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46613B - 端子,将电线连接到端子的方法,以及夹具 - Google Patents

端子,将电线连接到端子的方法,以及夹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46613B
CN111146613B CN201911069570.5A CN201911069570A CN111146613B CN 111146613 B CN111146613 B CN 111146613B CN 201911069570 A CN201911069570 A CN 201911069570A CN 111146613 B CN111146613 B CN 11114661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e wire
terminal
conductor core
conductor
p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6957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46613A (zh
Inventor
沓名阳二
仓重圭一郎
高田和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zak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azak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zaki Corp filed Critical Yazak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1466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466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466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466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9/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e.g. terminal strips or terminal blocks; Terminals or binding posts mounted upon a base or in a case; Bases therefor
    • H01R9/11End pieces for multiconductor cables supported by the cable and for facilitating connections to other conductive members, e.g. for liquid cooled welding cab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01R13/436Securing a plurality of contact members by one locking piece or operation
    • H01R13/4361Insertion of locking piece perpendicular to direction of contact insertion
    • H01R13/4362Insertion of locking piece perpendicular to direction of contact insertion comprising a temporary and a final locking posi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 H01R13/5213Cov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2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 H01R4/4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 H01R4/4809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using a leaf spring to bias the conductor toward the busbar
    • H01R4/48185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using a leaf spring to bias the conductor toward the busbar adapted for axial insertion of a wire end
    • H01R4/48275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using a leaf spring to bias the conductor toward the busbar adapted for axial insertion of a wire end with an opening in the housing for insertion of a release too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2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 H01R4/4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 H01R4/4809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using a leaf spring to bias the conductor toward the busbar
