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64180B - 电梯及电梯的改装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梯及电梯的改装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64180B
CN104364180B CN201280073935.1A CN201280073935A CN104364180B CN 104364180 B CN104364180 B CN 104364180B CN 201280073935 A CN201280073935 A CN 201280073935A CN 104364180 B CN104364180 B CN 10436418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unterweight
hanging wheel
main rope
car
rope shea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7393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364180A (zh
Inventor
川上重信
西田隆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Mitsubishi Electric Building Solution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Mitsubishi Electric Building Techno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Mitsubishi Electric Building Techno Ser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3641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641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3641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641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065Roping
    • B66B11/008Roping with hoisting rope or cable operated by frictional engagement with a winding drum or sheav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9/00Mining-hoist operation
    • B66B19/007Mining-hoist operation method for modernisation of elev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9/00Kinds or type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718Repai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Abstract

在电梯中,轿厢(6)和对重(7)由主绳索(15)吊挂着,该主绳索(15)被卷绕在驱动绳轮(14)、轿厢吊轮(8)和对重吊轮(9)上。从驱动绳轮(14)朝向轿厢侧绳头组合部(16)的主绳索(15)沿水平方向从相比轿厢吊轮(8)远离驱动绳轮(14)的一侧被卷绕在轿厢吊轮(8)上。驱动绳轮(14)和轿厢吊轮(9)之间的第1主绳索部(15a)、以及轿厢吊轮(9)和轿厢侧绳头组合部(16)之间的第2主绳索部(15b)穿过公共的轿厢侧贯通孔(4),而且在沿着驱动绳轮(14)的轴线方向观察时彼此交叉。并且,对重(7)侧也具有同样的结构。

Description

电梯及电梯的改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及电梯的改装方法,该电梯利用卷绕在设于轿厢的轿厢吊轮和设于对重的对重吊轮上的主绳索吊挂轿厢和对重。
背景技术
