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732899B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732899B
CN108732899B CN201810313001.XA CN201810313001A CN108732899B CN 108732899 B CN108732899 B CN 108732899B CN 201810313001 A CN201810313001 A CN 201810313001A CN 108732899 B CN108732899 B CN 10873289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forming
forming apparatus
frame member
rear side
drive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31300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732899A (zh
Inventor
谷家圭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7328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328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7328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328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04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the entire apparatu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87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and conditioning developer in the developing unit, e.g. agitating, removing impurities or humidity
    • G03G15/0889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and conditioning developer in the developing unit, e.g. agitating, removing impurities or humidity for agitation or stirr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80Details relating to power supplies, circuits boards, electrical connec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04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the entire apparatus
    • G03G21/1619Frame structur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42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47Mechanical connection mea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8Details of powder developing device not concerning the development directly
    • G03G2215/0802Arrangements for agitating or circulating developer material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5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5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 G03G2221/1657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transmitting mechanical drive pow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78Frame structur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提高驱动单元的维护性且避免设置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内的构成部件与驱动单元的驱动部的干涉的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包括:以沿着铅垂方向或者大致铅垂方向的方式设置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背面侧的背面侧框架部件;以及具有驱动部的驱动单元。驱动单元以驱动部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朝向外侧的方式,可装卸地设置于背面侧框架部件的内侧的面。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复印机、复合机、打印机、传真装置等图像形成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具备以沿着铅垂方向或者大致铅垂方向的方式设置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背面侧的背面侧框架部件、及具有驱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构成部件的驱动部的驱动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图像形成装置多数情况下,例如以如下那样构成。
图23是表示现有的图像形成装置100X中在背面侧框架部件110X的外侧的面110Xa设置有驱动单元20X的状态的概略俯视图。图24是从背面侧Y2的斜上方观察图23所示的驱动单元20X设置于背面侧框架部件110X的外侧的面110Xa的状态的概略立体图。
如图23及图24所示,现有的图像形成装置100X中,在以沿着铅垂方向或者大致铅垂方向的方式设置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X的背面侧Y2的背面侧框架部件110X的外侧的面110Xa,设置有具有驱动部21X〔例如利用电力进行驱动的电驱动部(具体来说为驱动马达)〕的驱动单元20X。驱动部21X对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X的构成部件〔例如调色剂收容部中的调色剂供给部件(未图示)〕进行驱动。而且,在背面侧框架部件110X的外侧的面110Xa,密集有多个省略了图示的其他构成部件(例如电子部件之类、基板之类、将它们连接的布线之类)。具体来说,在背面侧框架部件110X的外侧的面110Xa设置有驱动单元20X,进而在该驱动单元20X的背面设置有省略了图示的电子部件之类及/或基板之类。
这种图像形成装置100X中,由于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X的背面侧Y2进行驱动单元20X的清扫或更换等维护作业,所以无法对由省略了图示的其他构成部件所覆盖的驱动单元20X迅速地进行维护作业,从而驱动单元20X的维护性欠佳。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6-243533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就这一点而言,专利文献1公开了将驱动单元可装卸地设置于背面侧框架部件的内侧的面的构成(参照专利文献1的段落[0034]、图2及图3)。
根据专利文献1记载的构成,驱动单元可装卸地设置于背面侧框架部件的内侧的面,因而能够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正面侧进行驱动单元的清扫或更换等维护作业,由此,能够迅速地对驱动单元进行维护作业,因此,能够提高驱动单元的维护性。
然而,专利文献1记载的构成中,由于驱动单元以驱动部朝向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内侧的方式设置于背面侧框架部件的内侧的面,因而存在设置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内的构成部件(例如感光体单元等图像形成用单元)容易与驱动单元的驱动部发生干涉的不良情况。例如,设置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内的构成部件容易受到驱动部中的发热的影响。
因此,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驱动单元的维护性且避免设置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内的构成部件与驱动单元的驱动部的干涉的图像形成装置。
