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09784A - 具有凹凸设计的布帛和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具有凹凸设计的布帛和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109784A
CN107109784A CN201580068657.4A CN201580068657A CN107109784A CN 107109784 A CN107109784 A CN 107109784A CN 201580068657 A CN201580068657 A CN 201580068657A CN 107109784 A CN107109784 A CN 1071097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yurethane resin
silk
cloth
fiber
coat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6865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109784B (zh
Inventor
川村和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r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eir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56126232&utm_sourc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7109784(A)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r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eire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1097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097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1097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097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QDECORATING TEXTILES
    • D06Q1/00Decorating textiles
    • D06Q1/08Decorating textiles by fixation of mechanical effects, e.g. calendering, embossing or Chintz effects, using chemical mean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CFINISHING, DRESSING, TENTERING OR STRETCHING TEXTILE FABRICS
    • D06C23/00Making patterns or designs on fabrics
    • D06C23/04Making patterns or designs on fabrics by shrinking, embossing, moiréing, or crêping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MTREATMENT,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LASS D06, OF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FEATHER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 D06M15/00Treating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with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Such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mechanical treatment
    • D06M15/19Treating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with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Such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mechanical treatment with synthet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D06M15/37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D06M15/564Polyureas, polyurethanes or other polymers having ureide or urethane links; Precondensation products forming them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MTREATMENT,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LASS D06, OF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FEATHER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 D06M15/00Treating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with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Such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mechanical treatment
    • D06M15/70Treating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with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Such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mechanical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mechanical treatment
    • D06M15/705Embossing; Calendering; Pressing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MTREATMENT,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LASS D06, OF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FEATHER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 D06M23/00Treatment of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cess
    • D06M23/16Processes for the non-uniform application of treating agents, e.g. one-sided treatment; Differential treatment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P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 D06P1/00General processes of 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or general processes of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dyes, pigments, or auxiliary substances employed
    • D06P1/44General processes of 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or general processes of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dyes, pigments, or auxiliary substances employed using insoluble pigments or auxiliary substances, e.g. binders
