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01887A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01887A
CN110501887A CN201910259865.2A CN201910259865A CN110501887A CN 110501887 A CN110501887 A CN 110501887A CN 201910259865 A CN201910259865 A CN 201910259865A CN 110501887 A CN110501887 A CN 1105018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per
transfer
image forming
recording medium
forming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5986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501887B (zh
Inventor
冈本季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809431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087658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809430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087657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filed Critical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ublication of CN1105018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018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5018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018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the force produced by an electrostatic transfer field formed between the second base and th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e.g. transfer through an air gap
    • G03G15/163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the force produced by an electrostatic transfer field formed between the second base and th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e.g. transfer through an air gap the field being produced by laying down an electrostatic charge behind the base or the recording member, e.g. by a corona device
    • G03G15/165Arrangements for supporting or transport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transfer area, e.g. guid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6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55Handling of sheet copy material taking place in a specific part of the copy material feeding path
    • G03G15/657Feeding path after the transfer point and up to the fixing point, e.g. guides and feeding means f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carrying an unfused toner imag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367The feeding path segment where particular handling of the copy medium occurs, segments being adjacent and non-overlapping. Each segment is identified by the most downstream point in the segment, so that for instance the segment labelled "Fixing device" is referring to the path between the "Transfer device" and the "Fixing device"
    • G03G2215/00409Transfer devic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443Copy medium
    • G03G2215/00451Pap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535Stable handling of copy medium
    • G03G2215/00679Conveying means details, e.g. roll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具备:图像载体、转印部件、对齐辊对、以及输送导向件。输送导向件包括与从对齐辊对向转印辊隙输送的记录介质的图像载体侧及转印部件侧的面对置的第一输送导向件及第二输送导向件。第二输送导向件具有:主体部,其具有在从对齐辊对到转印辊隙的记录介质输送路径中最向第一输送导向件侧突出的凸部、以及与凸部的下游侧邻接形成的阶梯部;弹性部件,其比通过凸部的下游侧端部和阶梯部的下游侧端部的平面更向第一输送导向件侧突出;以及膜部件,其与弹性部件一起包覆主体部的与第一输送导向件的对置面。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等图像形成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使图像载体和转印部件的上游侧的记录介质的输送状态稳定化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使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使调色剂附着于在感光鼓等图像载体上形成的静电潜像而形成调色剂像,并将调色剂像转印到纸张等片状的记录介质后,利用定影装置(定影部)使纸张上的调色剂像定影。
