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77945B - 辊单元、牵伸装置以及纺纱机械 - Google Patents

辊单元、牵伸装置以及纺纱机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977945B
CN108977945B CN201810494381.1A CN201810494381A CN108977945B CN 108977945 B CN108977945 B CN 108977945B CN 201810494381 A CN201810494381 A CN 201810494381A CN 108977945 B CN108977945 B CN 10897794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er
motor
support portion
fiber bundle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49438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977945A (zh
Inventor
森秀茂
宫川敬史
中村雄太
松井利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chine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chine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chinery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chinery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9779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779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9779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779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4/00Open-end spinn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for imparting twist to independently moving fibres separated from slivers; Piec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overing endless core threads with fibres by open-end spinning techniques
    • D01H4/30Arrangements for separating slivers into fibres; Orienting or straightening fibres, e.g. using guide-roll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4/00Open-end spinn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for imparting twist to independently moving fibres separated from slivers; Piec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overing endless core threads with fibres by open-end spinning techniques
    • D01H4/42Control of driving or stopping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5/00Draft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 Threading of roving into drafting machine
    • D01H5/18Draft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without fallers or like pinned bars
    • D01H5/22Draft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without fallers or like pinned bars in which fibres are controlled by rollers only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5/00Draft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 Threading of roving into drafting machine
    • D01H5/18Draft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without fallers or like pinned bars
    • D01H5/32Regulating or varying draf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辊单元、牵伸装置以及纺纱机械。后辊单元(40)具备后底辊(14a)、轴承部(41)、马达(M4)以及支承部件(43)。后底辊(14a)具有构成旋转轴的轴部(48b)。轴承部(41)将后底辊(14a)悬臂支承为能够围绕旋转轴旋转。马达(M4)经由动力传递机构(42)围绕旋转轴旋转驱动后底辊(14a)。支承部件(43)支承轴承部(41)以及马达(M4)。后底辊(14a)被配置为,从与旋转轴正交的方向观察,该后底辊(14a)的自由端侧比支承部件(43)以及马达(M4)突出。

Description

辊单元、牵伸装置以及纺纱机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辊单元、牵伸装置以及纺纱机械。
背景技术