    • D06P1/52General processes of 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or general processes of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dyes, pigments, or auxiliary substances employed using insoluble pigments or auxiliary substances, e.g. binders using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synthetic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D06P1/5264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involving only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D06P1/5285Polyurethanes; Polyurea; Polyguanide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P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 D06P3/00Special processes of 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or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material treated
    • D06P3/34Material containing ester groups
    • D06P3/52Polyesters
    • D06P3/54Polyesters using dispersed dyestuff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P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 D06P5/00Other features in 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or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 D06P5/20Physical treatments affecting dyeing, e.g. ultrasonic or electric
    • D06P5/2044Textile treatments at a pression higher than 1 atm
    • D06P5/2061Textile treatments at a pression higher than 1 atm after dyeing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CFINISHING, DRESSING, TENTERING OR STRETCHING TEXTILE FABRICS
    • D06C2700/00Finishing or decoration of textile materials, except for bleaching, dyeing, printing, mercerising, washing or fulling
    • D06C2700/31Methods for making patterns on fabrics, e.g. by application of powder dye, moiréing, embossing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MTREATMENT,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LASS D06, OF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FEATHER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 D06M2101/00Chemical constitution of the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to be treated
    • D06M2101/16Synthetic fibres, other than mineral fibres
    • D06M2101/30Synthetic polymers consisting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D06M2101/32Polyesters

Abstract

提供微细且具有耐弯曲性和耐磨性的赋予了凹凸设计的布帛。一种布帛,其在布帛的表面侧的至少一部分具有聚氨酯树脂涂布部,且在聚氨酯树脂涂布部具有经过赋型的凹凸设计。聚氨酯树脂涂布部为涂布后的聚氨酯树脂存在的区域,聚氨酯树脂渗透至布帛的至少表面部中的纤维间,由聚氨酯树脂和纤维形成布帛表面。聚氨酯树脂涂布部中的聚氨酯树脂的赋予深度为50~200μm,聚氨酯树脂的填充率为15~45%,且布帛的纤维的填充率为50~80%。

Description

具有凹凸设计的布帛和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凹凸设计的布帛和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衣服、内饰材料、车辆内部装饰材料等领域中,要求设计性高的商品,开发了在表面有凹凸图案的商品。例如,为了对布帛赋予凹凸设计,对布帛表面实施了压花加工。然而,构成布帛的纤维具有弹性。因此,存在如下课题:即使进行基于压花加工的加热按压,其设计为微细的凹凸形状的情况下,由于纤维的弹性引起的压缩恢复力而无法得到充分的赋型效果。
作为解决上述那样的课题的方法,考虑了使用纤度小的纤维作为构成布帛的纤维,来减小由纤维的弹性所引起的压缩恢复力。然而,上述情况下,虽然可以利用压花加工赋予微细的凹凸形状,但存在如下课题:没有凹凸形状的耐久性,由于磨耗而凹凸形状消失。
另外,如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那样,如果在布帛表面形成树脂膜(树脂层),则与纤维相比,树脂的赋型性良好,因此,可以赋予微细的凹凸形状。然而,存在如下课题:会变成如合成皮革、塑料薄膜那样膜在表面紧张的状态;破坏基于纤维的柔软的触感、外观;而且,弯曲时会产生裂纹。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55-13278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2-24208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微细且具有耐弯曲性和耐磨性的赋予了凹凸设计的布帛。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第1涉及一种布帛,其在由纤维形成的布帛的表面侧的至少一部分具有聚氨酯树脂涂布部,且在前述聚氨酯树脂涂布部具有经过赋型的凹凸设计。前述聚氨酯树脂涂布部为所涂布的聚氨酯树脂存在的区域,聚氨酯树脂渗透至布帛的至少表面部中的纤维间,由聚氨酯树脂和纤维形成布帛表面,该聚氨酯树脂涂布部满足以下的特征。
聚氨酯树脂的赋予深度为50~200μm。
聚氨酯树脂的填充率为15~45%。
布帛的纤维的填充率为50~80%。
本发明第2涉及一种布帛的制造方法,其为上述具有凹凸设计的布帛的制造方法,其中,在布帛的表面侧的至少一部分涂布聚氨酯树脂后,利用压花加工对聚氨酯树脂涂布部赋型凹凸设计。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聚氨酯树脂抑制由纤维的弹性引起的压缩恢复力、微细且具有耐弯曲性和耐磨性的赋予了凹凸设计的布帛。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一个实施例的布帛表面的照片。
图2为一个实施例的布帛的截面照片。
图3为放大了一个实施例的布帛的聚氨酯树脂涂布部的截面照片。
图4为实施例5中使用的布帛的组织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具有凹凸设计的布帛为在布帛的表面侧的至少一部分具有聚氨酯树脂涂布部,且在前述聚氨酯树脂涂布部具有经过赋型的凹凸设计的布帛。聚氨酯树脂涂布部为所涂布的聚氨酯树脂存在的区域,聚氨酯树脂渗透至布帛的至少表面部中的纤维间,由聚氨酯树脂和纤维形成布帛表面,满足下述(1)~(3)的特征。
(1)聚氨酯树脂的赋予深度为50~200μm。
(2)聚氨酯树脂的填充率为15~45%。
(3)布帛的纤维的填充率为50~80%。
通过满足这些(1)~(3)的特征、且使聚氨酯树脂存在于布帛表面周边的纤维之间,从而可以抑制由纤维的弹性引起的压缩恢复力,且得到具有耐弯曲性和耐磨性的微细的凹凸设计。
图1为一个实施例的具有凹凸设计的布帛的表面的照片(25倍),图2为同一布帛的截面照片(100倍)。在布帛的表面形成有由压花加工得到的微细的凹凸设计、即压花图案。
