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864596A - 前车身结构 - Google Patents

前车身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864596A
CN106864596A CN201610581540.2A CN201610581540A CN106864596A CN 106864596 A CN106864596 A CN 106864596A CN 201610581540 A CN201610581540 A CN 201610581540A CN 106864596 A CN106864596 A CN 1068645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joint
front pillar
width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58154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864596B (zh
Inventor
金喜柱
韩胤敬
车炆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yundai Motor Co
Original Assignee
Hyundai Motor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yundai Motor Co filed Critical Hyundai Motor Co
Publication of CN1068645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645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8645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645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15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having impact absorbing means, e.g. a frame designed to permanently or temporarily change shape or dimension upon impact with another body
    • B62D21/152Front or rear fram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7/00Connections between superstructure or understructure sub-units
    • B62D27/02Connections between superstructure or understructure sub-units rigid
    • B62D27/023Assembly of structural joi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4Door pillars ; windshield pilla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081Cow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082Engine compart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9/00Superstructures, understructures, or sub-unit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thereof
    • B62D29/008Superstructures, understructures, or sub-unit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thereof predominantly of light alloys, e.g. extrud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前车身结构。所述前车身结构包括挡泥板上部元件,其纵向延伸并且在宽度方向上分别设置在所述前车身的左侧和右侧。前柱元件横向延伸并且在宽度方向上分别设置在所述前车身的左侧和右侧。罩上部横向加强元件在宽度方向上延伸。进一步,前柱上部元件纵向延伸,并且在宽度方向上分别设置在所述前车身的左侧和右侧,并且相对于所述挡泥板上部元件在纵向方向上向后且在横向方向上向上设置。进一步,接头分别与所述挡泥板上部元件、所述前柱元件、所述前柱上部元件以及所述罩上部横向加强元件的前端耦接。

Description

前车身结构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证
本申请要求于2015年12月14日提交给韩国知识产权局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15-0178254的优先权和权益,该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证结合于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前车身结构,并且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通过使空间框架彼此耦接而形成的前车身结构。
背景技术
通常,车辆的前车身具有在其纵向方向上从车辆向前定位的框架结构,以形成发动机舱。车辆的前车身包括形成发动机舱的前部方向的前端模块并且包括冷却模块和车头灯。前挡泥板元件形成发动机舱的左右侧,在其内设置有悬置***并且提供内部具有车轮的空腔。进一步,仪表板从发动机舱朝后设置并且分离乘客舱和发动机舱。
而且,前侧元件在发动机舱的下左右两侧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延伸,以加强前车身的结构刚度。子框架设置在前侧元件的下部,与前侧元件耦接,以安装和支撑安装在发动机舱内的发动机、变速器、悬置***等。
而且,高性能车辆减小了车身的重量,以提高车辆的驾驶性能。例如,高性能车辆包括这样的车身,该车身通过耦接使用较轻的铝材料(与钢相比)制造的空间框架而形成,以用于形成轻型车身。目前,车辆需要通过使前柱元件、挡泥板元件以及罩元件彼此牢固地连接,来增大前车身的结 构刚度并且提高车辆的R&H(Riding&Handling,行驶与操纵)性能和驾驶性能。
在本技术背景中公开的以上信息仅仅用于增强理解本发明的背景,因此,可以包含不构成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该国家已知的先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前车身结构,其具有以下优点:通过使前柱元件、挡泥板元件以及罩元件通过一个接头彼此牢固地连接,增大前车身的结构刚度并且提高车辆的R&H性能和驾驶性能。
