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44416B - 冷却*** - Google Patents

冷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944416B
CN108944416B CN201810378680.9A CN201810378680A CN108944416B CN 108944416 B CN108944416 B CN 108944416B CN 201810378680 A CN201810378680 A CN 201810378680A CN 108944416 B CN108944416 B CN 10894441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uver
radiator fan
control unit
power source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37868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944416A (zh
Inventor
师纲助
北真岛一
武部直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9444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444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9444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444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1/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of propulsion units
    • B60K11/02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of propulsion units with liquid cooling
    • B60K11/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radiators, radiator shutters, or radiator blin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1/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of propulsion units
    • B60K11/06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of propulsion units with air coo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1/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of propulsion units
    • B60K11/08Air inlets for cooling; Shutters or blinds therefor
    • B60K11/085Air inlets for cooling; Shutters or blinds therefor with adjustable shutters or blin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1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P1/00 - F01P9/00
    • F01P11/10Guiding or ducting cooling-air, to, or from, liquid-to-air heat 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7/00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 F01P7/02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cooling-air
    • F01P7/10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cooling-air by throttling amount of air flowing through liquid-to-air heat 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7/00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 F01P7/02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cooling-air
    • F01P7/10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cooling-air by throttling amount of air flowing through liquid-to-air heat exchangers
    • F01P7/12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cooling-air by throttling amount of air flowing through liquid-to-air heat exchangers by thermostatic contro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1/00Air cooling
