安装槽4921中,并且当安装销4945穿过第二齿轮4920的第一安装销***槽4923和齿轮杆4940的第二安装销***槽4942时,第二齿轮4920和齿轮杆4940彼此连接。
齿轮杆4940的***部分4942的剩余另一侧连接到电动闩锁单元5000的门闩锁钥匙5010上。
门闩锁钥匙5010形成为具有十字形齿轮杆***槽5011,***部分4942可以安装在其中。由此,当钥匙***以旋转锁芯4930的一部分时,第一齿轮4910旋转,与第一齿轮4910接合的第二齿轮4920旋转,安装在第二齿轮4920中的齿轮杆4940旋转,门闩锁钥匙5010通过齿轮杆4940旋转,从而可以解锁电动闩锁单元5000。
在下文中,将描述具有上述配置的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的操作方法。
<手动操作过程>
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的手动操作过程与第一实施例的操作方法相同。
<电动操作过程>
在下文中,将描述通过电动运动来操作把手单元4200的过程。
如图45至图46所示,当把手单元4200进入的同时通过钥匙或遥控器、按钮等输入把手单元4200的抽出时,由控制单元来操作马达4710。
下面将参考图74详细地描述使用按钮来输入把手单元4200的抽出信号。
当用户朝向车辆内侧按压进入的把手单元4200时,第一销4301***滑动器4600的第一倾斜长孔4601的后侧的槽中,从而将把手单元4200向后推动。
当把手单元4200被向后推动时,第四传感器27被第一挡板4800的第四传感器按压部分4802按压并且信号被发送到控制单元。
当马达4710操作时,第一蜗杆4721旋转,与第一蜗杆4721接合的第一双齿轮4722的第一蜗轮4724旋转;当第二蜗杆4723与第一蜗轮4724旋转时,与第二蜗杆4723接合的第二双齿轮4725的第二蜗轮4726旋转;并且丝杠4727与第二蜗轮4726一起旋转。
当丝杠4727旋转时,与丝杠4727齿耦合的移动螺母4750向右移动,并且滑动器4600通过移动螺母4750向右移动。
当滑动器4600向右移动时,第一销4301和第二销4302沿着滑动器4600的第一倾斜长孔4601和第二倾斜长孔4602向前移动。
因此,把手单元4200向前被抽出,并且处于如图69、图71和图73所示的状态。
当移动螺母4750移动到右侧时,移动螺母4750的第三传感器按压部分4756按压在右侧上的第三传感器23a,如图71所示。当第三传感器23a被按压时,马达4710的操作停止。
另外,当移动螺母4750向右滑动时,门闩锁连接部分30被推动,从而解锁电动闩锁单元5000。解锁电动闩锁单元5000的原理与第一实施例的操作方法相同。
如图83所示,当把手单元4200的左侧被向前拉动时,与当把手单元4200进入时不同,由于枢转单元4320的后侧不固定,因此把手单元4200以第二销4302为中心逆时针旋转。
当把手单元4200的左侧旋转时,延伸部分4310中的延伸部分复位弹簧4316被压缩。当把手单元4200相对于延伸部分4310向前滑动时,安装在把手单元4200的后侧处的第二传感器22与形成在延伸部分4310的后侧处的第二传感器防按压部分4314分离,并被延伸部分4310的长度部分4313的外表面按压。
当电动闩锁单元5000的第一传感器21、把手单元4200的第二传感器22和右侧的第三传感器23a全部被按压时,电动闩锁单元5000被驱动,从而打开门板。
当用户松开把手单元4200时,把手单元4200通过延伸部分4310的延伸部分复位弹簧4316返回到如图69所示的状态。
之后,当马达4710在与通过按钮输入而抽出把手单元4200时相反的方向上旋转时,随着移动螺母4750向左移动,滑动器4600由于滑动器复位弹簧4730的回复力向左移动。
当滑动器4600向左移动时,第一销4301和第二销4302沿着滑动器4600的第一倾斜长孔4601和第二倾斜长孔4602朝向后侧移动。
当移动螺母4750向左移动时,移动螺母4750的第三传感器按压单元4756按压在左侧的第三传感器23b,如图70所示。当第三传感器23b被按压时,马达4710的操作停止。
当移动螺母4750向左移动时,门闩锁连接部分30返回到其原始状态,并且锁定电动闩锁单元5000。锁定电动闩锁单元5000的原理与第一实施例的操作方法相同。
实施例4
在下文中,将参考图75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四优选实施例。
将省略与先前实施例相同的配置的详细描述。
第四实施例的配置与第三实施例的配置几乎相同。
在第四实施例中,编码器4715安装在编码器连接器4711中,并且通过马达4710的驱动来调节把手单元4200的移动范围,而不是使用第三实施例的第三传感器23a和23b。
在安装之后,编码器4715位于马达4710的轴的下侧处。
编码器4715测量马达4710的轴的转数,使得马达4710旋转预定的转数。由此,在使用马达4710的转数计算出把手单元4200被抽出和进入的距离之后,可以根据需要驱动马达4710多次。
实施例5
在下文中,将参考图76至图84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优选第五实施例。
将省略与先前实施例相同的配置的详细描述。
第五实施例的配置与第三实施例的配置几乎相同。
第五实施例包括:手动闩锁单元,而不是第三实施例的电动闩锁单元。
手动闩锁单元可以借助于通过杠杆4950而接收把手单元4200的旋转力来打开。
杠杆4950整体上以直角三角形的形式形成。
杠杆4950安装为使得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部分设置在右侧处。
在杠杆4950的直角三角形中,在形成在前侧的顶点处形成圆管形状的盖耦合部分4951。
盖耦合部分4951装配到第一壳体4100的杠杆安装突起4136a中,使得杠杆4950和第一壳体4100装配耦合。
杠杆4950可以以杠杆安装突起4136a为中心旋转。
在杠杆4950的直角三角形的后部形成的顶点处,门闩锁连接部分***槽4952形成为向上开口。
门闩锁连接部分***槽4952形成为在右侧上部分地打开,并且形成为从打开的右部分的下部分逆时针打开约半圈,并且,当门闩锁连接部分30通过门闩锁连接部分***槽4952安装而使得电缆33位于接合突起31的左侧上时,接合突起31不会脱离到门闩锁连接部分***槽4952的左侧。
第一弹簧***槽4953形成在第一盖耦合部分4951与杠杆4950的内表面之间。
装配在第一弹簧***槽4953中的第一弹簧4970可以设置为螺旋弹簧。
在第一弹簧4970的两端中,分别形成第一弯曲部分4970和第二弯曲部分4972。
第一弯曲部分4971位于比第二弯曲部分4972更左侧处。
第一弯曲部分4971与杠杆4950的内表面接触,并且第二弯曲部分4972与第一壳体4100的杠杆穿透槽4132的内表面接触。
由此,当杠杆4950顺时针旋转时,随着第一弯曲部分4971越来越朝向第二弯曲部分4972靠近,第一弹簧4970被压缩。
在杠杆4950的直角三角形中,在形成直角的顶点处,锁定部分4954形成为向下突出。
接合部分4954包括:杠杆突起4955,其具有圆柱体的形状;延伸部分4956,其在杠杆突起4955的下部分中形成为向右延伸;以及把手单元接合突起4957,其在延伸部分的右侧中形成为向下突出。
杠杆突起4955***第一壳体4100的杠杆引导槽4137中,并沿着杠杆引导槽4137旋转。
把手单元接合突起4957位于把手单元4200的杠杆接合槽4223的前部中,并且当把手单元4200被抽出时,把手单元接合突起4957与杠杆接合槽4223接合。
在把手单元4200被抽出的状态下,如图79或图83所示,当把手单元4200的一侧被拉动并逆时针旋转时,当杠杆接合槽4223旋转时,与杠杆接合槽4223接合的把手单元接合突起4957通过把手单元接合突起4957的旋转半径而顺时针旋转。即,杠杆4950通过把手单元4200而一直顺时针旋转。由此,拉动与杠杆4950接合的门闩锁连接部分30的接合突起31,以便打开连接到门闩锁连接部分30上的手动闩锁,从而打开车门。
