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86541B - 电感器 - Google Patents

电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86541B
CN109686541B CN201811147889.0A CN201811147889A CN109686541B CN 109686541 B CN109686541 B CN 109686541B CN 201811147889 A CN201811147889 A CN 201811147889A CN 109686541 B CN109686541 B CN 10968654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coil pattern
disposed
inductor
thickn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14788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686541A (zh
Inventor
朴祥秀
安永圭
金汇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 Mecha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 Mecha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 Mecha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 Mecha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6865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865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6865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865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7/00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 H01F17/0006Printed inductances
    • H01F17/0013Printed inductances with stacked lay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804Printed wind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9Terminals; Tapping arrangements for signal inductances
    • H01F27/292Surface mounted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7/00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 H01F17/0006Printed inductances
    • H01F17/0013Printed inductances with stacked layers
    • H01F2017/002Details of via holes for interconnecting the lay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7/00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 H01F17/0006Printed inductances
    • H01F2017/0066Printed inductances with a magnetic lay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804Printed windings
    • H01F2027/2809Printed windings on stacked lay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电感器。所述电感器包括:主体,具有多个绝缘层的堆叠体,每个绝缘层上设置有线圈图案;以及第一外部电极和第二外部电极,设置在所述主体的外表面上,其中,所述多个线圈图案通过线圈连接部彼此连接并且形成具有两个端部的线圈,所述两个端部通过线圈引线部连接到所述第一外部电极和第二外部电极,并且所述多个线圈图案包括设置在最外侧位置的线圈图案和设置于设置在所述主体的所述最外侧位置的所述线圈图案的内部的线圈图案,设置在内部的所述线圈图案中的至少一个的厚度比设置在所述最外侧位置的所述线圈图案的厚度厚。

Description

电感器
本申请要求于2017年10月18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第10-2017-0135058号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的权益,所述韩国专利申请的全部公开内容通过引用被包含于此。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电感器。
背景技术
由于多频带长期演进(LTE)的应用,在一些最近发布的智能手机中使用各种频带的信号。因此,高频电感器已经主要用作RF(射频)信号收发器***中的阻抗匹配电路。高频电感器应具有小尺寸和高电感。此外,高频电感器应具有高频带中的自谐振频率(SRF)和低的电阻率,使得高频电感器应能够在100MHz或更高的高频下使用。此外,为了降低所使用频率中的损耗,高频电感器应具有高Q因数。