在这样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从节省空间的观点出发而使感光鼓、显影器等单元密集,因此感光鼓周边的气密性变高。在上述的结构中,例如,在纸张的前端从对齐辊对(日语:レジストローラー対)进入感光鼓与转印辊的辊隙(转印辊隙)的时刻、纸张的后端从对齐辊对的辊隙、中间辊离开的时刻等,由于纸张的输送状态的变化(纸张的抖动、剧烈的姿态变化)而产生输送空间的体积变化,并因由此所引起的气压变化而产生空气流。
由于该空气流通过感光鼓与显影辊的间隙(显影辊隙),从而使因显影电场而从显影辊向感光鼓飞移的调色剂粒散开。其结果为,有时附着于偏离感光鼓上的原始附着位置的位置而在半色调图像、实心图像中产生横纹。
另一方面,如果将相对于纸张输送方向而言配置于转印辊隙的上游侧的上下的转印前导向件的间隔变窄而抑制纸张的抖动,则输送厚纸等挺度强的纸时的输送负荷变大,有可能产生转印倍率降低、转印偏移等转印缺陷。
因此,提出了一种不管使用普通纸还是厚纸,都通过向转印辊隙平滑地引导纸张来抑制转印缺陷的方法,例如,已知有一种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装置,其通过在转印位置的上游侧设置由具有挠性的膜部件构成的第一引导部件及第二引导部件,从而保持普通纸向感光体的进入状态,并且降低厚纸的负载。
另外,已知有一种结构,其具有:用一个面支撑利用供纸辊等输送的纸张并向感光鼓引导的挠性的引导板、以及设置于引导板的另一个面并且比引导板柔软的海绵,通过使海绵形成为比引导板的感光鼓侧的端缘更向感光鼓侧突出,从而抑制引导板的振动和纸张后端的抖动,并且抑制引导板的拍打声。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抑制转印辊隙的上游侧的记录介质的抖动,并且也能够降低输送挺度强的记录介质时的输送负荷的图像形成装置。
(二)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结构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图像载体;转印部件,其将形成于图像载体上的调色剂像转印到记录介质;对齐辊对,其在规定的时刻将记录介质输送到转印部件与图像载体的转印辊隙;以及输送导向件,其包括:与从对齐辊对向转印辊隙输送的记录介质的图像载体侧的面对置的第一输送导向件、以及与记录介质的转印部件侧的面对置的第二输送导向件,第二输送导向件具有:主体部,其具有:在从对齐辊对到转印辊隙的记录介质输送路径中最向第一输送导向件侧突出的凸部、以及相对于记录介质输送方向与凸部的下游侧邻接形成的阶梯部;弹性部件,其比相对于记录介质输送方向而言通过凸部的下游侧端部和阶梯部的下游侧端部的平面更向第一输送导向件侧突出;以及膜部件,其在与记录介质输送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的整个区域上与弹性部件一起包覆主体部的与第一输送导向件的对置面。
(三)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结构,以比通过第二输送导向件的凸部的下游侧端部和阶梯部的下游侧端部的平面更向第一输送导向件侧突出的方式配置弹性部件,从而能够在输送挺度弱的记录介质时,沿着第一输送导向件输送记录介质,并抑制记录介质的抖动。另一方面,在输送挺度强的记录介质时,弹性部件发生弹性变形,而减轻输送负荷。另外,由于第二输送导向件与第一输送导向件的间隔也维持恒定,因此也能够极为有效地抑制记录介质的抖动。因此,由于能够与所输送的记录介质的挺度的强度无关地抑制记录介质的抖动,从而能够抑制由于产生气流而引起的显影辊隙中的调色剂飞散。另外,也能够抑制由于记录介质的输送负荷变大而发生转印倍率的降低、转印偏移。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内部结构的侧面剖视图。
图2是表示图1中的从对齐辊对13到定影装置15的纸张输送路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将构成用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输送导向件30的下输送导向件32沿着输送方向剖切的侧面剖视图。
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的从对齐辊对13到转印辊隙N的纸张S的输送状态的侧面剖视图,是表示纸张S是普通纸S1的情况的图。
图5是图4中的下输送导向件32的放大图。
图6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的从对齐辊对13到转印辊隙N的纸张S的输送状态的侧面剖视图,是表示纸张S是厚纸S2的情况的图。
图7是图6中的下输送导向件32的放大图。
图8是将用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下输送导向件32沿着输送方向剖切的侧面剖视图。
图9是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中,将输送厚纸S2而弹性片41挠曲的下输送导向件32沿着输送方向剖切的侧面剖视图。
图10是将构成用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输送导向件30的下输送导向件32沿着输送方向剖切的侧面剖视图。
图11是从上方观察图10的下输送导向件32的俯视图。
图12是表示在第三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中,从对齐辊对13到转印辊隙N输送普通纸S1的状态的侧面剖视图。
图13是图12中的下输送导向件32附近的放大图。
图14是表示在第三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中,从对齐辊对13到转印辊隙N输送厚纸S2的状态的侧面剖视图。
图15是图14中的下输送导向件32附近的放大图。
图16是在第三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中,将输送小尺寸的厚纸S2′而膜部件40的宽度方向中央部挠曲的下输送导向件32沿着输送方向剖切的侧面剖视图。
图17是在第三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中,将输送小尺寸的厚纸S2′而膜部件41的宽度方向中央部挠曲的下输送导向件32沿着纸张宽度方向剖切的侧面剖视图。
图18是将用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下输送导向件32沿着输送方向剖切的侧面剖视图。
图19是从上方观察图18的下输送导向件32的俯视图。
图20是在第四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中,将输送厚纸S2而弹性片41挠曲的下输送导向件32沿着输送方向剖切的侧面剖视图。
图21是在第四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中,将输送小尺寸的厚纸S2′而膜部件40的宽度方向中央部挠曲的下输送导向件32沿着输送方向剖切的侧面剖视图。
