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87099B - 供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供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87099B
CN106487099B CN201610727515.0A CN201610727515A CN106487099B CN 106487099 B CN106487099 B CN 106487099B CN 201610727515 A CN201610727515 A CN 201610727515A CN 106487099 B CN106487099 B CN 10648709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portion
power supply
reverse
convolute
supply c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72751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487099A (zh
Inventor
西川隆文
若林尚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nai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nai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nai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nai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4870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870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4870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870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38/00Adaptation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or functions
    • H01F38/14Inductive coupl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7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involving the reduction of electric,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leakage fiel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804Printed wind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30Fastening or clamping coils, windings, or parts thereof together; Fastening or mounting coils or windings on core, casing, or other support
    • H01F27/306Fastening or mounting coils or windings on core, casing or other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34Special means for preventing or reducing unwanted electric or magnetic effects, e.g. no-load losses, reactive currents, harmonics, oscillations, leakage fields
    • H01F27/38Auxiliary core members; Auxiliary coils or wind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2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microwaves or radio frequency wav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9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involving detection or optimisation of position, e.g. align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38/00Adaptation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or functions
    • H01F38/14Inductive couplings
    • H01F2038/143Inductive couplings for sig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Coils Of Transformers For General Uses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该供电装置具有:电源部;供电线圈部,一端与电源部连接,另一端接地;逆向卷绕线圈部,与供电线圈部相对配置,且卷线方向与供电线圈部的卷线方向相反;逆向卷绕线圈部的一端开路,另一端接地。

Description

供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供电装置,特别地,涉及具有供电线圈部的供电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具有供电线圈的供电装置。这样的供电装置在例如日本特开2014-72968号公报中被公开。
在上述日本特开2014-72968号公报中,公开了如下供电装置,该供电装置具有与电源部连接的供电线圈和与电源部连接的磁场消除线圈。在供电装置中,通过在磁场消除线圈流通电流,能够抑制由供电线圈产生的向规定方向的磁场(多余的磁场)。其结果,供电装置能够抑制基于多余的磁场的多余辐射。
然而,在上述日本特开2014-72968号公报所记载的供电装置中,通过磁场消除线圈,能够抑制基于来自供电线圈的多余的磁场的多余辐射,但存在不能抑制基于来自供电线圈的电场的多余辐射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提出,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供电装置,其能够抑制基于由供电线圈部产生的电场的多余辐射。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供电装置,具有:电源部;供电线圈部,一端与电源部连接,另一端接地;以及逆向卷绕线圈部,与供电线圈部相对配置,该逆向卷绕线圈部的卷线方向与供电线圈部的卷线方向相反,逆向卷绕线圈部的一端开路,另一端接地。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供电装置中,如上,设置有供电线圈部和逆向卷绕线圈部,其中,该供电线圈部的一端与电源部连接,另一端接地;该逆向卷绕线圈部与供电线圈部相对配置,且卷绕方向与供电线圈部的卷线方向相反;逆向卷绕线圈部的一端开路且另一端接地。由此,通过将逆向卷绕线圈部的另一端与供电线圈部的另一端一起接地,能够将逆向卷绕线圈部的另一端和供电线圈部的另一端变为等电位,并且,能够通过施加于供电线圈部的电压,使逆向卷绕线圈部感应与供电线圈部反向的感应电动势。因此,能够通过与供电线圈部相对配置的逆向卷绕线圈部产生的电场抑制由供电线圈部产生的电场。其结果,能够抑制基于由供电线圈部产生的电场的多余辐射。此外,越使逆向卷绕线圈部接近供电线圈部,越能够抑制更多的多余辐射。