过去,为了实现曳引机的小型化而提出了一种电梯的改装方法,将主绳索对轿厢和对重的吊挂方式为1:1的电梯改装成主绳索对轿厢和对重的吊挂方式为4:1的电梯。在改装后的电梯中,在轿厢设有轿厢吊轮,在对重设有对重吊轮,并且在位于井道上部的机房内设置有曳引机和两个转向轮。改装后的电梯的轿厢和对重通过曳引机的驱动绳轮、两个转向轮、以及被卷绕在轿厢吊轮和对重吊轮上的主绳索,被吊挂在井道内。在改装后的电梯中,从驱动绳轮到轿厢吊轮的主绳索、和从轿厢吊轮到一个转向轮的主绳索,穿过在机房的地面设置的公共的贯通孔(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和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7-51462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表2007-51462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在过去的改装后的电梯中,来自驱动绳轮的主绳索从在水平方向上接近驱动绳轮的一侧被卷绕在轿厢吊轮上,因而在要将从驱动绳轮到轿厢吊轮的主绳索和从轿厢吊轮到一个转向轮的主绳索穿过公共的贯通孔时,将导致在机房中转向轮的位置接近曳引机的位置,导致转向轮干涉到曳引机。相反,为了避免曳引机和转向轮之间的干涉,在使转向轮的位置朝水平方向离开曳引机的位置时,将导致穿过公共的贯通孔的主绳索间的距离扩大,导致需要进行将设于机房的贯通孔扩大的施工。这样,导致电梯的改装施工花费时间。
本发明正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容易进行设置作业的电梯及电梯的改装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电梯具有:轿厢,其能够在井道内升降;轿厢吊轮,其设于轿厢的上部;对重,其能够在井道内升降;对重吊轮,其设于对重的上部;驱动装置,其具有驱动绳轮,该驱动装置设置在位于井道上部的机房内,产生使轿厢和对重升降的驱动力;以及主绳索,其分别与在机房内设置的轿厢侧绳头组合部和对重侧绳头组合部连接,通过被卷绕在驱动绳轮、轿厢吊轮及对重吊轮上而吊挂轿厢和对重,从驱动绳轮朝向轿厢侧绳头组合部的主绳索从在水平方向上相比轿厢吊轮远离驱动绳轮的一侧被卷绕在轿厢吊轮上,从驱动绳轮朝向对重侧绳头组合部的主绳索从在水平方向上相比对重吊轮离开驱动绳轮的一侧被卷绕在对重吊轮上,主绳索具有:第1主绳索部,其位于驱动绳轮和轿厢吊轮之间;第2主绳索部,其位于轿厢吊轮和轿厢侧绳头组合部之间;第3主绳索部,其位于驱动绳轮和对重吊轮之间;以及第4主绳索部,其位于对重吊轮和对重侧绳头组合部之间,第1主绳索部和第2主绳索部穿过在隔开井道和机房的机房地面设置的公共的轿厢侧贯通孔,且在沿着驱动绳轮的轴线方向观察时彼此交叉,第3主绳索部和第4主绳索部穿过在机房地面设置的公共的对重侧贯通孔,且在沿着驱动绳轮的轴线方向观察时彼此交叉。
本发明的电梯的改装方法将主绳索对轿厢和对重的吊挂方式从1:1变更为2:1,该电梯的改装方法包括:轿厢吊轮安装工序,在轿厢的上部安装轿厢吊轮;对重吊轮安装工序,在对重的上部安装对重吊轮;以及吊挂工序,将主绳索连接于在位于井道的上部的机房内设置的轿厢侧绳头组合部和对重侧绳头组合部,将主绳索卷绕在轿厢吊轮、对重吊轮和被设置于机房内的驱动装置的驱动绳轮上,由此利用主绳索吊挂轿厢和对重,在吊挂工序中,将从驱动绳轮朝向轿厢侧绳头组合部的主绳索从在水平方向上相比轿厢吊轮远离驱动绳轮的一侧卷绕在轿厢吊轮上,并且将从驱动绳轮朝向对重侧绳头组合部的主绳索从在水平方向上相比对重吊轮远离驱动绳轮的一侧卷绕在对重吊轮上,在吊挂工序中设置的主绳索具有:第1主绳索部,其位于驱动绳轮和轿厢吊轮之间;第2主绳索部,其位于轿厢吊轮和轿厢侧绳头组合部之间;第3主绳索部,其位于驱动绳轮和对重吊轮之间;以及第4主绳索部,其位于对重吊轮和对重侧绳头组合部之间,第1主绳索部和第2主绳索部穿过在隔开井道和机房的机房地面设置的公共的轿厢侧贯通孔,且在沿着驱动绳轮的轴线方向观察时彼此交叉,第3主绳索部和第4主绳索部穿过在机房地面设置的公共的对重侧贯通孔,且在沿着驱动绳轮的轴线方向观察时彼此交叉。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电梯及电梯的改装方法,能够避免轿厢侧绳头组合部和对重侧绳头组合部分别干涉到驱动装置,在轿厢侧贯通孔的位置减小第1主绳索部与第2主绳索部之间的距离,并且在对重侧贯通孔的位置减小第3主绳索部与第4主绳索部之间的距离。因此,能够容易进行电梯的设置作业。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纵剖面图。
图2是示出图1的电梯的俯视图。
图3是图1中的第1主绳索部和第2主绳索部交叉的部分处的水平剖面图。
图4是示出比较例1的电梯的纵剖面图。
