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48685B - 鞍乘型车辆的罩结构 - Google Patents

鞍乘型车辆的罩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48685B
CN111148685B CN201880062212.9A CN201880062212A CN111148685B CN 111148685 B CN111148685 B CN 111148685B CN 201880062212 A CN201880062212 A CN 201880062212A CN 111148685 B CN111148685 B CN 11114868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member
cover
air cleaner
vehicle body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6221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48685A (zh
Inventor
新出安男
平井一仁
中村正典
N·阿罗姆苏克
N·方美
W·哈恩卡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1486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486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486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486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99/00Subject matter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23/00Other protecto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将罩部件及由罩部件覆盖的车体功能部件作为车辆设计的一部分,使设计性提高,并且用罩部件覆盖车体功能部件。鞍乘型车辆的罩结构具备配置在主框架(16)的下方的车体功能部件(36)和覆盖车体功能部件(36)的罩部件(50),车体功能部件(36)具备壳体(60)和通过前后方向的紧固固定于壳体(60)的前表面的盖部件(61),盖部件(61)在左右的侧部具有向后方凹陷的阶梯部,罩部件(50)以从侧方覆盖车体功能部件(36)的方式左右一对地设置并安装于车体功能部件(36),罩部件(50)在前端具备向车宽方向内侧延伸的内侧延伸部(85),内侧延伸部(85)嵌入盖部件(61)的阶梯部,盖部件(61)与内侧延伸部(85)的前表面共面。

Description

鞍乘型车辆的罩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鞍乘型车辆的罩结构。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一种鞍乘型车辆的罩结构,其具备:从前立管向后方延伸的主框架、配置在主框架的下方的作为车体功能部件的空气滤清器、以及覆盖空气滤清器的罩部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中,罩部件从作为其他车体功能部件的燃料箱越过主框架而向下方延伸,覆盖空气滤清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3/179703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上述罩结构是设置在作为车体的一个功能部件(燃料箱)的罩部件延伸而仅从侧方覆盖车体功能部件(空气滤清器)的通常结构,是用外装部件(罩部件)隐蔽功能部件、通过罩部件使其具有外观性的通常设计。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将罩部件以及被罩部件覆盖的车体功能部件作为车辆的设计的一部分来提高设计性,并且能够用罩部件覆盖车体功能部件。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说明书中包括2017年9月29日申请的日本国专利申请·特愿2017-191480的全部内容。