以往,例如在日本特开2006-342482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在壳体上安装有两个牵伸装置的双单元。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双单元中,各牵伸装置包括多个能够由马达驱动的辊。辊通过两个轴承点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双支承在壳体上。
在上述现有技术中,有时飞花会堆积在辊的周边。此外,在上述现有技术中,有时单元的调整作业(例如,设备替换以及维护等)变得繁杂,而该作业花费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飞花的堆积并且能够容易地进行调整的辊单元、牵伸装置以及纺纱机械。
本发明所涉及的牵伸装置用的辊单元具备:第1辊,具有旋转轴;轴承部,将第1辊悬臂支承为能够绕旋转轴旋转;马达,经由动力传递机构围绕旋转轴旋转驱动第1辊;以及支承部件,支承轴承部以及马达,第1辊被配置成,从与旋转轴正交的方向观察,该第1辊的自由端侧比支承部件以及马达突出。
在该辊单元中,支承第1辊的轴承部与旋转驱动第1辊的马达由相同的支承部件支承,而构成为模块(一个块)。由此,例如在设备替换以及维护等调整作业时,与轴承部以及马达分别被单独地支承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调整动力传递机构的必要性。而且,第1辊由轴承部悬臂支承,并且第1辊被配置成,从与旋转轴正交的方向观察,该第1辊的自由端侧比支承部件以及马达突出。由此,能够实现飞花难以堆积在第1辊的周边的构成。因而,能够抑制飞花的堆积并且能够容易地调整辊单元。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辊单元中也可以为,动力传递机构具有:第1从动带轮,设置于第1辊的与自由端侧相反的一侧;驱动带轮,设置于马达的驱动轴;以及同步带,架设于第1从动带轮以及驱动带轮。在该构成中,例如在设备替换以及维护等调整作业时能够降低调整同步带的必要性。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辊单元中也可以为,同步带还架设于设置在与第1辊不同的第2辊上的第2从动带轮。根据该构成,通过一个马达不仅能够对第1辊进行旋转驱动而且能够对第2辊进行旋转驱动。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辊单元中也可以为,支承部件具有:第1支承部,支承轴承部;以及板状的第2支承部,设置于第1支承部,支承马达,第1支承部以及马达设置于第2支承部的相同面。在该情况下,能够将构成为模块(一个块)的辊单元紧凑地构成。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辊单元中也可以为,第2支承部与第1支承部一体地设置。根据该构成,能够无需进行第1支承部件与第2支承部件的连结,通过这一点能够简化支承部件的构成。
本发明所涉及的辊单元也可以进一步具备纤维束引导部件,该纤维束引导部件安装于支承部件,对纤维束进行引导。在该构成中,能够将纤维束引导部件相对于第1辊准确地定位。
本发明所涉及的辊单元也可以进一步具备纤维束收束部件,该纤维束收束部件安装于支承部件,对纤维束进行收束。在该构成中,能够将纤维束收束部件相对于第1辊准确地定位。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辊单元中也可以为,从与旋转轴正交的方向观察,在第1辊与马达之间设置有空间。在该情况下,能够具体地实现飞花难以堆积在第1辊的周边的构成。
本发明所涉及的牵伸装置为,具备1个或者多个上述辊单元,辊单元的第1辊构成后辊对、第三辊对以及中间辊对中的至少任一个辊对的底辊,该牵伸装置还具备对辊单元的位置进行调整的位置调整部。
该牵伸装置具备上述辊单元。因此,同样,能够抑制飞花的堆积并且能够容易地进行调整。此外,通过位置调整部能够更容易地调整辊单元的位置。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牵伸装置中,辊单元被设置成能够作为模块而一体地拆装。根据该构成,能够更容易地调整辊单元。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牵伸装置中,辊单元的第1辊配置于高于马达的位置。根据该构成,能够进一步抑制飞花堆积在第1辊的周边。
本发明所涉及的纺纱机械具备:上述牵伸装置;气流纺纱装置,对由牵伸装置牵伸后的纤维束加捻而生成纱线;拉出装置,从气流纺纱装置拉出纱线;以及卷取装置,将由拉出装置拉出的纱线卷取成卷装。
该纺纱机械具备上述牵伸装置。上述牵伸装置具备上述辊单元。因此,同样,能够抑制飞花的堆积并且能够容易地调整辊单元。此外,通过位置调整部能够更容易地调整辊单元的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具备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牵伸装置的纺纱机械的主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纺纱机械的纺纱单元的侧视图。
图3是图2所示的牵伸装置的后辊单元的立体图。
图4是图3所示的后辊单元的主要部分的主视图。
图5是图2所示的牵伸装置的第三辊单元的立体图。
图6是图2所示的牵伸装置的中间辊单元的立体图。
图7是变形例所涉及的辊单元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在各图中,对于相同或者相当的要素赋予相同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1所示,纺纱机械1具备多个纺纱单元2、接头台车3、落纱台车(省略图示)、第1端框4以及第2端框5。多个纺纱单元2排列成一列。各纺纱单元2生成纱线Y并卷取成卷装P。当在某个纺纱单元2中纱线Y被切断或者由于某种理由而纱线Y断开的情况下,接头台车3在该纺纱单元2中进行接头动作。当在某个纺纱单元2中卷装P成为满卷的情况下,落纱台车对卷装P进行落纱,并向该纺纱单元2供给新的筒管B。
在第1端框4中收纳有对在纺纱单元2中产生的飞花(废纤维或者回丝等)进行回收的回收装置等。在第2端框5中收纳有:空气供给部,对向纺纱机械1供给的压缩空气的空气压力进行调整而向纺纱机械1的各部分供给空气;以及用于向纺纱单元2的各部分供给动力的驱动马达等。在第2端框5中设置有机体控制装置100、显示画面102以及输入键104。机体控制装置100集中地管理以及控制纺纱机械1的各部分。显示画面102能够显示与纺纱单元2的设定内容以及状态的至少某一个相关的信息等。作业者使用输入键104进行适当的操作,由此能够进行纺纱单元2的设定作业。另外,也可以构成为,使显示画面102成为触摸面板显示器,代替输入键104而对触摸面板显示器进行操作。