    • H01R4/48455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using a leaf spring to bias the conductor toward the busbar insertion of a wire only possible by pressing on the spr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007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elastomeric connecting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04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forming connections by deformation, e.g. crimping tool
    • H01R43/048Crimping apparatus or proces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2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assembling or disassembling contact members with insulating base, case or sleev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Manufacturing Of Electrical Connectors (AREA)

Abstract

端子包括:连接部;配置为固定电线的盖的覆盖物固定部;以及配置为固定从电线的覆盖物露出的导体芯线的导体固定部。导体固定部具有:保持部,该保持部具有***部,并且配置为保持***到***部中的导体芯线的至少一侧;以及弹性变形部,当弹性变形部处于初始位置时,所述弹性变形部通过在弹性变形部和导体芯线之间的干涉而不允许导体芯线通过***部***,并且当弹性变形部处于变形位置,允许导体芯线通过***部***。

Description

端子,将电线连接到端子的方法,以及夹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端子,将电线连接到端子的方法,以及夹具。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连接器是众所周知的,其包括壳体,壳体包括容纳与电线连接的端子的端子容纳部(例如,参见JP-A-2003-203743)。在这种类型的连接器中,通常,通过在将端子压接并固定到电线并保持固定有端子的电线的同时,将端子从壳体的后端***端子容纳部中,来将连接至电线的端子容纳在端子容纳部的正常***位置中。
近年来,随着连接器的小型化的需求,端子的尺寸已经减小,并且电线的直径也已经减小。当保持固定有端子的电线并且在电线细的情况下从壳体的后端***端子时,由于作用在电线上的端子的质量,以及从电线的保持位置到端子前端的距离较长,电线容易弯曲。当电线弯曲时,难以对准在壳体的后端处的端子容纳部的开口并将端子***开口中。
另一方面,通过在仅将端子容纳在壳体的端子容纳部中之后,使用将电线连接到端子的组装过程,可以容易地解决该问题。因此,期望开发一种端子,在仅将端子容纳在壳体的端子容纳部中之后,该端子能够容易地连接至电线。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做出了本发明,并且本发明的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端子,仅在将端子容纳在壳体的端子容纳部中之后,该端子可以容易地连接至电线,本发明的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将电线连接到端子的方法以及一种夹具。
为了实现上述方面,根据本发明的端子、将电线连接到端子的方法以及夹具的特征在于以下(1)至(5)。
(1)一种端子,其配置为连接到电线的前端,电线具有导体芯线和覆盖导体芯线的覆盖物,并且在前后方向上延伸,所述端子包括:
连接部,其配置为连接到配合端子;
覆盖物固定部,其位于连接部的后方,并且配置为固定电线的覆盖物;和
导体固定部,其位于连接部和覆盖物固定部之间,并且配置为固定从电线的覆盖物露出的导体芯线,
其中,连接部、覆盖物固定部和导体固定部由为板状构件的单一材料一体地形成;
其中,导体固定部包括:
保持部,其具有***部,导体芯线通过***部***,并且保持部配置为在导体芯线的宽度方向上保持***到***部中的导体芯线的至少一侧;和
弹性变形部,当弹性变形部处于初始位置时,所述弹性变形部通过在弹性变形部和导体芯线之间的干涉而不允许导体芯线通过***部***,并且当弹性变形部处于弹性变形部从初始位置在宽度方向上弹性变形到与所述一侧相对的另一侧的变形位置时,允许导体芯线通过***部***,弹性变形部在前后方向上设置在与保持部不同的位置,并且在宽度方向上可弹性地变形;
其中,保持部和弹性变形部由单一材料一体形成;并且
其中,弹性变形部通过施加外力而处于变形位置,然后在导体芯线通过***部***的状态下释放外力的施加,使得导体芯线W1通过弹性变形部的弹性回复力在宽度方向上被夹在保持部与弹性变形部之间而被导体固定部固定。
(2)根据项(1)所述的端子,
其中,所述弹性变形部包括:
一对弹性片,当所述一对弹性片处于初始位置时,所述一对弹性片通过所述一对弹性片和导体芯线之间的干涉而不允许导体芯线通过***部***,并且当所述一对弹性片处于变形位置时,其允许导体芯线通过***部***,所述一对弹性片在前后方向上从保持部向前和向后设置,并且在宽度方向上可弹性变形;以及
连接部,其将所述一对弹性片的延伸端部彼此连接并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并且
其中,所述一对弹性片通过施加外力到连接部而处于变形位置,然后在导体芯线通过***部***的状态下释放外力的施加,使得导体芯线W1通过所述一对弹性片的弹性回复力在宽度方向上被夹在保持部与所述一对弹性片之间而被导体固定部固定。
(3)一种将电线连接到根据项1或2所述的端子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将端子容纳在壳体的端子容纳部中;
向容纳在端子容纳部中的端子的弹性变形部施加外力,以将弹性变形部保持在变形位置;
在通过施加外力将弹性变形部保持在变形位置的状态下,将导体芯线通过***部***;和
通过在导体芯线通过***部***的状态下释放外力的施加并且通过弹性变形部的弹性回复力在宽度方向上将导体芯线夹在保持部和弹性变形部之间而将导体芯线固定在导体固定部。