图3的布帛的截面照片为一个实施例的具有凹凸设计的布帛的聚氨酯树脂涂布部的垂直方向的截面的照片,是聚氨酯树脂涂布部的聚氨酯树脂的赋予状态的一例。对于聚氨酯树脂,不是覆盖布帛表面的膜状,而是渗透至布帛的至少表面部中的纤维间与纤维一起形成块状,在布帛表面周边的纤维之间以将纤维彼此固结的方式存在。因此,可以抑制由纤维的弹性引起的压缩恢复力,且得到具有耐弯曲性和耐磨性的微细的凹凸设计。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聚氨酯树脂涂布部是指涂布有聚氨酯树脂的部分,是所涂布的聚氨酯树脂存在的区域。
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作为处理对象的布帛、即、涂布聚氨酯树脂的对象布帛也被称为基布或布料。作为这样的布帛,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机织物、针织物、无纺布等公知的布帛。作为机织物的组织,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作为三原组织的平纹、斜纹(斜纹组织)、缎纹、这些三原组织的变化组织、梨皮组织等特別组织、进而将它们组合2种以上而成的混合组织等。作为针织物,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特里科经编针织物、双针拉舍尔经编针织物、圆型针织物。
构成本实施方式中的布帛的纤维原材料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以往公知的天然纤维、再生纤维、半合成纤维、合成纤维等。它们可以单独使用1种,或组合2种以上使用。其中,从耐久性、特别是机械强度、耐热性、耐光性的观点出发,纤维原材料优选合成纤维,更优选聚酯,特别优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进而,从阻燃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阻燃纤维。
可以利用编织组织、起毛加工等公知的方法,在作为基布的布帛的表面形成绒头。布帛具有绒头时的绒头长度没有特别限制,从耐磨性的观点出发,例如,全切割起毛品、双针拉舍尔经编针织物的开幅品等起绒(pile)品的情况下,绒头长度优选为1600μm以下。通过为1600μm以下,可以抑制聚氨酯树脂以层状固结在绒头表面。因此,在磨耗时仅对聚氨酯树脂涂布部施加负荷,可以防止耐磨性变差。
本实施方式的具有凹凸设计的布帛(以下,也称为带设计的布帛)在布帛的表面侧的至少一部分具有聚氨酯树脂涂布部。构成聚氨酯树脂涂布部的布帛的纤维的单纤维纤度(以下,也称为单纤度)主要优选为1.5dtex以下的纤维。通过单纤维纤度为1.5dtex以下,可以防止纤维间的孔隙变大,提高由压花加工得到的微细的凹凸形状的赋型性。单纤维纤度的下限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为0.1dtex以上。
作为基布的布帛为机织物的情况下,在赋予凹凸设计的区域中,每单位体积1mm3的纤度的总计优选为2500~5800dtex。另外,更优选3000~5800dtex、进一步优选3500~5800dtex。通过为2500dtex以上,可以减小纤维间的孔隙,提高由压花加工得到的微细的凹凸形状的赋型性。另外,通过为5800dtex以下,可以确保良好的织制性。
需要说明的是,每单位体积1mm3的纤度的总计如下算出。即,根据经丝密度(根/25.4mm)与经丝纤度(经丝的丝纤度)(dtex)及25.4mm的积,相对于坯布长度方向,算出宽度方向25.4mm×长度方向25.4mm×布帛厚度(mm)的体积中的经丝的纤度的总计。该计算中,使经向25.4mm中的经丝的长度为25.4mm。严格而言,经丝不直行而在与纬丝的交织部分弯曲,但按照直行的方式进行计算。纬丝的纤度的总计也与经丝同样地算出,算出经丝的纤度的总计和纬丝的纤度的总计之和。计算所算出的值与体积(宽度方向×长度方向×布帛厚度)的商,作为每1mm3的纤度的总计。
具体而言,通过下述式算出。
每单位体积1mm3的纤度的总计
=(经丝密度×经丝纤度×25.4+纬丝密度×纬丝纤度×25.4)÷(25.4×25.4×布帛厚度(mm))
有脱丝的情况等,丝密度与实质的密度不同时,使用实质的密度而算出。例如,如果脱经丝为1in3out(即,1根嵌丝3根脱丝的排列),则在经丝密度上乘以1/4而算出。
作为基布的布帛为针织物的情况下,在赋予凹凸设计的区域中,每单位体积1mm3的纤度的总计优选为1000~5800dtex。另外,更优选1200~5800dtex、进一步优选1500~5800dtex。通过为1000dtex以上,可以减小纤维间的孔隙,提高由压花加工得到的微细的凹凸形状的赋型性。另外,通过为5800dtex以下,可以确保良好的编制性。
需要说明的是,针织物的情况下的每单位体积1mm3的纤度的总计如下算出。根据线圈密度的2倍数与丝纤度及25.4mm的积,相对于坯布长度方向,算出宽度方向(25.4mm)×长度方向(25.4mm)×布帛厚度(mm)的体积中的纤度的总计。相对于坯布长度方向为垂直方向的截面中,1个毛圈中可见2个截面,因此,将经密度加倍来计算。另外,该计算中,使宽度方向25.4mm中的毛圈的截面连接的长度为25.4mm。另外,严格来讲针织纱不直行而形成毛圈,因此是弯曲的,但以直行的方式计算。计算所算出的值与体积(宽度方向×长度方向×布帛厚度)的商,作为每1mm3的纤度的总计。组织为多重的情况下,构成各组织的丝中,分别算出坯布宽度方向(25.4mm)×坯布长度方向(25.4mm)×布帛厚度(mm)的体积中的丝纤度后,进行总计,算出总计的值与体积的商,求出每单位体积1mm3的纤度的总计。
具体而言,通过下述式算出。
每单位体积1mm3的纤度的总计(特里科经编织物和圆型编织物的情况)
=(各丝的丝纤度的总计※1×线圈密度×2×25.4)÷(25.4×25.4×布帛厚度(mm))
※1:如果为特里科经编针织物,则为前丝、中丝和后丝的丝纤度的总计,如果为圆型针织物,则为面丝、连结丝和底丝的丝纤度的总计。
每单位体积1mm3的纤度的总计(双针拉舍尔经编针织物的开幅品的情况)
={(各地丝的丝纤度的总计+各绒头丝的丝纤度的总计)×线圈密度×2×25.4}÷(25.4×25.4×布帛厚度(mm))
每单位体积1mm3的纤度的总计(双针拉舍尔经编针织物的非开幅品的情况)
={(各地丝的丝纤度的总计+各连接丝的丝纤度的总计×2)×线圈密度×2×25.4}÷(25.4×25.4×布帛厚度(mm))
有脱丝的情况等,丝密度与实质的密度不同的情况下,使用实质的密度算出。以下示出一例。双针拉舍尔经编针织物的非开幅品的连接丝中,例如脱丝为1in1out的情况下,成为下述式。
每单位体积1mm3的纤度的总计
={(各地丝的丝纤度的总计+各连接丝的丝纤度的总计×2×1/2)×线圈密度×2×25.4}÷(25.4×25.4×布帛厚度(mm))
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聚氨酯树脂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聚醚系、聚酯系、聚碳酸酯系等聚氨酯树脂。其中,从手感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聚酯系聚氨酯树脂,从耐久性、特别是耐磨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聚碳酸酯系聚氨酯树脂。
聚氨酯树脂的软化温度优选为100~200℃。通过软化温度为100℃以上,即使车辆内部装饰材料等在高温下长时间放置那样的条件下使用时,也可以使树脂不易溶出。通过软化温度为200℃以下,赋型凹凸设计时,可以将压花辊的加热温度设定为较低,可以避免未赋予聚氨酯树脂的部分的基布***硬。需要说明的是,软化温度使用DSC热分析机通过差示扫描热分析法而测定。
聚氨酯树脂的涂布可以对布帛整体进行,或者也可以仅在赋予微细的凹凸设计的部分周边进行。聚氨酯树脂涂布部中的聚氨酯树脂的赋予量根据作为处理对象的布帛的构成、例如密度、纤度等而不同,对布帛,优选为大致1~200g/m2。通过为1g/m2以上,纤维彼此充分固结,因此,耐磨性提高,或者由压花加工得到的微细的凹凸形状的赋型性提高。通过为200g/m2以下,抑制手感***。此处,聚氨酯树脂渗透至布帛的至少表面部(表层部)中的纤维间,与纤维一起形成布帛的表面部,而非如带粒面合成皮革那样在布帛的表面整体形成聚氨酯树脂单独的表皮层。需要说明的是,聚氨酯树脂的赋予量是指,将涂布有聚氨酯树脂的部分中的赋予量换算为单位平方米的赋予量而得到的,是以干燥后的固体成分质量计的值。
本实施方式的聚氨酯树脂涂布部中的聚氨酯树脂的赋予深度为50~200μm的范围。通过为50μm以上,纤维彼此充分固结,因此,耐磨性提高,或者由压花加工得到的微细的凹凸形状的赋型性提高。通过为200μm以下,抑制手感***。优选为50~130μm、进一步优选为50~100μm。
需要说明的是,聚氨酯树脂的赋予深度是指,聚氨酯树脂在布帛的纤维之间存在的区域的、距离布帛表面的深度,以下,将该区域也称为聚氨酯树脂的赋予深度区域。此处、聚氨酯树脂的赋予深度与聚氨酯树脂涂布部的厚度为相同含义。图3中用白色箭头表示聚氨酯树脂的赋予深度。需要说明的是,聚氨酯树脂的赋予深度如下求出。用显微镜拍摄聚氨酯树脂涂布部的垂直截面,在任意10处,测定聚氨酯树脂将纤维彼此固结而呈块状的部分的、从布帛表面至聚氨酯树脂的渗透下端为止的垂直方向的长度,求出平均。
如上所述,聚氨酯树脂渗透至布帛的至少表面部中的纤维间,也可以遍及布帛厚度的整体地渗透。但是,从手感的方面出发,优选的是,聚氨酯树脂不渗透至布帛厚度的整体,即,渗透至包含布帛的表面部的厚度方向的一部分。具体而言,聚氨酯树脂的赋予深度相对于带设计的布帛的厚度之比可以为3~30%,也可以为3~10%。此处,带设计的布帛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为0.2~3.0mm(即200~3000μm),也可以为0.3~2.8mm。
