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26976B - 图像处理装置、摄像装置及图像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像处理装置、摄像装置及图像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26976B
CN105026976B CN201480010818.XA CN201480010818A CN105026976B CN 105026976 B CN105026976 B CN 105026976B CN 201480010818 A CN201480010818 A CN 201480010818A CN 105026976 B CN105026976 B CN 10502697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moving operation
segmentation
test section
pi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1081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026976A (zh
Inventor
河合智行
林淳司
井泽克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0269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269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0269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269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28Systems for automatic generation of focusing signals
    • G02B7/34Systems for automatic generation of focusing signals using different areas in a pupil plan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2Control of parameters via user interfa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 H04N23/631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rolling image capture or setting capture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4Computer-aided capture of images, e.g. transfer from script file into camera, check of taken image quality, advice or proposal for image composition or decision on when to take ima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7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 H04N23/672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based on the phase difference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80Camera processing pipelines; Components thereof
    • H04N23/84Camera processing pipelines; Components thereof for processing colour signals
    • H04N23/843Demosaicing, e.g. interpolating colour pixel valu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5/00Circuitry of solid-state image sensors [SSIS]; Control thereof
    • H04N25/10Circuitry of solid-state image sensors [SSIS]; Control thereof for transforming different wavelengths into image signals
    • H04N25/11Arrangement of colour filter arrays [CFA]; Filter mosaics
    • H04N25/13Arrangement of colour filter arrays [CFA]; Filter mosa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spect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ilter elements
    • H04N25/134Arrangement of colour filter arrays [CFA]; Filter mosa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spect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ilter elements based on three different wavelength filter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5/00Circuitry of solid-state image sensors [SSIS]; Control thereof
    • H04N25/70SSIS architectures; Circuits associated therewith
    • H04N25/703SSIS architectures incorporating pixels for producing signals other than image signals
    • H04N25/704Pixe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ocusing, e.g. phase difference pixel se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Automatic Focus Adjustment (AREA)
  • Eye Examination Apparatus (AREA)
  • Focusing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 Camera Bodies And Camera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REA)
  • Indication In Cameras, And Counting Of Exposur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通过直观操作进行利用裂像的对焦控制的图像处理装置、摄像装置、程序及图像处理方法。将合成基于从具有通过摄像透镜中的第1及第2区域的被摄体图像被光瞳分割而分别成像的第1及第2像素群的摄像元件输出的图像信号的第1及第2图像来用于对焦确认的显示用图像显示于在显示区域的表面设置有触控面板的显示部(S403),检测经由触控面板进行显示用图像上的第1图像或第2图像的选择操作的情况(S407),检测经由触控面板进行与分割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上的移动操作的情况,且检测出选择操作之后接着检测出移动操作时,进行使聚焦透镜根据上述移动操作沿聚焦透镜的光轴方向移动的控制(S415、S417、S419)。

Description

图像处理装置、摄像装置及图像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处理装置、摄像装置、程序及图像处理方法,尤其涉及生成并显示用于确认被摄体图像的对焦状态的图像的图像处理装置、摄像装置、程序、及图像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在附带数码摄像机或摄像机的移动电话等摄像装置中,为了使通过手动进行的焦点调整(所谓的手动对焦)的工作变得容易,使用将裂像显示于即时预览图像(所谓的实时取景图像)内的技术。另外,裂像是指合成与被摄体图像中的规定区域对应的右眼用图像的一部分与左眼用图像的一部分的图像。该裂像中,根据对焦状态,在右眼用图像与左眼用图像之间产生相对于视差产生方向上的偏差。用户利用该技术视觉识别裂像中的右眼用图像与左眼用图的偏差,由此确认对焦状态。
作为与此相关的技术,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进行手动对焦时能够切换显示裂像与即时预览图像的一部分的摄像装置。该摄像装置根据对通过从被摄体入射到摄像光学***的光束形成的光学图像进行光电转换而获得的信号,生成即时预览图像的图像数据。并且,该摄像装置根据对通过光束中被分割的2个光束形成的2个光学图像进行光电转换而获得的信号,生成与2个光学图像的相位差对应的裂像。并且,该摄像装置生成与上述图像数据的一部分对应的局部图像,并在手动对焦时,在显示构件上切换显示裂像与局部图像。
另一方面,提出有如下摄像装置:其具备触控面板,进行手动对焦时,能够通过经由触控面板的简单操作来进行焦点调整的一部分。
作为与此相关的技术,专利文献2中公开有通过触控面板在指定的焦点检测区域中进行对焦控制时,能够通过简单的操作进行对焦控制的摄像装置。该摄像装置具备焦点调节构件,其提取摄像范围内的焦点检测区域中包含的表示被摄体图像的对焦状态的焦点信号,根据该焦点信号调节聚焦透镜的位置。并且,该摄像装置具备触控面板,其设置于显示图像的显示部的表面,接收摄像范围内的焦点检测区域的位置指定。并且,在进行手动对焦时,上述焦点调节构件以根据用户操作移动的聚焦透镜的位置为基准,在预先设定的范围内使聚焦透镜移动的同时提取通过触控面板指定的焦点检测区域中的焦点信号。并且,上述焦点调节构件根据上述焦点信号调节聚焦透镜的位置。
并且,作为使触控面板滚动的技术,在专利文献3中,作为触摸屏的滚动方法,公开有与圆形拖动触摸的描绘圆的动作对应地进行滚动动作的技术。
以往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2009-23721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公开2011-151728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公开2012-141978号公报
发明的概要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上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技术中,进行手动对焦时,能够切换显示裂像与上述局部图像,因此能够更精密地进行焦点调整。然而,手动对焦时的操作与自动进行对焦控制时(所谓的自动对焦)相比,操作较复杂,尤其当用户不习惯手动对焦中的操作时,存在难以理解操作方法的问题。因此,希望能够通过更直观的操作进行手动对焦的技术。
另一方面,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技术中,进行手动对焦时,能够通过操作触控面板来指定焦点检测区域,因此能够省略一部分基于手动的焦点调整。然而,用户利用裂像进行焦点调整时,确认裂像中的右眼用图像与左眼用图像的偏差的同时进行焦点调整。因此,对用户而言,利用裂像进行焦点调整时指定焦点检测区域来调整聚焦透镜的位置有可能是不自然的操作。
并且,专利文献3中公开的技术是将仅通过一次触控操作就使整个画面滚动作为课题的技术,即使将该技术仅适用于上述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技术,对用户而言,调整聚焦透镜的位置也有可能是不自然的操作。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通过直观操作进行利用裂像的对焦控制的图像处理装置、摄像装置、程序及图像处理方法。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构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处理装置具备:生成部,根据基于从摄像元件中的第1像素群输出的图像信号的第1图像及基于从第2像素群输出的图像信号的第2图像,生成用于对焦确认的显示用图像,所述摄像元件具有使通过包含聚焦透镜的摄像透镜中的第1及第2区域的被摄体图像被光瞳分割而分别成像的所述第1及第2像素群,该显示用图像中配置有选自沿预先确定的分割方向分割第1图像而获得的多个分割图像中的第1分割图像、及沿分割方向分割第2图像而获得的多个分割图像且选自除了表示与第1分割图像对应的分割区域的分割图像以外的分割图像的第2分割图像;显示部,具有显示区域,且在显示区域的表面设置有触控面板;显示控制部,进行在显示部显示通过生成部生成的显示用图像的控制;第1检测部,检测在显示部中显示有显示用图像的状态下经由触控面板进行显示用图像上的第1分割图像或第2分割图像的选择操作的情况;第2检测部,检测对显示用图像经由触控面板进行向与分割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的移动操作的情况;及对焦控制部,在通过第1检测部检测出选择操作之后接着通过第2检测部检测出移动操作时,对使聚焦透镜沿光轴方向移动的移动部进行使聚焦透镜根据移动操作移动的控制。
根据本发明,通过生成部,根据基于从具有通过包含聚焦透镜的摄像透镜中的第1及第2区域的被摄体图像被光瞳分割而分别成像的第1及第2像素群的摄像元件输出的图像信号的第1及第2图像,生成用于对焦确认的显示用图像(相当于裂像),所述显示用图像中配置有沿预先确定的分割方向分割第1图像而获得的多个分割图像的一部分第1分割图像、及沿分割方向分割第2图像而获得的多个分割图像中除了与第1分割图像对应的分割区域以外的第2分割图像。并且,根据本发明,通过显示控制部,对具有显示区域且在显示区域的表面设置有触控面板的显示部进行显示通过生成部生成的显示用图像的控制。
在此,本发明中,通过第1检测部,检测在显示部中显示有显示用图像的状态下经由触控面板进行显示用图像上的第1分割图像或第2分割图像的选择操作的情况。并且,本发明中,通过第2检测部,检测对显示用图像经由触控面板进行与分割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上的移动操作的情况。并且,本发明中,通过移动部,聚焦透镜沿光轴方向移动。并且,本发明中,当通过第1检测部检测出选择操作之后接着通过第2检测部检测出移动操作时,通过对焦控制部对移动部进行使聚焦透镜根据移动操作移动的控制。
如此,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处理装置在经由触控面板选择显示用图像(裂像)中的第1分割图像或第2分割图像,进而进行移动操作时,根据移动操作使聚焦透镜移动。由此,用户能够获得直接操作裂像的感觉的同时调整基于聚焦透镜的焦点位置,其结果,能够通过直观操作进行利用裂像的对焦控制。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处理装置中还可以设为,生成部根据从摄像元件输出的图像信号还生成用于确认摄像范围的第2显示用图像,显示控制部对显示部进行还显示通过生成部生成的第2显示用图像的控制。并且,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处理装置中还可以设为,摄像元件还具有第3像素群,该第3像素群中,透过摄像透镜的被摄体图像未被光瞳分割而成像并输出第3图像,生成部根据从第3像素群输出的第3图像生成第2显示用图像。由此,能够在进行摄像范围的确认的同时进行利用裂像的对焦控制。
并且,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处理装置中还可以设为,对焦控制部进行第1判别及第2判别,所述第1判别中,判别通过第1检测部检测出的选择操作是第1分割图像的选择操作还是第2分割图像的选择操作,所述第2判别中,判别通过第2检测部检测出的移动操作是向沿着上述交叉方向的第1方向及第2方向中的哪一方向的移动操作,并且根据第1判别的结果及第2判别的结果确定聚焦透镜的移动方向,并进行使聚焦透镜移动的控制。由此,能够通过对裂像的简单的操作进行对焦控制。
并且,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处理装置中还可以设为,第1图像为右眼用图像,第2图像为左眼用图像,对焦控制部对移动部进行如下控制,即,在第1判别的结果为右眼用图像的选择操作且第2判别的结果为从观察显示部的操作人员角度来看时的向右方向的移动操作时,使聚焦透镜向对焦位置比当前的对焦位置更靠近摄像元件的方向移动,而在第1判别的结果为右眼用图像的选择操作且第2判别的结果为从观察显示部的操作人员角度来看时的向左方向的移动操作时,使聚焦透镜向对焦位置比当前的对焦位置更远离摄像元件的方向移动。由此,能够通过仅操作右眼用图像的简单的操作进行利用裂像的对焦控制。
并且,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处理装置中还可以设为,第1图像为右眼用图像,第2图像为左眼用图像,对焦控制部进行如下控制,即,在第1判别的结果为左眼用图像的选择操作且第2判别的结果为从观察显示部的操作人员角度来看时的向右方向的移动操作时,使聚焦透镜向对焦位置比当前的对焦位置更远离摄像元件的方向移动,而在第1判别的结果为左眼用图像的选择操作且第2判别的结果为从观察显示部的操作人员角度来看时的向左方向的移动操作时,使聚焦透镜向对焦位置比当前的对焦位置更靠近摄像元件的方向移动。由此,能够通过仅操作左眼用图像的简单的操作进行利用裂像的对焦控制。
并且,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处理装置中还可以设为,所述第1分割图像及所述第2分割图像在所述显示用图像内沿所述分割方向相邻配置,并且所述图像处理装置还具备第3检测部,所述第3检测部检测经由触控面板进行通过第1分割图像与第2分割图像的边界线的移动操作的情况,在通过第1检测部检测出选择操作之后接着通过第2检测部及第3检测部检测出移动操作时,对焦控制部对移动部进行使聚焦透镜根据移动操作移动的控制。由此,能够通过对裂像的简单的操作进行对焦控制。
并且,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处理装置中,可如下,即对焦控制部进行:第3判别,判别相对于边界线的第1分割图像及第2分割图像中的至少一个的位置;第4判别,判别通过第2检测部检测出的移动操作是向沿着上述交叉方向的第1方向及第2方向中的哪一方向的移动操作;及第5判别,判别通过第3检测部检测出的移动操作是向沿着分割方向的第3方向及第4方向中的哪一方向的移动操作,根据第3判别结果、第4判别结果及第5判别结果,确定聚焦透镜的移动方向,并对移动部进行使聚焦透镜移动的控制。由此,能够通过对裂像的简单的操作进行对焦控制。
并且,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处理装置中,可如下,即第1图像为右眼用图像,第2图像为左眼用图像,第3判别结果判别为从观察显示部的操作人员角度来看时第2分割图像的位置位于边界线的上侧时,对焦控制部在以下的任意情况下,对移动部进行使聚焦透镜向对焦位置比当前的对焦位置更远离摄像元件的方向移动的控制:基于第2检测部的移动操作的检测之后接着通过第3检测部检测出移动操作,且第4判别结果为从观察显示部的操作人员角度来看时的向右方向的移动操作及第5判别结果为从观察显示部的操作人员角度来看时的向下方向的移动操作的情况;基于第2检测部的移动操作的检测之后接着通过第3检测部检测出移动操作,且第4判别结果为从观察显示部的操作人员角度来看时的向左方向的移动操作及第5判别结果为从观察显示部的操作人员角度来看时的向上方向的移动操作的情况;基于第3检测部的移动操作的检测之后接着通过第2检测部检测出移动操作,且第4判别结果为向左方向的移动操作及第5判别结果为向下方向的移动操作的情况;及基于第3检测部的移动操作的检测之后接着通过第2检测部检测出移动操作,且第4判别结果为向右方向的移动操作及第5判别结果为向上方向的移动操作的情况。由此,能够通过右向旋转的移动操作,通过对裂像的简单的操作进行对焦控制。
并且,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处理装置中,可如下,即第1图像为右眼用图像,第2图像为左眼用图像,第3判别结果判别为从观察显示部的操作人员角度来看时第2分割图像的位置位于边界线的上侧时,对焦控制部在以下的任意情况下,对移动部进行使聚焦透镜向对焦位置比当前的对焦位置更靠近摄像元件的方向移动的控制:基于第2检测部的移动操作的检测之后接着通过第3检测部检测出移动操作,且第4判别结果为从观察显示部的操作人员角度来看时的向左方向的移动操作及第5判别结果为从观察显示部的操作人员角度来看时的向下方向的移动操作的情况;基于第2检测部的移动操作的检测之后接着通过第3检测部检测出移动操作,且第4判别结果为从观察显示部的操作人员角度来看时的向右方向的移动操作及第5判别结果为从观察显示部的操作人员角度来看时的向上方向的移动操作的情况;基于第3检测部的移动操作的检测之后接着通过第2检测部检测出移动操作,且第4判别结果为向左方向的移动操作及第5判别结果为向上方向的移动操作的情况;及基于第3检测部的移动操作的检测之后接着通过第2检测部检测出移动操作,且第4判别结果为向右方向的移动操作及第5判别结果为向下方向的移动操作的情况。由此,能够通过左向旋转的移动操作,通过对裂像的简单的操作进行对焦控制。
并且,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处理装置中,可如下,即第1图像为右眼用图像,第2图像为左眼用图像,第3判别结果判别为从观察显示部的操作人员角度来看时第1分割图像的位置位于边界线的上侧时,对焦控制部在以下的任意情况下,对移动部进行使聚焦透镜向对焦位置比当前的对焦位置更靠近摄像元件的方向移动的控制:基于第2检测部的移动操作的检测之后接着通过第3检测部检测出移动操作,且第4判别结果为从观察显示部的操作人员角度来看时的向右方向的移动操作及第5判别结果为从观察显示部的操作人员角度来看时的向下方向的移动操作的情况;基于第2检测部的移动操作的检测之后接着通过第3检测部检测出移动操作,且第4判别结果为从观察显示部的操作人员角度来看时的向左方向的移动操作及第5判别结果为从观察显示部的操作人员角度来看时的向上方向的移动操作的情况;基于第3检测部的移动操作的检测之后接着通过第2检测部检测出移动操作,且第4判别结果为向左方向的移动操作及第5判别结果为向下方向的移动操作的情况;及基于第3检测部的移动操作的检测之后接着通过第2检测部检测出移动操作,且第4判别结果为向右方向的移动操作及第5判别结果为向上方向的移动操作的情况。由此,能够通过右向旋转的移动操作的简单操作进行对裂像的对焦控制。
并且,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处理装置中还可以设为,第1图像为右眼用图像,第2图像为左眼用图像,当第3判别结果判别为从观察显示部的操作人员角度来看时第1分割图像的位置位于边界线的上侧时,对焦控制部在以下的任意情况下,对移动部进行使聚焦透镜向对焦位置比当前的对焦位置更远离摄像元件的方向移动的控制:基于第2检测部的移动操作的检测之后接着通过第3检测部检测出移动操作,且第4判别结果为从观察显示部的操作人员角度来看时的向左方向的移动操作及第5判别结果为从观察显示部的操作人员角度来看时的向下方向的移动操作的情况;基于第2检测部的移动操作的检测之后接着通过第3检测部检测出移动操作,且第4判别结果为从观察显示部的操作人员角度来看时的向右方向的移动操作及第5判别结果为从观察显示部的操作人员角度来看时的向上方向的移动操作的情况;基于第3检测部的移动操作的检测之后接着通过第2检测部检测出移动操作,且第4判别结果为向左方向的移动操作及第5判别结果为向上方向的移动操作的情况;及基于第3检测部的移动操作的检测之后接着通过第2检测部检测出移动操作,且第4判别结果为向右方向的移动操作及第5判别结果为向下方向的移动操作的情况。由此,能够通过左向旋转的移动操作的简单操作进行对裂像的对焦控制。
并且,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处理装置中还可以设为,即当通过第1检测部检测出的选择操作为第1分割图像及第2分割图像这两者的选择操作,且通过第2检测部检测出的移动操作为分别在第1分割图像及第2分割图像中沿着上述交叉方向而互不相同的方向时,对焦控制部根据第1分割图像的移动操作及第2分割图像的移动操作的各个移动方向,确定聚焦透镜的移动方向,并对移动部进行使聚焦透镜移动的控制。由此,能够防止误操作的同时通过直观操作进行利用裂像的对焦控制。
并且,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处理装置中还可以设为,第1图像为右眼用图像,第2图像为左眼用图像,对焦控制部对移动部进行以下控制:当通过第1检测部检测出的选择操作为第1分割图像及第2分割图像这两者的选择操作,且通过第2检测部检测出的右眼用图像的移动操作为沿着上述交叉方向的方向且从观察显示部的操作人员角度来看的向右方向的移动操作,且通过第2检测部检测出的左眼用图像的移动操作为沿着上述交叉方向的方向且从观察显示部的操作人员角度来看的向左方向的移动操作时,使聚焦透镜向对焦位置比当前的对焦位置更靠近摄像元件的方向移动,当通过第1检测部检测出的选择操作为第1分割图像及第2分割图像这两者的选择操作,且通过第2检测部检测出的右眼用图像的移动操作为向左方向的移动操作,且通过第2检测部检测出的左眼用图像的移动操作为向右方向的移动操作时,使聚焦透镜向对焦位置比当前的对焦位置更远离摄像元件的方向移动。由此,能够通过指定右眼用图像及左眼用图像这两者来防止误操作,且能够通过直观操作进行利用裂像的对焦控制。
