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35343B - 基站设备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站设备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35343B
CN104135343B CN201410393257.8A CN201410393257A CN104135343B CN 104135343 B CN104135343 B CN 104135343B CN 201410393257 A CN201410393257 A CN 201410393257A CN 104135343 B CN104135343 B CN 10413534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transmission
mobile station
data
station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9325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135343A (zh
Inventor
山田升平
相羽立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1353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353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1353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353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87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7Scheduling of signalling, e.g. occurrence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71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the supervisory signal being transmitted together with control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Circuits Of Receivers In General (AREA)
  • Input Circuits Of Receivers And Coupling Of Receivers And Audio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移动站设备和程序。在PDCCH上检测到来自基站设备的上行链路许可的情况下,PUSCH将上行链路许可指定的数据和传输时测量的信道状态信息作为上行链路传输信号进行传输。然后,在接收到指示重传的通知的情况下,通过PUSCH传输要重传的数据和重传时测量的信道状态信息。因此,当指定重传时,移动站设备可以传输合适的信道状态信息,从而基站设备可以在基站设备和移动站设备之间进行适合当前信道条件的有效的通信控制(调度)。

Description

基站设备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站设备和方法。
背景技术
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是审查和准备基于从W-CDMA(宽带-码分多址)和GSM(全球移动通信***)演进的网络的移动电话***规范的计划。在3GPP中,W-CDMA方案标准化为第三代蜂窝移动通信方案,且服务也已逐一开展。此外,在通信速度上进一步改进的HSDPA(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也已标准化,并且服务也已经启动。在3GPP中,也已经开始研究第三代无线电接入技术的演进(演进的通用陆地无线电接入:以下称为“EUTRA”)。
作为EUTRA中的下行链路通信方案,已经提出OFDMA(正交频分多址)方案,其中彼此正交的子载波用于获得用户多路复用。此外,在OFDMA方案中,应用了基于针对信道编码等的自适应无线电链路控制(链路适配)被称为自适应调制和解调以及纠错方案(AMCS:自适应调制和编码方案)的技术。AMCS是根据每个移动站设备的信道质量切换诸如纠错方法、纠错编码率、数据调制电平等的无线电传输参数(以下将被称为AMC模式),以取得高效的高速分组数据传输的方案。使用CQI(信道质量指示符)将每个移动站设备的信道质量反馈到基站设备。
在OFDMA中,将可通信域划分为物理上与子载波相对应的频域、以及时域。多个划分的域的集合称为资源块,并且将一个或多个资源块分配给每个移动站设备,从而执行多个移动站设备的多路复用通信。为了使基站设备和每个移动站设备能够以所请求的最佳质量和速度执行通信,有必要通过考虑与每个移动站设备的每个子载波相对应的频带的信道质量来确定资源块的分配和传输方案。由于通过基站设备处理传输方案和调度,为了实现该请求,将针对每个频域的信道质量从每个移动站设备反馈回基站。此外,如果必要,可以将代表具有高信道质量的频域的信息从每个移动站设备反馈回基站。
此外,在EUTRA中,为了增加信道容量,提出了通过使用MIMO(多输入多输出)、SFBC(空-频块分集)、CDD(循环延迟分集)的诸如SDM(空分多路传输:空间多路复用技术)的传输分集的使用。MIMO是用于多输入/多输出方案或技术的通用术语,并且其特征为通过在传输侧和接收侧使用多个天线执行传输,从而使波输入/输出分支的数量称为复数。可以通过使用MIMO方案由空间多路复用传输的信号序列单元被称为流。考虑信道条件,通过基站设备确定MIMO通信期间流的数量(等级)。通过使用RI(等级指示符),将移动站设备所请求的流的数量(等级)从移动站设备反馈回基站设备。
此外,在下行链路使用SDM,为了正确地分离与从各个天线传输的多个流有关信息,已经对传输信号序列受到预处理(称之为预编码)进行了研究。基于移动站设备估计的信道条件计算与预编码有关的信息,并且将该信息通过使用PMI(预编码矩阵指示符)从移动站设备反馈回基站设备。
通过这种方式,为了以最佳质量实现通信,有必要将代表信道条件的各种信息从每个移动站设备反馈回基站设备。这种信道状态信息由CQI,PMI,RI等组成。根据环境,通过基站设备将这些条信道状态信息的比特数量和格式指定到移动站设备。
这里,图11示出了EUTRA中的信道配置。EUTRA的下行链路配置有下行链路导频信道DPiCH(下行链路导频信道)、下行链路同步信道PSCH(物理下行链路同步信道)、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下行链路HARQ肯定应答指示符信道PHICH(物理HARQ肯定应答指示符信道)以及下行链路广播信道PBCH(物理广播信道)。
EUTRA的上行链路配置有上行链路导频信道UPiCH(上行链路导频信道)、随机接入信道RACH(随即接入信道)、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以及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例如参见非专利文件1)。
在图12中,水平轴代表时间,垂直轴代表频率。图12示出一个无线电帧的配置。该无线电帧分为多个无线电资源。时间方向1ms宽的域称为子帧。以频率方向180kHz宽和时间方向1ms宽的域为单元给出无线电资源,且如图中所示,针对这些域来分配PUSCH和PUCCH。
通过使用PUCCH或PUSCH将信道状态信息反馈回来。上行链路单载波的属性使移动站设备不可能同时传输多个信道。PUCCH用于传输用于下行链路数据的HARQ(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ACK(肯定应答)/NACK(否定应答)以及传输信道状态信息。
PUSCH主要用于传输上行链路数据。当信道状态信息不通过PUCCH传输时,信道状态信息与上行链路数据一起传输。一般地,与PUCCH相比,PUSCH具有分配用于在一个子帧内传输信道状态信息的更多的资源。
另一方面,HARQ用于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的传输。在HARQ的重传中,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软合并(chase combining),其中在接收侧传输和合并与先前传输相同的重传,另一个是增量冗余,其中另外地传输之前没有发送的信息。从新数据产生的相同的输送块中产生重传数据。
现在,图13示出了上行链路传输过程。在图13中,在右侧描述基站设备,而在左侧描述移动站设备的过程。
此外,移动站设备从基站设备接收数据的子帧被称为下行链路子帧(D子帧),以及移动站设备向基站设备传输数据的子帧被称为上行链路子帧(U子帧)。
在图13的左侧和右侧分别描述下行链路子帧和上行链路子帧。这里,下行链路子帧和上行链路子帧不必彼此同步。
首先,为了传输新数据,在PDCCH上将上行链路许可从基站设备传输到移动站设备。移动站设备在PDCCH上进行解码以检测针对移动站设备(D-子帧#2)的上行链路传输许可信号(上行链路许可)。
该上行链路许可包括指示新数据的新数据指示符。然后,在与D-子帧#2相关联的固定处理时间之后(上行链路子帧U-子帧#6),在PUSCH上传输上行链路数据(新数据)。
基站设备执行上行链路数据的解码过程,并且在PHICH上将应答信号传输到移动站设备。具体地,基站设备通过使用PHICH,在CRC(循环冗余码校验)成功的情况下将肯定应答(ACK)传输到移动站点,以及在CRC失败的情况下将否定应答(NACK)传输到移动站点。
一旦在D-子帧#10处对PDCCH和PHICH进行解码,移动站设备在PDCCH上没有检测到上行链路许可,以及在PHICH上检测到NACK,则重传上行链路数据。在这种情况下,使用与先前传输使用的相同的MCS和资源块来执行传输。