本发明是一种鞍乘型车辆的罩结构,其具备:框架16,其从前立管15向后方延伸;车体功能部件36,其配置在所述主框架16的下方;以及罩部件50,其覆盖所述车体功能部件36,所述鞍乘型车辆的罩结构的特征在于,所述车体功能部件36具有壳体60和通过前后方向的紧固而固定于所述壳体60的前表面上的盖部件61,所述盖部件61在左右的侧部具有向后方凹陷的阶梯部72,所述罩部件50以从侧方覆盖所述车体功能部件36的方式左右一对地设置并安装于所述车体功能部件36,所述罩部件50在前端具备向车宽方向内侧延伸的内侧延伸部85,所述内侧延伸部85嵌入于所述盖部件61的所述阶梯部72,所述盖部件61与所述内侧延伸部85的前表面共面。
此外,在上述发明中也可以是,将所述盖部件61紧固于所述壳体60的紧固部67设置于所述阶梯部72,所述紧固部67位于所述内侧延伸部85与所述盖部件61之间。
此外,在上述发明中也可以是,所述车体功能部件36是空气滤清器36,所述空气滤清器36位于支承于所述主框架16的发动机10与所述主框架16之间,在所述空气滤清器36的后方配置有所述发动机10的进气***部件37,所述罩部件50以从侧方覆盖所述进气***部件37的方式比所述空气滤清器36向后方延伸。
而且,在上述发明中也可以是,在所述盖部件61的前表面,在车宽方向的中央部71设置有向后方凹陷的倾斜面74,所述倾斜面74在侧视观察车辆时前高后低地倾斜。
此外,在上述发明中也可以是,所述阶梯部72在所述盖部件61的上部具备向车宽方向内侧延伸且左右的宽度变大的宽幅部76,所述倾斜面74设置在所述盖部件61的下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鞍乘型车辆的罩结构具备:主框架,其从前立管向后方延伸;车体功能部件,其配置在主框架的下方;以及罩部件,其覆盖车体功能部件,车体功能部件具有壳体和通过前后方向的紧固而固定于壳体的前表面上的盖部件,盖部件在左右的侧部具有向后方凹陷的阶梯部,罩部件以从侧方覆盖车体功能部件的方式左右一对地设置并安装于车体功能部件,罩部件在前端具备向车宽方向内侧延伸的内侧延伸部,内侧延伸部嵌入于盖部件的阶梯部,盖部件与内侧延伸部的前表面共面。
根据该结构,由于从侧方覆盖车体功能部件的罩部件的内侧延伸部嵌入于车体功能部件的盖部件的阶梯部且与盖部件的前表面共面,因此能够产生盖部件与罩部件的设计上的一体感,能够将位于主框架的下方的车体功能部件作为外观的一部分,能够提高设计性。进而,能够利用内侧延伸部覆盖盖部件相对于壳体的紧固方向。此外,能够通过安装于车体功能部件的罩部件覆盖车体功能部件。
此外,在上述发明中也可以是,将盖部件紧固于壳体的紧固部被设置于阶梯部,且位于内侧延伸部与盖部件之间。根据该结构,能够利用内侧延伸部隐蔽紧固部,能够提高外观性,并且能够防止从外部接近紧固部。
此外,在上述发明中也可以是,车体功能部件是空气滤清器,空气滤清器位于支承于主框架的发动机与主框架之间,在空气滤清器的后方配置有发动机的进气***部件,罩部件以从侧方覆盖进气***部件的方式比空气滤清器向后方延伸。根据该结构,能够用罩部件覆盖进气***部件,能够保护进气***部件,并且能够提高外观性。而且,利用罩部件覆盖配置在主框架的下方的体积比较大的空气滤清器的一部分,利用空气滤清器和罩部件产生设计上的一体感,能够使车体功能部件(空气滤清器)形成特征性的外观。
而且,在上述发明中也可以是,在盖部件的前表面,在车宽方向的中央部设置有向后方凹陷的倾斜面,倾斜面在侧视观察车辆时前高后低地倾斜。根据该结构,能够将行驶风沿着倾斜面引导向发动机。
此外,在上述发明中也可以是,阶梯部在盖部件的上部具备向车宽方向内侧延伸且左右的宽度变大的宽幅部,倾斜面设置在盖部件的下部。根据该结构,通过宽幅部,能够将罩部件牢固地安装于盖部件,并且能够使接合面的形状具有点缀而使外观具有特征,能够提高设计性。并且,由于宽幅部设置在盖部件的上部,因此容易在盖部件的下部确保设置倾斜面的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自动二轮车的左视图。
图2是车架的左视图。
图3是从左前方侧观察自动二轮车的前部的立体图。
图4是拆卸了罩部件的状态下的发动机的周边部的左视图。
图5是从左前方侧观察空气滤清器的周边部的立体图。
图6是在拆卸了盖部件的状态下从前方侧观察空气滤清器的正视图。
图7是从前方观察空气滤清器的正视图。
