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77447A - 燃料供给装置 - Google Patents

燃料供给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77447A
CN109477447A CN201780043791.8A CN201780043791A CN109477447A CN 109477447 A CN109477447 A CN 109477447A CN 201780043791 A CN201780043791 A CN 201780043791A CN 109477447 A CN109477447 A CN 1094774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uel
directing plate
supply system
petrolift
fuel supp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4379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477447B (zh
Inventor
内藤敏彦
相乐晃次
大户博昭
喜多茂
小林正春
中内洪太
直井康夫
江村哲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4774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774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4774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774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7/00Apparatus or systems for feeding liquid fuel from storage containers to carburettors or fuel-injection apparatus; Arrangements for purifying liquid fuel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7/00Apparatus or systems for feeding liquid fuel from storage containers to carburettors or fuel-injection apparatus; Arrangements for purifying liquid fuel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7/04Feeding by means of driven pumps
    • F02M37/08Feeding by means of driven pumps electrically driven
    • F02M37/10Feeding by means of driven pumps electrically driven submerged in fuel, e.g. in reservoi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 Fuel-Injection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燃料供给装置。燃料供给装置(11)具有引导板(31),该引导板(31)与下部箱体(17)及上部箱体(18)以分体形成,将从压力调节器(45)的排出口(52)排出的燃料向比压力调节器(45)的排出口(52)更靠近装置中心(Xs)侧引导。引导板(31)通过夹在上部箱体(18)与燃料泵(12)之间而被保持,在燃料供给装置(11)向引导板(31)侧的倾斜状态下,引导板(31)的至少一部分与从下部箱体(17)的侧壁(41b)的上端于铅垂方向上延长的直线(LN)重合。由此,能够抑制装置大型化,并且能够将从压力调节器排出的燃料可靠地向燃料吸入部引导。

Description

燃料供给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料供给装置。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燃料供给装置。燃料供给装置安装在燃料箱的下部。燃料供给装置具有围绕燃料泵单元整体的外周的防扩散导盖。防扩散导盖从泵安装座向上方延伸。剩余的燃料从压力调节器排出,经由防扩散导盖被引导向燃料池。因此,即使车体发生了倾斜时也能够向燃料池内引导燃料,所以能够实现燃料从配置于燃料池内的燃料吸入部吸取。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2793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防扩散导盖围绕燃料泵单元整体的外周,从泵安装座延伸至压力调节器的位置。