如图1以及图2所示,各纺纱单元2在纱线Y的行进方向上从上游侧起依次具备牵伸装置6、气流纺纱装置7、纱线监视装置8、张力传感器9、纱线存积装置11、上蜡装置12以及卷取装置13。单元控制器10按照每规定数量的纺纱单元2设置,对纺纱单元2的动作进行控制。
牵伸装置6对纤维束(纱条)S进行牵伸。牵伸装置6在纤维束S的行进方向上从上游侧起依次具有后辊对14、第三辊对15、中间辊对16以及前辊对17。
后辊对14包括驱动侧的后底辊14a以及从动侧的后顶辊(第1辊)14b。后底辊14a以及后顶辊14b隔着纤维束S的行进路径而相互对置。第三辊对15包括驱动侧的第三底辊15a以及从动侧的第三顶辊15b。第三底辊(第1辊)15a以及第三顶辊15b隔着纤维束S的行进路径而相互对置。中间辊对16包括驱动侧的中间底辊(第1辊)16a以及从动侧的中间顶辊16b。中间底辊16a以及中间顶辊16b隔着纤维束S的行进路径而相互对置。前辊对17包括驱动侧的前底辊17a以及从动侧的前顶辊17b。前底辊17a以及前顶辊17b隔着纤维束S的行进路径而相互对置。
通过设置于纺纱单元2的驱动马达,使后底辊14a、第三底辊15a、中间底辊16a以及前底辊17a以越是下游侧的辊越快的方式、以互不相同的旋转速度旋转。对于中间底辊16a设置有龙带18a。对于中间顶辊16b设置有龙带18b。前底辊17a也可以由对于多个纺纱单元2共通地设置的、第2端框5内的驱动马达驱动。
后顶辊14b、第三顶辊15b、中间顶辊16b以及前顶辊17b由牵伸摇架支承为能够旋转。使后顶辊14b、第三顶辊15b、中间顶辊16b以及前顶辊17b的各自以规定压力与后底辊14a、第三底辊15a、中间底辊16a以及前底辊17a的各自接触而使其从动旋转。
气流纺纱装置7通过回旋气流对由牵伸装置6牵伸后的纤维束F加捻而生成纱线Y。纱线监视装置8在气流纺纱装置7与纱线存积装置11之间,对行进的纱线Y的信息进行监视,基于进行监视而得到的信息对有无纱疵进行检测。纱线监视装置8在检测到纱疵的情况下,将纱疵检测信号发送至单元控制器10。纱线监视装置8例如对纱线Y的粗细异常或者纱线Y所含有的异物进行检测,作为纱疵。纱线监视装置8还对断纱等进行检测。张力传感器9在气流纺纱装置7与纱线存积装置11之间,对行进的纱线Y的张力进行测定,并将张力测定信号发送至单元控制器10。在单元控制器10基于纱线监视装置8以及张力传感器9的至少任一个的检测结果判断为存在异常的情况下,在纺纱单元2中切断纱线Y。具体而言,停止向气流纺纱装置7供给空气,中断纱线Y的生成,由此切断纱线Y。或者,也可以通过另外设置的切断器来切断纱线Y。
纱线存积装置11在气流纺纱装置7与卷取装置13之间,消除纱线Y的松弛。纱线存积装置11具有从气流纺纱装置7稳定地拉出纱线Y的功能,构成从气流纺纱装置7拉出纱线Y的拉出装置。此外,纱线存积装置11具有在接头台车3进行接头动作时等使从气流纺纱装置7送出的纱线Y滞留以防止纱线Y松弛的功能、以及防止比纱线存积装置11靠下游侧的纱线Y的张力变动传递至气流纺纱装置7的功能。上蜡装置12在纱线存积装置11与卷取装置13之间对纱线Y上蜡。
卷取装置13将纱线Y卷取于筒管B而形成卷装P。卷取装置13具有摇架臂21、卷取滚筒22以及横动导纱器23。摇架臂21将筒管B支承为能够旋转。摇架臂21由支轴24支承为能够摆动,使筒管B的表面或者卷装P的表面以适当的压力与卷取滚筒22的表面接触。设置于第2端框5的驱动马达(省略图示)将多个纺纱单元2的卷取滚筒22一齐进行驱动。由此,在各纺纱单元2中,使筒管B或者卷装P朝卷取方向旋转。各纺纱单元2的横动导纱器23设置于由多个纺纱单元2共享的轴25。第2端框5的驱动马达将轴25向卷取滚筒22的旋转轴方向往复驱动,由此横动导纱器23使纱线Y相对于旋转的筒管B或者卷装P以规定宽度横动。
当在某个纺纱单元2中纱线Y被切断或者由于某种理由而纱线Y断开的情况下,接头台车3行进至该纺纱单元2并进行接头动作。接头台车3具有接头装置26、吸管27以及吸嘴28。吸管27由支轴31支承为能够转动,捕捉来自气流纺纱装置7的纱线Y并向接头装置26引导。吸嘴28由支轴32支承为能够转动,捕捉来自卷取装置13的纱线Y并向接头装置26引导。接头装置26进行所引导的纱线Y彼此的接头。接头装置26是使用压缩空气的捻接器或者机械式地连接纱线Y的打结器等。
在接头台车3进行接头动作时,使卷装P朝反卷取方向旋转(反转)。此时,通过气缸(省略图示)使摇架臂21移动而使卷装P从卷取滚筒22分离,通过设置于接头台车3的反转用辊(省略图示)使卷装P反转。
接着,对上述的牵伸装置6进行更详细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上方”以及“下方”的用语基于附图的状态(纺纱单元2的设置面)。
如图3以及图4所示,牵伸装置6具备后辊单元(辊单元)40以及轨道部件6x。后辊单元40具备上述后底辊14a、轴承部41、马达M4以及支承部件43。
后底辊14a具有圆筒状的辊主体48a、以及同轴地***到辊主体48a的圆柱状的轴部48b。后底辊14a由金属形成。在辊主体48a的外周面上设置有槽。辊主体48a的外周面包括与纤维束S接触的区域。辊主体48a的一端固定于轴部48b的端部。轴部48b构成后底辊14a的旋转轴。
轴承部41将后底辊14a悬臂支承为能够围绕其旋转轴旋转。在沿着旋转轴的方向上,在后底辊14a的一端设置有轴承部41,在另一端未设置支承后底辊14a的构成。轴承部41例如在外形为圆柱状的壳体内同轴地配置滚动轴承即轴承BG而构成。轴承部41在使辊主体48a位于轴部48b的自由端侧的状态下,将轴部48b悬臂支承为能够旋转。
马达M4经由动力传递机构42驱动后底辊14a以使其围绕其旋转轴旋转。作为马达M4例如使用步进马达。动力传递机构42具有第1从动带轮42a、驱动带轮42b以及同步带42c。第1从动带轮42a设置于后底辊14a的轴部48b的与自由端侧相反侧的端部。驱动带轮42b设置于马达M4的驱动轴49。同步带42c架设于第1从动带轮42a以及驱动带轮42b。也可以安装覆盖第1从动带轮42a、驱动带轮42b以及同步带42c的罩。
支承部件43是支承轴承部41以及马达M4的部件。支承部件43具有框架(第1支承部件)43a以及托架(第2支承部件)43b。将轴承部41载放在框架43a上,框架43a支承轴承部41。具体而言,框架43a形成为矩形块状。在框架43a的上表面设置有与轴承部41的外周面对应的曲面状的凹部。轴承部41的下方侧的周面嵌入于框架43a的该凹部。由此,框架43a从下方(相对于轴部48b而与纤维束行进路径相反侧)支承轴承部41。在框架43a的下表面(与设置有轴承部41的面相反侧的面)上设置有滑动片45。滑动片45配置在轨道部件6x的开口6y内。