图8是从内侧观察左侧的罩部件的侧视图。
图9是从下方侧观察左侧的罩部件的周边部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说明中,关于前后左右及上下这样方向的记载,如果没有特别记载,则与相对于车体的方向相同。此外,各图中所示的标号FR表示车体前方,标号UP表示车体上方,标号LH表示车体左方。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自动二轮车1的左视图。另外,在图1中,关于左右一对设置的部件,包括标号在内仅图示左侧的部件。
自动二轮车1是以下这样的车辆:在车架F支承有作为动力单元的发动机10,转向***11将前轮2支承为能够转向,该转向***11能够转向地支承于车架F的前端,支承后轮3的摆臂12设置于车架F的后部侧。自动二轮车1是供乘员以跨骑的方式就座的座椅13被设置在车架F的后部上方的鞍乘型车辆。
图2是车架F的左视图。
车架F具备前立管15、主框架16、枢轴框架17、座椅框架18、以及左右一对副框架19、19。
前立管15设置在车架F的前端,位于车宽的中央。
主框架16从前立管15的后表面以一根的方式前高后低地向后方延伸。
枢轴框架17从主框架16的后端部向下方延伸。
座椅框架18具备从主框架16的后端部向上方延伸的上方延伸部18a和从上方延伸部18a向后方延伸的后方延伸部18b。
副框架19、19从枢轴框架17的左右侧面分别向后上方延伸并与座椅框架18的后部连接。
转向***11具备:转向轴20,其轴支于前立管15(图4);顶梁21,其固定于转向轴20的上端;底梁22,其固定于转向轴20的下端;以及前叉23、23,它们在前立管15的左右配置为一对,并支承于顶梁21及底梁22。
前轮2经由车轴2a轴支于前叉23、23的下端部。乘员在前轮2的转向中使用的把手24被安装于顶梁21。
摆臂12的前端部轴支于沿车宽方向贯通枢轴框架17的枢轴25,摆臂12以枢轴25为中心上下摆动。后轮3经由车轴3a轴支于摆臂12的后端部。
在摆臂12的后端部与座椅框架18的后部之间架设有左右一对后悬架26、26。
发动机10具备支承沿车宽方向延伸的曲轴的曲轴箱30和从曲轴箱30的前部向前方延伸的气缸部31。气缸部31具备容纳活塞的气缸体31a和设置有气门传动机构的气缸盖31b。发动机10是气缸部31的气缸轴线C大致水平地前后延伸的发动机。
在曲轴箱30中内置有变速器(未图示)。
发动机10的曲轴箱30的上部固定于从主框架16向下方延伸的发动机吊架32。此外,曲轴箱30的后部固定于枢轴框架17。
发动机10的输出通过卷挂于上述变速器的输出轴与后轮3之间的链33而传递到后轮3。
发动机10的排气管34被从气缸盖31b的下表面的排气口向下方引出并向后方延伸,与***34a连接。
发动机10的进气装置35配置在气缸部31与主框架16之间。
进气装置35具备:空气滤清器36(车体功能部件);节气门体37(进气***部件),其与气缸盖31b的上表面的进气口连接;以及连接管(未图示),其连接空气滤清器36与节气门体37。在节气门体37设置有向进气装置35的进气通路喷射燃料的燃料供给装置38(图4)。
吸入到空气滤清器36中的空气通过节气门体37而被调整流量,并供给到发动机10。
燃料箱40在前立管15与座椅框架18之间配置在主框架16的上方,并支承于主框架16。
座椅13配置在燃料箱40的后方,从下方支承于座椅框架18的后方延伸部18b。
供乘员放脚的脚踏板41、41配置在枢轴框架17的下端部的前方。侧支架42安装在枢轴框架17的下端部。
前照灯43配置在前立管15的前方。仪表单元44设置在顶梁21的前方。
从上方覆盖前轮2的前挡泥板45安装于底梁22。
从上方覆盖后轮3的后挡泥板46安装在车架F的后部。
自动二轮车1在座椅13的下方具备以从侧方覆盖车架F的后部的方式配置的收纳箱47。
自动二轮车1具备覆盖空气滤清器36的左右一对罩部件50、50和从下方覆盖发动机10的下罩51。
图3是从左前方侧观察自动二轮车1的前部的立体图。
参照图1及图3,前挡泥板45在左右的前叉23、23之间配置在车宽的中央,从前轮2的前部的上方延伸到前轮2的后端的上方。
前挡泥板45借助设置在前挡泥板45的后部的上表面的挡泥板支架52安装底梁22。在侧视观察时,前挡泥板45以沿着前轮2的外周的方式弯曲。
挡泥板支架52具备沿着前挡泥板45的上表面安装于前挡泥板45的板状基部52a和从基部52a的左右缘部向上方延伸的臂部52b、52b。
挡泥板支架52配置在左右的前叉23、23之间。臂部52b、52b沿着前叉23、23的内侧面朝向底梁22向上方延伸。