该重传过程被称为非自适应性HARQ。上行链路中的重传过程的定时是同步的。在这个示例中,以8个U-子帧的间隔执行重传。即,来回行程时间是8个子帧。
图14示出了自适应HARQ的上行链路传输过程。基站设备执行上行链路数据的解码过程,并且在CRC(循环冗余码校验)成功的情况下传输ACK,以及在CRC失败的情况下传输包括用于重传的信息的上行链路许可,从而指定用于重传的新的MCS和资源块。
移动站设备在D-子帧#10处在PDCCH上进行解码,并且当在PDCCH上检测到上行链路许可时重传上行链路数据。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使用通过PDCCH指定的新的MCS和资源块执行传输。该重传过程被称为自适应HARQ。
此外,非专利文件2提出了从移动站设备向基站设备传输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其中基站设备使用包括指定在PUSCH上的信道状态信息的传输的信息的上行链路许可,从而不定期地(触发式地)传输信道状态信息。接收到包括指定信道状态信息传输的信息的上行链路许可的移动站设备通过使用所分配的资源,传输详细的信道状态信息,因此,在基站设备和移动站设备之间实现信道状态信息灵活的传输和接收。
此外,非专利文件3提出了从移动站设备向基站设备传输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其中当基站设备在PUSCH上分配资源时,持续地传输信道状态信息,从而在不使用任何特殊信令的情况下,实现详细信道状态信息的频繁传输。
非专利文件1:3GPP TS(技术规范)36.211,V1.10(2007-05),技术规范组无线电接入网络,物理信道和调制(第8版)
非专利文件2:“CQI Trigger Mechanism”,3GPP TSG RAN WG1Meeting#50bis,R1-074353,2007年10月
非专利文件3:“Channel feedback format selection”,3GPP,TSG RANWG1MEETING#51,R1-974854,2007年11月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相关技术领域,移动站设备不知道在重传上行链路数据时如何传输信道状态信息。即,在从移动站设备向移动站设备重传传输数据的情况下,要传输与先前传输的数据完全相同的数据。因此,再一次传输重传之前已经传输的信道状态信息,从而在重传时已经不可能发送与信道条件匹配的信息。
此外,当上行链路许可作为针对信道状态信息的不定期传输请求从基站设备进行传输时,已经不可能知道如何通过随后的重传资源传输信道状态信息。
另外,由于没有规定通过非自适应HARQ和自适应HARQ传输信道状态信息的过程,所以关于是否包括信道状态信息,在移动站设备和基站设备之间可能存在分歧。
考虑到以上情况设计本发明,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移动站设备,当指定该移动站设备重传时,能够传输适合的信道状态信息,从而基站设备能够在基站设备和移动站设备之间执行适合当前信道条件的有效通信控制(调度)。
解决问题的方式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移动站设备包括:传输许可信号接收装置,用于从基站设备接收针对上行链路数据的传输许可信号;以及传输装置,用于在传输许可信号不包括针对信道状态信息的传输请求的情况下,向基站设备传输数据;以及在传输许可信号包括针对信道状态信息的传输请求的情况下,向基站设备传输数据和信道状态信息;以及在传输许可信号仅包括针对信道状态信息的传输请求的情况下,向基站设备传输信道状态信息,其中在传输许可信号仅包括针对信道状态信息的传输请求的情况下,确定已经将传输到基站设备的数据成功地进行了传输。
本发明的移动站设备包括:传输许可信号接收装置,用于从基站设备接收针对上行链路数据的传输许可信号;信道状态信息获取装置,用于获取信道状态信息;以及数据传输装置,用于在接收到传输许可信号的情况下,传输包括要向基站传输的数据和信道状态信息的上行链路传输信号,其中,在传输许可信号是来自基站设备的指示重传数据的信号的情况下,数据传输装置传输包括已被传输到基站的数据、以及由信道状态信息获取装置所重新获取的信道状态信息的上行链路传输信号。
此外,本发明的移动站设备还包括应答信号接收装置,用于从基站设备接收应答信号,其特征在于:在应答信号接收装置接收到否定应答时,数据传输装置传输包括已被传输到基站的数据、以及由信道状态信息获取装置所重新获取的信道状态信息的上行链路传输信号。
本发明的移动站设备特征在于:在应答信号接收装置接收到肯定信号时,数据传输装置不传输任何的信道状态信息。
本发明的移动站设备包括:传输许可信号接收装置,用于从基站设备接收针对上行链路数据的传输许可信号;信道状态信息获取装置,用于获取信道状态信息;以及数据传输装置,用于在接收到传输许可信号时,传输在上行链路传输信号中包括的信道状态信息,其中,当传输许可信号是指示传输信道状态信息的信号时,所述数据传输装置传输由信道状态信息获取装置所重新获取的、并包括在上行链路传输信号中的信道状态信息。
本发明的移动站设备还包括应答信号接收装置,用于接收来自基站设备的应答信号,其中,应答信号接收装置接收到否定应答时,数据传输装置传输由信道状态信息获取装置所重新获取的、并包括在上行链路传输信号中的信道状态信息。
本发明的移动站设备的特征在于:在通过应答信号接收装置接收肯定信号的情况下,数据传输装置不将信道状态信息包括在上行链路传输信号之中。
本发明的程序用于与基站设备连接的计算机,所述程序包括计算机可执行功能,用于:从基站设备接收针对上行链路数据的传输许可信号;以及在传输许可信号不包括针对信道状态信息的传输请求的情况下,向基站设备传输数据;在传输许可信号包括针对信道状态信息的传输请求的情况下,向基站设备传输数据和信道状态信息;以及在传输许可信号仅包括针对信道状态信息的传输请求的情况下,向基站设备传输信道状态信息;以及在传输许可信号仅包括针对信道状态信息的传输请求的情况下,确定将传输到基站设备的数据成功地进行了传输。
本发明的程序用于与基站设备连接的计算机,所述程序包括计算机可执行功能,用于:从基站设备接收针对上行链路数据的传输许可信号;获取信道状态信息;在接收到传输许可信号的情况下,传输包括要向基站传输的数据和信道状态信息的上行链路传输信号;以及在传输许可信号是来自基站设备的指示重传数据的信号的情况下,传输包括已被传输到基站的数据、以及由信道状态信息获取装置所重新获取的信道状态信息的上行链路传输信号。
本发明的程序用于与基站设备连接的计算机,所述程序包括计算机可执行功能,用于:从基站设备接收针对上行链路数据的传输许可信号;获取信道状态信息;在接收到传输许可信号时,传输包括在上行链路传输信号中的信道状态信息;以及当传输许可信号是指示信道状态信息传输的信号时,传输由信道状态信息获取装置所重新获取的、并包括在上行链路传输信号中的信道状态信息。
本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移动站设备从基站设备接收针对上行链路数据的传输许可信号,并获取信道状态信息。然后,在接收传输许可信号的情况下,移动站设备传输包括要传输到基站的数据和信道状态信息的上行链路传输信号。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传输许可信号是来自基站设备的指示重传数据的信号,那么移动站设备将传输包括要传输到基站的数据和重新获取的信道状态信息的上行链路传输信号。因此,当指定重传时,移动站设备能够有效地传输信道状态信息,并且基站设备能够执行基站设备和移动站设备之间适合当前信道条件的有效通信控制(调度)。
附图说明
图1是当应用本发明时,示出通信***略图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设备配置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中移动站设备配置的示意图。
图4是示出第一实施例中通信过程的示意图。
图5是示出第一实施例中通信过程的示意图。
图6是示出在第一实施例中移动站设备处的过程流程的操作流程。
图7是示出第二实施例中通信过程的示意图。
图8是示出第二实施例中通信过程的示意图。
图9是示出第二实施例中通信过程的示意图。
图10是示出在第二实施例中移动站设备处的过程流程的操作流程。
图11是示出传统通信***的方案的示意图。
图12是示出传统通信***的方案的示意图。
图13是用于示出传统通信过程的示意图。
图14是用于示出传统通信过程的示意图。
参考数字描述
1 基站设备
100 数据控制器
102 OFDM调制器
104 收发机
106 调度器
1062 DL调度器
1064 UL调度器
1066 控制数据生成器
108 信道估计器
110 DTF-s-OFDM解调器
112 数据提取器
5 移动站设备
500 数据控制器
502 DFT-s-OFDM调制器
504 收发机
506 调度器
5062 控制数据分析机
5064 控制数据生成器
5066 UL调度器
508 信道估计器
510 OFDM解调器
512 数据提取器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将参照附图描述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首先,图1示出了在应用本发明的情况下包括基站设备和移动站设备的通信***的略图。将在基站设备1与移动站设备5进行通信的假设上描述本发明。也假设基站设备1和移动站设备5通过使用EURTRA的移动通信网络***互相连接。
图2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基站设备1的示意性配置的框图。基站设备1包括数据控制器100、OFDM调制器102、收发机104、调度器106、信道估计器108、DFT-s-OFDM解调器110和数据提取器112。
在来自调度器106的指示下,数据控制器100将控制数据映射到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下行链路同步信道PSCH、下行链路导频信道DPiCH以及下行链路广播信道PBCH上,并且将针对每个移动站设备的用户数据以及其它控制数据映射到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上。