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前车身结构,其可以包括:挡泥板上部元件,所述挡泥板上部元件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延伸,并且在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分别设置在前车身的左侧和右侧;前柱元件,所述前柱元件被配置成在所述车辆的横向方向上延伸,并且在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分别设置在所述前车身的左侧和右侧;罩上部横向加强元件,所述罩上部横向加强元件被配置成在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延伸;前柱上部元件,所述前柱上部元件被配置成在所述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延伸,在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分别设置在所述前车身的左侧和右侧,并且相对于所述挡泥板上部元件在所述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向后并在所述车辆的横向方向上向上定位;以及接头,所述接头被配置成分别与所述挡泥板上部元件、所述前柱元件、所述前柱上部元件以及所述罩上部横向加强元件的前端耦接。
所述挡泥板上部元件、所述前柱元件、所述前柱上部元件以及所述罩上部横向加强元件的前端分别可以***所述接头的内部并且与所述接头的内部耦接。前车身结构可以进一步包括后上部横向加强元件,其在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以使左右挡泥板上部元件彼此耦接。所述挡泥板上部元件、所述前柱元件、所述前柱上部元件以及所述罩上部横向加强元件可以由铝材料形成。
所述接头可以包括:接头主体,具有多边形状;以及发动机罩铰接件安装部件,从所述接头主体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向前设置并且可以包括水平表面和竖直壁部,并且发动机罩铰接件可以耦接至所述发动机罩铰接件安装部件。所述接头可以进一步包括:门铰接件安装部件,形成在所述接头主体在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外表面上,具有壁部表面的形式,并且可以包括安装孔,并且门铰接件可以定位在所述门铰接件安装部件上。
所述接头可以进一步包括:罩横向杆安装部件,设置成在外表面内与门铰接件安装部件邻接并且可以包括安装孔;并且罩横向杆可以与所述罩横向杆安装部件接合,以被支撑。所述接头可以进一步包括使安装孔彼此耦接的加强肋并且在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向外突出。朝向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内侧在所述接头主体的内表面上径向形成有加强肋。
第一耦接凹槽可以定位成在接头的上部分中沿接头主体的车辆的横向朝着车辆的前下部分倾斜,以使所述前柱上部元件的前端与所述第一耦接凹槽耦接。第二耦接凹槽可以朝着接头主体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内侧形成在所述接头主体的内表面上,以在所述车辆的横向方向上***并且耦接所述前柱元件的顶端。所述挡泥板上部元件可以***所述接头主体的内部并且可以在所述前柱元件的车辆的宽度方向上与所述前柱元件的内表面附接,并且可以分别与所述前柱元件的内表面和所述接头主体耦接。
所述前柱上部元件可以具有设置成彼此邻接的多个区段。所述多个区段可以形成有具有方形形状并共享相邻的隔墙的区段。可以在所述接头主体的发动机罩铰接件安装部件之下形成多个径向加强肋。安装凸台可以在所述门铰接件安装部件中突出到前柱元件的内部。
组装凸台可以在所述罩横向杆内突出,并且组装螺栓可以***所述组装凸台中,以使所述组装凸台与所述罩横向杆接合。所述罩横向杆可以包括凸缘,并且所述凸缘可以通过形成为穿过所述凸缘的组装螺栓在车辆的纵向方向和横向延伸,并且可以与设置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外部的侧外部面板接合。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的前车身结构,通过利用由挤压材料形成的一个接头使前柱元件、挡泥板元件以及罩元件彼此连接,可以增大车身的结构刚度。由于因车身的结构刚度增大而使得不需要单独的加强材料,所以可以减少车辆的重量、部件的数量以及制造成本。进一步,可以增大前车身的抗扭刚度,以提高车辆的R&H性能和驾驶稳定性。由于前车身的刚度增大,所以在发生涉及车辆碰撞的事故时,可以安全地保护乘客。例如,在发生翻车时,乘客舱的刚度可以减少对乘客的伤害。
通过耦接在挤压过程制造的前柱元件、挡泥板元件以及罩元件与由压铸过程制造的接头,可以增大在车身元件与接头之间的耦接强度。通过优化由压铸过程通过高制造成本制造的接头的形状,可以减少前车身的制造成本和车身的重量。
附图说明
现在,参照附图所显示的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以上和其他特征,这些实施方式在下文中仅仅通过说明的方式给出,并且因此不限制本发明,并且在附图中: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前车身结构的示例性透视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前车身结构的示例性平面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前车身结构的示例性放大透视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前车身结构的后部分的示例性分解透视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悬置装置安装在前车身结构内的状态的示例性透视图;
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在前车身结构内前下侧元件与其加强元件之间的耦接状态的示例性透视图;
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6的下部分的示例性透视图;
图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前车身结构的主要部件的示例性透视图;
图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第一接头的示例性透视图;
图1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从另一个角度查看的第一接头的示例性透视图;
