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14290B - 轮胎 - Google Patents

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14290B
CN107614290B CN201680029807.5A CN201680029807A CN107614290B CN 107614290 B CN107614290 B CN 107614290B CN 201680029807 A CN201680029807 A CN 201680029807A CN 107614290 B CN107614290 B CN 10761429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re
land portion
shoulder
shoulder land
reg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2980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614290A (zh
Inventor
樱井太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idgeston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Bridgeston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idgestone Corp filed Critical Bridgestone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6142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142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6142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142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60C11/1204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shape of the si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60C11/1204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shape of the sipe
    • B60C11/1218Three-dimensional shape with regard to depth and extending dir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60C11/1236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arrangements in the tread patter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60C11/1272Width of the si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60C11/1204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shape of the sipe
    • B60C2011/1209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shape of the sipe straight at the tread surfa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60C11/1204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shape of the sipe
    • B60C2011/1213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shape of the sipe sinusoidal or zigzag at the tread surfa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提供即使当安装到具有高重心的车辆时也能够有效地抑制肩部的偏磨耗的轮胎。根据本发明的轮胎形成有宽度方向刀槽(100)。宽度方向刀槽(100)具有:曲折部分(112),其形成为朝向轮胎径向内侧且具有在轮胎周向上的曲折状;中央区域Wctr;内侧肩部区域Win;以及中间区域Wmid。在轮胎径向上,中央区域Wctr中的曲折部分(112)和内侧肩部区域Win中的曲折部分(112)比中间区域Wmid中的曲折部分(112)长。

Description

轮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偏磨耗被抑制的轮胎,特别地涉及肩部陆部的偏磨耗被抑制的轮胎。