由于构成电感器的主体的材料的特性具有最大的影响,因此即使在使用相同材料的情况下,Q因数可根据电感器的线圈的形状而改变,并且,为了具有高Q因数,存在需求优化电感器的线圈的形状以允许电感器具有较高的Q因数。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一方面可提供一种具有高Q因数的电感器。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一种电感器可包括:主体,通过堆叠其上设置有线圈图案的多个绝缘层而形成;以及第一外部电极和第二外部电极,设置在所述主体的外表面上,其中,所述多个线圈图案通过线圈连接部彼此连接并且形成具有两个端部的线圈,所述两个端部通过线圈引线部连接到所述第一外部电极和第二外部电极,并且所述多个线圈图案包括设置在所述主体的最外侧位置的线圈图案和设置于设置在所述最外侧位置的所述线圈图案的内部的线圈图案,设置在内部的所述线圈图案中的至少一个的厚度比设置在所述最外侧位置的所述线圈图案的厚度厚。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一种电感器可包括:主体,通过堆叠其上设置有线圈图案的多个绝缘层而形成;以及第一外部电极和第二外部电极,设置在所述主体的外表面上,其中,所述多个线圈图案包括设置在所述主体的最外侧位置的线圈图案和设置于设置在所述最外侧位置的所述线圈图案的内部的线圈图案,设置在内部的所述线圈图案中的至少一个的截面面积大于设置在所述最外侧位置的所述线圈图案的截面面积。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将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以上和其他方面、特征和优点,其中:
图1是根据本公开中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电感器的示意性透明透视图;
图2是图1的电感器的示意性主视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中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1的电感器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中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图1的电感器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中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图1的电感器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6是根据本公开中的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图1的电感器的示意性平面图;以及
图7是根据本公开中的第五示例性实施例的电感器的示意性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现将参照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为清楚起见,在附图中,组件的形状、大小等可被夸大或程式化。
然而,本公开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举例说明,并且不应被解释为局限于在此所阐述的具体实施例。更确切地,提供这些实施例,以使本公开将是彻底的和完整的,并将本公开的范围完全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在此使用的术语“示例性实施例”并不是指相同的示例性实施例,并且被提供以强调不同与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定特征或特性不同的特定特征或特性。然而,在此提供的示例性实施例被认为能够通过彼此整体地或部分地组合而实现。例如,除非其中提供相反的或矛盾的描述,否则在特定示例性实施例中描述的一个元件即使在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没有描述,也可理解为与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相关的描述。
描述中的组件与另一组件的“连接”的含义包括通过第三组件的间接连接和在两个组件之间的直接连接。此外,“电连接”意味着包括物理连接和物理断开的概念。可理解的是,当元件利用“第一”和“第二”称谓时,该元件不由此受限制。它们可仅用于将所述元件与其他元件区分开的目的,并且可不限制所述元件的顺序或重要性。在一些情况下,在不脱离在此阐述的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第一元件可被称为第二元件。类似地,第二元件也可被称为第一元件。
这里,上部、下部、上侧、下侧、上表面、下表面等是在附图中确定的。例如,第一连接构件设置在重新分配层以上的水平面上。然而,权利要求不限于此。此外,竖直方向是指上述向上方向和向下方向,水平方向是指垂直于上述向上方向和向下方向的方向。在这种情况下,竖直截面指的是在竖直方向上沿着平面截取的情况,并且它的示例可以是附图中示出的截面图。此外,水平截面指的是在水平方向上沿着平面截取的情况,并且它的示例可以是附图中示出的平面图。
在此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示例性实施例,而不是限制本公开。在这种情况下,除非上下文另外说明,否则单数形式包括复数形式。
在下文中,在附图中示出的W、L、T分别指的是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
图1是根据本公开中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电感器100的示意性透明透视图,图2是图1的电感器的示意性主视图,图3是根据本公开中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1的电感器的示意性平面图。