    • F01P1/06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ther engine or machine par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88Optimized components or subsystems, e.g. lighting, actively controlled glas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兼具冷却性能、空气动力性能和预热性能的冷却***。冷却***(3)具有:设在导风口的百叶格栅(63),该导风口用于向设有车辆的动力源的动力室导风;对用于冷却动力源的制冷剂进行散热的散热器;向散热器及动力源送风的散热器风扇(10A);对百叶格栅(63)进行开闭控制的百叶格栅控制部(65);和控制散热器风扇(10A)的散热器风扇控制部(10B),在动力源的动力源负荷为规定动力源负荷以下的情况下,在空调的空调负荷为规定空调负荷以上时,百叶格栅控制部(65)及散热器风扇控制部(10B)在关闭了百叶格栅(63)的状态下使散热器风扇(10A)工作。

Description

冷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的具有百叶格栅(shutter grill)装置的冷却***。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能够基于在车辆的车身前部的格栅开口部设置的挡板机构的开闭动作来控制流入到发动机室内的空气流量的装置(参照专利文献1)。在适用了上述装置的车辆中,在使用空调装置时,在发动机温度或空调制冷剂压力上升了的情况下,进行打开挡板的控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80072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基于空调制冷剂压力的条件来打开挡板的情况下,存在虽然发动机温度没有上升但却对发动机进行了冷却、结果导致无法得到所期望的空气动力性能的情况。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方面而研发的,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兼具冷却性能、空气动力性能和预热性能的冷却***。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冷却***的特征在于,具有:设在导风口的百叶格栅,该导风口用于向设有车辆的动力源的动力室导风;对用于冷却上述动力源的制冷剂进行散热的散热器;向上述散热器及上述动力源送风的散热器风扇;对上述百叶格栅进行开闭控制的百叶格栅控制部;和控制上述散热器风扇的散热器风扇控制部,在上述动力源的动力源负荷为规定动力源负荷以下的情况下,在上述空调的空调负荷为规定空调负荷以上时,上述百叶格栅控制部及上述散热器风扇控制部在关闭了上述百叶格栅的状态下使上述散热器风扇工作。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兼具车辆中的冷却性能、空气动力性能和预热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地表示适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冷却***的车辆的俯视图。
图2是示意地表示适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冷却***的车辆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适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冷却***的车辆的***结构的图。
图4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冷却***的第一动作例的流程图。
图5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冷却***的第二动作例的流程图。
图6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冷却***的第三动作例的流程图。
图7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冷却***的第四动作例的流程图。
图8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冷却***的第五动作例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车辆
1a 开口部(导风口)
2 发动机室(动力室)
3 冷却***
10 散热器
10A 散热器风扇
10B 散热器风扇控制部
20 发动机(动力源)
50 空调装置(空调)
50A 冷凝器
60 百叶格栅装置
63 百叶格栅
65 百叶格栅控制部
70 蓄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一边适当地参照附图一边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此外,在图1中箭头示出的“前后”表示车辆的前后方向,“左右”表示从驾驶席观察到的左右方向(车宽方向)。
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辆1的前部,构成有设有该车辆1的动力源的发动机室(动力室)2。车辆1具有:设在发动机室2内的散热器10、散热器风扇10A、发动机(第一动力源)20、变速器30、马达(第二动力源)40、空调装置50及冷凝器50A;设在形成于车辆1的前端面的开口部(导风口)1a且对该开口部1a进行开闭的百叶格栅装置60;和向空调装置50供给电力的蓄电池70。即,车辆1为作为动力源而具有发动机20及马达40双方的混合动力式车辆。
发动机室2内的各结构从开口部1a朝向后方而按百叶格栅装置60、冷凝器50A、散热器10、散热器风扇10A、动力源(发动机20及马达40)的顺序排列。设在发动机室2内的冷凝器50A、散热器10、发动机20、变速器30、马达40及空调装置50在百叶格栅装置60为打开状态的状态下,在车辆1行驶中通过从开口部1a导入到发动机室2内的外部气体而被冷却。散热器风扇10A在百叶格栅装置60的关闭状态下,产生发动机室2内的空气的从前方向后方的流动,对发动机室2内的各结构进行冷却。另外,散热器风扇10A在百叶格栅装置60的打开状态下,在车辆1行驶中提高从开口部1a导入到发动机室2内的外部气体的流速,良好地对发动机室2内的各结构进行冷却。
<传感器等>
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辆1具有:散热器水温传感器101、发动机水温传感器102、发动机油温传感器103、吸入气体温度传感器104、吸入空气量传感器105、发动机转矩传感器106、发动机转速传感器107、变速器油温传感器108、变速器转矩传感器109、变速器转速传感器110、马达转矩传感器111、马达转速传感器112、制冷剂压力传感器113、外部气体温度传感器114、室内温度传感器115、空调操作部116、按每个车轮设置的车轮速度传感器117、行驶模式操作部118、电流表119和电压表120。
