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32013A - 一种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32013A
CN110032013A CN201910440305.7A CN201910440305A CN110032013A CN 110032013 A CN110032013 A CN 110032013A CN 201910440305 A CN201910440305 A CN 201910440305A CN 110032013 A CN110032013 A CN 1100320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ve structure
backlight module
display device
array substrate
disp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4030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彬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44030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032013A/zh
Publication of CN1100320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3201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5Conductors connecting electrodes to cell termina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镂空部、非显示区和显示区;其中,非显示区围绕镂空部设置,显示区围绕非显示区设置;显示装置还包括: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和对向基板;背光模组,背光模组设置在阵列基板背离对向基板的一侧;沿垂直阵列基板的方向,镂空部贯穿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第一导电结构,第一导电结构位于非显示区,第一导电结构至少覆盖阵列基板和对向基板靠近镂空部一侧的表面,第一导电结构背离背光模组的一端与显示面板电连接,第一导电结构朝向背光模组的一端与背光模组电连接。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能够减少镂空部周边显示区域的静电荷积累,提高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全面屏显示装置具有很好的视觉体验受到越来越多用户的关注。然而如何提高全面屏的屏占比也成为了目前开发方向的一个热门。
当前,对于具有高屏占比的全面屏显示装置,由于其摄像头等光感器件需要设置,所以通常在高屏占比的全面屏显示装置的显示区进行挖孔设计,在挖孔区域设置摄像头等光感器件。
然而,挖孔区域的存在使得外部静电荷很容易从挖孔区域进入显示面板,而挖孔区域比较有限,若在该挖孔区域增设静电防护电路,势必又会导致屏占比的减小。如果不设置静电防护电路,则会导致显示装置内静电荷无法导出,影响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能够减少挖孔区域的静电荷积累,提高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镂空部、非显示区和显示区;其中,所述非显示区围绕所述镂空部设置,所述显示区围绕所述非显示区设置;
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
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和对向基板;
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设置在所述阵列基板背离所述对向基板的一侧;
沿垂直所述阵列基板的方向,所述镂空部贯穿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背光模组;
第一导电结构,所述第一导电结构位于所述非显示区,所述第一导电结构至少覆盖所述阵列基板和所述对向基板靠近所述镂空部一侧的表面,所述第一导电结构背离所述背光模组的一端与所述显示面板电连接,所述第一导电结构朝向所述背光模组的一端与所述背光模组电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显示装置通过在非显示区设置第一导电结构,且第一导电结构背离背光模组的一端与显示面板电连接,第一导电结构朝向背光模组的一端与背光模组电连接,由于第一导电结构能够将镂空部的静电荷导出至背光模组,通过背光模组进行静电消散,使得静电荷不会在镂空部积累,有效防止了静电荷进入显示面板内部影响其显示效果,提高了显示装置的静电防护能力,解决现有技术中外部静电荷容易通过镂空部进入显示装置内部,导致镂空部周围的显示区出现显示模糊或者颜色失真的问题。同时,由于第一导电结构的一端与显示面板电连接,所以第一导电结构还能将显示面板内部的静电荷导出至背光模组,通过背光模组进行静电消散,有效防止了静电荷对显示效果的影响。此外,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复杂的电路设计,本申请的第一导电结构将静电荷导入至背光模组,通过背光模组进行静电消散,无需额外增加走线,简化显示装置的走线设计,提高显示装置的空间利用率。同时第一导电结构的设置方式简单方便,不会占用较多的空间,既有利于降低抗静电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又有利于实现全面屏设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沿W-W’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沿W-W’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请参考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包括:镂空部CC、非显示区A1和显示区A2;其中,非显示区A1围绕镂空部CC设置,显示区A2围绕非显示区A1设置;显示装置还包括:显示面板10,显示面板10包括阵列基板11和对向基板12;背光模组20,背光模组20设置在阵列基板11背离对向基板12的一侧;沿垂直阵列基板11的方向,镂空部CC贯穿显示面板10和背光模组20;第一导电结构40,第一导电结构40位于非显示区A1,第一导电结构40至少覆盖阵列基板11和对向基板12靠近镂空部CC一侧的表面,第一导电结构40背离背光模组20的一端与显示面板10电连接,第一导电结构40朝向背光模组20的一端与背光模组20电连接。
