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18659A - 充气轮胎 - Google Patents

充气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18659A
CN109318659A CN201810775298.1A CN201810775298A CN109318659A CN 109318659 A CN109318659 A CN 109318659A CN 201810775298 A CN201810775298 A CN 201810775298A CN 109318659 A CN109318659 A CN 1093186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le
tire
recess portion
major trough
pneumatic t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77529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318659B (zh
Inventor
藤冈刚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 Tir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 Tire and Rubb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 Tire and Rubb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yo Tire and Rubbe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3186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186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3186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186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0302Tread patterns directional pattern, i.e. with main rolling dir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032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roperties of the tread patter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60C11/1236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arrangements in the tread patter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60C11/1272Width of the sipe
    • B60C11/1281Width of the sipe different within the same sipe, i.e. enlarged width portion at sipe bottom or along its lengt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74Slant grooves, i.e. having an angle of about 5 to 35 degrees to the equatorial plan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充气轮胎具备:多个第一主槽,其从轮胎宽度方向的第一接地端至少延伸至轮胎赤道,并随着趋向轮胎宽度方向的第二接地端侧而朝向轮胎周向的一侧延伸;多个第二主槽,其从第二接地端至少延伸至轮胎赤道,并随着趋向第一接地端侧而朝向轮胎周向的一侧延伸;以及,多个陆部,其通过第二主槽与两条第一主槽连接而被划分出,陆部在轮胎宽度方向的中央区域,具备随着趋向第二接地端侧而朝向轮胎周向的一侧延伸的凹部。

Description

充气轮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从轮胎宽度方向的接地端至少延伸至轮胎赤道的多个主槽的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充气轮胎,已知具备从轮胎宽度方向的接地端延伸至轮胎赤道的多个主槽的充气轮胎(例如专利文献1)。而且,由于主槽相对于轮胎周向倾斜,因此雪上牵引力会增大。
然而,在专利文献1的充气轮胎中,以平衡地提高干地性能、湿地性能、以及雪上性能为技术问题。因此,对于例如主要在雪上以及冰上使用的充气轮胎,需要进一步提高雪上性能以及冰上性能。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2016-199120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雪上性能以及冰上性能优异的充气轮胎。
(二)技术方案
