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50314B - 锤钻 - Google Patents

锤钻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150314B
CN107150314B CN201710118002.4A CN201710118002A CN107150314B CN 107150314 B CN107150314 B CN 107150314B CN 201710118002 A CN201710118002 A CN 201710118002A CN 107150314 B CN107150314 B CN 10715031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intermediate shaft
tool holder
mode
ro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11800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150314A (zh
Inventor
古泽正规
森启多
多田祥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ki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ki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604138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735118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604138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668110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Makita Corp filed Critical Maki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1503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503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1503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503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16/00Portable percussive machines with superimposed rotation, the rotational movement of the output shaft of a motor being modified to generate axial impacts on the tool bit
    • B25D16/006Mode changers; Mechanisms connected thereto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FCOMBINATION OR MULTI-PURPOSE TOO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3/00Associations of tools for different working operations with one portable power-drive means; Adapter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11/00Portable percussive tools with electromotor or other motor drive
    • B25D11/06Means for driving the impulse member
    • B25D11/062Means for driving the impulse member comprising a wobbling mechanism, swash plat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FCOMBINATION OR MULTI-PURPOSE TOO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0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01Gearings, speed selectors, clutches or the like specially adapted for rotary too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2211/00Details of portable percussive tools with electromotor or other motor drive
    • B25D2211/003Crossed drill and motor spind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2211/00Details of portable percussive tools with electromotor or other motor drive
    • B25D2211/06Means for driving the impulse member
    • B25D2211/061Swash-plate actuated impulse-driving mechanis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2216/00Details of portable percussive machines with superimposed rotation, the rotational movement of the output shaft of a motor being modified to generate axial impacts on the tool bit
    • B25D2216/0007Details of percussion or rotation modes
