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848733A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848733A
CN116848733A CN202280013305.9A CN202280013305A CN116848733A CN 116848733 A CN116848733 A CN 116848733A CN 202280013305 A CN202280013305 A CN 202280013305A CN 116848733 A CN116848733 A CN 1168487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housing
elastic contact
contact piece
ta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1330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宫村哲矢
齐藤大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8487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4873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5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cables except for flat or ribbon cab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0Sockets for co-operation with pins or blades
    • H01R13/11Resilient socket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现薄型化。连接器(F)具备阴端子零件(30)和壳体(10),阴端子零件(30)具有供阳端子零件(52)的突片(53)***的突片***部(35)和在突片***部(35)的外表面露出并与突片(53)弹性地接触的第一弹性接触片(37),壳体(10)具有收纳突片***部(35)的端子收纳室(13),允许第一弹性接触片(37)的弹性位移的第一允许挠曲空间(22)形成在壳体(10)中的划分端子收纳室(13)的上壁部(16)的厚度的范围内。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将端子零件收纳于块主体内的连接器。端子零件具有供突出端子***的方筒状的零部件端子连接部和被收纳在零部件端子连接部内的弹性接触片。若将突出端子***到零部件端子连接部内,则弹性接触片因被突出端子按压而弹性变形,从而与突出端子弹性地接触。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3512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该端子零件的零部件端子连接部内,需要收纳弹性接触片的空间和用于使弹性接触片弹性变形的空间。因此,在弹性接触片弹性位移的方向上难以实现薄型化。
本公开的连接器是基于上述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实现薄型化。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公开的连接器具备:
阴端子零件;以及
壳体,
所述阴端子零件具有:
突片***部,其供阳端子零件的突片***;以及
弹性接触片,其在所述突片***部的外表面露出,并与所述突片弹性地接触,
所述壳体具有收纳所述突片***部的端子收纳室,
允许所述弹性接触片的弹性位移的允许挠曲空间形成在所述壳体中的划分出所述端子收纳室的壁部的厚度的范围内。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能够实现薄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3是壳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阴端子零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表示将阴端子零件的端子主体安装于壳体的过程的侧剖图。
图6是表示将端子主体安装于壳体的状态的侧剖图。
图7是表示将电线固装部件安装于壳体并与端子主体连接的状态的侧剖图。