图5是示出比较例2的电梯的纵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纵剖面图。另外,图2是示出图1的电梯的俯视图。在图中,在井道1的上部设有机房2。井道1和机房2被水平配置的机房地面(分隔壁)3隔开。在机房地面3相互分开地设置有分别穿过机房地面3的轿厢侧贯通孔4和对重侧贯通孔5。在该例中,如图2所示,轿厢侧贯通孔4和对重侧贯通孔5在井道1的进深方向上相互分开设置,轿厢侧贯通孔4和对重侧贯通孔5各自的截面形状呈矩形。
在井道1内设置有在井道1的宽度方向上彼此相对的一对轿厢导轨、和在井道1的宽度方向上彼此相对的一对对重导轨(均未图示)。轿厢6以可升降的方式配置在一对轿厢导轨之间,对重7以可升降的方式配置在一对对重导轨之间。轿厢6由各轿厢导轨引导着在井道1内升降,对重7由各对重导轨引导着在井道1内升降。在沿着上下方向观察井道1时,如图2所示,轿厢6和对重7以在井道1的进深方向上相互分开的状态排列在井道1内。
在轿厢6的上部设有以水平配置的旋转轴为中心旋转自如的轿厢吊轮8。在对重7的上部设有以水平配置的旋转轴为中心旋转自如的对重吊轮9。在该例中,轿厢吊轮8和对重吊轮9各自的轴线沿着井道1的宽度方向平行。并且,在该例中,轿厢吊轮8的外径大于轿厢侧贯通孔4的宽度尺寸,对重吊轮9的外径大于对重侧贯通孔5的宽度尺寸。
在机房2内设有曳引机10和偏导轮11。曳引机10和偏导轮11由被固定在机房地面3上面的机械台12支撑着。
曳引机10是产生使轿厢6和对重7升降的驱动力的驱动装置。并且,曳引机10具有包括电机的曳引机主体(驱动装置主体)13、和设于曳引机主体13的驱动绳轮14,该驱动绳轮14借助曳引机主体13的驱动力而旋转。驱动绳轮14以在曳引机主体13水平设置的旋转轴为中心进行旋转。在该例中,驱动绳轮14的轴线与井道1的宽度方向一致。因此,在该例中,轿厢吊轮8和对重吊轮9各自的轴线与驱动绳轮14的轴线平行。
偏导轮11配置在比驱动绳轮14低的位置、且在水平方向上与驱动绳轮14错开的位置处离开驱动绳轮14配置。偏导轮11的轴线与驱动绳轮14的轴线平行。
轿厢6和对重7被多条主绳索15吊挂在井道1内。主绳索15采用例如钢丝绳或带等。在机房2内设有:轿厢侧绳头组合部(轿厢侧绳索联结器(rope hitch))16,其与主绳索15的一端部连接;以及对重侧绳头组合部(对重侧绳索联结器)17,其与主绳索15的另一端部连接。轿厢侧绳头组合部16和对重侧绳头组合部17被支撑在机械台12上。
主绳索15从与轿厢侧绳头组合部16连接的一端部起依次卷绕在轿厢吊轮8、驱动绳轮14、偏导轮11和对重吊轮9上,并到达与对重侧绳头组合部17连接的另一端部。即,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梯中,主绳索15对轿厢6和对重7的吊挂方式为绕绳比2:1方式。在驱动绳轮14、偏导轮11、轿厢吊轮8和对重吊轮9各自的外周部设有供各条主绳索15分别嵌入的多个槽。
在沿着驱动绳轮14的轴线方向观察时,如图1所示,驱动绳轮14和偏导轮11配置在通过轿厢吊轮8的轴线的铅垂线(轿厢吊轮铅垂线)A与通过对重吊轮9的轴线的铅垂线(对重吊轮铅垂线)B之间的范围内。
在该例中,在沿着驱动绳轮14的轴线方向观察时,如图1所示,驱动绳轮14的水平方向上的一端部被***到轿厢侧贯通孔4的在驱动绳轮14侧的缘部通过的铅垂线(轿厢侧贯通孔铅垂线)P与轿厢吊轮铅垂线A之间的范围R内。并且,在该例中,在沿着驱动绳轮14的轴线方向观察时,偏导轮11的水平方向上的一端部被***到对重侧贯通孔5的在驱动绳轮14侧的缘部通过的铅垂线(对重侧贯通孔铅垂线)Q与对重吊轮铅垂线B之间的范围S内。
并且,在该例中,轿厢侧贯通孔4和轿厢导轨各自的中心线在沿着驱动绳轮14的轴线方向观察时与轿厢吊轮铅垂线A一致,对重侧贯通孔5和对重导轨各自的中心线在沿着驱动绳轮14的轴线方向观察时与对重吊轮铅垂线B一致。
在沿着驱动绳轮14的轴线方向观察时,如图1所示,从驱动绳轮14朝向轿厢侧绳头组合部16的主绳索15以通过驱动绳轮14的轴线的铅垂线(驱动绳轮铅垂线)C为基准、从相比轿厢吊轮8远离该铅垂线C的一侧朝向相比轿厢吊轮8接近该铅垂线C的一侧被卷绕在轿厢吊轮8上。即,从驱动绳轮14朝向轿厢侧绳头组合部16的主绳索15从在水平方向上相比轿厢吊轮8远离驱动绳轮14的一侧朝向相比轿厢吊轮8接近驱动绳轮14的一侧被卷绕在轿厢吊轮8上。
在沿着驱动绳轮14的轴线方向观察时,从驱动绳轮14朝向对重侧绳头组合部17的主绳索15以驱动绳轮铅垂线C为基准、从相比对重吊轮9远离该铅垂线C的一侧朝向相比对重吊轮9接近该铅垂线C的一侧被卷绕在对重吊轮9上。即,从驱动绳轮14朝向对重侧绳头组合部17的主绳索15从在水平方向上相比对重吊轮9远离驱动绳轮14的一侧朝向相比对重吊轮9接近驱动绳轮14的一侧被卷绕在对重吊轮9上。
如图1所示,主绳索15具有:第1主绳索部15a,其位于驱动绳轮14和轿厢吊轮8之间;第2主绳索部15b,其位于轿厢吊轮8和轿厢侧绳头组合部16之间;第3主绳索部15c,其位于驱动绳轮14和对重吊轮9之间;以及第4主绳索部15d,其位于对重吊轮9和对重侧绳头组合部17之间。第3主绳索部15c被卷绕在偏导轮11上。