    • B25D2216/0015Tools having a percussion-only mod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2216/00Details of portable percussive machines with superimposed rotation, the rotational movement of the output shaft of a motor being modified to generate axial impacts on the tool bit
    • B25D2216/0007Details of percussion or rotation modes
    • B25D2216/0023Tools having a percussion-and-rotation mod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2216/00Details of portable percussive machines with superimposed rotation, the rotational movement of the output shaft of a motor being modified to generate axial impacts on the tool bit
    • B25D2216/0007Details of percussion or rotation modes
    • B25D2216/0038Tools having a rotation-only mod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2216/00Details of portable percussive machines with superimposed rotation, the rotational movement of the output shaft of a motor being modified to generate axial impacts on the tool bit
    • B25D2216/0084Mode-changing mechanis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ercussive Tools And Related Accessories (AREA)
  • Drilling And Bo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根据被施力而向前方突出的工具保持架的前后位置来选择动作模式的锤钻,能够进一步提高使用便利性。锤钻中,使工具保持架旋转的第3齿轮设置成能够在卡合位置和非卡合位置之间滑动,在卡合位置,第3齿轮与中间轴的齿轮部卡合而与之一体旋转,在非卡合位置,第3齿轮与中间轴的卡合被解除,并且,设有能够对第3齿轮的滑动位置进行切换操作的模式切换杆,通过由模式切换杆对第3齿轮的滑动位置的切换,至少能够选择锤钻模式和锤模式这2个动作模式,其中,在锤钻模式下,第3齿轮与中间轴一体旋转,工具保持架产生旋转,且产生活塞缸的往复移动;在锤模式下,第3齿轮与中间轴的旋转被切断,而仅产生活塞缸的往复移动。

Description

锤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锤钻,其中,用于保持顶端工具的工具保持架设置于壳体,能够前后移动,且被施力而向前方突出,并且能够根据工具保持架的前后位置来选择动作模式。
背景技术
如专利文献1所示,已知一种锤钻,其中,保持钻头等顶端工具的工具保持架设置于壳体,能够前后移动,且被施力而向前方突出,并且,在壳体内与工具保持架平行地设有中间轴,电机的旋转传递给该中间轴,在该中间轴上设有:齿轮,其将旋转传递给工具保持架;转换部件,其将中间轴的旋转转换成被收容于工具保持架内的活塞缸等冲击部件的往复移动;和离合器,其与工具保持架的前后移动联动而与转换部件卡合和分离。在该锤钻中,通过模式切换部件的操作,将工具保持架的后退限制在离合器不与转换部件卡合的位置,能够选择钻模式,通过容许工具保持架后退到离合器与转换部件卡合的位置,能够选择锤钻模式。
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授权公报特许第4746920号。
在这种小型锤钻中,设置于中间轴的齿轮和设置于工具保持架的齿轮始终处于啮合状态,因此,作为动作模式仅能够选择钻模式和锤钻模式,需要实现也能够选择锤模式的大型锤钻那样的使用便利性。
发明内容
因而,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锤钻,即便是构成为能够根据被施力而向前方突出的工具保持架的前后位置来选择动作模式的锤钻,也能够实现进一步提高使用便利性。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1技术方案涉及一种锤钻,其具有:壳体,其收容电机;工具保持架,其能够保持顶端工具,被设置于所述壳体,能够前后移动,且被施力而向前方突出;冲击部件,其设置于所述工具保持架内,能够前后移动;中间轴,其在所述壳体内与所述工具保持架平行设置,所述电机的旋转传递给该中间轴;齿轮,其设置于所述中间轴,将所述中间轴的旋转传递给所述工具保持架;和转换部件,其设置于所述中间轴,将所述中间轴的旋转转换成所述冲击部件的往复移动,其中,
所述齿轮设置为:能够在第1状态和第2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在第1状态下,所述中间轴的旋转传递给所述齿轮,在第2状态下,所述中间轴的旋转不传递给所述齿轮,并且,设有模式切换部件,该模式切换部件能够从所述壳体的外部对所述齿轮的状态进行切换操作,通过由所述模式切换部件对所述齿轮的状态的切换,至少能够选择锤钻模式和锤模式这两个动作模式,在锤钻模式下,所述齿轮与所述中间轴一体旋转,使所述工具保持架产生旋转,且使所述冲击部件产生往复移动,在锤模式下,所述齿轮与所述中间轴的一体旋转被切断,仅产生所述冲击部件的往复移动。
另外,优选为,通过使所述齿轮在卡合位置和非卡合位置之间滑动,能够切换所述第1状态和所述第2状态,其中,在卡合位置,所述齿轮与所述中间轴卡合而与所述中间轴一体旋转,在非卡合位置,所述齿轮与所述中间轴的卡合被解除,所述模式切换部件从所述壳体的外部对所述齿轮的滑动位置进行切换操作。
另外,优选为,还具有离合器,所述离合器设置于所述中间轴,能够与所述中间轴一体旋转,且能够向轴向滑动,并且,所述离合器与所述工具保持架的前后移动联动而前后移动,由此与所述转换部件卡合与分离,所述模式切换部件能够将所述离合器的滑动位置在啮合位置和非啮合位置之间进行切换,其中,在啮合位置,所述离合器与所述转换部件啮合而与所述转换部件一体旋转,在非啮合位置,所述离合器与所述转换部件的啮合被解除,通过将所述齿轮切换至所述卡合位置并且将所述离合器切换至非啮合位置,从而能够进一步选择钻模式,在钻模式下,所述齿轮与所述中间轴一体旋转,使所述工具保持架仅产生旋转。
另外,优选为,设有旋转限制机构,该旋转限制机构在所述齿轮处于所述非卡合位置时限制所述齿轮的旋转。
