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38068B - 摄影设备、摄影设备的控制方法、摄影设备*** - Google Patents

摄影设备、摄影设备的控制方法、摄影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38068B
CN104238068B CN201410268498.XA CN201410268498A CN104238068B CN 104238068 B CN104238068 B CN 104238068B CN 201410268498 A CN201410268498 A CN 201410268498A CN 104238068 B CN104238068 B CN 10423806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zoom
processing
photographic
foc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6849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38068A (zh
Inventor
金子哲也
丸藤贵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ozhixi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lympu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12766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173060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12767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072621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Olympus Corp filed Critical Olympu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2380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380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380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3806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 H04N23/63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for displaying additional information relating to control or operation of the camera
    • H04N23/635Region indicators; Field of view indicat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1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ased on recognised objec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2Control of parameters via user interfa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7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 H04N23/672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based on the phase difference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7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 H04N23/673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based on contrast or high frequency components of image signals, e.g. hill climbing metho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9Control of means for changing angle of the field of view, e.g. optical zoom objectives or electronic zoom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摄影设备、摄影设备的控制方法、摄影设备***。可容易地进行电动变焦微调的摄影设备具有:摄像部(26、13),其能够变更摄影参数;显示部(18),其以能够视觉确认的方式显示从摄像部输出的图像信号;旋转操作部件(23),其对摄影参数进行变更操作;参数控制单元(11(206)),其进行摄影参数的控制;以及显示控制部(11d),其将与旋转操作部件的旋转操作对应的摄影参数变更的效果重叠在从摄像部输出的图像信号上并在显示部中进行显示。

Description

摄影设备、摄影设备的控制方法、摄影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环状的旋转操作部件、进行动作模式的控制切换的摄影设备、该摄影设备的控制方法、包括上述摄影设备的摄影设备***、存储在摄影设备的存储介质内的摄影控制程序。
背景技术
以往,具有设有用于使被摄体像成像的摄影光学***的镜头镜筒、拍摄静态图像和动态图像等的照相机等摄影设备一般得到实用化并得到广泛普及。在这种以往的摄影设备中,为了极其便于携带而始终有小型化的要求,并且为了应对各种摄影状况而进行多功能化的趋势近年来显著。
例如,在这种以往的摄影设备中,具有多个驱动机构部以根据合适目的分别驱动构成摄影光学***的多个光学镜头,对这些多个驱动机构进行驱动控制,实现变焦功能和焦点调节功能等。并且,为了根据使用者的要求而自由执行该各种功能,在摄影设备主体或者镜头镜筒的外装部等上设置有环状的旋转操作部件。而且,该环状的旋转操作部件除了例如变焦控制和对焦控制以外,还用于变更光圈值、快门速度值、曝光校正值、白平衡、图像处理参数设定等变更摄影时的效果的摄影参数。
这样,在以往的摄影设备中,针对想要操作的项目、操作的速度、粗调、微调等的要求增加,难以知道在进行什么样的操作后会执行什么样的控制。
因此,在以往的摄影设备中的镜头镜筒中,取代例如以往的圆环状的转动式操作部件,针对与这些以往的操作部件不同方式的操作部件,例如在日本特开2010-117444号公报等中提出了各种方案。
在由上述日本特开2010-117444号公报公开的摄影设备中的镜头镜筒中,配设触摸垫取代以往方式的转动操作部件作为设置在镜头镜筒上的操作部件,提高了设计的自由度。
然而,在上述日本特开2010-117444号公报公开的手段中,未考虑对伴随设备的小型化的多个操作部件的配置,依然存在未期望地同时操作例如多个操作部件等的可能性。并且,在该公报公开的设备中,也没有考虑操作简化、直观操作、微调便利性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简单的操作直观地切换微调、粗调的摄影参数控制方法、具有该控制方法的摄影设备。
并且,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在可进行多个操作的同时、能够防止误操作的摄影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摄影设备具有:摄像部,其能够变更摄影参数;显示部,其以能够视觉确认的方式显示从上述摄像部输出的图像信号;旋转操作部件,其对上述摄影参数进行变更操作;参数控制部,其进行上述摄影参数的控制;以及显示控制部,其将与上述旋转操作部件的旋转操作对应的上述摄影参数变更的效果重叠在从上述摄像部输出的图像信号上而在上述显示部中进行显示。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摄影设备的控制方法包含如下步骤:摄像部取得适当变更了摄影参数后的图像信号;显示部以能够视觉确认的方式显示从上述摄像部输出的图像信号;旋转操作部件根据操作输出变更上述摄影参数的变更指示信号;参数控制单元进行来自上述旋转操作部件的上述摄影参数的控制;显示控制部将与上述旋转操作部件的旋转操作对应的上述摄影参数变更的效果重叠在从上述摄像部输出的图像信号上,并在上述显示部中进行显示。
本发明的另一方式的摄影设备***具有:摄像部,其能够变更摄影参数;显示部,其以能够视觉确认的方式显示从上述摄像部输出的图像信号;旋转操作部件,其对上述摄影参数进行变更操作;参数控制部,其进行上述摄影参数的控制;以及显示控制部,其将与上述旋转操作部件的旋转操作对应的上述摄影参数变更的效果重叠在从上述摄像部输出的图像信号上而在上述显示部中进行显示。
本发明的另一方式的存储在摄影设备的存储介质内的摄影控制程序具有如下步骤:通过摄像部取得适当变更了摄影参数的图像信号;通过显示部以能够视觉确认的方式显示从上述摄像部输出的图像信号;通过旋转操作部件输出与变更上述摄影参数的操作对应的变更指示信号;通过参数控制部进行来自上述旋转操作部件的与变更指示输出对应的上述摄影参数的控制;通过显示控制部进行重叠在从上述摄像部输出的图像信号上并包含与上述旋转操作部件的旋转操作对应的上述摄影参数变更的效果的显示控制,并进行向上述显示部的图像显示。
将这些发明进行合并,成为如下的用户接口:在利用环状的旋转操作部件的同时、在可进行各种电气辅助显示的显示部上进行辅助显示,具有用户容易理解的操作引导。也就是说,特征在于具有:摄像部,其能够变更摄影参数(变焦、对焦等。并且变焦无论是光学变焦还是电子变焦都能应对);旋转操作部件(镜头镜筒侧的环状操作部件、主体侧的拨盘式等的操作部件);显示部(液晶面板、有机EL面板、电子取景器等),其以能够视觉确认的方式显示从上述摄像部输出的图像信号;光学***控制部,其进行上述摄影参数控制;以及显示控制部(进行变焦范围、焦点调整状态等的显示,并进行可由用户确认显示并直观地进行旋转操作部的操作的控制),其将将伴随上述旋转操作的上述摄影参数变更的效果重叠在从上述摄像部输出的图像信号上,并在上述显示部中进行显示。
关于旋转操作部,若是以摄像、观察方向作为旋转中心的旋转操作,则作为显示部的表面上的二维坐标,可对应地显示该操作的旋转位置是哪个位置,视觉确认效果倍增。
本发明的目的和利益将根据以下详细说明而更加清楚。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通过简单的操作直观地切换微调、粗调的摄影参数控制方法,以及具有该控制方法的摄影设备。
并且,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摄影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在能够通过协作操作多个操作部件而进行控制切换的同时,能够防止误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摄影设备(照相机)的内部主要结构的概略的框结构图。
图2是使用图1的摄影设备(照相机)进行摄影时的摄影状况的概念图。
图3是示出图1的摄影设备(照相机)中的照相机控制的处理序列的流程图。
图4是示出图3的处理序列中的子程序(步骤S117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5是示出通过图1的摄影设备(照相机)以图2所示的状况作为摄影对象时的摄影范围的概念图。
图6是示出图1的摄影设备(照相机)中的在变焦微调模式下进行动作时的实时取景图像显示的一例、并示出在变焦微调模式下动作中的实时取景图像、和在该状况下对变焦微调用的期望的变焦范围进行设定操作时的状态的图。
图7是示出图5的设定操作的结果、即变化后的实时取景图像的显示例的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摄影设备(照相机)中的照相机控制处理序列的流程图。
图9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摄影设备(照相机)中的摄影动作时的显示部的显示例,是示出摄影设备(照相机)的显示部中显示的实时取景图像的一例的图。
图10是示出在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摄影设备(照相机)中的变焦微调模式时的实时取景图像的一例、并示出刚向变焦微调模式切换后的显示部的显示例的图。
图11是示出在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摄影设备(照相机)中的变焦微调模式时设定操作中的状态、并示出在从图10的状态向望远侧(长焦点侧)进行了变焦操作的情况下的显示部的显示例的图。
图12是示出在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摄影设备(照相机)中的变焦微调模式时设定操作中的状态、并示出在从图10的状态向广角侧(短焦点侧)进行了变焦操作的情况下的显示部的显示例的图。
图13是示出在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摄影设备(照相机)中的变焦微调模式时进行了变焦驱动控制后的显示部18的显示状态的例子、并示出图11后的状态、即采用了使一个变焦端转动到图10的变焦位置、使另一个变焦端在望远方向上转动的图11的设定的情况下、在该变焦范围的大致中心设定了变焦位置时的显示画面的例子的图。
图14是示出在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摄影设备(照相机)中的变焦微调模式时进行了变焦驱动控制后的显示部18的显示状态的例子、并示出在图12后的状态、即采用了使一个变焦端转动到图10的变焦位置、使另一个变焦端在广角方向上转动的图12的设定的情况下、在该变焦范围的大致中心设定了变焦位置时的显示画面的例子的图。
图15是示出在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摄影设备(照相机)中的变焦微调模式时的对焦环的环旋转量和视场角的变化量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16是示出在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摄影设备(照相机)中的变焦微调模式时的对焦环的环旋转速度和视场角变化速度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17是示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摄影设备(照相机)中的照相机控制处理序列内包含的子程序(图3的步骤S117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8是示出使用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摄影设备(照相机)并利用对焦引导模式对图2所示的摄影对象进行摄影时、显示部在显示的实时取景图像的一例的图。
图19是视场角从图18的状态操作了对焦引导图标后的状态的图。
图20A是示出在将本实施方式的摄影设备(照相机)设定为对焦引导模式进行摄影时得到的距离分布测定结果的曲线图。
图20B是示出根据图20A的测距结果生成的环旋转量的曲线图。
图21是示出根据图20A的距离分布测定结果生成的环旋转量的另一变型例的曲线图。
图22是本实施方式的摄影设备(照相机)中的通常对焦模式时的对焦驱动和环旋转量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23是示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摄影设备(照相机)中的照相机控制处理序列中的环操作检测处理的子程序的详情的流程图。
图24是示出图23的处理序列中的子程序(步骤S237的图标显示处理)的流程图。
图25是示出图23的处理序列中的子程序(步骤S243的显示更新处理)的流程图。
图26是示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摄影设备(照相机)中的显示部中所显示的实时取景图像的一例的图。
图27是示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摄影设备(照相机)中的对焦引导模式时的实时取景图像的一例、并示出对焦在近景的被摄体上的状态的图。
图28是示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摄影设备(照相机)中对焦引导模式时的实时取景图像的一例、并示出对焦在中景的被摄体上的状态的图。
图29是示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摄影设备(照相机)中对焦引导模式时的实时取景图像的一例、并示出对焦在远景的被摄体上的状态的图。
图30是说明本发明的主要部的结构的概念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利用图示的实施方式说明本发明。在以下说明使用的各图中,为了使各结构要素的大小为能够在图上识别的程度的大小,有时使各结构要素各自的比例尺不同来示出。本发明中,这些图中记载的结构要素的数量、结构要素的形状、结构要素的大小的比率和各结构要素的相对的位置关系并不仅限于图示的形态。