第1主绳索部15a和第2主绳索部15b穿过公共的轿厢侧贯通孔4。并且,如图1所示,第1主绳索部15a和第2主绳索部15b在沿着驱动绳轮14的轴线方向观察时彼此相交。在沿着驱动绳轮14的轴线方向观察时,轿厢侧绳头组合部16配置于在水平方向上相比轿厢吊轮铅垂线A远离驱动绳轮14的位置处。
第3主绳索部15c和第4主绳索部15d穿过公共的对重侧贯通孔5。并且,如图1所示,第3主绳索部15c和第4主绳索部15d在沿着驱动绳轮14的轴线方向观察时彼此相交。在沿着驱动绳轮14的轴线方向观察时,对重侧绳头组合部17配置于在水平方向上相比对重吊轮铅垂线B远离驱动绳轮14的位置处。
即,在沿着驱动绳轮14的轴线方向观察时,轿厢侧绳头组合部16和对重侧绳头组合部17配置在轿厢吊轮铅垂线A与对重吊轮铅垂线B之间的范围外。
图3是图1中的第1主绳索部15a和第2主绳索部15b彼此相交的部分处的水平剖面图。如图3所示,在该例中,4条第1主绳索部15a和4条第2主绳索部15b穿过公共的轿厢侧贯通孔4。各条第1主绳索部15a在驱动绳轮14的厚度方向(即驱动绳轮14的轴线方向)上对应于驱动绳轮14的槽的间距而排列。并且,各条第1主绳索部15a配置在驱动绳轮14的厚度的范围内。与此相对,各条第2主绳索部15b配置在驱动绳轮14的厚度的范围外,以避免与第1主绳索部15a接触。在该例中,在各条第1主绳索部15a排列的方向(驱动绳轮14的厚度方向)上,在配置有各条第1主绳索部15a的范围的两侧分开配置有各两条的第2主绳索部15b。各条第2主绳索部15b在驱动绳轮14的厚度方向上的倾斜度大于第1主绳索部15a,由此避免与第1主绳索部15a接触。
在该例中,4条第3主绳索部15c和4条第4主绳索部15d穿过公共的对重侧贯通孔5。第3主绳索部15c和第4主绳索部15d之间的位置关系与第1主绳索部15a和第2主绳索部15b之间的位置关系相同,但没有图示。即,各条第3主绳索部15c在驱动绳轮14的厚度方向上对应于驱动绳轮14的槽的间距而排列。并且,各条第3主绳索部15c配置在驱动绳轮14的厚度的范围内。与此相对,各条第4主绳索部15d配置在驱动绳轮14的厚度的范围外。在该例中,在各条第3主绳索部15c排列的方向(驱动绳轮14的厚度方向)上,在配置有各条第3主绳索部15c的范围的两侧分开配置有各两条的第4主绳索部15d。各条第4主绳索部15d在驱动绳轮14的厚度方向上的倾斜度大于第3主绳索部15c,由此避免与第3主绳索部15c接触。
即,从驱动绳轮14延伸的第1主绳索部15a和第3主绳索部15c配置在驱动绳轮14的厚度的范围内,分别与轿厢侧绳头组合部16和对重侧绳头组合部17连接的第2主绳索部15b和第4主绳索部15d配置在驱动绳轮14的厚度的范围外。
在驱动绳轮14借助曳引机10的驱动力而旋转时,第1主绳索部15a和第3主绳索部15c在各自的长度方向上移动。由此,轿厢6和对重7进行升降。此时,第2主绳索部15b和第4主绳索部15d分别与轿厢侧绳头组合部16和对重侧绳头组合部17连接,因而不会朝向主绳索15的长度方向移动。
下面,说明将改装前的电梯(即,主绳索对轿厢6和对重7的吊挂方式为绕绳比1:1方式)电梯变更为改装后的电梯(即,主绳索对轿厢6和对重7的吊挂方式为绕绳比2:1方式)的电梯的改装方法,其中,在改装前的电梯中,利用一端部与轿厢6连接、另一端部与对重7连接的主绳索吊挂轿厢6和对重7,在改装后的电梯中,利用被卷绕在设于轿厢6的轿厢吊轮8和设于对重7的对重吊轮9上的主绳索吊挂轿厢6和对重7。
在进行将主绳索对轿厢6和对重7的吊挂方式从1:1变更为2:1的改装施工时,首先利用支撑部件支撑轿厢6和对重7,使得轿厢6和对重7不坠落。然后,将改装前的已有的曳引机和偏导轮、主绳索等卸下。
然后,在轿厢6的上部安装新的轿厢吊轮8(轿厢吊轮安装工序),并且在对重7的上部安装新的对重吊轮9(对重吊轮安装工序)。另外,在机房2内的机械台12分别设置新的曳引机10和偏导轮11(设备设置工序)。
然后,在设于机房地面3的已有的轿厢侧贯通孔4和已有的对重侧贯通孔5中穿过主绳索15,将主绳索15卷绕在曳引机10的驱动绳轮14、偏导轮11、轿厢吊轮8和对重吊轮9上,并且将主绳索15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分别与在机房2内的机械台12设置的轿厢侧绳头组合部16和对重侧绳头组合部17连接。
此时,如图1所示,将从驱动绳轮14朝向轿厢侧绳头组合部16的主绳索15从在水平方向上相比轿厢吊轮8远离驱动绳轮14的一侧卷绕在轿厢吊轮8上,将从驱动绳轮14朝向对重侧绳头组合部17的主绳索15从在水平方向上相比对重吊轮9远离驱动绳轮14的一侧卷绕在对重吊轮9上。并且,将主绳索15的第1主绳索部15a和第2主绳索部15b穿过公共的轿厢侧贯通孔4,将主绳索15的第3主绳索部15c和第4主绳索部15d穿过公共的对重侧贯通孔5。另外,使得在沿着驱动绳轮14的轴线方向观察主绳索15时主绳索15的第1主绳索部15a和第2主绳索部15b交叉,并且主绳索15的第3主绳索部15c和第4主绳索部15d交叉。
