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10923A - 车身外板连结部的罩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车身外板连结部的罩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10923A
CN104010923A CN201280063257.0A CN201280063257A CN104010923A CN 104010923 A CN104010923 A CN 104010923A CN 201280063257 A CN201280063257 A CN 201280063257A CN 104010923 A CN104010923 A CN 1040109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outer panel
body outer
cap assembly
roof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6325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10923B (zh
Inventor
渡边康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0109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109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109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109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3/00Elements for body-finishing, identifying, or decorating; 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for advertising purposes
    • B60R13/04External Ornamental or guard strips; Ornamental inscriptive devices there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4Door pillars ; windshield pilla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6Fixed roof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车身外板连结部(13)的罩部件(14),将通过使车顶侧梁外面板(33)与中柱外面板(31)重合而仅以板厚(tr)的厚度具有高低差的层差部(36)覆盖,其中,中柱外面板(31)具有车身(12)的表面(31b),车顶侧梁外面板(33)具有与表面(31b)连续的表面(33b)。罩部件(14)由安装在连结凹部(43)上且在热塑性树脂(45)中混合有磁铁粉末(46)而形成的罩主体(47)、和实施在罩主体(47)中的安装面(48)上的粘接薄膜层(51)构成,该安装面(48)成为朝向中柱外面板(31)以及车顶侧梁外面板(33)的内面。

Description

车身外板连结部的罩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连结多个钢板制外板而成的车辆表面的连结部覆盖的车身外板连结部的罩结构。
背景技术
例如,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那样,已知一种将从车顶延伸的部位结合至中柱的上部的车身外板连结部。该车身外板连结部使用高张力钢板而将中柱独立地塑性加工,并使用普通钢板而将车顶梁(roof rail)塑性加工,并在车顶梁附近进行连结。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连结构造中,在中柱的上部和车顶梁的连结部分处产生重合的板材的层差,或会残留有焊接痕,从而导致外观不良。而且,为了防止生锈,而需要由防尘层(dust sealer)将形成连结部分的层差部的外侧的外板边缘覆盖,从而需要用于涂覆防尘层的作业时间。
而且,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将连结的部分覆盖的车身。该车身将中柱等各立柱沿上下一分为二,在将上下的中柱连结的边界部上产生有层差部,在该层差部中的与设在车门上的密封部件接触的层差部上粘贴有密封带。
