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19268A - 进气装置 - Google Patents

进气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119268A
CN108119268A CN201710834885.9A CN201710834885A CN108119268A CN 108119268 A CN108119268 A CN 108119268A CN 201710834885 A CN201710834885 A CN 201710834885A CN 108119268 A CN108119268 A CN 1081192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tribution circuit
downstream
cylinder
intake channel
downstream distribu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83488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119268B (zh
Inventor
伊藤笃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si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isin Seik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sin Seiki Co Ltd filed Critical Aisin Seik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1192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192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1192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1926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5/00Combustion-air cleaners, air intakes, intake silencers, or induc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5/10Air intakes; Induction systems
    • F02M35/104Intake manifolds
    • F02M35/1045Intake manifolds characterised by the charge distribution between the cylinders/combustion chambers or its homogenis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26/00Engine-pertinent apparatus for adding exhaust gases to combustion-air, main fuel or fuel-air mixture, e.g. by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EGR] systems
    • F02M26/13Arrangement or layout of EGR passages, e.g. in relation to specific engine parts or for incorporation of accessori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5/00Combustion-air cleaners, air intakes, intake silencers, or induc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5/10Air intakes; Induction systems
    • F02M35/10091Air intakes; Induction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details of intake ducts: shapes; connections;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5/00Combustion-air cleaners, air intakes, intake silencers, or induc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5/10Air intakes; Induction systems
    • F02M35/10209Fluid connections to the air intake system; their arrangement of pipes, valves or the like
    • F02M35/10222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EGR]; Positive crankcase ventilation [PCV]; Additional air admission, lubricant or fuel vapour admiss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5/00Combustion-air cleaners, air intakes, intake silencers, or induc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5/10Air intakes; Induction systems
    • F02M35/10242Devices or means connected to or integrated into air intakes; Air intakes combined with other engine or vehicle parts
    • F02M35/10295Damping means, e.g. tranquillising chamber to dampen air oscill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5/00Combustion-air cleaners, air intakes, intake silencers, or induc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5/10Air intakes; Induction systems
    • F02M35/104Intake manifolds
    • F02M35/112Intake manifolds for engines with cylinders all in one lin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xhaust-Gas Circulating Devices (AREA)
  • Lubrication Details And Ventil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形成为分级分支形状的分配通路中,能够有效地抑制向4个相连的气缸分配的外部气体间产生差异的进气装置。该进气装置100具备进气装置主体30、和分配EGR气体的分配通路41,上述进气装置主体30包含分别对应直列四缸发动机1的第1气缸2a、第2气缸2b、第3气缸2c和第4气缸2d而设置的进气通路21a、进气通路21b、进气通路21c和进气通路21d。分配通路41包含上游分配通路42、中游分配通路43和44、和下游分配通路45、46、47以及48。分配通路41进一步包含连接下游分配通路46、和与下游分配通路46邻接的下游分配通路47的连接通路49。

Description

进气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进气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一种具备将外部气体分配至多个气缸的分配通路进气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进气歧管(进气装置),其用于将空气导入发动机的4个相连的气缸。该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进气歧管具备4个分支管(进气通路)、和用于使窜气(外部气体)向发动机回流的气体通路(分配通路)。该气体通路形成为从导入窜气的气体导入口至4个分支管分阶段地(1→2→4)分支并延伸。即,气体通路形成为所谓的分级(tournament)分支形状。由此,在进气歧管中形成为窜气被分配至4个分支管和各个气缸。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6-241992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本申请发明人得出以下见解:即使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进气歧管中,根据发动机的运行条件等,即使在形成分级分支形状的气体通路中,也存在向4个相连的气缸分配的窜气会产生差异的问题。因此,人们期望一种在形成为分级分支形状的气体通路中,能够有效地抑制向4个相连的气缸分配的窜气产生差异的进气歧管。