以下说明的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是应用于摄影设备的情况下的例示,该摄影设备构成为,使用固体摄像元件等对通过由例如光学镜头等组成的摄影光学***成像的光学像(被摄体像)进行光电转换,将根据该光电转换处理的结果得到的图像信号转换成表示静态图像或动态图像的数字图像数据,将该图像数据记录在记录介质内,并且能够根据记录在记录介质内的数字图像数据使用显示装置显示静态图像或动态图像。
[第1实施方式]
首先,以下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摄影设备(以下简称为照相机)的概略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摄影设备(照相机)的内部主要结构的概略的框结构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照相机1由照相机机身10和镜头镜筒20构成。本照相机1是镜头镜筒20相对于照相机机身10拆装自如地构成的所谓的镜头更换式照相机。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摄影设备列举镜头更换式照相机为例进行说明,然而作为可应用本发明的摄影设备的照相机,不限于该方式,例如照相机机身10和镜头镜筒20一体构成的方式的镜头固定式的照相机也可以完全同样地应用。
照相机机身10构成为具有:信号处理控制部11、机身侧通信部12、摄像元件13、记录部14、操作部15、暂时记录部16、显示部18、触摸面板18b、时钟部19、脸检测部31等。
信号处理控制部11是如下的电路部:具有对本照相机1的整体动作进行统一控制的作为控制部的功能,具有对控制各种构成单元的控制信号进行处理并对由摄像元件13取得的图像信号(图像数据)进行图像信号处理等的作为信号处理部的功能。
在信号处理控制部11的内部具有对焦处理部11a、图像处理部11b、触摸判定部11c、显示控制部11d等各种电路部。
其中,对焦处理部11a是如下的电路部:接收从摄像元件13输出的图像信号并进行对比度检测等,并进行焦点调节处理、或者焦点位置判定、远近判定(测距)处理等图像信号处理。
图像处理部11b是根据由摄像元件13取得的图像数据实施各种图像处理的处理电路部。
触摸判定部11c是接收来自触摸面板18b的指示输入信号并判定其指示内容的信号处理电路。例如,在显示部18的显示图像上显示有图标显示等时,在使用者(用户)对与显示中的图标显示等对应的触摸面板18b上的位置进行了触摸操作、滑动操作等时,判定这些操作。触摸判定部11c的判定结果被传递到信号处理控制部11,信号处理控制部11接收该判定结果,执行与显示中的图标显示等对应的控制处理。
显示控制部11d是对显示部18进行驱动控制的控制电路部。显示控制部11d进行控制,以接收通过由摄像元件13和镜头26(后述)等构成的摄像部所生成并取得的图像数据(图像信号),使其在显示部18的显示面板上作为图像以能够视觉确认的方式显示。
这里,上述摄像部是构成为包括如下部分的单元:使来自作为摄像对象的对象物(被摄体)的光透射并形成被摄体的光学像的摄影光学***即镜头26等(后述);以及接收由该镜头26形成的被摄体像(光学像)并进行光电转换处理的摄像元件13。
摄像元件13例如应用使用CCD(Charge 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元件)等电路元件的CCD图像传感器或使用MOS(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金属氧化膜半导体)等的MOS型图像传感器等的作为固体摄像元件的光电转换元件等。将由摄像元件13生成的模拟图像信号输出到信号处理控制部11的对焦处理部11a和图像处理部11b,并对其执行各种图像信号处理。
记录部14是构成为包括如下部分的结构部:信号处理电路部,其接收从摄像元件13输出并在上述图像处理部11b中进行处理后的图像信号,将其转换为规定形式;记录由该信号处理电路部生成的图像数据的记录介质;以及对该记录介质进行驱动控制的控制部等。作为这里进行的图像信号的转换处理,例如是进行信号压缩处理等并进行记录形式的图像数据转换的处理、读入已经记录在记录介质中的图像数据并实施解压缩处理等而使图像信号复原的信号处理等。另外,关于这种压缩解压缩处理,不限于由记录部14中包含的信号处理电路部进行的形式,例如也可以是在信号处理控制部11内设置同样的信号处理电路部并由该信号处理电路部执行的形式。
暂时记录部16是暂时记录由摄像元件13取得的图像数据等的电路部,应用例如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等半导体存储器元件等。
操作部15是设置在照相机1的照相机机身10的外装部分上的通常的按钮式或者滑动式、拨盘式等形式的各种操作部件,是指例如快门释放按钮(未特别图示)等、包含各种一般操作部件的操作用的结构部。另外,作为操作部15内包含的操作部件,还有例如所谓的四方向操作部件等。该四方向操作部件进行例如显示在显示部18上的菜单画面的项目选择,或者也在指示显示图像上的位置的情况下使用。四方向操作部件作为取代后述的触摸面板18b的操作部件执行功能。来自四方向操作部件的指示信号被输出到信号处理控制部11,由该信号处理控制部11内的控制电路进行各种控制。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照相机1中,作为上述操作部15以外的操作用的操作部件,具有触摸面板18b。该触摸面板18b配置在显示部18的显示面上,是构成为通过由使用者(用户)对与显示部18上显示中的图像对应的规定区域、例如与各种图标显示相当的区域等进行触摸操作、滑动操作等而产生各种操作指示信号的操作部件。来自该触摸面板18b的指示输入信号被送到信号处理控制部11的触摸判定部11c,判定其操作输入。
显示部18由信号处理控制部11的显示控制部11d控制。即,显示部18是如下的的显示单元:例如根据从摄像元件13输出且由信号处理控制部11的图像处理部11b处理后的图像数据等显示实时取景图像,或者根据由记录部14进行了解压缩处理后的图像数据等进行已记录图像的再现显示,或者显示基于在记录部314等内预先准备好的各种图标数据等的图标或菜单画面等。显示部18构成为包括例如液晶显示器(LCD;Liquid CrystalDisplay)、等离子体显示器(PDP;Plasma Display)、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OEL;OrganicElectro Luminescence Display)等显示面板、其驱动电路等。
换句话说,显示部18成为在再现模式时在显示控制部11d的控制下再现显示基于已摄影记录的图像数据的图像的显示装置,另一方面,也作为电子取景器执行功能,其中,该电子取景器在摄影模式时在显示控制部11d的控制下,通过根据从摄像元件13输出且经过图像处理部11b已处理的图像数据依次连续地持续显示实时图像来对摄影范围进行观察、确认。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将显示部18的显示面板设置在照相机机身10的背面侧的例子,然而作为显示部18的构成例,不限于这样的形式。例如,也可以采用由用作电子取景器(EVF;Electric View Finder)的小型显示面板构成的显示部的形式。而且,也可以采用设置在背面设置的显示部和小型显示部、对两者进行切换使用的形式。
时钟部19是被称为所谓的实时时钟(Real Time Clock;RTC)的计算机的内部时钟。时钟部19例如在进行数据文件等的日期信息的赋予、或者在控制处理中的计时和时间控制等时利用。
脸检测部31是被摄体像检测电路部,其用于在根据从摄像元件13输出的图像数据显示的图像中检测是否存在与人的脸或者特定种类的动植物等(例如,狗、猫、鸟、花等)被摄体对应的图像。作为脸检测部31,也可以是,不仅检测脸图像,除此之外,还包含进行例如颜色检测或图案检测等功能。另外,信号处理控制部11具有进行如下控制的功能:即使由脸检测部31检测出的被摄体像在摄影画面内移动,也始终持续追踪其像图案,并且持续对焦。
机身侧通信部12是照相机机身10侧的通信用信号处理电路部,其通过与后述的镜头侧通信部22之间电连接,在照相机机身10和镜头镜筒20之间交换控制信号、信息信号等。
然后,镜头镜筒20主要由以下构成:镜头控制部21、镜头侧通信部22、镜头侧操作部23、变焦驱动部24a、对焦驱动部24b、光圈驱动部24c、变焦镜头位置检测部25a、对焦镜头位置检测部25b、第1转动检测部27a、第2转动检测部27b、以及作为摄影光学***的镜头26等。
镜头控制部21是在上述照相机机身10侧的信号处理控制部11的控制下控制镜头镜筒20侧的各结构单元的动作的控制部。另外,也可以省略该镜头控制部21来构成。在该情况下,镜头镜筒20侧的控制由照相机机身10侧的信号处理控制部11担负即可。
镜头侧通信部22是镜头镜筒20侧的通信用信号处理电路部,其通过与上述机身侧通信部12之间电连接而在镜头镜筒20和照相机机身10之间交换控制信号、信息信号等。
镜头侧操作部23是设置在镜头镜筒20侧的各种操作部件,具体地说,例如是进行手动的焦点调节操作的对焦环23a(第1操作部件、第1操作环)、和进行手动的变焦操作的变焦环23b(第2操作部件、第2操作环)等。该两个操作环23a、23b是圆环状操作部件,例如形成为圆环状,被配设成在镜头镜筒20的外周侧露出外周面、而且被设置成可绕该镜头镜筒20的摄影光学***即镜头26的光轴转动。而且,该两个操作环23a、23b在光轴方向上并排设置,设置在相互接近的位置。
也就是说,能够变更摄影参数的摄像部能够进行对焦调整或变焦调整。也可以包括电子变焦。而且,作为进行上述摄影参数的控制的参数控制部,有信号处理控制部。
虽然记为2个操作环,但是也可以是1个,也可以称为旋转操作部件,设置在主体上。并且,虽然记为电子取景器,但是可以是液晶面板或有机EL面板,只要是能够以视觉确认的方式显示从上述摄像部输出的图像信号的显示部即可。在上述显示部中,能够通过显示控制部在从上述摄像部输出的图像信号上重叠显示伴随上述旋转操作的上述摄影参数变更的效果。由此,当改变了变焦范围或焦点时,显示在何处对焦等,用户能够在直观地观察显示的同时进行确认,因而清楚知道如何操作旋转操作部即可。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照相机1中的镜头镜筒20中,将两个操作环23a、23b中的一方称为对焦环23a,将另一方称为变焦环23b。这里,对焦环23a构成为可绕镜头26的光轴在正反方向上无限旋转。与此相对,变焦环23b可以绕镜头26的光轴在正反方向上仅在规定范围内转动。而且,变焦环23b构成为,当朝一个方向在规定范围内转动时,执行例如向长焦点侧的变焦,并且当朝另一方向在规定范围内转动时,执行例如向短焦点侧的变焦。也就是说,变焦环23b构成为,作为通过进行转动操作来进行变焦动作的打开关闭的变焦开关执行功能,可根据转动方向进行期望的变焦操作。另外,变焦控制、变焦操作是指用于进行由摄影光学***成像的被摄体像的放大或缩小、即被摄体像的变焦的控制、操作。
在该情况下可以采用这样的结构:在变焦环23b朝一个方向或另一方向的规定范围内,例如当转动到规定范围内的中间点时第一级的开关成为接通状态,进而当转动到规定范围内(即容许转动范围内)的端部时,第二级的开关成为接通状态。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将分级开关利用于变焦速度的切换控制。并且,由于可任意设定该情况下的切换级数,因而不限于二级,可以构成为三级以上的多级开关。
而且,变焦环23b不限于上述的结构,与对焦环23a同样,也可以构成为可绕镜头26的光轴在正反方向上无限旋转。
这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照相机1中的变焦控制是通过变焦环23b的转动操作使变焦开关成为接通状态而开始的。根据变焦环23b的转动量来控制此时的变焦速度。
并且,变焦环23b构成为始终维持成为基准的规定的位置(中立位置)。因此,使用者在进行变焦操作时,在观察显示部18的取景画面等的同时进行变焦环23b的转动操作。在通过该变焦环23b的转动操作而得到期望的取景(framing)的时刻,例如手离开变焦环23b时,变焦环23b回到原来的中立位置,从而变焦动作处于关闭状态。这样的变焦控制是与以往一般形式的照相机的变焦控制相同的电动变焦控制。在这样的以往的电动变焦控制中,不合适进行变焦微调,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进行粗调整操作时利用。
除此以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照相机1中,具有变焦微调模式作为能够进行变焦设定的微调的模式,以从可设定的变焦范围(从短焦点侧的变焦端到长焦点侧的变焦端的范围)中设定规定范围的变焦范围,并在该设定变焦范围内进行详细的变焦控制来设定严密的取景。该变焦微调模式在通过使用变焦环23b的通常的变焦操作和在显示部18的显示画面中的触摸操作设定了规定的变焦范围后,使用其他的操作部件例如对焦环23a进行变焦设定的微调而进行详细的变焦控制。即,在设定为该变焦微调模式而执行了变焦控制的状态下,对焦环23a被控制成,执行与本来的对焦操作用的操作部件不同的功能,即作为用于进行变焦微调操作的变焦微调用的操作部件而执行功能。后面详细说明变焦微调模式时的作用。
另外,作为上述两个操作环23a、23b以外的镜头侧操作部23,也可以设置有例如通常摄影和接近摄影等摄影模式切换用的操作部件、用于进行电动变焦的变焦开关等其他操作部件。关于这些其他操作部件,由于是与本发明没有直接关联的部分,因而省略其图示和详细说明。
第1转动检测部27a是包含将上述对焦环23a(第1操作环)的旋转量、即操作环的旋转的机械位移量转换成电信号、并处理该信号来检测旋转方向或旋转量等的传感器等的电路部。并且,第2转动检测部27b是检测上述变焦环23b(第2操作环)的旋转量或开关接通断开等的动作状况的电路部。作为第1转动检测部27a、第2转动检测部27b,应用例如旋转编码器等。
变焦驱动部24a是在镜头控制部21的控制下进行镜头26内的变焦驱动机构部26a(后述)的变焦驱动控制的控制电路部,是变焦控制单元。对焦驱动部24b同样是在镜头控制部21的控制下进行镜头26内的对焦驱动机构部26b(后述)的驱动控制的控制电路部,是对焦驱动单元。另外,关于对焦方法,不是必须使镜头移动,有时使摄像元件移动。光圈驱动部24c同样是在镜头控制部21的控制下进行镜头26内的光圈驱动机构部26c(后述)的驱动控制的控制电路部。
变焦镜头位置检测部25a是检测变焦光学***的光轴上的位置的位置检测电路。并且,对焦镜头位置检测部25b是检测对焦光学***的光轴上的位置的位置检测电路。另外,上述两个位置检测部(25a、25b)构成为包括例如初始位置判定用的开关、光电耦合器等。
镜头26除了如上所述具有由用于使来自成为摄影对象的对象物(被摄体)的光透射并形成被摄体的光学像的多个光学镜头等组成的摄影光学***、分别保持该摄影光学***的各个光学镜头的多个镜筒部件、使该多个镜筒部件分别单独在光轴方向上进退的驱动用镜筒等以外,还具有变焦驱动机构部26a、对焦驱动机构部26b以及光圈驱动机构部26c等。另外,摄影光学***由多个光学透镜组成,例如由有助于变倍动作(变焦)的变焦光学***、有助于焦点调节动作(对焦)的对焦光学***、镜头像差校正用的光学***等构成。
变焦驱动机构部26a是驱动单元,其包括用于驱动摄影光学***中的与变焦动作相关的变焦光学***的驱动源(致动器)和传递其驱动力的驱动机构等。
对焦驱动机构部26b是驱动单元,其包括用于驱动摄影光学***中的与对焦动作相关的对焦光学***的驱动源(致动器)和传递其驱动力的驱动机构等。
光圈驱动部24c是驱动单元,其包括驱动用于调整透射摄影光学***的光束的光量的光圈机构的驱动源(致动器)和传递其驱动力的驱动机构等。
另外,照相机机身10、镜头镜筒20构成为除了上述的结构部以外还具有其他各种结构单元等,而这些各种结构单元等是与本发明没有直接关联的结构,因而具有与以往的一般的照相机相同的结构,省略其详细说明和图示。
例如,关于用于关闭摄影光学***的光路、调整在摄影动作时透射摄影光学***的光束的光量的快门机构,省略了图示和说明,而在本实施方式的照相机1中,也具有与以往的照相机相同的通常的快门机构。该快门机构可以是配设在照相机机身10侧的焦平面快门,也可以是配设在镜头镜筒20侧的中心式快门。在快门机构配设在照相机机身10侧的情况下,快门机构主要由机身侧的控制部来控制。并且,在快门机构配设在镜头镜筒20侧的情况下,快门机构主要在主体侧的控制部的控制下经由镜头控制部21来控制。
以下说明使用这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照相机1进行摄影时的作用。图2是使用本实施方式的照相机1进行摄影时的摄影状况的概念图。如图2所示,假定手持本实施方式的照相机1的使用者(用户)100对包含作为主要的摄影对象的两个人物等101的情景进行摄影。在该情况下,在本照相机1的摄影范围内假定这样的状况:存在主要摄影对象101(中景)、和在以该主要摄影对象101为基准靠使用者(用户)100的位置的花等102,在使用者(用户)100的后方的位置(远景)存在山等103。
图3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照相机中的照相机控制处理序列的流程图。图4是示出图3的处理序列中的子程序(步骤S117的处理)的流程图。
首先,假定将本实施方式的照相机1设为电源接通状态而使其处于可动作的起动状态。当处于该状态时,在步骤S101中,信号处理控制部11确认当前设定的动作模式是否是摄影模式。这里,在确认了设定为摄影模式的情况下,进到下一步骤S102的处理。并且,在确认了设定为摄影模式以外的模式的情况下,进到步骤S151的处理。
在步骤S102中,信号处理控制部11控制由摄像元件13和镜头26等组成的摄像部和显示部18等,来执行图像数据的取得处理和实时取景图像显示处理。之后,进到步骤S111的处理。
接着,在步骤S111中,信号处理控制部11控制机身侧通信部12,经由镜头侧通信部22在镜头镜筒20与镜头控制部21之间进行镜头通信处理。在该镜头通信处理中,进行安装在照相机机身10上的镜头镜筒20的种类等镜头信息的取得等。