背景技术
传统上,在安装到乘用车的充气轮胎(以下,称作轮胎)中,采用各种技术来抑制胎面的偏磨耗。作为胎面的偏磨耗的一个方面,已知肩部陆部比中央陆部磨耗得快的肩部偏磨耗。
为了抑制该偏磨耗,例如提出了在肩部陆部形成沿轮胎宽度方向延伸的一对窄槽(横槽)(例如,专利文献1)。具体地,在肩部陆部中形成朝向位于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周向槽开口的外向横槽和朝向位于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的周向槽开口的内向横槽。根据该轮胎,能够在不形成分割肩部陆部的横槽的情况下抑制肩部陆部的变形,由此抑制肩部陆部的偏磨耗(胎踵和胎趾磨耗)。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261296号公报(第4-6页和图1)
发明内容
近些年,存在如下趋势:因考虑了舒适性和载货量,车辆高度、特别是小型车辆(在日本属于最小车辆分类、例如排气量为660cc以下)中的车辆高度变高。此外,在要求高舒适性和大载货量的轻型厢式车(minivan)中,车辆高度通常是高的。
具有高的车辆高度的车辆的重心高,因此特别地,在转向时对肩部陆部施加大的负载。结果,肩部偏磨耗特别容易发生。
因此,考虑到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能够在轮胎安装到具有高的车辆高度的车辆时有效地抑制肩部偏磨耗的轮胎。
本发明的特征包括轮胎,其包括:中央陆部(中央陆部20),其形成在包含轮胎赤道线(轮胎赤道线CL)的区域;以及肩部陆部(例如肩部陆部30),其形成为比所述中央陆部靠轮胎宽度方向外侧,所述肩部陆部形成有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延伸且在所述肩部陆部内终止的宽度方向刀槽(宽度方向刀槽100),并且所述宽度方向刀槽包括曲折部分(曲折部分112),所述曲折部分形成为至少朝向轮胎径向内侧具有在轮胎周向上的曲折状,所述宽度方向刀槽包括中央区域(中央区域Wctr)、肩部区域(肩部区域Win)和中间区域(中间区域Wmid),所述中央区域在轮胎宽度方向上位于所述轮胎赤道线侧,所述肩部区域在轮胎宽度方向上位于所述肩部陆部的接地端侧,所述中间区域在轮胎宽度方向上位于所述中央区域与所述肩部区域之间,并且在轮胎径向上,所述中央区域的曲折部分和所述肩部区域的曲折部分比所述中间区域的曲折部分长。
在本发明的特征中,所述宽度方向刀槽可以包括直线部分(直线部分111),所述直线部分形成为从所述肩部陆部的胎面表面到所述宽度方向刀槽的预定深度且沿轮胎径向和轮胎宽度方向的直线状。
在本发明的特征中,所述直线部分与所述曲折部分的在轮胎径向上的比可以随着接近所述肩部陆部的接地端而变小。
在本发明的特征中,在沿着轮胎周向的截面中,所述曲折部分可以包括多个弯折部(弯折部112a、112b、112c),并且所述中间区域的所述弯折部的数量可以比所述中央区域和所述肩部区域中的至少一者的所述弯折部的数量小。
在本发明的特征中,所述肩部陆部的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宽度Wsho与所述宽度方向刀槽的宽度Ws可以被设定成满足0.75≤(宽度Ws/宽度Wsho)≤0.885的关系。
在本发明的特征中,位于当所述轮胎安装到车辆时的内侧的肩部陆部和位于当所述轮胎安装到车辆时的外侧的肩部陆部可以分别形成有所述宽度方向刀槽。
附图说明
图1是轮胎10的胎面表面15的一部分的平面展开图。
图2是示出形成在肩部陆部30中的宽度方向刀槽100的形状的图。
图3是示出形成在肩部陆部30中的周向刀槽200的形状的图。
图4是示出形成在肩部陆部40中的宽度方向刀槽300的形状的图。
图5是示出形成在肩部陆部40中的周向刀槽400的形状的图。
图6的(a)是肩部陆部30的一部分的放大平面图。图6的(b)是肩部陆部40的一部分的放大平面图。
图7是用于说明根据比较例和实施例的轮胎的磨耗状态的图。
图8的(a)是包括根据变型例的宽度方向刀槽100A的肩部陆部30的一部分的平面展开图。图8的(b)是假想地示出宽度方向刀槽100A的形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附图说明根据本发明的轮胎的实施方式。在附图的以下说明中,为相同或相似的部分赋予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
(1)轮胎的概略构造
图1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0的胎面表面15的一部分的平面展开图。如图1所示,轮胎10的胎面表面15形成有中央陆部20、肩部陆部30和肩部陆部40。轮胎10形成为通过安装到轮辋车轮(rim wheel)(未示出)而被使用的充气子午线轮胎。这里,可以向安装到轮辋车轮的轮胎10中填充诸如氮气等的非活性气体。
轮胎10能够使用在一般的乘用车中,特别地,能够优选使用在重心高的厢式微型汽车(小型机动车)或轻型厢式车。然而,轮胎10所能够适用的车辆类型不限于这样的乘用车。
中央陆部20形成在如下区域中:该区域包括穿过轮胎10的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中心且沿轮胎周向延伸的轮胎赤道线CL。在本实施方式中,中央陆部20设置有两个陆部花纹块21、22,陆部花纹块21、22由形成在轮胎赤道线CL的位置处的周向槽50分隔。
