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10924A - 车身侧部构造 - Google Patents

车身侧部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10924A
CN104010924A CN201280063324.9A CN201280063324A CN104010924A CN 104010924 A CN104010924 A CN 104010924A CN 201280063324 A CN201280063324 A CN 201280063324A CN 104010924 A CN104010924 A CN 1040109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ling
thickness
gradual change
wall thickness
clo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6332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渡边康哲
北山贤一
永井重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0109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1092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4Door pillars ; windshield pilla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l Device For Vehicle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车身(12)包括:在车身柱(21)的外面板(37)的外部上部件(41)上结合有外部下部件(42)的连结凹部(35);和将连结凹部(35)覆盖的车门密封罩(34)。车门密封罩(34)呈截面U字形状,并由作为中央部分的U字状的主体部(43)、从主体部(43)向上方延伸的U字状的上唇部(44)、和从主体部(43)向下方延伸的U字状的下唇部(45)构成。与车门侧密封部件(48、49)紧贴的密封紧贴面部(51、54)的前上前端(57)、前下前端(58)、后上前端(61)、后下前端(62)以没有层差的厚度形成。

Description

车身侧部构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车门密封罩将连结多个外板而构成的车辆表面的连结部覆盖的车身侧部构造。
背景技术
在车身侧部构造中,具有在中柱上部结合有从车顶延伸出的部位的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关于车身外板连结部,使用高张力钢板独立地对中柱进行塑性加工,使用普通钢板对车顶轨进行塑性加工,并在车顶轨附近进行连结。在将连结之处覆盖的车身中,将中柱等各柱沿上下分成两部分,在连结上下的边界部上产生了层差部,在该层差部中的与设置在车门上的密封部件接触的层差部上贴附有密封带(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但是,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车身外板连结部中,重合在中柱上部与车顶轨的连结部分上的板材会产生层差,或会残留有焊接痕迹,导致外观变差。
在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侧部构造中,由于仅在与设置于车门上的密封部件对应的位置处贴附有密封带,所以在剩余的层差部上不存在密封带。像这样,在连结部位产生的层差部会露出而残留,而导致美观性较差。假设在为了覆盖剩余的层差部而使密封带为与剩余层差部对应的大小的情况下,密封带(车门密封罩)的较薄的边缘会翘曲而难以进行作业。另外,担心密封带(车门密封罩)的较薄的边缘可能没有均匀地接触,而使美观性较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9510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88494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车身侧部构造,容易进行将连结凹部覆盖的车门密封罩的安装作业,且安装后的车门密封罩的美观性提高。
方案1提供一种车身侧部构造,对车身的车顶进行支承的车身柱中的形成外表面的外面板在外部上部件上结合有外部下部件,其特征在于,具有:连结凹部,其使上述外部下部件与上述外部上部件结合;和车门密封罩,其将上述连结凹部覆盖,上述车门密封罩呈截面U字形状,并由作为中央部分的U字状的主体部、从上述主体部向上方延伸的U字状的上唇部、和从上述主体部向下方延伸的U字状的下唇部构成,在上述上唇部及上述下唇部的分别与上述外部上部件及上述外部下部件重叠的前端中,与上述车身的车门的车门侧密封部件紧贴的密封紧贴面部的前端以不会使上述车门侧密封部件从上述外部上部件及上述外部下部件分离那样的没有层差的厚度形成,剩余的前端以成为层差的厚度形成。
