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09326B - 车身上部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车身上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09326B
CN105209326B CN201480027163.7A CN201480027163A CN105209326B CN 105209326 B CN105209326 B CN 105209326B CN 201480027163 A CN201480027163 A CN 201480027163A CN 105209326 B CN105209326 B CN 10520932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inforcer
collar
inner member
car
beam reinforc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2716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09326A (zh
Inventor
小林成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2093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093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2093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093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6Fixed roof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4Door pillars ; windshield pilla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7/00Connections between superstructure or understructure sub-units
    • B62D27/02Connections between superstructure or understructure sub-units rigid
    • B62D27/023Assembly of structural joi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车身上部结构,车身上部具有在车身侧部(1a)的上方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车顶侧梁(2),其由梁内构件(21)、与梁内构件(21)的车外侧接合而构成闭合截面(2a)的梁外构件(22)、夹在梁内构件(21)与梁外构件(22)之间而分隔闭合截面(2a)的梁加强件(23)构成。具有安装于梁加强件(23)的车外侧的被紧固部(31)和夹在梁内构件(21)与梁加强件(23)之间的轴环(4)。具有从梁内构件(21)的车内侧穿插轴环(4)而与被紧固部(31)紧固的紧固机构(32)。

Description

车身上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的车身上部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在汽车的车身上部设有:车顶板;多个车顶梁,其在车顶板的下表面沿车宽方向延伸设置并保持该车顶板;车顶侧梁,其与车顶梁的两端部结合并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设置;以及支柱,其上端部与车顶侧梁接合并向下方延伸。
作为以往的车身上部结构,例如公知有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车身的车顶结构。在该车身的车顶结构中,将外板、内板、加强板(stiffening:加强件)和加强部件(隔板部)焊接,来提高车顶侧梁与车顶梁的结合部的刚度,其中,该外板与车顶板在纵剖观察时形成槽部,该内板与外板的车内侧接合而形成闭合截面,该加强板在外板与内板之间形成闭合截面,该加强部件与大致コ字状截面的加强板的车内侧接合而形成闭合截面。
该加强部件在形成于车顶板的槽部的下方,以从形成在延伸片的大致コ字状截面与加强板的下表面之间的开口通过的方式配置。加强部件的一端焊接在延伸片上,另一端的隔板部焊接在内板的内侧下表面上。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327399号公报(图4及图5)
发明内容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车身上部结构(车顶结构)中,虽然能够通过在车顶侧梁与车顶梁的结合部上设置加强部件来提高该结合部的刚度,但由于在加强板上形成有用于供加强部件通过的开口,所以存在刚度及强度降低的可能性。