并且,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处理装置中还可以设为,在通过第2检测部检测出的移动操作中对触控面板的接触操作持续期间,对焦控制部对移动部进行使聚焦透镜根据接触操作中的接触位置的移动向光轴方向移动的控制。由此,能够通过直观操作微调整摄像透镜的焦点位置。
并且,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处理装置中还可以设为,对焦控制部对移动部进行使聚焦透镜向光轴方向上的与移动操作相应的移动方向持续移动的控制。由此,能够通过直观操作简单地进行利用裂像的对焦控制。
并且,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处理装置中还可以设为,对焦控制部对移动部进行根据与移动操作中的操作速度相应的移动速度使聚焦透镜移动的控制。由此,能够通过直观且简单的操作调整聚焦透镜的移动速度。
并且,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处理装置中还可以设为,对焦控制部对移动部进行根据与移动操作中的操作移动量相应的移动量使聚焦透镜移动的控制。由此,能够通过直观且简单的操作调整聚焦透镜的移动速度。
并且,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处理装置中还可以设为,移动操作中的操作速度小于预先设定的第1阈值时,对焦控制部不对移动部进行使聚焦透镜移动的控制。由此,能够防止误操作。
并且,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处理装置中还可以设为,还具备第4检测部,所述第4检测部在通过移动部移动聚焦透镜的状态下,暂时解除对触控面板的选择操作之后,检测经由所述触控面板进行显示区域的任一位置上的接触操作的情况,当通过第4检测部检测出接触操作时,对焦控制部对移动部进行使聚焦透镜的移动停止的控制。由此,能够通过简单的操作使聚焦透镜的移动停止。
并且,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处理装置中还可以设为,对焦控制部对移动部进行如下控制:在开始移动聚焦透镜之后,随着移动使聚焦透镜的移动速度减速来使聚焦透镜停止。由此,能够通过简单的操作微调整聚焦透镜的焦点位置。
并且,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处理装置中还可以设为,当通过第2检测部检测出的移动操作中的移动时间为预先设定的第2阈值以上时,在通过第2检测部检测出的移动操作中对触控面板的接触操作持续期间,对焦控制部对移动部进行根据接触操作中的接触位置使聚焦透镜向光轴方向移动的控制,当移动时间小于第2阈值时,对移动部进行使聚焦透镜向光轴方向上的与移动操作的接触位置相应的移动方向持续移动的控制。由此,能够通过直观操作来切换对聚焦透镜的焦点位置的大致调整和微调整。
并且,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处理装置中还可以设为,还具备第5检测部,所述第5检测部在通过对焦控制部移动聚焦透镜的状态下,检测显示用图像的对焦状况,在通过第5检测部检测出已对焦时,对焦控制部进行使聚焦透镜的移动停止的控制。由此,能够通过简单的操作使聚焦透镜向对焦位置移动。
并且,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处理装置中,可如下,即还具备:第5检测部,在通过对焦控制部移动聚焦透镜的状态下,检测显示用图像的对焦状况;及通知部,通过第5检测部检测出已对焦时,通知对已焦点的情况。并且,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处理装置中,通知部通过对触控面板进行接触操作的部位振动来通知已对焦的情况。由此,能够可靠且迅速地通知对焦的主旨。
并且,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处理装置中还可以设为,第5检测部根据显示用图像的对比度,检测显示用图像的对焦状况。由此,能够快速进行基于聚焦透镜的拍摄图像有无对焦的判断。
并且,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处理装置中还可以设为,第5检测部根据显示用图像内的第1分割图像与第2分割图像之间的相位差,检测显示用图像的对焦状况。由此,能够高精确度地进行基于聚焦透镜的拍摄图像有无对焦的判断。
并且,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处理装置中,可如下,即所述第1分割图像及所述第2分割图像在所述显示用图像内沿所述分割方向相邻配置,所述图像处理装置具备第3检测部,所述第3检测部检测经由触控面板进行通过第1分割图像与第2分割图像的边界线的移动操作的情况,在第3检测部与基于第2检测部的移动操作的检测非连续地检测出移动操作时,显示控制部进行根据通过第3检测部检测出的移动操作的操作方向放大或缩小显示用图像的控制。由此,由于易观察被摄体图像,因此容易确认对焦状态。
并且,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处理装置中,可如下,即所述第1分割图像及所述第2分割图像在所述显示用图像内沿所述分割方向相邻配置,所述图像处理装置具备第3检测部,所述第3检测部检测经由触控面板进行通过第1分割图像与第2分割图像的边界线的移动操作的情况,显示控制部在第3检测部与基于第2检测部的移动操作的检测非连续地检测出移动操作时,在第3检测部检测出2点对触控面板的接触操作的接触位置,并且检测出2点的接触位置为相互远离的方向的移动操作时,显示控制部进行将显示用图像放大的控制,在第3检测部2点检测对触控面板的接触操作的接触位置,并且检测出2点的接触位置为相互靠近的方向的移动操作时,显示控制部进行将显示用图像缩小的控制。由此,与接触位置为1点时相比,能够抑制误操作。
并且,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处理装置中,可如下,即在随着将所述显示用图像放大的控制,显示用图像的大小成为渐与整个显示区域的大小相等时,显示控制部停止将显示用图像放大的控制。并且,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处理装置中还可以设为,在随着将所述显示用图像放大的控制,显示用图像的大小成为大于整个显示区域时,显示控制部进行将显示用图像的一部分显示于显示区域的控制。由此,能够使裂像的对焦状态的确认变得容易。
并且,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处理装置中,可如下,即在将显示用图像放大之后将显示用图像缩小的情况下,显示用图像的大小成为放大前的显示用图像的大小时,显示控制部停止将显示用图像缩小的控制。由此,能够抑制难以观察裂像的现象。
另一方面,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中记载的摄像装置包含:本发明中记载的图像处理装置、摄像透镜、具有第1及第2像素群的摄像元件、及存储根据从摄像元件输出的图像信号生成的图像的存储部。
因此,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摄像装置,发挥与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处理装置相同的作用,因此能够与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处理装置同样地通过直观操作进行利用裂像的对焦控制。
并且,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涉及的程序,其用于使计算机作为如下各部发挥功能,即,生成部,根据基于从摄像元件中的第1像素群输出的图像信号的第1图像及基于从第2像素群输出的图像信号的第2图像,生成用于对焦确认的显示用图像,所述摄像元件具有使通过包含聚焦透镜的摄像透镜中的第1及第2区域的被摄体图像被光瞳分割而分别成像的所述第1及第2像素群,该显示用图像中配置有选自沿预先确定的分割方向分割第1图像而获得的多个分割图像的第1分割图像、及沿分割方向分割第2图像而获得的多个分割图像且选自除了表示与第1分割图像对应的分割区域的分割图像以外的分割图像的第2分割图像;显示控制部,进行在具有显示区域且在该显示区域的表面设置有触控面板的显示部显示通过生成部生成的显示用图像的控制;第1检测部,检测在显示部显示有显示用图像的状态下经由触控面板进行该显示用图像上的第1分割图像或第2分割图像的选择操作的情况;第2检测部,检测对显示用图像经由触控面板进行向与分割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的移动操作的情况;及对焦控制部,在通过第1检测部检测出选择操作之后接着通过第2检测部检测出移动操作时,对使聚焦透镜沿光轴方向移动的移动部进行使聚焦透镜根据移动操作移动的控制。
因此,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程序,使计算机发挥与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处理装置相同的作用,因此能够与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处理装置同样地通过直观操作进行利用裂像的对焦控制。
而且,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处理方法具备:生成步骤,根据基于从摄像元件中的第1像素群输出的图像信号的第1图像及基于从第2像素群输出的图像信号的第2图像,生成用于对焦确认的显示用图像,所述摄像元件具有使通过包含聚焦透镜的摄像透镜中的第1及第2区域的被摄体图像被光瞳分割而分别成像的所述第1及第2像素群,该显示用图像中配置有选自沿预先确定的分割方向分割第1图像而获得的多个分割图像中的第1分割图像、及沿分割方向分割第2图像而获得的多个分割图像且选自除了表示与第1分割图像对应的分割区域的分割图像以外的分割图像的第2分割图像;显示控制步骤,进行在具有显示区域且在显示区域的表面设置有触控面板的显示部显示通过生成步骤生成的显示用图像的控制;第1检测步骤,检测在显示部显示有显示用图像的状态下经由触控面板而进行显示用图像上的第1分割图像或第2分割图像的选择操作的情况;第2检测步骤,检测对显示用图像经由触控面板进行向与分割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的移动操作的情况;及对焦控制步骤,在通过第1检测步骤检测出选择操作之后接着通过第2检测步骤检测出移动操作时,对使聚焦透镜沿光轴方向移动的移动部进行使聚焦透镜根据移动操作移动的控制。
因此,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处理方法,发挥与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处理装置相同的作用,因此能够与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处理装置同样地通过直观操作进行利用裂像的对焦控制。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发挥能够通过直观操作进行利用裂像的对焦控制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作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透镜更换式摄像机的摄像装置的外观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的背面侧的后视图。
图3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的硬件结构的一例的框图。
图4是表示设置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的摄像元件的滤色器及遮光部件的配置的一例的概要配置图。
图5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的摄像元件的相位差像素(第1像素及第2像素)的结构的一例的概要结构图。
图6是用于说明摄像透镜的焦点位置与对焦位置的关系的概要侧视图。
图7是用于说明摄像透镜的焦点位置与右眼用图像及左眼用图像相互相对于交叉方向偏离的方向之间的关系的概要侧视图。
图8是用于说明摄像透镜的焦点位置与右眼用图像及左眼用图像相互相对于交叉方向偏离的方向之间的关系的概要侧视图。
图9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中包含的图像处理部的主要部分功能的一例的框图。
图10A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常图像及裂像的显示方式的一例的主视图。
图10B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常图像及裂像的显示方式的一例的主视图。
图1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拍摄控制处理程序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12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滚动处理例行程序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13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中进行滚动操作时的裂像的显示状态的一例的主视图。
图14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中进行滚动操作时的裂像的显示状态的其他例的主视图。
图15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轻击处理例行程序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16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中的触控面板上的指定位置的移动速度与聚焦透镜的移动速度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17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轻击处理例行程序的其他例1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18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中的以从聚焦透镜开始移动之后至停止为止的时间标准化的经过时间与以聚焦透镜移动时的初速度标准化的聚焦透镜的移动速度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19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轻击处理例行程序的其他例2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20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中根据右眼用图像及左眼用图像彼此的相位差进行对焦控制时的、以从聚焦透镜开始移动之后至停止为止的时间标准化的经过时间与聚焦透镜的位置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2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中根据右眼用图像及左眼用图像的对比度进行对焦控制时的、以从聚焦透镜开始移动之后至停止为止的时间标准化的经过时间与聚焦透镜的位置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22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相反移动处理例行程序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23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中进行相反移动操作时的裂像的显示状态的一例的主视图。
图24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中进行相反移动操作时的裂像的显示状态的其他例的主视图。
图25A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中进行相反移动操作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25B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中进行相反移动操作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26是表示设置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的摄像元件的滤色器的排列及遮光部件的配置的一例的概要配置图。
图27是表示设置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的摄像元件的滤色器的排列及遮光部件的配置的一例的概要配置图。
图28是表示设置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的摄像元件的滤色器的排列及遮光部件的配置的一例的概要配置图。
图29是表示设置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的摄像元件的滤色器的排列及遮光部件的配置的一例的概要配置图。
图30是表示设置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的摄像元件的滤色器的排列及遮光部件的配置的一例的概要配置图。
图31是表示设置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的摄像元件的滤色器的排列及遮光部件的配置的一例的概要配置图。
图32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裂像的显示区域的分割方法的一例的主视图。
图33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裂像的显示区域的分割方法的一例的主视图。
图34A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裂像的显示区域的分割方法的一例的主视图。
图34B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裂像的显示区域的分割方法的一例的主视图。
图35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滚动处理例行程序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36是用于说明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中进行滚动操作时的裂像的显示状态的一例的主视图。
图37是用于说明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中反复进行描绘圆的滚动操作(右向旋转)时的裂像的显示状态的一例的主视图。
图38是用于说明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中进行滚动操作时的裂像的显示状态的一例的主视图。
图39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滚动处理例行程序的其他例2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40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中的圆动作的角速度与聚焦透镜的移动速度的对应关系的一例的曲线图。
图41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的电力***的结构的一例的框图。
图42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对焦通知处理例行程序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43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对焦通知处理例行程序的其他例1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44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放大、缩小控制处理例行程序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45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放大、缩小控制处理例行程序的其他例1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46是用于说明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中进行裂像的放大操作时的裂像的显示状态的一例的主视图。
图47是用于说明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中进行裂像的缩小操作时的裂像的显示状态的一例的主视图。
图48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放大、缩小控制处理例行程序的其他例2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49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放大、缩小控制处理例行程序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50是表示第5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智能手机的外观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51是表示第5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智能手机的电力***的主要部分结构的一例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摄像装置的实施方式的一例进行说明。
[第1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100为透镜更换式摄像机。并且,如图1所示,摄像装置100包含摄像机主体200及以能够更换的方式安装于摄像机主体200的变焦透镜即更换透镜258,是省略了反射镜的数码摄像机。更换透镜258具备具有能够沿光轴方向移动的聚焦透镜302的摄像透镜16、聚焦环260、滑动机构303及马达304(参考图3,详细内容将进行后述)。并且,摄像机主体200上设置有混合式取景器(注册商标)220。在此所说的混合式取景器220是指例如选择性地使用光学取景器(以下,称为“OVF”)及电子取景器(以下,称为“EVF”)的取景器。
摄像机主体200与更换透镜258通过与设置于摄像机主体200的底座256及与底座256对应的更换透镜258侧的底座346(参考图3)结合而以能够更换更换的方式安装。并且,更换透镜258的镜筒上设置有在手动聚焦模式时使用的聚焦环260。摄像装置100能够使聚焦透镜302随着聚焦环260的旋转操作而向光轴方向移动,在与被摄体距离相应的对焦位置使被摄体光成像于后述的摄像元件20(参考图3)。
在摄像机主体200的前面设置有包含于混合式取景器220的OVF的取景窗241。并且,在摄像机主体200的前面设置有取景器切换杆214。若使取景器切换杆214沿箭头SW方向转动,则显示于取景器的图像在能够用OVF视觉识别的光学图像与能够用EVF视觉识别的电子图像(即时预览图像)之间切换(后述)。另外,OVF的光轴L2为与更换透镜258的光轴L1不同的光轴。并且,在摄像机主体200的上面主要设置有释放开关211及用于设定拍摄模式或再生模式等的标度盘212。
作为拍摄准备指示部及拍摄指示部的释放开关211构成为能够检测拍摄准备指示状态与拍摄指示状态这两个阶段的按压操作。拍摄准备指示状态是指释放开关211从待机位置按压至中间位置(半按位置)的状态,拍摄指示状态是指释放开关211按压至超过中间位置的最终按压位置(全按位置)的状态。另外,以下内容中,将“从待机位置按压至半按位置的状态”称为“半按状态”,将“从待机位置按压至全按位置的状态”称为“全按状态”。
本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100中,作为动作模式,按照用户的指示选择性地设定拍摄模式与再生模式。拍摄模式中,根据用户的指示选择性地设定手动聚焦模式与自动聚焦模式。自动聚焦模式中,通过将释放开关211设为半按状态来执行后述的拍摄控制处理,之后,若将释放开关211设为全按状态则进行曝光(拍摄)。
如图2所示,在摄像机主体200的背面设置有OVF的取景器目镜部242、显示输入部216、十字键222、MENU/OK键224、BACK/DISP按钮225。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输入部216是显示图像(静止图像及动态图像)或文字信息等来视觉性地向用户传递信息,并且检测用户针对所显示的信息的操作的所谓的触控面板、显示器。即,显示输入部216具备显示部213及触控面板215。显示部213通过LCD(LiquidCrystal Display)、有机EL(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显示器等实现。并且,显示部213用于显示在拍摄模式下拍摄连续帧而获得的连续帧图像(即时预览图像等)。并且,显示部213还用于显示被赋予静止图像拍摄的指示时拍摄单一帧而获得的单一帧图像(静止图像等)。而且,显示部213还用于再生模式时的再生图像的显示和菜单画面等的显示。
