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42817B - 稳定器衬套、稳定杆安装装置 - Google Patents

稳定器衬套、稳定杆安装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42817B
CN106042817B CN201610230843.XA CN201610230843A CN106042817B CN 106042817 B CN106042817 B CN 106042817B CN 201610230843 A CN201610230843 A CN 201610230843A CN 106042817 B CN106042817 B CN 10604281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ing
bushing
stabilizer
parting surface
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23084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042817A (zh
Inventor
塚本将弘
内田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523445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406230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60428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428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0428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4281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1/00Interconnection systems for two or more resiliently-suspended wheels, e.g. for stabilising a vehicle body with respect to acceleration, deceleration or centrifugal forces
    • B60G21/02Interconnection systems for two or more resiliently-suspended wheels, e.g. for stabilising a vehicle body with respect to acceleration, deceleration or centrifugal forces permanently interconnected
    • B60G21/04Interconnection systems for two or more resiliently-suspended wheels, e.g. for stabilising a vehicle body with respect to acceleration, deceleration or centrifugal forces permanently interconnected mechanically
    • B60G21/05Interconnection systems for two or more resiliently-suspended wheels, e.g. for stabilising a vehicle body with respect to acceleration, deceleration or centrifugal forces permanently interconnected mechanically between wheels on the same axle but on different sides of the vehicle, i.e. the left and right wheel suspensions being interconnected
    • B60G21/055Stabiliser bars
    • B60G21/0551Mounting means theref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00Springs
    • F16F1/36Springs made of rubber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high internal friction, e.g.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 F16F1/371Springs made of rubber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high internal friction, e.g.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characterised by inserts or auxiliary extension or exterior elements, e.g. for rigidific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00Springs
    • F16F1/36Springs made of rubber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high internal friction, e.g.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 F16F1/373Springs made of rubber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high internal friction, e.g.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particular sha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00Springs