前挡泥板45利用从下方贯插于挡泥板支架52的臂部52b、52b的上端部的螺栓52c而被固定于底梁22的下表面。
在左右的臂部52b、52b之间形成有前后连通的开口53。
图4是拆卸了罩部件50、50的状态下的发动机10的周边部的左视图。
进气装置35在上下方向上配置在发动机10的气缸部31与主框架16之间,在前后方向上配置在前挡泥板45的后端部45a与主框架16之间。
空气滤清器36配置在气缸盖31b的上表面与主框架16的下表面之间。
图5是从左前方侧观察空气滤清器36的周边部的立体图。
空气滤清器36具备前表面开口的箱状的空气滤清器盒主体60(壳体)和堵塞空气滤清器盒主体60的前表面的开口的盖部件61。
将外部空气导入空气滤清器36内的管道62从空气滤清器盒主体60的后表面向后方延伸。
图6是在拆卸了盖部件61的状态下从前方侧观察空气滤清器36的正视图。
如图5及图6所示,空气滤清器盒主体60形成为在车宽方向(左右方向)上比上下方向长的箱状,左右跨主框架16而配置。
空气滤清器盒主体60具备将空气滤清器盒主体60内的空间前后分隔开的隔壁63。
空气滤清器64以堵塞设置于隔壁63的开口的方式安装于空气滤清器盒主体60。
管道62从空气滤清器盒主体60的左右的一端部的后表面向后方延伸。
在盖部件61与隔壁63之间形成的空间是从管道62导入外部气体的脏污侧。在隔壁63与空气滤清器盒主体60的后表面之间形成的空间是从脏污侧通过空气滤清器64而被净化后的空气流动的清洁侧。
清洁侧的空气通过上述连接管和节气门体37而被供给到气缸盖31b。
空气滤清器盒主体60的划分前表面的开口的周缘部是与盖部件61配合的卡合部60a。空气滤清器盒主体60在前表面侧具备从卡合部60a向外侧延伸的凸缘部65。
在凸缘部65设置有多个固定孔66。在各固定孔66中固定有将盖部件61安装于空气滤清器盒主体60的盖部件固定件67(紧固部)。
如图5所示,在空气滤清器盒主体60的外表面部设置有与罩部件50、50卡合的多个罩卡合部69a、69b、69c。
此外,在空气滤清器盒主体60的下表面设置有罩固定部69d。在罩固定部69d固定有将罩部件50、50固定于空气滤清器盒主体60的罩固定部件80(图9)。
如图2所示,主框架16具备向下方延伸的撑架39、39。在发动机吊架32的前方前后排列配置有多个撑架39、39。
空气滤清器36利用沿车宽方向贯插于空气滤清器盒主体60的上部的螺栓68、68(图4)而紧固于撑架39、39,由此空气滤清器36被支承于主框架16。
图7是从前方观察空气滤清器36的正视图。
参照图5及图7,盖部件61具备从前方与空气滤清器盒主体60的卡合部60a(图6)卡合的框状的盖周缘部70。盖部件61形成为盖周缘部70的框内的部分整体向前方鼓出的盘状。
盖部件61的前表面具备位于车宽的中央的中央部71和设置在盖部件61的左右侧部的左右一对阶梯部72、72。
中央部71在从前方观察时处于与位于车宽中央的中心线73重叠的位置。中央部71形成为以中心线73为基准左右对称的形状。
中央部71位于前挡泥板45的后方。中央部71从后方与前挡泥板45的后部的上表面对置。
参照图4、图5及图7,中央部71的上下的中间部71a在侧视观察车辆时大致铅直地延伸。中央部71的上部71b在侧视观察车辆时前低后高地延伸。
在中央部71的下部设置有向后方凹陷的倾斜面74。倾斜面74是设置在中央部71的车宽方向的中央的凹部。倾斜面74在侧视观察车辆时前高后低地倾斜,位于气缸盖31b的前部的前上方。倾斜面74从上端越靠向下端侧左右的宽度越大。
倾斜面74从后方与前高后低地延伸的前挡泥板45的后端部45a的上表面对置。
盖部件61的阶梯部72、72设置在中央部71的左右侧方,并相对于中央部71向后方凹陷。阶梯部72、72形成为以中心线73为基准大致左右对称的形状。
各阶梯部72的上下的中间部72a在侧视观察车辆时大致铅直地延伸。各阶梯部72的上部72b在侧视观察车辆时前低后高地延伸。各阶梯部72的下部72c在侧视观察车辆时前高后低地延伸。
阶梯部72、72在上部具备向车宽方向内侧延伸且左右的宽度比下部大的宽幅部76、76。因此,中央部71的左右宽度在下部比在上部大。
详细而言,中央部71与阶梯部72、72之间的边界部77、77在图7的正视图中具备:下部边界77a、77a,其从中央部71的下端铅直地向上方延伸;中间部边界77b、77b,其从下部边界77a、77a的上端向车宽方向内侧延伸;以及上部边界77c、77c,其从中间部边界77b、77b的内端向上方延伸。
即,中央部71的宽度在中央部71的上部比在下部小。