然后,将支撑轿厢6和对重7的支撑部件卸下,由此利用主绳索15吊挂轿厢6和对重7(吊挂工序)。这样,将主绳索对轿厢6和对重7的吊挂方式从1:1变更为2:1。
在这样的电梯中,从驱动绳轮14朝向轿厢侧绳头组合部16的主绳索15从在水平方向上相比轿厢吊轮8远离驱动绳轮14的一侧被卷绕在轿厢吊轮8上,并且从驱动绳轮14朝向对重侧绳头组合部17的主绳索15从在水平方向上相比对重吊轮9远离驱动绳轮14的一侧被卷绕在对重吊轮9上,在沿着驱动绳轮14的轴线方向观察时,主绳索15的第1主绳索部15a和第2主绳索部15b彼此交叉,并且第3主绳索部15c和第4主绳索部15d彼此交叉,因而能够避免轿厢侧绳头组合部16和对重侧绳头组合部17分别干涉到曳引机10,在轿厢侧贯通孔4的位置减小第1主绳索部15a与第2主绳索部15b之间的距离,并且在对重侧贯通孔5的位置减小第3主绳索部15c与第4主绳索部15d之间的距离。由此,能够容易设置轿厢侧绳头组合部16和对重侧绳头组合部17,并且能够容易进行将第1及第2主绳索部15a、15b穿过公共的轿厢侧贯通孔4的作业、以及将第3及第4主绳索部15c、15d穿过公共的对重侧贯通孔5的作业。尤其是在进行将主绳索15对轿厢6和对重7的吊挂方式从1:1变更为2:1的改装施工的情况下,能够减少进行扩大轿厢侧贯通孔4和对重侧贯通孔5的施工、以及在机房地面3追加其它贯通孔的施工的必要性。并且,由于主绳索15对轿厢6和对重7的吊挂方式为绕绳比2:1方式,因而能够实现曳引机10的小型化,能够容易进行曳引机10等的起吊作业。并且,能够容易确保在机房2内的作业空间,也能够实现在机房2内的作业性的提高。因此,能够容易进行电梯的设置作业。
另外,在沿着上下方向观察轿厢侧贯通孔4时,第1主绳索部15a配置在驱动绳轮14的厚度的范围内,第2主绳索部15b配置在驱动绳轮14的厚度的范围外,在沿着上下方向观察对重侧贯通孔5时,第3主绳索部15c配置在驱动绳轮14的厚度的范围内,第4主绳索部15d配置在驱动绳轮14的厚度的范围外,因而能够防止在轿厢6和对重7升降时移动的第1及第3主绳索部15a、15c在驱动绳轮14的厚度方向上大幅倾斜,并且能够使第1及第2主绳索部15a、15b彼此交叉,使第3及第4主绳索部15c、15d彼此交叉。由此,能够使主绳索15在驱动绳轮14、轿厢吊轮8及对重吊轮9更顺畅地移动,能够使轿厢6和对重7的移动更顺畅。
另外,在沿着驱动绳轮14的轴线方向观察时,驱动绳轮14配置在轿厢吊轮铅垂线A和对重吊轮铅垂线B之间的范围内,在沿着驱动绳轮14的轴线方向观察时,轿厢侧绳头组合部16和对重侧绳头组合部17配置在轿厢吊轮铅垂线A和对重吊轮铅垂线B之间的范围外,因而能够更可靠地防止轿厢侧绳头组合部16和对重侧绳头组合部17分别干涉到曳引机10。
另外,在沿着驱动绳轮14的轴线方向观察时,驱动绳轮14的水平方向上的一个端部被***到轿厢侧贯通孔铅垂线P与轿厢吊轮铅垂线A之间的范围R内,因而在第1主绳索部15a的方向由于轿厢6的下降而接近铅垂方向、或第1主绳索部15a的倾斜角度由于轿厢6的上升而增大时,也能够防止主绳索部15与轿厢侧贯通孔4的内表面接触。
并且,在沿着驱动绳轮14的轴线方向观察时,偏导轮11的水平方向上的一个端部被***到对重侧贯通孔铅垂线Q与对重吊轮铅垂线B之间的范围S内,因而在第3主绳索部15c的方向由于对重7的下降而接近铅垂方向、或第3主绳索部15c的倾斜角度由于对重7的上升而增大时,也能够防止主绳索部15与对重侧贯通孔5的内表面接触。
另外,在将主绳索15对轿厢6和对重7的吊挂方式从1:1变更为2:1的电梯改装施工中,将从驱动绳轮14朝向轿厢侧绳头组合部16的主绳索15从相比轿厢吊轮8远离驱动绳轮14的一侧卷绕在轿厢吊轮8上,并且将从驱动绳轮14朝向对重侧绳头组合部17的主绳索15从相比对重吊轮9远离驱动绳轮14的一侧卷绕在对重吊轮9上,因而避免轿厢侧绳头组合部16和对重侧绳头组合部17分别干涉到曳引机10,能够在轿厢侧贯通孔4的位置处减小第1主绳索部15a与第2主绳索部15b之间的距离,并且在对重侧贯通孔5的位置处减小第3主绳索部15c与第4主绳索部15d之间的距离。由此,能够容易设置轿厢侧绳头组合部16和对重侧绳头组合部17,并且能够降低进行扩大轿厢侧贯通孔4和对重侧贯通孔5的施工、以及在机房地面3追加其它贯通孔的施工的必要性。由此,能够容易进行电梯的设置作业,并且容易进行电梯的改装施工。
下面,说明用于与本发明进行比较的比较例1和比较例2。图4是示出比较例1的电梯的纵剖面图。另外,图5是示出比较例2的电梯的纵剖面图。在比较例1和比较例2中,在沿着驱动绳轮14的轴线方向观察时,从驱动绳轮14朝向轿厢侧绳头组合部16的主绳索15从以驱动绳轮铅垂线C为基准相比轿厢吊轮8靠近该铅垂线C的一侧被卷绕在轿厢吊轮8上。并且,在比较例1和比较例2中,在沿着驱动绳轮14的轴线方向观察时,从驱动绳轮14朝向对重侧绳头组合部17的主绳索15从以驱动绳轮铅垂线C为基准相比对重吊轮9靠近该铅垂线C的一侧被卷绕在对重吊轮9上。另外,在比较例1和比较例2中,在沿着驱动绳轮14的轴线方向观察主绳索15时,不存在主绳索15彼此交叉的部位。