这里,如图1所示,陆部花纹块21、22中可以形成有多个刀槽或窄槽,因此中央陆部20不特别限于图1所示的形状。
肩部陆部30位于当轮胎安装到车辆时的内侧。肩部陆部30形成为沿轮胎周向延伸的花纹块状。肩部陆部30形成在周向槽60的与中央陆部20所在侧相反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肩部陆部30中形成有宽度方向刀槽100和周向刀槽200。
肩部陆部40位于当轮胎安装到车辆时的外侧。肩部陆部40形成为沿轮胎周向延伸的花纹块状。肩部陆部40形成在周向槽70的与中央陆部20所在侧相反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肩部陆部40中形成有宽度方向刀槽300和周向刀槽400。
宽度方向刀槽100沿轮胎宽度方向延伸并在肩部陆部30内终止。这里,如图1所示,宽度方向刀槽100可以不与轮胎宽度方向平行,因此宽度方向刀槽100可以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略微倾斜(例如,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呈30度以下)。
周向刀槽200沿轮胎周向延伸并在肩部陆部30内终止。这里,周向刀槽200可以不与轮胎周向平行,因此周向刀槽200可以相对于轮胎周向略微倾斜(例如,相对于轮胎周向呈30度以下)。
周向刀槽200形成在肩部陆部30的位于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的区域中,即形成在靠近中央陆部20(陆部花纹块21)的位置处。此外,周向刀槽200形成为在轮胎宽度方向上与宽度方向刀槽100重叠。
宽度方向刀槽300沿轮胎宽度方向延伸并在肩部陆部40内终止。这里,如图1所示,宽度方向刀槽300可以不与轮胎宽度方向平行,因此宽度方向刀槽300可以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略微倾斜(例如,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呈30度以下)。
以这种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位于当轮胎安装到车辆时的内侧的肩部陆部30和位于当轮胎安装到车辆时的外侧的肩部陆部40中分别形成有沿轮胎宽度方向延伸的宽度方向刀槽。
周向刀槽400形成在肩部陆部40的位于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的区域中,即形成在靠近中央陆部20(陆部花纹块22)的位置处。此外,周向刀槽400的一部分形成为在轮胎宽度方向上与宽度方向刀槽300重叠。
此外,图1中的双点划线表示沿轮胎周向重复的相同胎面花纹的节距。通常,轮胎10中设定有沿轮胎周向的多种节距(节距变化)。
(2)肩部陆部的构造
接下来,说明肩部陆部30和肩部陆部40两者的构造。具体地,说明形成在肩部陆部30中的宽度方向刀槽100和周向刀槽200两者的形状以及形成在肩部陆部40中的宽度方向刀槽300和周向刀槽400两者的形状。
(2.1)肩部陆部30
图2示出了形成在肩部陆部30中的宽度方向刀槽100的形状。具体地,图2示出了宽度方向刀槽100的沿着轮胎宽度方向的正面形状,以及宽度方向刀槽100的侧面形状。
如图2所示,宽度方向刀槽100设置有直线部分111和曲折部分112。
直线部分111形成为沿轮胎径向和轮胎宽度方向的直线状,即形成为平板状。直线部分111从肩部陆部30的胎面表面15形成到宽度方向刀槽100的预定深度。
不特别限制直线部分111与曲折部分112的在轮胎径向、即在宽度方向刀槽100的深度方向上的比,然而如图2所示,优选的是,曲折部分112的长度(深度)比直线部分111的长度长。此外,宽度方向刀槽100的深度优选地设定在4mm与10mm之间的范围。
直线部分111与曲折部分112的该比随着接近肩部陆部30的接地端Se而变小。这是因为肩部陆部30的胎面表面15随着朝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去而越朝向轮胎径向内侧倾斜,因此直线部分111的深度随着接近接地端Se而变小。
接地端Se的位置由安装到车轮轮辋(正规轮辋车轮)的轮胎10规定,在满足日本机动车轮胎制造者协会(JATMA)中规定的测量条件(安装到适用轮辋、设定了规定内压、设定了温度等)的情况下,该车轮轮辋具有JATMA的年鉴中规定的标准尺寸。这里,代替JATMA,可以采取其它规格(TRA、ETRTO)。
曲折部分112形成在直线部分111的轮胎径向内侧。也就是,在宽度方向刀槽100的深度方向上,曲折部分112形成在比直线部分111深的位置处。
曲折部分112在沿着轮胎周向的截面中设置有多个弯折部、具体地设置有弯折部112a至112c。更具体地,从胎面表面15所在侧沿着轮胎径向(宽度方向刀槽100的深度方向)形成弯折部112a、弯折部112b和弯折部112c。底部113位于弯折部112c的轮胎径向内侧。
在沿着轮胎周向的截面中,弯折部112a、112b、112c的角度均设定成近似90度。角度可以设定成大于90度,然而从有效地抑制肩部陆部30倾倒的角度出发,大约90度是优选的。