散热器水温传感器101是检测从散热器10通过而进行了热交换后的冷却水的温度(即散热器水温)并将检测出的散热器水温向后述的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电子控制单元)200输出的传感器。
发动机水温传感器102是检测发动机20的冷却水的温度(即发动机水温)并将检测出的发动机水温向ECU200输出的传感器。
发动机油温传感器103是检测发动机20的润滑油的温度(即发动机油温)并将检测出的发动机油温向ECU200输出的传感器。
吸入气体温度传感器104是检测发动机20的吸入气体的温度(即吸入气体温度)并将检测出的吸入气体温度向ECU200输出的传感器。
吸入空气量传感器105是检测被发动机20吸入的吸入空气量并将检测出的吸入空气量向ECU200输出的传感器。
发动机转矩传感器106是检测发动机20的输出轴的转矩(即发动机转矩)并将检测出的发动机转矩向ECU200输出的传感器。
发动机转速传感器107是检测发动机20的输出轴的转速(即发动机转速)并将检测出的发动机转速向ECU200输出的传感器。
这些传感器101~107的检测结果分别相当于作为动力源的负荷的动力源负荷。即,各传感器101~107的检测结果可以说是作为动力源的发动机20的负荷越大则自身也越大的动力源负荷关联参数。
变速器油温传感器108是检测变速器30的润滑油的温度(即变速器油温)并将检测出的变速器油温向ECU200输出的传感器。
变速器转矩传感器109是检测变速器30的转矩(即变速器转矩)并将检测出的变速器转矩向ECU200输出的传感器。
变速器转速传感器110是检测变速器的转速(即变速器转速)并将检测出的变速器转速向ECU200输出的传感器。
马达转矩传感器111是检测马达40的转矩(即马达转矩)并将检测出的马达转矩向ECU200输出的传感器。
马达转速传感器112是检测马达40的转速(即马达转速)并将检测出的马达转速向ECU200输出的传感器。
这些传感器111、112的检测结果分别相当于作为动力源的负荷的动力源负荷。即,各传感器111~112的检测结果可以说是作为动力源的马达40的负荷越大则自身也越大的动力源负荷关联参数。
制冷剂压力传感器113是检测制冷剂从空调装置50的压缩机通过后的压力(即制冷剂压力)并将检测出的制冷剂压力向ECU200输出的传感器。
外部气体温度传感器114是检测外部气体的温度(即外部气体温度)并将检测出的外部气体温度向ECU200输出的传感器。
室内温度传感器115是检测车辆1的车室内的温度(即室内温度)并将检测出的室内温度向ECU200输出的传感器。
空调操作部116是设在车辆1的车室内并用于设定空调装置50的工作条件的按钮等,将操作结果向ECU200输出。
制冷剂压力传感器113的检测结果相当于作为空调装置50的负荷的空调负荷。即,制冷剂压力传感器113的检测结果可以说是空调装置50的负荷越大则自身也越大的空调负荷关联参数。
车轮速度传感器117是检测车辆1的车轮的转速(即车轮速度)的传感器,将检测出的车轮速度向ECU200输出。
行驶模式操作部118是设在车辆1的车室内并用于设定车辆1的行驶模式的按钮等,将操作结果向ECU200输出。作为行驶模式,能够列举通常的标准模式、行驶性能比标准模式高的运动模式、油耗比标准模式低的节能模式等。
电压表119检测蓄电池70的电压,将检测出的电压值向ECU200输出。
电流表120检测从蓄电池70放电得到的电流,将检测出的电流值向ECU200输出。
<ECU>
另外,车辆1具有ECU(Electrical Control Unit)200。ECU200由CPU(Central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ROM(Read-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RAM(Random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输入输出电路等构成,是基于各种传感器的检测结果等来控制车辆1的各装置的控制装置。在本实施方式中,ECU200基于油耗、商品性及功能保证的观点,将百叶格栅63的打开要求及关闭要求向百叶格栅装置60的百叶格栅控制部65输出。
<用于油耗的开闭要求>
《功能:提高空气动力性能》
·在基于制约的打开要求时以外输出关闭要求。
《功能:提高预热性能(抑制散热)》
·在变速器油温小于关闭判定阈值的情况下输出关闭要求。
·在发动机水温小于关闭判定阈值的情况下输出关闭要求。
《功能:避免发动机水温高》
·在发动机水温为打开判定阈值以上的情况下输出打开要求。
·在即将进行基于散热器水温及发动机水温的散热器10的风扇工作之前输出打开要求。
《功能:避免变速器油温高》
·在变速器油温为打开判定阈值(变速器30的效率降低的温度)以上的情况下输出打开要求。
《功能:避免发动机吸入气体温度高》
·在发动机20的吸入气体温度为打开判定阈值以上的情况下输出打开要求。
《功能:避免阻碍油耗设备》
·在VTC(Valve Timing Control,气门正时控制)工作禁止区域中输出打开要求。
·在怠速旋转上升区域中输出打开要求。
·在发动机水温为高水温的情况下的VTEC(Variable valve Timing and liftElectronic Control system,可变气门正时和升程电子控制***)工作禁止区域中输出打开要求。
<用于商品性的开闭要求>
《功能:确保空调商品性》
·在空调装置50的制冷剂为高压的情况下的散热器10的风扇的Hi要求时输出打开要求。
《功能:避免空调装置50的压缩机的转矩推定精度恶化》
·在空调装置50的制冷剂为高压且低车速的情况下的散热器10的风扇的Lo要求时输出打开要求。
《功能:防止堵塞(caulking)》
·在车辆1为涡轮增压器搭载车的情况下,在由该涡轮增压器的压缩机(未图示)压缩后的空气的温度(吸入气体温度)为堵塞产生温度以上的情况下输出打开要求。
<用于功能保证的开闭要求>
《功能:避免发动机油温高》
·在散热器10的风扇的Hi要求时,在发动机油温为打开判定阈值以上的情况下输出打开要求。
《功能:避免发动机水温高》
·在发动机水温为发动机室2内的零部件的耐热温度以上的情况下输出打开要求。
《功能:避免变速器油温高》
·在变速器油温为打开判定阈值以上的情况下输出打开要求。
即,ECU200基于发动机室2内的各装置的当前时刻的温度(散热器水温、发动机水温、发动机油温、变速器油温等),在温度为打开判定阈值以上的情况下输出打开要求,在温度小于关闭判定阈值的情况下输出关闭要求。
另外,ECU200基于制冷剂压力、外部气体温度等、与之后的发动机室2内的温度上升相关联的参数,输出打开要求及关闭要求。