本发明是为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本发明的其中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形成为分级分支形状的分配通路中,能够有效地抑制向4个相连的气缸分配的外部气体产生差异的进气装置。
本申请的发明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发现,由于发动机的进气脉动(进气的惯性效果),在与一个进气通路连接的一个下游分配通路内,产生了从一个进气通路逆流的进气的气流。进而发现可能会发生由于该进气的气流而产生使外部气体流入至从同一中游分配通路分支的其他下游分配通路的气流,因此在与其他下游分配通路连接的其他进气通路中被分配大量的外部气体的情况,从而想到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的进气装置具备:进气装置主体和分配通路,上述进气装置主体具有1个或多个由4个相连的第1气缸、第2气缸、第3气缸和第4气缸构成的气缸组,并包含分别对应多气缸发动机的各个第1气缸、第2气缸、第3气缸和第4气缸而设置的第1进气通路、第2进气通路、第3进气通路和第4进气通路,上述多气缸发动机的进气顺序为第1气缸、第3气缸、第4气缸和第2气缸;上述分配通路将外部气体分配至第1进气通路、第2进气通路、第3进气通路和第4进气通路,分配通路包含:上游分配通路、从上游分配通路分支的第1中游分配通路和第2中游分配通路、从第1中游分配通路分支的第1下游分配通路和第2下游分配通路、和从第2中游分配通路分支的第3下游分配通路和第4下游分配通路,第1下游分配通路、第2下游分配通路、第3下游分配通路和第4下游分配通路分别与第1进气通路、第2进气通路、第3进气通路和第4进气通路连接,分配通路进一步包含连接第2下游分配通路、和与第2下游分配通路邻接的第3下游分配通路的连接通路。
在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的进气装置中,如上所述,进气装置主体与按照第1气缸、第3气缸、第4气缸和第2气缸的顺序进行进气冲程的多气缸发动机连接。在此,当在与第2气缸连接的第2进气通路中产生进气脉动时,在第2下游分配通路中,进气发生逆流从而将外部气体向上游侧(第1中游分配通路侧)挤出。另一方面,在与第2下游分配通路同样地从第1中游分配通路分支的第1下游分配通路中,进气按照多气缸发动机的进气顺序被吸入至第1气缸,因而外部气体朝向第1进气通路流动。因此,在分配通路中,形成有从第2下游分配通路朝向第1下游分配通路的外部气体的气流。同样地,当在与第3气缸连接的第3进气通路中产生进气脉动时,在第3下游分配通路中,进气发生逆流从而将外部气体向上游侧(第2中游分配通路侧)挤出。另一方面,在与第3下游分配通路同样地从第2中游分配通路分支的第4下游分配通路中,进气按照多气缸发动机的进气顺序被吸入至第4气缸,因而外部气体朝向第4进气通路流动。因此,在分配通路中,形成有从第3下游分配通路朝向第4下游分配通路的外部气体的气流。
因此,在本发明中,如上所述,在分配通路中设置连接第2下游分配通路和与第2下游分配通路邻接的第3下游分配通路的连接通路。由此,当形成从第2下游分配通路朝向第1下游分配通路的外部气体的气流时,能够通过连接通路,使从第2下游分配通路朝向第1下游分配通路的外部气体的一部分经由连接通路而泄出至第3下游分配通路。其结果为,能够减少从第1下游分配通路供给至第1进气通路的外部气体的量,同时,能够增加从第3下游分配通路供给至第3进气通路的外部气体的量。此外,当形成从第3下游分配通路朝向第4下游分配通路的外部气体的气流时,能够通过连接通路,使从第3下游分配通路朝向第4下游分配通路的外部气体的一部分经由连接通路而泄出至第2下游分配通路。其结果为,能够减少从第4下游分配通路供给至第4进气通路的外部气体的量,同时,能够增加从第2下游分配通路供给至第2进气通路的外部气体的量。因此,能够减少分配至由于进气脉动而被大量分配外部气体的第1进气通路(第1气缸)和第4进气通路(第4气缸)的外部气体,并且,能够增加分配至被少量分配外部气体的第2进气通路(第2气缸)和第3进气通路(第3气缸)的外部气体。由此,在形成为分级分支形状的分配通路中,能够有效地抑制向4个气缸(第1气缸、第2气缸、第3气缸和第4气缸)分配的外部气体间产生差异。其结果为,当增加被导入至安装有进气装置的多气缸发动机的外部气体的量时,外部气体被更均等地分配至各个气缸,因此能够在所有气缸中,同时同程度地提高在进气冲程时作用于进气通路的压力(负压)(接近正压)。因此,当增加被导入的外部气体的量时,能够在所有进气通路中减小进气冲程时的压力与排气冲程时的压力之差,因此能够减小多气缸发动机整体的泵气损失。
在上述一个技术方案的进气装置中,优选使连接通路和第2下游分配通路的连接位置位于与第2进气通路和第2下游分配通路的连接位置相对的位置,并使连接通路和第3下游分配通路的连接位置位于与第3进气通路和第3下游分配通路的连接位置相对的位置。
如果以上述方式构成,则能够将从第2进气通路和第2下游分配通路的连接位置流入第2下游分配通路的进气所产生的气流容易地导向与第2进气通路和第2下游分配通路的连接位置相对的、连接通路和第2下游分配通路的连接位置。同样地,能够将从第3进气通路和第3下游分配通路的连接位置流入第3下游分配通路的进气所产生的气流容易地导向与第3进气通路和第3下游分配通路的连接位置相对的、连接通路和第3下游分配通路的连接位置。由此,能够使从第2下游分配通路朝向第1下游分配通路的外部气体的一部分容易地流通至连接通路,同时,能够使从第3下游分配通路朝向第4下游分配通路的外部气体的一部分容易地流通至连接通路。
在上述一个技术方案的进气装置中,优选使连接通路的通路截面积大于第2下游分配通路的通路截面积和第3下游分配通路的通路截面积。
如果以上述方式构成,则能够使从第2下游分配通路朝向第1下游分配通路的外部气体的一部分容易地流通至通路截面积较大的连接通路,同时,能够使从第3下游分配通路朝向第4下游分配通路的外部气体的一部分容易地流通至通路截面积较大的连接通路。
在上述一个技术方案的进气装置中,优选使连接通路的延伸方向的中央部配置于比连接通路和第2下游分配通路的连接位置、以及连接通路和第3下游分配通路的连接位置更高的位置。
如果以上述方式构成,则与将连接通路的延伸方向的中央部配置于比连接通路和第2下游分配通路的连接位置,或者,连接通路和第3下游分配通路的连接位置更低的位置的情况不同,其能够抑制由外部气体引起的、液体成分和异物等贮留和堆积于连接通路的延伸方向的中央部。
在上述一个技术方案的进气装置中,优选使第1进气通路和第2进气通路形成为在起因于多气缸发动机的进气顺序的第1期间中,分别形成负压状态和正压状态,并且使第3进气通路和第4进气通路形成为在起因于多气缸发动机的进气顺序的第2期间中,分别形成正压状态和负压状态。
在此,在第2进气通路为进气脉动所引起的正压状态,且第1进气通路为负压状态的第1期间,在分配通路中形成从第2下游分配通路朝向第1下游分配通路的外部气体的气流。同样地,在第3进气通路为进气脉动所引起的正压状态,且第4进气通路为负压状态的第2期间,在分配通路中形成从第3下游分配通路朝向第4下游分配通路的外部气体的气流。在此情况下,通过在分配通路中设置连接第2下游分配通路和与第2下游分配通路邻接的第3下游分配通路的连接通路,能够减少分配至由于进气脉动而被大量分配外部气体的第1进气通路(第1气缸)和第4进气通路(第4气缸)的外部气体,并且,能够增加分配至被少量分配外部气体的第2进气通路(第2气缸)和第3进气通路(第3气缸)的外部气体。其结果为,在形成为分级分支形状的分配通路中,能够有效地抑制向4个气缸(第1气缸、第2气缸、第3气缸和第4气缸)分配的外部气体间产生差异。
应予说明,在本申请中,在上述一个技术方案的进气装置中也可考虑如下结构。
(附记项1)
在上述第1进气通路和第2进气通路在第1期间分别形成负压状态和正压状态、第3进气通路和第4进气通路在第2期间分别形成正压状态和负压状态的结构中,第1期间是指,第1气缸处于进气冲程前半程且第2气缸处于进气冲程之后的期间,第2期间是指,第3气缸处于进气冲程之后且第4气缸处于进气冲程前半程的期间。
(附记项2)
在上述一个技术方案的进气装置中,多气缸发动机为具有一组气缸组的直列四缸发动机。
(附记项3)
在上述一个技术方案的进气装置中,上游分配通路位于第1中游分配通路和第2中游分配通路的上方,第1中游分配通路位于第1下游分配通路和第2下游分配通路的上方,第2中游分配通路位于第3下游分配通路和第4下游分配通路的上方。
(附记项4)
在将上述连接通路的中央部配置于比与下游分配通路的连接位置更高的位置的结构中,在连接通路中,从连接通路的中央部朝向与第2下游分配通路的连接位置并向下方倾斜,同时,从中央部朝向与第3下游分配通路的连接位置并向下方倾斜。
(附记项5)
在上述连接通路的通路截面积大于第2下游分配通路和第3下游分配通路的通路截面积的结构中,连接通路的通路截面积第1中游分配通路的通路截面积和第2中游分配通路的通路截面积以上。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进气装置安装于直列四缸发动机的状态的模式图。