曲折部分112可以形成为至少朝向轮胎径向内侧、沿轮胎周向的曲折状。因此,如下所述(见其它实施方式),曲折部分112形成为所谓的三维刀槽,该三维刀槽形成为朝向轮胎宽度方向、沿轮胎周向的曲折状。
这里,如图2所示,通过将宽度方向刀槽100分隔成中央区域Wctr、中间区域Wmid和内侧肩部区域Win来说明宽度方向刀槽100。
中央区域Wctr位于轮胎赤道线CL的所在侧。内侧肩部区域Win位于肩部陆部30的接地端Se的所在侧。中间区域Wmid位于中央区域Wctr与内侧肩部区域Win之间。
在轮胎径向上,中央区域Wctr中的曲折部分112和内侧肩部区域Win中的曲折部分112比中间区域Wmid中的曲折部分112长。
也就是,宽度方向刀槽100的在中央区域Wctr和内侧肩部区域Win两者中的最大槽深均比宽度方向刀槽100的在中间区域Wmid中的最大槽深深。因而,中央区域Wctr中形成有深槽部120ctr,内侧肩部区域Win中形成有深槽部120in。
中间区域Wmid中的弯折部的数量比中央区域Wctr和内侧肩部区域Win两者中的弯折部的数量小。具体地,中央区域Wctr和内侧肩部区域Win两者中的弯折部的数量均为三个(弯折部112a、112b、112c),而中间区域Wmid中的弯折部的数量为两个(弯折部112a、112b)。
此外,中央区域Wctr和内侧肩部区域Win两者中的弯折部的数量不一定必须设定成均比中间区域Wmid中的弯折部的数量大。也就是,中间区域Wmid中的弯折部的数量可以设定成比中央区域Wctr和内侧肩部区域Win任一者中的弯折部的数量小。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中央区域Wctr和内侧肩部区域Win两者中,从胎面表面15到底部113的由弯折部产生的“峰”的数量被设定成3.5个,包括从弯折部112c到底部113的倾斜部分。另一方面,在中间区域Wmid中,由弯折部产生的“峰”的数量被设定成3.0个。
此外,中央区域Wctr和内侧肩部区域Win两者与作为宽度方向刀槽100的整个宽度的宽度Ws的比均优选地被设定成满足以下各关系。
0.34<(中央区域Wctr/宽度Ws)<0.49…(式1)
0.19<(内侧肩部区域Win/宽度Ws)<0.25…(式2)
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式1中的(中央区域Wctr/宽度Ws)为0.47,式2中的(内侧肩部区域Win/宽度Ws)为0.22。此外,在其各值均超过式1和式2两者的范围的情况下,抑制肩部陆部30偏磨耗的效果会降低。
图3示出了形成在肩部陆部30中的周向刀槽200的形状。具体地,图3示出了周向刀槽200的从图1所示的F3-F3方向观察到的侧面形状。如图3所示,周向刀槽200形成为单纯的平板状。
周向刀槽200设置有侧壁210和与侧壁210连续的底部211。优选的是,周向刀槽200的从胎面表面15到底部211的槽深与宽度方向刀槽100的在中间区域Wmid中的槽深大致相同或比宽度方向刀槽100的在中间区域Wmid中的槽深小。
(2.2)肩部陆部40
图4示出了形成在肩部陆部40中的宽度方向刀槽300的形状。具体地,图4示出了宽度方向刀槽300的沿着轮胎宽度方向的正面形状,以及宽度方向刀槽300的侧面形状。这里,宽度方向刀槽300与宽度方向刀槽100对称地形成,因此为了方便起见,省略了与宽度方向刀槽100同样的部分的说明。
如图4所示,宽度方向刀槽300设置有直线部分311和曲折部分312。
直线部分311和曲折部分312具有分别与直线形状部分111和曲折部分112同样的形状。与宽度方向刀槽100同样,优选的是,曲折部分312的长度(深度)比直线部分311的长度长。直线部分311与曲折部分312的在宽度方向刀槽300的深度方向上的比随着接近肩部陆部40的接地端Se而变小。
在曲折部分312中,与宽度方向刀槽100同样,从胎面表面15所在侧沿着轮胎径向(宽度方向刀槽300的深度方向)形成有弯折部312a、弯折部312b和弯折部312c。底部313位于弯折部312c的轮胎径向内侧。
在宽度方向刀槽300中,外侧肩部区域Wout位于肩部陆部40的接地端Se的所在侧。中间区域Wmid位于中央区域Wctr与外侧肩部区域Wout之间。
在轮胎径向上,中央区域Wctr中的曲折部分312和外侧肩部区域Wout中的曲折部分312比中间区域Wmid中的曲折部分312长。
也就是,宽度方向刀槽300的在中央区域Wctr和外侧肩部区域Wout两者中的最大槽深均比宽度方向刀槽300的在中间区域Wmid中的最大槽深深。因而,中央区域Wctr中形成有深槽部320ctr,外侧肩部区域Wout中形成有深槽部320out。
这里,形成在曲折部分312中的弯折部312a、312b、312c的形状等均与宽度方向刀槽100的曲折部分112中的同样。此外,与宽度方向刀槽100同样,中央区域Wctr和外侧肩部区域Wout两者与作为宽度方向刀槽300的整个宽度的宽度Ws的比均优选地被设定成满足由式1和式2代表的各关系。这里,将式2替换为如下。
0.19<(外侧肩部区域Wout/宽度Ws)<0.25…(式2’)
在本实施方式中,式2’中的(外侧肩部区域Wout/宽度Ws)为0.22。此外,在其值超过式2’的范围的情况下,抑制肩部陆部30偏磨耗的效果会降低。
图5示出了形成在肩部陆部40中的周向刀槽400的形状。具体地,图5示出了周向刀槽400的从图1所示的F5-F5方向观察到的侧面形状。如图5所示,周向刀槽400形成为单纯的平板状。
周向刀槽400设置有侧壁410和与侧壁210连续的底部411。优选的是,周向刀槽400的从胎面表面15到底部411的槽深被设定在宽度方向刀槽100的在中间区域Wmid中的槽深与宽度方向刀槽100的在中央区域Wctr或外侧肩部区域Wout中的槽深之间。