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车身仅在与设在车门上的密封部件对应的位置上粘贴有密封带,由此,在剩余的层差部上不存在密封带。这样,层差部产生在连结的部位上并露出而残留,会导致美观性恶化。另外,密封带为沿着连结部的层差的形状,由此,在粘贴作业中,难以使密封带的所对应的层差与连结部的层差一致,难以进行粘贴作业。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9510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88494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车身外板连结部的罩结构,该罩结构能够节省由防尘层覆盖连结部(产生层差的部位)的时间,使覆盖连结部的层差部的作业变得容易,并能够提高外观性且确保防水性。
根据技术方案1的发明,提供一种车身外板连结部的罩结构,其特征在于,具有:钢板制的第1车身外板,其具有车身的表面;钢板制的第2车身外板,其具有与所述表面连续的表面;和罩部件,其将通过使所述第2车身外板的端部与所述第1车身外板的端部重合并连结而仅以板厚的厚度具有高低差的层差部覆盖,所述层差部位于通过将第2弯曲部与第1弯曲部连结而形成的连结凹部处,其中,该第1弯曲部是使所述第1车身外板的端部向着车宽方向中心变形而成的,该第2弯曲部是使所述第2车身外板的端部向着车宽方向中心变形而成的,所述罩部件由罩主体和粘接薄膜层构成,所述罩主体安装在所述连结凹部上且为热塑性树脂;所述粘接薄膜层实施在所述罩主体中的安装面上,该安装面成为朝向所述第1车身外板以及所述第2车身外板的内面。
在技术方案2的发明中,优选为,所述罩主体在所述热塑性树脂中混合有磁铁粉末。
在技术方案3的发明中,优选为,所述罩部件具有实施在所述罩主体的外表面上的喷涂底膜层。
在技术方案4的发明中,优选为,所述罩主体由厚壁的主体部和与所述主体部连续的唇部构成,所述主体部以与所述连结凹部的深度对应的厚度形成在中央,所述主体部将所述罩主体的外表面形成为凸状的曲面,所述唇部使壁厚从所述主体部向着所述罩主体的边缘逐渐减少,所述边缘中的、与设在车门上的密封部件紧贴的车门密封紧贴部的边缘,以相对于所述第1车身外板以及所述第2车身外板没有层差的厚度形成。
在技术方案5的发明中,优选为,所述第1车身外板为车顶外面板,所述第2车身外板为车顶侧梁外面板,所述连结凹部为通过将所述车顶侧梁外面板与所述车顶外面板连结而形成的车顶梁连结凹部,所述罩部件设在所述车顶梁连结凹部的角落,且截面形成为大致三角形状。
在技术方案6的发明中,优选为,所述罩部件将形成在所述车顶梁连结凹部上的层差部覆盖。
在技术方案7的发明中,优选为,所述唇部的截面形状形成为大致三角形。
发明效果
在技术方案1以及技术方案2的发明中,在喷涂工序的过程(防尘层涂覆工序)中通过磁力将罩部件安装到连结凹部上,并在喷涂工序的喷涂后,在喷涂工序的干燥工序中通过喷涂干燥炉使车身(所涂覆的涂料)升温,此时,罩主体的热塑性树脂发生软化,同时罩部件的粘接薄膜层熔化,通过磁铁粉末的磁力而被向钢板制的第1车身外板以及钢板制的第2车身外板吸引且分别与连结凹部和连结凹部附近的表面粘接。该结果为,具有确保防水性且不需要在第1车身外板和第2车身外板的连结部(层差部)上涂覆防尘层的优点。
尤其,根据技术方案2的发明,罩主体具体磁力,即使连结凹部的形状的偏差比较大,也能够多次调整罩部件的位置以使罩部件的位置与各连结凹部一致,来提高外观,具有易于处理的优点。
在技术方案3的发明中,罩部件具有实施在罩主体的外表面上的喷涂底膜层,因此,在喷涂工序的过程(防尘层涂覆工序)中通过磁力将罩部件安装在连结凹部上,接着,在喷涂工序中的涂覆涂料的喷涂工序中,将涂料涂覆在第1车身外板和第2车身外板上,此时,能够将该涂料连续地涂覆在罩主体的喷涂底膜层上,能够涂覆喷涂色与车身的喷涂色相同的涂料。
另外,由于磁铁粉末从树脂的成形面露出,所以罩主体的表面较粗糙,但能够通过喷涂底膜层而减小罩主体的表面的粗糙程度,从而能够谋求罩主体的表面的平滑化。该结果为,能够使涂覆在第1车身外板以及第2车身外板上的涂料经由喷涂底膜层固定在罩主体上,从而即使设置罩部件也能够提高美观性。
在技术方案4的发明中,罩主体由厚壁的主体部和与主体部相连的唇部构成,主体部将外表面形成为凸状的曲面,唇部使厚度从主体部向着边缘逐渐减少,在边缘中,使与设在车门上的密封部件紧贴的车门密封紧贴部的边缘以相对于第1车身外板以及第2车身外板没有层差的厚度形成。因此,设在车门上的密封部件在与罩部件紧贴的状态下连续而能够与第1车身外板以及第2车身外板紧贴,相对于密封部件,不会在边缘与第1车身外板的边界、边缘与第2车身外板的边界上形成间隙,能够提高设在车门上的密封部件的密封性(防水性),且因为在除车门密封紧贴部的边缘以外的其他边缘上具有层差,所以能够提高形状保持性,即使为U字形状的罩部件,在向车身的安装时也不会弯曲而与车身钩挂。
在技术方案5的发明中,第1车身外板为车顶外面板,第2车身外板为车顶侧梁外面板,连结凹部为通过将车顶侧梁外面板连结在车顶外面板上而形成的车顶梁连结凹部,罩部件设在车顶梁连结凹部的角落,使截面形状形成为三角形。因此,罩部件使形状与车顶梁连结凹部的角落大致一致,即使通过磁力来安装也会稳定,且角落成为平滑的表面而提高美观性,不需要在喷涂工序中追加对罩部件的形状进行微调整等的工序,仅通过直接设置罩部件就能够完成安装作业,只要设定仅进行设置的作业时间即可。换言之,能够削减安装罩部件的时间、涂覆防尘层且精加工的时间。