并且,触控面板215是以能够视觉识别显示于显示部213的显示面上的图像的方式层叠于显示部213,并检测表示通过用户的手指或尖笔等接触的位置的坐标的设备。若通过用户的手指或尖笔操作触控面板215,则触控面板215将通过操作而产生的、表示上述被接触的位置的检测信号输出至CPU12。
另外,可使显示部213的显示区域的大小与触控面板215的大小完全一致,但并不一定要使两者一致。并且,作为在触控面板215中采用的位置检测方式,可举出矩阵开关方式、电阻膜方式、表面弹性波方式、红外线方式、电磁感应方式、静电电容方式等,能够采用任一方式。
十字键222作为菜单的选择、输出变焦或逐帧播放等各种指令信号的多功能键而发挥作用。MENU/OK键224为兼具作为用于进行在显示部213的画面上显示菜单的指令的菜单按钮的功能及指令选择内容的确定及执行等的OK按钮的功能的操作键。BACK/DISP按钮225用于选择项目等所希望的对象的删除或指定内容的取消或者返回前一操作状态时等。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100的硬件结构的一例的框图。
更换透镜258包含本发明所涉及的移动部的一例即滑动机构303及马达304。滑动机构303通过进行聚焦环260的操作来使聚焦透镜302向光轴L1方向移动。滑动机构303上以能够向光轴L1方向滑动的方式安装有聚焦透镜302。并且,滑动机构303上连接有马达304,滑动机构303接受马达304的动力而使聚焦透镜302沿着光轴L1方向滑动。
马达304经由底座256、346连接于摄像机主体200,且根据来自摄像机主体200的命令控制驱动。另外,本实施方式中,作为马达304的一例,使用步进马达。因此,马达304根据来自摄像机主体200的命令,与脉冲功率同步动作。
摄像装置100为存储所拍摄的静止图像和动态图像的数码摄像机,整个摄像机的动过通过图3所示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装置)12统一控制。如该图所示,摄像装置100除了CPU12之外,还包含操作部14、界面部24、存储器26及编码器34。并且,摄像装置100包含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显示控制部的一例的显示控制部36、目镜检测部37及外部界面(I/F)39。并且,摄像装置100包含图像处理部28。
CPU12、操作部14、界面部24、存储器26、图像处理部28、编码器34、显示控制部36、目镜检测部37及外部界面(I/F)39经由母线40相互连接。另外,存储器26具有存储有参数或程序等的非易失性存储区域(作为一例,EEPROM等)及临时存储图像等各种信息的易失性存储区域(作为一例,SDRAM等)。
另外,本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100中,CPU12驱动控制焦点调整马达,以使通过拍摄而获得的图像的对比度值成为最大,由此进行对焦控制。并且,CPU12计算表示通过图像拍摄而获得的图像的明度的物理量即AE信息。在释放开关211设为半按状态时,CPU12导出与由AE信息表示的图像的明度相应的快门速度及F值。并且,控制相关各部分以成为所导出的快门速度及F值,由此进行曝光状态的设定。
操作部14为在对摄像装置100赋予各种指示时由操作人员操作的用户界面。通过操作部14接受的各种指示作为操作信号输出至CPU12,CPU12执行与从操作部14输入的操作信号相应的处理。
操作部14包含释放开关211、标度盘212、显示部213、取景器切换杆214、十字键222、MENU/OK键224及BACK/DISP按钮225。
摄像机主体200包含位置检测部23。位置检测部23连接于CPU12。位置检测部23经由底座256、346连接于聚焦环260,检测聚焦环260的旋转角度,将检测结果即表示旋转角度的旋转角度信息输出至CPU12。CPU12执行与从位置检测部23输入的旋转角度信息相应的处理。
若通过标度盘212设定拍摄模式,则表示被摄体的图像光经由包含能够通过手动操作移动的聚焦透镜302的摄像透镜16及快门18成像于彩色摄像元件(作为一例,CMOS传感器)20的受光面。蓄积在摄像元件20的信号电荷通过从设备控制部22附加的读出信号,作为与信号电荷(电压)相应的数字信号而依次被读出。摄像元件20具有所谓的电子快门功能,通过使电子快门功能动作,根据读出信号的定时来控制各光传感器的电荷蓄积时间(快门速度)。另外,本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元件20为CMOS型图像传感器,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CCD图像传感器。
摄像元件20中,作为一例,设置有如图4所示的滤色器21。作为一例,如图4所示,滤色器21包含与最有助于获得亮度信号的G(绿)对应的第1滤波器G、与R(红)对应的第2滤波器R及与B(蓝)对应的第3滤波器B。图4所示的例中,相对于摄像元件20的各像素,G滤波器、R滤波器及B滤波器具有规定的周期性而配置于各个行方向(水平方向)及列方向(垂直方向)。因此,摄像装置100能够在进行R、G、B信号的去马赛克(插值)处理等时,根据反复图案进行处理。另外,去马赛克处理是从与单板式彩色摄像元件的滤色器的排列对应的马赛克图像按像素计算所有颜色信息的处理。例如,当为由RGB这3个颜色的滤色器构成的摄像元件时,去马赛克处理表示从由RGB构成的马赛克图像按像素计算所有RGB的颜色信息的处理。
并且,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100具有相位差AF功能。而且,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元件20包含发挥相位差AF功能时使用的多个相位差检测用像素。该多个相位差检测用像素以预先设定的图案配置。
相位差检测用像素为水平方向的左半部分被遮光的第1像素L及水平方向的右半部分被遮光的第2像素R中的任一个。另外,以下,在无需区别说明第1像素L及第2像素R时,称为“相位差像素”。
作为一例,如图5所示,第1像素L具有遮光部件20A,第2像素R具有遮光部件20B。遮光部件20A设置于光电二极管PD的前面侧(微透镜M侧),对光电二极管PD的受光面的左半部分进行遮光。另一方面,遮光部件20B设置于光电二极管PD的前面侧,对光电二极管PD的受光面的右半部分进行遮光。
微透镜M及遮光部件20A、20B作为光瞳分割部发挥功能,第1像素L仅接受通过摄像透镜16的出射光瞳的光束的光轴的左侧的光,第2像素R仅接受通过摄像透镜16的出射光瞳的光束的光轴的右侧的光。如此,通过出射光瞳的光束通过作为光瞳分割部的微透镜M及遮光部件20A、20B被左右分割,分别入射到第1像素L及第2像素R。
并且,如图6所示,与通过摄像透镜16的出射光瞳的光束中的左半部分光束对应的被摄体图像(左眼用图像)和与右半部分光束对应的被摄体图像中(右眼用图像),焦点一致(处于对焦状态)的区域成像于摄像元件20上的相同位置(对焦位置)。与此相对,焦点聚焦在比被摄体更靠近摄像装置100的所谓的前焦区域或焦点聚焦在比被摄体更远离摄像装置100的所谓的后焦区域分别入射到摄像元件20上的不同位置(相位偏移)。
图7及图8示出摄像装置100将被摄体距离不同的2根柱(在此,作为一例,为形状、大小及颜色均没有差异的2根柱)作为被摄体而通过图像拍摄获得的裂像的一例。在此,裂像是指沿规定方向(例如,与视差产生方向正交的方向)相邻配置右眼分割图像和左眼分割图像的图像。右眼分割图像是选自沿预先确定的分割方向(作为一例,为与视差产生方向正交的方向)分割右眼用图像而获得的多个分割图像中的一部分分割图像。左眼分割图像是指从沿上述分割方向分割左眼用图像而获得的多个分割图像中选择的除了表示与右眼分割图像对应的分割区域以外的分割图像。另外,图7、图8、图13、图14、图23、图24、图25A、图25B、图36、图37、图38、图46及图47所示的例中,为了便于说明,将表示右眼分割图像中包含的柱的柱图像称为右眼用图像,将表示左眼分割图像中包含的柱的柱图像称为左眼用图像。
作为一例,如图7所示,上述后焦区域中(焦点对准于2根柱中被摄体距离较长的(离摄像透镜16较远的)柱时),从观察显示部213的操作人员的角度来看时,右眼用图像(作为表示2根柱中被摄体距离较短的柱的柱图像的右眼用图像)向左方向(图7的正面观察时的左方向)偏离。并且,上述后焦区域中,从观察显示部213的操作人员的角度来看时,左眼用图像(作为表示2根柱中被摄体距离较短的柱的柱图像的左眼用图像)向右方向(图7的正面观察时的右方向)偏离。另一方面,作为一例,如图8所示,上述前焦区域中(焦点对准于2根柱中被摄体距离较短的(离摄像透镜16较近的)柱时),右眼用图像(作为表示2根柱中被摄体距离较长的柱的柱图像的右眼用图像)向上述右方向偏离,左眼用图像(作为表示2根柱中被摄体距离较长的柱的柱图像的左眼用图像)向上述左方向偏离。如此,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100能够获取在右眼用图像与左眼用图像中具有视差的视差图像。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100根据第1像素L的像素值及第2像素R的像素值检测相位的偏移量。并且,通过提示检测出的相位的偏移量,辅助由用户进行操作的聚焦透镜302的焦点位置的调整。另外,以下,无需区别说明遮光部件20A、20B时,不标注符号而称为“遮光部件”。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元件20分类为第1像素群、第2像素群及第3像素群。第1像素群例如指多个第1像素L。第2像素群例如指多个第2像素R。第3像素群例如指多个通常像素。在此所说的“通常像素”例如指相位差像素以外的像素(例如,不具有遮光部件20A、20B的像素)。另外,以下,将由从第1像素群输出的图像信号表示的RAW图像称为“第1图像”。并且,将由从第2像素群输出的图像信号表示的RAW图像称为“第2图像”。而且,将由从第3像素群输出的图像信号表示的RAW图像称为“第3图像”。
第1像素群及第2像素群中包含的各像素配置于在第1像素群与第2像素群之间将水平方向上的位置对齐在1个像素内的位置。并且,第1像素群及第2素群中包含的各像素配置于在第1像素群与第2像素群中将垂直方向上的位置也对齐在1个像素内的位置。图4所示的例中,分别针对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第1像素L与第2像素R以直线状隔开多个像素量(本实施方式中为2个像素量)的间隔而交替配置。即,像素L及像素R分别包含于同一列及同一行。
并且,图4所示的例中,将第1及第2像素群中包含的各像素的位置设为分别针对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对齐在1个像素内的位置,但也可设为针对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的至少一个方向上容纳在规定像素内(例如,2个像素以内)的位置。另外,为了最大限度地抑制由于焦点偏离以外的原因产生图像偏离,作为一例,如图4所示,优选将第1及第2像素群中包含的各像素的位置设为分别针对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对齐在1个像素内的位置。
关于相位差像素,作为一例,如图4所示,相对于与2×2像素(例如,从图4的正面观察时的左上第3行第3列、第3行第4列、第4行第3列及第4行第4列的像素)对应的正方形排列的G滤波器的像素设置。本实施方式中,对2×2像素的G滤波器中的图4的正面观察时的右下角的像素分配相位差像素。
如此,滤色器21中,相对于2×2像素的G滤波器的右下角部的像素设置有遮光部件,在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上均隔开多个像素量的间隔而有规则地配置有相位差像素。因此,在相位差像素的周围配置有较多的通常像素,因此能够提高从通常像素的像素值对相位差像素的像素值进行插值时的插值精确度。而且,以在相位差像素之间用于插值的通常像素不重复的方式配置有第1至第3像素群中包含的各像素,因此能够期待插值精确度的进一步提高。
回到图3,摄像元件20从第1像素群输出表示第1图像的图像信号(表示各第1像素的像素值的数字信号),从第2像素群输出表示第2图像的图像信号(表示各第2像素的像素值的数字信号)。并且,摄像元件20从第3像素群输出表示第3图像的图像信号(表示各通常像素的像素值的数字信号)。另外,上述第3图像为彩色图像,例如为与通常像素的排列相同的彩色排列的彩色图像。并且,表示上述第1图像、上述第2图像及上述第3图像的图像数据经由界面部24临时存储于存储器26中的易失性存储区域。
并且,图像处理部28具有通常处理部30。通常处理部30通过处理与第3像素群对应的R、G、B信号来生成作为第2显示用图像的一例的彩色通常图像。并且,图像处理部28具有裂像处理部32。裂像处理部32通过处理与第1像素群及第2像素群对应的G信号来生成作为第1显示用图像的一例的无彩色裂像。另外,作为一例,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处理部28通过将实现涉及图像处理的多个功能的电路组合成1个集成电路即ASIC(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实现。其中,CPU12进行如下控制:执行后述的拍摄控制处理程序,使裂像处理部32生成裂像,将所生成的裂像显示于显示部213。但是,图像处理部28的硬件结构并不限定于ASIC,例如可以是可编程逻辑器件或包含CPU、ROM及RAM的计算机等其他硬件结构。
另一方面,编码器34将被输入的信号转换为其他形式的信号来输出。并且,混合式取景器220具有显示电子图像的LCD247。LCD247中的规定方向的像素数(作为一例,是作为视差产生方向的水平方向的像素数)少于显示部213中的相同方向的像素数。显示控制部36分别与显示部213及LCD247连接,并选择性地控制LCD247及显示部213,由此通过LCD247或显示部213显示图像。另外,以下,无需区别说明显示部213及LCD247时,称为“显示装置”。
另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100构成为能够通过标度盘212切换上述的手动聚焦模式与自动聚焦模式。若选择任一聚焦模式,则显示控制部36将合成有裂像的即时预览图像显示于显示装置。并且,若通过标度盘212选择自动聚焦模式,则CPU12作为相位差检测部及自动焦点调整部动作。相位差检测部检测从第1像素群输出的第1图像与从第2像素群输出的第2图像之间的相位差。自动焦点调整部根据检测出的相位差,从设备控制部22经由底座256、346控制马达304,以使聚焦透镜302的散焦量成为零,从而使聚焦透镜302向对焦位置移动。另外,上述“散焦量”例如指第1图像及第2图像的相位的偏移量。
并且,目镜检测部37检测出用户窥视取景器目镜部242的情况,并将检测结果输出至CPU12。由此,CPU12能够根据目镜检测部37中的检测结果掌握是否在使用取景器目镜部242。
而且,外部I/F39与LAN(Local Area Network)或网络等通信网连接,经由通信网管理外部装置(例如,打印机)与CPU12之间的各种信息的收发。由此,在作为外部装置连接有打印机时,摄像装置100能够将所拍摄的静止图像输出至打印机来印刷。并且,在作为外部装置连接有显示器时,摄像装置100能够将所拍摄的静止图像或即时预览图像输出至显示器来显示。
如图9所示,通常处理部30及裂像处理部32分别具有WB增益部、伽马校正部及去马赛克处理部(省略图示),在各处理部中对临时存储于存储器26的原来的数字信号(RAW图像)依次进行信号处理。即,WB增益部通过调整R、G、B信号的增益来执行白平衡校正(WB校正)。伽马校正部对在WB增益部中执行WB校正的各R、G、B信号进行伽马校正。去马赛克处理部进行与摄像元件20的滤色器21的排列对应的颜色插值处理,生成已去马赛克的R、G、B信号。另外,每通过摄像元件20获取1画面量的RAW图像时,通常处理部30及裂像处理部32对该RAW图像并列进行图像处理。
通常处理部30中,从界面部24输入有R、G、B的RAW图像,相对于第3像素群的R、G、B像素中的在相位差图像中被遮光的像素,利用第1像素群及第2像素群中的相同颜色的周边像素(例如,相邻的G像素)进行插值。通常处理部30可将通过上述插值获得的图像作为显示用的通常图像及记录用的通常图像。
并且,通常处理部30将所生成的记录用通常图像的图像数据输出至编码器34。通过通常处理部30处理的R、G、B信号通过编码器34转换(编码)为记录用信号,并记录在记录部42(参考图9)。并且,通常处理部30将所生成的显示用通常图像的图像数据输出至显示控制部36。另外,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在无需区别说明上述“记录用通常图像”及“显示用通常图像”时,省略“记录用”的用语及“显示用”的用语而称为“通常图像”。
摄像元件20能够改变第1像素群及第2像素群各自的曝光条件(作为一例,基于电子快门的快门速度),由此能够同时获取不同曝光条件的图像。由此,图像处理部28能够根据不同曝光条件的图像生成宽动态范围的图像。并且,能够以相同的曝光条件同时获取多个图像,并通过加法运算这些图像能够生成噪声较少的高灵敏度的图像,或者生成高分辨率的图像。
另一方面,裂像处理部32从临时存储于存储器26的RAW图像提取第1像素群及第2像素群的G信号,根据第1像素群及第2像素群的G信号生成无彩色的裂像。如上所述,从RAW图像提取的各个第1像素群及第2像素群为基于G滤波器的像素的像素群。因此,裂像处理部32能够根据第1像素群及第2像素群的G信号生成无彩色的左侧视差图像即左眼用图像及无彩色的右侧视差图像即右眼用图像。
裂像处理部32沿预先确定的分割方向(图10A及图10B的正面观察时的上下方向)分割右眼用图像来获取多个(本实施方式中为2张)分割图像,通过从该多个分割图像选择一部分图像而获得右眼分割图像。并且,裂像处理部32通过沿上述分割方向分割左眼用图像来获取多个(本实施方式中为2张)分割图像,从该多个分割图像中除去表示与右眼分割图像对应的分割区域的图像来选择左眼分割图像。并且,裂像处理部32通过将右眼分割图像及左眼分割图像配置于各自对应的区域来生成裂像。另外,如此生成的裂像的图像数据输出至显示控制部36。
作为一例,如图10A及图10B所示,裂像300中,右眼用图像300A及左眼用图像300B沿上述分割方向交替配置。当摄像透镜16的焦点偏离对焦位置时,如图10A所示,裂像300成为右眼用图像300A及左眼用图像300B分别向与上述分割方向交叉的方向(图10A及图10B的正面观察时的左右方向,以下称为“交叉方向”。)偏离与偏离对焦位置的量相应的量的图像。另一方面,当上述焦点与对焦位置一致时,如图10B所示,裂像300成为右眼用图像300A及左眼用图像300B分别相对于上述交叉方向成为相同位置的图像。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100中,存储器26中预先存储有表示显示部213中的裂像300的显示区域的显示区域信息。该显示区域信息是通过显示部213的显示区域内中预先设定的坐标系表示的、表示显示区域的范围(本实施方式中,为通常图像301的中央部)的信息。并且,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存储器26中预先存储有表示裂像300的分割方向的分割方向信息及表示裂像300的分割数的分割数信息。
裂像处理部32通过从存储器26读出上述分割方向信息来确定右眼用图像300A及左眼用图像300B的分割方向。并且,裂像处理部32通过从存储器26读出上述分割数信息来确定裂像300的分割数。并且,裂像处理部32根据通过以上处理获得的分割方向及分割数生成裂像300。
显示控制部36根据从通常处理部30输入的与第3像素群对应的记录用图像数据及从裂像处理部32输入的与第1、第2像素群对应的裂像的图像数据,生成显示用图像数据。例如,显示控制部36在通过从通常处理部30输入的与第3像素群对应的记录用图像数据所表示的通常图像的显示区域内,合成通过从裂像处理部32输入的图像数据所表示的裂像300。并且,将通过合成而获得的图像数据输出至显示装置。
本实施方式中,在对通常图像301合成裂像300时,通过代替通常图像301的一部分图像嵌入裂像300来合成,但合成方法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可以是在通常图像301上重叠裂像300的合成方法。并且,也可以是如下合成方法,即在重叠裂像300时,适当调整与重叠裂像300的区域对应的通常图像301的一部分图像与裂像300的透射率来重叠。或者,也可以通过分别不同的阵列显示通常图像301及裂像300。由此,能够在即时预览图像中的通常图像的显示区域内显示裂像300。另外,即时预览图像是在显示装置的画面上连续显示连续拍摄的被摄体图像时的表示被摄体图像的图像。
并且,如图9所示,混合式取景器220包含OVF240及EVF248。OVF240为具有物镜244及目镜透镜246的反向伽利略取景器,EVF248具有LCD247、棱镜245及目镜透镜246。
并且,在物镜244的前方配设有液晶快门243,液晶快门243在使用EVF248时进行遮光,以避免光学图像入射到物镜244。
棱镜245使显示于LCD247的电子图像或各种信息反射来导向目镜透镜246,并且合成光学图像与显示于LCD247的信息(电子图像、各种信息)。
在此,向图1所示的箭头SW方向转动取景器切换杆214时,每次转动时交替切换能够通过OVF240视觉识别光学图像的OVF模式与能够通过EVF248视觉识别电子图像的EVF模式。
当为OVF模式时,显示控制部36以使液晶快门243成为非遮光状态的方式进行控制,以便能够从取景器目镜部242视觉识别光学图像。并且,LCD247上仅显示裂像300。由此,能够显示在光学图像的一部分重叠有裂像300的取景器图像。
另一方面,当为EVF模式时,显示控制部36以使液晶快门243成为遮光状态的方式进行控制,以便能够从取景器目镜部242仅视觉识别到显示于LCD247的电子图像。另外,向LCD247输入与合成有输出至显示部213的裂像300的图像数据相同的图像数据。由此,显示控制部36能够与显示部213同样地显示在通常图像301的一部分合成有裂像300的电子图像。
假设显示装置中输入有分别表示通常图像301及裂像300的图像信号。此时,作为一例,如图10A及图10B所示,显示装置将通过被输入的图像信号表示的裂像300显示于画面中央部被设为矩形形状的裂像300的显示区域。并且,显示装置将被输入的图像信号所表示的通常图像301显示于裂像300的外周区域。并且,在未输入有表示裂像300的图像信号而是仅输入有表示通常图像301的图像信号时,显示装置在显示装置的整个显示区域显示由被输入的图像信号表示的通常图像301。并且,在未输入有表示通常图像301的图像信号而是输入有表示裂像300的图像信号时,显示装置在显示区域中显示由被输入的图像信号表示的裂像300,并将外周区域设为空白区域。
但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100在将裂像300显示于显示部213时,若检测到用户经由触控面板215对裂像300进行的操作,则根据该检测结果进行焦点调整。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100中,作为对上述裂像300进行的操作,可适用滚动操作、轻击操作及相反移动操作。
在此所说的滚动操作是用手指指定触控面板215上的所希望的位置,并将移动指定位置的移动操作持续进行第1时间(本实施方式中,为100m秒)以上的操作。并且,在此所说的轻击操作是用手指指定触控面板215上的所希望的位置,并进行上述移动操作,且在从开始该移动操作后经过第2时间(本实施方式中,为100m秒)为止期间使手指离开触控面板215的操作。
另外,进行滚动操作及轻击操作时,在此之前进行用手指等指定右眼用图像300A或左眼用图像300B的区域内的1点来选择右眼用图像300A及左眼用图像300B中的任意一个的选择操作。
而且,在此所说的相反移动操作是如下操作,即进行在右眼用图像300A及左眼用图像300B的区域内分别指定1点来分别选择右眼用图像300A及左眼用图像300B的选择操作之后,通过滚动操作或轻击操作使各个指定位置沿着上述交叉方向向相反方向移动。
接着,参考图11,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100的作用进行说明。另外,图11是表示摄像装置100被设定为手动聚焦模式,且标度盘212被设定为拍摄模式时通过CPU12执行的拍摄控制处理程序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本实施方式中,该程序预先存储于存储器26的规定的存储区域。
首先,步骤S401中,进行经由界面部24获取表示基于从第3像素群输出的图像信号的通常图像301的图像数据,并将通常图像301显示于显示部213的控制。
如此,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100从第3像素群获取表示通常图像301的图像数据,但该图像数据的获取方法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可从表示基于从第1像素群输出的图像信号的右眼用图像300A的图像数据及表示基于从第2像素群输出的图像信号的左眼用图像300B的图像数据生成表示通常图像301的图像数据。
并且,作为此时的生成表示通常图像301的图像数据的方法,例如可例示将表示右眼用图像300A或左眼用图像300B的图像数据直接作为表示通常图像301的图像数据的方法。并且,还可以是如下方法,即在表示右眼用图像300A或左眼用图像300B的图像数据中,在相邻的各像素之间配置插值像素,将包围该插值像素的像素的像素值的平均值作为该插值像素的像素值来生成表示通常图像301的图像数据。而且,生成通常图像301的方法也可以是如下方法,即通过合成表示右眼用图像300A及左眼用图像300B的图像数据来生成表示通常图像301的图像数据。
在接下来的步骤S403中,对裂像处理部32进行生成裂像300的控制,并进行将所生成的裂像300显示于显示部213的控制。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100中,CPU12将裂像300重叠显示于通常图像301的中央部。
如此,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100中,CPU12将通常图像301及裂像300这两者显示于显示部213,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仅将裂像300显示于显示部213。
在接下来的步骤S405中,判定有无通过触控面板215检测到触控操作。在步骤S405中为肯定判定时过渡到步骤S407,而为否定判定时过渡到后述的步骤S425。