在杠杆4950的右侧中,可以安装重量平衡器4960,所述重量平衡器可以通过把手单元4200阻止杠杆4950的旋转。
重量平衡器4960具有蛋的形状。
安装重量平衡器4960,使得蛋形状的圆形部分位于前侧中,并且尖的部分面对左后侧。
在重量平衡器4960中,盖耦合槽4191形成为在蛋形状的圆形部分中在上下方向上穿透。
盖接合槽4191装配到第一壳体4100的重量平衡器安装突起4136b上。由此,重量平衡器4960和第一壳体4100装配耦合。
重量平衡器4960可以以重量平衡器安装突起4136b为中心旋转。
在重量平衡器4960的蛋形的尖部分中,第二弹簧安装部分4962形成为向上突出。
由于第二弹簧安装部分4962,重量平衡器4960的重心朝向第二弹簧安装部分4962偏置。
在第二弹簧安装部分4962的下部分中,第二弹簧安装槽4963形成为向左开口。
安装在第二弹簧安装部分4962中的第二弹簧4980可以设置为螺旋弹簧。
在第二弹簧4980的两端中,分别形成第一弯曲部分4981和第二弯曲部分4982。
第一弯曲部分4981位于比第二弯曲部分4982更左侧处。
第一弯曲部分4981与重量平衡器4960的第二弹簧安装槽4963接触,并且第二弯曲部分4972与第一壳体4100的重量平衡器引导部分4139的前侧接触。
由此,当重量平衡器4960逆时针旋转时,由于第一弯曲部分4981越来越朝向第二弯曲部分4982靠近,从而第二弹簧4980被压缩。
盖4990包括:上板;第一阻挡部分4992,其形成在上板的左下侧上;第二阻挡部分4993,其形成在上板的右下侧上;前板,其连接第一阻挡部分4992和第二阻挡部分4993的前侧;以及杠杆穿透槽4994,其形成在第一阻挡部分4992的后侧与第二阻挡部分4993的后侧之间。
在盖4990的上板的左侧和右侧中,螺栓穿透槽4991形成为在上下方向上穿透。
盖4990通过将螺栓***螺栓穿透槽4991中与第一壳体4100螺栓耦合,并紧固到第一壳体4100的杠杆安装突起4136a和重量平衡器安装突起4136b上。
第一阻挡部分4992装配到第一壳体4100的杠杆引导部分4138的左侧上,并且第二阻挡部分4993装配到第一壳体4100的重量平衡器引导部分4139的右侧上。
安装在盖4990的内侧中的杠杆4950的后侧通过杠杆穿透槽4994突出到盖4990的外部,并且可以连接到门闩锁连接部分30上。
重量平衡器4960的重量形成为在车辆侧面碰撞的情况下通过惯性立即反应。
当在车辆的侧面上发生碰撞并且把手单元4200被抽出时,重量平衡器4960也逆时针旋转,如图84所示,使得第二弹簧安装部分4962位于前侧。
由此,旋转的重量平衡器4960位于杠杆4950的旋转半径之内,并且杠杆4950的旋转被阻挡。由于杠杆4950没有旋转到端部,因此门闩锁连接部分30没有被完全拉动,使得手动闩锁单元没有被打开。即,由于重量平衡器4960增强了手动闩锁单元的安全性。
实施例6
在下文中,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六优选实施例。
将省略与先前实施例相同的配置的详细描述。
如图85至图88所示,根据本发明第六优选实施例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包括:滑动器6600,其安装在壳体中;把手单元4200,其容纳在滑动器6600中;以及线性运动转换机构,其根据滑动器6600在从左到右方向上的滑动,使把手单元在从前到后方向上滑动,或者根据把手单元在从前到后方向上的滑动,使滑动器6600在从左到右方向上滑动。
线性运动转换机构包括:滑动器6600;线性运动转换单元,其用于支撑滑动器6600与把手单元之间的相对滑动;以及滑动的驱动单元6700。
线性运动转换单元包括:第一倾斜长孔6601和第二倾斜长孔6602,它们形成在滑动器6600中;以及第一销6301和第二销6302,它们安装在把手单元中,以沿着第一倾斜长孔6601和第二倾斜长孔6602滑动。
在下文中,将详细描述每个配置。
<第一壳体>
壳体包括第一壳体6100和耦合到第一壳体6100的右侧上的第二壳体6160。
在图89至图90中详细地示出了第一壳体6100。
第一壳体6100形成为类似于本发明第三优选实施例的第一壳体4100。
第一壳体6100形成的与本发明第三优选实施例的第一壳体4100不同的点如下。
首先,在第一壳体6100的周向部分的下部分中,多个下表面通孔6130形成为在上下方向上穿透。
由此,第一壳体6100可以制造得更轻。
另外,当水流入时,由于下表面通孔6130,顺利进行排水。
接下来,在第一壳体6100的周向部分的上侧表面上形成的配置存在不同。
在第一壳体6100的周向部分的上侧中,形成耦合到门板上的第三紧固部分6153。
第三紧固部分6153形成在第一壳体6100的周向部分的上侧表面的中心部分中。
第三紧固部分6153的形状类似于本发明第三优选实施例的第三紧固部分4153。
在第一壳体6100的上侧周向部分中,重量平衡器安装突起6136、第一盖装配部分6138、第二盖装配部分6139和盖接合突起6139a形成为向上突出。
重量平衡器安装部分6136整体上以圆柱的形式形成。
重量平衡器安装突起6136的上部分形成为具有比下部分的直径大的直径;并且在重量平衡器安装突起6136的左侧部分与右侧部分之间形成有间隙。
由此,将在后面描述的重量平衡器6960在被安装在重量平衡器安装突起6136的下部分中之后可以不容易分离。
第一盖装配部分6138设置在重量平衡器安装突起6136的左侧中。
第一盖装配部分6138在从前到后方向上具有长的长方体的形状。
第一盖装配部分6138形成为向右开口。
由此,可以***将在后面描述的盖6990的突出的装配板6991a。
第二盖装配部分6139设置在重量平衡器安装突起6136的右侧中。
第二盖装配部分6139分别形成在第一壳体6100的上周向部分的前侧和后侧中的每一个上。
第二盖装配部分6139的上部分朝向彼此突出,并以钩的形状形成。
在两个第二盖装配部分6139之间的空间形成为在上下方向上穿透。
盖接合突起6139a形成在重量平衡器安装突起6136与第二盖装配部分6139之间。
在从前到后方向上形成盖接合突起6139a。
盖接合突起6139a的高度形成为低于第一盖装配部分6138和第二盖装配部分6139的高度。
在重量平衡器安装突起6136与第一盖装配部分6138之间,重量平衡器引导槽6137形成为在上下方向上穿透。
重量平衡器引导槽6137具有弧形的形状。由此,将在后面描述的重量平衡器6960的第一臂6962可以***重量平衡器引导槽6137中并旋转。
<第一挡板>
第一壳体6100包括耦合到第一壳体6100的后部上的第一挡板6800。
在图97至图98中详细地示出了第一挡板6800。
第一挡板6800形成为类似于本发明第三优选实施例的第一挡板4800。
第一挡板6800形成为与本发明第三优选实施例的第一挡板4800不同之处如下。
在第一挡板6800的中心的左右两侧中,阶梯调节凸台6803形成为向前突出。
在阶梯调节凸台6803中,将在后面描述的阶梯调节螺栓40可以从后到前耦合。
阶梯调节凸台6803的从前到后方向的长度形成为比阶梯调节螺栓40的长度短,使得阶梯调节螺栓40可以朝向阶梯调节凸台6803的前侧突出。
在第一挡板6800的右中心中,两个第四引导部分6806形成为向前突出。第四引导部分6806设置在从前到后方向上与第一壳体6100的第三引导部分6106相同的线上,并且形状形成为相同和相似。
在第四引导部分6806的左侧中,在上下方向上形成第二移动螺母阻挡部分6807。第二移动螺母阻挡部分6807设置在从前到后方向上与第一壳体6100的第一移动螺母阻挡部分6107相同的线上,并且形状形成为相同和相似。
第四引导部分6806的左侧被第二移动螺母阻挡部分6807阻挡,并且第四引导部分6806的右侧被第一挡板6800的周向部分的右侧阻挡。
由于这个第四引导部分6806,将在后面描述的驱动单元6700的移动螺母6750可以在从左到右方向上在预定范围之内滑动。
在第一挡板6800的上周向部分中,形成第三耦合部分防干扰槽6834,而不是杠杆防干扰槽4834。
第三耦合部分防干扰槽6834形成为以梯形形状向前、向上和向下开口,在所述梯形中,宽度朝向前部变宽。
当第一壳体6100和第一挡板6800耦合时,第一壳体6100的周向部分定位在第三耦合部分防干扰槽6834的下部分中。