基于来自数据控制器100的输入信号,OFDM调制器102执行输入信号的数据调制、串行/并行转换、诸如IFFT变换(逆傅里叶变换)、CP(循环前缀)***、滤波等的OFDM信号处理,以产生OFDM信号。所产生的OFDM信号输出至收发机104。
收发机104将来自OFDM调制器102的输入数据上变换为无线电频率,并将该数据传输至移动站设备5。收发机104也接收来自移动站设备5的上行链路数据,并将所接收到的数据下变换为基带信号,并且将该信号输出至信道估计器108和DFT-s-OFDM解调器110。
调度器106提供MAC层(媒介接入控制)功能,并包括用于执行下行链路调度的DL调度器1062、用于执行上行链路调度的UL调度器1064以及控制数据生成器1066。调度器也将调度信息通知给数据控制器100。此外,调度器将所接收到的用户数据以及从数据提取器112接收到的控制数据输出至上层用于处理。
DL调度器1062是基于移动站设备5通知的信道状态信息、下行链路数据ACK/NACK信息、上层通知的关于每个用户的数据信息、由控制数据生成器1066产生的控制数据等,针对将用户数据和控制数据映射到下行链路信道的每个做出调度的功能性单元。
UL调度器1064是基于来自信道估计器108的上行链路信道估计结果和来自移动站设备5的资源分配请求,针对将用户数据映射到上行链路信道的每个做出调度的功能性单元。
控制数据生成器1066产生ACK/NACK信号作为控制信号,从而执行从数据提取器112输入的上行链路接收数据和信道状态信息的有效或无效意义的反馈控制。生成器也生成DL调度器1062和UL调度器1064产生的调度信息作为控制数据。
信道估计器108是根据上行链路导频信道UPiCH的解调RS(参考符号)执行信道估计,并将所述信道估计结果输出至DTF-s-OFDM解调器110的功能性单元。估计器也将信道估计结果输出至调度器106,从而根据上行链路导频信道UPiCH的合理(sounding)RS做出上行链路调度。这里,上行链路通信方案假定是诸如DFT-spred-OFDM等的单载波方案,但是可以使用诸如OFDM方案的多载波方案。
DFT-s-OFDM解调器110是通过包括DFT变换、子载波映射、IFFT变换、滤波等的DFT-s-OFDM信号处理,基于输入的DFT-spread-OFDM信号,对数据信号进行解调的功能性单元。
数据提取器112是检查所接收到的数据的有效或无效意义并通知调度器106检查结果的功能性单元。提取器也将所接收的数据分离为用户数据和控制数据,并将数据输出至调度器106。存储所接收到的数据,以与重传数据相结合,从而当接收到重传数据时结合所述数据。
接下来参照图3,将描述移动站设备5的配置。移动站设备5包括数据控制器500、DFT-s-OFDM调制器502、收发机504、调度器506、信道估计器508、OFDM解调器510以及数据提取器512。
映射数据控制器500,从而从上层或调度器506输入的用户数据和控制数据将针对接收到调度器506的指示,通过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和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传输。此外,合理的RS和所解调的RS映射到上行链路导频信道UPiCH。
DFT-s-OFDM调制器502执行数据调制,以及诸如DFT转换、子载波映射、IFFT变换、CP(循环前缀)***、滤波等的DFT-s-OFDM信号处理,以产生DFT-spread-OFDM信号。在控制数据(ACK/NACK或信道状态信息)在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上传输的情况下,控制数据与用户数据(针对从MAC层或上层输入的上行链路传输(上行链路数据)的传输块)进行多路复用。
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上的控制数据和上行链路数据在调制符号级多路复用,并且进行DFT变换。其中控制数据和上行链路数据进行多路复用并在PUSCH上传输的信号被称为上行链路传输信号。在基站设备侧,可以在调制符号级将上行链路传输信号分离。因此,由于将重传过程仅应用于用户数据,所以可以将新测量的数据映射作为控制数据。上行链路通信方案假定是诸如DFT-spred-OFDM等的单载波方案,但是可以使用诸如OFDM方案的多载波方案。
收发机504设置无线电控制器(未示出)指示的无线电频率,并将DFT-s-OFDM调制器502输入的信号上变换为无线电频率,并将信号传输至基站设备1。此外,收发机504接收来自基站设备1的下行链路数据,将数据下变换为基带信号,并将所接收的数据输出至信道估计器508和OFDM解调器510。
调度器506提供MAC层(媒体访问控制)的功能,并包括控制数据分析器5062、控制数据生成器5064和UL调度器5066。调度器也将调度信息通知给数据控制器500。将来自数据提取器512的所接收的用户数据和控制数据进行处理,或将其输出至上层。
控制数据分析器5062分析从数据提取器512输入的控制信息,并将从上层输入的调度信息输出至UL调度器5066。
控制数据生成器5064生成ACK信号、NACK信号和其它控制数据,并将这些信号输出至收据控制器500。
此外,UL调度器5066基于调度信息控制映射在PUSCH和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上的资源。
信道估计器508是执行来自下行链路导频信道DPiCH的信道估计,并将所估计的结果输出至OFDM解调器510的功能性单元。估计器将结果转换为信道状态信息,用于将信道估计结果通知基站设备1,并将信道状态信息输出至调度器506。
OFDM解调器510是基于来自信道估计器508的信道估计结果,执行从收发机504输入的所接收到的数据的OFDM解调的功能性单元。
数据提取器512是检查从OFDM解调器510输入的所接收到的数据的有效或无效意义并通知调度器506检查结果的功能性单元。提取器也将所接收的数据分离为用户数据和控制数据,并将数据输出至调度器506。此外,存储所接收到的数据,以与重传数据相结合,从而当接收到重传数据时结合所述数据。
【第一实施例】
接下来,将在使用基站设备1和移动站设备5的通信***中描述第一实施例。移动站设备5将信道状态信息传输至基站设备1。基站设备1基于信道状态信息确定与移动站设备5的通信条件,并建立通信信道。
首先,信道状态信息由CQI、PMI、RI等组成。根据环境,通过基站设备1将这些条信道状态信息的比特数和格式指定给移动站设备5。通过使用RRC信令(无线电资源控制信令)将这些设置从基站设备1指定给移动站设备5。
此外,在PUSCH上将数据传输到基站设备1的情况下,设置移动站设备5传输包括信道状态信息的数据。因此,可以实现信道状态信息的定期传输。根据子帧的位置,可以存在禁止信道状态信息传输的子帧。通过使用RRC信令(无线电资源控制信令)将这些设置从基站设备1指定给移动站设备5。
在从基站设备1传输到移动站设备5的上行链路许可取特殊值的情况下,仅传输信道状态信息,而不传输上行链路数据。具有特殊值的该上行链路许可被称为包括专用于信道状态信息的传输请求的上行链路许可。
图4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传输信道状态信息的过程。移动站设备5在D-子帧#2处在PDCCH上进行解码,并检测至移动站设备5的上行链路传输许可信号(上行链路许可)。该上行链路许可包括指示新数据的新数据指示符。
在与D-子帧#2相关联的一段固定处理时间之后的上行链路子帧U-子帧#6处,移动站设备5将新数据和新测量的信道状态信息(CSR#6)作为上行链路传输信号在PUSCH上进行传输。
基站设备1执行上行链路传输信号的解码过程,并且在上行链路数据中的CRC(循环冗余码校验)成功的情况下传输ACK。
然而,在CRC(循环冗余码校验)失败的情况下,基站设备1通过使用PHICH将NACK传输到移动站设备5,或通过使用PDCCH将不包括用于指定用于重传的新MCS和资源块的新数据指示符的上行链路许可传输至移动站设备5。在这一点,基站设备1对所接收的信道状态信息(CSR)进行解码,并将结果反映在下行链路调度中。
移动站设备5在PDCCH上或D-子帧#10处的PHICH上进行解码。然后,在检测到PDCCH上不包括新数据指示符的上行链路许可,或检测到NACK(这是PHICH上作为应答信号的否定应答)的情况下,移动站设备5重传数据。
具体地,移动站设备5将与之前传输的数据(在U-子帧#6处传输的新数据)相应的HARQ重传数据传输至基站设备1。新数据和重传数据从移动站设备5处的同一传送块中生成,并在基站设备1处结合。
在这种情况下,在PUSCH上传输重传数据和信道状态信息。要传输的信道状态信息是在D-子帧#10处的重传检测之后新测量到的(CSR#14)。
根据这个方案,由于同步HARQ的属性,可以以规定间隔(HARQ的来回行程时间)反馈信道状态信息。
接下来,图5示出了仅传输信道状态信息的过程。移动站设备5在D-子帧#2处在PDCCH上进行解码,并检测至移动站设备5的上行链路传输许可信号(上行链路许可)。该上行链路许可包括指定传输信道状态信息而不传输上行链路数据的信息(专用于信道状态信息的传输请求)。
在与D-子帧#2相关联的一段固定处理时间之后的上行链路子帧U-子帧#6处,移动站设备5将新测量的信道状态信息(CSR#6)作为上行链路传输信号在PUSCH上进行传输。
基站设备1对所接收的信道状态信息(CSR)进行解码,并将结果反映在下行链路调度中。通过使用PHICH,基站设备1在进一步请求信道状态信息的情况下传输NACK(否定应答),或在不请求信道状态信息的情况下传输ACK(肯定应答)。
在移动站设备5在D-子帧#10处在PDCCH和PHICH上进行解码,并在PDCCH上没有检测到上行链路许可、以及在PHICH上检测到NACK的情况下,移动站设备5传输新测量的信道状态信息(CSR#14)。当在PDCCH上没有检测到上行链路许可、以及在PHICH上检测到ACK时,移动站设备停止信道状态信息的传输。
根据这一方案,通过仅使用PHICH上的ACK/NACK,可以停止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或执行持续反馈,因此可以减少PDCCH开销。此外,由于同步HARQ的属性,可以以规定间隔(HARQ的来回行程时间)反馈信道状态信息。
