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81754A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981754A
CN106981754A CN201611204944.6A CN201611204944A CN106981754A CN 106981754 A CN106981754 A CN 106981754A CN 201611204944 A CN201611204944 A CN 201611204944A CN 106981754 A CN106981754 A CN 1069817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site
contact site
connector
subject 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20494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981754B (zh
Inventor
春日明
石田国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e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e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el Corp filed Critical Kel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69817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817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9817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817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50Fixed connections
    • H01R12/51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55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rminals
    • H01R12/57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rminals surface mounting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0Sockets for co-operation with pins or blades
    • H01R13/11Resilient socke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1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1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 H01R12/716Coupling device provided on the PCB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3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othe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插头连接器(50)的结构为,在插座接触件(40)收容于收容空间(65)时,第一接触件(80)的第一接触部(86)先与插座接触件(40)接触,且与插座接触件(40)接触而向收容方向移动,并且,第二接触件(90)的第二接触部(95)在沿着第一接触部(86)与插座接触件(40)的接触轨迹上,与插座接触件(40)接触而向收容方向移动。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与对象侧接触件弹性接触而进行电连接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这一类的连接器,已知一种电连接器,其由具备插头接触件的插头连接器和具备插座接触件的插座连接器构成,通过使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的壳体彼此嵌合,使两接触件彼此弹性接触而进行电连接(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对于上述电连接器,插头接触件具有分支为两部分的一对接触臂部,一对接触臂部与插座接触件弹性地两点接触,并且从两侧***,由此实现使电连接稳定。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0964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上述电连接器采用了两点接触结构,但其存在以下的问题:在两连接器嵌合时,若灰尘等异物附着于接触件的表面,则异物会***接触件的触点之间,由此存在引起使两者接触变得不稳定的导通不良的可能性。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为两点接触结构,且能提高电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的连接器。