将参照图1至图3描述根据本公开中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电感器100的结构。
根据本公开中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电感器100的主体101可通过在与主体101的安装面水平(平行)的第一方向上堆叠多个绝缘层111来形成。
绝缘层111可以是磁性层或介电层。
当绝缘层111是介电层时,绝缘层111可包含钛酸钡(BaTiO3)基陶瓷粉末。在这种情况下,钛酸钡(BaTiO3)基陶瓷粉末的示例可包括(Ba1-xCax)TiO3、Ba(Ti1-yCay)O3、(Ba1- xCax)(Ti1-yZry)O3、Ba(Ti1-yZry)O3等,其中钙(Ca)、锆(Zr)等部分地固体溶解于BaTiO3中。然而,钛酸钡(BaTiO3)基陶瓷粉末的示例不限于此。
当绝缘层111是磁性层时,该绝缘层111可利用从能够用于电感器的主体的材料中适当地选择的材料形成。例如,可使用树脂、陶瓷、铁氧体等。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磁性层可利用光敏绝缘材料形成,使得可通过光刻法实现精细图案。也就是说,磁性层利用光敏绝缘材料形成,使得线圈图案121、线圈引线部131和线圈连接部132可精细地形成,从而有助于电感器100的小型化和功能改进。为此,例如光敏有机材料或光敏树脂可包含在磁性层中。除了上述成分以外,诸如SiO2/Al2O3/BaSO4/滑石等无机成分还可作为填料成分包含在磁性层中。
第一外部电极181和第二外部电极182可设置在主体101的外表面上。
例如,第一外部电极181和第二外部电极182可设置在主体101的安装面上。主体101的安装面可意味在将电感器安装在印刷电路板上时主体101的面对印刷电路板的表面。
外部电极181和外部电极182可在将电感器100安装在印刷电路板(PCB)上时用来将电感器100和印刷电路板彼此电连接。外部电极181和外部电极182可设置为在主体101的边缘上沿着与安装面水平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彼此分开。外部电极181和外部电极182可分别包括例如导电树脂层和形成在导电树脂层上的导体层,但不限于此。导电树脂层可包含从利用铜(Cu)、镍(Ni)和银(Ag)构成的组选择的一种或更多种导电金属和热固性树脂。导体层可包含从利用镍(Ni)、铜(Cu)和锡(Sn)构成的组选择的一种或更多种。例如,镍(Ni)层和锡(Sn)层可顺序地形成在导体层中。
参照图1至图3,线圈图案121可形成在绝缘层111上。
相邻的线圈图案121可通过线圈连接部132彼此电连接。也就是说,螺旋的线圈图案121可通过线圈连接部132彼此连接,从而形成线圈120。线圈120的两个端部可通过线圈引线部131分别连接到第一外部电极181和第二外部电极182。线圈连接部132相比于线圈图案121可具有宽的线宽以改善线圈图案121之间的连接性,并且包括贯通绝缘层111的导电过孔。
线圈引线部131可暴露到主体101的在长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部并且还可暴露到主体101的下表面(与板安装面对应)。因此,线圈引线部131可在主体101的沿长度-厚度方向的截面中具有L形状。
参照图2和图3,虚拟电极140可形成在绝缘层111的与外部电极181和外部电极182对应的部分上。虚拟电极140可用以改善外部电极181、外部电极182和主体101之间的紧密附着或当外部电极通过镀覆形成时用作桥。
此外,虚拟电极140和线圈引线部131可通过过孔电极142彼此连接。
线圈图案121、线圈引线部131和线圈连接部132可利用作为具有优异导电性的金属的诸如铜(Cu)、铝(Al)、银(Ag)、锡(Sn)、金(Au)、镍(Ni)和铅(Pb)及其合金等的导电材料形成。线圈图案121、线圈引线部131和线圈连接部132可通过镀覆方法或印刷方法形成,但不限于此。
由于根据本公开中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电感器100是通过在绝缘层111上形成线圈图案121、线圈引线部131和线圈连接部132等并且然后在与安装面水平的第一方向上堆叠绝缘层111的方式而制造的,因此电感器100相比于现有技术可更容易制造。此外,线圈图案121可设置为垂直于安装面,从而防止磁通量受安装板影响。
参照图2和图3,根据本公开中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电感器100的线圈120在沿第一方向投影时,线圈图案121可彼此重叠以形成具有1个或更多个线圈匝数的线圈轨道。
更具体地,第一外部电极181和第一线圈图案121a可通过线圈引线部131彼此连接,并且顺序地,第一线圈图案121a至第九线圈图案121i可通过线圈连接部132彼此连接。最终,第九线圈图案121i可通过线圈引线部131连接到第二外部电极182,使得可形成线圈120。
参照图3,在根据本公开中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电感器100中,多个线圈图案121可包括设置在主体101的最外侧位置的线圈图案121a和121i以及设置在线圈图案121a和线圈图案121i内部的线圈图案121b至线圈图案121h,并且设置在内部的线圈图案121b至线圈图案121h中的至少一个可形成为具有比设置在最外侧位置的线圈图案121a和线圈图案121i的厚度厚的厚度。
设置在最外侧位置的线圈图案121a和线圈图案121i意味设置为沿多个线圈图案121的堆叠方向(也就是说,主体101的宽度方向)与主体101的两个侧表面相邻的线圈图案。
换言之,设置在最外侧位置的线圈图案121a和线圈图案121i可分别意味:在朝向主体101的两个侧表面的方向上没有相邻的线圈图案,但是仅在朝向内部部分的方向上存在相邻的线圈图案。
设置在内部的线圈图案121b至线圈图案121h可意味:最外侧的线圈图案121a和线圈图案121i之间的多个线圈图案设置为与主体101的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个侧表面相邻。