在方案2的发明中,优选的是,上述外面板形成为截面U字状,上述上唇部及上述下唇部从上述主体部朝向上述前端而使厚度逐渐减小。
在方案3的发明中,优选的是,上述剩余的前端由前端厚度渐变部和前端厚度恒定部构成,其中,该前端厚度渐变部朝向从上述密封紧贴面部的上述前端远离的方向而使厚度逐渐增加,该前端厚度恒定部与上述前端厚度渐变部连续且使厚度恒定部地形成。
在方案4的发明中,优选的是,上述车门密封罩的、与上述上唇部的上述前端连续且与上述下唇部的上述前端连续的前末端及后末端,通过设置在上述车身的前车门开口缘及后车门开口缘上的各自的车门开口密封条而被覆盖。
在方案5的发明中,优选的是,上述上唇部及上述下唇部具有与上述密封紧贴面部连续的密封外壁厚调整区域部,上述密封外壁厚调整区域部由壁厚渐变部和中间壁厚渐变部构成,其中,该壁厚渐变部使壁厚朝向远离上述密封紧贴面部的方向且朝向上述主体部而逐渐增加,该中间壁厚渐变部与上述壁厚渐变部连续且使壁厚朝向上述主体部逐渐增加,上述壁厚渐变部形成使其与上述密封紧贴面部的边界线部与上述前端大致正交的三角形区域。
发明效果
在方案1的发明中,在为了通过车门密封罩将连结凹部覆盖而将车门密封罩安装到外面板上时,与外面板接触的前端不会卷入,从而能够防止卷入。也就是说,容易进行车门密封罩的安装作业。
另外,由于剩余的前端以成为层差的厚度形成,所以车门密封罩的刚性提高,在将车门密封罩从树脂成形模具中取出后,密封紧贴面部的前端不会产生波纹状那样的变形。其结果为,在将车门密封罩组装到车身柱上时,在密封紧贴面部的前端不会产生波纹状那样的变形,从而美观性提高。
在方案2的发明中,外面板的截面形状形成为U字形,上唇部及下唇部从主体部朝向前端而使厚度逐渐减小,因此,主体部最厚,随着远离该主体部而逐渐变薄,仅密封紧贴面部的前端为没有层差的厚度,能够确保车门密封罩的刚性。其结果为,能够维持U字状截面形状,容易进行将车门密封罩安置在U字形的外面板上的作业。
在方案3的发明中,剩余的前端由前端厚度渐变部和前端厚度恒定部构成,其中,该前端厚度渐变部朝向从密封紧贴面部的前端远离的方向而使厚度逐渐增加,该前端厚度恒定部与前端厚度渐变部相连且使厚度恒定部地形成,因此,从以没有层差的厚度形成的前端到前端厚度恒定部,车门密封罩的前端的厚度平稳地变化,前端的厚度看起来很均匀,前端及前端附近的美观性提高。
在方案4的发明中,车门密封罩的、与上唇部的前端连续且与下唇部的前端相连的前末端及后末端,通过设在车身侧部的前车门开口缘及后车门开口缘上的各自的车门开口密封条而被覆盖,因此,能够抑制车门密封罩从车身柱脱落。另外,通过车门开口密封条将前末端及后末端遮盖,而使美观性提高。
在方案5的发明中,上唇部及下唇部具有与密封紧贴面部相连的密封外壁厚调整区域部,密封外壁厚调整区域部由壁厚渐变部和中间壁厚渐变部构成,其中,该壁厚渐变部使壁厚朝向远离密封紧贴面部的方向且朝向主体部而逐渐增加,该中间壁厚渐变部与壁厚渐变部相连且使壁厚朝向主体部逐渐增加,壁厚渐变部形成使其与密封紧贴面部的边界线部与前端大致正交的三角形区域,因此,能够平稳地形成车门密封罩的外表面,美观性进一步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采用了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车身侧部构造的车身的侧视图。
图2是图1的区域2的放大图。
图3是沿图2的3-3线的剖视图。
图4是沿图2的4-4线的剖视图。
图5是沿图2的5-5线的剖视图。
图6是沿图2的6-6线的剖视图。
图7是本实施例的车门密封罩的立体图。
图8是沿图7的8-8线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车门密封罩的安装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添加的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实施例
如图1、图2所示,车身12采用了本实施例的车身侧部构造。侧车身13具有:成为车室15的地板(下车身)16端部的下纵梁17;以及立设在下纵梁17上的前柱18、中柱21和后柱22,侧车身13支承车顶23。
车身12具有:由前柱18及中柱21形成的前车门开口部25、和由中柱21及后柱22形成的后车门开口部26。
在前车门开口部25上安装有前车门28及前车门开口密封条(front door opening seal)31。在后车门开口部26上安装有后车门32及后车门开口密封条33。
在实施例的侧车身13中,在中柱21上安装有车门密封罩34而将连结凹部35(同时参照图9)覆盖。
接下来,说明实施例的车身侧部构造的构成。如图2所示,对车身12的车顶23进行支承的中柱21中的形成外表面36的外面板37,在外部上部件41上结合有外部下部件42。
侧车身13具有:使外部下部件42与外部上部件41结合的连结凹部35;和将连结凹部35覆盖的车门密封罩34。