(3)宽度方向刀槽的尺寸以及宽度方向刀槽与周向刀槽之间的位置关系
接下来,说明上述宽度方向刀槽100、300的各尺寸,以及宽度方向刀槽100、300与周向刀槽200、400之间的各位置关系。图6的(a)和图6的(b)分别是肩部陆部30的一部分和肩部陆部40的一部分的放大平面图。
如图6的(a)所示,优选的是,肩部陆部30的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宽度Wsho与宽度方向刀槽100的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宽度Ws满足以下关系。
0.75≤(宽度Ws/宽度Wsho)≤0.885…(式3)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宽度方向刀槽100的宽度Ws和肩部陆部30的宽度Wsho限定的(宽度Ws/宽度Wsho)为0.818。此外,在其值超过式3的范围的情况下,抑制肩部陆部30偏磨耗的效果会降低。
此外,优选的是,肩部陆部40的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宽度Wsho与宽度方向刀槽300的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宽度Ws满足同样的关系。具体地,优选的是,宽度Wsho和宽度Ws满足以下关系。
0.75≤(宽度Ws/宽度Wsho)≤0.885…(式3’)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宽度方向刀槽300的宽度Ws和肩部陆部40的宽度Wsho限定的(宽度Ws/宽度Wsho)为0.869。
如图6的(a)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宽度方向刀槽100从肩部陆部30的接地端Se的位置朝向轮胎宽度方向内侧延伸。同样地,如图6的(b)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宽度方向刀槽300从肩部陆部40的接地端Se的位置朝向轮胎宽度方向内侧延伸。
(4)作用和效果
接下来,说明上述轮胎10的作用和效果。表1示出了形成有上述宽度方向刀槽100、300的轮胎10(实施例1至实施例4)和不形成宽度方向刀槽的轮胎(比较例)的磨耗试验的条件及其结果。
[表1]
Figure BDA0001478336650000111
如表1所示,将根据比较例的轮胎的磨耗寿命指数设定为100,根据实施例1至实施例4的轮胎的各磨耗寿命指数均被改善到101以上。
这里,“磨耗寿命指数”是指在借助于鼓试验使评价对象轮胎行进预定距离之后胎面部的磨耗量相对于作为基准的比较例的磨耗量的指数(磨耗量越小,值越大)。
具体地,在鼓试验中,再现对安装到前车轴的轮胎而言的实际使用环境中的输入频率分布。此外,在轮胎行进预定距离之后,执行位于前车轴的右轮胎和左轮胎的轮胎转动。此外,基于形成在位于当轮胎安装到车辆时的内侧的肩部陆部以及位于当轮胎安装到车辆时的外侧的肩部陆部两者中的槽(包括刀槽)的剩余槽深,测量各磨耗量。
如表1所示,在根据实施例4的轮胎中,其各值均超过由式1、式2、式2’、式3和式3’代表的各范围(在表1中采用下划线表示)。
图7是用于说明根据表1所示的比较例和实施例1的轮胎的磨耗状态的图。具体地,图7示出了当轮胎安装到车辆(微型汽车)的前车轴时位于外侧的肩部陆部、中央陆部和位于内侧的肩部陆部的各槽剩余量的曲线图。此外,如上所述,在评价对象轮胎行进预定距离之后,执行右轮胎和左轮胎的轮胎转动。
如图7所示,根据实施例1的轮胎在位于两侧的肩部陆部与中央陆部之间具有较小的磨耗差,因此肩部陆部和中央陆部被均匀磨耗。另一方面,根据比较例的轮胎在位于两侧的肩部陆部与中央陆部之间具有大的磨耗差,因此肩部陆部比中央陆部磨耗得快。因而,无论中央陆部的槽剩余量是否足够,轮胎也会因肩部陆部的磨耗而容易较早地到达使用极限。
根据实施例1的轮胎在位于两侧的肩部陆部与中央陆部之间具有较小的磨耗差,因此能够延长轮胎的直到其归因于磨耗而到达使用极限为止的行进距离。
也就是,在上述轮胎10中,在轮胎径向上,宽度方向刀槽100的中央区域Wctr中的曲折部分112和宽度方向刀槽100的内侧肩部区域Win中的曲折部分112比宽度方向刀槽100的中间区域Wmid中的曲折部分112长。因而,当施加负载时,由曲折部分112分隔的肩部陆部30彼此支撑,因此改善了内侧肩部区域Win和中央区域Wctr的花纹块刚性。当花纹块刚性得以改善时,抑制肩部陆部30的内侧肩部区域Win和中央区域Wctr两者的变形,因此减小了内侧肩部区域Win和中央区域Wctr两者的接地压力。
在肩部陆部中,特别地,在位于当轮胎安装到车辆时的内侧的肩部陆部中,存在如下趋势:位于接地端所在侧和中央陆部所在侧的肩部陆部(与周向槽邻接的部分)两者的接地压力因车辆的车轮定位(特别地,外倾角)的影响而变高。
近些年,该趋势在微型汽车或轻型厢式车中是显著的。其原因在于,因考虑了高舒适性和大载货量而具有高的车辆高度的微型汽车或者通常具有高的车辆高度的轻型厢式车在重心方面容易是高的。因而,车辆的滚动量在转向时特别地大,因此会对肩部陆部施加高的负载,并且接地压力变高。
根据轮胎10,如上所述,能够减小内侧肩部区域Win和中央区域Wctr两者的接地压力,并且能够通过改善花纹块的刚性而防止肩部陆部30的倾倒。