图1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第一接头的示例性前视图;
图1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第一接头的示例性底视图;
图1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与前柱元件和前柱上部元件耦接的第一接头的示例性侧视图;
图1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13的主要部件的示例性放大图;
图15是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沿着出图14的线A-A截取的示例性剖视图;
图1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与前柱上部元件、罩上部横向加强元件以及挡泥板上部元件耦接的第一接头的示例性平面图;
图1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16的主要部件的示例性放大图;
图1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安装有发动机罩铰接件的第一接头的示例性透视图;
图19是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18的示例性侧视图;
图20是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沿着图18的线B-B截取的示例性剖视图;
图2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安装有门铰接件的第一接头的示例性侧视图;
图22是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沿着图21的线C-C截取的示例性剖视图;
图2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与罩横向杆接合的第一接头的示例性透视图;
图24是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23的侧视图;
图25是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沿着图23的线D-D截取的示例性剖视图;
图2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前车身结构的第二接头的示例性透视图;
图2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前车身结构的第三接头的示例性透视图;
图2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前车身结构的前上侧元件和仪表板横向加强元件的耦接状态的示例性透视图;
图2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前车身结构的前上侧元件和第四接头的示例性分解透视图;
图30是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沿着图28的线E-E截取的示例性剖视图;
图3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前车身结构的第四接头的示例性透视图;以及
图3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前车身结构的第四接头的后部分的示例性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后文中,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结合示例性实施方式描述本发明,但是要理解的是,本描述并非旨在将本发明限于那些示例性实施方式。相反,本发明旨在不仅涵盖示例性实施方式,而且涵盖可以包含在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各种替换物、修改、等同物以及其他示例性实施方式。
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并不旨在对本发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指示,否则,如本文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a)”、“一个(an)”以及“所述(the)”旨在还包括复数形式。还应当理解,当术语“包括(comprises)”和/或“包含(comprising)”用于本说明书时,指示所述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及/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附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及/或其组合。如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的任何和所有组合。例如,为了使本发明的描述清晰,未示出不相关的部件,为了清晰起见,放大层和区域的厚度。进一步,在阐述一个层位于另一个层或衬底“上”时,该层可以直接位于另一个层或衬底上,或者第三层可以设置在其间。
应理解的是,术语“车辆”或者“车辆的”或者如本文中使用的其他类似的术语总体上包含机动车辆(诸如包括运动型多用途车辆(SUV)、公共汽车、卡车、各种商用车辆的载客汽车)、包括各种船只和船舶的水运工具、飞机等,并且包括混合动力车辆、电动车辆、插电式混合动力车辆、氢动力车辆及其他替代燃料车辆(例如,燃料由除石油以外的资源获得)。
参考图1到图3,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前车身结构可以包括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延伸的前下侧元件1、前上侧元件2以及挡泥板上部元件3。
在车辆的横向方向上,前下侧元件1可以设置在底部,前上侧元件2可以设置在中央区域,并且挡泥板上部元件3可以设置在顶部。左和右前下侧元件1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的前部区域可以通过可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前下部横向加强元件11彼此耦接。中央区域可以由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中央下部横向加强元件12彼此耦接。后部区域可以由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仪表板(dash)下部横向加强元件50彼此耦接。左和右前上侧元件2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的前部区域可以通过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保险杆元件40彼此耦接。后部区域可以由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仪表板中央横向加强元件51彼此连接。