如图3~图7所示,车门密封罩34呈截面U字形状,并由中央部分呈U字形状的主体部43(图7)、从主体部43向上方延伸的U字状的上唇部44、和从主体部43向下方延伸的U字状的下唇部45构成。
如图7所示,上唇部44及下唇部45分别具有与外部上部件41及外部下部件42重叠的前端部46、47。与侧车身13的车门(前车门28、后车门32)的车门侧密封部件48、49(图3、图4)紧贴的密封紧贴面部51(前上密封紧贴面部52、前下密封紧贴面部53)(图7)、密封紧贴面部54(后上密封紧贴面部55、后下密封紧贴面部56)的前端(前上前端57、前下前端58、后上前端61、后下前端62)以没有层差的厚度形成,从而车门侧密封部件48、49不会从外部上部件41及外部下部件42分离(图5)。
如图6所示,图7所示的剩余的前端64、65、66以成为层差的厚度t(例如0.5mm)形成。如图7、图9所示,密封紧贴面部51、54以点图案示出。
如图3所示,外面板37形成为截面U字状。如图5所示,上唇部44及下唇部45从主体部43朝向前端46、47而使厚度逐渐减小。
图7所示的剩余的前端64、65、66具有:前端厚度渐变部67、71、72、73,其朝向从密封紧贴面部51(前上密封紧贴面部52、前下密封紧贴面部53)、密封紧贴面部54(后上密封紧贴面部55、后下密封紧贴面部56)的前端(前上前端57、前下前端58、后上前端61、后下前端62)远离的方向(箭头a1~箭头a4的方向)而使厚度逐渐增加;和前端厚度恒定部74、75、76,其与前端厚度渐变部67、71、72、73相连,且使厚度恒定部地形成。在图7中,前端厚度渐变部67、71、72、73以纵线图案示出。
车门密封罩34的与上唇部44的前端46连续且与下唇部45的前端47相连的前末端77及后末端78,通过设置在侧车身13的前车门开口缘81(图2、图3、图4)及后车门开口缘82上的各自的车门开口密封条(前车门开口密封条31、后车门开口密封条33)而被覆盖(图3、图4)。将前末端77及后末端78覆盖的前车门开口密封条31、后车门开口密封条33均沿侧车身13的上下方向延伸。
如图7、图8所示,上唇部44及下唇部45具有与密封紧贴面部51(前上密封紧贴面部52、前下密封紧贴面部53)、密封紧贴面部54(后上密封紧贴面部55、后下密封紧贴面部56)连续的密封外壁厚调整区域部83、84、85、86(以纵剖面线示出)。
密封外壁厚调整区域部83、84、85、86具有:壁厚渐变部91、92、93、94(以纵剖面线示出),其使壁厚朝向远离密封紧贴面部51(前上密封紧贴面部52、前下密封紧贴面部53)、密封紧贴面部54(后上密封紧贴面部55、后下密封紧贴面部56)的方向(箭头a1~箭头a4的方向)、且朝向主体部46而逐渐增加;和中间壁厚渐变部95、96、97(以横剖面线示出),其与壁厚渐变部91、92、93、94连续,且使壁厚朝向主体部43逐渐增加。
壁厚渐变部91、92、93、94(以纵剖面线示出)形成使其与密封紧贴面部51、54的边界线部98与前端46、47大致正交的三角形区域(以纵剖面线示出)。
接下来,详细说明中柱21的外面板37、车门密封罩34。
如图3、图4所示,中柱21具有外面板37和内面板101,通过这些面板37、101而形成闭合截面形状。内面板101的截面形状为具有凸缘102的帽形状,该内面板101使开口103朝向外面板37且使凸缘102结合在外面板37上。
外面板37的截面呈具有凸缘105的帽形状。外面板37具有:主体壁部106、与主体壁部106连续的前壁部107、与主体壁部106相连的后壁部108、和凸缘105。凸缘105由前凸缘105a和后凸缘105b构成。
前凸缘105a具有前车门开口部25的前车门开口缘81,且安装有前车门开口密封条31。前车门开口密封条31在前车门开口缘81上具有握持部111,且与握持部111连续地形成有鼓出紧贴部112,该鼓出紧贴部112与前车门28紧贴。鼓出紧贴部112与前末端77接触,从而将安装在外面板37上的车门密封罩34的前末端77遮盖。
后凸缘105b具有后车门开口部26的后车门开口缘82,且安装有后车门开口密封条33。后车门开口密封条33在后车门开口缘82上具有握持部114,且与握持部114连续地形成有鼓出紧贴部115,该鼓出紧贴部115与后车门32紧贴。鼓出紧贴部115与后末端78接触,从而将安装在外面板37上的车门密封罩34的后末端78遮盖。
关于外面板37,如既已说明那样,在外部上部件41上连着外部下部件42。如图3~图6所示,外部上部件41具有使下部朝向车室方向(箭头a6)变形而成的上接头部117。上接头部117的主体壁部106仅以距离α向车室侧(箭头a6)变形。
外部下部件42具有使上部朝向车室侧(箭头a6)变形而成的下接头部118。下接头部118使主体壁部106仅以距离β向车室侧(箭头a6)变形。
使上接头部117与下接头部118重合并结合,由此形成连结凹部35。车门密封罩34通过双面胶带121粘接在连结凹部35的上接头部117上。
如图5~图8所示,车门密封罩34由主体部43、上唇部44和下唇部45构成。上唇部44和下唇部45以主体部43的中心(图7的中心线122)为基准而大致对称。
如图7所示,上唇部44由前上密封紧贴面部52、后上密封紧贴面部55、壁厚渐变部91、92、93、94(纵剖面线)、和中间壁厚渐变部95、96、97(横剖面线)构成。