充气轮胎具备:多个第一主槽,其从轮胎宽度方向的第一接地端至少延伸至轮胎赤道,并随着趋向轮胎宽度方向的第二接地端侧而朝向轮胎周向的一侧延伸;多个第二主槽,其从所述第二接地端至少延伸至轮胎赤道,并随着趋向所述第一接地端侧而朝向轮胎周向的一侧延伸;以及,多个陆部,其通过所述第二主槽与两条所述第一主槽连接而被划分出,所述陆部在轮胎宽度方向的中央区域,具备随着趋向所述第二接地端侧而朝向轮胎周向的一侧延伸的凹部。
另外,在充气轮胎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所述陆部具备:连接所述第一主槽彼此的至少一条陆槽、以及被所述陆槽划分且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并列的多个胎块,所述凹部的至少其一配置于所述多个胎块中的包含轮胎赤道的中央胎块。
另外,在充气轮胎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所述陆槽随着趋向所述第二接地端侧而朝向轮胎周向的另一侧延伸。
另外,在充气轮胎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配置于所述中央胎块的所述凹部中的至少一个是沿所述中央胎块的整个宽度延伸的全宽凹部。
另外,在充气轮胎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所述全宽凹部具备:配置于所述中央胎块的端部的一对胎块槽、以及连接所述一对胎块槽且宽度比所述胎块槽窄的刀槽花纹。
另外,在充气轮胎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所述刀槽花纹具备多个弯曲部。
另外,在充气轮胎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所述多个胎块中的配置在比所述中央胎块更靠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侧胎块的至少其一,具备随着趋向所述第二接地端侧而朝向轮胎周向的一侧延伸且沿所述侧胎块的整个宽度延伸的全宽凹部,所述中央胎块的所述全宽凹部的数量比所述侧胎块的所述全宽凹部的数量多。
另外,充气轮胎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其具备通过所述第一主槽与两条所述第二主槽连接而被划分出的多个第二陆部,所述第二陆部在轮胎宽度方向的中央区域,具备随着趋向所述第一接地端侧而朝向轮胎周向的一侧延伸的凹部。
另外,在充气轮胎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所述第一主槽的宽度随着趋向所述第二接地端侧而变窄,所述第二主槽的宽度随着趋向所述第一接地端侧而变窄。
另外,在充气轮胎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所述第一主槽的端部在远离所述第二主槽的端部的位置,与所述第二主槽连接,所述第二主槽的端部在远离所述第一主槽的端部的位置,与所述第一主槽连接。
(三)有益效果
如上所述,充气轮胎获得雪上性能以及冰上性能优异这样的优异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一个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胎面的主要部分展开图。
图2是图1的II区域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充气轮胎;2-胎面部;2a-胎面;2b-接地端;2c-接地端;3-主槽;4-主槽;5-陆部;6-陆槽;7-中央胎块;7a-凹部(全宽凹部);7b-凹部(全宽凹部);7c-胎块槽;7d-刀槽花纹;8-侧胎块;8a-凹部(全宽凹部);8b-凹部;8c-凹部;8d-胎块槽;8e-刀槽花纹;9-侧胎块;9a-凹部(全宽凹部);9b-凹部;9c-凹部;9d-胎块槽;9e-刀槽花纹;D1-轮胎宽度方向;D2-轮胎周向;D21-第一周向;D22-第二周向;L1-轮胎赤道;S1-中央区域;S2-侧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以及图2,对充气轮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各图中,图上的尺寸比与实际的尺寸比不一定一致,另外,各图之间的尺寸比也不一定一致。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以下,也简称为“轮胎”)1具备:一对胎圈部(未图示)、从各胎圈部向轮胎径向外侧延伸的侧壁部(未图示)、以及与一对侧壁部的轮胎径向的外端部连接且外表面构成胎面2a的胎面部2。
此外,轮胎1安装于轮辋(未图示),且轮胎1的内部利用空气进行了加压。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是主要在雪上以及冰上使用的轮胎,例如是除雪车所使用的轮胎。
在图1中,第一方向D1是与轮胎旋转轴平行的轮胎宽度方向D1,第二方向D2是绕着轮胎旋转轴的方向即轮胎周向D2。另外,轮胎径向是轮胎1的直径方向。
轮胎周向D2的一个方向(图1以及图2中的下方向)称为第一周向D21,另一方向(图1以及图2中的上方向)称为第二周向D22。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周向D21是车辆前进时的旋转方向,即轮胎1的旋转方向。
另外,轮胎赤道面是与轮胎旋转轴正交的面,并且是位于轮胎宽度方向D1的中心的面,轮胎子午面是包含轮胎旋转轴的面,并且是与轮胎赤道面正交的面。此外,轮胎赤道L1是轮胎赤道面中的与胎面2a交叉的线。
胎面2a具有与路面接触的接地面,该接地面中的轮胎宽度方向D1的外侧端称为接地端2b、2c。此外,该接地面是指:在将轮胎1组装于正规轮辋并填充了正规内压的状态下,将轮胎1垂直放置在平坦的路面上并施加正规负载时的与路面接触的胎面2a。