另外,ECU200基于发动机20的控制状态,输出打开要求及关闭要求。
ECU200关于各参数定期地判定是否应该输出打开要求及关闭要求,并基于判定结果来输出打开要求及关闭要求中的某一个。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ECU200作为一个控制装置来进行说明,但也可以为分成发动机ECU等多个控制装置的结构。
另外,ECU200将各传感器101~120的检测结果向百叶格栅装置60的百叶格栅控制部65及散热器风扇控制部10B输出。另外,ECU200基于车轮速度传感器117的检测结果计算出车辆1的车速,并将计算出的车速向百叶格栅控制部65及散热器风扇控制部10B输出。另外,ECU200基于电压表119及电流表120的检测结果计算出(推定)蓄电池70的容量即SOC(State Of Charge,荷电状态),并将计算出的SOC向百叶格栅控制部65及散热器风扇控制部10B输出。
<冷却***>
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冷却***3为用于对发动机室2内的散热器10、发动机20等进行冷却的***,具有散热器10、散热器风扇10A、散热器风扇控制部10B、冷凝器50A和百叶格栅装置60。
<散热器>
散热器10设在后述的百叶格栅63的后方,是供发动机20用的制冷剂流通并在流通的制冷剂与外部气体之间进行热交换(散热)的制冷剂用的热交换器。
<散热器风扇>
散热器风扇10A设在前方的散热器10与后方的发动机20之间。散热器风扇10A通过后述的散热器风扇控制部10B的控制而旋转,将从开口部1a导入的空气向发动机20等输送,由此对前方的散热器10及后方的发动机20等进行冷却。另外,散热器风扇10A在通过控制部65的控制而停止了的状态下也会由于伴随着车辆1的行驶导入的风而自然地旋转。散热器风扇10A的基于散热器风扇控制部10B控制的转速被设定得比散热器风扇10A的停止状态下的自然转速大。此外,“散热器风扇10A送风”不仅包含通过散热器风扇10A的旋转而向设在该散热器风扇10A的下游侧的发动机20输送空气,还包含通过以散热器风扇10A的旋转使该散热器风扇10A的上游侧的空气被吸入到散热器风扇10A来向设在散热器风扇10A的上游侧的冷凝器50A及散热器10输送空气。
<散热器风扇控制部>
散热器风扇控制部10B基于散热器水温传感器101的检测结果等来控制散热器风扇10A。
<冷凝器>
冷凝器50A设在前方的百叶格栅63与后方的散热器10之间。冷凝器50A是供空调装置50的空调制冷剂流通且在流通的空调制冷剂与外部气体之间进行热交换(散热)的空调制冷剂用的热交换器。
<百叶格栅装置>
百叶格栅装置60是设在用于向发动机室2内导风的开口部1a且对该开口部1a进行开闭的装置。百叶格栅装置60具有设于导风口的马达61、传递机构62、百叶格栅63、回动弹簧64和百叶格栅控制部65。在本实施方式中,关于马达61、传递机构62、百叶格栅63及回动弹簧64的安装,与上下两个部位的开口部1a相对应地设有两组。
在本实施方式中,马达61、传递机构62、回动弹簧64及百叶格栅控制部65被单元化。即,马达61、传递机构62及百叶格栅控制部65被收纳在未图示的壳体内,回动弹簧64安装在从壳体突出的传递机构62的输出轴上。
《马达》
马达61是产生用于使百叶格栅63开闭的驱动力(旋转力)的动力源。
《传递机构》
传递机构62由多个齿轮等构成,将由马达61产生的旋转力向百叶格栅63传递。
《百叶格栅》
百叶格栅63设在形成于车辆1的前表面的开口部1a,是对该开口部1a进行开闭的挡板主体。百叶格栅63具有沿上下方向配置的多个叶片,能够呈两种状态,即所述多个叶片朝向大致铅垂方向而封堵开口部1a的关闭状态、和所述多个叶片朝向大致水平方向而使开口部1a开放的打开状态。另外,百叶格栅63具有能够在关闭状态下向发动机20等导风的开口部(未图示)。
《回动弹簧》
回动弹簧64是将百叶格栅63向关闭方向施力的施力机构。在本实施方式中,回动弹簧64是安装在传递机构63的输出轴上的盘簧。
在本实施方式中,百叶格栅装置60为常开型的挡板。即,百叶格栅63在马达61没有进行驱动的状态下,通过回动弹簧64的施力而呈打开状态。另外,百叶格栅63在马达61进行驱动的状态下,通过抵抗回动弹簧64的施力的马达61的旋转力而呈关闭状态。因此,百叶格栅装置60在关闭百叶格栅63时及在维持关闭状态的期间需要电力,但在打开百叶格栅63时及在维持打开状态的期间不需要电力。
当百叶格栅63为关闭状态的车辆1行驶时,外部气体与关闭状态的百叶格栅63碰撞,而不会向发动机室2内导风。在所述状态下,车辆1的空气动力性能提高,并且发动机室2内的预热性能提高。
当百叶格栅63为打开状态的车辆1行驶时,外部气体经由打开状态的百叶格栅63而被导入到发动机室2内。在所述状态下,发动机室2内的冷却性能提高。
《百叶格栅控制部》
百叶格栅控制部65获取由ECU200输出的打开要求及关闭要求,基于获取到的打开要求及关闭要求来控制马达61,使百叶格栅63开闭。
《基于散热器风扇控制部及百叶格栅控制部进行的控制》
散热器风扇控制部10B基于散热器水温传感器101的检测结果等来控制散热器风扇10A,百叶格栅控制部65基于散热器水温传感器101的检测结果等来控制百叶格栅63。在本实施方式中,散热器风扇控制部10B能够以停止、工作这两级来控制散热器风扇10A。另外,散热器风扇控制部10B能够以停止、Lo工作(低输出低旋转)、Hi工作(高输出高旋转)这三级来控制散热器风扇10A。
另外,百叶格栅控制部65及散热器风扇控制部10B进行采取关闭百叶格栅63并且使散热器风扇10A停止的状态的控制。在该情况下,冷凝器50A的空调制冷剂、散热器10的制冷剂及发动机20不被冷却,尤其是发动机20被预热。所述控制例如在发动机负荷及空调负荷双方低的情况下被采用。
另外,百叶格栅控制部65及散热器风扇控制部10B进行采取关闭百叶格栅63并且使散热器风扇10A工作的状态的控制。在该情况下,冷凝器50A的空调制冷剂、散热器10的制冷剂及发动机20通过基于散热器风扇10A带来的发动机室2内的空气的流动而被冷却。所述控制例如在空调负荷高且发动机负荷低的情况下被采用。
另外,百叶格栅控制部65及散热器风扇控制部10B进行采取打开百叶格栅63并且使散热器风扇10A工作的状态的控制。在该情况下,冷凝器50A的空调制冷剂、散热器10的制冷剂及发动机20通过由散热器风扇10A对经由百叶格栅63导入的外部气体的流动进一步加强得到的空气的流动而被冷却。所述控制例如在发动机负荷及空调负荷双方高的情况下被采用。
<动作例>
接下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百叶格栅装置60的动作例。在以下的动作例中,百叶格栅装置60作为动力源负荷及空调负荷而分别采用发动机水温及空调制冷剂压力。另外,作为控制的初始状态,使百叶格栅63关闭、散热器风扇10A停止。
