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42466B - 辅助机构和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 Google Patents

辅助机构和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42466B
CN111542466B CN201880084080.XA CN201880084080A CN111542466B CN 111542466 B CN111542466 B CN 111542466B CN 201880084080 A CN201880084080 A CN 201880084080A CN 111542466 B CN111542466 B CN 11154246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member
rotations
motor
coupling
wo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8408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42466A (zh
Inventor
本田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SK Ltd
Original Assignee
NSK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SK Ltd filed Critical NSK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5424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424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424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424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5/00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 B62D5/04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electrical, e.g. using an electric servo-motor connected to, or forming part of, the steering gear
    • B62D5/0442Conversion of rotational into longitudinal movement
    • B62D5/0454Worm gea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3/00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 F16D3/50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with the coupling parts connected by one or more intermediate members
    • F16D3/64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with the coupling parts connected by one or more intermediate members comprising elastic elements arranged between substantially-radial walls of both coupling parts
    • F16D3/68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with the coupling parts connected by one or more intermediate members comprising elastic elements arranged between substantially-radial walls of both coupling parts the elements being made of rubber or similar materia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3/00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 F16D3/50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with the coupling parts connected by one or more intermediate members
    • F16D3/54Couplings comprising a chain or strip surrounding two wheels arranged side by side and provided with teeth or the equivale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3/00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 F16D3/50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with the coupling parts connected by one or more intermediate members
    • F16D3/72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with the coupling parts connected by one or more intermediate members with axially-spaced attachments to the coupling parts
    • F16D3/74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with the coupling parts connected by one or more intermediate members with axially-spaced attachments to the coupling parts the intermediate member or members being made of rubber or other rubber-like flexible materia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1/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F16H1/02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1/04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involving only two intermeshing members
    • F16H1/12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involving only two intermeshing members with non-parallel axes
    • F16H1/16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involving only two intermeshing members with non-parallel axes comprising worm and worm-wheel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24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ression or reduction of noise or vibr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3Couplings; Details of shaf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1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lutches, brakes, gears, pulleys or mechanical starters
    • H02K7/11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lutches, brakes, gears, pulleys or mechanical starters with gears
    • H02K7/1163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lutches, brakes, gears, pulleys or mechanical starters with gears where at least two gears have non-parallel axes without having orbital motion
    • H02K7/11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lutches, brakes, gears, pulleys or mechanical starters with gears where at least two gears have non-parallel axes without having orbital motion comprising worm and worm-whee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5/00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 B62D5/04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electrical, e.g. using an electric servo-motor connected to, or forming part of, the steering gea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5/00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 B62D5/04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electrical, e.g. using an electric servo-motor connected to, or forming part of, the steering gear