因此,抑制了肩部偏磨耗,特别地抑制了比中间区域Wmid的磨耗进行得快的内侧肩部区域Win和中央区域Wctr的磨耗。此外,还能够防止肩部陆部30的倾倒,因此还抑制了肩部陆部30的胎踵和胎趾磨耗。
此外,虽然位于当轮胎安装到车辆时的外侧的肩部陆部40的磨耗程度与肩部陆部30的不同,但是在肩部陆部40中同样获得了这样的作用和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宽度方向刀槽100设置有从肩部陆部30的胎面表面到宽度方向刀槽100的预定深度的直线部分111。因而,不会过度地提高肩部陆部30在胎面表面15附近的刚性,因而能够在确保舒适性并抑制花纹噪音的同时抑制肩部偏磨耗。
根据本实施方式,直线部分111与曲折部分112的在轮胎径向上的比随着接近肩部陆部30的接地端Se而变小。因而,肩部陆部30的刚性随着接近接地端Se而变得相对较大。也就是,由于肩部陆部30的接地压力随着接近接地端Se而变低,所以能够有效地抑制接地端Se附近的偏磨耗。
根据本实施方式,中间区域Wmid中的弯折部的数量比中央区域Wctr和内侧肩部区域Win两者中的弯折部的数量小。因而,内侧肩部区域Win和中央区域Wctr两者的花纹块刚性比中间区域Wmid的花纹块刚性改善得多,并且如上所述,减小了内侧肩部区域Win和中央区域Wctr两者的接地压力。因此,抑制了肩部偏磨耗,特别地抑制了比中间区域Wmid的磨耗进行得快的内侧肩部区域Win和中央区域Wctr的磨耗。
根据本实施方式,肩部陆部30的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宽度Wsho和宽度方向刀槽100的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宽度Ws满足0.75≤(宽度Ws/宽度Wsho)≤0.885的关系。由于宽度方向刀槽100中形成有曲折部分112,使得内侧肩部区域Win和中央区域Wctr两者中的曲折部分112比中间区域Wmid中的曲折部分112长,并且由于该宽度方向刀槽100遍及肩部陆部30的宽度的大部分地形成,所以能够有效地抑制肩部陆部30的在接地端Se附近以及肩部陆部30的在中央陆部20附近的偏磨耗。
此外,在肩部陆部40中同样获得了上述作用和效果。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位于当轮胎安装到车辆时的内侧的肩部陆部30中形成有宽度方向刀槽100,在位于当轮胎安装到车辆时的外侧的肩部陆部40中形成有宽度方向刀槽300。因而,能够抑制两肩部陆部的偏磨耗,因此能够延长轮胎的由磨耗限定的寿命。
(5)其它实施方式
如上所述,通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公开了本发明的内容,然而不将形成本公开的一部分的说明和附图视作对本发明的限制。
例如,形成在轮胎10中的宽度方向刀槽100(300)可以如下述地变型。
图8的(a)和图8的(b)是分别包括根据本发明的变型例的宽度方向刀槽100A的肩部陆部30的一部分的平面展开图以及假想地示出宽度方向刀槽100A的形状的立体图。如图8的(a)和图8的(b)所示,宽度方向刀槽100A在轮胎径向、轮胎周向和轮胎宽度方向上形成为曲折状,即宽度方向刀槽100A是三维刀槽。该宽度方向刀槽100A和周向刀槽200可以形成在肩部陆部30中。
此外,如图8的(b)所示,与宽度方向刀槽100同样,宽度方向刀槽100A形成为使得宽度方向刀槽100A的在肩部区域和中央区域两者中的沿着轮胎径向的长度(深度)比宽度方向刀槽100A的在中间区域中的沿着轮胎径向的长度(深度)长。此外,与宽度方向刀槽100A同样的三维刀槽可以形成在肩部陆部40中。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肩部陆部30和肩部陆部40两者中均形成有宽度方向刀槽,然而宽度方向刀槽可以形成在任一肩部陆部中。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曲折部分112中形成有多个弯折部,然而代替明确的弯折形状,曲折部分112可以形成为重复的波形曲线的形状,只要由曲折部分112分隔的肩部陆部30彼此支撑即可。
通过引用将日本特许出愿第2015-106562号(递交于2015年5月26日)的全部内容并入本说明书。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的特征,能够提供即使轮胎安装到具有高的车辆高度的车辆也能够有效地抑制肩部偏磨耗的轮胎。
附图标记说明
10:轮胎
15:胎面表面
20:中央陆部
21、22:陆部花纹块
30、40:肩部陆部
50、60、70:周向槽
100、100A:宽度方向刀槽
111:直线部分
112:曲折部分
112a、112b、112c:弯折部
113:底部
120ctr:深槽部
120in:深槽部
200:周向刀槽
210:侧壁
211:底部
300:宽度方向刀槽
311:直线部分
312:曲折部分
312a、312b、312c:弯折部
313:底部
320ctr:深槽部
320out:深槽部
400:周向刀槽
410:侧壁
411:底部

Claims (4)

1.一种轮胎,其包括:
中央陆部,其形成在包含轮胎赤道线的区域;以及
肩部陆部,其形成为比所述中央陆部靠轮胎宽度方向外侧,
其中:
所述肩部陆部形成有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延伸且在所述肩部陆部内终止的宽度方向刀槽,