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所述课题,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以沿着铅垂方向或者大致铅垂方向的方式设置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背面侧的背面侧框架部件;以及具有驱动部的驱动单元,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以所述驱动部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朝向外侧的方式,可装卸地设置于所述背面侧框架部件的内侧的面。
本发明中,能够例示如下形态:在所述背面侧框架部件设置有避免与所述驱动单元的所述驱动部的干涉的避免部。
本发明中,能够例示如下形态:所述避免部是供所述驱动单元的所述驱动部贯通的贯通孔。
本发明中,能够例示如下形态:在所述背面侧框架部件形成有包围所述驱动单元的所述驱动部的围绕部。
本发明中,能够例示如下形态:所述避免部是覆盖所述驱动单元的所述驱动部的凹部。
本发明中,能够例示如下形态:所述驱动单元的所述驱动部是电驱动部,与所述驱动部电连接的连接器以连接侧朝向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正面侧的方式设置于所述驱动单元,所述驱动部经由所述连接器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电连接。
本发明中,能够例示如下形态:所述驱动单元设为如下构成:通过绕沿着与所述背面侧框架部件正交或者大致正交的方向的转动轴线转动从而装卸自如地固定于所述背面侧框架部件。
本发明中,能够例示如下形态:所述驱动单元设为利用爪卡合而装卸自如地固定于所述背面侧框架部件的构成。
本发明中,能够例示如下形态:所述驱动单元的绕所述转动轴线的转动由与所述背面侧框架部件的凹凸卡合所限制。
本发明中,能够例示如下形态:在所述驱动单元及所述背面侧框架部件中的其中一者设置有突起部,在所述驱动单元及所述背面侧框架部件中的另一者设置有卡止于所述突起部的卡止部,所述驱动单元的绕所述转动轴线的转动由所述突起部与所述卡止部的卡合所限制。
本发明中,能够例示如下形态:在所述驱动单元及所述背面侧框架部件中的另一者,还设置有将所述突起部向所述卡止部引导的引导槽。
本发明中,能够例示如下形态:在所述驱动单元及所述背面侧框架部件中的另一者,设置有供所述突起部临时放置的临时放置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高驱动单元的维护性且避免设置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内的构成部件与驱动单元的驱动部的干涉。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结构的概略构成的剖视图。
图2是从背面侧观察图1所示的调色剂收容部的概略横剖视图。
图3是从背面侧观察图1所示的调色剂收容部的调色剂补给部件部分的概略横剖视图。
图4是图1所示的调色剂收容部的概略纵剖视图。
图5是从正面侧的斜上方观察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背面侧框架部件的内侧的面设置有驱动单元的状态的概略立体图。
图6是图5所示的驱动单元的状态的概略俯视图。
图7是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背面侧框架部件的内侧的面设置有驱动单元的状态的概略俯视图。
图8是图5至图7所示的背面侧框架部件的概略正视图。
图9是图7所示的驱动单元向背面侧框架部件安装的状态的概略正视图。
图10是图5至图7所示的背面侧框架部件的概略后视图。
图11是图7所示的驱动单元向背面侧框架部件安装的状态的概略后视图。
图12是从背面侧的斜上方观察图7所示的驱动单元向背面侧框架部件安装的状态的概略立体图。
图13是从正面侧的斜上方观察图7所示的驱动单元向背面侧框架部件安装的状态的概略立体图。
图14是用于说明将驱动单元相对于背面侧框架部件装卸自如地设置的构成的说明图,且是表示驱动单元安装于背面侧框架部件前的状态的概略后视图。
图15是图14所示的驱动单元的概略后视图。
图16是表示将图14所示的驱动单元安装于背面侧框架部件且利用爪部固定于背面侧框架部件前的状态的概略后视图。
图17是将图14所示的驱动单元安装于背面侧框架部件且利用爪部固定于背面侧框架部件后的状态的概略后视图。
图18是图14、图16及图17所示的背面侧框架部件的概略正视图。
图19是图16所示的驱动单元向背面侧框架部件的爪卡合前的安装状态的概略正视图。
图20是将图14至图17及图19所示的驱动单元及驱动单元的突起部放大表示的概略立体图。
图21是将图18所示的卡止部及引导槽部分放大表示的概略正视图。
图22是图21所示的卡止部及引导槽部分的沿A-A线的概略剖视图。
图23是表示现有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背面侧框架部件的外侧的面设置有驱动单元的状态的概略俯视图。
图24是从背面侧的斜上方观察图23所示的驱动单元设置于背面侧框架部件的外侧的面的状态的概略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像形成装置]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的内部结构的概略构成的剖视图。
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是设为如下构成的所谓串联式(tandem)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即,将分别形成有调色剂图像(toner image)的多个静电潜像载持体(具体来说为感光体)在规定方向(该例中为左右方向X)上并排设置。该例中,图像形成装置100为能够形成全彩图像的中间转印方式的彩色复合机。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将图像形成装置100设为串联式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但也可设为其他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另外,虽然将图像形成装置100设为彩色图像形成装置,但也可设为单色图像形成装置。
图像形成装置100通过调色剂Ta、Tb、Tc、Td(以下记载为Ta~Td)且利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所具备的图像形成部30形成图像,另一方面,将从图像形成部30排出的废调色剂回收到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可装卸的调色剂回收容器90中。另外,图1中,调色剂回收容器90由单点划线表示。
具体来说,图像形成装置100通过从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可装卸的调色剂收容部60a、60b、60c、60d(以下记载为60a~60d)(具体来说为调色剂盒)供给的调色剂Ta~Td并利用图像形成部30形成图像。
图像形成装置100是电子照片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多个(该例中为4组)图像形成站pa、pb、pc、pd(以下记载为pa~pd);曝光装置4(具体来说为曝光单元);多个(该例中为4个)一次转印装置6a、6b、6c、6d(以下记载为6a~6d)(具体来说为一次转印单元);作为载持调色剂图像的调色剂图像载持体发挥作用的中间转印带7;带清洁装置9(具体来说为带清洁单元);二次转印装置11(具体来说为二次转印单元);定影装置12(具体来说为定影单元);收容记录纸等记录材料P的记录材料收容部(具体来说为供纸装置13);及主体框架1a。主体框架1a对图像形成站pa~pd、曝光装置4、一次转印装置6a~6d、二次转印装置11、定影装置12等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的构成部件进行支撑,而构成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的壳体及支撑框架。图像形成部30在该例中,由图像形成站pa~pd、曝光装置4及一次转印装置6a~6d构成。另外,图像形成部30也可由二次转印装置11及/或定影装置12构成。
图像形成装置100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的上部设置有图像读取装置40。图像读取装置40具备用于读取原稿G的图像的图像读取部41、输送原稿G的原稿输送部42、及载置原稿G的原稿载置台43。
图像读取装置40利用图像读取部41读取由原稿输送部42输送的原稿G,或者,利用图像读取部41读取载置于原稿载置台43的原稿G。由图像读取装置40读取的原稿G的图像作为图像数据被发送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或者,来自外部设备的图像数据被发送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中基于图像数据形成的图像被记录于记录材料P。