    • B62D5/0409Electric motor acting on the steering colum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3/00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 F16D3/50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with the coupling parts connected by one or more intermediate memb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3/00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 F16D3/50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with the coupling parts connected by one or more intermediate members
    • F16D3/72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with the coupling parts connected by one or more intermediate members with axially-spaced attachments to the coupling par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006Vibration-damping or noise reduc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gear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1/00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 H02K21/12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with stationary armatures and rotating magnets
    • H02K21/14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with stationary armatures and rotating magnets with magnets rotating within the armatur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13/00Specific aspec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nd not covered by codes H02K2201/00 - H02K2211/00
    • H02K2213/03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numerical values, ranges, mathematical expressions or similar inform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Power Steering Mechanism (AREA)
  • Gear Transmission (AREA)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 Permanent Magnet Type Synchronous Machine (AREA)

Abstract

辅助机构具有:电动机,该电动机的转子具有磁体,定子具有绕组;轴状构件,其形成有与蜗轮相啮合的蜗杆;及联轴器,其将电动机的输出轴和轴状构件连结起来,电动机的旋转次数中的最小旋转次数与蜗杆的旋转次数互素。

Description

辅助机构和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辅助机构和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背景技术
公知有一种利用电动机来对车辆的转向所需的扭矩进行辅助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例如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06737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现有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中,在电动机产生的振动、噪音的基础上,将驱动力从电动机传递至转向输出轴的接头、齿轮等产生的振动、噪音会发生协同效应,从而产生难以被忽略的振动、噪音。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振动、噪音的辅助机构和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用于达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辅助机构具有:电动机,该电动机的转子具有磁体,定子具有绕组;轴状构件,其形成有与蜗轮相啮合的蜗杆;及联轴器,其将所述电动机的输出轴和所述轴状构件连结起来,所述电动机的旋转次数中的最小旋转次数与所述蜗杆的旋转次数互素。
而且,用于达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辅助机构具有:电动机;轴状构件,其形成有与蜗轮相啮合的蜗杆;及联轴器,其将所述电动机的输出轴和所述轴状构件连结起来,所述蜗杆的旋转次数与所述联轴器的旋转次数互素。
而且,用于达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辅助机构具有:电动机,该电动机的转子具有磁体,定子具有绕组;轴状构件,其形成有与蜗轮相啮合的蜗杆;及联轴器,其将所述电动机的输出轴和所述轴状构件连结起来,所述电动机的旋转次数中的最小旋转次数与所述蜗杆的旋转次数互素,所述电动机的旋转次数中的最小旋转次数与所述联轴器的旋转次数互素,所述蜗杆的旋转次数与所述联轴器的旋转次数互素。
而且,用于达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辅助机构具有:电动机;轴状构件,其形成有与蜗轮相啮合的蜗杆;及联轴器,其将所述电动机的输出轴和所述轴状构件连结起来,所述电动机的旋转次数中的最小旋转次数与所述联轴器的旋转次数互素。
而且,用于达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辅助机构具有:电动机;轴状构件,其形成有与蜗轮相啮合的蜗杆;及联轴器,其将所述电动机的输出轴和所述轴状构件连结起来,所述电动机的旋转次数中的最小旋转次数、所述蜗杆的旋转次数、所述联轴器的旋转次数中的至少两个旋转次数互异。
而且,用于达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具有上述辅助机构,在转向输出轴设有所述蜗轮。
因而,能够通过使进行旋转的结构的旋转次数不同来错开振动、噪音的发生时机。因此,能够抑制因这些结构的振动、噪音同时发生从而因协同效应导致振动、噪音变得更大的情况。因而,能够抑制振动、噪音。
本发明的辅助机构中,在通过两个非1的自然数相乘来表达所述转子所具有的磁体的极数的情况下,所述电动机的旋转次数为其中较大的那个自然数的n倍,n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所述蜗杆的旋转次数为所述蜗轮的与所述轴状构件旋转一圈相应地行进的齿数。
而且,本发明的辅助机构中,所述蜗杆的旋转次数为所述蜗轮的与所述轴状构件旋转一圈相应地行进的齿数,所述联轴器具有:第1传递构件,其固定于所述输出轴;第2传递构件,其固定于所述轴状构件;及第3传递构件,其与所述第1传递构件和所述第2传递构件所具有的规定数量的突起相啮合,将所述第1传递构件和所述第2传递构件连结起来,所述联轴器的旋转次数为所述规定数量。
而且,本发明的辅助机构中,在通过两个非1的自然数相乘来表达所述转子所具有的磁体的极数的情况下,所述电动机的旋转次数为其中较大的那个自然数的n倍,n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所述蜗杆的旋转次数为所述蜗轮的与所述轴状构件旋转一圈相应地行进的齿数,所述联轴器具有:第1传递构件,其固定于所述输出轴;第2传递构件,其固定于所述轴状构件;及第3传递构件,其与所述第1传递构件和所述第2传递构件所具有的规定数量的突起相啮合,将所述第1传递构件和所述第2传递构件连结起来,所述联轴器的旋转次数为所述规定数量。
而且,本发明的辅助机构中,在通过两个非1的自然数相乘来表达所述转子所具有的磁体或整流子的极数的情况下,所述电动机的旋转次数为其中较大的那个自然数的n倍,n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所述蜗杆的旋转次数为所述蜗轮的与所述轴状构件旋转一圈相应地行进的齿数。
而且,本发明的辅助机构中,在通过两个非1的自然数相乘来表达所述转子所具有的磁体或整流子的极数的情况下,所述电动机的旋转次数为其中较大的那个自然数的n倍,n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所述联轴器具有:第1传递构件,其固定于所述输出轴;第2传递构件,其固定于所述轴状构件;及第3传递构件,其与所述第1传递构件和所述第2传递构件所具有的规定数量的突起相啮合,将所述第1传递构件和所述第2传递构件连结起来,所述联轴器的旋转次数为所述规定数量。