现在,将参照图6描述第一实施例中移动站设备5的处理序列。首先,移动站设备5在PDCCH上进行解码,从而检查是否有针对其自身站点的任何上行链路许可(步骤S10)。
在移动站设备5检测到针对其自身站点的上行链路许可的情况下(步骤S10;是),移动站设备5分析上行链路许可,以检测上行链路许可的类型(步骤S12)。这里上行链路许可的类型表示许可是否指示新数据的传输、重传数据的传输、或仅信道状态信息(CSR:信道状态报告)的传输。许可是否指示仅信道状态信息的传输是基于是否包括专用于信道状态信息的传输请求而确定的。许可是否指示新数据或重传数据是基于新数据指示符的存在而确定的。该信息存储为上行链路许可的类型。
接下来,获取信道状态信息(CSR)(步骤S14)。具体地,在信道估计器508处测量信道状态信息。具体地,信道估计器508可以通过从基站设备传输的下行链路信息中提取的参考信号来测量信道状态。该参考信号在下行链路导频信道DPiCH(下行链路导频信道)上进行传输。
该参考信号是基站设备1和移动站设备5之间先前已经确定的信号。移动站设备5通过测量该参考信号如何从预定值偏离来测量信道状态。此外,利用传输信号的天线来定义参考信号,从而能够针对每个天线测量信道状态。基于这些参考信号,信道质量、高信道质量的频域、MIMO传输时的流数量以及预编码信息被计算并编码为CQI、频域指示符、RI和PMI。
作为示例,CQI表示为在基于MCS执行下行链路传输的情况下可以取得10%或更少的比特误差的MCS。通过RRC信令(无线电资源控制信令)设置包括这些条信息的信道状态信息的一个或多个格式。
然后,移动站设备5获取在信道估计器508处测量的信道状态信息。
这里,在步骤S14,每次在获取阶段可以通过信道估计器508获取信道状态信息,或信道估计器508可以持续地测量信道状态,并按需获取信道状态信息。
在上行链路许可的类型是新数据的传输的情况下(步骤S16;是),移动站设备5将要传输的新数据以及在步骤S14获取的CSR传输到基站设备1(步骤S16)。应注意,移动站设备5在禁止CSR传输的子帧处不会传输CSR。
在上行链路许可的类型是重传数据的情况下(步骤S16;否->步骤S20;是),移动站设备5传输重传数据和在步骤S14(步骤S22)处获取的CSR。因此,传输在传输重传数据时的CSR,并且将不会传输重传之前的相同的CSR。应该注意,移动站设备5在禁止CSR传输的子帧处不会传输CSR。
在上行链路许可的类型仅是CSR的情况下(步骤S16;否->步骤S20;否),移动站设备5不传输数据,但是传输在步骤S14处获取的CSR。
这里,在先前传输使用的上行链路许可的类型不仅是CSR(即新数据或重传数据),以及新检测的上行链路许可的类型仅是CSR的情况下,移动站设备5确定先前传输成功(在基站设备1侧的CRC成功),以及针对上行链路传输清洗缓冲器,写入新数据,并将ACK从调度器(MAC层)报告给上层。
当移动站设备5完成传输,然后在与上行链路传输相关联的定时位置检测PDCCH上针对其自身的站点的上行链路许可时(步骤S26;是),操作返回检测上行链路许可的类型的步骤(步骤S12)。
在PDCCH上没有检测到上行链路许可的情况下(步骤S26;否),检测PHICH是否包括ACK或NACK(步骤S28)。这里,在接收到ACK的情况下(步骤S28;ACK),移动站设备5结束当前过程。
在已经接收到NACK的情况下(步骤S28;NACK),移动站设备5获取来自信道估计器508的CSR(步骤S30)。
这里,检查先前收到的上行链路许可的类型,从而确定先前传输的是否仅是CSR(步骤S32)。这里,在先前传输仅是CSR的情况下(步骤S32;是),移动站设备传输在步骤S30处获取的CSR,而不传输数据(步骤S36)。另一方面,在先前传输包括数据的情况下(步骤S32;否),移动站设备向基站设备1传输先前传输的数据作为重传数据、以及已经在步骤S30处获取的CSR(步骤S34)。
然后,操作进入PDCCH或PHICH接收过程(即非自适应HARQ)。然而,应该注意,移动站设备5在禁止CSR传输的子帧处不会传输CSR。
此外,可以在许多HARQ过程中并行执行该过程。仅参照一个同步HARQ过程描述以上处理。一个同步HARQ过程在每次传输八个子帧时进行操作,并且针对接下来的子帧操作另一个同步HARQ过程。
以这种方式,根据第一实施例,移动站设备5可以适合地在数据传输时传输信道状态信息。可以使基站设备1基于与移动站设备5通信的适合的状态执行调度。
这里,作为变化的示例,可以通过上行链路许可指定CSR的格式。此外,在这种情况下,根据上行链路许可的类型,移动站设备5确定是否传输新数据、是否传输重传数据、是否传输CSR、以及是以CSR格式1还是以CSR格式2执行传输。
因此,在先前传输的上行链路许可取特殊值的情况下,这指示指定了CSR格式2,此外,在重传资源中,传输新测量的CSR,同时保持CSR格式2。例如,CSR格式1是定期报告格式,以及CSR格式2是非定期报告格式。在这种情况下,CSR格式2的上行链路许可的类型指示非定期报告传输请求,以及移动站设备基于上行链路许可是否包括非定期报告传输请求作出判断。
【第二实施例】
接下来,将描述第二实施例。在第二实施例中,将描述包括专用于信道状态的传输请求的情况的过程。
因此,当在PUSCH上传输数据时,基本地设置传输,使得不包括信道状态信息。在信道状态信息在PUSCH上传输的情况下,针对信道状态信息的传输请求包括在上行链路许可中。在这种情况下,PUSCH上的信道状态信息的传输是触发产生的(非定期地)。在包括针对信道状态信息的传输请求的情况下,传输上行链路数据和信道状态信息。然而,在上行链路许可取特殊值的情况下,仅传输信道状态信息,而不传输上行链路数据。具有特殊值的该上行链路许可被称为包括专用于信道状态信息的传输请求的上行链路许可。
图7示出了传输信道状态信息过程的一个示例。移动站设备5在D-子帧#2处在PDCCH上进行解码,并检测至移动站设备的上行链路传输许可信号(上行链路许可)。该上行链路许可包括指示新数据的新数据指示符以及针对信道状态信息的传输请求。
通过在与D-子帧#2相关联的一段固定处理时间之后的上行链路子帧U-子帧#6处使用PUSCH,移动站设备5传输上行链路数据(新数据)和新测量的信道状态信息(CSR#6)。基站设备1执行上行链路数据的解码过程,并且在CRC(循环冗余码校验)成功的情况下传输ACK。
在CRC(循环冗余码校验)失败的情况下,基站设备1通过使用PHICH将NACK传输到移动站设备5,或通过使用PDCCH将不包括用于指定用于重传的新MCS和资源块的新数据指示符的上行链路许可传输至移动站设备。
在图7中,基站设备1通过使用PHICH将NACK传输至移动站设备5。在PDCCH上没有检测到上行链路许可、且在D-子帧#10处在PHICH上检测到NACK的情况下,移动站设备5传输重传数据和新测量的信道状态信息(CSR#14)作为上行链路传输信号。这里,移动站设备5传输信道状态信息是因为在先前传输中传输了信道状态信息。然后,如果在先前的传输中没有传输信道状态信息,那么仅传输重传数据。
以这种方式,根据图7中的处理过程,仅基于PHICH上的ACK/NACK,可以停止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或执行持续反馈,因此可以减少PDCCH开销。此外,由于同步HARQ的属性,可以以规定间隔(HARQ的来回行程时间)反馈信道状态信息。
接下来,图8示出了传输信道状态信息的另一个过程的示例。移动站设备5在D-子帧#2处在PDCCH上进行解码,并且检测至移动站设备5的上行链路传输许可信号(上行链路许可)。该上行链路许可包括指示新数据的新数据指示符,但是不包括针对信道状态信息(CSR)的传输请求。
在与D-子帧#2相关联的一段固定处理时间之后的上行链路子帧U-子帧#6处使用PUSCH,移动站设备5传输新数据作为上行链路传输信号。基站设备1执行上行链路数据的解码过程,并且在CRC(循环冗余码校验)成功的情况下传输ACK。
在CRC(循环冗余码校验)失败的情况下,基站设备1通过使用PHICH将NACK作为否定应答传输到移动站设备5,或通过使用PDCCH将不包括用于指定用于重传的新MCS和资源块的新数据指示符的上行链路许可传输至移动站设备5。在图8中,基站设备1在上行链路许可中包括针对信道状态信息(CSR)的传输请求,从而请求移动站设备5反馈信道状态信息。
移动站设备5在D-子帧#10处在PDCCH上对包括针对信道状态信息的传输请求以及不包括新数据指示符的上行链路许可进行解码。由于上行链路许可包括针对信道状态信息的传输请求,所以移动站设备将重传数据和在重传时新测量的信道状态信息(CSR#14)作为上行链路传输信号进行传输。
根据图8中示出的处理过程,可以在上行链路数据重传时持续地反馈信道状态信息(CRS),因此以更灵活的方式调度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结果,可以降低PDCCH开销。
接下来,图9示出了传输信道状态信息的另一个过程的示例。移动站设备5在D-子帧#2处在PDCCH上进行解码,并且检测至移动站设备5的上行链路传输许可信号(上行链路许可)。该上行链路许可包括指定用于传输信道状态信息而不传输上行链路数据的信息(专用于信道状态信息的传输请求)。
通过在与D-子帧#2相关联的一段固定处理时间之后的上行链路子帧U-子帧#6处使用PUSCH,移动站设备5传输新测量的信道状态信息(CSR#6)而不传输上行链路数据。
基站设备1对所接收的信道状态信息进行解码,并将结果反映在下行链路调度中。通过使用PHICH,基站设备1在进一步请求信道状态信息的情况下传输NACK(否定应答),或在不请求信道状态信息的情况下传输ACK(肯定应答)。
在移动站设备5在PDCCH上没有检测到上行链路许可以及在D-子帧#10处在PHICH上检测到NACK的情况下,移动站设备传输新测量的信道状态信息(CSR#14)。另一方面,在PDCCH上没有检测到上行链路许可,以及在PHICH上检测到ACK的情况下,移动站设备停止信道状态信息的传输。
以这种方式,通过仅基于PHICH上的ACK/NACK,可以停止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或执行持续反馈,因此可以减少PDCCH开销。此外,由于同步HARQ的属性,可以以规定间隔(HARQ的来回行程时间)反馈信道状态信息。
现在,将参照图10描述第二实施例中移动站设备5的处理序列。首先,移动站设备5在PDCCH上进行解码,从而检查是否有针对其自身站点的上行链路许可(步骤S50)。