燃料泵单元遍及上下方向整体为大径,燃料供给装置的大型化不可避免。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料供给装置,其能够抑制装置大型化,并且能够将从压力调节器排出的燃料可靠地向燃料吸入部引导。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侧面,能够提供一种燃料供给装置,具有:具有从底板向上方延伸的侧壁的下部箱体、以及在与所述下部箱体之间夹有燃料泵并连接有所述燃料泵的排出口且连接有将从所述燃料泵排出的燃料之中的剩余燃料向下方排出的压力调节器的上部箱体,并且在所述侧壁的内侧具有向所述燃料泵的吸入口引导燃料的燃料吸入通路,在该燃料供给装置中,具有引导板,该引导板与所述下部箱体及所述上部箱体以分体形成,对从所述压力调节器的排出口排出的燃料进行引导,所述引导板通过夹在所述上部箱体与所述燃料泵之间而被保持,在所述燃料供给装置向引导板侧的倾斜状态下,所述引导板至少一部分与从所述下部箱体的侧壁的上端部在铅垂方向上延长的直线重合。
根据第二侧面,除了第一侧面的结构以外,所述引导板配置在比所述压力调节器的排出口的至少一部分更靠近装置中心侧的位置。
根据第三侧面,除了第二侧面的结构以外,所述引导板具有从保持部向下方延伸的下方延伸部,所述下方延伸部与从所述下部箱体的侧壁上端在铅垂方向上延长的线至少一部分重合。
根据第四侧面,能够提供一种燃料供给装置,具有:具有从底板向上方延伸的侧壁的下部箱体、以及在与所述下部箱体之间夹有燃料泵并连接有所述燃料泵的排出口且连接有将从所述燃料泵排出的燃料之中的剩余燃料向下方排出的压力调节器的上部箱体,并且在所述侧壁的内侧具有向所述燃料泵的吸入口引导燃料的燃料吸入通路,在该燃料供给装置中,具有引导板,该引导板与所述下部箱体及所述上部箱体以分体形成,对从所述压力调节器的排出口排出的燃料进行引导,在所述引导板,在比所述下部箱体的侧壁上端更上方形成有与上方及下方相比位于接近装置中心的位置的收缩部。
根据第五侧面,除了第四侧面的结构以外,所述引导板配置在比所述压力调节器的排出口的至少一部分更靠近装置中心侧的位置。
根据第六侧面,除了第四或第五侧面的结构以外,所述燃料泵具有圆筒壳体、以及与所述圆筒壳体的开放端结合的盖部件,所述引导板在上下方向上在与所述盖部件对应的位置上具有所述收缩部。
根据第七侧面,除了第四~第六侧面的任一结构以外,所述上部箱体具有安装液面检测装置的腕部,所述腕部比侧壁更向外侧突出,在所述腕部的根部配置有收缩部。
根据第八侧面,除了第一~第七侧面的任一结构以外,所述上部箱体与所述下部箱体利用卡扣机构进行连结,由此而将所述上部箱体及所述下部箱体与所述燃料泵结合。
根据第九侧面,除了第一~第八侧面的任一结构以外,所述上部箱体具有在内侧保持压力调节器的保持筒,所述引导板具有在所述保持筒的外周嵌合的嵌合壁。
根据第十侧面,除了第一~第九侧面的任一结构以外,所述引导板具有倾斜部,其在所述压力调节器的排出口的下方随着朝向下侧而逐渐减小与装置中心的距离。
发明的效果
根据第一侧面,引导板即使在车体发生了倾斜时也能够向侧壁内引导燃料,能够抑制燃料耗尽。通过与下部箱体及上部箱体以分体构成引导板,能够提高引导板的设计自由度,使引导板小型化。在引导板安装时,因为能够不使用其它的部件,以简单的结构保持引导板,所以能够小型化。当引导板位于一部分与从下部箱体的侧壁的上端部在铅垂方向上延长的直线重合的位置时,即使车辆发生了倾斜,也能够可靠地向下部箱体的侧壁的内侧引导燃料。
根据第二侧面,通过将引导板配置在比排出口的至少一部分更靠近装置中心侧的位置,能够有效地将从压力调节器排出的燃料向径向内侧引导。
根据第三侧面,通过将引导板向下方延长,包括高度在内的侧壁的形状的自由度提高。
根据第四侧面,即使车体发生了倾斜时,引导板也能够向侧壁内引导燃料,能够抑制燃料耗尽。通过与下部箱体及上部箱体以分体构成引导板,能够提高引导板的设计自由度,使引导板小型化。在引导板安装时,能够不利用其它的部件,以简单的结构保持引导板,所以能够小型化。在向燃料箱内***燃料供给装置时,首先将装置上部的突出的部分***燃料箱内,在燃料箱的开口边缘接触收缩部并以收缩部为中心使装置整体旋转后,当以直立的状态向燃料箱内***装置时,不必增大燃料箱的开口,能够确保燃料供给装置向箱内的***性。因此,即使是具有引导板的燃料供给装置,也不会有损装置的箱***性。
根据第五侧面,通过将引导板配置在比排出口的至少一部分更靠近装置中心侧的位置,能够有效地将从压力调节器排出的燃料向径向内侧引导。
根据第六侧面,通过在与比圆筒壳体更小径的盖部件于上下方向重合的位置设置收缩部,能够使收缩部的位置进一步偏向装置中心侧而实现燃料供给装置的进一步小径化。
根据第七侧面,即使在装置上部具有腕部的突出,在腕部的根部设有引导板,也能够利用与装置中心接近的收缩部,可靠地向燃料箱内***燃料供给装置。
根据第八侧面,因为能够利用箱体彼此的卡扣连接来保持引导板,所以使保持引导板的结构简单。
根据第九侧面,利用嵌合壁能够可靠地防止引导板脱落。
根据第十侧面,因为从压力调节器排出的燃料碰于倾斜部,所以能够抑制由于燃料碰于引导板而产生的起泡及飞溅。
附图说明
图1是概括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燃料供给装置的整体图的立体图(第一实施方式)。
图2是概括表示燃料供给装置的结构的垂直剖视图(第一实施方式)。