在上述一个方面的供电装置中,优选地,供电线圈部以及逆向卷绕线圈部都具有在规定的平面上导线卷绕为螺旋状的平面线圈形状。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抑制供电线圈部以及逆向卷绕线圈部的厚度,因此,能够使供电装置的厚度方向的大小变小。另外,在将供电线圈部和逆向卷绕线圈部相对配置的情况下,能够在俯视时较宽大的范围内使供电线圈部和逆向卷绕线圈部重合,因此,能够通过由逆向卷绕线圈部产生的电场更加有效地抑制由供电线圈部产生的电场。其结果,能够更加抑制基于由供电线圈部产生的电场的多余辐射。
在该情况下,优选地,所供电线圈部与逆向卷绕线圈部具有:在供电线圈部与逆向卷绕线圈部相对的方向上,各导线彼此被卷绕为相互相同的形状且各导线彼此重合的部分。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在与供电线圈部的各卷绕部分(被卷绕为形状彼此相同且重合的部分)对应的逆向卷绕线圈部的各卷绕部分分别局部地感应反向电压。由此,在供电线圈部的整体,都能够通过由逆向卷绕线圈部产生的电场来抑制由供电线圈部产生的电场。其结果,能够进一步抑制基于由供电线圈部产生的电场的多余辐射。
在该情况下,优选地,逆向卷绕线圈部的导线具有与供电线圈部的导线相同的卷绕形状,并且逆向卷绕线圈部的导线与供电线圈部的导线相对配置,逆向卷绕线圈部的卷绕中心配置为俯视时与供电线圈部的卷绕中心一致。根据这样的结构,与俯视时逆向卷绕线圈部的卷绕中心与供电线圈部的卷绕中心不一致的情况(错开的情况)相比,能够使逆向卷绕线圈部和供电线圈部更接近配置,因此,能够更加抑制基于由供电线圈部产生的电场的多余辐射。
在上述一个方面的供电装置中,优选地,逆向卷绕线圈部相对于供电线圈部配置为,抵消供电线圈部产生的电场。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有效地抑制基于由供电线圈部产生的电场的多余辐射。
在上述一个方面的供电装置中,优选地,从供电线圈部与逆向卷绕线圈部相对的方向观察,供电线圈部以及逆向卷绕线圈部具有相同的大小。根据这样的结构,从供电线圈部与逆向卷绕线圈部相对的方向观察,在以供电线圈部的整体和逆向卷绕线圈部的整体重合的方式来配置供电线圈部和逆向卷绕线圈部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在供电线圈部的附近与供电线圈部相对配置的逆向卷绕线圈部产生的电场更加有效地抑制由供电线圈部产生的电场。其结果,能够更加抑制基于由供电线圈部产生的电场的多余辐射。
在上述一个方面的供电装置中,优选地,还具有基板,供电线圈部与逆向卷绕线圈部以相互相对的方式配置在该基板的表面。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基板能够容易地使供电线圈部和逆向卷绕线圈部相对配置。
在该情况下,优选地,供电线圈部设置在基板的一表面,逆向卷绕线圈部设置在基板的另一表面。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容易地使供电线圈部和逆向卷绕线圈部形成在基板上。
在具有上述基板的结构中,优选地,供电线圈部以及逆向卷绕线圈部都设置在基板的同一表面。根据这样的结构,与将供电线圈部和逆向卷绕线圈部分别配置在不同的平面上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供电线圈部以及逆向卷绕线圈部的总厚度,因此,能够使供电装置的厚度方向的大小变小。另外,由于能够在基板的同一表面形成供电线圈部以及逆向卷绕线圈部,因此,与在基板的两个面分别形成供电线圈部以及逆向卷绕线圈部的情况相比,能够更加容易地形成供电线圈部以及逆向卷绕线圈部。
在上述一个方面的供电装置中,优选地,从供电线圈部与逆向卷绕线圈部相对的方向观察,供电线圈部以及逆向卷绕线圈部分别包含相互交叉的交叉部。
在上述供电线圈部以及逆向卷绕线圈部分别包含相互交叉的交叉部的结构中,优选地,还具有绝缘体,该绝缘体配置在供电线圈部的交叉部与逆向卷绕线圈部的交叉部之间,使供电线圈部与逆向卷绕线圈部绝缘。根据这样的结构,即使将供电线圈部和逆向卷绕线圈部接近配置,通过绝缘体也能够防止供电线圈部和逆向卷绕线圈部导通。
在上述供电线圈部以及逆向卷绕线圈部分别包含相互交叉的交叉部的结构中,优选地,供电线圈部以及逆向卷绕线圈部分别包含多个交叉部,在从供电线圈部与逆向卷绕线圈部相对的方向观察,供电线圈部以及逆向卷绕线圈部关于经过多个交叉部的线线对称。根据这样的结构,由于供电线圈部以及逆向卷绕线圈部线对称,因此,能够以通过由逆向卷绕线圈部产生的电场有效地抑制由供电线圈部产生的电场的方式,配置供电线圈部和逆向卷绕线圈部。
在上述一个方面的供电装置中,优选地,供电线圈部的另一端与逆向卷绕线圈部的另一端相互连接且通过共同的布线接地。根据这样的结构,与通过相互不同的布线接地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部件件数。其结果,能够简化装置结构。
在上述一个方面的供电装置中,优选地,还设置有载置部,该载置部载置有作为供电对象的受电装置,逆向卷绕线圈部相对于供电线圈部配置在与配置有载置部的一侧相反的一侧。根据这样的结构,与在供电线圈部和受电线圈(受电装置具有的线圈)之间配置有逆向卷绕线圈部的情况相比,能够使供电线圈部与受电装置(受电线圈)之间的间隔变小,因此,不使供电装置的供电效率降低,也能够抑制基于由供电线圈部产生的电场的多余辐射。
在该情况下,优选地,供电线圈部与逆向卷绕线圈部之间的距离小于载置部与供电线圈部之间的距离。根据这样的结构,相对于供电装置在更接近载置于载置部的受电装置的部位配置逆向卷绕线圈部,因此,能够一边有效地抑制向受电装置的多余辐射,一边向受电装置供电。
在上述一个方面的供电装置中,优选地,从供电线圈部与逆向卷绕线圈部相对的方向观察,供电线圈部以及逆向卷绕线圈部的外形都形成为圆形。根据这样的结构,与矩形等多边形的线圈相比,通过使供电线圈部与逆向卷绕线圈部的卷绕轴吻合,能够以通过由逆向卷绕线圈部产生的电场来抑制由供电线圈部产生的电场的方式,容易地使供电线圈部和逆向卷绕线圈部相对配置。
在上述一个方面的供电装置中,优选地,从供电线圈部与逆向卷绕线圈部相对的方向观察时,供电线圈部以及逆向卷绕线圈部的外形都形成为矩形。根据这样的结构,从供电线圈部与逆向卷绕线圈部相对的方向观察时,能够容易地使构成供电线圈部以及逆向卷绕线圈部的直线状的各部分重合。
在上述一个方面的供电装置中,优选地,供电线圈部以及逆向卷绕线圈部各自的导线的卷绕轴沿同一方向延伸,供电线圈部以及逆向卷绕线圈部配置为,在卷绕轴的延伸方向上相互相对。根据这样的结构,由于供电线圈部以及逆向卷绕线圈部都沿与卷绕轴正交的方向被卷绕,因此,能够在供电线圈部以及逆向卷绕线圈部不易相互干扰的卷绕轴的延伸方向上,配置供电线圈部以及逆向卷绕线圈部。即,能够容易地使供电线圈部以及逆向卷绕线圈部相对配置。
在上述一个方面的供电装置中,优选地,供电线圈部以及逆向卷绕线圈部的各个导线的卷绕轴沿同一方向延伸,供电线圈部以及逆向卷绕线圈部以导线彼此在与卷绕轴正交的方向上相互相对的方式,排列配置在同一平面上。根据这样的结构,由于供电线圈部以及逆向卷绕线圈部排列配置在同一平面上,因此,能够将供电线圈部以及逆向卷绕线圈部配置在各自附近。因此,能够通过在供电线圈部的附近与供电线圈部相对配置的逆向卷绕线圈部产生的电场有效地抑制由供电线圈部产生的电场。其结果,能够更加抑制基于由供电线圈部产生的电场的多余辐射。
在上述一个方面的供电装置中,优选地,逆向卷绕线圈部配置在供电线圈部的附近。根据这样的结构,与逆向卷绕线圈部配置在不是供电线圈部的附近的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通过在供电线圈部的附近与供电线圈部相对配置的逆向卷绕线圈部产生的电场有效地抑制由供电线圈部产生的电场。其结果,能够更加抑制基于由供电线圈部产生的电场的多余辐射。