宽幅部76、76由上部边界77c、77c及中间部边界77b、77b划分出来。
在盖周缘部70中,在位于阶梯部72、72内的部分设置有多个供盖部件固定件67从前方贯插的紧固孔78。盖部件固定件67例如是螺栓。即,盖部件61通过盖部件固定件67在前后方向的紧固而被固定于空气滤清器盒主体60。
此外,在盖周缘部70的中央部71的下端部也设置有多个供盖部件固定件67从前方贯插的紧固孔79。
图8是从内侧观察左侧的罩部件50的侧视图。图9是从下方侧观察左侧的罩部件50的周边部的立体图。另外,由于左右的罩部件50、50左右大致对称地设置,因此在此对左侧的罩部件50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3、图8及图9,罩部件50一体地具备从车宽方向外侧覆盖空气滤清器36的罩侧壁部81和从罩侧壁部81的周缘向车宽方向内侧延伸的罩周壁部82。
罩侧壁部81在侧视观察车辆时为大致矩形。
罩周壁部82遍及罩侧壁部81的周缘整周而设置。
如图8所示,在罩周壁部82的上壁的内表面,前后排列设置有向后方侧突出的爪状的卡合片83a、83b。
在罩周壁部82的下壁的内表面设置有向后方侧突出的爪状的卡合片83c。此外,在罩周壁部82的下壁的内表面,在卡合片83c的前方设置有向上方凹陷的座部84。
通过卡合片83a、83b、83c(图8)从前方与空气滤清器盒主体60的罩卡合部69a、69b、69c(图5)卡合,罩部件50被固定于空气滤清器盒主体60。
而且,罩部件50通过从下方贯插于座部84的罩固定部件80紧固于空气滤清器盒主体60的罩固定部69d。
罩部件50以其前部从前方及侧方覆盖空气滤清器36的侧部的方式安装于空气滤清器36。
详细而言,盖周壁部82的前壁部是从盖侧壁部81的前端向车宽方向内侧延伸并嵌入空气滤清器36的盖部件61的阶梯部72中的内侧延伸部85。
内侧延伸部85与阶梯部72配合并从前方覆盖阶梯部72。
在侧视观察车辆时,中央部71的前表面与内侧延伸部85的前表面共面,中央部71与内侧延伸部85平滑地连续。这样,通过使盖部件61的中央部71与罩部件50的内侧延伸部85共面,能够产生空气滤清器36及罩部件50的设计上的一体感,能够提高外观性。
设置于阶梯部72的盖部件固定件67及紧固孔78被隐蔽在内侧延伸部85与盖部件61之间。
内侧延伸部85的车宽方向的内缘85a在正面观察时以沿着边界部77的方式呈非直线状地设置。即,内侧延伸部85在上部具备与由上部边界77c及中间部边界77b划分的宽幅部76嵌合的突出部86。这样,由于边界部77为非直线状,因此能够使边界部77成为设计上的点缀,外观性良好。
罩部件50的后端50a位于比节气门体37及燃料供给装置38靠后方的位置。罩部件50从侧方覆盖空气滤清器36、管道62、节气门体37及燃料供给装置38。由此,能够利用罩部件50有效地保护进气装置35。
罩部件50是安装于空气滤清器36并覆盖空气滤清器36的独立部件。因此,能够减小罩部件50的面积,在罩部件50受到损伤等情况下,能够比较容易地仅更换罩部件50。
如图3所示,沿着前挡泥板45的上表面的行驶风的一部分作为通过挡泥板支架52的开口53的行驶风W而向后方流动。如图5所示,行驶风W被前挡泥板45的后端部45a与盖部件61的倾斜面74之间的间隙引导而向后下方流动,到达气缸盖31b的前部。因此,能够利用行驶风W高效地冷却气缸盖31b。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根据应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自动二轮车的罩结构具备:主框架16,其从前立管15向后方延伸;作为车体功能部件的空气滤清器36,其配置在主框架16的下方;以及罩部件50、50,其覆盖空气滤清器36,空气滤清器36具备空气滤清器盒主体60和通过前后方向的紧固而固定于空气滤清器盒主体60的前表面的盖部件61,盖部件61在左右的侧部具备向后方凹陷的阶梯部72、72,罩部件50、50以从侧方覆盖空气滤清器36的方式左右一对地设置并安装于空气滤清器36,罩部件50、50在前端具备向车宽方向内侧延伸的内侧延伸部85,内侧延伸部85嵌入于盖部件61的阶梯部72、72,盖部件61与内侧延伸部85的前表面共面。