本实施方式的聚氨酯树脂涂布部中的聚氨酯树脂的填充率为15~45%的范围。通过为15%以上,凹凸形状的赋型性提高。通过为45%以下,耐弯曲性提高。优选为15~35%、更优选为20~35%。
需要说明的是,聚氨酯树脂涂布部中的聚氨酯树脂的填充率是在聚氨酯树脂的赋予深度区域(聚氨酯树脂将纤维彼此固结而呈块状的部分)中聚氨酯树脂所占的比例,如下求出。即,根据后述的纤维的填充率和孔隙率,通过下述式求出。
聚氨酯树脂的填充率(%)=100-(纤维的填充率+孔隙率)
聚氨酯树脂涂布部中的布帛的纤维的填充率为50~80%的范围。通过为50%以上,可以减小纤维间的孔隙,提高纤维彼此的固结,提高耐磨性。通过为80%以下,可以提高耐弯曲性。优选为55~80%、更优选为55~75%。
需要说明的是,聚氨酯树脂涂布部中的纤维的填充率是在聚氨酯树脂的赋予深度区域(聚氨酯树脂将纤维彼此固结而呈块状的部分)中纤维所占的比例,如下求出。即,利用扫描器读取用显微镜拍摄聚氨酯树脂涂布部的垂直截面而得到的照片,在以纬向为100μm的宽度、以经向为聚氨酯树脂的赋予深度区域的测定面积中,测定丝的截面的数量(n),通过下述式求出纤维的填充率。需要说明的是,丝的直径R(μm)是测定任意5处的丝的截面的经向·纬向的直径进行平均而求出的。
纤维的填充率(%)=(78.5×R2×n)÷(100×聚氨酯树脂的赋予深度(μm))
需要说明的是,聚氨酯树脂涂布部中的纤维的填充率是在任意5处求出的纤维的填充率的平均值。
本实施方式的聚氨酯树脂涂布部中的纤维截面的外周长之和优选每单位面积10000μm2为1500μm以上,更优选为1800μ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700μm以上。如果为1500μm以上,则聚氨酯树脂与纤维的密合性提高,可以抑制纤维的压缩恢复力,提高由压花加工得到的微细的凹凸形状的赋型性。认为这是由于,外周长之和越大,单纤度小的纤维(单纤维)越大量存在,纤维间的孔隙小,聚氨酯树脂与纤维容易固结。另外认为是由于,单纤度小的纤维多时,相对于纤度的总计,表面积变大,因此,聚氨酯树脂覆盖的面积变大,容易固结。纤维截面的外周长之和的上限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为9000μm以下,也可以为6000μm以下。
需要说明的是,聚氨酯树脂涂布部中的纤维截面的外周长之和如下求出。即,利用扫描器读取用显微镜拍摄聚氨酯树脂涂布部的垂直截面而得到的照片,在以纬向为100μm的宽度、以经向为聚氨酯树脂的赋予深度区域的测定面积中,测定丝的截面的数量(n),通过下述式,求出纤维截面的外周长之和。需要说明的是,丝的直径R(μm)是测定任意5处的丝的截面的经向·纬向的直径进行平均而求出的。
纤维截面的外周长之和(μm)=(31400×R×n)÷(100×聚氨酯树脂的赋予深度(μm))
需要说明的是,聚氨酯树脂涂布部中的纤维截面的外周长之和设为在任意5处求出的纤维截面的外周长之和的平均值。
聚氨酯树脂涂布部中的孔隙率优选为13%以下、更优选为9%以下。通过孔隙率为13%以下,容易赋型由压花加工得到的凹凸形状。孔隙率的下限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为0.1%以上,也可以为2%以上。
需要说明的是,聚氨酯树脂涂布部中的孔隙率是在聚氨酯树脂的赋予深度区域(聚氨酯树脂将纤维彼此固结而呈块状的部分)中孔隙部分所占的比例,如下求出。即,利用扫描器读取用显微镜拍摄聚氨酯树脂涂布部的垂直截面而得到的照片,在以纬向为100μm的宽度、以经向为聚氨酯树脂的赋予深度区域的测定面积中,将孔隙部分和除此之外的部分二值化,算出布帛的聚氨酯树脂的赋予深度区域中的孔隙部分的比例。需要说明的是,聚氨酯树脂涂布部中的孔隙率设为在任意5处求出的孔隙率的平均值。
聚氨酯树脂涂布部中的聚氨酯树脂的截面积每100μm2的纤维的根数优选1.5根以上、更优选2.0根以上。通过为1.5根以上,单位聚氨酯树脂的纤维数变多,因此,可以提高基于聚氨酯树脂的粘结剂效果。因此,可以提高由压花加工得到的微细的凹凸形状的赋型性,提高耐磨性。该纤维的根数的上限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为100根以下,也可以为50根以下,还可以为20根以下。
需要说明的是,聚氨酯树脂涂布部中的聚氨酯树脂每100μm2的纤维的根数使用与聚氨酯树脂的填充率同样的用显微镜拍摄聚氨酯树脂涂布部的垂直截面而得到的照片而求出。对测定区域中的纤维截面的数量进行计数。聚氨酯树脂的面积用聚氨酯树脂的填充率与测定区域面积的积而算出。根据这些值,算出聚氨酯树脂每100μm2的纤维的根数。
作为本实施方式中的凹凸设计,优选的是,具有宽度为200~1500μm、深度的最大值为20~450μm的凹部形状的微细的凹凸设计(微细凹凸设计)。另外,作为凹凸设计,花样间隔的最大值优选为10000μm以下。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对于凹凸设计,凹部的宽度为200~1200μm、凹部的深度的最大值为20~250μm、花样间隔的最大值为5000μm以下。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凹部的宽度为200~800μm、凹部的深度的最大值为20~150μm、花样间隔的最大值为2000μm以下。通过满足这些范围,可以体现迄今为止的利用压花加工无法得到的微细的凹凸设计、例如如天然皮革的皮革纹那样的微细的凹凸设计。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凹凸设计中的凹部的宽度和深度可以根据用显微镜拍摄聚氨酯树脂涂布部的垂直截面而得到的照片,测定凹部的宽度和深度而求出。详细而言,如图2所示那样,凹凸设计的凹部的宽度(W)如下求出:对于任意3个凹部,测定从其一端至另一端为止的距离,算出平均值,从而求出。另外,凹凸设计的凹部的深度(D)如下求出:如上述那样测量凹部的宽度时,测定从连接从凹部的一端至另一端的直线向凹部最深的部分引下的垂线的距离,从而求出,求出对于任意3个凹部的最大值。然后,对于凹凸设计的花样间隔,根据用显微镜拍摄聚氨酯树脂涂布部的表面照片而得到的照片,测定相邻的凸部的顶点间的距离,从而求出,求出对于任意3组凸部的最大值。
凹凸设计的垂直方向上的截面形状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能够体现更纤细的花样的波型。另外,为波型的情况下,在相邻的凹凸中,连接凸部的最高位与凹部的最低位的直线的倾斜角度优选为5~40度。更优选倾斜角度为5~30度、进一步优选为5~20度。
需要说明的是,波型设计的倾斜角度如下测定。根据用显微镜拍摄聚氨酯树脂涂布部的垂直截面而得到的照片,测定连接凸部的最高位与凹部的最低位的直线跟凸部最高位处的切线的角度而求出。
本实施方式的具有凹凸设计的布帛可以如下得到:在作为基布的布帛的表面侧的至少一部分涂布聚氨酯树脂后,利用压花加工对聚氨酯树脂涂布部赋型凹凸设计,从而得到。
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中,首先,将包含聚氨酯树脂的处理液涂布于布帛的表面侧的至少一部分。例如,可以将该处理液涂布于布帛的表面侧的整个面。或者,还可以将该处理液涂布于布帛的表面侧的一部分,该情况下,可以以图案状涂布。处理液至少包含聚氨酯树脂和使其分散的介质(例如水),根据需要,也可以包含着色材料(染料、颜料、金属粉末)、增稠剂等添加剂。
处理液的涂布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丝网印刷、旋转印刷、喷墨印刷等。另外,布帛具有凹凸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凹版涂布机、逗点涂布机、反向涂布机等。
接着,使聚氨酯树脂干燥并固化。干燥只要能够成为介质不残留的程度即可,对条件没有特别限定。可以考虑介质的沸点、生产效率而适当设定。
如此,在布帛的表面部涂布聚氨酯树脂并干燥后,对其表面整体进行压花加工。具体而言,例如通过温度为100~160℃、压力(线压力)为490~1960N/cm的压花辊,使布帛表面的聚氨酯树脂软化并赋型。在压花辊的表面刻印凹凸与期望的微细凹凸图案相反的凹凸图案。压花辊的温度考虑聚氨酯树脂的软化温度、构成布帛的纤维原材料、所要求的耐久性等而设定。
为了使手感柔软,可以对赋型加工后的布帛进行热处理。热处理优选以100~150℃进行30秒~3分钟。
如以上那样,可以得到本实施方式的具有凹凸设计的布帛。聚氨酯树脂在厚度方向上渗透至至少表面部中的纤维间,与纤维一起形成布帛的表面部。
本实施方式的具有凹凸设计的布帛的用途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在车辆内部装饰材料、内饰材料、衣服、包等各种领域中使用。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进行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这些例子。另外,布帛的评价依据以下的方法。
(1)赋型性
以目视确认使用具有下述凹凸形状的压花辊A、B、C进行了压花加工的制品,依据下述评价基准进行评价。
压花辊A:凹部的宽度800μm、凹部的深度的最大值150μm、花样间隔2000μm、垂直方向的凹凸截面形状;波型、倾斜角度5~20度、皮革绉纹花样
压花辊B:凹部的宽度1200μm、凹部的深度的最大值250μm、花样间隔5000μm、垂直方向的凹凸截面形状;波型、倾斜角度10~30度、皮革绉纹花样
压花辊C:凹部的宽度1500μm、凹部的深度的最大值450μm、花样间隔10000μm、垂直方向的凹凸截面形状;梯型、线花样
(评价基准)
1:A、B、C的全部凹凸形状被清晰地赋型。
2:A的凹凸形状不清晰,但B、C的凹凸形状被清晰地赋型。
3:A、B的凹凸形状不清晰,但C的凹凸形状被清晰地赋型。