    • F16F1/36Springs made of rubber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high internal friction, e.g.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 F16F1/373Springs made of rubber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high internal friction, e.g.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particular shape
    • F16F1/377Springs made of rubber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high internal friction, e.g.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particular shape having holes or open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202/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the type of spring, damper or actuator
    • B60G2202/10Type of spring
    • B60G2202/13Torsion spring
    • B60G2202/135Stabiliser bar and/or tub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204/00Indexing codes related to suspensions per se or to auxiliary parts
    • B60G2204/10Mounting of suspension elements
    • B60G2204/12Mounting of springs or dampers
    • B60G2204/122Mounting of torsion springs
    • B60G2204/1222Middle mounts of stabiliser on vehicle body or chassi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204/00Indexing codes related to suspensions per se or to auxiliary parts
    • B60G2204/40Auxiliary suspension parts; Adjustment of suspensions
    • B60G2204/41Elastic mounts, e.g. bush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 Springs (AREA)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安装于法线相对于车辆的上下方向倾斜的车身侧部件的被安装面的稳定器衬套(以下简称为衬套),防止因分离面而引起的衬套的耐久性的降低。分离面(α、β)的一端部位于衬套(8)的保持孔(38)的内周面(38i)、另一端部位于衬套(8)的外侧面(39)的除刚体对置部(R1)之外的部分,并且遍及轴向的全长形成。结果,能够使得难以因从刚体对置部(R1)受到的力而导致在分离面(β)产生开口,能够抑制因设置分离面而引起的衬套(8)的耐久性的降低。

Description

稳定器衬套、稳定杆安装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将稳定杆安装于车身的情况下使用的稳定器衬套、以及包括该稳定器衬套的稳定杆安装装置。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由两个部分构成的稳定器衬套(以下仅简称为衬套)。由该衬套保持的稳定杆借助支架而安装于法线沿车辆的上下方向延伸的车身侧部件的被安装面。并且,两个部分以在随着从内周侧趋向外周侧而向斜上方倾斜的倾斜面抵接的状态安装。
专利文献2~5中记载有具有遍及轴向的全长形成的作为分离面的切割面的衬套。衬套从切割面向两侧扩展,并安装于稳定杆。
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如下的衬套,该衬套形成为:切割面的端部设置于衬套的外侧面的与车身侧部件对置的部分,并且该切割面呈相对于轴向凸起的形状。专利文献3、4中记载有切割面沿前后方向延伸形成的衬套。专利文献5中记载有切割面随着从保持孔趋向外侧面而向斜上方倾斜地形成的衬套。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2723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193901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6-273181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8-49813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平8-244431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具有至少一个分离面的稳定器衬套、具备该稳定器衬套的稳定杆安装装置的改进,抑制稳定器衬套的耐久性的降低。
本发明所涉及的稳定器衬套安装于法线沿相对于车辆的上下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车身侧部件的被安装面,且具有至少一个分离面。至少一个分离面以在该稳定器衬套安装于上述车身侧部件的状态下一端部位于与保持孔对置的内周面、另一端部位于外侧面的除与车身侧部件对置的刚体对置部之外的部分的状态形成。
在稳定器衬套形成有至少一个分离面。在分离面是一个的情况下,稳定器衬套形成为能够在该分离面处张开。当分离面存在多个的情况下,稳定器衬套被分成多个部分衬套。这样,无论分离面是一个还是多个,均能够容易地进行稳定器衬套相对于稳定杆的外周面的安装。此外,多个部分衬套各自的形状由分离面决定,但并不限于通过利用分离面将稳定器衬套切断来制造多个部分衬套。
并且,至少一个分离面以其另一端部位于除刚体对置部之外的部分的状态形成。因此,在将稳定杆经由衬套并借助支架安装于车身侧部件的情况下,能够良好地避免因刚体对置部从车身侧部件受到的力而在至少一个分离面的另一端部等处产生开口这一情况,能够抑制因形成分离面而引起的衬套的耐久性的降低。
【可请求保护的发明】
(1)一种稳定器衬套,包括沿轴向延伸的保持孔,在该保持孔保持稳定杆,并且上述稳定器衬套安装于车身侧部件的被安装面,上述稳定器衬套的特征在于,
上述被安装面是自身的法线沿相对于车辆的上下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面,
