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54930B -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Google Patents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54930B
TWI554930B TW103102579A TW103102579A TWI554930B TW I554930 B TWI554930 B TW I554930B TW 103102579 A TW103102579 A TW 103102579A TW 103102579 A TW103102579 A TW 103102579A TW I554930 B TWI554930 B TW I55493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electrode
electrode
electrode line
transparent dielectric
dielectric lay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025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435702A (zh
Inventor
Yasunori Hashida
Original Assignee
Toppan Prin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ppan Prin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ppan Print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4357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357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549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5493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5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two or more layers of sensing electrodes, e.g. using two layers of electrodes separated by a dielectric lay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2Electrode mesh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electrode for touch sensing is formed of a mesh of very fine, normally metallic, interconnected lines that are almost invisible to see. This provides a quite large but transparent electrode surface, without need for ITO or similar transparent conductive materi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Description

觸控面板及顯示裝置
本揭示的技術係有關具備複數條電極線的觸控面板、及具備觸控面板的顯示裝置。
近年來,作為電子機器的輸入裝置,係廣泛使用靜電電容式觸控面板。靜電電容式觸控面板具備:沿著X方向延伸的複數個第1電極;和沿著與X方向正交的Y方向延伸的複數個第2電極。該等複數個第1電極和複數個第2電極係夾著透明介電體層而重疊。1個第1電極和複數個第2電極的每一者之間的靜電電容的變化係按各第1電極被檢測出來,藉此,可檢測手指在觸控面板的操作面上的接觸位置。為了降低第1電極及第2電極的電阻值,形成第1電極及第2電極的材料係使用銀或銅等的金屬(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2-79238號公報
在藉由將可視光加以吸收或反射的金屬形成 第1電極或第2電極的構成中,從觸控面板的操作面觀看,可辨識出複數個第1電極與複數個第2電極相互正交所成的格子狀圖案。另一方面,在積層觸控面板的顯示面板中亦同樣,沿著X方向與Y方向劃分複數個像素的黑色矩陣係被辨識為格子狀圖案。
此時,一般來說,相互相鄰的第1電極之間的距離係與相互相鄰的像素間之Y方向的距離不同,又,相互相鄰的第2電極之間的距離亦與相互相鄰的像素間之X方向的距離不同。因此,從觸控面板的操作面觀看,由第1電極和第2電極所形成的格子狀圖案、與劃分像素的格子狀圖案之偏移所產生的干涉條紋會被看到。
本揭示的技術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抑制干涉條紋的產生之觸控面板及顯示裝置。
本揭示的技術之觸控面板的一態樣係一種觸控面板,其係配置在沿著相互交叉的兩個方向之第1方向和第2方向排列的複數個像素上,該觸控面板具備:透明介電體層;複數個第1電極,係在前述透明介電體層的表面,沿前述第1方向延伸且沿前述第2方向排列;和複數個第2電極,係在前述透明介電體層的背面,沿前述第2方向延伸且沿前述第1方向排列。此處,前述第1電極係由複數條第1主電極線和複數條第1副電極線所構成,該複數條第1主電極線係沿著前述第1方向及與前述第2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且在相互相鄰的前述第1電極之間的區域中斷,該複數條第1副電極線係將彼此相異的複數條 第1主電極線加以連結。此處,前述第1電極包含:複數條第1主電極線,係沿著前述第1方向及與前述第2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且在相互相鄰的前述第1電極之間的區域中斷;和複數條第1副電極線,係將彼此相異的複數條前述第1主電極線加以連結。又,前述第2電極包含:複數條第2主電極線,係沿著前述第1方向及與前述第2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且在相互相鄰的前述第2電極之間的區域中斷;和複數條第2副電極線,係將彼此相異的複數條前述第2主電極線間加以連結。由前述透明介電體層的表面觀看,前述第1主電極線係與前述第2主電極線交叉。
本揭示的技術之顯示裝置的一態樣係一種顯示裝置,其具備:顯示面板,係沿著相互交叉的兩個方向之第1方向和第2方向以矩陣狀配列有像素;和觸控面板,係與前述顯示面板重疊。前述觸控面板具備:透明介電體層;複數個第1電極,係在前述透明介電體層的表面,沿前述第1方向延伸且沿前述第2方向排列;和複數個第2電極,係在前述透明介電體層的背面,沿前述第2方向延伸且沿前述第1方向排列。在此,前述第1電極包含:複數條第1主電極線,係沿著前述第1方向及與前述第2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且在相互相鄰的前述第1電極之間的區域中斷;和複數條第1副電極線,係將彼此相異的複數條前述第1主電極線加以連結。又,前述第2電極包含:複數條第2主電極線,係沿著前述第1方向及與前述第2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且在相互相鄰的前述第2電極之間的區域中斷;和複數條第2副電極線,係將彼此相 異的複數條前述第2主電極線間加以連結。由前述透明介電體層的表面觀看,前述第1主電極線係與前述第2主電極線交叉。