左和右前上侧元件2和仪表板中央横向加强元件51可以通过朝着车辆的宽度方向和纵向方向倾斜的两个倾斜加强元件21彼此耦接。两个倾斜加强元件21可以从在仪表板中央横向加强元件51的纵向方向(即,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区域朝着宽度方向的外侧倾斜,并且可以与左和右前上侧元件2耦接。
参考图2,与前下侧元件1相比,前上侧元件2可以设置为增宽到宽度方向的外侧。因此,由于在车辆发生前部重叠碰撞事故时,前上侧元件2可以吸收和减少冲击能量,所以可以提高重叠碰撞响应性能。在车辆的 横向方向上延伸的两个前柱元件4可以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设置在左侧和右侧。
左和右挡泥板上部元件3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的前部区域可以通过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前上部横向加强元件31彼此耦接。后部方向的前端可以通过第一接头60耦接至左和右前柱元件4。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罩上部横向加强元件52的两端可以与左和右第一接头60耦接。
参考图4,左和右挡泥板上部元件3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的后部区域可以通过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后上部横向加强元件32彼此耦接。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罩面板53可以介于罩上部横向加强元件52与后上部横向加强元件32之间,以与罩上部横向加强元件52和后上部横向加强元件32整体结合。
前下侧元件1、前上侧元件2以及挡泥板上部元件3可以通过被配置成在车辆的横向方向上延伸的加强面板70彼此耦接。前下侧元件1和前上侧元件2可以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的基本***区域中通过被配置成在车辆的横向方向上延伸的前侧加强元件80彼此耦接。
第二接头62可以与前下侧元件1和中央下部横向加强元件12的连接区域耦接。第三接头64可以与前下侧元件1和仪表板下部横向加强元件50的连接区域耦接。第四接头66可以与前上侧元件2耦接,并且第五接头68可以与挡泥板上部元件3耦接。第一接头60到第五接头68可以通过压铸过程由铝材料形成。相应元件可以通过压铸过程由铝材料制成。
参考图5,下臂90的两端构造有悬置臂,并且可以分别与第二接头62和第三接头64接合,以被支撑。上臂92的两端可以构造有悬置臂,并且可以分别与第四接头66接合,以被支撑。稳定杆94可以与第四接头66接合,以被支撑,并且该稳定杆可以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延伸且可以被配置成调整车身的力矩运动。
第四接头66和第五接头68可以通过减震器安装加强元件100彼此耦接,并且包括悬置***的减震器96的上部分可以与第五接头68耦接,以被支撑。参考数字110表示刹车盘,其被配置成使未示出的车轮制动。参考数字120表示转向节,用于使车轮转向。下臂90和上臂92可以与转向节120接合,以被支撑。
参考图6和图7,第二接头62可以与前下侧元件1和中央下部横向加强元件12耦接。第三接头64可以与前下侧元件1和仪表板下部横向加强元件50耦接。参考图8,挡泥板上部元件3、在车辆的横向方向上延伸的前柱元件4、罩上部横向加强元件52以及前柱上部元件150可以在第一接头60中彼此耦接。如上所述,挡泥板上部元件3、前柱元件4、罩上部横向加强元件52以及前柱上部元件150可以集中于一个点,并且可以通过第一接头60彼此连接,以增大前车身结构的刚度。
参考图9至图12,第一接头60可以包括:接头主体62,具有多边形状;发动机罩铰接件安装部件64,从接头主体62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向前设置并且可以包括水平表面和竖直壁部;门铰接件安装部件66,形成在接头主体62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外表面上,具有壁部表面的形式,并且可以包括两个安装孔660;以及罩横向杆安装部件68,设置成在外表面622中与门铰接件安装部件66邻接并且可以包括两个安装孔680。
使多个安装孔680彼此耦接的多个加强肋682可以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朝外部突出。进一步,加强接头主体62的刚度的多个加强肋626可以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朝内部径向形成在内表面624中。多个加强肋626可以支撑和分布输入给第一接头60的载荷,并且可以增大刚度。
参考图11和图13,第一耦接凹槽628可以在第一接头60的上部分中沿接头主体62的车辆的横向方向朝着车辆的前下部分倾斜。前柱上部元件150的前端可以***第一耦接凹槽628内,以通过焊接(W)沿着前端的边缘耦接前柱上部元件150。如上所述,前柱上部元件150可以***第 一接头60的接头主体62的内部,并且可以通过焊接耦接,以提高耦接刚度。
参考图12和图13,第二耦接凹槽629可以形成在接头主体62的内表面上。在车辆的横向方向上的前柱元件4的顶端可以***第二耦接凹槽629内,以通过焊接(W)沿着其顶端的边缘耦接前柱元件4。如上所述,前柱元件4可以***第一接头60的接头主体62的内部,并且可以通过焊接与接头主体62耦接,以提高耦接刚度。
参考图14和图15,挡泥板上部元件3可以***接头主体62的内部并且可以附接前柱元件4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内表面40,并且挡泥板上部元件可以分别通过焊接(W)与前柱元件4的内表面40和接头主体62耦接。前柱上部元件150可以由挤压材料(extrusionmaterial)形成,以具有多个区段。所述多个区段可以形成有具有方形形状的三个区段,共享相邻的隔墙。
参考图18到图20,发动机罩铰接件160可以设置在发动机罩铰接件安装部件64内,以支撑发动机罩铰接件安装部件64。组装螺母625可以通过发动机罩铰接件安装部件64***,以通过焊接附接至发动机罩铰接件安装部件。为了加强发动机罩铰接件安装部件64的刚度,多个径向加强肋623可以形成在接头主体62的发动机罩铰接件安装部件64之下。如上所述,由于不需要通过多个加强肋623加强发动机罩铰接件安装部件64的单独的加强元件或单独的加强结构,所以可以减少部件的数量并减轻车辆的重量。