根据本发明,如上,能够提供一种供电装置,其能够抑制基于由供电线圈部产生的电场的多余辐射。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供电装置以及受电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供电装置以及受电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供电装置的供电线圈部以及逆向卷绕线圈部的俯视图。
图4A和图4B是用于说明通过第一线圈在逆向卷绕的第二线圈以及顺向卷绕的第二线圈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图。
图5是用于说明利用逆向卷绕线圈部的电场抑制供电线圈部的电场的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供电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供电装置的设置有供电线圈部以及逆向卷绕线圈部的印刷基板的俯视图。
图8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供电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供电装置的设置有供电线圈部以及逆向卷绕线圈部的印刷基板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化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供电装置的结构]
参照图1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供电装置1的结构。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供电装置1是通过磁场共鸣方式以没有连接器等电触点的方式向受电装置2供电的非接触式供电装置。该供电装置1构成为,通过磁场共鸣方式对配置于供电装置1的上方(Z1方向)的受电装置2供电。
此外,在下面的说明中,将与上下方向(Z1方向以及Z2方向)正交的规定方向作为左右方向(X2方向以及X1方向),将与上下方向(Z方向)以及左右方向(X方向)正交的方向作为前后方向(Y2方向以及Y1方向)。
其中,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供电装置1构成为,在向受电装置2供电时,通过由供电装置1的后述的逆向卷绕线圈部14所产生的电场来抑制由供电装置1的后述的供电线圈部13所产生的电场。由此,供电装置1构成为,能够抑制从供电线圈部13所产生的电场产生的多余辐射。其结果,供电装置1能够抑制因多余辐射使供电装置1附近的电子设备(包含供电装置1自身以及受电装置2的电子设备)产生不好的情况。在后面进行详细叙述。
[供电装置的各部分的结构]
说明供电装置1的各部分的结构。
供电装置1具有框体部10(参照图2)、交流电源部11、共振电路12、供电线圈部13和逆向卷绕线圈部14。此外,在供电线圈部13与逆向卷绕线圈部14之间配置有空气层。另外,交流电源部11是权利要求书的“电源部”的一个例子。
如图2所示,在框体部10的内部容纳有交流电源部11、共振电路12(参照图1)、供电线圈部13和逆向卷绕线圈部14。另外,受电装置2为了被供电而载置在框体部10的上表面10a上。此外,上表面10a是权利要求书中的“载置部”的一个例子。
从商用电源(未图示)向交流电源部11供给交流电力。另外,如图1所示,交流电源部11与共振电路12连接,向共振电路12供电。
共振电路12与供电线圈部13连接。另外,共振电路12构成为,通过使来自交流电源部11的电力接通断开,向供电线圈部13供给与供电线圈部13的共振频率对应的规定频率的交流电力。
通过从共振电路12向供电线圈部13供给规定频率的交流电力,电线圈部13产生用于以没有电触点的方式向受电装置2供电的磁场。由此,供电装置1以没有电触点的方式向受电装置2供电。
如图2所示,供电线圈部13配置在框体部10的上侧(Z1方向侧)。另外,供电线圈部13具有沿水平方向(X方向以及Y方向)延伸(在水平面中),并且导线被卷绕为螺旋状的平面线圈形状。
供电线圈部13的内周侧的一端13a与交流电源部11连接。另外,供电线圈部13的外周侧的另一端13b接地。另外,如图3所示,在俯视观察(从Z1方向侧观察)时,供电线圈部13的导线从外周侧的另一端13b向内周侧的一端13a沿顺时针方向卷绕。通过从交流电源部11(参照图2)向供电线圈部13供电,在形成供电线圈部13的导线的周围产生电场。此外,为了便于说明,在图3中,用实线表示供电线圈部13,用虚线表示逆向卷绕线圈部14。另外,为了便于说明,在图3中,供电线圈部13和逆向卷绕线圈部14以不重叠的方式稍微错开来进行图示。另外,从图2(图6~图9也一样)所示的交流电源部11与内周侧的一端13a连接的线表示为与螺旋状的线圈接触,但实际上该线被包覆,线圈和对内周侧的一端13a以及交流电源部11进行连接的线不短路。
如图2所示,逆向卷绕线圈部14具有与供电线圈部13相同的平面线圈形状。即,逆向卷绕线圈部14具有沿水平方向延伸(在水平面中),并且导线卷绕成螺旋状的平面线圈形状。
逆向卷绕线圈部14的内周侧的一端14a开路(未电连接)。另外,逆向卷绕线圈部14的外周侧的另一端14b接地。另外,如图3所示,在俯视观察(从Z1方向侧观察)时,逆向卷绕线圈部14的导线从外周侧的另一端14b向内周侧的一端14a沿逆时针方向卷绕。即,逆向卷绕线圈部14的卷线方向与供电线圈部13的卷线方向相反。
逆向卷绕线圈部14在上下方向(Z方向)上与供电线圈部13相对配置。另外,逆向卷绕线圈部14相对于供电线圈部13,配置在与作为供电对象的受电装置2所配置一侧(上侧)相反的一侧(下侧)。即,逆向卷绕线圈部14不是配置在供电线圈部13与受电装置2之间,而是配置在比供电线圈部13更远离受电装置2的位置。另外,逆向卷绕线圈部14配置在与配置有供电线圈部13的空间平行的空间中。即,逆向卷绕线圈部14与供电线圈部13平行地相对配置。另外,逆向卷绕线圈部14相对于供电线圈部13配置为,抵消供电线圈部13所产生的电场。在后面进行详细叙述。另外,从逆向卷绕线圈部14与供电线圈部13相对的方向(Z方向)观察时,逆向卷绕线圈部14以及供电线圈部13的外形都形成为圆形。另外,从逆向卷绕线圈部14和供电线圈部13相对的方向(Z方向)观察时,逆向卷绕线圈部14以及供电线圈部13具有相同的大小。
如图2所示,逆向卷绕线圈部14的另一端14b和供电线圈部13的另一端13b相互连接,并通过共同的布线W接地。另外,逆向卷绕线圈部14配置在供电线圈部13的附近。具体而言,逆向卷绕线圈部14与供电线圈部13之间的距离D1小于上表面10a与供电线圈部13之间的距离D2。
如图3所示,逆向卷绕线圈部14配置为,在俯视观察时,卷绕中心(线)C(逆向卷绕线圈部14的沿Z方向延伸的中心线)与供电线圈部13的卷绕中心(线)一致。即,逆向卷绕线圈部14以及供电线圈部13在俯视(从Z1方向观察)时,以共同的一个卷绕中心C为中心,向彼此相反的方向螺旋状地卷绕。即,逆向卷绕线圈部14以及供电线圈部13各自的卷绕中心配置为,沿同一方向(Z方向)延伸。另外,逆向卷绕线圈部14以及供电线圈部13配置为,在卷绕中心C的延伸方向(Z方向)上相互相对。此外,卷绕中心C是权利要求书中的“卷绕轴”的一个例子。
在俯视(从Z1方向观察)时,逆向卷绕线圈部14具有关于经过卷绕中心C且沿前后方向(Y方向)延伸的线α与供电线圈部13线对称(X1方向侧与X2方向侧对称)的形状。
即,供电线圈部13以及逆向卷绕线圈部14包含在从供电线圈部13与逆向卷绕线圈部14相对的方向(Z方向)观察时分别相互交叉的交叉部4a以及4b。交叉部4a以及4b分别设有多个。另外,在从逆向卷绕线圈部14与供电线圈部13相对的方向(Z方向)观察时,供电线圈部13以及逆向卷绕线圈部14配置为关于经过交叉部4a以及4b的线α线对称。
供电线圈部13与逆向卷绕线圈部14具有:在上下方向(Z方向)上各导线彼此卷绕为相互相同的形状且各导线彼此相互重合的部分(卷绕部分13c~13g和卷绕部分14c~14g)。
详细地说,逆向卷绕线圈部14的导线以在上下方向(Z方向)上与供电线圈部13的导线的各卷绕部分13c~13g相对的方式卷绕为螺旋状。