此外,设置在内部的线圈图案121b至线圈图案121h可意味:线圈图案121b至线圈图案121h具有设置为与其两侧均相邻的线圈图案。
在根据现有技术的电感器中,不管线圈图案的位置如何,线圈图案形成为具有恒定的厚度。
在如在现有技术中不管线圈图案的位置如何,线圈图案形成为具有恒定的厚度的情况下,由于通过AC频率增大引起的集肤效应(skin effect)和寄生效应,电流根据位置而存在差异。
当电流根据位置而存在差异时,线圈图案的电阻值可根据位置而变得不均匀。
由于电阻值的不均匀性而导致Q因数可能劣化。
更具体地,由于在根据现有技术的电感器中,线圈图案的厚度与位置无关地恒定形成,因此由于寄生效应和集肤效应,大量的电流流向设置在最外侧位置的线圈图案的边缘部分,使得电流可朝向外部集中。
这种现象是由在电流以彼此相同方向流动的两个导电线之间产生的排斥力而引起的。
因此,在根据现有技术的电感器中,电流在整个线圈图案中可能不均匀地流动。
也就是说,与设置在最外侧位置的线圈图案相比,设置在内部的线圈图案的电流通过区域可以是小的。
如上所述,由于在设置在内部的线圈图案中电流通过区域减小,因此设置在内部的线圈图案中取决于电流的电阻可增大,这可作为Q因数降低的起因。
也就是说,设置在内部的线圈图案的电阻大于设置在最外侧位置的线圈图案的电阻。
如上所述,存在通过解决电流不均匀并因此电阻值根据线圈图案的位置而不均匀的问题以允许线圈图案的电阻根据位置而均匀的需求。
在允许线圈图案的电阻根据位置而均匀的情况下,Q因数可得到改善。
在根据本公开中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电感器中,设置在内部的线圈图案121b至线圈图案121h中的至少一个可形成为具有比设置在最外侧位置的线圈图案121a和线圈图案121i的厚度厚的厚度。
在根据本公开中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电感器中,设置在内部的线圈图案121b至线圈图案121h中的至少一个可形成为具有比设置在最外侧位置的线圈图案121a和线圈图案121i的厚度厚的厚度,使得设置在内部的线圈图案121b至线圈图案121h中的至少一个的电阻值可降低,并且Q因数可得到改善。
换言之,设置在内部的线圈图案121b至线圈图案121h和设置在最外侧位置的线圈图案121a和线圈图案121i的电阻值可被调整为均匀的,并且结果,Q因数可得到改善。
根据本公开中的示例性实施例,为了改善Q因数,线圈图案根据位置的电阻值可被调整为均匀的。
此外,根据本公开中的示例性实施例,为了将线圈图案根据位置的电阻值调整为均匀的,设置在内部的线圈图案121b至线圈图案121h以及设置在最外侧位置的线圈图案121a和线圈图案121i可调整为彼此具有不同的厚度。具体地,设置在内部的线圈图案121b至线圈图案121h可形成为具有比设置在最外侧位置的线圈图案121a和线圈图案121i的厚度厚的厚度。
根据本公开中的示例性实施例,调整线圈图案的厚度以具有均匀的电阻值的方法可以以各种方式执行,并且不被具体地限制。
例如,如本公开中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设置在内部的线圈图案121b至线圈图案121h中的至少一个可形成为具有比设置在最外侧位置的线圈图案121a和线圈图案121i的厚度厚的厚度。
也就是说,如图3所示,设置在内部的线圈图案121b至线圈图案121h中的至少一个线圈图案121e的厚度t1可形成为具有比设置在最外侧位置的线圈图案121a和线圈图案121i的厚度t2厚的厚度。
此外,设置在内部的线圈图案121b至线圈图案121h中的至少一个线圈图案121e的厚度t1可不同于设置在内部的其他线圈图案121b至线圈图案121d以及线圈图案121f至线圈图案121h的厚度t1′。
然而,设置在内部的线圈图案121b至线圈图案121h中的至少一个线圈图案121e的厚度t1不限于此,而是可等于设置在内部的其他线圈图案121b至线圈图案121d以及线圈图案121f至线圈图案121h的厚度t1′。
在另一个示例中,设置在内部的线圈图案121b至线圈图案121h的所有线圈图案可形成为具有比设置在最外侧位置的线圈图案121a和线圈图案121i的厚度厚的厚度。在这种情况下,设置在内部的线圈图案121b至线圈图案121h的厚度可彼此相等或可彼此不同。
同时,作为设置在最外侧位置的线圈图案121a和线圈图案121i,一个线圈图案121a和一个线圈图案121i(也就是说,总共两个线圈图案)可分别设置在两侧。这里,最外侧的线圈图案121a和121i可具有彼此相同的厚度或彼此不同的厚度。
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以上描述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
当设置在内部的线圈图案121b至线圈图案121h中的具有比设置在最外侧位置的线圈图案的厚度厚的厚度的线圈图案的厚度定义为t1,并且设置在最外侧位置的线圈图案121a和线圈图案121i的厚度定义为t2时,设置在内部的线圈图案121b至线圈图案121h中的比设置在最外侧位置的线圈图案厚的线圈图案的厚度t1与设置在最外侧位置的线圈图案121a和线圈图案121i的厚度t2的比率(t1/t2)可满足1<(t1/t2)<12.6。
线圈图案根据位置的电阻值可通过调整比率(t1/t2)以满足1<(t1/t2)<12.6而被调整为均匀的,使得Q因数可改善,所述比率(t1/t2)是设置在内部的线圈图案121b至线圈图案121h中的比设置在最外侧位置的线圈图案厚的线圈图案的厚度t1与设置在最外侧位置的线圈图案121a和线圈图案121i的厚度t2之比。
当比率(t1/t2)大于12.6时,不能改善Q因数,所述比率(t1/t2)是设置在内部的线圈图案121b至线圈图案121h中的比设置在最外侧位置的线圈图案厚的线圈图案的厚度t1与设置在最外侧位置的线圈图案121a和线圈图案121i的厚度t2之比。
图4是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图1的电感器的示意性平面图。