参考图21和图22,门铰接件170可以设置在门铰接件安装部件66内,并且可以被配置成与该门铰接件安装部件接合。安装凸台627可以围绕门铰接件安装部件66的安装孔660突出到前柱元件4的内部。组装螺母625可以***安装凸台627内以通过焊接进行耦接,用于安装门铰接件170,以便更稳定地支撑,而无需单独的加强元件和单独的加强结构。参 考图23到图25,罩横向杆180可以与罩横向杆安装部件68接合。换言之,罩横向杆180可以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延伸。
组装凸台684可以突出到罩横向杆安装部件68的安装孔680内,并且组装螺栓686可以***组装凸台684内,以使罩横向杆180与组装凸台684接合。进一步,罩横向杆180可以包括凸缘182。凸缘182可以通过形成为穿过凸缘182的组装螺栓686在车辆的纵向方向和横向方向上延伸,并且可以与从车辆的宽度方向上朝外设置的侧外部面板190接合,以被支撑。换言之,侧面板190可以介于罩横向杆180与组装凸台684之间。如上所述,可以安装罩横向杆180,以更稳定地支撑,而无需单独的加强元件和单独的加强结构。
参考图26,第二接头62可以包括:第二接头主体622,具有基本上方形板形状;上凸缘624,从第二接头主体622的顶部边缘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朝着内部设置,上凸缘可以与前下侧元件1在车辆的横向方向上的顶部表面耦接;以及下凸缘626(参考图7),从第二接头主体622的底部边缘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朝向内部弯曲,下凸缘可以与前下侧元件1在车辆的横向方向上的底部表面耦接。
前侧加强元件80的一端可以***并耦接于耦接凸缘625,并且耦接凸缘可以在上凸缘624中沿车辆的横向方向向上突出。进一步,上凸缘624可以包括两个延伸凸台627,两个延伸凸台从上凸缘624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朝内延伸,并且可以被配置成在两个点内与中央下部横向加强元件12接合。两个接合凸台629可以在第二接头主体622上突出,并且可以包括设置成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隔开的两个接合孔628。下臂90的端部可以与两个接合孔628接合并且耦接。多个径向肋623可以在第二接头主体622上整体突出,以通过使两个接合凸台629彼此连接来增大结构刚度,并且多个径向肋可以将各个接合凸台629连接至第二接头主体622。
参考图27,第三接头64可以包括:第三接头主体642,具有基本上方形板形状;上凸缘644,从第三接头主体642的顶部边缘在车辆的宽度 方向上朝内弯曲,以与前下侧元件1在车辆的横向方向上的顶部表面耦接;以及下凸缘646(参考图7),从第三接头主体642的底部边缘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朝内弯曲,下凸缘可从第三接头主体642的底端边缘在车辆的横向方向上与底部表面耦接。
第三接头64可以进一步包括上部延伸凸缘645,该上部延伸凸缘从第三接头主体642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的后顶端边缘沿后部方向延伸,并且可以在车辆的横向方向上设置在上部分。下部延伸凸缘647从第三接头主体642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的后底端边缘沿后部方向延伸,并且可以在车辆的横向方向上设置在下部分。耦接凹槽649可以形成在上部延伸凸缘645与下部延伸凸缘647之间。仪表板下部横向加强元件50可以***耦接凹槽649内并且与耦接凹槽耦接。
两个接合凸台643可以在第三接头主体642上突出,并且可以包括设置成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隔开的两个接合孔648。下臂90的第一或第二端可以被配置成与两个接合孔628接合并且耦接。多个径向肋641可以相对于第三接头主体642整体突出,以通过使两个接合凸台643彼此连接并且通过使每个接合凸台643与第三接头主体642连接来增大结构刚度。
参考图28,仪表板中央横向加强元件51可以通过后侧加强元件130耦接至前柱元件4。前上侧元件2可以通过后侧下部加强元件140连接至仪表板横向加强元件50。第四接头66可以安装在前上侧元件2上,第四接头66在车辆的纵向方向的前部分可以与前侧加强元件80耦接,第四接头66的后部分可以与后侧加强元件130以及后侧下部加强元件140耦接。减震器安装加强元件100可以***第四接头66的内部并且与第四接头的内部耦接。
参考图29和图30,前上侧元件2可以包括双封闭表面22,其被配置成在纵向方向上(例如,向上并且向下)延伸。可以部分去除双封闭表面22的上壁部23、中央壁部24以及下壁部25,以通过覆盖第四接头66的切割区域与前上侧元件2耦接。
参考图31和图32,第四接头66可以包括:第四接头主体662,具有基本上方形板形状;上凸缘664,从第四接头主体662的顶部边缘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朝内弯曲,上凸缘与前上侧元件2在车辆的横向方向上的顶部表面耦接;以及下凸缘666,从第四接头主体662的底部边缘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朝内弯曲,该下凸缘从第四接头主体662的底端边缘在车辆的横向方向上与底部表面耦接。
耦接凹槽661可以在第四接头主体662的纵向方向上形成在第四接头66的基本***区域处。减震器安装加强元件100可以***耦接凹槽661内并且与耦接凹槽耦接。具有两个接合孔663的两个接合凸台665可以被配置成基于耦接凹槽661从车辆的纵向方向向前与上臂92的端部接合。具有两个接合孔663的两个接合凸台665可以被配置成基于耦接凹槽661从车辆的纵向方向向后与上臂92的第一或第二端部接合。两个接合凸台665可以通过多个径向加强肋667彼此耦接,以增大结构刚度。
下凸缘666可以包括第一耦接凸缘668,前侧加强元件80可以***第一耦接凸缘内并且与第一耦接凸缘耦接。后侧下部加强元件140可以***第二耦接凸缘669内并且与第二耦接凸缘耦接。第三凸缘670可以设置在第四接头主体662在纵向方向上的后端,以***后侧加强元件130并且使后侧加强元件与第三凸缘670耦接。下凸缘666可以包括支撑凹槽671,稳定杆94可以***该支撑凹槽内以被支撑。接合孔672可以被配置成通过未示出的安装托架使稳定杆94与下凸缘666接合。第一耦接凸缘668、第二耦接凸缘669以及第三耦接凸缘670可以包括具有基本“ㄈ”(例如,两个平行线通过竖直线连接,从而在每个连接点处形成直角)形状的区段。
如上所述,在本文中公开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不限于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而是相反,旨在涵盖包含在本发明的所附权利要求、详细描述以及附图内的各种修改以及等效设置。
符号说明
1:前下侧元件
2:前上侧元件
3:挡泥板上部元件
4:前柱元件
11:前下部横向加强元件
12:中央下部横向加强元件
21:倾斜加强元件
31:前上部横向加强元件
32:后上部横向加强元件
40:保险杆
50:仪表板下部横向加强元件
51:仪表板中央横向加强元件
52:罩上部横向加强元件
53:罩面板
60:第一接头
62:第二接头