在供电线圈部13的导线的最外周部分设置有圆弧状(C形状)的卷绕部分13c(被双点划线包围的实线部分),在俯视(从Z1方向侧观察)时该卷绕部分13c与逆向卷绕线圈部14的导线相对。同样地,在逆向卷绕线圈部14的导线的最外周部分设置有圆弧状(C形状)的卷绕部分14c(被双点划线包围的虚线部分),在俯视(从Z1方向侧观察)时该卷绕部分14c与供电线圈部13的导线(卷绕部分13c)相对。
另外,在供电线圈部13的导线的最外周部分(卷绕部分13c)的内周侧也设置有,与逆向卷绕线圈部14的导线相对的圆弧状(C形状)的卷绕部分13d~13g。同样地,在逆向卷绕线圈部14的导线的最外周部分(卷绕部分14c)的内周侧也设置有,与供电线圈部13的导线(卷绕部分13d~13g)相对的圆弧状(C形状)的卷绕部分14d~14g。
[受电装置的结构]
如图1所示,受电装置2具有受电线圈20、整流电路21和充电电路22。
受电线圈20构成为,以与供电线圈部13的共振频率大致相同的共振频率进行共振。另外,受电线圈20构成为,通过利用磁场共鸣方式进行共振而产生交流电力(受电)。另外,受电线圈20构成为,将产生的交流电力向整流电路21输出。
整流电路21构成为,将在受电线圈20中产生的交流电力整流为直流电力。另外,整流电路21构成为,将整流后的直流电力向充电电路22输出。
充电电路22包含电压变换部和蓄电池。电压变换部构成为,为了向蓄电池供电,将从整流电路21输入的直流电力变换为规定的电压值。蓄电池通过从电压变换向蓄电池部供电,在对蓄电池进行充电。
[第二线圈感应的电压]
接着,参照图4A、4B对与第一线圈91相对的第二线圈所感应的电压进行说明。在此,相对于第一线圈91将逆向卷绕的第二线圈92a和顺向卷绕的第二线圈92b进行对比来说明。此外,第一线圈91的一端与交流电源部连接,另一端接地。另外,第二线圈92a以及92b的一端开路,另一端接地。另外,第一线圈91、第二线圈92a以及92b为同一形状(导线的卷绕部分的形状为同一形状)。
图4A示出了相当于第一实施方式的例子。即,第一线圈91与第二线圈92a的导线的卷线方向相互相反的例子(逆向卷绕的例子)。
在交流电源部向第一线圈91供给交流电力时,在第一线圈91产生E电压。另外,通过在第一线圈91的周围产生的磁场,在第二线圈92a产生-E感应电动势。此外,实际上,在第一线圈91(第二线圈92a)的各卷绕部分中,电压相互不同,但为了便于说明,只利用一个电压值来表示。
第二线圈92a的一端开路,因此,电流不会流通。即,即使通过在第一线圈91的周围产生的磁场,产生感应电动势,也不会产生能量的损失(涡流损耗)。
因此,若第一线圈91与第二线圈92a的导线逆向卷绕,则在第一线圈91与第二线圈92a分别产生大小相等且正负相反的电压。
图4B作为比较例示出了第一线圈91与第二线圈92b的导线的卷线方向都相同的例子(顺向卷绕的例子)。
在从交流电源部向第一线圈91供给交流电力时,在第一线圈91产生E电压。另外,通过在第一线圈91的周围产生的磁场,在第二线圈92b产生E感应电动势。
因此,若第一线圈91与第二线圈92b的导线顺向卷绕,则在第一线圈91与第二线圈92b分别产生大小相等且正负相同的电压。
[电场的抑制]
接着,参照图2、图3以及图5对利用逆向卷绕线圈部14来抑制由供电线圈部13产生的电场进行说明。
首先,对供电线圈部13的导线的卷绕部分13c(参照图3)和逆向卷绕线圈部14的导线的卷绕部分14c(参照图3)处的电场的抑制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5所示,在卷绕部分13c上的点A1附近局部地产生E1电压。此时,在上下方向(Z方向)上,在与点A1相对的卷绕部分14c上的点B1附近局部地被感应-E1电压。
并且,电压E1产生从点A1放射状地朝向外侧的电场。另外,电压-E1产生以放射状地朝向内侧的方式朝向点B1的电场。此外,点A1的电场和点B1的电场分别具有相同数量的朝向彼此相反且大小大致相等的电场成分(在图5中,由虚线以及点划线表示的箭头成分),因此点A1的电场和点B1的电场相互抑制。因此,合成点A1的电场和点B1的电场而成的电场大致为0。因此,在供电线圈部13的卷绕部分13c和逆向卷绕线圈部14的卷绕部分14c的整个区域,同样地电场也被抑制(合成后的电场大致为0)。
另外,同样地,在供电线圈部13的卷绕部分13c的内周侧的卷绕部分13d~13g和逆向卷绕线圈部14的卷绕部分14c的内周侧的卷绕部分14d~14g中,电场也被抑制(合成后的电场大致为0)。
(第一实施方式的效果)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能够获得下面那样的效果。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设置有供电线圈部13和逆向卷绕线圈部14,其中,该供电线圈部13的一端13a与交流电源部11连接,另一端13b接地;该逆向卷绕线圈部14与供电线圈部13相对配置,且卷线方向与供电线圈部13的卷线方向相反;将逆向卷绕线圈部14的一端14a开路,将另一端14b接地。由此,通过将逆向卷绕线圈部14的另一端14b和供电线圈部13的另一端13b都接地,能够使逆向卷绕线圈部14的另一端14b和供电线圈部13的另一端13b为等电位,并且,能够通过施加于供电线圈部13的电压,使逆向卷绕线圈部14感应与供电线圈部13反向的感应电动势。因此,能够通过由与供电线圈部相对配置的逆向卷绕线圈部14产生的电场来抑制由供电线圈部13产生的电场。其结果,能够抑制基于由供电线圈部13产生的电场的多余辐射。此外,越将逆向卷绕线圈部14接近供电线圈部13,越能够抑制更多的多余辐射。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将供电线圈部13以及逆向卷绕线圈部14都形成为,在水平面上导线卷绕为螺旋状的平面线圈形状。由此,能够抑制供电线圈部13以及逆向卷绕线圈部14的厚度,因此,能够将供电装置1的厚度方向的大小变小。另外,在将供电线圈部13和逆向卷绕线圈部14相对配置的情况下,在俯视时,能够在比较宽大的范围内使供电线圈部13和逆向卷绕线圈部14重合,因此,能够通过由逆向卷绕线圈部14产生的电场更加有效地抑制由供电线圈部13产生的电场。其结果,能够进一步抑制基于由供电线圈部13产生的电场的多余辐射。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将供电线圈部13和逆向卷绕线圈部14配置为,供电线圈部13和逆向卷绕线圈部14各自所处的平面彼此相对,在供电线圈部13和逆向卷绕线圈部14相对的方向上,各导线彼此被卷绕为相互相同的形状,并且设置有各导线彼此相互重合的部分(供电线圈部13的各卷绕部分13c~13g以及逆向卷绕线圈部14的各卷绕部分14c~14g)。由此,在与供电线圈部13的各卷绕部分13c~13g对应的逆向卷绕线圈部14的各卷绕部分14c~14g能够分别局部地感应反向的电压。因此,在供电线圈部13的大致整体,都能够通过由逆向卷绕线圈部14产生的电场来抑制由供电线圈部13产生的电场。其结果,能够进一步抑制基于由供电线圈部13产生的电场的多余辐射。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将逆向卷绕线圈部14的导线形成为与供电线圈部13的导线大致相同的形状,并且与供电线圈部13的导线相对配置,在俯视时,逆向卷绕线圈部14的卷绕中心C与供电线圈部13的卷绕中心大致一致。由此,与俯视时逆向卷绕线圈部14的卷绕中心C和供电线圈部13的卷绕中心不大致一致的情况(错开的情况)相比,能够使逆向卷绕线圈部14和供电线圈部13配置得更加接近,因此,能够更加抑制基于由供电线圈部13产生的电场的多余辐射。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逆向卷绕线圈部14相对于供电线圈部13配置为,抵消供电线圈部13产生的电场。由此,能够有效地抑制基于由供电线圈部13产生的电场的多余辐射。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从供电线圈部13和逆向卷绕线圈部14相对的方向观察时,供电线圈部13以及逆向卷绕线圈部14具有相同的大小。