图像形成站pa~pd分别具备:作为静电潜像载持体发挥作用的多个(该例中为4个)感光体2a、2b、2c、2d(以下记载为2a~2d)(具体来说为感光体鼓);带电装置3a、3b、3c、3d(以下记载为3a~3d)(具体来说为带电单元);显影装置5a、5b、5c、5d(以下记载为5a~5d)(具体来说为显影单元);及感光体清洁装置8a、8b、8c、8d(以下记载为8a~8d)(具体来说为感光体清洁单元)。在感光体2a~2d的周围,分别依序配设着带电装置3a~3d、显影装置5a~5d及感光体清洁装置8a~8d。
图像形成站pa~pd中,分别将收容黑色(B)、青色(C)、洋红色(M)、黄色(Y)的各色调色剂Ta~Td的调色剂收容部60a~60d可装卸地连接于显影装置5a~5d,一边将调色剂Ta~Td从调色剂收容部60a~60d供给到显影装置5a~5d一边利用显影装置5a~5d中的各色的显影剂Da、Db、Dc、Dd(以下记载为Da~Dd)将黑色(B)、青色(C)、洋红色(M)、黄色(Y)的各色调色剂图像分别形成于感光体2a~2d上。该例中,显影剂Da~Dd是以调色剂Ta~Td及载体Ca、Cb、Cc、Cd(以下记载为Ca~Cd)为主成分的二成分的显影剂。
调色剂回收容器90及调色剂收容部60a~60d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可装卸。由此,用户能够视需要来更换调色剂回收容器90及调色剂收容部60a~60d。
详细来说,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设置有沿进深方向Y延伸且供调色剂收容部60a~60d在进深方向Y上***的***孔1aa、1ab、1ac、1ad(以下记载为1aa~1ad)。此处,进深方向Y是指从图像形成部30的操作侧(该例中为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的正面侧Y1)向操作侧的相反侧(该例中为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的背面侧Y2)的方向、及从图像形成部30的操作侧的相反侧向操作侧的方向,该例中,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背面侧Y2朝向正面侧Y1的方向设为进深方向Y的一侧,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正面侧Y1朝向背面侧Y2的方向设为进深方向Y的另一侧。而且,从正面侧Y1观察时左右方向X的右侧X1设为一侧,从正面侧Y1观察时左右方向X的左侧X2设为另一侧。
调色剂收容部60a~60d通过朝向进深方向Y的背面侧Y2***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中的***孔1aa~1ad中,而安装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而且,调色剂收容部60a~60d通过朝向进深方向Y的正面侧Y1(该例中为操作侧)抽出,而脱离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在调色剂收容部60a~60d安装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的状态下,调色剂补给口64(参照后述图4)经由调色剂补给路61a(参照后述图3、图4)而与显影装置5a~5d的调色剂供给口551(参照图4)连通。
调色剂收容部60a~60d在与进深方向Y正交的左右方向X上并排设置。在调色剂收容部60a~60d的下方设置有图像形成部30。
带电装置3a~3d使感光体2a~2d的表面分别均匀地带电。曝光装置4对利用带电装置3a~3d均匀带电后的感光体2a~2d的表面进行曝光,从而在感光体2a~2d的表面分别形成静电潜像。显影装置5a~5d具有分别收容显影剂Da~Dd的显影槽51a~51d,使用显影剂Da~Dd使利用曝光装置4形成于感光体2a~2d的表面的静电潜像分别显影而形成可视图像。
一次转印装置6a~6d将形成于感光体2a~2d的调色剂图像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7。
感光体清洁装置8a~8d具备清洁部件(具体来说为清洁刮板),利用清洁部件将未利用一次转印装置6a~6d转印到中间转印带7而残留于感光体2a~2d表面的残留调色剂作为废调色剂分别加以收集,并朝向调色剂回收容器90输送。
二次转印装置11将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7的调色剂图像二次转印到记录材料P。该例中,二次转印装置11具备二次转印辊11a。二次转印辊11a将利用一次转印装置6a~6d转印到中间转印带7的调色剂图像静电转印到记录材料P,从而在记录材料P上形成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
带清洁装置9将未利用二次转印装置11转印到记录材料P而残留于中间转印带7上的残留调色剂作为废调色剂加以收集,并输送到回收容器。
调色剂回收容器90设置于进深方向Y的正面侧Y1(该例中为操作侧)。调色剂回收容器90回收从感光体清洁装置8a~8d及带清洁装置9输送而来的废调色剂。
中间转印带7与感光体2a~2d对向设置。中间转印带7拉伸地架设于驱动辊7a及从动辊7b之间,通过旋转驱动驱动辊7a,而向预先规定的规定旋转方向E旋转(环绕移动)。在中间转印带7的驱动辊7a侧配设着二次转印装置11,另外,在中间转印带7的从动辊7b侧配设着带清洁装置9。
曝光装置4设为如下构成,即,将来自包含多面镜(polygon mirror)的光源部4a的4个光束(具体来说为激光束)在分别向规定方向旋转驱动的4个感光体2a~2d的表面沿主扫描方向(感光体的旋转轴线方向)进行扫描。曝光装置4基于与使用了从外部输入的黑色(B)成分、青色(C)成分、洋红色(M)成分、黄色(Y)的各色的彩色图像相应的图像数据、或者与使用了单色(例如黑色)的单色图像相应的图像数据,在感光体2a~2d的表面分别形成静电潜像。
定影装置12将利用二次转印装置11转印到记录材料P上的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利用热及压力定影于记录材料P上。详细来说,定影装置12包括:加热器等热源12c;通过对热源12c进行动作控制而以维持为预定的规定温度的方式受到温度控制的定影辊12a;及与定影辊12a压接的加压辊12b。定影装置12设为如下构成,即,在利用热源12c将定影辊12a加热到规定的定影温度后,使形成有未定影图像(具体来说为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料P通过定影夹持部N,由此利用定影夹持部N中的热及压力使未定影图像(具体来说为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定影于记录材料P。
在以上说明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中,每当进行图像形成时,分别利用带电装置3a~3d使感光体2a~2d的表面均匀地带电,利用曝光装置4并根据图像数据(图像信息)对均匀带电后的感光体2a~2d的表面分别进行激光曝光,从而在感光体2a~2d上分别形成静电潜像。
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然后,利用显影装置5a~5d将形成于感光体2a~2d上的静电潜像显影而分别显像化为调色剂图像,利用分别被施加了极性与调色剂Ta~Td相反的偏置电压的一次转印装置6a~6d将经显像化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7上,从而在中间转印带7上形成调色剂图像。
接下来,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中,利用使中间转印带7上的调色剂图像向规定的旋转方向E旋转的中间转印带7,将形成于中间转印带7上的调色剂图像输送至二次转印装置11。另一方面,利用输送辊14及校准辊15,将从供纸装置13的供纸辊13a向输送路径S抽出并通过输送路径S输送而来的记录材料P与中间转印带7上的调色剂图像同步地输送到二次转印装置11。然后,利用二次转印装置11将输送到二次转印装置11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输送到二次转印装置11的记录材料P。
接下来,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中,将已转印到记录材料P上的调色剂图像输送到定影装置12,当使其通过定影装置12时对记录材料P上的调色剂图像进行加热/加压而使其熔合于记录材料P上,利用排出辊16将已由定影装置12对调色剂图像进行了定影处理后的记录材料P排出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的外部并载置于排出托盘17,从而结束图像形成处理。
而且,输送路径S具备反转路径Sr,该反转路径Sr将由排出辊16向反方向输送的记录材料P以表背反转的方式向校准辊15的上游侧引导。图像形成装置100在不仅在记录材料P的表面还在背面进行图像形成的情况下,将记录材料P从排出辊16朝向反转路径Sr而向反方向输送,使记录材料P的表背反转而再次向校准辊15引导,与在记录材料P的表面同样地,在记录材料P的背面形成调色剂图像并使其定影后,排出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的外部并载置于排出托盘17。
另外,后面将对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中尚未说明的电力供给部18进行说明。
(调色剂收容部)
图2是从背面侧Y2观察图1所示的调色剂收容部60a~60d的概略横剖视图。图3是从背面侧Y2观察图1所示的调色剂收容部60a~60d中的调色剂补给部件622部分的概略横剖视图。图4是图1所示的调色剂收容部60a~60d的概略纵剖视图。