锁芯穿透槽6813形成为从本发明第三优选实施例的锁芯穿透槽4813向右延伸。
在锁芯穿透槽6813的右侧中,门外侧连接部分固定部分6835形成为向后突出。
门外侧连接部分固定部分6835具有字母‘C’的形状,并且形成在门外侧连接部分6835的左侧中的空间与锁芯穿透槽6813连通。
在门外侧连接固定部分6835中,形成以字母‘C’的形状向内突出的板。门外侧连接部分60的管62与该板装配耦合,从而其可以不流动。
<第二壳体、第二挡板>
第二壳体6160和第二挡板6170形成为与本发明第三优选实施例的第二壳体4160和第二挡板4170相同和相似。
<把手单元>
在图91至图92中详细地示出了把手单元。
把手单元包括前侧把手单元6200和后侧把手单元6250,后侧把手单元6250销耦合到前侧把手单元6200的后侧上。
前侧把手单元6200整体上是长方体形状,其中在上部分和下部分以及后侧形成开口。
前侧把手单元6200包括:前侧把手单元主体6220,其形成在前侧中;以及前侧把手单元左侧部分6230和前侧把手单元右侧部分6240,它们形成在左侧和右侧中。
在前侧把手单元左侧部分6230中,后侧把手单元左侧部分***槽6231形成为在从前到后方向上穿透,并且在前侧把手单元右侧部分6240中,后侧把手单元右侧部分***槽6241形成为在从前到后方向上穿透。
后侧把手单元左部分***槽6231形成为使得前侧把手单元左侧部分6230的后侧开口。
在后侧把手单元左侧部分***槽6231的前部中,如图103所示,形成后侧把手单元接合构件6232。
在后侧把手单元左侧部分***槽6231的左上部分和左下部分中,后侧把手单元接合构件6232形成为向内突出。
形成在上部分中的后侧把手单元接合构件6232形成为在其从顶部向底部行进时进一步向左倾斜,并且形成在下部分中的后侧把手单元接合构件6232形成为在其从顶部向底部行进时进一步向右倾斜。
与以上描述不同,后侧把手单元接合构件6232可以具有任何形状,只要后侧把手单元6250与后侧把手单元接合构件6232接合并且不能进一步向前移动。
后侧把手单元右侧部分***槽6241的从左到右方向的宽度形成为大于后侧把手单元6250的右侧部分的从左到右方向的宽度。
由此,当前侧把手单元6200相对于其中安装有将在后面描述的枢转销6327的前侧把手单元6200的右侧旋转时,前侧把手单元6200和后侧把手单元6250不被干扰。
在前侧把手单元左侧部分6230的左侧中,门外侧连接部分安装槽6201形成为在从前到后方向上穿透。
门外侧连接部分安装槽6201设置在后侧把手单元左侧部分***槽6231的左侧处,并且不彼此连通。
门外侧连接部分安装槽6201形成为向前开口,并且门外侧连接部分安装槽6201的后侧具有钥匙孔的形状,所述钥匙孔具有圆形的上部分和矩形的下部分。即,圆的直径形成为大于矩形在从左到右方向上的宽度。
门外侧连接部分60的接合突起61和电缆63从后到前安装在门外侧连接部分安装槽6201的上部分中。之后,当接合突起61和电缆63移动到门外侧连接部分安装槽6201的下部分时,由于门外侧连接部分安装槽6201的形状,接合突起61不从门外侧连接部分安装槽6201向后分离。
在后侧把手单元左侧部分***槽6231的前侧的上侧和下侧中,形成延伸部分销接合槽6202。
延伸部分销接合槽6202形成为向前开口。
延伸部分销接合槽6202形成为在从前到后方向上足够长,使得延伸部分销6317可以完全***后侧把手单元左侧部分***槽6231中。
由此,延伸部分销6317可以从延伸部分销接合槽6202的前部到后部安装。
在后侧把手单元右侧部分***槽6241的前部的下部分中,第一LED安装槽6203形成为在上下方向上穿透。
LED 24的下部分***第一LED安装槽6203中,使得当前侧把手单元6200被抽出时,用户可以从前侧把手单元6200的外部检查LED 24的光。
在后侧把手单元右侧部分***槽6241的前侧的上部分中,按钮穿透槽6206形成为在上下方向上穿透。
在按钮穿透槽6206中,按钮25的上部分被安装为暴露到外部。由此,当前侧把手单元6200被抽出时,用户可以按压按钮25。
在前侧把手单元主体6220的前部中,形成把手盖安装部分6210。把手盖安装部分6210形成为与本发明第三优选实施例的把手盖安装部分4210相同和相似。
在把手盖安装部分6210的右侧的上部分和下部分中,第一枢转销安装槽6214形成为向前和向内开口。
在前侧把手单元主体6220的后侧与前侧把手单元左侧部分6230和前侧把手单元右侧部分6240之间,形成第一手***部分6221。
第一手***部分6221形成为向上、向下和向后开口。
第一手***部分6221形成为具有圆角。
即,前侧把手单元主体6220和前侧把手单元右侧部分6240相交的拐角也形成为圆形。
在图93至图94中更详细地示出了后侧把手单元6250。
后侧把手单元6250整体上是长方体形状,其中在上部分和下部分以及前侧形成开口。
后侧把手单元6250包括:形成在后部的后侧把手单元主体6270、形成在左侧和右侧上的后侧把手单元左侧部分6280和后侧把手单元右侧部分6290。
后侧把手单元左侧部分6280的右侧设置在后侧把手单元左侧部分***槽6231的右侧处,使得后侧把手单元左侧部分6280的外表面位于与前侧把手单元左侧部分6230的外表面相同的线上。
即,后侧把手单元左侧部分6280的外表面的右侧表面的前侧被前侧把手单元左侧部分6230的右侧表面阻挡,并且后侧把手单元左侧部分6280的左侧表面被前侧把手单元左侧部分6230的后侧把手单元接合构件6232阻挡。
由此,当后侧把手单元6250被向前抽出时,前侧把手单元6200也被向前抽出。
在后侧把手单元左侧部分6280中,延伸部分安装槽6251具有矩形的形状,以在从前到后方向上穿透。
延伸部分安装槽6251形成为与将在后面描述的延伸部分6310的头部分6311的横截面的形状相同和相似。
延伸部分安装槽6251的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被后侧把手单元6250阻挡。由此,延伸部分6310在延伸部分安装槽6251之内沿着延伸部分安装槽6251移动。
在延伸部分安装槽6251的前侧中,延伸部分接合部分6251a具有圆的形状。
延伸部分接合部分6251a形成为向前突出。
在延伸部分接合部分6251a的中心部分中,圆形槽形成为在从前到后方向上穿透。
延伸部分接合部分6251a的槽的直径形成为小于延伸部分安装槽6251的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的长度。
延伸部分接合部分6251a的槽形成为与将在后面描述的延伸部分6310的长度部分6313的横截面的形状相同和相似。
由此,延伸部分6310从后到前***延伸部分安装槽6251中,使得其不会脱离到延伸部分安装槽6251的前侧。
传感器安装槽6252形成在后侧把手单元主体6270的后侧和后侧把手单元右侧部分6290的内部上。
传感器安装槽6252形成为使得后侧把手单元主体6270的后侧打开,并且后侧把手单元右侧部分6290在从前到后方向上穿透。
在传感器安装槽6252的右前侧中,按钮传感器安装部分6254和LED安装部分6255以具有打开的后侧的长方体的形状形成。
由此,按钮传感器26可以从后到前***按钮传感器安装部分6254中,并且LED24可以从后到前***LED安装单元6255中。
按钮传感器安装部分6254设置在LED安装部分6255的上部分处。
在按钮传感器安装部分6254的背面,形成从按钮传感器安装部分6254向内突出的突起,从而按钮传感器26钩耦合到按钮传感器安装部分6254上,使得其不会向后脱离。
在按钮传感器安装部分6254的上部分中,按钮安装槽6256形成为在上下方向上穿透。
按钮安装槽6256形成为与按钮25的周向以预定间隔间隔开。
由此,按钮25可以从顶部到底部放置在按钮安装槽6256中。
按钮25设置为穿过按钮安装槽6256与按钮传感器26的上表面接触。
为此,当按钮25被按压时,按钮传感器26被按压,并且按钮传感器26将信号传递到控制单元(未示出)。
在LED安装部分6255的下部分中,第二LED安装槽6253形成为在上下方向上穿透。
第二LED安装槽6253形成为与第一LED安装槽6203相同和类似,并彼此连通。
在第二LED安装槽6253中,***LED 24的下部分。