托架43b呈板状。在托架43b的一个表面(第1面)上以悬臂支承的方式设置有马达M4。具体而言,马达M4以其驱动轴49贯通托架43b而从托架43b的另一个表面(第2面)突出的方式固定于托架43b的第1面。驱动带轮42b以位于托架43b的第2面上的方式安装于该驱动轴49。
框架43a的侧面与托架43b的第1面抵接地连结。即,框架43a以及马达M4设置于托架43b的相同面。框架43a以后底辊14a的轴部48b与托架43b正交的朝向固定于托架43b。第1从动带轮42a以位于托架43b的第2面侧的方式安装于该轴部48b。通过这样的支承部件43,马达M4配置于框架43a的正下方,后底辊14a的轴部48b与马达M4的驱动轴49平行地配置。
在后辊单元40中,后底辊14a被配置为,从与构成其旋转轴的轴部48b正交的方向观察(例如在图4所示的状态下),自由端侧比支承部件43以及马达M4突出。具体而言,后底辊14a的辊主体48a被配置为,比框架43a以及马达M4更向远离托架43b的方向突出(伸出)。换言之,辊主体48a的前端侧的一部分在旋转轴方向上相对于框架43a以及马达M4的端部偏移(不重叠)。在辊主体48a的前端侧的一部分的正下方形成有空间。在辊主体48a的前端侧的一部分的正下方未配置框架43a以及马达M4。从与后底辊14a的旋转轴正交的方向观察,在后底辊14a与马达M4之间设置有空间。
后辊单元40具备对纤维束S进行引导的纤维束引导部件77。纤维束引导部件77是被称作喇叭头的部件,呈在上游侧具有喇叭的前端形状(所谓的喇叭口形状)的筒状。纤维束S插通于纤维束引导部件77的筒内。纤维束引导部件77经由安装工具77a安装于支承部件43的框架43a。
轨道部件6x是沿着纤维束S的行进方向为长条的部件。在轨道部件6x的上表面形成有沿着纤维束S的行进方向延伸的开口6y。轨道部件6x固定于由主体框架支承的纺纱框架(省略图示)。主体框架是构成纺纱机械1整体的框架。纺纱框架是支承各纺纱单元2或者规定数量的纺纱单元2所具备的装置的框架。滑动片45设置成能够沿着开口6y的长度方向移动。后辊单元40在牵伸装置6的调整后被相对于轨道部件6x固定。由此,通过使滑动片45沿着开口6y移动,由此能够沿着纤维束S的行进方向调整框架43a、由框架43a上的轴承部41支承为能够旋转的后底辊14a、进而后辊单元40的位置。轨道部件6x以及滑动片45构成对后辊单元40的位置进行调整的位置调整部。
如图5所示,牵伸装置6具备第三辊单元(辊单元)50。第三辊单元50具备上述第三底辊15a、轴承部51、马达M5以及支承部件53。
第三底辊15a具有圆筒状的辊主体58a、以及同轴地***到辊主体58a的圆柱状的轴部58b。第三底辊15a由金属形成。在辊主体58a的外周面上设置有槽。辊主体58a的外周面包括与纤维束S接触的区域。辊主体58a的一端固定于轴部58b的端部。轴部58b构成第三底辊15a的旋转轴。
轴承部51将第三底辊15a悬臂支承为能够围绕其旋转轴旋转。轴承部51例如在外形为圆柱状的壳体内同轴地配置滚动轴承即轴承BG而构成。轴承部51在使辊主体58a位于轴部58b的自由端侧的状态下,将轴部58b悬臂支承为能够旋转。
马达M5经由动力传递机构52驱动第三底辊15a以使其围绕其旋转轴旋转。作为马达M5例如使用步进马达。动力传递机构52具有第1从动带轮52a、驱动带轮52b以及同步带52c。第1从动带轮52a设置于第三底辊15a的轴部58b的与自由端侧相反侧的端部。驱动带轮52b设置于马达M5的驱动轴59。同步带52c架设于第1从动带轮52a以及驱动带轮52b。
支承部件53是支承轴承部51以及马达M5的部件。支承部件53具有框架(第1支承部件)53a以及托架(第2支承部件)53b。轴承部51载放在框架53a上,框架53a支承轴承部51。具体而言,框架53a形成为矩形块状。在框架53a的上表面上设置有与轴承部51的外周面对应的曲面状的凹部。轴承部51的下方侧的周面嵌入于框架53a的该凹部。由此,框架53a从下方(相对于轴部58b而与纤维束行进路径相反侧)支承轴承部51。在框架53a的下表面(与设置有轴承部51的面相反侧的面)上设置有滑动片55。滑动片55配置在轨道部件6x的开口6y内。
托架53b呈板状。在托架53b的一个表面(第1面)上以悬臂支承的方式设置有马达M5。具体而言,马达M5以其驱动轴59贯通托架53b而从托架53b的另一个表面(第2面)突出的方式固定于托架53b的第1面。驱动带轮52b以位于托架53b的第2面上的方式安装于该驱动轴59。
框架53a的侧面与托架53b的第1面抵接而连结。即,框架53a以及马达M5设置于托架53b的相同面。框架53a以第三底辊15a的轴部58b与托架53b正交的朝向固定于托架53b。第1从动带轮52a以位于托架53b的第2面侧的方式安装于该轴部58b。通过这样的支承部件53,马达M5配置于框架53a的正下方,第三底辊15a的轴部58b与马达M5的驱动轴59平行地配置。
在第三辊单元50中,第三底辊15a被配置为,从与构成其旋转轴的轴部58b正交的方向观察,自由端侧比支承部件53以及马达M5突出。具体而言,第三底辊15a的辊主体58a被配置为,比框架53a以及马达M5向远离托架53b的方向突出(伸出)。换言之,辊主体58a的前端侧的一部分在旋转轴方向上相对于框架53a以及马达M5的端部偏移(不重叠)。在辊主体58a的前端侧的一部分的正下方形成有空间。在辊主体58a的前端侧的一部分的正下方未配置框架53a以及马达M5。从与第三底辊15a的旋转轴正交的方向观察,在第三底辊15a与马达M5之间设置有空间。
滑动片55被配置为能够沿着轨道部件6x的开口6y的长度方向移动。第三辊单元50在牵伸装置6的调整后被相对于轨道部件6x固定。由此,通过使滑动片55沿着开口6y移动,由此能够沿着纤维束S的行进方向调整框架53a、由框架53a上的轴承部51支承为能够旋转的第三底辊15a、进而第三辊单元50的位置。轨道部件6x以及滑动片55构成对第三辊单元50的位置进行调整的位置调整部。
如图6所示,牵伸装置6具备中间辊单元(辊单元)60。中间辊单元60具备上述中间底辊16a、轴承部61、马达M6以及支承部件63。在图6中,省略龙带18a(参照图2)。
中间底辊16a具有圆筒状的辊主体68a、以及同轴地***到辊主体68a的圆柱状的轴部68b。中间底辊16a由金属形成。在辊主体68a的外周面上设置有槽。辊主体68a的外周面包括与纤维束S接触的区域。辊主体68a的一端固定于轴部68b的端部。轴部68b构成中间底辊16a的旋转轴。
轴承部61将中间底辊16a悬臂支承为能够围绕其旋转轴旋转。轴承部61例如在外形为圆柱状的壳体内同轴地配置滚动轴承即轴承BG而构成。轴承部61在使辊主体68a位于自由端侧的状态下,将轴部68b悬臂支承为能够旋转。
马达M6经由动力传递机构62驱动中间底辊16a以使其围绕其旋转轴旋转。作为马达M6例如使用步进马达。动力传递机构62具有第1从动带轮62a、驱动带轮62b以及同步带62c。第1从动带轮62a设置于中间底辊16a的轴部68b的与自由端侧相反侧的端部。驱动带轮62b设置于马达M6的驱动轴69。同步带62c架设于第1从动带轮62a以及驱动带轮62b。