(4)在根据项(3)所述的方法中使用的夹具,所述夹具包括:
按压部,配置为从上侧向下按压容纳在端子容纳部中的端子的弹性变形部,
其中,当相对于弹性变形部向下按压按压部时,位于按压部的底部并且配置为按压弹性变形部的按压部的按压表面相对于水平面在宽度方向上向另一侧倾斜,使得弹性变形部向另一侧变形。
(5)根据项(4)所述的夹具,还包括:
引导部,其与按压部并排定位,并且配置为将导体芯线朝向***部引导,
其中,引导部和按压部由单一材料一体形成;并且
其中,配置为将导体芯线朝向***部的中心引导的突出部设置在引导表面上,所述引导表面位于引导部的底部,并配置为将导体芯线朝向***部引导。
根据具有配置(1)的端子,当在将端子容纳在壳体的端子容纳部中之后将电线连接至端子时,弹性变形部通过施加外力而处于变形位置,并且导体芯线通过***部***。在这种状态下,仅通过释放外力就可以将电线的导体芯线固定到端子。因此,即使在将端子容纳在壳体的端子容纳部中之后,电线也可以非常容易地连接至端子。
根据具有配置(2)的端子,导体芯线被保持部和一对弹性片在延伸方向上夹在两个不同的位置。因此,与仅将导体芯线夹在延伸方向上的一个位置的方式相比,电线的导体芯线可以更牢固地固定到端子。
根据具有配置(3)将电线连接至的端子的方法,当在将端子容纳在壳体的端子容纳部中之后将电线连接至端子时,弹性变形部通过施加外力而处于变形位置,并且导体芯线通过***部***。在这种状态下,仅通过释放外力就可以将电线的导体芯线固定到端子。因此,即使在将端子容纳在壳体的端子容纳部中之后,电线也可以非常容易地连接至端子。
根据具有配置(4)的夹具,按压部的按压表面相对于水平面倾斜到另一侧。因此,仅通过使按压部从上侧向下移动,就能够可靠地使弹性变形部向另一侧弹性变形。
根据具有配置(5)的夹具,突出部设置在引导部的引导表面上,从而通过在将导体芯线的前端在引导部的引导表面上滑动的同时将导体芯线***到***部中,能够将导体芯线的前端可靠地引导到***部中。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端子,仅在将端子容纳在壳体的端子容纳部中之后,该端子可以容易地连接至电线,还可以提供了将电线连接到端子的方法以及夹具。
如上简要描述了本发明。通过参考附图阅读用于执行下面描述的本发明的模式(下文中,称为“实施例”),将进一步阐明本发明的细节。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施例包括端子的连接器的透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连接器的分解透视图。
图3是图2所示的端子的透视图。
图4是端子的导体固定部的侧视图。
图5是端子的导体固定部的前视图。
图6是图2所示的壳体的透视图。
图7是壳体的前视图。
图8是沿图7的线A-A截取的剖视图。
图9是从后侧看到的壳体的透视图。
图10是图9中的框的内部的放大图。
图11是对应于图8的壳体中的剖视图,其中端子处于初级锁定位置。
图12是图11中的框的内部的放大图。
图13是图2所示的上盖的透视图。
图14是倒置的上盖的透视图。
图15是图14中的框的内部的放大图。
图16是图2所示的下盖的透视图。
图17是倒置的下盖的透视图。
图18是图16中的框的内部的放大图。
图19是图1所示的连接器的前视图。
图20是沿图19的线B-B截取的剖视图。
图21是图20中的框的内部的放大图。
图22是下盖侧的与图21对应的图。
图23是图2所示的连接器盖的透视图。
图24是示出连接器的组装过程的第一视图。
图25是示出连接器的组装过程的第二视图。
图26是示出连接器的组装过程的第三视图。
图27是示出连接器的组装过程的第四视图。
图28是示出连接器的组装过程的第五视图。
图29是夹具的透视图,夹具构造成使端子的导体固定部的弹性变形部变形。
图30是夹具的前视图。
图31是沿图30的线C-C截取的剖视图。
图32是示出将电线连接到端子的过程的第一视图。
图33是示出将电线连接到端子的过程的第二视图。
图34是在图33所示的状态下与图5对应的图。
图35是示出将电线连接到端子的过程的第三视图。
图36是在图35所示的状态下与图5对应的图。
图37是示出将电线连接到端子的过程的第四视图。
图38是在图37所示的状态下与图5对应的图。
图39是示出连接器的组装过程的第六视图。
图40是示出连接器的组装过程的第七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包括端子10的连接器1。在下文中,为了便于描述,在连接器1的轴向方向(装配方向)上,将装配有配对端子(未示出)的一侧(图1中的左侧)称为前侧,并且,将前侧的相对侧(图1中的右侧)称为后侧。图1中的上侧和下侧分别称为上侧和下侧。
如图2所示,连接器1包括端子10,壳体20,盖30和连接器盖40。在下文中,将按顺序描述形成连接器1的每个部件。
首先,将参照图3至图5描述端子10。端子10是通过在板状金属构件上压制、弯曲等形成的阴端子,并且包括:连接部11,配合端子(未示出的阳端子)装配到该连接部;导体固定部12,其构造成将电线(未示出)的导体芯线固定到连接部11的后侧;以及覆盖物固定部13,其与导体固定部12的后侧连续并且构造成固定电线的覆盖物。
连接部11具有矩形的管状形状,并且向上突出的一对突出部14形成在连接部11的上表面在宽度方向上的一侧上的在前后方向上的两端部上。特别地,一对突出部14的前侧上的突出部14与壳体20的矛杆26(见图8)接合,并起到防止端子10脱落的作用,稍后描述。
导体固定部12包括保持部12a和弹性变形部12b。保持部12a是弯曲成圆筒状的板状部,其前端部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并且其圆筒部用作***部15,电线W的导体芯线W1(参照图30)***通过***部15。在本实施例中,***部15不是在周向上完全封闭的圆筒状,从前面(前侧)看时的右侧上的部分是敞开的(特别是参照图5)。
弹性变形部12b包括:一对弹性片18,其相对于保持部12a(***部15)从前侧附近和后侧附近向上延伸;以及连接部17,其将一对弹性片18的延伸端部彼此连接并且在前后方向上延伸。
一对弹性片18在宽度方向上可弹性变形,并且在图5所示的“初始位置”处,从前后方向观察时,在大致上下方向上跨越***部15的内部区域。因此,即使导体芯线W1要被通过***部15***,由于导体芯线W1与弹性片18之间的干涉,导体芯线W1也不能通过***部15***。另一方面,当一对弹性片18处于从前面(前侧)观察时从“初始位置”向右侧弹性变形的“变形位置”时(参照图34),从前后方向观察,一对弹性片18从***部15的内部区域移出。因此,导体芯线W1能够通过***部15***。下面将详细描述通过导体固定部12固定电线W的导体芯线W1的方法。