上述稳定器衬套包括至少一个分离面,在上述稳定器衬套安装于上述车身侧部件的状态下,上述至少一个分离面形成在除基于上下中央面决定的上下力承受部之外的部分,上述上下中央面包括通过上述保持孔的中央且沿上述轴向延伸的中央轴线、并且沿上述上下方向延伸。
上下力承受部是指距上下中央面的距离为设定距离以下的部分,例如能够形成为因稳定杆的扭转而施加有设定值(例如存在分离面变形的可能性的大小)以上的上下方向的力的部分。
在保持孔大致呈圆形、且保持孔的中心与稳定杆的中心对应的情况下,中央轴线与保持孔的中心轴线对应,能够将上下中央面称作上下中心面。与此相对,在保持孔并非大致呈圆形的情况下、保持孔的中心并不与稳定杆的中心对应的情况下等,将通过与由保持孔保持的稳定杆的中心对应的保持孔内的点并沿轴向延伸的线称作中央轴线。
(2)根据(1)项所述的稳定器衬套,其中,上述至少一个分离面的各自的一端部位于与上述保持孔对置的内周面中除基于上述上下中央面而决定的内侧上下力承受部之外的部分,并且遍及上述轴向的全长形成。
稳定器衬套(以下仅简称为衬套)的分离面到达该衬套的形成保持孔的内周面和该衬套的外侧面,并遍及轴向的全长形成。
当稳定杆被保持于衬套的保持孔的状态下,在内侧上下力承受部,因稳定杆的扭转而从稳定杆对衬套施加有较大的力。因此,期望以一端部位于除内侧上下力承受部之外的部分、换言之为从上下中央面离开设定距离以上的部分的状态形成分离面。此外,内侧上下力承受部能够形成为上下力承受部所包括的部分。
(3)根据(2)项所述的稳定器衬套,其中,上述至少一个分离面分别以另一端部位于上述外侧面的除基于上述上下中央面而决定的外侧上下力承受部之外的部分的状态形成。
在外侧上下力承受部,因稳定杆的扭转而从支架对衬套施加有较大的上下方向的反力。因此,期望分离面以另一端部位于除外侧上下力承受部之外的部分的状态形成。外侧上下力承受部能够形成为上下力承受部所包括的部分。
(4)根据(2)项或者(3)项所述的稳定器衬套,上述至少一个分离面分别以另一端部位于外侧面的除与上述车身侧部件对置的刚体对置部之外的部分的状态形成。
衬套以主要在安装面的法线方向由支架、车身侧部件等压缩的状态安装。从车身侧部件对衬套的与车身侧部件对置的部分施加有较大的力。假设若以另一端部位于刚体对置部的状态形成分离面,则有在分离面产生开口的顾虑。与此相对,若以另一端部位于衬套的外侧面的除刚体对置部之外的部分的状态形成分离面,则能够抑制分离面处的开口,能够抑制衬套的耐久性的降低。
并且,当在车身侧部件与衬套之间夹设有台座等刚体(指刚性比衬套高的部件)的情况下,与该台座对置的部分成为刚体对置部。
(5)根据(1)项至(4)项中任一项所述的稳定器衬套,其中,上述至少一个分离面中的一个与上述上下方向正交地延伸形成。
与上下方向正交、即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分离面难以因上下方向的力而变形。
(6)根据(1)项至(5)项中任一项所述的稳定器衬套,其中,上述至少一个分离面中的一个相对于上述轴向呈在从上述保持孔远离的方向凸起的形状。
若分离面相对于轴向呈具有在从保持孔(上下中央面)离开的方向凸起的部分的形状,则相应地,能够从上下力承受部离开,能够使得难以在分离面作用有较大的上下方向的力。
(7)根据(1)项至(6)项中任一项所述的稳定器衬套,其中,该稳定器衬套经由刚体安装于上述车身侧部件,
上述刚体包括形成于上述轴向的中间部的凹部,
该稳定器衬套包括与上述刚体的上述凹部对应、并朝从上述保持孔远离的方向突出的衬套凸部,
上述至少一个分离面中的一个以在与上述衬套凸部对应的部分凸起的状态形成。
由于衬套的凸部与刚体的凹部对置地安装,因此能够防止上述衬套与刚体之间的轴向的相对移动。并且,若沿着衬套凸部而分离面朝从保持孔远离的方向呈凸状地弯曲,则相应地,能够使分离面从稳定杆离开,能够使得难以受到因稳定杆的扭转而引起的上下方向的力。
(8)根据(1)项至(7)项中任一项所述的稳定器衬套,其中,该稳定器衬套包括一对倾斜面部,上述一对倾斜面部形成于外侧面的与上述车身侧部件对置的一侧的部分,上述至少一个分离面分别以上述另一端部位于除上述一对倾斜面部之外的部分的状态形成。
(9)根据(8)项所述的稳定器衬套,其中,该稳定器衬套以被收纳于支架的凹部的状态安装于上述车身侧部件,
在上述支架的凹部的靠开口侧的部分设置有缩窄部,
上述一对倾斜面部呈与上述缩窄部对应的形状。
(10)根据(1)项至(9)项中任一项所述的稳定器衬套,其中,上述分离面在该稳定器衬套形成有两个以上,该稳定器衬套包括由上述两个以上的分离面规定出的两个以上的部分衬套。
稳定器衬套包括两个以上的部分衬套。部分衬套以在分离面对置的状态安装。从该意义上讲,分离面能够称为抵接面、对置面。
(11)根据(10)项所述的稳定器衬套,其中,上述两个以上的分离面中的两个分离面以相互以大于90°且180°以下的角度交叉的状态形成。
稳定杆的外周面由多个部分衬套覆盖。因此,能够考虑衬套相对于稳定杆的安装性、部分衬套的成形容易性等决定部分衬套的每一个的大小。
(12)一种衬套,是包括沿轴向延伸的保持孔、在该保持孔保持稳定杆、并且安装于车身侧部件的稳定器衬套,其特征在于,
上述稳定器衬套呈相对于沿与上述轴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基准面对称的形状,并且包括能够在至少两个分离面抵接的至少两个部分衬套,
上述至少两个分离面设置于相对于上述基准面不对称的部分。
本项所述的衬套能够采用(1)项至(11)项中任一项所述的技术特征。
(13)一种稳定器衬套,包括沿轴向延伸的保持孔,在该保持孔保持稳定杆,并且上述稳定器衬套安装于车身侧部件的被安装面,上述稳定器衬套的特征在于,
上述被安装面是自身的法线沿相对于车辆的上下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面,
上述稳定器衬套包括至少一个分离面,上述至少一个分离面以在上述稳定器衬套安装于上述车身侧部件的状态下,一端部位于与上述保持孔对置的内周面,另一端部位于外侧面的除与上述车身侧部件对置的部分即刚体对置部之外的部分的状态形成,
并且,上述至少一个分离面包括第一分离面,上述第一分离面形成在相比通过上述保持孔的中心轴线、且与上述刚体对置部平行地延伸的面靠上述刚体对置部侧的部分。
本项所述的衬套能够采用(1)项至(12)项中任一项所述的技术特征。
(14)根据(13)项所述的稳定器衬套,其中,上述第一分离面以自身的延长面从上述中心轴线离开的状态形成。
由于第一分离面的延长面从中心轴线偏移地通过,因此能够使得第一分离面难以从稳定杆受到较大的力。
(15)一种稳定杆安装装置,其中,包括:
(1)项至(14)项中任一项所述的稳定器衬套;以及
支架,上述支架具有能够收纳上述稳定器衬套的凹部和相对于上述车身侧部件的安装部。
(16)根据(15)项所述的稳定杆安装装置,其中,上述支架的上述凹部具备在与上述轴向正交的方向对置的一对对置部,与上述一对对置部的中间部彼此之间的距离相比,比上述中间部靠近上述安装部的一侧的部分之间的距离小。
(17)根据(16)项上述的稳定杆安装装置,其中,上述支架在上述中间部和比上述中间部靠近上述安装部的一侧的部分之间具有上述一对对置部之间的距离变化的一对阶梯面部,
上述稳定器衬套包括一对倾斜面部,上述一对倾斜面部设置于外侧面的在上述稳定器衬套被收纳于上述支架的上述凹部的状态下与上述支架的上述一对阶梯面部对应的部分,