在技术方案6的发明中,罩部件将层差部覆盖,因此,能够由罩部件覆盖形成层差部的边缘(edge),不需要涂覆将边缘(edge)覆盖的防尘层。通常,在车身上静电涂覆有基底涂料,但喷涂在边缘(edge)上的涂料的电涂膜的厚度较薄,由此,需要涂覆防尘层,但是,在本发明中,通过罩部件能够除去覆盖边缘(edge)的防尘层。
在技术方案7的发明中,唇部使截面形状形成为大致三角形,因此,罩部件向着第1车身外板以及第2车身外板平滑地连续,能够形成平滑的面,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美观性。
附图说明
图1是采用了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车身外板连结部的罩部件的车身的侧视图。
图2是图1的区域2的放大图。
图3是沿着图2的3-3线的放大剖视图。
图4是表示将图2所示的罩部件拆除后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5是图2所示的罩部件的立体图。
图6是图3的区域6的放大图。
图7是图3的区域7的放大图。
图8是表示实施例1的罩部件的安装状态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将罩部件与车身粘接时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0是采用了实施例2的车身外板连结部的罩部件的车顶侧梁外部件的立体图。
图11是沿着图10的11-11线的剖视图。
图12是图11的区域12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添附的附图来具体说明本发明的优选的几个实施例。
实施例1
参照图1以及图2,车辆11在车身12上采用了实施例1的车身外板连结部13的罩部件14。车身12具有下车身17、成为侧壁的侧车身18、和车顶21,由这些部件形成车室16。在侧车身18上安装有前车门22、后车门23。
侧车身18具有中柱25、车顶侧梁26(也参照图8)、安装前车门22的前乘降开口部27、和安装后车门23的后乘降开口部28。
如图2以及图3所示,中柱25具有形成表面的中柱外面板(第1车身外板)31、和未图示的内面板。车顶侧梁26具有形成表面的车顶侧梁外面板(第2车身外板)33。
接着,说明实施例1的车身外板连结部13的罩部件14。图6、图7以及图9是示意性地描绘的图,磁铁粉末46的颗粒直径、粘接薄膜层51的厚度、喷涂底膜层53的厚度、喷涂膜95的厚度均概念性地表示。
图9表示罩部件14的与车门的密封部件(图5的前车门密封部件61、后车门密封部件62)紧贴的部位的下缘58。
如图3所示,车身外板连结部13的罩部件14将层差部36覆盖,该层差部36通过使钢板制的车顶侧梁外面板33的端部41与钢板制的中柱外面板31的端部37重合并结合,而仅以板厚tr的厚度具有高低差,其中,中柱外面板31具有车身12的表面31b,车顶侧梁外面板33具有与表面31b连续的表面33b。
层差部36配置在通过使第2弯曲部42从外侧重合在第1弯曲部38上并以点焊的方式结合而形成的连结凹部43处,其中,该第1弯曲部38是将中柱外面板31的端部37向车身12的内侧(箭头a1的方向)压入而成的,该第2弯曲部42是将车顶侧梁外面板33的端部41向车身12的内侧(箭头a1的方向)压入而成的。
罩部件14由罩主体47和粘接薄膜层51构成,其中,罩主体47安装在连结凹部43上,且在热塑性树脂45中混合有磁铁粉末46,粘接薄膜层51实施在罩主体47中的安装面48(图7)上,该安装面48成为朝向中柱外面板31以及车顶侧梁外面板33的内面。如图6所示,罩部件14具有实施在罩主体47的外表面52上的喷涂底膜层53。
如图3所示,罩主体47由以与连结凹部43的深度对应的厚度形成在中央的厚壁的主体部55、和与主体部55相连的沿着中柱外面板31以及车顶侧梁外面板33延伸的一对唇部56构成。主体部55将外表面形成为凸状的曲面(例如,半径r)。
如图3以及图5所示,唇部56使壁厚从主体部55向着边缘(上缘57、下缘58)逐渐减少。在上缘57以及下缘58中,与设在前车门22以及后车门23(图1)上的密封部件(图5的前车门密封部件61、后车门密封部件62)紧贴的车门密封紧贴部(前车门密封紧贴部64、后车门密封紧贴部65)的边缘(上缘66、下缘67),以相对于中柱外面板31以及车顶侧梁外面板33没有层差的厚度、即壁厚0mm(具体地,例如为,壁厚0.05mm)形成。其他的唇部使边缘(除前车门密封紧贴部64、后车门密封紧贴部65的上缘66、下缘67以外的其余的边缘)的厚度以0.5mm以内的范围增加而提高刚性,确保U字形状的形状保持性,使得在安装时难以变形。
罩部件14覆盖层差部36。如图3所示,唇部56使截面形状形成为大致三角形。
接着,具体说明实施例1的中柱外面板31、车顶侧梁外面板33、罩部件14。
如图4、图8所示,中柱外面板31的截面为U字形状,由第1前壁部71、第1侧壁部72、第1后壁部73形成。而且,与第1前壁部71连续地形成有第1前凸缘74,与第1后壁部73连续地形成有第1后凸缘75。而且,在上部(端部37)形成有向着U字形的内侧仅折曲深度α(图3)的第1重叠结合部(第1弯曲部38)。