另外,关于将外板和内板接合而形成的闭合截面,虽然因存在加强板而提高了强度,但外板在剖面观察时形成为大致コ字状,由此存在车宽方向及上下方向缺乏强度这样的问题。
另外,关于以将加强部件重叠在加强板的内侧的方式进行配置而形成的闭合截面,加强板及加强部件在纵剖观察时形成为腰不连续梯形,其基端部不重叠。因此,存在该闭合截面容易相对于腰部在横方向上发生变形,缺乏刚度及强度这样的问题。
由此,需求具有进一步提高刚度及强度的车顶侧梁的车身上部结构。
因此,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发明的,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使车顶侧梁的刚度及强度提高的车身上部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车身上部结构具有在车身侧部的上方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车顶侧梁,其由梁内构件、与上述梁内构件的车外侧接合而构成闭合截面的梁外构件、夹在上述梁内构件与上述梁外构件之间而分隔上述闭合截面的梁加强件构成,所述车身上部结构的特征在于,具有:被紧固部,其安装于上述梁加强件的车外侧;轴环,其夹在上述梁内构件与上述梁加强件之间;以及紧固机构,其从上述梁内构件的车内侧穿插上述轴环而与上述被紧固部紧固。
根据该结构,车身上部结构具有从梁内构件的车内侧穿插轴环而与被紧固部紧固的紧固机构,由此,将轴环以架设在由梁内构件和梁加强件构成的闭合截面内的内壁上的方式配置成梁状。因此,能够提高车顶侧梁的刚度及强度,从而抑制闭合截面发生变形。
另外,即使在采用使预先将梁加强件和梁外构件接合而成的外组合件与梁内构件接合的组装工序的情况下,也能够从梁内构件的车内侧将紧固机构紧固在设于梁加强件的车外侧的被紧固部,因此能够提高组装作业的作业性及作业效率。
另外,优选为,上述梁加强件沿前后分割成多个部件,并且具有彼此沿车宽方向重叠的重叠部,上述被紧固部安装于上述重叠部的车外侧。
根据该结构,梁加强件沿前后分割成多个部件,并且在与彼此沿车宽方向重叠的重叠部对应的位置上配置有轴环,因此能够与梁加强件的重合相应地提高车顶侧梁的刚度及强度。
另外,优选为,上述车顶侧梁具有向下方垂下的支柱,上述梁加强件具有:第1梁加强件,其与上述支柱接合,并且其前端延伸设置到比上述支柱更靠前方侧的位置,其后端延伸设置到比上述支柱更靠后方侧的位置;第2梁加强件,其以使后端沿车宽方向相对于上述第1梁加强件的前端重叠而构成上述重叠部的方式进行接合,从上述第1梁加强件向前方延伸;以及第3梁加强件,其以使前端沿车宽方向相对于上述第1梁加强件的后端重叠而构成上述重叠部的方式进行接合,从上述第1梁加强件向后方延伸。
根据该结构,车顶侧梁具有与支柱接合并且前端延伸设置到比支柱更靠前方侧的位置、且后端延伸设置到比支柱更靠后方侧的位置的第1梁加强件,由此,车顶侧梁与支柱的接合部没有被分割。因此,能够提高该接合部的刚度及强度。另外,由于第1梁加强件与支柱的接合部以从车宽方向的两侧夹持重叠部和轴环的方式设有紧固部,所以能够进一步提高结合部的刚度及强度。
另外,优选为,上述轴环的一端侧与上述梁加强件的车内侧接合,通过上述紧固机构与上述被紧固部紧固,上述轴环的另一端侧与上述梁内构件抵接。
根据该结构,轴环与梁加强件结合,从而能够提高组装时的被紧固部与轴环的位置精度。由此,在将紧固机构紧固于被紧固部时,能够避免紧固机构与轴环接触而成为施加载荷的状态,因此能够准确地实现紧固扭矩及轴力。
另外,优选为上述轴环通过凸焊而接合在上述梁加强件上。
根据该结构,轴环通过凸焊而接合在梁加强件上,由此能够易于提高轴环的接合位置的精度。
另外,优选为,上述被紧固部由螺母构成,上述紧固机构由与上述螺母螺合的螺栓构成。
被紧固部由螺母构成,紧固机构由螺栓构成,由此,能够容易地进行使紧固部与紧固机构紧固的紧固作业。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车身上部结构,能够进一步提高车顶侧梁的刚度及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身上部结构的一例的、车身的主要部位概略侧视图。
图2是图1的A部放大图。
图3是图2的B-B剖视图(D-D剖视图)。
图4是表示使轴环与第1梁加强件接合的状态的主要部位放大纵剖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身上部结构的变形例的图,是表示使轴环与梁内构件接合的状态的主要部位放大纵剖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4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身上部结构进行说明。
此外,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前”是指车辆C的前进侧,“后”是指车辆C的后退侧,“上”是指车辆C的铅垂上方侧,“下”是指车辆C的铅垂下方侧。
《车辆的结构》