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连接器具备:具有收容空间的壳体(例如,实施方式中的插头壳体60)和保持于所述壳体的接触件(例如,实施方式中的插头接触件70),通过为将对象侧连接器(例如,实施方式中的插座连接器10)的对象侧接触件(例如,实施方式中的插座接触件40)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使该对象侧接触件与所述接触件弹性接触而进行电连接(例如,实施方式中的插头连接器50),所述连接器的特征在于,所述接触件具有能够与所述对象侧接触件接触的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向所述收容空间内突出并且沿着所述收容方向相互错开配置,在所述对象侧接触件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时,所述第一接触部先与所述对象侧接触件接触,且与所述对象侧接触件接触而向所述收容方向移动,并且,第二接触部在沿着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对象侧接触件的接触轨迹上,与所述对象侧接触件接触而向所述收容方向移动。
上述结构的连接器优选为,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对象侧接触件能够以相对宽的接触宽度接触,所述第二接触部与所述对象侧接触件能够以相对窄的接触宽度接触。
另外,上述结构的连接器优选为,所述第二接触部比所述第一接触部更向所述收容空间内突出,在所述对象侧接触件被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与所述对象侧接触件弹性接触时,所述第一接触部的接触压小于所述第二接触部的接触压。
另外,上述结构的连接器优选为,所述第一接触部设于所述接触件的向所述收容空间内突出部分的前端部,所述第二接触部设于所述接触件的以凸状向所述收容空间内突出而形成的凸面部(例如,实施方式中的曲部95)。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其构成为在对象侧接触件收容于收容空间内时,第一接触部先与对象侧接触件接触,并与对象侧接触件接触而向收容方向移动,并且,第二接触部在沿着第一接触部与对象侧接触件的接触轨迹上,与对象侧接触件接触而向收容方向移动,由此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与对象侧接触件在同一线上滑动,使第二接触部必然接触已经由第一接触部去除了异物的接触面,因此通过这种接触部彼此的协同作用,能提高擦拭效果,从而能够提高两点接触的接触件相互间电连接的稳定性、可靠性。另外,利用如上所述的擦拭效果,能够不使接触件的接触压提高超出所需而能够得到电连接的稳定性,因此即使采用两点接触结构,也能够维持现有连接器彼此***、拔出的操作性。
另外,对于上述结构的连接器,通过使第一接触部的接触宽度大于第二接触部,即使第二接触部在板宽方向上存在位置偏移,也能够使该第二接触部的接点部分始终位于由第一接触部去除了异物的接触面上,由此能够扩大各接触件间位置偏移的容许范围。
另外,对于上述结构的连接器,第一接触部向收容空间的突出量小于第二接触部的突出量(第一接触部的弹性位移量小于第二接触部的弹性位移量),抑制第一接触部的弹性接触压小,因此能够减小两接触件间因多点接触而产生的***力,并且在接触件与对象侧接触件初始接触时,能够减小该接触产生的反作用力,因此能够减小在接触件相互作用的嵌合方向(收容方向)上的压缩力,从而能够防止接触件产生屈曲、变形。
另外,对于上述构成的连接器,第一接触部设于接触件的向收容空间内突出部分的前端部,第二接触部设于接触件的以凸状向收容空间内突出而形成的该凸面部,由此通过第一接触部的边缘作用能够提高擦拭效果,并且通过第二接触部的凸曲面,能够实现与对象侧接触件圆滑的接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带有插头连接器的连接器装置的剖视图。
图2是构成上述连接器装置的插座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3是上述插座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4是上述插头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5是上述插头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6的(a)是从上方观察上述插头连接器的立体剖视图,(b)从下方观察上述插头连接器的立体剖视图。
图7的(a)是上述插头连接器的插头接触件的主视图,(b)是上述插头接触件的右视图。
图8的(a)是从左方观察上述插头接触件的立体图,(b)是从右方观察上述插头接触件的立体图。
图9是上述插头接触件的第一接触件的立体图。
图10是上述插头接触件的第二接触件的立体图。
图11的(a)是上述第一接触件的第一接触部的横截面图,(b)是上述第二接触件的第二接触部的横截面图。
图12是表示使上述插座连接器在上述插头连接器的上方对准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3的(a)是表示拔出图12中的插座接触件和上述插头接触件的主视图,(b)是表示拔出图12中的上述插座接触件和上述插头接触件的立体图。
图14是上述第一接触件与上述插座接触件接触的状态的上述连接器装置的剖视图。
图15的(a)是表示拔出图14中的上述插座接触件和上述插头接触件的主视图,(b)是表示拔出图14中的上述插座接触件和上述插头接触件的立体图。
图16是表示上述插座连接器与上述插头连接器嵌合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7是(a)是表示拔出图16中的上述插座接触件和上述插头接触件的主视图,(b)是表示拔出图16中的上述插座接触件和上述插头接触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在图1中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带有插头连接器的连接器装置1,参照该图,对连接器装置1的整体结构进行示意说明。