在步骤S407中,判定通过步骤S405的处理检测出的触控操作是否为相对于右眼用图像300A或左眼用图像300B的触控操作。在步骤S407中为肯定判定时过渡到后述的步骤S411。
另一方面,在步骤S407中为否定判定时过渡到步骤S409,执行与触控操作相应的处理之后,过渡到后述的步骤S425。另外,作为与该触控操作相应的处理,例如例示出在包含基于该触控操作的指定位置在内的该指定位置的周边区域进行自动对焦控制的处理或放大显示该周边区域的处理等。
在步骤S411中,判定通过步骤S405的处理检测出的触控操作是否为指定1点的触控操作。在步骤S411中为肯定判定时过渡到步骤S412,而为否定判定时过渡到后述的步骤S421。
在步骤S412中,判定基于上述触控操作的指定位置是否发生移动。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100中,上述指定位置移动预先设定的距离(本实施方式中,为10像素)以上时,判定为上述指定位置发生移动。在步骤S412中为肯定判定时过渡到步骤S413,而为否定判定时过渡到上述步骤S409。
在步骤S413中,判定通过步骤S405的处理检测出的触控操作是否为滚动操作。此时,在该触控操作中的移动操作持续上述第1时间以上且指定位置通过该移动操作而向上述交叉方向移动预先设定的第1距离(本实施方式中,为10像素)以上时,CPU12判定为滚动操作。
如此,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100中根据触控操作的持续时间判定是否为滚动操作,但滚动操作的判定方法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可根据如下来判定是否为滚动操作,即,是否经由操作部14进行适用于滚动操作的预先设定的操作,且触控操作持续上述第1时间以上,且指定位置通过该移动操作移动上述第1距离以上。
在步骤S413中为肯定判定时过渡到步骤S415,执行后述的滚动处理,而为否定判定时过渡到步骤S417。
在步骤S417中,判定通过步骤S405的处理检测出的触控操作是否为轻击操作。此时,在该触控操作中的移动操作未持续上述第1时间以上,且指定位置通过该移动操作向上述交叉方向移动上述第1距离以上时,CPU12判定为轻击操作。
如此,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100中,根据触控操作的持续时间及指定位置的移动距离判定触控操作是否为轻击操作,但轻击操作的判定方法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可根据如下来判定是否为轻击操作,即,是否经由操作部14进行适用于轻击操作的预先设定的操作,且触控操作未持续上述第1时间以上,且指定位置通过该移动操作移动上述第1距离以上。
在步骤S417中为肯定判定时过渡到步骤S419并进行后述的轻击处理,而为否定判定时过渡到后述的步骤S425。
另一方面,在步骤S421中,判定通过步骤S405的处理检测出的触控操作是否为指定2点的触控操作。在步骤S421中为肯定判定时过渡到步骤S423并执行后述的相反移动处理,而为否定判定时过渡到步骤S425。
在步骤S425中,通过判定标度盘212是否被设定为拍摄模式以外的模式,判定是否输入有拍摄控制处理程序的结束指示。在步骤S425中为肯定判定时过渡到步骤S427,而为否定判定时过渡到后述的步骤S431。
在步骤S427中,进行停止显示通过步骤S401的处理显示于显示部213的通常图像301的控制。并且,在接下来的步骤S429中,进行停止显示通过步骤S403的处理显示于显示部213的裂像300的控制,并结束本拍摄控制处理程序。
另一方面,在步骤S431中,通过判定是否检测到对释放开关211的全按操作,判定是否输入有拍摄指示。在步骤S431中为否定判定时返回上述的步骤S405,而为肯定判定时过渡到步骤S433。
在步骤S433中,进行将表示通常图像301的图像数据记录于存储器26的拍摄处理,并结束本拍摄控制处理程序。另外,上述拍摄处理为通常进行的处理,因此在此省略详细说明。
另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100中,根据触控操作的持续时间判定是滚动操作还是轻击操作,但判定方法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根据由移动操作产生的移动距离判定是滚动操作还是轻击操作。此时,可在由移动操作产生的移动距离为预先设定的距离以上时判定为滚动操作,在小于该预先设定的距离时判定为轻击操作。并且,也可通过移动操作中的移动速度判定是滚动操作还是轻击操作。此时,可在移动操作中的移动速度为预先设定的速度以上时判定为轻击操作,在小于该预先设定的速度时判定为滚动操作。
接着,参考图12,对进行滚动处理时的摄像装置100的作用进行说明。另外,图12是表示在执行拍摄控制处理程序的中途通过CPU12执行的滚动处理例行程序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本实施方式中,该程序预先存储于存储器26的规定的存储区域。
首先,在步骤S501中,判定通过步骤S405的处理检测出的触控操作是否为对右眼用图像300A的触控操作。在步骤S501中为肯定判定时过渡到步骤S503,而为否定判定时视作通过步骤S405的处理检测出的触控操作为对左眼用图像300B的触控操作,并过渡到后述的步骤S519。
在步骤S503中,判定通过步骤S405的处理检测出的触控操作中的移动操作是否为向上述右方向的移动操作。在步骤S503中为肯定判定时过渡到步骤S505,而为否定判定时视作上述移动操作为向左方向的移动,并过渡到后述的步骤S513。
在步骤S505中,获取通过步骤S405的处理检测出的触控操作中的指定位置在上述交叉方向上的移动距离。在执行本滚动处理例行程序之后首次进行本步骤S505的处理时,CPU12将从开始上述触控操作时的指定位置至当前的指定位置的在上述交叉方向上的距离作为移动距离来获取。另一方面,在执行本滚动处理例行程序之后,本步骤S505的处理的执行为第2次之后时,将从上一次的指定位置至当前的指定位置的距离作为移动距离来获取。
在接下来的步骤S507中,使聚焦透镜302向聚焦透镜302的光轴方向中对焦于比当前的对焦位置更近距离侧的被摄体的方向(焦点位置靠近摄像装置100的方向)仅移动与在步骤S505中获取的移动距离相应的距离。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100中,将指定位置的移动距离乘以预先设定的第1系数而获得的值作为聚焦透镜302的移动距离。
另外,作为上述第1系数,例示出聚焦透镜302能够在光轴方向上移动的长度除以触控面板215中的可检测区域在上述交叉方向上的长度而获得的值。但是,第1系数并不限定于此。另外,将第1系数设定得越小,越能够精密地进行聚焦透镜302的移动,将第1系数设定得越大,越能够快速进行聚焦透镜302的移动。并且,也可由用户经由操作部14输入表示第1系数的信息。
作为一例,如图13的上图所示,假设在上述后焦状态中,通过用户经由触控面板215的操作,右眼用图像300A上的指定位置310向右方向移动。此时,如图13的下图所示,CPU12使聚焦透镜302沿着上述光轴方向向焦点位置靠近摄像装置100的方向移动,由此聚焦透镜302的焦点逐渐靠近对焦位置。
另外,上述步骤S505中,获取指定位置310向上述交叉方向的移动距离,在上述步骤S507中,使聚焦透镜302仅移动与该移动距离相应的距离,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可在上述步骤S505中获取指定位置310向上述交叉方向的移动速度,并使聚焦透镜302仅移动与该移动速度相应的距离(例如,与该移动速度成比例的距离)。
在接下来的步骤S509中,判定通过步骤S405的处理检测出的触控操作中与触控面板215的接触是否持续。在步骤S509中为肯定判定时返回上述步骤S503,而为否定判定时结束本滚动处理例行程序,并过渡到拍摄控制处理程序(主例程)的上述步骤S425。
另一方面,在步骤S513中,与步骤S505的处理同样地,获取通过步骤S405的处理检测出的触控操作中指定位置310在上述交叉方向上的移动距离。
在接下来的步骤S515中,使聚焦透镜302向聚焦透镜302的光轴方向中对焦于比当前的对焦位置更远距离侧的被摄体的方向(焦点位置远离摄像装置100的方向)仅移动与在步骤S513中获取的移动距离相应的距离。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100中,将指定位置310的移动距离乘以上述第1系数的值作为聚焦透镜302的移动距离。
如图14的上图所示,假设在前焦状态下,通过用户经由触控面板215的操作,右眼用图像300A上的指定位置310向左方向移动。此时,如图14的下图所示,CPU12使聚焦透镜302沿着聚焦透镜302的光轴方向向焦点位置远离摄像装置100的方向移动,由此聚焦透镜302的焦点逐渐靠近对焦位置。
在接下来的步骤S517中,判定通过步骤S405的处理检测出的触控操作是否持续。在步骤S517中为肯定判定时返回上述步骤S503,而为否定判定时过渡到上述步骤S425。
另一方面,在步骤S519中,判定通过步骤S405的处理检测出的触控操作中的移动操作是否为向左方向的移动操作。在步骤S519中为肯定判定时过渡到步骤S521,而为否定判定时视作上述移动操作为向右方向的移动操作,并过渡到后述的步骤S529。
在步骤S521中,与步骤S505的处理同样地,获取通过步骤S405的处理检测出的触控操作中指定位置310在上述交叉方向上的移动距离。
在接下来的步骤S523中,与步骤S507的处理同样地,使聚焦透镜302向聚焦透镜302的光轴方向中焦点位置靠近摄像装置100的方向仅移动与在步骤S521中获取的移动距离相应的距离。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100中,将指定位置310的移动距离乘以上述第1系数的值作为聚焦透镜302的移动距离。
在接下来的步骤S525中,判定通过步骤S405的处理检测出的触控操作是否持续。在步骤S525中为肯定判定时返回上述步骤S519,而为否定判定时过渡到上述步骤S425。
另一方面,在步骤S529中,与步骤S505的处理同样地,获取通过步骤S405的处理检测出的触控操作中指定位置310在上述交叉方向上的移动距离。
在接下来的步骤S531中,与步骤S515的处理同样地,使聚焦透镜302向聚焦透镜302的光轴方向中焦点位置远离摄像装置100的方向仅移动与在步骤S529中获取的移动距离相应的距离。
在接下来的步骤S533中,判定通过步骤S405的处理检测出的触控操作是否持续。在步骤S533中为肯定判定时返回上述步骤S519,而为否定判定时过渡到上述步骤S425。
接着,参考图15,对进行轻击处理时的摄像装置100的作用进行说明。另外,图15是表示在执行拍摄控制处理程序的中途通过CPU12执行的轻击处理例行程序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本实施方式中,该程序预先存储于存储器26的规定的存储区域。
另外,作为一例,如图16所示那样,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存储器26中存储有表示轻击操作时的移动操作中指定位置310的移动速度与聚焦透镜302的移动速度之间的关系的对应信息。另外,图16所示的曲线图中,横轴表示轻击操作时的移动操作中指定位置310的移动速度,纵轴表示聚焦透镜302的移动速度。并且,对于上述指定位置的移动速度,将上述右方向作为正方向并将上述左方向作为负方向来表示。另外,如图16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100中,上述指定位置310的移动速度越快,则聚焦透镜302的移动速度就越快。其中,当上述指定位置310的移动速度在预先设定的第1阈值(本实施方式中,为-25像素/秒)至预先设定的第2阈值(本实施方式中,为25像素/秒)之间时,聚焦透镜302的移动速度为0(零)。这是因为,当上述移动操作的移动速度在上述第1阈值至上述第2阈值之间时,与上述指定位置310根据用户的意愿移动的可能性相比,因手指的颤抖等而使得指定位置310违背用户的意愿而移动的可能性更高。
如此,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100中,经由触控面板215进行轻击操作时,根据该轻击操作中移动操作的移动速度,确定聚焦透镜302的移动速度。
首先,在步骤S601中,判定通过步骤S405的处理检测出的触控操作是否为对右眼用图像300A的触控操作。在步骤S601中为肯定判定时过渡到步骤S603,而为否定判定时视作通过步骤S405的处理检测出的触控操作为对左眼用图像300B的触控操作,并过渡到后述的步骤S617。
在步骤S603中,判定通过步骤S405的处理检测出的触控操作中的移动操作是否为向上述右方向的移动操作。在步骤S603中为肯定判定时过渡到步骤S605,而为否定判定时视作上述移动操作为向左方向的移动,并过渡到后述的步骤S611。
在步骤S605中,获取通过步骤S405的处理检测出的触控操作中指定位置310在上述交叉方向上的移动速度。CPU12将上述移动操作中的指定位置310的移动距离除以移动开始至结束为止的时间而获得的值作为移动速度来获取。
在接下来的步骤S607中,导出聚焦透镜302的移动速度。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100中,从存储器26读出对应信息,并在该对应信息中导出与在步骤S605中获取的移动速度对应的移动速度。如此,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100中,根据指定位置310的移动速度与对应信息,导出聚焦透镜302的移动速度,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可通过利用将指定位置310的移动速度作为变量而导出聚焦透镜302的移动速度的预先设定的计算公式,根据指定位置310的移动速度导出聚焦透镜302的移动速度。
在接下来的步骤S609中,使聚焦透镜302在聚焦透镜302的光轴方向中向焦点位置靠近摄像装置100的方向,以与在步骤S607中导出的移动速度相应的速度开始移动,并过渡到后述的步骤S631。
另一方面,在步骤S611中,与步骤S605的处理同样地,获取通过步骤S405的处理检测出的触控操作中指定位置310在上述交叉方向上的移动速度。
在接下来的步骤S613中,与步骤S607的处理同样地,导出聚焦透镜302的移动速度。
在接下来的步骤S615中,使聚焦透镜302在聚焦透镜302的光轴方向中向焦点位置远离摄像装置100的方向,以与在步骤S613中导出的移动速度相应的速度开始移动,并过渡到后述的步骤S631。
另一方面,在步骤S617中,判定通过步骤S405的处理检测出的触控操作中的移动操作是否为向上述左方向的移动操作。在步骤S617中为肯定判定时过渡到步骤S619,而为否定判定时视作上述移动操作为向右方向的移动,并过渡到后述的步骤S625。
在接下来的步骤S619中,与步骤S605的处理同样地,获取通过步骤S405的处理检测出的触控操作中指定位置310在上述交叉方向上的移动速度。
在接下来的步骤S621中,与步骤S607的处理同样地,导出聚焦透镜302的移动速度。
在接下来的步骤S623中,使聚焦透镜302在聚焦透镜302的光轴方向中向焦点位置靠近摄像装置100的方向,以与在步骤S621中导出的移动速度相应的速度开始移动,并过渡到后述的步骤S631。
另一方面,在步骤S625中,与步骤S605的处理同样地,获取通过步骤S405的处理检测出的触控操作中指定位置310向上述交叉方向移动的移动速度。
在接下来的步骤S627中,与步骤S607的处理同样地,导出聚焦透镜302的移动速度。
在接下来的步骤S629中,使聚焦透镜302在聚焦透镜302的光轴方向中向焦点位置远离摄像装置100的方向,以与在步骤S627中导出的移动速度相应的速度开始移动,并过渡到后述的步骤S631。
在步骤S631中,持续进行通过步骤S609、S615、S623及S629中的任一处理而开始的聚焦透镜302的移动,直至再次检测到触控操作之后,并过渡到步骤S633。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100中,在进行轻击操作之后,触控面板215的整个区域中的任一位置被再次指定时,判定为再次检测出触控操作。
在步骤S633中,进行使聚焦透镜302的移动停止的控制,并结束本轻击处理例行程序。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100在轻击处理中,根据进行轻击操作的情况使聚焦透镜302移动,并且根据再次进行触控操作的情况使聚焦透镜302停止。
另外,使聚焦透镜302停止的时刻并不限定于再次进行触控操作的时刻,也可通过使聚焦透镜302的移动速度逐渐下降来使其停止。以下,对轻击处理的其他例1进行说明。
接着,参考图17,对进行轻击处理的其他例1时的摄像装置100的作用进行说明。另外,图17是表示在执行拍摄控制处理程序的中途通过CPU12执行的轻击处理例行程序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本实施方式中,该程序预先存储于存储器26的规定的存储区域。
另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存储器26中预先存储有表示聚焦透镜302开始移动至停止为止的时间即停止时间的停止时间信息。
首先,在步骤S701中,判定通过步骤S405的处理检测出的触控操作是否为对右眼用图像300A的触控操作。在步骤S701中为肯定判定时过渡到步骤S703,而为否定判定时视作通过步骤S405的处理检测出的触控操作为对左眼用图像300B的触控操作,并过渡到后述的步骤S721。
在步骤S703中,判定通过步骤S405的处理检测出的触控操作中的移动操作是否为向上述右方向的移动操作。在步骤S703中为肯定判定时过渡到步骤S705,而为否定判定时视作上述移动操作为向左方向的移动,并过渡到后述的步骤S713。
在步骤S705中,与步骤S605的处理同样地,获取通过步骤S405的处理检测出的触控操作中指定位置310在上述交叉方向上的移动速度。
在接下来的步骤S707中,与步骤S607的处理同样地,导出聚焦透镜302的成为初速度的移动速度。
在接下来的步骤S709中,导出用于使聚焦透镜302的移动速度减速的每一规定时间(本实施方式中,为1秒)的减速速度。首先,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100中,从存储器26读出上述停止时间信息。接着,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100中,当根据在步骤S707中导出的移动速度使聚焦透镜302开始移动时,从该开始的时刻至经过上述停止时间的时刻,导出用于使聚焦透镜302停止移动的上述减速速度。另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100中,将在步骤S707中导出的移动速度除以使聚焦透镜302开始移动至经过停止时间为止的时间而获得的值作为上述减速速度。
在接下来的步骤S711中,进行使聚焦透镜302在聚焦透镜302的光轴方向中向焦点位置靠近摄像装置100的方向,以与在步骤S707中导出的移动速度相应的速度开始移动的控制,并过渡到后述的步骤S739。
另一方面,在步骤S713中,与步骤S705的处理同样地,获取通过步骤S405的处理检测出的触控操作中指定位置310在上述交叉方向上的移动速度。
在步骤S715中,与步骤S707的处理同样地,导出通过步骤S405的处理检测出的触控操作中指定位置310在上述交叉方向上的成为初速度的移动速度。
在接下来的步骤S717中,与步骤S709的处理同样地,导出聚焦透镜302的每一规定时间的减速速度。
在接下来的步骤S719中,进行使聚焦透镜302在聚焦透镜302的光轴方向中向焦点位置远离摄像装置100的方向,以与在步骤S715中导出的移动速度相应的速度开始移动的控制,并过渡到后述的步骤S739。
另一方面,在步骤S721中,判定通过步骤S405的处理检测出的触控操作中的移动操作是否为向上述左方向的移动操作。在步骤S721中为肯定判定时过渡到步骤S723,而为否定判定时视作上述移动操作为向右方向的移动,并过渡到后述的步骤S731。
在步骤S723中,与步骤S705的处理同样地,获取通过步骤S405的处理检测出的触控操作中指定位置310在上述交叉方向上的移动速度。
在接下来的步骤S725中,与步骤S707的处理同样地,导出聚焦透镜302的成为初速度的移动速度。
在接下来的步骤S727中,与步骤S709的处理同样地,导出聚焦透镜302的每一规定时间的减速速度。
在接下来的步骤S729中,进行使聚焦透镜302在聚焦透镜302的光轴方向中向焦点位置靠近摄像装置100的方向,以与在步骤S725中导出的移动速度相应的速度开始移动的控制,并过渡到后述的步骤S739。
另一方面,在步骤S731中,与步骤S705的处理同样地,获取通过步骤S405的处理检测出的触控操作中指定位置310在上述交叉方向上的移动速度。
在接下来的步骤S733中,与步骤S707的处理同样地,导出通过步骤S405的处理检测出的触控操作中的聚焦透镜302的成为初速度的移动速度。
在接下来的步骤S735中,步骤S709的处理同样地,获取聚焦透镜302的每一规定时间的减速速度。
在接下来的步骤S737中,进行使聚焦透镜302在聚焦透镜302的光轴方向中向焦点位置远离摄像装置100的方向,以与在步骤S733中导出的移动速度相应的速度开始移动的控制,并过渡到后述的步骤S739。
在步骤S739中,待机至经过规定时间(本实施方式中,为1秒)之后,过渡到步骤S741。
在步骤S741中,进行将与通过步骤S709、S717、S727及S735中的任一处理导出的减速速度相应的速度从聚焦透镜302的移动速度开始减速的控制。
在接下来的步骤S743中,判定聚焦透镜302的移动是否已停止。在步骤S743中为否定判定时返回上述步骤S739,而为肯定判定时结束本轻击处理例行程序。
图1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100中从聚焦透镜302开始移动的经过时间与聚焦透镜302的移动速度之间的关系的一例的曲线图。另外,图18所示的曲线图中,横轴表示从聚焦透镜302开始移动的经过时间,纵轴表示聚焦透镜302的移动速度。并且,图18中,从聚焦透镜302开始移动的经过时间以使从聚焦透镜302开始移动至停止为止的时间为1的方式被标准化。而且,图18中,经过时间以使从聚焦透镜302开始移动至停止为止的停止时间为1的方式被标准化。
作为一例,在图18所示的曲线图中,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100中,随着上述经过时间的经过,聚焦透镜302的移动速度减慢,其从使聚焦透镜302开始移动至经过上述停止时间的时刻,该移动速度变成0(零)。如此,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100中,经由触控面板215进行轻击操作时,随着从聚焦透镜302开始移动的经过时间的经过,聚焦透镜302的移动速度逐渐变慢,聚焦透镜302很快停止。
如以上,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100可在轻击处理中,根据进行轻击操作的情况使聚焦透镜302移动,并且通过使聚焦透镜302的移动速度逐渐减速来使聚焦透镜302停止。
另外,作为使聚焦透镜302停止的方法,并不限定于使聚焦透镜302的移动速度逐渐减速的方法,也可以在使聚焦透镜302仅移动与指定位置310的移动距离相应的移动量之后使其停止。例如,通过脉冲马达进行聚焦透镜302的驱动时,对聚焦透镜302的整个驱动范围分配有1000脉冲。当指定位置310的移动量为显示部312的整个画面范围的10%的量(例如,当为VGA(640×210)时,沿长边方向64像素的量)时,使聚焦透镜302移动100脉冲的量之后停止。
另外,在轻击处理中使聚焦透镜302停止的时刻并不限定于这些方法,也可以在基于聚焦透镜302的拍摄图像已对焦时使聚焦透镜302的移动停止。以下,对轻击处理的其他例2进行说明。
接着,参考图19,对进行轻击处理时的摄像装置100的作用进行说明。另外,图19是表示在执行拍摄控制处理程序的中途通过CPU12执行的轻击处理例行程序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本实施方式中,该程序预先存储于存储器26的规定的存储区域。
首先,在步骤S801中,判定通过步骤S405的处理检测出的触控操作是否为对右眼用图像300A的触控操作。在步骤S801中为肯定判定时过渡到步骤803,而为否定判定时视作通过步骤S405的处理检测出的触控操作为对左眼用图像300B的触控操作,并过渡到后述的步骤S817。
在步骤S803中,判定通过步骤S405的处理检测出的触控操作中的移动操作是否为向上述右方向的移动操作。在步骤S803中为肯定判定时过渡到步骤S805,而为否定判定时视作上述移动操作为向左方向的移动,并过渡到后述的步骤S811。
在步骤S805中,确定作为用于在右眼用图像300A上确认对焦状态的区域的对焦判定区域。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100中设为以进行了选择操作时的指定位置310(参考图13及图14)为中心的具有预先设定的长度(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为500像素)的半径的圆形区域。但是,对焦判定区域的确定方法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可设为位于右眼用图像300A的中央部的圆形、矩形形状等区域。并且,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设为以从指定位置310画向右眼用图像300A和左眼用图像300B的边界线311的垂线与边界线311的交点为中心的、具有预先设定的长度的半径(图13的上图所示的例中,包含右眼用图像300A(表示作为被摄体的2根柱中的被摄体距离较短的柱的柱图像即右眼用图像300A)及左眼用图像300B(表示作为被摄体的2根柱中的被摄体距离较短的柱的柱图像即左眼用图像300B)的圆的半径)的圆形区域。
在接下来的步骤S807中,进行使聚焦透镜302在聚焦透镜302的光轴方向中向焦点位置靠近摄像装置100的方向,以预先设定的移动速度(本实施方式中,为50像素/秒)开始移动的控制。
在接下来的步骤S809中,反复进行通常图像301是否已对焦的判定,判定为已对焦时,过渡到后述的步骤S831。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100中,例如,导出对焦判定区域内的右眼用图像300A(图13的上图所示的例中,表示作为被摄体的2根柱中的被摄体距离较短的柱的柱图像即右眼用图像300A)及左眼用图像300B(图13的上图所示的例中,表示作为被摄体的2根柱中的被摄体距离较短的柱的柱图像即左眼用图像300B)彼此的每个像素的相位差,当所导出的相位差在包含0(零)在内的预先设定的范围内时,判定为已对焦。