根据该结构,从侧方覆盖空气滤清器36的罩部件50、50的内侧延伸部85嵌入于空气滤清器36的盖部件61的阶梯部72、72并与盖部件61的前表面共面,因此能够使盖部件61与罩部件50、50产生设计上的一体感,能够使位于主框架16的下方的空气滤清器36作为外观的一部分,能够提高设计性。进而,能够利用内侧延伸部85覆盖盖部件61相对于空气滤清器盒主体60的紧固方向。此外,能够通过安装于空气滤清器36的独立的罩部件50、50覆盖空气滤清器36。
此外,将盖部件61紧固于空气滤清器盒主体60的盖部件固定件67设置于阶梯部72、72,并位于内侧延伸部85与盖部件61之间。根据该结构,能够利用内侧延伸部85隐蔽盖部件固定件67,能够提高外观性,并且能够防止从外部不必要地接近盖部件固定件67。
此外,车体功能部件是空气滤清器36,空气滤清器36位于支承于主框架16的发动机10与主框架16之间,在空气滤清器36的后方配置有发动机10的节气门体37,罩部件50、50以从侧方覆盖节气门体37的方式比空气滤清器36向后方延伸。根据该结构,能够用罩部件50、50覆盖节气门体37,能够保护节气门体37,并且能够提高外观性。进而,利用罩部件50、50覆盖配置在主框架16的下方的体积比较大的空气滤清器36的一部分,利用空气滤清器36和罩部件50、50产生设计上的一体感,能够使车体功能部件(空气滤清器36)形成特征性的外观。
而且,在盖部件61的前表面,在车宽方向的中央部设置有向后方凹陷的倾斜面74,倾斜面74在侧视观察车辆时前高后低地倾斜。根据该结构,能够将行驶风W沿着倾斜面74引导向发动机10。
此外,阶梯部72、72在盖部件61的上部具有向车宽方向内侧延伸而左右的宽度变大的宽幅部76、76,倾斜面74设置在盖部件61的下部。根据该结构,通过宽幅部76、76,能够将罩部件50、50牢固地安装于盖部件61,并且能够使空气滤清器36与罩部件50、50的接合面的形状具有点缀而使外观具有特征,能够提高设计性。并且,由于宽幅部76、76设置于盖部件61的上部,因此容易在盖部件61的下部确保设置倾斜面74的空间。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表示应用了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车体功能部件,以空气滤清器36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车体功能部件可以是电动车辆的电池或动力驱动单元,也可以是用罩部件50、50覆盖设置于这些部件的壳体的盖部件的阶梯部的结构。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鞍乘型车辆,以自动二轮车1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本发明可以适用于具备两个前轮或后轮的三轮鞍乘型车辆或具备四个以上车轮的鞍乘型车辆等。
标号说明
1:自动二轮车(鞍乘型车辆);
10:发动机;
15:前立管;
16:主框架;
36:空气滤清器(车体功能部件);
37:节气门体(进气***部件);
50、50:罩部件;
60:空气滤清器盒主体(壳体);
61:盖部件;
67:盖部件固定件(紧固部);
71:中央部;
72、72:阶梯部;
74:倾斜面;
76:宽幅部;
85:内侧延伸部。

Claims (5)

1.一种鞍乘型车辆的罩结构,其具备:主框架(16),其从前立管(15)向后方延伸;车体功能部件(36),其配置在所述主框架(16)的下方;以及罩部件(50),其覆盖所述车体功能部件(36),
所述鞍乘型车辆的罩结构的特征在于,
所述车体功能部件(36)具有壳体(60)和通过前后方向的紧固而固定于所述壳体(60)的前表面上的盖部件(61),
所述盖部件(61)在左右的侧部具有向后方凹陷的阶梯部(72),
所述罩部件(50)以从侧方覆盖所述车体功能部件(36)的方式左右一对地设置并安装于所述车体功能部件(36),
所述罩部件(50)在前端具备向车宽方向内侧延伸的内侧延伸部(85),
所述内侧延伸部(85)嵌入于所述盖部件(61)的所述阶梯部(72),
所述盖部件(61)与所述内侧延伸部(85)的前表面共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的罩结构,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盖部件(61)紧固于所述壳体(60)的紧固部(67)设置于所述阶梯部(72),所述紧固部(67)位于所述内侧延伸部(85)与所述盖部件(61)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的罩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体功能部件(36)是空气滤清器(36),所述空气滤清器(36)位于支承于所述主框架(16)的发动机(10)与所述主框架(16)之间,