壁厚渐变部91、92、93、94形成呈三角形形状的区域。中间壁厚渐变部95、97形成呈大致三角形形状的区域。中间壁厚渐变部96具有呈三角形形状的区域,形成呈使四边形形状与三角形形状组合而成的形状的区域。
前上密封紧贴面部52及后上密封紧贴面部55朝向主体部43而使厚度逐渐增加。例如,前端57为能够确保液密性的厚度,从极薄的厚度(实质上接近于0mm的厚度)逐渐增加至主体部43的厚度2mm(图5)。壁厚渐变部92与中间壁厚渐变部96的边界线部124朝向主体部43而使厚度逐渐增加。例如,从中间壁厚渐变部96的前端46的厚度0.5mm逐渐增加至主体部43的厚度2mm。
壁厚渐变部91、93、94与中间壁厚渐变部95、96、97的边界线部125、126、127与边界线部124同样地,朝向主体部43而使厚度从0.5mm逐渐增加至主体部43的厚度2mm。
中间壁厚渐变部95、96、97从前端46的厚度0.5mm逐渐增加至主体部43的厚度2mm。下唇部45与上唇部44相同。
接下来,简单说明车门密封罩34的安装要点,并且说明车门密封罩34的作用。
如图9所示,在将车门密封罩34如箭头b1那样安装到车身柱21的外面板37上时,车门密封罩34的前末端77及后末端78附近的前端(剩余的前端64、66)不会如箭头b2、箭头b3那样卷入。
即,仅使密封紧贴面部51(前上密封紧贴面部52、前下密封紧贴面部53)、图7所示的密封紧贴面部54(后上密封紧贴面部55、后下密封紧贴面部56)的前端(前上前端57、前下前端58、后上前端61、后下前端62)以没有层差的厚度(例如,厚度0.1mm)形成,并使图7所示的其他部位(壁厚渐变部91、92、93、94、中间壁厚渐变部95、96、97)具有壁厚,由此,即使车门密封罩34与外面板37接触,前端(剩余的前端64、66)也不会变形,从而不会卷入。
而且,通过使图7所示的其他部位(壁厚渐变部91、92、93、94、中间壁厚渐变部95、96、97)具有壁厚,而能够将车门密封罩34保持为U字形状,容易进行将车门密封罩34安装到车身柱21的截面U字状外面板37上的安装作业。
另外,图7所示的剩余的前端64、65、66由朝向从密封紧贴面部51、54的前端(前上前端57、前下前端58、后上前端61、后下前端62)远离的方向而使厚度逐渐增加的前端厚度渐变部67、71、72、73、和与前端厚度渐变部67、71、72、73连续且使厚度恒定部地形成的前端厚度恒定部74、75、76构成。因此,从以没有层差的厚度形成的前端(前上前端57、前下前端58、后上前端61、后下前端62)到前端厚度恒定部74、75、76,车门密封罩的前端46、47的厚度平稳地变化,前端46、47的厚度看起来很均匀,而使前端46、47及前端46、47附近的美观性提高。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车身侧部构造适合于汽车。
附图标记说明
12…车身,13…车身侧部,21…车身柱,23…车顶,28…前车门,31…车门开口密封条(前车门开口密封条),32…后车门,33…车门开口密封条(后车门开口密封条),34…车门密封罩,35…连结凹部,36…车身柱的外表面,37…外面板,41…外部上部件,42…外部下部件,43…主体部,44…上唇部,45…下唇部,46…上唇部的前端,47…下唇部的前端,48、49…车门侧密封部件,51、54…密封紧贴面部,57…密封紧贴面部的前端(前上前端),58…密封紧贴面部的前端(前下前端),61…密封紧贴面部的前端(后上前端),62…密封紧贴面部的前端(后下前端),64、65、66…剩余的前端,67、71、72、73…前端厚度渐变部,74、75、76…前端厚度恒定部,77…前末端,78…后末端,81…前车门开口缘,82…后车门开口缘,83、84、85、86…密封外壁厚调整区域部,91、92、93、94…壁厚渐变部,95、96、97…中间壁厚渐变部,98…边界线部。

Claims (5)

1.一种车身侧部构造,对车身的车顶进行支承的车身柱中的形成外表面的外面板在外部上部件上结合有外部下部件,其特征在于,具有:
连结凹部,其使所述外部下部件与所述外部上部件结合;和
车门密封罩,其将所述连结凹部覆盖,
所述车门密封罩呈截面U字形状,并由作为中央部分的U字状的主体部、从所述主体部向上方延伸的U字状的上唇部、和从所述主体部向下方延伸的U字状的下唇部构成,
在所述上唇部及所述下唇部的分别与所述外部上部件及所述外部下部件重叠的前端中,与所述车身的车门的车门侧密封部件紧贴的密封紧贴面部的前端以不会使所述车门侧密封部件从所述外部上部件及所述外部下部件分离那样的没有层差的厚度形成,剩余的前端以成为层差的厚度形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侧部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面板形成为截面U字状,所述上唇部及所述下唇部从所述主体部朝向所述前端而使厚度逐渐减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侧部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剩余的前端由前端厚度渐变部和前端厚度恒定部构成,其中,该前端厚度渐变部朝向从所述密封紧贴面部的所述前端远离的方向而使厚度逐渐增加,该前端厚度恒定部与所述前端厚度渐变部连续且使厚度恒定部地形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侧部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密封罩的、与所述上唇部的所述前端连续且与所述下唇部的所述前端连续的前末端及后末端,通过设置在所述车身的前车门开口缘及后车门开口缘上的各自的车门开口密封条而被覆盖。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侧部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唇部及所述下唇部具有与所述密封紧贴面部连续的密封外壁厚调整区域部,