一对压接片16形成在覆盖物固定部13上。通过用压接片16压接电线W的覆盖物W2,将电线W固定到覆盖物固定部13。
接下来,将参照图6至图12描述壳体20。特别地,如图6和9所示,壳体20包括具有矩形平板形状的壳体主体21。构成为容纳多个端子10的多个端子容纳部形成在壳体主体2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每一个上。壳体主体21的上表面侧和下表面侧的构造彼此略有不同,但是基本相同。因此,下面仅描述壳体主体21的上表面侧的构造。
沿宽度方向间隔的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多个立壁22一体地形成在壳体主体21的上表面上。每个立壁22执行将在宽度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端子容纳部分隔开的功能。即,通过多个立壁22分隔开的多个端子容纳部形成在壳体主体21的上表面上,以在宽度方向上对准。
顶壁部23一体地形成在壳体主体21的前侧部上,以封闭每个端子容纳部的上侧。即,每个端子容纳部的前侧部具有圆筒形,其上侧由顶壁部23中的一个封闭,并且每个端子容纳部的后侧部的上侧敞开。开口24形成在每个端子容纳部的前侧端(见图6至8)。配合端子(阳端子)通过开口24***到壳体主体21的每个端子容纳部中。
如图8所示,向后和向下倾斜的锥形表面25形成在每个顶壁部23的后端边缘处。如稍后将描述的,当上盖30A组装到壳体20(见图21)时,使用锥形表面25。向下突出到每个端子容纳部中的矛杆26一体地形成在顶壁部23的在前后方向上的中心部的下表面上。
如上所述,在壳体主体21中,每个端子容纳部的后侧部的上侧敞开。因此,端子10放置在端子容纳部的后侧部上,并且在保持端子10的同时如图9和10所示推动前侧,从而可以容易地将端子10***在端子容纳部的前侧部(圆筒部)上的正常***位置附近的初级锁定位置(中间***位置)(见图11和12)。
在将端子10***图11和图12所示的初级锁定位置的过程中,矛杆26在弹性变形的同时抵靠在端子10的前侧上的突出部14上,以骑在突出部14上,然后当突出部14经过时弹性地返回到初始位置。结果,如图12所示,突出部14与矛杆26接合,以执行防止端子10从壳体20脱落的功能。
接下来,将参照图13至图22描述盖30。在本实施例中,上盖30A和下盖30B用作盖30(见图2)。上盖30A被组装到壳体主体21的上表面侧,以封闭上表面侧上每个端子容纳部的后侧部的上侧,下盖30B被组装到壳体主体21的下表面侧,以封闭下表面侧上的每个端子容纳部的后侧部的下侧。
首先,将参照图13至图15描述上盖30A。图13示出了在组装到壳体主体21的方向上的上盖30A,图14示出了倒置的上盖30A。
上盖30A包括大致平板状的盖主体31。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多个立壁32在宽度方向上间隔地一体形成在盖主体31的前侧部的下表面上,以对应于壳体主体21的立壁22。因此,当上盖30A组装到壳体20时,上盖30A封闭壳体主体21的每个端子容纳部的后侧部的上侧,从而形成具有在每个端子容纳部的前侧部和后侧部中在前后方向上连续的圆筒形状的端子容纳部。
向前和向上倾斜的锥形表面33形成在上盖30A的盖主体31的前端边缘处。如稍后将描述的,当上盖30A组装到壳体20(见图21)时,使用锥形表面33。
如图15所示,在上盖30A的盖主体31的前端部的下表面上,向下突出的多个突起部34在宽度方向上一体地形成在多个端子容纳部的位置(相邻的立壁32之间的位置)。如稍后将描述的,当上盖30A组装到壳体20时,突出部34具有在初级锁定位置处向前按压端子10以将端子10移动到正常***位置的功能。
当上盖30A组装到壳体20时,与下盖30B的接合部36(见图16和17)接合的接合部35一体地形成在上盖30A的盖主体31的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部处。
在上盖30A的盖主体31的前后方向上的中心部中,在宽度方向上连续的第一通孔37跨越多个端子容纳部形成。在上盖30A的盖主体31的前侧部(每个突出部34的后侧的部分)中,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第二通孔38在宽度方向上形成在多个端子容纳部中的每个的位置(相邻的立壁32之间的位置)。
接下来,将参照图16至图18描述下盖30B。图16示出了在组装到壳体主体21的方向上的下盖30B,图17示出了倒置的下盖30B。上盖30A和下盖30B的构造彼此略有不同,但是除了上盖30A和下盖30B在上下方向上对称之外,它们基本相同。因此,对于与上盖30A的各构造相对应的构造,下盖30B用与上盖30A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19至22所示,当将上盖30A和下盖30B组装到壳体20时,上盖30A的前端边缘和壳体20的上表面侧上的每个顶壁部23的后端边缘被锁定,使得上盖30A的前端边缘的锥形表面33进入壳体20的上表面侧上的每个顶壁部23的后端边缘的锥形表面25的下侧(见图21)。下盖30B的前端边缘和壳体20的下表面侧上的每个顶壁部23的后端边缘被锁定,使得下盖30B的前端边缘的锥形表面33进入壳体20的下表面侧上的每个顶壁部23的后端边缘的锥形表面25的上侧(见图22)。上盖30A的多个接合部35和下盖30B的多个接合部36彼此锁定。通过协作,上盖30A和下盖30B中的每一个被组装到壳体20,以便不相对于壳体20移动,并且上盖30A和下盖30B彼此组装,以便不相对于彼此移动。
接下来,将参照图23描述连接器盖40。连接器盖40包括:一对板状电线容纳部41,其在上下方向上彼此面向设置;以及电线保持部42,其一体地延伸和形成在下部电线容纳部41的后侧上。连接器盖40通过将设置在一对电线容纳部41的每个的前侧端部上的接合部43附接到设置在组装到壳体20的上盖30A和下盖30B的每个的后侧端部上的接合部(未示出)而固定到壳体20(见图40),以从壳体20的后端表面突出到后侧。
一对电线容纳部41具有容纳并保护从容纳在多个端子容纳部中的多个端子10向后延伸的多个电线W的功能。电线保持部42用于捆扎并保持从壳体20向后延伸的多个电线。从壳体20向后延伸的多个电线W由电线保持部42保持,从而使用扎带等(未图示)捆扎。