根據本揭示的技術的一態樣,複數條第1主電極線的每一者與複數條第2主電極線的每一者,係沿著第1電極延伸的方向之第1方向、以及與第2電極延伸的方向之第2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由相互相鄰的兩條第1主電極線和相互相鄰的兩條第2主電極線所劃分之四角形圖案,由透明介電體層的表面觀看,係沿著第1方向及與第2方向交叉的方向排列。因此,當觸控面板重疊在排列成矩陣狀的複數個像素上時,由透明介電體層的表面觀看,複數個像素的每一者排列的方向係與上述四角形圖案排列的方向交叉。結果,由第1電極與第2電極所形成的圖案,係包含與劃分複數個像素的每一者之格子狀圖案斜斜地交叉之複數個四角形圖案。因此,可抑制因觸控面板所具備之複數條電極線所致之干涉條紋的產生。
在本揭示的技術之觸控面板的其他態樣中,由前述透明介電體層的表面觀看,前述第1副電極線,係沿著前述第2主電極線延伸,且在相互相鄰的前述第2電極之間的區域,配置在將於前述第2主電極線延伸的方向上中斷的兩條前述第2主電極線予以連結的位置。前述第2副電極線,係沿著前述第1主電極線延伸,且在相互相鄰的前述第1電極之間的區域,配置在將於前述第1主電極線延伸的方向上中斷的兩條前述第1主電極線予以連結的位置。
根據本揭示的技術之觸控面板的其他態樣,由透明介電體層的表面觀看,第2主電極線中斷的部分係由第1副電極線的像所連結,第1主電極線中斷的部分係由第2副電極線的像所連結。因此,藉由沿著第2主電極線延伸的方向排列之彼此相異的兩條第2主電極線、和配置在此兩條第2主電極線間的第1副電極線,可形成構成一條直線狀的像。又,藉由沿著第1主電極線延伸的方向排列之彼此相異的兩條第1主電極線、和配置在此兩條第1主電極線間的第2副電極線,可形成構成一條直線狀的像。因此,可抑制在相互相鄰的兩個電極之間的間隙、和相互相鄰的兩個電極之間,從透明介電體層的表面所辨識的像產生差異。
在本揭示的技術之觸控面板的其他態樣中,由前述透明介電體層的表面觀看,前述第1電極和前述第2電極,係形成複數個四角形連續地排列而成的格子狀圖案。
根據本揭示的技術之觸控面板的其他態樣,由透明介電體層的表面觀看,由第1電極和第2電極所形成的像,係複數個四角形連續地排列而成的格子狀圖案。因此,與缺少格子的一部分的圖案被辨識為像的情況相比較之下,能提高所辨識的像的均質性。其結果,由透明介電體層的表面觀看,可抑制在由第1電極和第2電極所形成的像產生不均。
在本揭示的技術之觸控面板的其他態樣中,前述第1方向與前述第2方向係相互正交,前述第1主電極 線延伸的方向與前述第2主電極線延伸的方向係相互正交,前述第1主電極線延伸的方向與前述第1副電極線延伸的方向係相互正交,前述第2主電極線延伸的方向與前述第2副電極線延伸的方向係相互正交,前述格子狀圖案係由配置成矩陣狀的矩形所構成。
根據本揭示的技術之觸控面板的其他態樣,由透明介電體層的表面觀看,由第1電極和第2電極所形成的像,係由配置成矩陣狀的複數個矩形所構成的格子狀圖案。因此,由第1電極和第2電極所形成的像,係由複數個四角形所構成的圖案,且與複數個四角形的每一者的內角彼此相異的構成相比較,可抑制在第1電極與第2電極所形成的像產生波紋。
在本揭示的技術之觸控面板的其他態樣中,進一步具備輔助電極線,其係在前述透明介電體層的表面,形成於相互相鄰的前述第1電極之間的區域,且將在前述第1主電極線延伸的方向中斷的兩條前述第1主電極線,沿著前述第1主電極線間斷地連結。
根據本揭示的技術之觸控面板的其他態樣,由透明介電體層的表面觀看,形成於透明介電體層表面的輔助電極線,係將中斷的兩條第1主電極線間斷地連結,且與將中斷的兩條第1主電極線連結的第2副電極線的像重疊。在此,由透明介電體層的表面所辨識的第2副電極線的像,係藉由透過透明介電體層的光形成,所以透明介電體層的透過率愈低,則第2副電極線的像愈不明顯。這點,只要是形成上述輔助電極線的構成,則因第2 副電極線的像與輔助電極線會重疊,所以輔助電極線會被辨識為連結兩條第1主電極線的像的一部分。因此,由透明介電體層的表面觀看,可進一步抑制在由第1電極和第2電極所形成的像產生不均的情況。
根據本揭示的技術,可抑制因觸控面板所具備的複數條電極線所致之干涉條紋的產生。
10‧‧‧顯示裝置
20‧‧‧顯示面板
21‧‧‧下側偏光板
22‧‧‧TFT基板
23‧‧‧TFT層
24‧‧‧液晶層
25‧‧‧彩色濾光片層
26‧‧‧彩色濾光片基板
27‧‧‧上側偏光板
28‧‧‧黑色矩陣
29‧‧‧著色層
30‧‧‧觸控面板
31‧‧‧感測器層
32‧‧‧覆蓋層
33‧‧‧驅動基材
34‧‧‧感測基材
40‧‧‧驅動電極
41‧‧‧第2主電極線
42‧‧‧第2副電極線
43、53‧‧‧端子部
50‧‧‧感測電極
51‧‧‧第1主電極線
52‧‧‧第1副電極線
54‧‧‧輔助電極線
Ss‧‧‧驅動電極間區域
Sd‧‧‧感測電極間區域
圖1為顯示本揭示的技術之第1及第2實施形態的顯示裝置的全體構成之剖視圖。
圖2為顯示第1及第2實施形態中之顯示面板所具備之彩色濾光片基板的平面構造的平面圖。
圖3為將第1實施形態的觸控面板中之複數個驅動電極的平面構造連同驅動基材一起顯示的平面圖。
圖4為顯示第1實施形態的觸控面板中之驅動電極的平面構造之平面圖,且為放大圖3的一部分而顯示之圖。
圖5為顯示構成第1實施形態的觸控面板中之驅動電極的圖案要素的平面構造之平面圖。
圖6為將第1實施形態的觸控面板中之複數個感測電極的平面構造連同感測基材一起顯示之平面圖。
圖7為顯示第1實施形態的觸控面板中的感測電極的平面構造之平面圖,且為將圖6的一部分加以放大而顯示之圖。
圖8為顯示構成第1實施形態的觸控面板中的感測電 極之圖案要素的平面構造之平面圖。
圖9為從積層方向觀看第1實施形態的觸控面板中之驅動電極與感測電極之圖,且為將由驅動電極與感測電極所形成的圖案加以放大而顯示之圖。
圖10為將形成於第2實施形態的觸控面板中的感測基材之複數個感測電極的平面構造的一部分加以放大而顯示之放大平面圖。
圖11為顯示變形例之顯示裝置的全體構成之剖視圖。
圖12為顯示變形例之顯示裝置的全體構成之剖視圖。
[實施發明之形態] (第1實施形態)
參照圖1~圖6,說明關於觸控面板及顯示裝置的第1實施形態。首先,參照圖1,說明顯示裝置的全體構成。
如圖1所示,顯示裝置10具備:顯示面板20、和隔著黏著構件積層於顯示面板20上的觸控面板30。
顯示面板20為液晶面板,其在下側偏光板21和上側偏光板27的兩片偏光板之間,具備TFT(薄膜電晶體)基板22、彩色濾光片基板26、以及被夾在TFT基板22和彩色濾光片基板26之間的液晶層24。
在TFT基板22和液晶層24之間形成有TFT層23。在TFT層23中,構成次像素的像素電極配置成矩陣狀,作為主動元件的TFT係按各次像素設置。在彩色濾 光片基板26和液晶層24之間,配置有具有共同電極的彩色濾光片層25。在彩色濾光片層25中,與次像素對向的矩形區域係由黑色矩陣所劃分,在由黑色矩陣所劃分的各區域,形成有用以將白色光轉換成紅色、綠色、藍色之任一顏色的光的著色層。
觸控面板30係積層在顯示面板20中之靠彩色濾光片基板26之偏光板即上側偏光板27。觸控面板30係由具備用以檢測靜電電容的變化之複數條電極線的感測器層31、和積層於感測器層31且構成顯示裝置10表面即操作面的覆蓋面32所構成。
感測器層31係具備:作為第2電極的複數個驅動電極40;和作為第1電極的複數個感測電極50。驅動電極40係形成於由玻璃或樹脂薄膜等所構成的驅動基材33上,例如,藉由蝕刻成膜於驅動基材33表面的銅膜或銀膜等的金屬薄膜而形成。感測電極50係形成於由玻璃或樹脂薄膜等所構成的感測基材34上,例如,藉由蝕刻成膜於感測基材34表面的金屬薄膜而形成。亦即,在觸控面板30中,於感測基材34的表面形成有感測電極50,於感測基材34的背面形成有驅動電極40。