具体的,如图1和图2所示,显示面板10包括阵列基板11和对向基板12,相对设置的阵列基板11和对向基板12通过框胶14贴合,从而阵列基板11和对向基板12之间可以形成盒状空间,盒状空间内可以设置液晶层13,液晶层13内的液晶分子可通过框胶14框限在盒状空间内,防止溢出。镂空部CC主要用于放置摄像头、光电传感器等器件,静电荷容易经该镂空部CC进入显示面板10内部。因为非显示区A1会设置电路走线,当静电荷进入显示面板10时,会击伤非显示区A1内的电路走线;甚至当镂空部CC处的电压过高时,进入显示面板10内的静电荷会击穿框胶14,进而导致液晶分子流出,影响显示装置的正常显示。本实施例中,在非显示区A1设置第一导电结构40,第一导电结构40背离背光模组20的一端与显示面板10电连接,示例性的,第一导电结构40背离背光模组20的一端延伸至显示面板10中的导电部件,且与导电部件电连接,导电部件例如可以包括:具有导静电功能的框胶14、阵列基板11、对向基板12和ATO(Antimony Tin Oxide,锑锡氧化物)。第一导电结构40朝向背光模组20的一端与背光模组20电连接,通过第一导电结构40将镂空部CC处的静电荷导走至背光模组20,通过背光模组20进行静电消散,使静电荷在镂空部CC不会积累,从而能够有效防止这些静电荷进入显示面板内部,同时还能将显示面板10内部的静电荷导出至背光模组20,通过背光模组20进行静电消散,确保了显示面板的正常显示。
可以理解的是,阵列基板11和对向基板12分别包括多个膜层,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实施例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的膜层。
当然,镂空部CC的形状也可以根据实际使用要求设计,比如圆柱或者方形柱等等,为了更加直观地使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仅以镂空部CC为圆柱为例进行说明,后续也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不对显示面板10中的导电部件进行具体限定,只要可以实现将显示面板内部的静电荷导出即可。
本发明提供的显示装置通过在非显示区设置第一导电结构,且第一导电结构背离背光模组的一端与显示面板电连接,具体地,第一导电结构与显示面板中的导电部件电连接,更具体地,显示面板中的导电部件可以是阵列基板中的金属走线,低阻导电框胶,或者是对向基板上的低阻偏光片等,此处不做限定,第一导电结构只要与显示面板中的导电部件电连接即可。第一导电结构朝向背光模组的一端与背光模组电连接,由于第一导电结构与背光模组电连接,因此第一导电结构能够将镂空部的静电荷引入至背光模组,通过背光模组进行静电消散,避免了静电荷在镂空部积累,有效防止了静电荷进入显示面板内部影响其显示效果,提高了显示装置的静电防护能力,解决现有技术中外部静电荷容易通过镂空部进入显示装置内部,导致镂空部周围的显示区出现显示模糊或者颜色失真的问题。同时,由于第一导电结构的一端与显示面板电连接,所以第一导电结构还能将显示面板内部的静电荷导出至背光模组,通过背光模组进行静电消散,有效防止了静电荷对显示效果的影响。此外,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复杂的电路设计,本申请的第一导电结构将静电荷导入至背光模组,通过背光模组进行静电消散,无需额外增加走线,简化显示装置的走线设计,提高显示装置的空间利用率。同时第一导电结构的设置方式简单方便,不会占用较多的空间,既有利于降低抗静电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又有利于实现全面屏设计。
可选的,可在阵列基板11和对向基板12靠近镂空部CC一侧的表面贴附导电胶带或溅镀导电胶,以形成第一导电结构40。
示例性的,在阵列基板11和对向基板12靠近镂空部CC一侧的表面贴附导电胶带或溅镀导电胶形成第一导电结构40,形成第一导电结构40的工艺简单,可以避免第一导电结构40的制备工艺对阵列基板11或对向基板12上的其他膜层及电路结构的影响,保证显示面板具备良好的稳定性。
可选的,继续参见图2,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盖板30,盖板30位于对向基板12远离阵列基板11的一侧。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可选的,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背光模组20包括金属边框21;沿垂直阵列基板11的方向,第一导电结构40朝向背光模组20的一端延伸至背光模组20的金属边框21。
具体的,第一导电结构40朝向背光模组20的一端延伸至背光模组20的金属边框21,因为背光模组20的金属边框21与显示装置中的接地线电连接,所以当第一导电结构40朝向背光模组20的一端与背光模组20的金属边框21相连接时,第一导电结构40导出的静电荷进入通过金属边框21进行静电消散,使静电荷在镂空部CC不会积累。