图2为表示沿着图1的200-200线横截的直列四缸发动机的进气冲程状态的气缸的局部剖面图。
图3为沿图2的210-210线的进气装置的剖面图。
图4为表示沿着图1的200-200线的直列四缸发动机的进气冲程之后的气缸的局部剖面图。
图5为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直列四缸发动机的各气缸的冲程顺序的表格。
图6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直列四缸发动机在期间P1中的、分配通路内的EGR气体的行为的模式性的剖面图。
图7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直列四缸发动机在期间P2中的、分配通路内的EGR气体的行为的模式性的剖面图。
图8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直列四缸发动机在期间P3中的、分配通路内的EGR气体的行为的模式性的剖面图。
图9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直列四缸发动机在期间P4中的、分配通路内的EGR气体的行为的模式性的剖面图。
图10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进气装置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参照图1~图3,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进气装置100的结构进行说明。应予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以直列四缸发动机1为基准的情况下,沿X轴方向配置各气缸2,并将在水平面内与X轴正交的方向设为Y轴方向。此外,将在进气装置100(直列四缸发动机1)被搭载于未图示的车辆的状态下的上下方向作为Z轴方向而进行说明。应予说明,直列四缸发动机1为权利要求书的“多气缸发动机”的一个例子。
<直列四缸发动机的结构>
直列四缸发动机1具备缸盖1a、气缸体1b和曲轴箱1c。此外,在直列四缸发动机1设置有4个气缸2。此外,通过4个气缸2而形成一组气缸组102。4个气缸2配置为从X1方向侧朝向X2方向侧按照第1气缸2a、第2气缸2b、第3气缸2c和第4气缸2d的顺序连接。
此外,直列四缸发动机1为所谓的四冲程发动机。即,在直列四缸发动机1中,气缸2中的由进气冲程、压缩冲程、燃烧冲程和排气冲程构成的一系列冲程在活塞3于气缸2内二次往返的期间进行。
此外,在直列四缸发动机1中形成为按照第1气缸2a、第3气缸2c、第4气缸2d和第2气缸2b的顺序进行点火(参照图5)。即,如图4所示,直列四缸发动机1形成为进气顺序为第1气缸2a、第3气缸2c、第4气缸2d和第2气缸2b的顺序。
<进气装置的结构>
如图1和图2所示,进气装置100被固定于直列四缸发动机1的Y1方向侧的侧面部。进气装置100包含进气装置主体30,上述进气装置主体30包含缓冲罐10、和配置于缓冲罐10的下游的进气通路部20。进气装置主体30(缓冲罐10和进气通路部20)为树脂制。应予说明,也可通过利用振动焊接等使多个不同的树脂部件相互接合,从而形成进气装置主体30。
进气装置100具有用于将进气装置100固定于直列四缸发动机1的缸盖1a的凸缘部100a。如图3所示,在凸缘部100a形成有可***螺栓等紧固部件101(参照图1)的***孔100b。在将紧固部件101******孔100b的状态下,通过将紧固部件101紧固于缸盖1a的螺纹孔(未图示),进气装置100被固定于直列四缸发动机1的Y1方向侧的侧面部。
进气通路部20具有将蓄积于缓冲罐10内的进气空气(进气)向对应的气缸2进行分配的作用。应予说明,在进气通路部20中的箭头Z2方向侧为与缓冲罐10连接的进气上游侧,且箭头Z1方向侧为与直列四缸发动机1(缸盖1a)连接的进气下游侧。
此外,直列四缸发动机1形成为使作为从各气缸2的燃烧室R排出的废气的一部分的EGR(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气体经由进气装置100进行再循环的结构。此外,从直列四缸发动机1的废气管(未图示)分支的EGR气体管(未图示)与后述的分配通路部40的凸缘部40a连接。此外,EGR气体中含有水分(水蒸气)。应予说明,EGR气体为权利要求书的“外部气体”的一个例子。
此外,缓冲罐10形成为沿着X轴方向延伸。此外,缓冲罐10形成为进气从X2方向的端部被导入内部的结构。此外,在进气通路部20的内部形成有进气流通的4个进气通路21(进气通路21a、进气通路21b、进气通路21c和进气通路21d)。如图2所示,进气通路21a~21d沿X轴方向配置,同时,从X1方向侧朝向X2方向侧按此顺序配置。应予说明,进气通路21a、进气通路21b、进气通路21c和进气通路21d分别为权利要求书的“第1进气通路”、“第2进气通路”、“第3进气通路”和“第4进气通路”的一个例子。
如图1所示,进气通路21的一端(Z2方向侧)与缓冲罐10连接。此外,进气通路21的另一端(Z1方向侧)与对应各气缸2的进气接口5连接。具体来说,进气通路21a的另一端与对应第1气缸2a的第1进气接口5a连接。进气通路21b的另一端与对应第2气缸2b的第2进气接口5b连接。进气通路21c的另一端与对应第3气缸2c的第3进气接口5c连接。进气通路21d的另一端与对应第4气缸2d的第4进气接口5d连接。应予说明,在图2中,虽然仅图示了第1进气接口5a和进气通路21a,但由于第2进气接口5b和进气通路21b、第3进气接口5c和进气通路21c、第4进气接口5d和进气通路21d也具有与第1进气接口5a和进气通路21a同样的结构,因此省略图示。
如图1~图3所示,进气装置100进一步具备分配通路部40。分配通路部40被设置于进气通路部20的Z1方向侧。分配通路40具有将再循环至直列四缸发动机1的EGR气体向与各气缸2相对应的进气通路21进行分配的作用。
此外,分配通路部40与进气装置主体30一体形成。此外,分配通路部40与进气装置主体30同样为树脂制。由此,谋求设置有分配通路部40的进气装置主体30的轻量化。应予说明,分配通路部40通过利用振动焊接等接合于由不同树脂部件构成的进气装置主体30,从而与进气装置主体30一体化。此外,分配通路40也可通过利用振动焊接等使被分割的多个树脂部件相互接合而形成。
(分配通路部的结构)
如图2和图3所示,分配通路部40为在内部具有分配通路41的管状的部件(管部件)。此外,分配通路部40具有设置于上部的凸缘部40a。凸缘部40a是为了使EGR气体管(未图示)与分配通路部40连接而设置的。
如图3所示,分配通路41具有以2层的分级形式(1→2→4)进行分支的分级分支形状。即,作为第1层的分级分支形状,分配通路41包含1个上游分配通路42、和与上游分配通路42连接的一对中游分配通路43和44。此外,作为第2层的分级分支形状,分配通路41包含与中游分配通路43连接的一对下游分配通路45和46、和与中游分配通路44连接的一对下游分配通路47和48。应予说明,中游分配通路43和44分别为权利要求书的“第1中游分配通路”和“第2中游分配通路”的一个例子。此外,下游分配通路45、46、47和48分别为权利要求书的“第1下游分配通路”、“第2下游分配通路”、“第3下游分配通路”和“第4下游分配通路”的一个例子。
其结果为,分配通路41形成为将流入上游分配通路42的EGR气体分别分配至一对中游分配通路43和44。而且,分配通路41形成为将被分配至中游分配通路43的EGR气体分别分配至一对下游分配通路45和46,同时,将被分配至中游分配通路44的EGR气体分别分配至一对下游分配通路47和48。即,分配通路41形成为使上游分配通路42位于EGR气体的流通方向的最上游,并使下游分配通路45~48位于EGR气体的流通方向的最下游。
上游分配通路42形成为从上方(Z1方向)朝向下方(Z2方向)延伸。上游分配通路42的上游侧(Z1方向侧)的端部与EGR气体管(未图示)的管内的EGR气体通路103连接。上游分配通路42的下游侧(Z2方向侧)的端部与分支的一对中游分配通路43和44连接。
中游分配通路43由中游分配通路部分43a和中游分配通路部分43b构成,上述中游分配通路部分43a从上游分配通路部分42的Z2方向侧的端部朝向X1方向侧(下游侧)延伸,上述中游分配通路部分43b从中游分配通路部分43a的X1方向侧的端部向下方延伸。此外,中游分配通路部分43a朝向X1方向侧并向下方倾斜。其结果为,中游分配通路43整体形成为从上游朝向下游并位于下方。此外,中游分配通路43的直径(内径)D1在整个中游分配通路43中大致相等。
同样的,中游分配通路44由中游分配通路部分44a和中游分配通路部分44b构成,上述中游分配通路部分44a从上游分配通路部分42的Z2方向侧的端部朝向X2方向侧(下游侧)延伸,上述中游分配通路部分44b从中游分配通路部分44a的X2方向侧的端部向下方(Z2方向)延伸。此外,中游分配通路部分44a朝向X2方向侧并向下方倾斜。其结果为,中游分配通路44整体形成为从上游朝向下游并位于下方。此外,中游分配通路44的直径(内径)D1在整个中游分配通路44中大致相等,同时与中游分配通路43的直径D1大致相等。