在比较例1中,如图4所示,轿厢侧绳头组合部16和对重侧绳头组合部17分别设置为避免干涉曳引机10。与此相对,在比较例2中,如图5所示,主绳索15设置为避免干涉各轿厢侧贯通孔4和对重侧贯通孔5。
在比较例1中,在避免与曳引机10的干涉来分别设置轿厢侧绳头组合部16和对重侧绳头组合部17时,如图4所示可知,主绳索15会干涉到轿厢侧贯通孔4及对重侧贯通孔5。另外,在比较例2中,在避免与各轿厢侧贯通孔4及对重侧贯通孔5的干涉来设置主绳索15时,如图5所示可知,轿厢侧绳头组合部16和对重侧绳头组合部17会分别干涉到曳引机10。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轿厢吊轮8和对重吊轮9各自的轴线与驱动绳轮14的轴线平行,但也可以是,在沿着上下方向观察轿厢吊轮8和对重吊轮9时,使轿厢吊轮8和对重吊轮9各自的轴线中至少任意一条轴线相对于驱动绳轮14的轴线倾斜。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偏导轮11设置在机房2内,但如果主绳索15不会干涉到轿厢侧贯通孔4和对重侧贯通孔5,则也可以没有偏导轮11。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轿厢吊轮8的外径大于轿厢侧贯通孔4的宽度尺寸,但也可以将轿厢吊轮8的外径设为轿厢侧贯通孔4的宽度尺寸以下的尺寸。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重吊轮9的外径大于对重侧贯通孔5的宽度尺寸,但也可以将对重吊轮9的外径设为对重侧贯通孔5的宽度尺寸以下的尺寸。

Claims (4)

1.一种电梯,该电梯具有:
轿厢,其能够在井道内升降;
轿厢吊轮,其设于所述轿厢的上部;
对重,其能够在所述井道内升降;
对重吊轮,其设于所述对重的上部;
驱动装置,其具有驱动绳轮,该驱动装置设置在位于所述井道的上部的机房内,产生使所述轿厢和所述对重升降的驱动力;以及
主绳索,其分别与设置在所述机房内的轿厢侧绳头组合部和对重侧绳头组合部连接,通过被卷绕在所述驱动绳轮、所述轿厢吊轮及所述对重吊轮上而吊挂所述轿厢和所述对重,
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驱动绳轮朝向所述轿厢侧绳头组合部的所述主绳索从在水平方向上相比所述轿厢吊轮远离所述驱动绳轮的一侧卷绕在所述轿厢吊轮上,
从所述驱动绳轮朝向所述对重侧绳头组合部的所述主绳索从在水平方向上相比所述对重吊轮远离所述驱动绳轮的一侧卷绕在所述对重吊轮上,
所述主绳索具有:第1主绳索部,其位于所述驱动绳轮和所述轿厢吊轮之间;第2主绳索部,其位于所述轿厢吊轮和所述轿厢侧绳头组合部之间;第3主绳索部,其位于所述驱动绳轮和所述对重吊轮之间;以及第4主绳索部,其位于所述对重吊轮和所述对重侧绳头组合部之间,
所述第1主绳索部和所述第2主绳索部穿过在隔开所述井道和所述机房的机房地面设置的公共的轿厢侧贯通孔,且在沿着所述驱动绳轮的轴线方向观察时彼此交叉,
所述第3主绳索部和所述第4主绳索部穿过在所述机房地面设置的公共的对重侧贯通孔,且在沿着所述驱动绳轮的轴线方向观察时彼此交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
在沿着上下方向观察所述轿厢侧贯通孔时,所述第1主绳索部被配置在所述驱动绳轮的厚度的范围内,所述第2主绳索部被配置在所述驱动绳轮的厚度的范围外,
在沿着上下方向观察所述对重侧贯通孔时,所述第3主绳索部被配置在所述驱动绳轮的厚度的范围内,所述第4主绳索部被配置在所述驱动绳轮的厚度的范围外。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
在沿着所述驱动绳轮的轴线方向观察时,所述驱动绳轮被配置在通过所述轿厢吊轮的轴线的轿厢吊轮铅垂线与通过所述对重吊轮的轴线的对重吊轮铅垂线之间的范围内,
在沿着所述驱动绳轮的轴线方向观察时,所述轿厢侧绳头组合部和所述对重侧绳头组合部被配置在所述轿厢吊轮铅垂线和所述对重吊轮铅垂线之间的范围外。
4.一种电梯的改装方法,将主绳索对轿厢和对重的吊挂方式从1:1变更为2:1,其特征在于,该电梯的改装方法包括:
轿厢吊轮安装工序,在所述轿厢的上部安装轿厢吊轮;
对重吊轮安装工序,在所述对重的上部安装对重吊轮;以及
吊挂工序,将所述主绳索连接在位于井道上部的机房内设置的轿厢侧绳头组合部和对重侧绳头组合部,将所述主绳索卷绕在所述轿厢吊轮、所述对重吊轮以及被设置于所述机房内的驱动装置的驱动绳轮上,由此利用所述主绳索吊挂所述轿厢和所述对重,
在所述吊挂工序中,将从所述驱动绳轮朝向所述轿厢侧绳头组合部的主绳索从在水平方向上相比所述轿厢吊轮远离所述驱动绳轮的一侧卷绕在所述轿厢吊轮上,并且将从所述驱动绳轮朝向所述对重侧绳头组合部的所述主绳索从在水平方向上相比所述对重吊轮远离所述驱动绳轮的一侧卷绕在所述对重吊轮上,