因而,能够基于伴随着进行旋转的结构各自的旋转在距各旋转轴较远的位置进行运动的结构的数量来确定旋转次数,能够通过使这些旋转次数不同来错开振动、噪音的发生时机。因此,能够更可靠地抑制因这些结构的振动、噪音同时发生从而因协同效应导致振动、噪音变得更大的情况。因而,能够更可靠地抑制振动、噪音。
本发明的辅助机构中,所述联轴器的旋转次数为5或7。
而且,本发明的辅助机构中,所述电动机的旋转次数中的最小旋转次数、所述蜗杆的旋转次数、所述联轴器的旋转次数互异。
而且,本发明的辅助机构中,所述联轴器具有:第1传递构件,其固定于所述输出轴;第2传递构件,其固定于所述轴状构件;及第3传递构件,其与所述第1传递构件和所述第2传递构件所具有的5个或7个突起相啮合,将所述第1传递构件和所述第2传递构件连结起来,所述联轴器的旋转次数为所述突起的数量。
因而,能够不易使联轴器的旋转次数与其他结构的旋转次数重复。因此,能够更可靠地抑制因这些结构的振动、噪音同时发生从而因协同效应导致振动、噪音变得更大的情况。因而,能够更可靠地抑制振动、噪音。
本发明的辅助机构中,所述电动机的旋转次数中的最小旋转次数为3,所述蜗杆的旋转次数为2,所述联轴器的旋转次数为5或7。
因而,能够使电动机、蜗杆和联轴器的旋转次数全都不同。因此,能够更可靠地抑制因来自这些结构的振动、噪音同时发生从而因协同效应导致振动、噪音变得更大的情况。因而,能够更可靠地抑制振动、噪音。
本发明的辅助机构中,所述电动机的旋转次数中的最小旋转次数为4,所述蜗杆的旋转次数为3,所述联轴器的旋转次数为5或7。
因而,能够使电动机、蜗杆和联轴器的旋转次数全都不同。因此,能够更可靠地抑制因来自这些结构的振动、噪音同时发生从而因协同效应导致振动、噪音变得更大的情况。因而,能够更可靠地抑制振动、噪音。
本发明的辅助机构中,所述电动机的旋转次数中的最小旋转次数为5,所述蜗杆的旋转次数为2,所述联轴器的旋转次数为7。
因而,能够使电动机、蜗杆和联轴器的旋转次数全都不同。因此,能够更可靠地抑制因来自这些结构的振动、噪音同时发生从而因协同效应导致振动、噪音变得更大的情况。因而,能够更可靠地抑制振动、噪音。
本发明的辅助机构中,所述电动机的旋转次数中的最小旋转次数为5,所述蜗杆的旋转次数为3,所述联轴器的旋转次数为4。
因而,能够使电动机、蜗杆和联轴器的旋转次数全都不同。因此,能够更可靠地抑制因来自这些结构的振动、噪音同时发生从而因协同效应导致振动、噪音变得更大的情况。因而,能够更可靠地抑制振动、噪音。
发明的效果
采用本发明,能够抑制振动、噪音。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具有实施方式1的辅助机构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结构例的图。
图2是表示辅助机构的结构例的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蜗杆和蜗轮96的结构例的图。
图4是表示联轴器附近部分的结构例的图。
图5是实施方式1的联轴器的立体图。
图6是实施方式1的联轴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的结构例的图。
图8是表示蜗轮轴利用实施方式1的辅助机构旋转一圈的期间里发生的负载波动的示意性图表。
图9是变形例的联轴器的立体图。
图10是变形例的联轴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蜗杆和蜗轮的结构例的图。
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电动机的结构例的图。
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电动机的结构例的图。
图14是实施方式4的联轴器的立体图。
图15是实施方式4的联轴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16是表示实施方式5的电动机的结构例的图。
图17是表示实施方式6的电动机的结构例的图。
图18是表示实施方式7的电动机的结构例的图。
图19是表示实施方式8的电动机的结构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下面要说明的各实施方式的要素能够适当地组合。而且,还存在不使用一部分结构要素的情况。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具有实施方式1的辅助机构83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80的结构例的图。电动助力转向装置80按照由驾驶员赋予的力所传递的顺序具有方向盘81、转向轴82、辅助机构83、万向节84、下轴85、万向节86、小齿轮轴87、转向齿轮88和拉杆89。而且,电动助力转向装置80具有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90、扭矩传感器91a和车速传感器91b。
转向轴82具有输入轴82a和输出轴82b。输入轴82a的一端部与方向盘81相连结,输入轴82a的另一端部借助扭矩传感器91a与辅助机构83相连结。输出轴82b的一端部与辅助机构83相连结,输出轴82b的另一端部与万向节84相连结。实施方式1中,输入轴82a和输出轴82b由铁等磁性材料形成。
下轴85的一端部与万向节84相连结,下轴85的另一端部与万向节86相连结。小齿轮轴87的一端部与万向节86相连结,小齿轮轴87的另一端部与转向齿轮88相连结。
转向齿轮88具有小齿轮88a和齿条88b。小齿轮88a与小齿轮轴87相连结。齿条88b与小齿轮88a相啮合。转向齿轮88构成为齿轮齿条式。转向齿轮88利用齿条88b将传递到小齿轮88a的旋转运动转换成直线运动。拉杆89与齿条88b相连结。
图2是表示辅助机构83的结构例的图。图2中,为了图示壳体93的内部结构,示出了将壳体93的局部剖切后的图。辅助机构83具有电动机10、壳体93、蜗轮轴94、蜗轮96和联轴器16。
壳体93收纳蜗轮轴94、蜗轮96和联轴器16。电动机10固定于壳体93。电动机10的输出轴11延伸到壳体93的内侧。电动机10驱动输出轴11使输出轴11旋转。输出轴11借助联轴器16与蜗轮轴94相连结。当输出轴11旋转时,蜗轮轴94旋转。蜗轮轴94与蜗轮96相啮合。当蜗轮轴94旋转时,蜗轮96旋转。蜗轮96以使输出轴82b和旋转轴对齐的方式固定。当蜗轮96旋转时,对输出轴82b施加蜗轮96的旋转驱动力。如此,辅助机构83利用电动机10的旋转驱动力对输出轴82b的旋转进行辅助。即,辅助机构83对输出轴82b赋予对借助方向盘81进行的转向进行辅助的扭矩。
实施方式1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80中,由转向轴82、扭矩传感器91a和辅助机构83构成了转向柱。即,实施方式1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80例如为柱辅助式。
图1所示的扭矩传感器91a检测经方向盘81传递给输入轴82a的司机的转向力并将之作为转向扭矩。车速传感器91b检测搭载电动助力转向装置80的车辆的行驶速度。ECU90与电动机10、扭矩传感器91a和车速传感器91b电连接。
ECU90控制电动机10的动作。而且,ECU90分别从扭矩传感器91a和车速传感器91b获取信号。即,ECU90从扭矩传感器91a获取转向扭矩T,并且,从车速传感器91b获取车辆的行驶速度V。在点火开关98开启的状态下,从电源装置(例如车载电池)99向ECU90供电。ECU90基于转向扭矩T和行驶速度V算出辅助指令的辅助转向指令值。然后,ECU90基于该算出的辅助转向指令值,调节向电动机10供给的电力值X。ECU90从电动机10获取感应电压信息或从后述的旋转变压器获取转子的旋转信息并将之作为动作信息Y。
驾驶员(司机)向方向盘81输入的转向力经输入轴82a传给辅助机构83。此时,ECU90从扭矩传感器91a获取向输入轴82a输入的转向扭矩T,并且,从车速传感器91b获取行驶速度V。然后,ECU90控制电动机10的动作。由电动机10产生的辅助转向扭矩传给辅助机构83。
经输出轴82b输出的转向扭矩T(包含辅助转向扭矩在内)经万向节84传递给下轴85,然后经万向节86传递给小齿轮轴87。传递到小齿轮轴87的转向力经转向齿轮88传递给拉杆89,使转向轮进行转向。
下面,说明辅助机构83的各结构。蜗轮轴94为具有蜗杆94a和旋转轴部94b的轴状构件。蜗轮轴94的旋转轴部94b轴支承于固定在壳体93的轴承95a、轴承95b。轴承95a、轴承95b以蜗轮轴94能够旋转的方式对该蜗轮轴94进行轴支承。蜗轮轴94所具有的蜗杆94a形成在轴承95a与轴承95b之间。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蜗杆94a和蜗轮96的结构例的图。实施方式1的蜗杆94a为双头蜗杆。即,如图3中的旋转半圈所对应的节距P1所示,形成为:蜗轮96的齿轮与蜗杆94a旋转半圈相应地行进一个齿。因而,与蜗杆94a旋转一圈相应地,蜗轮96的齿轮行进两个齿。
图4是表示联轴器16附近部分的结构例的图。联轴器16具有第1传递构件17、第2传递构件18和第3传递构件19。第1传递构件17固定于输出轴11。具体地讲,第1传递构件17为将从电动机10延伸的输出轴11的端部收于内侧的呈圆环的构件。理想的是,第1传递构件17的圆环的中心与输出轴11的旋转轴中心11a(参照图7)对齐。第2传递构件18固定于旋转轴部94b。具体地讲,第2传递构件18为将旋转轴部94b的端部收于内侧的呈圆环的构件,该旋转轴部94b从轴承95a向输出轴11侧延伸,该轴承95a在距输出轴11较近的那侧对蜗轮轴94进行轴支承。理想的是,第2传递构件18的圆环的中心与旋转轴部94b的旋转轴中心对齐。
图5是实施方式1的联轴器16的立体图。图6是实施方式1的联轴器16的分解立体图。第3传递构件19与第1传递构件17所具有的规定数量的突起24和第2传递构件18所具有的规定数量的突起28相啮合,将第1传递构件17和第2传递构件18连结起来。具体地讲,第3传递构件19具有例如直径比第1传递构件17和第2传递构件18的圆环的外径都大的外周部31。外周部31呈圆柱或圆筒的外周面形状。在外周部31的内侧形成有直径小于外周部31的直径的内周部34。外周部31所描绘的圆环的中心与内周部34所描绘的圆环的中心对齐。第3传递构件19为具有与外周部31同内周部34的径差相应的壁面厚度的圆筒状,或为具有与内周部34的内径相应的孔的圆柱状。下面,在描述为第3传递构件19的中心轴线的情况下,指的是该圆筒或圆柱的中心轴线。
第3传递构件19具有多个凹部33,该多个凹部33形成为从内周部34朝向外周部31侧呈放射状。凹部33为以从第3传递构件19的中心轴线呈放射状扩展的方式穿设于内周部34的凹部。凹部33的放射方向端部相对于内周部34而言的位置(深度)小于第3传递构件19的壁面厚度。多个凹部33的端部呈以第3传递构件19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圆环状排列。凹部33的放射方向端部例如为圆弧状,但也可以形成有棱角。