此时,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100中,当对焦判定区域内存在主要被摄体时,对焦判定区域中与主要被摄体(包含多个主要被摄体时,其中的任一个)对应的区域(例如,图13的上图所示的例中,表示2根柱(多个主要被摄体的一例)中的被摄体距离较短的柱的柱图像即右眼用图像300A、及表示2根柱中的被摄体距离较短的柱的柱图像即左眼用图像300B)已对焦时,判定为已对焦。
图2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100中从聚焦透镜302开始移动的经过时间与聚焦透镜302的相对位置之间的关系的一例的曲线图。另外,图20所示的曲线图中,横轴表示从聚焦透镜302开始移动的经过时间,纵轴表示聚焦透镜302的相对位置。并且,图20中,与图18同样地,从聚焦透镜302开始移动的经过时间以使聚焦透镜302开始移动至停止为止的时间为1的方式被标准化。而且,图20中,聚焦透镜302的相对位置是将对指定位置310进行选择操作时的聚焦透镜302的位置作为0(零)时的相对位置。
作为一例,如图20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100中,通过使聚焦透镜302移动,右眼用图像300A及左眼用图像300B彼此的相位差逐渐减小,在该相位差成为0(零)的位置使聚焦透镜302停止移动。
如此,本实施方式中,在右眼用图像300A及左眼用图像300B彼此的相位差成为0(零)时判定为已对焦,但判定通常图像301是否已对焦的方法并不限定于此。
图21与图20同样地,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100中从聚焦透镜302开始移动的经过时间与聚焦透镜302的相对位置之间的关系的一例的曲线图。另外,图21所示的曲线图中,与图20同样地,横轴表示从聚焦透镜302开始移动的经过时间,纵轴表示聚焦透镜302的相对位置。并且,图21中,与图18及图20同样地,从聚焦透镜302开始移动的经过时间以使聚焦透镜302开始移动至停止为止的时间为1被标准化。而且,图21中,聚焦透镜302的相对位置为将选择操作中的指定位置310设为0的相对位置。
作为一例,如图21所示,使聚焦透镜302移动的同时导出裂像300的对比度值,在对比度值成为最大的位置使聚焦透镜302停止移动。
如此,本实施方式中,根据裂像300的对比度值进行对焦判定,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根据通常图像301的对比度值进行对焦判定。
另外,确认通常图像301的对焦状态时,若使用右眼用图像300A及左眼用图像300B彼此的相位差,则能够更快速地确认对焦状态,而若使用对比度值,则能够更准确地确认对焦状态。
另一方面,在步骤S811中,与步骤S805的处理同样地,确定作为用于在右眼用图像300A上确认对焦状态的区域的对焦判定区域。
在接下来的步骤S813中,与步骤S807的处理同样地,进行使聚焦透镜302在聚焦透镜302的光轴方向中向焦点位置远离摄像装置100的方向,以预先设定的移动速度(本实施方式中,为50像素/秒)开始移动的控制。
在接下来的步骤S815中,与步骤S809的处理同样地,反复进行通常图像301是否已对焦的判定,判定为已对焦时,过渡到后述的步骤S831。
另一方面,在步骤S817中,判定通过步骤S405的处理检测出的触控操作中的移动操作是否为向上述左方向的移动操作。在步骤S817中为肯定判定时过渡到步骤S819,而为否定判定时视作上述移动操作为向右方向的移动,并过渡到后述的步骤S825。
在步骤S819中,与步骤S805的处理同样地,确定作为用于在左眼用图像300B上确认对焦状态的区域的对焦判定区域。
在接下来的步骤S821中,与步骤S807的处理同样地,进行使聚焦透镜302在聚焦透镜302的光轴方向中向焦点位置靠近摄像装置100的方向,以预先设定的移动速度(本实施方式中,为50像素/秒)开始移动的控制。
在接下来的步骤S823中,与步骤S809的处理同样地,反复进行通常图像301是否已对焦的判定,判定为已对焦时,过渡到后述的步骤S831。
另一方面,在步骤S825中,与步骤S805的处理同样地,确定作为用于在左眼用图像300B上确认对焦状态的区域的对焦判定区域。
在接下来的步骤S827中,与步骤S807的处理同样地,进行使聚焦透镜302在聚焦透镜302的光轴方向中向焦点位置远离摄像装置100的方向,以预先设定的移动速度(本实施方式中,为50像素/秒)开始移动的控制。
在接下来的步骤S829中,与步骤S809的处理同样地,反复进行通常图像301是否已对焦的判定,判定为已对焦时,过渡到步骤S831。
在步骤S831中,使通过步骤S807、S813、S821及S827的任一处理而开始的聚焦透镜302的移动停止,并结束本轻击处理例行程序。
接着,参考图22,对进行相反移动处理时的摄像装置100的作用进行说明。另外,图22是表示在执行拍摄控制处理程序的中途通过CPU12执行的相反移动处理例行程序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本实施方式中,该程序预先存储于存储器26的规定的存储区域。
在步骤S901中,判定通过步骤S405的处理检测出的触控操作中对右眼用图像300A的移动操作是否为向上述右方向的移动操作。在步骤S901中为肯定判定时过渡到步骤S903,而为否定判定时视作上述移动操作为向左方向的移动,并过渡到后述的步骤S909。
在步骤S903中,判定通过步骤S405的处理检测出的触控操作中相对于左眼用图像300B的移动操作是否为向上述左方向的移动操作。在步骤S903中为肯定判定时过渡到步骤S905,为否定判定时过渡到后述的步骤S907。
在接下来的步骤S905中,与步骤S507的处理同样地,使聚焦透镜302在聚焦透镜302的光轴方向中向焦点位置靠近摄像装置100的方向移动。
作为一例,如图23的上图所示,假设在上述后焦的状态下,通过用户经由触控面板215的操作,右眼用图像300A上的指定位置310向右方向移动,且左眼用图像300B上的指定位置310向左方向移动。此时,如图23的下图所示,CPU12使聚焦透镜302沿着上述光轴方向向焦点位置靠近摄像装置100的方向移动,由此聚焦透镜302的焦点逐渐靠近对焦位置。
在接下来的步骤S907中,判定通过步骤S405的处理检测出的触控操作中的与触控面板215的接触是否持续。在步骤S907中为肯定判定时返回上述步骤S901,而为否定判定时结束本相反移动处理例行程序,过渡到拍摄控制处理程序(主例程)的上述步骤S425。
另一方面,在步骤S909中,判定在步骤S405的处理中检测出的触控操作中相对于左眼用图像300B的移动操作是否为向上述右方向的移动操作。在步骤S909中为肯定判定时过渡到步骤S911,而为否定判定时过渡到后述的步骤S913。
在接下来的步骤S911中,与步骤S515的处理同样地,使聚焦透镜302在聚焦透镜302的光轴方向中向焦点位置远离摄像装置100的方向移动。
作为一例,如图24的上图所示,假设在上述前焦的状态下,通过用户经由触控面板215的操作,右眼用图像300A上的指定位置310向左方向移动,且左眼用图像300B上的指定位置310向右方向移动。此时,如图24的下图所示,CPU12使聚焦透镜302沿着上述光轴方向向焦点位置远离摄像装置100的方向移动,由此聚焦透镜302的焦点逐渐靠近对焦位置。
在接下来的步骤S913中,判定在步骤S405的处理中检测出的触控操作中的与触控面板215的接触是否持续。在步骤S913中为肯定判定时返回上述步骤S901,而为否定判定时结束本相反移动处理例行程序,过渡到拍摄控制处理程序(主例程)的上述步骤S425。
如此,作为一例,如图25A所示,用户通过2根手指分别与右眼用图像300A及左眼用图像300B接触,使各右眼用图像300A及左眼用图像300B以彼此在上述交叉方向上的位置一致的方式移动。此时,聚焦透镜302根据各右眼用图像300A及左眼用图像300B彼此在上述交叉方向上的位置关系移动。并且,作为一例,如图25B所示,当右眼用图像300A及左眼用图像300B相对于上述交叉方向的位置一致时,基于聚焦透镜302的拍摄图像成为对焦状态。如此,用户能够通过进行利用裂像300的直观操作来进行对焦控制。
另外,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举出在2×2像素的G滤波器配置单一的相位差像素的形态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在2×2像素的G滤波器配置一对第1像素L及第2像素R。例如,如图26所示,也可以在2×2像素的G滤波器配置沿行方向相邻的一对第1像素L及第2像素R。并且,例如,如图27所示,也可以在2×2像素的G滤波器配置沿列方向相邻的一对第1像素L及第2像素R。在任一情况下,均如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那样,优选使第1像素L及第2像素R的位置在第1像素群与第2像素群中关于列方向及行方向的至少一个方向对齐在规定像素数内。另外,图26及图27中,示出了将第1像素L与第2像素R配置于将在第1像素群与第2像素群中针对列方向及行方向各自的位置对齐在1个像素内的位置的例。
并且,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例示了滤色器21,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如图28~30所示,可将滤色器的原色(R滤波器、G滤波器、B滤波器)的排列设为拜耳排列。图28~图30所示的例中,在G滤波器配置有相位差像素。
作为一例,图28所示的滤色器21A中,在3×3像素的正方矩阵的四角及中央设为G滤波器的排列图案G1的中央配置有相位差像素。并且,第1像素L及第2像素R分别针对行方向及列方向跳过1像素量的G滤波器(隔开1像素量的G滤波器的间隔)而交替配置。并且,第1像素L及第2像素R配置于在第1像素群与第2像素群中将分别针对列方向及行方向的位置对齐在1个像素内的位置。由此,基于排列图案G1的中央的相位差像素的图像能够利用基于排列图案G1的四角的通常像素的图像进行插值,因此与不具有本结构时相比,能够提高插值精确度。
而且,各个排列图案G1的位置互不重复。即,第1像素L及第2像素R配置于利用基于与第1及第2像素群中包含的各像素相邻的第3像素群中包含的像素的第3图像进行插值的、第1及第2图像中包含的像素在像素单元中不重复的位置。因此,能够避免通过在基于其他相位差像素的图像的插值中利用的基于通常像素的图像对基于相位差像素的图像进行插值。由此,能够期待插值精确度的进一步提高。
作为一例,图29所示的滤色器21B中,在排列图案G1的中央及图中正面观察时的右下角配置有相位差像素。并且,第1像素L与第2像素R分别针对行方向及列方向跳过2像素量的G滤波器(隔开2像素量的G滤波器的间隔)而交替配置。由此,第1像素L与第2像素R配置于在第1像素群与第2像素群中将分别针对列方向及行方向的位置对齐在1个像素内的位置,能够使第1像素L及第2像素R相邻。由此,能够抑制由于焦点偏离以外的原因产生图像偏离。
而且,各相位差像素中相邻有设置有相同颜色的滤波器(G滤波器)的通常像素,因此能够提高插值精确度。而且,各个排列图案G1的位置互不重复。即,第1像素L及第2像素R配置于利用基于与第1及第2像素群中包含的各像素相邻的第3像素群中包含的像素的第3图像进行插值的第1及第2图像中包含的像素在一对像素单元不重复的位置。在此所说的“一对像素”例如指各排列图案G1中包含的第1像素L及第2像素R(一对相位差像素)。因此,能够避免通过在基于其他一对相位差像素的图像的插值中利用的基于通常像素的图像对基于一对相位差像素的图像进行插值。由此,能够期待插值精确度的进一步提高。
作为一例,图30所示的滤色器21C在排列图案G1的中央配置有第1像素L,在图中正面观察时的右下角配置有第2像素R。并且,第1像素L分别针对行方向及列方向跳过2像素量的G滤波器而配置,第2像素R也分别针对行方向及列方向跳过2像素量的G滤波器而配置。由此,第1像素L与第2像素R配置于在第1像素群与第2像素群中将分别针对列方向及行方向的位置对齐在2个像素内的位置,且能够使第1像素L及第2像素R相邻。由此,能够抑制由于焦点偏离以外的原因产生图像偏离。
而且,图30所示例中也与图29所示例同样地,各个排列图案G1的位置互不重复。因此,能够避免通过在基于其他相位差像素的图像的插值中利用的基于通常像素的图像对基于相位差像素的图像进行插值。由此,能够期待插值精确度的进一步提高。
并且,作为滤色器的其他结构例,例如可举出图31所示的滤色器21D。图31中示意地示出有设置于摄像元件20的滤色器21D的原色(R滤波器、G滤波器、B滤波器)的排列及遮光部件的配置的一例。图31所示的滤色器21D中,第1~第4行排列在列方向上反复配置。第1行排列是指沿着行方向交替配置有B滤波器及G滤波器的排列。第2行排列是指沿行方向使第1行排列错开半个节距(半个像素量)的排列。第3行排列是指沿行方向交替配置有G滤波器及R滤波器的排列。第4行排列是指使第3行排列沿行方向错开半个节距的排列。
第1行排列及第2行排列在列方向上错开半个节距而相邻。第2行排列及第3行排列也在列方向上错开半个节距而相邻。第3行排列及第4行排列也在列方向上错开半个节距而相邻。第4行排列及第1行排列也在列方向错开半个节距而相邻。由此,第1~4行排列分别在列方向上每2个像素反复出现。
作为一例,如图31所示,第1像素L及第2像素R分配于第3及第4行排列。即,第1像素L分配于第3行排列,第2像素R分配于第4行排列。并且,第1像素L及第2像素R相互相邻(以最小节距)而成对配置。并且,图31所示的例中,第1像素L分别在行方向及列方向上每6个像素被分配,第2像素R也分别在行方向及列方向上每6个像素被分配。由此,与不具有本结构的情况相比,可以以高精确度计算第1像素群与第2像素群的相位差。
并且,图31所示的例中,第1像素L及第2像素R中分配有G滤波器。设置有G滤波器的像素与设置有其他颜色的滤波器的像素相比,灵敏度良好,因此能够提高插值精确度。而且,G滤波器与其他颜色的滤波器相比,具有连续性,因此分配有G滤波器的像素与分配有其他颜色的滤波器的像素相比,插值变得容易。
并且,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例示了沿上下方向分割为2个的裂像,但并不限定于此,可适用沿左右方向或倾斜方向分割为多个的图像作为裂像。
例如,图32所示的裂像66a通过与行方向平行的多个边界线63a分割为奇数线与偶数线。该裂像66a中,根据从第1像素群输出的输出信号生成的线状(作为一例,长条状)的相位差图像66La显示于奇数线(也可以是偶数线)上。并且,根据从第2像素群输出的输出信号生成的线状(作为一例,长条状)的相位差图像66Ra显示于偶数线上。
并且,图33所示的裂像66b通过与行方向具有倾斜角的边界线63b(例如,裂像66b的对角线)分割为2个。该裂像66b中,根据从第1像素群输出的输出信号生成的相位差图像66Lb显示于其中一个区域。并且,根据从第2像素群输出的输出信号生成的相位差图像66Rb显示于另一区域。
并且,图34A及图34B所示的裂像66c通过分别与行方向及列方向平行的格子状边界线63c分割。裂像66c中,根据从第1像素群输出的输出信号生成的相位差图像66Lc以黑白方格图案(方格图案)状排列显示。并且,根据从第2像素群输出的输出信号生成的相位差图像66Rc以黑白方格图案状排列显示。
而且,不限于裂像,也可从2个相位差图像生成其他用于对焦确认的图像,并显示用于对焦确认的图像。例如,可重叠2个相位差图像来合成显示,焦点偏离时作为双像显示,焦点一致的状态下清晰地显示图像。
[第2实施方式]
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在滚动处理中,使指定位置向裂像的右眼用图像及左眼用图像的视差方向(水平方向)移动的情况,但移动方向并不限定于此。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移动方向的变形例,例如对进行以描绘圆的方式使指定位置移动的动作(圆动作)的情况,参考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另外,本实施方式包含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及动作,因此对于相同的结构及动作,记述其主旨并省略详细说明。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拍摄控制处理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拍摄控制处理(参考图1)相比,代替步骤S415的滚动处理(参考图12)具有图35所示的滚动处理,在这一点上不同。图35是表示在拍摄控制处理的中途通过CPU12执行的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滚动处理例行程序的处理流程的一例的流程图。本实施方式中,该程序预先存储于存储器26的规定的存储区域。
首先在步骤S1001中,判定通过步骤S405的处理检测出的触控操作是否为对眼用图像300A与左眼用图像300B的边界线311(参考图36)附近的触控操作。本实施方式中,预先设定在以右眼用图像300A与左眼用图像300B的边界线311为中心的分割方向上具有宽度的范围(跨过边界线311的预先设定的范围),被触控操作的位置在该范围内时,判定为通过步骤S405的处理检测出的触控操作为对边界线311附近的触控操作。另外,判定是否为对边界线311附近的触控操作的方法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如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的说明,可通过确定对焦判定区域,并确定边界线311是否包含于该对焦判定区域内来进行判定。
在步骤S1001中为肯定判定时过渡到步骤S1003,而为否定判定时结束本滚动处理例行程序,并过渡到拍摄控制处理程序(主例程)的上述步骤S425。
在步骤S1003中,判定接触位置(指定位置)有无越过边界线311。为否定判定时成为待机状态,而为肯定判定时过渡到步骤S1005。
在步骤S1005中,判定左眼用图像300B是否位于边界线311的上侧区域。图36中示出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100中进行有滚动操作时的裂像的显示状态的一例的主视图。另外,图36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图33所示的裂像66a同样地,表示适用被分割为多个的图像作为裂像300的情况。例如,图36所示的情况下,当接触位置为指定位置310B时,左眼用图像300B位于边界线311的上侧区域。
在步骤S1005中为肯定判定时过渡到步骤S1007,而为否定判定时过渡到后述的步骤S1015。
在步骤S1007中,检测是否为右向旋转的描绘圆的动作。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检测指定位置310(用户的接触位置)的轨迹,根据该轨迹检测是否为描绘圆的动作及是右向旋转和左向旋转中的哪一个。根据该检测结果,为肯定判定时过渡到步骤S1009,而为否定判定时过渡到步骤S1011。另外,图36中,示出进行右向旋转的描绘圆的动作时的轨迹。
在步骤S1009中,使聚焦透镜302在聚焦透镜302的光轴方向对焦于比当前的对焦位置更远距离侧的被摄体的方向(焦点位置远离摄像装置100的方向)仅移动规定距离。另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100中,作为一例,预先设定通过1次旋转操作使聚焦透镜302移动的距离。如此,本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100中,在左眼用图像300B位于边界线311的上侧区域的状态下进行右向旋转的描绘圆的滚动操作时,视作进行了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使左眼用图像300B向右方向滚动时相同的操作。
在接下来的步骤S1025中,判定通过步骤S405的处理检测出的触控操作中与触控面板215的接触是否持续。图37中示出用于说明反复进行描绘圆的滚动操作(右向旋转)时的裂像的显示状态的一例的主视图。如图37所示的一例,反复进行描绘圆的滚动操作(右向旋转)时,成为肯定判定。在步骤S1025中为肯定判定时返回上述步骤S1003,而为否定判定时结束本滚动处理例行程序,并过渡到拍摄控制处理程序(主例程)的上述步骤S425。
另一方面,在步骤S1011中,与步骤S1007的处理相反地,判定是否为左向旋转的描绘圆的动作。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作为一例,检测指定位置310(用户的接触位置)的轨迹,根据该轨迹检测是否为描绘圆的动作及是右向旋转和左向旋转中的哪一个。根据该检测结果,为肯定判定时过渡到步骤S1013,而为否定判定时结束本滚动处理例行程序,并过渡到拍摄控制处理程序(主例程)的上述步骤S425。
在步骤1013中,使聚焦透镜302在聚焦透镜302的光轴方向中对焦于比当前的对焦位置更近距离侧的被摄体的方向(焦点位置靠近摄像装置100的方向)仅移动规定距离之后,过渡到步骤S1025。另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100中,作为一例,预先设定通过1次旋转操作使聚焦透镜302移动的距离。如此,本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100中,在左眼用图像300B位于边界线311上侧的状态下进行左向旋转的描绘圆的滚动操作时,视作进行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使左眼用图像300B向左方向滚动时相同的操作。
另一方面,在步骤S1015中,判定右眼用图像300A是否位于边界线311的上侧区域。在图36所示的情况下,接触位置为指定位置310A或指定位置310C时,右眼用图像300A位于边界线311的上侧区域。
在步骤S1015中为肯定判定时过渡到步骤S1017,而为否定判定时结束本滚动处理例行程序,并过渡到拍摄控制处理程序(主例程)的上述步骤S425。
在步骤S1017中,与步骤S1007的处理同样地,判定是否为右向旋转的描绘圆的动作。在步骤S1017中为肯定判定时过渡到步骤S1019,而为否定判定时过渡到步骤S1021。
在步骤S1019中,与步骤S1013的处理同样地,使聚焦透镜302在聚焦透镜302的光轴方向中向对焦比当前的对焦位置更近距离侧的被摄体的方向(焦点位置靠近摄像装置100的方向)仅移动规定距离之后,过渡到步骤S1025。如此,本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100中,在右眼用图像300A位于边界线311上侧的状态下进行右向旋转的描绘圆的滚动操作时,视作进行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使右眼用图像300A向右方向滚动时相同的操作。
作为一例,如图38的上图所示,假设在上述后焦状态下,通过用户经由触控面板215的操作,在右眼用图像300A位于边界线311上侧的状态下指定位置310右向旋转而进行旋转移动。此时,如图38的下图所示,CPU12使聚焦透镜302沿着光轴方向向焦点位置靠近摄像装置100的方向移动,由此聚焦透镜302的焦点逐渐靠近对焦位置。
另一方面,在步骤S1021中,与步骤S1011的处理同样地,判定是否为左向旋转的描绘圆的动作。在步骤S1021中为肯定判定时过渡到步骤S1023,而为否定判定时结束本滚动处理例行程序,并过渡到拍摄控制处理程序(主例程)的上述步骤S425。
在步骤S1023中,与步骤S1009的处理同样地,使聚焦透镜302在聚焦透镜302的光轴方向中对焦于比当前的对焦位置更远距离侧的被摄体的方向(焦点位置远离摄像装置100的方向)仅移动规定距离之后,过渡到步骤S1025。如此,本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100中,在右眼用图像300A位于边界线311上侧的状态下进行左向旋转的描绘圆的滚动操作时,视作进行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使右眼用图像300A向左方向滚动时相同的操作。
如以上,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100在滚动处理中,根据进行描绘圆的动作的情况使聚焦透镜302移动。
另外,可使聚焦透镜302移动的移动速度根据描绘圆的动作的速度而变化。以下,对滚动处理的其他例1进行说明。
接着,参考图39,对进行滚动处理的其他例1时的摄像装置100的作用进行说明。另外,图39是表示在执行拍摄控制处理程序的中途通过CPU12执行的其他例1的滚动处理例行程序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本实施方式中,该程序预先存储于存储器26的规定的存储区域。
其他例1的滚动处理包含与上述本实施方式的滚动处理相同的处理,因此对于相同的处理,记述其主旨并省略详细说明。
步骤S1101~步骤S1107的各处理分别与上述滚动处理的步骤S1001~步骤S1007的各处理对应。
当左眼用图像300B位于边界线311的上侧区域时,在步骤S1107中为右向旋转的描绘圆的动作时成为肯定判定,并过渡到步骤S1109,而为否定判定时过渡到步骤S1117。
在步骤S1109中,获取指定位置310所移动的圆动作的角速度。角速度的获取方法并无特别限定,例如,与第1实施方式的获取移动速度的方法相同地进行即可。
在接下来的步骤S1111中,导出聚焦透镜302的移动速度。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100中,指定位置310所移动的圆动作的角速度与聚焦透镜302的移动速度之间的对应关系预先存储于存储器26的规定的存储区域。图4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100中圆动作的角速度与聚焦透镜302的移动速度之间的对应关系的一例的曲线图。另外,图40所示的曲线图中,横轴表示圆动作的角速度,纵轴表示聚焦透镜302的移动速度。并且,对于圆动作的角速度,将上述右方向作为正方向并将上述左方向作为负方向来示出。作为一例,在图40所示的曲线图中,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100中,圆动作的角速度越快,则聚焦透镜302的移动速度越快。其中,当圆动作的角速度在预先设定的第3阈值(本实施方式中,为-40deg/秒)至预先设定的第4阈值(本实施方式中,为40deg/秒)之间时,聚焦透镜302的移动速度为0(零)。这是因为,当上述移动操作的移动速度在上述第3阈值至上述第4阈值之间时,与上述指定位置310根据用户的意愿移动的可能性相比,因手指的颤抖等而使得指定位置301违背用户的意愿而移动的可能性更高。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存储器26中预先存储有相当于图40所示的曲线图的图表(表示角速度与移动速度的对应关系的图表)。