本技术方案,通过第一导电结构朝向背光模组的一端与背光模组的金属边框相连接,因为背光模组的金属边框与显示装置中的接地线电连接,所以当第一导电结构朝向背光模组的一端与背光模组的金属边框相连接,第一导电结构导出的静电荷进入通过金属边框进行静电消散,避免了静电荷在镂空部积累,有效防止了静电荷进入显示面板内部影响其显示效果,提高了显示装置的静电防护能力,解决现有技术中外部静电荷容易通过镂空部进入显示装置内部,导致镂空部周围的显示区出现显示模糊或者颜色失真的问题。同时,由于第一导电结构的一端与显示面板电连接,所以第一导电结构还能将显示面板内部的静电荷导出至金属边框,通过金属边框进行静电消散,有效防止了静电荷对显示效果的影响。此外,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复杂的电路设计,本申请的第一导电结构朝向背光模组的一端与背光模组的金属边框相连接,由于金属边框为背光模组中的固有结构,第一导电结构导出的静电荷通过金属边框进行静电消散,静电消散方法简单,无需额外增加走线同时无需改变背光模组固有结构,简化显示装置的走线设计,提高显示装置的空间利用率。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可选的,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显示装置还包括下偏光片50,下偏光片50位于阵列基板11与背光模组20之间;下偏光片50的方块电阻为Z1,107Ω/□≤Z1≤109Ω/□;沿垂直阵列基板11的方向,第一导电结构40朝向背光模组20的一端延伸至下偏光片50,下偏光片50与背光模组20电连接。
具体的,下偏光片50位于阵列基板11与背光模组20之间,第一导电结构40朝向背光模组20的一端延伸至下偏光片50。因为下偏光片50与背光模组20电连接,背光模组20与接地线电连接,第一导电结构40通过下偏光片50将静电荷导入至背光模组20,通过背光模组20进行静电消散。避免静电荷在镂空部CC积累,能够有效提高显示装置的静电防护能力,防止静电荷直接进入显示面板内部影响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同时下偏光片50和背光模组20为显示装置中的固有结构,第一导电结构40通过下偏光片50将静电荷导入至背光模组20,通过背光模组20进行静电消散,静电消散方法简单,无需额外增加走线,简化显示装置的走线设计,提高显示装置的空间利用率。
进一步的,下偏光片50的方块电阻Z1满足107Ω/□≤Z1≤109Ω/□,合理设置下偏光片50的方块阻值,一方面可以保证下偏光片50具备偏光效果,可以将背光模组20发光的光线转化为偏振光;另一方面可以保证显示装置在显示过程中的静电荷可以通过方块电阻较小的下偏光片50快速地导至背光模组20,通过背光模组20进行静电消散,静电消散过程迅速及时,避免静电荷对显示装置正常显示造成影响,保证显示装置具备良好的显示效果。
示例性的,下偏光片50的方块电阻Z1为107Ω/□。当下偏光片50的方块电阻Z1为107Ω/□时,一方面可以保证下偏光片50具备偏光效果,可以将背光模组20发光的光线转化为偏振光;另一方面可以保证显示装置在显示过程中的静电荷可以通过方块电阻较小的下偏光片50快速地导至背光模组20,通过背光模组20进行静电消散,静电消散过程迅速及时,避免静电荷对显示装置正常显示造成影响,保证显示装置具备良好的显示效果。
示例性的,下偏光片50的方块电阻Z1为109Ω/□。当下偏光片50的方块电阻Z1为109Ω/□时,一方面可以保证下偏光片50具备偏光效果,可以将背光模组20发光的光线转化为偏振光;另一方面可以保证显示装置在显示过程中的静电荷可以通过方块电阻较小的下偏光片50快速地导至背光模组20,通过背光模组20进行静电消散,静电消散过程迅速及时,避免静电荷对显示装置正常显示造成影响,保证显示装置具备良好的显示效果。
示例性的,下偏光片50的方块电阻Z1为108Ω/□。当下偏光片50的方块电阻Z1为108Ω/□时,一方面可以保证下偏光片50具备偏光效果,可以将背光模组20发光的光线转化为偏振光;另一方面可以保证显示装置在显示过程中的静电荷可以通过方块电阻较小的下偏光片50快速地导至背光模组20,通过背光模组20进行静电消散,静电消散过程迅速及时,避免静电荷对显示装置正常显示造成影响,保证显示装置具备良好的显示效果。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可选的,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第一导电结构40朝向背光模组20的一端在阵列基板11的垂直投影与下偏光片50在阵列基板11上的垂直投影部分交叠。
示例性的,第一导电结构40朝向背光模组20的一端在阵列基板11的垂直投影与下偏光片50在阵列基板11上的垂直投影部分交叠,增加了第一导电结构40与下偏光片50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了下偏光片50将第一导电结构40导出的静电荷导至背光模组20的速率,通过背光模组20进行静电消散,避免静电荷在镂空部CC及其周边积累,能够进一步提高显示装置的静电防护能力,防止静电荷直接进入显示面板内部影响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同时也能够将显示面板内部的静电荷快速导出至背光模组20,通过背光模组20进行静电消散,有效防止了显示面板内部的静电荷对显示效果的影响。
其中,第一导电结构40朝向背光模组20的一端在阵列基板11的垂直投影与下偏光片50在阵列基板11上的垂直投影部分交叠,可在第一导电结构40的制备工艺中在阵列基板11和对向基板12靠近镂空部CC一侧的表面贴附导电胶带或溅镀导电胶,以形成第一导电结构40,同时第一导电结构40沿下偏光片50靠近镂空部CC一侧的表面延伸至下偏光片50靠近背光模组20的一侧表面,实现第一导电结构40朝向背光模组20的一端在阵列基板11的垂直投影与下偏光片50在阵列基板11上的垂直投影部分交叠,形成第一导电结构40之后再设置背光模组20。如此可以增加第一导电结构40与下偏光片50的接触面积,提高下偏光片50将第一导电结构40导出的静电荷导至背光模组20的速率,避免静电荷影响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可选的,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二导电结构60,第二导电结构60位于对向基板12远离阵列基板11的一侧;沿垂直阵列基板11的方向,第一导电结构40背离背光模组20的一端与第二导电结构60电连接。