图22是在第四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中,将输送小尺寸的厚纸S2′而膜部件40的宽度方向中央部挠曲的下输送导向件32沿着纸张宽度方向剖切的侧面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内部结构的侧面剖视图。图2是表示图1中的从对齐辊对13到定影装置15的纸张输送路径的局部放大图。如图1所示,在图像形成装置(例如单色打印机)100内,配设有通过带电、曝光、显影以及转印各工序而形成单色图像的图像形成部P。在图像形成部P沿着感光鼓5的旋转方向(图1的逆时针方向)配设有带电装置4、曝光装置(激光扫描单元等)7、显影装置8、转印辊14、清洁装置19、以及除电装置(未图示)。
带电装置4具有与感光鼓5接触而向鼓表面施加带电偏压的带电辊4a。带电辊4a由导电性橡胶形成,以与感光鼓5抵接的方式配置。当感光鼓5绕图2的逆时针方向旋转时,与感光鼓5的表面接触的带电辊4a绕图2的顺时针方向从动地旋转。此时,通过向带电辊4a施加规定的电压,从而使感光鼓5的表面均匀地带电。
显影装置8具备显影辊8a,并利用显影辊8a而使形成于感光鼓5上的静电潜像显影成调色剂像。显影辊8a相对于感光鼓5隔着规定的间隙(显影辊隙)配置,并绕图2的顺时针方向旋转。在显影装置8内,收容有仅由具有磁性的调色剂成分构成的单成分显影剂(以下也简称为调色剂)。从调色剂容器9向显影装置8补给调色剂。
转印辊14与感光鼓5接触而形成转印辊隙N,并向通过转印辊隙N的纸张S转印形成于感光鼓5的表面的调色剂像。在转印辊14连接有用于施加与调色剂极性相反的转印偏压的转印偏压电源及偏压控制电路(均未图示)。在相对于纸张输送方向而言处于转印辊14的下游侧紧邻处配置有除电针21。除电针21通过施加与调色剂相同极性(正极性)的偏压(反向转印偏压),从而除去通过了转印辊隙N的纸张S的残留电荷(负电荷),使纸张S容易从感光鼓5分离。
转印辊14相对于纸张输送方向而言向比感光鼓5的下端部更靠近上游侧(图2的左侧)偏移设置。由此,通过了转印辊隙的纸张S的输送方向朝向下方,因此纸张S不易卷起。因此,能够利用除电针21良好地进行通过转印辊隙N后的纸张S的除电。另外,能够抑制当纸张S从感光鼓5进行曲率分离时的纸张S对感光鼓5的缠绕。
清洁装置19具有滑擦辊19a和清洁刮板19b,将感光鼓5表面的残留调色剂除去并且对感光鼓5的表面进行研磨。另外,将感光鼓5表面的残留电荷除去的除电装置(未图示)设置于清洁装置19的下游侧。
在对齐辊对13与转印辊14之间的第一纸张输送路径16a上配置有输送导向件30。输送导向件30沿着纸张宽度方向(与图2的纸面垂直的方向)延伸,由与纸张S的上表面对置的上输送导向件31、和与纸张S的下表面对置的下输送导向件32构成。
对齐辊对13比转印辊隙N的进入侧的感光鼓5的接线方向更靠下方配置。由此,对齐辊对13能够从包含显影装置8、调色剂容器9、以及感光鼓5的鼓单元的装卸路径上拆卸下来,因此显影装置8、调色剂容器9、感光鼓5的维护性提高。
另外,关于纸张S进入转印辊隙N的进入路径,为了抑制调色剂在转印辊隙N的上游侧飞散,优选在与转印辊14接触之前预先沿着感光鼓5进行输送。因此,从对齐辊对13到转印辊隙N的第一纸张输送路径(转印前输送路径)16a由上输送导向件31及下输送导向件32构成为倒V字状,即从对齐辊对13暂时向上方向倾斜之后,朝向转印辊隙N向下方向倾斜。
在进行图像形成操作的情况下,利用带电装置4使绕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感光鼓5均匀地带电。接着,利用来自曝光装置7的激光束在感光鼓5上形成静电潜像。静电潜像的图像数据从个人计算机(未图示)等发送。然后,利用显影装置8在静电潜像上附着显影剂(以下称为调色剂)而形成调色剂像。
纸张S从供纸盒10经由对齐辊对13及第一纸张输送路径16a而向如上述那样形成有调色剂像的感光鼓5输送,并利用转印辊14向纸张S转印形成于感光鼓5表面的调色剂像。转印有调色剂像的纸张S从感光鼓5分离,并经由第二纸张输送路径16b向定影装置15输送而使调色剂像定影。
通过了定影装置15的纸张S经由第三纸张输送路径16c向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上部输送,在仅于纸张S的单面形成图像的情况下(单面打印时),经由排出辊对17向排出托盘18排出。
另一方面,在纸张S的双面形成图像的情况下(双面打印时),纸张S的后端通过了纸张输送路径16的分支部20后使排出辊对17反向旋转而使输送方向反转。由此,纸张S从分支部20向反转输送路径22分配,在使图像面反转的状态下重新向对齐辊对13输送。然后,形成于感光鼓5上的下个调色剂像通过转印辊14向纸张S的未形成有图像的面转印。转印有调色剂像的纸张S向定影装置15输送并使调色剂像定影之后,经由排出辊对17向排出托盘18排出。
图3是将构成用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输送导向件30的下输送导向件32沿着输送方向剖切的侧面剖视图。下输送导向件32具有主体部35、弹性部件37、膜部件40。主体部35由导电性的树脂材料形成。主体部35具有:在从对齐辊对13到转印辊隙N的第一纸张输送路径16a上最向上方突出的凸部35a、相对于纸张输送方向而言与凸部35a的下游侧邻接形成的阶梯部35b、以及向阶梯部35b的下游侧延伸而与转印辊隙N(参照图2)接近的前端部35c。
弹性部件37在主体部35的阶梯部35b上固定于纸张宽度方向(与图3的纸面垂直的方向,以下也简称为宽度方向)的整个区域。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弹性部件37而使用海绵。弹性部件37是长方体状(剖面为矩形状),以相对于纸张输送方向而言下游侧的上拐角部(图3的右上部)比通过凸部35a的下游侧的边缘部E1和阶梯部35b的下游侧的边缘部E2的平面L更向上输送导向件31侧突出的方式配置。
膜部件40以在纸张宽度方向的整个区域上包覆主体部35的从凸部35a通过弹性部件37到前端部35c的与上输送导向件31的对置面的方式缠绕并固定于下输送导向件32。膜部件40以弹性部件37不弹性变形的程度的张力(张紧力)进行固定。作为膜部件40的材质,优选是耐磨性大、滑动性也良好的树脂膜。另外,为了防止由于与纸张S的摩擦造成的带电而附着调色剂,膜部件40优选是导电性的。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膜部件40而使用导电性的超高分子聚乙烯片材。
另外,为了释放由于与纸张S摩擦而滞留于膜部件40的电荷,膜部件40优选接地(地线)。可以使膜部件40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框架(未图示)直接连接而接地,也可以在主体部35是导电性的情况下经由主体部35使膜部件40接地。此外,在由于含水等而纸张S的电阻较低的情况下,转印偏压经由纸张S及下输送导向件32向大地泄露,因此在使膜部件40接地的情况下,优选经由具有兆欧单位的电阻值的电阻器(高阻值电阻)接地。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的从对齐辊对13到转印辊隙N的纸张S的输送进行说明。图4是表示从对齐辊对13到转印辊隙N输送普通纸S1的状态的侧面剖视图,图5是图4中的下输送导向件32附近的放大图。由于普通纸S1的挺度弱,因此输送普通纸S1时的弹性部件37的变形量小。
其结果为,利用形成为直线状的弹性部件37的棱线37a将膜部件40支撑为凸形状,因此如图5所示,普通纸S1的输送轨道(用图4、图5的虚线表示)成为在宽度方向的整个区域上靠近上输送导向件31的轨道,普通纸S1与上输送导向件31之间的间隙不会变宽,能够抑制普通纸S1的抖动。从而能够抑制由于产生气流而引起的显影辊隙中的调色剂飞散。
图6是表示从对齐辊对13到转印辊隙N输送厚纸S2的状态的侧面剖视图,图7是图6中的下输送导向件32附近的放大图。由于厚纸S2的挺度强,因此一边对弹性部件37的凸部分(棱线37a)进行按压而使之弹性变形一边输送到转印辊隙N。由此,减小厚纸S2与下输送导向件32的摩擦,输送厚纸S2时的输送负荷减轻。