如此,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100中,经由触控面板215进行描绘圆的滚动操作时,圆动作的角速度越快,则聚焦透镜302的移动速度逐渐加快。并且,圆动作的角速度越慢,则聚焦透镜302的移动速度越慢。
在步骤S1111中,从存储器26读出图40中例示的表示对应关系的图表,在该对应关系中导出与在步骤S1109中获取的移动速度对应的移动速度。如此,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100中,根据表示指定位置310的圆动作的角速度与移动速度的对应关系的图表,导出聚焦透镜302的移动速度,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通过利用将指定位置310的圆动作的角速度作为变量而导出聚焦透镜302的移动速度的预先设定的计算公式,根据指定位置310的圆动作的角速度导出聚焦透镜302的移动速度。
在接下来的步骤S1113中,使聚焦透镜302以在步骤S1111中导出的移动速度,在聚焦透镜302的光轴方向中对焦于比当前的对焦位置更远距离侧的被摄体的方向(焦点位置远离摄像装置100的方向)仅移动规定距离。
接下来的步骤S1115的处理分别与上述滚动处理的步骤S1025的处理对应,判定与触控面板215的接触是否持续。为肯定判定时返回上述步骤S1103,而为否定判定时结束本滚动处理例行程序,并过渡到拍摄控制处理程序(主例程)的上述步骤S425。
另一方面,步骤S1117的处理与上述滚动处理的步骤S1011的处理对应。在步骤S1117中为左向旋转的描绘圆的动作时成为肯定判定,并过渡到步骤S1119,而为否定判定时结束本滚动处理例行程序,并过渡到拍摄控制处理程序(主例程)的上述步骤S425。
在步骤S1119中,与步骤S1109的处理同样地,获取指定位置310所移动的圆动作的角速度。在接下来的步骤S1121中,与步骤S1111的处理同样地,导出聚焦透镜302的移动速度。
在接下来的步骤S1123中,使聚焦透镜302以在步骤S1121中导出的移动速度,在聚焦透镜302的光轴方向中对焦于比当前的对焦位置更近距离侧的被摄体的方向(焦点位置靠近摄像装置100的方向)仅移动规定距离之后,过渡到步骤S1115。
另一方面,在步骤S1105中在左眼用图像300B是否位于边界线311的上侧区域的判定中为否定判定时所过渡的步骤S1125及步骤S1127的各处理,分别与上述滚动处理的步骤S1015及步骤S1017的各处理对应。
右眼用图像300A位于边界线311的上侧区域时,在步骤S1127中为右向旋转的描绘圆的动作时成为肯定判定,并过渡到步骤S1129,而为否定判定时过渡到步骤S1135。
在步骤S1129中,与步骤S1109的处理同样地,获取指定位置310所移动的圆动作的角速度。在接下来的步骤S1131中,与步骤S1111的处理同样地,导出聚焦透镜302的移动速度。
在接下来的步骤S1133中,使聚焦透镜302以在步骤S1131中导出的移动速度,在聚焦透镜302的光轴方向中向对焦于比当前的对焦位更近距离侧的被摄体的方向(焦点位置靠近摄像装置100的方向)仅移动规定距离之后,过渡到步骤S1115。
另一方面,步骤S1135的处理与上述滚动处理的步骤S1021的处理对应。在步骤S1135中为左向旋转的描绘圆的动作时成为肯定判定,并过渡到步骤S1137,而为否定判定时结束本滚动处理例行程序,并过渡到拍摄控制处理程序(主例程)的上述步骤S425。
在步骤S1137中,与步骤S1109的处理同样地,获取指定位置310所移动的圆动作的角速度。在接下来的步骤S1139中,与步骤S1111的处理同样地,导出聚焦透镜302的移动速度。
在接下来的步骤S1141中,使聚焦透镜302以在步骤S1139中导出的移动速度,在聚焦透镜302的光轴方向中向对焦于比当前的对焦位更远距离侧的被摄体的方向(焦点位置远离摄像装置100的方向)仅移动规定距离之后,过渡到步骤S1115。
如以上,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100在其他例1的滚动处理中,根据进行描绘圆的动作的情况使聚焦透镜302移动。并且,也可以将聚焦透镜302的移动速度设为与圆动作的角速度相应的移动速度。
如此,通过将聚焦透镜302的移动速度设为与圆动作的角速度相应的移动速度,能够使移动操作指定位置的用户的动作(动作速度)与聚焦透镜302的移动速度联动,因此能够将用户的意愿反映在聚焦透镜302的移动中。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详细说明了对两个分割图像(右眼用分割图像及左眼用分割图像)进行以描绘圆的方式使指定位置310移动的圆动作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对多个分割图像以描绘圆的方式进行圆动作。此时,例如也可以每次跨过边界线311时都进行上述各滚动处理。
并且,本实施方式中,对以描绘圆的方式使指定位置310移动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只要能够将指定位置310的移动轨迹分为交叉方向的移动动作和跨过边界线311的(分割方向的)移动动作即可。另外,如本实施方式的滚动处理,通过以描绘圆的方式使指定位置310移动,能够向用户提供犹如手动旋转聚焦环260来进行焦点调整(所谓的手动对焦)那样的感觉。
[第3实施方式]
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的拍摄控制处理也可以将用于利用裂像进行对焦的其他处理进行组合。本实施方式中,参考附图对优选与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的拍摄控制处理进行组合的其他处理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施方式中,对通知用户已对焦的情况的对焦通知处理进行说明。图4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100的电力***的结构的一例的框图。如图4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100中,除了上述各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100的结构之外,还具备用于通知用户已对焦的情况的通知控制部38及振动部件217。
通知控制部38连接于振动部件217,且控制成在右眼用图像300A及左眼用图像300B已对焦时,使振动部件217振动。本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100的振动部件217设置于触控面板215中用户进行接触操作的部位。
参考图42,对进行对焦通知处理时的摄像装置100的作用进行说明。另外,图42是表示与拍摄控制处理程序的执行进行组合并通过CPU12执行的对焦通知处理例行程序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本实施方式中,该程序预先存储于存储器26的规定的存储区域。
首先,在步骤S1201中,判定聚焦透镜302是否在移动过程中。在步骤S1201中为肯定判定时过渡到步骤S1203,而为否定判定时结束本对焦控制处理例行程序。
在步骤S1203中,判定接触位置(指定位置310)附近的被摄体图像(右眼用图像300A及左眼用图像300B)是否已对焦。裂像300内包含多个被摄体图像(右眼用图像300A及左眼用图像300B)时,有时并非所有的被摄体图像都已对焦。例如,本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100中,相对于摄像装置100,远距离侧的被摄体的被摄体图像和近距离侧的被摄体的被摄体图像中的任意一个被摄体图像处于对焦状态。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100中,判定上述实施方式中的指定位置310(用户所接触的接触位置)附近的被摄体图像(右眼用图像300A及左眼用图像300B)是否已对焦。另外,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100中,预先设定以指定位置310为中心的预先设定的区域、或以使指定位置310沿分割方向朝向边界线311移动时的与边界线311的交点为中心的预先设定的区域,判定该区域内包含的右眼用图像300A及左眼用图像300B是否已对焦。另外,判定是否已对焦的方法只要设为与上述各实施方式的拍摄控制处理相同即可。
在步骤S1203中为肯定判定时过渡到步骤S1205,而为否定判定时过渡到步骤S1201。
在步骤S1205中,通过使振动部件217振动来通知对焦之后,结束本对焦控制处理例行程序。
本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100中,如上所述,通过振动部件217,使触控面板215中用户进行接触操作的部位振动,具体而言,使与指定位置310对应的部位振动。另外,通过振动部件217进行振动的部位并不限定于该部位,例如,也可以是整个触控面板215或整个摄像装置100(摄像机主体200)。另外,如本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100,通过使用户进行接触操作的部位振动,能够更可靠且迅速地通知用户已对焦的主旨。
如以上,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100在对焦通知处理中,在聚焦透镜302的移动过程中通知用户被摄体图像(右眼用图像300A及左眼用图像300B)已对焦的主旨。
另外,上述对焦通知处理中,被摄体图像已对焦时,可使聚焦透镜302的移动停止。以下,对对焦通知处理的其他例1进行说明。
接着,参考图43,对进行对焦通知处理的其他例1时的摄像装置100的作用进行说明。另外,图43是表示与拍摄控制处理程序的执行进行组合并通过CPU12执行的其他例1的对焦通知处理例行程序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本实施方式中,该程序预先存储于存储器26的规定的存储区域。
其他例1的对焦通知处理包含与上述本实施方式的对焦通知处理相同的处理,因此对于相同的处理,记述其主旨并省略详细说明。
步骤S1301~步骤S1305的各处理分别与上述对焦通知处理的步骤S1201~步骤S1205的各处理对应。
在聚焦透镜302的移动过程中(在步骤S1301中为肯定判定),在接触位置附近的被摄体图像(右眼用图像300A及左眼用图像300B)已对焦时(步骤S1303中为肯定判定)的步骤S1305中,通过使振动部件217振动来通知对焦之后,过渡到步骤S1307。
在步骤S1307中,使聚焦透镜302的移动停止之后,结束本处理。
如以上,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100在其他例1的对焦通知处理中,在聚焦透镜302的移动过程中向用户通知被摄体图像(右眼用图像300A及左眼用图像300B)已对焦的主旨,并且使聚焦透镜302的移动停止。
如以上,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100在其他例1的滚动处理中,可根据进行描绘圆的动作的情况使聚焦透镜302移动,并且将聚焦透镜302的移动速度设为与圆动作的角速度相应的移动速度。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振动部件217使触控面板215的接触部位振动来进行了通知,但通知方法并不限于该方法。例如,还可代替振动部件217或除了振动部件217之外,设置扬声器等音频输出部,并通过输出声音来进行通知。并且,例如还可以改变右眼用图像300A、左眼用图像300B及裂像300等的颜色。并且,也可在显示部213进行通知已对焦的主旨的显示。
[第4实施方式]
上述第3实施方式中,作为优选与上述第1及第2实施方式中示出的拍摄控制处理进行组合的其他处理,对对焦通知处理进行了说明,但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其他处理,参考附图对裂像300的放大、缩小控制处理进行详细说明。
图44是表示与拍摄控制处理程序的执行进行组合并通过CPU12执行的放大、缩小控制处理例行程序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本实施方式中,该程序预先存储于存储器26的规定的存储区域。
首先,在步骤S1501中,判定有无上下(沿分割方向)进行滚动操作。在步骤S1501中为肯定判定时,过渡到步骤S1503,而为否定判定时结束本放大、缩小控制处理例行程序。
在步骤S1503中,根据滚动方向(指定位置310的移动方向、上方向及下方向),将显示于显示输入部216的显示部213的裂像300进行放大或缩小显示之后,结束本放大、缩小控制处理例行程序。
本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100中,预先确定根据滚动方向进行裂像300的放大及缩小中的哪一个。本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100中,作为具体例,预先确定为当滚动方向为上方向时,进行裂像300的放大,当滚动方向为下方向时,进行裂像300的缩小。另外,作为裂像300的放大率及缩小率,例如可预先设定与1次滚动操作对应的规定的放大率及缩小率。并且,例如也可以根据滚动距离(指定位置310的移动距离)预先设定放大率及缩小率。此时,例如可预先设定为滚动距离越长,放大率及缩小率越大。
如以上,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100在放大、缩小控制处理中,根据进行上下方向(分割方向)的滚动操作的情况,按照滚动方向进行裂像300的放大或缩小。
如此,通过放大、缩小裂像300,易观察被摄体图像(右眼用图像300A及左眼用图像300B),因此用户易确认对焦状态。
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100中,为了在拍摄控制处理中控制对焦状态而进行的指定位置310的移动操作为水平方向上的移动操作。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100中,在拍摄控制处理中的对焦状态的控制与放大、缩小控制处理中,移动操作(滚动操作)的方向不同,因此能够明确地区分两者。另外,上述第2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100中,为了在拍摄控制处理中控制对焦状态而进行的指定位置310的移动操作包含水平方向上的移动操作及上下方向(分割方向)上的移动操作。这种情况下,在进行上下方向(分割方向)上的移动操作的前后一定期间内未进行水平方向上的移动操作时,可判断为进行本实施方式所示的放大、缩小控制处理的操作。
另外,放大、缩小控制处理并不限定于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处理。以下,对放大、缩小控制处理的其他例进行说明。
接着,参考图45,对进行放大、缩小控制处理的其他例1时的摄像装置100的作用进行说明。另外,图45是表示与拍摄控制处理程序的执行进行组合并通过CPU12执行的其他例1的放大、缩小控制处理例行程序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本实施方式中,该程序预先存储于存储器26的规定的存储区域。
其他例1的放大、缩小控制处理包含与上述本实施方式的放大、缩小控制处理相同的处理,因此对于相同的处理,记述其主旨并省略详细说明。
在步骤S1601中,判定是否在裂像300内的2点被触控操作。即,判定指定位置310是否为2处。在步骤S1601中为肯定判定时过渡到步骤S1603,而为否定判定时结束本放大、缩小控制处理例行程序。
在步骤S1603中,判定有无进行指定位置310向上下远离的方向移动的滚动操作(所谓的张开(pinch open)操作(放大(pinch out)操作))。在步骤S1603中为肯定判定时过渡到步骤S1605,而为否定判定时过渡到步骤S1607。图46中示出用于说明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100中进行裂像的放大操作时的裂像的显示状态的一例的主视图。
在步骤S1605中,将显示于显示输入部216的显示部213的裂像300放大之后,结束本放大、缩小控制处理例行程序。另外,后述的图47表示裂像300放大显示于显示部213的状态。另外,放大率设为与上述放大、缩小控制处理的步骤S1503相同即可。
另一方面,在步骤1607中,判定有无进行指定位置310沿上下靠近的方向移动的滚动操作(所谓的闭合(pinch close)操作(缩小(pinch in)操作))。在步骤S1607中为肯定判定时过渡到步骤S1609,而为否定判定时结束本放大、缩小控制处理例行程序。图47示出用于说明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100中进行裂像的缩小操作时的裂像的显示状态的一例的主视图。另外,图47中示出被放大的裂像300的大小大于显示部213的整个显示区域的大小的情况。
在步骤1609中,将显示于显示输入部216的显示部213的裂像300缩小之后,结束本放大、缩小控制处理例行程序。另外,缩小率设为与上述放大、缩小控制处理的步骤S1503相同即可。
如以上,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100在其他例1的放大、缩小控制处理中指定有2处指定位置310时,通过确定指定位置310在上下方向(分割方向)上远离还是靠近来进行裂像300的放大或缩小。
如此,指定有2处指定位置310时,进行裂像300的放大或缩小,由此与触控操作1点时相比,能够减少违背用户意愿的误操作。
接着,参考图48,对进行放大、缩小控制处理的其他例2时的摄像装置100的作用进行说明。另外,图48是表示与拍摄控制处理程序的执行进行组合并通过CPU12执行的其他例2的放大、缩小控制处理例行程序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本实施方式中,该程序预先存储于存储器26的规定的存储区域。
其他例2的放大、缩小控制处理包含与上述本实施方式的放大、缩小控制处理相同的处理,因此对于相同的处理,记述其主旨并省略详细说明。
步骤S1701的处理与其他例1的放大、缩小控制处理的步骤S1601的处理对应。在步骤S1701中,判定是否在裂像300内的2点被触控操作(指定位置210是否为2处),为肯定判定时过渡到步骤S1703,而为否定判定时结束本放大、缩小控制处理例行程序。
在步骤S1703中,判定指定位置310是否位于夹着边界线311的位置。例如,通过连结2处指定位置310的直线是否与边界线311交叉来判定。另外,图46及图47表示指定位置310位于夹着边界线311的位置的情况。另外,从边界线311至各指定位置310的距离并无特别限定,2处指定位置310距边界线311的距离可不同。在步骤S1703中为肯定判定时过渡到步骤S1705,而为否定判定时过渡到步骤S1713。
步骤S1705的处理与其他例1的放大、缩小控制处理的步骤S1603的处理对应。在步骤S1705中,判定有无进行指定位置310向上下远离的方向移动的滚动操作,为肯定判定时过渡到步骤S1707,而为否定判定时过渡到步骤S1709。
在步骤S1707中,针对裂像300,将上下方向(分割方向)的中心作为夹在指定位置310的边界线311,且将左右方向(水平方向)的中心作为指定位置310,将显示于显示输入部216的显示部213的裂像300放大之后,结束本放大、缩小控制处理例行程序。另外,2处指定位置310的左右方向的位置不同时,例如,可将2处指定位置310的左右方向的中间点作为中心,也可将其中任一个指定位置310作为中心。并且,2处指定位置310夹着多个边界线311时,例如可将靠近2处指定位置310的上下方向间隔的中央的边界线311作为中心。
另一方面,步骤S1709的处理与其他例1的放大、缩小控制处理的步骤S1607的处理对应。在步骤S1709中,判定有无进行指定位置310向上下靠近的方向移动的滚动操作。在步骤S1709中为肯定判定时过渡到步骤S1711,而为否定判定时结束本放大、缩小控制处理例行程序。
在步骤S1711中,针对裂像300,将上下方向(分割方向)的中心作为夹在指定位置310的边界线311,且将左右方向(水平方向)的中心作为指定位置310,将显示于显示输入部216的显示部213的裂像300缩小之后,结束本放大、缩小控制处理例行程序。另外,与步骤S1707同样地,2处指定位置310的左右方向的位置不同时,例如可将2处指定位置310的左右方向的中间点作为中心,也可将其中任一个指定位置310作为中心。并且,与步骤S1707同样地,2处指定位置310夹着多个边界线311时,例如可将靠近2处指定位置310的上下方向间隔的中央的边界线311作为中心。
另一方面,在步骤S1713中,与步骤S1705同样地,判定有无进行指定位置310向上下远离的方向移动的滚动操作,为肯定判定时过渡到步骤S1715,而为否定判定时过渡到步骤S1717。
步骤S1715的处理与其他例1的放大、缩小控制处理的步骤S1605的处理对应。步骤S1715中,将显示于显示输入部216的显示部213的整个裂像300放大之后,结束本放大、缩小控制处理例行程序。
另一方面,在步骤S1717中,与步骤S1709同样地,判定有无进行指定位置310向上下靠近的方向移动的滚动操作。在步骤S1717中为肯定判定时过渡到步骤S1719,而为否定判定时结束本放大、缩小控制处理例行程序。
步骤S1719的处理与其他例1的放大、缩小控制处理的步骤S1609的处理对应。步骤S1719中,将显示于显示输入部216的显示部213的整个裂像300缩小之后,结束本放大、缩小控制处理例行程序。
如以上,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100在其他例2的放大、缩小控制处理中,夹着边界线311而指定有2处指定位置310时,将上下方向(分割方向)的中心作为夹在指定位置310的边界线311,且将左右方向(水平方向)的中心作为指定位置310,从而进行裂像300的放大或缩小。
如此,通过将放大、缩小的上下方向(分割方向)的中心作为夹在指定位置310的边界线311,且将左右方向(水平方向)的中心作为指定位置310,从而能够放大、缩小用户欲确认对焦状态的部分的裂像300(被摄体图像)。由此,在本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100中,能够实现符合用户意愿的动作。
接着,参考图49,对优选与上述各放大、缩小控制处理进行组合的放大、缩小控制处理,参考附图进行详细说明。图49是表示与上述各放大、缩小控制处理程序的执行进行组合并通过CPU12执行的放大、缩小控制处理例行程序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本实施方式中,该程序预先存储于存储器26的规定的存储区域。
图49所示的放大、缩小控制控制处理在裂像300的放大过程中或缩小过程中执行。
在步骤S1801中,判定裂像300是否在放大过程中。在步骤S1801中为肯定判定时过渡到步骤S1803,而为否定判定时过渡到步骤S1807。
在步骤S1803中,判定裂像300是否被放大至显示部213的整个显示区域的大小。步骤S1803中为否定判定时过渡到步骤S1801,而为肯定判定时过渡到步骤S1805。
在步骤S1805中,停止裂像300的放大之后,结束本放大、缩小控制处理例行程序。
另一方面,在步骤S1807中,判定裂像300是否在缩小过程中。在步骤S1807中为肯定判定时过渡到步骤S1809,而为否定判定时结束本放大、缩小控制处理例行程序。
在步骤S1809中,判定裂像300是否被缩小至原始大小。另外,此处的“原始大小”是指在摄像装置100中作为初始状态预先设定的裂像300的大小。例如设为对摄像装置100投入电源时显示于显示部213的裂像300的大小。另外,“原始大小”并不限定于此,裂像300被放大之后被缩小时,可设为放大前的大小。在步骤S1809中为否定判定时过渡到步骤S1807,而为肯定判定时过渡到步骤S1811。
步骤S1811中,停止裂像300的缩小之后,停止本放大、缩小控制处理例行程序。
如以上,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100在该放大、缩小控制处理中,将裂像300的最大放大率设为显示部213的整个显示区域,将最大缩小率设为在摄像装置100中作为初始状态而预先设定的裂像300的大小。
如此,通过放大裂像300,通常图像301中显示的被摄体图像的一部分为裂像300时,即使在显示出放大率最大的裂像300时,通过稍微缩小,用户也能够确认照在画面周边部的被摄体图像。
另外,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拍摄控制处理流程仅仅是一例。因此,可在不脱离主旨的范围内删除不需要的步骤或追加新的步骤或替换处理顺序等是理所当然的。并且,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拍摄控制处理中包含的各处理可通过执行程序,利用计算机并通过软件结构来实现,也可通过其他硬件结构来实现。并且,也可通过硬件结构与软件结构的组合来实现。
通过由计算机执行程序来实现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拍摄控制处理时,预先将程序存储于规定的存储区域(例如存储器26)即可。另外,并不一定要从最开始就存储于存储器26。例如,可首先预先将程序存储于与计算机连接来使用的SSD(Solid State Drive)、CD-ROM、DVD盘、磁光盘、IC卡等任意“便携式存储介质”。并且,也可由计算机从这些便携式存储介质获取程序来执行。并且,也可将各程序预先存储于经由网络或LAN(Local AreaNetwork)等与计算机连接的其他计算机或服务器装置等中,由计算机从这些获取程序来执行。
[第5实施方式]
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例示了摄像装置100,但作为摄像装置100的变形例即便携式终端装置,例如可举出具有摄像机功能的移动电话或智能手机、PDA(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s)、便携式游戏机等。以下,将智能手机为例,参考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图50是表示智能手机500的外观的一例的立体图。图50所示的智能手机500具有平板状框体502,在框体502的一侧面具备作为显示部的显示面板521与作为输入部的操作面板522成为一体的显示输入部520。并且,该框体502具备扬声器531、麦克风532、操作部540及摄像机部541。另外,框体502的结构并不限定于此,例如还能够采用显示部与输入部分离的结构,或具有折叠构造或滑动构造的结构。