连接器装置1包括:设于第一基板(未图示)上的插座连接器10和设于第二基板(未图示)上的插头连接器50,使两连接器10、50在相对于各基板的表面正交的方向上嵌合,由此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电连接。即,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装置1为基板对基板连接器。在以下说明中,为了方便,以图1、图2和图4所示的状态为基准,定义前后左右和上下方向,作为图1、图2和图4所示的箭头方向,指定各连接器10、50的嵌合方向为上下方向,各连接器10、50的纵向(宽度方向)为前后方向,与所述上下方向和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为左右方向进行说明。
首先,追加参照图2~图3说明插座连接器(对象侧连接器)10的结构。插座连接器10具备:固定在第一基板上的固定侧壳体20;被安装为能相对于该固定侧壳体20相对移动的可动侧壳体30;以及跨接于所述两壳体20、30,沿着各壳体20、30的宽度方向(纵向)保持为两列的排列状态的多个插座接触件40。
固定侧壳体20使用合成树脂等电绝缘性的材料成形,具有与第一基板上下对置的大致矩形板状的基壁21;设于基壁21的左右端部的突壁22;以及设于基壁21的前后端部的侧壁23。基壁21突设有用于将固定侧壳体20定位于第一基板上的圆筒状的定位突起21a。突壁22在前后方向上以规定的配置间距并排设置有上下方向贯通的多个接触件保持孔22a。侧壁23安装有用于将固定侧壳体20固定于第一基板上并且限制可动侧壳体30相对于该固定侧壳体20过度的相对移动的一对安装夹具25。
可动侧壳体30使用合成树脂等电绝缘性的材料成形,具有与固定侧壳体20的基壁21上下对置的主体壁31;设置于主体壁31的左右端部,弯曲为大致U形的保护壁32;以及设置于主体壁31的前后端部的立壁33,在其中央处划分出被这些壁面包围,下方开放的嵌合凹部34(收容插头连接器50上半部分的嵌合空间)。主体壁31的内面侧形成有凸状的突起部35,其内置于该嵌合凹部34,沿前后方向向下方突出。该突起部35的左右侧面在前后方向上以规定的配置间距并排设置有截面形成凹状,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多个接触件收容槽35a。另外,主体壁31在前后方向上以规定的配置间距并排设置有上下方向贯通的多个接触件收容孔31a,使该接触件收容孔31a与接触件收容槽35a在上下方向上对齐,成为相互连通的位置关系。另外,包围于U形保护壁32的外侧壁部32a与内侧壁部32b之间,形成有用于收容插座接触件40的弹性变形部分的接触件保护空间36。
插座接触件40是对金属等导电性材料的薄平板实施冲压加工(冲裁加工和弯曲加工等),形成图3等所示的规定形状。该插座接触件40具有:保持部41,其保持于固定侧壳体20;引线部42,其从该保持部41的上端起,大致垂直折弯向外方延伸;弯曲部43,其连接于保持部41的下端,弯曲为U形;中间部44,其连接于该弯曲部43的上端,沿主体壁31的表面向左右方向延伸;以及接触部45,其连接于该中间部44的端部,向大致垂直下方延伸。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插座接触件40,对其表面实施镀金(Au)等薄膜的所需表面处理(电镀处理)。该插座接触件40的一端侧的保持部41压入接触件保持孔22a,保持于固定侧壳体20,而另一端侧的接触部45压入接触件保持槽35a和接触件收容孔31a,保持于可动侧壳体30,由此,固定侧壳体20和可动侧壳体30通过多个插座接触件40连接为,能够向前后、左右和上下相对移动。另外,引线部42焊接于第一基板上的布线图案,使其能够电连接。
安装夹具25是对金属平板实施冲裁和弯曲加工等而形成,具有:主板部26,其压入凹设于固定侧壳体20的侧壁23的模具保持槽23a;脚部27,其从该主板部26的下部向左右外方伸出;以及限制部28,其从主板部26的上端向内侧折弯为L形。脚部27焊接于第一基板上的安装图案。
如上所述,对于所述结构的插座连接器10,通过使插座接触件40的一部分发生弹性变形,能够使可动侧壳体30相对于固定侧壳体20向前后、左右和上下移动。因此,例如,在插座连接器10固定的第一基板与插头连接器50固定的第二基板之间发生位置偏移的状态下,即使两者为嵌合连接的情况,也可以使可动侧壳体30相对于固定侧壳体20在吸收该位置偏移的方向上相对移动,因此能够使插座连接器10与插头连接器50正确地嵌合。需要说明的是,可动侧壳体30与卡止于固定侧壳体20的安装夹具25抵接,由此该可动侧壳体30的相对移动范围被限制于规定范围内,从而能够限制插座接触件40产生如塑性变形这样的过度相对移动。
接着,追加参照图4~图11说明插头连接器50的结构。插头连接器50具备:固定在第二基板上的插头壳体60和沿着该插头壳体60的宽度方向(纵向)保持为两列的排列状态的多个插头接触件70。
插头壳体60使用合成树脂等电绝缘性的材料成形,具备形成横长的长方体状的壳体主体61和设于壳体主体61的前后端部的阶差部68。
壳体主体61具有:基部62,其截面形成U形且沿前后方向延伸;左右壁63,其设于基部62的左右端部;以及前后壁64,其设于基部62的前后端部,整体形成上面开放的大致矩形箱状。在壳体主体61的左右的中央处凹设有向上方开放的截面矩形的收容空间65(收容插座连接器10的突起部35的空间)。该壳体主体61的上半部分(比阶差部68靠上侧部分)构成为嵌合凸部66,其形成能够与插座连接器10的嵌合凹部34嵌合的外形形状。另外,在基部62以左右两列且在前后方向上以规定的配置间距并排设置有用于以规定的配设姿势收容插头接触件70的接触件收容空间67。各接触件收容空间67在其上方与收容空间65分别连通,并且通过左右壁63侧开设的第一接触件***口63a与基部62的底面侧开设的第二接触件***口62a,向外方开放。各接触件***口62a、63a形成为插头接触件70***插头壳体60内时的***口。另外,在各接触件收容空间67内,在基部62与左右壁63的边界部附近沿大致上下方向凹设有接触件卡止槽67a。