上述第一分离面以端部位于上述外侧面的除上述一对倾斜面部之外的部分的状态形成。
在支架的比中间部靠近安装部的部分设置有缩窄部,借助该缩窄部,能够使得衬套难以从支架脱落。
并且,由于衬套以该衬套的倾斜面部与支架的缩窄部对置的状态安装,因此期望以另一端部位于衬套的外侧面的除一对倾斜面部之外的部分的状态形成分离面。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利用本发明的实施例1所涉及的杆安装装置将稳定杆安装于车身侧部件后的状态的立体图。该杆安装装置包括本发明的实施例 1所涉及的衬套。
图2是上述杆安装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上述杆安装装置的剖视图。
图4是图3的杆安装装置的A向视图。
图5是示意性示出上述衬套的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所涉及的杆安装装置的剖视图。该杆安装装置包括本发明的实施例2所涉及的衬套。
图7中,(a)~(c)是示意性示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所涉及的衬套的图,(d)是示意性示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所涉及的杆安装装置的图。该杆安装装置包括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所涉及的衬套。
标号说明
2:稳定杆;4:车身侧部件;6:支架;8、66、72、76、80、84、 92:衬套;10:台座;20:凹部;34a、34b:阶梯面部;38:保持孔; 39:外侧面;40a、40b:倾斜面部;42、44、70a、70b、74a、74b、78a、 78b、82a、82b、92a、92b:部分衬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详细说明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稳定杆安装装置。如图1所示,稳定杆安装装置(以下仅简称为杆安装装置)1 是在扭杆部处将稳定杆2安装于车身侧部件(例如悬架构件)4的装置,包括支架6、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稳定器衬套(以下仅称为衬套)8、以及夹设于衬套8与车身侧部件4之间的台座10。
在图1中,将与稳定杆2的扭杆部的轴线p平行的方向设为X方向,将与车身侧部件4的被安装面4f的法线n平行的方向设为Y方向,并将与X方向、Y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Z方向。X方向是车辆的宽度方向,Y、Z方向由车身侧部件4的被安装面4f的法线n的方向决定。在本实施方式中,被安装面4f的法线n的方向被设为车辆的前后方向,Z 方向被设为上下方向。
【实施例1】
如图2、图3所示,支架6包括收纳衬套8的凹部20、以及凹部20 两侧的作为安装部的一对凸缘部22a、22b。在凸缘部22a、22b分别形成有安装孔24a、24b,分别通过紧固装置25a、25b安装于车身侧部件 4。具体而言,在螺栓26a、26b贯通安装孔24a、24b后的状态下,利用螺母27a、27b将支架6安装于车身侧部件4。
凹部20具有一对对置部28a、28b。对置部28a、28b形成为如下的形状:它们之间的间隔(Z方向的距离)在随着从顶部趋向凸缘部22 而逐渐增加之后保持恒定,然后减少并保持恒定。换言之,一对对置部 28a、28b包括:上述一对对置部28a、28b之间的间隔宽的大间隔面部 30a、30b;间隔窄的小间隔面部32a、32b;以及大间隔面部30a、30b 与小间隔面部32a、32b之间的阶梯面部34a、34b。大间隔面部30a、 30b与中间部对应。能够认为由阶梯面部34a、34b的周边构成缩窄部。
如图2、图3所示,衬套8由橡胶等弹性部件制造,是具有沿与轴线p平行的方向延伸设置的保持孔38的筒状部件。在本实施例中,保持孔38的轴线(也是衬套8的轴线)与稳定杆2的轴线p一致。对于衬套8的与轴线p正交的方向的截面,外侧面39大致呈U字形,且呈相对于基准面m对称的形状,该基准面m是包括通过保持孔38的中心的中心轴线O、且通过顶部T的面。并且,在衬套8的与顶部T相反侧的端部附近形成有一对倾斜面部40a、40b,对于与基准面m正交的方向上的宽度,与比倾斜面部40a、40b靠顶部侧的部分相比,在与顶部T相反侧的部分处窄(Ls<Lw)。倾斜面部40a、40b在衬套8被收纳于支架6的凹部20的状态下与支架6的阶梯面部34a、34b对置。
衬套8包括呈由分离面α、β切断的形状的两个部分衬套42、44。换言之,能够认为分离面α、β在两个部分衬套42、44对接后的状态下与两个部分衬套42、44的相互对置的面分别为同一面,但在本说明书中,在衬套8中,作为在分为两个部分衬套42、44的方面的设计上的面、即假想的面而使用。分离面α、β分别是一端部gα、gβ(参照图5) 位于保持稳定杆2的保持孔38的内周面38i、另一端部hα、hβ位于外侧面39,且遍及轴向的全长延伸的面,到达轴向的两端面。
以下,基于图5的(a)、(b)对分离面α、β进行说明。
[1]分离面α、β形成于图5的(a)所示的衬套8的除部分B之外的部分。
部分B是距上下中心面k的距离为设定距离d0以下的部分、是因稳定杆2的扭转而承受较大的上下方向的力的部分(以下称作上下力承受部),上下中心面k是包括保持孔38的中心轴线O、且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面。假设若在上下力承受部B形成有分离面,则存在分离面变形(例如一端部g、另一端部h等处的开口等相当于此)、衬套8的弹簧常数等基本特性受损的可能性。与此相对,在形成于除上下力承受部B之外的部分的情况下,难以出现因形成分离面而衬套8的基本特性受损这一情况,能够良好地发挥稳定杆2的功能。并且,能够抑制衬套8的耐久性的降低。
如图5的(a)所示,上下力承受部B是包括保持孔38的上方的部分B-1和下方的部分B-2的部分。
[2]一端部g形成为位于图5的(b)所示的除部分S之外的部分。
部分S是衬套8的保持孔38的内周面38i中的、距上下中心面k 的距离为设定距离d0以下的部分(以下称作内侧上下力承受部)。该部分是当在稳定杆2被保持于保持孔38的状态下稳定杆2发生了扭转的情况下从稳定杆2承受较大的力的部分。
内侧上下力承受部S包括保持孔38的上方的部分S-1和下方的部分S-2。
[3]另一端部h形成为位于图5的(b)所示的除部分R1~R3之外的部分。
[3-1]部分R1是外侧面39的与台座10对置的刚体对置部。
衬套8借助支架6而经由台座10安装于车身侧部件4,但衬套8通常在Y方向具有过盈量。因此,衬套8的与台座10对置的部分R1在Y 方向上被台座10、支架6等压缩。
假设若另一端部h设置成位于部分R1,则会从台座10承受较大的力,因此有产生开口(分离面变形的一个方式)的顾虑。与此相对,若以位于外侧面39的除刚体对置部R1之外的部分的状态形成,则能够防止因Y方向的压缩力而引起的开口,能够抑制衬套8的耐久性的降低。