图51是表示图50所示的智能手机500的结构的一例的框图。如图51所示,作为智能手机500的主要构成要件,具备无线通信部510、显示输入部520、通信部530、操作部540、摄像机部541、存储部550及外部输入输出部560。另外,作为智能手机500的主要构成要件,具备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接收部570、动作传感器部580、电源部590及主控制部501。并且,作为智能手机500的主要功能具备进行经由基站装置及移动通信网的移动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功能。
无线通信部510根据主控制部501的指示,相对于容纳于移动通信网的基站装置进行无线通信。使用该无线通信进行音频数据、图像数据等各种文件数据、电子邮件数据等的收发、以及Web数据或流数据等的接收。
显示输入部520为所谓的触控面板,具备显示面板521及操作面板522。因此,显示输入部520通过主控制部501的控制,显示图像(静止图像及动态图像)和文字信息等来视觉性地向用户传递信息,并且检测对所显示信息的用户操作。另外,欣赏所生成的3D图像时,优选显示面板521为3D显示面板。
显示面板521是将LCD、OELD(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等用作显示设备的装置。操作面板522是以能够视觉识别显示于显示面板521的显示面上的图像的方式载置,并检测通过用户的手指或尖笔来操作的一个或多个坐标的设备。若通过用户的手指或尖笔操作该设备,则将通过操作而产生的检测信号输出至主控制部501。接着,主控制部501根据所接收的检测信号检测显示面板521上的操作位置(坐标)。
如图50所示,智能手机500的显示面板521与操作面板522成为一体而构成显示输入部520,成为操作面板522完全覆盖显示面板521的配置。采用该配置时,操作面板522可具备针对显示面板521外的区域也检测用户操作的功能。换言之,操作面板522可具备针对与显示面板521重叠的重叠部分的检测区域(以下,称为显示区域)及针对除此以外的不与显示面板521重叠的外缘部分的检测区域(以下,称为非显示区域)。
另外,可使显示区域的大小与显示面板521的大小完全一致,但并不一定要使两者一致。并且,操作面板522可具备外缘部分及除此以外的内侧部分的2个感应区域。而且,外缘部分的宽度根据框体502的大小等适当设计。此外,作为在操作面板522中采用的位置检测方式,可举出矩阵开关方式、电阻膜方式、表面弹性波方式、红外线方式、电磁感应方式、静电电容方式等,能够采用任一方式。
通信部530具备扬声器531和麦克风532。通信部530将通过麦克风532输入的用户的声音转换为能够在主控制部501中处理的音频数据来输出至主控制部501。并且通信部530将通过无线通信部510或外部输入输出部560接收的音频数据解码而从扬声器531输出。并且,如图50所示,例如能够将扬声器531和麦克风532搭载于与设置有显示输入部520的面相同的面上。
操作部540为使用键开关等的硬件键,接受来自用户的指示。例如,如图50所示,操作部540搭载于智能手机500的框体502的侧面,是若被手指等按下则打开,若手指离开则通过弹簧等的复原力成为关闭状态的按键式开关。
存储部550存储主控制部501的控制程序和控制数据、应用软件、对通信对象的名称和电话号码等建立对应关联的地址数据、所收发电子邮件的数据。并且,存储部550存储通过Web浏览下载的Web数据或已下载的内容数据。另外,存储部550暂时存储流数据等。并且,存储部550具有智能手机内置的内部存储部551及具有装卸自如的外部存储器插槽的外部存储部552。另外,构成存储部550的各个内部存储部551与外部存储部552通过使用闪存类型(flash memory type)、硬盘类型(hard disk type)等存储介质来实现。作为存储介质,除此之外还可例示微型多媒体卡类型(multimedia card micro type)、卡类型的存储器(例如,MicroSD(注册商标)存储器等)、RAM(Random Access Memory)、ROM(Read OnlyMemory)。
外部输入输出部560发挥与和智能手机500连结的所有外部设备的界面的作用,用于通过通信等或网络直接或间接地与其他外部设备连接。作为与其他外部设备的通信等,例如可举出通用串行总线(USB)、IEEE1394等。作为网络例如可举出互联网、无线LAN、蓝牙(Bluetooth)(注册商标)、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红外线通信(Infrared Data Association:IrDA)(注册商标)。另外,作为网络的其他例子,可举出UWB(Ultra Wideband)(注册商标)、紫蜂协议(ZigBee)(注册商标)等。
作为与智能手机500连结的外部设备,可举出有/无线头戴式受话机、有/无线外部充电器、有/无线数据端口、经由卡插槽连接的存储卡(Memory card)等。作为外部设备的其他例子,可举出SIM(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 Card)/UIM(User Identity ModuleCard)卡、经由音频·视频I/O(Input/Output)端子连接的外部音频·视频设备。除了外部音频·视频设备之外,还可举出无线连接的外部音频·视频设备。并且,代替外部音频·视频设备,例如可应用有/无线连接的智能手机、有/无线连接的个人计算机、有/无线连接的PDA、耳机等。
外部输入输出部能够将从这种外部设备接受传送的数据传送至智能手机500内部的各构成要件,或使智能手机500内部的数据传送至外部设备。
GPS接收部570根据主控制部501的指示接收从GPS卫星ST1~STn发送的GPS信号,执行基于所接收的多个GPS信号的定位运算处理,检测由该智能手机500的纬度、经度、高度构成的位置。GPS接收部570在能够从无线通信部510或外部输入输出部560(例如,无线LAN)获取位置信息时,还能够利用该位置信息检测位置。
动作传感器部580例如具备3轴加速度传感器等,根据主控制部501的指示,检测智能手机500的物理动态。通过检测智能手机500的物理动态,可检测智能手机500的移动方向或加速度。该检测结果输出至主控制部501。
电源部590根据主控制部501的指示,向智能手机500的各部分供给蓄积在电池(未图示)的电力。
主控制部501具备微处理器,根据存储部550所存储的控制程序或控制数据动作,统一控制智能手机500的各部分。并且,主控制部501为了通过无线通信部510进行音频通信或数据通信,具备控制通信***的各部分的移动通信控制功能及应用程序处理功能。
应用程序处理功能通过主控制部501根据存储部550所存储的应用软件动作来实现。作为应用程序处理功能,例如有控制外部输入输出部560来进行与对象设备的数据通信的红外线通信功能、进行电子邮件的收发的电子邮件功能、浏览Web页的Web浏览功能等。
并且,主控制部501具备根据接收数据或所下载的流数据等图像数据(静止图像或动态图像的数据)向显示输入部520显示影像等的图像处理功能。图像处理功能是指主控制部501将上述图像数据解码,对该解码结果实施图像处理来将图像显示于显示输入部520的功能。
而且,主控制部501执行相对于显示面板521的显示控制及对通过操作部540、操作面板522进行的用户操作进行检测的操作检测控制。
通过执行显示控制,主控制部501显示用于启动应用软件的图标、或滚动条等软件键、或者显示用于创建电子邮件的窗口。另外,滚动条是指用于针对无法容纳于显示面板521的显示区域的较大图像等,接受移动图像的显示部分的指示的软件键。
并且,通过执行操作检测控制,主控制部501检测通过操作部540进行的用户操作,或接受通过操作面板522进行相对于上述图标的操作或相对于上述窗口的输入栏的文字列的输入。并且,通过执行操作检测控制,主控制部501接受通过滚动条进行的显示图像的滚动要求。
而且,通过执行操作检测控制,主控制部501判定相对于操作面板522的操作位置是与显示面板521重叠的重叠部分(显示区域)还是除此以外的不与显示面板521重叠的外缘部分(非显示区域)。并且,具备接收该判定结果来控制操作面板522的感应区域或软件键的显示位置的触控面板控制功能。
并且,主控制部501还能够检测对操作面板522的手势操作并根据检测出的手势操作执行预先设定的功能。手势操作表示并非以往的简单的触控操作,而是根据手指等描绘轨迹,或同时指定多个位置,或者组合这些来从多个位置对至少一个描绘轨迹的操作。
摄像机部541为使用CMOS或CCD等摄像元件进行图像拍摄的数字摄像机,具备与图1等中示出的摄像装置100相同的功能。
并且,摄像机部541能够切换手动聚焦模式与自动聚焦模式。若选择手动聚焦模式,则能够通过操作操作部540或显示于显示输入部520的聚焦用图标按钮等,进行摄像机部541的聚焦透镜302的对焦。并且,手动聚焦模式时,将合成有裂像的即时预览图像显示于显示面板521,由此能够确认手动聚焦时的对焦状态。另外,可将图9所示的混合式取景器220设置于智能手机500。
并且,摄像机部541通过主控制部501的控制,将通过图像拍摄获得的图像数据转换为例如JPEG(Joint Photographic coding Experts Group)等压缩的图像数据。并且,能够将转换获得的图像数据记录于存储部550或通过外部输入输出部560或无线通信部510输出。图50所示的智能手机500中,摄像机部541搭载于与显示输入部520相同的面,但摄像机部541的搭载位置并不限定于此,可搭载于显示输入部520的背面,或者也可搭载有多个摄像机部541。另外,搭载有多个摄像机部541时,还能够切换供图像拍摄的摄像机部541来单独图像拍摄或者同时使用多个摄像机部541进行图像拍摄。
并且,摄像机部541能够利用于智能手机500的各种功能中。例如,能够在显示面板521显示通过摄像机部541获取的图像,或者作为操作面板522的操作输入之一,利用摄像机部541的图像。并且,当GPS接收部570检测位置时,还能够参考来自摄像机部541的图像来检测位置。而且,还能够参考来自摄像机部541的图像,不使用3轴加速度传感器或者与3轴加速度传感器同时使用来判断智能手机500的摄像机部541的光轴方向,或判断当前的使用环境。当然,还能够在应用软件内利用来自摄像机部541的图像。
此外,还能够在静止图像或动画的图像数据上附加各种信息来记录于存储部550,或通过外部输入输出部560或无线通信部510输出。作为在此所说的“各种信息”,例如可举出在静止图像或动画的图像数据上通过GPS接收部570获取的位置信息、通过麦克风532获取的音频信息(也可以通过主控制部等进行音频文本转换而成为文本信息)。此外,还可以是通过动作传感器部580获取的姿势信息等。
另外,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具有第1至第3像素群的摄像元件20,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仅由第1像素群及第2像素群构成的摄像元件。具有这种摄像元件的数字摄像机能够根据从第1像素群输出的第1图像及从第2像素群输出的第2图像生成3维图像(3D图像),还能够生成2维(2D图像)。此时,2维图像的生成例如通过在第1图像及第2图像彼此之间的相同颜色的像素之间进行插值处理来实现。并且,也可不进行插值处理,而是采用第1图像或第2图像作为2维图像。
并且,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例示了第1至第3图像输入于图像处理部28时在显示装置的动态画面同时显示通常图像与裂像这两者的方式,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可使显示控制部36进行抑制通常图像作为动态图像连续显示于显示装置,且将裂像作为动态图像连续显示于显示装置的控制。在此所说的“抑制通常图像的显示”例如指不将通常图像显示于显示装置。具体而言,是指进行通常图像的生成但不向像显示装置输出通常图像,由此不对显示装置显示通常图像,或者不生成通常图像,由此不对显示装置显示通常图像。可利用显示装置的整个画面(例如,显示部213的显示区域)显示裂像,也可利用裂像的整个显示区域显示裂像。另外,作为在此所说的“裂像”,能够例示使用特定的摄像元件时,基于从相位差像素群输出的图像(例如从第1像素群输出的第1图像及从第2像素群输出的第2图像)的裂像。作为“使用特定的摄像元件时”,例如可举出使用仅由相位差像素群(例如,第1像素群及第2像素群)构成的摄像元件的情况。此外,还能够例示使用对通常像素以规定比例配置有相位差像素(例如第1像素群及第2像素群)的摄像元件的情况。
并且,作为用于抑制通常图像的显示来显示裂像的条件,可考虑各种条件。例如,在指示有显示裂像的状态下解除通常图像的显示指示时,显示控制部36可进行对显示装置不显示通常图像而是显示裂像的控制。并且,例如也可如下,即用户窥视混合式取景器220时,显示控制部36进行对显示装置不显示通常图像而是显示裂像的控制。并且,例如还可如下,即在释放开关211设为半按状态时,显示控制部36进行对显示装置不显示通常图像而是显示裂像的控制。并且,例如还可如下,即未对释放开关211进行押圧操作时,显示控制部36进行对显示装置不显示通常图像而是显示裂像的控制。并且,例如还可如下,即运行监测被摄体的人脸超调的人脸检测功能时,显示控制部36进行对显示装置不显示通常图像而是显示裂像的控制。另外,在此,举出了显示控制部36抑制通常图像的显示的变形例,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显示控制部36可以控制成在通常图像上覆盖整个画面的裂像。
并且,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对具备包含聚焦透镜302的摄像透镜16的摄像装置100或智能手机500中,各装置所具备的CPU12或主控制部501进行上述拍摄控制处理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可相对于具备包含聚焦透镜的摄像透镜的摄像装置,通过从个人计算机、上述智能手机等外部装置进行遥控操作来进行上述的拍摄控制处理。
并且,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的拍摄控制处理不仅适用于将被摄体图像设为对焦状态的情况,还适用于不将被摄体图像设为对焦状态的所谓的散焦状态的情况。
附图标记说明
12-CPU,20-摄像元件,26-存储器,28-图像处理部,30-通常处理部,32-裂像处理部,36-显示控制部,38-通知控制部,100-摄像装置,213-显示部,217-振动部件,241-LCD。

Claims (33)

1.一种图像处理装置,其具备:
生成部,根据基于从摄像元件中的第1像素群输出的图像信号的第1图像及基于从第2像素群输出的图像信号的第2图像,生成用于对焦确认的显示用图像,所述摄像元件具有使通过包含聚焦透镜的摄像透镜中的第1及第2区域的被摄体图像被光瞳分割而分别成像的所述第1及第2像素群,所述显示用图像中配置有选自沿预先确定的分割方向分割所述第1图像而获得的多个分割图像中的第1分割图像、及选自沿所述分割方向分割所述第2图像而获得的多个分割图像中除了表示与所述第1分割图像相应的分割区域的分割图像以外的分割图像的第2分割图像;
显示部,具有显示区域,且在该显示区域的表面设置有触控面板;
显示控制部,进行在所述显示部显示通过所述生成部生成的所述显示用图像的控制;
第1检测部,检测在所述显示部中显示有所述显示用图像的状态下经由所述触控面板进行该显示用图像上的所述第1分割图像或所述第2分割图像的选择操作的情况;
第2检测部,检测对所述显示用图像经由所述触控面板进行向与所述分割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的移动操作的情况;及
对焦控制部,在通过所述第1检测部检测出所述选择动作之后接着通过所述第2检测部检测出所述移动操作时,对使所述聚焦透镜沿光轴方向移动的移动部,进行使所述聚焦透镜根据所述移动操作移动的控制;
所述对焦控制部进行第1判别及第2判别,所述第1判别中,判别通过所述第1检测部检测出的选择操作是所述第1分割图像的选择操作还是所述第2分割图像的选择操作,所述第2判别中,判别通过所述第2检测部检测出的移动操作是向沿着所述交叉方向的第1方向及第2方向中的哪一方向的移动操作,并且根据所述第1判别的结果及所述第2判别的结果确定所述聚焦透镜的移动方向,并对所述移动部进行使所述聚焦透镜移动的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生成部根据从所述摄像元件输出的图像信号,还生成用于确认摄像范围的第2显示用图像,
所述显示控制部进行在所述显示部还显示通过所述生成部生成的所述第2显示用图像的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摄像元件还具有第3像素群,该第3像素群中,透过所述摄像透镜的被摄体图像未被光瞳分割而成像并输出第3图像,
所述生成部根据从所述第3像素群输出的所述第3图像生成所述第2显示用图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第1图像为右眼用图像,
所述第2图像为左眼用图像,
所述对焦控制部对所述移动部进行如下控制,即,在所述第1判别的结果为所述右眼用图像的选择操作且所述第2判别的结果为从观察所述显示部的操作人员角度来看时的向右方向的移动操作时,使所述聚焦透镜向对焦位置比当前的对焦位置更靠近所述摄像元件的方向移动,在所述第1判别的结果为所述右眼用图像的选择操作且所述第2判别的结果为从观察所述显示部的操作人员角度来看时的向左方向的移动操作时,使所述聚焦透镜向对焦位置比当前的对焦位置更远离所述摄像元件的方向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第1图像为右眼用图像,
所述第2图像为左眼用图像,
所述对焦控制部对所述移动部进行如下控制,即,在所述第1判别的结果为所述左眼用图像的选择操作且所述第2判别的结果为从观察所述显示部的操作人员角度来看时的向右方向的移动操作时,使所述聚焦透镜向对焦位置比当前的对焦位置更远离所述摄像元件的方向移动,在所述第1判别的结果为所述左眼用图像的选择操作且所述第2判别的结果为从观察所述显示部的操作人员角度来看时的向左方向的移动操作时,使所述聚焦透镜向对焦位置比当前的对焦位置更靠近所述摄像元件的方向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第1分割图像及所述第2分割图像在所述显示用图像内沿所述分割方向相邻配置,所述图像处理装置还具备第3检测部,所述第3检测部检测经由所述触控面板进行通过所述第1分割图像与所述第2分割图像的边界线的移动操作的情况,
所述对焦控制部在通过所述第1检测部检测出所述选择操作之后接着通过所述第2检测部及所述第3检测部检测出移动操作时,对所述移动部进行使所述聚焦透镜根据所述移动操作移动的控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对焦控制部进行:
第3判别,判别相对于所述边界线的所述第1分割图像及所述第2分割图像中的至少一个的位置;
第4判别,判别通过所述第2检测部检测出的移动操作是向沿着所述交叉方向的第1方向及第2方向中的哪一方向的移动操作;及
第5判别,判别通过所述第3检测部检测出的移动操作是向沿着所述分割方向的第3方向及第4方向中的哪一方向的移动操作,
根据所述第3判别结果、所述第4判别结果及第5判别结果确定所述聚焦透镜的移动方向,并对所述移动部进行使所述聚焦透镜移动的控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第1图像为右眼用图像,
所述第2图像为左眼用图像,
所述第3判别结果判别为从观察所述显示部的操作人员角度来看时所述第2分割图像的位置位于所述边界线的上侧时,
所述对焦控制部在以下的任意情况下,对所述移动部进行使所述聚焦透镜向对焦位置比当前的对焦位置更远离所述摄像元件的方向移动的控制:
基于所述第2检测部的移动操作的检测之后接着通过所述第3检测部检测出移动操作,且所述第4判别结果为从观察所述显示部的操作人员角度来看时的向右方向的移动操作及所述第5判别结果为从观察所述显示部的操作人员角度来看时的向下方向的移动操作的情况;
基于所述第2检测部的移动操作的检测之后接着通过所述第3检测部检测出移动操作,且所述第4判别结果为从观察所述显示部的操作人员角度来看时的向左方向的移动操作及所述第5判别结果为从观察所述显示部的操作人员角度来看时的向上方向的移动操作的情况;
基于所述第3检测部的移动操作的检测之后接着通过所述第2检测部检测出移动操作,且所述第4判别结果为向所述左方向的移动操作及所述第5判别结果为向所述下方向的移动操作的情况;及
基于所述第3检测部的移动操作的检测之后接着通过所述第2检测部检测出移动操作,且所述第4判别结果为向所述右方向的移动操作及所述第5判别结果为向所述上方向的移动操作的情况。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第1图像为右眼用图像,
所述第2图像为左眼用图像,
所述第3判别结果判别为从观察所述显示部的操作人员角度来看时所述第2分割图像的位置位于所述边界线的上侧时,
所述对焦控制部在以下的任意情况下,对所述移动部进行使所述聚焦透镜向对焦位置比当前的对焦位置更靠近所述摄像元件的方向移动的控制:
基于所述第2检测部的移动操作的检测之后接着通过所述第3检测部检测出移动操作,且所述第4判别结果为从观察所述显示部的操作人员角度来看时的向左方向的移动操作及所述第5判别结果为从观察所述显示部的操作人员角度来看时的向下方向的移动操作的情况;
基于所述第2检测部的移动操作的检测之后接着通过所述第3检测部检测出移动操作,且所述第4判别结果为从观察所述显示部的操作人员角度来看时的向右方向的移动操作及所述第5判别结果为从观察所述显示部的操作人员角度来看时的向上方向的移动操作的情况;
基于所述第3检测部的移动操作的检测之后接着通过所述第2检测部检测出移动操作,且所述第4判别结果为向所述左方向的移动操作及所述第5判别结果为向所述上方向的移动操作的情况;及
基于所述第3检测部的移动操作的检测之后接着通过所述第2检测部检测出移动操作,且所述第4判别结果为向所述右方向的移动操作及所述第5判别结果为向所述下方向的移动操作的情况。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第1图像为右眼用图像,
所述第2图像为左眼用图像,
所述第3判别结果判别为从观察所述显示部的操作人员角度来看时所述第1分割图像的位置位于所述边界线的上侧时,
所述对焦控制部在以下的任意情况下,对所述移动部进行使所述聚焦透镜向对焦位置比当前的对焦位置更靠近所述摄像元件的方向移动的控制:
基于所述第2检测部的移动操作的检测之后接着通过所述第3检测部检测出移动操作,且所述第4判别结果为从观察所述显示部的操作人员角度来看时的向右方向的移动操作及所述第5判别结果为从观察所述显示部的操作人员角度来看时的向下方向的移动操作的情况;
基于所述第2检测部的移动操作的检测之后接着通过所述第3检测部检测出移动操作,且所述第4判别结果为从观察所述显示部的操作人员角度来看时的向左方向的移动操作及所述第5判别结果为从观察所述显示部的操作人员角度来看时的向上方向的移动操作的情况;
基于所述第3检测部的移动操作的检测之后接着通过所述第2检测部检测出移动操作,且所述第4判别结果为向所述左方向的移动操作及所述第5判别结果为向所述下方向的移动操作的情况;及
基于所述第3检测部的移动操作的检测之后接着通过所述第2检测部检测出移动操作,且所述第4判别结果为向所述右方向的移动操作及所述第5判别结果为向所述上方向的移动操作的情况。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第1图像为右眼用图像,
所述第2图像为左眼用图像,
所述第3判别结果判别为从观察所述显示部的操作人员角度来看时所述第1分割图像的位置位于所述边界线的上侧时,
所述对焦控制部在以下的任意情况下,对所述移动部进行使所述聚焦透镜向对焦位置比当前的对焦位置更远离所述摄像元件的方向移动的控制:
基于所述第2检测部的移动操作的检测之后接着通过所述第3检测部检测出移动操作,且所述第4判别结果为从观察所述显示部的操作人员角度来看时的向左方向的移动操作及所述第5判别结果为从观察所述显示部的操作人员角度来看时的向下方向的移动操作的情况;
基于所述第2检测部的移动操作的检测之后接着通过所述第3检测部检测出移动操作,且所述第4判别结果为从观察所述显示部的操作人员角度来看时的向右方向的移动操作及所述第5判别结果为从观察所述显示部的操作人员角度来看时的向上方向的移动操作的情况;
基于所述第3检测部的移动操作的检测之后接着通过所述第2检测部检测出移动操作,且所述第4判别结果为向所述左方向的移动操作及所述第5判别结果为所述向上方向的移动操作的情况;及
基于所述第3检测部的移动操作的检测之后接着通过所述第2检测部检测出移动操作,且所述第4判别结果为向所述右方向的移动操作及所述第5判别结果为向所述下方向的移动操作的情况。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
在通过所述第2检测部检测出的移动操作中对所述触控面板的接触操作持续期间,所述对焦控制部对所述移动部进行使所述聚焦透镜根据所述接触操作中的接触位置的移动向所述光轴方向移动的控制。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对焦控制部对所述移动部进行使所述聚焦透镜向所述光轴方向上的与该移动操作相应的移动方向持续移动的控制。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对焦控制部对所述移动部进行根据与所述移动操作中的操作速度相应的移动速度使所述聚焦透镜移动的控制。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对焦控制部对所述移动部进行根据与所述移动操作中的操作移动量相应的移动量使所述聚焦透镜移动的控制。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
当所述操作速度小于预先设定的第1阈值时,所述对焦控制部不对所述移动部进行使所述聚焦透镜移动的控制。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图像处理装置还具备第4检测部,所述第4检测部在通过所述移动部移动所述聚焦透镜的状态下,暂时解除对所述触控面板的选择操作之后,检测经由所述触控面板进行所述显示区域的任一位置上的接触操作的情况,
当通过所述第4检测部检测出所述接触操作时,所述对焦控制部对所述移动部进行使所述聚焦透镜的移动停止的控制。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对焦控制部对所述移动部进行如下控制:在开始移动所述聚焦透镜之后,随着该移动使该聚焦透镜的移动速度减速来使该聚焦透镜停止。
