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87362B - 后纵梁总成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后纵梁总成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87362B
CN107487362B CN201611210861.8A CN201611210861A CN107487362B CN 107487362 B CN107487362 B CN 107487362B CN 201611210861 A CN201611210861 A CN 201611210861A CN 107487362 B CN107487362 B CN 10748736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member
floor side
plate
floor
control a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21086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487362A (zh
Inventor
郝水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rgward Automotive 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rgward Automotive 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rgward Automotive 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121086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487362B/zh
Publication of CN1074873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873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4873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873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20Floors or bottom sub-un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后纵梁总成和包括该后纵梁总成的车辆。所述后纵梁总成包括纵向延伸的后纵梁(1)、安装在该后纵梁(1)上的悬架控制臂支撑结构和后地板前延伸板(3),所述悬架控制臂支撑结构间隔布置在所述后地板前延伸板(3)的后方,其中,所述悬架控制臂支撑结构和所述后地板前延伸板(3)之间设置有加强件(4),该加强件(4)固定在所述后纵梁(1)上。本公开通过在悬架控制臂支撑结构和后地板前延伸板之间设置加强件,用于提高后纵梁的强度,减小悬架控制臂支撑结构和后地板前延伸板之间的变形量,进而增强应对纵向碰撞和横向碰撞的抵御能力,从而可以提高整个车辆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后纵梁总成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车辆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后纵梁总成以及包括该后纵梁总成的车辆。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在车辆中,车身的强度与后排乘坐人员的安全息息相关,如车身在纵向和横向的强度直接关系到抵御纵向碰撞和横向碰撞的能力。
现有技术中,后排座椅下方布置有后地板前延伸板,该后地板前延伸板横向布置在两个后纵梁之间,在后纵梁外侧固定有门槛内板。当发生纵向碰撞时,后地板前延伸板溃缩变形,同时引起后纵梁变形,导致后排乘坐人员的生存空间被压缩,威胁人身安全。当发生横向碰撞时,门槛内板变形并将碰撞传递给后纵梁,同样威胁到后排乘坐人员的安全。为此,需要提供一种安全性能提高的后纵梁结构,用于减小发生碰撞时对后排乘坐人员产生的伤害。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后纵梁总成,该后纵梁总成具有更高的强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后纵梁总成,该后纵梁总成包括纵向延伸的后纵梁、安装在该后纵梁上的悬架控制臂支撑结构和后地板前延伸板,所述悬架控制臂支撑结构间隔布置在所述后地板前延伸板的后方,其中,所述悬架控制臂支撑结构和所述后地板前延伸板之间设置有加强件,该加强件固定在所述后纵梁上。
可选地,所述加强件包括纵向延伸的纵向连接部和横向延伸的横向连接部,所述横向连接部固定在所述后纵梁上且与所述纵向连接部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纵向连接部包括第一纵向连接板和第二纵向连接板,所述横向连接部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纵向连接板和所述第二纵向连接板之间的横向连接底板,该横向连接底板固定在所述后纵梁上。