另外,如图7所示,厚纸S2的输送轨道(用图6、图7的虚线表示)成为在宽度方向的整个区域上靠近下输送导向件32的轨道,但由于在下输送导向件32上设置有凸部35a,因此即使弹性部件37发生弹性变形,也能够将凸部35a与上输送导向件31的间隙维持于一定宽度。从而,即使在输送厚纸S2时,也能够极为有效地减小厚纸S2的抖动幅度,并降低输送负荷。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以比相对于纸张输送方向而言通过下输送导向件32的凸部35a的下游侧的边缘部E1和阶梯部35b的下游侧的边缘部E2的平面L更向上方突出的方式配置弹性部件37,从而在输送挺度弱的普通纸S1时,能够用靠近上输送导向件31的轨道输送纸张S,并抑制纸张S的后端的抖动。另一方面,在输送挺度强的厚纸S2时,弹性部件37发生弹性变形,而减轻输送负荷。另外,由于利用凸部35a使下输送导向件32与上输送导向件31的间隔也维持恒定,因此也能够极为有效地抑制输送厚纸S2时的后端的抖动。
因此,由于能够与所输送的纸张S的挺度的强度无关地抑制纸张S的后端的抖动,从而能够抑制由于产生气流而引起的显影辊隙中的调色剂飞散。另外,也能够抑制由于纸张S的输送负荷变大而发生转印倍率的降低、转印偏移。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中,从对齐辊对13到转印辊隙N的第一纸张输送路径16a构成为倒V字状,即从对齐辊对13暂时向上方向倾斜之后,朝向转印辊隙N向下方向倾斜。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输送厚纸S2等挺度强的纸张S时的输送负荷容易变大,因此特别优选使用本实施方式的下输送导向件32。
图8是将用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下输送导向件32沿着输送方向剖切的侧面剖视图。在图8所示的下输送导向件32中,设置有弹性片41来取代弹性部件37。下输送导向件32的其他部分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弹性片41的一端部固定于凸部35a,另一端部从凸部35a朝向纸张输送方向下游侧向阶梯部35b的上方突出。弹性片41以相对于纸张输送方向而言下游侧(图6的右端部)的棱线41a比通过凸部35a的下游侧的边缘部E1和阶梯部35b的下游侧的边缘部E2的平面L更向上输送导向件31侧突出的方式配置。作为弹性片41的材质,可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片。
在使用本实施方式的结构的下输送导向件32输送普通纸S1的情况下,由于普通纸S1的挺度弱,因此弹性片41的变形量小。其结果为,如图8所示,弹性片41维持突出状态,利用形成为直线状的弹性片41的棱线41a将膜部件40支撑为凸形状,因此纸张输送轨道与图4同样地成为沿着被弹性片41支撑的膜部件40的轨道。因此,普通纸S1与上输送导向件31的间隙不会变宽,能够抑制普通纸S1的后端的抖动,从而能够抑制由于产生气流而引起的显影辊隙中的调色剂飞散。
图9是表示输送厚纸S2而弹性片41挠曲的状态的下输送导向件32的侧面剖视图。如图9所示,在输送挺度强的厚纸S2的情况下,一边按压弹性片41的凸部分(棱线41a)使之弹性变形一边输送到转印辊隙N。由此,可减轻输送厚纸S2时的输送负荷。另外,纸张输送轨道与图6同样地成为沿着弹性变形的弹性片41的轨道,但由于在下输送导向件32上设置有凸部35a,因此即使弹性片41发生弹性变形,也能够将凸部35a与上输送导向件31的间隙维持于一定宽度。从而,即使在输送厚纸S2时,也能够极为有效地减小后端的抖动,并降低输送负荷。
从而,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由于能够与所输送的纸张S的挺度的强度无关地抑制纸张S的后端的抖动,从而能够抑制由于产生气流而引起的显影辊隙中的调色剂飞散。另外,也能够抑制由于纸张S的输送负荷变大而发生转印倍率的降低、转印偏移。
图10是将构成用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输送导向件30的下输送导向件32沿着输送方向剖切的侧面剖视图。下输送导向件32具有主体部35、弹性部件37、膜部件40。主体部35由导电性的树脂材料形成。主体部35具有:在从对齐辊对13到转印辊隙N的第一纸张输送路径16a上最向上方突出的凸部35a、相对于纸张输送方向而言与凸部35a的下游侧邻接形成的阶梯部35b、以及向阶梯部35b的下游侧延伸而与转印辊隙N(参照图2)接近的前端部35c。
弹性部件37在主体部35的阶梯部35b上固定于纸张宽度方向(与图10的纸面垂直的方向)的整个区域。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弹性部件37而使用海绵。弹性部件37是长方体状(剖面为矩形状),以相对于纸张输送方向而言下游侧的上拐角部(图10的右上部)比通过凸部35a的下游侧的边缘部E1和阶梯部35b的下游侧的边缘部E2的平面L更向上输送导向件31侧突出的方式配置。
膜部件40以在纸张宽度方向的整个区域上包覆主体部35的从凸部35a通过弹性部件37到前端部35c的与上输送导向件31的对置面的方式缠绕并固定于下输送导向件32。膜部件40以弹性部件37不弹性变形的程度的张力(张紧力)进行固定。关于膜部件40的优选的材质、接地方法,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图11是从上方观察图10的下输送导向件32的俯视图。此外,在图11中,为了方便说明而示出拆卸了膜部件40的状态。如图11所示,弹性部件37的相对于纸张输送方向而言处于下游侧(图11的下侧)的棱线37a是直线状。另一方面,在相对于纸张输送方向而言处于上游侧(图11的上侧)的棱线37b上,形成有纸张宽度方向(图4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向下游侧凹陷的凹部37c。即,弹性部件37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的厚度比其它部分小。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的从对齐辊对13到转印辊隙N的纸张S的输送进行说明。图12是表示从对齐辊对13到转印辊隙N输送普通纸S1的状态的侧面剖视图,图13是图12中的下输送导向件32附近的放大图。由于普通纸S1的挺度弱,因此输送普通纸S1时的弹性部件37的变形量小。
其结果为,利用形成为直线状的弹性部件37的棱线37a将膜部件40支撑为凸形状,因此如图13所示,普通纸S1的输送轨道(用图12、图13的虚线表示)成为在宽度方向的整个区域上靠近上输送导向件31的轨道,普通纸S1与上输送导向件31之间的间隙不会变宽,能够抑制普通纸S1的抖动。从而能够抑制由于产生气流而引起的显影辊隙中的调色剂飞散。
图14是表示从对齐辊对13到转印辊隙N输送厚纸S2的状态的侧面剖视图,图15是图14中的下输送导向件32附近的放大图。由于厚纸S2的挺度强,因此一边对弹性部件37的凸部分(棱线37a)进行按压而使之弹性变形一边输送到转印辊隙N。由此,减小厚纸S2与下输送导向件32的摩擦,输送厚纸S2时的输送负荷减轻。
另外,如图14所示,厚纸S2的输送轨道(用图14、图15的虚线表示)成为在宽度方向的整个区域上靠近下输送导向件32的轨道,但由于在下输送导向件32上设置有凸部35a,因此即使弹性部件37发生弹性变形,也能够将凸部35a与上输送导向件31的间隙维持于一定宽度。从而,即使在输送厚纸S2时,也能够极为有效地减小厚纸S2的抖动幅度,并降低输送负荷。