在所述空气滤清器(36)的后方配置有所述发动机(10)的进气***部件(37),
所述罩部件(50)以从侧方覆盖所述进气***部件(37)的方式朝向比所述空气滤清器(36)更靠后方的位置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的罩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盖部件(61)的前表面,在车宽方向的中央部(71)设置有向后方凹陷的倾斜面(74),所述倾斜面(74)在侧视观察车辆时前高后低地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的罩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阶梯部(72)在所述盖部件(61)的上部具备向车宽方向内侧延伸且左右的宽度变大的宽幅部(76),
所述倾斜面(74)设置在所述盖部件(61)的下部。
CN201880062212.9A 2017-09-29 2018-08-10 鞍乘型车辆的罩结构 Active CN11114868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91480 2017-09-29
JP2017-191480 2017-09-29
PCT/JP2018/030082 WO2019064965A1 (ja) 2017-09-29 2018-08-10 鞍乗り型車両のカバー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48685A CN111148685A (zh) 2020-05-12
CN111148685B true CN111148685B (zh) 2021-07-27

Family

ID=659016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62212.9A Active CN111148685B (zh) 2017-09-29 2018-08-10 鞍乘型车辆的罩结构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JP (1) JP6890667B2 (zh)
CN (1) CN111148685B (zh)
MY (1) MY196458A (zh)
PH (1) PH12020500185A1 (zh)
TW (1) TWI671224B (zh)
WO (1) WO201906496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12095B2 (ja) * 2021-03-30 2023-01-2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サイドカバー及び鞍乗型車両
JPWO2022209175A1 (zh) * 2021-03-30 2022-10-06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25670A (ja) * 1998-07-09 2000-01-25 Hond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
CN1304750C (zh) * 2001-06-20 2007-03-1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机动两轮车的空气滤清器
CN201380909Y (zh) * 2009-03-25 2010-01-13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摩托车电池保护盒
JP5235177B2 (ja) * 2009-07-31 2013-07-1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JP4531847B2 (ja) * 2009-09-15 2010-08-2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の車体後部構造