正规轮辋是在包含轮胎1所基于的规格的规格体系中,根据每个轮胎1来确定该规格的轮辋,例如,若为JATMA则是标准轮辋,若为TRA则是“设计轮辋(Design Rim)”,若为ETRTO则是“测量轮辋(Measuring Rim)”。
正规内压是在包含轮胎1所基于的规格的规格体系中,根据每个轮胎1来确定各规格的气压,若为JATMA则是最高气压,若为TRA则是表“各种低温充气压力下的轮胎负载极限(TIRE LOAD LIMITS AT VARIOUS COLD INFLATION PRESSURES)”中记载的最大值,若为ETRTO则是“充气压力(INFLATION PRESSURE)”。
正规负载是在包含轮胎1所依据的规格的规格体系中,根据每个轮胎1来确定各规格的负载,若为JATMA则是最大负载能力,若为TRA则是上述的表中所述的最大值,若为ETRTO则是“LOAD CAPACITY”。
另外,在胎面2a的接地面中,将轮胎宽度方向D1的内侧(中央)称为中央区域S1,将轮胎宽度方向D1的外侧称为侧区域S2、S2。中央区域S1以及侧区域S2将接地端2b、2c之间在轮胎宽度方向D1上等分为三个区域。此外,一般地,中央区域S1的接地压(轮胎1接地时从地面承受的压力)大于侧区域S2的接地压。
胎面部2具备:从一方的接地端2b朝向轮胎赤道L1延伸的多个主槽3、以及从另一方的接地端2c朝向轮胎赤道L1延伸的多个主槽4。另外,胎面部2具备由主槽3、4划分的多个陆部5。
以下,将从图1中的右侧的右接地端2b延伸的主槽3称为右主槽3,将从图1中的左侧的左接地端2c延伸的主槽4称为左主槽4。此外,这样的“右”、“左”是为了方便说明而使用的,在轮胎1安装于车辆时,例如,右主槽3可以位于右侧,也可以位于左侧。
另外,在将右主槽3作为“第一主槽”的情况下,右接地端2b成为“第一接地端”,左主槽4成为“第二主槽”,左接地端2c成为“第二接地端”。而且,在将左主槽4作为“第一主槽”的情况下,左接地端2c成为“第一接地端”,右主槽3成为“第二主槽”,右接地端2b成为“第二接地端”。
右主槽3随着从右接地端2b趋向左接地端2c侧而朝向第一周向D21侧延伸,左主槽4随着从左接地端2c趋向右接地端2b侧而朝向第一周向D21侧延伸。由此,主槽3、4相对于轮胎周向D2倾斜,因此在雪上以及冰上,会在主槽3、4的边缘产生轮胎周向D2的牵引力(不滑动而抓地的力)。
而且,主槽3、4从接地端2b、2c至少延伸至轮胎赤道L1。具体而言,右主槽3从右接地端2b延伸至轮胎赤道L1与左接地端2c之间的位置(远离左接地端2c的位置),左主槽4从左接地端2c延伸至轮胎赤道L1与右接地端2b之间位置(远离右接地端2b的位置)。
由此,在接地压最大的轮胎赤道L1存在较多的主槽3、4,因此主槽3、4的边缘成分增加。因此,在雪上以及冰上,在轮胎周向D2上产生的牵引力变大,因此雪上性能以及冰上性能提高。
另外,中央区域S1内的主槽3、4的宽度,比侧区域S2内的主槽3、4的宽度窄。具体而言,右主槽3的宽度随着趋向左接地端2c而变窄,左主槽4的宽度随着趋向右接地端2b而变窄。
由此,能够在中央区域S1配置较多主槽3、4,因此在接地压较大的中央区域S1,主槽3、4的边缘成分变多。因此,在雪上以及冰上,在轮胎周向D2上产生的牵引力变大,因此雪上性能以及冰上性能提高。
而且,侧区域S2中的主槽3、4的宽度变宽,因此由雪的剪切所产生的牵引力(由主槽3、4将雪压实,并通过剪切该雪而产生的力)变大。因此,在雪上,在轮胎周向D2上产生的牵引力变大,因此雪上性能提高。
另外,右主槽3与左主槽4在轮胎赤道L1上,在轮胎周向D2上交替配置。而且,右主槽3的左端部在远离左主槽4的右端部的位置,与左主槽4连接,左主槽4的右端部在远离右主槽3的左端部的位置,与右主槽3连接。
由此,陆部5在轮胎宽度方向D1上并列为两列。右侧的陆部5被两条右主槽3、3和与该两条右主槽3、3连接的一条左主槽4划分,左侧的陆部5由两条左主槽4、4和与该两条左主槽4、4连接的一条右主槽3划分出。
陆部5具备:连接右主槽3、3彼此(或左主槽4、4之间)的至少一条陆槽6、6;以及,由陆槽6、6划分且在轮胎宽度方向D1上并列的多个胎块7、8、9。在本实施方式中,陆部5具备两条陆槽6、6以及三个胎块7、8、9。此外,陆槽6的数量以及胎块7、8、9的数量并无特别限定。
连接右主槽3、3彼此的陆槽6随着从右接地端2b趋向左接地端2c侧而朝向第二周向D22侧延伸。另外,连接左主槽4、4彼此的陆槽6随着从左接地端2c趋向右接地端2b侧而朝向第二周向D22侧延伸。
由此,陆槽6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D1倾斜,因此在雪上以及冰上,会在陆槽6的边缘产生轮胎宽度方向D1的牵引力。因此,例如,针对一般在除雪车除雪时对轮胎1上作用轮胎宽度方向D1的力的情况,能够抑制轮胎1在轮胎宽度方向D1上打滑(侧滑)。
而且,连接右主槽3、3彼此的陆槽6相对于轮胎周向D2,向与右主槽3的相反方向倾斜,连接左主槽4、4彼此的陆槽6相对于轮胎周向D2,向与左主槽4的相反方向倾斜。因此,能够抑制胎块7、8、9的角部的角度变小,因此,例如能够抑制胎块7、8、9发生偏磨损(角部过度磨损)。
此外,陆槽6的深度为主槽3、4深度的至少60%以上,优选为主槽3、4深度的70%以上。由此,从轮胎使用初期一直到轮胎使用末期,会在陆槽6的边缘产生轮胎宽度方向D1的牵引力。另外,陆槽6的深度为主槽3、4深度的100%以下。
如图2所示,右侧的陆部5具备:随着趋向左接地端2c(在图2中未图示)侧而朝向第一周向D21侧延伸的多个凹部7a、7b、8a~8c、9a~9c。即,右侧的陆部5的凹部7a、7b、8a~8c、9a~9c相对于轮胎周向D2,向与右主槽3相同的方向倾斜。此外,左侧的陆部5与右侧的陆部5结构大致相同,因此以下不进行说明。
凹部7a、7b、8a~8c、9a~9c配置于全部的胎块7、8、9即中央胎块7以及侧胎块8、9。即,凹部7a、7b、8a~8c、9a~9c配置于中央区域S1以及侧区域S2。