64:第三接头
66:第四接头
68:第五接头
70:加强面板
80:前侧加强元件
90:下臂
92:上臂
94:稳定杆
96:减震器
100:减震器安装加强元件
130:后侧加强元件
140:后侧下部加强元件
150:前柱上部元件
160:门铰接件
170:发动机罩铰接件
180:罩横向杆
190:侧外部面板。

Claims (18)

1.一种前车身结构,包括:
挡泥板上部元件,所述挡泥板上部元件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延伸,并且在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分别设置在前车身的左侧和右侧;
前柱元件,所述前柱元件被配置成在所述车辆的横向方向上延伸,并且在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分别设置在所述前车身的左侧和右侧;
罩上部横向加强元件,所述罩上部横向加强元件被配置成在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延伸;
前柱上部元件,所述前柱上部元件被配置成在所述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延伸,在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分别设置在所述前车身的左侧和右侧,并且相对于所述挡泥板上部元件在所述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向后并在所述车辆的横向方向上向上定位;以及
接头,所述接头被配置成分别与所述挡泥板上部元件、所述前柱元件、所述前柱上部元件以及所述罩上部横向加强元件的前端耦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车身结构,其中,所述挡泥板上部元件、所述前柱元件、所述前柱上部元件以及所述罩上部横向加强元件的前端分别被配置成***所述接头的内部并且与所述接头的内部耦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车身结构,所述前车身结构进一步包括:后上部横向加强元件,所述后上部横向加强元件被配置成在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延伸,以使左边和右边的挡泥板上部元件彼此耦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车身结构,其中,所述挡泥板上部元件、所述前柱元件、所述前柱上部元件以及所述罩上部横向加强元件由铝材料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车身结构,其中,所述接头包括:
接头主体,具有多边形状;以及
发动机罩铰接件安装部件,从所述接头主体在所述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向前设置并且具有水平表面和竖直壁部,
其中,发动机罩铰接件安装在所述发动机罩铰接件安装部件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前车身结构,其中,所述接头进一步包括:门铰接件安装部件,所述门铰接件安装部件设置在所述接头主体在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外表面上,具有壁部表面的形式,并且具有安装孔,并且
门铰接件设置在所述门铰接件安装部件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前车身结构,其中,所述接头包括:
罩横向杆安装部件,所述罩横向杆安装部件在所述外表面中与所述门铰接件安装部件邻接并且具有至少一个安装孔,并且
罩横向杆与所述罩横向杆安装部件接合,以被支撑。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前车身结构,其中,所述接头包括加强肋,所述加强肋被配置成使所述罩横向杆安装部件的安装孔彼此连接并且在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向外突出。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前车身结构,其中,朝向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内侧在所述接头主体的内表面上径向形成有加强肋。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前车身结构,其中,第一耦接凹槽被配置成在所述接头的上部分中沿所述接头主体的车辆横向方向上朝向所述车辆的前下部分倾斜,以使所述前柱上部元件的前端与所述第一耦接凹槽耦接。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前车身结构,其中,第二耦接凹槽朝向所述接头主体在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内侧形成在所述接头主体的内表面上,以在所述车辆的横向方向上***并且耦接所述前柱元件的顶端。
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前车身结构,其中,所述挡泥板上部元件***所述接头主体的内部并且在所述前柱元件的车辆宽度方向上与所述前柱元件的内表面耦接,并且所述挡泥板上部元件分别与所述前柱元件的内表面和所述接头主体耦接。
13.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车身结构,其中,所述前柱上部元件具有彼此邻接的多个区段。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前车身结构,其中,所述多个区段形成为包括具有方形形状并共享相邻的隔墙的区段。
15.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前车身结构,其中,在所述接头主体的发动机罩铰接件安装部件之下形成有多个径向加强肋。
16.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前车身结构,其中,安装凸台在所述门铰接件安装部件中突出到所述前柱元件的内部。
17.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前车身结构,其中,组装凸台在所述罩横向杆中突出,并且组装螺栓***所述组装凸台中,以使所述组装凸台与所述罩横向杆接合。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前车身结构,其中,所述罩横向杆包括凸缘,并且所述凸缘被配置成通过形成为穿过所述凸缘的组装螺栓在所述车辆的纵向方向和横向方向上延伸,并且与设置在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外部的侧外部面板接合。
CN201610581540.2A 2015-12-14 2016-07-21 前车身结构 Active CN10686459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5-0178254 2015-12-14