感測器層31係藉由感測基材34隔著黏著構件積層於驅動基材33上而形成。感測基材34係作為驅動電極40和感測電極50之間的透明介電體層而發揮功能,可在驅動電極40施加使感測基材34的電荷充放電的選擇信號。從感測電極50,可輸出依據驅動電極40和感測電極50之間的靜電電容的大小之檢測信號。
覆蓋面32係由強化玻璃、合成樹脂等所形成,其隔著黏著構件被黏貼於感測器層31。
參照圖2,說明關於顯示面板20中的彩色濾光片層25的平面構造。圖2為形成有彩色濾光片層25之彩色濾光片基板26的平面圖。
如圖2所示,在彩色濾光片層25中,黑色矩陣28形成縱軸與橫軸正交的格子狀圖案。在由黑色矩陣28所劃分的矩形區域,形成有紅色用著色層29R、綠色用著色層29G、和藍色用著色層29B之任一著色層29。相同顏色用的著色層29係沿著一個方向排列。當相同顏色用的著色層29排列的方向被設定為Y方向時,沿著與Y方向正交的X方向,依序重複重複配置有藍色用著色層29B、綠色用著色層29G和紅色用著色層29R。亦即,在彩色濾光片層25中,相同顏色用的著色層29係排列成沿著Y方向延伸的條紋狀。在著色層29上,未圖示的共同電極形成整面。
複數個著色層29的每一者係與TFT層23的次像素對應,沿著X方向排列的3色的著色層29係構成一個像素。複數個像素的每一者係沿著Y方向排列成條紋狀。又,在彩色濾光片層25中,由排列成矩陣狀的複數個矩形所構成的格子狀圖案,係將排列成條紋狀的複數個像素的每一者,劃分為與像素的配列對應的像素圖案。此外,在X方向之像素的寬度即像素寬度Px、及在Y方向之像素的寬度即像素寬度Py,係可依據顯示裝置所需之解析度等而適當設定。
參照圖3~圖8,說明關於驅動電極40的平面構造及感測電極50的平面構造。首先,參照圖3~圖5,說明關於驅動電極40的平面構造。此外,在圖4及圖5中,為了方便說明,一起顯示由彼此正交之複數條虛線所構成的網格(grid)與驅動電極40。
如圖3所示,複數個驅動電極40的每一者係沿著與Y方向正交的X方向延伸且沿Y方向隔著間隔排列。複數個驅動電極40的每一者,係在其X方向的一端連接於端子部43,複數個端子部43的每一者係連接於選擇驅動電極40的選擇電路。
複數個驅動電極40的每一者,係由沿彼此不同方向延伸的2種電極線所構成,即由複數條第2主電極線41和複數條第2副電極線42所構成。在複數個驅動電極40的每一者中,複數條第2主電極線41與複數條第2副電極線42係連接成網眼狀。
相互相鄰的兩個驅動電極40間的間隙係被設定為驅動電極間區域Ss。驅動電極間區域Ss係沒有形成電極線的區域,將相互相鄰的兩個驅動電極40電性絕緣。
如圖4所示,在複數個驅動電極40的每一者中,複數條第2主電極線41的每一者,係在與沿X方向延伸的第1直線As交叉的方向上延伸,且為相互平行的直線。複數條第2主電極線41的每一者與第1直線As所成的角度θ係設定為90°以外的角度,相互相鄰的兩條第2主電極線41之間的距離係設定為格子常數α。
複數條第2副電極線42的每一者,係沿著與第1直線As及第2主電極線41交叉的方向延伸之相互平行的直線,複數條第2副電極線42的每一者與第2主電極線41所成的角度被設定為90°。
複數條第2副電極線42的每一者係與沿X方向相互相鄰的三條第2主電極線41連接,且沿著X方向相互相鄰的三條第2主電極線41係藉由彼此相異的兩條第2副電極線42連接。驅動電極40所形成的網眼狀圖案中,由相互相鄰的三條第2主電極線41和相互相鄰的兩條第2副電極線42構成了一個第2圖案要素,複數個第2圖案要素係沿X方向重複配置。
在相互相鄰的兩個驅動電極40之間,在第2主電極線41延伸的方向上兩條第2主電極線41係彼此相對,相對的兩條第2主電極線41之間的第1距離L1滿足第1距離L1=2×格子常數α。換言之,複數個驅動電極40的每一者中的第2主電極線41,係形成從沿一方向延伸的一電極線,切斷作為相當於驅動電極間區域Ss的部分之第1距離L1的線段而得的形狀。
此外,由於複數條第2主電極線41的每一者的長度的最小單位被設定為格子常數α,故在一個驅動電極40中連結第2主電極線41的端部的線Bs,係按各第2主電極線41彎折成曲折狀。驅動電極間區域Ss之Y方向上的第1寬度W1的變化,係按沿著X方向排列之各第2圖案要素重複配置。
參照圖5,說明關於驅動電極40的第2圖案要 素。
如圖5所示,在一個第2圖案要素中,沿著X方向相互相鄰的三條第2主電極線41中之沿X方向的中央第2主電極線41係被設定為中央第2主電極線41b。又,圖5中,配置在中央第2主電極線41b的右側的第2主電極線41係被設定為前端側第2主電極線41a,配置在中央第2主電極線41b的左側的第2主電極線41係被設定為基端側第2主電極線41c。
又,在一個第2圖案要素中,沿著X方向相互相鄰的兩條第2副電極線42中,配置在圖5的右側的第2副電極線42係被設定為前端側第2副電極線42b,配置在圖5的左側的第2副電極線42係被設定為基端側第2副電極線42a。
又,在三條第2主電極線41的每一者的兩端部和兩條第2副電極線42的每一者的兩端部中,在圖5中右側的端部被設定為前端部,在圖5中左側的端部被設定為基端部。
在一個第2圖案要素中,前端側第2主電極線41a與基端側第2主電極線41c,係形成以中央第2主電極線41b的中點作為對象中心的形狀。又,在一個第2圖案要素中,基端側第2副電極線42a與前端側第2副電極線42b也是形成以中央第2主電極線41b的中點作為對象中心的形狀。
詳言之,中央第2主電極線41b的長度D2係滿足長度D2=12×格子常數α,前端側第2主電極線41a的長 度D1及基端側第2主電極線41c的長度D3,係滿足長度D1=長度D3=13×格子常數α。基端側第2副電極線42a的長度D4及前端側第2副電極線42b的長度D5,係滿足長度D4=長度D5=2×格子常數α。
在前端側第2主電極線41a的前端部,連接前端側第2副電極線42b的前端部,前端側第2主電極線41a的前端部中從與前端側第2副電極線42b連接之部位突出之部分的長度d2,係滿足長度d2=6×格子常數α。又,在前端側第2主電極線41a的基端部,連接基端側第2副電極線42a的前端部,前端側第2主電極線41a的基端部中,從與基端側第2副電極線42a連接之部位突出之部分的長度d1,係滿足長度d1=格子常數α。在前端側第2主電極線41a中,與前端側第2副電極線42b連接之部位、和與基端側第2副電極線42a連接之部位之間的長度d7,係滿足長度d7=6×格子常數α。
中央第2主電極線41b的前端部係與前端側第2副電極線42b的中央部交叉,中央第2主電極線41b的前端部中從與前端側第2副電極線42b交叉之部位突出之部分的長度d4,係滿足長度d4=3×格子常數α。又,中央第2主電極線41b的基端部係與基端側第2副電極線42a的中央部交叉,中央第2主電極線41b的基端部中從與基端側第2副電極線42a交叉之部位突出之部分的長度d3,係滿足長度d3=3×格子常數α。在中央第2主電極線41b中,與前端側第2副電極線42b交叉的部位、和與基端側第2副電極線42a交叉的部位之間的長度d8,係滿足長度d8=6×格 子常數α。
在基端側第2主電極線41c的前端部連接前端側第2副電極線42b的基端部,基端側第2主電極線41c的前端部中從與前端側第2副電極線42b連接之部位突出之部分的長度d6,係滿足長度d6=格子常數α。又,在基端側第2主電極線41c的基端部連接基端側第2副電極線42a的基端部,基端側第2主電極線41c的基端部中從與基端側第2副電極線42a連接之部位突出之部分的長度d5,係滿足長度d5=6×格子常數α。在基端側第2主電極線41c中,與前端側第2副電極線42b連接的部位、和與基端側第2副電極線42a連接的部位之間的長度d9,係滿足長度d9=6×格子常數α。
參照圖6~圖8,說明關於感測電極50的平面構造。此外,圖7及圖8中,為了方便說明,將感測電極50連同由相互正交的複數條虛線所構成的網格(grid)一起顯示。
如圖6所示,複數個感測電極50的每一者與驅動電極40相比較之下,電極延伸的方向與電極排列的方向是不同的。亦即,複數個感測電極50的每一者係沿Y方向延伸,且沿著與Y方向正交之X方向隔著間隔排列。複數個感測電極50的每一者係在其Y方向的一端連接於端子部53,複數個端子部53的每一者係連接於檢測靜電電容的變化之檢測電路。