由此,凹部7a、7b、8a~8c、9a~9c以与右主槽3相同的方向,相对于轮胎周向D2倾斜,因此在雪上以及冰上,会在凹部7a、7b、8a~8c、9a~9c的边缘产生轮胎周向D2的牵引力。进而,在接地压较大的中央区域S1的凹部7a、7b、8a、8b(尤其是中央胎块7的凹部7a、7b),这样的牵引力变大,因此效果变大。
在中央胎块7中,第一凹部7a、7a分别配置于中央胎块7的端部,第二凹部7b配置在第一凹部7a、7a之间,即中央胎块7的中央。另外,在侧胎块8(9)中,第一凹部8a、8a(9a、9a)分别配置于侧胎块8(9)的端部,第二凹部8b、8c(9b、9c)配置在第一凹部8a、8a(9a、9a)之间、即侧胎块8(9)的中央。
而且,在中央胎块7中,第一以及第二凹部7a、7b是沿中央胎块7的整个宽度延伸的全宽凹部7a、7b。与此相对地,在侧胎块8(9)中,第一凹部8a(9a)是沿侧胎块8(9)的整个宽度延伸的全宽凹部8a(9a),第二凹部8b、8c(9b、9c)是仅在侧胎块8(9)的一部分上延伸的凹部。
由此,中央胎块7的全宽凹部7a、7b的数量比侧胎块8(9)的全宽凹部8a(9a)的数量多。在本实施方式中,中央胎块7的全宽凹部7a、7b的数量为三个,侧胎块8、9的全宽凹部8a(9a)的数量分别为两个。
因此,由于在接地压最大的中央胎块7上较多地配置了全宽凹部7a、7b,因此凹部7a、7b的边缘成分增加。由此,在雪上以及冰上,在轮胎周向D2上产生的牵引力变大,因此雪上性能以及冰上性能提高。
而且,在容易因例如在转弯时从接地端2b、2c侧输入的力而变形的侧胎块8、9上较少地配置全宽凹部8a、9a,从而抑制侧胎块8、9的刚性降低。由此,例如能够抑制在侧胎块8、9发生偏磨损。
然而,中央胎块7的第一全宽凹部7a具备:配置于中央胎块7的端部的一对胎块槽7c、7c;以及,连接一对胎块槽7c、7c且宽度比胎块槽7c窄的刀槽花纹7d。此外,胎块槽7c的宽度为1.6mm以上,刀槽花纹7d的宽度不足1.6mm。
另外,侧胎块8(9)的全宽凹部8a(9a)具备:配置于侧胎块8(9)的端部的一对胎块槽8d、8d(9d、9d);以及,连接一对胎块槽8d、8d(9d、9d)且宽度比胎块槽8d(9d)窄的刀槽花纹8e(9e)。此外,胎块槽8d(9d)的宽度为1.6mm以上,刀槽花纹8e(9e)的宽度不足1.6mm。
由此,全宽凹部7a、8a、9a沿胎块7、8、9的整个宽度延伸,因此边缘成分增加。而且,胎块槽7c、8d、9d的宽度比刀槽花纹7d、8e、9e的宽度宽,因此在雪上以及冰上,由胎块槽7c、8d、9d的边缘产生的牵引力变大。另一方面,刀槽花纹7d、8e、9e的宽度比胎块槽7c、8d、9d的宽度窄,因此尽管是全宽凹部7a、8a、9a,也抑制了胎块7、8、9内部的刚性降低。
因此,例如不仅能够提高雪上性能以及冰上性能,还能够抑制胎块7、8、9发生偏磨损。此外,刀槽花纹7d、8e、9e是具备多个弯曲部的形状,因此有效地抑制了胎块7、8、9内部的刚性降低。
另外,中央胎块7的第二全宽凹部7b的宽度整体上仅由宽度比刀槽花纹7d、8e、9e宽的胎块槽(宽度为1.6mm以上的凹部)构成。另一方面,中央胎块7的第二全宽凹部7b的深度比中央胎块7的第一全宽凹部7a的深度浅。此外,中央胎块7的第二全宽凹部7b是具备屈曲部的形状。
由此,第二全宽凹部7b的宽度较宽,因此在雪上以及冰上,由第二全宽凹部7b的边缘产生的牵引力变大。而且,全宽凹部7b的深度较浅,全宽凹部7b具备屈曲部,因此尽管是全宽凹部7b,也抑制了中央胎块7内部的刚性降低。因此,例如不仅能够提高雪上性能以及冰上性能,还能够抑制中央胎块7发生偏磨损。
此外,中央胎块7的第二全宽凹部7b的深度例如为主槽3、4深度的5%~30%。另外,中央胎块7的第一全宽凹部7a以及侧胎块8、9的全宽凹部8a、9a的深度例如为主槽3、4深度的5%~50%。
根据以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具备:多个第一主槽3(4),其从轮胎宽度方向D1的第一接地端2b(2c)至少延伸至轮胎赤道L1,并随着趋向轮胎宽度方向D1的第二接地端2c(2b)侧而朝向轮胎周向D2的一方D21侧延伸;多个第二主槽4(3),其从所述第二接地端2c(2b)至少延伸至轮胎赤道L1,并随着趋向所述第一接地端2b(2c)侧而朝向轮胎周向D2的一方D21侧延伸;多个陆部5,其通过所述第二主槽4(3)与两条所述第一主槽3、3(4、4)连接而被划分出,所述陆部5在轮胎宽度方向D1的中央区域S1,具备随着趋向所述第二接地端2c(2b)侧而朝向轮胎周向D2的一方D21侧延伸的凹部7a、7b、8a、8b。
根据这样的结构,多个第一主槽3(4)以及第二主槽4(3)从接地端2b、2c(2c、2b)延伸,并随着趋向相反的接地端2c、2b(2b、2c)侧而朝向轮胎周向D2的一方D21侧延伸。由此,主槽3、4相对于轮胎周向D2倾斜,因此轮胎周向D2的雪上以及冰上牵引力变大。
另外,一般地,轮胎宽度方向D1的中央区域S1的接地压大于侧区域S2的接地压,对此,多个主槽3、4从接地端2b、2c至少延伸至轮胎赤道L1。由此,多个主槽3、4存在于中央区域S1,因此轮胎周向D2的雪上以及冰上牵引力变大。
另外,通过第二主槽4(3)与两条第一主槽3、3(4、4)连接,从而由两条第一主槽3、3(4、4)和一条第二主槽4(3)划分出多个陆部5。而且,陆部5在一般地接地压较大的中央区域S1具备凹部7a、7b、8a、8b,凹部7a、7b、8a、8b随着趋向第二接地端2c(2b)侧而朝向轮胎周向D2的一方D21侧延伸。
由此,凹部7a、7b、8a、8b相对于轮胎周向D2,以与第一主槽3(4)相同的方向倾斜,因此轮胎周向D2的雪上以及冰上牵引力有效地变大。因此,充气轮胎1的雪上性能以及冰上性能优异。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中,采用如下结构,所述陆部5具备:连接所述第一主槽3、3(4、4)彼此的至少一条陆槽6;以及,被所述陆槽6划分且在轮胎宽度方向D1上并列的多个胎块7、8、9,所述凹部7a、7b、8a、8b的至少其一的7a、7b配置于所述多个胎块7、8、9中的包含轮胎赤道L1的中央胎块7。