另外,优选为,所述旋转限制机构具有:支承销,其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与所述中间轴平行地竖立设置;锁定部件,其被所述支承销贯穿支承,与位于所述非卡合位置的所述齿轮啮合;和螺旋弹簧,其对所述锁定部件向与所述齿轮啮合的位置施力。
另外,优选为,在所述壳体内设有:引导轴,其被支承为与所述中间轴平行;滑动部件,其卡止于所述齿轮,能够沿着所述引导轴前后移动;和施力机构,其对所述滑动部件向所述齿轮的所述卡合位置施力,随着所述模式切换部件的切换操作,所述滑动部件向与所述施力机构的施力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由此使所述齿轮向所述非卡合位置滑动。
另外,优选为,所述滑动部件配置于所述中间轴的侧方。
另外,优选为,在所述壳体内设有内壳,该内壳支承所述中间轴的后端,所述滑动部件的后退由于同设置于所述内壳的止挡部抵接而受到限制。
另外,优选为,所述模式切换部件具有2个偏心销,且是进行旋转操作的部件,随着该旋转操作,其中一个所述偏心销使所述滑动部件向与所述施力机构的施力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
另外,优选为,在所述中间轴的端部形成有小径部,该小径部的直径小于所述中间轴的所述转换部件的设置侧的直径,所述齿轮外装于所述小径部,且在所述卡合位置与设置于所述小径部的根基部分的卡合部卡合,从而与所述中间轴一体旋转。
另外,优选为,所述电机在所述壳体内位于所述中间轴的下侧,其旋转轴的轴线朝向与所述中间轴交叉的方向来配置,在所述工具保持架的后方设有手柄。
另外,优选为,在所述小径部的前部外装有O形圈,该O形圈用于防止所述齿轮脱落。
另外,优选为,所述转换部件和所述离合器的啮合通过设置于其中任意一方的凸部和设置于另一方的凹部在旋转方向上的啮合来实现,所述凸部和所述凹部彼此的啮合面分别包括如下形状:与在靠近自身侧同对方侧的啮合面接触的基端侧接触点相比,在远离自身侧同对方侧的啮合面接触的顶端侧接触点在旋转方向上更偏向与对方啮合侧,在所述凸部和所述凹部啮合的状态下,彼此的啮合面间的干涉使得所述转换部件和所述离合器之间产生分离方向上的阻力。
根据本发明,即使是能够根据被施力而向前方突出的工具保持架的前后位置来选择动作模式的小型锤钻,也能够选择锤模式,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使用便利性。
另外,采用使齿轮滑动来切换动作模式的结构,能够通过齿轮的滑动来容易地切换来自中间轴的旋转传递。
另外,采用还能够选择钻模式的结构,能够使用3个动作模式,作业范围更广。
另外,采用旋转限制机构,能够对锤模式下的顶端工具的旋转进行锁定,易于进行锤击作业等。
另外,采用通过滑动部件使齿轮滑动的结构,能够顺利地进行齿轮的滑动位置的切换。
另外,采用通过设置于模式切换部件的偏心销使滑动部件移动的结构,通过1个模式切换部件的操作也能够选择锤模式。
另外,采用将齿轮设置于中间轴上设置的小径部的结构,能够使齿轮小型化,实现节省空间。
另外,采用将电机配置于中间轴的下侧、将手柄配置于工具保持架的后方的结构,能够通过电机和手柄的配置使前后方向上的尺寸紧凑化,并且,能够通过设置于工具保持架正后方的手柄来无损耗地施加推力载荷。
附图说明
图1是锤钻的整体图(钻模式)。
图2是锤钻的整体图(锤钻模式)。
图3是离合器和凸起套筒的啮合部分的说明图,(A)表示啮合前,(B)表示啮合状态。
图4是钻模式的说明图,(A)表示模式切换杆的切换位置,(B) 表示前壳内。
图5是锤钻模式的说明图,(A)表示模式切换杆的切换位置, (B)表示前壳内。
图6是锤模式的说明图,(A)表示模式切换杆的切换位置,(B) 表示前壳内。
图7是图5的A-A线的剖视图。
图8是图7的B-B线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锤模式下的滑动板和模式切换杆之间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锤钻;2:主体壳体;3:无刷电机;4:旋转轴;5:前壳;6:输出部;7:手柄;11:第1齿轮;12:内壳;17:工具保持架;18:中间轴;23:卡止板;24:承接板;25:螺旋弹簧;27:限制板;30:第4齿轮;31:活塞缸;33:撞锤;35:工具头;39:第2齿轮;40:凸起套筒;41:离合器;48:凹部;48a,51a:啮合面;49:花键部; 51:凸部;52:退避部;53:小径部;54:第3齿轮;55:齿轮部; 58:滑动板;59:卡止片;62:引导轴;65:抵接片;66:锁定部件; 67:支承销;73:模式切换杆;75:旋转部;76:旋钮部;77:第1 偏心销;78:第2偏心销;P1:根基侧接触点;P2:顶端侧接触点; P3:底部侧接触点;P4:敞开侧接触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还作为冲击工具的锤钻一例的整体图,该图中,省略了主体壳体内部的除无刷电机和开关以外的部分。该锤钻1构成为:在收容无刷电机3和未图示的控制器等的主体壳体2的前侧(图1的左侧)上部,朝向前方突出设置顶端变细的筒状前壳5,该前壳5收容输出部6,在主体壳体2的后侧上部且位于后述的工具保持架17 的正后方位置设有手柄7,该手柄7收容具有扳机9的开关8。“10”是安装在主体壳体2的后侧下部作为电源的电池组。
无刷电机3以其旋转轴4朝向上方且向斜后方倾斜的姿势收容于主体壳体2内,并且使安装于旋转轴4的顶端的第1齿轮(锥齿轮) 11突出到前壳5内。
前壳5的内部保持有内壳12。该内壳12由后保持部13、支承部 14和前保持部15构成,其中,后保持部13呈扁圆盘形,与前壳5 的后端相嵌合而组装于前壳5与主体壳体2之间;支承部14从该后保持部13向前方突出;前保持部15呈环形,其被螺钉固定在支承部 14的前端。旋转轴4的第1齿轮11轴支承于轴承16,且突出到前壳 5内,其中,轴承16被保持于后保持部13。
在该内壳12的前方且在前壳5内,收容有筒形的工具保持架17 和位于其正下方的中间轴18,工具保持架17以及中间轴18沿着前后方向配置。首先,工具保持架17由轴承19和金属轴承20轴支承,能够旋转且能够前后移动,其中,轴承19设置于前壳5的前部,金属轴承20被压入到内壳12的前保持部15。
在工具保持架17的后部外周,形成有凸缘21,隔着垫圈22而在该凸缘21的后方外装(套)有呈重叠状态的卡止板23和承接板24。工具保持架17通过外装于承接板24和前保持部15之间的螺旋弹簧 25,被向前进位置施力而突出,通常状态下,当工具保持架17位于前进位置时,设置于工具保持架17的前部外周的挡圈26与轴承19 抵接。工具保持架17的后退被限制在承接板24与金属轴承20抵接的图2位置。在承接板24的下部侧方,如图4所示,一体地形成侧视时呈倒L字形的限制板27。
另外,在工具保持架17的外周,于凸缘21和挡圈26之间,外装有带扭矩限制器的第4齿轮30,该第4齿轮30被螺旋弹簧28推压至设置于工具保持架17的离合板29,从而与工具保持架17一体旋转。