在阶差部68的下面侧安装有将金属薄板折弯为L形而形成的固定片69。通过将该固定片69焊接于第二基板上的安装图案,能够使插头连接器50牢固地固定于第二基板上。另外,在阶差部68的下面侧突设有用于使插头连接器50定位于第二基板上的圆筒状的定位突起68a。
插头接触件70包括相互独立的两个接触件(第一接触件80、第二接触件90),具有第一接触件80的接触部与第二接触件90的接触部沿嵌合方向(收容方向)并列设置的两点接触结构。各接触件80、90是对金属等导电性材料的薄平板实施冲压加工(冲裁加工和弯曲加工等),形成图7~图10所示的规定形状。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各接触件80、90,对其表面实施镀金(Au)等薄膜的所需表面处理(电镀处理)。
第一接触件80具备:保持部81,其保持于接触件卡止槽67a;脚部82,其从保持部81的下端起折弯,向第一接触件***口63a伸出;以及弹性部83,其与保持部81的上端连接,相对于该保持部81在大致板厚方向上发生弹性位移。该第一接触件80的板宽(横宽)设为,贯穿该接触件整体为大致相同的宽度。在保持部81的前后侧面形成有多个卡止突起81a,通过该卡止突起81a与接触件卡止槽67a的内面卡合,能够使第一接触件80的保持部81固定于插头壳体60。弹性部83具有:臂部84,其向收容空间65侧沿斜上方延伸;曲部85,其与该臂部84的上端连接,且弯曲为U形,使其向收容空间65的开口端侧突出;以及前端部86,其从该曲部85的下端向收容空间65侧沿斜下方延伸。在本例中,第一接触件80中的向收容空间65侧最突出的前端部86构成为,作为与对象侧的插座接触件40接触的部位的接触部(第一接触部)(在以下中,将前端部86称为“第一接触部86”)。如图11(a)所示,第一接触部86的横截面(与该第一接触件80的纵向相交的截面)形成为矩形形状,在该横截面内,与对象侧的插座接触件40的接点部分形成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直线部。因此,第一接触件80以与第一接触部86的板宽相对应的接触宽度,与插座接触件40接触(线接触)。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接触部86的前端缘,沿着板宽方向实施R倒角86a。
第二接触件90具备:保持部91,其保持于接触件卡止槽67a;引线部92,其从保持部91的下端起折弯,向第二接触件***口62a伸出;以及弹性部93,其与保持部91的上端连接,相对于该保持部91在大致板厚方向上发生弹性位移。在保持部91的前后侧面形成有多个卡止突起91a,通过该卡止突起91a与接触件卡止槽67a的内面卡合,能够使第二接触件90的保持部91固定于插头壳体60。引线部92焊接于第二基板上的布线图案进行电连接。即,由两个接触件80、90构成的插头接触件70通过引线部92与第二基板进行电连接。弹性部93具有:臂部94,其向收容空间65侧沿斜上方延伸;曲部95,其与该臂部94的上端连接,且弯曲为U形,使其向收容空间65侧突出;以及前端部96,其从该曲部95的上端向收容空间65侧斜上方延伸。在本例中,第二接触件90中的向收容空间65侧最突出的曲部95构成为,作为与对象侧的插座接触件40接触的部位的接触部(第二接触部)(在以下中,将曲部95称为“第二接触部95”)。如图11(b)所示,第二接触部95的横截面(与该第二接触件90的纵向相交的截面)形成为半圆柱形状或者D形状,在该横截面内,与对象侧的插座接触件40的接点部分形成为向该插座接触件40的接触面侧突出弯曲的圆弧形状。因此,第二接触件90仅以小于第二接触部95板宽的接触宽度的中央部分与插座接触件40接触(点接触)。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接触件90的保持部91与第一接触件81的保持部81的板宽设定为大致相同。但是,第二接触件90的板宽(横宽)形成为,从基端侧的保持部91至前端部96前端些许变细的形状,前端侧的宽度逐渐变窄。另外,第二接触件90的板厚从基端侧的保持部91至前端部96逐渐变薄,在对该第二接触件90作用负荷时,起到分散应力的效果,防止在弹性变形时支点部附近(保持部91)处集中应力。
对于所述结构的插头接触件70,对准两接触件80、90的板宽方向的中心,在板厚方向上使相互的保持部81、91彼此重合的状态(抱合状态)下,一体地安装于插头壳体60,在该安装状态下,第一接触件80的第一接触部86与第二接触件90的第二接触部95向中央收容空间65内突出配置。在该收容空间65内,第一接触部86配置在比第二接触部95靠上方(接近于收容空间65的上端开口的位置),因此第一接触部86先于第二接触部96与插座接触件40接触。在此,如上所述,相对于第一接触部86板宽的整个宽与插座接触件40接触,第二接触部95仅板宽的局部与插座接触件40接触,因此使第一接触部86以宽于第二接触部95的接触宽度,与插座接触件40接触。在此,通过抑制第一接触部86比第二接触部95向收容空间65的突出量,减小与插座接触件40接触时的弹性位移量,由此,能够降低对于插座接触件40的弹性接触压(每单位面积的接触力)。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接触部86与第二接触部95配置的间隔为,即使其一方或者其双方与对象侧的插座接触件40接触而产生弹性变形的情况下,也不会相互干涉。
接着,为了易于理解本实施方式,追加参照图12~图17说明连接器装置1的特征性作用。在以下中,针对插座连接器10与插头连接器50的连接过程进行说明。