第1传递构件17具有多个突起24,该多个突起24形成为从第1传递构件17的圆环的中心朝向外周侧呈放射状。更具体地讲,第1传递构件17具有将固定在其内侧的输出轴11围绕的圆筒部23。突起24形成为从圆筒部23的外周面朝向外侧呈放射状延伸。换言之,多个突起24为形成在圆筒部23的外周面的齿轮状的构造体。一个突起24即为齿轮的齿。多个突起24的延伸出来的端部以沿着例如第1传递构件17的圆环的方式排列。多个突起24的端部所描绘的圆环的直径也可以小于第1传递构件17的圆环的直径。圆筒部23和突起24所具有的沿着输出轴11的旋转轴方向的厚度为第3传递构件19的中心轴线方向厚度的一半以下。
第1传递构件17和第2传递构件18构成为隔着第3传递构件19呈镜面对称的形状。具体地讲,第2传递构件18具有多个突起28,该多个突起28形成为从第2传递构件18的圆环的中心朝向外周侧呈放射状。更具体地讲,第2传递构件18具有将固定在其内侧的旋转轴部94b围绕的圆筒部27。突起28形成为从圆筒部27的外周面朝向外侧呈放射状延伸。多个突起28的延伸出来的端部以沿着例如第2传递构件18的圆环的方式排列。多个突起28的端部所描绘的圆环的直径也可以小于第2传递构件18的圆环的直径。圆筒部27和突起28所具有的沿着旋转轴部94b的旋转轴方向的厚度为第3传递构件19的中心轴线方向厚度的一半以下。
实施方式1的突起24和突起28的数量以及凹部33的数量均为7个。多个突起24的端部所描绘的圆环的直径以及多个突起28的端部所描绘的圆环的直径小于或等于多个凹部33的端部所描绘的圆环的直径。而且,突起24和突起28的端部的形状为能被收在凹部33的内侧的形状。具体地讲,突起24和突起28的端部的形状例如为圆弧状。如图4所示,通过突起24和突起28以被收在凹部33的内侧的方式嵌入,从而,第3传递构件19将第1传递构件17和第2传递构件18连结起来。
更具体地讲,实施方式1中,在多个突起24的端部所描绘的圆环的直径与多个凹部33的端部所描绘的圆环的直径之间、和多个突起28的端部所描绘的圆环的直径与多个凹部33的端部所描绘的圆环的直径之间设有富余。由此,能够允许第1传递构件17和第2传递构件18以不限于在同一轴线上的位置关系隔着第3传递构件19相连结。因而,能够抑制因输出轴11与旋转轴部94b之间发生的轴错位导致的输出轴11和旋转轴部94b的弯曲。
而且,图5和图6所示的例子中,在第3传递构件19的圆筒(或圆柱)的两端面安装有弹性构件20、弹性构件21。例如,弹性构件21具有向第3传递构件19侧延伸的圆环状的突出部60。突出部60嵌入于圆环状的槽48,该槽48形成为位于第3传递构件19的外周部31与凹部33之间。嵌入于第3传递构件19的弹性构件21位于第2传递构件18与第3传递构件19之间。在弹性构件21形成有与内周部34同径的内周部58。而且,弹性构件21具有与第3传递构件19的凹部33同样的多个凹部55,该多个凹部55形成为从内周部58朝向外侧呈放射状。而且,在第3传递构件19设有突起42,该突起42设置成位于呈圆环状排列的多个凹部33之间。突起42从内周部34沿着第3传递构件19的中心轴线方向向旋转轴部94b侧延伸。在弹性构件21的板面59形成有用于供突起42嵌入在内侧的孔57。凹部33与突起42的位置关系、同凹部55与孔57的位置关系相对应。由此,如图5所示,突起28以被收在凹部55的内侧的方式嵌入。
第1传递构件17和第2传递构件18构成为隔着第3传递构件19呈镜面对称的形状。而且,第3传递构件19的圆筒(或圆柱)的两端面构成了镜面对称的形状。具体地讲,弹性构件20具有向第3传递构件19侧延伸的圆环状的突出部54。在弹性构件20形成有与内周部34同径的内周部52。而且,弹性构件20具有与第3传递构件19的凹部33同样的多个凹部49,该多个凹部49形成为从内周部52朝向外侧呈放射状。而且,在弹性构件20的板面形成有用于供从内周部34向输出轴11侧延伸的突起35嵌入在内侧的孔51。嵌入于第3传递构件19的弹性构件20位于第1传递构件17与第3传递构件19之间,突起24以被收在凹部49的内侧的方式嵌入。
第1传递构件17和第2传递构件18由根据需要混入有增强纤维的合成树脂、铁合金、铜合金、铝合金等金属制成。第1传递构件17和第2传递构件18通过注塑成型、铸造、锻造、烧结、切削等方法,以整体呈圆环状的方式制成。第1传递构件17通过过盈配合、花键嵌合、铆接等,以被阻止相对旋转以及轴线方向上的相对移动的状态外嵌固定于输出轴11。第1传递构件17也能够与输出轴11形成为一体。第2传递构件18通过过盈配合、花键嵌合、铆接等,以被阻止相对旋转以及轴线方向上的相对移动的状态外嵌固定于旋转轴部94b。第2传递构件18也能够与旋转轴部94b形成为一体。
第3传递构件19由刚性比构成弹性构件20和弹性构件21的弹性材料高的材料制成。第3传递构件19例如由用布料增强橡胶做成的带材料、根据需要混入有增强纤维的合成树脂(PPS、PEEK、聚酰胺纤维等)、铁合金、铜合金、铝合金等金属制成。第3传递构件19通过注塑成型、铸造、锻造、烧结、切削等方法,以圆筒(或圆柱)状制成。
弹性构件20、弹性构件21由刚性比第3传递构件19低的弹性材料制成。弹性构件20、弹性构件21例如利用橡胶(NBR、HNBR等)、弹性体(聚氨酯、硅等)等弹性材料,以整体呈圆环状的方式制成。
通过弹性构件20和弹性构件21由弹性材料制成,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第1传递构件17和第2传递构件18以不限于在同一轴线上的位置关系隔着弹性构件20、弹性构件21相连结的容许度。而且,第3传递构件19尽管刚性高于弹性构件20、弹性构件21,但例如通过由合成树脂构成,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第1传递构件17和第2传递构件18以不限于在同一轴线上的位置关系通过弹性而连结的容许度。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10的结构例的图。电动机10具有转子12和定子14。图7所示的电动机10中,在转子12的外周侧设有定子14。转子12具有设于其外周侧的多极的磁体13。定子14具有设于电动机10的壳体10a的内侧的多个绕组15。绕组15卷绕于例如设于定子14的槽(插槽)。转子12与绕组15的励磁相应地以输出轴11为中心旋转。
实施方式1的磁体13的极数为6。即,以旋转轴中心11a为中心每隔60度交替地配置有N极和S极,N极和S极各有三个,配置成圆环状。实施方式1的绕组15的数量为9。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10为所谓的6极9插槽。
电动机10的旋转次数中的最小旋转次数与蜗杆94a的旋转次数互素。电动机10的旋转次数中的最小旋转次数与联轴器16的旋转次数互素。蜗杆94a的旋转次数与联轴器16的旋转次数互素。旋转次数是指旋转体每旋转一圈所出现的周期性分量数(整数)。例如,将旋转体每旋转一圈以1个周期出现的分量称为1次。即,发生以1个周期出现的分量的旋转体的旋转次数为1。同样地,将旋转体每旋转一圈以n个周期出现的分量称为n次(n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发生以n个周期出现的分量的旋转体的旋转次数为n。
在通过两个非1的自然数相乘来表达转子12所具有的磁体13的极数的情况下,电动机10的旋转次数为其中较大的那个自然数的n倍。n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在此,转子12所具有的磁体13的极数为6。能够表达为6=2×3。因而,实施方式1中,在通过两个非1的自然数相乘(2×3)来表达磁体13的极数(6)的情况下,该两个自然数(2,3)中的较大的那个自然数为3。蜗杆94a的旋转次数为蜗轮96的与蜗轮轴94旋转一圈相应地行进的齿数。即,实施方式1的蜗杆94a的旋转次数为2。联轴器16的旋转次数为第1传递构件17和第2传递构件18所具有的突起24、突起28的数量。即,实施方式1的联轴器16的旋转次数为7。
将电动机10等电动机的旋转次数中的最小旋转次数设为A,将蜗杆94a等蜗杆的旋转次数设为B,将联轴器16等联轴器的旋转次数设为C,这样的话,实施方式1中,A:B:C=3:2:7。电动机10以与A所示的旋转次数相应的周期发生振动,由蜗杆94a和蜗轮96构成的蜗杆齿轮以与B所示的旋转次数相应的周期发生振动,联轴器16以与C所示的旋转次数相应的周期发生振动。
为了抑制旋转体的伴随着旋转的振动,理想的是,旋转体在以旋转轴为中心的整周范围内呈均匀的重量分布。然而,实际在形状的形成、组装等工序中,难以彻底消除重量分布的误差、不均。因此,可能发生因重量分布的误差、不均导致的振动。电动机10的情况下,可能发生伴随着因磁体13的极数导致的误差、不均的振动。蜗杆齿轮的情况下,可能发生伴随着蜗杆94a和蜗轮96的齿的误差、不均的振动。联轴器16的情况下,可能发生伴随着突起24、突起28的配置、形状(厚度等)的误差、不均的振动。而且,难以将蜗轮轴94做成完全直线状。因此,可能发生因蜗轮轴94相对于理想的旋转轴中心的变形导致的振动(1次波动)。m次波动(m为自然数)是指以相对于电动机的输出轴旋转一圈的周期而言的m倍周期发生的负载波动。该负载波动可能导致振动。在将旋转体发生的r次波动中的最小的r设为m的情况下,该m与该旋转体的旋转次数相等。
在此,实施方式1中,这些旋转次数A、B、C互素,因此,振动周期不易重叠。即,减少了因多个结构的振动在同一时机发生从而导致振动被放大的可能性。如此,通过使各结构的、与输出轴11旋转一圈即蜗轮轴94旋转一圈相应地旋转的旋转次数互素,能够抑制辅助机构83的负载波动、振动以及伴随着振动的噪音。
图8是表示蜗轮轴94利用实施方式1的辅助机构83旋转一圈的期间里发生的负载波动的示意性图表。该负载波动例如为对蜗轮轴94进行轴支承的轴承95a、轴承95b中的、在距电动机10的输出轴11较近那侧对蜗轮轴94进行轴支承的轴承95a所发生的负载波动。图8中表示具有实施方式1的辅助机构83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80的负载波动和具有比较例的辅助机构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负载波动的一例。比较例不同于本实施方式,其电动机10的旋转次数中的最小旋转次数、蜗杆94a的旋转次数、联轴器16的旋转次数不互素。具体地讲,比较例中,为A:B:C=4:2:8的关系。更具体地讲,比较例的电动机例如为8极12插槽的电动机。
比较例中,为A=4且是8极12插槽的电动机。因此,电动机与电动机的输出轴旋转一圈相应地发生4次波动、8次波动、24次波动。而且,比较例中,B=2。因此,蜗杆齿轮与电动机的输出轴旋转一圈相应地发生2次波动、4次波动。而且,比较例中,C=8。因此,联轴器与电动机的输出轴旋转一圈相应地发生8次波动。在此,发生8次波动这样的情况是指发生了与2次波动和4次波动重复的负载波动这样的情况。而且,发生4次波动这样的情况是指发生了与2次波动重复的负载波动这样的情况。因此,比较例中,如负载波动幅度W2所示,在旋转半圈(180°)的时机,电动机、蜗杆齿轮和联轴器的负载波动完全重叠,发生了特别大的负载波动。