在传感器安装槽6252的右后侧中,形成第二传感器壳体引导部分6257和第二传感器壳体安装槽6258。
第二传感器壳体引导部分6257形成在传感器安装槽6252的下部分的左右两侧处。
根据第二传感器壳体22a的下部分的形状,第二传感器壳体引导部分6257具有阶梯的形状。
第二传感器壳体安装槽6258形成为在传感器安装槽6252的上下方向上穿透。
第二传感器壳体安装槽6258形成为与在第二传感器壳体22a的上部分和下部分中突出的突起的形状相匹配,使得第二传感器壳体22a的突起可以装配到第二传感器壳体安装槽6258中。
第二传感器壳体22a通过第二传感器壳体引导部分6257和第二传感器壳体安装槽6258安装在正确的位置处。
在第二传感器壳体22a中,第二传感器22从后到前装配,并且第二传感器22设置为使得其右侧可以被前侧把手单元6200的内壁按压。
后侧把手单元右侧部分6290的前侧形成为向左突出。
根据前侧把手单元右侧部分6240的内壁的形状,后侧把手单元右侧部分6290的左前侧以弧形的形状弯曲。
在呈弧形形状的弯曲部分中,第二枢转销安装槽6264形成为在上下方向上穿透。
第二枢转销安装槽6264与第一枢转销安装槽6214连通。
由此,后侧把手单元右侧部分6290部分地支撑前侧把手单元右侧部分6240,使得当前侧把手单元6200以安装在第一枢转销安装槽6214和第二枢转销安装槽6264中的枢转销6327为中心旋转时,其引导前侧把手单元右侧部分6240的旋转。
在后侧把手单元主体6270的前侧与后侧把手单元左侧部分6280和后侧把手单元右侧部分6290之间,形成第二手***部分6271。
第二手***部分6171形成为使得上下方向和前部是打开的。
第二手***部分6271形成为具有圆角。
当后侧把手单元6250耦合到前侧把手单元6200上时,第一手***部分6211和第二手***部分6271形成闭合曲线。闭合曲线形成为足够大,以允许用户的手***,使得用户可以通过将手放在闭合曲线中来拉动前侧把手单元6200。此时,由于第一***部分6221和第二手***部分6271的形状,增强了用户的抓握感。
在后侧把手单元主体6270的中心的下部分中,穿线槽6276形成为在上下方向上穿透并向后开口。
由于穿线槽6276,当后侧把手单元6250进入时,在后侧把手单元6250与第一挡板6800之间形成空间,并且线20可以通过穿线槽6276安装。
通过穿线槽6276连接到外部的线20连接到后侧把手单元6250的每个传感器上。
在后侧把手单元主体6270的右侧中,线安装部分6272和阶梯调节突起6274形成为向后突出。
线安装部分6272以在上下方向上间隔开以彼此面对的两个矩形板的形式形成。
在电线安装部分6272的后部中,形成朝向矩形板突出的突起,由于所述突起,难以使安装在线安装部分6272内部的线20向后脱离。
阶梯调节突起6274具有圆柱的形状,并且足够突出,以与将在后面描述的阶梯调节螺栓40接触。
阶梯调节突起6274设置在线安装部分6272的右侧处。
在后侧把手单元主体6270的左侧中,形成第四传感器接合阶梯6163和板弹簧装配突起6275。
第四传感器接合阶梯6273包括:第一部分,其形成为在后侧把手单元主体6270的上部分和下部分向内突出;以及第二部分,其设置在比第一部分更左侧处,并且形成为向后突出。
第四传感器接合阶梯6273的第一部分在后侧把手单元主体6270的后侧处具有钩的形状,并且防止安装在第四传感器接合阶梯6273内部的第四传感器27向后脱离,并且第四传感器接合阶梯6273的第二部分防止第四传感器27向左脱离。
板弹簧装配突起6275比第四传感器接合阶梯6273设置在更右侧处,并且形成为向后突出,从而防止第四传感器27向右脱离。
板弹簧装配突起6275的从前到后方向的长度形成为比第四传感器27的从前到后方向的长度长。
由此,板弹簧装配突起6275可以设置有位于第四传感器27的后侧处的板弹簧27a。
板弹簧27a可以设置有金属。
板弹簧27a整体上以矩形板的形状形成。
板弹簧27a具有弧形的形状,其中,当从侧面看时,板弹簧的中心部分向后突出。
板弹簧27a安装在第四传感器接合阶梯6273的第一部分与第四传感器27之间。
由于这种板弹簧27a,使第四传感器27由于过大的力引起的损坏最小,并且当在进入方向上按压把手单元时的区别感得到改进。
在后侧把手单元6280的左侧部分中,第一销安装槽6281形成为在上下方向上穿透。
第一销安装槽6281形成在传感器安装槽6252的左侧的上部分和下部分中。
形成有第一销安装槽6281的部分形成为向内凹陷,使得第一销缓冲器6301a可以安装在凹陷部分中。
在后侧把手单元6290的右侧部分中,第二销安装槽6291形成为在上下方向上穿透。
第二销安装槽6291形成在传感器安装槽6252的右侧的上部分和下部分处。
形成有第二销安装槽6291的部分形成为向外突出,并且因此具有与如同其上安装有第一销缓冲器6301a相似的形状。
后侧把手单元6250通过安装在第一销安装槽6281中的第一销6301和安装在第二销安装槽6291中的第二销6302而连接到滑动器6600上。
<延伸部分>
在图91至图92中详细地示出了延伸部分6310。
延伸部分6310安装在后侧把手单元的左侧部分6280的内部,以便相对于延伸部分销6317的长度是可调节的。
延伸部分6310包括:头部分6311,其以带有圆角的矩形柱的形状形成;以及长度部分6313,其以圆柱的形式形成在头部分6311的前部中。长度部分6313的直径的长度形成为小于头部分6311的一侧的长度。
头部分6311形成为向前开口,并且在头部分6311的内表面与长度部分6313的外表面之间形成延伸部分复位弹簧***槽6312。
在长度部分6313的内侧,如图103所示,阶梯调节板6314以矩形板的形式形成。
阶梯调节板6314形为使得当后侧把手单元6250处于进入状态时,阶梯调节板6314的后表面放置在与后侧把手单元6250的阶梯调节突起6274的后表面相同的线上。
在长度部分6313的前侧中,狭缝6315形成为在上下方向上穿透。狭缝6315形成为在从左到右方向上是长的。
在长度部分6313的外侧中,装配延伸部分复位弹簧6316。
延伸部分6310从后到前装配在后侧把手单元6250中。延伸部分6310的后部分被延伸部分接合部分6251a阻挡。
此时,延伸部分复位弹簧6316的前侧被延伸部分接合部分6251a阻挡,后侧***延伸部分复位弹簧***槽6312中,延伸部分销6317装配在延伸部分6310的槽6315和前侧把手单元6200的延伸部分销接合槽6202中。
由此,根据前侧把手单元6200的移动,延伸部分复位弹簧6316在延伸部分复位弹簧***槽6312与延伸部分接合部分6251a之间在从前到后方向上被压缩和恢复。
<把手盖>
把手盖6400形成为类似于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的把手盖1400。
在图103中示出了把手盖6400。
在把手盖6400的右侧中,枢转销支撑部分6402形成为向后突出。
枢转销支撑部分6402阻挡枢转销6327的前侧,以防止枢转销6327向前脱离,从而阻挡枢转销6327与前侧把手单元6200分离。
在把手盖6400的左侧中,延伸部分销支撑部分6403形成为向后突出。
延伸部分销支撑部分6403阻挡延伸部分销6317的前侧,以防止延伸部分销6317向前脱离,从而阻挡延伸部分销6317与前侧把手单元6200分离。
<缓冲器构件>
缓冲器构件6500形成为类似于本发明第三优选实施例的缓冲器构件4500。
<滑动器>
在图95至图96中详细地示出了滑动器6600。
滑动器6600整体上形成为类似于本发明第三优选实施例的滑动器4600。
滑动器6600形成的与本发明第三优选实施例的滑动器4600不同的点如下。
第一倾斜长孔6601包括第一倾斜长孔第一段6601a和第一倾斜长孔第二段6601b,当把手单元被抽出时,第一销6301在前半部分穿过第一倾斜长孔第一段6601a,第一销6301在后半部分穿过第一倾斜长孔第二段6601b。
即,第一倾斜长孔第一段6601a形成在滑动器6600的后侧处,并且第一倾斜长孔第二段6601b形成在滑动器6600的前侧中。
第一倾斜长孔第一段6601a的坡度形成为比第一倾斜长孔第二段6601b的坡度小。
其可以形成为使得第一倾斜长孔第一段6601a的坡度为30度,并且第一倾斜长孔第二段6601b的坡度为50度。