图3是概括表示在压力调节器中从下方观察的排出口的俯视放大图(第一实施方式)。
图4是对应于图2、概括表示最大倾斜状态下的燃料供给装置的垂直剖视图(第一实施方式)。
图5是引导板的立体放大图(第一实施方式)。
附图标记说明
11燃料供给装置;12燃料泵;12a吸入口;12b排出口;17下部箱体;18上部箱体;19卡扣机构;25液面检测装置;26腕部(支承腕);31引导板;31b收缩部;32圆筒壳体;33b第二盖部件;41a底板;41b侧壁;41c燃料吸入通路(内部空间);45压力调节器;46保持筒;52排出口;53作为倾斜部的盖体;54嵌合壁;55作为保持部的第一壁体;LN直线;Xs装置中心(中心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概括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燃料供给装置11的整体图。燃料供给装置11具有:燃料泵12、以及保持燃料泵12的壳体13。壳体13具有在燃料箱T的底板形成的圆形开口中嵌入的圆筒体14。在圆筒体14一体地形成有凸缘15,该凸缘15沿与圆筒体14的中心轴线Xs正交的平面,从圆筒体14的外周面突出。当从底板的开口向燃料箱T内***圆筒体14时,凸缘15与燃料箱T的外表面重合。在壳体13形成有圆筒体14***燃料箱T时位于燃料箱T的外侧的燃料取出管16。在燃料取出管16连接有与发动机的燃料喷射阀连接的燃料管(未图示)。当燃料泵12工作时,燃料箱T内的燃料经由燃料泵12向燃料喷射阀供给。这样的燃料箱T及燃料喷射阀例如搭载在二轮机动车这样的鞍乘型车辆中加以利用。
壳体13由圆筒体14、具有凸缘15及燃料取出管16的树脂成型体的下部箱体(第一壳体)17、以及与该下部箱体17连结并配置在燃料箱T内的树脂成型体的上部箱体(第二壳体)18形成。上部箱体18从上方安装于燃料泵12。上部箱体18在其与下部箱体17之间夹有燃料泵12。在连结过程中,在下部箱体17及上部箱体18之间建立有卡扣机构19。
卡扣机构19具有:板片21,其被区划于下部箱体17,与上部箱体18的外表面重合;突片22,其形成于上部箱体18的外表面,与板片21卡合,并在与下部箱体17分离的方向上限制上部箱体18位移。在板片21形成有允许突片22进入的窗孔23。窗孔23的上缘23a由与圆筒体14的中心轴线Xs正交的平面分隔。同样地,突片22的上端22a由与圆筒体14的中心轴线Xs正交的平面分隔。突片22的下端22b由随着朝向上方而远离上部箱体18外表面的倾斜面分隔。沿窗孔23的侧缘在板片21区划有细片21a,通过细片21a的动作,板片21的上端能够在远离圆筒体14的中心轴线Xs的方向上位移。当板片21在上部箱体18的外表面与圆筒体14的中心轴线Xs平行地滑动时,由于板片21的弹性变形,越过倾斜面,停留在突片22上。当保持原样且上部箱体18与下部箱体17继续接近时,板片21的上端通过突片22,再次与上部箱体18的外表面重合。此时,突片22进入板片21的窗孔23内。突片22的上端22a与窗孔23的上缘23a以与上部箱体18的外表面正交的平面进行面接触,其结果是,阻止上部箱体18相对于下部箱体17上方向位移。
在此,在上部箱体18一体地形成有限制板片21位移的限制片24。限制片24在上部箱体18的外表面具有以相当于板片21的板厚的间隔而面对的对置面。在限制片24的对置面与上部箱体18的外表面之间配置有板片21。因为限制片24围绕圆筒体14的中心轴线Xs在周向两端与上部箱体18结合,所以能够在远离圆筒体14的中心轴线Xs的方向上限制限制片24位移。限制片24的上缘可以以相当于从板片21的上端至窗孔23的下缘的距离的距离配置在从突片22向下方分离的位置上。根据这样的配置,在上部箱体18及下部箱体17相互结合时,能够保持突片22与窗孔23的卡合,抑制上部箱体18从下部箱体17脱落。
在上部箱体18一体地形成有支承液面检测装置25的支承腕26。支承腕26在倾斜方向上延伸,以随着远离上部箱体18的外表面而远离下部箱体17。这样倾斜的方向由在包括圆筒体14的中心轴线Xs在内的虚拟平面内以规定的倾斜角与该中心轴线Xs交叉的矢量V确定。支承腕26比从圆筒体14的上端与中心轴线Xs平行扩展的虚拟圆筒面更向外侧突出。
液面检测装置25具有旋转自如地安装于支承腕26的传感器转子27。传感器转子27构成为围绕旋转轴线进行旋转的圆板形状。在传感器转子27上固定有传感器杆28。传感器杆28在圆板的直径线上固定于传感器转子27。在传感器杆28的前端连结有浮标29。浮标29在汽油之类的液体燃料中产生浮力。利用浮力的作用,浮标29能够在燃料的液面上浮动。与浮标29的上下移动相应地,传感器转子27进行旋转。根据传感器转子27的角位置,检测液面的位置。液面检测装置25将确定检测出的液面水平的信号向车辆的显示装置输出。
燃料供给装置11具有与下部箱体17及上部箱体18以分体形成的引导板31。即,引导板31与下部箱体17及上部箱体18分离而形成。引导板31夹在上部箱体18与燃料泵12之间并被保持。引导板31的下端31a无论燃料供给装置11的姿势如何变化,都位于比从圆筒体14的上端在铅垂方向上规定的虚拟面S更靠近内侧的位置。在此,虚拟面S无论燃料供给装置11的姿势如何变化,都从圆筒体14的上端在重力方向上平行地扩展。