参照图4,在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电感器中,作为设置在最外侧位置的线圈图案121a和线圈图案121i,一个线圈图案121a和一个线圈图案121i(也就是说,总共两个线圈图案)可分别设置在两侧。这里,最外侧的线圈图案121a和121i可具有彼此不同的厚度。
也就是说,最外侧的线圈图案中的一个线圈图案121a的厚度t2′和另一个线圈图案121i的厚度t2可彼此不同。在这种情况下,t2可大于或小于t2′,但不具体限于此。
图5是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图1的电感器的示意性平面图。
参照图5,在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电感器中,设置在内部的全部线圈图案121b至线圈图案121h的厚度t1可比设置在最外侧位置的线圈图案121a和线圈图案121i的厚度t2厚。在这种情况下,设置在内部的全部线圈图案121b至线圈图案121h可具有彼此相同的厚度t1。
此外,设置在最外侧位置的线圈图案121a和线圈图案121i的厚度可比设置在内部的线圈图案121b至线圈图案121h的厚度薄。在这种情况下,最外侧的线圈图案121a和线圈图案121i可具有彼此相同的厚度t2。
图6是根据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图1的电感器的示意性平面图。
参照图6,在根据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电感器中,设置在内部的全部线圈图案121b至线圈图案121h的厚度t1、t1′、t1″和t1″′可比设置在最外侧位置的线圈图案121a和线圈图案121i的厚度t2厚。在这种情况下,设置在内部的线圈图案121b至线圈图案121h可形成为具有从最外侧位置向中心部分增大的厚度。
此外,设置在最外侧位置的线圈图案121a和线圈图案121i可具有彼此相同的厚度或彼此不同的厚度。
根据第四示例性实施例,设置在内部的线圈图案121b至线圈图案121h可形成为具有从最外侧位置向中心部分增大的厚度,使得线圈图案根据位置的电阻值的分配可被更均匀地调整。
也就是说,由于由AC频率的增大所引起的集肤效应和寄生效应而导致大量电流流向设置在最外侧位置的线圈图案的边缘部分,使得电流可朝向外部集中。
因此,设置在内部的线圈图案121b至线圈图案121h可形成为具有从最外侧位置向中心部分增大的厚度,使得电阻值可被均匀地调整。
尽管在本公开中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至第四示例性实施例中描述了堆叠的线圈图案层的数量为9个的情况,但堆叠的线圈图案层的数量不必限于此,而是可根据设计以各种方式改变。
图7是根据第五示例性实施例的电感器的示意性平面图。
参照图7,在根据第五示例性实施例的电感器的线圈120′沿第一方向投影时,线圈图案121a′至线圈图案121d′可彼此重叠,从而形成具有一个或更多个线圈匝数的线圈轨道。
更具体地,在根据本公开中的第五示例性实施例的电感器中,多个线圈图案可包括设置在最外侧位置的线圈图案121a′和线圈图案121d′以及设置在线圈图案121a′和线圈图案121d′内部的线圈图案121b′和线圈图案121c′,并且设置在内部的线圈图案121b′和线圈图案121c′中的至少一个可形成为具有比设置在最外侧位置的线圈图案121a′和线圈图案121d′的厚度厚的厚度。
设置在最外侧位置的线圈图案121a′和线圈图案121d′以及设置在其内部的线圈图案121b′和线圈图案121c′可通过线圈连接部132彼此连接,从而形成线圈120′。
尽管在本公开中的第五示例性实施例中描述了堆叠的线圈图案层的数量是4个的情况,但堆叠的线圈图案层的数量不限于此,而是可以以各种方式改变。
根据本公开中的另一实施例的电感器100可包括通过堆叠其上设置有线圈图案121的多个绝缘层111而形成的主体101以及设置在主体101的外表面上的第一外部电极181和第二外部电极182,其中多个线圈图案121包括设置在主体101的最外侧位置的线圈图案和设置于设置在最外侧位置的线圈图案的内部的线圈图案,设置在内部的线圈图案中的至少一个的截面面积比设置在最外侧位置的线圈图案的截面面积大。这里的截面面积指的是线圈图案的在宽度方向和长度方向上的截面的面积。
根据本公开中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为了改善Q因数,设置在内部的线圈图案的截面面积和设置在最外侧位置的线圈图案的截面面积可被调整为彼此不同。具体地,设置在内部的线圈图案可形成为具有比设置在最外侧位置的线圈图案的截面面积大的截面面积。
例如,设置在内部的线圈图案可形成为具有比设置在最外侧位置的线圈图案的截面面积大的截面面积,但设置在最外侧位置的线圈图案的截面面积可彼此不同或彼此相等。
在另一示例中,设置在内部的线圈图案可形成为具有比设置在最外侧位置的线圈图案的截面面积大的截面面积,但设置在内部的线圈图案的截面面积可彼此不同或彼此相等。然而,设置在内部的线圈图案的截面面积并不具体限于此。
另外,设置在内部的线圈图案中的至少一个可具有比设置在最外侧位置的线圈图案的线宽大的线宽。
下面的表1示出了通过比较根据本公开中的各种发明示例的高频电感器的Q因数而得到的结果。
在制造下面的表1中的高频电感器试样中的每个以使得主体中堆叠的线圈图案层的数量是9个之后,评估高频电感器试样中的每个。
在下面的表1中,为设置在最外侧位置的线圈图案的厚度与设置在内部的线圈图案的厚度彼此完全相同的情况的试样1对应于表示根据现有技术的电感器的结构的比较示例。
试样2至试样10表示设置在内部的线圈图案形成为具有比设置在最外侧位置的线圈图案的厚度厚的厚度的情况,但设置在最外侧位置的线圈图案具有彼此相同的厚度,并且设置在内部的线圈图案具有彼此相同的厚度。
试样11至试样13表示设置在内部的线圈图案形成为具有比设置在最外侧位置的线圈图案的厚度厚的厚度的情况,但设置在内部的线圈图案具有彼此不同的厚度。
试样14表示设置在内部的线圈图案形成为具有比设置在最外侧位置的线圈图案的厚度厚的厚度的情况,但设置在内部的线圈图案中的一个形成为具有比设置在最外侧位置的线圈图案的厚度薄的厚度。