另外,图1所示的调色剂收容部60a~60d由于是实质相同的构成,所以图2至图4中由一个图来表示。而且,图2至图4中,表示调色剂收容部60a~60d中未收容调色剂Ta~Td的状态。
如图2至图4所示,调色剂收容部60a~60d构成在进深方向Y上长的箱型长条容器(具体来说为树脂制的容器),将内部收容的补给用的调色剂Ta~Td供给到显影装置5a~5d。
调色剂收容部60a~60d包括:收容调色剂Ta~Td的调色剂收容容器61;以及将调色剂收容容器61中的调色剂Ta~Td供给到显影装置5a~5d的调色剂供给部件62。该例中,调色剂供给部件62包括:对收容于调色剂收容容器61的调色剂Ta~Td进行搅拌的调色剂搅拌部件621(参照图2);以及将已由调色剂搅拌部件621搅拌的调色剂Ta~Td补给到显影装置5a~5d的调色剂补给部件622。
调色剂收容部60a~60d经由从显影装置5a~5d竖立设置的筒状的调色剂补给路61a(参照图4)的调色剂供给口551(参照图4)而与显影装置5a~5d连通。
图像形成装置100具备驱动单元20(参照图4),所述驱动单元20具有对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的构成部件〔该例中为调色剂收容部60a~60d中的调色剂供给部件62(具体来说为调色剂搅拌部件621及调色剂补给部件622)〕进行驱动的驱动部21〔该例中为利用电力驱动的电驱动部(具体来说为驱动马达)〕(参照图4)。
具体来说,驱动单元20对调色剂供给部件62中的调色剂搅拌部件621及调色剂补给部件622进行驱动(该例中进行旋转驱动)。在驱动单元20的输出侧设置有具有与调色剂搅拌部件621及调色剂补给部件622连结的结构的输出轴部20a、20b(参照图4)。虽然连结结构能够采用各种形状的结构,但该例中,采用的是分别设置在驱动单元20的输出侧与调色剂供给部件62的输出侧的对向的端面的凸形状与凹形状的嵌合形状的结构。
调色剂搅拌部件621具有:被枢轴支撑在长度方向(该例中为进深方向Y)上的旋转轴6211(参照图2);以及设置于旋转轴6211且进行调色剂Ta~Td的搅拌与排出的调色剂排出部件6212(参照图2)。调色剂搅拌部件621通过使旋转轴6211绕轴线旋转,而利用调色剂排出部件6212一边对收容于调色剂收容容器61的调色剂Ta~Td进行搅拌一边抽上来而向调色剂补给部件622移送。
调色剂补给部件622包括:被枢轴支撑在长度方向(该例中为进深方向Y)上的旋转轴6221;以及呈螺旋状地设置于旋转轴6221的外周面的调色剂输送用的螺旋叶片6222。调色剂补给部件622利用旋转轴6221及螺旋叶片6222构成螺旋钻(screw auger)。
在调色剂收容容器61中的与调色剂搅拌部件621及调色剂补给部件622对应的背面侧Y2设置有连结部63(参照图4)。
连结部63在调色剂收容部60a~60d安装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的状态下,将调色剂供给部件62的输入侧(具体来说为旋转轴6211、6221)与驱动单元20的输出侧(具体来说为输出轴部20a、20b)连结卡合。由此,能够利用驱动单元20中的驱动部21的旋转驱动使调色剂供给部件62(具体来说为调色剂搅拌部件621及调色剂补给部件622)旋转。在调色剂收容部60a~60d(该例中为连结部63)的左右方向X上的调色剂补给部件622侧的底面设置有补给调色剂Ta~Td的调色剂补给口64(参照图3、图4)。调色剂补给路61a设置于与调色剂补给口64对应的位置。
另外,调色剂收容部60a~60d通过受到驱动单元20中的驱动部21的旋转驱动使调色剂搅拌部件621旋转,而将调色剂Ta~Td一边搅拌一边向调色剂补给部件622移送,通过使调色剂补给部件622旋转,而将调色剂Ta~Td朝向调色剂补给口64输送。由此,调色剂收容部60a~60d能够进行如下的补给动作,即,使调色剂收容容器61中的调色剂Ta~Td从调色剂补给口64掉落到显影装置5a~5d内。
调色剂收容部60a~60d具备闸门机构65(参照图3、图4),该闸门机构65在调色剂收容部60a~60d的外表面,在纵方向(该例中为进深方向Y)上能够滑动地被支撑(例如嵌合于滑动槽),用于开关调色剂补给口64。闸门机构65能够设为现有公知的构成,此处省略详细说明。闸门机构65通过与调色剂收容部60a~60d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被拔插的操作联动地抵接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侧的省略了图示的抵接部件而滑动,从而能够开关调色剂补给口64。
以下,以调色剂收容部60a~60d中的一个调色剂收容部60为代表,且以显影装置5a~5d中的一个显影装置5为代表来进行说明。
(关于驱动单元)
图5是从正面侧Y1的斜上方观察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中在背面侧框架部件110的内侧的面110b设置有驱动单元20的状态的概略立体图。图6是图5所示的驱动单元20的状态的概略俯视图。图7是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中在背面侧框架部件110的内侧的面110b设置有驱动单元20的状态的概略俯视图。
图8是图5至图7所示的背面侧框架部件110的概略正视图。图9是图7所示的驱动单元20向背面侧框架部件110安装的状态的概略正视图。图10是图5至图7所示的背面侧框架部件110的概略后视图。图11是图7所示的驱动单元20向背面侧框架部件110安装的状态的概略后视图。
图12是从背面侧Y2的斜上方观察图7所示的驱动单元20向背面侧框架部件110安装的状态的概略立体图。而且,图13是从正面侧Y1的斜上方观察图7所示的驱动单元20向背面侧框架部件110安装的状态的概略立体图。
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包括:以沿着铅垂方向Z或者大致铅垂方向Z的方式设置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的背面侧Y2的背面侧框架部件110;以及具有驱动部21(参照图5至图7、图11至图13)的驱动单元20(参照图5至图7、图9、图11至图13)。驱动部21对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的构成部件〔该例中为调色剂收容部60中的调色剂供给部件62(具体来说为调色剂搅拌部件621及调色剂补给部件622)〕进行驱动。
而且,驱动单元20以驱动部21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朝向外侧的方式,可装卸地设置于背面侧框架部件110的内侧(正面侧Y1)的面110b(参照图4至图9及图13)。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驱动单元20中,由于驱动部21可装卸地设置于背面侧框架部件110的内侧的面110b,所以能够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的正面侧Y1进行驱动单元20的清扫或更换等维护作业,由此,能够迅速地对驱动单元20进行维护作业,因此,能够提高驱动单元20的维护性。
并且,由于驱动单元20以驱动部21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朝向外侧的方式设置于背面侧框架部件110的内侧的面110b,所以能够使驱动单元20中的驱动部21与设置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内的构成部件(例如感光体2a、2b、2c、2d或带电装置3a、3b、3c、3d等图像形成用的构成部件)分开〔该例中利用设置有驱动部21的支撑部件22(参照图4至图7、图9、图11至图13)(具体来说为驱动单元主体)等隔离部件而隔开〕。由此,能够避免设置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内的构成部件(例如感光体2a、2b、2c、2d或带电装置3a、3b、3c、3d等图像形成用的构成部件)与驱动单元20的驱动部21的干涉(具体来说为接触)。例如,能够避免设置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内的构成部件受到驱动部21中的发热的影响。
具体来说,驱动单元20具备驱动部21、及支撑驱动部21的支撑部件22。支撑部件22在该例中具备驱动传递机构22a(参照图4),该驱动传递机构22a将来自驱动部21的旋转驱动力传递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的构成部件〔该例中为调色剂收容部60中的调色剂供给部件62(具体来说为调色剂搅拌部件621及调色剂补给部件622)〕。驱动传递机构22a(具体来说为齿轮组)构成为使调色剂搅拌部件621及调色剂补给部件622彼此向反方向旋转。
支撑部件22中,驱动传递机构22a的输入侧〔具体来说为与驱动单元20中的驱动部21的旋转轴21a(参照图4)的连接侧〕位于背面侧Y2,驱动传递机构22a的输出侧(具体来说为与调色剂搅拌部件621的旋转轴6211及调色剂补给部件622的旋转轴6221的连接侧)位于正面侧Y1。驱动传递机构22a的输入侧从背面侧Y2与驱动单元20中的驱动部21(具体来说为旋转轴21a)连接。也就是说,驱动单元20中的驱动部21固定于支撑部件22的背面侧Y2(外侧)的面22b(参照图4、图11、图12)。驱动部21中,主体侧(具体来说为旋转轴21a的相反侧)位于背面侧Y2。
而且,支撑部件22以背面侧Y2(外侧)的面22b与背面侧框架部件110的内侧的面110b对向(具体来说为接触)的方式,通过将1或多个固定部件SC〔该例中为两个螺钉(参照图9、图13)〕与被固定部〔该例中内螺纹孔110c、110c(参照图8)〕结合而可装卸地固定于背面侧框架部件110。