相对于此,实施方式1中,为A=3且是6极9插槽的电动机。因此,电动机10与输出轴11旋转一圈相应地发生3次波动、6次波动、18次波动。而且,实施方式1中,B=2。因此,蜗杆齿轮与输出轴11旋转一圈相应地发生2次波动、4次波动。而且,实施方式1中,C=7。因此,联轴器16与输出轴11的输出轴旋转一圈相应地发生7次波动。由此,实施方式1中,电动机10、蜗杆齿轮、联轴器16的负载波动极难重复。因而,单看实施方式1中发生的负载波动中的较大的负载波动,也能够抑制为与负载波动幅度W2相比较小的负载波动幅度W1程度的负载波动。
而且,在为柱辅助方式的情况下,存在这样的倾向:伴随着转向辅助动作的振动、噪音比较容易对车厢内造成影响,而采用实施方式1,由于能够抑制负载波动、振动及噪音,因此,能够抑制对车厢内的因振动、噪音带来的影响。而且,像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这样的车辆的安静程度比较高,因此,振动、噪音容易被注意到,但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下,也能够抑制对车厢内的因振动、噪音带来的影响。而且,能够抑制旋转次数预先确定好的结构的振动、噪音带来的影响,因此,在因其他某些原因导致产生振动、噪音的情况下,容易检测到该振动、噪音。因而,容易采取用于抑制该振动、噪音的措施。
如上,采用实施方式1,能够通过使电动机10、蜗杆齿轮、联轴器16各自的旋转次数不同来错开振动、噪音的发生时机。因此,能够抑制因这些结构的振动、噪音同时发生从而因协同效应导致振动、噪音变得更大的情况。因而,能够抑制振动、噪音。
而且,能够基于伴随着电动机10、蜗杆齿轮、联轴器16各自的旋转在距各旋转轴较远的位置进行运动的结构的数量来确定旋转次数,能够通过使这些旋转次数不同来错开振动、噪音的发生时机。因此,能够更可靠地抑制因这些结构的振动、噪音同时发生从而因协同效应导致振动、噪音变得更大的情况。因而,能够更可靠地抑制振动、噪音。
而且,通过做成为A:B:C=3:2:7,能够使电动机、蜗杆和联轴器的旋转次数全都不同。因此,能够更可靠地抑制因来自这些结构的振动、噪音同时发生从而因协同效应导致振动、噪音变得更大的情况。因而,能够更可靠地抑制振动、噪音。
而且,能够不易使联轴器16的旋转次数与其他结构的旋转次数重复。因此,能够更可靠地抑制因这些结构的振动、噪音同时发生从而因协同效应导致振动、噪音变得更大的情况。因而,能够更可靠地抑制振动、噪音。
变形例
接着,参照图9、图10,说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图9是变形例的联轴器116的立体图。图10是变形例的联轴器116的分解立体图。变形例中,采用联轴器116来代替实施方式1的联轴器16。联轴器116具有第1传递构件117、第2传递构件118和第3传递构件119。第3传递构件119与第1传递构件117所具有的5个突起124和第2传递构件118所具有的5个突起128相啮合,将第1传递构件117和第2传递构件118连结起来。变形例的联轴器116的旋转次数为5。除了联轴器16和联轴器116的差异之外,变形例的辅助机构和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同样。即,变形例中,A:B:C=3:2:5。如此,变形例中,电动机10的旋转次数中的最小旋转次数、蜗杆94a的旋转次数、联轴器116的旋转次数互素。
变形例中,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为A=3且是6极9插槽的电动机。因此,电动机10与输出轴11旋转一圈相应地发生3次波动、6次波动、18次波动。而且,变形例中,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B=2。因此,蜗杆齿轮与输出轴11旋转一圈相应地发生2次波动、4次波动。而且,变形例中,C=5。因此,联轴器116与输出轴11的输出轴旋转一圈相应地发生5次波动。由此,实施方式1中,电动机10、蜗杆齿轮、联轴器116的负载波动极难重复。因而,采用变形例,能够抑制负载波动、振动及噪音。
具体地讲,第3传递构件119具有例如直径大于第1传递构件117和第2传递构件118的圆环的外径的外周部131。外周部131呈圆柱或圆筒的外周面形状。在外周部131的内侧形成有直径小于外周部131的直径的内周部134。外周部131所描绘的圆环的中心与内周部134所描绘的圆环的中心对齐。第3传递构件119为具有与外周部131同内周部134的径差相应的壁面厚度的圆筒状,或为具有与内周部134的内径相应的孔的圆柱状。下面,在描述为第3传递构件119的中心轴线的情况下,指的是该圆筒或圆柱的中心轴线。
第3传递构件119具有多个凹部133,该多个凹部133形成为从内周部134朝向外周部131侧呈放射状。凹部133为以从第3传递构件119的中心轴线呈放射状扩展的方式穿设于内周部134的凹部。凹部133的放射方向端部相对于内周部134而言的位置(深度)小于第3传递构件119的壁面厚度。多个凹部133的端部呈以第3传递构件119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圆环状排列。凹部133的放射方向端部例如为圆弧状,但也可以形成有棱角。
第1传递构件117具有多个突起124,该多个突起124形成为从第1传递构件117的圆环的中心朝向外周侧呈放射状。更具体地讲,第1传递构件117具有将固定在其内侧的输出轴11围绕的圆筒部123。突起124形成为从圆筒部123的外周面朝向外侧呈放射状延伸。多个突起124的延伸出来的端部以沿着例如第1传递构件117的圆环的方式排列。多个突起124的端部所描绘的圆环的直径也可以小于第1传递构件117的圆环的直径。圆筒部123和突起124所具有的沿着输出轴11的旋转轴方向的厚度为第3传递构件119的中心轴线方向厚度的一半以下。
第1传递构件117和第2传递构件118构成为隔着第3传递构件119呈镜面对称的形状。具体地讲,第2传递构件118具有多个突起128,该多个突起128形成为从第2传递构件118的圆环的中心朝向外周侧呈放射状。更具体地讲,第2传递构件118具有将固定在其内侧的旋转轴部94b围绕的圆筒部127。突起128形成为从圆筒部127的外周面朝向外侧呈放射状延伸。多个突起128的延伸出来的端部以沿着例如第2传递构件118的圆环的方式排列。多个突起128的端部所描绘的圆环的直径也可以小于第2传递构件118的圆环的直径。圆筒部127和突起128所具有的沿着旋转轴部94b的旋转轴方向的厚度为第3传递构件119的中心轴线方向厚度的一半以下。
变形例的突起124和突起128的数量以及凹部133的数量均为5个。多个突起124的端部所描绘的圆环的直径以及多个突起128的端部所描绘的圆环的直径小于或等于多个凹部133的端部所描绘的圆环的直径。而且,突起124和突起128的端部的形状为能被收在凹部133的内侧的形状。具体地讲,突起124和突起128的端部的形状例如为圆弧状。如图9所示,通过突起124和突起128以被收在凹部133的内侧的方式嵌入,从而第3传递构件119将第1传递构件117和第2传递构件118连结起来。
更具体地讲,变形例中,多个突起124的端部所描绘的圆环的直径与多个凹部133的端部所描绘的圆环的直径之间、和多个突起128的端部所描绘的圆环的直径与多个凹部133的端部所描绘的圆环的直径之间设有富余。由此,能够允许第1传递构件117和第2传递构件118以不限于在同一轴线上的位置关系隔着第3传递构件119相连结。因而,能够抑制因输出轴11与旋转轴部94b之间发生的轴错位导致的输出轴11和旋转轴部94b的弯曲。
而且,图9和图10所示的例子中,在第3传递构件119的圆筒(或圆柱)的两端面安装有弹性构件120、弹性构件121。例如,弹性构件121具有向第3传递构件119侧延伸的圆环状的突出部160。突出部160嵌入于圆环状的槽148,该槽148形成为位于第3传递构件119的外周部131与凹部133之间。嵌入于第3传递构件119的弹性构件121位于第2传递构件118与第3传递构件119之间。在弹性构件121形成有与内周部134同径的内周部158。而且,弹性构件121具有与第3传递构件119的凹部133同样的多个凹部155,该多个凹部155形成为从内周部158朝向外侧呈放射状。而且,在第3传递构件119设有突起142,该突起142设置成位于呈圆环状排列的多个凹部133之间。突起142从内周部134沿着第3传递构件119的中心轴线方向向旋转轴部94b侧延伸。在弹性构件121的板面159形成有用于供突起142嵌入在内侧的孔157。凹部133与突起142的位置关系、同凹部155与孔157的位置关系相对应。由此,如图9所示,突起128以被收在凹部155的内侧的方式嵌入。
第1传递构件117和第2传递构件118构成为隔着第3传递构件119呈镜面对称的形状。而且,第3传递构件119的圆筒(或圆柱)的两端面构成镜面对称的形状。具体地讲,弹性构件120具有向第3传递构件119侧延伸的圆环状的突出部154。在弹性构件120形成有与内周部134同径的内周部152。而且,弹性构件120具有与第3传递构件119的凹部133同样的多个凹部149,该多个凹部149形成为从内周部152朝向外侧呈放射状。而且,在弹性构件120的板面形成有用于供突起135嵌入在内侧的孔151,该突起135从内周部134向输出轴11侧延伸。嵌入于第3传递构件119的弹性构件120位于第1传递构件117与第3传递构件119之间,突起124以被收在凹部149的内侧的方式嵌入。
另外,可以是,第1传递构件117、第2传递构件118、第3传递构件119、弹性构件120、弹性构件121的材料及形成方法分别与第1传递构件17、第2传递构件18、第3传递构件19、弹性构件20、弹性构件21同样。
实施方式2
接着,参照图11、图12,说明实施方式2。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蜗杆94c和蜗轮96的结构例的图。实施方式2的蜗轮轴94具有蜗杆94c来代替蜗杆94a。蜗杆94c为3头蜗杆。即,如图11中的旋转半圈所对应的节距P2所示,形成为:蜗轮96的齿轮与蜗杆94c旋转半圈相应地行进1.5个齿。因而,蜗轮96的齿轮与蜗杆94a旋转一圈相应地行进3个齿。因而,蜗杆94c的旋转次数为3。
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电动机10A的结构例的图。实施方式2的电动机10A具有磁体13A和定子14A,来代替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10所具有的磁体13和定子14。电动机10A中,除了磁体13与磁体13A的差异以及定子14与定子14A的差异之外,其他结构为与电动机10同样的结构。磁体13和磁体13A除了磁体的极数之外,为同样的结构。定子14和定子14A除了绕组15的数量以及供绕组15设置的槽的数量之外,为同样的结构。
实施方式2的磁体13A的极数为8。即,以旋转轴中心11a为中心每隔45度交替地配置有N极和S极,N极和S极各有4个,配置成圆环状。实施方式2的绕组15的数量为12。实施方式2的电动机10A为所谓的8极12插槽。能够表达为8=2×4。因而,实施方式2中,在通过两个非1的自然数相乘来表达磁体13A的极数的情况下,较大的那个自然数为4。