第一倾斜长孔第一段6601a和第一倾斜长孔第二段6601b曲线地连接。
第二倾斜长孔6602也包括第二倾斜长孔第一段6602a和第二倾斜长孔第二段6602b,并且以与第一倾斜长孔6601相同的方式形成。
由于第一倾斜长孔6601和第二倾斜长孔6602的这种形状,因为在把手单元抽出的初始阶段根据角度的阻力减小,所以可以更顺利地抽出把手单元。
在滑动器6600的上表面6610和下表面6620的外表面中,以网格的形状形成肋,以增强滑动器6600的强度。
在由肋形成的槽之中,将在后面描述的重量平衡器6960***其中的槽是重量平衡器***槽6605。
重量平衡器***槽6605包括:在从左到右方向上形成的引导槽、以及在引导槽的右侧向前突出的接合槽。
在重量平衡器***槽6605的接合槽的右侧中,形成重量平衡器接合板6605a。
当重量平衡器6960位于重量平衡器***槽6605的接合槽中时,重量平衡器6960与重量平衡器接合板6605a接触,并且滑动器6600不再移动到右侧。
在本发明的优选第六实施例中,滑动器缓冲器6606形成在滑动器6600本身上,而不单独地安装本发明第三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的滑动器缓冲器4650。
形成在上表面6610中的滑动器缓冲器6606形成为向上和向前或向后突出。
形成在下表面6620中的滑动器缓冲器6606形成为向下和向前或向后突出。
滑动器缓冲器6606以弧形的形状突出,并且可以降低当滑动器6600滑动时由摩擦产生的噪声。
引导槽6608进一步形成在复位弹簧缓冲器安装部分6604的后侧中,复位弹簧缓冲器安装部分6604形成在滑动器6600的右表面中。
引导槽6608形成在滑动器6600的右表面中,以在从左到右方向上穿透并向后开口。
引导槽6608在上下方向上形成彼此间隔开的两个。
第一挡板6800的第四引导部分6806***引导槽6608中。
<驱动单元>
在图99中详细地示出了驱动单元6700。
驱动单元6700整体上形成为类似于本发明第三优选实施例的驱动单元4700。
驱动单元6700形成为与本发明第三优选实施例的驱动单元4700不同的点如下。
本发明优选第六实施例的移动螺母6650以本发明第三优选实施例的移动螺母4750和移动螺母缓冲器4760的组合的形式形成。
在移动螺母6750的前部中,第一壳体引导槽6753形成为在从左到右方向上穿透并向前开口。
第一壳体引导槽6753形成在移动螺母6750的前侧的上部分和下部分中的每一个处。
第一壳体引导槽6753形成在与安装在移动螺母6750的右侧中的复位弹簧缓冲器6740的第一壳体***槽6742相同的线上。
在第一壳体引导槽6753和第一壳体***槽6742中,***第一壳体6100的第三引导部分6106。
在移动螺母6750的后侧中,第一挡板引导槽6754形成为在从左到右方向上穿透并向后开口。
第一挡板引导槽6754形成在移动螺母6750的后侧的上部分和下部分中的每一个处。
在第一挡板引导槽6754中,***第一挡板6800的第四引导部分6806。
即,移动螺母6750的从左到右方向的滑动被第三引导部分6106和第四引导部分6806引导。
<门闩锁连接部分>
门闩锁连接部分30具有与本发明第三优选实施例的门闩锁连接部分30相同的类型。
门闩锁连接部分30的一端连接到移动螺母6750上,而另一端连接到电动闩锁单元5000上,使得可以通过移动螺母6750的移动来解锁电动闩锁单元5000。
<门外侧连接部分>
如图107至图110所示,门外侧连接部分60***前侧把手单元6200的门外侧连接部分安装槽6201中,而另一端连接到电动闩锁单元5000上。
门外侧连接部分60的管62***并固定在第一挡板6800的门外侧连接部分6835上,并且当根据管62的位置***门外侧连接部分安装槽6201中的接合突起61向下降低时,接合突起61处于无法从门外侧连接部分安装槽6201向后脱离的状态。
如图108所示,当前侧把手单元6200被抽出时,接合突起61设置在门外侧连接部分安装槽6201的前侧中,使得接合突起61不与门外侧连接部分安装槽6201的后侧接合。
在如图107所示的状态下,如果前侧把手单元6200被抽出,并且变成如图108所示的状态,则电动闩锁5000由门闩锁连接部分30解锁。
在该状态下,如图109所示,当前侧把手单元6200被拉动约5°时,如图106所示,按压第二传感器22,并向电动闩锁5000通电,从而电动打开车门。
此时,尽管门外侧连接部分60的接合突起61被门外侧连接部分安装槽6201的后侧拉动,但对电动锁闩5000的影响很小。
如图110所示,当前侧把手单元6200被拉动约10度时,门外侧连接部分60的接合突起61进一步被门外侧连接部分安装槽6201的后部拉动,并且机械地操作电动闩锁5000以打开车门。
即,当电不能正常地供应给电动闩锁5000时,用户可以通过完全拉动前侧把手单元6200来机械地打开车门。
<钥匙锁单元>
钥匙锁单元6900具有与本发明第三优选实施例的钥匙锁单元4900相同的类型。
<重量平衡器>
在图100至图102中详细地示出了重量平衡器6960。
重量平衡器6960包括呈圆环的形状的第一壳体装配部分6961以及连接到第一壳体装配部分6161上的第一臂6696和第二臂6963。
形成在第一壳体装配部分6161的中心的槽装配在第一壳体6100的重量平衡器安装突起6136中。
第一壳体装配部分6161相对于重量平衡器安装突起6136可旋转地形成。
第一壳体装配部分6161形成为向下开口,并且弹簧6970安装在第一壳体装配部分6161的下部分中。
第一臂6962连接到第一壳体装配部分6961的左侧上。
第一臂6696形成为使得其左侧向下突出。
由此,组装之后,第一臂6696的下部分通过第一壳体6100的重量平衡器引导槽6137定位在滑动器6600的重量平衡器***槽6605之内。
第二臂6963连接到第一壳体装配部分6961的前侧上。
弹簧6970可以设置为螺旋弹簧。
在弹簧6970的两端处,分别形成第一弯曲部分6971和第二弯曲部分6972。
第一弯曲部分6971定位得比第二弯曲部分6972更向前。
第一弯曲部分6971与第二臂6963的外侧表面接触,并且第二弯曲部分6972与形成在上部分中的第一紧固部分6151的外表面接触。
由此,当重量平衡器6960逆时针旋转时,随着第一弯曲部分6971越来越朝向第二弯曲部分6972靠近,弹簧6970被压缩。
当处于初始状态时,重量平衡器6960的第一臂6962定位在滑动器6600的重量平衡器***槽6605的引导槽中,使得滑动器6600可以在从左到右方向上自由滑动。
当车辆的侧面发生碰撞时,如图102所示,重量平衡器6960逆时针旋转,使得第一臂6962位于滑动器6600的重量平衡器接合板6605a的右侧处,从而使滑动器6600不能向右移动。
由于滑动器6600的移动被阻挡,因此与滑动器6600互锁的后侧把手单元6250不移动,并且由于连接到后侧把手单元6250上的门闩锁连接部分30没有被拉动,因此手动闩锁单元没有打开。
即,由于重量平衡器6960,增强了手动闩锁单元的安全性。
<盖>
在图100中详细地示出了重量平衡器6960的盖6990。
盖6990整体上以扁长方体的形状形成。
盖6990的下部分形成为是打开的。
在盖6990的左侧中,第一装配部分6991形成为向左突出。
第一装配部分6991形成为与第一壳体6100的第一盖装配部分6138的右侧接触。
由于第一装配部分6991,盖6990不向左移动。
在第一装配部分6991的下部分中,形成突出装配板6991a。
突出装配板6991a形成为比第一装配部分6991更向左突出,并且***第一壳体6100的第一盖装配部分6138中。
由于突出装配板6991a,盖6990的左侧不被向上抬起。
在盖6990的右侧中,第二装配部分6992形成为向右突出。
第二装配部分6992形成在盖6990的前侧和后侧中的每一个处。
第二装配部分6992形成为钩耦合到第一壳体6100的第二盖装配部分6139的内表面上。
由于第二装配部分6992,盖6990的右侧不被向上抬起。
盖6990的右侧的下部分与第一壳体6100的盖接合突起6131a接触,从而盖6990不向右移动。
首先,在将盖6990的突出装配板6991a***第一盖装配部分6138中之后,盖6990的右侧被降低,使得第二装配部分6992钩耦合到第二盖装配部分6139上,从而固定盖6990的位置。