根据这样的结构,多个胎块7、8、9由连接第一主槽3、3(4、4)彼此的至少一条陆槽6划分,且在轮胎宽度方向D1上并列。而且,一般地,多个胎块7、8、9的接地压中,包含轮胎赤道L1的中央胎块7的接地压最高,对此,凹部7a、7b、8a、8b的至少其一的7a、7b配置于中央胎块7。由此,轮胎周向D2的雪上以及冰上牵引力有效地变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中,采用如下结构:配置于所述中央胎块7的所述凹部7a、7b中,至少其一的7a、7b是沿所述中央胎块7的整个宽度延伸的全宽凹部7a、7b。
根据这样的结构,由于在配置于中央胎块7的凹部7a、7b中,至少其一的7a、7b是沿中央胎块7的整个宽度延伸的全宽凹部7a、7b,因此凹部7a、7b的边缘成分增加。由此,轮胎周向D2的雪上以及冰上牵引力变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中,采用如下结构,所述全宽凹部7a具备:配置于所述中央胎块7的端部的一对胎块槽7c、7c;以及,连接所述一对胎块槽7c、7c且宽度比所述胎块槽7c窄的刀槽花纹7d。
根据这样的结构,一对胎块槽7c、7c配置于中央胎块7的端部,并且胎块槽7c的宽度比刀槽花纹7d的宽度宽。由此,胎块槽7c所产生的轮胎周向D2的雪上以及冰上牵引力变大。
另外,刀槽花纹7d连接一对胎块槽7c、7c且配置在中央胎块7的内部,并且刀槽花纹7d的宽度比胎块槽7c的宽度窄。由此,尽管凹部7a是沿着中央胎块7的全长延伸,也抑制了中央胎块7内部的刚性降低。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中,采用如下结构:所述多个胎块7、8、9中的配置在比所述中央胎块7更靠轮胎宽度方向D1外侧的侧胎块8、9的至少其一的8、9,具备随着趋向所述第二接地端2c(2b)侧而朝向轮胎周向D2的一方D21侧延伸且沿所述侧胎块8、9的整个宽度延伸的全宽凹部8a、9a,所述中央胎块7的所述全宽凹部7a、7b的数量比所述侧胎块8、9的所述全宽凹部8a、9a的数量多。
根据这样的结构,侧胎块8、9的至少其一的8、9具备:随着趋向第二接地端2c(2b)侧而朝向轮胎周向D2的一方D21侧延伸的全宽凹部8a、9a。由此,全宽凹部8a、9a相对于轮胎周向D2,以与第一主槽3(4)相同的方向倾斜,因此在侧胎块8、9上,轮胎周向D2的雪上以及冰上牵引力也有效地变大。
而且,全宽凹部8a、9a沿侧胎块8、9的整个宽度延伸,因此边缘成分增加。由此,轮胎周向D2的雪上以及冰上牵引力变大。这样,在侧胎块8、9上,轮胎周向D2的雪上以及冰上牵引力也进一步变大。
另外,中央胎块7的全宽凹部7a、7b的数量,比侧胎块8、9的全宽凹部8a、9a的数量多。由此,在一般接地压最大的中央胎块7,较多地配置了全宽凹部7a、7b,因此轮胎周向D2的雪上以及冰上牵引力有效地变大。另一方面,在容易因例如在转弯时从接地端2b、2c侧输入的力而变形的侧胎块8、9上,较少地配置全宽凹部8a、9a,从而抑制侧胎块8、9的刚性降低。
此外,充气轮胎1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的结构,并且不限于上述的作用效果。另外,充气轮胎1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当然可以施加各种变更。例如,当然也可以任意选择一个或多个下述的各种变更例的结构、方法等,应用于上述的实施方式的结构、方法等。
(1)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中,采用如下结构:凹部7a、7b、8a~8c、9a~9c配置于中央胎块7以及侧胎块8、9。然而,充气轮胎1并不限于这样的结构。
例如,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凹部7a、7b仅配置于中央胎块7,另外,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凹部8a、8b仅配置于侧胎块8。简而言之,采用如下结构即可:凹部在陆部5中的轮胎宽度方向D1的中央区域S1至少具备其一。
(2)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中,采用如下结构:中央胎块7的凹部7a、7b均是全宽凹部7a、7b。然而,充气轮胎1并不限于这样的结构。例如,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中央胎块7的凹部7a、7b的至少其一是全宽凹部7a、7b,另外,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中央胎块7的凹部都不是全宽凹部,而是仅在中央胎块7的一部分上延伸的凹部。
(3)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中,采用如下结构:侧胎块8(9)的第一凹部8a(9a)是全宽凹部8a(9a),且第二凹部8b、8c(9b、9c)是仅在侧胎块8(9)的一部分上延伸的凹部。然而,充气轮胎1并不限于这样的结构。例如,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侧胎块8(9)的凹部都是全宽凹部,另外,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侧胎块8(9)的凹部都是仅在侧胎块8(9)的一部分上延伸的凹部。