在移动站设备检测到针对其自身站点的上行链路许可的情况下(步骤S50;是),移动站设备分析上行链路许可来检测上行链路许可的类型(步骤S52)。这里上行链路许可的类型表示该许可是否请求信道状态信息(CSR:信道状态报告)的传输、该许可是否请求专用于信道状态信息的传输、或该许可是指示新数据的传输还是重传数据的传输。
基于是否包括针对信道状态信息的传输的请求,确定是否请求信道状态信息的传输。基于是否包括专用于信道状态信息的传输的请求,确定是否请求专用于信道状态信息的传输。基于新数据指示符的存在,确定许可是指示新数据还是指示重传数据。该信息存储为上行链路许可的类型。然后,从信道估计器508获取信道状态信息(CSR)(步骤S54)。信道状态信息的获取步骤与步骤S14是相同的。
这里,在步骤S54,每次在获取阶段可以通过信道估计器508获取信道状态信息,或信道估计器508可以持续地测量信道状态,并按需获取信道状态信息。
在上行链路许可不包括针对CSR的请求的情况下(步骤S56;否),传输数据(步骤S58)。在包括针对CSR的请求的情况下(步骤S56;是),确定请求是否是CSR专用请求(步骤S60)。
这里,在请求是CSR专用请求的情况下(步骤S60;是),仅传输在步骤S54处获取的CSR(步骤S64)。另一方面,在请求不是CSR专用请求的情况下,将数据和在步骤S54处获取的CSR传输至基站设备1(步骤S60;否->步骤S62)。
这里,在先前传输使用的上行链路许可的类型不是CSR专用请求、以及新检测的上行链路许可的类型是CSR专用请求的情况下,移动站设备5确定先前传输成功(在基站设备1侧的CRC成功),以及针对上行链路传输清洗缓冲器,写入新数据,并将ACK从调度器(MAC层)报告给上层。
接下来,当移动站设备5完成传输,然后在与上行链路传输相关联的定时位置处检测PDCCH上的针对其自身的站点的上行链路许可时(步骤S66;是),操作返回检测上行链路许可的类型的步骤(步骤S52)。
在PDCCH上没有检测到上行链路许可的情况下(步骤S66;否),检测PHICH是ACK还是NACK(步骤S68)。这里,在接收到ACK的情况下(步骤S68;ACK),移动站设备5结束当前过程。
在已经接收到NACK的情况下(步骤S68;NACK),移动站设备5获取来自信道估计器508的CSR(步骤S70)。
在这点上,确定先前接收的上行链路许可是否包括CSR请求(步骤S72)。这里,在先前上行链路许可不包括CSR请求的情况下,仅将重传数据传输至基站设备1(步骤S72;否->步骤S74)
另一方面,在先前上行链路许可是CSR专用请求的情况下,在步骤S70处仅传输所获取的CSR(步骤S72;否->步骤S76;是->步骤S80)。
此外,在先前上行链路许可不是CSR专用请求的情况下,将重传数据和在步骤S70处获取的CSR传输至基站设备1(步骤S72;是->步骤S76;否->步骤S78)。
然后,操作返回步骤S66,进入PDCCH或PHICH接收过程(即非自适应HARQ)。这里,应该注意,移动站设备5在禁止CSR传输的子帧处不会传输CSR。
此外,可以在多个HARQ过程中并行执行该过程。仅参照一个同步HARQ过程描述以上处理。每次传输八个子帧时,一个同步HARQ过程进行操作,并且针对接下来的子帧操作另一个同步HARQ过程。
以这种方式,根据第二实施例,即使在接收CSR专用请求的情况下,移动站设备5可以传输信道状态信息。基站设备1可以基于与移动站设备5通信的适合状态进行调度。
【变化示例】
为了描述方便,采用包括一对基站设备和移动站设备的示例来描述上述实施例。但是,不用说,包括多个基站设备和移动站设备。
此外,到目前为止描述的实施例中,可以将用于实现基站设备中的各个功能和移动站设备中的各个功能的程序记录在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上,从而通过将记录在该记录介质上的程序载入计算机***来执行基站设备的控制。这里提到的“计算机***”可以包括诸如***设备等的操作***和硬件。
此外,“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表示诸如软盘、磁光盘、ROM、CD-ROM等的可移动介质,以及诸如内置在计算机***中的硬盘等的存储设备。“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的示例还包括当程序通过通信线(例如因特网、或其他网络和电话线)传输时,在短时间内动态地保存程序的诸如通信线的实体;以及还包括,在上述情况中,在预定时间内保存程序的诸如在形成服务器或客户端的计算机***内的易失性存储器的实体。此外,以上程序可以实现上述功能的部分,也可以与记录在计算机***上的程序一起实现上述功能。
尽管参照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该特定配置并不限于实施例,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的设计等应当包括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此外,当移动站设备5执行重传时,可以提供不传输CSR的类型以及传输CSR的类型。在重传时不传输CSR的类型中,在传输新数据时仅传输CSR。如在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所描述的,在重传时传输CSR的类型中,在传输新数据时和重传时将会传输CSR。

Claims (9)

1.一种传输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站设备向移动站设备发送传输许可信号,所述传输许可信号包括针对信道状态信息的传输请求和指定向所述基站设备重传上行链路数据的信息;
接收所述移动站设备根据所述传输许可信号向所述基站设备重传的上行链路数据和所述移动站 设备基于所述传输请求重新获取的信道状态信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指定向基站设备重传上行链路数据的信息不包括新数据指示符。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重新获取的信道状态信息为所述移动站设备基于所述向基站设备重传的上行链路数据所新获取的信道状态信息。
4.一种基站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向移动站设备发送传输许可信号的模块,所述传输许可信号包括针对信道状态信息的传输请求和指定向所述基站设备重传上行链路数据的信息;
用于接收所述移动站设备根据所述传输许可信号向所述基站设备重传的上行链路数据和所述移动站 设备基于所述传输请求重新获取的信道状态信息的模块。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站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指定向基站设备重传上行链路数据的信息不包括新数据指示符。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基站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重新获取的信道状态信息为所述移动站设备基于所述向基站设备重传的上行链路数据所新获取的信道状态信息。
7.一种基站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射机,用于向移动站设备发送传输许可信号,所述传输许可信号包括针对信道状态信息的传输请求和指定向所述基站设备重传上行链路数据的信息;
接收机,用于接收所述移动站设备根据所述传输许可信号向所述基站设备重传的上行链路数据和所述移动站 设备基于所述传输请求重新获取的信道状态信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站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指定向基站设备重传上行链路数据的信息不包括新数据指示符。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基站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重新获取的信道状态信息为所述移动站设备基于向所述基站设备重传的上行链路数据所新获取的信道状态信息。
CN201410393257.8A 2008-01-25 2009-01-22 基站设备和方法 Active CN10413534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15011 2008-01-25
JP2008-015011 2008-01-25
CN200980110548.9A CN101981959B (zh) 2008-01-25 2009-01-22 移动站设备及其数据传输方法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10548.9A Division CN101981959B (zh) 2008-01-25 2009-01-22 移动站设备及其数据传输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35343A CN104135343A (zh) 2014-11-05
CN104135343B true CN104135343B (zh) 2018-02-06

Family

ID=4090116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10548.9A Active CN101981959B (zh) 2008-01-25 2009-01-22 移动站设备及其数据传输方法
CN201410393257.8A Active CN104135343B (zh) 2008-01-25 2009-01-22 基站设备和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10548.9A Active CN101981959B (zh) 2008-01-25 2009-01-22 移动站设备及其数据传输方法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2) US8112092B2 (zh)