如图4、图8所示,车顶侧梁外面板33具有以从中央向着中柱25鼓出的方式形成的鼓出结合部78。该鼓出结合部78与中柱外面板31同样地形成U字形状,且由第2前壁部81、第2侧壁部82、第2后壁部83形成。附图标记84是第2前凸缘,85是第2后凸缘。而且,在下部(端部)41,形成有帽形的向内侧仅折曲深度β(图3)的第2重叠结合部(第2弯曲部42)。
通过在该第2重叠结合部42上结合第1重叠结合部38而形成连结凹部43。通过在连结凹部43上安装罩部件14而形成车身外板连结部13。
罩部件14由上述罩主体47、粘接薄膜层51、喷涂底膜层53构成。
如图5、图8所示,罩主体47为U字形状,并由覆盖第1前壁部71的前罩主体部91、与前罩主体部91连续且覆盖第1侧壁部72的中央罩主体部92、和与中央罩主体部92连续且覆盖第1后壁部73的后罩主体部93形成。罩主体47由树脂复合材料成形。
如图6以及图7所示,树脂复合材料是将高分子聚合物和磁铁粉末46加热混匀而得到的混合物。使用该混合物并通过挤压机(螺旋式)或者注塑成型机而成形。例如,在使截面的壁厚固定的情况下,将混合物供给至挤压机(螺旋式),并由安装在挤压机上的模具(T型模)挤压,由此,形成为任意的截面形状。或者,在使截面的壁厚变化的情况下,将混合物供给至注塑成型机(注入),并使注塑成型机(滚筒装置)与模具接触来注塑混合物,并在开模后,从模具中取出,由此成型。
作为磁铁粉末46,能够采用铁素体类磁性粉体、钕-铁-硼类或钐-铁-氮类等稀土类磁性粉末等。作为高分子聚合物,使用合成橡胶或者热塑性树脂45。作为合成橡胶,能够列举苯乙烯-丁二烯橡胶、丁腈橡胶、丁二烯橡胶、硅橡胶、丁基橡胶、聚氨酯橡胶、氟橡胶等。
罩主体47通过挤压层压法或使用粘接剂的层压法而层叠有粘接薄膜层51。粘接薄膜层51例如是成形为薄膜状的热熔树脂粘接剂。粘接薄膜层51通过加热而能够与钢板制的外板粘接。除了热熔树脂粘接剂之外,还能够从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薄膜(EVA薄膜)、聚氨酯(PU)、聚乙烯薄膜(PE薄膜)、烯烃类中选择。
罩主体47通过挤压层压法或使用粘接剂的层压法而层叠有喷涂底膜层53。喷涂底膜层53例如是薄膜(日本特开平7-53812号公报)。该薄膜为涂膜紧贴性、粘接性得到改良的聚丙烯树脂组合物,使用在汽车部件、电气或电子部件、机械部件、玩具、文具、日用品、片材、薄膜等领域,尤其优选使用于需要喷涂、印刷、粘接的用途。
接着,简单说明实施例1的罩部件的安装、喷涂要领。在喷涂工序中,首先对外面板(在车顶侧梁外面板33上结合中柱外面板31而成的部件)实施电喷涂。接着,涂覆防尘层(在除了车身外侧结合部13以外的部分上进行)。
接着,如图8所示,将罩部件14如双点划线所示地安装在结合凹部43上。而且,在喷涂外面板的同时,喷涂罩部件14,由此得到喷涂膜95(图6)。
最后,将安装有罩部件14的车身送入至喷涂干燥炉,升温至希望的温度、保持、然后降温。升温时,粘接薄膜层51(图7)会熔化,且唇部56会软化并通过磁力持续按压在中柱外面板31、车顶侧梁外面板33上。降温时,粘接薄膜层51会固化且与外面板紧贴,因此,在完成喷涂的同时,自动完成了罩部件14的粘接作业。
如图8所示,对于罩部件14,在将罩部件14安装到车身12的结合凹部43上时,能够在由磁力与车身12紧贴的状态下,多次向箭头A的方向、箭头B的方向以及上下方向调整罩部件14的位置,从而易于处理。
如图3所示,罩部件14通过在喷涂干燥炉内的升温而使粘接薄膜层51熔化并使罩部件14的边缘(上缘57、下缘58)与车身12紧贴,因此,不需要在电涂膜较薄的层差部36的边缘97上涂覆防尘层。即,水不会如箭头b1所示地进入至连结凹部43,因此,即使涂覆在边缘97(也参照图9)上的涂料的电涂膜的厚度较薄,也难以生锈。
而且,如图9所示,罩部件14使唇部56通过喷涂干燥炉的热量而软化,从而变得易于加工(变形),并通过混入至罩主体47中的磁铁(磁性)粉末46如箭头b2所示地吸引至车身12上,从而将粘接薄膜层51向车身12按压并使其熔接。
实施例2
接着,基于图10~图12来说明实施例2的车身外板连结部13B的罩部件14B。在图10~图12所示的车身外板连结部13B以及罩部件14中,对于与图1~图9所示的实施例1相同的构成,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图10与图8对应。
在实施例2的罩部件14B中,第1车身外板为车顶外面板111。第2车身外板为车顶侧梁外面板33。
如图11所示,连结凹部43B为通过将车顶侧梁外面板33结合在车顶外面板111上而形成的车顶梁连结凹部。罩部件14B设在车顶梁连结凹部43B的角落113,并使截面形状形成为大致三角形。
在车顶梁连结凹部43B中,在车顶侧梁外面板33的端部上形成有侧部侧壁部115,与侧部侧壁部115连续地一体形成有侧部底部116。另一方面,在车顶外面板111的端部形成有车顶侧壁部118,与车顶侧壁部118连续地一体形成有车顶底部121。而且,使车顶底部121与侧部底部116重叠并粘接或者焊接而结合,形成了层差部36B的边缘122(图12)位于侧部侧壁部115的附近。