1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
当通过所述第2检测部检测出的所述移动操作中的移动时间为预先设定的第2阈值以上时,在通过所述第2检测部检测出的移动操作中对所述触控面板的接触操作持续期间,所述对焦控制部对所述移动部进行使所述聚焦透镜根据所述接触操作中的接触位置向所述光轴方向移动的控制,当所述移动时间小于所述第2阈值时,所述对焦控制部对所述移动部进行使所述聚焦透镜向所述光轴方向上的与该接触位置相应的移动方向持续移动的控制。
2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图像处理装置还具备第5检测部,所述第5检测部在通过所述对焦控制部移动所述聚焦透镜的状态下,检测所述显示用图像的对焦状况,
在通过所述第5检测部检测出已对焦时,所述对焦控制部对所述移动部进行使所述聚焦透镜的移动停止的控制。
21.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图像处理装置还具备:
第5检测部,在通过所述对焦控制部移动所述聚焦透镜的状态下,检测所述显示用图像的对焦状况;及
通知部,通过所述第5检测部检测出已对焦的情况时,通知已对焦的情况。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通知部通过使对所述触控面板进行接触操作的部位振动来通知已对焦的情况。
23.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第5检测部根据所述显示用图像的对比度检测所述显示用图像的对焦状况。
24.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第5检测部根据所述显示用图像内的所述第1分割图像与所述第2分割图像之间的相位差,检测所述显示用图像的对焦状况。
25.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第1分割图像及所述第2分割图像在所述显示用图像内沿所述分割方向相邻配置,
所述图像处理装置具备第3检测部,所述第3检测部检测经由所述触控面板进行通过所述第1分割图像与所述第2分割图像的边界线的移动操作的情况,
在所述第3检测部与基于所述第2检测部的移动操作的检测非连续地检测出移动操作时,所述显示控制部进行根据通过所述第3检测部检测出的移动操作的操作方向放大或缩小所述显示用图像的控制。
2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第1分割图像及所述第2分割图像在所述显示用图像内沿所述分割方向相邻配置,
所述图像处理装置具备第3检测部,所述第3检测部检测经由所述触控面板进行通过所述第1分割图像与所述第2分割图像的边界线的移动操作的情况,
所述显示控制部在所述第3检测部与基于所述第2检测部的移动操作的检测非连续地检测出移动操作时,
在所述第3检测部检测出2点对所述触控面板的接触操作的接触位置,并且检测出2点的接触位置相互远离的方向的移动操作时,所述显示控制部进行将所述显示用图像放大的控制,
在所述第3检测部检测出2点对所述触控面板的接触操作的接触位置,并且检测出2点的接触位置相互靠近的方向的移动操作时,所述显示控制部进行将所述显示用图像缩小的控制。
27.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
在随着将所述显示用图像放大的控制,所述显示用图像的大小成为与整个所述显示区域的大小相等时,所述显示控制部停止将所述显示用图像放大的控制。
28.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
在随着将所述显示用图像放大的控制,所述显示用图像的大小成为大于整个所述显示区域时,所述显示控制部进行将所述显示用图像的一部分显示于所述显示区域的控制。
29.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
在放大所述显示用图像之后缩小所述显示用图像的情况下,所述显示用图像的大小成为放大前的所述显示用图像的大小时,所述显示控制部停止将所述显示用图像缩小的控制。
30.一种图像处理装置,其具备:
生成部,根据基于从摄像元件中的第1像素群输出的图像信号的第1图像及基于从第2像素群输出的图像信号的第2图像,生成用于对焦确认的显示用图像,所述摄像元件具有使通过包含聚焦透镜的摄像透镜中的第1及第2区域的被摄体图像被光瞳分割而分别成像的所述第1及第2像素群,所述显示用图像中配置有选自沿预先确定的分割方向分割所述第1图像而获得的多个分割图像中的第1分割图像、及选自沿所述分割方向分割所述第2图像而获得的多个分割图像中除了表示与所述第1分割图像相应的分割区域的分割图像以外的分割图像的第2分割图像;
显示部,具有显示区域,且在该显示区域的表面设置有触控面板;
显示控制部,进行在所述显示部显示通过所述生成部生成的所述显示用图像的控制;
第1检测部,检测在所述显示部中显示有所述显示用图像的状态下经由所述触控面板进行该显示用图像上的所述第1分割图像和所述第2分割图像的选择操作的情况;
第2检测部,检测对所述显示用图像经由所述触控面板进行向与所述分割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的移动操作的情况;及
对焦控制部,在通过所述第1检测部检测出所述选择动作之后接着通过所述第2检测部检测出所述移动操作时,对使所述聚焦透镜沿光轴方向移动的移动部,进行使所述聚焦透镜根据所述移动操作移动的控制;
当通过所述第1检测部检测出的选择操作为所述第1分割图像及所述第2分割图像这两者的选择操作,且通过所述第2检测部检测出的移动操作为分别在所述第1分割图像及所述第2分割图像中沿着所述交叉方向互不相同的方向时,所述对焦控制部根据所述第1分割图像的移动操作及第2分割图像的移动操作的各个移动方向确定所述聚焦透镜的移动方向,并对所述移动部进行使所述聚焦透镜移动的控制。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第1图像为右眼用图像,
所述第2图像为左眼用图像,
所述对焦控制部对所述移动部进行以下控制:当通过所述第1检测部检测出的选择操作为所述第1分割图像及第2分割图像这两者的选择操作,且通过所述第2检测部检测出的所述右眼用图像的移动操作为沿着所述交叉方向的方向且从观察所述显示部的操作人员角度来看时的向右方向的移动操作,且通过所述第2检测部检测出的所述左眼用图像的移动操作为沿着所述交叉方向的方向且从观察所述显示部的操作人员角度来看时的向左方向的移动操作时,使所述聚焦透镜向对焦位置比当前的对焦位置更靠近所述摄像元件的方向移动,当通过所述第1检测部检测出的选择操作为所述第1分割图像及第2分割图像这两者的选择操作,且通过所述第2检测部检测出的所述右眼用图像的移动操作为向所述左方向的移动操作,且通过所述第2检测部检测出的所述左眼用图像的移动操作为向所述右方向的移动操作时,使所述聚焦透镜向对焦位置比当前的对焦位置更远离所述摄像元件的方向移动。
32.一种摄像装置,其包含:
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
所述摄像透镜;
具有所述第1及第2像素群的摄像元件;及
存储根据从所述摄像元件输出的图像信号生成的图像的存储部。
33.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其具备:
生成步骤,根据基于从摄像元件中的第1像素群输出的图像信号的第1图像及基于从第2像素群输出的图像信号的第2图像,生成用于对焦确认的显示用图像,所述摄像元件具有使通过包含聚焦透镜的摄像透镜中的第1及第2区域的被摄体图像被光瞳分割而分别成像的所述第1及第2像素群,所述显示用图像中配置有选自沿预先确定的分割方向分割所述第1图像而获得的多个分割图像中的第1分割图像、及沿所述分割方向分割所述第2图像而获得的多个分割图像中选自除了表示与所述第1分割图像相应的分割区域的分割图像以外的分割图像的第2分割图像;
显示控制步骤,进行在具有显示区域且在该显示区域的表面设置有触控面板的显示部显示通过所述生成步骤生成的所述显示用图像的控制;
第1检测步骤,检测在所述显示部显示有所述显示用图像的状态下经由所述触控面板进行该显示用图像上的所述第1分割图像或所述第2分割图像的选择操作的情况;
第2检测步骤,检测对所述显示用图像经由所述触控面板进行向与所述分割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的移动操作的情况;及
对焦控制步骤,在通过所述第1检测步骤检测出所述选择操作之后接着通过所述第2检测步骤检测出所述移动操作时,对使所述聚焦透镜沿光轴方向移动的移动部,进行使所述聚焦透镜根据所述移动操作移动的控制;
所述对焦控制步骤中,进行第1判别及第2判别,所述第1判别中,判别通过所述第1检测步骤检测出的选择操作是所述第1分割图像的选择操作还是所述第2分割图像的选择操作,所述第2判别中,判别通过所述第2检测步骤检测出的移动操作是向沿着所述交叉方向的第1方向及第2方向中的哪一方向的移动操作,并且根据所述第1判别的结果及所述第2判别的结果确定所述聚焦透镜的移动方向,并对所述移动部进行使所述聚焦透镜移动的控制。
CN201480010818.XA 2013-03-29 2014-03-26 图像处理装置、摄像装置及图像处理方法 Active CN10502697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74278 2013-03-29
JP2013074278 2013-03-29
JP2013-174876 2013-08-26
JP2013174876 2013-08-26
PCT/JP2014/058407 WO2014157270A1 (ja) 2013-03-29 2014-03-26 画像処理装置、撮像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26976A CN105026976A (zh) 2015-11-04
CN105026976B true CN105026976B (zh) 2017-05-03

Family

ID=516242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10818.XA Active CN105026976B (zh) 2013-03-29 2014-03-26 图像处理装置、摄像装置及图像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456129B2 (zh)
JP (1) JP5981026B2 (zh)
CN (1) CN105026976B (zh)
WO (1) WO201415727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67755B2 (ja) * 2012-11-05 2015-08-19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撮像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231869B2 (ja) * 2013-12-12 2017-11-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通信機器およびそれら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WO2015097892A1 (ja) 2013-12-27 2015-07-02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キャリブレーション方法及びキャリブレーションプログラム
JP6587380B2 (ja) * 2014-09-12 2019-10-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撮像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記憶媒体
WO2018003860A1 (ja) * 2016-06-28 2018-01-04 株式会社ニコン 表示装置、プログラム、表示方法および制御装置
US10387477B2 (en) * 2017-05-30 2019-08-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Calibration for phase detection auto focus (PDAF) camera systems
CN107390685B (zh) * 2017-07-14 2020-10-16 深圳市优必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机器人的回充控制方法、机器人及机器人***
JP6971696B2 (ja) * 2017-08-04 2021-11-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7158841B2 (ja) * 2017-11-08 2022-10-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撮像方法、プログラム、記録媒体および画像処理装置
TWI632527B (zh) * 2017-11-22 2018-08-11 東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影像擷取與輸出方法
US10735640B2 (en) * 2018-02-08 2020-08-04 Facebook Technologies,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nhanced optical sensor devices
WO2019188035A1 (ja) * 2018-03-28 2019-10-03 ソニー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撮像装置における通知制御方法、並びに情報処理装置
JP7049163B2 (ja) * 2018-04-09 2022-04-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並びに記憶媒体
JP2020020991A (ja) * 2018-08-02 2020-02-06 エスゼット ディージェイアイ テクノロジー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Sz Dji Technology Co.,Ltd 制御装置、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9862243B (zh) * 2019-01-31 2020-10-0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及终端设备的控制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079929A (ja) * 2005-09-14 2007-03-29 Make Softwear:Kk 写真シール作成装置、写真シール作成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写真シール作成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09237214A (ja) * 2008-03-27 2009-10-15 Canon Inc 撮像装置
JP2009276426A (ja) * 2008-05-13 2009-11-26 Canon Inc 撮像装置
CN102645818A (zh) * 2011-02-22 2012-08-22 索尼公司 成像装置、聚焦控制方法和程序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50671A (ja) * 1982-09-16 1984-03-23 Olympus Optical Co Ltd テレビジヨンカメラ等の焦点情報表示方法
US7099575B2 (en) * 2002-07-08 2006-08-29 Fuji Photo Film Co., Ltd. Manual focus device and autofocus camera
JP2004191629A (ja) * 2002-12-11 2004-07-08 Canon Inc 焦点検出装置
JP4182117B2 (ja) * 2006-05-10 2008-11-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
JP5043626B2 (ja) * 2007-12-13 2012-10-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US8279318B2 (en) * 2007-12-14 2012-10-0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pickup apparatus and display control method for the same
JP4868075B2 (ja) * 2009-10-09 2012-02-01 株式会社ニコン 撮像装置
JP2011119930A (ja) * 2009-12-02 2011-06-16 Seiko Epson Corp 撮像装置、撮像方法および撮像プログラム
JP2011151728A (ja) 2010-01-25 2011-08-04 Canon Inc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5459031B2 (ja) * 2010-04-13 2014-04-02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8588600B2 (en) * 2010-07-27 2013-11-19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Stereoscopic auto-focus based on coordinated lens positions
KR101662726B1 (ko) 2010-12-29 2016-10-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 기기의 스크롤 방법 및 장치
JP5848561B2 (ja) * 2011-09-20 2016-01-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並びに記憶媒体
CN104396227B (zh) * 2012-06-01 2016-10-12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摄像装置
WO2013183406A1 (ja) * 2012-06-07 2013-12-1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画像表示方法
WO2014046039A1 (ja) * 2012-09-19 2014-03-2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合焦確認表示方法
JP5926391B2 (ja) * 2012-09-19 2016-05-25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合焦確認表示方法
WO2014045740A1 (ja) * 2012-09-19 2014-03-2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撮像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WO2014046036A1 (ja) * 2012-09-19 2014-03-2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04782110B (zh) * 2012-09-19 2018-09-14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装置、摄像装置及图像处理方法
CN104641624B (zh) * 2012-09-19 2017-11-28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装置、摄像装置及图像处理方法
WO2014046037A1 (ja) * 2012-09-19 2014-03-2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5960286B2 (ja) * 2012-12-19 2016-08-0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撮像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JP5889441B2 (ja) * 2013-01-04 2016-03-2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撮像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JP5901801B2 (ja) * 2013-01-04 2016-04-1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撮像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CN105075235B (zh) * 2013-03-27 2018-07-06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装置、摄像装置以及图像处理方法
CN105051600B (zh) * 2013-03-29 2018-02-02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装置、摄像装置以及图像处理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079929A (ja) * 2005-09-14 2007-03-29 Make Softwear:Kk 写真シール作成装置、写真シール作成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写真シール作成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09237214A (ja) * 2008-03-27 2009-10-15 Canon Inc 撮像装置
JP2009276426A (ja) * 2008-05-13 2009-11-26 Canon Inc 撮像装置
CN102645818A (zh) * 2011-02-22 2012-08-22 索尼公司 成像装置、聚焦控制方法和程序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4157270A1 (ja) 2017-02-16
US20150381883A1 (en) 2015-12-31
JP5981026B2 (ja) 2016-08-31
CN105026976A (zh) 2015-11-04
WO2014157270A1 (ja) 2014-10-02
US9456129B2 (en) 2016-09-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26976B (zh) 图像处理装置、摄像装置及图像处理方法
EP2542955B1 (en)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gram
JP5853359B2 (ja) 撮像装置、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4349051B (zh) 被摄体检测装置以及被摄体检测装置的控制方法
JP5652142B2 (ja) 撮像装置、表示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6084029B2 (ja)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及びその記憶媒体
CN104782110B (zh) 图像处理装置、摄像装置及图像处理方法
CN105580349A (zh) 图像处理装置、摄像装置、图像处理方法及图像处理程序
EP3120217B1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JP6529267B2 (ja)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並びに記憶媒体
CN104871058B (zh) 图像处理装置、摄像装置及图像处理方法
CN107105157A (zh) 从手持设备所捕获的多个图像进行肖像图像合成
CN104919789B (zh) 图像处理装置、摄像装置及图像处理方法
CN102844732A (zh) 触摸板输入装置
JP2011081480A (ja) 画像入力システム
CN105075235B (zh) 图像处理装置、摄像装置以及图像处理方法
CN105051600B (zh) 图像处理装置、摄像装置以及图像处理方法
KR20130018677A (ko) 화상 처리 장치, 화상 처리 방법 및 프로그램
JP6120969B2 (ja) 表示制御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04903769A (zh) 图像处理装置、摄像装置、程序及图像处理方法
CN110476413A (zh) 摄像装置、摄像控制方法及程序
KR102013239B1 (ko) 디지털 영상 처리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05934710B (zh) 图像处理装置、摄像装置及图像处理方法
JP6075821B2 (ja) 画像再生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6184229B2 (ja) 表示制御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