<第一动作例>
在第一动作例中,百叶格栅控制部65及散热器风扇控制部10B基于发动机水温传感器102及制冷剂压力传感器113的检测结果,对百叶格栅63进行开闭控制,并且以停止、工作这两级来控制散热器风扇10A。
如图4所示,在发动机水温小于规定温度、且空调制冷剂压力小于规定压力的情况(在步骤S11中为否、且在步骤S12中为否)下,百叶格栅控制部65关闭百叶格栅63,散热器风扇控制部10B使散热器风扇10A停止(步骤S14A)。
另外,在发动机水温小于规定温度、且空调制冷剂压力大于等于规定压力的情况下,在所述条件成立的状态没有经过规定时间的情况(在步骤S11中为否、在步骤S12中为是、且在步骤S13中为否)下,百叶格栅控制部65关闭百叶格栅63,散热器风扇控制部10B使散热器风扇10A工作(步骤S14B)。
即,百叶格栅控制部65及散热器风扇控制部10B即使在发动机水温及空调制冷剂压力高的情况下,也会在经过规定时间之前,在关闭了百叶格栅63的状态下进行基于散热器风扇10A的工作的冷却。由此,能够兼顾空气动力性能和冷却性能。另外,不会过度冷却发动机20,也能够兼具预热性能。
另外,在发动机水温小于规定温度、且空调制冷剂压力大于等于规定压力的情况下,在所述条件成立的状态经过了规定时间的情况(在步骤S11中为否、在步骤S12中为是、且在步骤S13中为是)下,百叶格栅控制部65打开百叶格栅63,散热器风扇控制部10B使散热器风扇10A工作(步骤S14C)。
同样地,在发动机水温大于等于规定温度的情况(在步骤S11中为是)下,也是百叶格栅控制部65打开百叶格栅63,散热器风扇控制部10B使散热器风扇10A工作(步骤S14C)。
根据第一动作例,百叶格栅装置60在发动机20不是高负荷的情况下且在空调装置50为高负荷时,在关闭了百叶格栅63的状态下使散热器风扇10A工作,因此能够兼具对伴随着空气动力性能降低的油耗恶化的防止、冷却性能和预热性能。
另外,百叶格栅装置60在关闭百叶格栅63并使散热器风扇10A工作的时间经过了规定时间的情况下打开百叶格栅63,因此仅在只通过散热器风扇10A无法确保空调制冷剂的冷却性能的情况下打开百叶格栅63,能够更良好地兼顾对伴随着空气动力性能降低的油耗恶化的防止、和冷却性能。
<第二动作例>
在第二动作例中,百叶格栅控制部65及散热器风扇控制部10B基于发动机水温传感器102及制冷剂压力传感器113的检测结果,对百叶格栅63进行开闭控制,并且以停止、Lo工作、Hi工作这三级来控制散热器10A。
如图5所示,在发动机水温小于规定温度、且空调制冷剂压力小于第一规定压力的情况(在步骤S21中为否、且在步骤S22中为否)下,百叶格栅控制部65关闭百叶格栅63,散热器风扇控制部10B使散热器风扇10A停止(步骤S25A)。
另外,在发动机水温小于规定温度、空调制冷剂压力大于等于第一规定压力、且空调制冷剂压力小于第二规定压力(第二规定压力>第一规定压力)的情况(在步骤S21中为否、在步骤S22中为是、且在步骤S23中为否)下,百叶格栅控制部65关闭百叶格栅63,散热器风扇控制部10B使散热器风扇10A进行Lo工作(低输出低转速)(步骤S25B)。
即,控制部65即使在发动机水温高的情况下,在空调制冷剂压力为大于等于第一规定压力且小于第二规定压力时,也会在关闭了百叶格栅63的状态下进行基于散热器风扇10A的Lo工作的冷却。由此,能够兼顾空气动力性能和冷却性能。另外,不会过度冷却发动机20,也能够兼具预热性能。
另外,在发动机水温小于规定温度、空调制冷剂压力大于等于第一规定压力、且空调制冷剂压力大于等于第二规定压力的情况下,在所述条件成立的状态没有经过规定时间的情况(在步骤S21中为否、在步骤S22中是、在步骤S23中为是、且在步骤S24中为否)下,百叶格栅控制部65关闭百叶格栅63,散热器风扇控制部10B使散热器风扇10A进行Hi工作(高输出高转速)(步骤S25C)。
即,百叶格栅控制部65及散热器风扇控制部10B即使在发动机水温及空调制冷剂压力高的情况下,在经过规定时间之前,也会在关闭了百叶格栅63的状态下进行基于散热器风扇10A的Hi工作的冷却。由此,能够兼顾空气动力性能和冷却性能。另外,不会过度冷却发动机20,也能够兼具预热性能。
另外,在发动机水温小于规定温度、空调制冷剂压力大于等于第一规定压力、且空调制冷剂压力大于等于第二规定压力的情况下,在所述条件成立的状态经过了规定时间的情况(在步骤S21中为否、在步骤S22中为是、在步骤S23中为是、且在步骤S24中为是)下,百叶格栅控制部65打开百叶格栅63,散热器风扇控制部10B使散热器风扇10A进行Hi工作(高输出高转速)(步骤S25D)。
同样地,在发动机水温大于等于规定温度的情况(在步骤S21中为是)下,也是百叶格栅控制部65打开百叶格栅63,散热器风扇控制部10B使散热器风扇10A进行Hi工作(高输出高转速)(步骤S25D)。
根据第二动作例,由于根据空调制冷剂压力来改变散热器风扇10A的工作强度,所以能够兼顾消耗电力抑制和冷却性能。
<第三动作例>
在第三动作例中,百叶格栅控制部65及散热器风扇控制部10B基于发动机水温传感器102及制冷剂压力传感器113的检测结果以及空调操作部116的操作结果,对百叶格栅63进行开闭控制,并且以停止、Lo工作、Hi工作这三级来控制散热器风扇10A。
如图6所示,在发动机水温小于规定温度、且空调制冷剂压力小于第一规定压力的情况(在步骤S31中为否、且在步骤S32中为否)下,百叶格栅控制部65关闭百叶格栅63,散热器风扇控制部10B使散热器风扇10A停止(步骤S36A)。
另外,在发动机水温小于规定温度、空调制冷剂压力大于等于第一规定压力、且空调制冷剂压力小于第二规定压力(第二规定压力>第一规定压力)的情况(在步骤S31中为否、在步骤S32中为是、且在步骤S33中为否)下,百叶格栅控制部65关闭百叶格栅63,散热器风扇控制部10B使散热器风扇10A进行Lo工作(低输出低转速)(步骤S36B)。
即,控制部65即使在发动机水温高的情况下,在空调制冷剂压力大于等于第一规定压力且小于第二规定压力时,也会在关闭了百叶格栅63的状态下进行基于散热器风扇10A的Lo工作的冷却。由此,能够兼顾空气动力性能和冷却性能。另外,不会过度冷却发动机20,也能够兼具预热性能。
另外,在发动机水温小于规定温度、空调制冷剂压力大于等于第一规定压力、且空调制冷剂压力大于等于第二规定压力的情况(在步骤S31中为否、在步骤S32中为是、且在步骤S33中为是)下,在无空调强工作要求、所述条件成立的状态没有经过规定时间的情况(在步骤S34中为否、且在步骤S35中为否)下,百叶格栅控制部65关闭百叶格栅63,散热器风扇控制部10B使散热器风扇10A进行Hi工作(高输出高转速)(步骤S36C)。
即,百叶格栅控制部65及散热器风扇控制部10B即使在发动机水温及空调制冷剂压力高的情况下,在无空调强工作要求时,在经过规定时间之前,也会在关闭了百叶格栅63的状态下进行基于散热器风扇10A的Hi工作的冷却。由此,能够兼顾空气动力性能和冷却性能。另外,不会过度冷却发动机20,也能够兼具预热性能。