在连接两连接器10、50的过程中,首先,如图12所示,将插座连接器10与插头连接器50上下对准。此时,如图13所示,插座连接器10的插座接触件40与插头连接器50的插头接触件70(80、90)成为相互分离的状态。在此,如图12所示,在突起部35的左右侧面配设有插座接触件40的接触部45,在收容空间65内配设有插头接触件70(80、90)的接触部86、95。因此,使插头连接器50的嵌合凸部66嵌合于插座连接器10的嵌合凹部34,插座连接器10的突起部35***插头连接器50的收容空间65内,如图14~图15所示,第一接触件80与插座接触件40初始接触,发生弹性变形。由于在该第一接触部86的前端缘处,沿着板宽方向形成R倒角86a,因此第一接触部86能够圆滑地在插座接触件40的接触部45上升高。另外,如上所述,由于设定第一接触部86与插座接触件40接触时弹性位移量小于第二接触部95,因此抑制第一接触部86相对于插座接触件40的弹性接触压小(调压为不影响擦拭效果程度的接触压),由此能够减小由于多点接触而产生的***力。另外,在插头接触件70(第一接触件80)与插座接触件40初始接触时,通过减小该接触产生的反作用力,能够使在接触件相互作用的嵌合方向上的压缩力减小,从而能够防止插头接触件70产生弯曲、变形。
在此,若将插座连接器10的突起部35进一步向插头连接器50的收容空间65***,则使第一接触件80的第一接触部86在弹性按压状态下在插座接触件40的接触部45上滑动,在该滑动移动的过程中,第一接触部86将附着于插座接触件40的接触部45的异物(影响导通的异物)清除。此时,由于第一接触件80以与该接触件80的板宽(横宽)相对应的接触宽度与插座接触件40接触,因此能够去除该板宽整个宽度上的宽范围的异物。
接着,如图16~图17所示,在将插座连接器10的突起部35进一步向插头连接器50的收容空间65内***时,会使第二接触件90与插座接触件40接触而发生弹性变形。此时,第二接触件90的第二接触部95的与插座接触件40的接触面侧的截面形成圆弧状,因此仅第二接触部95板宽方向的中央部分与插座接触件40接触。并且,第二接触部95紧跟第一接触部86,在该第一接触部86的滑动轨迹上滑动(即,两接触部86、95在同一线上滑动)。因此,第二接触部95在由第一接触部86实现擦拭作用而将异物去除的接触面上滑动。
在插头连接器50的嵌合凸部66完全嵌合于插座连接器10的嵌合凹部34时,两连接器10、50间的位置被确定,保持插座接触件40与插头接触件70(80、90)的接触状态。在此,如上所述,插头接触件70(80、90)相对于插座接触件40以二点进行接触,并且发生弹性变形,因此插座接触件40与插头接触件70(80、90)保持适当的接触力进行接触,其结果,两连接器10、50进行电连接,能够传输两基板间的信号。
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装置1,其构成为在插座接触件40被收容于收容空间65内时,第一接触部86先与插座接触件40接触,且与插座接触件40接触而向收容方向移动,而使第二接触部95在沿着第一接触部86与插座接触件40的接触轨迹上,与插座接触件40接触而向收容方向移动,由此第一接触部86和第二接触部95与插座接触件40在同一线上滑动,使第二接触件90必然接触已经由第一接触件80去除了异物的接触面,因此通过这种接触件彼此的协同作用,能够提高擦拭效果,从而能够提高两点接触的接触件相互间的电连接的稳定性、可靠性。另外,对于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装置1,利用如上所述的擦拭效果,能够不使插头接触件70的接触压提高超出所需而能够得到电连接的稳定性,因此即使采用两点接触结构,也能够维持现有连接器10、50彼此***、拔出的操作性。
另外,对于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装置1,通过使第一接触部86的接触宽度大于第二接触部95,即使第二接触部95在板宽方向上存在位置偏移,也能够使该第二接触部95的接点部分始终位于由第一接触部86去除了异物的接触面上,由此能够扩大各接触件间位置偏移的容许范围。
另外,对于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装置1,第一接触部86向收容空间65的突出量小于第二接触部95的突出量(第一接触部86的弹性位移量小于第二接触部95的弹性位移量),抑制第一接触部86的弹性接触压小,因此能够减小两接触件10、50间因多点接触而产生的***力,并且能够减小在插头接触件70(第一接触件80)与插座接触件40开始接触时,因该接触产生的反作用力,因此能够减小在接触件相互作用的嵌合方向(收容方向)上的压缩力,从而能够防止插头接触件70产生弯曲、变形。
另外,对于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装置1,第一接触部86设于第一接触件80的向收容空间65内突出部分的前端部,第二接触部95设于第二接触件90的以凸状向收容空间65内突出而形成的该凸面部(曲部),由此通过第一接触部86的边缘的作用能够提高擦拭效果,并且通过第二接触部95的凸曲面(圆弧曲面),能够实现与插座接触件40圆滑的接触。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能够适当地改良。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本发明连接器的一例,例示出基板安装型的连接器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该结构,也可以适用于例如线缆安装型的连接器。另外,对象侧连接器不一定为浮动连接器,只要具有连接对象的对象侧接触件,能够适用各种连接器。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接触部的横截面形成矩形形状,第二接触部的横截面形成半圆柱形状或者D形状,但不限于该结构,只要第一接触部的接触宽度大于第二接触部的接触宽度,可适当变更该截面形状(尤其滑动面形状)。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插头接触件包括相互独立的两个接触件(第一接触件、第二接触件),但不限于该结构,例如,也可以使插头接触件由一个接触件构成,对该一个接触件实施冲裁、弯曲等冲压加工等而形成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

Claims (4)