首先,在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身上部结构进行说明之前,针对采用了本发明的车身上部结构的车辆C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车辆C是具有如下部件的汽车:车顶侧梁2,其设置在朝向车宽方向延伸设置的车顶梁12的左右端部;以及支柱5,其从车顶侧梁2朝向下方延伸设置,不特别地对车辆C的种类和形状等进行限定。即,车辆C只要在车身1上具有车顶侧梁2和支柱5,则也可以是乘用车、公共汽车、卡车或作业车等,以下,列举四车门的乘用车为例进行说明。
《车身的结构》
如图1所示,车身1是用于形成车辆C的整体的骨架部件,例如具有后述的车顶侧梁2等各种金属制车身架、和车顶板11(参照图3)等金属制车身板等。在车身1的两侧的车身侧部1a上形成有前席的车门开口部1b和后席的车门开口部1c。
此外,车身1的车身侧部1a以大致左右对称的方式形成,因此主要说明副驾驶席(左侧),而省略对驾驶席侧(右侧)的说明。
<车身上部的结构>
如图1所示,车身上部1d为车身1整体的上部部位,主要由构成车身1的车顶部位的车顶板11(参照图3)、和构成其左右侧部附近的骨架的部件构成。车身1的车顶部位构成为具有:上述车顶板11、设置在车顶板11的下方的车顶梁12、和从车顶梁12向下方延伸的支柱5。
《支柱的结构》
如图1所示,上述支柱5例如构成为具有前柱51、中柱52、角边柱(quarter pillar)53和后柱54。
前柱51是设于前窗玻璃(图示省略)左右的柱。
中柱52是设于车门开口部1b与车门开口部1c之间的柱。
角边柱53是设于车门开口部1c后侧的柱。
后柱54是从行李箱R2的上部朝向车身1的后端部侧设置的柱。
《车顶板的结构》
如图3所示,车顶板11是形成车身1的车顶的板部件,由俯视观察时形成为大致矩形的轧制钢板等金属板构成。车顶板11的左右两端部形成了槽部1e的半体,该槽部1e在正面观察时折曲形成为凹部状。车顶板11在槽部1e的底面部位将车顶侧梁2的梁外构件22、车顶梁12、车顶侧梁2的梁内构件21重叠并利用点焊连结固定。此外,图3及图4的X标记表示焊接部位。
《车顶梁的结构》
如图1所示,上述车顶梁12是从下侧支承车顶板11(参照图3)的部件,架设在左右的车顶侧梁2、2间。该车顶梁12在从车顶侧梁2的前端部到后端部的范围,以适当的间隔设有多个。如图3所示,车顶梁12的左右端部被后述的梁内构件21与梁外构件22夹持。
《车顶侧梁的结构》
如图1所示,车顶侧梁2是在车身侧部1a的上方沿前后方向延伸而配置的框架部件,在该车顶侧梁2上具有上端部与其接合并向下方垂下的多个支柱5。车顶侧梁2由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设置的部件构成,形成车门开口部1b、1c及行李箱R2的上缘。
以下,作为本发明的一例,列举设置有角边柱53(也称为“C支柱”)的部位处的车顶侧梁2为例进行说明,该角边柱53配置在车辆C的左侧的靠中央部后方的位置的车身上部1d的车身侧部1a。
如图3所示,车顶侧梁2构成为具有:梁内构件21、与梁内构件21的车外侧接合的梁外构件22、夹持在梁内构件21与梁外构件22之间的梁加强件23、安装在梁加强件23的车外侧的被紧固部31、夹在梁内构件21与梁加强件23之间的轴环4、和与被紧固部31紧固的紧固机构32。
<梁内构件的结构>
如图3所示,梁内构件21与支柱内构件5a的上端部正交地设置,是保持车顶板11和车顶梁12的部件。梁内构件21具有:配置在梁外构件22的车身内侧的内侧壁部21a、形成在内侧壁部21a上的紧固部件***孔21b、从内侧壁部21a的上部朝向车身内侧折曲成大致水平的内上折翼部21c、和从内侧壁部21a的下部朝向下方折曲成倾斜状的内下折翼部21d。
梁内构件21的上端部的内上折翼部21c及下端部的内下折翼部21d与梁外构件22接合,梁内构件21与梁外构件22在纵剖观察时形成闭合截面2a。梁内构件21是与梁外构件22形成筒状的骨架部件的半体。
在梁内构件21的内侧壁部21a上配置有***到紧固部件***孔21b中的由带垫圈螺栓构成的紧固机构32的头部。另外,支柱内构件5a的上端部与内侧壁部21a的车内侧接合。使***到内侧壁部21a的紧固部件***孔21b中的紧固机构32穿插轴环4、第1梁加强件24、第2梁加强件25(或第3梁加强件26)而与由螺母构成的被紧固部31螺合。这样第1梁加强件24和第2梁加强件25通过紧固机构32和被紧固部31以夹着轴环4的方式固定在内侧壁部21a的车外侧的面上。
紧固部件***孔21b的直径形成为大于紧固机构32的外螺纹部32a的外径,且小于轴环4的内径,以轴环4的端部与梁内构件21的车外侧的紧固部件***孔21b的外周抵接的状态进行设置。
<梁外构件的结构>
如图3所示,梁外构件22是在车顶侧梁2中配置在最车外侧且形成车身外侧部的部件,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设置。梁外构件22具有大致水平地设置且形成槽部1e的内底部的外上折翼部22a、从槽部1e的开口端向斜外侧下方折曲而成的上侧倾斜壁部22b、从上侧倾斜壁部22b的下部朝向斜内侧下方折曲而成的下倾斜壁部22c、和从下倾斜壁部22c的下部朝向斜外侧下方折曲而成的外下折翼部22d。
梁外构件22和梁内构件21形成闭合截面2a。在梁外构件22与梁内构件21之间设有第1梁加强件24和第2梁加强件25(或第3梁加强件26(参照图2))。
外上折翼部22a在槽部1e中以将车顶板11和内上折翼部21c重叠的状态进行点焊。另外,外下折翼部22d与内下折翼部21d在支柱内构件5a的上端部进行点焊。
<梁加强件的结构>