<阶梯调节螺栓>
在图103中详细地示出了阶梯调节螺栓40。
阶梯调节螺栓40可以从后到前紧固到第一挡板6800的阶梯调节凸台6803上。
在左侧的阶梯调节凸台6803的前侧中,设置后侧把手单元6250的阶梯调节突起6274,并且在右侧的阶梯调节凸台6803的前侧中,设置延伸部分6310的阶梯调节板6314。
根据后侧把手单元6250和延伸部分6310的位置,改变前侧把手单元6200的位置。
当调节阶梯调节螺栓40从阶梯调节凸台6803向前突出的量时,可以调节前侧把手单元6200在从前到后方向上的位置。
由此,当组装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时,通过调节前侧把手单元6200的位置来匹配车门的设计,可以改进车门的外表面与前侧把手单元6200的前表面之间的一体感。
在下文中,将参考图104至图106描述具有上述配置的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的操作方法。
如图104所示,在把手单元被抽出的状态下,当前侧把手单元6200的右侧被按压时,如图105所示,前侧把手单元6200以枢转销6327为中心逆时针旋转。
当前侧把手单元6200旋转时,连接到前侧把手单元6200上的延伸部分6310被向前拉动,并且延伸部分复位弹簧6316被压缩。当施加到前侧把手单元6200上的力被移除时,延伸部分复位弹簧6316张紧,并且前侧把手单元6200返回到其原始位置。
此时,后侧把手单元6250通过第一销6301和第二销6302连接到滑动器6600上,因此其不移动。
当前侧把手单元6200被向前拉动同时把手单元被抽出时,也是如此,如图106所示。
当后侧把手单元6250通过滑动器6600的滑动被抽出时,前侧把手单元6200也相应地沿着拉伸方向移动,但是当用户拉动前侧把手单元6200时,仅前侧把手单元6200以枢转销6327为中心旋转,并且后侧把手单元6250固定在抽出位置。
即,通过使用连接到滑动器6600上的后侧把手单元6250执行进入和抽出操作并且使用前侧把手单元6200执行拉动操作来分离每个功能,可以稳定地驱动把手单元的功能,而不会彼此缠结。
另外,由于仅前侧把手单元6200由延伸部分复位弹簧6316操作,因此可以减小延伸部分复位弹簧6316的操作力。
如前所述,尽管参考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通过各种修改或变化来实现本发明,而不偏离以下权利要求所述的本发明的主旨和范围。

Claims (26)

1.一种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包括:
滑动器;
把手单元,所述把手单元容纳在所述滑动器中;以及
线性运动转换机构,根据所述滑动器在x方向上的滑动,所述线性运动转换机构使所述把手单元在y方向上滑动,或者根据所述把手单元在所述y方向上的滑动,所述线性运动转换机构使所述滑动器在所述x方向上滑动,其中,车辆的纵向方向是所述x方向,并且车辆的横向方向是所述y方向,
其中,所述线性运动转换机构包括:
线性运动转换单元,所述线性运动转换单元使所述滑动器和所述把手单元相对滑动;以及
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使所述滑动器滑动,
其中,所述线性运动转换单元包括:
倾斜长孔,所述倾斜长孔相对于所述y方向倾斜,形成在所述滑动器处;以及
销,所述销耦合到所述把手单元上,并沿着所述倾斜长孔滑动,
其中,所述倾斜长孔包括设置在所述x方向上的第一倾斜长孔和第二倾斜长孔,
其中,所述第一倾斜长孔的倾斜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二倾斜长孔的倾斜方向,
其中,所述销包括:
第一销,所述第一销在所述第一倾斜长孔中滑动;以及
第二销,所述第二销在所述第二倾斜长孔中滑动,并且
其中,所述把手单元包括:
延伸部分,所述延伸部分耦合到所述第一销上,并调节所述第一销与所述把手单元的外表面之间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
其中,所述驱动单元包括:
移动螺母,所述移动螺母不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滑动器中;
丝杠,所述丝杠紧固到所述移动螺母上;以及
动力传递单元,所述动力传递单元将旋转力传递到所述丝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进一步包括:
滑动器复位弹簧,所述滑动器复位弹簧使所述滑动器复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
其中,所述滑动器复位弹簧安装在所述动力传递单元与所述滑动器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进一步包括:
延伸部分复位弹簧,所述延伸部分复位弹簧使所述延伸部分复位,并且
其中,定位在所述第一销中的槽与所述第一销和所述把手单元的外表面之间的方向正交。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
其中,所述把手单元以所述第二销为中心能够旋转,并且
其中,改变所述把手单元的旋转轴线的枢转单元进一步安装在所述把手单元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进一步包括:
壳体,所述滑动器安装在所述壳体中,
其中,所述枢转单元设置有连接到所述把手单元上的枢转销,
其中,所述枢转销与所述车辆的外侧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销与所述车辆的外侧之间的距离,并且
其中,当从所述车辆的外侧按压所述把手单元时,所述枢转单元通过与所述壳体的摩擦力固定到所述壳体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
其中,所述第二倾斜长孔包括形成在所述车辆的内侧中的进入部分和形成在所述车辆的外侧中的抽出部分,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倾斜长孔的进入部分具有所述第二销相对于所述枢转销能够旋转的形状。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
其中,所述第二销***其中的第二销安装槽形成在所述把手单元中,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销安装槽具有以所述枢转销为中心的弧形的形状。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进一步包括:
壳体,所述滑动器安装在所述壳体中,
其中,与所述滑动器接触的引导部分形成在所述壳体中,所述引导部分在所述x方向上伸长,并且
其中,所述引导部分***其中的槽形成在所述滑动器和所述移动螺母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
其中,检测所述移动螺母的传感器进一步安装在所述壳体中,
其中,能够按压所述传感器的突起形成在所述移动螺母中,并且
其中,所述突起设置在所述滑动器外侧。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进一步包括:
第一壳体,所述把手单元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中;以及
第二壳体,所述动力传递单元安装在所述第二壳体中,
其中,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分离。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