JP6058957B2 (ja) * 2012-09-21 2017-01-1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のサイドカバー構造
CN104648553A (zh) * 2013-11-19 2015-05-27 袁观花 一种摩托车电瓶保护装置
US9211791B2 (en) * 2014-03-31 2015-12-15 Honda Motor Co., Ltd. Automobile over-bulkhead air intake system
JP5934287B2 (ja) * 2014-06-05 2016-06-1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のエアクリーナ装置
CN106470897B (zh) * 2014-06-16 2019-03-22 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两轮摩托车的进气管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PH12020500185A1 (en) 2020-10-19
CN111148685A (zh) 2020-05-12
TWI671224B (zh) 2019-09-11
MY196458A (en) 2023-04-12
BR112020002180A2 (pt) 2020-07-28
JP6890667B2 (ja) 2021-06-18
TW201917049A (zh) 2019-05-01
WO2019064965A1 (ja) 2019-04-04
JPWO2019064965A1 (ja) 2020-06-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51557B2 (en) Saddle-ride type vehicle
JP5965055B2 (ja) 鞍乗型車両の電源供給構造
JP5889685B2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キャニスター配置構造
JP3154590U (ja) 自動二輪車
JP5683441B2 (ja) 自動二輪車の前部構造
JP2012180803A (ja) 小型車両用エアクリーナ構造
US10233875B2 (en) Saddle-ridden vehicle
CN111148685B (zh) 鞍乘型车辆的罩结构
JP2017074862A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エアクリーナ構造
JP5719264B2 (ja) 鞍乗型車両のキャニスタ配置構造
JP5564308B2 (ja) 自動二輪車
JP5414423B2 (ja) 鞍乗り型車両
JP2010247818A (ja) 自動二輪車
CA2720015A1 (en) Rear structure of straddle-ride type vehicle
JP5292512B2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吸気系の配置構造
EP3277565B1 (en) Inner rear fender structure for a motorcycle
JP5588701B2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カバー構造
WO2021065733A1 (ja) 鞍乗型車両のエアクリーナ構造
JP2005343356A (ja) 自動二輪車の吸気装置
US9097223B2 (en) Air cleaner structure of motorcycle
JP6270893B2 (ja) 自動二輪車
JP2015033901A (ja) 鞍乗型車両のバッテリ配置構造
JPH11171075A (ja) 自動二輪車
JP7309652B2 (ja) 鞍乗り型車両
WO2018173960A1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アンダーカバー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