如图2所示,燃料泵12具有:开放轴向两端的圆筒壳体32、与圆筒壳体32的一端结合并堵塞圆筒壳体32的一个开放端的第一盖部件33a、以及与圆筒壳体32的另一端结合并堵塞圆筒壳体32的另一个开放端的第二盖部件33b。圆筒壳体32例如由铝之类的金属制筒体构成。在圆筒壳体32内收纳有与叶轮34的驱动轴35连结的电动马达36。电动马达36具有:与驱动轴35结合的转子37a、以及在转子37a的旋转轨道的外侧与转子37a面对的定子37b。转子37a例如由永久磁铁构成。定子37b例如由电磁线圈群构成。基于向定子37b供给的电力,引发驱动轴35旋转。这样,叶轮34进行旋转。圆筒壳体32的中心轴线与圆筒体14的中心轴线Xs平行地进行配置。
第一盖部件33a由树脂成型体形成。在圆筒壳体32的中心轴线于铅垂方向上直立时,第一盖部件33a与圆筒壳体32的下端结合,并且在圆筒壳体32内区划有叶轮室38。在叶轮室38收纳有叶轮34。第一盖部件33a在叶轮室38区划有连接燃料泵12的吸入口12a的吸入流路39。当叶轮34通过电动马达36的动作而进行旋转时,燃料在吸入流路39从吸入口12a向叶轮室38流动。
第二盖部件33b由树脂成型体形成。在圆筒壳体32的中心轴线于铅垂方向上直立时,第二盖部件33b与圆筒壳体32的上端结合。第二盖部件33b对燃料泵12的排出口12b进行区划。在叶轮34旋转时,在规定的压力下,从排出口12b排出燃料。
下部箱体17具有:从下方支承燃料泵12的平板形状的底板41a、以及从底板41a向上方延伸的侧壁41b。侧壁41b由具有与燃料泵12的中心线平行的中心轴的圆筒形状的围壁形成。侧壁41b围绕中心轴包围燃料泵12。侧壁41b对与燃料泵12的吸入口12a连通的内部空间41c进行区划。在侧壁的内侧建立有向燃料泵12的吸入口12a引导燃料的燃料吸入通路。所述的圆筒体14在比凸缘15更上侧形成有侧壁41b的一部分。
在侧壁41b的内侧配置有燃料滤清器42。燃料滤清器42配置在侧壁41b的内部空间,即燃料吸入通路。燃料滤清器42与燃料泵12的吸入口12a连结。流入侧壁41b的内侧的燃料利用燃料滤清器42进行过滤,从吸入口12a吸入燃料泵12中。
上部箱体18对与燃料泵12的排出口12b连接的燃料通路43进行区划。燃料通路43以与驱动轴35的轴心平行地配置排出口12b的中心线的姿势接受燃料泵12的排出口12b。燃料通路43与下部箱体17的燃料导出管44连接。燃料通路43将从燃料泵12的排出口12b排出的燃料向燃料导出管44引导。燃料导出管44与燃料取出管16连接,从底板41a在垂直方向上与中心轴线Xs平行地立起。从燃料泵12的排出口12b排出的燃料经由燃料通路43及燃料导出管44,从燃料取出管16向燃料箱T外取出。
在上部箱体18连接有压力调节器45。压力调节器45安装于上部箱体18。在安装过程中,在上部箱体18区划有保持筒46。压力调节器45保持于保持筒46的内侧。保持筒46的中心轴线与排出口12b的中心线平行地进行配置。
压力调节器45具有在从燃料通路43分支出来的燃料回流通路47上配置的阀体48。在阀体48连结有弹性部件、即螺旋弹簧51,其与燃料通路43的压力对抗,向阀座49推压阀体48。当燃料通路43的压力超过规定值时,与螺旋弹簧51的弹力对抗,阀体48离开阀座49,燃料从向下的排出口52向下方排出。这样,压力调节器45将从燃料泵12排出的燃料之中剩余的燃料向下方排出。剩余的燃料向燃料箱T内回流。如图3所示,排出口52在压力调节器45的下表面围绕阀体48离散地开口。
如图2所示,引导板31具有无论燃料供给装置11的姿势如何变化都能接住从压力调节器45的排出口52排出的燃料的盖体53。在此,盖体53具有无论燃料供给装置11的姿势如何变化都在重力方向上位于排出口52的下方的扩展体(広がり)。盖体53位于压力调节器45的排出口52的下方,随着朝向下侧,与中心轴线(装置中心)Xs的距离逐渐减小地倾斜。利用盖体53的动作,引导板31将从压力调节器45的排出口52排出的燃料向比压力调节器45的排出口52更靠近装置中心侧的位置引导。
引导板31具有嵌合在保持筒46的外周的嵌合壁54。嵌合壁54具有:从盖体53的外端延续的第一壁体55、以及在比盖体53更接近圆筒体14的中心轴线Xs的位置配置的第二壁体56。第一壁体55在最远离圆筒体14的中心轴线Xs的位置与上部箱体18连结。在第二壁体56经由与燃料泵12的端面重合的连接板57而一体地结合有辅助嵌合壁58。辅助嵌合壁58由与嵌合壁54同轴的部分圆筒体形成。
引导板31具有从盖体53延续并与第二盖部件33b的外向圆筒面面对的小径化片59。小径化片59从嵌合壁54的第一壁体55延续并比第一壁体55更偏向中心轴线Xs而配置。这样,在引导板31上,在比下部箱体17的侧壁41b上端更上方形成有与上方及下方相比位于距离中心轴线Xs较短的位置上的收缩部31b。收缩部31b位于支承腕26的根部,且沿中心轴线Xs配置在上下方向上与第二盖部件33b对应的位置上。
引导板31具有从小径化片59的下端延续的延长片61。延长片61与圆筒壳体32的外周面面对。因此,延长片61与小径化片59相比远离中心轴线Xs。如图4所示,引导板31在燃料供给装置11向引导板31侧的倾斜状态下,至少一部分与从下部箱体17的侧壁41b的上端于铅垂方向上延长的直线LN重合。引导板31从接住由压力调节器45的排出口52排出的燃料的盖体53至直线LN连续而不中断。该直线LN在燃料供给装置11的倾斜状态下,在延长片61的内周侧圆筒面与位于重力方向最下方的母线重合。在此,盖体53、小径化片59及延长片61构成从保持筒46向下方延伸、且至少一部分与从下部箱体17的侧壁41b上端于铅垂方向延长的线LN重合的下方延伸部。