此外,开口是指两个部分衬套42、44的抵接的面彼此相互远离这一情况。
并且,分离面的变形是指两个部分衬套42、44的相互抵接的面分别同样地或者分别不同地变形这一情况。
[3-2]部分R2是与支架6的阶梯面部34a、34b对置的缩窄对置部 (一对倾斜面40a、40b)。
衬套8有时在粘合于稳定杆2而被收纳于支架6的凹部20的状态下被搬运,但在该情况下,支架6的一对阶梯面部34a、34b发挥防止衬套8脱落的功能。假设若以另一端部h位于与一对阶梯面部34a、34b 对置的倾斜面部40a、40b(与部分R2对应)的方式形成分离面,则难以充分地发挥防脱的功能。并且,若以位于一对倾斜面部40a、40b之间(部分R2-1与部分R2-2之间)的部分(与刚体对置部R1对应) 的状态设置,则在分离面处,两个部分衬套42、44容易相互偏移。
与此相对,若以另一端部h位于外侧面39的除缩窄对置部R2以及刚体对置部R1之外的部分的方式形成分离面,则能够使得难以产生部分衬套42、44的偏移。
缩窄对置部R2与一对倾斜面部40a、40b对应,是包括部分R2-1 和部分R2-2的部分。
[3-3]部分R3是距上下中心面k的距离为设定距离d0以下的外侧上下力承受部。
在外侧上下力承受部R3施加有因稳定杆2的扭转而引起的上下方向的力的来自支架6的反力。因此,优选以另一端部h不位于外侧上下力承受部R3的状态形成分离面。
外侧上下力承受部R3是包括外侧面39的上部R3-1和下部R3-2 的部分。
[4]分离面β设置于上下中心面k的靠刚体对置部侧的部分。
分离面α设置于上下中心面k的靠顶部T侧的位置,与此相对,分离面β设置于上下中心面k的与分离面α相反侧的部分。结果,能够使相对于稳定杆2的安装变得容易。
[5]分离面β的延长面βs在从保持孔38的中心轴线O离开的位置通过。
分离面β形成为相对于保持孔38的半径方向倾斜,由此,能够使得难以从稳定杆2承受较大的力。
在本实施例中,形成有满足以上的[1]、[2]、[3]的条件的分离面α和满足[1]、[2]、[3]、[4]、[5]的条件的分离面β。分离面α沿着基准面 m(沿前后方向Y延伸)形成。形成为如下的状态:一端部gα位于保持孔38的内周面38i的从上下中心面k隔开距离d0以上的部分,另一端部hα位于外侧面39的顶部T。
分离面β相对于上下方向Z、前后方向Y倾斜地延伸形成。形成为如下的状态:一端部gβ位于相比保持孔38的内周面38i的内侧上下力承受部S靠刚体对置部R1侧的位置,另一端部hβ位于相比一端部gβ靠刚体对置部R1侧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分离面α、β设置于相对于基准面m相互不对称的位置。此外,即便在分离面α位于基准面m 上的情况下,也认为“两个分离面设置于相对于基准面m不对称的位置”。
这样,呈由分离面α、β分割的形状的两个部分衬套42、44的大小和形状均相互不同,在本实施例中,部分衬套42包括刚体对置部R1 以及缩窄对置部R2。
并且,部分衬套42、44分别安装于稳定杆2的外周面,能够形成为基于机器人等的动作状态决定的形状、大小,或形成为成形容易的形状等。
此外,部分衬套42、44以在分离面α、β相互对置的状态组装,因此,分离面α、β也能够称作两个部分衬套42、44抵接的抵接面α、β。
台座10是树脂制或金属制的刚体,设置于衬套8与车身侧部件4 之间。通过设置台座10,能够将稳定杆2从车身侧部件4离开设置,并且衬套8的体积不会变得过大,因此能够提高稳定杆2的支承刚性。并且,能够将稳定杆2安装在从车身侧部件4离开的位置。
在台座10的轴向的中央部,形成有朝车身侧部件4凹入的凹部50。如图4所示,使凸部52与该凹部50嵌合,该凸部52形成于衬套8的与轴线p平行的方向上的中央部。由此,能够抑制衬套8和台座10之间的在与轴线p平行的方向的相对移动。
而且,与衬套8的凸部52相对应,分离面β的轴向上的中间部朝从保持孔38离开的方向以形成凸起54的方式弯曲。结果,能够使分离面β的中间部相比端部而从保持孔38离开、换言之能够使保持孔38的中心轴线O与分离面β的中间部之间的距离Dm大于保持孔38的中心轴线O与分离面β的端部之间的距离De(Dm>De),能够使得分离面β更加难以承受因稳定杆2的扭转而产生的上下方向的力。
接下来,对将稳定杆2安装于车身侧部件4的情况进行说明。
预先通过粘合将部分衬套42、44安装于稳定杆2,并收纳于支架6 的凹部20。由于衬套8包括多个部分衬套42、44,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衬套8相对于稳定杆2的安装。并且,有时衬套8在被收纳于支架6 的凹部20的状态下被搬运,但在衬套8的凹部20的开口部、即一对阶梯面部34a、34b之间配设有部分衬套44,分离面α、β的另一端部hα、 hβ并不位于此处。结果,在搬运中,能够使得衬套8难以从凹部20脱落。并且,能够使得难以产生分离面处的两个部分衬套42、44之间的偏移。
在衬套8与车身侧部件4之间夹设有台座10,衬套8由支架6从法线n的方向压缩而被安装于车身侧部件4。在该情况下,由于分离面α、β的另一端部hα、hβ并不位于刚体对置部R1,因此能够防止分离面的开口,能够抑制衬套8的耐久性的降低。
在该状态下,若稳定杆2扭转,则在衬套8施加有上下方向的力,但由于衬套8的分离面α、β并不设置于上下力承受部B,因此能够使得难以在分离面α、β作用有因稳定杆2的扭转而引起的较大的上下方向力,能够良好地抑制分离面α、β的变形。结果,即便形成有分离面α、β,也能够使得衬套8的基本特性难以受损,稳定杆2能够发挥充分的功能。
此外,对于专利文献3、4所记载的衬套,在安装于法线n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车身侧部件的被安装面的情况下,分离面位于上下力承受部 B,并不推荐。并且,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衬套形成的分离面以另一端部h位于刚体对置部R1的状态设置。结果,会产生分离面变形、衬套的基本特性受损等问题。另外,在专利文献1~5的任一个中均没有针对衬套被安装于法线n相对于上下方向倾斜的车身侧部件的被安装面的情况下的分离面的形成位置作出启示的记载。因而,本申请发明在与专利文献1~5所记载的发明的关系上具有新颖性、创造性。
在本实施例中,分离面α与第二分离面对应,分离面β与第一分离面对应。
此外,并不是必需设置台座10。在未设置台座10的情况下,衬套 8的同车身侧部件4对置的部分与刚体对置部R1对应。台座的形状也是任意的。例如,并不是必需在轴向的中央部形成凹部50。
并且,并不是必需在支架6设置缩窄部。例如,在衬套8并不在被收纳于支架6的凹部20的状态下被搬运的情况下等,设置缩窄部的必要性低。
另外,衬套8也可以包括三个以上的部分衬套,或包括一个分离面等。
并且,并不是必需将两个部分衬套42、44粘合于稳定杆2,也可以在未粘合的状态下将稳定杆2安装于车身侧部件4。
【实施例2】