并且,在工具保持架17的后侧内部收容有作为冲击部件的活塞缸31,该活塞缸31能够前后移动。在该活塞缸31内收容有撞锤 (striker)33,该撞锤33能够通过空气室32而向前后往复移动。在撞锤33的前方收容有撞栓(Impact bolt)34,该撞栓34能够与***到工具保持架17的前端的、工具头35的后端抵接。在工具保持架17 的前端设有用于拆装工具头35的操作套筒36。
其次,中间轴18由前轴承37和后轴承38轴支承,且能够旋转,并且使设置在中间轴18的后部的第2齿轮(锥齿轮)39与旋转轴4 的第1齿轮11啮合,其中,前轴承37设置于前壳5,后轴承38设置于内壳12的后保持部13。在中间轴18上的位于第2齿轮39前方的位置,按照从后到前的顺序外装有作为转换部件的凸起套筒(boss sleeve)40和离合器41,其中,凸起套筒40能够与中间轴18分体(独立)旋转,离合器41与中间轴18一体旋转。凸起套筒40具有相对于轴线倾斜的斜轴承(swash bearing)42,从该斜轴承42的外圈43 向放射方向上侧突出设置的臂部44的顶端与工具保持架17的活塞缸 31的后端连接。凸起套筒40通过止挡环47来弹性限制其后退位置,该止挡环47从后方卡止于位于凸起套筒40和第2齿轮39之间的垫圈45,且被位于其(止挡环47)和第2齿轮39之间的螺旋弹簧46 向垫圈45推压。另外,在凸起套筒40的前表面形成有以轴心为中心而呈点对称的一对凹部48、48。
离合器41与形成于中间轴18的花键部49结合,能够与中间轴 18一体旋转且能够向轴向滑动,通过使设置于工具保持架17的卡止板23的外周卡止于设置在离合器41的前端外周的凹槽50,离合器 41能够与工具保持架17联动而前后移动。在离合器41的后表面形成有以轴心为中心而点对称的一对凸部51、51,在向后方的滑动位置(啮合位置),该一对凸部51、51与凸起套筒40的凹部48、48嵌合,而与凸起套筒40啮合(咬合),在向前方的滑动位置(非啮合位置),与凸起套筒40的啮合被解除。
在此,如图3(A)所示,离合器41的各凸部51呈倒锥形,其根基侧在旋转方向(周向)上的尺寸比顶端侧在旋转方向上的尺寸大,形成于凸部51的外侧表面的啮合面51a向外倾斜。该倾斜角度α设定为:从放射方向外侧观看时,相对于与中间轴18的轴线平行的直线L,在5°~20°的范围。
与此相对,凸起套筒40的各凹部48也形成为倒锥形,其底部侧在旋转方向上的尺寸比敞开侧在旋转方向上的尺寸小,形成于凹部48 的内侧表面的啮合面48a向内倾斜。该倾斜角度α的设定与离合器41 的凸部51相同。
但是,由于离合器41的凸部51朝向前方从左旋方向(图3(A) 的箭头方向)来啮合,因此在凸起套筒40的前表面形成有退避部52,该退避部52通过各凹部48中啮合面48a的相反侧的内侧表面变浅(变低)而形成。
据此,在离合器41后退而通过凹部48和凸部51与凸起套筒40 相啮合的状态下,如图3(B)所示,凸部51的啮合面51a处于如下状态:与凹部48的啮合面48a之间的前后两端的接触点中,顶端侧接触点P2比根基侧接触点(基端侧接触点)P1在旋转方向上更偏向与对方啮合一侧(该图中下侧)。相反,凹部48的啮合面48a处于如下状态:与凸部51的啮合面51a之间的前后两端的接触点中,敞开侧接触点(顶端侧接触点)P4比底部侧接触点(基端侧接触点) P3在旋转方向上更偏向与对方啮合一侧(该图中上侧)。即,处于彼此间顶端侧接触点P2、P4比基端侧接触点P1、P3在旋转方向上更偏向与对方啮合一侧的状态。此时,啮合面51a的位于根基侧接触点 P1和顶端侧接触点P2之间的部分,同啮合面48a的位于底部侧接触点P3和敞开侧接触点P4之间的部分在整个面上相互抵接。因此,在凸起套筒40和离合器41的卡合状态下,啮合面48a、51a间在彼此分离的方向上发生干涉(阻挡)而产生阻力。
另一方面,在中间轴18上的花键部49的前方,形成有直径比花键部49小的小径部53,该小径部52上外装有作为本发明的齿轮的第 3齿轮54,该第3齿轮53能够转动,且与工具保持架17的第4齿轮 30啮合。该第3齿轮54能够在图1、2的后退位置(卡合位置(第1 状态))和图6的前进位置(非卡合位置(第2状态))之间前后移动,当该第3齿轮54位于后退位置时,其内周啮合于设置于小径部 53的根基部分的、作为卡合部的齿轮部55,而在旋转方向上与中间轴18成为一体,当该第3齿轮54位于前进位置时,其内周离开齿轮部55,而在旋转方向上与中间轴18分离(不随中间轴18转动,一体转动被切断)。在第3齿轮54的外周凹进设置有环形的卡止槽56。“57”是外装在小径部53的前部且位于前轴承37后表面的O形圈,通过将第3齿轮54外装于小径部53并安装O形圈57,能够防止第3齿轮 54脱落,易于进行向前壳5的组装。
“58”是设置于中间轴18的侧方且向前后方向呈带状延伸的、作为滑动部件的滑动板,如图7、8所示,该滑动板58在前端具有向中间轴18侧呈直角折弯的卡止片59,该卡止片59卡止于第3齿轮54 的卡止槽56。另外,滑动板58的中间部位成为与卡止片59平行地向中间轴18侧延伸的折叠部60,该折叠部60和卡止片59被引导轴62 贯穿,该引导轴62的前端***到在前轴承37的侧方突出设置于前壳 5内的凸起61而与前壳5结合,且该引导轴62与中间轴18平行地向后方突出。引导轴62上外装有作为施力机构的螺旋弹簧63,该螺旋弹簧63的前端外装于凸起61,其后端与卡止片59抵接。
因此,滑动板58在通常状态下被向后方施力,但其后退被限制在与止挡部64(图4)抵接的位置,该止挡部64设置于内壳12的后保持部13的外周。在该后退位置,通过卡止板59而与滑动板58同时后退的第3齿轮54也处于与齿轮部55的啮合的后退位置。在滑动板58上,于卡止片59和折叠部60之间形成有向上方延伸后向后方折弯的倒L字形的抵接片65。该抵接片65的向后方折弯的部分位于从外侧与承接板24的限制板27重叠的位置。
并且,在前壳5的前侧内表面,在隔着中间轴18而与引导轴62 相反的一侧,如图7、8所示,设有锁定部件66。该锁定部件66被支承销67贯穿支承,该支承销67从前壳5与中间轴18平行地竖立设置,在该锁定部件66的中间轴18侧,设有与位于前进位置的第3齿轮54啮合的卡止爪68、68。在与卡止爪68相反的一侧突出设有定位片69,该定位片69被设置于前壳5的一对凸筋70、70引导,据此,锁定部件66的旋转受到限制。另外,通过设置于定位片69和前壳5 之间的螺旋弹簧71对锁定部件66施力,而使锁定部件66位于与支承销67的顶端的卡夹72抵接的后退位置。即,锁定部件66、支承销 67和螺旋弹簧71成为限制位于前进位置的第3齿轮54旋转的旋转限制机构。