试样15表示设置在内部的线圈图案形成为具有比设置在最外侧位置的线圈图案的厚度厚的厚度的情况,但设置在最外侧位置的线圈图案具有彼此相同的厚度,并且设置在内部的线圈图案中的一个的厚度与设置在内部的其余线圈图案的厚度不同。
试样16表示设置在内部的线圈图案形成为具有比设置在最外侧位置的线圈图案的厚度厚的厚度的情况,但设置在最外侧位置的线圈图案具有彼此不同的厚度,并且设置在内部的线圈图案具有彼此不同的厚度。
试样17表示设置在内部的线圈图案中的仅一个具有比设置在最外侧位置的线圈图案的厚度厚的厚度的情况。
试样18表示设置在内部的线圈图案中的仅一些具有比设置在最外侧位置的线圈图案的厚度厚的厚度的情况。
【表1】
试样 外_1 外_2 内_A 内_B 内_C 内_D 内_E 内_F 内_G Q
*1 12.0 12.0 12.0 12.0 12.0 12.0 12.0 12.0 12.0 40.9
2 10.0 10.0 12.5 12.5 12.5 12.5 12.5 12.5 12.5 41.8
3 8.1 8.1 13.1 13.1 13.1 13.1 13.1 13.1 13.1 43.0
4 5.0 5.0 14.0 14.0 14.0 14.0 14.0 14.0 14.0 44.9
5 4.0 4.0 14.0 14.0 14.0 14.0 14.0 14.0 14.0 44.0
6 3.0 3.0 14.5 14.5 14.5 14.5 14.5 14.5 14.5 43.7
7 1.5 1.5 15.0 15.0 15.0 15.0 15.0 15.0 15.0 43.4
8 1.4 1.4 15.0 15.0 15.0 15.0 15.0 15.0 15.0 41.6
9 1.3 1.3 15.1 15.1 15.1 15.1 15.1 15.1 15.1 41.3
*10 1.2 1.2 15.1 15.1 15.1 15.1 15.1 15.1 15.1 40.9
11 3.0 3.0 12.0 12.0 12.0 30.0 12.0 12.0 12.0 43.1
12 2.0 2.0 14.0 14.0 14.0 20.0 14.0 14.0 14.0 42.3
13 2.0 2.0 13.0 13.0 13.0 26.0 13.0 13.0 13.0 43.4
14 5.0 5.0 4.0 16.0 16.0 16.0 16.0 15.0 15.0 42.9
15 5.0 5.0 8.0 15.0 15.0 15.0 15.0 15.0 15.0 44.0
16 5.0 12.0 12.0 12.0 12.0 13.0 14.0 14.0 14.0 42.4
17 11.5 11.5 11.5 11.5 11.5 16.0 11.5 11.5 11.5 41.4
18 11.0 11.0 11.0 11.0 14.0 14.0 14.0 11.0 11.0 41.8
在表1的试样1(设置在最外侧位置的线圈图案的厚度与设置在内部的线圈图案的厚度彼此完全相同,试样1对应于表示根据现有技术的电感器的结构的比较示例)中,Q因数被测量为40.9。
基于对应于本公开中的比较示例的试样1的Q因数,根据本公开中的各种发明示例的试样Q因数可通过表1确认。
更具体地,在本公开中的发明示例中的除了试样10之外的试样2至试样9和试样11至试样18中,可理解的是,当设置在内部的线圈图案中的一个或更多个具有比设置在最外侧位置的线圈图案的厚度厚的厚度时,Q因数被改善。
具体地,可以理解的是,即使在试样17(设置在内部的线圈图案中的仅一个具有比设置在最外侧位置的线圈图案的厚度厚的厚度)中,但是相比于根据现有技术的其中线圈图案具有彼此相同的厚度的电感器,Q因数被改善。
此外,作为基于试样14的研究的结果,可理解的是,当设置在内部的线圈图案中的大多数形成为具有比设置在最外侧位置的线圈图案的厚度厚的厚度时,尽管设置在内部的线圈图案中的一个形成为具有比设置在最外侧位置的线圈图案的厚度薄的厚度,但是Q因数也被改善。
此外,可理解的是,当设置在内部的线圈图案中的至少一个形成为具有比设置在最外侧位置的线圈图案的厚度厚的厚度时,在设置在内部的线圈图案的厚度彼此相同或彼此不同的情况下,Q因数被改善。
类似地,可理解的是,尽管设置在最外侧位置的线圈图案的厚度彼此相同或彼此不同,但是Q因数被改善。
同时,在试样10中,Q因数被测量为40.9,其与对应于本公开中的比较示例的试样1中测量的Q因数相等。因此,可理解的是,根据设置在内部的线圈图案的厚度与设置在最外侧位置的线圈厚度之间的比率来改善Q因数的效果是不够的。
更具体地,可理解的是,当设置在内部的线圈图案中的比设置在最外侧位置的线圈图案厚的线圈图案的厚度t1与设置在最外侧位置的线圈图案的厚度t2的比率(t1/t2)为12.6或更大时(如试样10),不能改善Q因数。
相反,可理解的是,在设置在内部的线圈图案中的比设置在最外侧位置的线圈图案厚的线圈图案的厚度t1与设置在最外侧位置的线圈图案的厚度t2的比率(t1/t2)满足1<(t1/t2)<12.6的试样2至试样9和试样11至试样18中,线圈图案根据位置的电阻值可被调整为均匀的,使得Q因数可被改善。
如上所阐述的,根据本公开中的示例性实施例,在电感器中,多个线圈图案可包括设置在主体的最外侧位置的线圈图案以及设置于设置在最外侧位置的线圈图案的内部的线圈图案,并且设置在内部的线圈图案中的至少一个可设置为具有比设置在最外侧位置的线圈图案的厚度厚的厚度,使得该电感器的Q因数可被改善。
虽然以上已示出并描述了示例性实施例,但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显而易见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范围的情况下,可做出改进和变型。

Claims (14)

1.一种电感器,包括:
主体,具有多个绝缘层的堆叠体,每个绝缘层上设置有线圈图案;以及
第一外部电极和第二外部电极,设置在所述主体的外表面上,
其中,多个线圈图案通过线圈连接部彼此串联连接并且形成具有两个端部的线圈,所述两个端部通过线圈引线部连接到所述第一外部电极和第二外部电极,并且
所述多个线圈图案包括设置在所述主体的在所述多个线圈图案的堆叠方向上的最外侧位置的线圈图案和设置在所述最外侧位置的所述线圈图案的内部的线圈图案,设置在内部的所述线圈图案中的至少一个的厚度比设置在所述最外侧位置的所述线圈图案的厚度厚,