如图5所示,在嵌合壁54的第一壁体55区划有从上端向下方延伸的切口62。在切口62嵌合有形成于上部箱体18的加固肋(未图示)。这样,在嵌合壁54与保持筒46之间角位置围绕保持筒46的中心轴线而被固定。能够相对于上部箱体18对引导板31进行定位。
在嵌合壁54的第二壁体56区划有从与连接板57连结的下端向上方延伸的开口63。同样地,在辅助嵌合壁58区划有从与连接板57连结的下端向上方延伸的开口64。在从压力调节器45排出的燃料量多、且燃料不能从燃料泵12与小径化片59及延长片61之间流尽时,从开口63、64向燃料泵12的端面引导燃料流动。燃料在燃料泵12的外表面扩散,流入侧壁41b的内部空间41c中。这样,能够可靠地实现燃料回收。
燃料供给装置11搭载在二轮机动车这样的车辆上。此时,压力调节器45相对于中心轴线Xs配置在车辆前方或车辆后方。即,引导板31的中心线与包括中心轴线Xs且规定车辆前进方向的虚拟垂直面重合。如图3所示,当在坡路(上坡或下坡)等车体发生倾斜时,燃料供给装置11发生倾斜。这样,即使燃料供给装置11的姿势发生变化,从压力调节器45排出的燃料沿着引导板31,可靠地从引导板31的下端31a向侧壁41b的内侧落下。燃料在侧壁41b的内侧从燃料泵12的吸入口12a吸入燃料泵12。
如上所述,引导板31与下部箱体17及上部箱体18以分体形成,将从压力调节器45的排出口52排出的燃料向比压力调节器45的排出口52更靠近装置中心侧引导。而且,引导板31通过夹在上部箱体18与燃料泵12之间而被保持,在燃料供给装置11向引导板31侧的倾斜状态下,至少一部分与从下部箱体17的侧壁41b的上端于铅垂方向延长的直线LN重合。因此,引导板31即使车体发生了倾斜时也能够向侧壁41b内引导燃料,能够抑制燃料耗尽。并且,通过与下部箱体17及上部箱体18以分体构成引导板31,能够提高引导板31的设计自由度,使引导板31小型化。在引导板31安装时,因为能够不利用其它的部件,以简单的结构保持引导板31,所以能够小型化。当引导板31位于一部分与从下部箱体17的侧壁41b的上端于铅垂方向延长的直线LN重合的位置时,即使车辆发生了倾斜,也能够可靠地向下部箱体17的侧壁41b的内侧引导燃料。
在燃料供给装置11中,引导板31具有从保持部(嵌合壁54)向下方延伸的下方延伸部,下方延伸部与从下部箱体17的侧壁41b上端于铅垂方向延长的线LN至少在一部分重合。通过将引导板31向下方延长,提高包括侧壁41b的高度在内的形状的自由度。
引导板31在比下部箱体17的侧壁41b上端更上方形成有与上方及下方相比位于距离装置中心(中心轴线Xs)较短的位置的收缩部31b(相当于小径化片59)。引导板31即使在车体发生了倾斜时也能够向侧壁41b内引导燃料,能够抑制燃料耗尽。通过与下部箱体17及上部箱体18以分体构成引导板31,能够提高引导板31的设计自由度,使引导板31小型化。在引导板31安装时,因为能够不利用其它的部件,以简单的结构保持引导板31,所以能够小型化。在向燃料箱T内***燃料供给装置11时,首先将装置上部的突出的部分***燃料箱T内,在收缩部31b与燃料箱T的开口边缘接触并以收缩部31b为中心使装置整体旋转后,当在直立的状态下向燃料箱T内***燃料供给装置11时,不必增大燃料箱T的开口,能够确保燃料供给装置11向燃料箱T内的***性。因此,即使是具有引导板31的燃料供给装置11,也不会有损装置的箱***性。
燃料泵12具有圆筒壳体32、以及与圆筒壳体32的开放端结合的第二盖部件33b。引导板31在上下方向上与第二盖部件33b对应的位置具有收缩部31b。通过在与比圆筒壳体32更小径的第二盖部件33b于上下方向重合的位置设置收缩部31b,能够使收缩部31b的位置进一步偏向装置中心侧,实现燃料供给装置11的进一步小径化。
上部箱体18具有安装液面检测装置25的腕部、即支承腕26,支承腕26比侧壁41b更向外侧突出,在支承腕26的根部配置有收缩部31b。在装置上部具有支承腕26的突出,即使在支承腕26的根部设有引导板31,也能够利用与装置中心接近的收缩部31b,容易地向燃料箱T内***燃料供给装置11。
燃料供给装置11在下部箱体17与上部箱体18之间形成有卡扣机构19。上部箱体18与下部箱体17利用卡扣机构19连结,由此,上部箱体18及下部箱体17与燃料泵12结合。这样,因为能够利用箱体彼此的卡扣连接来保持引导板31,所以能够使保持引导板31的结构简单。
上部箱体18具有在内侧保持压力调节器45的保持筒46,引导板31具有在保持筒46的外周嵌合的嵌合壁54。利用嵌合壁54,能够可靠地防止引导板31脱落。
引导板31具有倾斜部(相当于盖体53),该倾斜部在压力调节器45的排出口52的下方随着朝向下侧而逐渐减小与装置中心(中心轴线Xs)的距离。因为从压力调节器45排出的燃料碰于倾斜部,所以,能够抑制因燃料碰于引导板31而产生的起泡及飞溅。
如上所述,燃料供给装置11具有:下部箱体(第一壳体)17,其从下方支承燃料泵12,具有对与燃料泵12的吸入口12a连通的内部空间41c进行区划的侧壁(围壁)41b;上部箱体(第二壳体)18,其从上方安装于燃料泵12,区划有对从燃料泵12的排出口12b排出的燃料进行引导的燃料通路43;压力调节器45,其安装于上部箱体18,将燃料通路43的燃料之中剩余的燃料从排出口52排出;引导板31,其与下部箱体17及上部箱体18分离而成型,安装于上部箱体18,无论姿势如何变化都接住从压力调节器45的排出口52排出的燃料,并具有无论姿势如何变化都位于比从侧壁41b的上端于铅垂方向规定的虚拟面S更靠近内侧的下端。