而且,在前壳5的侧表面设有作为模式切换部件的模式切换杆 73。如图7所示,该模式切换杆73由旋转部75和旋钮部76构成,旋转部75呈圆盘形,与形成于前壳5的嵌合孔74嵌合,且能够旋转,旋钮部76在该旋转部75的外表面向前壳5的外部露出,在旋转部75 设有长短不同的两根偏心销、即第1偏心销77和第2偏心销78,二者向中间轴18侧突出,且相对于旋转中心偏心。其中较长的第1偏心销77位于滑动板58的上方,其长度为:从滑动板58的抵接片65 和承接板24的限制板27的后方超过滑动板58和承接板24而突出到前壳5内。较短的第2偏心销78也位于滑动板58的上方,从抵接片 65和限制板27的后方突出到前壳5内,但其长度为:其顶端位于在前后方向上与抵接片65相干涉的位置,而不会与限制板27相干涉。在此,第2偏心销78的移动轨迹的上侧重叠在抵接片65的顶端的延长线上。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锤钻1中,能够握持模式切换杆73的旋钮部 76而以90°为单位使旋转部75旋转,来使第1偏心销77和第2偏心销78旋转移动,而进行对承接板24和/或滑动板58的滑动限制或解除该滑动限制,据此,选择钻模式、锤钻模式、锤模式这3个模式。此外,旋钮部76设有锁定按钮80,该锁定按钮80被螺旋弹簧79施力而突出,随着模式切换杆73的旋转,设置于锁定按钮80的销81 沿着圆弧形的引导槽82内移动,该引导槽82设置于前壳5的外表面。在相应的动作模式的位置,销81卡止于设置于引导槽82的外侧的卡止部83而维持动作模式。下面,对各动作模式进行说明。
首先,在旋钮部76向后方倾倒的、模式切换杆73的旋转位置,如图4所示,第1偏心销77位于旋转部75的旋转中心O的前侧,第 2偏心销78位于旋转中心O的后侧,第1偏心销77靠近于与工具保持架17一起位于前进位置的承接板24的限制板27的后缘。此时,滑动板58位于与止挡部64抵接而使第3齿轮54与齿轮部55啮合的后退位置。
因而,工具保持架17的后退由第1偏心销77通过承接板24的限制板27来限制,离合器71维持离开凸起套筒40的前进位置,处于第3齿轮54和中间轴18结合的钻模式。
在该状态下按下扳机9而使开关8打开(ON),并驱动无刷电机3时,旋转轴4旋转,该旋转经由第1齿轮11从第2齿轮39减速后传递给中间轴18,使中间轴18旋转。此时,离合器41和第3齿轮 54一体旋转,但是,由于离合器41不与凸起套筒40啮合,因此,凸起套筒40不进行旋转,活塞缸31不进行动作。因而,第3齿轮54 的旋转通过第4齿轮30传递给工具保持架17,而使工具头35旋转。即使将工具头35推压至被切削件而推压工具保持架17,由于承接板24的后退处于被限制状态,因此也会维持钻模式。
接着,在将旋钮部76向上方旋转90°的、模式切换杆73的旋转位置,如图5所示,第1偏心销77位于旋转部75的旋转中心O的下侧,向后方离开承接板24的限制板27,第2偏心销78向旋转中心O 的上侧移动而靠近抵接片65的顶端。滑动板58的后退位置不发生变化。
因而,工具保持架17的后退不会被第1偏心销77限制,成为工具保持架17能够与离合器41一起移动到后退位置的锤钻模式。即,当将工具头35推压至被切削件而向前壳5内推压工具保持架17时,与工具保持架17一起后退的离合器41的凸部51、51与凸起套筒40 的凹部48、48啮合,离合器41的旋转传递给凸起套筒40。第3齿轮 54和第4齿轮30的啮合状态不发生变化。
在该状态下中间轴18旋转时,离合器41的旋转向凸起套筒40 传递,由斜轴承42使臂部44前后摆动而使活塞缸31前后移动。因而,撞锤33通过空气室32而联动来进行往复移动,通过撞栓34间接地冲击工具头35。同时,工具保持架17旋转而使工具头35旋转。
在该锤钻模式下使用时,即使工具头35对地面等的推压力变弱,工具保持架17的推力载荷降低,如图3(B)所示,由于离合器41 的凸部51、51和凸起套筒40的凹部48、48彼此间因倾斜的啮合面 51a、48a间的抵接而产生分离方向上的阻力,因此,抵抗螺旋弹簧 25的施力,工具保持架17和离合器41的前进受到限制,维持离合器 41和凸起套筒40的卡合。因而,作业中不容易发生冲击动作中断的情况。
接着,在将旋钮部76向前方旋转90°的、模式切换杆73的旋转位置,如图6所示,第1偏心销77位于旋转中心O的后侧,第2偏心销78位于旋转中心O的前侧,同时如图9所示,通过抵接片65 使滑动板58抵抗螺旋弹簧63的施力而向前进位置移动。
因而,工具保持架17的后退不会受到限制,能够与离合器41一起移动到后退位置,但是,由于与滑动板58一起向前进位置移动的第3齿轮54与齿轮部55分离,因此,成为中间轴18的旋转不传递给第3齿轮54的锤模式。即,在推压工具保持架17的状态下中间轴 18旋转时,离合器41的旋转向凸起套筒40传递,而使活塞缸31前后移动,从而使撞锤33往复移动,通过撞栓34冲击工具头35,但是,由于与齿轮部55分离的第3齿轮54不旋转,因此工具保持架17不旋转。
在该锤模式下,即使工具保持架17的推力载荷降低,如图3(B) 所示,离合器41的凸部51、51和凸起套筒40的凹部48、48彼此间也会因倾斜的啮合面51a、48a间的抵接而产生分离方向上的阻力。因而,离合器41和凸起套筒40的卡合被维持,不容易发生冲击动作的中断。
另外,在前进位置,通过锁定部件66的卡止爪68的卡止,使得第3齿轮54的旋转受到限制,因此,通过第4齿轮30使工具保持架 17进行的旋转也被锁定。因而,在向锤模式切换时,只要将凿头等工具头35的角度设置为易于使用的角度,就可以直接锁定而进行使用。此外,在第3齿轮54前进时锁定部件66的卡止爪68不能顺利卡止的情况下,成为抵抗螺旋弹簧71的施力而向前方推压锁定部件66的状态,不过,只要通过工具头35使工具保持架17旋转,就可通过第 4齿轮30使第3齿轮54旋转,在卡止爪68卡止的位置锁定部件66 向前进位置复位而进行锁定。
如此,根据上述方式的锤钻1,第3齿轮54设置成能够在第1 状态(与中间轴18的卡合位置)和第2状态(与中间轴18的非卡合位置)之间切换,在第1状态下,中间轴18的旋转传递给第3齿轮 54,在第2状态下,中间轴18的旋转不传递给第3齿轮54,并且,设有能够从前壳5的外部对第3齿轮54的状态进行切换操作的模式切换杆73,通过由模式切换杆73对第3齿轮54的状态的切换,至少能够选择锤钻模式和锤模式这2个动作模式,其中,在锤钻模式下,第3齿轮54与中间轴18一体旋转,工具保持架17产生旋转,且产生活塞缸31的往复移动;在锤模式下,第3齿轮54与中间轴18的旋转被切断,而仅产生活塞缸31的往复移动。
据此,即使是能够根据被施力而向前方突出的工具保持架17的前后位置来选择动作模式的小型锤钻1,也能够选择锤模式,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使用便利性。
另外,构成为:能够通过使第3齿轮54在卡合位置和非卡合位置之间滑动,来切换第1状态和第2状态,在卡合位置,第3齿轮54 与中间轴18卡合而与中间轴18一体旋转,在非卡合位置,第3齿轮 54与中间轴18的卡合被解除,模式切换杆73从前壳5的外部对第3 齿轮54的滑动位置进行切换操作。因此,能够通过第3齿轮54的滑动来容易地切换来自中间轴18的旋转传递。
尤其是,在此,模式切换杆73能够将离合器41的滑动位置在啮合位置和非啮合位置之间进行切换,在啮合位置,离合器41与凸起套筒40啮合而与凸起套筒40一体旋转,在非啮合位置,离合器41 与凸起套筒40的啮合被解除,通过将切换至第3齿轮54的卡合位置并且将离合器41切换至非啮合位置,从而能够进一步选择钻模式,在该钻模式下,第3齿轮54与中间轴18一体旋转,工具保持架17 仅产生旋转。因此,能够使用3个动作模式,作业范围更广。
另外,设有旋转限制机构(锁定部件66、支承销67、螺旋弹簧 71),其在第3齿轮54的非卡合位置限制第3齿轮54的旋转,据此,能够锁定锤模式下的工具头35的旋转,易于进行锤击作业等。