接下来,将参照图20至图40描述组装连接器1的过程。首先,如图24所示,每个端子10通过使用预定装置在倒置的壳体20的上表面侧(正常取向上的下表面侧)上设置在预定端子容纳部的后侧部(其上侧敞开)上,并且端子10的预定部分(通常是矩形管状连接部11的后端表面)向前推到图11和12所示的初级锁定位置。结果,每个端子10的突出部14与壳体20的矛杆26接合,从而可以防止***端子容纳部中的端子10从壳体20脱落。
接下来,如图25所示,壳体20被倒置。因此,壳体20的取向是正常取向。在该状态下,与图24所示的步骤相同,如图26所示,将端子10分别***到壳体20的上表面侧上的预定端子容纳部中到初级锁定位置。
接下来,如图27所示,将下盖30B组装到壳体20,然后,如图28所示,将上盖30A组装到壳体20。除了上盖30A和下盖30B在上下方向上对称之外,将上盖30A组装到壳体20的过程和将下盖30B组装到壳体20的过程基本相同。因此,下面仅描述将上盖30A组装到壳体20的过程。
当***端子容纳部中的端子10处于初级锁定位置时,首先,使上盖30A(盖主体31)的前端边缘靠近壳体20的每个顶壁部23的后端边缘,并且在保持上盖30A的后侧从前侧向上倾斜的同时,上盖30A的突出部34抵靠端子10的每个连接部11的后端。
接下来,在保持该状态(即,上盖30A倾斜,并且突出部34抵靠在端子10的连接部11的状态)的同时,使上盖30A平行于壳体20向前移动,直到上盖30A的前端边缘的锥形表面33进入每个顶壁部23的后端边缘的锥形表面25下方为止(直到上盖30A的前端边缘与每个顶壁部23的后端边缘接合)。此时,通过按压突出部34,随着上盖30A的向前移动,端子10从初级锁定位置移动到正常***位置。
然后,在上盖30A的前端边缘保持与每个顶壁部23的后端边缘接合的同时,倾斜的上盖30A以上盖30A的前端侧为支点在上盖30A的后侧接近壳体20的取向上枢转。因此,上盖30A的多个接合部35和下盖30B的多个接合部36彼此接合,从而上盖30A和下盖30B被组装到壳体20,如图20所示。
当上盖30A组装到壳体20时,上盖30A的突出部34与端子10的连接部11的后端表面表面接触或接近。因此,防止了端子10从壳体20脱落。即,除了端子10的矛杆26和突出部14的接合之外,通过端子10的连接部11和突出部34之间的接合,获得了所谓的双重锁定状态。
如上所述,上盖30A设计为,仅通过以上盖30A的前端侧为支点使倾斜的上盖30A枢转来以正常状态附接到壳体20。即使当上盖30A在保持与壳体20平行的状态下从上侧平行于壳体20向下移动而组装到壳体20时,上盖30A的前端边缘和每个顶壁部23的后边缘彼此干涉,使得上盖30A不能被组装。
如上所述,当将上盖30A和下盖30B组装到壳体20时,电线W然后连接到容纳在壳体20中的多个端子10。因此,首先,将夹具50从上侧向下***到多个端子容纳部中的其中容纳有端子10的一个端子容纳部的第二通孔38中。首先,将参照图29至图31描述夹具50。
夹具50是金属构件,其一体地包括:按压部51;与按压部51并排设置的引导部52;以及将按压部51和引导部52连接的连接部53。夹具50通常具有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板状,并且以按压部51和引导部52分别位于前侧和后侧的取向***到第二通孔38中。
按压部51起到从上侧向下按压容纳在端子容纳部中的端子10的弹性变形部12b(更具体地,连接部17)的作用。当按压部51相对于弹性变形部12b被向下方按压时,位于按压部51的底部并配置为按压弹性变形部12b的按压表面(平坦表面)54相对于水平表面从前面观察时向右倾斜,使得弹性变形部12b从前面(前侧)观察时向右变形(参照图31)。
因此,当弹性变形部12b(连接部17)被按压部51的按压表面54从上侧向下按压时,一对弹性片18从“初始位置”(参照图5)移动移至“变形位置”(参照图34)。
引导部52用于将电线W的导体芯线W1朝向端子10的***部15引导。配置为将导体芯线W1朝向***部15的中心引导的突出部55设置在引导表面的前侧(靠近按压部51的一侧)的端部,引导表面位于引导部52的底部,并配置为将导体芯线W1朝向***部15引导。上面已经描述了夹具50。
如图32和5所示,在具有这种形状的夹具50***第二通孔38之前,端子10的弹性变形部12b的一对弹性片18处于“初始位置”。因此,电线W的导体芯线W1不能通过***部15***。
在这种状态下,当夹具50从上侧向下***相应的第二通孔38时,夹具50的按压表面54抵靠相应端子10的弹性变形部12b的连接部17。
在这种状态下,夹具50被向下按压。因此,如图33和34所示,连接部17被向下按压,从而使一对弹性片18从“初始位置”移动到“变形位置”。。也就是说,电线W的导体芯线W1能够通过***部15***。
接下来,电线W从相应的端子容纳部的后端开口***。预先在电线W上进行去除电线W的前端部的覆盖物W2的端子过程。因此,电线W的导体芯线W1的前端部露出。
因此,通过***电线W,在电线W的前端部露出的导体芯线W1被夹具50的引导部52的引导表面引导,并在通过突出部55朝向***部15的中心引导的同时通过***部15***,如图35和36所示。
接下来,从该状态,将夹具50从第二通孔38抽出。因此,释放了由按压表面54对弹性变形部12b的按压。因此,如图37和图38所示,导体芯线W1通过一对弹性片18的弹性回复力在宽度方向上被夹在保持部12a和一对弹性片18之间。结果,导体芯线W1固定到并电连接到端子10的导体固定部12。
接下来,将压接夹具(未示出)从上侧向下***第一通孔37的相应位置中。因此,压接夹具的下端表面抵靠对应的端子10的覆盖物固定部13的一对压接片16。接下来,在这种状态下,压接夹具50被向下按压。因此,一对压接片16被向下按压,从而电线W的覆盖物W2被该对压接片16压接并固定到覆盖物固定部13。
因此,电线W到相应的端子10的连接完成。之后,如图35所示,对容纳有端子10的所有剩余的端子容纳部重复执行上述电线W的连接操作。
当针对其中容纳有端子10的所有端子容纳部完成电线W的连接操作时,如图40所示,连接器盖40被附接到壳体20。具体地,连接器盖40通过将一对电线容纳部41的每个的接合部43附接到组装到壳体20的上盖30A和下盖30B的每个的后侧端部上的接合部而固定到壳体20,以从壳体20的后端表面向后突出。
最终,从连接器盖40向后延伸的多个电线W由电线保持部42保持,从而使用扎带等(未图示)捆扎。因此,完成连接器1的组装。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端子10,当在将端子10容纳在壳体20的端子容纳部中之后将电线W连接至端子10时,弹性变形部12b通过施加外力而处于变形位置,并且导体芯线W1通过***部15***。在这种状态下,仅通过释放外力就可以将电线W的导体芯线W1固定到端子10。因此,即使在将端子10容纳在壳体20的端子容纳部中之后,电线W也可以非常容易地连接至端子10。