由此,从供电线圈部13和逆向卷绕线圈部14相对的方向观察时,在以供电线圈部13的整体和逆向卷绕线圈部14的整体重合的方式配置供电线圈部13和逆向卷绕线圈部14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在供电线圈部13的附近与供电线圈部13相对配置的逆向卷绕线圈部14产生的电场更加有效地抑制由供电线圈部13产生的电场。其结果,能够更加抑制基于由供电线圈部13产生的电场的多余辐射。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供电线圈部13以及逆向卷绕线圈部14上分别设置有多个交叉部4a以及4b,从供电线圈部13与逆向卷绕线圈部14相对的方向观察时,供电线圈部13以及逆向卷绕线圈部14配置为,关于经过多个交叉部4a以及4b的线α线对称。由此,由于供电线圈部13以及逆向卷绕线圈部14线对称,因此,供电线圈部13和逆向卷绕线圈部14能够配置为,通过由逆向卷绕线圈部14产生的电场有效地抑制由供电线圈部13产生的电场。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供电线圈部13的另一端13b和逆向卷绕线圈部14的另一端14b相互连接且通过共同的布线W接地。由此,与通过相互不同的布线W接地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部件件数。其结果,能够简化装置结构。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还设置有载置作为供电对象的受电装置2的上表面10a,将逆向卷绕线圈部14相对于供电线圈部13配置在与配置有上表面10a一侧相反的一侧。由此,与在供电线圈部13与受电线圈20之间配置逆向卷绕线圈部14的情况相比,能够将供电线圈部13与受电装置2(受电线圈20)之间的间隔变小,因此,能够在不使供电装置1的供电效率降低的情况下,抑制基于由供电线圈部13产生的电场的多余辐射。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使供电线圈部13与逆向卷绕线圈部14之间的距离D1小于上表面10a与供电线圈部13之间的距离D2。由此,以比载置于上表面10a的受电装置2更接近供电装置1的方式配置逆向卷绕线圈部14,因此,能够一边有效地抑制向受电装置2的多余辐射,一边向受电装置2供电。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从供电线圈部13与逆向卷绕线圈部14相对的方向观察,供电线圈部13以及逆向卷绕线圈部14的外形都形成为圆形。由此,与矩形等多边形的线圈相比,通过使供电线圈部13与逆向卷绕线圈部14的卷绕中心吻合,能够容易地使供电线圈部13和逆向卷绕线圈部14相对配置为,能够使通过由逆向卷绕线圈部14产生的电场来抑制由供电线圈部13产生的电场。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供电线圈部13以及逆向卷绕线圈部14各自的导线的卷绕中心C配置为沿同一方向延伸,供电线圈部13以及逆向卷绕线圈部14配置为在卷绕中心C的延伸方向上相互相对。由此,供电线圈部13以及逆向卷绕线圈部14都沿与卷绕中心C正交的方向被卷绕,因此能够,在供电线圈部13以及逆向卷绕线圈部14难以相互干扰的卷绕中心C的延伸方向上,配置供电线圈部13以及逆向卷绕线圈部14。即,能够容易地使供电线圈部13以及逆向卷绕线圈部14相对配置。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将逆向卷绕线圈部14配置在供电线圈部13的附近。由此,与逆向卷绕线圈部14配置在不是供电线圈部13的附近的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通过在供电线圈部13的附近与供电线圈部13相对配置的逆向卷绕线圈部14产生的电场有效地抑制由供电线圈部13产生的电场。其结果,能够更加抑制基于由供电线圈部13产生的电场的多余辐射。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1、图6以及图7说明第二实施方式。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与在供电线圈部13与逆向卷绕线圈部14之间配置空气层的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对在供电线圈部213与逆向卷绕线圈部214之间配置有印刷基板3的例子(在印刷基板的一表面以及另一表面分别配置有供电线圈部213和逆向卷绕线圈部214的例子)进行说明。此外,对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赋予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图示以及说明。另外,印刷基板3是权利要求书中的“基板”的一个例子。
[供电装置的结构]
如图6所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供电装置201(参照图1)具有印刷基板3、供电线圈部213和逆向卷绕线圈部214。印刷基板3以沿水平方向(X方向以及Y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在框体部10内。另外,供电线圈部213和逆向卷绕线圈部214以相互相对的方式配置在印刷基板3的外表面。另外,在印刷基板3的上侧(Z1方向侧)的一个面3a配置有供电线圈部213。另外,在印刷基板3的下侧(Z2方向侧)的另一表面3b配置有逆向卷绕线圈部214。另外,从供电线圈部213与逆向卷绕线圈部214相对的方向(Z方向)观察,供电线圈部213以及逆向卷绕线圈部214的外形都形成为矩形。
供电线圈部213在一表面3a上具有导线卷绕为矩形的螺旋状的平面线圈形状。另外,如图7所示,在供电线圈部213上设置有直线状的导线的卷绕部分213c~213o。
逆向卷绕线圈部214具有与供电线圈部213相同的形状。另外,在逆向卷绕线圈部214上设置有卷绕部分214c~214o,所述卷绕部分214c~214o在上下方向(Z方向)上分别与供电线圈部213的卷绕部分213c~213o相对。并且,逆向卷绕线圈部214的卷绕部分214c~214o分别抑制由供电线圈部213的卷绕部分213c~213o产生的电场。
(第二实施方式的效果)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能够获得下面那样的效果。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设置有供电线圈部213和逆向卷绕线圈部214,该供电线圈部213的一端13a与交流电源部11连接,另一端13b接地;该逆向卷绕线圈部214与供电线圈部213相对配置,且卷线方向与供电线圈部213的卷线方向相反;逆向卷绕线圈部214的一端14a开路,另一端14b接地。由此,能够抑制基于由供电线圈部213产生的电场的多余辐射。
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设置有在外表面以相互相对的方式配置有供电线圈部213和逆向卷绕线圈部214的印刷基板3。由此,通过印刷基板3,能够容易地使供电线圈部213和逆向卷绕线圈部214相对配置。
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将供电线圈部213配置在印刷基板3的一表面3a,将逆向卷绕线圈部214配置在印刷基板3的另一表面3b。由此,能够容易地使供电线圈部213和逆向卷绕线圈部214形成在印刷基板3上。
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从供电线圈部213与逆向卷绕线圈部214相对的方向观察,供电线圈部213以及逆向卷绕线圈部214的外形都形成为矩形。由此,从供电线圈部213与逆向卷绕线圈部214相对的方向观察,能够容易地使构成供电线圈部213以及逆向卷绕线圈部214的直线状的各部分重合。