在所述吊挂工序中设置的所述主绳索具有:第1主绳索部,其位于所述驱动绳轮和所述轿厢吊轮之间;第2主绳索部,其位于所述轿厢吊轮和所述轿厢侧绳头组合部之间;第3主绳索部,其位于所述驱动绳轮和所述对重吊轮之间;以及第4主绳索部,其位于所述对重吊轮和所述对重侧绳头组合部之间,
所述第1主绳索部和所述第2主绳索部穿过在隔开所述井道和所述机房的机房地面设置的公共的轿厢侧贯通孔,且在沿着所述驱动绳轮的轴线方向观察时彼此交叉,
所述第3主绳索部和所述第4主绳索部穿过在所述机房地面设置的公共的对重侧贯通孔,且在沿着所述驱动绳轮的轴线方向观察时彼此交叉。
CN201280073935.1A 2012-06-18 2012-06-18 电梯及电梯的改装方法 Active CN10436418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2/065495 WO2013190615A1 (ja) 2012-06-18 2012-06-18 エレベータ、及びエレベータの改修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64180A CN104364180A (zh) 2015-02-18
CN104364180B true CN104364180B (zh) 2016-08-31

Family

ID=497682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73935.1A Active CN104364180B (zh) 2012-06-18 2012-06-18 电梯及电梯的改装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9475675B2 (zh)
JP (1) JP5746435B2 (zh)
KR (1) KR101636194B1 (zh)
CN (1) CN104364180B (zh)
DE (1) DE112012006547B4 (zh)
HK (1) HK1204469A1 (zh)
WO (1) WO201319061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I125336B (fi) * 2012-10-31 2015-08-31 Kone Corp Hissijärjestely
EP3313765A1 (en) * 2015-06-23 2018-05-02 Otis Elevator Company Increased traction of elevator system belt
DE102016123376A1 (de) * 2016-12-02 2018-06-07 Siemag Tecberg Gmbh Förderanlage für Endlager
WO2018198240A1 (ja) * 2017-04-26 2018-11-0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その懸架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DE112019007977T5 (de) * 2019-12-18 2022-09-2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Aufzugvorrichtung
CN113581972A (zh) * 2021-07-30 2021-11-02 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1∶1电梯改造为2∶1电梯用的反绳轮安装结构及改造方法
JP7448066B1 (ja) 2023-04-11 2024-03-12 三菱電機ビル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用巻上装置のロープ溝加工方法、エレベータ用巻上装置の製造方法、エレベータ用巻上装置、ロープ溝加工システム及びエレベータ装置の主ロープ取外方法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312449A1 (fr) * 1975-05-28 1976-12-24 Kone Oy Ascenseur a roue de levage
GB2190891A (en) * 1986-05-29 1987-12-02 Kone Elevator Gmbh Traction sheave lift
GB2216486A (en) * 1988-03-09 1989-10-11 Kone Elevator Gmbh A rope suspension system for an elevator.