另外,在发动机水温小于规定温度、空调制冷剂压力大于等于第一规定压力、且空调制冷剂压力大于等于第二规定压力的情况下,在所述条件成立的状态没有经过规定时间的情况(在步骤S31中为否、在步骤S32中为是、且在步骤S33中为是)下,在无空调强工作要求、所述条件成立的状态经过了规定时间的情况(在步骤S34中为否、且在步骤S35中为是)下,百叶格栅控制部65打开百叶格栅63,散热器风扇控制部10B使散热器风扇10A进行Hi工作(高输出高转速)(步骤S36D)。
同样地,在发动机水温小于规定温度、空调制冷剂压力大于等于第一规定压力、且空调制冷剂压力大于等于第二规定压力的情况(在步骤S31中为否、在步骤S32中为是、且在步骤S33中为是)下,在具有空调强工作要求的情况(在步骤S34中为是)下,百叶格栅控制部65打开百叶格栅63,散热器风扇控制部10B使散热器风扇10A进行Hi工作(高输出高转速)(步骤S36D)。
在此,作为空调装置50的强工作要求,能够列举基于空调操作部116的操作结果、外部气体温度传感器114及室内温度传感器115的检测结果的温度差等的工作要求。
同样地,在发动机水温大于等于规定温度的情况(在步骤S31中为是)下,也是百叶格栅控制部65打开百叶格栅63,散热器风扇控制部10B使散热器风扇10A进行Hi工作(高输出高转速)(步骤S36D)。
根据第三动作例,在空调装置50的工作量成为了规定以上的工作量(在此为强工作)的情况下,打开百叶格栅63,因此能够实现与空调装置50的工作量相应的冷却性能。
<第四动作例>
在第四动作例中,百叶格栅控制部65及散热器风扇控制部10B基于发动机水温传感器102及制冷剂压力传感器113的检测结果、以及空调操作部116的操作结果及SOC的计算结果,对百叶格栅63进行开闭控制,并且以停止、工作这两级来控制散热器10A。
如图7所示,在发动机水温小于规定温度、且空调为开的情况(在步骤S41中为否、且在步骤S42中为否)下,百叶格栅控制部65关闭百叶格栅63,散热器风扇控制部10B使散热器风扇10A停止(步骤S45A)。
同样地,在发动机水温小于规定温度、空调为关、且空调制冷剂压力小于规定压力的情况(在步骤S41中为否、在步骤S42中为是、在步骤S43中为否)下,也是百叶格栅控制部65关闭百叶格栅63,散热器风扇控制部10B使散热器风扇10A停止(步骤S45A)。
同样地,在发动机水温小于规定温度、空调为关、且空调制冷剂压力大于等于规定压力、且SOC小于规定值的情况(在步骤S41中为否、在步骤S42中为是、在步骤S43中为是、在步骤S44中为否)下,也是百叶格栅控制部65关闭百叶格栅63,散热器风扇控制部10B使散热器风扇10A停止(步骤S45A)。
即,百叶格栅控制部65及散热器风扇控制部10B即使在发动机水温及空调制冷剂压力高的情况下,在SOC小于规定值时,也会在关闭了百叶格栅63的状态下使散热器风扇10A也停止。
另外,在发动机水温小于规定温度、空调为关、且空调制冷剂压力大于等于规定压力、且SOC大于等于规定值的情况(在步骤S41中为否、在步骤S42中为是、在步骤S43中为是、在步骤S44中为是)下,百叶格栅控制部65关闭百叶格栅63,散热器风扇控制部10B使散热器风扇10A工作(步骤S45B)。
另外,在发动机水温大于等于规定温度的情况(在步骤S21中为是)下,百叶格栅控制部65打开百叶格栅63,散热器风扇控制部10B使散热器风扇10A工作(步骤S45C)。
根据第四动作例,即使在空调装置50为关的状态下,在SOC大于等于规定值时,也会在关闭了百叶格栅63的状态下使散热器风扇10A工作,因此在空调装置50成为开而空调制冷剂压力有可能成为高压的情况下,在SOC具有余裕的情况下,在空调装置50成为开之前使散热器风扇10A旋转,而能够在下次空调装置50成为开时防止空调制冷剂压力成为高压。
<第五动作例>
在第五动作例中,百叶格栅控制部65及散热器风扇控制部10B基于发动机水温传感器102及制冷剂压力传感器113的检测结果、以及行驶模式操作部118的操作结果及车速的计算结果,对百叶格栅63进行开闭控制,并且以停止、工作这两级来控制散热器10A。
如图8所示,在发动机水温小于第一规定温度、且空调制冷剂压力小于规定压力的情况(在步骤S51中为否、且在步骤S52中为否)下,百叶格栅控制部65关闭百叶格栅63,散热器风扇控制部10B使散热器风扇10A停止(步骤S57A)。
另外,在发动机水温小于第一规定温度、且空调制冷剂压力大于等于规定压力的情况下,在所述条件成立的状态没有经过规定时间的情况(在步骤S51中为否、在步骤S52中为是、且在步骤S53中为否)下,百叶格栅控制部65关闭百叶格栅63,散热器风扇控制部10B使散热器风扇10A工作(步骤S57B)。
即,百叶格栅控制部65及散热器风扇控制部10B即使在发动机水温及空调制冷剂压力高的情况下,在经过规定时间之前,也会在关闭了百叶格栅63的状态下进行基于散热器风扇10A的工作的冷却。由此,能够兼顾空气动力性能和冷却性能。另外,不会过度冷却发动机20,也能够兼具预热性能。
同样地,在发动机水温大于等于第一规定温度、行驶模式为运动模式、且发动机水温小于第二规定温度(第二规定温度>第一规定温度)的情况(在步骤S51中为是、在步骤S54中为是、且在步骤S55中为否)下,也是百叶格栅控制部65关闭百叶格栅63,散热器风扇控制部10B使散热器风扇10A工作(步骤S57B)。
即,百叶格栅控制部65及散热器风扇控制部10B即使在发动机水温及空调制冷剂压力高的情况下,在行驶模式为运动模式且发动机水温小于第二规定温度时,也会在关闭了百叶格栅63的状态下进行基于散热器风扇10A的工作的冷却。由此,能够兼顾空气动力性能和冷却性能。另外,不会过度冷却发动机20,也能够兼具预热性能。
同样地,在发动机水温大于等于第一规定温度、行驶模式为运动模式、发动机水温大于等于第二规定温度、且车速大于等于规定速度的情况(在步骤S51中为是、在步骤S54中为是、在步骤S55中为是、且在步骤S56中为是)下,也是百叶格栅控制部65关闭百叶格栅63,散热器风扇控制部10B使散热器风扇10A工作(步骤S57B)。
即,百叶格栅控制部65及散热器风扇控制部10B即使在发动机水温及空调制冷剂压力高的情况下,在行驶模式为运动模式、发动机水温大于等于第二规定温度、且车速大于等于规定速度时,也会在关闭了百叶格栅63的状态下进行基于散热器风扇10A的工作的冷却。由此,能够兼顾空气动力性能和冷却性能。另外,不会过度冷却发动机20,也能够兼具预热性能。
另外,在发动机水温小于第一规定温度、且空调制冷剂压力大于等于规定压力的情况下,在所述条件成立的状态经过了规定时间的情况(在步骤S51中为否、在步骤S52中为是、且在步骤S53中为是)下,百叶格栅控制部65打开百叶格栅63,散热器风扇控制部10B使散热器风扇10A工作(步骤S57C)。
同样地,在发动机水温大于等于第一规定温度、行驶模式不是运动模式(是标准模式或节能模式)的情况(在步骤S51中为是、且在步骤S54中为否)下,也是百叶格栅控制部65打开百叶格栅63,散热器风扇控制部10B使散热器风扇10A工作(步骤S57C)。