如前述所述,转印辊14的长度方向中央部的输送力比两端部的输送力弱,因此在输送明信片等宽度方向的尺寸小的厚纸的情况下,容易受到下输送导向件32引起的输送负荷的影响而使输送速度变慢。其结果为,与宽度方向的尺寸大的情况相比,容易发生转印倍率的降低、转印偏移。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宽度方向的尺寸小的纸张S通过的弹性部件37的宽度方向中央部设置凹部37c,从而能够降低针对宽度方向的尺寸小的厚纸的输送负荷。
图16是将输送小尺寸的厚纸S2′而膜部件40的宽度方向中央部挠曲的下输送导向件32沿着输送方向剖切的侧面剖视图,图17是将输送小尺寸的厚纸S2′而膜部件40的宽度方向中央部挠曲的下输送导向件32沿着纸张宽度方向剖切的侧面剖视图(图16的AA′向视剖视图)。当输送小尺寸的厚纸S2′时,一边按压弹性部件37的宽度方向中央部使之弹性变形一边进行输送。在此,由于在弹性部件37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形成有凹部37c,因此与弹性部件37的其它部分相比容易弹性变形。
其结果为,膜部件40如图16的点线、以及图17所示那样,成为仅宽度方向中央部向下方向挠曲、厚纸S2′的输送轨道(用图16的虚线表示)靠近下输送导向件32的轨道。由此,能够有效地降低针对厚纸S2′的输送负荷。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以比相对于纸张输送方向而言通过下输送导向件32的凸部35a的下游侧的边缘部E1和阶梯部35b的下游侧的边缘部E2的平面L更向上方突出的方式配置弹性部件37,从而在输送挺度弱的普通纸S1时,能够沿着上输送导向件31输送纸张S,并抑制纸张S的后端的抖动。另一方面,在输送挺度强的厚纸S2时,弹性部件37发生弹性变形,而减轻输送负荷。另外,由于利用凸部35a使下输送导向件32与上输送导向件31的间隔也维持恒定,因此也能够极为有效地抑制输送厚纸S2时的后端的抖动。
因此,由于能够与所输送的纸张S的挺度的强度无关地抑制纸张S的后端的抖动,从而能够抑制由于产生气流而引起的显影辊隙中的调色剂飞散。另外,也能够抑制由于纸张S的输送负荷变大而发生转印倍率的降低、转印偏移。
另外,通过在弹性部件37的宽度方向中央部设置凹部37c,从而在输送宽度方向的尺寸小的厚纸S2′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弹性部件37充分地弹性变形。因此,能够与所输送的厚纸的尺寸无关地降低输送负荷,并能够有效地抑制转印倍率的降低、转印偏移。另一方面,在输送普通纸S1的情况下,利用形成为直线状的弹性部件37的棱线37a将膜部件40的宽度方向中央部无挠曲地支撑,因此能够利用在宽度方向的整个区域上靠近上输送导向件31的轨道来输送普通纸S1。
关于纸张宽度方向上的凹部37c的形成宽度w1(参照图11),为了当输送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中使用的最小宽度的纸张S时,使弹性部件37充分地变形,优选为最小宽度纸张S的纸张宽度以上。凹部37c的深度(纸张输送方向的尺寸)能够根据所输送的厚纸S2′的挺度的强度(单位面积重量)而适当设定。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中,从对齐辊对13到转印辊隙N的第一纸张输送路径16a构成为倒V字状,即从对齐辊对13暂时向上方向倾斜之后,朝向转印辊隙N向下方向倾斜。在这种情况下,输送厚纸S2、S2′等挺度强的纸张S时的输送负荷变大,因此特别优选使用本实施方式的下输送导向件32。
图18是将用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下输送导向件32沿着输送方向剖切的侧面剖视图。在图18所示的下输送导向件32中,设置有弹性片41来取代弹性部件37。下输送导向件32的其他部分的结构与第三实施方式相同。
弹性片41的一端部固定于凸部35a,另一端部从凸部35a朝向纸张输送方向下游侧向阶梯部35b的上方突出。弹性片41以相对于纸张输送方向而言下游侧(图18的右端部)的棱线41a比通过凸部35a的下游侧的边缘部E1和阶梯部35b的下游侧的边缘部E2的平面L向上输送导向件31侧突出的方式配置。作为弹性片41的材质,可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片。
图19是从上方观察图18的下输送导向件32的俯视图。此外,在图19中,为了方便说明而示出拆卸了膜部件40的状态。如图19所示,弹性片41的相对于纸张输送方向而言处于下游侧(图19的下侧)的棱线41a是直线状。另外,在弹性片41的纸张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形成有薄壁部41b。就薄壁部41b而言,构成弹性片41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片的厚度比其它部分薄,弹性模量(杨氏模量)小。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后述的图22所示那样,弹性片41的两端部重叠有多张(两张)片,而中央部由一张片构成,这样形成薄壁部41b。
在使用本实施方式的结构的下输送导向件32来输送普通纸S1的情况下,由于普通纸S1的挺度弱,因此弹性片41的变形量小。其结果为,如图18所示那样,弹性片41维持突出状态,利用形成为直线状的弹性片41的棱线41a将膜部件40支撑为凸形状,因此纸张输送轨道与图13同样地成为沿着被弹性片41支撑的膜部件40的轨道。因此,普通纸S1与上输送导向件31的间隙不会变宽,能够抑制普通纸S1的后端的抖动,从而能够抑制由于产生气流而引起的显影辊隙中的调色剂飞散。
图20是将输送厚纸S2而弹性片41挠曲的下输送导向件32沿着输送方向剖切的侧面剖视图。如图20所示,在输送挺度强的厚纸S2的情况下,一边按压弹性片41的凸部分(棱线41a)使之弹性变形一边输送到转印辊隙N。由此,可减轻输送厚纸S2时的输送负荷。另外,纸张输送轨道与图15同样地成为沿着弹性变形的弹性片41的轨道,但由于在下输送导向件32上设置有凸部35a,因此即使弹性片41发生弹性变形,也能够将凸部35a与上输送导向件31的间隙维持于一定宽度。从而,即使在输送厚纸S2时,也能够极为有效地减小后端的抖动,并降低输送负荷。
图21是将输送小尺寸的厚纸S2′而膜部件40的宽度方向中央部挠曲的下输送导向件32沿着输送方向剖切的侧面剖视图,图22是将输送小尺寸的厚纸S2′而膜部件40的宽度方向中央部挠曲的下输送导向件32沿着纸张宽度方向剖切的侧面剖视图(图21的BB′向视剖视图)。当输送小尺寸的厚纸S2′时,一边按压弹性片41的设置于宽度方向中央部的薄壁部41b使之弹性变形一边进行输送。由于薄壁部41b与弹性片41的其它部分相比容易弹性变形,因此膜部件40如图21的点线、以及图22所示那样,仅宽度方向中央部向下方向挠曲,厚纸S2′的输送轨道成为靠近下输送导向件32的轨道。由此,能够有效地降低针对厚纸S2′的输送负荷。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与第三实施方式同样地,由于能够与所输送的纸张S的挺度的强度无关地抑制纸张S的后端的抖动,从而能够抑制由于产生气流而引起的显影辊隙中的调色剂飞散。另外,也能够抑制由于纸张S的输送负荷变大而发生转印倍率的降低、转印偏移。
另外,通过在弹性片41的宽度方向中央部设置薄壁部41b,从而在输送宽度方向的尺寸小的厚纸S2′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弹性片41充分地弹性变形。因此,能够与所输送的厚纸的尺寸无关地降低输送负荷,并能够有效地抑制转印倍率的降低、转印偏移。另一方面,在输送普通纸S1的情况下,利用形成为直线状的弹性片41的棱线41a将膜部件40的宽度方向中央部无挠曲地支撑,因此能够利用在宽度方向的整个区域上靠近上输送导向件31的轨道来输送普通纸S1。