图8是表示将连接器嵌合于对方侧连接器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将连接器嵌合于对方侧连接器的状态的侧剖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说明]
首先,列举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公开的连接器构成为,
(1)连接器具备:阴端子零件;以及壳体,所述阴端子零件具有:突片***部,其供阳端子零件的突片***;以及弹性接触片,其在所述突片***部的外表面露出,并与所述突片弹性地接触,所述壳体具有收纳所述突片***部的端子收纳室,允许所述弹性接触片的弹性位移的允许挠曲空间形成在所述壳体中的划分出所述端子收纳室的壁部的厚度的范围内。若弹性接触片与突片接触而弹性位移,则弹性接触片中的因弹性位移而向突片***部的外部突出的部位被收纳在允许挠曲空间内。确保允许挠曲空间在构成端子收纳室的壁部的厚度的范围内。因此,与仅在阴端子零件的内部确保作为允许挠曲空间的专用空间的连接器相比,本公开的连接器能够在弹性接触片的弹性位移方向上实现薄型化。
(2)优选为,在所述突片未***于所述突片***部的状态下,所述弹性接触片的一部分被收纳在所述允许挠曲空间内。根据该结构,能够实现突片***部的薄型化。
(3)优选为,所述允许挠曲空间在所述壳体的外表面开口。根据该结构,与允许挠曲空间不在壳体的外表面开口的结构相比,能够实现壳体的薄型化。
(4)优选为,所述阴端子零件具有形成有所述突片***部和所述弹性接触片的端子主体,在所述壳体形成有第一安装口,该第一安装口在所述壁部中在所述壳体的外表面开口,并且能够供所述端子主体进入到所述端子收纳室内。根据该结构,当将端子主体安装于端子收纳室时,从突片***部向外表面侧突出的弹性接触片不会与壳体干涉。
(5)在(4)的基础上,优选为,所述阴端子零件具有固装于电线的前端部并能够安装于所述端子主体的后端部的电线固装部件,在所述壳体形成有第二安装口,该第二安装口能够使所述电线固装部件从所述壳体的后方***到所述端子收纳室内。根据该结构,由于从与第一安装口不同的第二安装口将电线固装部件***到端子收纳室内,所以第一安装口的大小为端子主体能够通过的程度即可。因此,能够将第一安装口的开口面积抑制为较小。
(6)在(5)的基础上,优选为,所述端子主体通过四片板部构成为方筒状,所述电线固装部件具有向所述端子主体内***的突片状接触部,所述端子主体具有与所述突片状接触部弹性接触的第二弹性接触片,所述弹性接触片和所述第二弹性接触片分别形成于四片所述板部中的互不相同的所述板部。根据该结构,与在一片共用的板部形成弹性接触片和第二弹性接触片的情况相比,能够确保弹性接触片和第二弹性接触片的长度,并且能够缩短端子主体的全长。
[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详细内容]
[实施例1]
参照图1~图9对将本公开的连接器F具体化了的实施例1进行说明。其中,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示例,而是指由权利要求书示出并包含与权利要求书均等的含义以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在本实施例1中,关于前后方向,将图1、图3、图4中的斜右下方以及图2、图5~图7中的右方定义为前方。关于上下方向,将图1、图3~图9所示的方向直接定义为上方、下方。关于左右方向,将图2中的上方定义为左方,将下方定义为右方。
本实施例1的连接器F与对方侧连接器M嵌合。如图8、图9所示,对方侧连接器M是安装于电路基板P的基板用连接器,具备具有罩部51的对方侧壳体50和多个阳端子零件52。如图9所示,阳端子零件52在使突片53收纳于罩部51内的状态下安装于对方侧壳体50。
连接器F具备一个壳体10和多个阴端子零件30。壳体10通过组装合成树脂制的壳体主体11和合成树脂制的保持件28而构成。如图1、图3所示,壳体主体11整体呈上下尺寸比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上的尺寸小的扁平的长方形。在壳体主体11的左右方向中央部形成有用于将壳体10和对方侧壳体50保持为嵌合状态的锁定臂12。
在壳体主体11中的锁定臂12的左右两侧方的区域内形成有在左右方向上并列的多个端子收纳室13。如图5~图7所示,各端子收纳室13在前后方向上细长,并在前后方向上贯通壳体主体11。端子收纳室13由构成端子收纳室13的前端侧区域的第一收纳室14和构成端子收纳室13的后端侧区域的第二收纳室15构成。
如图1、图5所示,在壳体主体11中的构成端子收纳室13的上表面部的上壁部16形成有使第一收纳室14在壳体主体11的外表面开口的第一安装口17。第一安装口17在前后方向上的形成区域是与第一收纳室14在前后方向上的形成区域相同的范围。第一安装口17在左右方向上的形成区域是与第一收纳室14在左右方向上的形成区域相同的范围。