下游分配通路45由下游分配通路部分45a和下游分配通路部分45b构成,上述下游分配通路部分45a从中游分配通路部分43的Z2方向侧的端部朝向X1方向侧(下游侧)延伸,上述下游分配通路部分45b从下游分配通路部分45a的X1方向侧的端部向下方(Z2方向)延伸,并与进气通路部分21a连接。下游分配通路部分45a朝向X1方向侧并向下方倾斜。其结果为,下游分配通路45整体形成为从上游朝向下游并位于下方。此外,下游分配通路45的直径(内径)D2在整个下游分配通路45中大致相等。
下游分配通路46由下游分配通路部分46a和下游分配通路部分46b构成,上述下游分配通路部分46a从中游分配通路部分43的Z2方向侧的端部朝向X2方向侧(下游侧)延伸,上述下游分配通路部分46b从下游分配通路部分46a的X2方向侧的端部向下方(Z2方向)延伸,并与进气通路部分21b连接。下游分配通路部分46a朝向X2方向侧并向下方倾斜。其结果为,下游分配通路46整体形成为从上游朝向下游并位于下方。此外,下游分配通路46的直径(内径)D2在整个下游分配通路46中大致相等。
下游分配通路47由下游分配通路部分47a和下游分配通路部分47b构成,上述下游分配通路部分47a从中游分配通路部分44的Z2方向侧的端部朝向X1方向侧(下游侧)延伸,上述下游分配通路部分47b从下游分配通路部分47a的X1方向侧的端部向下方(Z2方向)延伸,并与进气通路部分21c连接。下游分配通路部分47a朝向X1方向侧并向下方倾斜。其结果为,下游分配通路47整体形成为从上游朝向下游并位于下方。此外,下游分配通路47的直径(内径)D2在整个下游分配通路47中大致相等。
下游分配通路48由下游分配通路部分48a和下游分配通路部分48b构成,上述下游分配通路部分48a从中游分配通路部分44的Z2方向侧的端部朝向X2方向侧(下游侧)延伸,上述下游分配通路部分48b从下游分配通路部分48a的X2方向侧的端部向下方(Z2方向)延伸,并与进气通路部分21d连接。下游分配通路部分48a朝向X2方向侧并向下方倾斜。其结果为,下游分配通路48整体形成为从上游朝向下游并位于下方。此外,下游分配通路48的直径(内径)D2在整个下游分配通路48中大致相等。此外,下游分配通路45~48的直径(内径)D2彼此大致相等。
下游分配通路45~48的直径D2小于中游分配通路43和44的直径D1。其结果为,下游分配通路45~48的通路截面积(与EGR气体的流通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截面积)小于中游分配通路43和44的通路截面积。
此外,下游分配通路45~48与进气通路21a~21d分别在连接位置A1~A4相互连接。连接位置A1~A4分别为下游分配通路45~48的下端,并且为进气通路21a~21d的上端。
此外,下游分配通路45~48以与进气通路21a~21d相对应的方式,从X1方向侧朝向X2方向侧以下游分配通路45、46、47和48的顺序排列配置。即,下游分配通路46和下游分配通路47分别与不同的中游分配通路连接,同时,配置于互相邻接的位置。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分配通路41进一步包含连接下游分配通路46和下游分配通路47的连接通路49。该连接通路49形成为连接下游分配通路46和下游分配通路47,并向X轴方向延伸。此外,下游分配通路46与连接通路49的连接位置B1位于下游分配通路46的下游分配通路部分46a与下游分配通路部分46b的连接部分附近。而且,连接位置B1形成于在Z轴方向上与下游分配通路46和进气通路21b的连接位置A2相对的位置。应予说明,连接位置B1形成于连接位置A2的正上方。
同样地,下游分配通路47和连接通路49的连接位置B2位于下游分配通路47的下游分配通路部分47a和下游分配通路部分47b的连接部分附近。而且,连接位置B2形成于在Z轴方向上与下游分配通路47和进气通路21c的连接位置A3相对的位置。应予说明,连接位置B2形成于连接位置A3的正上方。
连接通路49的直径(内径)D3在整个连接通路49中大致相等。此外,连接通路49的直径(内径)D3为中游分配通路43和44的直径D1以上,并且,大于下游分配通路45~48的直径D2。即,连接通路49的通路截面积为中游分配通路43和44的通路截面积以上,并且,大于下游分配通路45~48的通路截面积。
此外,连接通路49形成为从X轴方向的中央部49a朝向连接位置B1(X1方向侧)并向下方(Z2方向)倾斜,同时,从中央部49a朝向连接位置B2(X2方向侧)并向下方倾斜。即,中央部49a形成为不仅位于比连接位置B1和B2更高的位置,并且位于连接通路49中的最上方(较高的位置)。
接着,参照图2,对指定的气缸2的进气冲程的状态进行说明。
在指定的气缸2中的进气冲程中,通过打开直列四缸发动机1的与指定的气缸2相对应的进气阀1d,从而使指定的气缸2的燃烧室R被打开。由此,进气(EGR气体和进气的混合气)被导入于指定的气缸2的燃烧室R内。此时,在与指定的气缸2相对应的进气通路21中产生负压。应予说明,进气通路中的负压在进气冲程前半程为最大。
接着,参照图4,对指定的气缸2的进气冲程之后的状态进行说明。
在指定的气缸2中,当进气冲程结束时,直列四缸发动机1的与指定的气缸2相对应的进气阀1d被关闭,从而使指定的气缸2的燃烧室R被封闭。由此,在进气冲程结束之后,由于负压而向燃烧室R内流动的进气通路21内的进气在封闭了燃烧室R的进气阀1d被反射。其结果为,在与指定的气缸2相对应的进气通路21中产生正压,同时进气逆流。即,在进气通路21中产生进气脉动(进气的惯性效果)。而且,逆流的进气中的一部分经由连接位置A流入对应的下游分配通路45~48中的任意一个。
接着,参照图5~图9,对在指定的气缸2的进气冲程之后,并且,进气顺序为指定的气缸2的下一个的气缸2的进气冲程的前半程的期间中的、分配通路41内的空气(EGR气体)的流动进行说明。此外,在图6~图9中,通过点来模式性地表示EGR气体的浓度。应予说明,关于想要强调的EGR气体的浓度,改变图6~图9中的点的密度。
(期间P1)
首先,对在图5所示的第2气缸2b(参照图1)的进气冲程之后,并且,进气顺序为第2气缸2b的下一个的第1气缸2a(参照图1)的进气冲程前半程的期间P1中的、分配通路41内的空气(EGR气体)的流动进行说明。应予说明,期间P1为权利要求书的“第1期间”的一个例子。
如图6所示,在与处于进气冲程之后的第2气缸2b连接的进气通路21b中,由于产生的进气脉动,进气的一部分朝向与进气通路21b连接的下游分配通路46逆流。其结果为,在期间P1中,进气通路21b形成正压状态。在下游分配通路46中,由于逆流的进气,EGR气体被朝向上流侧(连接位置B1和中游分配通路43)挤出。
另一方面,进气通路21a由于在对应的第1气缸2a中为进气冲程的前半程,因而形成负压状态。其结果为,在与下游分配通路46相同的从中游分配通路43分支的下游分配通路45中,产生从下游分配通路45朝向进气通路21a的空气(EGR气体)的流动。由此,下游分配通路46内的EGR气体的浓度的降低程度增大。而且,在下游分配通路46中被挤出的EGR气体的一部分由于在下游分配通路45中所产生的流动,经由下游分配通路45而流入进气通路21a(第1气缸2a)。
其中,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在分配通路41设置有连接下游分配通路46和下游分配通路47的连接通路49。由此,在下游分配通路46中被挤出的EGR气体的一部分,经由下游分配通路46与连接通路49的连接位置B1而流入连接通路49内。其结果为,由于经由连接通路49从下游分配通路46到达下游分配通路47的EGR气体,下游分配通路47中的EGR气体的浓度上升。此时,连接位置B1在Z轴方向上与下游分配通路46和进气通路21b的连接位置A2相对,因而EGR气体容易流入连接通路49。
此外,在下游分配通路46中被挤出的EGR气体的一部分流入连接通路49内,从而能够减少经由下游分配通路45流入进气通路21a(第1气缸2a)的EGR气体的量。
(期间P2)
接着,对在图7所示的第1气缸2a的进气冲程之后,并且,进气顺序为第1气缸2a的下一个的第3气缸2c(参照图1)的进气冲程前半程的期间P2中的、分配通路41内的空气(EGR气体)的流动进行说明。
如图7所示,在与处于进气冲程之后的第1气缸2a连接的进气通路21a中,由于产生的进气脉动,进气的一部分朝向与进气通路21a连接的下游分配通路45逆流。即,进气通路21a形成正压状态。在下游分配通路45中,由于逆流的进气,EGR气体被朝向上流侧(中游分配通路43)挤出。
另一方面,进气通路21c由于在对应的第3气缸2c中为进气冲程的前半程,因而形成负压状态。然而,与进气通路21c连接的下游分配通路47和中游分配通路44连接,其中,上述中游分配通路44和与产生正压的进气通路21a连接的下游分配通路45不同,因此,与期间P1相比,从下游分配通路45朝向下游分配通路47的气流较小。因此,与期间P1相比,下游分配通路45内的EGR气体的浓度的降低程度减小。
应予说明,在期间P1中,下游分配通路47中的EGR气体的浓度上升,因此,在期间P1之后的期间P2中,能够使流入对应的进气通路21c(第3气缸2c)的EGR气体的浓度上升。
(期间P3)
接着,对在图8所示的第3气缸2c的进气冲程之后,并且,进气顺序为第3气缸2c的下一个的第4气缸2d(参照图1)的进气冲程前半程的期间P3中的、分配通路41内的空气(EGR气体)的流动进行说明。在此,在期间P3中的分配通路41内的空气的流动与以下结构相同:将期间P1中的下游分配通路46、进气通路21b和第2气缸2b分别作为下游分配通路47、进气通路21c和第3气缸2c,同时,将期间P1中的下游分配通路45、进气通路21a和第1气缸2a分别作为下游分配通路48、进气通路21d和第4气缸2d。应予说明,期间P3为权利要求书的“第2期间”的一个例子。