複數個感測電極50的每一者,係由沿彼此不同方向延伸的2種電極線所構成,即由複數條第1主電極 線51和複數條第1副電極線52所構成。在複數個感測電極50的每一者中,複數條第1主電極線51與複數條第1副電極線52係連接成網眼狀。
相互相鄰的兩個感測電極50間的間隙係被設定為感測電極間區域Sd。感測電極間區域Sd係沒有形成電極線的區域,將相互相鄰的兩個感測電極50電性絕緣。
如圖7所示,在複數個感測電極50的每一者中,複數條第1主電極線51的每一者,係在與沿Y方向延伸的第2直線Ad交叉的方向上延伸,且為相互平行的直線。複數條第1主電極線51的每一者與第2直線Ad所成的角度被設定成上述角度θ,相互相鄰的兩條第1主電極線51之間的距離被設定為上述格子常數α。
複數條第1副電極線52的每一者,係沿著與第2直線Ad及第1主電極線51交叉的方向延伸之相互平行的直線,複數條第1副電極線52的每一者與第1主電極線51所成的角度被設定為90°。由顯示裝置10的表面觀看,感測電極50的第1主電極線51,係沿著與驅動電極40的第2副電極線42相同的方向延伸,感測電極50的第1副電極線52,係沿著與驅動電極40的第2主電極線41相同的方向延伸。
複數條第1副電極線52的每一者係與沿Y方向相互相鄰的三條第1主電極線51連接,沿著Y方向相互相鄰的三條第1主電極線51係藉由彼此相異的兩條第1副電極線52連接。
感測電極50形成的網眼狀圖案中,由相互相鄰的三條第1主電極線51和相互相鄰的兩條第1副電極線52構成了一個第1圖案要素,複數個第1圖案要素係沿Y方向重複配置。感測電極50中的第1圖案要素,係驅動電極40中的第2圖案要素在XY平面內旋轉90°所成的圖案。
在相互相鄰的兩個感測電極50之間,在第1主電極線51延伸的方向上兩條第1主電極線51係彼此相對,相對的兩條第1主電極線51間的第2距離L2,係滿足第2距離L2=2×格子常數α。換言之,複數個感測電極50的每一者的第1主電極線51,係形成從沿一方向延伸的一電極線,切斷作為相當於感測電極間區域Sd的部分之第2距離L2的線段而得的形狀。
此外,由於複數條第1主電極線51的每一者的長度的最小單位被設定為格子常數α,故在一個感測電極50中連結第1主電極線51的端部的線Bd,係按各第1主電極線51彎折成曲折狀。感測電極間區域Sd之X方向上的第2寬度W2的變化,係按沿著Y方向排列的各第1圖案要素重複配置。
參照圖8,說明關於感測電極50中的第1圖案要素。
如圖8所示,在一個第1圖案要素中,沿著Y方向相互相鄰的三條第1主電極線51中之沿Y方向的中央第1主電極線51係被設定為中央第1主電極線51b。又,圖8中,配置在中央第1主電極線51b下側的第1主電極線51係被設定為基端側第1主電極線51a,配置在中央第1主電極線 51b上側的第1主電極線51係被設定為前端側第1主電極線51c。
又,在一個第1圖案要素中,沿著Y方向相互相鄰的兩條第1副電極線52中,在圖8中配置在下側的第1副電極線52係被設定為基端側第1副電極線52b,在圖8中配置在上側的第1副電極線52係被設定為前端側第1副電極線52a。
又,在三條第1主電極線51的每一者的兩端部和兩條第1副電極線52的每一者的兩端部中,在圖8中之下側的端部被設定為基端部,在圖8中之上側的端部被設定為前端部。
在一個第1圖案要素中,基端側第1主電極線51a與前端側第1主電極線51c,係形成以中央第1主電極線51b的中點作為對象中心的形狀。又,在一個第1圖案要素中,前端側第1副電極線52a與基端側第1副電極線52b也是形成以中央第1主電極線51b的中點作為對象中心的形狀。
詳言之,中央第1主電極線51b的長度D7係滿足長度D7=12×格子常數α,基端側第1主電極線51a的長度D6及前端側第1主電極線51c的長度D8,係滿足長度D6=長度D8=13×格子常數α。前端側第1副電極線52a的長度D9及基端側第1副電極線52b的長度D10,係分別滿足長度D9=長度D10=2×格子常數α。
在基端側第1主電極線51a的前端部連接前端側第1副電極線52a的基端部,基端側第1主電極線51a的 前端部中從與前端側第1副電極線52a連接之部位突出之部分的長度d11,係滿足長度d11=格子常數α。又,在基端側第1主電極線51a的基端部連接基端側第1副電極線52b的基端部,基端側第1主電極線51a的基端部中從與基端側第1副電極線52b連接之部位突出之部分的長度d12,係滿足長度d12=6×格子常數α。在基端側第1主電極線51a中,與前端側第1副電極線52a連接的部位、和與基端側第1副電極線52b連接的部位之間的長度d17,係滿足長度d17=6×格子常數α。
中央第1主電極線51b的前端部係與前端側第1副電極線52a的中央部交叉,中央第1主電極線51b的前端部中從與前端側第1副電極線52a交叉之部位突出之部分的長度d13,係滿足長度d13=3×格子常數α又,中央第1主電極線51b的基端部係與基端側第1副電極線52b的中央部交叉,中央第1主電極線51b的基端部中從與基端側第1副電極線52b交叉之部位突出之部分的長度d14,係滿足長度d14=3×格子常數α。在中央第1主電極線51b中,與前端側第1副電極線52a交叉的部位、和與基端側第1副電極線52b交叉的部位之間的長度d18,係滿足長度d18=6×格子常數α。
在前端側第1主電極線51c的前端部連接前端側第1副電極線52a的前端部,前端側第1主電極線51c的前端部中從與前端側第1副電極線52a連接之部位突出之部分的長度d15,係滿足長度d15=6×格子常數α。又,在前端側第1主電極線51c的基端部連接基端側第1副電極 線52b的前端部,前端側第1主電極線51c的基端部中從與基端側第1副電極線52b連接之部位突出之部分的長度d16,係滿足長度d16=格子常數α。在前端側第1主電極線51c中,與前端側第1副電極線52a連接的部位、和與基端側第1副電極線52b連接的部位之間的長度d19,係滿足長度d19=6×格子常數α。
參照圖9,說明關於由驅動電極40和感測電極50所形成的電極圖案。此外,圖9中,為了方便說明,從屬透明介電體層的感測基材34的表面觀看,即從顯示裝置10的表面觀看,配置於感測基材34上側之複數個感測電極50的每一者係以反白的中空線顯示,配置於感測基材34下側之複數個驅動電極40的每一者係以實心線顯示。
如圖9所示,由顯示裝置10的表面觀看,第2主電極線41和第1副電極線52係配置在一條直線上,且第2副電極線42與第1主電極線51也是配置在一條直線上。
由顯示裝置10的表面觀看,相互相鄰的兩條第2主電極線41和相互相鄰的兩條第1主電極線51係將一個正方形劃分為單位格子。在由第2主電極線41與第1主電極線51所劃分的單位格子中,各邊的長度為上述格子常數α。
如上所述,構成單位格子的一邊的第2主電極線41與沿X方向延伸的第1直線As係成角度θ交叉,構成單位格子的一邊的第1主電極線51與沿Y方向延伸的第2直線Ad也是成角度θ交叉。因此,由第2主電極線41與第1 主電極線51所劃分的複數個單位格子的每一者相對於由兩條第1直線As與兩條第2直線Ad所劃分的正方形,係在XY平面具有角度θ的傾斜度。
由顯示裝置10的表面觀看,第2副電極線42係配置在感測電極間區域Sd,沿第1主電極線51延伸的方向排列的兩條第1主電極線51之間的間隙,係由該第2副電極線42填補。由顯示裝置10的表面觀看,藉由沿第1主電極線51延伸的方向排列的兩條第1主電極線51、與填補此兩條第1主電極線51間的間隙之第2副電極線42,形成有一條直線形狀的像。
由顯示裝置10的表面觀看,第1副電極線52係配置在驅動電極間區域Ss,沿第2主電極線41延伸的方向排列的兩條第2主電極線41之間的間隙,係由該第1副電極線52填補。由顯示裝置10的表面觀看,藉由沿第2主電極線41延伸的方向排列的兩條第2主電極線41、與填補此兩條第2主電極線41間的間隙之複數條第1副電極線52,形成有一條直線形狀的像。