(4)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中,采用如下结构:中央胎块7的第一凹部7a具备胎块槽7c、7c和刀槽花纹7d,且第二凹部7b仅由胎块槽构成。然而,充气轮胎1并不限于这样的结构。例如,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中央胎块7的凹部仅由刀槽花纹(宽度不足1.6mm的凹部)构成。
(5)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中,采用如下结构:中央胎块7的全宽凹部7a、7b的数量比侧胎块8(9)的全宽凹部8a(9a)的数量多。然而,充气轮胎1并不限于这样的结构。例如,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中央胎块7的全宽凹部7a、7b的数量与侧胎块8(9)的全宽凹部8a(9a)的数量相同,另外,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中央胎块7的全宽凹部7a、7b的数量比侧胎块8(9)的全宽凹部8a(9a)的数量少。
(6)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中,采用如下结构:中央区域S1中的主槽3、4的宽度比侧区域S2中的主槽3、4的宽度窄。然而,充气轮胎1并不限于这样的结构。例如,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中央区域S1中的主槽3、4的宽度与侧区域S2中的主槽3、4的宽度相同,另外,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中央区域S1中的主槽3、4的宽度比侧区域S2中的主槽3、4的宽度宽。
(7)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中,采用如下结构:右主槽3与左主槽4在轮胎赤道L1上,在轮胎周向D2上交替地配置。然而,充气轮胎1并不限于这样的结构。例如,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右主槽3与左主槽4不是在轮胎赤道L1上,在轮胎周向D2上交替地配置。
(8)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中,采用如下结构:胎面部2在胎面2a上,不具备沿轮胎周向D2的全长延伸的周槽。然而,充气轮胎1并不限于这样的结构。例如,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在能够满足雪上性能以及冰上性能的情况下,胎面部2在胎面2a上,具备沿轮胎周向D2的全长延伸的周槽。
(9)另外,充气轮胎1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充气轮胎1具备布置于胎块7、8、9的中央部的金属制的销。根据这样的结构,由于销的一部分从胎面2a突出,因此在雪上以及冰上,会由该销产生牵引力。由此,雪上性能以及冰上性能能够进一步提高。

Claims (10)

1.一种充气轮胎,其具备:
多个第一主槽,其从轮胎宽度方向的第一接地端至少延伸至轮胎赤道,并随着趋向轮胎宽度方向的第二接地端侧而朝向轮胎周向的一侧延伸;
多个第二主槽,其从所述第二接地端至少延伸至轮胎赤道,并随着趋向所述第一接地端侧而朝向轮胎周向的一侧延伸;以及
多个陆部,其通过所述第二主槽与两条所述第一主槽连接而被划分出,
所述陆部在轮胎宽度方向的中央区域,具备随着趋向所述第二接地端侧而朝向轮胎周向的一侧延伸的凹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陆部具备:连接所述第一主槽彼此的至少一条陆槽、以及被所述陆槽划分且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并列的多个胎块,
所述凹部的至少其一配置于所述多个胎块中的包含轮胎赤道的中央胎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陆槽随着趋向所述第二接地端侧而朝向轮胎周向的另一侧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配置于所述中央胎块的所述凹部中的至少一个是沿所述中央胎块的整个宽度延伸的全宽凹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全宽凹部具备:配置于所述中央胎块的端部的一对胎块槽、以及连接所述一对胎块槽且宽度比所述胎块槽窄的刀槽花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刀槽花纹具备多个弯曲部。
7.根据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胎块中的配置在比所述中央胎块更靠轮胎宽度方向的外侧的侧胎块的至少其一,具备随着趋向所述第二接地端侧而朝向轮胎周向的一侧延伸且沿所述侧胎块的整个宽度延伸的全宽凹部,
所述中央胎块的所述全宽凹部的数量比所述侧胎块的所述全宽凹部的数量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具备通过所述第一主槽与两条所述第二主槽连接而被划分出的多个第二陆部,
所述第二陆部在轮胎宽度方向的中央区域,具备随着趋向所述第一接地端侧而朝向轮胎周向的一侧延伸的凹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主槽的宽度随着趋向所述第二接地端侧而变窄,
所述第二主槽的宽度随着趋向所述第一接地端侧而变窄。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主槽的端部在远离所述第二主槽的端部的位置,与所述第二主槽连接,