关于纸张宽度方向中的薄壁部41b的形成宽度w2(参照图19),为了当输送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中使用的最小宽度的纸张S时,使弹性片41充分地变形,优选为最小宽度纸张S的纸张宽度以上。薄壁部41b的厚度能够根据所输送的厚纸S2′的挺度的强度(单位面积重量)而适当设定。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减少构成弹性片41的片的张数来形成薄壁部41b,使弹性片41的宽度方向中央部的弹性模量降低,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弹性片41划分成宽度方向中央部和两端部这三个区域,并用与其它部分相比弹性模量(杨氏模量)低的材料形成宽度方向中央部。具体而言,能够举出用不锈钢片形成弹性片41的两端部,并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片形成中央部的结构。
另外,虽然在上述第三、第四实施方式中,始终使纸张S对齐纸张输送路径的宽度方向的中央来进行输送的所谓的中央基准送纸***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完全能够同样地适用于使纸张S对齐纸张输送路径的宽度方向端部来进行输送的所谓的单侧基准送纸***。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小尺寸的纸张S沿着下输送导向件32的宽度方向的一侧输送,因此只要在弹性部件37、弹性片41的纸张S通过的部分,分别形成凹部37c、薄壁部41b即可。
此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各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例如,凸部35a与上输送导向件31的间隔、弹性部件37、弹性片41的突出量、弹性片41的厚度等能够根据所输送的纸张S的种类等来适当设定。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图1所示的单色打印机,当然也能够适用于彩色打印机、单色以及彩色复印机、数字复合机、或者传真机等其它类型的图像形成装置、与图像形成装置连结的纸张后处理装置。
本发明能够用于在转印辊隙的上游侧具备输送导向件的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等图像形成装置。通过使用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抑制转印辊隙的上游侧的记录介质的抖动,并且也能够降低输送挺度强的记录介质时的输送负荷的图像形成装置。

Claims (13)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
图像载体;
转印部件,其将形成于所述图像载体上的调色剂像转印到记录介质;
对齐辊对,其在规定的时刻将记录介质输送到所述转印部件与所述图像载体的转印辊隙;以及
输送导向件,其包括:与从所述对齐辊对向所述转印辊隙输送的记录介质的所述图像载体侧的面对置的第一输送导向件、以及与所述记录介质的所述转印部件侧的面对置的第二输送导向件,
所述第二输送导向件具有:
主体部,其具有:在从所述对齐辊对到所述转印辊隙的记录介质输送路径中最向所述第一输送导向件侧突出的凸部、以及相对于记录介质输送方向与所述凸部的下游侧邻接形成的阶梯部;
弹性部件,其比相对于所述记录介质输送方向而言通过所述凸部的下游侧端部和所述阶梯部的下游侧端部的平面更向所述第一输送导向件侧突出;以及
膜部件,其在与所述记录介质输送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的整个区域上与所述弹性部件一起包覆所述主体部的与所述第一输送导向件的对置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部件是长方体状的海绵,沿着所述宽度方向固定于所述阶梯部,并且相对于所述记录介质输送方向而言,所述弹性部件的下游侧的角部比所述平面更向所述第一输送导向件侧突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部件是弹性片,一端部沿着所述宽度方向固定于所述凸部,并且另一端部以与所述阶梯部的上方重合的方式突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关于所述第二输送导向件,相对于所述记录介质输送方向而言,所述弹性部件的下游侧的棱线是直线状,在所述宽度方向的尺寸最小的所述记录介质通过的所述弹性部件的所述宽度方向的一部分设置有与其它部分相比容易弹性变形的易变形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部件是长方体状的海绵,沿着所述宽度方向固定于所述阶梯部,并且相对于所述记录介质输送方向而言,所述弹性部件的下游侧的角部比所述平面更向所述第一输送导向件侧突出,
所述易变形部是相对于所述记录介质输送方向而言所述弹性部件的上游侧的棱线向下游侧凹陷的凹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部件是弹性片,一端部沿着所述宽度方向固定于所述凸部,并且另一端部以与所述阶梯部的上方重合的方式突出,
所述易变形部是所述弹性片的厚度比其它部分薄的薄壁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部件是弹性片,一端部沿着所述宽度方向固定于所述凸部,并且另一端部以与所述阶梯部的上方重合的方式突出,
所述易变形部由所述弹性片的弹性模量比其它部分低的材质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4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易变形部的所述宽度方向的尺寸为通过所述记录介质输送路径的最小宽度的所述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的尺寸以上。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膜部件具有导电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膜部件经由所述主体部接地。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膜部件经由具有兆欧单位的电阻值的电阻器接地。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膜部件是超高分子聚乙烯片材。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介质输送路径是从所述对齐辊对暂时向上方向倾斜后朝向所述转印辊隙向下方向倾斜的倒V字状。
CN201910259865.2A 2018-05-16 2019-04-02 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1050188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94310A JP7087658B2 (ja) 2018-05-16 2018-05-16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094309A JP7087657B2 (ja) 2018-05-16 2018-05-16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094310 2018-05-16