同样地,在发动机水温大于等于第一规定温度、行驶模式为运动模式、发动机水温大于等于第二规定温度、且车速小于规定速度的情况(在步骤S51中为是、在步骤S54中为是、在步骤S55中为是、且在步骤S56中为否)下,也是百叶格栅控制部65打开百叶格栅63,散热器风扇控制部10B使散热器风扇10A工作(步骤S57C)。
根据第五动作例,在发动机水温大于等于第一规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规定温度的情况下,在行驶模式为运动模式时,能够在关闭了百叶格栅63的状态下使散热器风扇10A工作,因此能够兼顾驾驶员希望的行驶性能和冷却性能。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能够适当进行变更。
例如,第一~第五动作例能够适当组合。
另外,在第一~第五动作例中,也可以为使用发动机水温以外的动力源负荷的结构。
另外,在第三动作例中,也可以为省略步骤S33、S36B的结构。在该情况下,在步骤S32中为是的情况下,本流程转移到步骤S34。另外,在步骤S36A、S36C、S36D中,散热器风扇10A以停止、工作这两级被控制。
另外,百叶格栅控制部65和散热器风扇控制部10B也可以通过相同的CPU、ROM、RAM及输入输出电路等而一体地构成。

Claims (5)

1.一种冷却***,其特征在于,具有:
设在导风口的百叶格栅,所述导风口用于向设有车辆的动力源的动力室导风;
对用于冷却所述动力源的制冷剂进行散热的散热器;
向所述散热器及所述动力源送风的散热器风扇;
对所述百叶格栅进行开闭控制的百叶格栅控制部;和
控制所述散热器风扇的散热器风扇控制部,
所述百叶格栅控制部及所述散热器风扇控制部在所述动力源的动力源负荷为规定动力源负荷以下的情况下,在空调的空调负荷为规定空调负荷以上时,在关闭了所述百叶格栅的状态下使所述散热器风扇工作,并且,在关闭所述百叶格栅并使所述散热器风扇工作的时间经过了规定时间的情况下,所述百叶格栅控制部及所述散热器风扇控制部在使所述散热器风扇工作的同时打开所述百叶格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动力源负荷为比所述规定动力源负荷大的第二规定动力源负荷以下的情况下,在所述车辆的行驶模式切换到运动模式时,所述百叶格栅控制部及所述散热器风扇控制部在关闭了所述百叶格栅的状态下使所述散热器风扇工作。
3.一种冷却***,其特征在于,具有:
设在导风口的百叶格栅,所述导风口用于向设有车辆的动力源的动力室导风;
对用于冷却所述动力源的制冷剂进行散热的散热器;
向所述散热器及所述动力源送风的散热器风扇;
对所述百叶格栅进行开闭控制的百叶格栅控制部;和
控制所述散热器风扇的散热器风扇控制部,
所述百叶格栅控制部及所述散热器风扇控制部在所述动力源的动力源负荷为规定动力源负荷以下的情况下,在空调的空调负荷为规定空调负荷以上时,在关闭了所述百叶格栅的状态下使所述散热器风扇工作,并且,在关闭了所述百叶格栅的状态下使所述散热器风扇工作的情况下,在所述空调的工作量为规定工作量以上时,所述百叶格栅控制部及所述散热器风扇控制部在使所述散热器风扇工作的同时打开所述百叶格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动力源负荷为比所述规定动力源负荷大的第二规定动力源负荷以下的情况下,在所述车辆的行驶模式切换到运动模式时,所述百叶格栅控制部及所述散热器风扇控制部在关闭了所述百叶格栅的状态下使所述散热器风扇工作。
5.一种冷却***,其特征在于,具有:
设在导风口的百叶格栅,所述导风口用于向设有车辆的动力源的动力室导风;
对用于冷却所述动力源的制冷剂进行散热的散热器;
向所述散热器及所述动力源送风的散热器风扇;
对所述百叶格栅进行开闭控制的百叶格栅控制部;和
控制所述散热器风扇的散热器风扇控制部,
所述百叶格栅控制部及所述散热器风扇控制部在所述动力源的动力源负荷为规定动力源负荷以下的情况下,在空调的空调负荷为规定空调负荷以上时,在关闭了所述百叶格栅的状态下使所述散热器风扇工作,并且,在所述空调没有工作、所述空调负荷为所述规定负荷以上的情况下,在向所述空调供给电力的蓄电池的容量为规定容量以上时,所述百叶格栅控制部及所述散热器风扇控制部在关闭了所述百叶格栅的状态下使所述散热器风扇工作。
CN201810378680.9A 2017-04-26 2018-04-25 冷却*** Active CN10894441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87602 2017-04-26
JP2017087602A JP6539299B2 (ja) 2017-04-26 2017-04-26 冷却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44416A CN108944416A (zh) 2018-12-07
CN108944416B true CN108944416B (zh) 2022-04-01

Family

ID=639164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78680.9A Active CN108944416B (zh) 2017-04-26 2018-04-25 冷却***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350990B2 (zh)
JP (1) JP6539299B2 (zh)
CN (1) CN10894441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14987B2 (ja) * 2018-06-25 2023-01-31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
JP7067420B2 (ja) * 2018-10-31 2022-05-1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冷却装置
KR102598318B1 (ko) * 2018-11-30 2023-11-06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의 액티브 에어 플랩 제어 방법
JP7225790B2 (ja) * 2018-12-26 2023-02-21 マツダ株式会社 過給機付圧縮着火式エンジン
KR20200113674A (ko) * 2019-03-26 2020-10-07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액티브 에어플랩 및 그 제어방법