如图3所示,梁加强件23是夹持在梁内构件21与梁外构件22之间且以将闭合截面2a沿车宽方向分隔的方式设置的部件,由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设置的轧制钢板构成。如图2所示,梁加强件23由沿前后分割成3个的部件形成,并且具有彼此沿车宽方向重叠的重叠部23a、23b。也就是说,梁加强件23构成为具有:接合了支柱5的第1梁加强件24、从第1梁加强件24向前方延伸的第2梁加强件25、和从第1梁加强件24向后方延伸的第3梁加强件26。
如图2所示,重叠部23a、23b设在第1梁加强件24的前端部24c及后端部24d。重叠部23a是将第1梁加强件24的前端部24c、第2梁加强件25的后端部25d沿车宽方向重合配置的部位,由紧固机构32和被紧固部31紧固。
重叠部23b是将第1梁加强件24的后端部24d和第3梁加强件26的前端部26d沿车宽方向重合配置的部位,由紧固机构32和被紧固部31紧固。
<第1梁加强件的结构>
如图2所示,第1梁加强件24是在角边柱53(支柱5)的上端部53c的车内侧以正交的方式设置的部件,由朝向车身前后方向延伸设置的轧制钢板构成。第1梁加强件24的前端部24c延伸设置到比角边柱53更靠前方侧的位置,后端部24d延伸设置到比角边柱53更靠后方侧的位置。
如图3所示,第1梁加强件24在纵剖观察时形成为大致コ字状,在垂直的外侧壁部24a上形成有紧固部件***孔24b。第1梁加强件24的上端部24e延伸设置到槽部1e而与内上折翼部21c等接合,下端部24f延伸设置到内下折翼部21d与外下折翼部22d的接合部而与内下折翼部21d等接合。另外,在第1梁加强件24的上端部24e及下端部24f上形成有切缺部24g、24h,该切缺部24g、24h用于使配置在第1梁加强件24的车外侧的第2梁加强件25的上端部25e及下端部25f能够以直接抵接的状态与配置在其车内侧的梁内构件21点焊。在第1梁加强件24的前端部24c和后端部24d上分别形成有紧固部件***孔24b(参照图4)。
紧固部件***孔24b的直径形成为大于紧固机构32的外螺纹部32a的外径,且小于轴环4的内径。轴环4的端部与第1梁加强件24的车内侧的紧固部件***孔24b的外周接合。此外,在紧固部件***孔24b的周围的供轴环4接合的部位上形成有在凸焊时被电极压溃的突起(图示省略)。
切缺部24g、24h是在第1梁加强件24的上下的凸缘部上切缺形成为凹形状而得到的,例如形成在第1梁加强件24的上端部24e的多个部位和下端部24f的角边柱53附近位置等。
<第2梁加强件的结构>
如图2所示,第2梁加强件25是以使其后端部25d沿车宽方向相对于第1梁加强件24的前端部24c重叠而构成重叠部23a的方式进行接合的部件。第2梁加强件25由朝向车身前后方向延伸设置的轧制钢板构成,在纵剖观察时形成为大致コ字状。如图3所示,第2梁加强件25以与第1梁加强件24的车外侧重叠的方式配置。第2梁加强件25的上端部25e延伸设置到槽部1e而与内上折翼部21c等接合,下端部25f延伸设置到内下折翼部21d与外下折翼部22d的接合部而与内下折翼部21d等接合。另外,在第2梁加强件25的上端部25e和下端部25f上形成有切缺部25g、25h,该切缺部25g、25h用于使配置在第2梁加强件25的车内侧的第1梁加强件24的上端部24e及下端部24f在该车外侧露出,使点焊的电极能够直接与第1梁加强件24抵接而进行接合。
在垂直的外侧壁部25a上形成有紧固部件***孔25b。
紧固部件***孔25b的直径形成为大于紧固机构32的外螺纹部32a的外径,且小于轴环4的内径,在第2梁加强件25的车外侧的紧固部件***孔25b的外周上安装有被紧固部31。
切缺部25g、25h与上述切缺部24g、24h同样地,是在第2梁加强件25的上下的凸缘部上形成为凹形状而得到的,例如形成在第2梁加强件25的上端部25e的多个部位和下端部25f的角边柱53附近位置等。
<第3梁加强件的结构>
如图2所示,第3梁加强件26是以使其前端沿车宽方向相对于第1梁加强件24的后端重叠而构成重叠部23a的方式进行接合的部件,由朝向车身前后方向延伸设置的轧制钢板构成。
在图2所示的向视线D-D的剖视图中,第3梁加强件26与图3所示的上述第2梁加强件25形成为大致相同形状且配置在对称的位置。并且,第3梁加强件26以与第2梁加强件25相同的方式由紧固机构32、轴环4和被紧固部31固定。也就是说,在第3梁加强件26上形成有与上述的第2梁加强件25的外侧壁部25a、紧固部件***孔25b相当的外侧壁部26a及紧固部件***孔26b。
<被紧固部的结构>
如图3所示,被紧固部31分别安装于重叠部23a、23b的车外侧,是供紧固机构32的外螺纹部32a螺合的部件。被紧固部31例如由具有在凸焊时被电极压溃的凸部31a的带垫圈螺母构成。此外,被紧固部31只要是供紧固机构32紧固的部件即可,其形状没有特别限定。
<紧固机构的结构>
紧固机构32是从梁内构件21的车内侧穿插轴环4而与被紧固部31紧固的部件,例如由具有外螺纹部32a的螺栓构成。外螺纹部32a与被紧固部31螺合。
<轴环的结构>
轴环4由圆筒状的金属制部件构成,在一端侧与梁加强件23的车内侧接合、且通过将紧固机构32与被紧固部31紧固而使另一端侧与梁内构件21抵接的状态下安装。轴环4例如通过凸焊而接合在梁加强件23的车内侧的面上。