此外,导体芯线W1被保持部12a和一对弹性片18在延伸方向上夹在两个不同的位置。因此,与仅将导体芯线W1夹在延伸方向上的一个位置的方式相比,电线W的导体芯线W1可以更牢固地固定到端子10。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夹具50,按压部51的按压表面54相对于水平面在宽度方向上倾斜到另一侧。因此,仅通过使按压部51从上侧向下移动,就能够可靠地使弹性变形部12b在宽度方向上向另一侧弹性变形。
突出部55设置在引导部52的引导表面上,从而通过在将导体芯线W1的前端在引导部52的引导表面上滑动的同时将导体芯线W1***到***部15中,能够将导体芯线W1的前端可靠地引导到***部15中。
<其他实施例>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并且可以在本发明的范围内采用各种修改。例如,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并且可以适当地修改、改进等。另外,上述实施例中的每个部件的材料,形状,尺寸,数量,布置位置等是可选的,并且不受限制,只要可以实现本发明即可。
在上述实施例中,端子10的弹性变形部12b由连接部17和一对弹性片18形成,但是也可以仅由单个弹性片18形成。在这种情况下,导体芯线W1在延伸方向上的一个位置处被夹在保持部12a和单个弹性片18之间。
在上述实施例中,阴端子用作端子10。然而,阳端子可以用作端子10。在这种情况下,端子10的连接部11具有凸片形状而不是矩形管状。
这里,将对根据上述本发明实施例的端子10、将电线连接至端子10的方法以及夹具50的特性进行简要概述,并在以下[1]至[5]中列出。
[1]端子(10),其配置为连接到电线(W)的前端,电线(W)具有导体芯线(W1)和覆盖导体芯线(W1)的覆盖物(W2),并且在前后方向上延伸,所述端子(10)包括:
连接部(11),其配置为连接到配合端子;
覆盖物固定部(13),其位于连接部(11)的后方,并且配置为固定电线(W)的覆盖物(W2);和
导体固定部(12),其位于连接部(11)和覆盖物固定部(13)之间,并且配置为固定从电线(W)的盖露出的导体芯线(W1),
其中,连接部(11)、覆盖物固定部(13)和导体固定部(12)由单一材料一体地形成,并且由板状构件形成;
其中,导体固定部(12)包括:
保持部(12a),其具有***部(15),导体芯线(W1)通过***部(15)***,并且保持部(12a)配置为在导体芯线(W1)的宽度方向上保持***到***部(15)中的导体芯线(W1)的至少一侧;和
弹性变形部(12b),当弹性变形部(12b)处于初始位置时,所述弹性变形部(12b)通过在弹性变形部(12b)和导体芯线(W1)之间的干涉而不允许导体芯线(W1)通过***部(15)***,并且当弹性变形部(12b)处于弹性变形部(12b)从初始位置在宽度方向上弹性变形到与所述一侧相对的另一侧的变形位置,允许导体芯线(W1)通过***部(15)***,弹性变形部(12b)在前后方向上设置在与保持部(12a)不同的位置,并且在宽度方向上可弹性地变形;
其中,保持部(12a)和弹性变形部(12b)由单一材料一体形成;并且
其中,弹性变形部(12b)通过施加外力而处于变形位置,然后在导体芯线(W1)通过***部(15)***的状态下释放外力的施加,使得导体芯线W1通过弹性变形部(12b)的弹性回复力在宽度方向上被夹在保持部(12a)与弹性变形部(12b)之间而被导体固定部(12)固定。
[2]根据[1]所述的端子(10),
其中,所述弹性变形部(12b)包括:
一对弹性片(18),当所述一对弹性片(18)处于初始位置时,所述一对弹性片(18)通过所述一对弹性片(18)和导体芯线(W1)之间的干涉而不允许导体芯线(W1)通过***部(15)***,并且当所述一对弹性片(18)处于变形位置时,其允许导体芯线(W1)通过***部(15)***,所述一对弹性片(18)在前后方向上从保持部(12a)向前和向后设置,并且在宽度方向上可弹性变形;以及
连接部(17),其将所述一对弹性片(18)的延伸端部彼此连接并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并且
其中,所述一对弹性片(18)通过施加外力到连接部(17)而处于变形位置,然后在导体芯线(W1)通过***部(15)***的状态下释放外力的施加,使得导体芯线W1通过所述一对弹性片(18)的弹性回复力在宽度方向上被夹在保持部(12a)与所述一对弹性片(18)之间而被导体固定部(12)固定。
[3]将电线(W)连接到根据[1]或[2]所述的端子(10)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将端子(10)容纳在壳体(20)的端子容纳部中;
向容纳在端子容纳部中的端子(10)的弹性变形部(12b)施加外力,以将弹性变形部(12b)保持在变形位置。
在通过施加外力将弹性变形部(12b)保持在变形位置的状态下,将导体芯线(W1)通过***部(15)***;和
通过在导体芯线(W1)通过***部(15)***的状态下释放外力的施加并且通过弹性变形部(12b)的弹性回复力在宽度方向上将导体芯线(W1)夹在保持部(12a)和弹性变形部(12b)之间而将导体芯线(W1)固定在导体固定部(12)。
[3]在根据[3]所述的方法中使用的夹具(50),所述夹具包括:
按压部(51),配置为从上侧向下按压容纳在端子容纳部中的端子(10)的弹性变形部(12b),
其中,当相对于弹性变形部(12b)向下按压按压部(51)时,位于按压部(51)的底部并且配置为按压弹性变形部(12b)的按压部的按压表面(54)相对于水平面在宽度方向上向另一侧倾斜,使得弹性变形部(12b)向另一侧变形。
[5]根据[4]所述的夹具,还包括:
引导部(52),其与按压部(51)并排定位,并且配置为将导体芯线(W1)朝向***部(15)引导,
其中,引导部(52)和按压部(51)由单一材料一体形成;并且
其中,配置为将导体芯线(W1)朝向***部(15)的中心引导的突出部(55)设置在引导表面上,所述引导表面位于引导部(52)的底部,并配置为将导体芯线(W1)朝向***部(15)引导。

Claims (5)

1.一种端子,其配置为连接到电线的前端,所述电线具有导体芯线和覆盖所述导体芯线的覆盖物,并且所述端子在前后方向上延伸,所述端子包括:
连接部,其配置为连接到配合端子;
覆盖物固定部,其位于所述连接部的后方,并且配置为固定所述电线的所述覆盖物;和