其中,设置在所述最外侧位置的所述线圈图案具有彼此不同的厚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器,其中,设置在内部的所述线圈图案中的比设置在所述最外侧位置的所述线圈图案厚的所述线圈图案的厚度t1与设置在所述最外侧位置的所述线圈图案的厚度t2的比率t1/t2满足1<(t1/t2)<12.6。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器,其中,所述多个线圈图案与安装面垂直地堆叠。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器,其中,设置在内部的所述线圈图案具有彼此相同的厚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器,其中,设置在内部的所述线圈图案具有彼此不同的厚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器,其中,设置在内部的所述线圈图案具有从所述主体的所述最外侧位置向所述主体的中心部分增大的厚度。
7.一种电感器,包括:
主体,具有多个绝缘层的堆叠体,每个绝缘层上设置有线圈图案;以及
第一外部电极和第二外部电极,设置在所述主体的外表面上,
其中,多个线圈图案包括设置在所述主体的在所述多个线圈图案的堆叠方向上的最外侧位置的线圈图案和设置在所述最外侧位置的所述线圈图案的内部的线圈图案,并且彼此串联连接以形成具有两个端部的线圈,
设置在内部的所述线圈图案中的至少一个的截面面积大于设置在所述最外侧位置的所述线圈图案的截面面积,
其中,设置在内部的所述线圈图案具有彼此相同的截面面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感器,其中,设置在所述最外侧位置的所述线圈图案具有彼此不同的截面面积。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感器,其中,设置在内部的所述线圈图案具有比设置在所述最外侧位置的所述线圈图案的线宽大的线宽。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感器,其中,设置在内部的所述线圈图案的厚度比设置在所述最外侧位置的所述线圈图案的厚度厚。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感器,其中,设置在内部的所述线圈图案中的比设置在所述最外侧位置的所述线圈图案厚的所述线圈图案的厚度t1与设置在所述最外侧位置的所述线圈图案的厚度t2的比率t1/t2满足1<(t1/t2)<12.6。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感器,其中,设置在内部的所述线圈图案具有彼此相同的厚度。
13.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感器,其中,设置在所述最外侧位置的所述线圈图案具有彼此不同的厚度。
14.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感器,其中,所述多个线圈图案与板安装面垂直地堆叠。
CN201811147889.0A 2017-10-18 2018-09-29 电感器 Active CN10968654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7-0135058 2017-10-18
KR1020170135058A KR101994759B1 (ko) 2017-10-18 2017-10-18 인덕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86541A CN109686541A (zh) 2019-04-26
CN109686541B true CN109686541B (zh) 2022-07-05

Family

ID=660970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47889.0A Active CN109686541B (zh) 2017-10-18 2018-09-29 电感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923262B2 (zh)
JP (2) JP2019075535A (zh)
KR (1) KR101994759B1 (zh)
CN (1) CN10968654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136009B2 (ja) * 2019-06-03 2022-09-13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積層コイル部品
JP7151655B2 (ja) 2019-07-27 2022-10-12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インダクタ
KR102224311B1 (ko) * 2019-07-29 2021-03-08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코일 부품
KR20210017661A (ko) * 2019-08-09 2021-02-17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코일 부품
JP7434974B2 (ja) 2020-02-07 2024-02-21 Tdk株式会社 コイル部品
KR20220029210A (ko) * 2020-09-01 2022-03-08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코일 부품
KR20220069578A (ko) * 2020-11-20 2022-05-27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코일 부품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17126A (ja) * 1999-11-22 2001-08-10 Fdk Corp 積層インダクタ