紧固机构32、被紧固部31和轴环4是用于使轴环4夹在第1梁加强件24及第2梁加强件25(第3梁加强件26)与梁内构件21之间,并且利用紧固机构32和被紧固部31将该轴环4架设来抑制闭合截面2a的截面变形、从而提高刚度和强度的部件,其中,第1梁加强件24和第2梁加强件25(第3梁加强件26)重叠地内设于由梁内构件21和梁外构件22形成的闭合截面2a中。
《角边柱加强件的结构》
如图2所示,角边柱加强件53a是构成作为车身侧部1a及车身上部1d的一部分的柱状的角边柱53的芯材的加强部件,例如是通过对轧制钢板等进行冲压加工而形成的。角边柱加强件53a夹装在从车顶侧梁2向下方以形成为管状的方式延伸设置的未图示的角边柱内构件与角边柱外构件之间,并通过点焊等彼此接合而一体化。在角边柱加强件53a的上端部53c的前后上侧周缘上形成有通过点焊等与梁加强件23接合的凸缘部53b。
《车身上部结构的作用》
接着,一边以图4为主而参照各图,一边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身上部结构的作用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轴环4的车外侧的车外侧端部4a通过凸焊而与第1梁加强件24(梁加强件23)的紧固部件***孔24b的周围的外侧壁部24a接合。轴环4的车内侧的车内侧端部4b以与梁内构件21的紧固部件***孔21b周围的内侧壁部21a抵接的状态配置。
因此,由于轴环4的车外侧端部4a在与第1梁加强件24的紧固部件***孔24b的位置对位之后进行焊接而一体化,所以准确算出的接合位置不会偏移。因此,在接合第1梁加强件24与轴环4时,易于提高该接合位置的位置精度。
在将第1梁加强件24及轴环4安装于车顶侧梁2的情况下,首先,如图3所示,使轴环4的车内侧端部4b与紧固部件***孔21b的周围的内侧壁部21a抵接。接着,以使紧固部件***孔25b与第1梁加强件24的紧固部件***孔24b一致的方式,将第2梁加强件25(或第3梁加强件26)配置在第1梁加强件24的车外侧。
接着,通过电极压溃被紧固部31的凸部31a并且将被紧固部31凸焊在第2梁加强件25的外侧壁部25a上。接着,将紧固机构32从梁内构件21的车内侧穿插到梁内构件21的紧固部件***孔21b、轴环4、第1梁加强件24的紧固部件***孔24b以及第2梁加强件25的紧固部件***孔25b中并与被紧固部31紧固。
接着,在内上折翼部21c上载置车顶梁12、梁外构件22的外上折翼部22a及车顶板11并将它们重叠,通过点焊等接合槽部1e。然后,通过点焊等接合梁内构件21的内下折翼部21d和梁外构件22的外下折翼部22d,由此如图3所示组装成车顶侧梁2。
这样形成的车顶侧梁2在由梁内构件21和梁加强件23形成的闭合截面2a内,通过紧固机构32和被紧固部31将与第1梁加强件24接合的轴环4固定于梁内构件21并配置成梁状。因此,即使对车顶侧梁2作用有外力,也能够通过轴环4、紧固机构32和被紧固部31来抑制闭合截面2a发生变形。
另外,通过将第1梁加强件24与第2梁加强件25重叠成在纵剖观察时大致コ字状而得到的部件,将由梁内构件21和梁外构件22形成的闭合截面2a分隔成两部分,并且通过紧固机构32和被紧固部31将与第1梁加强件24接合的轴环4紧固在梁内构件21上。因此,能够分别利用第1梁加强件24及第2梁加强件25、轴环4、紧固机构32及被紧固部31来保持梁内构件21。
其结果为,能够提高车顶侧梁2的刚度和强度。
如图2所示,角边柱53(支柱5)的上端部53c与该车顶侧梁2接合。车顶侧梁2的第1梁加强件24的前端延伸设置到比角边柱53更靠前方侧的位置,其后端延伸设置到比角边柱53更靠后方侧的位置。由于供角边柱53与第1梁加强件24接合的接合部没有被分割成多个部件,所以能够使角边柱53与第1梁加强件24牢固地接合。另外,由于第1梁加强件24与角边柱53的接合部以从车宽方向的两侧夹持重叠部23a、23b和轴环4(参照图3)的方式设有紧固部(被紧固部31和紧固机构32),所以能够进一步提高结合部的刚度及强度。
[变形例]
此外,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其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改造及变更,当然本发明也遍及这些改造及变更后的发明。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身上部结构的变形例的图,是表示使轴环与梁内构件接合的状态的主要部位放大纵剖图。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3及图4所示,列举使轴环4的车外侧端部4a与第1梁加强件24的外侧壁部24a接合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如图5所示,使轴环400的车内侧端部402与梁内构件210接合。
在使轴环400与梁内构件210接合的情况下,轴环400的车外侧端部401侧成为自由端,作为接合部的车内侧端部402侧成为固定端。当对轴环400的车外侧端部401侧作用外力等时,自由端侧有可能以将车内侧端部402作为中心进行转动的方式摆动。因此,在接合轴环400与梁内构件210的情况下,会因该摆动导致的偏移等而造成相比于上述的实施方式,更难提高位置精度。该情况下,有时由于轴环400进行摆动,而导致在使梁加强件230侧的自由端与螺母310分开的方向上施加载荷。