图6示出实施例2所涉及的杆安装装置59的一个例子。在杆安装装置59中,如图6所示,在车身侧部件60的、法线n相对于前后方向以及上下方向倾斜地延伸的被安装面60f,经由衬套62安装有稳定杆2。衬套62包括呈由两个分离面α’、β’分割的形状的两个部分衬套64、66。分离面α’是沿前后方向Y延伸的面,分离面β’是相对于上下方向Z、前后方向Y倾斜的面,这些分离面α’、β’设置在相对于基准面m不对称的位置。分离面α’满足[1]、[2]、[3]的条件,分离面β’满足[1]、[2]、 [3]、[4]的条件。
这样,作为第一分离面的分离面β’也可以不满足[5]的条件。
【其他实施例】
在衬套中,形成分离面的位置并不限于实施例1、2的位置。例如,也可以以另一端部h位于部分R2的状态形成。并且,分离面也能够与上下方向平行地设置。另外,两个分离面也能够设置在相对于基准面m 对称的位置,图7的(a)~(d)示出分离面的各种方式。
图7的(a)中示出包括呈由分离面α1、β1分割的形状的两个部分衬套70a、70b的衬套72。分离面α1与实施例1的分离面α相同是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面,分离面β1是一端部gβ1位于从内侧上下力承受部 S偏离的位置、另一端部hβ1位于外侧面39的除刚体对置部R1之外的位置、且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面。
图7的(b)中示出包括呈由分离面α2、β2分割的形状的两个部分衬套74a、74b的衬套76。分离面α2、分离面β2沿着通过保持孔38的中心轴线O且沿直径方向延伸的同一平面C形成。分离面α2、β2的一端部gα2、gβ2位于相互在保持孔38的直径方向上对置的位置。分离面β2的另一端部hβ2位于外侧面39的除刚体对置部R1之外的位置。
图7的(c)中示出包括呈由分离面α3、β3分割的形状的两个部分衬套78a、78b的衬套80。分离面α3、β3分别是沿上下方向平行地延伸的面,分离面α3的一端部gα3位于比内周面38i的内侧上下力承受部S靠顶部T侧的部分,分离面β3的一端部gβ3位于比内周面38i的内侧上下力承受部S靠刚体对置部侧的位置、另一端部hβ3位于外侧面 39的除刚体对置部R1之外的部分。
图7的(d)中示出稳定杆借助杆安装装置89而安装于法线n沿上下方向Z延伸的车身侧部件90的被安装面90f的状态。衬套92包括呈由分离面α4、β4分割的形状的部分衬套92a、92b。
在本实施例中,外侧上下力承受部的一部分被包括在刚体对置部 R1。分离面α4、β4设置于除上下力承受部B之外的部分,一端部gα4、 gβ4位于除内侧上下力承受部之外的部分,另一端部hα4、hβ4呈位于除刚体对置部R1、缩窄对置部R2之外的部分的状态,并且设置在相对于基准面m不对称的位置。分离面α4沿前后方向Y形成,分离面β4 相对于上下方向Z和前后方Y均倾斜地形成。
在专利文献5所记载的杆安装装置中,两个分离面设置在相对于衬套的基准面对称的部分,与本实施例的分离面α4、β4不同。
以上,基于多个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能够以基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进行了各种变更、改进后的方式实施。

Claims (8)

1.一种稳定器衬套,包括沿轴向延伸的保持孔,在该保持孔保持稳定杆,并且所述稳定器衬套安装于车身侧部件的被安装面,所述稳定器衬套的特征在于,
所述被安装面是自身的法线沿相对于车辆的上下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面,
所述稳定器衬套包括两个以上的分离面,所述两个以上的分离面以在所述稳定器衬套安装于所述车身侧部件的状态下,一端部位于与所述保持孔对置的内周面,另一端部位于外侧面的除与所述车身侧部件对置的部分即刚体对置部之外的部分的状态形成,
并且,所述两个以上的分离面包括第一分离面和第二分离面,所述第一分离面以所述一端部和所述另一端部位于相比通过所述保持孔的中心轴线、且与所述刚体对置部平行地延伸的面即中心平行面靠所述刚体对置部侧的部分的状态形成,所述第二分离面以所述一端部和所述另一端部位于相对于所述中心平行面而与所述刚体对置部侧相反侧的部分的状态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稳定器衬套,其中,
所述第一分离面以自身的延长面从所述中心轴线离开的状态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稳定器衬套,其中,
所述第二分离面与所述上下方向正交地延伸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稳定器衬套,其中,
所述稳定器衬套经由刚体安装于所述车身侧部件,
所述刚体包括形成于所述轴向的中间部的凹部,
所述稳定器衬套包括与所述刚体的所述凹部对应、并朝从所述保持孔远离的方向突出的衬套凸部,
所述第一分离面以在与所述衬套凸部对应的部分凸起的状态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稳定器衬套,其中,
所述稳定器衬套包括由所述两个以上的分离面规定出的两个以上的部分衬套。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稳定器衬套,其中,
所述稳定器衬套呈相对于沿与所述轴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基准面对称的形状,并且包括能够在所述两个以上的分离面抵接的至少两个部分衬套,
所述两个以上的分离面设置于相对于所述基准面不对称的部分。
7.一种稳定杆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所述稳定器衬套;以及
支架,所述支架具有能够收纳所述稳定器衬套的凹部和相对于所述车身侧部件的安装部,
所述支架的所述凹部包括在与所述轴向正交的方向对置的一对对置部,与所述一对对置部的中间部彼此之间的距离相比,比所述中间部靠近所述安装部的一侧的部分之间的距离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稳定杆安装装置,其中,
所述支架在所述中间部和比所述中间部靠近所述安装部的一侧的部分之间具有所述一对对置部之间的距离变化的一对阶梯面部,
所述稳定器衬套包括一对倾斜面部,所述一对倾斜面部设置于外侧面的在所述稳定器衬套被收纳于所述支架的所述凹部的状态下与所述支架的所述一对阶梯面部对应的部分,
所述第一分离面以所述另一端部位于所述外侧面的除所述一对倾斜面部之外的部分的状态形成。
CN201610230843.XA 2015-04-16 2016-04-14 稳定器衬套、稳定杆安装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04281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84202 2015-04-16
JP2015084202 2015-04-16
JP2015-234453 2015-12-01