并且,前壳5内设有:引导轴62,其被支承为与中间轴18平行;滑动板58,其卡止于第3齿轮54,能够沿引导轴62前后移动;和螺旋弹簧63,其对滑动板58向第3齿轮54的卡合位置施力,随着模式切换杆73的切换操作,滑动板58向与螺旋弹簧63的施力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据此,第3齿轮54向非卡合位置移动,而顺利地进行第3齿轮54的滑动位置的切换。
除此之外,模式切换杆73构成为:具有2个偏心销即第1偏心销77和第2偏心销78,且进行旋转操作。随着该旋转操作,第2偏心销78使滑动板58向与螺旋弹簧63的施力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因此,通过1个模式切换杆73的操作也能够进行锤模式的选择。
而且,在中间轴18的前端形成有小径部53,该小径部53的直径比凸起套筒40的设置侧小,将第3齿轮54外装于小径部53,第3 齿轮54在卡合位置与设置于小径部53的根基部分的齿轮部55卡合,而与中间轴18一体旋转,因此,能够使第3齿轮54小型化,实现节省空间。
另外,无刷电机3在主体壳体2内位于中间轴18的下侧,以旋转轴4的轴线与中间轴18交叉的方向来配置,在工具保持架17的后方设有手柄7,据此,能够使前后方向的尺寸紧凑化,并且,能够通过设置于工具保持架17正后方的手柄7来无损耗地施加推力载荷。
此外,在能够选择锤模式的发明中,承接板、滑动板、旋转限制机构的结构不局限于上述方式,可适当地进行变更,如改变限制板、抵接片的形状、不用引导轴而用设置于壳体的内表面的凸筋等来引导滑动板等。也可以省略旋转限制机构。
另外,上述方式中,可以通过使离合器同凸起套筒等转换部件卡合和分离来选择冲击模式,也可以为:在锤钻中,不使用离合器,而使转换部件与中间轴一体旋转,通过切换旋转传递用的齿轮的滑动位置来选择锤模式和锤钻模式这两个动作模式。
并且,上述方式中,通过使齿轮(第3齿轮)滑动来切换来自中间轴的旋转传递,但是,也可如下这样:不使齿轮滑动而是设定相对于中间轴空转的状态,并且,在中间轴上设置能够一体旋转且能够向轴向滑动的离合部件,由模式切换部件使该离合部件与齿轮卡合与分离,来切换来自中间轴的旋转传递。
另一方面,根据上述方式的锤钻1,凸部51和凹部48彼此的啮合面51a、48a分别包括如下形状:与在靠近自身侧同对方侧的啮合面接触的基端侧接触点P1、P3相比,在远离自身侧同对方侧的啮合面接触的顶端侧接触点P2、P4在旋转方向上更偏向与对方啮合侧,在凸部51和凹部48啮合的状态下,彼此的啮合面51a、48a间的干涉使得凸起套筒40和离合器41之间产生分离方向上的阻力。
据此,即使是能够通过与被施力而向前方突出的工具保持架17 一起后退的离合器41卡合于凸起套筒40,来选择锤钻模式和锤模式的锤钻,离合器41与凸起套筒40的卡合也不容易脱落(分离),能够维持良好的作业性。
尤其是,在此,在凸部51和凹部48啮合的状态下,彼此的啮合面51a、48a中的位于基端侧接触点P1(P3)和顶端侧接触点P2(P4) 之间的整个彼此抵接,因此,分离方向上啮合面51a、48a间的干涉变大,离合器41的卡合更不容易脱落(分离)。
另外,凸部51呈倒锥形,形成为顶端侧比根基侧在旋转方向上的宽度宽,其倾斜的外侧表面成为啮合面51a;凹部48呈倒锥形,其形成为敞开侧比底部侧在旋转方向上的宽度窄,其倾斜的内侧表面成为啮合面48a,因此,能够简单地形成卡合不容易脱落(分离)的啮合面51a、48a。
并且,使凸部51和凹部48的两啮合面51a、48a的倾斜角度为,相对于与中间轴18的轴线平行的直线L在5°~20°的范围内,因此,能够设定易于啮合而不容易脱落的啮合面51a、48a。
除此之外,在形成有凹部48的凸起套筒40的端面形成有退避部 52,该退避部52通过与凸部51的啮合面48a的相反侧的内侧面比该啮合面48a浅而形成,因此,凸部51易于进入凹部48,啮合得以顺利进行。
此外,涉及凸部和凹部形状的发明中,凹部和凸部的数量不限于上述方式,也可以设置3个以上,还可以不采用两个侧表面均倾斜的倒锥形,而是仅使啮合侧的表面倾斜。
另外,上述方式中,凹部和凸部的啮合面为倾斜平面,但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使凹部和凸部中的一方的啮合面为呈圆弧形膨出的凸曲面,使另一方的啮合面为与该膨出部嵌合的凹曲面。
并且,不需要使啮合面的整体为倾斜平面或曲面,例如也可以考虑如下这样:在凸部中,使根基侧宽度相同,使顶端侧为倒锥形,在与此相对的凹部中,使底部侧为倒锥形,使敞开侧宽度相同。即,形成凹部和凸部的侧表面的一部分在分离方向上产生干涉的啮合面也无妨。因此,即使是根基侧半部分为倾斜平面或曲面、顶端侧半部分向顶端变细的凸部和与之嵌合的凹部,也会在凸部的根基侧和凹部的敞开侧在分离方向上产生干涉。
而且,上述方式中,通过使第3齿轮滑动也能够选择锤模式,但是,在通过工具保持架和离合器的前后移动仅可以选择钻模式和锤钻模式这2个动作模式的锤钻等其他冲击工具中,也能够采用涉及凸部和凹部形状的本发明。

Claims (10)

1.一种锤钻,具有:
壳体,其收容电机;
工具保持架,其能够保持顶端工具,被设置于所述壳体,能够在前进位置与后退位置之间前后移动,且被施力而向前方突出;
冲击部件,其设置于所述工具支架内,能够前后移动;
中间轴,其在所述壳体内与所述工具保持架平行设置,所述电机的旋转传递给该中间轴;
齿轮,其设置于所述中间轴,将所述中间轴的旋转传递给所述工具保持架;和
转换部件,其设置于所述中间轴,将所述中间轴的旋转转换成所述冲击部件的往复移动,
其特征在于,
所述齿轮设置为:能够在第1状态和第2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在第1状态下,所述中间轴的旋转传递给所述齿轮,在第2状态下,所述中间轴的旋转不传递给所述齿轮,并且,
设有模式切换部件,该模式切换部件能够从所述壳体的外部对所述齿轮的状态进行切换操作,
通过由所述模式切换部件对所述齿轮的状态的切换,至少能够选择锤钻模式和锤模式这两个动作模式,在锤钻模式下,所述齿轮与所述中间轴一体旋转,使所述工具保持架产生旋转,且使所述冲击部件产生往复移动,在锤模式下,所述齿轮与所述中间轴的一体旋转被切断,仅产生所述冲击部件的往复移动,
通过使所述齿轮在卡合位置和非卡合位置之间滑动,能够切换所述第1状态和所述第2状态,其中,在卡合位置,所述齿轮与所述中间轴卡合而与所述中间轴一体旋转,在非卡合位置,所述齿轮与所述中间轴的卡合被解除,
所述模式切换部件从所述壳体的外部对所述齿轮的滑动位置进行切换操作,
还具有离合器,所述离合器设置于所述中间轴,能够与所述中间轴一体旋转,且能够向轴向滑动,并且,所述离合器与所述工具保持架的前后移动联动而前后移动,由此与所述转换部件卡合与分离,
所述模式切换部件能够将所述离合器的滑动位置在啮合位置和非啮合位置之间进行切换,其中,在啮合位置,所述离合器与所述转换部件啮合而与所述转换部件一体旋转,在非啮合位置,所述离合器与所述转换部件的啮合被解除,