另外,在上述镜头通信处理中,也一并进行是否在照相机机身10上安装有镜头镜筒20的确认、是否进行了透镜更换操作等的确认。这里,例如在未能建立机身侧通信部12和镜头侧通信部22之间的通信的情况下,判断为在照相机机身10上未安装镜头镜筒20,在该情况下,信号处理控制部11经由显示控制部11d控制显示部18,进行显示该意思的警告显示等的控制,由此促使使用者(用户)安装镜头镜筒20。然后,等待镜头安装的确认,执行镜头通信处理。并且,通过进行镜头通信处理,当前由照相机机身10侧的信号处理控制部11保持的镜头镜筒20相关的透镜信息与镜头通信处理的结果、即从当前安装在照相机机身10上的镜头镜筒20侧取得的镜头信息不一致的情况下,判断为进行了镜头更换操作,在该情况下,信号处理控制部11进行将新取得的透镜信息暂时记录在暂时记录部16等内等的处理。之后,进入步骤S116的处理。
在步骤S116中,信号处理控制部11经由通信部12、22进行与镜头控制部21的通信,监视来自第1转动检测部27a、第2转动检测部27b的信号,确认是否操作了上述对焦环23a(第1操作环)、上述变焦环23b(第2操作环)。这里,在确认了上述两个环23a、23b中的至少一方或者双方的操作的情况下,进到下一步骤S117的处理。并且,在上述两个环23a、23b的任一方的操作都未确认的情况下,进到步骤S118的处理。
然后,在步骤S117中,信号处理控制部11执行环操作检测处理的子程序(图4的处理序列)。之后,进到步骤S118的处理。另外,上述步骤S117的处理详情使用图4进行后述。
然后,在步骤S118中,信号处理控制部11确认当前设定的摄影处理相关的动作模式是否设定为静态图像摄影模式。这里,在确认了设定为静态图像摄影模式的情况下,进入下一步骤S119的处理。并且,在设定了静态图像摄影模式以外的动作模式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21的处理。
在步骤S119中,信号处理控制部11执行规定的静态图像摄影处理。该静态图像摄影处理序列与以往一般的照相机中进行的处理相同。因此,省略其详细说明。
在上述的步骤S118的处理中,确认了静态图像摄影模式以外的动作模式设定而进入步骤S121的处理后,在该步骤S121中,信号处理控制部11确认当前设定的摄影处理相关的动作模式是否设定为动态图像摄影模式。这里,在确认了设定为动态图像摄影模式的情况下,进入下一步骤S122的处理。并且,在设定了动态图像摄影模式以外的动作模式、即静态图像摄影模式的情况下,回到上述的步骤S101的处理。
在步骤S122中,信号处理控制部11开始规定的动态图像摄影处理序列。该动态图像摄影处理序列也与以往一般的照相机中进行的处理相同。因此,省略其详细说明。
另外,在开始上述的步骤S122的动态图像摄影处理后,在下一步骤S123中,信号处理控制部11监视来自操作部15的指示信号,在该处理期间中,始终持续确认动态图像摄影处理的结束指示信号。这里,在确认了指示动态图像摄影处理结束的指示信号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24的处理。并且,在未确认动态图像摄影处理结束指示信号的情况下,回到上述的步骤S102的处理,重复以后的处理。
然后,在步骤S124中,信号处理控制部11在执行了动态图像摄影处理的结束处理之后,控制记录部14来执行记录已取得的图像数据的处理。之后,回到步骤S101的处理。
另一方面,在上述的步骤S101的处理中,确认了设定在照相机1内的动作模式是摄影模式以外的模式而进入步骤S151的处理后,在该步骤S151中,信号处理控制部11确认当前设定的动作模式是否是再现模式。这里,在确认了设定为再现模式的情况下,转移到规定的再现处理序列,进入步骤S152的处理。
在步骤S152中,信号处理控制部11控制记录部14来读出在记录介质内已记录的图像数据的缩略图像数据,实施规定的信号处理,之后经由显示控制部11d控制显示部18来执行文件一览显示处理。另外,也可以取代该文件一览显示处理而执行如下的显示处理。即,也可以是,当确认了照相机1处于再现模式时,信号处理控制部11控制记录部14来读出在记录介质内已记录的图像数据中的最新图像数据,实施规定的信号处理,之后经由显示控制部11d控制显示部18来执行最新图像的再现处理。之后,进入步骤S153的处理。
接着,在步骤S153中,信号处理控制部11监视来自操作部15或者触摸面板18b的指示信号,确认是否产生了文件选择指示信号。这里,文件选择指示信号是表示选择显示中的文件一览中的任意一个文件的指示信号。另外,在最新图像显示的情况下,成为选择指示显示中的图像数据的前一个图像数据或者已记录图像数据中的最早的图像数据中的任意一方的指示信号。在该步骤S153的处理中,信号处理控制部11确认了文件选择指示信号的产生的情况下,进入下一步骤S154的处理。并且,在未确认文件选择指示信号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56的处理。
然后,在步骤S154中,信号处理控制部11控制记录部14,在记录介质内已记录的图像数据中读出在上述步骤S153的处理中所选择的图像数据,实施规定的信号处理,之后经由显示控制部11d控制显示部18来执行选择图像的再现处理。之后,进入步骤S155的处理。
在步骤S155中,信号处理控制部11监视来自操作部15或者触摸面板18b的指示信号,确认是否产生使选择图像的显示结束的意思的指示信号。在该步骤S155中,在未确认选择图像显示结束指示信号的情况下,回到上述的步骤S154的处理。即,继续进行相同的选择图像的显示处理。并且,在确认了选择图像显示结束指示信号的情况下,回到步骤S152的处理,重复以后的处理。
另一方面,在上述的步骤S153的处理中未确认文件选择指示信号而进入步骤S156的处理时,在该步骤S156中,信号处理控制部11监视来自操作部15或者触摸面板18b的指示信号,确认是否发生了再现模式的结束指示信号。这里,再现模式结束指示信号是例如模式切换操作或者电源断开操作等。在该步骤S156中未确认再现模式结束指示信号的情况下,回到上述的步骤S152的处理,重复以后的处理。此外,在确认了再现模式结束指示信号的情况下,回到步骤S101的处理,重复以后的处理。另外,在进行了电源断开操作作为再现模式结束指示信号的发生触发的情况下,结束全部动作,结束本照相机控制处理序列。关于该处理序列,在图3中为了避免图面的复杂化而省略图示。
另一方面,在上述的步骤S151的处理中确认了设定为再现模式以外的模式的情况下,执行向其他动作模式的转移处理序列。这里,作为其他动作模式,有例如图像通信模式等,但是,该其他动作模式由于与本发明没有直接关系,因而省略其详细说明,作为设定为再现模式以外的模式的情况下的处理序列,为了方便起见,回到上述的步骤S101的处理。
本实施方式的照相机1中的上述的一系列的再现处理序列与以往一般方式的照相机相同。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照相机1的信号处理控制部11始终监视来自操作部15或者触摸面板18b等的指示信号。而且构成为,无论在上述处理序列中的哪一时刻,在确认了来自操作部15或者触摸面板18b等的指示信号的情况下,都***(割り込ませる)与所确认的指示信号对应的处理。因此,与照相机1的动作状况无关,在确认了规定的中断信号(例如电源断开信号、复位信号、动作切换信号等)的情况下,中断执行中的处理,或者等待执行中的处理结束,然后执行与中断指示对应的处理(例如电源断开处理、复位处理、动作切换处理等)。
然后,以下使用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照相机中的变焦微调模式时的环操作检测处理的子程序(图3的步骤S117的处理)的详情。
如上所述,在上述的图3的步骤S116的处理中,操作上述两个操作环23a、23b的任意一方或双方,转移到步骤S117的处理、即图4的处理序列。
首先,在图4的步骤S301中,信号处理控制部11针对上述的步骤S116的处理的检测结果,确认是否对上述两个操作环23a、23b同时进行了转动操作。这里,在确认了是上述两个操作环23a、23b的同时转动操作的情况下,信号处理控制部11禁止与各操作环23a、23b的转动操作对应的控制,在此基础上,进入下一步骤S311的处理。这里,当检测出上述两个操作环23a、23b的同时转动操作时禁止与各操作环的转动操作对应的控制是由于以下原因。即,在检测出两个操作环23a、23b的同时转动操作的情况下,无法判断该操作是期望的操作、还是误操作引起的操作。因此,为了即使该同时转动操作是误操作引起的操作,也能够防止当前设定的对焦设定或变焦设定不期望地发生偏差,在该处理步骤的阶段,禁止与同时转动操作对应的控制。
另一方面,这里,在确认为不是操作环的同时转动操作的情况下,例如在确认了仅上述两个操作环23a、23b中的一方的操作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302的处理。
在步骤S311中,信号处理控制部11确认是否当前设定为变焦微调模式。这里,在当前已设定为变焦微调模式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312的处理。
接着,在步骤S312中,信号处理控制部11解除当前设定的变焦微调模式,进行向通常变焦控制模式的设定切换。之后,回到原来的处理序列(图3),进入图3的步骤S118的处理。另外,在上述步骤S312的处理中变焦微调模式的解除处理之前,也可以在显示部18进行该意思(解除变焦微调模式并切换到通常变焦控制模式的意思)的警告显示,询问使用者的同意与否。
另一方面,在上述的步骤S311的处理中当前未设定为变焦微调模式而设定为通常变焦控制模式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320的处理。
在步骤S320中,信号处理控制部11开始执行将变焦控制向变焦微调模式切换的变焦微调模式切换处理。
然后,在步骤S321中,信号处理控制部11经由显示控制部11d控制显示部18,在显示部18的显示画面上执行规定的图标显示处理。这里显示的图标数据例如使用预先记录在记录部14等内的数据。
这里,说明变焦微调模式时的实时取景图像的显示画面及其动作时的概念。图5是示出通过本实施方式的照相机1以上述的图2所示的状况作为摄影对象时的摄影范围的概念图。在图5中,将附有由虚线表示的标号18w的矩形框作为表示将本实施方式的照相机1的镜头镜筒20的摄影光学***设定为最短焦点端(最广角端)得到的摄影范围的摄影框。并且,在图5中,将附有实线所示的标号18的矩形框作为显示部18的显示画面上显示的实时取景图像的显示范围(摄影范围;摄影框)。也就是说,在图5中,由显示部18表示的实时取景图像示出与能够由本照相机1的镜头镜筒20设定的变焦范围中的最广角端相比进行了规定量的变焦的状态。
在照相机1的使用中,当摄影光学***处于被设定为任意的变焦位置的状态时,在执行了图4的步骤S320的处理(变焦微调模式切换处理)后,显示部18的显示画面成为图5的实线所示的标号18的矩形框的状态,处于使用者的操作输入等待状态。此时,在显示部18的显示画面上,在显示画面内的规定区域中,在摄影对象的实时取景图像上重叠显示有“进行变焦微调?”等的说明显示63和“OK”图标62等(图4的步骤S321的处理;后述)。
在该显示画面的显示过程中,使用者通过例如经由触摸面板18b对上述“OK”图标62进行触摸操作、或者对照相机机身10侧的操作部15内包含的OK按钮(未图示)等进行操作,接受向变焦微调模式的切换。由此,将照相机1的变焦控制模式切换到变焦微调模式。并且,在使用者不接受向变焦微调模式的切换的情况下,使用者通过在该显示画面的显示中进行该意思的操作、例如经由触摸面板18b进行在上述“OK”图标62以外的区域的进行规定操作、或者对照相机机身10侧的操作部15中包含的规定的操作部件等进行操作,可以取消该处理。
即,在图4的步骤S322中,信号处理控制部11监视来自触摸面板18b或者操作部15的指示信号,确认是否产生“OK”指示。这里,在确认了“OK”指示的情况下,认为使用者接受了向变焦微调模式的切换处理,则进入下一步骤S323的处理。并且,在未确认“OK”指示的情况下,认为使用者不接受向变焦微调模式的切换处理,执行规定的取消处理,退出图4的处理序列,回到原来的处理序列(图3),进入图3的步骤S118的处理。
这样,在使用者接受了向变焦微调模式的切换处理后,接着,在步骤S323中,信号处理控制部11经由通信部12、22进行镜头镜筒20与镜头控制部21的通信。然后,信号处理控制部11经由镜头控制部21控制变焦驱动部24a,利用变焦驱动机构部26a进行变焦光学***的变焦驱动控制,将变焦设定设定为最广角端(参照图6)。
接着,在步骤S324中,信号处理控制部11经由显示控制部11d控制显示部18,在显示部18的显示画面上执行用于进行变焦范围指定的指示显示、即变焦微调模式用的图标显示处理。这里显示的图标数据例如使用预先记录在记录部14等内的数据。这里,信号处理控制部11成为使用者的操作输入等待状态。这里,使用者通过进行触摸面板18b上的指定两个点的触摸操作,指定在变焦微调模式时的期望的变焦范围。
这里,图6、图7示出在本实施方式的照相机1中、以变焦微调模式进行动作时的实时取景图像显示的一例。其中,图6示出以变焦微调模式动作过程中的实时取景图像,示出在该状况下对变焦微调用的期望的变焦范围进行设定操作时的情况。并且,图7示出图6的设定操作结果、即变化后的实时取景图像的显示例。
如上所述,在图5的状况下进行了向变焦微调模式的模式切换操作后,显示部18的实时取景图像变更为图6所示的显示。即,在上述的图4的步骤S323的处理中进行变焦驱动控制,将变焦设定设定为最广角端。接着,在步骤S324的处理中,执行用于指定变焦范围的规定的图标显示处理。在该情况下,在显示画面内的规定区域中,在摄影对象的实时取景图像上重叠显示变焦微调图标61、“请进行2点触摸”等说明显示64等(参照图6)。这里,如图6所示,变焦微调图标61由仿照圆环形状的操作部件的圆环部61a和在沿着该圆环部61a的周缘的位置的多个(在本例中为两个)指标61b组成。
在该图6的显示画面的显示过程中,使用者使用手指等,经由触摸面板18b触摸操作显示部18的显示画面上的任意2点。在例如图6所示的例子中,示出使用者使用手指100触摸操作点A和点B这两个点的状况。这里进行的触摸操作为设定变焦微调用的变焦范围的操作。也就是说,当前设定的变焦设定如上所述是最广角端,显示有能够由本照相机1的摄影光学***设定的最靠广角的摄影范围。从该摄影范围中,使用者通过在触摸操作中指定任意2点来设定期望的变焦范围。在这里示出的例子中,进行触摸操作而指定的2点中的1点被设定为由期望的变焦范围中一个(靠短焦点(广角))指定的视场角规定的摄影范围的一角,另1点被设定为由期望的变焦范围中另一个(靠长焦点(望远))指定的视场角规定的摄影范围的一角。由此,利用触摸操作得到的一个指定点A设定在图7中由虚线表示的两个矩形框中的由标号18A表示的一个(靠短焦点(广角)的)摄影范围,另一个指定点B设定在图7中由虚线表示的两个矩形框中的由标号18B表示的另一个(靠长焦点(望远)的)摄影范围。
这样,使用者通过触摸操作进行2点触摸操作,从而设定变焦微调用的变焦范围。
然后,在图4的步骤S325中,信号处理控制部11监视来自触摸判定部11c的指示信号的输出,确认是否进行了2点的触摸操作。这里,在确认了2点触摸操作的情况下,进入下一步骤S326的处理。并且,在预先设定的规定时间内未确认2点触摸操作的情况下,或者在确认了取消指示的情况下,执行规定的取消处理,退出图4的处理序列,回到原来的处理序列(图3),进入图3的步骤S118的处理。另外,假定上述规定的时间参照时钟部19进行的计时。并且,取消指示可以采用例如同一点的双击操作等、规定的操作的指示信号、来自操作部15的其他操作部件的中断指示信号等。
接着,在步骤S326中,信号处理控制部11根据利用上述的2点触摸操作的设定操作的结果,决定变焦微调用的变焦设定范围,经由显示控制部11d控制显示部18,执行该意思的显示处理。图7示出此时的显示结果的例子。在图7所示的例子中,通过两个矩形框18A、18B显示有表示变焦微调用的变焦范围的两个摄影范围。除此之外,显示从变焦微调图标61的两个指标61b分别延伸的箭头图标61c。在该情况下显示成,箭头图标61c的一方指示矩形框18A,箭头图标61c的另一方指示矩形框18B。
另外,在如上所述决定了变焦微调用的变焦设定范围后,信号处理控制部11可以经由镜头控制部21控制透镜驱动部24a,利用变焦驱动机构部26a进行变焦光学***的变焦驱动控制,采用所设定的变焦范围中的一方、例如靠短焦点(广角)的变焦设定。在该情况下,使用显示部18的整个显示画面显示一个摄影范围,使用虚线的矩形框18b显示另一个摄影范围。这里的摄影参数是变焦,其效果对应于上述显示部上的位置(触摸点)。由于上述显示控制部显示上述旋转操作的方向或旋转位置,因而可以迅速且直观地理解变焦操作,可以实施操作。
在该图7的显示画面的显示中,使用者通过转动对焦环23a,可以在所设定的变焦范围内进行变焦的微调(后述的图4的步骤S303的处理)。在该情况下,对焦环23a与通常的动作模式不同,作为经由变焦驱动部24a驱动变焦驱动机构部26a的操作部件执行功能。
另外,作为变焦微调的操作手段,在上述的对焦环23a的操作以外,也可以采用在图7的显示画面上经由触摸面板18b沿着变焦微调图标61的圆环部61a的触摸和滑动操作。
而且,在这些操作以外,也可以采用这样的形式:将与变焦微调图标61的圆环部61a相同方式的拨盘状部件设置在照相机机身10上,通过转动操作该拨盘状部件,进行相同的变焦微调的控制。
另一方面,在上述的步骤S301的处理中,确认了不是同时转动操作而进入步骤S302的处理后,在该步骤S302中,信号处理控制部11确认是否当前设定为变焦微调模式。这里,在当前已设定为变焦微调模式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303的处理。并且,在确认了当前未设定为变焦微调模式而设定为进行通常的变焦控制的通常变焦控制模式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305的处理。
在步骤S303中,信号处理控制部11针对上述的图3的步骤S116得儿处理的检测结果,确认上述两个操作环23a、23b中的对焦环23a是否进行了转动操作。这里,在确认了对焦环23a的转动操作的情况下,判断为进行了变焦微调用的变焦操作,进入下一步骤S304的处理。并且,在对焦环23a以外、即确认了变焦环23b的转动操作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305的处理。