而且,驱动单元20中的驱动传递机构22a的输出侧从正面侧Y1与调色剂供给部件62的输出侧(具体来说为旋转轴6211、6221)连接。
(第一实施方式)
且说,驱动单元20以驱动部21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朝向外侧的方式,可装卸地设置于背面侧框架部件110的内侧的面110b,因而背面侧框架部件110有时会与驱动单元20中的驱动部21发生干涉。而且,为了避免背面侧框架部件110与驱动单元20中的驱动部21的干涉,可以考虑在背面侧框架部件110与驱动部21之间设置空间,但该情况下,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中相应地需要空间。
因此,期望抑制背面侧框架部件110与驱动单元20中的驱动部21发生干涉,且实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的省空间化。
就这点而言,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中,在背面侧框架部件110设置有避免与驱动单元20中的驱动部21的干涉的避免部120(图4、图5、图8至图13)。
据此,能够利用背面侧框架部件110中的避免部120抑制背面侧框架部件110与驱动单元20中的驱动部21发生干涉。并且,通过在背面侧框架部件110设置避免部120而无须设置用于避免背面侧框架部件110与驱动单元20中的驱动部21的干涉的空间,相应地,能够实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的省空间化。
(第二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中,避免部120是供驱动单元20中的驱动部21贯通的贯通孔121(参照图4、图5、图8至图13)。
据此,背面侧框架部件110中,能够在贯通孔121内非接触地设置驱动单元20中的驱动部21,由此,能够有效地抑制背面侧框架部件110与驱动单元20中的驱动部21发生干涉。并且,因贯通孔121而无须设置用于避免背面侧框架部件110与驱动单元20中的驱动部21的干涉的空间,相应地,能够实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的省空间化。
具体来说,作为贯通孔121的形状,不限于此,例如能够列举圆状、椭圆状、多边形状。该例中,贯通孔121的形状设为大致四边形状。
(第三实施方式)
且说,有时设置于背面侧框架部件110〔尤其是背面侧框架部件110的外侧(背面侧Y2)的面110a(参照图12)〕的其他构成部件(例如电子部件之类、基板之类、将它们连接的布线之类)会与驱动单元20中的驱动部21发生干涉。
因此,期望避免设置于背面侧框架部件110的其他构成部件与驱动单元20中的驱动部21发生干涉。
就这点而言,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中,在背面侧框架部件110(该例中为背面侧框架部件110的外侧的面110a)形成有围绕部130(参照图4至图7、图10至图12),该围绕部130包围(具体来说为非接触地包围)驱动单元20中的驱动部21的周围的至少一部分(该例中为除上部外的周围)。
据此,背面侧框架部件110中能够利用围绕部130保护驱动单元20中的驱动部21不受周围的构成部件影响,由此,能够避免设置于背面侧框架部件110(该例中为背面侧框架部件110的外侧的面110a)的其他构成部件(例如电子部件之类、基板之类、将它们连接的布线之类)与驱动单元20中的驱动部21的干涉。
具体来说,围绕部130能够形成为将从背面侧Y2观察时周向上的至少一部分切掉的多角筒状、圆筒状或者椭圆筒状。在将围绕部130的周向上的一部分切掉的情况下,例如,切掉的位置能够设为未设置其他构成部件的位置。详细来说,围绕部130例如在是四边形的情况下,能够设为从正面侧Y1观察时上板、下板、右板及左板中的至少一个。
该例中,围绕部130具有下板131(参照图4、图6、图7、图10至图12)、右板132(参照图5至图7、图10至图12)及左板133(参照图5至图7、图10至图12)。
而且,围绕部130中,至少一部分(例如各板中的至少一块板)可以在与进深方向Y正交的方向上在一处或者多处弯曲。该例中,围绕部130中,下板131在铅垂方向Z上在两处弯曲。具体来说,下板131具有两个水平部、及形成于两个水平部间的倾斜部。
背面侧框架部件110及围绕部130一体形成。该例中,围绕部130中的下板131、右板132及左板133一体形成。
另外,围绕部130在该例中设置于背面侧框架部件110的外侧的面110a,但也可设置于背面侧框架部件110的内侧的面110b。
而且,围绕部130可以跨及全周而形成为多角筒状、圆筒状或者椭圆筒状。而且,围绕部130中背面侧Y2的开口可以被盖住。具体来说,也可在下板131、右板132及左板133的背面侧Y2的端面,设置沿左右方向X及铅垂方向Z这两个方向的背面板,利用下板131、右板132、左板133及背面板来覆盖驱动部21。下板131、右板132、左板133及背面板能够一体形成。
而且,围绕部130可以设置于驱动单元20(具体来说为支撑部件22)。
驱动单元20利用凹凸卡合而定位于背面侧框架部件110。详细来说,在驱动单元20及背面侧框架部件110中的其中一者(该例中为背面侧框架部件110),设置有一个或多个(该例中为两个)凹部110d1、110d2(参照图8)(该例中为贯通孔),在驱动单元20及背面侧框架部件110中的另一者(该例中为驱动单元20的支撑部件22),设置有与凹部110d1、110d2对应的凸部22c、22c(参照图9)(该例中为定位销)。凹部110d1、110d2中的一者(该例中为从正面观察时的左侧的凹部110d2)设为在左右方向X上延伸的长孔。
(第四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中,避免部120虽省略图示,但也可以是覆盖驱动单元20的驱动部21的凹部。
据此,背面侧框架部件110中能够在凹部内非接触地设置驱动单元20中的驱动部21,由此,能够有效地抑制背面侧框架部件110与驱动单元20中的驱动部21发生干涉。并且,因凹部而无须设置用于避免背面侧框架部件110与驱动单元20中的驱动部21的干涉的空间,相应地,能够实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的省空间化。
具体来说,作为凹部,不限于此,例如能够列举有底角筒状的凹部、有底圆筒状的凹部、有底椭圆筒状的凹部、圆弧状的凹部、使圆锥状的顶部为平面的凹部、使棱锥状的顶部为平面的凹部。另外,也可在凹部的底面(从背面侧Y2观察时的顶面)形成贯通孔。
(第五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中,驱动单元20中的驱动部21为电驱动部。与驱动部21电连接的连接器23(参照图4至图7、图9、图13)以连接侧朝向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的正面侧Y1的方式设置于驱动单元20(该例中为支撑部件22)。驱动部21经由连接器23而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电连接。驱动部21利用电力来驱动构成部件〔该例中为调色剂收容部60中的调色剂供给部件62(具体来说为调色剂搅拌部件621及调色剂补给部件622)〕。
据此,能够容易地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的正面侧Y1进行对作为电驱动部的驱动部21的连接器23的安装、卸下作业。由此,能够提高对驱动部21的连接器23的安装、卸下作业性。并且,在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的正面侧Y1对背面侧框架部件110装卸驱动单元20时,能够进行对驱动部21的连接器23的安装、卸下作业。由此,能够迅速地进行对驱动部21的连接器23的安装、卸下作业的作业性。
具体来说,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具备对驱动单元20中的驱动部21供给电力的电力供给部18(具体来说为驱动电路基板)(参照图1)。电力供给部18的输出侧电连接着连接器19(参照图13)。而且,连接器19从电力供给部18经由布线19a(参照图13)在比驱动单元20更靠正面侧Y1处配设于驱动部21的连接器23的附近。
该例中,驱动单元20中,驱动部21的连接器23位于比具有与调色剂供给部件62(具体来说为调色剂搅拌部件621及调色剂补给部件622)连结的结构的输出轴部20a、20b更靠上方处(参照图4、图9、图13)。
据此,能够有效地防止连接器23及/或连接器23的布线23a(参照图4)与输出轴部20a、20b的干涉或连接器19及/或连接器19的布线19a与调色剂收容部60的干涉。而且,能够更容易地进行对驱动部21的连接器23的安装、卸下作业。
另外,该例中,调色剂补给口64及调色剂供给口551分别设置于调色剂收容部60及显影装置5的背面侧Y2,但该情况下,存在从背面侧Y2的调色剂补给口64及/或调色剂供给口551发生调色剂污染的可能性。于是,存在因调色剂而发生连接器23与连接器19的接触不良的情况。因此,也可以将调色剂补给口64及调色剂供给口551分别设置于调色剂收容部60及显影装置5的正面侧Y1。据此,能够消除来自背面侧Y2的调色剂补给口64及/或调色剂供给口551的调色剂污染,由此,能够避免因调色剂而导致连接器23与连接器19的接触不良。
而且,在调色剂补给口64及调色剂供给口551分别设置于调色剂收容部60及显影装置5的背面侧Y2的情况下,也可以将连接器23及连接器19与调色剂补给口64及调色剂供给口551以在铅垂方向Z上不重叠的方式(具体来说以在左右方向X及/或进深方向Y上错开的方式)设置。例如,能够将连接器23设置于驱动单元20的右侧X1,另一方面,将调色剂补给口64设置于调色剂收容部60的左侧X2。据此,即便在背面侧Y2发生了来自调色剂补给口64及/或调色剂供给口551的调色剂污染,也能够抑制因调色剂而导致的连接器23(尤其是设置得比调色剂补给口64靠下方的情况下的连接器23)与连接器19的接触不良。