可选地,所述后纵梁总成包括在所述后纵梁的外侧纵向延伸的门槛内板,所述后纵梁包括一体的纵向底面和纵向侧面,该纵向侧面位于所述纵向底面的内侧,所述第一纵向连接板位于所述纵向底面的内侧且与所述纵向侧面固定,所述第二纵向连接板位于所述纵向底面的外侧且与所述门槛内板的内侧固定。
可选地,所述横向连接部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纵向连接板和所述第二纵向连接板之间的横向连接侧板,该横向连接侧板基本垂直固定在所述横向连接底板上。
可选地,所述横向连接侧板与所述悬架控制臂支撑结构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悬架控制臂支撑结构包括悬架控制臂支撑板和后悬架控制臂加强件,该后悬架控制臂加强件包括固定在所述后纵梁上的加强底板和基本垂直于所述加强底板的加强前侧板,所述悬架控制臂支撑板固定在所述加强前侧板的后侧上,所述横向连接侧板固定在所述加强前侧板的前侧上。
可选地,所述加强件一体成型。
本公开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性能相对较高的车辆。
为实现上述另一目的,本公开涉及一种包括上述后纵梁总成的车辆。
可选地,所述车辆包括相对于所述车辆的纵向中心线对称布置的两个所述后纵梁总成。
本公开通过在后纵梁强度薄弱的悬架控制臂支撑结构和后地板前延伸板之间增设加强件,用于提高后纵梁的强度,减小变形量,进而增强应对纵向碰撞和横向碰撞的抵御能力,从而可以提高整个车辆的安全性。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的后纵梁总成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的后纵梁总成的另一视角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的后纵梁总成中的加强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后纵梁 2 悬架控制臂支撑板 3 后地板前延伸板
4 加强件 5 门槛内板 6 后悬架控制臂加强件
7 门槛外板 8 千斤顶支撑板 9 侧围外板
11 纵向底面 12 纵向侧面 41 第一纵向连接板
42 第二纵向连接板 43 横向连接底板
44 横向连接侧板 61 加强底板 62 加强前侧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附图中的“上、下、左、右”,“纵向、横向”指示基于整个车辆的长度方向为纵向,车辆的宽度方向为横向,“前、后”是指沿纵向方向朝向车头的为“前”,朝向车尾的为“后”,“内、外”是指沿横向方向朝向车辆内部的方向为“内”,反之为“外”。
参照图1和图2,本公开涉及一种后纵梁总成以及包括该后纵梁总成的车辆。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后纵梁总成包括纵向延伸的后纵梁1、安装在该后纵梁1上的悬架控制臂支撑结构和后地板前延伸板3,该后地板前延伸板3横向延伸并安装在后纵梁1的前部,并且悬架控制臂支撑结构间隔布置在后地板前延伸板3的后方。在横向方向上,后纵梁总成从内侧到外侧依次布置的是门槛内板5、千斤顶支撑板8、门槛外板7以及侧围外板9,这几个部件依次固定连接,并且门槛内板5固定在后纵梁1上。而且,这些部件的形状和作用均为现有技术中已知的,不再赘述。另外,尽管图1和图2中仅示出了车辆左侧的结构,但是可以理解的是,在车辆的右侧可以对称布置相同的结构,即,本公开的车辆应当包括相对于车辆的纵向中心线对称布置的两个后纵梁总成。为便于说明,以下仅对左侧的情况进行详细描述。
如前所述,悬架控制臂支撑结构间隔布置在后地板前延伸板3的后方,因而在悬架控制臂支撑结构和后地板前延伸板3之间可以形成腔体,该腔体在横向上对应于后排座椅的位置。如前所述,该腔体的强度相对薄弱,无论是遭受纵向碰撞还是横向碰撞,都容易造成后纵梁1变形,威胁后排乘坐人员的安全。为此,本公开在腔体内设置了加强件4,该加强件4固定在后纵梁1上,用于加强后纵梁1的强度,该加强件4可以一体成型。可以看出,本公开通过在悬架控制臂支撑结构与后地板前延伸板3之间强度薄弱的腔体中增设加强件,用于提高后纵梁的强度,减小腔体的变形量,进而增强应对纵向碰撞和横向碰撞的抵御能力,从而可以提高整个车辆的安全性。
本公开中,加强件4可以具有多种结构,例如,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加强件4可以包括纵向延伸的纵向连接部和横向延伸的横向连接部,横向连接部固定在后纵梁1上且与纵向连接部固定连接。其中,纵向连接部主要用于抵御纵向碰撞,而横向连接部主要用于抵御横向碰撞。
参照图3,在具体实施方式中,加强件4的纵向连接部可以包括第一纵向连接板41和第二纵向连接板42,横向连接部可以包括连接在第一纵向连接板41和第二纵向连接板42之间的横向连接底板43,该横向连接底板43固定在后纵梁1上。为适应后纵梁的形状,横向连接底板43可以的进行适当的变型,如图3所示,横向连接底板43的前部微微向上倾斜。应当理解的是,横向连接底板43的其他适应性形状应当落入本公开的范围内。此外,横向连接部还可以包括连接在第一纵向连接板41和第二纵向连接板42之间的横向连接侧板44,该横向连接侧板44基本垂直固定在横向连接底板43上,用于增强加强件4的强度,进而增强后纵梁1的强度,提高车辆的安全性。横向连接侧板44上形成有制造中所需的工艺孔,本公开不对该工艺孔的形状和尺寸进行限制。
进一步如图2所示,纵向延伸的门槛内板5位于后纵梁1的外侧。同时,后纵梁1包括一体的纵向底面11和纵向侧面12,该纵向侧面12位于纵向底面11的内侧并大致垂直于纵向底面11。基于门槛内板5和后纵梁1的结构,加强件4的第一纵向连接板41可以位于纵向底面11的内侧且与纵向侧面12固定,加强件4的第二纵向连接板42可以位于纵向底面11的外侧且与门槛内板5的内侧固定。