所述第二主槽的端部在远离所述第一主槽的端部的位置,与所述第一主槽连接。
CN201810775298.1A 2017-07-31 2018-07-16 充气轮胎 Active CN10931865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47473A JP6980446B2 (ja) 2017-07-31 2017-07-31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7-147473 2017-07-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18659A true CN109318659A (zh) 2019-02-12
CN109318659B CN109318659B (zh) 2020-12-04

Family

ID=652639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775298.1A Active CN109318659B (zh) 2017-07-31 2018-07-16 充气轮胎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980446B2 (zh)
CN (1) CN109318659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39506A (zh) * 2019-08-07 2021-02-09 通伊欧轮胎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12339504A (zh) * 2019-08-07 2021-02-09 通伊欧轮胎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13710503A (zh) * 2019-04-26 2021-11-26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4183599A1 (en) * 2020-12-28 2023-05-24 Toyo Tire Corporation Pneumatic tire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83812A (ja) * 2001-03-29 2002-10-03 Bridgestone Corp スタッドレスタイヤ
US20040069390A1 (en) * 1997-09-26 2004-04-15 Pirelli Pneumatici S.P.A. High performance tire for vehicles
JP4381787B2 (ja) * 2003-11-28 2009-12-09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2815173A (zh) * 2011-06-08 2012-12-12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WO2015096963A1 (en) * 2013-12-23 2015-07-02 Pirelli Tyre S.P.A. Tyre for vehicle wheels having improved tread pattern
CN204547598U (zh) * 2014-04-11 2015-08-12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充气轮胎
JP2016007861A (ja) * 2014-06-20 2016-01-18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5764708A (zh) * 2013-12-20 2016-07-13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冬用轮胎
CN106042784A (zh) * 2015-04-03 2016-10-26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US20170106701A1 (en) * 2015-10-14 2017-04-20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neumatic tire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08988B2 (ja) * 1992-07-01 2002-07-29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AT400425B (de) * 1993-01-28 1995-12-27 Semperit Ag Fahrzeugreifen
JP4377017B2 (ja) * 2000-01-13 2009-12-02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840489B2 (ja) * 2011-12-28 2016-01-06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FR3011512B1 (fr) * 2013-10-07 2017-02-24 Michelin & Cie Bande de roulement comportant une sculpture directionnelle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069390A1 (en) * 1997-09-26 2004-04-15 Pirelli Pneumatici S.P.A. High performance tire for vehicles