(第六实施方式)
且说,第一实施方式至第五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将驱动单元20利用螺钉等固定部件SC相对于背面侧框架部件110可装卸地设置,但该情况下,需要用于安装及卸下固定部件SC的工具,相应地,驱动单元20向背面侧框架部件110的装卸作业变得繁杂。
因此,期望提高驱动单元20向背面侧框架部件110装卸的作业性。
就这点而言,第六实施方式及后述的第七实施方式至第十一实施方式构成为在第一实施方式至第五实施方式中,将驱动单元20相对于背面侧框架部件110装卸自如地设置。
图14是用于说明将驱动单元20相对于背面侧框架部件110装卸自如地设置的构成的说明图,且是表示驱动单元20安装于背面侧框架部件110前的状态的概略后视图。图15是图14所示的驱动单元20的概略后视图。图16是表示图14所示的驱动单元20安装于背面侧框架部件110而利用爪部25固定于背面侧框架部件110前的状态的概略后视图。
图17是图14所示的驱动单元20安装于背面侧框架部件110而利用爪部25固定于背面侧框架部件110后的状态的概略后视图。图18是图14、图16及图17所示的背面侧框架部件110的概略正视图。图19是图16所示的驱动单元20向背面侧框架部件110的爪卡合前的安装状态的概略正视图。
而且,图20是将图14至图17及图19所示的驱动单元20及驱动单元20中的突起部26放大表示的概略立体图。
另外,第六实施方式至第十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至第五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构成部件实质相同构成的部件附上相同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中,驱动单元20(参照图14至图17、图19、图20)设为如下构成,即,通过绕沿着与背面侧框架部件110正交或者大致正交的方向的转动轴线〔具体来说为转动轴24(参照图14至图17)〕转动,而装卸自如地固定于背面侧框架部件110。
详细来说,驱动单元20设为如下构成,即,通过向绕转动轴线(具体来说为转动轴24)的一侧(该例中从图16的背面侧Y2观察时为顺时针地,从图19的正面侧Y1观察时为逆时针地)转动,而安装于背面侧框架部件110,且,通过向绕转动轴线(具体来说为转动轴24)的另一侧(该例中从图16的背面侧Y2观察时为逆时针地,从图19的正面侧Y1观察时为顺时针地)转动,而脱离背面侧框架部件110。
据此,能够容易地将驱动单元20相对于背面侧框架部件110装卸,由此,能够提高驱动单元20向背面侧框架部件110的装卸作业性。
具体来说,驱动单元20中的支撑部件22的外侧(背面侧Y2)的面22b(参照图14至图17、图20)具有沿着背面侧框架部件110的内侧(正面侧Y1)的面110b(参照图18、图19)的形状。转动轴24是设置于支撑部件22的外侧(背面侧Y2)的面22b且朝向正面侧Y1突出的凸状的转动轴。
另外,作为凸状的转动轴24,不限于此,能够列举圆柱状的转动轴、圆筒状的转动轴。该例中,凸状的转动轴24设为圆柱状的转动轴。
另一方面,在背面侧框架部件110设置有供驱动单元20的支撑部件22中的转动轴24绕轴线转动自如地***的***部110e(参照图14、图16至图18)。***部110e可以是贯通孔,也可以是有底孔(凹部)。
该例中,***部110e设为贯通孔。***部110e的直径设为比转动轴24的直径大了若干(只要大了规定距离)的直径,达到能够供转动轴24可靠地***的程度。
(第七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中,驱动单元20设为利用爪卡合而装卸自如地固定于背面侧框架部件110的构成。
据此,能够利用爪卡合使驱动单元20与背面侧框架部件110装卸自如地卡合,由此,能够容易地实现将驱动单元20装卸自如地固定于背面侧框架部件110的构成。
详细来说,在驱动单元20及背面侧框架部件110中的其中一者(该例中为驱动单元20)设置有爪部25(参照图14至图17、图19、图20),在驱动单元20及背面侧框架部件110中的另一者(该例中为背面侧框架部件110),设置有卡止于爪部25的爪卡止部140(参照图14、图16至图19)。
具体来说,在驱动单元20中的支撑部件22设置有多个(该例中为两个)爪部25a(25)、25b(25)。爪部25a(25)、25b(25)具备第一爪部251、251(参照图14至图17、图19、图20)、第二爪部252、252(参照图14至图17、图19、图20)。第一爪部251、251以从支撑部件22向背面侧Y2突出的方式设置于支撑部件22。第二爪部252、252从第一爪部251、251的前端部向以转动轴24的轴线为中心的径向的外侧呈直角或者大致直角地弯曲。
另一方面,在背面侧框架部件110设置有供驱动单元20的支撑部件22中的爪部25a(25)、25b(25)卡止的爪卡止部140a(140)、140b(140)(参照图14、图16至图19)。爪卡止部140a(140)、140b(140)可以是贯通孔,也可以是有底孔(凹槽)。该例中,爪卡止部140设为贯通孔。
爪卡止部140a(140)、140b(140)具备第一爪卡止部141、141(参照图14、图16至图19)及第二爪卡止部142、142(参照图14、图16至图19)。第一爪卡止部141、141供第一爪部251、251及第二爪部252、252这两者***。第二爪卡止部142、142利用绕转动轴24的转动而供第一爪部251、251***,另一方面供第二爪部252、252卡止。由此,能够在驱动单元20的转动轴线方向上将驱动单元20固定。
第一爪部251、251形成为以转动轴24的轴线为中心的作为转动轨迹的圆弧状。第二爪部252、252沿着左右方向X及上下方向Z而形成为板状。
第二爪部252、252的支撑部件22之间的间隔设为比背面侧框架部件110的厚度大了若干(只要大了规定距离的)的间隔,达到能够将第二爪部252、252可靠地卡合于背面侧框架部件110的程度。
第一爪卡止部141、141设为比第一爪部251、251及第二爪部252、252的尺寸大了若干的(只要大了规定距离的)尺寸,达到能够可靠地供第一爪部251、251及第二爪部252、252***的程度。第二爪卡止部142、142形成为以转动轴24的轴线为中心的作为转动轨迹的圆弧状。第二爪卡止部142、142设为比第一爪部251、251的尺寸大了若干的(只要大了规定距离的)尺寸,达到能够可靠地供第一爪部251、251***的程度。
该例中,驱动单元20的转动轴线(具体来说为转动轴24)及两个第二爪部252、252以将它们连结的虚拟直线为三角形状的方式配设于支撑部件22。
据此,能够有效地将驱动单元20卡合于背面侧框架部件110。
(第八实施方式)
且说,虽然可以利用爪卡合(例如所述的爪卡合)来进行驱动单元20的绕转动轴线(具体来说为转动轴24)的转动位置的限制,但存在无法高精度地限制驱动单元20的转动的可能性。
因此,期望提高驱动单元20的转动位置的精度。
就这点而言,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中,驱动单元20设为绕转动轴线(具体来说为转动轴24)的转动被与背面侧框架部件110的凹凸卡合所限制的构成。
据此,能够利用凹凸卡合高精度地限制驱动单元20的绕转动轴线(具体来说为转动轴24)的转动,由此,能够提高驱动单元20的转动位置的精度。
(第九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中,在驱动单元20及背面侧框架部件110中的其中一者(该例中为驱动单元20)设置有突起部26(参照图14至图17、图20),在驱动单元20及背面侧框架部件110中的另一者(该例中为背面侧框架部件110)设置有卡止于突起部26的卡止部110f(参照图14、图16至图18)。而且,图像形成装置100设为驱动单元20的绕转动轴线(具体来说为转动轴24)的转动被突起部26与卡止部110f的卡合所限制的构成。
据此,能够容易地在驱动单元20及背面侧框架部件110中的其中一者(该例中为驱动单元20)设置突起部26,并且能够容易地在驱动单元20及背面侧框架部件110中的另一者(该例中为背面侧框架部件110)设置卡止部110f。由此,能够容易地实现驱动单元20与背面侧框架部件110的卡合。
具体来说,突起部26设置于驱动单元20中的支撑部件22的背面侧Y2(外侧)的面22b。突起部26设为朝向正面侧Y1突出的突起状。
另外,作为突起部26的形状,不限于此,能够列举半球状(侧视时半圆状)、侧视时圆弧状、侧视时椭圆弧状、圆锥状(侧视时三角形状)、棱锥状(侧视时三角形状)、使圆锥状的顶部为平面的形状(侧视时梯形状)、使棱锥状的顶部设为平面的形状(侧视时梯形状)。该例中,突起部26设为半球状(侧视时半圆状)。
另一方面,卡止部110f设置于背面侧框架部件110的内侧的面110b。卡止部110f可以是贯通孔,也可以是有底孔(凹部)。该例中,卡止部110f设为贯通孔。
具体来说,突起部26在背面侧框架部件110中,能够配设于驱动单元20的尽可能离转动轴线(具体来说为转动轴24)远的位置〔具体来说为隔着驱动部21的驱动单元20的转动轴线(具体来说为转动轴24)的相反侧〕。
据此,能够精度更高地限制驱动单元20的绕转动轴线(具体来说为转动轴24)的转动。
(第十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中,在驱动单元20及背面侧框架部件110中的另一者(该例中为背面侧框架部件110),还设置有将突起部26向卡止部110f引导的引导槽110g(参照图18)。
据此,能够利用引导槽110g将突起部26向卡止部110f引导,由此,能够使突起部26可靠地卡止于卡止部110f。