对此,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如图3及图4所示,由于轴环4与第1梁加强件24接合,所以轴环4与第1梁加强件24一体化,即使受到外力也难以移动而难以产生偏移,因此在功能上优异。
[其他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本发明的一例,如图3及图4所示,列举在梁内构件21上安装了梁加强件23后,使梁外构件22与梁内构件21接合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
例如,也可以采用使预先将梁加强件23和梁外构件22接合而组装得到的外组合件(图示省略)与梁内构件21接合这样的组装工序。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能够从梁内构件21的车内侧将紧固机构32(螺栓)紧固于设在梁加强件23的车外侧的被紧固部31(螺母),所以能够容易地提高组装作业的作业性及作业效率。
另外,作为本发明的一例,列举将车顶侧梁2与角边柱53接合的车身上部左侧部位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应用于图1所示的前柱51、中柱52或后柱54等支柱5与车顶侧梁2之间的接合部位。
附图标记说明
1 车身
1a 车身侧部
2 车顶侧梁
2a 闭合截面
4、400 轴环
5 支柱
21、210 梁内构件
22 梁外构件
23、230 梁加强件
23a 重叠部
24 第1梁加强件
25 第2梁加强件
26 第3梁加强件
31、310 被紧固部
32、320 紧固机构
51 支柱加强件
53 角边柱

Claims (5)

1.一种车身上部结构,具有在车身侧部的上方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车顶侧梁,该车顶侧梁由梁内构件、与所述梁内构件的车外侧接合而构成闭合截面的梁外构件、夹在所述梁内构件与所述梁外构件之间而分隔所述闭合截面的梁加强件构成,所述车身上部结构的特征在于,具有:
支柱,其所述车顶侧梁向下方垂下;
被紧固部,其安装于所述梁加强件的车外侧;
轴环,其夹在所述梁内构件与所述梁加强件之间;以及
紧固机构,其从所述梁内构件的车内侧穿插所述轴环而与所述被紧固部紧固,
所述梁加强件沿前后被分割成多个部件,并且具有彼此沿车宽方向重叠的重叠部,
所述梁加强件具有:第1梁加强件,其与所述支柱接合,并且其前端延伸设置到比所述支柱更靠前方侧的位置,其后端延伸设置到比所述支柱更靠后方侧的位置;
第2梁加强件,其以使后端沿车宽方向相对于所述第1梁加强件的前端重叠而构成所述重叠部的方式进行接合,从所述第1梁加强件向前方延伸;以及
第3梁加强件,其以使前端沿车宽方向相对于所述第1梁加强件的后端重叠而构成所述重叠部的方式进行接合,从所述第1梁加强件向后方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上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被紧固部安装于所述重叠部的车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身上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环的一端侧与所述梁加强件的车内侧接合,通过所述紧固机构与所述被紧固部紧固,所述轴环的另一端侧与所述梁内构件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上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环通过凸焊而接合在所述梁加强件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上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被紧固部由螺母构成,
所述紧固机构由与所述螺母螺合的螺栓构成。
CN201480027163.7A 2013-05-16 2014-04-25 车身上部结构 Active CN10520932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04319 2013-05-16
JP2013104319 2013-05-16
PCT/JP2014/061800 WO2014185258A1 (ja) 2013-05-16 2014-04-25 車体上部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09326A CN105209326A (zh) 2015-12-30
CN105209326B true CN105209326B (zh) 2017-11-14

Family

ID=518982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27163.7A Active CN105209326B (zh) 2013-05-16 2014-04-25 车身上部结构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60114834A1 (zh)