由顯示裝置10的表面觀看,由驅動電極40的像與感測電極50的像的重疊所構成的像中,沿著相對於第1直線As成角度θ的方向,複數個單位格子是連續的,且沿著相對於第2直線Ad成角度θ的方向,複數個單位格子是連續的。
此外,由顯示裝置10的表面觀看,驅動電極間區域Ss與感測電極間區域Sd重疊的區域,即,驅動電極40的電極線與感測電極50的電極線兩者沒有被看到的 區域,其大小比單位格子還小。因此,形成有無切縫的格子狀電極圖案,作為由驅動電極40的像與感測電極50的像的重疊所構成的像。
說明關於觸控面板30及顯示裝置10的作用。
在觸控面板30,由重複的上述單位格子所構成的格子狀電極圖案,被形成為由驅動電極40的像與感測電極50的像重疊而成的像。此時,由第2主電極線41與第1主電極線51所劃分的複數個單位格子的每一者相對於由兩條第1直線As與兩條第2直線Ad所劃分的正方形,係在XY平面具有角度θ的傾斜度。又,複數個單位格子的每一者,係沿著與驅動電極40延伸的X方向交叉的方向連續,且沿著與感測電極50延伸的Y方向交叉的方向連續。
在此,在顯示裝置10中,驅動電極40延伸的方向之X方向、和感測電極50延伸的方向之Y方向,係被設定為呈矩陣狀排列之像素的配列方向。因此,由顯示裝置10的表面觀看,劃分複數個單位格子的每一者之直線狀的像,相對於劃分複數個像素的每一者之直線狀的像,係具有90°以外的傾斜度傾斜地交叉。其結果,相較於構成電極圖案的直線和構成像素圖案的直線是相互平行的習知構造,構成電極圖案的直線和構成像素圖案的直線之偏移變得不明顯。在顯示面板20與觸控面板30重疊的狀態中,可抑制干涉條紋的產生。進而,可抑制顯示裝置10之畫質的降低,再者,由於不需要將抑制干涉條紋用的薄膜等另外設置於顯示裝置10,所以顯示裝置10的製造步驟得以簡單化。
又,由顯示裝置10的表面觀看,在驅動電極間區域Ss中,沿第2主電極線41延伸的方向排列的兩條第2主電極線41之間的間隙,係藉由第1副電極線52的像連結。又,在感測電極間區域Sd中,沿第1主電極線51延伸的方向排列的兩條第1主電極線51間的間隙,係藉由第2副電極線42的像連結。因此,由顯示裝置10的表面觀看,可抑制在驅動電極間區域Ss與驅動電極40之間、或感測電極間區域Sd與感測電極50之間被辨識的像產生差異。結果,能提高電極圖案的均質性,抑制顯示裝置10中的畫質的降低。亦即,驅動電極40與感測電極50係互補地構成,且電極圖案形成為無切縫的格子狀,所以由顯示裝置10的表面觀看,可抑制在僅配置一電極的區域、和重疊兩個電極的區域、和沒有形成電極的區域之間被辨識的像產生差異。
又,在電極圖案中,正方形的單位格子係沿著第2主電極線41延伸的方向及第1主電極線51延伸的方向連續地排列。因此,與缺少格子的一部分的像被辨識為電極圖案的情況相比較,能提高被辨識的像的均質性。其結果,由顯示裝置10的表面觀看,可抑制在由驅動電極40的像與感測電極50的像的重疊所構成的像產生不均。又,相較於由電極圖案包含折線或曲線的情況等電極圖案由非矩形的四角形所形成的情況,能抑制電極圖案產生波紋的情況。藉此,也可抑制顯示裝置10之畫質的降低。
[實施例]
將電極圖案的尺寸設定成下述電極條件以作成實施例的觸控面板。又,將像素圖案的尺寸設定成下述像素條件以作成實施例的顯示面板。藉由重疊觸控面板與顯示面板而作成實施例的顯示裝置。對於實施例的顯示裝置,針對干涉條紋的產生,藉由利用目視的官能評價來進行評價。結果,被認為在滿足下述電極條件及下述像素條件的範圍中,可適當地抑制干涉條紋的產生。
[電極條件]
‧格子常數α:0.30mm以上,0.32mm以下
‧角度θ:30°以上,40°以下
[像素條件]
‧像素寬度Px,像素寬度Py:(84μm,252μm)
如以上說明,根據第1實施形態,可得到以下的效果。
(1)由顯示裝置10的表面觀看,劃分顯示面板20的像素的直線與構成觸控面板30的電極圖案的直線係斜交,故可抑制干涉條紋的產生。
(2)沿第2主電極線41延伸的方向排列的兩條第2主電極線41之間的間隙,係藉由一條第1副電極線52的像填補。又,沿第1主電極線51延伸的方向排列的兩條第1主電極線51之間的間隙,係藉由一條第2副電極線42的像填補。因此,可抑制在驅動電極間區域Ss與驅動電極40之間或感測電極間區域Sd與感測電極50之間被辨識的像產生差異。
(3)由顯示裝置10的表面觀看,由於電極圖案 為無切縫的格子狀,故與缺少格子的一部分的圖案相比較,可抑制在電極圖案產生不均。
(4)由於電極圖案為重複的矩形所構成的格子狀,故與格子由矩形以外的四角形所構成的情況相比較,可抑制在電極圖案產生波紋。
(第2實施形態)
參照圖10,針對第2實施形態之觸控面板及顯示裝置,主要說明其與第1實施形態的差異點。此外,第2實施形態中,由於形成於感測基材的電極線的形狀係與第1實施形態不同,故以下主要說明形成於感測基材的電極線的平面構造,關於與第1實施形態同樣的構成,係附註相同符號並省略其說明。
如圖10所示,在感測基材上的感測電極間區域Sd,形成複數條輔助電極線54。複數條輔助電極線54的每一者,係配置在沿著第1主電極線51延伸的方向排列的兩條第1主電極線51之間的間隙,將兩條第1主電極線51間斷地連結。沿著第1主電極線51延伸的方向排列的兩條第1主電極線51,係與第1實施形態同樣地形成電性絕緣。
因此,由顯示裝置10的表面觀看,在沿著第1主電極線51延伸的方向排列的兩條第1主電極線51之間的間隙,配置有第2副電極線42,複數條輔助電極線54的每一者係配置在與此第2副電極線42重疊的位置。
在此,因為從顯示裝置10的表面辨識之第2副電極線42的像,係藉由透過感測基材的光所形成,所 以感測基材的透過率愈低,第2副電極線42的像就愈不明顯。這點,只要是形成上述輔助電極線54的構成,由於第2副電極線42的像與輔助電極線54重疊,所以輔助電極線54會被辨識為連結中斷的兩條第1主電極線51之像的一部分。因此,由顯示裝置10的表面觀看,可進一步抑制在由驅動電極40與感測電極50所形成的像產生不均的情況。又,即便是在驅動電極40與感測電極50產生位置偏移的情況,由於可藉由輔助電極線54修正格子狀電極圖案,故可抑制格子狀圖案看起來不成形的情況。其結果,可抑制顯示裝置10之畫質的降低。
如以上說明所示,根據第2實施形態,除了上述(1)至(4)的效果外,還可獲得以下的效果。
(5)由於沿第1主電極線51延伸的方向排列的兩條第1主電極線51之間的間隙係藉由輔助電極線54間斷地連結,故可抑制在感測電極間區域Sd的電極圖案的像產生不均。
(變形例)
上述實施形態可以如下方式變更來實施。
‧電極圖案並不限於由配列成矩陣狀的正方形所構成的圖案,亦可由正方形以外的矩形或菱形所構成。例如,圖案要素之主電極線41、51的長度或副電極線42、52的長度、此等電極線的配置,亦可為與上述態樣不同的態樣,亦可依各圖案要素而異。又,主電極線41、51與副電極線42、52所形成的角度也可不是90°,在驅動電極40與感測電極50之間,格子常數α、角度θ也可彼此相 異。又,在驅動電極40或感測電極50中,格子常數α、角度θ也可為非固定。
‧電極圖案亦可為缺少格子的一部分的形狀。例如,驅動電極間區域Ss與感測電極間區域Sd重疊的區域的大小,亦可比單位格子大。又,由顯示裝置10的表面觀看,驅動電極40的第2副電極線42,亦可不是配置在作為相鄰之感測電極50中的第1主電極線51的切縫的部分,亦可配置在作為第1主電極線51的切縫的部分以外的部分。又,由感測基材34的表面觀看,感測電極50的第1副電極線52,亦可不是配置在作為相鄰之驅動電極40中的第2主電極線41的切縫的部分,亦可配置在作為第2主電極線41的切縫的部分以外的部分。
‧連結驅動電極40之第2主電極線41的端部的線Bs亦可為直線,驅動電極間區域Ss在Y方向的第1寬度W1亦可為固定。又,連結感測電極50之第1主電極線51的端部的線Bd亦可為直線,感測電極間區域Sd在X方向的第2寬度W2亦可為固定。