支承部件63是支承轴承部61以及马达M6的部件。支承部件63具有框架(第1支承部件)63a以及托架(第2支承部件)63b。轴承部61载放在框架63a上,框架63a支承轴承部61。具体而言,框架63a形成为矩形块状。在框架63a的上表面上设置有与轴承部61的外周面对应的曲面状的凹部。轴承部61的下方侧的周面嵌入于框架63a的该凹部。由此,框架63a从下方(相对于轴部68b而与纤维束行进路径相反侧)支承轴承部61。在框架63a的下表面(与设置有轴承部61的面相反侧的面)上设置有滑动片65。滑动片65配置在轨道部件6x的开口6y内。
托架63b呈板状。在托架63b的一个表面(第1面)上以悬臂支承的方式设置有马达M6。具体而言,马达M6以其驱动轴69贯通托架63b而从托架63b的另一个表面(第2面)突出的方式固定于托架63b的第1面。驱动带轮62b以位于托架63b的第2面上的方式安装于该驱动轴69。
支承轴承部61的框架63a的侧面与托架63b的第1面抵接而连结。即,框架63a以及马达M6设置于托架63b的相同面。框架63a以中间底辊16a的轴部68b与托架63b正交的朝向固定于托架63b。第1从动带轮62a以位于托架63b的第2面侧的方式安装于该轴部68b。通过这样的支承部件63,马达M6配置于框架56a的正下方,中间底辊16a的轴部68b与马达M6的驱动轴69平行地配置。
在中间辊单元60中,中间底辊16a被配置为,从与构成其旋转轴的轴部68b正交的方向观察,自由端侧比支承部件63以及马达M6突出。具体而言,中间底辊16a的辊主体68a被配置为,比框架63a以及马达M6向远离托架63b的方向突出(伸出)。换言之,辊主体68a的前端侧的一部分在旋转轴方向上相对于框架63a以及马达M6的端部偏移(不重叠)。在辊主体68a的前端侧的一部分的正下方形成有空间。在辊主体68a的前端侧的一部分的正下方未配置框架63a以及马达M6。从与中间底辊16a的旋转轴正交的方向观察,在中间底辊16a与马达M6之间设置有空间。
中间辊单元60还具备使纤维束S收束的纤维束收束部件64。纤维束收束部件64配置于第三辊对15与中间辊对16之间。纤维束收束部件64安装于支承部件63的框架63a。纤维束收束部件64例如被称作导条架或者集棉器。在纤维束收束部件64上形成有供纤维束S通过的贯通孔64a。纤维束收束部件64对纤维束S行进的路径进行限制,并且将中间底辊16a的旋转轴方向上的纤维束S的宽度限制为贯通孔64a的宽度。
滑动片65被配置为能够沿着轨道部件6x的开口6y的长度方向移动。中间辊单元60在牵伸装置6的调整后被相对于轨道部件6x固定。由此,通过使滑动片65沿着开口6y移动,由此能够沿着纤维束S的行进方向调整框架63a、由框架63a上的轴承部61支承为旋转的中间底辊16a、进而中间辊单元60的位置。轨道部件6x以及滑动片65构成对中间辊单元60的位置进行调整的位置调整部。
前底辊17a被由纺纱框架支承的轴承部悬臂支承为能够围绕该前底辊17a的旋转轴旋转。
以上,在后辊单元40中,支承后底辊14a的轴承部41与马达M4由相同的支承部件43支承而构成为模块(一个块)。由此,与轴承部41以及马达M4分别被单独地支承的情况相比,例如在设备替换以及维护等调整作业时能够降低调整动力传递机构42的必要性。进而,后底辊14a由轴承部41悬臂支承,并且被配置为,从与其旋转轴正交的方向观察,该后底辊14a的自由端侧比支承部件43以及马达M4突出。由此,能够实现飞花难以堆积于后底辊14a的周边的构成。
第三辊单元50也构成为模块(一个块),例如在设备替换以及维护等调整作业时,能够降低调整动力传递机构52的必要性。能够实现飞花难以堆积于第三底辊15a的周边的构成。中间辊单元60也构成为模块(一个块),例如在设备替换以及维护等调整作业时,能够降低调整动力传递机构62的必要性。能够实现飞花难以堆积于中间底辊16a周边的构成。
因而,在后辊单元40、第三辊单元50、中间辊单元60、具备这些的牵伸装置6、以及具备牵伸装置6的纺纱机械1中,能够减少飞花的堆积并且能够容易地调整牵伸装置6。此外,能够缩短调整作业时间。与现有构成相比,能够实现省空间化。
尤其是,后辊单元40的动力传递机构42具有架设于第1从动带轮42a以及驱动带轮42b的同步带42c。第三辊单元50的动力传递机构52具有架设于第1从动带轮52a以及驱动带轮52b的同步带52c。中间辊单元60的动力传递机构62具有架设于第1从动带轮62a以及驱动带轮62b的同步带62c。根据这些构成,例如每当进行设备替换以及维护等调整作业时,都能够降低调整各同步带42c、52c、62c的必要性。
在后辊单元40的支承部件43中,框架43a以及马达M4设置于托架43b的相同面。在第三辊单元50的支承部件53中,框架53a以及马达M5设置于托架53b的相同面。在中间辊单元60的支承部件63中,框架63a以及马达M6设置于托架63b的相同面。根据这些构成,能够将构成为模块(一个块)的各辊单元40、50、60紧凑地构成。
后辊单元40还具备纤维束引导部件77。在该构成中,能够将纤维束引导部件77相对于后底辊14a准确地定位。在该构成中,能够将辊单元应用于后辊对14,将辊单元的第1辊构成为后辊对14的后底辊14a。
中间辊单元60还具备纤维束收束部件64。在该构成中,能够将纤维束收束部件64相对于中间底辊16a准确地定位。在该构成中,能够将辊单元应用于中间辊对16,将辊单元的第1辊构成为中间辊对16的中间底辊16a。
在后辊单元40中,从与旋转轴正交的方向观察,在后底辊14a与马达M4之间设置有空间,因此飞花难以堆积于后底辊14a的周边。在第三辊单元50中,从与旋转轴正交的方向观察,在第三底辊15a与马达M5之间设置有空间,因此飞花难以堆积于第三底辊15a的周边。在中间辊单元60中,从与旋转轴正交的方向观察,在中间底辊16a与马达M6之间设置有空间,因此飞花难以堆积于中间底辊16a周边。