EP (2) EP2239975B1 (zh)
JP (1) JP4630942B2 (zh)
CN (2) CN101981959B (zh)
AT (1) ATE555561T1 (zh)
ES (1) ES2383939T3 (zh)
PL (1) PL2239975T3 (zh)
WO (1) WO200909366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01986B2 (ja) * 2005-06-22 2013-09-25 ベーリンガー インゲルハイム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 ゲゼルシャフト ミット ベシュレンクテル ハフツング 医薬組成物用のチエノピリミジン類
KR20090047391A (ko) * 2006-04-07 2009-05-12 데벨로겐 악틴게젤샤프트 약제학적 조성물을 위한 Mnk1/Mnk2 억제 활성을 갖는티에노피리미딘
EP1889847A1 (en) * 2006-07-10 2008-02-20 DeveloGen Aktiengesellschaft Pyrrolopyrimidines for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s
US8724684B2 (en) 2008-03-24 2014-05-13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CQI feedback structure
CA2735361A1 (en) 2008-08-26 2010-03-04 Boehringer Ingelheim International Gmbh Thienopyrimidines for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s
EP2351280A4 (en) * 2008-11-10 2016-06-08 Nokia Technologies Oy REDUCE UNNECESSARY DONWLINK CONTROL CHANNEL RECEPTIONS AND ENCRYPTIONS
WO2010101504A1 (en) * 2009-03-05 2010-09-10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Robust data transmission
EP2675231B1 (en) 2009-03-12 2019-01-16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ng and reselecting an uplink primary carrier
US8503316B2 (en) * 2009-03-17 2013-08-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ling inconsistent control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415132B (zh) * 2009-04-21 2014-08-06 光学无线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终端装置和重发控制方法
KR101650749B1 (ko) * 2009-08-18 2016-08-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릴레이를 위한 백홀 서브프레임의 제어 채널 자원 할당 방법 및 장치
US8873454B2 (en) 2009-12-18 2014-10-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response timing for relay oper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JP2011166682A (ja) * 2010-02-15 2011-08-25 Ntt Docomo Inc 移動端末装置および上り制御情報信号の送信方法
JP5216058B2 (ja) 2010-02-15 2013-06-19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端末装置および上り制御情報信号の送信方法
CA2791114A1 (en) * 2010-02-26 2011-09-01 Boehringer Ingelheim International Gmbh Thienopyrimidines containing a substituted alkyl group for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s
CN102858782A (zh) * 2010-02-26 2013-01-02 贝林格尔.英格海姆国际有限公司 用于药物组合物的具有Mnk1/Mnk2 抑制活性的4-[环烷基氧基(杂)芳基氨基]噻吩并[2,3-d]嘧啶
UY33241A (es) * 2010-02-26 2011-09-30 Boehringer Ingelheim Int ?Tienopirimidinas que contienen heterocicloalquilo para composiciones farmacéuticas?.
KR101721015B1 (ko) * 2010-06-21 2017-03-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블라인드 스케쥴링 장치 및 방법
US9742590B2 (en) 2010-07-07 2017-08-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feedback protocol for multiuser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MU-MIMO)
CN102377539B (zh) * 2010-08-12 2015-05-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反馈及获取多个cc的csi的方法、ue及基站
US8913674B2 (en) * 2010-10-04 2014-12-1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codebook subset restriction bitmap
BR112012018878B1 (pt) * 2010-11-09 2021-11-3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étodo em um equipamento do usuário para divulgar informação de estado de canal, método e disposição em uma estação base para obter informação de estado de canal, e, disposição em um equipamento do usuário adaptada para se comunicar com a estação base em uma rede de comunicação celular
US8582522B2 (en) 2011-09-30 2013-11-12 Blackberry Limited Handling 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 transmissions
CN103378950B (zh) * 2012-04-20 2016-06-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及装置
US8885590B2 (en) 2012-05-18 2014-11-11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cheduling multiple-input and multiple-output (MIMO) high-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 (HSDPA) pilot channels
US8767862B2 (en) 2012-05-29 2014-07-01 Magnolia Broadband Inc. Beamformer phase optimization for a multi-layer MIMO system augmented by radio distribution network
US8971452B2 (en) 2012-05-29 2015-03-03 Magnolia Broadband Inc. Using 3G/4G baseband signals for tuning beamformers in hybrid MIMO RDN systems
US8644413B2 (en) 2012-05-29 2014-02-04 Magnolia Broadband Inc. Implementing blind tuning in hybrid MIMO RF beamforming systems
US8619927B2 (en) 2012-05-29 2013-12-31 Magnolia Broadband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screte gain control in hybrid MIMO/RF beamforming