CN1077432A (zh) * 1992-04-14 1993-10-20 科尼电梯有限公司 钢索悬吊装置
CN1086788A (zh) * 1992-07-07 1994-05-18 科尼电梯有限公司 牵引轮式电梯
WO2004106212A1 (ja) * 2003-05-30 2004-12-09 Hitachi, Ltd.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EP1641701A1 (en) * 2003-06-30 2006-04-05 Kone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modernizing an elevator
CN101122098A (zh) * 2006-08-11 2008-02-13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电梯支持装置、具有该电梯支持装置的电梯***及组装方法
EP2082983A1 (de) * 2008-01-28 2009-07-29 ThyssenKrupp Aufzugswerke GmbH Aufzugsanlage
CN201817175U (zh) * 2010-09-29 2011-05-04 西子奥的斯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钢丝绳曳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890002051B1 (ko) * 1984-03-16 1989-06-15 미쓰비시전기주식회사 엘리베이터의 권상장치
FI100791B (fi) * 1995-06-22 1998-02-27 Kone Oy Vetopyörähissi
FI100793B (fi) * 1995-06-22 1998-02-27 Kone Oy Vetopyörähissi
US5931265A (en) * 1997-03-27 1999-08-03 Otis Elevator Company Rope climbing elevator
JP2002080178A (ja) * 2000-09-04 2002-03-1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装置
AU2001285634B2 (en) * 2000-09-27 2006-09-14 Inventio Ag Elevator with drive unit mounted in a superior lateral section of the elevator hoistway
US20030188930A1 (en) * 2002-04-04 2003-10-09 Richard Lauch Roping configuration for traction machineroomless elevator
CN1298605C (zh) * 2002-07-11 2007-02-07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装置
MY137170A (en) * 2003-02-04 2009-01-30 Toshiba Elevator Kk Elevator
FI20030973A0 (fi) 2003-06-30 2003-06-30 Kone Corp Menetelmä hissin nostotoiminnon modernisoimiseksi ja modernisointijärjestely
PT1555232T (pt) * 2004-01-07 2017-03-13 Inventio Ag Processo para a modernização de uma máquina de tração num elevador
US8205720B2 (en) * 2008-12-30 2012-06-26 Kone Corporation Method for installing the hoisting roping of an elevator
US20110315487A1 (en) 2009-03-16 2011-12-29 Otis Elevator Company Arrangement of elevator machines
FI20090389A (fi) * 2009-10-23 2011-04-24 Kone Corp Menetelmä hissin valmistamisessa
WO2014068186A1 (en) * 2012-10-31 2014-05-08 Kone Corporation Elevator and method for modernizing an elevator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312449A1 (fr) * 1975-05-28 1976-12-24 Kone Oy Ascenseur a roue de levage
GB2190891A (en) * 1986-05-29 1987-12-02 Kone Elevator Gmbh Traction sheave lift
GB2216486A (en) * 1988-03-09 1989-10-11 Kone Elevator Gmbh A rope suspension system for an elevator.
CN1077432A (zh) * 1992-04-14 1993-10-20 科尼电梯有限公司 钢索悬吊装置
CN1086788A (zh) * 1992-07-07 1994-05-18 科尼电梯有限公司 牵引轮式电梯
WO2004106212A1 (ja) * 2003-05-30 2004-12-09 Hitachi, Ltd.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EP1641701A1 (en) * 2003-06-30 2006-04-05 Kone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modernizing an elevator
JP2007514622A (ja) * 2003-06-30 2007-06-07 コネ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エレベータの巻上機能の最新化方法よび最新化装置
CN101122098A (zh) * 2006-08-11 2008-02-13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电梯支持装置、具有该电梯支持装置的电梯***及组装方法
EP2082983A1 (de) * 2008-01-28 2009-07-29 ThyssenKrupp Aufzugswerke GmbH Aufzugsanlage
CN201817175U (zh) * 2010-09-29 2011-05-04 西子奥的斯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钢丝绳曳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HK1204469A1 (zh) 2015-11-20
JPWO2013190615A1 (ja) 2016-02-08
WO2013190615A1 (ja) 2013-12-27
KR20150013873A (ko) 2015-02-05
CN104364180A (zh) 2015-02-18
DE112012006547T5 (de) 2015-03-05
US9475675B2 (en) 2016-10-25
US20150107940A1 (en) 2015-04-23
JP5746435B2 (ja) 2015-07-08
DE112012006547B4 (de) 2019-08-14
KR101636194B1 (ko) 2016-07-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64180B (zh) 电梯及电梯的改装方法
KR101884988B1 (ko) 로프 리스 엘리베이터
CN104334490B (zh) 电梯装置和方法
CN105026298B (zh) 电梯的改造方法
CN107108164B (zh) 电梯***绳系布置
CN109153539B (zh) 电梯的曳引机安装方法
US20160236905A1 (en) Elevator installation
CN101804936B (zh) 电梯
TW201615532A (zh) 無機械室電梯的改造方法
CN102471023B (zh) 电梯装置
CN101837921B (zh) 电梯的轿厢
CN107555289B (zh) 无机房电梯的改装方法及无机房电梯
JP2019512440A (ja) 昇降路の異なる区間において互いに独立に移動する複数のエレベータかご及びカウンタウェイトの懸架及び巻上げモータシステム
CN105800418A (zh) 电梯对重搬出搬入装置
CN105314497B (zh) 电梯
JP6336225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104944266B (zh) 电梯对重装置及其改造方法
JP6567143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2006016184A (ja) Cwtレスエレベータ装置
US20150158701A1 (en) Low-rise elevator
JP4900971B2 (ja)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CN2926159Y (zh) 一种无机房电梯
CN104395221A (zh) 电梯吊索的防晃动装置
KR102088908B1 (ko) 엘리베이터 장치
CN203820242U (zh) 电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20446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20446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atentee after: Mitsubishi Electric Building Solutions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atentee before: MITSUBISHI ELECTRIC BUILDING TECHNO-SERVICE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