即,如图8所示,在与处于进气冲程之后的第3气缸2c连接的进气通路21c中,进气的一部分逆流。其结果为,在期间P3中,进气通路21c形成正压状态。在下游分配通路47中,由于逆流的进气,下游分配通路47内的EGR气体的浓度降低。另一方面,进气通路21d由于在对应的第4气缸2d中为进气冲程的前半程,因而形成负压状态。其结果为,在与下游分配通路47相同的从中游分配通路44分支的下游分配通路48中,产生从下游分配通路48朝向进气通路21d的空气(EGR气体)的流动。由此,下游分配通路47内的EGR气体的浓度的降低程度增大。而且,在下游分配通路47中被挤出的EGR气体的一部分由于下游分配通路48中产生的流动,经由下游分配通路48而流入进气通路21d(第4气缸2d)。
在此,在下游分配通路47中被挤出的EGR气体的一部分经由下游分配通路47与连接通路49的连接位置B2而流入连接通路49内。其结果为,由于经由连接通路49从下游分配通路47到达下游分配通路46的EGR气体,下游分配通路46中的EGR气体的浓度上升。此时,连接位置B2在Z轴方向上与下游分配通路47和进气通路21c的连接位置A3相对,因此EGR气体容易流入连接通路49。
此外,由于在下游分配通路47中被挤出的EGR气体的一部分流入连接通路49内,因此能够减少经由下游分配通路48流入进气通路21d(第4气缸2d)的EGR气体的量。
(期间P4)
接着,对在图9所示的第4气缸2d的进气冲程之后,并且,进气顺序为第4气缸2d的下一个的第2气缸2b的进气冲程前半程的期间P4中的、分配通路41内的空气(EGR气体)的流动进行说明。在此,期间P4中的分配通路41内的空气的流动与以下结构相同:将期间P2中的下游分配通路45、进气通路21a和第1气缸2a分别作为下游分配通路48、进气通路21d和第4气缸2d,同时,将期间P2中的下游分配通路47、进气通路21c和第3气缸2c分别作为下游分配通路46、进气通路21b和第2气缸2b。
即,如图9所示,与处于进气冲程之后的第4气缸2d连接的进气通路21d由于进气的一部分逆流而形成正压状态。另一方面,进气通路21b由于在对应的第2气缸2b中为进气冲程的前半程,因而形成负压状态。然而,与进气通路21b连接的下游分配通路46与中游分配通路43连接,其中,中游分配通路43和与产生正压的进气通路21d连接的下游分配通路48不同,因此,与期间P3相比,从下游分配通路48朝向下游分配通路46的气流较小。因而,与期间P3相比,下游分配通路48内的EGR气体的浓度的降低程度减小。
应予说明,在期间P3中,下游分配通路46中的EGR气体的浓度上升,因此,在期间P4之后的期间P1中,能够使流入对应的进气通路21b(第2气缸2b)的EGR气体的浓度上升。
其结果为,在期间P1中,将流入使EGR气体容易大量流入的下游分配通路45(进气通路21a)的EGR气体的一部分经由连接通路49移动至下游分配通路47,从而能够减少流入第1气缸2a的EGR气体的量。此外,在期间P1中,将EGR气体的一部分经由连接通路49移动至几乎不流入EGR气体的下游分配通路47(进气通路21c),从而能够在期间P2中,增加流入第3气缸2c的EGR气体的量。
同样地,在期间P3中,将流入使EGR气体容易大量流入的下游分配通路48(进气通路21d)的EGR气体的一部分经由连接通路49移动至下游分配通路46,从而能够减少流入第4气缸2d的EGR气体的量。此外,在期间P3中,将EGR气体的一部分经由连接通路49移动至几乎不流入EGR气体的下游分配通路46(进气通路21b),从而能够在期间P4中,增加流入第2气缸2b的EGR气体的量。
此外,即使在由于直列四缸发动机1的运行条件(发动机旋转速和发动机载荷等)的差异而导致进气脉动的大小在每个气缸2中发生变化的情况(特别是,分配于第1气缸2a或第4气缸2d的EGR气体的量增大的情况)下,通过连接通路49,能够有效地抑制向4个气缸2(第1气缸2a、第2气缸2b、第3气缸2c和第4气缸2d)分配的EGR气体的差异增大。
因此,如本实施方式的进气装置100所示,在进气冲程连续的一对气缸(进气通路)分别与从同一中游分配通路分支的下游分配通路连接的情况下,设置连接在一个气缸(后一个气缸)之前进行进气冲程的另一个气缸(前一个气缸)的下游分配通路、和从与上述中游分配通路不同的中游分配通路分支的下游分配通路的连接通路。由此,能够减少分配于后一个气缸的EGR气体的量。进而,通过连接通路,前一个气缸的下游分配通路彼此连接。由此,能够增加分配于前一个气缸的EGR气体的量。其结果为,能够有效地抑制分配于各个气缸的EGR气体的量产生差异。
<本实施方式的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得到如下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在分配通路41中设置有连接下游分配通路46、和与下游分配通路46邻接的下游分配通路47的连接通路49。由此,当形成从下游分配通路46朝向下游分配通路45的EGR气体的流动时,通过连接通路49,能够将从下游分配通路46朝向下游分配通路45的EGR气体的一部分经由连接通路49而泄出至下游分配通路47。其结果为,能够减少从下游分配通路45供给至进气通路21a的EGR气体的量,同时,能够增加从下游分配通路47供给至进气通路21c的EGR气体的量。此外,当形成从下游分配通路47朝向下游分配通路48的EGR气体的流动时,通过连接通路49,能够将从下游分配通路47朝向下游分配通路48的EGR气体的一部分经由连接通路49而泄出至下游分配通路46。其结果为,能够减少从下游分配通路48供给至进气通路21d的EGR气体的量,同时,能够增加从下游分配通路46供给至进气通路21b的EGR气体的量。因此,能够减少被分配至由于进气脉动而容易被大量分配EGR气体的进气通路21a(第1气缸2a)和进气通路21d(第4气缸2d)的EGR气体,并且,能够增加被分配至容易被少量分配EGR气体的进气通路21b(第2气缸2b)和进气通路21c(第3气缸2c)的EGR气体。由此,在形成为分级分支形状的分配通路41中,能够有效地抑制向4个气缸2(第1气缸2a、第2气缸2b、第3气缸2c和第4气缸2d)分配的EGR气体间产生差异。其结果为,在增加被导入至安装有进气装置100的直列四缸发动机1的EGR气体的量时,EGR气体被更均等地分配于各个气缸2,因此在所有气缸2中,能够同时同程度地提高在进气冲程时作用于进气通路21的压力(负压)(接近正压)。因此,在增加被导入的EGR气体的量时,能够在所有进气通路21中减小进气冲程时的压力与排气冲程时的压力之差,因此能够减小直列四缸发动机1整体的泵气损失。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连接通路49和下游分配通路46的连接位置B1位于与进气通路21b和下游分配通路46的连接位置A2相对的位置,同时,使连接通路49和下游分配通路47的连接位置B2位于与进气通路21c和下游分配通路47的连接位置A3相对的位置。由此,能够将从进气通路21b和下游分配通路46的连接位置A2流入下游分配通路46的进气的气流容易地导向与进气通路21b和下游分配通路46的连接位置A2相对的连接通路49和下游分配通路46的连接位置B1。同样地,能够将从进气通路21c和下游分配通路47的连接位置A3流入下游分配通路47的进气的气流容易地导向与进气通路21c和下游分配通路47的连接位置A3相对的连接通路49和下游分配通路47的连接位置B2。其结果为,能够使从下游分配通路46朝向下游分配通路45的EGR气体的一部分容易地流入连接通路49,同时,能够使从下游分配通路47朝向下游分配通路48的EGR气体的一部分容易地流入连接通路49。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连接通路49的通路截面积设为大于下游分配通路46的通路截面积和下游分配通路47的通路截面积。由此,能够使从下游分配通路46朝向下游分配通路45的EGR气体的一部分容易地流入通路截面积较大的连接通路49,同时,能够使从下游分配通路47朝向下游分配通路48的EGR气体的一部分容易地流入通路截面积较大的连接通路49。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连接通路49所延伸的X轴方向的中央部49a配置于比连接通路49和下游分配通路46的连接位置B1、以及连接通路49和下游分配通路47的连接位置B2更高的位置。由此,与将中央部49a配置于比连接通路49和下游分配通路46的连接位置B1,或者,连接通路49和下游分配通路47的连接位置B2更低的位置的情况不同,能够抑制EGR气体引起的、液体成分和异物等在中央部49a贮留和堆积。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进气通路21b为进气脉动引起的正压状态、进气通路21a为负压状态的期间P1中,在分配通路41中形成有从进气通路21b朝向进气通路21a的EGR气体的气流。同样地,在进气通路21c为进气脉动引起的正压状态、进气通路21d为负压状态的期间P3中,在分配通路41中形成有从进气通路21c朝向进气通路21d的EGR气体的气流。在此情况下,在分配通路41中设置连接下游分配通路46、和与下游分配通路46邻接的下游分配通路47的连接通路49。由此,能够减少分配至被大量分配EGR气体的进气通路21a(第1气缸2a)和进气通路21d(第4气缸2d)的EGR气体,并且,能够增加分配至被少量分配EGR气体的进气通路21b(第2气缸2b)和进气通路21c(第3气缸2c)的EGR气体。其结果为,在形成为分级分支形状的分配通路41中,能够有效地抑制向4个气缸2(第1气缸2a、第2气缸2b、第3气缸2c和第4气缸2d)分配的EGR气体间产生差异。