牵伸装置6作为对后辊单元40的位置进行调整的位置调整部而具备轨道部件6x以及滑动片45。牵伸装置6作为对第三辊单元50的位置进行调整的位置调整部而具备轨道部件6x以及滑动片55。牵伸装置6作为对中间辊单元60的位置进行调整的位置调整部而具备轨道部件6x以及滑动片65。由此,在牵伸装置6以及具备牵伸装置6的纺纱机械1中,能够通过该位置调整部更容易地调整牵伸装置6。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托架43b、53b、63b与框架43a、53a、63a分别分体地设置,但是托架43b、53b、63b也可以与框架43a、53a、63a分别一体地设置。根据该构成,无需将托架43b、53b、63b的各自与框架43a、53a、63a的各自进行连结,通过这一点能够简化支承部件43、53、63的构成。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纱线存积装置11构成拉出装置,纱线存积装置11从气流纺纱装置7拉出纱线Y,但也可以通过送出辊与夹持辊从气流纺纱装置7拉出纱线Y。在通过送出辊与夹持辊从气流纺纱装置7拉出纱线Y的情况下,也可以代替纱线存积装置11而设置通过吸引气流来吸收纱线Y的松弛的松管以及/或者机械式的松紧调节辊等。在该情况下,辊单元40、50、60的至少任一个也可以如上述实施方式或者变形例那样构成。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各装置被配置为在机体高度方向上、在下侧卷取在上侧供给的纱线Y,但各装置也可以被配置为在上侧卷取在下侧供给的纱线Y。即,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纱线Y从纺纱单元2的高度方向的上侧朝下侧行进,但纱线Y的行进方向并无限定,例如纱线Y也可以从纺纱单元2的高度方向的下侧朝上侧行进。在该情况下,辊单元40、50、60的至少任一个如上述实施方式或者变形例那样构成。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各辊单元40、50、60中,在第1从动带轮42a、52a、62a以及驱动带轮42b、52b、62b上架设有同步带42c、52c、62c,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构成。在辊单元中,同步带也可以进一步架设于设置在与第1辊不同的第2辊上的第2从动带轮。由此,能够通过一个马达不仅对第1辊进行旋转驱动而且对第2辊进行旋转驱动。作为这样的构成,例如也可以采用图7所示的辊单元80的构成。
辊单元80具备后底辊(第1辊)14a以及第三底辊(第2辊)15a、轴承部41、51、马达M8以及支承部件83。马达M8经由动力传递机构82旋转驱动后底辊14a以及第三底辊15a。支承部件83支承轴承部41、51以及马达M8。支承部件83具有框架83a以及板状的托架83b。轴承部41、51载放在框架83a上,框架83a支承轴承部41、51。框架83b设置于框架83a,并支承马达M8。动力传递机构82具有第1从动带轮82a、第2从动带轮82b、驱动带轮82c以及同步带82d。第1从动带轮82a设置于后底辊14a。第2从动带轮82b设置于第三底辊15a。驱动带轮82c设置于马达M8的驱动轴89。同步带82d架设于第1从动带轮82a、第2从动带轮82b以及驱动带轮82c。在这样的辊单元80中,也可以设置一个或者多个空转带轮,并在该空转带轮上进一步架设同步带82d。在该情况下,辊单元80也可以如上述变形例那样,框架83a与托架83b一体地设置。此外,虽然在图7中省略,但在辊单元80中也可以设置有位置调整用的滑动片。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牵伸装置6具备后辊单元40、第三辊单元50以及中间辊单元60,但只要具备这些中的至少任一个即可。即,也可以将本发明所涉及的辊单元应用于后辊对14、第三辊对15以及中间辊对16的至少任一个。在不将本发明的辊单元应用于中间辊对16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对多个纺纱单元2共通设置的、第2端框5内的驱动马达来驱动中间底辊16a。
在上述实施方式或者上述变形例的至少任一个中,也可以通过对由支承部件支承的马达的位置进行调整(例如,对在托架中马达被固定的上下方向位置进行调整),由此调整同步带的张紧度。
张力传感器9也可以配置于纱线Y的行进方向上的纱线监视装置8的上游侧。单元控制器10也可以按照每个纺纱单元2来设置。在纺纱单元2中,上蜡装置12、张力传感器9以及纱线监视装置8也可以省略。作为动力传递机构42、52、62,并不特别限定于上述的机构,能够采用公知的各种机构。纺纱机械也可以是具有气流纺纱装置7的纺纱机械1以外的纺纱机械,例如也可以是环锭细纱机。各构成的材料以及形状并不限定于上述的材料以及形状,能够采用各种材料以及形状。在该情况下,辊单元40、50、60、80的至少任一个如上述实施方式或者变形例那样构成。
在后辊单元40中,也可以在后底辊14a的下游安装对纤维束的下端进行引导的引导部件。也可以对于后底辊14a以及中间底辊16a的至少任一个设置清洁部件。该清洁部件可以构成为,在内部设置有磁铁,并具有树脂制的外侧壳体。在该情况下,可以将阻止清洁部件旋转且对该清洁部件进行定位的止挡件设置于第1支承部。
本发明的辊单元也能够应用于对由气流纺纱装置7生成的纱线Y进行夹持而送出的纱线输送装置的送出辊。即,第1辊也可以是送出辊。轴承部也可以将送出辊悬臂支承为能够旋转。马达也可以经由动力传递机构旋转驱动送出辊。支承部件也可以支承该轴承部以及该马达。送出辊也可以被配置为,从与其旋转轴正交的方向观察,送出辊的自由端侧比支承部件以及马达突出。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在送出辊的下游设置具有存积辊的纱线存积装置、松管、机械式的松紧调节辊的至少任一个。

Claims (10)

1.一种牵伸装置用的辊单元,具备:第1辊,具有旋转轴;轴承部,将上述第1辊悬臂支承为能够围绕上述旋转轴旋转;马达,经由动力传递机构围绕上述旋转轴旋转驱动上述第1辊;支承部件,支承上述轴承部以及上述马达;以及安装于上述支承部件并对纤维束进行引导的纤维束引导部件,或者安装于上述支承部件并使纤维束收束的纤维束收束部件,上述纤维束引导部件或者上述纤维束收束部件构成为,在内侧插通纤维束,且纤维束所插通的部分未设置在上述第1辊的下方,上述第1辊被配置为,从与上述旋转轴正交的方向观察,该第1辊的自由端侧比上述支承部件以及上述马达突出,上述动力传递机构具有:第1从动带轮,设置于上述第1辊的与自由端侧相反的一侧;驱动带轮,设置于上述马达的驱动轴;以及同步带,架设于上述第1从动带轮以及上述驱动带轮,从与上述旋转轴正交的方向观察,在上述第1辊与上述马达之间设置有空间,在第2支承部的第1面侧设置有上述第1辊以及上述马达,在上述第2支承部的第2面侧设置有上述第1从动带轮以及上述驱动带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伸装置用的辊单元,其中,上述同步带还架设于设置在与上述第1辊不同的第2辊上的第2从动带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伸装置用的辊单元,其中,上述支承部件具有:第1支承部,支承上述轴承部;以及板状的上述第2支承部,设置于上述第1支承部,支承上述马达,上述第1支承部以及上述马达设置于上述第2支承部的相同面。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牵伸装置用的辊单元,其中,上述支承部件具有:第1支承部,支承上述轴承部;以及板状的上述第2支承部,设置于上述第1支承部,支承上述马达,上述第1支承部以及上述马达设置于上述第2支承部的相同面。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牵伸装置用的辊单元,其中,上述第2支承部与上述第1支承部一体地设置。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牵伸装置用的辊单元,其中,上述第2支承部与上述第1支承部一体地设置。