在步骤S305中,信号处理控制部11根据所执行的环操作来执行通常的对焦控制或者变焦控制。另外,这些通常的对焦控制、变焦控制是与以往一般的照相机相同的控制,因而省略其详情。
对上述的步骤S305的处理进行详述。如上所述,为了进入该步骤S305的处理,是以下情况:在上述步骤S302的处理中认为不是变焦微调模式(设定为通常变焦控制模式)的情况,或者在上述步骤S302的处理中确认为是变焦微调模式、而且在上述步骤S303的处理中确认了变焦环23b的操作的情况。
因此,在前者的情况下,即在通常变焦控制模式时,进行基于通常的操作环的操作的控制。并且,在后者的情况下,即在设定为变焦微调模式时操作了变焦环23b的情况下,作为使用者的意志,判断为不进行变焦微调而例如要再次进行变焦微调用的变焦范围的设定等,进行基于通常的操作环的操作的控制。之后,回到原来的处理序列(图3),进入图3的步骤S118的处理。
另一方面,当在上述的步骤S303的处理中确认了利用对焦环23a的转动操作的变焦微整操作而进入步骤S304的处理时,在该步骤S304中,信号处理控制部11确认利用上述的步骤S303的处理得到的对焦环23a的变焦微调操作的结果,是否将变焦位置设定为了变焦设定范围中的一个变焦端。这里,在确认了到达变焦设定范围中的变焦端的情况下,进入下一步骤S306的处理。并且,在确认了在变焦设定范围内未到达变焦端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307的处理。
在步骤S306中,信号处理控制部11将变焦设定变更为成为变焦设定范围内的变焦端以外的变焦端。通过该处理,即使持续对焦环23a进行仅朝单方向的旋转操作,也可以无缝地持续进行变焦设定范围内的变焦操作。之后,回到原来的处理序列(图3),进入图3的步骤S118的处理。
另一方面,在步骤S307中,信号处理控制部11根据对焦环23a的转动操作,执行变焦设定范围内的变焦微调控制。之后,回到原来的处理序列(图3),进入图3的步骤S118的处理。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由圆环状操作部件构成的两个操作环23a、23b的同时转动操作设定为向变焦微调模式的切换的触发,然而不限于该方式。例如,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将同时操作设于照相机机身10侧的操作部15中包含的按压式按钮或滑动式等多个操作部件作为模式切换的触发。
如以上说明那样,根据上述第1实施方式,构成为,通过同时操作由于小型化而相邻设置的两个操作环23a、23b,向以往没有的动作模式(具体地说变焦控制中的变焦微调模式)无缝切换。在该情况下控制成,在检测出两个操作环23a、23b的同时操作时,禁止各操作环23a、23b的通常控制。这样,当同时操作了两个操作环23a、23b时,禁止分配给各操作环23a、23b的通常的控制,因而即使两个操作环23a、23b的同时操作是误操作,也可以防止设定偏差等事故,同时可以使变焦控制向变焦微调模式无缝转移。
于是,在切换到变焦微调模式后,控制成,在显示部18的显示画面上设定期望的变焦范围,对与用于进行变焦操作的变焦环23b相邻的对焦环23a进行转动操作,从而可以进行变焦的微调操作。
因此,在利用该变焦微调模式的变焦控制中,使用者(用户)可以进行期望的摄影范围的详细的变焦控制而容易地进行严密的取景。由此,与通常的电动变焦控制相比,可以更简单地进行期望的摄影范围的设定(取景),因而可以扩大图像表现的范围并取得多彩的摄影图像。
[第2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的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中,示出变焦微调模式时的显示方式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不同的例子。本实施方式的摄影设备(照相机)自身的基本结构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大致相同,仅照相机控制序列稍许不同。因此,关于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省略图示,使用相同标号进行说明。并且,关于相同的处理序列,也省略其图示和说明,以下仅说明不同部分。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摄影设备(照相机)中的照相机控制处理序列的流程图。并且,图9~图14是本实施方式的摄影设备(照相机)中的摄影动作时的显示部的显示例。其中,图9示出本摄影设备(照相机)的显示部上显示的实时取景图像的一例。图10~图14分别示出本摄影设备(照相机)中的变焦微调模式时的实时取景图像的一例。其中,图10是示出刚向变焦微调模式切换后的显示部的显示例。图11、图12示出在变焦微调模式时的设定操作中的状态。图11是在从图10的状态向望远侧(长焦点侧)进行了变焦操作的情况下的显示部的显示例。图12是在从图10的状态向广角侧(短焦点侧)进行了变焦操作的情况下的显示部的显示例。图13、图14示出在变焦微调模式时进行了变焦驱动控制后的显示部18的显示状态的例子。图13是图11后的状态、即采用了使一个变焦端转动到图10的变焦位置、使另一个变焦端在望远方向上转动的图11的设定的情况下、在该变焦范围的大致中心设定了变焦位置时的显示画面的例子。图14是在图12后的状态、即采用了使一个变焦端转动到图10的变焦位置、使另一个变焦端在广角方向上转动的图12的设定的情况下、在该变焦范围的大致中心设定了变焦位置时的显示画面的例子。
在本实施方式中,假定在作为摄影对象的范围内,如图9的实时取景图像所示,存在多个人物等被摄体101。以下说明的作用假定在该状况中使用本实施方式的照相机1进行摄影。
首先,在图8的步骤S401中,信号处理控制部11确认当前的动作模式是否设定为摄影模式。这里,在确认了设定为摄影模式的情况下,进入下一步骤S402的处理。并且,在确认了设定为摄影模式以外的模式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421的处理(相当于图3的步骤S101)。
在步骤S402中,信号处理控制部11控制摄像部(摄像元件13、镜头26等)和显示部18等,执行图像数据的取得处理和实时取景图像显示处理。之后,进入步骤S403的处理(相当于图3的步骤S102)。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省略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的镜头通信处理(图3的步骤S111的处理)的图示。这是因为该处理不是与本发明直接关联的处理步骤。因此,在图8的处理序列中,可以在步骤S402的实时取景图像显示处理后,包含镜头通信处理等。
接着,在步骤S403中,信号处理控制部11经由通信部12、22进行与镜头控制部21的通信,监视来自第2转动检测部27b的信号,确认上述变焦环23b的操作状态。这里,在确认了变焦环23b的操作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406的处理。并且,在未确认变焦环23b的操作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404的处理。
在步骤S404中,信号处理控制部11执行与当前设定的变焦控制相关的模式判定处理。这里,在确认了已设定为变焦微调模式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451的处理。并且,在设定为通常的变焦控制模式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405的处理。
在步骤S405中,信号处理控制部11经由通信部12、22进行与镜头控制部21的通信,监视来自第1转动检测部27a的信号,确认上述对焦环23a的操作状态。这里,在确认了对焦环23a的操作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409的处理。并且,在未确认对焦环23a的操作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410的处理。
在步骤S409中,信号处理控制部11执行与在上述的步骤S405的处理中所操作的对焦环23a的转动操作量对应的对焦驱动处理。该对焦驱动处理是根据通常的手动焦点调节操作(手动对焦操作;MF操作)进行的通常的对焦驱动控制处理(省略详情)。
接着,在步骤S410中,信号处理控制部11监视来自操作部15、触摸面板18b等的指示信号。这里,当确认了摄影动作的指示信号时,进入步骤S411的处理。并且,在未确认摄影动作的指示信号的情况下,回到步骤S401的处理。
在步骤S411中,信号处理控制部11执行通常的摄影动作。该摄影处理动作的处理序列与以往一般的照相机中进行的处理相同,因而省略其详细说明。之后,回到步骤S401的处理。
以上的处理序列(S401~S411)是在通常的动作模式中进行通常的摄影时的通常的处理序列。以下的处理序列表示本发明关联的部分、即本实施方式的照相机1中的变焦微调模式时的作用。
即,在上述的步骤S403的处理中确认了变焦环23b的操作而进入步骤S406的处理后,在该步骤S406中,信号处理控制部11执行与当前设定的变焦控制相关的模式判定处理(与上述步骤S404的处理相同的处理)。这里,在确认为已设定为变焦微调模式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408的处理。并且,在设定为通常的变焦控制模式的情况下,在例如处于照相机1的刚起动后的状态时等,进入步骤S407的处理。
在步骤S407中,信号处理控制部11监视来自操作部15、触摸面板18b、操作环23等的指示信号,确认是否进行了与变焦控制相关的模式切换操作。在该情况下,作为变焦控制的模式切换操作,假定了例如在处于通常变焦控制模式时在一定时间内多次重复变焦环23b的往复转动操作这样的规定操作等。
例如,在一定时间内多次重复变焦环23b的往复转动操作等的操作、具体地说例如向广角侧和望远侧以小刻度对变焦环23b进行重复转动操作的状况被认为是使用者要使用变焦环23b进行详细的变焦操作的状况。变焦环23b的变焦操作是利用开关的接通断开实现的电动变焦控制,因此不能进行细微的驱动控制,难以进行用于得到期望的取景的控制。因此,如上所述,当进行了变焦环23b的往复转动操作等规定的操作时,无缝切换到可进行变焦的微调操作的变焦控制模式(变焦微调模式)。
另外,作为变焦控制的模式切换操作,除此以外,还可以是例如操作部15中包含的规定的操作部件的操作或对触摸面板18b的规定的区域的操作、或者在按下操作部件的同时使操作环旋转等、利用多个部件的组合实现的操作等、或者相邻的两个操作环23a、23b的同时操作等。
在该步骤S407的处理中确认了变焦控制模式切换操作时,判断为该操作是向变焦微调模式的切换操作,进入步骤S471的处理。并且,在未确认变焦控制的模式切换操作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479的处理。这里,在进行了变焦控制模式切换操作的时刻设定的变焦位置被设定为将要进行的变焦微调用的基准位置、例如在进行变焦微调时的变焦范围的一个变焦端位置。另外,作为进行变焦微调时的基准位置,不限于此,也可以将例如在模式切换操作时刻设定的变焦位置(基准位置)设定为变焦微调的变焦范围的中央位置。
在步骤S471中,信号处理控制部11经由显示控制部11d控制显示部18,在显示部18上正在显示的实时取景图像上重叠显示与变焦微调模式对应的显示画面(参照图10)。
这里,作为变焦微调模式时的显示画面的方式,对例如图10所示的显示例进行说明。在图10中,在显示部18上持续显示有包含作为摄影对象的被摄体101的实时取景图像。在该显示上,在例如图10的靠画面下缘的大致中央部重叠显示变焦微调图标61A。例如如图10所示,变焦微调图标61A由仿照圆环形状的环部件(变焦环23b等)的图形、和仿照在该圆环状图标的附近显示的箭头的操作方向指示图标等构成。另外,在图10中,“ZM”是表示“变焦”的文字图标的例示。并且,“T”是表示“望远(Tele)方向”的文字图标的例示,“W”是表示“广角(Wide)方向”的文字图标的例示。
并且,如图10所示,隔着上述变焦微调图标61A,在靠下缘的两角部附近分别显示有矩形框状的小窗18t、18w。该两个小窗18t、18w成为用于显示根据变焦微调模式时的变焦设定而变化的摄影范围的目标的区域。具体地说,在一个小窗18t中显示有向望远侧变焦时的摄影范围。并且,在另一个小窗18w中显示有向广角侧变焦时的摄影范围。
在上述的步骤S471的处理中,信号处理控制部11经由显示控制部11d控制显示部18,在上述小窗18t、18w的双方上显示与当前设定的变焦设定对应的摄影范围的图像、即与实时取景图像大致相同的图像。图10所示的例子示出刚设定为变焦微调模式后的状态。因此,在两个小窗18t、18w的各方显示有与显示部18中正在显示的实时取景图像同等的图像。也就是说,在该时刻,由于是在变焦微调模式刚设定后且未进行变焦操作的状态,因而在小窗18t、18w的各方显示有相同的图像。
回到图8,如上所述,在步骤S407的处理中未进行模式切换操作的情况下,以及在步骤S471的处理中模式切换处理完成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479的处理。
在步骤S479中,信号处理控制部11执行与变焦环23b的转动操作对应的通常的变焦镜头驱动控制处理。之后,进入步骤S410的处理。
在通过上述的步骤S471的模式切换处理设定了变焦微调模式之后,进行了变焦微调模式时的设定操作的情况下,从步骤S479经过步骤S410回到步骤S404,然后,再次回到步骤S406的处理,在该步骤S406的处理中,确认了设定为当前的变焦微调模式而进入步骤S408的处理。
然后,在该步骤S408中,信号处理控制部11监视来自操作部15、触摸面板18b、操作环23等的指示信号,确认是否进行了解除变焦微调模式的操作。在该情况下,作为变焦微调模式解除操作,除了例如进行变焦环23a的转动操作和变焦环23b的转动操作的操作以外,还有操作部15中的规定的操作部件的操作、或者对触摸面板18b上的规定区域的触摸操作等。这里,在确认了变焦微调模式解除操作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485的处理。并且,在未确认变焦微调模式解除操作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481的处理。
在继续进行变焦微调模式的作用的情况下,即,在上述步骤S408的处理中,未确认模式解除指示,判断为继续变焦微调模式而进入下一步骤S481的处理后,在该步骤S481中,信号处理控制部11监视来自第2转动检测部27b的信号来确认变焦环23b的转动方向。这里,在确认为变焦环23b的转动方向是望远(Tele)方向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482的处理。并且,在确认为变焦环23b的转动方向是广角(Wide)方向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483的处理。
接着,在步骤S482中,信号处理控制部11进行与变焦环23b的朝望远(Tele)方向的转动操作对应的规定的变焦驱动控制,并经由显示控制部11d控制显示部18来显示对应的实时取景图像。与此同时,进行望远(Tele)侧的小窗18t的摄影范围的显示变更处理(视场角变更处理)。在该情况下,将变焦环23b的朝望远(Tele)方向的转动操作被停止的时刻的变焦位置设定为变焦微调用的变焦范围的另一个变焦端位置。之后,进入步骤S489的处理。
图11示出当显示部18的显示画面处于图10的状态时、根据通过使变焦环23b朝望远(Tele)方向转动操作而执行的处理(步骤S482的处理)变化后的显示画面的一例。如图11所示,实时取景图像显示有与图10相比被放大的被摄体101t,与其对应的图像显示在小窗18t。与此同时,在图11中,在小窗18w中显示有表示与在上述的步骤S407、S471的处理时刻所设定的一个变焦端位置(基准位置)对应的视场角的框显示18wa。也就是说,图11的小窗18w表示设定为能够通过本照相机1的摄影光学***拍摄的最广角端时的全部摄影范围,在该范围内,与所设定的变焦端位置对应的摄影范围由框显示18wa表示。
并且,在步骤S483中,与上述的步骤S482大致同样地,信号处理控制部11进行与变焦环23b的朝广角(Wide)方向的转动操作对应的规定的变焦驱动控制,并经由显示控制部11d控制显示部18来显示对应的实时取景图像。与此同时,进行广角(Wide)侧的小窗18w的摄影范围的显示变更处理(视场角变更处理)。在该情况下,将变焦环23b的朝广角(Wide)方向的转动操作被停止的时刻的变焦位置设定为变焦微调用的变焦范围的另一个变焦端位置。之后,进入步骤S489的处理。
图12示出当显示部18的显示画面处于图10的状态时、根据通过使变焦环23b朝广角(Wide)方向转动操作而执行的处理(步骤S483的处理)变化后的显示画面的一例。如图12所示,实时取景图像显示有与图10相比被缩小的被摄体101w,与其对应的图像显示在小窗18w中。与此同时,在图12中,在小窗18t中显示有与在上述的步骤S407、S471的处理时刻所设定的一个变焦端位置(基准位置)对应的摄影范围的图像。
在步骤S489中,信号处理控制部11设定规定的变更标志。这里,变更标志是表示变焦微调模式中的变焦微调用的变焦范围(的两端位置)已被设定的标志。
这样当步骤S489的处理完成时,进行变焦微调模式时的变焦范围的设定。接着,在变焦微调模式时进行变焦微调时的作用如下。
当上述的步骤S489的处理完成而使得变焦微调模式的变焦范围的设定完成时,经过步骤S479在步骤S410的判断后,回到步骤S403,然后进入步骤S404的处理,在该步骤S404的模式判定处理中,确认为已设定到变焦微调模式而进入步骤S451的处理。