如图12所示,罩部件14B形成有与边缘122(夹着粘接薄膜层51)紧贴的底边部124,与底边部124连续地一体形成有纵边部125,并形成有与纵边部125以及底边部124相连且具有外表面126的斜边部127。在纵边部125以及底边部124上实施有粘接薄膜层51。在斜边部127上实施有喷涂底膜层53。
罩部件14B与实施例1的罩部件14同样地,在相同的时间(喷涂工序)由喷涂干燥炉升温,并且粘接。
在实施例2的车身外板连结部13B的罩部件14B中,罩部件14B使形状与车顶梁连结凹部43B的角落113大致一致,即使通过磁力安装也会稳定,且角落113成为平滑的曲面(半径rb)而美观性提高,不需要追加在喷涂工序中对罩部件14B的形状进行微调整等的工序,仅通过直接设置罩部件14B就能够完成安装作业,只要设定仅进行设置的作业时间即可。
能够由罩部件14B覆盖形成了层差部36B的边缘122,从而不需要涂覆将边缘122覆盖的防尘层。即,通常,在车身12上电喷涂有底层涂料,但涂覆在边缘122上的涂料的电涂膜的厚度较薄,由此,需要涂覆防尘层。但是,通过实施例2的罩部件14B,能够除去将边缘122覆盖的防尘层。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车身外板连结部的罩部件适合于汽车。
附图标记说明
12…车身,13…车身外板连结部,14…罩部件,22…车门(前车门),23…车门(后车门),31…第1车身外板(中柱外面板),31b…车身的表面,33…第2车身外板(车顶侧梁外面板),33b…第2车身外板的表面,36…层差部,37…第1车身外板的端部,38…第1弯曲部,41…第2车身外板的端部,42…第2弯曲部,43…连结凹部,45…热塑性树脂,46…磁铁粉末,47…罩主体,48…安装面,51…粘接薄膜层,52…罩主体的外表面,53…喷涂底膜层,55…主体部,56…唇部,57…罩主体的边缘(上缘),58…罩主体的边缘(下缘),61…密封部件(前车门密封部件),62…密封部件(后车门密封部件),64…车门密封紧贴部(前车门密封紧贴部),65…车门密封紧贴部(后车门密封紧贴部),66…车门密封紧贴部的边缘(上缘),67…车门密封紧贴部的边缘(下缘),tr…板厚。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删除)
2.(删除)
3.(删除)
4.(修改后)一种车身外板连结部的罩结构,其特征在于,具有:
钢板制的第1车身外板,其具有车身的表面;
钢板制的第2车身外板,其具有与所述表面连续的表面;和
罩部件,其将通过使所述第2车身外板的端部与所述第1车身外板的端部重合并连结而仅以板厚的厚度具有高低差的层差部覆盖,
所述层差部位于通过将第2弯曲部与第1弯曲部连结而形成的连结凹部处,其中,该第1弯曲部是使所述第1车身外板的端部向着车宽方向中心变形而成的,该第2弯曲部是使所述第2车身外板的端部向着车宽方向中心变形而成的,
所述罩部件由罩主体和粘接薄膜层构成,所述罩主体安装在所述连结凹部上且为热塑性树脂;所述粘接薄膜层实施在所述罩主体中的安装面上,该安装面成为朝向所述第1车身外板以及所述第2车身外板的内面,
所述罩主体由厚壁的主体部和与所述主体部连续的唇部构成,所述主体部以与所述连结凹部的深度对应的厚度形成在中央,
所述主体部将所述罩主体的外表面形成为凸状的曲面,
所述唇部使壁厚从所述主体部向着所述罩主体的边缘逐渐减少,所述边缘中的、与设在车门上的密封部件紧贴的车门密封紧贴部的边缘,以相对于所述第1车身外板以及所述第2车身外板没有层差的厚度形成。
5.(修改后)一种车身外板连结部的罩结构,其特征在于,具有:
钢板制的第1车身外板,其具有车身的表面;
钢板制的第2车身外板,其具有与所述表面连续的表面;和
罩部件,其将通过使所述第2车身外板的端部与所述第1车身外板的端部重合并连结而仅以板厚的厚度具有高低差的层差部覆盖,
所述层差部位于通过将第2弯曲部与第1弯曲部连结而形成的连结凹部处,其中,该第1弯曲部是使所述第1车身外板的端部向着车宽方向中心变形而成的,该第2弯曲部是使所述第2车身外板的端部向着车宽方向中心变形而成的,
所述罩部件由罩主体和粘接薄膜层构成,所述罩主体安装在所述连结凹部上且为热塑性树脂;所述粘接薄膜层实施在所述罩主体中的安装面上,该安装面成为朝向所述第1车身外板以及所述第2车身外板的内面,
所述第1车身外板为车顶外面板,
所述第2车身外板为车顶侧梁外面板,
所述连结凹部为通过将所述车顶侧梁外面板与所述车顶外面板连结而形成的车顶梁连结凹部,
所述罩部件设在所述车顶梁连结凹部的角落,且截面形成为大致三角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身外板连结部的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罩部件将形成在所述车顶梁连结凹部上的层差部覆盖。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身外板连结部的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唇部的截面形状形成为大致三角形。