上面,除了特别指出的点之外,实施方式2的辅助机构和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同样。即,实施方式2中,A:B:C=4:3:7。如此,实施方式2中,电动机10A的旋转次数中的最小旋转次数、蜗杆94c的旋转次数、联轴器16的旋转次数互素。
实施方式2中,为A=4且是8极12插槽的电动机。因此,电动机10A与输出轴11旋转一圈相应地发生4次波动、8次波动、24次波动。而且,实施方式2中,B=3。因此,蜗杆齿轮与输出轴11旋转一圈相应地发生3次波动、6次波动。而且,实施方式2中,C=7。因此,联轴器16与输出轴11的输出轴旋转一圈相应地发生7次波动。由此,实施方式2中,电动机10A、蜗杆齿轮、联轴器16的负载波动极难重复。因而,采用实施方式2,能够抑制负载波动、振动及噪音。
另外,实施方式2中,也可以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应用变形例。即,实施方式2中,也可以采用联轴器116来代替联轴器16。该情况下,A:B:C=4:3:5。如此,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中,电动机10A的旋转次数中的最小旋转次数、蜗杆94c的旋转次数、联轴器116的旋转次数仍然互素。因而,采用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能够抑制负载波动、振动及噪音。
实施方式3
接着,参照图13,说明实施方式3。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电动机10B的结构例的图。实施方式3的电动机10B具有磁体13B来代替实施方式2的电动机10A所具有的磁体13A。电动机10B中,除了磁体13A与磁体13B的差异之外,其他结构为与电动机10A同样的结构。磁体13A和磁体13B除了磁体的极数之外,为同样的结构。
实施方式3的磁体13B的极数为10。即,以旋转轴中心11a为中心每隔36度交替地配置有N极和S极,N极和S极各有5个,配置成圆环状。实施方式3的电动机10B为所谓的10极12插槽。能够表达为10=2×5。因而,实施方式3中,在通过两个非1的自然数相乘来表达磁体13B的极数的情况下,较大的那个自然数为5。
上面,除了特别指出的点之外,实施方式3的辅助机构和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同样。即,实施方式3中,A:B:C=5:2:7。如此,实施方式3中,电动机10B的旋转次数中的最小旋转次数、蜗杆94a的旋转次数、联轴器16的旋转次数互素。
实施方式3中,为A=5且是10极12插槽的电动机。因此,电动机10B与输出轴11旋转一圈相应地发生5次波动、10次波动、60次波动。而且,实施方式3中,B=2。因此,蜗杆齿轮与输出轴11旋转一圈相应地发生2次波动、4次波动。而且,实施方式3中,C=7。因此,联轴器16与输出轴11旋转一圈相应地发生7次波动。由此,实施方式3中,电动机10B、蜗杆齿轮、联轴器16的负载波动极难重复。因而,采用实施方式3,能够抑制负载波动、振动及噪音。
实施方式4
接着,参照图14、图15,说明实施方式4。图14是实施方式4的联轴器216的立体图。图15是实施方式4的联轴器216的分解立体图。实施方式4中,采用联轴器216来代替实施方式1的联轴器16。联轴器216具有第1传递构件217、第2传递构件218、以及将第1传递构件217和第2传递构件218连结起来的第3传递构件219。
第1传递构件217具有向第3传递构件219侧延伸的4个突起224。突起224例如为外侧部分沿着第1传递构件217的外周圆且内侧部分呈钝角的扇状突起。第1传递构件217与第1传递构件17同样地固定于输出轴11。第2传递构件218具有向第3传递构件219侧延伸的4个突起228。具体地讲,设有两组分别为两个的突起228,每组的两个突起228配置在隔着固定于第2传递构件218的旋转轴部94b的中心轴线相对的位置。两组突起228处于这样的位置关系:将各组的第2传递构件218彼此连结起来的直线相正交。
第3传递构件219为这样的板状构件:以形成与第1传递构件217所具有的钝角相对应的外周侧缺口部和与突起228的形状相应的孔的方式,使边部236a、边部236b和周缘边部237相连续,该边部236a、边部236b以描绘钝角的方式相连续且构成字母L状,该周缘边部237使两个字母L中的一字母L的边部236a和另一字母L的边部236b相连续。第3传递构件219中,边部236a、边部236b、周缘边部237依次相连续地形成环。相连续的边部236a、边部236b所描绘的字母L状态的缺口部朝向第3传递构件219的外侧。该字母L状态的缺口部与突起224相啮合。而且,隔着周缘边部237连续的两个字母L中的一字母L的边部236a和另一字母L的边部236b所夹着的靠内周侧的孔255与突起228相啮合。实施方式4的联轴器216的旋转次数为4。
而且,实施方式4中,在第1传递构件217与第3传递构件219之间安插弹性构件220。而且,在第2传递构件218与第3传递构件219之间安插弹性构件221。弹性构件220、弹性构件221为这样的板状构件:边部238a、边部238b和周缘边部239相连续,该边部238a、边部238b以描绘钝角的方式相连续且构成字母L状,该周缘边部239使两个字母L中的一字母L的边部238a和另一字母L的边部238b相连续。而且,弹性构件220、弹性构件221具有爪242和缺口部243。爪242从4个周缘边部239中的相对的两个周缘边部239向第3传递构件219侧延伸。缺口部243设于没有爪242延伸的两个周缘边部239。爪242所具有的勾挂构造与缺口部243所具有的缺口构造相嵌合。弹性构件220所具有的爪242和缺口部243的位置的相位、与弹性构件221所具有的爪242和缺口部243的位置的相位错开90°。由此,弹性构件220和弹性构件221中的一者的爪242与另一者的缺口部243相嵌合,另一者的爪242与一者的缺口部243相嵌合。由此,弹性构件220和弹性构件221将第3传递构件219夹在中间地相互将彼此固定。
另外,在第3传递构件219的板面的中心部具有圆盘状的支承部241。由此,能够从内周侧支承边部236a、边部236b,能够进一步提高刚性。另外,可以是,第1传递构件217、第2传递构件218、第3传递构件219、弹性构件220、弹性构件221的材料及形成方法分别与第1传递构件17、第2传递构件18、第3传递构件19、弹性构件20、弹性构件21同样。
实施方式4中,采用实施方式3的电动机10B(参照图13)。因而,实施方式4中,在通过两个非1的自然数相乘来表达磁体13B的极数的情况下,较大的那个自然数为5。而且,实施方式4中,与实施方式2同样地,蜗轮轴94具有蜗杆94c(参照图11)。因而,实施方式4中,蜗杆94c的旋转次数为3。即,实施方式4中,A:B:C=5:3:4。如此,实施方式4中,电动机10B的旋转次数中的最小旋转次数、蜗杆94c的旋转次数、联轴器216的旋转次数互素。上面,除了特别指出的点之外,实施方式4的辅助机构和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同样。
实施方式4中,为A=5且是10极12插槽的电动机。因此,电动机10B与输出轴11旋转一圈相应地发生5次波动、10次波动、60次波动。而且,实施方式4中,B=3。因此,蜗杆齿轮与输出轴11旋转一圈相应地发生3次波动、6次波动。而且,实施方式4中,C=4。因此,联轴器216与输出轴11旋转一圈相应地发生4次波动。由此,实施方式4中,电动机10B、蜗杆齿轮、联轴器216的负载波动极难重复。因而,采用实施方式4,能够抑制负载波动、振动及噪音。
实施方式5
接着,参照图16,说明实施方式5。图16是表示实施方式5的电动机10C的结构例的图。实施方式5的电动机10C具有磁体13C来代替实施方式2的电动机10A所具有的磁体13A。电动机10C中,除了磁体13A和磁体13C的差异之外,其他结构为与电动机10A同样的结构。磁体13A和磁体13C除了磁体的极数之外,为同样的结构。
实施方式5的磁体13C的极数为4。即,以旋转轴中心11a为中心每隔90度交替地配置有N极和S极,N极和S极各有两个,配置成圆环状。实施方式5的电动机10C为所谓的4极12插槽。能够表达为4=2×2。因而,实施方式5中,在通过两个非1的自然数相乘来表达磁体13C的极数的情况下,较大的那个自然数为2。
实施方式5中,采用与电动机10C的旋转次数中的最小旋转次数构成互素关系的蜗杆的旋转次数以及联轴器的旋转次数。具体地讲,实施方式5中,例如,与实施方式2同样地,蜗轮轴94具有蜗杆94c(参照图11)。而且,实施方式5中,例如采用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联轴器16或与变形例同样的联轴器116。因而,实施方式5中,A:B:C=2:3:7或A:B:C=2:3:5。上面,除了特别指出的点之外,实施方式5的辅助机构和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或变形例同样。如此,实施方式5中,电动机10C、蜗杆齿轮、联轴器16或联轴器116的负载波动仍然极难重复。因而,采用实施方式5,能够抑制负载波动、振动及噪音。
实施方式6
接着,参照图17,说明实施方式6。图17是表示实施方式6的电动机10D的结构例的图。实施方式6的电动机10D具有定子14B来代替实施方式3的电动机10B(参照图13)所具有的定子14A。电动机10D中,除了定子14A与定子14B的差异之外,其他结构为与电动机10B同样的结构。定子14A和定子14B除了绕组15的数量以及供绕组15设置的槽的数量之外,为同样的结构。
实施方式6的磁体13B的极数为10。而且,实施方式6的绕组15的数量为8。实施方式6的电动机10D为所谓的10极8插槽。因而,实施方式6中,在通过两个非1的自然数相乘来表达磁体13B的极数的情况下,较大的那个自然数为5。
实施方式6中,采用与电动机10D的旋转次数中的最小旋转次数构成互素关系的蜗杆的旋转次数以及联轴器的旋转次数。实施方式6中,例如,采用例如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蜗杆94a和联轴器16。因而,实施方式6中,A:B:C=5:2:7。实施方式6中,也可以采用蜗杆94c(参照图11)来代替蜗杆94a。该情况下,A:B:C=5:3:7。上面,除了特别指出的点之外,实施方式6的辅助机构和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同样。如此,实施方式6中,电动机10D、蜗杆齿轮、联轴器16的负载波动仍然极难重复。因而,采用实施方式6,能够抑制负载波动、振动及噪音。
实施方式7
接着,参照图18,说明实施方式7。图18是表示实施方式7的电动机10E的结构例的图。实施方式7的电动机10E具有定子14C来代替实施方式2的电动机10A(参照图12)所具有的定子14A。电动机10E中,除了定子14A与定子14C的差异之外,其他结构为与电动机10A同样的结构。定子14A和定子14C除了绕组15的数量以及供绕组15设置的槽的数量之外,为同样的结构。