1.一种连接器,具备,具有收容空间的壳体和保持于所述壳体的接触件,通过将对象侧连接器的对象侧接触件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使该对象侧接触件与所述接触件弹性接触而进行电连接,所述连接器的特征在于,
所述接触件具有能够与所述对象侧接触件接触的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
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向所述收容空间内突出并且沿着所述收容方向相互错开配置,
在所述对象侧接触件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时,所述第一接触部先与所述对象侧接触件接触,且与所述对象侧接触件接触而向所述收容方向移动,并且,第二接触部在沿着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对象侧接触件的接触轨迹上,与所述对象侧接触件接触而向所述收容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对象侧接触件能够以相对宽的接触宽度接触,
所述第二接触部与所述对象侧接触件能够以相对窄的接触宽度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接触部比所述第一接触部更向所述收容空间内突出,
在所述对象侧接触件被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与所述对象侧接触件弹性接触时,所述第一接触部的接触压小于所述第二接触部的接触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触部设于所述接触件的向所述收容空间内突出部分的前端部,
所述第二接触部设于所述接触件的以凸状向所述收容空间内突出而形成的凸面部。
CN201611204944.6A 2015-12-25 2016-12-23 连接器 Active CN10698175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54333A JP2017117734A (ja) 2015-12-25 2015-12-25 コネクタ
JP2015-254333 2015-12-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81754A true CN106981754A (zh) 2017-07-25
CN106981754B CN106981754B (zh) 2021-04-02

Family

ID=590107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204944.6A Active CN106981754B (zh) 2015-12-25 2016-12-23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17117734A (zh)
CN (1) CN106981754B (zh)
DE (1) DE10201612375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34672A (zh) * 2016-02-29 2017-09-05 Kel株式会社 连接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184996B2 (ja) * 2017-07-11 2022-12-06 イリソ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7139139B2 (ja) 2018-04-18 2022-09-20 イリソ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US10868376B2 (en) * 2018-08-28 2020-12-15 Te Connectivity Corporation Header connector including press-fit signal contacts
TWM589914U (zh) * 2019-06-20 2020-01-21 禾昌興業股份有限公司 高速傳輸板對板連接器
JP7358171B2 (ja) * 2019-10-02 2023-10-10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214035A1 (en) * 2005-11-28 2008-09-04 Molex Incorporated Floating connector
US20090209142A1 (en) * 2008-02-19 2009-08-20 Fujitsu Component Limited Connector and Contact Member
CN101662098A (zh) * 2008-08-27 2010-03-03 第一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固定设备和使用该固定设备的浮动连接器
US20120252275A1 (en) * 2011-04-04 2012-10-04 Fujitsu Component Limited Connector to be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connecting target and to substrate
US20140075748A1 (en) * 2012-06-08 2014-03-2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ulti-Level Connector and Use Thereof that Mitigates Data Signaling Reflections