(第三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1、图8以及图9说明第三实施方式。在该第三实施方式中,与使供电线圈部213和逆向卷绕线圈部214在规定方向(上下方向)上隔开间隔相对(配置在不同的平面上)的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不同,对将供电线圈部313与逆向卷绕线圈部314配置在同一平面上的例子进行说明。此外,对与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赋予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图示以及说明。另外,在图8以及图9中,为了区别供电线圈部313和逆向卷绕线圈部314,用虚线表示逆向卷绕线圈部314。
[供电装置的结构]
如图8所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供电装置301(参照图1)还具有印刷基板3。印刷基板3以沿水平方向(X方向以及Y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在框体部10内。
供电线圈部313以及逆向卷绕线圈部314都设置在印刷基板3的同一表面3a侧。详细地说,供电线圈部313以及逆向卷绕线圈部314在印刷基板3的上侧(Z1方向侧)的一表面3a上,分别具有导线卷绕为矩形的螺旋状的平面线圈形状。
另外,如图9所示,供电线圈部313以及逆向卷绕线圈部314配置为,各自的导线的各卷绕部分313c~313o以及314c~314o相互在大致同一平面上(在上下方向(Z方向)上稍微错开)接近相对。即,供电线圈部313以及逆向卷绕线圈部314以导线在与卷绕中心C正交的方向(与Z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相互相对的方式配置在同一平面上。
供电线圈部313以及逆向卷绕线圈部314在供电线圈部313与逆向卷绕线圈部314交叉的部分(导线相互之间)配置有绝缘体5。详细地说,绝缘体5配置在供电线圈部313的交叉部4a与逆向卷绕线圈部314的交叉部4b之间,从而使供电线圈部313与逆向卷绕线圈部314绝缘。此外,绝缘体5由橡胶等的绝缘性材料形成。此外,在图8中,省略绝缘体5的图示。
(第三实施方式的效果)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能够获得下面那样的效果。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与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相同,设置有供电线圈部313和逆向卷绕线圈部314,该供电线圈部313的一端13a与交流电源部11连接,另一端13b接地;该逆向卷绕线圈部314与供电线圈部313相对配置,且卷线方向与供电线圈部313的卷线方向相反;逆向卷绕线圈部314的一端14a开路,另一端14b接地。由此,能够抑制基于由供电线圈部313产生的电场的多余辐射。
另外,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将供电线圈部313以及逆向卷绕线圈部314都配置在印刷基板3的同一表面3a。由此,与将供电线圈部313和逆向卷绕线圈部314分别配置在不同的平面上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供电线圈部313以及逆向卷绕线圈部314的总厚度,因此,能够使供电装置301的厚度方向的大小变小。另外,能够在印刷基板3的同一表面3a形成供电线圈部313以及逆向卷绕线圈部314,因此,与在印刷基板3的两表面分别形成供电线圈部313以及逆向卷绕线圈部314的情况相比,能够更加容易地形成供电线圈部313以及逆向卷绕线圈部314。
另外,在第三实施方式中,设置有绝缘体5,该绝缘体5配置在供电线圈部313的交叉部4a与逆向卷绕线圈部314的交叉部4b之间,使供电线圈部313与逆向卷绕线圈部314绝缘。由此,即使将供电线圈部313与逆向卷绕线圈部314接近配置,也能够通过绝缘体5防止供电线圈部313与逆向卷绕线圈部314导通。
另外,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供电线圈部313以及逆向卷绕线圈部314各自的导线的卷绕中心C沿同一方向延伸,供电线圈部313以及逆向卷绕线圈部314以导线彼此在与卷绕中心C正交的方向上相互相对的方式排列配置在同一平面上。由此,由于供电线圈部313以及逆向卷绕线圈部314排列配置在同一平面上,因此,能够使供电线圈部313以及逆向卷绕线圈部314相互接近配置。因此,能够通过在供电线圈部13的附近与供电线圈部13相对配置的逆向卷绕线圈部14产生的电场有效地抑制由供电线圈部13产生的电场。其结果,能够更加抑制基于由供电线圈部13产生的电场的多余辐射。
[变形例]
此外,应当理解为,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都是例示而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是由上述的实施方式的说明而是由权利要求书来示出,还包括与权利要求等同的意思以及在范围内的所有变更(变形例)。
例如,在上述第一~在第三实施方式中,示出了通过磁场共鸣方式从供电装置向受电装置供电的例子,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本发明也可以通过磁场共鸣方式以外的方式从供电装置向受电装置供电。例如,也可以通过电场耦合方式、电磁感应方式、电波方式等方式从供电装置向受电装置供电。
另外,在上述第一~在第三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供电线圈部(逆向卷绕线圈部)形成为平板线圈形状的例子,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本发明也可以将供电线圈部(逆向卷绕线圈部)形成为沿着厚度方向卷绕的螺旋状的线圈形状。
另外,在上述第一~在第三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供电线圈部和逆向卷绕线圈部形成为同一形状的例子,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在本发明中,只要供电线圈部与逆向卷绕线圈部的卷线方向相反即可,供电线圈部与逆向卷绕线圈部可以形成为不同形状。
另外,在上述第一~在第三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使用圆形或矩形的供电线圈部(逆向卷绕线圈部)的例子,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本发明也可以使用例如多边形或椭圆形的供电线圈部(逆向卷绕线圈部)。
另外,在上述第一以及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示出了逆向卷绕线圈部相对于供电线圈部配置在与配置受电装置一侧相反的一侧的例子,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在本发明中,也可以将逆向卷绕线圈部相对于供电线圈部配置在配置有受电装置的一侧。
另外,在上述第一~在第三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供电线圈部的内侧的一端与交流电源部连接且外侧的另一端接地的例子,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是供电线圈部内侧的一端接地且外侧的另一端与交流电源部连接。
另外,在上述第一~在第三实施方式中,示出了逆向卷绕线圈部的内侧的一端开路且外侧的另一端接地的例子,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是逆向卷绕线圈部的内侧的一端接地且外侧的另一端开路。

Claims (20)

1.一种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
电源部;
供电线圈部,一端与所述电源部连接,另一端接地;以及
逆向卷绕线圈部,与所述供电线圈部相对配置,该逆向卷绕线圈部的卷线方向与所述供电线圈部的卷线方向相反,