实施方式7的磁体13A的极数为8。而且,实施方式7的绕组15的数量为16。实施方式7的电动机10E为所谓的8极16插槽。因而,实施方式7中,在通过两个非1的自然数相乘来表达磁体13A的极数的情况下,较大的那个自然数为4。
实施方式7中,采用与电动机10E的旋转次数中的最小旋转次数构成互素关系的蜗杆的旋转次数以及联轴器的旋转次数。具体地讲,实施方式7中,例如与实施方式2同样地,蜗轮轴94具有蜗杆94c(参照图11)。而且,实施方式7中,例如采用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联轴器16或与变形例同样的联轴器116。因而,实施方式7中,A:B:C=4:3:7或A:B:C=4:3:5。上面,除了特别指出的点之外,实施方式7的辅助机构和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或变形例同样。如此,实施方式7中,电动机10E、蜗杆齿轮、联轴器16或联轴器116的负载波动仍然极难重复。因而,采用实施方式7,能够抑制负载波动、振动及噪音。
实施方式8
接着,参照图19,说明实施方式8。图19是表示实施方式8的电动机10F的结构例的图。实施方式8的电动机10F具有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10所具有的磁体13(参照图7)以及实施方式2的电动机10A所具有的定子14A(参照图12)。电动机10F中,除了定子14和定子14A的差异之外,其他结构为与电动机10同样的结构。
实施方式8的电动机10F为所谓的6极12插槽。因而,实施方式8中,在通过两个非1的自然数相乘来表达磁体13的极数的情况下,较大的那个自然数为3。
实施方式8中,采用与电动机10F的旋转次数中的最小旋转次数构成互素关系的蜗杆的旋转次数以及联轴器的旋转次数。具体地讲,实施方式8中,例如采用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蜗杆94a和联轴器16。因而,实施方式8中,A:B:C=3:2:7。上面,除了特别指出的点之外,实施方式8的辅助机构和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同样。如此,实施方式8中,电动机10F、蜗杆齿轮、联轴器16的负载波动仍然极难重复。因而,采用实施方式8,能够抑制负载波动、振动及噪音。另外,实施方式8中,也可以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应用变形例。即,实施方式8中,也可以采用联轴器116来代替联轴器16。该情况下,A:B:C=3:2:5。实施方式8的变形例也能够抑制负载波动、振动及噪音。
另外,电动机的旋转次数中的最小旋转次数、蜗杆的旋转次数以及联轴器的旋转次数的组合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和变形例中例示的内容。电动机的旋转次数中的最小旋转次数、蜗杆的旋转次数、联轴器的旋转次数中的至少两项互素即可。而且,联轴器的具体方式不限于联轴器16、联轴器116、联轴器216,能够在不超出本发明的发明特定事项的范围内适当地变更。而且,电动机也可以是转子位于定子的外周侧的所谓的外转子电动机。其他结构的具体方式也是同样地,能够在不超出本发明的发明特定事项的范围内适当地变更。
而且,上述电动机为无刷马达,但也可以是有刷马达。在电动机为有刷马达的情况下,转子具有绕组,定子具有磁体。而且,在转子设有与绕组的极数相应的转换器(整流子),且设有与该转换器滑动接触且能供给电流的电刷。在电动机为有刷马达的情况下,在通过两个非1的自然数相乘来表达转子所具有的转换器(整流子)的极数的情况下,电动机的旋转次数为其中较大的那个自然数的n倍。例如,转换器(整流子)为6(2×3)的有刷马达的旋转次数中的最小旋转次数为3。而且,转换器(整流子)为8(2×4)的有刷马达的旋转次数中的最小旋转次数为4。而且,转换器(整流子)为10(2×5)的有刷马达的旋转次数中的最小旋转次数为5。
而且,上述各实施方式和变形例中,电动机的旋转次数中的最小旋转次数、蜗杆的旋转次数、联轴器的旋转次数中的至少两个旋转次数互素,但不限于“互素”,也可以为“互异”。即,电动机的旋转次数中的最小旋转次数、蜗杆的旋转次数、联轴器的旋转次数中的至少两个旋转次数互异即可。由此,与电动机的旋转次数中的最小旋转次数、蜗杆的旋转次数以及联轴器的旋转次数全部一致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振动、噪音。
附图标记说明
10、10A、10B、10C、10D、10E、10F、电动机;11、82b、输出轴;12、转子;13、13A、13B、13C、磁体;14、14A、14B、14C、定子;15、绕组;16、116、216、联轴器;17、117、217、第1传递构件;18、118、218、第2传递构件;19、119、219、第3传递构件;24、28、124、128、224、228、突起;80、电动助力转向装置;81、方向盘;82、转向轴;83、辅助机构;93、壳体;94、蜗轮轴;94a、94c、蜗杆;96、蜗轮。

Claims (9)

1.一种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其具有辅助机构,其中,
该辅助机构具有:
电动机;
轴状构件,其形成有与蜗轮相啮合的蜗杆;及
联轴器,其将所述电动机的输出轴和所述轴状构件连结起来,
所述蜗杆的旋转次数与所述联轴器的旋转次数互素,
所述电动机的旋转次数中的最小旋转次数与所述蜗杆的旋转次数互素,所述电动机的旋转次数中的最小旋转次数与所述联轴器的旋转次数互素,
所述蜗杆的旋转次数为所述蜗轮的与所述轴状构件旋转一圈相应地行进的齿数,
所述联轴器具有:
第1传递构件,其固定于所述输出轴;
第2传递构件,其固定于所述轴状构件;及
第3传递构件,其与所述第1传递构件和所述第2传递构件所具有的规定数量的突起相啮合,将所述第1传递构件和所述第2传递构件连结起来,
所述第1传递构件和所述第2传递构件具有相同数量的突起,
所述联轴器的旋转次数为所述突起的数量,
在所述第1传递构件和所述第3传递构件之间以及所述第2传递构件和所述第3传递构件之间安插弹性构件,
所述第3传递构件的刚性比所述弹性构件的刚性高,
所述联轴器的旋转次数为所述规定数量,所述电动助力转向装置是在转向输出轴的一端连结所述蜗轮、在所述转向输出轴的另一端连结万向节的柱辅助式。
2.一种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其具有辅助机构,其中,
该辅助机构具有:
电动机;
轴状构件,其形成有与蜗轮相啮合的蜗杆;及
联轴器,其将所述电动机的输出轴和所述轴状构件连结起来,
所述蜗杆的旋转次数与所述联轴器的旋转次数互素,
所述电动机的旋转次数中的最小旋转次数、所述蜗杆的旋转次数、所述联轴器的旋转次数互异,
所述蜗杆的旋转次数为所述蜗轮的与所述轴状构件旋转一圈相应地行进的齿数,
所述联轴器具有:
第1传递构件,其固定于所述输出轴;
第2传递构件,其固定于所述轴状构件;及
第3传递构件,其与所述第1传递构件和所述第2传递构件所具有的规定数量的突起相啮合,将所述第1传递构件和所述第2传递构件连结起来,
所述第1传递构件和所述第2传递构件具有相同数量的突起,
所述联轴器的旋转次数为所述突起的数量,
在所述第1传递构件和所述第3传递构件之间以及所述第2传递构件和所述第3传递构件之间安插弹性构件,
所述第3传递构件的刚性比所述弹性构件的刚性高,
所述联轴器的旋转次数为所述规定数量,
所述电动助力转向装置是在转向输出轴的一端连结所述蜗轮、在所述转向输出轴的另一端连结万向节的柱辅助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其中,
在通过两个非1的自然数相乘来表达所述电动机的转子所具有的磁体的极数的情况下,所述电动机的旋转次数为其中较大的那个自然数的n倍,
n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其中,
所述联轴器的旋转次数为5或7。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其中,
所述电动机的旋转次数中的最小旋转次数为3,
所述蜗杆的旋转次数为2,
所述联轴器的旋转次数为5或7。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其中,
所述电动机的旋转次数中的最小旋转次数为4,
所述蜗杆的旋转次数为3,
所述联轴器的旋转次数为5或7。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其中,
所述电动机的旋转次数中的最小旋转次数为5,
所述蜗杆的旋转次数为2,
所述联轴器的旋转次数为7。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其中,
所述电动机的旋转次数中的最小旋转次数为5,
所述蜗杆的旋转次数为3,
所述联轴器的旋转次数为4。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其中,
在通过两个非1的自然数相乘来表达所述电动机的转子所具有的磁体或整流子的极数的情况下,所述电动机的旋转次数为其中较大的那个自然数的n倍,
n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
CN201880084080.XA 2017-12-28 2018-12-18 辅助机构和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Active CN11154246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54056 2017-12-28
JP2017-254056 2017-12-28
JP2018-170011 2018-09-11
JP2018170011 2018-09-11
PCT/JP2018/046512 WO2019131315A1 (ja) 2017-12-28 2018-12-18 アシスト機構及び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42466A CN111542466A (zh) 2020-08-14
CN111542466B true CN111542466B (zh) 2023-04-04

Family

ID=670672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84080.XA Active CN111542466B (zh) 2017-12-28 2018-12-18 辅助机构和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702127B2 (zh)
EP (1) EP3733479A4 (zh)
JP (2) JPWO2019131315A1 (zh)