總之,上述變形例中,主電極線41、51亦可構成為在與驅動電極40延伸的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且在與感測電極50延伸的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據此構成,由顯示裝置10的表面觀看,會產生構成電極圖案的直線與構成像素圖案的直線傾斜相交的部分。因此,相較於電極圖案的縱線與像素圖案的縱線平行且電極圖案的橫線與像素圖案的橫線平行的情況,可抑制干涉條紋的產生。
‧第2實施形態中,輔助電極線54由顯示裝置10的表面觀看,亦可配置在與第2主電極線41重疊的部分。
‧第2實施形態中,在驅動基材33上亦同樣,在沿著驅動電極40的第2主電極線41延伸的方向排列的兩條第2主電極線41之間的間隙,亦可形成有間斷地連結兩條第2主電極線41的輔助電極線。又,亦可省略間斷地連結兩條第1主電極線51的輔助電極線,而僅形成間斷地連結兩條第2主電極線41的輔助電極線。
‧第1及第2實施形態中,在驅動基材33的表面形成有驅動電極40,在感測基材34的表面形成有感測電極50。亦可取代上述,在觸控面板30的製造步驟中使用一個透明介電體層作為基材,在基材的背面形成有驅動電極40,且在基材的表面形成有感測電極50。例如,如圖11所示,亦可為在感測基材34的表面形成有感測電極50,在感測基材34的背面形成有驅動電極40。
‧觸控面板30中,亦可構成為驅動電極40和感測電極50夾著與此等製造步驟中所使用的基材不同的透明介電體層。例如,如圖12所示,亦可為在感測基材34的表面形成有感測電極50,在驅動基材33的背面形成有驅動電極40,在驅動基材33上隔著黏著構件積層有感測基材34。
‧感測電極線50亦可形成於透明介電體層的背面作為第2電極線,驅動電極40亦可形成於透明介電體層的表面作為第1電極線。總之,觸控面板30只要構成為具備: 在透明介電體層的表面沿第1方向延伸且沿著與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上排列的複數個第1電極、和在透明介電體層的背面沿第2方向延伸且沿第1方向排列的複數個第2電極即可。
‧顯示面板20的像素配列不限於條紋狀,亦可為馬賽克(mosaic)或三角形狀(delta shape)。總之,只要構成為驅動電極40延伸的方向被設定為像素排列的方向,且感測電極50延伸的方向被設定為像素排列的方向即可。
‧使用於顯示面板20的顯示元件不限於液晶元件,例如,亦可為有機EL元件等的自體發光元件,總之,顯示面板20只要是複數個像素的每一者被劃分成格子狀的構成即可。只要是沿著驅動電極40延伸的方向的直線、與沿著感測電極50延伸的方向的直線相互正交,且將複數個像素的每一者劃分成格子狀的構成,則在顯示面板與觸控面板30重疊而成的顯示裝置中,可抑制干涉條紋的產生。
40‧‧‧驅動電極
41‧‧‧第2主電極線
42‧‧‧第2副電極線
50‧‧‧感測電極
51‧‧‧第1主電極線
52‧‧‧第1副電極線
Ss‧‧‧驅動電極間區域
Sd‧‧‧感測電極間區域

Claims (14)

  1. 一種觸控面板,係配置在沿著相互交叉的兩個方向之第1方向和第2方向排列成矩陣狀的複數個像素上,該觸控面板具備:透明介電體層;複數個第1電極,係在前述透明介電體層的表面,沿前述第1方向延伸且沿前述第2方向排列;和複數個第2電極,係在前述透明介電體層的背面,沿前述第2方向延伸且沿前述第1方向排列;前述第1電極包含:複數條第1主電極線,係沿著前述第1方向及與前述第2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且在相互相鄰的前述第1電極之間的區域中斷;和複數條第1副電極線,係將彼此相異的複數條前述第1主電極線分別連結;前述第2電極包含:複數條第2主電極線,係沿著前述第1方向及與前述第2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且在相互相鄰的前述第2電極之間的區域中斷;和複數條第2副電極線,係將彼此相異的複數條前述第2主電極線分別連結;由前述透明介電體層的表面觀看,前述第1主電極線係與前述第2主電極線交叉。
  2. 如請求項1之觸控面板,其中前述透明介電體層係第1透明介電體層;進一步具備第2透明介電體層,前述複數條第2電極線形成於前述第2透明介電體層的表面。
  3. 如請求項1之觸控面板,其中前述透明介電體層包含複數層透明介電體層。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觸控面板,其中由前述透明介電體層的表面觀看,前述第1副電極線,係沿著前述第2主電極線延伸,且在相互相鄰的前述第2電極之間的區域,配置在將於前述第2主電極線延伸的方向上中斷的兩條前述第2主電極線予以連結的位置,前述第2副電極線,係沿著前述第1主電極線延伸,且在相互相鄰的前述第1電極之間的區域,配置在將於前述第1主電極線延伸的方向上中斷的兩條前述第1主電極線予以連結的位置。
  5.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觸控面板,其中由前述透明介電體層的表面觀看,前述第1電極與前述第2電極,係形成複數個四角形連續地排列而成的格子狀圖案。
  6. 如請求項5之觸控面板,其中前述第1方向與前述第2方向係相互正交,前述第1主電極線延伸的方向與前述第2主電極線延伸的方向係相互正交,前述第1主電極線延伸的方向與前述第1副電極線延伸的方向係相互正交,前述第2主電極線延伸的方向與前述第2副電極線延伸的方向係相互正交,前述格子狀圖案係由配置成矩陣狀的矩形所構成。
  7. 如請求項4之觸控面板,其中進一步具備輔助電極線,其係在前述透明介電體層的表面,形成於相互相鄰的前述第1電極之間的區域,且將在前述第1主電極線延伸的方向中斷的兩條前述第1主電極線,沿著前述第1主電極線間斷地連結。
  8. 一種顯示裝置,其具備:顯示面板,係沿著相互交叉的兩個方向之第1方向和第2方向以矩陣狀配列有像素;和觸控面板,係與前述顯示面板重疊,前述觸控面板具備:透明介電體層;複數個第1電極,係在前述透明介電體層的表面,沿前述第1方向延伸且沿前述第2方向排列;和複數個第2電極,係在前述透明介電體層的背面,沿前述第2方向延伸且沿前述第1方向排列;前述第1電極包含:複數條第1主電極線,係沿著前述第1方向及與前述第2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且在相互相鄰的前述第1電極之間的區域中斷;和複數條第1副電極線,係將彼此相異的複數條前述第1主電極線分別連結;前述第2電極包含:複數條第2主電極線,係沿著前述第1方向及與前述第2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且在相互相鄰的前述第2電極之間的區域中斷;和複數條第2副電極線,係將彼此相異的複數條前述第2主電極線分別連結;由前述透明介電體層的表面觀看,前述第1主電極 線係與前述第2主電極線交叉。
  9. 如請求項8之顯示裝置,其中前述透明介電體層係第1透明介電體層;前述觸控面板進一步具備第2透明介電體層,前述複數條第2電極線形成於前述第2透明介電體層的表面。
  10. 如請求項8之顯示裝置,其中前述透明介電體層包含複數層透明介電體層。
  11. 如請求項8至10中任一項之顯示裝置,其中由前述透明介電體層的表面觀看,前述第1副電極線,係沿著前述第2主電極線延伸,且在相互相鄰的前述第2電極之間的區域,配置在將於前述第2主電極線延伸的方向上中斷的兩條前述第2主電極線予以連結的位置,前述第2副電極線,係沿著前述第1主電極線延伸,且在相互相鄰的前述第1電極之間的區域,配置在將於前述第1主電極線延伸的方向上中斷的兩條前述第1主電極線予以連結的位置。
  12. 如請求項8至10中任一項之顯示裝置,其中由前述透明介電體層的表面觀看,前述第1電極與前述第2電極,係形成複數個四角形連續地排列而成的格子狀圖案。
  13. 如請求項12之顯示裝置,其中前述第1方向與前述第2方向係相互正交,前述第1主電極線延伸的方向與前述第2主電極線延伸的方向係相互正交, 前述第1主電極線延伸的方向與前述第1副電極線延伸的方向係相互正交,前述第2主電極線延伸的方向與前述第2副電極線延伸的方向係相互正交,前述格子狀圖案係由配置成矩陣狀的矩形所構成。