另外,所述悬架控制臂支撑结构可以包括横向延伸的悬架控制臂支撑板2,其内侧边缘可以固定于后纵梁1的纵向底面11,悬架控制臂支撑板2的底边缘固定于纵向侧面12。这样,加强件4的横向连接侧板44可以与悬架控制臂支撑板2固定。而在后纵梁总成还包括后悬架控制臂加强件6的情况下,横向连接侧板44可以与后悬架控制臂加强件6固定。具体地,如图2所示,后悬架控制臂加强件6包括固定在后纵梁1上的加强底板61和基本垂直于加强底板61的加强前侧板62,悬架控制臂支撑板2固定在加强前侧板62的后侧上,加强件4的横向连接侧板44则固定在加强前侧板62的前侧上。在实际装配中,横向连接侧板44、加强前侧板62以及悬架控制臂支撑板2三者焊接在一起,但不限于这种固定方式。同样,上述其他部件的固定同样包括但不限于焊接方式。而后悬架控制臂加强件6的作用和安装位置等同样是已知的,不予详述。
根据以上所述的后纵梁总成,在发生碰撞时各部件的受力过程如下:
在发生纵向碰撞的情况下,尤其是正面偏左碰撞的情况下,若碰撞力相对较小,则碰撞力通过车身传递至后纵梁1的后部,由于加强件4增强了后纵梁1整体的强度,使得后纵梁1不易变形。若碰撞力相对增大,则碰撞力传递至上述悬架控制臂支撑结构与后地板前延伸板3之间的腔体并通过腔体传递至加强件4,此时,碰撞力主要由加强件4承受,使得位于该腔体中的后纵梁1不易变形。由此,减小了对后排空间的纵向压缩。
在发生横向碰撞的情况下,即发生侧向碰撞情况下,若碰撞力相对较小,此时,侧围外板9与门槛外板7朝向内侧溃缩,同时门槛外板7与门槛内板5之间的腔室承受碰撞力。若碰撞力相对增大,则使得门槛外板7与门槛内板5之间的腔室被挤压而发生溃缩和变形,此时,由门槛内板5、后地板前延伸板3与悬架控制臂支撑板2之间的上述腔体承受碰撞力。进一步地,碰撞力继续增大,由于加强件4的存在及其与门槛内板5、悬架控制臂支撑板2等固定,使得上述腔体不再发生大的变形,从而将碰撞时的侵入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减小了对后排空间的横向压缩。
基于上述的后纵梁总成,其抵御横向碰撞和纵向碰撞的性能得到提高,由此包括该后纵梁总成的车辆相应具有提升的安全性能。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7)

1.一种后纵梁总成,该后纵梁加强结构包括纵向延伸的后纵梁(1)、安装在该后纵梁(1)上的悬架控制臂支撑结构和后地板前延伸板(3),所述悬架控制臂支撑结构间隔布置在所述后地板前延伸板(3)的后方,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架控制臂支撑结构和所述后地板前延伸板(3)之间设置有加强件(4),该加强件(4)固定在所述后纵梁(1)上;
所述加强件(4)包括纵向延伸的纵向连接部和横向延伸的横向连接部,所述横向连接部固定在所述后纵梁(1)上且与所述纵向连接部固定连接;
所述纵向连接部包括第一纵向连接板(41)和第二纵向连接板(42),所述横向连接部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纵向连接板(41)和所述第二纵向连接板(42)之间的横向连接底板(43),该横向连接底板(43)固定在所述后纵梁(1)上;
所述后纵梁总成包括在所述后纵梁(1)的外侧纵向延伸的门槛内板(5),所述后纵梁(1)包括一体的纵向底面(11)和纵向侧面(12),该纵向侧面(12)位于所述纵向底面(11)的内侧,所述第一纵向连接板(41)位于所述纵向底面(11)的内侧且与所述纵向侧面(12)固定,所述第二纵向连接板(42)位于所述纵向底面(11)的外侧且与所述门槛内板(5)的内侧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纵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连接部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纵向连接板(41)和所述第二纵向连接板(42)之间的横向连接侧板(44),该横向连接侧板(44)基本垂直固定在所述横向连接底板(43)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纵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连接侧板(44)与所述悬架控制臂支撑结构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纵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架控制臂支撑结构包括所述悬架控制臂支撑板(2)和后悬架控制臂加强件(6),该后悬架控制臂加强件(6)包括固定在所述后纵梁(1)上的加强底板(61)和基本垂直于所述加强底板(61)的加强前侧板(62),所述悬架控制臂支撑板(2)固定在所述加强前侧板(62)的后侧上,所述横向连接侧板(44)固定在所述加强前侧板(62)的前侧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纵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4)一体成型。
6.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后纵梁总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相对于所述车辆的纵向中心线对称布置的两个所述后纵梁总成。