4:A、B、C的全部凹凸形状不清晰。
(2)耐弯曲性
将赋型性评价后的试验片裁切成宽度25mm、长度150mm后,固定于德墨西亚弯曲试验机(TESTER SANGYO CO,.LTD.制)。以弯曲冲程57mm、以每分钟300次弯曲3000次。观察弯曲后的试验片,依据如下基准进行评价。
(评价基准)
1:不产生龟裂。
2:产生龟裂。
(3)耐磨性
将赋型性评价后的试验片裁切成宽度70mm、长度300mm后,在背面添加宽度70mm、长度300mm、厚度10mm的大小的聚氨酯泡沫,固定于平面磨耗试验机T-TYPE(株式会社大荣科学精器制作所制)。对盖有棉布(棉帆布)的摩擦子施加载荷9.8N,对试验片进行磨耗。摩擦子在试验片的表面上140mm之间以60往复/分钟的速度往复磨耗10000次。棉帆布每隔磨耗次数2500次往复进行交换,进行总计10000次的往复磨耗。观察磨耗后的试验片,依据如下基准进行评价。
(评价基准)
1:没有凹凸形状的消失。
2:稍有凹凸形状的消失。
3:明显有凹凸形状的消失。
[实施例1]
使用167dtex/288f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假捻加工丝作为经丝,使用167dtex/48f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假捻加工丝作为纬丝,以经丝浮出(日文:経糸出し)的5张缎纹组织进行织制,得到坯布。接着,利用热定形机以190℃实施1分钟热处理。所得布帛的经丝的密度为178根/25.4mm、纬丝的密度为61根/25.4mm、体积每1mm3的纤度为3928dtex。
接着,利用丝网印刷机,在整个面上涂布聚氨酯树脂“RYUDTE-W BINDER UF6025”(DIC株式会社制、软化温度=120℃)溶液(固体成分28质量%)。按照聚氨酯树脂涂布量以干燥后质量计成为30g/m2的方式设定涂布次数。涂布聚氨酯树脂溶液后,在90℃干燥机中使其干燥10分钟。接着,利用压花加工机,以辊温度150℃、辊压力588N/cm、布速3m/分钟实施压花加工。压花辊使用前述的评价项目赋型性中记载的A~C这3种辊。
对于所得布帛,聚氨酯树脂渗透至布帛的表面部中的纤维间,由聚氨酯树脂和纤维形成布帛表面,对布帛表面整体赋予了由压花加工得到的微细凹凸设计(微细压花图案)。该带设计的布帛的聚氨酯树脂涂布部中的聚氨酯树脂赋予深度为98μm、纤维填充率为69.1%、聚氨酯树脂填充率为26.4%、孔隙率为4.5%、聚氨酯树脂每100μm2的纤维的根数为6.5根、单纤维截面周围的长度为3863μm、布帛厚度为400μm。将评价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2]
利用3枚筘的特里科经编机,L1(前丝)使用84dtex/96f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假捻加工丝以3针针床横移经绒组织(1-0/3-4)、L2(中丝)使用84dtex/36f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阻燃丝以经平组织(1-0/1-2)、L3(后丝)使用84dtex/36f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阻燃丝以3针针床横移经绒组织(2-1/1-0),穿线分别以满穿进行编制,得到坯布。接着,利用染色机,以灰色的分散染料在130℃下实施60分钟染色。接着,利用具备具有起绒辊12根、逆针起绒辊12根的针布辊的针布起毛机,以针布辊转矩2.5MPa、布速12m/分钟,交替地进行自编制结束方向的起毛和自编制开始方向的起毛13次,实施全切割起毛。接着,利用热定形机,以190℃进行1分钟热处理而完成。对于所得布帛的密度,线圈为71毛圈/25.4mm、纵行为38毛圈/25.4mm,体积每1mm3的纤度为2310dtex。
接着,利用丝网印刷机,在整个面上涂布聚氨酯树脂“RYUDTE-W BINDER UF6025”(DIC株式会社制)溶液(固体成分28质量%)。按照聚氨酯树脂涂布量以干燥后质量计成为30g/m2的方式设定涂布次数。涂布聚氨酯树脂溶液后,在90℃干燥机中使其干燥10分钟。接着,利用压花加工机,以辊温度120℃、辊压力1470N/cm、布速3m/分钟进行压花加工。辊使用上述A~C这3种辊。
对于所得布帛,聚氨酯树脂渗透至布帛的表面部中的纤维间,由聚氨酯树脂和纤维形成布帛表面,对布帛表面整体赋予了由压花加工得到的微细凹凸设计。该带设计的布帛的聚氨酯树脂涂布部中的聚氨酯树脂的赋予深度为92μm、纤维填充率为66.2%、聚氨酯树脂填充率为25.4%、孔隙率为8.4%、聚氨酯树脂每100μm2的纤维的根数为4.0根、单纤维截面周围的长度为2934μm、布帛厚度为610μm。将评价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3]
使用178dtex/24f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假捻加工丝作为经丝,使用167dtex/144f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假捻加工丝作为纬丝,以经丝浮出的8张缎纹组织和纬丝浮出的8张缎纹组织制成10mm间隔的饰边花样,进行织制,得到坯布。接着,利用具备具有起绒辊12根、逆针起绒辊12根的针布辊的针布起毛机,以针布辊转矩2.5MPa、布速12m/分钟,交替地进行自织制结束方向的起毛和自织制开始方向的起毛13次,实施半切割起毛。接着,利用热定形机,以150℃进行1分钟热处理而完成。所得布帛的经丝的密度为184根/25.4mm、纬丝的密度为88根/25.4mm、体积每1mm3的纤度为3113dtex。
接着,利用反向涂布机,以布速5m/分钟、辊转速12m/分钟,仅在纬丝部涂布聚氨酯树脂“RYUDTE-W BINDER UF6025”(DIC株式会社制)溶液(固体成分28质量%)。按照聚氨酯树脂涂布量以干燥后质量计成为30g/m2的方式设定辊转速条件。涂布聚氨酯树脂溶液后,在90℃干燥机中使其干燥10分钟。接着,利用压花加工机,以辊温度150℃、辊压力588N/cm、布速3m/分钟进行压花加工。辊使用上述A~C这3种辊。
对在所得制品的布帛表面露出、且涂布有树脂的纬丝部赋予了由压花加工得到的微细凹凸设计,该聚氨酯树脂涂布部中的聚氨酯树脂的赋予深度为66μm、纤维填充率为59.6%、聚氨酯树脂填充率为30.9%、孔隙率为9.5%、聚氨酯树脂每100μm2的纤维的根数为2.4根、单纤维截面周围的长度为2353μm。带设计的布帛的厚度为600μm。将评价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4]
利用3枚筘的特里科经编机,L1(前丝)使用84dtex/72f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假捻加工丝以4针针床横移经绒组织(1-0/4-5)、L2(中丝)使用84dtex/36f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正规丝以经平组织(1-0/1-2)、L3(后丝)使用84dtex/36f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正规丝以4针针床横移经绒组织(2-1/1-0),穿线分别以满穿进行编制,得到坯布。接着,利用染色机,以灰色的分散染料在130℃下实施60分钟染色。接着,利用具备具有起绒辊12根、逆针起绒辊12根的针布辊的针布起毛机,以针布辊转矩2.5MPa、布速12m/分钟,交替地进行自编制结束方向的起毛和自编制开始方向的起毛13次,实施全切割起毛。接着,利用热定形机,以190℃进行1分钟热处理而完成。对于所得布帛的密度,线圈为67毛圈/25.4mm、纵行为28毛圈/25.4mm,体积每1mm3的纤度为2179dtex。
接着,利用刮刀涂布机,以布速10m/分钟,在整个面涂布聚氨酯树脂“RYUDTE-WBINDER UF6025”(DIC株式会社制)溶液(固体成分28质量%)。按照聚氨酯树脂涂布量以干燥后质量计成为30g/m2的方式设定刮刀的形状和位置。涂布聚氨酯树脂溶液后,用130℃干燥机使其干燥1分钟。接着,利用压花加工机,以辊温度120℃、辊压力1470N/cm、布速3m/分钟进行压花加工。辊使用上述A~C这3种辊。
对于所得布帛,聚氨酯树脂渗透至布帛的表面部中的纤维间,由聚氨酯树脂和纤维形成布帛表面,对布帛表面整体赋予了由压花加工得到的微细凹凸设计。该带设计的布帛的聚氨酯树脂涂布部中的聚氨酯树脂赋予深度为53μm、纤维填充率为50.5%、聚氨酯树脂填充率为42.1%、孔隙率为7.4%、聚氨酯树脂每100μm2的纤维的根数为1.5根、单纤维截面周围的长度为1996μm、布帛厚度为610μm。将评价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5]
使用26gauge双面针织物圆型针织机,作为底丝(3F、6F),使用110dtex/48f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阻燃丝,作为连结丝(2F、5F),使用110dtex/36f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阻燃丝,作为面丝(1F、3F),使用84dtex/94f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假捻加工丝,依据图4的组织图,编制双面针织物的坯布。接着,利用染色机,以灰色的分散染料在130℃下实施60分钟染色。接着,利用具备具有起绒辊12根、逆针起绒辊12根的针布辊的针布起毛机,以针布辊转矩2.5MPa、布速12m/分钟交替地进行自编制结束方向的起毛和自编制开始方向的起毛13次,实施半切割起毛。接着,利用热定形机,以190℃进行1分钟热处理而完成。对于所得布帛的密度,线圈为73毛圈/25.4mm、纵行为34毛圈/25.4mm,体积每1mm3的纤度为2912dtex。