具体的,如图6所示,第二导电结构60位于显示区A2,远离镂空部CC一侧的部分第二导电结构60可以将显示装置边缘的静电荷导出。靠近镂空部CC一侧的部分第二导电结构60与第一导电结构40电连接,所以靠近镂空部CC一侧的部分第二导电结构60导出的静电荷通过第一导电结构40导至背光模组20,然后通过背光模组20进行静电消散,避免第二导电结构60导出的静电荷在镂空部CC积累,防止显示装置边缘的静电荷通过第二导电结构60进入显示面板内部,影响显示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导电结构60和第一导电结构40的电连接方式可以有多种,如图6中仅示例性展示了第二导电结构60与第一导电结构40直接接触,第二导电结构60中的静电荷经第一导电结构40导至背光模组20进行释放。但以上,本实施例对此均不作具体限制。
本技术方案通过第一导电结构背离背光模组的一端与第二导电结构电连接,使第二导电结构导出的静电荷通过第一导电结构导至背光模组,通过背光模组进行静电消散,避免第二导电结构导出的静电荷在镂空部积累,能够有效提高显示装置的静电防护能力,防止静电荷直接进入显示面板内部影响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同时也能够将显示面板内部的静电荷导出至背光模组,通过背光模组进行静电消散,有效防止了显示面板内部的静电荷对显示效果的影响,确保了显示装置的正常显示。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可选的,第二导电结构60包括上偏光片;上偏光片的方块电阻为Z2,107Ω/□≤Z2≤109Ω/□。
具体的,合理设置上偏光片60的方块阻值,一方面可以保证上偏光片具备偏光效果,保证上偏光片结合下偏光片实现显示装置正常显示;另一方面,当第二导电结构60为方块电阻Z2满足107Ω/□≤Z2≤109Ω/□的上偏光片时,因为上偏光片的方块电阻较小,可以快速的将显示装置边缘的静电荷导出,避免上偏光片导出的静电荷在镂空部CC积累,能够有效提高显示装置的静电防护能力,防止静电荷直接进入显示面板内部影响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确保了显示装置的正常显示。
示例性的,上偏光片60的方块电阻Z2为107Ω/□。当上偏光片60的方块电阻Z2为107Ω/□时,一方面可以保证上偏光片具备偏光效果,保证上偏光片结合下偏光片实现显示装置正常显示;另一方面可以保证显示装置在显示过程中的静电荷可以通过方块电阻较小的上偏光片60快速的将显示装置边缘的静电荷导出,避免上偏光片导出的静电荷在镂空部CC积累,能够有效提高显示装置的静电防护能力,防止静电荷直接进入显示面板内部影响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确保了显示装置的正常显示。
示例性的,上偏光片60的方块电阻Z2为109Ω/□。当上偏光片60的方块电阻Z2为109Ω/□时,一方面可以保证上偏光片具备偏光效果,保证上偏光片结合下偏光片实现显示装置正常显示;另一方面可以保证显示装置在显示过程中的静电荷可以通过方块电阻较小的上偏光片60快速的将显示装置边缘的静电荷导出,避免上偏光片导出的静电荷在镂空部CC积累,能够有效提高显示装置的静电防护能力,防止静电荷直接进入显示面板内部影响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确保了显示装置的正常显示。
示例性的,上偏光片60的方块电阻Z2为108Ω/□。当上偏光片60的方块电阻Z2为108Ω/□时,一方面可以保证上偏光片具备偏光效果,保证上偏光片结合下偏光片实现显示装置正常显示;另一方面可以保证显示装置在显示过程中的静电荷可以通过方块电阻较小的上偏光片60快速的将显示装置边缘的静电荷导出,避免上偏光片导出的静电荷在镂空部CC积累,能够有效提高显示装置的静电防护能力,防止静电荷直接进入显示面板内部影响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确保了显示装置的正常显示。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可选的,第二导电结构60的材料可以包括金属氧化物或有机透明导电材料中的任意一种。
其中,第二导电结构60例如可以包括ATO(Antimony Tin Oxide,锑锡氧化物)或者PEDOT(聚乙烯二氧噻吩)。
示例性的,当第二导电结构60为ATO或者PEDOT时,因为ATO或者PEDOT具有快速导静电的作用,所以可以快速的将显示装置边缘的静电荷导出,又因为第二导电结构60与第一导电结构40电连接,从而使第二导电结构60导出的静电荷通过第一导电结构40导至背光模组20,通过背光模组20进行静电消散,避免上偏光片导出的静电荷在镂空部CC积累,能够有效提高显示装置的静电防护能力,防止静电荷直接进入显示面板内部影响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确保了显示装置的正常显示。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导电结构60可以仅包括方块电阻为Z2,107Ω/□≤Z2≤109Ω/□的上偏光片;还可以仅包括金属氧化物或有机透明导电材料中的任意一种,金属氧化物或有机透明导电材料中贴附在上偏光片上,此时的上偏光片可以包括普通的偏光片,仅用于实现偏光作用;还可以既包括方块电阻为Z2,107Ω/□≤Z2≤109Ω/□的上偏光片,也包括金属氧化物或有机透明导电材料中的任意一种,本实施例不进行具体限定。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可选的,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第一导电结构40背离背光模组20的一端在阵列基板11的垂直投影与第二导电结构60在阵列基板11上的垂直投影部分交叠。