在第一安装口17的前端部形成有从第一安装口17的左右任一侧面突出的第一防脱部18。第一防脱部18在前后方向上细长,并呈肋状地突出。第一安装口17中的形成有第一防脱部18的区域的开口宽度(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尺寸)比未形成第一防脱部18的区域的开口宽度窄。在第一安装口17的后端部形成有从第一安装口17的左右任一侧面突出的第二防脱部19。第二防脱部19在前后方向上细长,并呈肋状地突出。在第一安装口17中的比第二防脱部19靠前方的位置形成有从第一安装口17的左右任一侧面突出的第三防脱部20。
第一安装口17中的第一防脱部18的后端与第三防脱部20之间的区域作为用于将阴端子零件30的端子主体31***于第一收纳室14的端子***口21发挥功能。端子***口21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尺寸比第一安装口17中的第一防脱部18~第三防脱部20的形成区域的宽度尺寸大,是与第一收纳室14的宽度尺寸相同的尺寸。
第一安装口17的前端侧区域作为第一允许挠曲空间22发挥功能。第一允许挠曲空间22与端子收纳室13的第一收纳室14连通,并在壳体主体11的上表面开口。第一允许挠曲空间22是用于使被收纳在端子收纳室13内的阴端子零件30的第一弹性接触片37能够弹性位移的空间。如图5~图7所示,第一允许挠曲空间22是确保在上壁部16的厚度的范围内的空间。第一允许挠曲空间22在前后方向上的形成区域是从第一安装口17的前端到第一防脱部18的后端与第三防脱部20之间的位置为止的范围。第一允许挠曲空间22的后端侧区域和端子***口21的前端侧区域是共同的空间。
如图1、图5~图7所示,在上壁部16中的比第一安装口17靠后方的区域形成有矛状件23。矛状件23为向前方呈悬臂状地延伸的形态。矛状件23的内表面面向端子收纳室13的第二收纳室15内,构成端子收纳室13的上表面部。矛状件23的外表面在壳体主体11的上壁部16的外表面露出。矛状件23能够以远离第二收纳室15的方式向上方弹性位移。
如图5~图7所示,各端子收纳室13的第二收纳室15的后端作为第二安装口24在壳体主体11的后端面开口。在壳体主体11中构成端子收纳室13的下表面部的下壁部25形成有第二允许挠曲空间26。第二允许挠曲空间26与第一收纳室14的后端部连通,并在壳体主体11的下壁部25的外表面开口。第二允许挠曲空间26在前后方向上的形成区域仅是比第一允许挠曲空间22的后端靠后方的范围。
在壳体主体11的下壁部25形成有在左右方向上细长的收纳凹部27。收纳凹部27与多个第二收纳室15连通,并在下壁部25的外表面开口。在收纳凹部27收纳有安装于壳体主体11的保持件28。保持件28相对于壳体主体11在临时卡止位置(参照图6)与正式卡止位置(参照图7)之间沿上下方向相对移动。在保持件28处于临时卡止位置的状态下,保持件28的卡止突起29向第二收纳室15的外部退避。若保持件28向正式卡止位置移动,则卡止突起29进入到第二收纳室15内。
如图4、图7所示,阴端子零件30将端子主体31和作为与端子主体31分体的零部件的电线固装部件43连接而构成。如图4所示,端子主体31是整体在前后方向上细长的方筒状的单一零部件,具有上板部32、左右两侧板部33以及下板部34。在端子主体31的前端侧区域,由左右两侧板部33和下板部34构成突片***部35。在端子主体31的后端侧区域,由左右两侧板部33和上板部32构成端子连结部36。
如图4~图7所示,在端子主体31形成有第一弹性接触片37。如图9所示,第一弹性接触片37与***于突片***部35的阳端子零件52的突片53弹性地接触。第一弹性接触片37构成上板部32的一部分,在突片***部35的上表面(外表面)露出。第一弹性接触片37向前方呈悬臂状地延伸,并配置为覆盖突片***部35的内部空间。第一弹性接触片37能够以第一弹性接触片37的后端的第一支点部38为支点向上下方向弹性位移。
第一弹性接触片37弹性位移的方向是与阴端子零件30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如图4所示,在左右两侧板部33的上缘部中的在前后方向上形成有第一弹性接触片37的区域,形成有沿第一弹性接触片37切开的切口部39。切口部39比侧板部33中的未形成第一弹性接触片37的区域低。在切口部39中,第一弹性接触片37的一部分比突片***部35的左右两侧板部33更向上方、即更向端子主体31的外表面侧突出。
如图5~图7所示,在端子主体31形成有第二弹性接触片40。如图7所示,第二弹性接触片40与***于端子连结部36的电线固装部件43的突片状连接部45弹性地接触。第二弹性接触片40构成下板部34的一部分,并在端子连结部36的下表面(外表面)露出。第二弹性接触片40与第一弹性接触片37相反,是向后方呈悬臂状地延伸的形态。第二弹性接触片40能够以第二弹性接触片40的前端的第二支点部41为支点向上下方向弹性位移。