US9154204B2 (en) * 2012-06-11 2015-10-06 Magnolia Broadband Inc. Implementing transmit RDN architectures in uplink MIMO systems
US8565689B1 (en) 2012-06-13 2013-10-22 All Purpose Networks LLC Optimized broadband wireless network performance through base station application server
US9219541B2 (en) 2012-06-13 2015-12-22 All Purpose Networks LLC Baseband data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in an LTE wireless base station employing periodically scanning RF beam forming techniques
US9882950B2 (en) 2012-06-13 2018-01-30 All Purpose Networks LLC Methods and systems of an all purpose broadband network
US9503927B2 (en) 2012-06-13 2016-11-22 All Purpose Networks LLC Multiple-use wireless network
US9084143B2 (en) 2012-06-13 2015-07-14 All Purpose Networks LLC Network migration queuing service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9699806B2 (en) * 2012-07-25 2017-07-0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transmitting uplink data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2811775B1 (en) * 2012-10-25 2018-09-0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pairing missed detection control channel
US9179409B2 (en) 2012-12-03 2015-11-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ple access scheme for narrowband channels
US8797969B1 (en) 2013-02-08 2014-08-05 Magnolia Broadband Inc. Implementing multi user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MU MIMO) base station using single-user (SU) MIMO co-located base stations
US9343808B2 (en) 2013-02-08 2016-05-17 Magnotod Llc Multi-beam MIMO time division duplex base station using subset of radios
US8989103B2 (en) 2013-02-13 2015-03-24 Magnolia Broadband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selective attenuation of preamble reception in co-located WI FI access points
US9155110B2 (en) 2013-03-27 2015-10-06 Magnolia Broadband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located and co-channel Wi-Fi access points
US20140226740A1 (en) 2013-02-13 2014-08-14 Magnolia Broadband Inc. Multi-beam co-channel wi-fi access point
US9100968B2 (en) 2013-05-09 2015-08-04 Magnolia Broadband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digital cancellation scheme with multi-beam
US9425882B2 (en) 2013-06-28 2016-08-23 Magnolia Broadband Inc. Wi-Fi radio distribution network stations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Wi-Fi RDN stations
US8995416B2 (en) 2013-07-10 2015-03-31 Magnolia Broadband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simultaneous co-channel access of neighboring access points
US9497781B2 (en) 2013-08-13 2016-11-15 Magnolia Broadband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located and co-channel Wi-Fi access points
US9088898B2 (en) 2013-09-12 2015-07-21 Magnolia Broadband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operative scheduling for co-located access points
US9060362B2 (en) 2013-09-12 2015-06-16 Magnolia Broadband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accessing an occupied Wi-Fi channel by a client using a nulling scheme
US9172454B2 (en) 2013-11-01 2015-10-27 Magnolia Broadband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calibrating a transceiver array
US8891598B1 (en) 2013-11-19 2014-11-18 Magnolia Broadband Inc.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calibration for obtaining the channel reciprocity for time division duplex MIMO systems
US8942134B1 (en) 2013-11-20 2015-01-27 Magnolia Broadband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lective registration in a multi-beam system
US9294177B2 (en) 2013-11-26 2016-03-22 Magnolia Broadband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mit and receive antenna patterns calibration for time division duplex (TDD) systems
US9014066B1 (en) 2013-11-26 2015-04-21 Magnolia Broadband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mit and receive antenna patterns calibration for time division duplex (TDD) systems
US9042276B1 (en) 2013-12-05 2015-05-26 Magnolia Broadband Inc. Multiple co-located multi-user-MIMO access points
US9172446B2 (en) 2014-03-19 2015-10-27 Magnolia Broadband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supporting sparse explicit sounding by implicit data
US9100154B1 (en) 2014-03-19 2015-08-04 Magnolia Broadband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explicit AP-to-AP sounding in an 802.11 network
US9271176B2 (en) 2014-03-28 2016-02-23 Magnolia Broadband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backhaul based sounding feedback