示例性的,第一导电结构40背离背光模组20的一端在阵列基板11的垂直投影与第二导电结构60在阵列基板11上的垂直投影部分交叠,增加了第一导电结构40与第二导电结构60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了第二导电结构60导出的静电荷通过第一导电结构40导至背光模组20的速率,通过背光模组20进行静电消散,避免第二导电结构60导出的静电荷在镂空部CC积累,能够进一步提高显示装置的静电防护能力,防止静电荷直接进入显示面板内部影响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同时也能够将显示面板内部的静电荷快速导出至背光模组20,通过背光模组20进行静电消散,有效防止了显示面板内部的静电荷对显示效果的影响。
其中,第一导电结构40背离背光模组20的一端在阵列基板11的垂直投影与第二导电结构60在阵列基板11上的垂直投影部分交叠,可在第二导电结构60的制备工艺中在阵列基板11和对向基板12靠近镂空部CC一侧的表面贴附导电胶带或溅镀导电胶,以形成第一导电结构40,同时第一导电结构40沿第二导电结构60靠近镂空部CC一侧的表面延伸至第二导电结构60远离背光模组20的一侧表面,实现第一导电结构40背离背光模组20的一端在阵列基板11的垂直投影与第二导电结构60在阵列基板11上的垂直投影部分交叠,形成第一导电结构40之后再设置第二导电结构60。如此可以增加第一导电结构40与第二导电结构60的接触面积,提高静电荷导至背光模组20的速率,避免静电影响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可选的,继续参见图1,第一导电结构40围绕镂空部CC设置。
其中,当第一导电结构40围绕镂空部CC设置,镂空部CC的静电荷可以全部通过第一导电结构40导出至背光模组20,通过背光模组20进行静电消散,完全避免镂空部CC的静电荷导入显示面板内部,能够进一步提高显示装置的静电防护能力,防止静电荷直接进入显示面板内部影响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同时也能够将显示面板内部的静电荷快速导出至背光模组20,通过背光模组20进行静电消散,有效防止了显示面板内部的静电荷对显示效果的影响。
可选的,第一导电结构40的数量为N,N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具体的,多个第一导电结构40围绕镂空部CC间隔设置。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图8仅示例性的展示了第一导电结构40的数量为6,6个第一导电结构40围绕镂空部CC设置,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不对第一导电结构40的数量进行具体限定,只要可以实现将镂空部CC处的静电荷导入至背光模组20中即可。当第一导电结构40围绕镂空部CC间接设置时,相邻两个第一导电结构40之间的空隙可以设置其它器件。
本技术方案提高显示装置的静电防护能力,防止静电荷直接进入显示面板内部影响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和防止显示面板内部的静电荷对显示效果的影响的同时,提高显示装置的空间利用率,减小显示装置的屏占比,有利于实现全面屏设计。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可选的,镂空部CC对应设置有光感器件,光感器件包括接近传感器、摄像头组件以及闪光灯中的至少一种。
通过在镂空部CC设置光感器件,提高显示装置的空间利用率,减小显示装置的屏占比,有利于实现全面屏设计。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可选的,第一导电结构40包括导电胶带或导电胶。
其中,导电胶可以采用树脂基底掺杂导电填料制成,树脂基底可以是环氧树脂、有机硅树脂、聚酰亚胺树脂、酚醛树脂、聚氨酯、丙烯酸树脂等热固性胶黏剂,由于环氧树脂可以在室温或低于150℃固化,并且具有丰富的配方可设计性能,故通常以环氧树脂作为树脂基底;导电填料可以是粉末状的金、银、铜、铝、锌、铁、镍和石墨中的至少一者以及一些导电化合物,通过导电填料可以使导电胶达到导电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导电结构40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上述示例,只要可以实现将镂空部CC处的静电荷导入至背光模组20中即可。
本技术方案,通过导电胶带或导电胶将镂空部处的静电荷导入至背光模组,通过背光模组进行静电消散。当第一导电结构包括导电胶带或导电胶时,第一导电结构设置方式简单方便,不会占用较多的空间,既有利于降低抗静电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又有利于实现全面屏设计。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1)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镂空部、非显示区和显示区;其中,所述非显示区围绕所述镂空部设置,所述显示区围绕所述非显示区设置;
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
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和对向基板;
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设置在所述阵列基板背离所述对向基板的一侧;
沿垂直所述阵列基板的方向,所述镂空部贯穿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背光模组;
第一导电结构,所述第一导电结构位于所述非显示区,所述第一导电结构至少覆盖所述阵列基板和所述对向基板靠近所述镂空部一侧的表面,所述第一导电结构背离所述背光模组的一端与所述显示面板电连接,所述第一导电结构朝向所述背光模组的一端与所述背光模组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包括金属边框;
沿垂直所述阵列基板的方向,所述第一导电结构朝向所述背光模组的一端延伸至所述背光模组的金属边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下偏光片,所述下偏光片位于所述阵列基板与所述背光模组之间;所述下偏光片的方块电阻为Z1,107Ω/□≤Z1≤109Ω/□;