CN201611210861.8A 2016-12-24 2016-12-24 后纵梁总成和车辆 Active CN1074873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210861.8A CN107487362B (zh) 2016-12-24 2016-12-24 后纵梁总成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210861.8A CN107487362B (zh) 2016-12-24 2016-12-24 后纵梁总成和车辆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87362A CN107487362A (zh) 2017-12-19
CN107487362B true CN107487362B (zh) 2019-09-20

Family

ID=606433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210861.8A Active CN107487362B (zh) 2016-12-24 2016-12-24 后纵梁总成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48736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98503B (zh) * 2018-12-07 2024-05-28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后悬架的加强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80206A (en) * 1988-07-19 1993-01-19 Suzuki Motor Corporation Structure for vehicular body of automotive vehicle
US6733021B1 (en) * 2001-10-26 2004-05-11 Dana Corporation Vehicle subframe mounting
CN201633795U (zh) * 2010-02-02 2010-11-17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后地板总成
CN201923210U (zh) * 2010-12-23 2011-08-10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前副车架
CN204587045U (zh) * 2015-04-27 2015-08-26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后地板纵梁和汽车后部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87362A (zh) 2017-1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999070U (zh) 用于车辆的、及用于具有通道的车辆的能量分配侧面结构
WO2017101513A1 (zh) 前机舱框架总成
CN101823509B (zh) 一种汽车前地板骨架
JP4875559B2 (ja) 車体フレーム構造
CN203497026U (zh) 汽车前地板防侧碰强化结构
JP2007185983A (ja) 自動車の前部車体構造
CN209776565U (zh) 一种汽车车身结构
CN107416042B (zh) 一种汽车地板前部的九宫格式骨架梁
JP5949518B2 (ja) 車両の側部車体構造
CN107487362B (zh) 后纵梁总成和车辆
JP6248959B2 (ja) 車両骨格構造
CN102963435A (zh) 一种乘员舱前立柱加强结构
CN111376983A (zh) 用于加强电动汽车车身正面碰撞性能的加强结构
CN210971297U (zh) 一种汽车前地板的骨架结构
CN104554481A (zh) 车身前地板骨架及车辆
CN204915840U (zh) 一种汽车a柱的上边梁
CN105644628A (zh) 汽车前立柱上段加强结构
KR102237068B1 (ko) 전방 충돌 대응 차체 보강구조
CN109204549A (zh) 车身后部结构
CN100519310C (zh) 一种可伸缩顶汽车前底板的布置结构
CN206664730U (zh) 车体连接结构及汽车
CN205706243U (zh) 汽车前排座椅安装横梁总成
CN220262898U (zh) 一种中通道总成结构
CN210941967U (zh) 一种车架梁总成
CN212921715U (zh) 车身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023

Address after: 102206, Beijing, Shahe, Changping District Town, Sha Yang Road, Lao Wan Village North

Patentee after: Beiqi Futian Automobile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102 building, No. 1, 2 Tong Tung Avenue,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aowa Automobile (China)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