导体固定部,其位于所述连接部和所述覆盖物固定部之间,并且配置为固定从所述电线的所述覆盖物露出的所述导体芯线,
其中,所述连接部、所述覆盖物固定部和所述导体固定部一体地形成,并且由板状构件形成;
其中,所述导体固定部包括:
保持部,其具有***部,所述导体芯线通过所述***部***,并且所述保持部配置为在所述导体芯线的宽度方向上保持***到所述***部中的所述导体芯线的至少一侧;和
弹性变形部,当所述弹性变形部处于初始位置时,所述弹性变形部通过在所述弹性变形部和所述导体芯线之间的干涉而不允许所述导体芯线通过所述***部***,并且当所述弹性变形部处于所述弹性变形部从所述初始位置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弹性变形到与所述一侧相对的另一侧的变形位置时,允许所述导体芯线通过所述***部***,所述弹性变形部在所述前后方向上设置在与所述保持部不同的位置,并且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可弹性地变形;
其中,所述保持部和所述弹性变形部一体形成;并且
其中,所述弹性变形部通过施加外力而处于所述变形位置,然后在所述导体芯线通过所述***部***的状态下释放所述外力的施加,使得所述导体芯线通过所述弹性变形部的弹性回复力在所述宽度方向上被夹在所述保持部与所述弹性变形部之间而被所述导体固定部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
其中,所述弹性变形部包括:
一对弹性片,当所述一对弹性片处于所述初始位置时,所述一对弹性片通过所述一对弹性片和所述导体芯线之间的干涉而不允许所述导体芯线通过所述***部***,并且当所述一对弹性片处于所述变形位置时,其允许所述导体芯线通过所述***部***,所述一对弹性片在所述前后方向上从所述保持部向前和向后设置,并且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可弹性变形;以及
连接部,其将所述一对弹性片的延伸端部彼此连接并在所述前后方向上延伸;并且
其中,所述一对弹性片通过施加外力到所述连接部而处于所述变形位置,然后在所述导体芯线通过所述***部***的状态下释放所述外力的施加,使得所述导体芯线通过所述一对弹性片的弹性回复力在所述宽度方向上被夹在所述保持部与所述一对弹性片之间而被所述导体固定部固定。
3.一种将所述电线连接到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端子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将所述端子容纳在壳体的端子容纳部中;
向容纳在所述端子容纳部中的所述端子的所述弹性变形部施加外力,以将所述弹性变形部保持在所述变形位置;
在通过施加所述外力将所述弹性变形部保持在所述变形位置的状态下,将所述导体芯线通过所述***部***;和
通过在所述导体芯线通过所述***部***的状态下释放所述外力的施加并且通过所述弹性变形部的所述弹性回复力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将所述导体芯线夹在所述保持部和所述弹性变形部之间而将所述导体芯线固定在所述导体固定部。
4.一种在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中使用的夹具,所述夹具包括:
按压部,配置为从上侧向下按压容纳在所述端子容纳部中的所述端子的所述弹性变形部,
其中,当相对于所述弹性变形部向下按压所述按压部时,位于所述按压部的底部并且配置为按压所述弹性变形部的所述按压部的按压表面相对于水平面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向所述另一侧倾斜,使得所述弹性变形部向所述另一侧变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夹具,还包括:
引导部,其与所述按压部并排定位,并且配置为将所述导体芯线朝向所述***部引导,
其中,所述引导部和所述按压部一体形成;并且
其中,配置为将所述导体芯线朝向所述***部的中心引导的突出部设置在引导表面上,所述引导表面位于所述引导部的底部,并配置为将所述导体芯线朝向所述***部引导。
CN201911069570.5A 2018-11-05 2019-11-05 端子,将电线连接到端子的方法,以及夹具 Active CN11114661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08297 2018-11-05
JP2018208297A JP6803891B2 (ja) 2018-11-05 2018-11-05 端子、端子に電線を接続する方法、及び、治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46613A CN111146613A (zh) 2020-05-12
CN111146613B true CN111146613B (zh) 2021-07-02

Family

ID=704590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69570.5A Active CN111146613B (zh) 2018-11-05 2019-11-05 端子,将电线连接到端子的方法,以及夹具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804625B2 (zh)
JP (1) JP6803891B2 (zh)
CN (1) CN111146613B (zh)
DE (1) DE102019217005A1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38606A (zh) * 2011-04-04 2012-10-17 Wago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接触元件
CN104114872B (zh) * 2012-02-08 2017-02-22 格兰富控股联合股份公司 具有电插头的泵机组
JP2017073283A (ja) * 2015-10-07 2017-04-13 Smk株式会社 ケーブル接続用コネクタ
CN206471594U (zh) * 2016-11-02 2017-09-05 东莞市长河电子有限公司 贴片式接线端子