沿垂直所述阵列基板的方向,所述第一导电结构朝向所述背光模组的一端延伸至所述下偏光片,所述下偏光片与所述背光模组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结构朝向所述背光模组的一端在所述阵列基板的垂直投影与所述下偏光片在所述阵列基板上的垂直投影部分交叠。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导电结构,所述第二导电结构位于所述对向基板远离所述阵列基板的一侧;
沿垂直所述阵列基板的方向,所述第一导电结构背离所述背光模组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导电结构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结构包括上偏光片;所述上偏光片的方块电阻为Z2,107Ω/□≤Z2≤109Ω/□。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结构的材料包括金属氧化物或有机透明导电材料中的任意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结构背离所述背光模组的一端在所述阵列基板的垂直投影与所述第二导电结构在所述阵列基板上的垂直投影部分交叠。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结构围绕所述镂空部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结构的数量为N,N≥1的正整数。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结构包括导电胶带或导电胶。
CN201910440305.7A 2019-05-24 2019-05-24 一种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003201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40305.7A CN110032013A (zh) 2019-05-24 2019-05-24 一种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40305.7A CN110032013A (zh) 2019-05-24 2019-05-24 一种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32013A true CN110032013A (zh) 2019-07-19

Family

ID=672433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40305.7A Pending CN110032013A (zh) 2019-05-24 2019-05-24 一种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032013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96208A (zh) * 2020-07-31 2021-11-0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包括导电构件的电子装置
CN115132081A (zh) * 2022-06-27 2022-09-30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5621257A (zh) * 2022-08-31 2023-01-17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其加工方法和显示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505801B (en) * 1995-10-12 2002-10-11 Hitachi Ltd In-plane field typ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a structure prevented from charging with electricity
CN1940653A (zh) * 2005-09-27 2007-04-04 Nec液晶技术株式会社 显示器件
CN105487283A (zh) * 2016-01-28 2016-04-13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及其液晶面板
CN107664886A (zh) * 2016-07-29 2018-02-06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防静电显示装置
CN109216349A (zh) * 2018-10-31 2019-01-15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9256040A (zh) * 2018-10-26 2019-01-22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9445215A (zh) * 2018-12-21 2019-03-08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09459880A (zh) * 2018-12-11 2019-03-12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505801B (en) * 1995-10-12 2002-10-11 Hitachi Ltd In-plane field typ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a structure prevented from charging with electricity
CN1940653A (zh) * 2005-09-27 2007-04-04 Nec液晶技术株式会社 显示器件