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期间P1为第1气缸2a处于进气冲程的前半程,并且,第2气缸2b处于进气冲程之后的期间。由此,在期间P1中,能够可靠地将进气通路21b设为由进气脉动引起的正压状态,并将进气通路21a设为负压状态。其结果为,通过设置连接通路49,能够减少分配至被大量分配EGR气体的进气通路21a(第1气缸2a)的EGR气体。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期间P3为第4气缸2d处于进气冲程的前半程,并且,第3气缸2c处于进气冲程之后的期间。由此,在期间P3中,能够可靠地将进气通路21c设为由进气脉动引起的正压状态,并将进气通路21d设为负压状态。其结果为,通过设置连接通路49,能够减少分配至被大量分配EGR气体的进气通路21d(第4气缸2d)的EGR气体。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安装于具有一组气缸组102的直列四缸发动机1的进气装置100的分配通路41中,设置连接下游分配通路46、和与下游分配通路46邻接的下游分配通路47的连接通路49。由此,能够有效地抑制向直列四缸发动机1的4个气缸2(第1气缸2a、第2气缸2b、第3气缸2c和第4气缸2d)分配的EGR气体间产生差异。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上游分配通路42位于中游分配通路43和44的上方,使中游分配通路43位于下游分配通路45和46的上方,并使中游分配通路44位于下游分配通路47和48的上方。由此,能够抑制由EGR气体引起的、液体成分和异物等贮留和堆积于分配通路41。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连接通路49从连接通路49的中央部49a朝向与下游分配通路46的连接位置B1并向下方倾斜,同时,从中央部49a朝向与下游分配通路47的连接位置B2并向下方倾斜。由此,能够通过重力使液体成分和异物等从中央部49a朝向连接位置B1或B2移动。其结果为,能够进一步抑制液体成分和异物等贮留和堆积于分配通路49。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连接通路49的通路截面积设为中游分配通路43的通路截面积以上。由此,能够抑制从上游(上游分配通路42)朝向下游(下游分配通路45和46)流经中游分配通路43的EGR气体的流速减小。其结果为,能够抑制从下游分配通路46朝向下游分配通路45的EGR气体的一部分与流经中游分配通路43的EGR气体相反而逆流。因此,能够有效地使从下游分配通路46朝向下游分配通路45的EGR气体的一部分泄出至连接通路49。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连接通路49的通路截面积设为中游分配通路44的通路截面积以上。由此,能够有效地使从下游分配通路47朝向下游分配通路48的EGR气体的一部分泄出至连接通路49。
<变形例>
应予说明,应该认为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均为例示,而不存在任何限制。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书而非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表示,并进一步包含与权利要求书同等的含义以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变形例)。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表示了以下例子:将下游分配通路46(第2下游分配通路)和连接通路49的连接位置B1形成于在Z轴方向上与下游分配通路46和进气通路21b的连接位置A2相对的位置。并且,将下游分配通路47(第3下游分配通路)和连接通路49的连接位置B2形成于在Z轴方向上与下游分配通路47和进气通路21c的连接位置A3相对的位置,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在本发明中,连接通路也可形成为连接第1下游分配通路和第2下游分配通路。例如,如图10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分配通路141所示,也可将下游分配通路46和连接通路149的连接位置B11形成于在Z轴方向上不与下游分配通路46和进气通路21b的连接位置A2相对的位置,也可不将下游分配通路47和连接通路149的连接位置B12形成于在Z轴方向上与下游分配通路47和进气通路21c的连接位置A3相对的位置。应予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连接通路149形成于沿X轴方向相同高度的位置。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作为权利要求书的“外部气体”,表示了使用分配通路41将EGR气体分配至多个进气通路21a~21d的例子,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在本发明中,作为权利要求书的“外部气体”,也可使用分配通路将EGR气体以外的气体分配至多个进气通路。例如,也可使用分配通路将漏出至多气缸发动机内的窜气分配至多个进气通路。此时,通过设置连接相互邻接的第2下游分配通路和第3下游分配通路的连接通路,能够有效地抑制在窜气的分配中产生差异。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表示了使分配通路部40与进气通路部20一体形成的例子,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在本发明中,也可使分配通路部与进气通路部分体形成。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表示了使中游分配通路43和44(第1和第2中游分配通路)的直径D1分别在整个中游分配通路43和44中大致相等的例子,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在本发明中,也可使第1中游分配通路(第2中游分配通路)的直径(通路截面积)在整个第1中游分配通路(第2中游分配通路)中不同。例如,也可将第1中游分配通路(第2中游分配通路)的下游侧的通路截面积设为小于上游侧的通路截面积。即使如此,也能够抑制从一个下游分配通路朝向另一个下游分配通路的EGR气体的一部分与流经第1中游分配通路(第2中游分配通路)的EGR气体相反而逆流。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表示了使下游分配通路45~48(第1~第4下游分配通路)的直径D2(通路截面积)分别在整个下游分配通路45~48中大致相等的例子,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在本发明中,也可使第1~第4下游分配通路的通路截面积分别在整个第1~第4下游分配通路中不同。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表示了将连接通路49的直径D3(通路截面积)设为中游分配通路43和44(第1和第2中游分配通路)的直径D1以上,并且,大于下游分配通路45~48(第1~第4下游分配通路)的直径D2(通路截面积)的例子,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在本发明中,连接通路的通路截面积也可为未达到第1和第2中游分配通路的通路截面积。此外,连接通路的通路截面积也可为第1~第4下游分配通路的通路截面积以下。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表示了将本发明应用于直列四缸发动机1所使用的进气装置100的例子,其中,上述直列四缸发动机1具有由4个气缸2构成的一组气缸组102,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在本发明中,也可将本发明应用于具有由4个相连的气缸构成的多个气缸组的发动机所使用进气装置。例如,也可将本发明应用于四气缸的气缸组彼此相对的V型八缸发动机所使用的进气装置,也可将本发明应用于八个气缸(2个气缸组)相连的直列八缸发动机所使用的进气装置。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表示了将权利要求书的“进气装置”应用于汽车用的直列四缸发动机1的例子,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也可将本发明的进气装置应用于汽车用以外的多气缸发动机。即,也可应用于设置于火车或船舶等运输工具、甚至运输工具以外的固定型的设备机器中的多气缸发动机所使用的进气装置。应予说明,此时,多气缸发动机必须具有一组或多组由4个相连的气缸构成的气缸组。
符号说明
1 直列四缸发动机(多气缸发动机)
2 气缸
2a 第1气缸
2b 第2气缸
2c 第3气缸
2d 第4气缸
21a 进气通路(第1进气通路)
21b 进气通路(第2进气通路)
21c 进气通路(第3进气通路)
21d 进气通路(第4进气通路)
41、141 分配通路
42 上游分配通路
43 中游分配通路(第1中游分配通路)
44 中游分配通路(第2中游分配通路)
45 下游分配通路(第1下游分配通路)