JP2015234453A JP6406230B2 (ja) 2015-04-16 2015-12-01 スタビライザブッシュ、スタビライザバー取付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42817A CN106042817A (zh) 2016-10-26
CN106042817B true CN106042817B (zh) 2019-03-08

Family

ID=570435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230843.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042817B (zh) 2015-04-16 2016-04-14 稳定器衬套、稳定杆安装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931902B2 (zh)
CN (1) CN106042817B (zh)
DE (1) DE102016106948B4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30797B2 (ja) * 2015-11-30 2018-05-3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スタビライザバー保持装置
JP6754311B2 (ja) * 2017-02-28 2020-09-09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スタビライザブッシュ
CN107215167A (zh) * 2017-07-31 2017-09-29 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全地形车及全地形车平衡杆安装结构
CN109383213A (zh) * 2017-08-04 2019-02-26 福特环球技术公司 车辆的稳定组件
DE102019202306B4 (de) * 2019-02-20 2024-07-04 Thyssenkrupp Ag Stabilisatorschelle, Stabilisator-Stabilisatorschellen-Anordnung und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r Stabilisatorschelle
JP7284647B2 (ja) * 2019-06-20 2023-05-31 Toyo Tire株式会社 スタビライザブッシュ
KR20210010205A (ko) * 2019-07-19 2021-01-27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튜닝 자유도 개선형 부시 및 현가 시스템
CN112172442A (zh) * 2020-10-15 2021-01-05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稳定杆固定结构组件
US11642932B2 (en) * 2021-10-08 2023-05-09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Bushing assembly for a stabilizer bar of a vehicle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92828A (ja) * 1997-10-21 1999-07-21 Vorwerk & Sohn Gmbh & Co Kg 自動車車体にスタビライザを枢着するためのゴム/金属−支承部材
JP2004210262A (ja) * 2002-12-19 2004-07-29 Tokai Rubber Ind Ltd スタビライザバーの弾性支持装置
CN203449876U (zh) * 2013-07-08 2014-02-26 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稳定杆的衬套
CN204222582U (zh) * 2014-11-14 2015-03-25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稳定杆固定装置及汽车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44431A (ja) 1995-03-09 1996-09-24 Tokai Rubber Ind Ltd スタビライザバー用ブッシュ
EP1071571B1 (en) * 1998-04-23 2004-10-20 Nhk Spring Co.Ltd. Retaining arrangement for a rod member
US6893034B2 (en) * 2002-10-15 2005-05-17 Arvinmeritor Technology, Llc Stabilizer bar with bushings that remain fixed to the bar
JP3948388B2 (ja) 2002-10-24 2007-07-25 東海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スタビライザブッシュ
US7318593B2 (en) * 2004-10-15 2008-01-15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Stabilizer bar and bushing assembly
US7296786B2 (en) * 2004-11-23 2007-11-20 Honda Motor Co., Ltd. Composite bushing having dual damping capability
JP4131973B2 (ja) * 2004-12-13 2008-08-13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防振装置及びその取付方法
JP4004507B2 (ja) 2005-02-14 2007-11-07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スタビライザブッシュ
JP4511402B2 (ja) 2005-03-30 2010-07-28 東海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スタビライザブッシュ
JP2007127239A (ja) 2005-11-07 2007-05-24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ゴムブッシュ付きバー
JP2008049813A (ja) 2006-08-24 2008-03-06 Mazda Motor Corp スタビライザーの取付構造