于是,在该步骤S451中,信号处理控制部11进行变更标志的确认。这里,在确认了变更标志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452的处理。并且,在未确认变更标志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454的处理。
在步骤S452中,信号处理控制部11经由镜头控制部21控制变焦驱动部24a,利用变焦驱动机构部26a进行变焦光学***的变焦驱动控制,进行用于在设定有两端的变焦范围的大致中心设定变焦光学***的变焦位置的视场角变更处理。
这里,图13、图14示出在变焦微调模式时进行了变焦驱动控制时的显示部18的显示状态的例子。图13是图11后的状态、即在采用使一个变焦端转动到图10的变焦位置、使另一个变焦端在望远方向上转动的图11的设定的情况下、在该变焦范围的大致中心设定了变焦位置时的显示画面的例子。并且,图14是图12后的状态、即在采用使一个变焦端转动到图10的变焦位置、使另一个变焦端在广角方向上转动的图12的设定的情况下、在该变焦范围的大致中心设定了变焦位置时的显示画面的例子。
另外,如图13、图14所示,在变焦微调模式时,在变焦范围的设定完成后,为了辅助变焦微调操作,在图标61A的附近表示示出旋转方向的箭头等的引导显示。这里,箭头显示是示出旋转方向的显示。对该箭头方向附加的“T”、“W”等引导显示分别是意味着“望远”、“广角”的显示。因此,使用者只需观看显示部18的显示,就直观地知道变焦微调的操作方法,例如,以依照与想要进行微调的期望方向对应的箭头显示进行环转动操作即可的方式进行了显示设计。
接着,在步骤S453中,信号处理控制部11清除变更标志,进入下一步骤S454的处理。
在本实施方式的照相机1中,假定使用对焦环23a进行用于变焦微调的操作。因此,在下一步骤S454的处理中,进行对焦环23a的转动操作的确认。
即,在步骤S454中,信号处理控制部11经由通信部12、23进行与镜头控制部21的通信,监视来自第1转动检测部27a的信号,确认上述对焦环23a的操作状态。这里,在确认了对焦环23a的操作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455的处理。并且,在未确认对焦环23a的操作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410的处理。
在步骤S455中,信号处理控制部11根据对焦环23a的转动操作经由镜头控制部21控制变焦驱动部24a,利用变焦驱动机构部26a执行变焦光学***的规定的变焦驱动控制。
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的照相机1中,当在处于变焦微调模式时操作了对焦环23a时,执行与该对焦环23a的转动操作指示对应的变焦驱动控制。之后,进入步骤S410的处理。
另外,在上述的步骤S408的处理中确认了模式解除指示而进入下一步骤S485的处理后,在该步骤S485中,信号处理控制部11执行将变焦控制模式的设定变更为通常变焦控制模式的模式变更处理。
接着,在步骤S486中,信号处理控制部11经由显示控制部11d控制显示部18,删除变焦微调模式用的图标显示(61A、18t、18w等)的显示。由此,显示部18的显示回到仅显示通常的实时取景图像的状态、即图9所示的状态。之后,进入步骤S479的处理。
并且,在上述的步骤S401的处理中,确认为在照相机1中设定的动作模式是摄影模式以外的模式而进入步骤S421的处理后,在该步骤S421中,信号处理控制部11判断为当前的动作模式是再现模式,执行规定的再现处理。这里,规定的再现处理假定是在现有的照相机中进行的再现处理。关于该再现处理,由于是与本实施方式没有直接关联的部分,因而省略其详细说明。并且,关于在设定为再现模式以外的模式的情况下的处理序列,由于是不与本实施方式直接关联的部分,因而省略图示和详细说明。在该再现处理结束后,回到上述的步骤S401的处理。
另外,关于变焦微调模式时的对焦环23a的环旋转量和视场角的变化量的关系,例如如图15所示,可以控制成1:1的关系(图中标号A)。并且,也可以是,采用可在靠广角的变焦端部附近进行粗的微调、在靠望远的变焦端附近进行细的微调的关系(图中标号B2)的控制。与此相反,也可以是,采用可在靠广角的变焦端部附近进行细的微调、在靠望远的变焦端附近进行粗的视场角变化的关系(图中标号B1)的控制。
并且,关于环旋转速度和视场角变化速度之间的关系,如图16所示,可以以线性关系(图中标号C)进行控制,也可以进行当以慢速度使环旋转时视场角变化小、而当以快速度使环旋转时视场角变化大的控制(图中标号D)。
如以上说明那样,根据上述第2实施方式,可以取得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作为实现变焦功能的手段,例示出具有通过使摄影光学***的变焦光学***在光轴方向上进退来放大或缩小由该摄影光学***形成的被摄体像的所谓光学变焦功能的摄影设备(照相机)的结构,然而可应用本发明的摄影设备不限于该形态。例如,也可以是具有通过对从摄像元件输出的图像信号实施规定的图像处理来放大或缩小包含被摄体的图像的所谓数字变焦功能的摄影设备(照相机)。而且,在具有光学变焦功能和数字变焦功能且可无缝利用两者的结构的摄影设备(照相机)中,也可以容易地应用本发明。
[第3实施方式]
接着,下面对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示出在由与上述的各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的结构构成的摄影设备(照相机)中应用的对焦控制的一个方式的例子。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摄影设备(照相机)自身的基本结构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相同,仅照相机控制序列稍许不同。因此,关于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省略图示,参照图1、图2使用相同标号进行说明。并且,关于相同的处理序列(参照图3),也省略其图示和说明,以下仅说明不同部分。
本实施方式的摄影设备即照相机1中的对焦控制(焦点对准、焦点控制、焦点调节)基本上是自动对焦(自动焦点调节)控制(以下,简称为AF控制)。该AF控制的概略是以例如照相机机身10侧的操作部15中包含的快门释放按钮的半按下操作作为触发而开始的。在该情况下,根据从摄像元件13输出的图像数据适当执行对比度AF控制、像面相位差AF控制等(通常AF控制模式)。除此之外,当处于该状态时使用者维持上述快门释放按钮的半按下操作的同时,手动进行上述对焦环23a的转动操作时,能够进行与该转动操作对应的对焦(焦点对准、焦点控制、焦点调节)(手动对焦;MF)。也就是说,具有控制成不用进行对焦模式的切换操作就能够无缝(seamless)执行从AF控制向手动对焦(手动焦点调节)控制(以下简称为MF控制)的转移的所谓AF+MF控制模式。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照相机1中,作为对焦模式的另一方式,具有对焦引导模式。
这里,特别是,提出了使用对焦控制(焦点对准)用的环操作部的另一方法,这是因为考虑到,在假定操作部件是原本对焦用的情况下,切换到与其关联的模式不会招致使用者的混乱。如以下所述,对焦引导模式具有非线性控制(参照图21)、辅助引导显示(参照图19、图26等),因而不用说,继承该特征,能够实现非线性变焦控制、对在哪个环旋转位置在哪个范围进行变焦进行引导显示的变焦引导模式的改善。然而,这里,主要说明使用者容易苦恼的焦点位置控制。无论是焦点控制,还是变焦控制,在进行构成光学***的透镜组的光轴方向的位置调节的意义上,作为相同的概念来掌握,都是光学***的位置控制。可以将该位置调整称为摄影参数调整之一。
在该对焦引导模式中,接收来自摄像部的输出,进行摄影画面内的规定区域的距离分布判定(测距)动作,根据该测距结果设定多个对焦区域(远景、中景、近景等),将与所设定的对焦区域对应的对焦引导图标51(参照后述的图18、图19)显示在显示部18上。在使用者(用户)使用上述对焦引导图标51进行了期望的对焦区域的指定操作后,对所指定的对焦区域进行对焦(焦点对准、焦点控制、焦点调节)控制。在此时的各对焦区域之间,进行分级的对焦(步进对焦(ステップフォーカシング))控制。
本实施方式的照相机1中的对焦引导模式构成为,当设定为例如其他对焦模式(通常AF控制模式、MF控制模式、AF+MP控制模式)时,如果进行了规定操作(具体地说,如后所述,两个操作环23a、23b的同时转动操作等),则无缝执行对焦模式的转移(详情后述)。特别是具有如下的优点:在手动对焦模式时,若使该功能有效,则可以通过环操作简便地选择能够线性对焦的通常MF、和非线性或带有辅助引导显示的对焦引导模式,而且,即使各自的操作错误,也可以通过相同操作来操作相同参数,不会招致使用者的混乱。也就是说,仅进行操作量和参数量的关系切换。并且,若使参数量变化为0,则能够进行与禁止操作相同的控制。
这样,关于本实施方式的照相机1中的对焦(焦点对准、焦点控制、焦点调节)控制,设置有例如仅进行AF控制的通常AF控制模式、仅进行MF控制的MF控制模式、可无缝执行从AF控制向MF控制的转移的AF+MF控制模式、以及对焦引导模式等多个对焦模式,构成为,可适当切换并执行该多个对焦模式。
本实施方式的照相机1中的照相机控制处理序列与在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图3所示的处理序列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照相机控制处理序列中的步骤S117的处理(子程序)不同。
图17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摄影设备(照相机)中的照相机控制处理序列(参照图3)内包含的子程序(图3的步骤S117的处理)的流程图。
以下使用图17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照相机1中的对焦引导模式时的环操作检测处理的子程序(图3的步骤S117的处理)的详情。
如上所述,在图3所示的照相机控制处理序列的步骤S116的处理中,操作上述两个操作环23a、23b中的任一方,转移到步骤S117的处理、即图17的处理序列。
首先,在图17的步骤S201中,信号处理控制部11针对上述的步骤S116的处理的检测结果,确认是否对上述两个操作环23a、23b同时进行了转动操作。这里,在确认了是上述两个操作环23a、23b的同时转动操作的情况下,信号处理控制部11禁止与各操作环23a、23b的转动操作对应的控制,在此基础上,进入下一步骤S211的处理。这里,当检测出上述两个操作环23a、23b的同时转动操作时禁止与各操作环的转动操作对应的控制是由于以下原因。即,在检测出两个操作环23a、23b的同时转动操作的情况下,无法判断该操作是期望的操作、还是误操作引起的操作。因此,为了即使该同时转动操作是误操作引起的操作,也能够防止当前设定的对焦设定或变焦设定不期望地发生偏差,在该处理步骤的阶段,禁止与同时转动操作对应的控制。
另一方面,这里,在确认为不是操作环的同时转动操作的情况下,例如在确认了仅上述两个操作环23a、23b中的一方的操作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202的处理。
在步骤S211中,信号处理控制部11确认是否当前设定为对焦引导模式。这里,在当前已设定为对焦引导模式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212的处理。
接着,在步骤S212中,信号处理控制部11解除当前设定的对焦引导模式,设定为对焦模式中的例如通常AF控制处理。之后,回到原来的处理序列(图3),进入图3的步骤S118的处理。另外,在上述步骤S212的处理中对焦引导模式的解除处理之前,也可以在显示部18进行该意思的警告显示,询问使用者(用户)的同意与否。
另一方面,在上述的步骤S211的处理中确认为当前未设定为对焦引导模式而设定为通常的对焦模式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220的处理。
这里,说明对焦引导模式的显示画面及其动作时的概念。图18、图19是示出在利用设定为对焦引导模式的本实施方式的照相机1对上述的图2所示的摄影对象进行摄影时、显示在显示部18上的实时取景图像的一例的图。
如上所述,在以图2所示的状况为摄影对象的情况下,如图18、图19所示,在摄影画面内包含有多个被摄体。在该情况下,若从照相机1到各被摄体的距离存在差异,则不一定处于在画面全区域内对焦的状态。具体地说,如上所述,例如在设为离照相机1近距离的近景的花等102、远距离的远景的山等103、以及两者的中间距离的中景的人物等101的情况下,在对该三个被摄体中任一方进行了焦点调节后,另两个被摄体成为不对焦(焦点偏离)状态。为了表现这一方面,在图18、图19中,多个被摄体中进行了焦点调节的被摄体由实线表示,未进行焦点调节的被摄体(焦点偏离(out of focus)的被摄体)由虚线表示。具体地说,在图18中示出中景的人物等101由实线描绘、其他由虚线描绘而进行了对焦的状态。在图19中示出近景的花等102由实线描绘、其他由虚线描绘而进行了对焦的状态。这里的摄影参数是焦点,其效果对应于上述显示部上的(被摄体)位置。上述显示控制部显示上述旋转操作的方向或者旋转位置,因而知道操作和效果的关系。
在该情况下,如下求出照相机1到各被摄体的距离。首先,在摄影画面内,规定例如纵向的二分之一位置的水平线H(参照图18)。然后,以包含该水平线H的规定区域为对象,使用根据距离分布、远近判定(测距)动作、例如来自摄像元件13的输出而进行AF处理的对比度AF处理,检测从画面左端到右端之间的水平线H上的图像的对比度,从而进行到多个被摄体的测距动作。
另外,作为这里进行的测距动作,除了上述的对比度AF处理以外,还可以使用例如利用设置在摄像元件13的摄像面上的AF用相位差像素进行AF处理的像面相位差AF处理。而且,已知有光投射型、使用双眼透镜的方式等各种方式。
图20A、图20B示出对这样得到的距离分布判定(测距)结果进行了图形化后的一例。这里,图20A示出针对在对图2所示的摄影对象进行摄影的情况下的摄影范围(参照图18)进行了规定区域(水平线H)的测距分布的测定的结果、依据在该规定区域(水平线H)的各焦点位置(对应于距离的倒数)得到的对比度峰值的分布的被摄体的远近判定结果(距离分布)的例子。图20B是示出根据图20A的测距结果生成的环旋转量和对焦位置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在通常的情况下,到被摄体的距离的倒数与镜头送出量(环旋转量)成正比。并且,具有越是位于近距离处的物体则对比度就越高的倾向。另一方面,由于具有越是位于远距离处的物体则对比度越低的倾向,因而这样的区域设定为无限远(∞)。考虑到这些方面,在图20A的曲线图中,在纵轴上取最佳对焦位置的分布、或者基于远近判定等测距结果的距离的倒数,在横轴上取画面内的规定区域(水平线H上)的位置。根据该距离分布判定(测距)结果如图20B所示设定环旋转量。在该情况下,设定如下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三个)对焦区域:在水平线H上的位置的近景(花等102)以对焦点为中心的规定的对焦范围Z1、同样在中景(人物等101)以对焦点为中心的规定的对焦范围Z2、同样在远景(山等103)以对焦点为中心的规定的对焦范围Z3。然后,在指定了某个对焦区域时,以在该对焦区域的范围内的规定位置处对焦的方式进行对焦光学***的驱动控制。也就是说,在各对焦区域内,与环旋转量无关,不进行微小的对焦(焦点对准、焦点控制、焦点调节),对焦光学***固定在规定的位置。然后,在各对焦区域之间,按各自的各规定位置阶段性地控制。在该情况下,以在曲线图上成为平缓的斜率的方式进行平稳的驱动控制。
另外,在该方式以外,也可以进行例如图21所示的对焦控制。在图21所示的变型例中,在各对焦区域内,也驱动控制成可以在若干范围内进行与环旋转量对应的对焦微调。
然后,在图20B、图21中示出可以从在与近景对应的最近距离(称为最近端)对焦的状态、或者在与远景对应的最远距离(无限远;∞;称为最远端)对焦的状态向另一端无缝地通过一次动作变更对焦区域,也就是说,设定成,当从最近端的对焦状态继续旋转对焦环23a时,经由中间位置到达最远端的对焦状态,当由此再继续旋转对焦环23a时,从最远端转移到最近端的对焦状态。也就是说,以往,在最近端和最远端之间的范围内进行单向的对焦控制。因此,控制成当对焦状态到达一个端部时,始终经由中间位置回到另一端部。与此相对,本实施方式中的操作环采用可无限继续旋转的结构,以可从一个端部向另一端部直接转移的方式进行对焦控制。
另一方面,在通常的对焦模式设定下,如图22所示,通过使对焦环23a旋转,可以进行MF控制。在该情况下,当从最近端的对焦状态持续旋转对焦环23a时,不久经过中间位置到达最远端的对焦状态。此时,环旋转量从最近端的对焦状态保持一定的斜率的同时到达最远端的对焦状态。而且,设定成,当处于最近端或最远端的对焦状态时,即使再继续旋转对焦环23a,也维持此时的对焦状态,即最近端或最远端的对焦状态。
另外,在上述例子中,作为进行距离分布判定(测距)的区域以水平线H为例作了说明,然而作为测距对象区域,不限于该方式,也可以采用摄影画面的全部区域,或者采用摄影画面的中央部分的规定区域,该设定可以以各种方式设定。
然后,当设定了对焦引导模式时,如图18、图19所示,在显示部18的显示画面上的规定区域上显示对焦引导图标51。对焦引导图标51例如由以下部分构成:圆环部51a、显示在该圆环部51a的周缘并与上述对焦区域对应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三个)指标51b、从各指标51b延伸的箭头51c、以及在上述圆环部51a上明确示出上述多个指标51b中的一方的识别部51aa。关于该对焦引导图标51的图形数据,控制成适当读出并利用预先存储在例如记录部14等的规定记录区域内的数据。
对焦引导图标51采用仿照圆环形状的操作部件的显示。也就是说,经由触摸面板18b对与对焦引导图标51对应的显示部18上的位置进行触摸和滑动操作等,由此可以进行期望的操作。例如,在图18所示的状态下,在该圆环部51a的周缘上显示三个指标51b,表示对三个对焦区域进行选择。箭头51c分别从各指标51b向与各对焦区域对应的被摄体延伸。然后,在图18的状态中,显示在圆环部51a上的识别部51aa明确示出与表示中景的人物等101的对焦区域对应的指标51b。因此,在图18的状态的显示部18的画面上表示与中景的对焦区域对焦的状态。