所述宽度方向刀槽包括曲折部分,所述曲折部分形成为至少朝向轮胎径向内侧具有在轮胎周向上的曲折状,所述宽度方向刀槽包括中央区域、肩部区域和中间区域,所述中央区域在轮胎宽度方向上位于所述轮胎赤道线侧,所述肩部区域在轮胎宽度方向上位于所述肩部陆部的接地端侧,所述中间区域在轮胎宽度方向上位于所述中央区域与所述肩部区域之间,并且
在轮胎径向上,所述中央区域的曲折部分和所述肩部区域的曲折部分比所述中间区域的曲折部分长,
所述宽度方向刀槽在所述中央区域、所述肩部区域和所述中间区域分别包括直线部分,所述直线部分形成为从所述肩部陆部的胎面表面到所述宽度方向刀槽的预定深度且沿轮胎径向和轮胎宽度方向的直线状,
在所述肩部区域,所述直线部分与所述曲折部分的在轮胎径向上的比随着接近所述肩部陆部的接地端而变小,
所述肩部陆部形成有沿轮胎周向延伸并在所述肩部陆部内终止的周向刀槽,
所述周向刀槽形成于靠近所述中央陆部的位置,且形成于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宽度方向刀槽之间,并且,
所述周向刀槽朝向轮胎径向内侧呈直线状,
所述周向刀槽的槽深与所述宽度方向刀槽的在所述中间区域中的槽深相同或所述周向刀槽的槽深比所述宽度方向刀槽的在所述中间区域中的槽深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在沿着轮胎周向的截面中,所述曲折部分包括多个弯折部,并且
所述中间区域的所述弯折部的数量比所述中央区域和所述肩部区域中的至少一者的所述弯折部的数量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肩部陆部的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宽度Wsho与所述宽度方向刀槽的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宽度Ws被设定成满足0.75≤(宽度Ws/宽度Wsho)≤0.885的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轮胎安装到车辆时的内侧的所述肩部陆部和位于所述轮胎安装到车辆时的外侧的所述肩部陆部分别形成有所述宽度方向刀槽。
CN201680029807.5A 2015-05-26 2016-05-16 轮胎 Active CN10761429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06562A JP6650216B2 (ja) 2015-05-26 2015-05-26 タイヤ
JP2015-106562 2015-05-26
PCT/JP2016/064409 WO2016190144A1 (ja) 2015-05-26 2016-05-16 タイヤ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14290A CN107614290A (zh) 2018-01-19
CN107614290B true CN107614290B (zh) 2020-09-22

Family

ID=573932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29807.5A Active CN107614290B (zh) 2015-05-26 2016-05-16 轮胎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80154700A1 (zh)
EP (1) EP3305558B1 (zh)
JP (1) JP6650216B2 (zh)
CN (1) CN107614290B (zh)
WO (1) WO201619014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9111845A (ja) * 2017-12-20 2019-07-11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55219A (ja) * 1999-03-05 2000-09-19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07045316A (ja) * 2005-08-10 2007-02-22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1105135A (ja) * 2009-11-17 2011-06-02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空気入りタイヤ
EP2774782A1 (en) * 2011-11-04 2014-09-10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Pneumatic tir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01021B2 (ja) * 2002-11-14 2005-09-28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433804B2 (ja) * 2004-01-21 2010-03-17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JP2009006770A (ja) * 2007-06-26 2009-01-15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空気入りタイヤ