JP2018-094309 2018-05-1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01887A true CN110501887A (zh) 2019-11-26
CN110501887B CN110501887B (zh) 2022-03-15

Family

ID=685336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59865.2A Active CN110501887B (zh) 2018-05-16 2019-04-02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0564587B2 (zh)
CN (1) CN11050188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190348B2 (ja) * 2018-12-27 2022-12-1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7314663B2 (ja) * 2019-07-05 2023-07-26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2037314A (ja) * 2020-08-25 2022-03-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828101A1 (en) * 1996-09-06 1998-03-11 Xerox Corporation Passively addressable valves
JPH11322136A (ja) * 1998-05-20 1999-11-24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044832A (ja) * 2004-08-02 2006-02-16 Kyocera Mi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CN1900832A (zh) * 2005-07-22 2007-01-24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片材载体和成像装置
CN1959559A (zh) * 2005-10-31 2007-05-09 株式会社理光 能够减少调色剂散落在记录介质上的成像设备及其引导件
US20070269242A1 (en) * 2005-01-28 2007-11-22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forming device for absorbing vibration of guide plate
US8005412B2 (en) * 2007-11-21 2011-08-23 Ricoh Company, Limited Transfer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120027475A1 (en) * 2010-07-29 2012-02-02 Kyocera Mita Corporation Image formation apparatus
CN102556705A (zh) * 2010-11-30 2012-07-11 佳能株式会社 片材输送装置和成像装置
US20120201564A1 (en) * 2009-10-23 2012-08-09 Sharp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2654747A (zh) * 2011-03-04 2012-09-05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2692849A (zh) * 2011-03-25 2012-09-26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转印设备
US8571435B2 (en) * 2010-03-08 2013-10-29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hat prevents toner from escaping the developing area
CN103454888A (zh) * 2012-05-31 2013-12-18 京瓷办公信息***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US20140153976A1 (en) * 2012-11-30 2014-06-05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Movable Guide Unit
US20160033919A1 (en) * 2014-08-04 2016-02-04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9436134B2 (en) * 2014-09-30 2016-09-06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7100843A (ja) * 2015-12-01 2017-06-08 三星電子株式会社Samsung Electronics Co.,Ltd. 給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217579B2 (ja) * 2014-09-30 2017-10-25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26903B2 (ja) 2006-07-25 2011-11-3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4529708B2 (ja) 2005-01-28 2010-08-2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EP1686429B1 (en) 2005-01-28 2016-08-03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guide members for guiding a recording medium towards the image carrying member

Patent Citation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828101A1 (en) * 1996-09-06 1998-03-11 Xerox Corporation Passively addressable valves
JPH11322136A (ja) * 1998-05-20 1999-11-24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044832A (ja) * 2004-08-02 2006-02-16 Kyocera Mi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US20070269242A1 (en) * 2005-01-28 2007-11-22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forming device for absorbing vibration of guide plate