通过将所述齿轮切换至所述卡合位置并且将所述离合器切换至非啮合位置,从而能够进一步选择钻模式,在钻模式下,所述齿轮与所述中间轴一体旋转,使所述工具保持架仅产生旋转,
在所述锤钻模式和所述锤模式下,所述工具保持架位于所述后退位置,在所述钻模式下,所述工具保持架位于所述前进位置,
在所述壳体内设有:引导轴,其被支承为与所述中间轴平行;滑动部件,其被所述引导轴贯穿,卡止于所述齿轮,能够沿着所述引导轴前后移动;和施力机构,其外装在所述引导轴上,对所述滑动部件向所述齿轮的所述卡合位置施力,
随着所述模式切换部件的切换操作,所述滑动部件向与所述施力机构的施力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由此使所述齿轮向所述非卡合位置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锤钻,其特征在于,
设有旋转限制机构,该旋转限制机构在所述齿轮处于所述非卡合位置时限制所述齿轮的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锤钻,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限制机构具有:支承销,其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与所述中间轴平行地竖立设置;锁定部件,其被所述支承销贯穿支承,与位于所述非卡合位置的所述齿轮啮合;和螺旋弹簧,其对所述锁定部件向与所述齿轮啮合的位置施力。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锤钻,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动部件配置于所述中间轴的侧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锤钻,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壳体内设有内壳,该内壳支承所述中间轴的后端,所述滑动部件的后退由于同设置于所述内壳的止挡部抵接而受到限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锤钻,其特征在于,
所述模式切换部件具有2个偏心销,且是进行旋转操作的部件,随着该旋转操作,其中一个所述偏心销使所述滑动部件向与所述施力机构的施力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锤钻,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中间轴的端部形成有小径部,该小径部的直径小于所述中间轴的所述转换部件的设置侧的直径,所述齿轮外装于所述小径部,且在所述卡合位置与设置于所述小径部的根基部分的卡合部卡合,从而与所述中间轴一体旋转。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锤钻,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机在所述壳体内位于所述中间轴的下侧,其旋转轴的轴线朝向与所述中间轴交叉的方向来配置,在所述工具保持架的后方设有手柄。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锤钻,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小径部的前部外装有O形圈,该O形圈用于防止所述齿轮脱落。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锤钻,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换部件和所述离合器的啮合通过设置于其中任意一方的凸部和设置于另一方的凹部在旋转方向上的啮合来实现,
所述凸部和所述凹部彼此的啮合面分别包括如下形状:与在靠近自身侧同对方侧的啮合面接触的基端侧接触点相比,在远离自身侧同对方侧的啮合面接触的顶端侧接触点在旋转方向上更偏向与对方啮合侧,
在所述凸部和所述凹部啮合的状态下,彼此的啮合面间的干涉使得所述转换部件和所述离合器之间产生分离方向上的阻力。
CN201710118002.4A 2016-03-03 2017-03-01 锤钻 Active CN10715031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41384 2016-03-03
JP2016041384A JP6735118B2 (ja) 2016-03-03 2016-03-03 ハンマドリル
JP2016041385A JP6668110B2 (ja) 2016-03-03 2016-03-03 打撃工具
JP2016-041385 2016-03-0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50314A CN107150314A (zh) 2017-09-12
CN107150314B true CN107150314B (zh) 2022-01-07

Family

ID=596511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118002.4A Active CN107150314B (zh) 2016-03-03 2017-03-01 锤钻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052525B2 (zh)
CN (1) CN107150314B (zh)
DE (1) DE10201710430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05490B (zh) * 2018-07-31 2023-12-29 浙江信普工贸有限公司 锤镐电动工具的锤档自锁装置
JP7253397B2 (ja) * 2019-01-28 2023-04-06 株式会社マキタ 電動工具
WO2020195725A1 (ja) * 2019-03-28 2020-10-01 工機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打撃作業機
USD941650S1 (en) * 2019-09-27 2022-01-25 Zhejiang Prulde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Lithium-ion battery hammer drill
US11826891B2 (en) 2019-10-21 2023-11-28 Makita Corporation Power tool having hammer mechanism
JP7465647B2 (ja) * 2019-10-21 2024-04-11 株式会社マキタ ハンマドリル
CN112757233B (zh) * 2019-10-21 2023-05-26 株式会社牧田 锤钻