JP (1) JP6022682B2 (zh)
CN (1) CN105209326B (zh)
WO (1) WO201418525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795206B1 (ko) 2016-01-04 2017-11-07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의 조인트부 강성 증대 구조
JP6575015B2 (ja) * 2017-07-07 2019-09-1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構造
WO2020166336A1 (ja) * 2019-02-14 2020-08-2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側部構造
JP7289434B2 (ja) * 2019-06-17 2023-06-12 マツダ株式会社 上部車体構造
JP7131592B2 (ja) * 2019-11-14 2022-09-06 Jfeスチール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構造部材及び自動車用中空部材の補強方法
JP7184064B2 (ja) * 2020-05-28 2022-12-06 Jfeスチール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構造部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7307043B2 (ja) * 2020-12-09 2023-07-1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体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78579U (zh) * 1985-11-06 1987-05-20
CN101547828A (zh) * 2007-08-06 2009-09-3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上部车身结构
CN101678864A (zh) * 2007-04-04 2010-03-24 住友金属工业株式会社 汽车车身用强度构件、前纵梁以及汽车车身的侧部构造
CN102470899A (zh) * 2009-08-26 2012-05-2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汽车的上部车身构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203555A (ja) * 1984-03-28 1985-10-15 Nissan Motor Co Ltd シ−トベルトのシヨルダアンカ取付構造
JP3309608B2 (ja) * 1994-12-13 2002-07-29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JPH08216925A (ja) * 1995-02-17 1996-08-27 Nissan Shatai Co Ltd 車体上部の骨格部材結合構造
JP2833575B2 (ja) * 1996-03-28 1998-12-09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の側骨構造
JP3640240B2 (ja) * 1999-07-29 2005-04-20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フロントピラーのドアヒンジ部補強構造
KR20020081932A (ko) * 2001-04-20 2002-10-30 기아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 센터필라의 보강구조물
FR2864012B1 (fr) * 2003-12-19 2006-05-19 Renault Sas Agencement pour la fixation d'un berceau moteur sur un longeron tubulaire
JP2006282119A (ja) * 2005-04-05 2006-10-19 Suzuki Motor Corp 車両のルーフサイド部取付構造
US7393047B2 (en) * 2005-05-12 2008-07-01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Automobile roof structure
JP4633541B2 (ja) * 2005-05-26 2011-02-1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のルーフ構造
JP4726687B2 (ja) * 2006-04-20 2011-07-2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サブフレーム取付構造