JP2021133723A (ja) * 2020-02-25 2021-09-13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用空調装置
CN112848879B (zh) * 2021-02-05 2022-07-05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散热方法、存储介质以及车辆
DE102021210414A1 (de) 2021-09-20 2023-03-23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und System zur Regulierung eines Klimatisierungssystems eines Kraftfahrzeugs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069898A (ja) * 2008-09-16 2010-04-02 Mazda Motor Corp 車両用冷却装置
JP2016117412A (ja) * 2014-12-22 2016-06-30 カルソニックカンセイ株式会社 冷却システ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54096B1 (en) * 2000-10-20 2002-03-12 Nicholas R. Siler Vehicular cooling system
JP5298239B2 (ja) * 2010-05-06 2013-09-2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グリルシャッタの開閉制御装置
US8655545B2 (en) * 2010-05-24 2014-02-18 Chrysler Group Llc Vehicle grille shutter system and method of its use
JP2013226959A (ja) * 2012-04-26 2013-11-07 Nissan Motor Co Ltd 車両の冷却装置
JP2014080072A (ja) 2012-10-15 2014-05-08 Aisin Seiki Co Ltd グリルシャッタ装置
JP6344020B2 (ja) * 2014-04-04 2018-06-20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
KR101583923B1 (ko) * 2014-05-09 2016-01-08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자동차용 라디에이터 플랩 제어 방법
US10336180B2 (en) * 2016-06-17 2019-07-02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Method and system for a vehicle cooling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069898A (ja) * 2008-09-16 2010-04-02 Mazda Motor Corp 車両用冷却装置
JP2016117412A (ja) * 2014-12-22 2016-06-30 カルソニックカンセイ株式会社 冷却システ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350990B2 (en) 2019-07-16
US20180312053A1 (en) 2018-11-01
JP2018184104A (ja) 2018-11-22
JP6539299B2 (ja) 2019-07-03
CN108944416A (zh) 2018-1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944416B (zh) 冷却***
CN106169627B (zh) 用于电气化车辆的车舱和电池冷却控制
US9517677B2 (en) Vehicl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US20180281557A1 (en) Hvac system of electric vehicle
JP5374302B2 (ja) 車両のラジエータ通風量制御装置
CN104859399B (zh) 降低车辆热交换器冻结的可能性的方法和***
JP2008055990A (ja) 車両用バッテリ冷却システム
JP6040847B2 (ja) 車両用消費電力制御装置
US20180099557A1 (en) Motor vehicle and energy storage device
JP4367294B2 (ja) 車両用水冷式内燃機関の冷却装置
CN110062708B (zh) 车用空调装置
JP2008247341A (ja) 車載発熱体の冷却装置
JP2019189083A (ja) 冷却装置
KR20070059407A (ko) Hev용 공조 시스템과 이를 이용한 난방 제어방법
JP7345734B2 (ja) 冷却システム及び冷却方法
US11117448B2 (en) Air-conditioning control apparatus for vehicle and air-conditioning control system for vehicle
JPH04189626A (ja) 車両用水冷式内燃機関の冷却装置
KR101661345B1 (ko) 자동차용 공조시스템의 제어 방법
JP5195378B2 (ja) 車両用空調制御装置
RU2548650C2 (ru) Транспортное средство, снабженное компонентом, охлаждаемым с помощью массового потока охлаждающего воздуха
KR20110064144A (ko) 차량의 공조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JP2024073319A (ja) 車両用空調システム
JP4019956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KR20230089087A (ko) 전동화 차량의 공조 장치 제어 방법 및 그 제어 장치
JP2022030219A (ja) 車両の冷却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