所述密封外壁厚调整区域部由壁厚渐变部和中间壁厚渐变部构成,其中,该壁厚渐变部使壁厚朝向远离所述密封紧贴面部的方向且朝向所述主体部而逐渐增加,该中间壁厚渐变部与所述壁厚渐变部连续且使壁厚朝向所述主体部逐渐增加,
所述壁厚渐变部形成使其与所述密封紧贴面部的边界线部与所述前端大致正交的三角形区域。
CN201280063324.9A 2011-12-21 2012-10-30 车身侧部构造 Pending CN10401092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80031 2011-12-21
JP2011280031 2011-12-21
PCT/JP2012/077962 WO2013094314A1 (ja) 2011-12-21 2012-10-30 車体側部構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10924A true CN104010924A (zh) 2014-08-27

Family

ID=486682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63324.9A Pending CN104010924A (zh) 2011-12-21 2012-10-30 车身侧部构造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045167B2 (zh)
EP (1) EP2796346A4 (zh)
JP (1) JP5752271B2 (zh)
CN (1) CN104010924A (zh)
BR (1) BR112014014904A2 (zh)
WO (1) WO201309431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139235B2 (en) * 2013-05-21 2015-09-22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ehicle frame rail and pillar connection
JP6123769B2 (ja) * 2014-09-24 2017-05-1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パネルの接合構造
DE102015100263B3 (de) * 2015-01-09 2016-03-31 Audi Ag Strukturbauteil für eine Karosserie eines Personenkraftwagens
CN115214782B (zh) * 2021-04-16 2023-08-15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侧围a柱末端结构
US11920391B2 (en) 2021-09-10 2024-03-05 Dee Zee, Inc. Hinge covers for exposed vehicle door hinges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04409A (en) * 1991-03-05 1994-04-19 Toyoda Gosei Co., Ltd. Weather stripping
US5860692A (en) * 1994-09-28 1999-01-19 Toyoda Gosei Co., Ltd. Weather strip for motor vehicl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WO2003011624A1 (de) * 2001-08-01 2003-02-13 Thyssenkrupp Stahl Ag Dichtung an einem öffnungsabschluss einer kraftfahrzeugkarosserie, insbesondere in space-frame-bauweise
CN101868399A (zh) * 2007-12-19 2010-10-2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身侧部构造