接着,利用丝网印刷机,在整个面涂布聚氨酯树脂“RYUDTE-W BINDER UF6025”(DIC株式会社制)溶液(固体成分28质量%)。按照聚氨酯树脂涂布量以干燥后质量计成为30g/m2的方式设定涂布次数。涂布聚氨酯树脂溶液后,在90℃干燥机中使其干燥10分钟。接着,利用压花加工机,以辊温度130℃、辊压力1470N/cm、布速3m/分钟进行压花加工。辊使用上述A~C这3种辊。
对于所得布帛,聚氨酯树脂渗透至布帛的表面部中的纤维间,由聚氨酯树脂和纤维形成布帛表面,对布帛表面整体赋予了由压花加工得到的微细凹凸设计。该带设计的布帛的聚氨酯树脂涂布部中的聚氨酯树脂赋予深度为84μm、纤维填充率为66.2%、聚氨酯树脂填充率为24.8%、孔隙率为9.0%、聚氨酯树脂每100μm2的纤维的根数为4.1根、单纤维截面周围的长度为2924μm、布帛厚度为600μm。将评价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6]
使用22gauge且具有6枚筘的双针拉舍尔经编针织机,分别地,将作为地丝的84dtex/36f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假捻加工丝向筘L1、L6中以满穿的方式导丝,将作为地丝的110dtex/94f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假捻加工丝向筘L2、L5中以满穿的方式导丝,将作为绒头丝的84dtex/216f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假捻加工丝向筘L3、L4中以满穿的方式导丝,依据下述组织,编制双针拉舍尔经编针织物的坯布。
筘L1:1-2/1-1/1-0/1-1
筘L2:1-0/1-1/1-2/1-1
筘L3:1-0/0-1
筘L4:1-0/0-1
筘L5:1-0/1-1/1-2/1-1
筘L6:1-2/1-1/1-0/1-1
将该坯布进行中间裁切后,进行针梳预梳处理。接着,利用染色机,以灰色的分散染料在130℃下实施60分钟染色。接着,利用热定形机,以190℃进行1分钟热处理而完成。对于所得布帛的密度,线圈为53毛圈/25.4mm、纵行为38毛圈/25.4mm,体积每1mm3的纤度为1259dtex。
接着,利用丝网印刷机,在整个面涂布聚氨酯树脂“RYUDTE-W BINDER UF6025”(DIC株式会社制)溶液(固体成分28质量%)。按照聚氨酯树脂涂布量以干燥后质量计成为30g/m2的方式设定涂布次数。涂布聚氨酯树脂溶液后,在90℃干燥机中使其干燥10分钟。接着,利用压花加工机,以辊温度110℃、辊压力1960N/cm、布速3m/分钟进行压花加工。辊使用上述A~C这3种辊。
对于所得布帛,聚氨酯树脂渗透至布帛的表面部中的纤维间,由聚氨酯树脂和纤维形成布帛表面,对布帛表面整体赋予了由压花加工得到的微细凹凸设计。该带设计的布帛的聚氨酯树脂涂布部中的聚氨酯树脂赋予深度为96μm、纤维填充率为63.1%、聚氨酯树脂填充率为27.9%、孔隙率为9.0%、聚氨酯树脂每100μm2的纤维的根数为9.6根、单纤维截面周围的长度为4609μm、布帛厚度为1200μm。将评价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7]
使用22gauge且具有6枚筘的双针拉舍尔经编机,分别地,将作为衬里组织地丝的167dtex/30f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假捻加工丝向筘L1、L2中以满穿的方式导丝,将作为连接丝的33dtex/1f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假捻加工丝向筘L3中以满穿的方式导丝,将作为连接丝的330dtex/144f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假捻加工丝向筘L4中以满穿的方式导丝,将作为面料组织地丝的220dtex/288f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假捻加工丝向筘L5中以满穿的方式导丝,将作为面料组织地丝的110dtex/144f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假捻加工丝向筘L6中以1in3out的方式导丝,依据下述组织,编制双针拉舍尔经编针织物的坯布。
筘L1:1-0/0-0/2-3/3-3
筘L2:0-1/1-1/2-1/1-1
筘L3:0-1/0-1/1-0/1-0
筘L4:0-0/0-1/0-0/0-1/0-0/0-0/0-0/
0-0/0-0/0-0/0-0/0-0/0-0/0-0/
0-0/0-0/0-0/0-0/0-0/0-0
筘L5:0-0/0-1/1-1/1-0
筘L6:0-0/4-4/4-4/0-0/0-0/4-4/4-4/
0-0/0-0/8-8/8-8/0-0/0-0/8-8/
8-8
接着,利用染色机,以灰色的分散染料在130℃下实施60分钟染色。接着,利用热定形机,以190℃进行1分钟热处理而完成。对于所得布帛的密度,线圈为43毛圈/25.4mm、纵行为25毛圈/25.4mm,体积每1mm3的纤度为1771dtex。
接着,利用丝网印刷机,在整个面涂布聚氨酯树脂“RYUDTE-W BINDER UF6025”(DIC株式会社制)溶液(固体成分28质量%)。按照聚氨酯树脂涂布量以干燥后质量计成为30g/m2的方式设定涂布次数。涂布聚氨酯树脂溶液后,在90℃干燥机中使其干燥10分钟。接着,利用压花加工机,以辊温度100℃、辊压力1764N/cm、布速3m/分钟进行压花加工。辊使用上述A~C这3种辊。
对于所得布帛,聚氨酯树脂渗透至布帛的表面部中的纤维间,由聚氨酯树脂和纤维形成布帛表面,对布帛表面整体赋予了由压花加工得到的微细凹凸设计。该带设计的布帛的聚氨酯树脂涂布部中的聚氨酯树脂赋予深度为95μm、纤维填充率为70.1%、聚氨酯树脂填充率为21.9%、孔隙率为8.0%、聚氨酯树脂100μm2中的纤维的根数为5.8根、单纤维截面周围的长度为3329μm、布帛厚度为2500μm。将评价结果示于表1。
[比较例1]
作为经丝,使用333dtex/96f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假捻加工丝,作为纬丝,使用600dtex/192f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假捻加工丝,以纬丝浮出的8张缎纹组织进行织制,得到坯布。接着,利用热定形机以190℃实施1分钟热处理。所得布帛的经丝的密度为78根/25.4mm、纬丝的密度为36根/25.4mm、体积每1mm3的纤度为2341dtex。
接着,利用丝网印刷机,在整个面涂布聚氨酯树脂“RYUDTE-W BINDER UF6025”(DIC株式会社制)溶液(固体成分28质量%)。按照聚氨酯树脂涂布量以干燥后质量计成为30g/m2的方式设定涂布次数。涂布聚氨酯树脂溶液后,在90℃干燥机中使其干燥10分钟。接着,利用压花加工机,以辊温度150℃、辊压力588N/cm、布速3m/分钟进行压花加工。辊使用上述A~C这3种辊。
所得制品的聚氨酯树脂赋予深度为37μm、纤维填充率为64.9%、聚氨酯树脂填充率为20.1%、孔隙率为15.0%、聚氨酯树脂每100μm2的纤维的根数为1.3根、单纤维截面周围的长度为1480μm。将评价结果示于表1。
[比较例2]
利用2枚筘的特里科经编针织机,L1(前丝)使用55dtex/24f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假捻加工丝以2针针床横移经绒组织(1-0/4-5)、L2(后丝)使用33dtex/12f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假捻加工丝以经平组织(1-0/1-2),穿线分别以满穿的方式进行编制,得到坯布。接着,利用染色机,以灰色的分散染料在130℃下实施60分钟染色。接着,利用具备具有起绒辊12根、逆针起绒辊12根的针布辊的针布起毛机,交替地进行自编制结束方向的起毛和自编制开始方向的起毛13次,实施半切割起毛。接着,利用热定形机,以190℃进行1分钟热处理而完成。对于所得布帛的密度,线圈为66毛圈/25.4mm、纵行为36毛圈/25.4mm,体积每1mm3的纤度为915dtex。
接着,利用丝网印刷机,在整个面涂布聚氨酯树脂“RYUDTE-W BINDER UF6025”(DIC株式会社制)溶液(固体成分28质量%)。涂布聚氨酯树脂后,用90℃干燥机使其干燥10分钟。聚氨酯树脂涂布量以干燥后质量计约为30g/m2。接着,利用压花加工机,以辊温度120℃、辊压力1470N/cm、布速3m/分钟进行压花加工。辊使用上述A~C这3种辊。
所得制品的聚氨酯树脂赋予深度为27μm、纤维填充率为14.6%、聚氨酯树脂填充率为62.0%、孔隙率为23.4%、聚氨酯树脂每100μm2的纤维的根数为0.1根、单纤维截面周围的长度为409μm。将评价结果示于表1。
[比较例3]
作为经丝,使用167dtex/288f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假捻加工丝,作为纬丝,使用167dtex/288f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假捻加工丝,以经丝浮出的5张缎纹组织,进行织制,得到坯布。接着,利用热定形机以190℃实施1分钟热处理。所得布帛的经丝的密度为178根/25.4mm、纬丝的密度为65根/25.4mm、体积每1mm3的纤度为4204dtex。