形成有第一弹性接触片37的上板部32和形成有第二弹性接触片40的下板部34在端子主体31的周向上构成不同的部位。第一弹性接触片37的后端侧部位和第二弹性接触片40的前端侧部位在前后方向上配置于相同的区域。第一支点部38配置于比第二支点部41靠后方的位置。端子主体31的全长尺寸是比第一弹性接触片37的全长尺寸和第二弹性接触片40的全长尺寸合起来的长度短的尺寸。
如图4、图7所示,电线固装部件43是整体在前后方向上细长的单一零部件。电线固装部件43具有方形截面的基部44、突片状连接部45、电线压接部46以及相连部47。突片状连接部45从基部44向前方突出,构成电线固装部件43的前端部。电线压接部46呈开放筒状,压接于电线48的前端部。电线压接部46构成电线固装部件43的后端部。基部44和电线压接部46通过相连部47连结。电线48从电线固装部件43的后端向后方延伸。
在将阴端子零件30安装于壳体10时,首先,仅将端子主体31安装于端子收纳室13内。在安装时,如图5所示,使端子主体31以向斜下方的状态从端子***口21滑入到第一收纳室14内。在端子主体31被收纳于第一收纳室14的状态下,如图6所示,突片***部35的前端部潜入到第一防脱部18之下,端子连结部36潜入到第二防脱部19和第三防脱部20之下。通过第一防脱部18~第三防脱部20的卡止,端子主体31保持为被收纳在第一收纳室14内的状态。第一弹性接触片37位于面向第一允许挠曲空间22的位置,第二弹性接触片40位于面向第二允许挠曲空间26的位置。
在将端子主体31收纳于第一收纳室14的作业的前后,将保持件28相对于壳体主体11组装到临时卡止位置。在保持件28位于临时卡止位置的状态下,将电线固装部件43从壳体主体11的后方***于第二安装口24,并将其收纳于第二收纳室15。在***电线固装部件43的过程中,矛状件23向上方弹性位移。如图7所示,若电线固装部件43***到正规位置,则矛状件23向下方弹性复原而卡止于基部44。通过矛状件23的卡止作用,防止电线固装部件43脱落。
在防止了电线固装部件43的脱离的状态下,突片状连接部45进入到端子连结部36内,使第二弹性接触片40向下方弹性位移。弹性位移后的第二弹性接触片40进入到第二允许挠曲空间26内。确保第二允许挠曲空间26在下壁部25的厚度的范围内而并非阴端子零件30的高度的范围内。从而,与不需要确保第二允许挠曲空间26相应地阴端子零件30实现薄型化。通过第二弹性接触片40的弹性复原力,突片状连接部45与第二弹性接触片40弹性地接触,端子主体31与电线固装部件43能够导通地连接。
综上所述,在阴端子零件30的组装完成的同时,阴端子零件30相对于壳体10的安装完成。在将阴端子零件30安装于壳体10后,将保持件28压入于正式卡止位置,使保持件28的卡止突起29卡止于基部44的后端。通过保持件28的卡止作用和矛状件23的卡止作用,电线固装部件43保持为防脱状态。若使保持件28向正式卡止位置移动,则连接器F的组装完成。
连接器F通过嵌入于罩部51而与对方侧连接器M嵌合。若将连接器F与对方侧连接器M嵌合,则如图9所示,突片53进入到突片***部35内,使第一弹性接触片37向上方弹性位移。弹性位移后的第一弹性接触片37进入到第一允许挠曲空间22内。确保第一允许挠曲空间22在上壁部16的厚度的范围内而并非阴端子零件30的高度的范围内。从而,与不需要确保第一允许挠曲空间22相应地阴端子零件30实现薄型化。通过第一弹性接触片37的弹性复原力,突片53与第一弹性接触片37弹性地接触,阴端子零件30与阳端子零件52能够导通地连接。
本实施例1的连接器F具备阴端子零件30和壳体10。阴端子零件30具有供阳端子零件52的突片53***的突片***部35和第一弹性接触片37。第一弹性接触片37在突片***部35的外表面露出,并与突片53弹性地接触。壳体10具有收纳突片***部35的端子收纳室13。允许第一弹性接触片37的弹性位移的第一允许挠曲空间22形成于壳体10中的划分端子收纳室13的上壁部16的厚度的范围内。
若第一弹性接触片37与突片53接触而弹性位移,则第一弹性接触片37中的因弹性位移而向突片***部35的外部突出的部位被收纳于第一允许挠曲空间22内。确保第一允许挠曲空间22在构成端子收纳室13的上壁部16的厚度的范围内。因此,与仅在阴端子零件的内部确保作为第一允许挠曲空间的专用空间的连接器相比,本实施例1的连接器F能够在第一弹性接触片37的弹性位移方向上实现薄型化。
如图6所示,在突片53未***于突片***部35的状态下,作为第一弹性接触片37的一部分的第一支点部38和前端部被收纳于第一允许挠曲空间22内。根据该结构,能够使突片***部35和收纳突片***部35的第一收纳室14实现薄型化。随着第一收纳室14的薄型化,增大面向第一收纳室14的第一防脱部18的厚度尺寸,实现了阴端子零件30的防脱功能的提高。