8.(追加)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身外板连结部的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主体在所述热塑性树脂中混合有磁铁粉末。
9.(追加)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外板连结部的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罩部件具有实施在所述罩主体的外表面上的喷涂底膜层。

Claims (7)

1.一种车身外板连结部的罩结构,其特征在于,具有:
钢板制的第1车身外板,其具有车身的表面;
钢板制的第2车身外板,其具有与所述表面连续的表面;和
罩部件,其将通过使所述第2车身外板的端部与所述第1车身外板的端部重合并连结而仅以板厚的厚度具有高低差的层差部覆盖,
所述层差部位于通过将第2弯曲部与第1弯曲部连结而形成的连结凹部处,其中,该第1弯曲部是使所述第1车身外板的端部向着车宽方向中心变形而成的,该第2弯曲部是使所述第2车身外板的端部向着车宽方向中心变形而成的,
所述罩部件由罩主体和粘接薄膜层构成,所述罩主体安装在所述连结凹部上且为热塑性树脂;所述粘接薄膜层实施在所述罩主体中的安装面上,该安装面成为朝向所述第1车身外板以及所述第2车身外板的内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外板连结部的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主体在所述热塑性树脂中混合有磁铁粉末。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外板连结部的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罩部件具有实施在所述罩主体的外表面上的喷涂底膜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外板连结部的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主体由厚壁的主体部和与所述主体部连续的唇部构成,所述主体部以与所述连结凹部的深度对应的厚度形成在中央,
所述主体部将所述罩主体的外表面形成为凸状的曲面,
所述唇部使壁厚从所述主体部向着所述罩主体的边缘逐渐减少,所述边缘中的、与设在车门上的密封部件紧贴的车门密封紧贴部的边缘,以相对于所述第1车身外板以及所述第2车身外板没有层差的厚度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外板连结部的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车身外板为车顶外面板,
所述第2车身外板为车顶侧梁外面板,
所述连结凹部为通过将所述车顶侧梁外面板与所述车顶外面板连结而形成的车顶梁连结凹部,
所述罩部件设在所述车顶梁连结凹部的角落,且截面形成为大致三角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身外板连结部的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罩部件将形成在所述车顶梁连结凹部上的层差部覆盖。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身外板连结部的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唇部的截面形状形成为大致三角形。
CN201280063257.0A 2011-12-21 2012-10-25 车身外板连结部的罩结构 Active CN10401092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79935 2011-12-21
JP2011279935 2011-12-21
PCT/JP2012/077571 WO2013094304A1 (ja) 2011-12-21 2012-10-25 車体外板連結部のカバー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10923A true CN104010923A (zh) 2014-08-27
CN104010923B CN104010923B (zh) 2016-03-16

Family

ID=486682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63257.0A Active CN104010923B (zh) 2011-12-21 2012-10-25 车身外板连结部的罩结构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126547B2 (zh)
EP (1) EP2796345B1 (zh)
JP (1) JP5799111B2 (zh)
CN (1) CN104010923B (zh)