当使用者(用户)从该图18的状态经由触摸面板18b如图19所示在箭头R方向上对圆环部51a进行了滑动操作时,显示部18的显示图像成为与近景的对焦区域对焦的状态。
并且,除此以外,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方式:将与对焦引导图标51相同的方式的拨盘状部件设置在照相机机身10上,当操作了该拨盘状部件时,与其联动,显示部18的对焦引导图标51的显示发生变化。
这样的对焦引导模式时的作用可以通过图17的处理序列来实现。即,在图17中,在上述的步骤S201的处理中确认了两个操作环23a、23b的同时转动、而且在上述的步骤S211的处理中确认了当前未设定为对焦引导模式而进入步骤S220的处理后,在该步骤S220中,信号处理控制部11将对焦控制切换到对焦引导模式。
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检测出操作环的同时转动操作时,禁止各操作环23a、23b的控制,能够在防止已设定的对焦设定或变焦设定发生偏差的同时,始终向对焦引导模式转移。因此,也考虑了检测出的同时转动操作是违背使用者(用户)的意图的误操作、而且也不期望向对焦引导模式的转移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可以在上述的步骤S220的处理之后,进行例如规定的取消操作,从而***取消所切换的对焦引导模式而回到进行通常的对焦控制的动作模式的控制。
并且,向对焦引导模式的切换手段,如上所述,不限于仅利用操作环的同时转动操作来实现,也可以例如操作设置在照相机机身10或者镜头镜筒20上的规定的操作部件。
然后,在步骤S221中,信号处理控制部11经由通信部12、22控制镜头控制部21,读入来自变焦镜头位置检测部25a、对焦镜头位置检测部25b的输出信号,将当前设定的对焦位置和变焦位置暂时记录在暂时记录部16内。
接着,在步骤S222中,信号处理控制部11的对焦处理部11a经由通信部12、22、镜头控制部21控制对焦驱动部24b来进行利用对焦驱动机构部26b的对焦光学***的驱动,进行距离分布测定处理(参照图20A)。
然后,在步骤S223中,信号处理控制部11根据在上述的步骤S221的处理中暂时记录的信息进行使镜头26中的对焦光学***和变焦光学***回到原来的状态的驱动控制。
在步骤S224中,信号处理控制部11经由图像处理部11b、显示控制部11d控制记录部14、显示部18等,使对焦引导图标51中的圆环部51a显示在显示部18的规定区域内。同时,使当前设定的对焦位置显示在对焦引导图标51上的对应位置。也就是说,在圆环部51a上的对应位置显示识别部51aa。
接着,在步骤S225中,信号处理控制部11控制对焦处理部11a,根据在上述的步骤S222的处理中得到的距离分布测定结果,选择设定成为远景和近景及中景的三个对焦区域(参照图20B)。
然后,在步骤S226中,信号处理控制部11经由图像处理部11b、显示控制部11d控制记录部14、显示部18等,针对与所设定的远景、中景、近景对应的点设定箭头51c的前端。
接着,在步骤S227中,信号处理控制部11经由图像处理部11b、显示控制部11d控制记录部14、显示部18等,将对焦引导图标51在圆周方向上进行三分割,显示表示远景、中景、近景的各点的多个指标51b。同时,显示与该多个指标51b分别对应的箭头51c。
然后,在步骤S228中,信号处理控制部11通过对焦处理部11a再次设定对焦环23a的环旋转量(操作指示量)和对焦位置关系(参照图20B、图21)。之后,回到原来的处理序列(图3),进入图3的步骤S118的处理。
另一方面,在上述的步骤S201的处理中确认为不是同时转动操作而进入步骤S202的处理后,在该步骤S202中,信号处理控制部11确认当前是否设定为对焦引导模式。这里,在当前已设定为对焦引导模式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203的处理。并且,在确认为当前未设定为对焦引导模式而设定为通常的对焦模式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205的处理。
在步骤S203中,信号处理控制部11针对上述图3的步骤S116的处理的检测结果,确认是否对上述两个操作环23a、23b中的对焦环23a进行了转动操作。这里,在确认了对焦环23a的转动操作的情况下,进入下一步骤S204的处理。并且,在确认了对焦环23a以外即变焦环23b的旋转操作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205的处理。
这里,在步骤S205中,信号处理控制部11根据所执行的环操作来执行对焦控制或者变焦控制。这些对焦控制、变焦控制由于是与以往一般的照相机相同的控制,因而省略其详情。之后,回到原来的处理序列(图3),进入图3的步骤S118的处理。
另一方面,在上述的步骤S203的处理中确认了对焦环23a的转动操作而进入步骤S204的处理后,在该步骤S204中,信号处理控制部11确认当前设定的对焦位置是否被被设定为最远端或最近端中的任意一方。这里,在确认为对焦位置被设定为最远端或最近端的情况下,进入下一步骤S206的处理。并且,在所设定的对焦位置既不是最远端也不是最近端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207的处理。
在步骤S206中,信号处理控制部11将对焦位置设定成与所设定的对焦位置不同的端部。之后,回到原来的处理序列(图3),进入图3的步骤S118的处理。
另一方面,在步骤S207中,信号处理控制部11执行与再次设定的关系、即在上述的步骤S203的处理的对焦环23a的操作量对应的对焦控制。之后,回到原来的处理序列(图3),进入图3的步骤S118的处理。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由圆环状操作部件构成的两个操作环23a、23b的同时转动操作作为对焦模式的切换的触发,然而不限于该方式。例如,也可以采用将同时操作按压式按钮和滑动式的多个操作部件作为模式切换的触发的方式。
如以上说明那样,根据上述第3实施方式,构成为,通过同时操作由于小型化而相邻设置的两个操作环,向以往没有的动作模式(具体地说为对焦控制中的对焦引导模式)无缝切换。在该情况下控制成,在检测出两个操作环23a、23b的同时操作时,禁止各操作环23a、23b的通常控制。这样,当同时操作了两个操作环23a、23b时,禁止分配给各操作环23a、23b的通常的控制,因而即使两个操作环23a、23b的同时操作是误操作,也可以防止设定偏差等事故,同时可以使对焦控制向对焦引导模式无缝转移。
并且,在新设定的对焦引导模式时,进行针对画面内的多个被摄体的距离分布判定,根据从照相机1到被摄体的距离设定多个对焦区域,使用者(用户)利用规定的操作选择期望的对焦区域,由此可以对所选择的对焦区域内包含的被摄体进行对焦(焦点对准、焦点控制、焦点调节)。因此,在利用该对焦引导模式的对焦控制中,使用者能够容易地对期望的被摄体像进行对焦。由此,与利用通常的AF控制模式或者手动操作的MF控制模式的对焦控制相比,可以更简单地进行对期望的被摄体的对焦控制,因而可以扩大图像表现的范围并取得多彩的摄影图像。
[第4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的第4实施方式示出对焦引导模式时的显示形态与上述的第3实施方式不同的例子。本实施方式的摄影设备(照相机)自身的基本结构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大致相同,仅照相机控制序列的一部分不同。因此,关于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省略图示,使用相同标号进行说明。并且,对于相同的处理序列,也省略其图示和说明,以下仅说明不同部分。
图23、图24、图25是示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摄影设备(照相机)中的照相机控制处理序列中的环操作检测处理的子程序(相当于图3的步骤S117的处理)的详情的流程图。其中,图24是示出图23的处理序列中的子程序(步骤S237的图标显示处理)的流程图。图25是示出图23的处理序列中的子程序(步骤S243的显示更新处理)的流程图。
图26~图29是本实施方式的摄影设备(照相机)中显示部的显示例。其中,图26示出本摄影设备(照相机)的显示部上显示的实时取景图像的一例。图27~图29分别示出本摄影设备(照相机)中的对焦引导模式时的实时取景图像的一例。其中,图27示出与近景的被摄体对焦的状态。图28示出与中景的被摄体对焦的状态。图29示出与远景的被摄体对焦的状态。另外,在图26~图29中,与上述的第3实施方式中的图18、图19一样,处于对焦状态的被摄体由实线表示,不处于对焦状态的被摄体由虚线表示。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成为摄影对象的范围内,如图26的实时取景图像所示,存在有作为近景的被摄体的人物101、作为中景的被摄体的另一人物102、作为远景的被摄体的山等103。假定在该状况下使用本实施方式的照相机1进行在对焦引导模式下的摄影。
本实施方式的照相机1中的照相机控制处理序列(主序列)参照在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图3。
然后,在图3的步骤S116的处理中,操作照相机1的两个操作环23a、23b中的任一方,进入步骤S117的环操作检测处理。本实施方式中的环操作检测处理是图23的处理序列。
在图23的步骤S232中,信号处理控制部11针对上述的步骤S116的处理的检测结果,确认是否同时对上述两个操作环23a、23b进行了转动操作。这里,在确认为是上述两个操作环23a、23b的同时转动操作的情况下,信号处理控制部11禁止与对各操作环23a、23b的转动操作对应的控制,进入下一步骤S233的处理。并且,在确认为不是操作环的同时转动操作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241的处理。另外,该步骤S232的处理与图17的步骤S201的处理相同。
在步骤S233中,信号处理控制部11确认当前是否设定为对焦引导模式。这里,在当前已设定为对焦引导模式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234的处理。并且,在确认为当前未设定为对焦引导模式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236的处理。另外,该步骤S233的处理与图17的步骤S211的处理相同。
在步骤S234中,信号处理控制部11经由显示控制部11d控制显示部18,进行表示解除对焦引导模式的警告显示。
接着,在步骤S235中,信号处理控制部11解除当前设定的对焦引导模式,结束该对焦引导模式,设定另一对焦模式,例如通常AF控制处理。之后,结束本子序列,回到原来的处理序列(图3)。
另一方面,在步骤S236中,信号处理控制部11将对焦控制切换到对焦引导模式。另外,该步骤S236的处理与图17的步骤S220的处理相同。
接着,在步骤S237中,信号处理控制部11执行图标显示处理。以下使用图24说明该图标显示处理的详情。
在图24的步骤S251中,信号处理控制部11进行针对画面内的多个被摄体的测距动作处理(这可以是从焦点位置换算的距离分布判定)。假定该测距动作处理与上述的图17的步骤S222的处理大致相同。另外,省略了图示和说明,然而在该测距(被摄体分布判定)处理中,包含上述的图17的步骤S221、S223的处理。
在步骤S252中,信号处理控制部11针对能够根据上述的步骤S251的处理中得到的测距结果进行测距(距离分布判定、被摄体分布)的多个被摄体(在图24中表记为可测距被摄体)进行编号处理。该编号处理例如是如下处理:针对从作为摄影对象的范围内检测出的多个被摄体,从处于近距离的被摄体起依次进行编号,在对应的被摄体的附近显示使用数字等的编号图标52。在图27~图29所示的例子中,向近景被摄体101分配数字“1”,向中景被摄体102分配数字“2”,向远景被摄体103分配数字“3”。
另外,在图27~图29中,示出显示了对焦引导模式51A和编号图标52的状态,然而这些显示处理利用后述的步骤S254的处理来执行。
接着,在图24的步骤S253中,信号处理控制部11对通过上述的测距动作检测出的被摄体(可测距被摄体)中处于最近位置的近景被摄体101进行焦点调节(焦点移动)。此时的显示部18的显示状态如图27所示。
然后,在步骤S254中,信号处理控制部11经由显示控制部11d控制显示部18来进行画面内显示。这里,显示对焦引导图标51A和编号图标52。对焦引导图标51A基本上是与上述的第3实施方式的对焦引导图标大致相同的形态,由圆环部51a和编号指标51d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取代多个指标51b而对分开显示圆环部51a的多个指标51bb进行显示。识别部51aa通过颜色区分显示等明确示出该多个指标51bb中的一方。然后,在圆环部51a的周缘上显示编号指标51d。将该编号指标51d设为与根据测距结果(被摄体分布判定结果)进行了编号的被摄体对应的数字图标。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省略了箭头51c。并且,编号图标52是由根据测距结果进行了编号的在被摄体附近区域中显示的数字等构成的图标。
另一方面,在上述的步骤S232的处理中确认为由上述的步骤S116的处理检测出的操作环的操作不是同时转动操作而进入步骤S241的处理后,在该步骤S241中,信号处理控制部11确认是否进行了仅对焦环23a的转动操作。这里,在确认了仅对焦环23a的转动操作的情况下,进入下一步骤S242的处理。并且,在不是仅对焦环23a的转动操作的情况下,即在确认了两个操作环中仅变焦环23b的转动操作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244的处理。
在步骤S242中,信号处理控制部11确认当前的对焦控制是否被设定为对焦引导模式。这里,在当前设定为对焦引导模式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243的处理。并且,在当前未设定为对焦引导模式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244的处理。
在步骤S243中,信号处理控制部11经由显示控制部11d控制显示部,执行显示更新处理(详情参照图25)。之后,结束本子序列,回到原来的处理序列(图3)。
在步骤S244中,信号处理控制部11执行与所操作的操作环对应的驱动控制、即通常的对焦控制或者变焦控制。之后,结束本子序列,回到原来的处理序列(图3)。
然后,以下说明上述的步骤S243的处理即显示更新处理的详情。
在图25的步骤S261中,信号处理控制部11接收来自第1转动检测部27a的信号,确认对焦环23a的转动方向是否是右方向的转动。这里,在确认了右方向的转动操作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262的处理。并且,在确认了左方向的转动操作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263的处理。
在步骤S262中,信号处理控制部11的对焦处理部11a经由通信部12、22、镜头控制部21控制对焦驱动部24b,利用对焦驱动机构部26b进行对焦光学***的驱动,使对焦状态从当前处于对焦状态的被摄体向编号的远一级方向的被摄体移动。之后,进入步骤S264的处理。由此,显示部18的实时取景图像例如从图27所示的状态变为图28所示的状态。
另一方面,在步骤S263中,信号处理控制部11与步骤S262的处理一样,使对焦状态从当前处于对焦状态的被摄体向编号的近一级方向的被摄体移动。之后,进入步骤S264的处理。在该情况下,显示部18的实时取景图像例如从图28所示的状态变为图27所示的状态。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右方向”的情况下采用“远一级方向”,在“左方向”的情况下采用“近一级方向”,然而这仅是例示,不限于此。例如,相反,在“左方向”的情况下可以采用“远一级方向”,在“右方向”的情况下可以采用“近一级方向”。
在步骤S264中,信号处理控制部11再次执行测距动作处理。该测距动作处理是与上述的图24的步骤S251的处理相同的处理。
接着,在步骤S265中,信号处理控制部11确认上述步骤S264的测距动作处理的结果是否为对焦产生了偏差。这里,在确认了对焦偏差的情况下,进入下一步骤S266的处理,在该步骤S266中,信号处理控制部11控制对焦驱动部24b,进行对焦光学***的驱动,执行对焦位置的微调动作。之后,进入步骤S267的处理。并且,在上述的步骤S264的处理中未确认焦点偏离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267的处理。
在步骤S267中,信号处理控制部11根据上述的步骤S264的再次测距处理的结果确认摄影画面内的状况,判断可测距被摄体是否产生变化。这里,在确认到可测距被摄体产生变化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268的处理,在该步骤S268中,信号处理控制部11执行针对根据再次测距处理结果检测出的可测距被摄体更新编号的处理。之后,进入步骤S269的处理。并且,在上述的步骤S267的处理中可测距被摄体未产生变化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269的处理。这里,记为“测距”并不是必须测定被摄体的距离是几米或者几十米的距离,当然也可以是,能够根据在哪个位置对准焦点则对焦最佳等镜头的对焦信息等进行换算即可。与准确测量距离相比,进行将对焦镜头移动到哪个位置则与哪个被摄体进行对焦的判定是重要的。作为上述摄影参数,这里示出对焦的例子,对焦的效果对应于上述显示部上的位置(被摄体)。假定具有求出各被摄***置的距离分布的距离分布判定部。也就是说,这里,与上述距离分布相关联,判定各被摄***置,换算为显示部上的坐标。由于上述显示控制部显示上述旋转操作的方向或者旋转位置,因而使用者可以清楚地进行旋转操作。还知道通过旋转操作能够做什么。不用担心在旋转操作中失败。