JP2009067328A (ja) * 2007-09-14 2009-04-02 Kanto Auto Works Ltd 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KR20110062425A (ko) * 2009-12-03 2011-06-10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루프 레일
CN102198843B (zh) * 2010-03-23 2013-02-2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身侧部构造
JP5594428B2 (ja) * 2011-03-28 2014-09-2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インパネリインフォースメントを用いた助手席用エアバッグ装置の取付構造
DE102011051013A1 (de) * 2011-06-10 2012-12-13 Jac Products Europe Gmbh Vorrichtung zur Befestigung eines Anbauteils, zum Beispiel einer Reling, an einer Fahrzeugkarosserie
JP6007643B2 (ja) * 2012-07-30 2016-10-12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の上部車体構造
KR101982863B1 (ko) * 2013-10-07 2019-05-28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의 프런트루프레일과 프런트필러인너의 연결구조 및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78579U (zh) * 1985-11-06 1987-05-20
CN101678864A (zh) * 2007-04-04 2010-03-24 住友金属工业株式会社 汽车车身用强度构件、前纵梁以及汽车车身的侧部构造
CN101547828A (zh) * 2007-08-06 2009-09-3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上部车身结构
CN102470899A (zh) * 2009-08-26 2012-05-2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汽车的上部车身构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60114834A1 (en) 2016-04-28
CN105209326A (zh) 2015-12-30
JPWO2014185258A1 (ja) 2017-02-23
WO2014185258A1 (ja) 2014-11-20
JP6022682B2 (ja) 2016-1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09326B (zh) 车身上部结构
CN105377674B (zh) 车身上部结构
CN102470899B (zh) 汽车的上部车身构造
US8205925B2 (en) Vehicle body reinforcing structure
CN100390007C (zh) 车辆的后部车体结构
US9139235B2 (en) Vehicle frame rail and pillar connection
US8366184B2 (en) Structure for vehicle body upper portion
US10144455B2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CN103826893A (zh) 车辆用电池安装结构
CN107487370B (zh) 车身侧围结构、c柱加强板和车辆
US9783241B2 (en) Vehicle body rear part structure
US10899393B2 (en) Rear body structure
JP6128558B2 (ja) 車体上部構造
JP2007038718A (ja) 自動車の上部車体構造
JP5170188B2 (ja) スライドドア車の下部車体構造
KR20080054821A (ko) 프론트 필라 장치
CN105121194A (zh) 车辆用门
KR20200092526A (ko) 차량용 도어
CN210063132U (zh) 车身及具有其的车辆
KR101982863B1 (ko) 차량의 프런트루프레일과 프런트필러인너의 연결구조 및 방법
JP2008062707A (ja) 車体側部構造
KR101982862B1 (ko) 대시패널과 사이드부의 결합구조
JP6122824B2 (ja) 車体上部構造
JP2009132256A (ja) フェンダーパネルの固定構造
JP2009083691A (ja) 車両用サンルーフ装置の支持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