KR1020150178254A KR101786676B1 (ko) 2015-12-14 2015-12-14 전방 차체 구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64596A true CN106864596A (zh) 2017-06-20
CN106864596B CN106864596B (zh) 2020-07-28

Family

ID=587736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581540.2A Active CN106864596B (zh) 2015-12-14 2016-07-21 前车身结构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086881B2 (zh)
KR (1) KR101786676B1 (zh)
CN (1) CN106864596B (zh)
DE (1) DE102016118326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04549A (zh) * 2017-07-06 2019-01-15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身后部结构
CN111660785A (zh) * 2019-03-06 2020-09-15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动力单元搭载结构
CN111891224A (zh) * 2020-07-06 2020-11-06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前机舱结构和具有它的车辆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371242B1 (ko) * 2017-08-09 2022-03-04 현대자동차 주식회사 전방 차체 보강구조
CN109895861B (zh) * 2017-12-08 2023-11-17 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及其前围骨架
JP6930407B2 (ja) * 2017-12-11 2021-09-0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前部構造
JP7056302B2 (ja) * 2018-03-27 2022-04-19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の前部車体構造
KR102567273B1 (ko) * 2018-11-23 2023-08-16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의 차체구조물
EP3686090B1 (en) * 2019-01-23 2022-03-09 Volvo Car Corporation Reinforcement arrangement
JP7077242B2 (ja) * 2019-01-25 2022-05-30 小島プ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前部構造
JP7440454B2 (ja) 2021-04-09 2024-02-2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のサスペンション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58393A (en) * 1993-08-11 1995-10-17 Alumax Extrusions, Inc. Space frame apparatus and proces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same
CN1504373A (zh) * 2002-12-05 2004-06-16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前车体结构
CN1590187A (zh) * 2003-08-26 2005-03-09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身前部结构
US7267394B1 (en) * 2004-06-03 2007-09-11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Front end tubular structure for unitized body vehicles
CN102963436A (zh) * 2011-08-29 2013-03-13 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滑柱塔形支承加强结构
CN104884339A (zh) * 2012-12-07 2015-09-02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身前部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21821A (en) * 1975-06-24 1977-01-08 Nissan Motor Co Ltd Car body construction
US4573734A (en) * 1984-12-10 1986-03-04 Gass Gene C Unisocket construction for front compartment of a unitized automobile body
US5052742A (en) * 1989-06-30 1991-10-01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Cowlside joint structure for use with vehicle
US6302478B1 (en) * 1997-10-16 2001-10-16 Cosma International Inc. Hydroformed space frame joints therefor
CA2455286A1 (en) * 2003-01-16 2004-07-16 Dana Corporation Cast aluminum node for connecting vehicle frame member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KR20080028103A (ko) 2006-09-26 2008-03-31 주식회사화신 복합 공법으로 제작된 차량용 알루미늄 서브프레임
US7810876B2 (en) * 2007-01-11 2010-10-12 Ford Motor Company Vehicle having a rear end body structure