其中,所述把手单元进一步包括将所述把手单元推入车门中的按钮,并且其中,所述按钮仅当所述把手单元被抽出时暴露到外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进一步包括:
壳体,所述滑动器安装在所述壳体中,
其中,所述把手单元进一步包括将所述把手单元从所述车门中抽出的按钮,并且
其中,当在所述y方向上按压所述把手单元时,所述按钮被所述壳体按压。
1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
其中,所述动力传递单元包括:
马达;以及
编码器,所述编码器能够测量所述马达的转数。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进一步包括:
壳体,所述滑动器安装在所述壳体中,
其中,从所述滑动器向外突出的缓冲器安装在所述滑动器上,并且
其中,由于所述缓冲器,在所述滑动器的外表面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之间形成间隙。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
其中,所述把手单元包括:
后侧把手单元,所述后侧把手单元通过所述线性运动转换机构滑动;以及
前侧把手单元,所述前侧把手单元通过枢转销耦合到所述后侧把手单元上,并且
其中,所述前侧把手单元以所述枢转销为中心能够旋转。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
其中,所述倾斜长孔包括所述销穿过其中的第一段和第二段,当所述把手单元被抽出时,所述销从所述第一段移动到所述第二段,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段的坡度比所述第二段的坡度更缓。
1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进一步包括:
板弹簧,所述板弹簧耦合到所述按钮的外侧上,
其中,所述板弹簧被所述壳体按压。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进一步包括:
壳体,所述滑动器安装在所述壳体中,
其中,阶梯调节螺栓安装在所述壳体中,
其中,所述阶梯调节螺栓设置为与所述把手单元接触,并且
其中,当所述阶梯调节螺栓拧紧或松开时,所述把手单元在所述y方向上移动。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进一步包括滑动器设置在其中的第一壳体,
其中,引导槽形成在所述滑动器的外表面上,并在所述x方向上伸长,
其中,锁定槽形成在所述滑动器的外表面上,并连接到所述引导槽的端部上,
其中,重量平衡器形成在第一壳体的上周向部分中并包括第一臂,
其中,所述第一臂在位于所述引导槽的端部处的第一位置与位于所述锁定槽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以防止所述滑动器在所述x方向上滑动,并且
其中,当冲击施加到所述车门上时,所述第一臂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进一步包括:
电动闩锁单元,所述电动闩锁单元通过所述滑动器的滑动而锁定或解锁。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进一步包括:
锁芯,所述锁芯手动地驱动所述电动闩锁单元。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进一步包括:
齿轮,所述齿轮被提供有所述锁芯的旋转力,
齿轮杆,所述齿轮杆连接到所述齿轮上,并被所述齿轮旋转,以及
***部分,所述***部分形成在所述齿轮杆的端部处,并耦合到所述电动闩锁单元上,
其中,所述***部分具有板的形状,并且
其中,当所述***部分旋转时,所述电动闩锁单元被手动打开。
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进一步包括手动闩锁单元,通过所述把手单元的旋转来打开所述手动闩锁单元。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进一步包括:
杠杆,所述杠杆将所述把手单元的旋转力传递到所述手动闩锁单元;以及
重量平衡器,所述重量平衡器包括第二弹簧安装部分,所述第二弹簧安装部分能够在处于初始状态的第一位置与能够阻挡所述杠杆的操作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其中,当冲击施加到所述车门上时,所述第二弹簧安装部分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
CN202080001585.2A 2019-01-22 2020-01-21 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 Active CN11177103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20190007865 2019-01-22
KR10-2019-0007865 2019-01-22
KR1020190143506A KR102144784B1 (ko) 2019-01-22 2019-11-11 차량 도어용 플러시 핸들
KR10-2019-0143506 2019-11-11
PCT/KR2020/000980 WO2020153695A1 (ko) 2019-01-22 2020-01-21 차량 도어용 플러시 핸들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71038A CN111771038A (zh) 2020-10-13
CN111771038B true CN111771038B (zh) 2021-09-24

Family

ID=718391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01585.2A Active CN111771038B (zh) 2019-01-22 2020-01-21 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643856B2 (zh)
JP (1) JP6986164B2 (zh)
KR (1) KR102144784B1 (zh)
CN (1) CN111771038B (zh)
DE (1) DE112020000021T5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536058B2 (en) * 2018-08-31 2022-12-27 Hyundai Motor Company Structure for connecting door latch cable to retractable outside door handle assembly for vehicle
FR3094737B1 (fr) * 2019-04-08 2021-04-09 Akwel Vigo Spain Système de poignée avec dispositif de sécurité.
JP7313996B2 (ja) * 2019-09-11 2023-07-25 株式会社アルファ 車両のハンドル装置
KR20210076350A (ko) * 2019-12-16 2021-06-24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아웃사이드 도어 핸들 조립체
USD1022658S1 (en) * 2020-07-08 2024-04-16 Atieva Inc. Vehicular exterior door handle
FR3129170A1 (fr) * 2021-11-15 2023-05-19 Akwel Vigo Spain Sl Agencement de verrou pour ouvrant de véhicule automobile.