JP2002283812A (ja) * 2001-03-29 2002-10-03 Bridgestone Corp スタッドレスタイヤ
JP4381787B2 (ja) * 2003-11-28 2009-12-09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2815173A (zh) * 2011-06-08 2012-12-12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05764708A (zh) * 2013-12-20 2016-07-13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冬用轮胎
WO2015096963A1 (en) * 2013-12-23 2015-07-02 Pirelli Tyre S.P.A. Tyre for vehicle wheels having improved tread pattern
CN204547598U (zh) * 2014-04-11 2015-08-12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充气轮胎
JP2016007861A (ja) * 2014-06-20 2016-01-18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6042784A (zh) * 2015-04-03 2016-10-26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US20170106701A1 (en) * 2015-10-14 2017-04-20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neumatic tire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10503A (zh) * 2019-04-26 2021-11-26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12339506A (zh) * 2019-08-07 2021-02-09 通伊欧轮胎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12339504A (zh) * 2019-08-07 2021-02-09 通伊欧轮胎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12339506B (zh) * 2019-08-07 2023-05-30 通伊欧轮胎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980446B2 (ja) 2021-12-15
CN109318659B (zh) 2020-12-04
JP2019026073A (ja) 2019-0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43461B2 (en) Heavy duty pneumatic tire
JP4469399B2 (ja) スタッドレスタイヤ
JP5480868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5324253B (zh) 充气轮胎
EP3000622B1 (en) Pneumatic tire
JP6190194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EP3015287A2 (en) Pneumatic tire
CN109318659A (zh) 充气轮胎
JP6790495B2 (ja) タイヤ
CN108688411B (zh) 充气轮胎
JP5753375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9070655B (zh) 充气轮胎
EP3015288A1 (en) Pneumatic tire
JP2010241267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11027579B2 (en) Pneumatic tire
JP5444487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7043208A (ja) 重荷重用タイヤ
CN109414965A (zh) 充气轮胎
JP5993400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10232669B2 (en) Heavy duty pneumatic tire
JP2016145008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WO2016027647A1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841558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8095079A (ja) タイヤ
CN107709046A (zh) 充气轮胎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