CN104347995A (zh) * 2013-07-24 2015-02-11 意力速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电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25614B2 (ja) * 2000-08-08 2006-09-27 山一電機株式会社 カードエッジコネクタ
JP2002237340A (ja) * 2001-02-09 2002-08-23 Yamaichi Electronics Co Ltd カードエッジコネクタ
JP5809606B2 (ja) 2012-06-28 2015-11-11 ケル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JP5481595B1 (ja) * 2013-08-20 2014-04-23 イリソ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JP6388472B2 (ja) * 2013-12-09 2018-09-12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コンタクト及び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214035A1 (en) * 2005-11-28 2008-09-04 Molex Incorporated Floating connector
US20090209142A1 (en) * 2008-02-19 2009-08-20 Fujitsu Component Limited Connector and Contact Member
CN101662098A (zh) * 2008-08-27 2010-03-03 第一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固定设备和使用该固定设备的浮动连接器
US20120252275A1 (en) * 2011-04-04 2012-10-04 Fujitsu Component Limited Connector to be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connecting target and to substrate
US20140075748A1 (en) * 2012-06-08 2014-03-2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ulti-Level Connector and Use Thereof that Mitigates Data Signaling Reflections
CN104347995A (zh) * 2013-07-24 2015-02-11 意力速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电连接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34672A (zh) * 2016-02-29 2017-09-05 Kel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7134672B (zh) * 2016-02-29 2020-07-28 Kel株式会社 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81754B (zh) 2021-04-02
JP2017117734A (ja) 2017-06-29
DE102016123758A1 (de) 2017-06-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81754A (zh) 连接器
US11355882B2 (en) Board-to-board connector
KR102167094B1 (ko) 커넥터
US10594080B2 (en) Movable connector
CN105359352B (zh) 电连接器
CN100492778C (zh) 电连接器组件
US8267725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high intensity contacts
US20100159717A1 (en) Board-To-Board Connector
CN107134672B (zh) 连接器
US8021187B2 (en) Electric connector
CN108011247A (zh) 具有悬臂的平坦触头插座
CN101316017A (zh) 连接器
CN103503244B (zh) 连接器、连接器装置及电池单元
CN104810645A (zh) 电连接器
CN203787578U (zh) 弹力夹持端子和插拔连接器
CN104779474A (zh) 电连接器组合
CN105514703A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CN110546820B (zh) 阴端子
KR20160118145A (ko) 전기 커넥터
CN107799932A (zh) 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
US8851928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7503796B2 (en) Card edge connector with a guide spring for precise contact guidance of a PCB
CN108155503A (zh) 具备防脱结构的连接器装置
US7758366B2 (en) Connector for electrical connection
CN107681302A (zh) 扁平导体用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