7.一种牵伸装置,其中,具备一个或者多个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辊单元,上述辊单元的上述第1辊构成后辊对、第三辊对以及中间辊对的至少任一个的底辊,上述牵伸装置还具备对上述辊单元的位置进行调整的位置调整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牵伸装置,其中,上述辊单元被设置成能够作为模块而一体地拆装。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牵伸装置,其中,上述辊单元为,上述第1辊配置于高于上述马达的位置。
10.一种纺纱机械,具备: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牵伸装置;气流纺纱装置,对由上述牵伸装置牵伸后的纤维束加捻而生成纱线;拉出装置,从上述气流纺纱装置拉出上述纱线;以及卷取装置,将由上述拉出装置拉出的上述纱线卷取成卷装。
CN201810494381.1A 2017-05-30 2018-05-22 辊单元、牵伸装置以及纺纱机械 Active CN10897794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06807A JP2018204121A (ja) 2017-05-30 2017-05-30 ローラユニット、ドラフト装置及び紡績機
JP2017-106807 2017-05-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77945A CN108977945A (zh) 2018-12-11
CN108977945B true CN108977945B (zh) 2022-07-12

Family

ID=645425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494381.1A Active CN108977945B (zh) 2017-05-30 2018-05-22 辊单元、牵伸装置以及纺纱机械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8204121A (zh)
CN (1) CN10897794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60506A (zh) * 2019-11-06 2020-03-06 常州固高智能装备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纺织设备用高速水射流清洗装置及使用方法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99622A (ja) * 1988-09-21 1990-04-11 Zinser Textilmas Gmbh 精紡機用ドラフト機構
JPH05339828A (ja) * 1992-06-10 1993-12-21 Murata Mach Ltd 風綿清掃装置
JPH08246260A (ja) * 1995-03-01 1996-09-24 Murata Mach Ltd 紡績機のドラフト装置
CN1455032A (zh) * 2002-05-01 2003-11-12 三菱丽阳株式会社 纤维、该纤维的制造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JP2005036382A (ja) * 2003-07-14 2005-02-10 Truetzschler Gmbh & Co Kg 牽伸システムの上部ローラに負荷をかけること及び負荷を解除することができる繊維スライバの牽伸装置
JP2006342482A (ja) * 2005-06-06 2006-12-21 Mas Fab Rieter Ag 紡績機のための二つのドラフト装置を含むツインユニット
CN101310052A (zh) * 2005-11-15 2008-11-19 欧瑞康纺织有限及两合公司 具有牵伸机构的环锭纺纱机
JP2010100986A (ja) * 2002-09-13 2010-05-06 Truetzschler Gmbh & Co Kg 調整装置を有する、繊維スライバの合糸およびドラフトのための練条機構を有する練条機における装置
CN202543439U (zh) * 2011-06-30 2012-11-21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牵伸辊、纺纱单元以及纺纱机
JP2015098655A (ja) * 2013-11-18 2015-05-28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紡機の繊維束供給停止装置
CN104928814A (zh) * 2014-03-19 2015-09-23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纤维控制部件、牵伸装置以及纺纱机械
CN105051274A (zh) * 2013-03-20 2015-11-11 Sipra专利发展合作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针织机的牵伸机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302536A (ja) * 1996-05-16 1997-11-25 Murata Mach Ltd 紡績機のドラフト装置
DE29620736U1 (de) * 1996-11-29 1997-01-23 Skf Textilmaschinen-Komponenten Gmbh, 70376 Stuttgart Antriebs- und Lagervorrichtung für eine Transportwalze für Textilfasern
JP3937110B2 (ja) * 1997-12-24 2007-06-27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ドラフト装置