具体来说,卡止部110f及引导槽110g设为如图21及图22所示的构成。
图21是将图18所示的卡止部110f及引导槽110g部分放大表示的概略正视图。而且,图22是图21所示的卡止部110f及引导槽110g部分的沿A-A线的概略剖视图。
引导槽110g设置于背面侧框架部件110的内侧的面110b。卡止部110f与引导槽110g的一端(将突起部26向卡止部110f引导的引导出口端)连通。
引导槽110g形成为以驱动单元20的转动轴线(具体来说为转动轴24的轴线)为中心的作为转动轨迹的圆弧状。
据此,能够可靠地沿着形成为作为驱动单元20的转动轨迹的圆弧状的引导槽110g来引导突起部26。
而且,引导槽110g以宽度Wa(参照图21)随着远离卡止部110f而增大的方式形成。
据此,能够在引导槽110g的与卡止部110f为相反侧的另一端(将突起部26向卡止部110f引导的引导入口端),使突起部26在以转动轴24为中心的径向R(参照图20、图21)上容易被引导槽110g的另一端(引导入口端)接收。
且说,卡止部110f的径向R上的尺寸Wb(参照图21)可以设为与突起部26的径向R上的尺寸Wc(参照图20)相同或者大致相同,但该情况下,如果转动轴24与突起部26之间有径向R的尺寸误差,则难以容许该尺寸误差。这样的话,无法使突起部26可靠地卡合于卡止部110f。
因此,期望容许转动轴24与突起部26之间的尺寸误差。
就这点而言,卡止部110f的径向R上的尺寸Wb比突起部26的径向R上的尺寸Wc大了若干(只要大了规定距离,达到能够容许转动轴24与突起部26之间的尺寸误差的程度)。
据此,即便转动轴24与突起部26之间有尺寸误差,也能够容许该尺寸误差,由此,能够使突起部26可靠地卡合于卡止部110f。
作为卡止部110f的形状,能够例示具有彼此对向的两个直线部及圆弧部的形状(所谓的小金币形的形状),所述两个直线部是以在以转动轴24为中心的周向M(参照图21)上隔开比突起部26的尺寸大了若干的(只要大了规定距离而达到能够可靠地供突起部26***的程度的)间隔而沿着径向R的方式形成,所述圆弧部是以与该两个直线部的两端连通而与突起部26的圆弧形状对应的方式形成。
引导槽110g的宽度Wa在引导槽110g的卡止部110f侧的一端(引导出口端)与卡止部110f的径向R上的尺寸Wb相同或者大致相同。
据此,能够使突起部26从引导槽110g的一端(引导出口端)顺畅地进入到卡止部110f。
引导槽110g的宽度Wa成为在引导槽110g的另一端(引导入口端)比卡止部110f的尺寸Wb大的〔大了规定距离而达到能够利用引导槽110g将突起部26从引导槽110g的另一端(案内入口端)顺畅引导的程度的〕尺寸。
据此,能够利用引导槽110g将突起部26从引导槽110g的另一端(引导入口端)顺畅地引导。
引导槽110g以深度D(参照图22)随着远离卡止部110f而变深的方式形成。
据此,对于突起部26,能够在引导槽110g的另一端(引导入口端),使突起部26在厚度方向H(进深方向Y)上容易被引导槽110g接收。
引导槽110g可以是以呈直线状倾斜的方式形成,也可以形成为向上凸或向下凸的弯曲状。该例中,引导槽110g以呈直线状倾斜的方式形成。
(第十一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中,在驱动单元20及背面侧框架部件110中的另一者(该例中为背面侧框架部件110的内侧的面110b),设置有供突起部26临时放置的临时放置部110h(参照图18、图21、图22)。
据此,当使突起部26向引导槽110g引导时,能够将突起部26临时放置于临时放置部110h,由此,能够将突起部26可靠地配置于引导槽110g的另一端(引导入口端)附近。
临时放置部110h可以是贯通孔,也可以是有底孔(凹部)。该例中,临时放置部110h设为贯通孔。
临时放置部110h与引导槽110g的另一端(引导入口端)连通。临时放置部110h的径向R上的尺寸Wd(参照图21)设为与引导槽110g的另一端(引导入口端)的宽度Wa相同或者大致相同。
据此,能够使突起部26从引导槽110g的另一端(引导入口端)顺畅地进入到引导槽110g。
在临时放置部110h设置有倾斜部110ha(参照图21、图22),该倾斜部110ha与引导槽110g连通且厚度方向H(进深方向Y)上的高度随着去往引导槽110g而逐渐增高。
据此,能够使突起部26从临时放置部110h经由倾斜部110ha更顺畅地进入到引导槽110g。
作为临时放置部110h的形状,能够例示具有彼此对向的两个直线部及圆弧部的形状(所谓的小金币形的形状),所述两个直线部是以在周向M上隔开比突起部26的尺寸大的(只要大了规定距离而达到能够将突起部26可靠地配置于引导槽110g的另一端(引导入口端)附近的程度的)间隔而沿着径向R的方式形成,所述圆弧部是以与该两个直线部的两端连通而与突起部26的圆弧形状对应的方式形成。
(关于驱动单元向背面侧框架部件的装卸操作)
以上说明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中,在将驱动单元20从正面侧Y1安装到背面侧框架部件110时,首先,将驱动单元20中的转动轴24向背面侧Y2***到背面侧框架部件110中的***部110e,而将驱动单元20中的突起部26临时放置于背面侧框架部件110中的临时放置部110h。接下来,一边使驱动单元20向绕转动轴24的一侧(该例中从图16的背面侧Y2观察时为顺时针地,从图19的正面侧Y1观察时为逆时针地)转动,一边使突起部26从临时放置部110h沿着引导槽110g朝向卡止部110f移动,将驱动单元20中的爪部25a(25)、25b(25)分别卡合于背面侧框架部件110中的爪卡止部140a(140)、140b(140)。然后,将驱动单元20中的突起部26卡止于背面侧框架部件110中的卡止部110f。由此,能够将驱动单元20安装于背面侧框架部件110。
另一方面,在使驱动单元20从正面侧Y1脱离背面侧框架部件110时,首先,一边将驱动单元20向正面侧Y1少许地牵引而解除驱动单元20中的突起部26与背面侧框架部件110中的卡止部110f的卡合,一边使驱动单元20向绕转动轴24的另一侧(该例中从图16的背面侧Y2观察时为逆时针地,从图19的正面侧Y1观察时为顺时针地)转动。接下来,一边使驱动单元20中的突起部26从背面侧框架部件110中的卡止部110f沿着引导槽110g朝向临时放置部110h移动,一边分别解除驱动单元20中的爪部25a(25)、25b(25)与背面侧框架部件110中的爪卡止部140a(140)、140b(140)的卡合。然后,将驱动单元20中的转动轴24从背面侧框架部件110中的***部110e向正面侧Y1拔出。由此,能够使驱动单元20脱离背面侧框架部件110。
关于本发明的驱动单元,本实施方式中,列举了驱动调色剂收容部(具体来说为调色剂盒)的驱动装置作为一例,但本发明的驱动单元也能够应用为对图像形成装置中所使用的各种装置或单元例如显影装置、定影装置、包含感光体的处理单元、转印单元等装置或单元进行驱动的驱动装置。
本发明不限定于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形态实施。因此,该实施方式所有方面仅为例示,不应作限定性解释。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书表示,不受说明书正文的任何拘束。进而,属于权利要求书的等同范围的变形或变更均处于本发明的范围内。
附图标记说明
1 图像形成装置主体
18 电力供给部
19 连接器
19a 布线
20 驱动单元
20a 输出轴部
20b 输出轴部
21 驱动部
21a 旋转轴
22 支撑部件
22a 驱动传递机构
22b 背面侧的面
22c 凸部
23 连接器
23a 布线
24 转动轴
25 爪部
251 第一爪部
252 第二爪部
26 突起部
60 调色剂收容部
61 调色剂收容容器
62 调色剂供给部件
100 图像形成装置
110 背面侧框架部件
110a 外侧的面
110b 内侧的面
110c 内螺纹孔
110d1 凹部
110d2 凹部
110e ***部
110f 卡止部
110g 引导槽
110h 临时放置部
110ha 倾斜部
120 避免部
121 贯通孔
130 围绕部
131 下板
132 右板
133 左板
140 爪卡止部
141 第一爪卡止部
142 第二爪卡止部
621 调色剂搅拌部件
622 调色剂补给部件
D 引导槽的深度
H 厚度方向
M 周向
R 径向
SC 固定部件
Wa 引导槽的宽度
Wb 卡止部的尺寸
Wc 突起部的尺寸
Wd 临时放置部的尺寸
X 左右方向
Y 进深方向
Y1 正面侧
Y2 背面侧
Z 铅垂方向

Claims (11)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以沿着铅垂方向或者大致铅垂方向的方式设置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背面侧的背面侧框架部件;以及具有驱动部的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单元以所述驱动部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朝向外侧的方式,可装卸地设置于所述背面侧框架部件的内侧的面,在所述背面侧框架部件形成有包围所述驱动单元的所述驱动部的围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背面侧框架部件设置有避免与所述驱动单元的所述驱动部的干涉的避免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避免部是供所述驱动单元的所述驱动部贯通的贯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避免部是覆盖所述驱动单元的所述驱动部的凹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单元的所述驱动部是电驱动部,