CN114961461B (zh) * 2022-06-24 2023-05-23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外开拉手结构
KR102665451B1 (ko) 2023-05-19 2024-05-13 주식회사 우보테크 차량 도어용 플러시 핸들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53606A (zh) * 1997-12-12 2000-05-17 约翰·菲利普·薛瓦利埃 汽车门或其他闭合件的闩锁装置
CN106567630A (zh) * 2016-11-09 2017-04-19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门和具有它的车辆
CN107939186A (zh) * 2012-09-25 2018-04-20 捷豹路虎有限公司 可缩回把手装置、车辆和车身部件
CN108561034A (zh) * 2018-03-26 2018-09-21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门***和车辆
EP3404176A1 (fr) * 2017-05-16 2018-11-21 U-Shin Italia S.p.A. Dispositif de déverrouillage d'un serrure de porte

Family Cites Families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0175819B1 (ko) * 1996-05-29 1999-04-01 김태구 자동차의 보조 도어록 장치
US6094952A (en) * 1998-01-02 2000-08-01 Sargent & Greenleaf, Inc. Dead bolt combination lock with integrated re-locking features
US6575508B2 (en) * 2000-04-21 2003-06-10 Adac Plastics, Inc. Handle with unidirectional counterweight
KR200359130Y1 (ko) 2004-02-04 2004-08-21 이초기 다목적 바지
KR200359913Y1 (ko) * 2004-05-28 2004-08-21 조재현 자동차 도어의 아웃사이드 핸들어셈블리
GB2453580B (en) * 2007-10-11 2012-06-06 Dall Production Aps A Rotary encoder
US9151089B2 (en) * 2011-09-26 2015-10-06 Tesla Motors, Inc. Controller apparatus and sensors for a vehicle door handle
KR101327412B1 (ko) * 2012-02-24 2013-11-08 김영희 폐쇄형 힘 전달기구 및 그를 이용한 안전 도어록
US9322198B2 (en) * 2012-05-25 2016-04-26 Nissan North America, Inc. Vehicle door latch mechanism
DE102013112706A1 (de) * 2013-11-18 2015-05-21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System aus einem Türgriff und einer Betätigungseinrichtung für den Türgriff
DE102015002053A1 (de) * 2014-02-24 2015-08-27 Magna Closures Inc. Schloss für eine Tür eines Kraftfahrzeugs
DE102014113495A1 (de) * 2014-09-18 2016-03-24 Huf Hülsbeck & Fürst Gmbh & Co. Kg Türgriffanordn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KR101637820B1 (ko) 2015-03-24 2016-07-07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리트랙터블 핸들 장치
CN108012549B (zh) * 2015-06-08 2020-04-10 伊利诺斯工具制品有限公司 具有不同类型的门锁操作的门锁操作器
KR101808547B1 (ko) * 2015-06-26 2017-12-13 주식회사 우보테크 도어 래치 시스템
CN108474221B (zh) * 2015-10-21 2021-03-09 伊利诺斯工具制品有限公司 车辆的门把手
DE102016112689A1 (de) * 2016-07-11 2018-01-11 Huf Hülsbeck & Fürst Gmbh & Co. Kg Griffvorrichtung mit einem flächenbündigen Griff
KR101875658B1 (ko) 2016-08-24 2018-07-06 현대자동차 주식회사 차량용 출몰형 아웃사이드 도어 핸들 조립체
FR3060630B1 (fr) * 2016-12-20 2019-11-22 Akwel Commande d'ouverture affleurante a ejection et retraction mecanique ou electrique.
DE102017109113A1 (de) * 2017-04-27 2018-10-31 Huf Hülsbeck & Fürst Gmbh & Co. Kg Fahrzeugtürgriff
DE102017117722A1 (de) * 2017-07-13 2019-01-17 Huf Hülsbeck & Fürst Gmbh & Co. Kg Türgriffanordn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DE102017010196B3 (de) * 2017-10-30 2019-04-25 Daimler Ag Griffvorrichtung für eine Kraftfahrzeugtür
JP7028627B2 (ja) * 2017-12-19 2022-03-02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及び、その取付方法
CN109958348B (zh) * 2017-12-25 2022-01-28 伊利诺斯工具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隐藏式的把手总成
CN108193961A (zh) * 2018-02-05 2018-06-22 东方久乐汽车电子(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型隐藏式汽车门把手机构
CN108374615B (zh) * 2018-05-11 2023-07-28 中山市澳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门把手
EP3581742B1 (fr) * 2018-06-11 2020-05-27 U-Shin Italia S.p.A. Poignée de porte affleurante et son procédé de fonctionnement
CN108843162A (zh) * 2018-08-10 2018-11-20 宁波华德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隐藏式汽车门把手
DE102019215078A1 (de) * 2018-10-02 2020-04-02 Magna Mirrors Of America, Inc. Flächenbündiger türgriff für ein fahrzeug
KR20200041004A (ko) * 2018-10-11 2020-04-21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출몰형 아웃사이드 도어 핸들 조립체
DE102018127805A1 (de) * 2018-11-07 2020-05-07 Huf Hülsbeck & Fürst Gmbh & Co. Kg Türgriffanordn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53606A (zh) * 1997-12-12 2000-05-17 约翰·菲利普·薛瓦利埃 汽车门或其他闭合件的闩锁装置
CN107939186A (zh) * 2012-09-25 2018-04-20 捷豹路虎有限公司 可缩回把手装置、车辆和车身部件
CN106567630A (zh) * 2016-11-09 2017-04-19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门和具有它的车辆
EP3404176A1 (fr) * 2017-05-16 2018-11-21 U-Shin Italia S.p.A. Dispositif de déverrouillage d'un serrure de porte
CN108561034A (zh) * 2018-03-26 2018-09-21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门***和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643856B2 (en) 2023-05-09
KR20200091327A (ko) 2020-07-30
US20200386019A1 (en) 2020-12-10
KR102144784B1 (ko) 2020-08-18
JP6986164B2 (ja) 2021-12-22
DE112020000021T5 (de) 2021-01-14
JP2021515857A (ja) 2021-06-24
CN111771038A (zh) 2020-10-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771038B (zh) 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
KR102319327B1 (ko) 차량 도어용 플러시 핸들
JP6518011B2 (ja) ドアラッチシステム
KR101808548B1 (ko) 차량용 도어 래치 시스템
KR101821243B1 (ko) 차량용 도어 래치 시스템
KR101972508B1 (ko) 차량용 도어 래치 시스템
WO2016009656A1 (ja) 車両用ドアラッチ装置
KR102059334B1 (ko) 차량용 도어 전동개폐 통합 장치
KR102363862B1 (ko) 안전 장치가 있는 차량용 도어래치
CN104471166A (zh) 车辆用门的闩锁解除装置
JP5338369B2 (ja)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EP3702560B1 (en) Automobile key operation mechanism
KR101995346B1 (ko) 차량용 도어 래치 시스템
KR102122714B1 (ko) 비상 해제 가능한 차량용 전동식 도어래치
KR102088947B1 (ko) 레버형 도어락의 구동 조립체
CN102278013A (zh) 锁芯的安装构造
JP6157333B2 (ja) フード上昇機構
CN114096731B (zh) 车门电子锁闩
KR20130002851A (ko) 케이블형 트렁크 리드 개폐장치
CN212828793U (zh) 锁车驱动机构及锁车装置
JP7477070B2 (ja) 車両用ドア操作装置
JP4933806B2 (ja) シャッターの防犯錠装置
KR20070060898A (ko) 자동차 도어의 잠금 장치
KR100916263B1 (ko) 도어 트림의 회전형 노브
KR20170134291A (ko) 차량용 도어 래치 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