JP2011088494A (ja) * 2009-10-20 2011-05-06 Mazda Motor Corp 車両の車体構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921227B1 (zh) * 1970-11-06 1974-05-30
JPH0616909Y2 (ja) 1988-06-24 1994-05-02 トヨタ車体株式会社 成型シーラ
JP4973152B2 (ja) * 2006-11-28 2012-07-11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オープニングトリムウエザストリップ
JP5478312B2 (ja) 2010-03-23 2014-04-2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側部構造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04409A (en) * 1991-03-05 1994-04-19 Toyoda Gosei Co., Ltd. Weather stripping
US5860692A (en) * 1994-09-28 1999-01-19 Toyoda Gosei Co., Ltd. Weather strip for motor vehicl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WO2003011624A1 (de) * 2001-08-01 2003-02-13 Thyssenkrupp Stahl Ag Dichtung an einem öffnungsabschluss einer kraftfahrzeugkarosserie, insbesondere in space-frame-bauweise
CN101868399A (zh) * 2007-12-19 2010-10-2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身侧部构造
JP2011088494A (ja) * 2009-10-20 2011-05-06 Mazda Motor Corp 車両の車体構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752271B2 (ja) 2015-07-22
JPWO2013094314A1 (ja) 2015-04-27
US9045167B2 (en) 2015-06-02
EP2796346A1 (en) 2014-10-29
EP2796346A4 (en) 2015-08-12
BR112014014904A2 (pt) 2017-06-13
WO2013094314A1 (ja) 2013-06-27
US20150123429A1 (en) 2015-05-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98327B (zh) 车身侧部构造
KR101269016B1 (ko) 적어도 2개의 인접한 유리 성분으로 구성된 복합 칸막이 유리와, 상기 복합 칸막이 유리를 제조하는 방법
JP4751856B2 (ja) 車体側部構造
US10889329B2 (en) Vehicle side portion structure
JP3829664B2 (ja) 自動車のルーフサイド部構造
CN104602930B (zh) 车门
CN102275488B (zh) 用于车辆的开放式挡风雨条的固定结构
CN103079936B (zh) 车辆的车顶结构
WO2012141102A1 (ja) 車両用ドアアセンブリ
CN104010924A (zh) 车身侧部构造
US10399423B2 (en) Laminated glazing comprising a clip fastening profiled strip with additional polymer tape and profiled strip
CN104334409A (zh) 车身侧部结构
WO2007018253A1 (ja) 車両用ドアの窓開口構造
CN104602931A (zh) 车门
JP2010149838A (ja) 自動車用オープニングトリムウェザストリップ
CN209870526U (zh) 一种双座无框车门轿车的b柱结构
US8491045B2 (en) Vehicle body side structure
US10723386B2 (en) Vehicle side section structure
US10086876B2 (en) Motor vehicle body
CN102717688A (zh) 遮阳顶部的板结构
JP5110382B2 (ja) ドアウエザストリップの製造方法
CN109476346B (zh) 车辆的上部构造
JP4964563B2 (ja) 自動車ドアのシール構造
CN210971287U (zh) 一种b柱下部搭接结构
CN114228453A (zh) 车窗玻璃导轨结构、车门和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