46 下游分配通路(第2下游分配通路)
47 下游分配通路(第3下游分配通路)
48 下游分配通路(第4下游分配通路)
49、149 连接通路
100 进气装置
102 气缸组
P1 期间(第1期间)
P3 期间(第2期间)

Claims (5)

1.一种进气装置,其具备:
进气装置主体,所述进气装置主体具有一组或多组由4个相连的第1气缸、第2气缸、第3气缸和第4气缸构成的气缸组,并包含分别对应多气缸发动机的各个所述第1气缸、所述第2气缸、所述第3气缸和所述第4气缸而设置的第1进气通路、第2进气通路、第3进气通路和第4进气通路,所述多气缸发动机的进气顺序为所述第1气缸、所述第3气缸、所述第4气缸和所述第2气缸;和
分配通路,所述分配通路将外部气体分配至所述第1进气通路、所述第2进气通路、所述第3进气通路和所述第4进气通路,
所述分配通路包含:
上游分配通路;
第1中游分配通路和第2中游分配通路,所述第1中游分配通路和所述第2中游分配通路从所述上游分配通路分支;
第1下游分配通路和第2下游分配通路,所述第1下游分配通路和所述第2下游分配通路从所述第1中游分配通路分支;以及
第3下游分配通路和第4下游分配通路,所述第3下游分配通路和所述第4下游分配通路从所述第2中游分配通路分支,
所述第1下游分配通路、所述第2下游分配通路、所述第3下游分配通路和所述第4下游分配通路分别与所述第1进气通路、所述第2进气通路、所述第3进气通路和所述第4进气通路连接,
所述分配通路进一步包含连接所述第2下游分配通路、和与所述第2下游分配通路邻接的所述第3下游分配通路的连接通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装置,其中,
所述连接通路和所述第2下游分配通路的连接位置位于与所述第2进气通路和所述第2下游分配通路的连接位置相对的位置,
所述连接通路和所述第3下游分配通路的连接位置位于与所述第3进气通路和所述第3下游分配通路的连接位置相对的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进气装置,其中,
所述连接通路的通路截面积大于所述第2下游分配通路的通路截面积和所述第3下游分配通路的通路截面积。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进气装置,其中,
所述连接通路的延伸方向的中央部配置于比所述连接通路和所述第2下游分配通路的连接位置、以及所述连接通路和所述第3下游分配通路的连接位置更高的位置。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进气装置,其中,
所述第1进气通路和所述第2进气通路形成为在起因于所述多气缸发动机的进气顺序的第1期间中,分别形成负压状态和正压状态,
所述第3进气通路和所述第4进气通路形成为在起因于所述多气缸发动机的进气顺序的第2期间中,分别形成正压状态和负压状态。
CN201710834885.9A 2016-11-30 2017-09-15 进气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11926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33136 2016-11-30
JP2016233136 2016-11-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19268A true CN108119268A (zh) 2018-06-05
CN108119268B CN108119268B (zh) 2021-03-12

Family

ID=621932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834885.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119268B (zh) 2016-11-30 2017-09-15 进气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161366B2 (zh)
JP (1) JP2018091332A (zh)
CN (1) CN108119268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42960A (zh) * 2018-10-11 2020-04-21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内燃发动机多节气门进气***的气流调节器装置
CN113494390A (zh) * 2020-03-18 2021-10-12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Egr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99738B2 (ja) * 2015-11-25 2019-10-30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吸気装置
JP2018025123A (ja) * 2016-08-09 2018-02-15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吸気装置
CN108644037A (zh) * 2018-04-19 2018-10-12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Egr进气轨道
JP2020063703A (ja) * 2018-10-18 2020-04-23 愛三工業株式会社 吸気マニホールド
JP7188293B2 (ja) * 2019-06-26 2022-12-1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Egrガス分配装置
JP7163251B2 (ja) * 2019-07-11 2022-10-31 愛三工業株式会社 Egrガス分配器
JP7297659B2 (ja) * 2019-12-26 2023-06-26 愛三工業株式会社 Egrガス分配器
JP7442355B2 (ja) * 2020-03-17 2024-03-0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多気筒エンジンのシリンダヘッド
JP2021173222A (ja) * 2020-04-24 2021-11-01 スズキ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の吸気装置
JP7480732B2 (ja) * 2021-03-22 2024-05-10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Egr装置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92861A (ja) * 1998-12-25 2000-07-11 Aisan Ind Co Ltd 内燃機関の排気ガス再循環装置の分配管
CN1523220A (zh) * 2003-02-19 2004-08-25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发动机的进气歧管
CN101878363A (zh) * 2007-11-30 2010-11-03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进气混合物导入装置
CN101922388A (zh) * 2009-06-15 2010-12-22 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 内燃机的进气***
CN103726958A (zh) * 2012-10-12 2014-04-16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带有双端口egr的入口歧管
CN203702404U (zh) * 2013-12-16 2014-07-09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柴油机进气歧管及柴油机
EP2881576A1 (fr) * 2013-12-09 2015-06-10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Dispositif de distribution de gaz d'échappement recirculés, collecteur d'admission et module d'admission correspondants
CN205025655U (zh) * 2013-03-13 2016-02-10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进气装置
WO2016084576A1 (ja) * 2014-11-25 2016-06-02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吸気装置