US20190022103A1 (en) * 2014-12-22 2019-01-24 Mordechai Chevion New metal complexes of nocardamine and their use in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s
EP3535894A1 (en) * 2016-11-03 2019-09-11 Nokia Technologies Oy Uci transmission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80132248A1 (en) * 2016-11-04 2018-05-10 Mediatek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Of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In NR
WO2020101747A1 (en) 2018-01-08 2020-05-22 All Purpose Networks, Inc. Publish-subscribe broker network overlay system
EP3662370B1 (en) 2018-01-08 2023-12-27 All Purpose Networks, Inc. Internet of things system with efficient and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38743A (zh) * 2005-06-14 2008-08-06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信道分配方法、无线通信***以及无线区间的信道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369860B2 (en) * 2006-08-18 2013-02-05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Sending and reducing uplink feedback signaling for transmission of MBMS data
KR101237804B1 (ko) * 2006-10-23 2013-03-04 인터디지탈 테크날러지 코포레이션 공유 채널을 통하여 측정 리포트를 전송 및 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MX2009007177A (es) * 2007-03-19 2009-08-12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Uso de un traspaso de enlace ascendente como accionador para el primero o segundo tipo de reporte de cqi.
US8116270B2 (en) * 2007-06-13 2012-02-1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412209B2 (en) * 2007-06-18 2013-04-02 Motorola Mobility Llc Use of the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in a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communication system
MX2010002218A (es) 2007-10-02 2010-03-17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Incluida en la concesion de enlace ascendente se va a reportar una indicacion de una cantidad especifica de cqi.
US7885211B2 (en) * 2007-10-26 2011-02-08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Selective rank CQI and PMI feedback in wireless networks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38743A (zh) * 2005-06-14 2008-08-06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信道分配方法、无线通信***以及无线区间的信道结构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R1-074928 :UL HARQ behaviour with dynamic adaptive/non-adaptive operation;Panasonic;《3GPP TSG-RAN WG1 Meeting #51》;20071031;第2章 *
R1-080363:CQI Reporting on the PUSCH;Ericsson;《3GPP TSG-RAN WG1 #51bis》;20080118;第2章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TE555561T1 (de) 2012-05-15
CN101981959B (zh) 2014-08-20
US20120088512A1 (en) 2012-04-12
US8280390B2 (en) 2012-10-02
US20110021203A1 (en) 2011-01-27
EP2239975B1 (en) 2012-04-25
CN101981959A (zh) 2011-02-23
JPWO2009093662A1 (ja) 2011-05-26
CN104135343A (zh) 2014-11-05
EP2239975A1 (en) 2010-10-13
PL2239975T3 (pl) 2012-09-28
JP4630942B2 (ja) 2011-02-09
EP2239975A4 (en) 2011-03-30
ES2383939T3 (es) 2012-06-27
US8112092B2 (en) 2012-02-07
WO2009093662A1 (ja) 2009-07-30
EP2458912B1 (en) 2014-06-04
EP2458912A1 (en) 2012-05-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35343B (zh) 基站设备和方法
CN107710661B (zh) 用于增强型载波聚合的周期信道状态信息报告
KR101674332B1 (ko) 업링크 기준 신호 리소스 할당
CN104012160B (zh) 移动台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CN102006666B (zh) 移动台装置、基站装置、通信方法和通信***
US8767664B2 (en) Mobile terminal apparatus, radio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KR101455727B1 (ko)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 사용되는 기지국장치, 유저장치 및 방법
US10142982B2 (en) Data sending and receiving method and data sending and receiving end
KR102006194B1 (ko) 하향 링크 코오디네이티드 멀티 포인트 시스템에서 채널 상태 정보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CN102484568B (zh) 正确错误应答在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的反馈方法及***
US20110243012A1 (en) Feedback of control information for multiple carriers
US20110274063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ling dynamic aperiodic srs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2160412A (zh) 移动通信***、基站装置、移动站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CN108604952A (zh) 反馈信息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2377548A (zh) 下行harq反馈方法以及相应的基站和用户设备
EP281166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channels and uplink data channels in comp system
CN101924589B (zh) 无线通信设备、无线通信方法、以及无线通信***
CN102468945A (zh) Ack/nack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2916792B (zh) 数据传输方法和用户设备
CN108353388A (zh) 一种传输上行数据的方法、装置和***
CN113746591B (zh)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用户设备、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