JP2004014549A (ja) * 2002-06-03 2004-01-15 Fdk Corp 磁心型積層インダクタ
TW201001457A (en) * 2008-06-30 2010-01-01 Delta Electronics Inc Magnetic component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3217U (ja) * 1992-08-24 1994-03-25 太陽誘電株式会社 積層セラミックインダクタ
JP2001085230A (ja) 1999-09-14 2001-03-30 Murata Mfg Co Ltd インダクタ
JP2002305111A (ja) * 2001-04-05 2002-10-18 Fdk Corp 積層インダクタ
KR100869741B1 (ko) 2006-12-29 2008-11-21 동부일렉트로닉스 주식회사 나선형 인덕터
KR101026034B1 (ko) 2008-07-16 2011-03-30 주식회사 아모텍 칩 형상의 파워 인덕터
JP5131260B2 (ja) 2009-09-29 2013-01-30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積層型コイル装置
WO2012086397A1 (ja) * 2010-12-21 2012-06-28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積層コイル部品
JP2012160497A (ja) 2011-01-31 2012-08-23 Kyocera Corp 積層型電子部品
KR20130039400A (ko) * 2011-10-12 2013-04-22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적층 세라믹 전자 부품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20130096026A (ko) * 2012-02-21 2013-08-29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적층형 인덕터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2015026760A (ja) 2013-07-29 2015-02-05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積層コイル
WO2016006542A1 (ja) 2014-07-08 2016-01-14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電子部品
JP2016139742A (ja) 2015-01-28 2016-08-04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コイル部品
KR102127811B1 (ko) * 2015-10-19 2020-06-29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적층 전자부품 및 그 제조방법
JP6418134B2 (ja) * 2015-11-02 2018-11-07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電子部品
JP6536437B2 (ja) * 2016-03-04 2019-07-03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電子部品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17126A (ja) * 1999-11-22 2001-08-10 Fdk Corp 積層インダクタ
JP2004014549A (ja) * 2002-06-03 2004-01-15 Fdk Corp 磁心型積層インダクタ
TW201001457A (en) * 2008-06-30 2010-01-01 Delta Electronics Inc Magnetic componen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90115134A1 (en) 2019-04-18
KR20190043248A (ko) 2019-04-26
JP2019075535A (ja) 2019-05-16
CN109686541A (zh) 2019-04-26
JP2019153798A (ja) 2019-09-12
KR101994759B1 (ko) 2019-07-01
US10923262B2 (en) 2021-0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86541B (zh) 电感器
CN108206088B (zh) 电感器
US10593465B2 (en) Multilayer chip bead
KR102052596B1 (ko) 칩형 코일 부품 및 그 제조방법
US11289264B2 (en) Inductor
CN108206087B (zh) 电感器及其贴装基板
US11270836B2 (en) Inductor
CN110364336B (zh) 电感器
CN110120294B (zh) 电感器
CN110534287B (zh) 电感器
US11735350B2 (en) Inductor
KR102380835B1 (ko) 코일 부품
KR102494342B1 (ko) 인덕터
US11107614B2 (en) Coil electronic compon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