即使燃料供给装置11的姿势发生变化,从压力调节器45排出的燃料也沿引导板31而可靠地从引导板31的下端31a向侧壁(围壁)41b的内侧落下。这样,能够抑制燃料耗尽。因为引导板31与下部箱体(第一壳体)17及上部箱体(第二壳体)18分离而成型,所以引导板31的形状不必严格限制。由于引导板31的作用而能够缩小侧壁(围壁)41b,其结果是,燃料泵12以广泛范围向侧壁(围壁)41b的外侧开放。与燃料泵12以广泛的范围被侧壁(围壁)41b包围的情况相比,燃料供给装置11的上方能够小径化,提高燃料泵12的可视性。能够简化安装作业与维护作业。
另外,燃料供给装置11具有:下部箱体(第一壳体)17,其从下方支承燃料泵12,具有对与燃料泵12的吸入口12a连通的内部空间41c进行区划的侧壁(围壁)41b;上部箱体(第二壳体)18,其从上方安装于燃料泵12,区划有对从燃料泵12的排出口12b排出的燃料进行引导的燃料通路43,具有从与侧壁(围壁)41b同轴地从侧壁(围壁)41b的上端延伸的虚拟圆筒面S向外侧突出的支承腕(突出体)26;压力调节器45,其安装于上部箱体18,将燃料通路43的燃料之中剩余的燃料从排出口52排出;引导板31,其与下部箱体(第一壳体)17及上部箱体(第二壳体)18分离而成型并安装于上部箱体(第二壳体)18,无论姿势如何变化都接住从压力调节器45的排出口52排出的燃料,并向侧壁(围壁)41b的内侧引导。此时,在引导板31形成有:嵌合壁543的第一壁体(固定片)55,该第一壁体(固定片)55围绕侧壁(围壁)41b的中心轴线Xs与支承腕(突出体)26的位置对应进行配置,在最远离侧壁(围壁)41b的中心轴线Xs的位置与上部箱体(第二壳体)18结合;小径化片59,其从第一壁体(固定片)55延续,并比第一壁体(固定片)55更偏向中心轴线Xs。
即使燃料供给装置11的姿势发生变化,从压力调节器45排出的燃料也能沿引导板31可靠地被引导向侧壁(围壁)41b的内侧。燃料在侧壁(围壁)41b的内侧从燃料泵12的吸入口12a吸入燃料泵12。这样,能够抑制燃料耗尽。在向燃料箱T安装燃料供给装置11时,使燃料供给装置11倾斜,并且首先从燃料箱T的开口向燃料箱T内***支承腕(突出体)26。然后,小径化片59与燃料箱T的开口边缘接触,并且以小径化片59为支点旋转燃料供给装置11,确保燃料供给装置11的直立姿势。只要原样维持直立姿势并且沿侧壁(围壁)41b的中心轴线Xs从燃料箱T的开口向燃料箱T内***燃料供给装置11,则会在燃料箱T的开口嵌入燃料供给装置11的侧壁(围壁)41b。

Claims (10)

1.一种燃料供给装置,具有:
下部箱体(17),其具有从底板(41a)向上方延伸的侧壁(41b);
上部箱体(18),在其与所述下部箱体(17)之间夹有燃料泵(12),并连接有所述燃料泵(12)的排出口(12b),且连接有将从所述燃料泵(12)排出的燃料之中剩余的燃料向下方排出的压力调节器(45);
在所述侧壁(41b)的内侧具有向所述燃料泵(12)的吸入口(12a)引导燃料的燃料吸入通路(41c),
该燃料供给装置(11)的特征在于,
具有引导板(31),该引导板(31)与所述下部箱体(17)及所述上部箱体(18)以分体形成,对从所述压力调节器(45)的排出口(52)排出的燃料进行引导,
所述引导板(31)通过夹在所述上部箱体(18)与所述燃料泵(12)之间而被保持,
在所述燃料供给装置(11)向引导板(31)侧的倾斜状态下,所述引导板(31)的至少一部分与从所述下部箱体(17)的侧壁(41b)的上端部于铅垂方向延长的直线(LN)重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板(31)配置在比所述压力调节器(45)的排出口(52)的至少一部分更靠近装置中心(Xs)侧的位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料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板(31)具有从保持部(55)向下方延伸的下方延伸部(53、59、61),所述下方延伸部(53、59、61)与从所述下部箱体(17)的侧壁(41b)上端于铅垂方向延长的线(LN)至少一部分重合。
4.一种燃料供给装置,具有:
下部箱体(17),具有从底板(41a)向上方延伸的侧壁(41b);
下部箱体(17),在其与所述下部箱体(17)之间夹有燃料泵(12),并连接有所述燃料泵(12)的排出口(12b),且连接有将从所述燃料泵(12)排出的燃料之中剩余的燃料向下方排出的压力调节器(45);
在所述侧壁(41b)的内侧具有向所述燃料泵(12)的吸入口(12a)引导燃料的燃料吸入通路(41c),
该燃料供给装置(11)的特征在于,
具有引导板(31),该引导板(31)与所述下部箱体(17)及所述上部箱体(18)以分体形成,对从所述压力调节器(45)的排出口(52)排出的燃料进行引导,