与所述驱动部电连接的连接器以连接侧朝向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正面侧的方式设置于所述驱动单元,
所述驱动部经由所述连接器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单元设为如下构成:通过绕沿着与所述背面侧框架部件正交或者大致正交的方向的转动轴线转动从而装卸自如地固定于所述背面侧框架部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单元设为利用爪卡合而装卸自如地固定于所述背面侧框架部件的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单元的绕所述转动轴线的转动由与所述背面侧框架部件的凹凸卡合所限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驱动单元及所述背面侧框架部件中的其中一者设置有突起部,
在所述驱动单元及所述背面侧框架部件中的另一者设置有卡止于所述突起部的卡止部,
所述驱动单元的绕所述转动轴线的转动由所述突起部与所述卡止部的卡合所限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驱动单元及所述背面侧框架部件中的另一者,还设置有将所述突起部向所述卡止部引导的引导槽。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驱动单元及所述背面侧框架部件中的另一者,设置有供所述突起部临时放置的临时放置部。
CN201810313001.XA 2017-04-14 2018-04-09 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873289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80830A JP6927733B2 (ja) 2017-04-14 2017-04-14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7-080830 2017-04-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32899A CN108732899A (zh) 2018-11-02
CN108732899B true CN108732899B (zh) 2021-09-28

Family

ID=637899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13001.XA Active CN108732899B (zh) 2017-04-14 2018-04-09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317818B2 (zh)
JP (1) JP6927733B2 (zh)
CN (1) CN10873289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451146B2 (ja) * 2019-11-15 2024-03-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39400A (zh) * 2007-07-03 2009-01-0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成像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56887A (ja) * 2000-11-20 2002-05-31 Murata Mach Ltd 駆動ユニットの支持構造
JP4750301B2 (ja) * 2001-03-13 2011-08-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037520A (ja) * 2003-07-17 2005-02-10 Seiko Epson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4734969B2 (ja) 2005-03-04 2011-07-27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レーザビームプリンタ装置
JP4923673B2 (ja) * 2006-03-30 2012-04-25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の動力伝達機構
JP5031527B2 (ja) * 2007-11-14 2012-09-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KR101332290B1 (ko) * 2008-01-10 2013-11-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화상형성장치
JP4803267B2 (ja) * 2009-02-17 2011-10-26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506236B2 (ja) * 2009-04-30 2014-05-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122989A (ja) * 2012-12-20 2014-07-03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90330B2 (ja) * 2013-06-12 2016-09-14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EP3088968B1 (en) * 2015-03-05 2020-05-06 Clover Imaging Group, Llc Process cartridge modification and method for retractable process cartridge drive
EP3333634B1 (en) * 2016-12-09 2019-05-15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Toner cas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39400A (zh) * 2007-07-03 2009-01-0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成像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32899A (zh) 2018-11-02
JP2018180342A (ja) 2018-11-15
US20180299804A1 (en) 2018-10-18
JP6927733B2 (ja) 2021-09-01
US10317818B2 (en) 2019-06-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693810B1 (en) Toner cartridge having a positioning boss
US11714373B2 (en) Toner cartridge electrical contacts
CN113287068B (zh) 具有定位特征的墨粉盒
US6282390B1 (en)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6317572B1 (en)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cartridge detachably mountable thereto comprising a positioning portion for engagement with a positioning member of a main assembly of th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398362B2 (ja) 通信コネクタ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1635706B2 (en) Toner cartridge electrical contacts
JP7094163B2 (ja)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CN108732899B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13050399A (zh) 盒单元
JP7272495B2 (ja) 粉体収容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94601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360568B2 (ja) 粉体収容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11596535A (zh) 程序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US9785108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4163989A (ja) プロセス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