BR (1) BR112014014943A2 (zh)
WO (1) WO2013094304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39096A (zh) * 2014-10-22 2016-05-0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滑动门用导轨罩构造
CN108202763A (zh) * 2016-12-19 2018-06-26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支柱结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87780A (zh) * 2011-07-12 2014-03-2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的侧外面板
DE102018205826A1 (de) * 2018-04-17 2019-10-17 Röchling Automotive SE & Co. KG Kfz-Karosserie mit Rohkarosse und Fahrzeugboden sowie einem Sicherungsstrukturbauteil
BE1028848B1 (nl) * 2020-12-01 2022-07-05 Bashkim Krasniqi Werkwijze voor het afdichten van een naad in een voertuigcarrosserie en bijhorend afdichtmiddel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30279A (en) * 1988-11-28 1990-06-05 Phillips Plastics Corporation Means for filling, sealing and concealing an elongated groove
US5730446A (en) * 1995-06-20 1998-03-24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Sealing strip suitable for sealing a hem flange
JP3297694B2 (ja) * 1990-11-13 2002-07-02 ジョン・エー・ショマー エポキシ樹脂硬化用均質促進剤
US20070193171A1 (en) * 2004-07-21 2007-08-23 Zephyros, Inc. Sealant material
CN101934822A (zh) * 2009-06-25 2011-01-05 Gm全球科技运作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的侧边结构
JP2011088494A (ja) * 2009-10-20 2011-05-06 Mazda Motor Corp 車両の車体構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152049A (ja) 1987-12-09 1989-06-14 Daihatsu Motor Co Ltd 自動車のルーフ部の製造方法
JPH0616909Y2 (ja) * 1988-06-24 1994-05-02 トヨタ車体株式会社 成型シーラ
JPH0753812A (ja) 1993-08-11 1995-02-28 Asahi Chem Ind Co Ltd アミノ基含有ポリプロピレン樹脂組成物
US5964979A (en) 1997-08-15 1999-10-12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Sealing method and article
JPH11170927A (ja) 1997-12-15 1999-06-29 Daihatsu Motor Co Ltd 車両のルーフドリップ溝シール構造およびシール方法
JP2000071900A (ja) 1998-09-02 2000-03-07 Nissan Motor Co Ltd パネル溝部のメルトシール取付構造及び取付方法
JP5478312B2 (ja) 2010-03-23 2014-04-2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側部構造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30279A (en) * 1988-11-28 1990-06-05 Phillips Plastics Corporation Means for filling, sealing and concealing an elongated groove
JP3297694B2 (ja) * 1990-11-13 2002-07-02 ジョン・エー・ショマー エポキシ樹脂硬化用均質促進剤