接着,利用丝网印刷机,在整个面涂布聚氨酯树脂“RYUDTE-W BINDER UF6025”(DIC株式会社制)溶液(固体成分28质量%)。按照聚氨酯树脂涂布量以干燥后质量计成为60g/m2的方式设定涂布次数。涂布聚氨酯树脂溶液后,在90℃干燥机中使其干燥10分钟。所得布帛纤维不在表面露出,未形成聚氨酯树脂层。接着,利用压花加工机,以辊温度150℃、辊压力588N/cm、布速3m/分钟进行压花加工。辊使用上述A~C这3种辊。
所得制品的聚氨酯树脂赋予深度为35μm、纤维填充率为70.4%、聚氨酯树脂填充率为23.6%、孔隙率为6.0%、聚氨酯树脂每100μm2的纤维的根数为7.4根、单纤维截面周围的长度为3931μm。聚氨酯树脂变为膜状。将评价结果示于表1。
[比较例4]
按照聚氨酯树脂涂布量以干燥后质量计成为15g/m2的方式变更涂布次数,除此之外,全部与比较例1同样地得到制品。所得制品的聚氨酯树脂赋予深度为40μm、纤维填充率为64.9%、聚氨酯树脂填充率为9.5%、孔隙率为25.6%、聚氨酯树脂每100μm2的纤维的根数为2.8根、单纤维截面周围的长度为1480μm。将评价结果示于表1。
[比较例5]
作为经丝,使用122dtex/444f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分纤丝(日文:割繊糸),作为纬丝,使用244dtex/888f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分纤丝,以经丝浮出的5张缎纹组织进行织制,得到坯布。接着,利用热定形机以190℃实施1分钟热处理。所得布帛的经丝的密度为232根/25.4mm、纬丝的密度为110根/25.4mm、体积每1mm3的纤度为5713dtex。
接着,利用丝网印刷,在整个面涂布聚氨酯树脂“RYUDTE-W BINDER UF6025”(DIC株式会社制)溶液(固体成分28质量%)。按照聚氨酯树脂涂布量以干燥后质量计成为60g/m2的方式设定涂布次数。涂布聚氨酯树脂溶液后,在90℃干燥机中使其干燥10分钟。接着,利用压花加工机,以辊温度150℃、辊压力588N/cm、布速3m/分钟进行压花加工。辊使用上述A~C这3种辊。
所得制品的聚氨酯树脂赋予深度为42μm、纤维填充率为86.2%、聚氨酯树脂填充率为10.0%、孔隙率为3.8%、聚氨酯树脂每100μm2的纤维的根数为48.2根、单纤维截面周围的长度为7215μm。另外,聚氨酯树脂变为膜状。将评价结果示于表1。
[比较例6]
作为经丝,使用333dtex/96f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假捻加工丝,作为纬丝,使用600dtex/192f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假捻加工丝,以经丝浮出的5张缎纹组织进行织制,得到坯布。接着,利用热定形机以190℃实施1分钟热处理。所得布帛的经丝的密度为78根/25.4mm、纬丝的密度为36根/25.4mm、体积每1mm3的纤度为2341dtex。
接着,利用丝网印刷机,在整个面涂布聚氨酯树脂“RYUDTE-W BINDER UF6025”(DIC株式会社制)溶液(固体成分28质量%)。按照聚氨酯树脂涂布量以干燥后质量计成为30g/m2的方式设定涂布次数。涂布聚氨酯树脂溶液后,在90℃干燥机中使其干燥10分钟。接着,利用压花加工机,以辊温度160℃、辊压力490N/cm、布速3m/分钟进行压花加工。辊使用上述A~C这3种辊。
所得制品的聚氨酯树脂赋予深度为130μm、纤维填充率为72.2%、聚氨酯树脂填充率为12.4%、孔隙率为15.4%、聚氨酯树脂每100μm2的纤维的根数为2.4根、单纤维截面周围的长度为1647μm。将评价结果示于表1。
[比较例7]
使用比较例6的利用热定形机进行热处理后的机织物。对于该机织物的背面(纬丝浮起侧),利用具备具有起绒辊12根、逆针起绒辊12根的针布辊的针布起毛机,以针布辊转矩2.5MPa、布速12m/分钟,交替地进行自织制结束方向的起毛和自织制开始方向的起毛13次,实施半切割起毛。接着,利用热定形机,以190℃进行1分钟热处理而完成。
接着,利用丝网印刷机,在起毛面整个面涂布聚氨酯树脂“RYUDTE-W BINDERUF6025”(DIC株式会社制)溶液(固体成分28质量%)。按照聚氨酯树脂涂布量以干燥后质量计成为30g/m2的方式设定涂布次数。涂布聚氨酯树脂溶液后,在90℃干燥机中使其干燥10分钟。接着,利用压花加工机,以辊温度160℃、辊压力490N/cm、布速3m/分钟进行压花加工。辊使用上述A~C这3种辊。
所得制品的聚氨酯树脂赋予深度为158μm、纤维填充率为40.0%、聚氨酯树脂填充率为20.7%、孔隙率为40.3%、聚氨酯树脂每100μm2的纤维的根数为0.8根、单纤维截面周围的长度为888μm。将评价结果示于表1。
[比较例8]
使聚氨酯树脂涂布量以干燥后质量计为50g/m2,使压花加工的条件为辊温度130℃,除此之外,全部与比较例7同样地得到制品。所得制品的聚氨酯树脂赋予深度为161μm、纤维填充率为42.1%、聚氨酯树脂填充率为12.0%、孔隙率为45.9%、聚氨酯树脂每100μm2的纤维的根数为1.4根、单纤维截面周围的长度为959μm。将评价结果示于表1。
[比较例9]
使聚氨酯树脂涂布量以干燥后质量计为10g/m2,使压花加工的条件为辊温度130℃,除此之外,全部与比较例7同样地得到制品。所得制品的聚氨酯树脂赋予深度为31μm、纤维填充率为42.8%、聚氨酯树脂填充率为25.7%、孔隙率为30.0%、聚氨酯树脂每100μm2的纤维的根数为0.7根、单纤维截面周围的长度为977μm。将评价结果示于表1。
由实施例1~7得到的制品的凹凸设计的赋型性、耐弯曲性和耐磨性的评价均优异。另一方面,由比较例1、2、4、8、9得到的制品的赋型性和耐磨性的评价差。由比较例3和5得到的制品的耐弯曲性的评价差。由比较例6得到的制品的赋型性的评价差。由比较例7得到的制品的耐磨性的评价差。
[表1]
[表2]
[表3]

Claims (10)

1.一种布帛,其在由纤维形成的布帛的表面侧的至少一部分具有聚氨酯树脂涂布部,且在所述聚氨酯树脂涂布部具有经过赋型的凹凸设计,
所述聚氨酯树脂涂布部为所涂布的聚氨酯树脂存在的区域,聚氨酯树脂渗透至布帛的至少表面部中的纤维间,由聚氨酯树脂和纤维形成布帛表面,
所述聚氨酯树脂涂布部中,聚氨酯树脂的赋予深度为50~200μm,且聚氨酯树脂的填充率为15~45%,且纤维的填充率为50~8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帛,其中,所述聚氨酯树脂涂布部中的孔隙率为13%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布帛,其中,所述聚氨酯树脂涂布部中的纤维截面的外周长之和是:每单位面积10000μm2为1500μm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布帛,其中,所述聚氨酯树脂涂布部中的聚氨酯树脂的单位截面积100μm2的纤维的根数为1.5根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布帛,其中,所述聚氨酯树脂涂布部中,聚氨酯树脂的赋予深度为50~100μm,且聚氨酯树脂的填充率为20~35%,且纤维的填充率为55~75%。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布帛,其中,所述聚氨酯树脂的赋予深度相对于所述具有凹凸设计的布帛的厚度之比为3~30%。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布帛,其中,构成所述凹凸设计的凹部的宽度为200~1500μm,且该凹部的深度的最大值为20~450μm。
8.一种布帛的制造方法,其为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布帛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布帛的表面侧的至少一部分涂布聚氨酯树脂后,利用压花加工对聚氨酯树脂涂布部赋型凹凸设计。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布帛的制造方法,其中,涂布所述聚氨酯树脂的对象的布帛为机织物,所述机织物在赋予所述凹凸设计的区域中每单位体积1mm3的纤度的总计为2500~5800dtex。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布帛的制造方法,其中,涂布所述聚氨酯树脂的对象的布帛为针织物,所述针织物在赋予所述凹凸设计的区域中每单位体积1mm3的纤度的总计为1000~5800dtex。
CN201580068657.4A 2014-12-15 2015-12-10 具有凹凸设计的布帛和其制造方法 Active CN10710978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53379 2014-12-15
JP2014-253379 2014-12-15
PCT/JP2015/006171 WO2016098324A1 (ja) 2014-12-15 2015-12-10 凹凸意匠を有する布帛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09784A true CN107109784A (zh) 2017-08-29
CN107109784B CN107109784B (zh) 2020-03-03

Family

ID=561262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68657.4A Active CN107109784B (zh) 2014-12-15 2015-12-10 具有凹凸设计的布帛和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70342658A1 (zh)