CN1900832A (zh) * 2005-07-22 2007-01-24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片材载体和成像装置
CN1959559A (zh) * 2005-10-31 2007-05-09 株式会社理光 能够减少调色剂散落在记录介质上的成像设备及其引导件
US8005412B2 (en) * 2007-11-21 2011-08-23 Ricoh Company, Limited Transfer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120201564A1 (en) * 2009-10-23 2012-08-09 Sharp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571435B2 (en) * 2010-03-08 2013-10-29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hat prevents toner from escaping the developing area
US20120027475A1 (en) * 2010-07-29 2012-02-02 Kyocera Mita Corporation Image formation apparatus
CN102556705A (zh) * 2010-11-30 2012-07-11 佳能株式会社 片材输送装置和成像装置
CN102654747A (zh) * 2011-03-04 2012-09-05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2692849A (zh) * 2011-03-25 2012-09-26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转印设备
CN103454888A (zh) * 2012-05-31 2013-12-18 京瓷办公信息***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US20140153976A1 (en) * 2012-11-30 2014-06-05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Movable Guide Unit
US20160033919A1 (en) * 2014-08-04 2016-02-04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9436134B2 (en) * 2014-09-30 2016-09-06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217579B2 (ja) * 2014-09-30 2017-10-25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7100843A (ja) * 2015-12-01 2017-06-08 三星電子株式会社Samsung Electronics Co.,Ltd. 給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564587B2 (en) 2020-02-18
CN110501887B (zh) 2022-03-15
US20190354057A1 (en) 2019-1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413471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00344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160170364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10501887A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8682235B2 (en) Sheet convey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265528B2 (en) Developer electric field conveyer and developer feeder configuration for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4012851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の転写装置
CN111679561A (zh)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记录材引导装置
JP708765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07116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7221898B2 (en) Charged particles cleaning apparatus having a biased manifold
JP708765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12173777B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10831130B2 (en) Develop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750521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記録材案内装置
JP453987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63155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1028279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14326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326975B2 (ja)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266225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の転写材搬送ガイド機構
US8867981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charge eliminating device
JP4609597B2 (ja) 現像剤電界搬送装置、現像剤供給装置
JP2018004666A (ja) 現像器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H03236067A (ja) 転写材搬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