JP7458167B2 (ja) * 2019-11-08 2024-03-29 株式会社マキタ 電動ドライバドリル
JP2021122870A (ja) * 2020-02-03 2021-08-30 株式会社マキタ ハンマドリル
JP7330914B2 (ja) * 2020-02-13 2023-08-22 株式会社マキタ 振動工具
CN111643152A (zh) * 2020-06-16 2020-09-11 王伟 一种多功能电动骨凿
JP2022188996A (ja) * 2021-06-10 2022-12-22 株式会社マキタ 回転打撃工具
JP1710870S (ja) * 2021-11-23 2022-03-25 携帯用電気ハンマードリル本体
USD1034128S1 (en) * 2022-02-07 2024-07-09 Robert Bosch Gmbh Hammer drill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02436A (zh) * 2002-11-20 2004-06-09 株式会社牧田 冲击钻
JP4746920B2 (ja) * 2005-06-08 2011-08-10 株式会社マキタ 電動工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237057A (en) 1975-09-18 1977-03-22 Seiko Epson Corp Lens
DE3807078A1 (de) * 1988-03-04 1989-09-14 Black & Decker Inc Bohrhammer
JP3098963B2 (ja) 1996-02-09 2000-10-16 リョービ株式会社 回転工具の動作切り換え機構
JP3582760B2 (ja) * 1997-04-18 2004-10-27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ハンマドリル
US5901817A (en) 1997-04-18 1999-05-11 The Boeing Company Torque limiter with trip indicator
JPH11101274A (ja) 1997-09-29 1999-04-13 Key And Craft:Kk クラッチ
JP4568600B2 (ja) 2004-12-27 2010-10-27 株式会社マキタ ハンマドリル
JP2007187247A (ja) 2006-01-13 2007-07-26 Ntn Corp 2方向クラッチユニット
JP5015653B2 (ja) * 2007-05-01 2012-08-29 株式会社マキタ ハンマードリル
JP5479023B2 (ja) * 2009-10-20 2014-04-23 株式会社マキタ 充電式電動工具
JP5726654B2 (ja) * 2011-07-01 2015-06-03 株式会社マキタ 打撃工具
US20150328764A1 (en) * 2013-02-01 2015-11-19 Makita Corporation Power tool
CN104994997B (zh) 2013-03-26 2017-10-10 日立工机株式会社 电动工具
JP6070368B2 (ja) * 2013-03-29 2017-02-01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打撃工具
JP6334144B2 (ja) * 2013-11-26 2018-05-30 株式会社マキタ 往復動式作業工具
JP6278830B2 (ja) * 2014-05-16 2018-02-14 株式会社マキタ 打撃工具
JP6295156B2 (ja) 2014-07-23 2018-03-14 株式会社マキタ 往復動工具
JP6309881B2 (ja) * 2014-11-14 2018-04-11 株式会社マキタ 作業工具
US10751868B2 (en) * 2014-11-28 2020-08-25 Makita Corporation Impact tool
JP6479570B2 (ja) * 2015-05-19 2019-03-06 株式会社マキタ 作業工具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02436A (zh) * 2002-11-20 2004-06-09 株式会社牧田 冲击钻
JP4746920B2 (ja) * 2005-06-08 2011-08-10 株式会社マキタ 電動工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052525B2 (en) 2021-07-06
DE102017104306A1 (de) 2017-09-07
US20170252915A1 (en) 2017-09-07
CN107150314A (zh) 2017-09-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50314B (zh) 锤钻
JP5116029B2 (ja) ハンマードリル
EP1422028B1 (en) Hammer drill with a mechanism for preventing inadvertent hammer blows
CN109909956B (zh) 冲击工具以及旋转工具
EP1987925B1 (en) Hammer drill
AU749340B2 (en) A power tool having interchangeable tool head
US6176321B1 (en) Power-driven hammer drill having an improved operating mode switch-over mechanism
US5379848A (en) Drill hammer
US7174969B2 (en) Rotary hammer
JPH0435309B2 (zh)
JP5340881B2 (ja) 打撃工具
JP4446248B2 (ja) ハンマドリル
CN102476367B (zh) 动力工具
CN112296946B (zh) 电锤
JP6735118B2 (ja) ハンマドリル
JP5007955B2 (ja) ハンマドリル
CN201881359U (zh) 动力工具
JP4568600B2 (ja) ハンマドリル
CN116512191A (zh) 集尘杯和电动工具
JP6668110B2 (ja) 打撃工具
US20240009823A1 (en) Rotary hammer
JP7331864B2 (ja) 打撃作業機
WO2018021433A1 (ja) 電動工具
JP2022159879A (ja) 打撃工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