CN105487283A (zh) * 2016-01-28 2016-04-13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及其液晶面板
CN107664886A (zh) * 2016-07-29 2018-02-06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防静电显示装置
CN109256040A (zh) * 2018-10-26 2019-01-22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9216349A (zh) * 2018-10-31 2019-01-15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9459880A (zh) * 2018-12-11 2019-03-12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9445215A (zh) * 2018-12-21 2019-03-08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96208A (zh) * 2020-07-31 2021-11-0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包括导电构件的电子装置
US11903149B2 (en) 2020-07-31 2024-02-1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conductive member
CN115132081A (zh) * 2022-06-27 2022-09-30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5621257A (zh) * 2022-08-31 2023-01-17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其加工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15621257B (zh) * 2022-08-31 2024-03-29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其加工方法和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31298B2 (en) Touch display module, display device and transparent optical adhesive layer structure
CN206162462U (zh)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10032013A (zh) 一种显示装置
US20230135080A1 (en) Display assembly and display device
WO2017067301A1 (zh) 显示装置
US11199749B2 (en) Display device
CN109256040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20170269442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electronic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panel
JP2021506127A (ja) 指紋認識モジュール及びこれを含む電子デバイス
EP4020074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20240032223A1 (en) Display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US10545368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display device
CN108762580A (zh) 显示设备、触控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CN208538106U (zh) 显示设备及触控传感器
CN107966858B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9445213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7509382B (zh) 一种盖板、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US20120085383A1 (en) Solar cell modul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11210730A (zh)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207946625U (zh) 显示装置
US10757848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20220209167A1 (en) Display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CN110007537A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114898659A (zh) 显示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3224125A (zh) 一种显示模组以及具有其的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719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