JP2000119919A (ja) * 1998-10-16 2000-04-25 Murata Mach Ltd 紡績機のドラフト装置
DE19850518A1 (de) * 1998-11-03 2000-05-04 Schlafhorst & Co W Vorrichtung zum Auflösen von Faserbändern
JP2011231427A (ja) * 2010-04-27 2011-11-17 Murata Mach Ltd ドラフト装置及びドラフト装置ユニット
JP2016194173A (ja) * 2015-04-01 2016-11-17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ドラフト装置及び紡績機
JP2017071870A (ja) * 2015-10-06 2017-04-13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ドラフト装置、紡績機及び紡績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99622A (ja) * 1988-09-21 1990-04-11 Zinser Textilmas Gmbh 精紡機用ドラフト機構
JPH05339828A (ja) * 1992-06-10 1993-12-21 Murata Mach Ltd 風綿清掃装置
JPH08246260A (ja) * 1995-03-01 1996-09-24 Murata Mach Ltd 紡績機のドラフト装置
CN1455032A (zh) * 2002-05-01 2003-11-12 三菱丽阳株式会社 纤维、该纤维的制造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JP2010100986A (ja) * 2002-09-13 2010-05-06 Truetzschler Gmbh & Co Kg 調整装置を有する、繊維スライバの合糸およびドラフトのための練条機構を有する練条機における装置
JP2005036382A (ja) * 2003-07-14 2005-02-10 Truetzschler Gmbh & Co Kg 牽伸システムの上部ローラに負荷をかけること及び負荷を解除することができる繊維スライバの牽伸装置
JP2006342482A (ja) * 2005-06-06 2006-12-21 Mas Fab Rieter Ag 紡績機のための二つのドラフト装置を含むツインユニット
CN101310052A (zh) * 2005-11-15 2008-11-19 欧瑞康纺织有限及两合公司 具有牵伸机构的环锭纺纱机
CN202543439U (zh) * 2011-06-30 2012-11-21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牵伸辊、纺纱单元以及纺纱机
CN105051274A (zh) * 2013-03-20 2015-11-11 Sipra专利发展合作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针织机的牵伸机构
JP2015098655A (ja) * 2013-11-18 2015-05-28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紡機の繊維束供給停止装置
CN104928814A (zh) * 2014-03-19 2015-09-23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纤维控制部件、牵伸装置以及纺纱机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8204121A (ja) 2018-12-27
CN108977945A (zh) 2018-1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573216B1 (en) Air-jet spinning machin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spun yarn
EP3269851B1 (en) Spinning machine
EP2671982A1 (en) Spinning machine
CN106048789B (zh) 牵伸装置以及纺纱机
CN108977945B (zh) 辊单元、牵伸装置以及纺纱机械
EP1726695B1 (en) Core yarn produ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EP2921577B1 (en) Draft device and spinning machine
JP2016188444A (ja)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ドラフト装置及び紡績機
EP2573230B1 (en) Draft device and spinning machine
JP2014125714A (ja) 紡績機
EP3153613A1 (en) Drafting device, spinning machine, and method of spinning technical field
EP3026152B1 (en) Fiber collecting device, drafting device, and spinning machine
EP3517663A1 (en) Spinning machine
JP2019007102A (ja) 空気紡績装置モジュール、空気紡績ユニット及び空気紡績機
WO2013031607A1 (ja) 紡績機
CN208055532U (zh) 纤维机械用驱动装置、牵伸装置以及气流纺纱机械
JP2024000038A (ja) 繊維束処理アッセンブリ、繊維束処理装置、及び紡績機
CN111088568A (zh) 横动装置、牵伸装置以及纺纱机
CN106987935B (zh) 张力器、牵伸装置以及纺纱机械
JP2023183564A (ja) 紡績機
CN112831869A (zh) 清洁装置、牵伸装置以及纺纱机
JP2024000040A (ja) 繊維束処理アッセンブリ、繊維束処理装置、及び紡績機
CN112301473A (zh) 纺纱机
JP2019052387A (ja) 紡績機
JP2019002083A (ja) ドラフト装置、及び空気紡績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