JP5332129B2 (ja) 2007-03-30 2013-11-06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前部のフレーム構造
KR101323622B1 (ko) 2011-12-28 2013-11-08 주식회사 엠에스 오토텍 차량의 프론트사이드멤버
KR102008678B1 (ko) 2013-12-04 2019-08-08 현대자동차 주식회사 차체 프레임 유닛
WO2015175892A1 (en) * 2014-05-16 2015-11-19 Divergent Microfactories, Inc. Modular formed nodes for vehicle chassis and their methods of use
KR101534751B1 (ko) * 2014-09-30 2015-07-07 현대자동차 주식회사 전방 충돌 대응 차체보강구조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58393A (en) * 1993-08-11 1995-10-17 Alumax Extrusions, Inc. Space frame apparatus and proces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same
CN1504373A (zh) * 2002-12-05 2004-06-16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前车体结构
CN1590187A (zh) * 2003-08-26 2005-03-09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身前部结构
US7267394B1 (en) * 2004-06-03 2007-09-11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Front end tubular structure for unitized body vehicles
CN102963436A (zh) * 2011-08-29 2013-03-13 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滑柱塔形支承加强结构
CN104884339A (zh) * 2012-12-07 2015-09-02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身前部结构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04549A (zh) * 2017-07-06 2019-01-15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身后部结构
CN109204549B (zh) * 2017-07-06 2020-11-2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身后部结构
CN111660785A (zh) * 2019-03-06 2020-09-15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动力单元搭载结构
CN111891224A (zh) * 2020-07-06 2020-11-06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前机舱结构和具有它的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6118326A1 (de) 2017-06-14
US20170166259A1 (en) 2017-06-15
KR20170070571A (ko) 2017-06-22
CN106864596B (zh) 2020-07-28
KR101786676B1 (ko) 2017-10-18
US10086881B2 (en) 2018-10-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64596A (zh) 前车身结构
US9725122B2 (en) Front vehicle body structure
CN106864602B (zh) 前车体结构
US9731766B2 (en) Front vehicle body structure
US9849918B2 (en) Motor vehicle body
US9592856B2 (en) Upper vehicle-body structure of vehicle
US7090290B2 (en) Motor vehicle
US10464608B2 (en) Front structure of motor vehicle
US8991907B1 (en) Front vehicle body reinforcing structure
CN105292268A (zh) 带天窗汽车的上部车体构造
CN103171629A (zh) 具有加强结构的机动车车身
US20140152044A1 (en) Front structure for vehicle
CN111619677A (zh) 车辆的后部车身结构
US9718422B2 (en) Front vehicle body reinforcing structure and assembling method thereof
CN115443239B (zh) 车身
US7520562B2 (en) Supporting member for a fender
US10093359B2 (en) Vehicle front frame assembly, and methods of use and manufacture thereof
RU2423277C1 (ru) Способ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передней части грузового автомобиля с кабиной водителя и передняя часть грузового автомобиля
US6793275B1 (en) Load-bearing body panel assembly for a motor vehicle
CN113302114B (zh) 用于机动车辆的车身的结构框架
US9580106B2 (en) Automotive frame rail reinforcing member to manage an offset, frontal applied load
CN107428378A (zh) 用于机动车辆车身结构的加强件
CN115230823A (zh) 一种汽车后轮罩总成及汽车
JP3707283B2 (ja) 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CN109649499B (zh) 前部车身的增强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