US5730446A (en) * 1995-06-20 1998-03-24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Sealing strip suitable for sealing a hem flange
US20070193171A1 (en) * 2004-07-21 2007-08-23 Zephyros, Inc. Sealant material
CN101934822A (zh) * 2009-06-25 2011-01-05 Gm全球科技运作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的侧边结构
JP2011088494A (ja) * 2009-10-20 2011-05-06 Mazda Motor Corp 車両の車体構造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39096A (zh) * 2014-10-22 2016-05-0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滑动门用导轨罩构造
CN105539096B (zh) * 2014-10-22 2018-03-2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滑动门用导轨罩构造
CN108202763A (zh) * 2016-12-19 2018-06-26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支柱结构
CN108202763B (zh) * 2016-12-19 2020-11-24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支柱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126547B2 (en) 2015-09-08
CN104010923B (zh) 2016-03-16
JPWO2013094304A1 (ja) 2015-04-27
EP2796345A4 (en) 2015-12-23
WO2013094304A1 (ja) 2013-06-27
EP2796345A1 (en) 2014-10-29
JP5799111B2 (ja) 2015-10-21
EP2796345B1 (en) 2016-12-14
BR112014014943A2 (pt) 2017-06-13
US20140346814A1 (en) 2014-11-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10923B (zh) 车身外板连结部的罩结构
KR101890544B1 (ko) 접착된 복합 플라스틱 부품, 그의 제조 방법, 및 그로부터 제조된 부품
CN104476855B (zh) 一种带孔的夹层玻璃
CN101376332A (zh) 机动车玻璃滑槽
EP2835244B1 (en) Planar body provided with resin fram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planar body provided with resin frame
CN104010924A (zh) 车身侧部构造
CN104842606A (zh) 一种组合结构工艺盖板及制备方法
CN203032347U (zh) 一种玻璃包边总成
CN103402798A (zh) 粘结窗和零件组件
CN207089469U (zh) 汽车注塑后扰流板结构
CN212400860U (zh) 一种汽车顶棚天窗加强框结构
CN213442045U (zh) 门孔密封件
CN106965372A (zh) 嵌件成型方法
CN202716812U (zh) 一种顶衬
CN103802743A (zh) 一种汽车顶盖装饰条与顶盖和侧围的连接结构
FR2837156B1 (fr) Panneau d'etancheite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JP3123761B2 (ja) 表面改良された繊維補強樹脂成形品及びその成形方法
JPS62248611A (ja) 車両用構造部材と内装材との一体積層成形体の製造方法
CN202608901U (zh) 一种可用于中型或大型客车的车顶板
CN102582531A (zh) 一种汽车顶盖装饰条
JP3732711B2 (ja) 複層積層金属板の製造方法
JP3054243U (ja) 自動車用ドアのシーリングスクリーン
CN214214781U (zh) 热熔焊接装配结构
JP2009083639A (ja) 自動車用ウエザストリップ
JP2016175269A (ja) 樹脂成形品及び樹脂成形品の装着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