EP (1) EP3235946B1 (zh)
JP (1) JP6145584B2 (zh)
CN (1) CN107109784B (zh)
WO (1) WO2016098324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80939A (zh) * 2019-06-14 2020-12-15 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凹凸成型面料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227045A1 (en) * 2017-06-09 2018-12-13 Engineered Floors LLC Stabilization of looped fabric surfaces by fine-scale embossing
JP2019099932A (ja) * 2017-11-30 2019-06-24 セーレン株式会社 意匠付き布帛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7322477B2 (ja) 2018-04-09 2023-08-08 東レ株式会社 シート状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2313016B (zh) 2018-06-18 2022-08-02 世联株式会社 片状物的制造方法和片状物
EP3594396B1 (en) * 2018-07-10 2024-01-31 Karlsruher Institut für Technologie Process for producing micro- and nano-structured fiber-based substrates
JP7441670B2 (ja) * 2020-02-18 2024-03-01 セーレン株式会社 合成皮革
WO2023233909A1 (ja) * 2022-06-01 2023-12-07 セーレン株式会社 立毛調皮革様シート状物
US11771144B1 (en) 2023-01-17 2023-10-03 Mast Industries (Far East) Limited Bra, bra cup,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98742A (zh) * 2007-05-02 2008-11-05 日本保丽唛株式会社 形成有凹凸花纹的纤维类制品的制造方法
CN101583757A (zh) * 2006-06-27 2009-11-18 可乐丽股份有限公司 皮革样片材及皮革样片材的制造方法
US20100071115A1 (en) * 2006-09-14 2010-03-25 Hiroki Sadato Fabric, Composite Fabric, and Textile Product Excellent in Abrasion Resistance, and Process of Producing the Same
JP2010248668A (ja) * 2009-04-17 2010-11-04 Teijin Fibers Ltd 布帛および繊維製品
CN103469606A (zh) * 2012-06-06 2013-12-25 世联株式会社 表皮材料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016476B1 (zh) * 1970-03-23 1975-06-13
US3727577A (en) * 1970-07-24 1973-04-17 Usm Corp Machines for coating sheet material
US4735849A (en) * 1985-08-26 1988-04-05 Toray Industries, Inc. Non-woven fabric
JP4382660B2 (ja) * 2002-06-21 2009-12-16 旭化成せんい株式会社 布帛
US8445391B2 (en) * 2005-09-30 2013-05-21 Kuraray Co., Ltd. Leather-like shee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101261228B1 (ko) * 2011-06-01 2013-05-07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통기성을 가지는 인조가죽의 제조방법
KR101526842B1 (ko) * 2013-01-29 2015-06-05 손한수 원단 표면에 대한 디자인 패턴 발포 성형 및 러버 프린팅 성형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83757A (zh) * 2006-06-27 2009-11-18 可乐丽股份有限公司 皮革样片材及皮革样片材的制造方法
US20100071115A1 (en) * 2006-09-14 2010-03-25 Hiroki Sadato Fabric, Composite Fabric, and Textile Product Excellent in Abrasion Resistance, and Process of Producing the Same
CN101298742A (zh) * 2007-05-02 2008-11-05 日本保丽唛株式会社 形成有凹凸花纹的纤维类制品的制造方法
JP2010248668A (ja) * 2009-04-17 2010-11-04 Teijin Fibers Ltd 布帛および繊維製品
CN103469606A (zh) * 2012-06-06 2013-12-25 世联株式会社 表皮材料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80939A (zh) * 2019-06-14 2020-12-15 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凹凸成型面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6098324A1 (ja) 2017-06-15
CN107109784B (zh) 2020-03-03
EP3235946A4 (en) 2018-07-25
WO2016098324A1 (ja) 2016-06-23
EP3235946A1 (en) 2017-10-25
US20170342658A1 (en) 2017-11-30
EP3235946B1 (en) 2019-06-12
JP6145584B2 (ja) 2017-06-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09784A (zh) 具有凹凸设计的布帛和其制造方法
CN105378171B (zh) 弹性圆形针织物
RU2470099C1 (ru) Ворсовый трикотажный материал и сшитое изделие, в котором использован ворсовый трикотажный материал
JP5404119B2 (ja) 筒状編地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Gong et al. Fabric structures: Woven, knitted, or nonwoven
CN107002353A (zh) 带设计的布帛和其制造方法
EP1586685A1 (en) Knit fabrics with contrasting face and back
KR20070006899A (ko) 입모 포백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7740216B (zh) 一种双面浮雕异花型多层无毛圈巾被织物及其织造方法
JP4571542B2 (ja) 車両用表皮材
JP4616221B2 (ja) 浴用ボディタオル
CN210826563U (zh) 一种具有横条效应的纬编抗菌速干面料
CN211522485U (zh) 一种具有纵条效应的纬编抗菌速干织物
JP4632007B2 (ja) 身体洗浄用具
WO2006045868A1 (es) Ropa de baño de use personal, especialmente para secado, y proceso de fabricación de la misma
JPS62206075A (ja) 規則性パタ−ンを有する立毛シ−ト
JP3185867U (ja) 浴用タオル
CN103847173A (zh) 一种防水经编起毛布及其生产方法
RU2804296C2 (ru) Биокерамическое ворсовое трикотажное полотно и способ его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JP6983019B2 (ja) 湯浴み着用布帛および湯浴み着
JP3139758U (ja) 浴用ボディタオル
Jamshaid et al. Introduction: Knitting Fundamentals
JP2005232643A (ja) ボンデイング布帛調起毛編地および衣料
JP3189523U (ja) 身体洗浄用具
CN103844390A (zh) 带凹凸纹路的起圈织物衣服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