WO2016170945A1 (ja) * 2015-04-20 2016-10-27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吸気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195060A (en) * 1966-10-05 1970-06-17 Vergaser Ges M B H & Co K G De Improvements in Induction System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JPS63177653U (zh) * 1987-05-07 1988-11-17
JPH07117009B2 (ja) * 1987-05-25 1995-12-1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直列4気筒内燃機関の吸気装置
JP3599161B2 (ja) 1998-06-19 2004-12-0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排気還流装置
JP4452201B2 (ja) 2005-02-28 2010-04-21 愛三工業株式会社 吸気マニホールド
JP2010071163A (ja) * 2008-09-17 2010-04-02 Honda Motor Co Ltd バイパス空気制御装置が設けられた多気筒内燃機関
JP4923036B2 (ja) * 2008-12-23 2012-04-2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排気ガス再循環装置
JP5316574B2 (ja) * 2011-04-04 2013-10-1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吸気マニホールド
JP5891813B2 (ja) * 2012-01-25 2016-03-23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Pcv通路の凍結防止構造およびインテークマニホールド
JP5891942B2 (ja) * 2012-05-18 2016-03-23 マツダ株式会社 多気筒エンジンの排気還流装置
JP6169012B2 (ja) * 2014-02-06 2017-07-26 愛三工業株式会社 吸気装置
JP2015169093A (ja) * 2014-03-05 2015-09-2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内燃機関の吸気装置
JP2016079896A (ja) * 2014-10-17 2016-05-16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吸気装置
JP2018025123A (ja) * 2016-08-09 2018-02-15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吸気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92861A (ja) * 1998-12-25 2000-07-11 Aisan Ind Co Ltd 内燃機関の排気ガス再循環装置の分配管
CN1523220A (zh) * 2003-02-19 2004-08-25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发动机的进气歧管
CN101878363A (zh) * 2007-11-30 2010-11-03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进气混合物导入装置
CN101922388A (zh) * 2009-06-15 2010-12-22 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 内燃机的进气***
CN103726958A (zh) * 2012-10-12 2014-04-16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带有双端口egr的入口歧管
CN205025655U (zh) * 2013-03-13 2016-02-10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进气装置
EP2881576A1 (fr) * 2013-12-09 2015-06-10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Dispositif de distribution de gaz d'échappement recirculés, collecteur d'admission et module d'admission correspondants
CN203702404U (zh) * 2013-12-16 2014-07-09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柴油机进气歧管及柴油机
WO2016084576A1 (ja) * 2014-11-25 2016-06-02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吸気装置
WO2016170945A1 (ja) * 2015-04-20 2016-10-27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吸気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42960A (zh) * 2018-10-11 2020-04-21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内燃发动机多节气门进气***的气流调节器装置
CN113494390A (zh) * 2020-03-18 2021-10-12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Egr装置
CN113494390B (zh) * 2020-03-18 2022-12-13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Egr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19268B (zh) 2021-03-12
US20180149120A1 (en) 2018-05-31
US10161366B2 (en) 2018-12-25
JP2018091332A (ja) 2018-06-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19268A (zh) 进气装置
CN107076064B (zh) 内燃机的进气装置以及内燃机的外部气体分配结构
CN107110075B (zh) 内燃机的进气装置
US7089921B2 (en) Intake manifold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1940282B (zh) 多缸发动机
CN1940281B (zh) 多缸发动机
JP2017141675A (ja) ガス分配装置
CN101878363B (zh) 进气混合物导入装置
US8967127B2 (en) Intake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107532547A (zh) 内燃机的进气装置
US20180347520A1 (en) Air intake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108661829A (zh) 排气再循环装置
US20170260892A1 (en) Two-port integrated exhaust manifold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having three cylinders
US20170284348A1 (en) Air intake apparatus
CN104204493A (zh) 发动机的排气再循环***
JP5006559B2 (ja) 多気筒内燃機関のegr装置
JP6946785B2 (ja) 吸気装置
US10697402B2 (en) Intake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6361719B2 (ja) Egr装置付きエンジンの吸気装置
Attard et al. Development of a 430cc Constant Power Engine for FSAE Competition
US9127627B2 (en) Intake device of a vertical multicylinder engine
CN105065087A (zh) 一种集成式油气分离结构
JP6965835B2 (ja) エンジンの吸気装置
CN103670774B (zh) 发动机及其缸盖
JP7091671B2 (ja) 内燃機関の吸気マニホール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