KR101231516B1 (ko) * 2006-12-08 2013-02-07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의 스태빌라이저바아 부시구조
WO2010038749A1 (ja) * 2008-09-30 2010-04-08 東海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スタビライザブッシュ
JP5693012B2 (ja) 2010-01-20 2015-04-01 倉敷化工株式会社 スタビライザブッシュ
JP2011168102A (ja) 2010-02-16 2011-09-01 Nhk Spring Co Ltd スタビライザ用ブシュ及び車両スタビライザ
KR101637261B1 (ko) 2010-06-23 2016-07-07 현대자동차 주식회사 차량용 서스펜션의 스태빌라이저 바 마운팅유닛
KR101550598B1 (ko) * 2011-07-29 2015-09-18 현대자동차 주식회사 자동차용 스태빌라이저 바의 마운트 부시
US8505940B1 (en) * 2012-04-09 2013-08-13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Stabilizer bar bushing attachment assembly
JP5993681B2 (ja) * 2012-09-21 2016-09-14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防振ゴム部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3060196A (ja) 2012-11-09 2013-04-04 Nhk Spring Co Ltd 車両スタビライザ
US9004511B1 (en) * 2013-10-09 2015-04-14 Honda Motor Co., Ltd. Stabilizing bar mounting structure
JP6542516B2 (ja) * 2014-08-28 2019-07-10 三菱製鋼株式会社 ゴムブッシュ付きスタビライザバーの製造方法
JP2017019324A (ja) * 2015-07-08 2017-01-2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スタビライザブッシュ
JP6339544B2 (ja) * 2015-09-17 2018-06-06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ブッシュ付スタビライザバー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92828A (ja) * 1997-10-21 1999-07-21 Vorwerk & Sohn Gmbh & Co Kg 自動車車体にスタビライザを枢着するためのゴム/金属−支承部材
JP2004210262A (ja) * 2002-12-19 2004-07-29 Tokai Rubber Ind Ltd スタビライザバーの弾性支持装置
CN203449876U (zh) * 2013-07-08 2014-02-26 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稳定杆的衬套
CN204222582U (zh) * 2014-11-14 2015-03-25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稳定杆固定装置及汽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60303939A1 (en) 2016-10-20
DE102016106948A1 (de) 2016-10-20
US9931902B2 (en) 2018-04-03
CN106042817A (zh) 2016-10-26
DE102016106948B4 (de) 2021-1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42817B (zh) 稳定器衬套、稳定杆安装装置
WO2014148364A1 (ja) スプリングラバーシート及びストラット型サスペンション
US8505887B2 (en) Micro cellular urethane (MCU) progressive rate bump stop/spring aid
US7883061B2 (en) Exhaust pipe support
JP5923189B1 (ja) スタビリンク
US10099590B2 (en) Headrest support structure
WO2009054788A1 (en) Scissor-arm suspension for vehicle seat allowing sidewise movement of the seat
BR112016022843B1 (pt) Suspensão quadrilateral ou mcpherson com mola laminar transversal e método de dimensionamento de uma suspensão
US20150352922A1 (en) Torsion beam, torsion beam assembly, and torsion beam type suspension system
JP6041048B2 (ja) ヘッドレスト支持構造
US10391906B2 (en) Sliding mechanism for a vehicle floor console and a floor console sliding armrest assembly
CN106042818B (zh) 稳定杆安装装置以及稳定杆安装用托架
JP6948902B2 (ja) 排気管支持体
JP2013173536A (ja) ホイールサスペンション
CN207449562U (zh) 后轮悬架、车辆和用于车辆的扭转梁式车轴
JP2015017628A (ja) 緩衝器
KR102554922B1 (ko) 상용차량의 현가장치
JP6406230B2 (ja) スタビライザブッシュ、スタビライザバー取付装置
JP6839475B2 (ja) バンプストッパおよび衝突対象部位を備えたサスペンション
JP7101207B2 (ja) 重ね板ばね用クリップ及び重ね板ばね
JP6810678B2 (ja) ダンパー装置
JP2005180706A (ja) 防振装置
KR102452679B1 (ko) 가변 관성모멘트 서스펜션 암
JP2020104650A (ja) 自動車用クロスメンバ
JP2005180704A (ja) 防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30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