在本实施例1的连接器F中,由于第一允许挠曲空间22在壳体10的外表面开口,所以与第一允许挠曲空间不在壳体的外表面开口的连接器相比,能够实现壳体10的薄型化。
阴端子零件30具有形成有突片***部35和第一弹性接触片37的端子主体31。在壳体10的上壁部16形成有在壳体10的外表面开口的第一安装口17。第一安装口17是能够供端子主体31进入到端子收纳室13内的开口部。根据该结构,在将端子主体31安装于端子收纳室13时,从突片***部35向外表面侧突出的第一弹性接触片37不会与壳体10干涉。
阴端子零件30具有固装于电线48的前端部的电线固装部件43。电线固装部件43能够安装于端子主体31的后端部。在壳体10形成有能够将电线固装部件43从壳体10的后方***到端子收纳室13内的第二安装口24。根据该结构,由于将电线固装部件43从与第一安装口17不同的第二安装口24***到端子收纳室13内,所以第一安装口17的大小只要是端子主体31能够通过的程度即可。因此,能够将第一安装口17的开口面积抑制为较小。
端子主体31由四片板部即上板部32、左右两侧板部33以及下板部34构成为方筒状。电线固装部件43具有***到端子主体31内的突片状连接部45。端子主体31具有与突片状连接部45弹性地接触的第二弹性接触片40。第一弹性接触片37和第二弹性接触片40分别形成于四片板部32~34中的互不相同的上板部32和下板部34。根据该结构,与在一片共用的板部形成第一弹性接触片和第二弹性接触片的情况相比,能够确保第一弹性接触片37和第二弹性接触片40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并且能够缩短端子主体31的全长。
[其他实施例]
本发明并不限于通过上述记述以及附图而说明的实施例,而是由权利要求书示出。在本发明中,是指包含与权利要求书均等的含义以及权利要求书内的所有变更,并且也包含下述的实施方式。
·在上述实施例1中,在突片未***到突片***部的状态下,第一弹性接触片的一部分被收纳在第一允许挠曲空间内,但也可以在突片未***到突片***部的状态下,第一弹性接触片的整体被收纳在端子收纳室内。
·在上述实施例1中,从与电线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将端子主体安装于端子收纳室,但也可以从沿着电线的延伸方向的方向将端子主体安装于端子收纳室。
·在上述实施例1中,阴端子零件通过将端子主体和电线固装部件这两个零部件组装来构成,但阴端子零件也可以是单一零部件。
·在上述实施例1中,第一弹性接触片和第二弹性接触片形成于互不相同的板部(上板部和下板部),但也可以将第一弹性接触片和第二弹性接触片形成于一片共用的板部。
·在上述实施例1中,第一允许挠曲空间在壳体的外表面开口,但第一允许挠曲空间也可以不在壳体的外表面开口。
附图标记说明
F…连接器
M…对方侧连接器
P…电路基板
10…壳体
11…壳体主体
12…锁定臂
13…端子收纳室
14…第一收纳室
15…第二收纳室
16…上壁部(壁部)
17…第一安装口
18…第一防脱部
19…第二防脱部
20…第三防脱部
21…端子***口
22…第一允许挠曲空间(允许挠曲空间)
23…矛状件
24…第二安装口
25…下壁部
26…第二允许挠曲空间
27…收纳凹部
28…保持件
29…卡止突起
30…阴端子零件
31…端子主体
32…上板部(板部)
33…侧板部
34…下板部(板部)
35…突片***部
36…端子连结部
37…第一弹性接触片(弹性接触片)
38…第一支点部
39…切口部
40…第二弹性接触片
41…第二支点部
43…电线固装部件
44…基部
45…突片状连接部
46…电线压接部
47…相连部
48…电线
50…对方侧壳体
51…罩部
52…阳端子零件
53…突片

Claims (6)

1.一种连接器,具备:
阴端子零件;以及
壳体,
所述阴端子零件具有:
突片***部,其供阳端子零件的突片***;以及
弹性接触片,其在所述突片***部的外表面露出,并与所述突片弹性地接触,
所述壳体具有收纳所述突片***部的端子收纳室,
允许所述弹性接触片的弹性位移的允许挠曲空间形成在所述壳体中的划分出所述端子收纳室的壁部的厚度的范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在所述突片未***于所述突片***部的状态下,所述弹性接触片的一部分被收纳在所述允许挠曲空间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允许挠曲空间在所述壳体的外表面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阴端子零件具有形成有所述突片***部和所述弹性接触片的端子主体,
在所述壳体形成有第一安装口,该第一安装口在所述壁部中在所述壳体的外表面开口,并且能够供所述端子主体进入到所述端子收纳室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阴端子零件具有固装于电线的前端部并能够安装于所述端子主体的后端部的电线固装部件,