  14. 如請求項11之顯示裝置,其中進一步具備輔助電極線,其係在前述透明介電體層的表面,形成於相互相鄰的前述第1電極之間的區域,且將在前述第1主電極線延伸的方向中斷的兩條前述第1主電極線,沿著前述第1主電極線間斷地連結。
TW103102579A 2013-01-25 2014-01-24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TWI55493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12116 2013-01-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35702A TW201435702A (zh) 2014-09-16
TWI554930B true TWI554930B (zh) 2016-10-21

Family

ID=512276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02579A TWI554930B (zh) 2013-01-25 2014-01-24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0156943B2 (zh)
EP (1) EP2950187A4 (zh)
JP (2) JP5910761B2 (zh)
KR (1) KR20150109338A (zh)
CN (1) CN104885042B (zh)
TW (1) TWI554930B (zh)
WO (1) WO201411583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115832A1 (ja) * 2013-01-25 2014-07-31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表示装置
JP6470264B2 (ja) * 2014-04-15 2019-02-13 株式会社Vtsタッチセンサー タッチセンサ用電極、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表示装置
JP6383914B2 (ja) * 2014-08-07 2018-09-05 株式会社Vtsタッチセンサー タッチセンサ用電極、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表示装置
GB2529898B (en) * 2014-09-08 2016-08-31 Touchnetix Ltd Touch sensors
JP6534807B2 (ja) * 2014-11-18 2019-06-26 株式会社Vtsタッチセンサー タッチセンサ用電極、タッチパネル、及び、表示装置
JP6451258B2 (ja) * 2014-11-25 2019-01-16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用電極基板、及びタッチパネル、ならびに表示装置
JP2016126731A (ja) * 2015-01-08 2016-07-11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タッチセンサ用電極、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表示装置
US20160216815A1 (en) * 2015-01-28 2016-07-28 Innolux Corporation Touch display
KR102387833B1 (ko) * 2015-11-30 2022-04-15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투명 디스플레이 패널을 이용한 전자레인지 도어
CN106445247A (zh) * 2016-12-01 2017-02-22 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
JP6878155B2 (ja) * 2017-06-05 2021-05-26 株式会社Vtsタッチセンサー 導電性フィルム、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表示装置
JP2019008606A (ja) * 2017-06-26 2019-01-17 株式会社Vtsタッチセンサー タッチパネル及び表示装置
JP6932613B2 (ja) 2017-10-30 2021-09-08 株式会社Vtsタッチセンサー タッチパネル及びそれを備えた表示装置
CN109976566B (zh) * 2018-03-23 2021-05-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结构、触控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4051604B (zh) * 2019-08-07 2024-04-30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触摸传感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102370A1 (en) * 2008-07-31 2011-05-05 Gunze Limited Planar element, and touch switch
TWM425338U (en) * 2011-05-20 2012-03-21 Henghao Technology Co Ltd Capacitive touch panel with net-shape structures and touch-display panel using the same
TW201239963A (en) * 2011-02-24 2012-10-01 Fujifilm Corp Conductive sheet and touch panel
TW201240051A (en) * 2011-02-18 2012-10-01 Fujifilm Corp Conductive sheet and touch panel
TW201303680A (zh) * 2011-07-08 2013-01-16 Focaltech Systems Ltd 具有網狀電極的電容式觸控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746488A2 (en) * 2005-07-21 2007-01-24 TPO Displays Corp. Electromagnetic digitizer sensor array structure
EP3614418B1 (en) * 2008-02-28 2023-11-01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Touch screen sensor
KR101397200B1 (ko) 2008-02-28 2014-05-20 쓰리엠 이노베이티브 프로퍼티즈 컴파니 저 가시성 도체를 구비한 터치 스크린 센서
JP5174575B2 (ja) * 2008-07-31 2013-04-03 グンゼ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
US8599150B2 (en) * 2009-10-29 2013-12-03 Atmel Corporation Touchscreen electrode configuration