在所述引导板(31)上,在比所述下部箱体(17)的侧壁(41b)上端更上方形成有与上方及下方相比位于接近装置中心(Xs)的位置的收缩部(31b)。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料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板(31)配置在比所述压力调节器(45)的排出口(52)的至少一部分更靠近装置中心(Xs)侧的位置。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燃料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燃料泵(12)具有圆筒壳体(32)、以及与所述圆筒壳体(32)的开放端结合的盖部件(33b),所述引导板(31)在上下方向上与所述盖部件(33b)对应的位置上具有所述收缩部(31b)。
7.如权利要求4~6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料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部箱体(18)具有安装液面检测装置(25)的腕部(26),所述腕部(26)比侧壁(41b)更向外侧突出,在所述腕部(26)的根部配置有收缩部(31b)。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料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部箱体(18)与所述下部箱体(17)利用卡扣机构(19)连结,由此,所述上部箱体(18)及所述下部箱体(17)与所述燃料泵(12)结合。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料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部箱体(18)具有在内侧保持压力调节器(45)的保持筒(46),所述引导板(31)具有在所述保持筒(46)的外周嵌合的嵌合壁(54)。
10.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料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板(31)具有倾斜部(53),该倾斜部(53)在所述压力调节器(45)的排出口(52)的下方随着朝向下侧,该倾斜部(53)与装置中心(Xs)的距离逐渐减小。
CN201780043791.8A 2016-07-15 2017-07-12 燃料供给装置 Active CN10947744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40741 2016-07-15
JP2016140741A JP6746412B2 (ja) 2016-07-15 2016-07-15 燃料供給装置
PCT/JP2017/025413 WO2018012537A1 (ja) 2016-07-15 2017-07-12 燃料供給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77447A true CN109477447A (zh) 2019-03-15
CN109477447B CN109477447B (zh) 2021-03-16

Family

ID=609520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43791.8A Active CN109477447B (zh) 2016-07-15 2017-07-12 燃料供给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746412B2 (zh)
CN (1) CN109477447B (zh)
PE (1) PE20190293A1 (zh)
WO (1) WO2018012537A1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60936A (ja) * 1995-03-27 1996-10-08 Kubota Corp エンジンのブリーザ装置
JPH11173228A (ja) * 1997-12-05 1999-06-29 Keihin Corp 二輪車用燃料噴射装置
JP2003106232A (ja) * 2001-10-02 2003-04-09 Mikuni Corp 燃料供給装置
JP2004308629A (ja) * 2003-04-10 2004-11-04 Denso Corp 圧縮機
CN1834445A (zh) * 2005-03-17 2006-09-20 沃尔布罗发动机使用有限责任公司 整合的燃料输送***
CN101107438A (zh) * 2005-01-25 2008-01-16 斯堪尼亚有限公司 机动车辆
CN101260852A (zh) * 2007-03-07 2008-09-1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燃料供给装置