FR2975046B1 (fr) * 2011-05-11 2013-06-14 Michelin Soc Tech Bande de roulement combinant inserts et incisions
JP2013079016A (ja) * 2011-10-04 2013-05-02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909141B2 (ja) * 2011-11-04 2016-04-26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956139B2 (ja) * 2011-11-11 2016-07-27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387659B2 (ja) * 2011-11-14 2014-01-15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603966B2 (ja) * 2013-03-26 2014-10-08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タイヤ
JP5526266B1 (ja) * 2013-06-24 2014-06-18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7174908B2 (ja) * 2018-12-19 2022-11-18 株式会社高尾 遊技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55219A (ja) * 1999-03-05 2000-09-19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07045316A (ja) * 2005-08-10 2007-02-22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1105135A (ja) * 2009-11-17 2011-06-02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空気入りタイヤ
EP2774782A1 (en) * 2011-11-04 2014-09-10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Pneumatic tir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305558A4 (en) 2018-06-20
US20180154700A1 (en) 2018-06-07
JP6650216B2 (ja) 2020-02-19
WO2016190144A1 (ja) 2016-12-01
CN107614290A (zh) 2018-01-19
JP2016215982A (ja) 2016-12-22
EP3305558A1 (en) 2018-04-11
EP3305558B1 (en) 2019-1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421263B1 (en) Tire
EP3178668B1 (en) Pneumatic tire
KR101886886B1 (ko) 중하중용 공기 타이어
EP3162593B1 (en) Tire
EP3162594B1 (en) Pneumatic tire
EP3156261A1 (en) Pneumatic tire
EP2933120B1 (en) Pneumatic tire
JP2009196527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9624615B (zh) 轮胎
EP2452836B1 (en) Heavy duty pneumatic tire
US10889150B2 (en) Pneumatic tire
CN108621709B (zh) 轮胎
EP3611039B1 (en) Tire
CN109311353B (zh) 轮胎
EP3354484B1 (en) Tire
CN106427402B (zh) 充气轮胎
CN110730726A (zh) 轮胎
JP4505515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7614290B (zh) 轮胎
CN108688413B (zh) 轮胎
CN111448078B (zh) 轮胎
JP2016168966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11267554B (zh) 轮胎
JP7024824B2 (ja) タイヤ
JP2022040966A (ja) タイ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