所述逆向卷绕线圈部具有开路且未电连接的一端和接地的另一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电线圈部以及所述逆向卷绕线圈部都具有在规定的平面上导线卷绕为螺旋状的平面线圈形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电线圈部与所述逆向卷绕线圈部具有:在所述供电线圈部与所述逆向卷绕线圈部相对的方向上,各导线彼此被卷绕为相互相同的形状且各导线彼此重合的部分。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逆向卷绕线圈部的导线具有与所述供电线圈部的导线相同的卷绕形状,并且所述逆向卷绕线圈部的导线与所述供电线圈部的导线相对配置,
所述逆向卷绕线圈部的卷绕中心配置为俯视时与所述供电线圈部的卷绕中心一致。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逆向卷绕线圈部相对于所述供电线圈部配置为,抵消所述供电线圈部产生的电场。
6.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供电线圈部与所述逆向卷绕线圈部相对的方向观察,所述供电线圈部以及所述逆向卷绕线圈部具有相同的大小。
7.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基板,所述供电线圈部与所述逆向卷绕线圈部以相互相对的方式配置在该基板的表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电线圈部设置在所述基板的一表面,
所述逆向卷绕线圈部设置在所述基板的另一表面。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电线圈部以及所述逆向卷绕线圈部都设置在所述基板的同一表面。
10.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供电线圈部与所述逆向卷绕线圈部相对的方向观察,所述供电线圈部以及所述逆向卷绕线圈部分别包含相互交叉的交叉部。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绝缘体,该绝缘体配置在所述供电线圈部的所述交叉部与所述逆向卷绕线圈部的所述交叉部之间,使所述供电线圈部与所述逆向卷绕线圈部绝缘。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电线圈部以及所述逆向卷绕线圈部分别包含多个所述交叉部,在从所述供电线圈部与所述逆向卷绕线圈部相对的方向观察,所述供电线圈部以及所述逆向卷绕线圈部关于经过多个所述交叉部的线线对称。
13.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电线圈部的另一端与所述逆向卷绕线圈部的另一端相互连接且通过共同的布线接地。
14.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设置有载置部,该载置部载置有作为供电对象的受电装置,
所述逆向卷绕线圈部相对于所述供电线圈部配置在与配置有所述载置部一侧相反的一侧。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电线圈部与所述逆向卷绕线圈部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载置部与所述供电线圈部之间的距离。
16.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供电线圈部与所述逆向卷绕线圈部相对的方向观察,所述供电线圈部以及所述逆向卷绕线圈部的外形都形成为圆形。
17.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供电线圈部与所述逆向卷绕线圈部相对的方向观察,所述供电线圈部以及所述逆向卷绕线圈部的外形都形成为矩形。
18.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电线圈部以及所述逆向卷绕线圈部各自的导线的卷绕轴沿同一方向延伸,
所述供电线圈部以及所述逆向卷绕线圈部配置为,在所述卷绕轴的延伸方向上相互相对。
19.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电线圈部以及所述逆向卷绕线圈部各自的导线的卷绕轴沿同一方向延伸,
所述供电线圈部以及所述逆向卷绕线圈部以所述导线彼此在与所述卷绕轴正交的方向上相互相对的方式,排列配置在同一平面上。
20.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逆向卷绕线圈部配置在所述供电线圈部的附近。
CN201610727515.0A 2015-08-25 2016-08-25 供电装置 Active CN10648709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66143 2015-08-25
JP2015166143A JP6520567B2 (ja) 2015-08-25 2015-08-25 給電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87099A CN106487099A (zh) 2017-03-08
CN106487099B true CN106487099B (zh) 2019-03-15

Family

ID=568014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727515.0A Active CN106487099B (zh) 2015-08-25 2016-08-25 供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270290B2 (zh)
EP (1) EP3136546B1 (zh)
JP (1) JP6520567B2 (zh)
CN (1) CN10648709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97885B2 (ja) * 2016-03-29 2019-10-30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コイルアンテナ、給電装置、受電装置およびワイヤレス電力供給システム
US9996193B2 (en) * 2016-08-29 2018-06-12 Panasonic Avionics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display device touch panels
CN107222034B (zh) * 2017-07-11 2020-07-17 天津工业大学 一种共地结构的新型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方法及装置
EP3780336A4 (en) * 2018-03-30 2021-12-22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COIL AND COIL PAIRS, POWER TRANSFER DEVICE AND POWER RECEIVER DEVICE AND POWER TRANSFER SYSTEM
CN109167443B (zh) * 2018-11-02 2024-04-16 宁波微鹅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附加装置、无线充电发射端、接收端及***
JP2020156180A (ja) 2019-03-19 2020-09-24 Tdk株式会社 コイルユニット、ワイヤレス送電装置、ワイヤレス受電装置、及びワイヤレス電力伝送システム
JP7259467B2 (ja) 2019-03-25 2023-04-18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電力伝送装置