US9853368B2 (en) * 2016-05-03 2017-12-26 Te Connectivity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rimp terminal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9311559D0 (en) * 1993-06-04 1993-07-21 Amp Gmbh Spring clamp actuator
JPH09134755A (ja) * 1995-11-09 1997-05-20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ブロックコネクタ
JP2003203743A (ja) 2002-01-10 2003-07-18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ハウジングへの端子金具の挿入方法
CN102859795B (zh) * 2010-03-30 2015-08-19 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压接端子、连接构造体和连接器
JP5682547B2 (ja) * 2011-12-12 2015-03-11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端子金具
JP2015056209A (ja) * 2013-09-10 2015-03-23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用端子及び電気コネクタ
CN203553373U (zh) * 2013-10-12 2014-04-16 广东安普宏商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电缆接头接地线用的接地夹
CN204497398U (zh) * 2015-01-23 2015-07-22 东莞市维峰五金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夹线式led接线端子及其接线器
JP6254567B2 (ja) * 2015-12-16 2017-12-2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圧着端子及び端子圧着装置
JP6434950B2 (ja) * 2016-10-13 2018-12-05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端子圧着装置
DE102017125275B4 (de) * 2017-10-27 2024-03-28 Wago Verwaltungsgesellschaft Mbh Stromführungsprofil-Verbinder und Stromführungsanordnung
JP6856603B2 (ja) * 2018-10-19 2021-04-0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端子、及び、端子付き電線
JP6904940B2 (ja) * 2018-11-22 2021-07-21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38606A (zh) * 2011-04-04 2012-10-17 Wago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接触元件
CN104114872B (zh) * 2012-02-08 2017-02-22 格兰富控股联合股份公司 具有电插头的泵机组
JP2017073283A (ja) * 2015-10-07 2017-04-13 Smk株式会社 ケーブル接続用コネクタ
US9853368B2 (en) * 2016-05-03 2017-12-26 Te Connectivity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rimp terminal
CN206471594U (zh) * 2016-11-02 2017-09-05 东莞市长河电子有限公司 贴片式接线端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144740A1 (en) 2020-05-07
JP6803891B2 (ja) 2020-12-23
US10804625B2 (en) 2020-10-13
CN111146613A (zh) 2020-05-12
JP2020077471A (ja) 2020-05-21
DE102019217005A1 (de) 2020-05-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63135B2 (en) Connector
US20100015863A1 (en) Female type terminal pin
JP3601772B2 (ja) コネクタ
US6482035B2 (en) Press-connecting connector
JP2008536278A (ja) 電気コネクタ
CN111092318B (zh) 端子以及连接电线与端子的方法
CN113517605B (zh) 连接器锁定结构
CN113661611B (zh) 连接器
CN113574741B (zh) 接头连接器
CN113745897A (zh) 连接器锁定结构
CN111146613B (zh) 端子,将电线连接到端子的方法,以及夹具
CN111082233B (zh) 端子和带有端子的电线
CN111211432B (zh) 连接器
JP4488372B2 (ja) ケーブル用電気コネクタ
CN111082247B (zh) 连接器
JP4084313B2 (ja) 挿着構造及び該挿通構造に用いられるプラグコネクタ
JP7303985B2 (ja) コネクタ
JP5129792B2 (ja) 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CN111509448B (zh) 接头连接器
JP7287771B2 (ja) コネクタ、及び、カバー
JP2001167834A (ja) 端 子
JP2023092966A (ja) コネクタ
CN116848733A (zh) 连接器
JP2020071956A (ja) コネクタ
CN111033912A (zh) 连接器外壳以及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