最后,在步骤S269中,信号处理控制部11经由显示控制部11d控制显示部18,执行更新画面内显示的处理。之后,结束本子序列,回到原来的处理序列(图23)。
如以上说明那样,根据上述第4实施方式,可以取得与上述的第3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并且,通过对焦引导图标51A的方式的设计,简化了显示部18上的显示,因而可以抑制对焦引导模式时的实时取景图像的繁杂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对焦环23a进行对焦引导模式时的操作,然而不限于此,与上述的各实施方式同样,也可以构成为利用对触摸面板18b的触摸和滑动操作等实现。
这样,虽然主体上记述了摄影,然而也可以是能够变更显示或观察时的参数,摄像部能够进行对焦调整和放大缩小显示调整。当然,可以是对比度、颜色的变化、图像处理参数。而且,存在信号处理控制部作为进行上述显示、观察参数的控制的参数控制部。虽然记为操作环,然而一般也包含拨盘等,称为旋转操作部件,可以设置在***的任意位置。并且,虽然记为电子取景器,然而可以是液晶面板或有机EL面板,只要是以能够视觉确认的方式显示从上述摄像部输出的图像信号的显示部即可。在上述显示部上,能够通过显示控制部将伴随上述旋转操作的上述参数变更的效果重叠显示在从上述摄像部输出的图像信号上。由此,显示通过操作部件的操作取得何种效果,用户能够在直观地观察显示的同时进行确认,因而可以清楚地知道如何操作操作部。特别地,如果是以镜头部或光学***的光轴为中心的、或者以摄像、观察方向为旋转中心的旋转操作,则显示部能够与显示部表面上的二维空间、二维坐标对应地显示该操作的旋转位置,效果倍增。
在本发明中,通过上述各实施方式作了详述,然而可以简略说明本发明如下。
图30是说明本发明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概念图。如图30所示,本发明的摄影设备即照相机1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由摄像部213、显示部18、旋转操作部23、作为控制部的信号处理控制部11等组成。
信号处理控制部11具有参数控制部206、摄影控制部202、显示控制部11d等。另外,在图30中,作为摄影设备(照相机1)所需要的其他结构单元的图示省略,仅图示本发明关联的主要结构部。
摄像部213是由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镜头26和摄像元件13等组成的结构单元。该摄像部213构成为可变更摄影参数。
显示部18是能够以视觉确认的方式显示从上述摄像部213内包含的摄像元件13输出的图像信号的结构单元。
旋转操作部件23相当于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镜头侧操作部23的对焦环23a和变焦环23b等,是对上述摄影参数进行变更操作的操作部件。
参数控制部206作为如下的控制电路包含在上述信号处理控制部11内:根据通过利用上述旋转操作部件23进行的上述摄影参数的变更操作而输出的摄影参数变更指示信号,进行上述摄影参数的控制。
上述显示控制部11d是进行如下的显示控制的控制电路:使上述显示部18在从上述摄像部213(的摄像元件13)输出的图像信号上重叠显示与上述旋转操作部件23的旋转操作对应的上述摄影参数变更的效果。
另外,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的各实施方式,当然能够在不脱离发明宗旨的范围内实施各种变形或应用。这里,使用镜头更换式的无反射镜照相机作了说明,然而无需是镜头更换式,可以是单眼反射式照相机,可以是进行电子显示的照相机。并且,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包含有各种阶段的发明,通过所公开的多个结构要件的适当组合,可提取各种发明。例如,在即使从上述各实施方式所示的全部结构要件中删除若干结构要件,也可以解决发明要解决的课题,并取得发明效果的情况下,删除了该结构要件后的结构可以作为发明来提取。而且,可以适当组合不同实施方式中的结构要素。本发明除了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以外,不受特定实施方式制约。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各处理序列只要不背离其性质,可以容许改变次序。因此,针对上述的处理序列,也可以例如变更各处理步骤的执行顺序,或者同时执行多个处理步骤,或者每当执行一系列的处理序列时,各处理步骤的顺序不同。
即,关于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和附图中的动作流程,为了方便起见,使用“首先”、“然后”等作了说明,然而并不意味着必须按该顺序实施。并且,可以说,构成这些动作流程的各步骤针对不影响发明本质的部分,也能够适当省略。
并且,这里说明的技术中,主要在流程图中说明的控制和功能大多可由软件程序来设定,该程序由计算机读取执行,从而可以实现上述的控制和功能。该程序作为计算机程序产品,能够将其整体或一部分记录或存储在软盘、CD-ROM等非易失性存储器等移动介质、硬盘、易失性存储器等存储介质内,能够在产品出厂时或者经由移动介质或者通信线路流通或提供。使用者(用户)通过经由通信网络下载该程序并将其安装到计算机内,或者从记录介质安装到计算机内,可以容易地实现本实施方式的摄影设备。
根据上述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得到以下的结构的发明。
(1)
一种摄影设备,其具有:
摄像部,其由形成被摄体的光学像的摄影光学***和接收上述被摄体的光学像并进行光电转换而输出图像信号的摄像元件构成;
显示部,其以能够视觉确认的方式显示从上述摄像部输出的图像信号;
操作部件,其进行变焦操作;
变焦控制单元,其放大或缩小上述被摄体像;以及
信号处理控制部,其接收从上述摄像部输出的图像信号和特定的操作信号,执行上述显示部的显示控制和上述变焦控制,
上述信号处理控制部在上述显示部上显示的范围内进行上述变焦控制的微调。
(2)
根据上述(1)所述的摄影设备,其中,上述特定的操作是特定的环操作。
(3)
根据上述(1)所述的摄影设备,其中,
在上述显示部上还具有触摸面板,
上述特定的操作是上述触摸面板的操作。
(4)
根据上述(1)所述的摄影设备,其中,表示进行上述微调的范围的显示是表示摄影框内的被摄体的大小的显示。
(5)
根据上述(3)所述的摄影设备,其中,表示进行上述微调的范围的显示是表示上述触摸面板的被触摸的范围的显示。
(6)
一种摄影设备的控制方法,其具有以下步骤:
摄像部通过摄影光学***形成被摄体的光学像,通过摄像元件接收该被摄体的光学像并进行光电转换来输出图像信号;
显示部以能够视觉确认的方式显示从上述摄像部输出的图像信号,
操作部件进行变焦操作;
变焦控制单元进行放大或缩小上述被摄体像的变焦控制;
信号处理控制部接收从上述摄像部输出的图像信号和特定的操作信号,执行上述显示部的显示控制和上述变焦控制,在上述显示部上显示的范围内进行上述变焦控制的微调。
(7)
一种摄影设备,其具有:
摄像部,其由形成被摄体的光学像的摄影光学***和接收上述被摄体的光学像并进行光电转换而输出图像信号的摄像元件构成;
对焦驱动单元,其进行上述摄影光学***的位置调整;
多个操作部件,其包括进行上述对焦驱动用的操作的操作部件;以及
信号处理控制部,其接收上述操作部件的指示信号,进行摄影参数控制,
上述信号处理控制部在接收到上述多个操作部件中的至少两个操作部件的同时操作指示信号后,进行操作量和参数量之间的关系的切换。
(8)
根据上述(7)所述的摄影设备,其中,上述信号处理控制部还禁止与上述两个操作部件的各自的操作指示对应的通常控制。
(9)
根据上述(7)所述的摄影设备,其中,上述信号处理控制部还将与上述两个操作部件中的任意一方的操作指示量对应的控制从线性关系的控制变为非线性关系的控制。
(10)
根据上述(7)所述的摄影设备,其中,上述信号处理控制部还切换与上述两个操作部件中的任意一方的操作指示对应的辅助显示。
(11)
根据上述(7)所述的摄影设备,其中,上述信号处理控制部设定基于被摄体距离分布判定的多个对焦区域,切换成基于来自上述操作部件的对焦区域指定操作指示信号的摄影参数控制。
(12)
一种摄影设备的控制方法,其具有以下步骤:
摄像部通过摄影光学***形成被摄体的光学像,通过摄像元件接收该被摄体的光学像并进行光电转换而输出图像信号,
对焦驱动单元进行上述摄影光学***的位置调整,
操作部件进行上述对焦驱动用的操作,
信号处理控制部在接收到上述多个操作部件中的至少两个操作部件的同时操作指示信号后,执行进行操作量和参数量之间的关系的切换的摄影参数控制。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不限于作为特定为数字照相机等的摄影功能的电子设备的摄影设备,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具有摄影功能的其他方式的电子设备,例如便携电话、智能手机、录音设备、电子笔记本、个人计算机、平板终端设备、游戏设备、便携电视、时钟、利用GPS(Global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的导航设备等各种带有摄影功能的电子设备。
而且,也可以同样应用于具有使用摄像元件取得图像并将该取得图像显示在显示装置上的功能的电子设备,例如望远镜、双筒望远镜、显微镜等观察用设备。也就是说,可以提供在各种设备中进行简单操作的直观的参数控制方法、具有该控制方法的摄像设备、观察设备、显示设备。

Claims (5)

1.一种摄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影设备具有:
摄像部,其能够变更摄影参数;
显示部,其以能够视觉确认的方式显示从上述摄像部输出的图像信号;
旋转操作部件,其对上述摄影参数进行变更操作;
参数控制单元,其进行上述摄影参数的控制;以及
显示控制部,其将与上述旋转操作部件的旋转操作对应的摄影参数变更的效果重叠在从上述摄像部输出的图像信号上而在上述显示部中进行显示;
所述显示部还显示用于指示所述摄影参数变更的效果的图标,所述图标包括圆环部和箭头图标,所述圆环部的周缘的位置与上述显示部上的位置对应,所述箭头图标指示所述圆环部的周缘的位置与上述显示部上的位置的对应关系;
所述摄影设备还具有求出各被摄***置的距离分布的距离分布判定部,
上述显示部上的位置相当于与上述距离分布相关联的被摄***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影设备,其中,
所述摄影设备还具有配设在上述显示部的显示面上的触摸面板,
上述显示部上的位置相当于上述触摸面板上的触摸操作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影设备,其中,
上述显示控制部显示上述旋转操作的方向或旋转位置。
4.一种摄影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步骤:
摄像部取得适当变更了摄影参数后的图像信号,
显示部以能够视觉确认的方式显示从上述摄像部输出的图像信号,
旋转操作部件根据操作输出变更上述摄影参数的变更指示信号,
参数控制单元进行来自上述旋转操作部件的上述摄影参数的控制,
显示控制部将与上述旋转操作部件的旋转操作对应的摄影参数变更的效果重叠在从上述摄像部输出的图像信号上而在上述显示部中进行显示;
所述显示部还显示用于指示所述摄影参数变更的效果的图标,所述图标包括圆环部和箭头图标,所述圆环部的周缘的位置与上述显示部上的位置对应,所述箭头图标指示所述圆环部的周缘的位置与上述显示部上的位置的对应关系,
距离分部判定部求出各被摄***置的距离分布,
上述显示部上的位置相当于与上述距离分布相关联的被摄***置。
5.一种摄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影设备***具有:
摄像部,其能够变更摄影参数;
显示部,其以能够视觉确认的方式显示从上述摄像部输出的图像信号;
旋转操作部件,其对上述摄影参数进行变更操作;
参数控制单元,其进行上述摄影参数的控制;以及
显示控制部,其将与上述旋转操作部件的旋转操作对应的摄影参数变更的效果重叠在从上述摄像部输出的图像信号上而在上述显示部中进行显示;
所述显示部还显示用于指示所述摄影参数变更的效果的图标,所述图标包括圆环部和箭头图标,所述圆环部的周缘的位置与上述显示部上的位置对应,所述箭头图标指示所述圆环部的周缘的位置与上述显示部上的位置的对应关系;
所述摄影设备***还具有求出各被摄***置的距离分布的距离分布判定部,
上述显示部上的位置相当于与上述距离分布相关联的被摄***置。
CN201410268498.XA 2013-06-18 2014-06-16 摄影设备、摄影设备的控制方法、摄影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23806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27670 2013-06-18
JPJP2013-127669 2013-06-18
JP2013127669A JP6173060B2 (ja) 2013-06-18 2013-06-18 撮影機器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JP2013-127670 2013-06-18
JP2013-127669 2013-06-18
JP2013127670A JP6072621B2 (ja) 2013-06-18 2013-06-18 撮影機器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38068A CN104238068A (zh) 2014-12-24
CN104238068B true CN104238068B (zh) 2018-03-16

Family

ID=520189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68498.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238068B (zh) 2013-06-18 2014-06-16 摄影设备、摄影设备的控制方法、摄影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9509913B2 (zh)
CN (1) CN10423806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08551B (zh) * 2012-07-24 2016-01-20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相机及其动作控制方法
WO2014017175A1 (ja) * 2012-07-24 2014-01-30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カメラおよびその動作制御方法
JP5723489B2 (ja) * 2012-07-24 2015-05-2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カメラおよびその動作制御方法
JP6112819B2 (ja) * 2012-10-10 2017-04-12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駆動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WO2014143776A2 (en) 2013-03-15 2014-09-18 Bodhi Technology Ventures Llc Providing remote interactions with host device using a wireless device
US9241103B2 (en) * 2013-03-15 2016-01-19 Voke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layback of multiple panoramic videos with control codes
JP6048898B2 (ja) * 2013-08-21 2016-12-21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情報表示装置、情報表示方法および情報表示プログラム
JP6307942B2 (ja) * 2014-03-05 2018-04-1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
KR20150110032A (ko) * 2014-03-24 2015-10-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영상데이터 처리 전자장치 및 방법
TWI647608B (zh) 2014-07-21 2019-01-11 美商蘋果公司 遠端使用者介面
TWI600322B (zh) * 2014-09-02 2017-09-21 蘋果公司 用於操作具有整合式相機之電子器件之方法及相關電子器件,以及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取儲存媒體
US9547419B2 (en) 2014-09-02 2017-01-17 Apple Inc. Reduced size configuration interface