CN111049281A (zh) * 2019-12-23 2020-04-21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可自由定位的无线充电***
US20230307951A1 (en) * 2020-06-29 2023-09-28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Coil,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power reception device, and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03363A (zh) * 2012-05-17 2015-01-21 株式会社爱考斯研究 天线线圈
CN104682573A (zh) * 2013-11-28 2015-06-03 Tdk株式会社 送电线圈单元以及无线电力传输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7063884A1 (ja) 2005-11-30 2007-06-07 Holy Loyalty International Co., Ltd. 面状インダクタ装置
US7982573B2 (en) 2006-11-29 2011-07-19 Ryutaro Mori Coil device
JP4904503B2 (ja) 2006-11-29 2012-03-28 隆太郎 森 コイル装置
JP5658429B2 (ja) * 2008-07-03 2015-01-28 ルネサス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回路装置
JP5139469B2 (ja) * 2010-04-27 2013-02-06 株式会社日本自動車部品総合研究所 コイルユニットおよび非接触給電システム
JP2012019648A (ja) * 2010-07-09 2012-01-26 Sony Corp 給電装置およびワイヤレス給電システム
JP2012135066A (ja) 2010-12-18 2012-07-12 Hideo Kikuchi 誘導電力伝送システム
TWI563765B (en) * 2011-04-08 2016-12-21 Access Business Group Int Llc Counter wound inductive power supply and related method of manufacture and operation
JP5702696B2 (ja) * 2011-09-28 2015-04-15 株式会社アドバンテスト ワイヤレス受電装置、ワイヤレス給電装置およびワイヤレス給電システム
KR101356623B1 (ko) * 2011-11-10 2014-02-03 주식회사 스파콘 전력전송코일 및 무선 전력전송장치
JP5966822B2 (ja) 2012-09-28 2016-08-10 Tdk株式会社 ワイヤレス電力伝送装置
JP5715613B2 (ja) * 2012-12-04 2015-05-07 株式会社アドバンテスト ワイヤレス送電システムの中継器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ワイヤレス送電システム
JP6300106B2 (ja) 2013-01-30 2018-03-28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非接触電力伝送装置
JP2014175514A (ja) * 2013-03-11 2014-09-22 Yazaki Corp 給電側コイル及び非接触給電装置
JP2015128347A (ja) * 2013-12-27 2015-07-09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無線受電装置、無線送電装置
US9837830B2 (en) * 2014-04-25 2017-12-05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Wireless power transmit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ing dual-loop in-phase feeding
US10110063B2 (en) * 2015-03-29 2018-10-23 Chargedge, Inc. Wireless power alignment guide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03363A (zh) * 2012-05-17 2015-01-21 株式会社爱考斯研究 天线线圈
CN104682573A (zh) * 2013-11-28 2015-06-03 Tdk株式会社 送电线圈单元以及无线电力传输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136546A1 (en) 2017-03-01
JP2017046423A (ja) 2017-03-02
US10270290B2 (en) 2019-04-23
US20170063155A1 (en) 2017-03-02
CN106487099A (zh) 2017-03-08
JP6520567B2 (ja) 2019-05-29
EP3136546B1 (en) 2018-06-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87099B (zh) 供电装置
CN108321914B (zh) 一种线圈及无线充电接收装置、与发射装置与***
JP5293851B2 (ja) コイルユニット及び非接触給電システム
CN209591776U (zh) 用于无线充电的线圈模组和无线电能发射电路
EP2700143B1 (en) Resonance type non-contact power feeding system, power transmission side apparatus and in-vehicle charging apparatus of resonance type non-contact power feeding system
WO2013172336A1 (ja) アンテナコイル
JP5403073B2 (ja) 電力受電装置及び電力送電装置
US20160355094A1 (en) Power receiving system
JP6142413B2 (ja) アンテナコイルユニット
CN106898474A (zh) 线圈组件
JP5929418B2 (ja) アンテナコイルの製造方法
JP2013208012A (ja) アンテナコイルユニット及び磁界共鳴式給電システム
JP2013207727A (ja) アンテナコイル
US11777341B2 (en) Wireless power transmitter and wireless power receiver including multiple grounds for reducing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US10541563B2 (en)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CN106169785A (zh) 无线充电***
JP6148501B2 (ja) 送電システム
JP6337889B2 (ja) 充電池及び充電システム
JP5462019B2 (ja) 非接触給電装置
US20160315495A1 (en) Battery pack
JP6040510B2 (ja) 電力伝送システム
CN108242329A (zh) 一种非接触充电线圈
KR101578863B1 (ko) 무선 전력 통신용 코일 및 코일 권선 방법
CN106067370B (zh) 用于均匀无线充电的线圈集成的方法和装置
JP2014093797A (ja) 電力伝送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