US20090277416A1 (en) * 2008-05-09 2009-11-12 Toyota Boshoku Kabushiki Kaisha Diluting fuel-in-oil separating apparatu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2012035776A (ja) * 2010-08-09 2012-02-23 Honda Motor Co Ltd 車両用燃料供給装置
WO2015146335A1 (ja) * 2014-03-28 2015-10-01 株式会社ケーヒン 燃料供給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021530A (ja) * 2006-07-13 2008-01-3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の検査方法、調整方法および検査装置、調整装置
JP2009270545A (ja) * 2008-05-09 2009-11-19 Toyota Boshoku Corp 内燃機関の油中希釈燃料分離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60936A (ja) * 1995-03-27 1996-10-08 Kubota Corp エンジンのブリーザ装置
JPH11173228A (ja) * 1997-12-05 1999-06-29 Keihin Corp 二輪車用燃料噴射装置
JP2003106232A (ja) * 2001-10-02 2003-04-09 Mikuni Corp 燃料供給装置
JP2004308629A (ja) * 2003-04-10 2004-11-04 Denso Corp 圧縮機
CN101107438A (zh) * 2005-01-25 2008-01-16 斯堪尼亚有限公司 机动车辆
CN1834445A (zh) * 2005-03-17 2006-09-20 沃尔布罗发动机使用有限责任公司 整合的燃料输送***
CN101260852A (zh) * 2007-03-07 2008-09-1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燃料供给装置
US20090277416A1 (en) * 2008-05-09 2009-11-12 Toyota Boshoku Kabushiki Kaisha Diluting fuel-in-oil separating apparatu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2012035776A (ja) * 2010-08-09 2012-02-23 Honda Motor Co Ltd 車両用燃料供給装置
WO2015146335A1 (ja) * 2014-03-28 2015-10-01 株式会社ケーヒン 燃料供給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746412B2 (ja) 2020-08-26
PE20190293A1 (es) 2019-02-27
WO2018012537A1 (ja) 2018-01-18
JP2018009557A (ja) 2018-01-18
CN109477447B (zh) 2021-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796766B (zh) 具有油泵和过滤器的供油装置
JP2004257347A (ja) 燃料供給装置
JP2010116793A (ja) 燃料供給装置
JP6451602B2 (ja) 燃料供給装置
CN109477447A (zh) 燃料供给装置
JP2005226524A (ja) 燃料供給装置
US7159574B2 (en) Fuel feed apparatus having opening in sub-tank
US20210115885A1 (en) Fuel Supply Device
US8746277B2 (en) Fuel feed apparatus
EP3318437B1 (en) Fuel tank
EP1045132B1 (en) Fuel feed apparatus
JP2006029187A (ja) 燃料タンク用蓋体
US7222610B2 (en) Fuel feed apparatus having small sized structure
JP5285057B2 (ja) 燃料供給装置
JP6679437B2 (ja) 燃料供給装置
JP4069370B2 (ja) ポンプモジュール
JP4715775B2 (ja) 燃料供給装置
JP4329037B2 (ja) 燃料供給装置
JP6382700B2 (ja) 燃料供給装置
EP1045133B1 (en) Fuel feed apparatus
EP1934463A1 (en) Fuel tank apparatus
KR20200119590A (ko) 와셔액 펌프
JP5652074B2 (ja) 燃料供給装置
JP2013024212A (ja) サクションフィルタ
JP7378919B2 (ja) 燃料供給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