BR112012018856A2 (pt) * 2010-01-28 2017-12-12 Fujifilm Corp folha condutora, método para usar a mesma e painel sensível ao toque
JP5248653B2 (ja) * 2010-05-27 2013-07-31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導電シート及び静電容量方式タッチパネル
JP4989749B2 (ja) 2010-05-28 2012-08-0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装置
JP5667938B2 (ja) * 2010-09-30 2015-02-1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静電容量方式タッチパネル
JP5645581B2 (ja) 2010-10-05 2014-12-2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
JP5739742B2 (ja) * 2010-11-04 2015-06-24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透明導電性フィルム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
JP5647864B2 (ja) * 2010-11-05 2015-01-0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
CN107844224B (zh) * 2011-01-18 2021-10-22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DE102011014748B4 (de) 2011-03-22 2022-10-27 Polyic Gmbh & Co. Kg Schichtkörper, Herstellungsverfahren und Verwendung dazu
BR112014010102A8 (pt) * 2011-12-16 2017-06-20 Fujifilm Corp folha eletrocondutora e painel de toque
WO2014115832A1 (ja) * 2013-01-25 2014-07-31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表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102370A1 (en) * 2008-07-31 2011-05-05 Gunze Limited Planar element, and touch switch
TW201240051A (en) * 2011-02-18 2012-10-01 Fujifilm Corp Conductive sheet and touch panel
TW201239963A (en) * 2011-02-24 2012-10-01 Fujifilm Corp Conductive sheet and touch panel
TWM425338U (en) * 2011-05-20 2012-03-21 Henghao Technology Co Ltd Capacitive touch panel with net-shape structures and touch-display panel using the same
TW201303680A (zh) * 2011-07-08 2013-01-16 Focaltech Systems Ltd 具有網狀電極的電容式觸控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4115832A1 (ja) 2017-01-26
JP2016146202A (ja) 2016-08-12
EP2950187A4 (en) 2016-10-19
JP5910761B2 (ja) 2016-04-27
TW201435702A (zh) 2014-09-16
JP6269711B2 (ja) 2018-01-31
KR20150109338A (ko) 2015-10-01
CN104885042A (zh) 2015-09-02
CN104885042B (zh) 2018-06-26
US10156943B2 (en) 2018-12-18
EP2950187A1 (en) 2015-12-02
US20150331538A1 (en) 2015-11-19
WO2014115832A1 (ja) 2014-07-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54930B (zh)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TWI629630B (zh) 觸控感測器用電極、觸控面板及顯示裝置
TWI550450B (zh)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10620733B2 (en)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with the same
KR102258037B1 (ko) 터치 센서용 전극, 터치 패널 및, 표시 장치
JP6266263B2 (ja) タッチパネル及びタッチパネルを備えた液晶表示装置
TWI655563B (zh) Touch sensor electrode,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KR102189012B1 (ko) 터치 센서용 전극, 터치 패널 및 표시 장치
WO2014156340A1 (ja) タッチパネル基板及び電子機器
KR20150029507A (ko) 정전용량 방식의 터치 스크린 센서,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및 영상표시장치
CN109032407B (zh) 柔性触控基板和触控装置
US10416805B2 (en) Touch display apparatus
WO2014077315A1 (ja) タッチパネル基板、電子機器、及び電子機器の製造方法
JP2018081485A (ja) タッチセンサ用電極、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表示装置
JP2017227983A (ja) タッチセンサ用電極、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表示装置
CN110174968B (zh) 一种显示装置
JP2017227984A (ja) タッチセンサ用電極、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表示装置
TW201903584A (zh) 導電性膜、觸控面板以及顯示裝置
KR101790452B1 (ko) 입력 장치
JP2020106984A (ja) タッチセンサ用電極、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表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