US10254911B2 (en) 2015-03-08 2019-04-09 Apple Inc. Device configuration user interface
EP3286915B1 (en) 2015-04-23 2021-12-08 Apple Inc. Digital viewfinder user interface for multiple cameras
CN104869315A (zh) * 2015-05-28 2015-08-26 魅族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拍照控制方法及终端
CN105372781B (zh) * 2015-12-05 2018-02-13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洛阳电光设备研究所 一种轴向变倍光学***的变倍控制装置和控制方法
JP6659148B2 (ja) * 2016-02-03 2020-03-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表示制御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並びに記憶媒体
US10009536B2 (en) 2016-06-12 2018-06-26 Apple Inc. Applying a simulated optical effect based on data received from multiple camera sensors
CN109416499B (zh) * 2016-06-27 2021-10-01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相机及其设定方法
CN109792480B (zh) * 2016-09-21 2021-02-09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相机及其显示控制方法
KR102611056B1 (ko) * 2017-01-16 2023-12-0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 방법
JP6827860B2 (ja) * 2017-03-16 2021-02-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DK180859B1 (en) 2017-06-04 2022-05-23 Apple Inc USER INTERFACE CAMERA EFFECTS
JP6924622B2 (ja) * 2017-06-14 2021-08-25 日本放送協会 フォーカスアシスト装置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JP6672225B2 (ja) 2017-07-14 2020-03-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操作装置、光学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US10372298B2 (en) 2017-09-29 2019-08-06 Apple Inc. User interface for multi-user communication session
CN111630561B (zh) * 2018-01-17 2024-04-02 株式会社富士 图像处理用元件形状数据生成***及图像处理用元件形状数据生成方法
US11112964B2 (en) 2018-02-09 2021-09-07 Apple Inc. Media capture lock affordance for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JP6623419B2 (ja) * 2018-03-22 2019-12-25 エスゼット ディージェイアイ テクノロジー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Sz Dji Technology Co.,Ltd 表示制御装置、撮像装置、スマートフォン、表示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DK201870364A1 (en) 2018-05-07 2019-12-03 Apple Inc. MULTI-PARTICIPANT LIVE COMMUNICATION USER INTERFACE
US10375313B1 (en) 2018-05-07 2019-08-06 Apple Inc. Creative camera
US11722764B2 (en) 2018-05-07 2023-08-08 Apple Inc. Creative camera
US10887193B2 (en) 2018-06-03 2021-01-05 Apple Inc. User interfaces for updating network connection settings of external devices
DK201870623A1 (en) 2018-09-11 2020-04-15 Apple Inc. USER INTERFACES FOR SIMULATED DEPTH EFFECTS
KR102475990B1 (ko) * 2018-09-11 2022-12-09 캐논 가부시끼가이샤 전자기기, 그 제어 방법 및 기억매체
US11770601B2 (en) 2019-05-06 2023-09-26 Apple Inc. User interfaces for capturing and managing visual media
US10674072B1 (en) 2019-05-06 2020-06-02 Apple Inc. User interfaces for capturing and managing visual media
US11321857B2 (en) 2018-09-28 2022-05-03 Apple Inc. Displaying and editing images with depth information
US11128792B2 (en) 2018-09-28 2021-09-21 Apple Inc. Capturing and displaying images with multiple focal planes
US10917516B1 (en) * 2018-12-18 2021-02-09 United Services Automobile Association (Usaa) Data access system for representatives
JP7309383B2 (ja) * 2019-02-25 2023-07-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US11301130B2 (en) 2019-05-06 2022-04-12 Apple Inc. Restricted operation of an electronic device
US11706521B2 (en) 2019-05-06 2023-07-18 Apple Inc. User interfaces for capturing and managing visual media
DK201970533A1 (en) 2019-05-31 2021-02-15 Apple Inc Methods and user interfaces for sharing audio
US11283994B2 (en) * 2020-04-27 2022-03-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nchronization mechanism for image capture and processing systems
US11079913B1 (en) 2020-05-11 2021-08-03 Apple Inc. User interface for status indicators
US11054973B1 (en) 2020-06-01 2021-07-06 Apple Inc. User interfaces for managing media
US11212449B1 (en) 2020-09-25 2021-12-28 Apple Inc. User interfaces for media capture and management
CN112312021B (zh) * 2020-10-30 2022-04-1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拍摄参数调整方法及装置
US11431891B2 (en) 2021-01-31 2022-08-30 Apple Inc. User interfaces for wide angle video conference
US11539876B2 (en) 2021-04-30 2022-12-27 Apple Inc. User interfaces for altering visual media
US11778339B2 (en) 2021-04-30 2023-10-03 Apple Inc. User interfaces for altering visual media
US11449188B1 (en) 2021-05-15 2022-09-20 Apple Inc. Shared-content session user interfaces
US11907605B2 (en) 2021-05-15 2024-02-20 Apple Inc. Shared-content session user interfaces
US11893214B2 (en) 2021-05-15 2024-02-06 Apple Inc. Real-time communication user interface
US11812135B2 (en) 2021-09-24 2023-11-07 Apple Inc. Wide angle video conferen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12824B2 (ja) * 2002-03-12 2006-08-23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合焦状況表示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4093622A (ja) 2002-08-29 2004-03-25 Olympus Corp レンズ鏡筒駆動装置
US7598997B2 (en) * 2004-01-14 2009-10-06 Ricoh Company, Ltd. Imaging apparatus and focus control method based on a number of automatic focus scan stages, and recording medium storing a program for executing such a method
US7733412B2 (en) * 2004-06-03 2010-06-0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pickup apparatus and image pickup method
JP2006047602A (ja) * 2004-08-04 2006-02-16 Casio Comput Co Ltd カメラ装置
JP4264660B2 (ja) * 2006-06-09 2009-05-20 ソニー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制御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WO2009013850A1 (ja) * 2007-07-23 2009-01-29 Panasonic Corporation 撮像装置
US8350945B2 (en) * 2007-10-15 2013-01-08 Panasonic Corporation Camera body used in an imaging device with which the state of an optical system is verified by an operation member
KR101505681B1 (ko) * 2008-09-05 2015-03-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터치 스크린을 구비한 이동 단말기 및 이를 이용한 이미지 촬상 방법
JP2010117444A (ja) 2008-11-11 2010-05-27 Sigma Corp レンズ鏡筒
JP4730569B2 (ja) 2009-03-27 2011-07-20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撮影装置、撮像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893359B2 (ja) 2011-11-22 2016-03-23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撮影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38068A (zh) 2014-12-24
US9509913B2 (en) 2016-11-29
US20140368719A1 (en) 2014-1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38068B (zh) 摄影设备、摄影设备的控制方法、摄影设备***
US9215375B2 (en) Photographing apparatus,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and display control method of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JP6173060B2 (ja) 撮影機器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03813093B (zh) 摄像装置及其摄像方法
JP5748436B2 (ja)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06716244B (zh) 摄影控制装置、摄影装置、摄影控制方法
WO2015129801A1 (ja) 撮像装置
CN104349051A (zh) 被摄体检测装置以及被摄体检测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7040718B (zh) 显示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5580349A (zh) 图像处理装置、摄像装置、图像处理方法及图像处理程序
ES2702356T3 (es) Equipo electrónico, método de operación del equipo, y programa
US9774782B2 (en) Image pickup apparatus and image pickup method
CN102761691B (zh) 摄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2761694A (zh) 摄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JP6072621B2 (ja) 撮影機器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6501832B2 (ja) 撮影機器、撮影機器の制御方法および撮影機器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13090241A (ja) 表示制御装置、撮像装置および表示制御プログラム
JP6603206B2 (ja) 撮影機器、撮影機器の制御方法、撮影機器システムおよび撮影機器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15167310A (ja) 撮像装置及び撮像方法
CN110063054A (zh) 控制设备、控制方法和程序
JP2014225846A (ja) 撮像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231768B2 (ja)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6141489B2 (ja) 撮像制御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5944031B2 (ja)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14165517A (ja)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220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Aozhixin Digit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OLYMPUS Corp.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