在所述壳体形成有第二安装口,该第二安装口能够使所述电线固装部件从所述壳体的后方***到所述端子收纳室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端子主体通过四片板部构成为方筒状,
所述电线固装部件具有向所述端子主体内***的突片状接触部,
所述端子主体具有与所述突片状接触部弹性接触的第二弹性接触片,
所述弹性接触片和所述第二弹性接触片分别形成于四片所述板部中的互不相同的所述板部。
CN202280013305.9A 2021-02-19 2022-01-31 连接器 Pending CN11684873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24937A JP7484764B2 (ja) 2021-02-19 2021-02-19 コネクタ
JP2021-024937 2021-02-19
PCT/JP2022/003475 WO2022176580A1 (ja) 2021-02-19 2022-01-31 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48733A true CN116848733A (zh) 2023-10-03

Family

ID=829316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13305.9A Pending CN116848733A (zh) 2021-02-19 2022-01-31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484764B2 (zh)
CN (1) CN116848733A (zh)
WO (1) WO2022176580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32021A (ja) * 1996-02-20 1997-09-05 Amp Japan Ltd 雌型電気端子
JP3731393B2 (ja) 1999-07-27 2006-01-05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US9318838B2 (en) 2011-07-19 2016-04-19 Molex, Llc Terminal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same
JP2020135998A (ja) 2019-02-15 2020-08-31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176580A1 (ja) 2022-08-25
JP2022127024A (ja) 2022-08-31
JP7484764B2 (ja) 2024-05-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08543026A (ja) 端子位置保証装置を有するコネクタ組立体
JP6894877B2 (ja) 防水コネクタ
CN113169479A (zh) 连接器
CN112821116B (zh) 连接器
US20210167542A1 (en) Connector
CN111224261B (zh) 连接器
CN114175405B (zh) 连接器
CN115642432A (zh) 电接线盒
CN116848733A (zh) 连接器
CN111082233B (zh) 端子和带有端子的电线
JP6782735B2 (ja) 端子金具、及び、端子金具とハウジングとの係合構造
JP7181155B2 (ja) コネクタ、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JP2018014300A (ja) コネクタ
CN114846698A (zh) 连接器
US20190267740A1 (en) Connector
CN112952410B (zh) 连接器
CN114830454B (zh) 端子零件及连接器
JPH09289059A (ja) コネクタ
JP7303985B2 (ja) コネクタ
CN111146613B (zh) 端子,将电线连接到端子的方法,以及夹具
JP7389407B2 (ja) カードエッジコネクタ
WO2022255087A1 (ja) コネクタ
CN113228425B (zh) 连接器
WO2023021858A1 (ja) コネクタ
CN116365277A (zh) 连接器以及连接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