CN (1) CN111542466B (zh)
WO (1) WO201913131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453906B1 (en) * 2016-10-13 2020-12-09 NSK Ltd. Joint for torque transmission and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device
JP7079689B2 (ja) * 2018-08-07 2022-06-02 日立Astemo株式会社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WO2020054560A1 (ja) * 2018-09-11 2020-03-19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アシスト機構及び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DE112020003102T5 (de) * 2019-06-25 2022-03-31 Multimatic Inc. Fahrzeug-türfeststeller, der eine antriebseinheit und einen gleichstrommotor-rastmomenteffekt nutzt
DE102020104204A1 (de) * 2020-02-18 2021-08-19 Brose Fahrzeugteile Se & Co. Kommanditgesellschaft, Bamberg Antriebsanordnung zur motorischen Verstellung eines Verstellelements eines Kraftfahrzeug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67371A (ja) 2003-08-22 2005-03-17 Koyo Seiko Co Ltd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4422567B2 (ja) * 2004-06-30 2010-02-2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モータ駆動装置,電動アクチュエータおよび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2006046376A (ja) 2004-07-30 2006-02-16 Koyo Seiko Co Ltd 減速機および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4478537B2 (ja) * 2004-09-03 2010-06-09 日本ビクター株式会社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JP4294657B2 (ja) 2006-06-20 2009-07-15 アスモ株式会社 カップリング装置、モータ装置、及びワイパモータ
JP2009148146A (ja) * 2007-11-22 2009-07-02 Seiko Epson Corp 電動装置
JP4459278B2 (ja) * 2008-03-27 2010-04-2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伸縮アクチュエータ
JP2011255818A (ja) 2010-06-10 2011-12-22 Jtekt Corp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5675721B2 (ja) * 2012-07-18 2015-02-25 株式会社ミツバ 電動式ベッド用リニアアクチュエータ
DE112013005511T5 (de) * 2012-11-19 2016-01-28 Honda Motor Co., Ltd. Elektrische Servolenkvorrichtung
JP6252131B2 (ja) 2013-11-22 2017-12-27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電動モータ及び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2016082685A (ja) 2014-10-15 2016-05-1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及び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CN106663979B (zh) * 2014-10-30 2019-09-1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以及使用该旋转电机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
CN107534331B (zh) * 2015-04-22 2019-08-1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以及电动动力转向装置
JP6653874B2 (ja) 2015-08-04 2020-02-26 オイ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電動式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用の軸連結機構
CN108779808A (zh) 2016-03-08 2018-11-09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力矩传递用接头和电动式助力转向装置
JP6555430B2 (ja) * 2016-11-10 2019-08-07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WO2020054560A1 (ja) 2018-09-11 2020-03-19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アシスト機構及び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卢剑伟.转向***.《汽车构造.下》.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第182页. *
高延龄.传动系噪声.《汽车运用工程》.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第167-169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9131315A1 (ja) 2021-01-07
JP2022128492A (ja) 2022-09-01
WO2019131315A1 (ja) 2019-07-04
EP3733479A1 (en) 2020-11-04
CN111542466A (zh) 2020-08-14
US11702127B2 (en) 2023-07-18
EP3733479A4 (en) 2021-09-29
US20200369315A1 (en) 2020-11-26
JP7355169B2 (ja) 2023-10-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42466B (zh) 辅助机构和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US7781930B2 (en) Accessory drive system with RD motor
EP3121939B1 (en) Electric motor,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device, and vehicle
EP3121954B1 (en) Electric motor control device,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device, and vehicle
EP2597761A2 (en) Electric motor and electric unit including the same
US20080283331A1 (en) Vehicle steering apparatus
CN112672945B (zh) 辅助机构和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CN111566903B (zh) 用于电动马达的转子和电动马达
JP2016013821A (ja)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EP3388271B1 (en) Parallel hybrid power transmission mechanism
KR20140095063A (ko) 구동 장치
JP5341737B2 (ja) 回転角検出装置
JP2018008545A (ja)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2006050816A (ja)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JP2006027340A (ja)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6838840B2 (ja)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及び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用モータ
JP2015048784A (ja) 電動オイルポンプ装置
JP2013162691A (ja)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及び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CN117792001A (zh) 电动马达***
JP2016010270A (ja) 回転電機及び回転電機の制御装置
JP2013074731A (ja) 内接ギアポンプユニット
JP2009101494A (ja) 駆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