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72685B - 连接器及能够与其连接的对象侧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及能够与其连接的对象侧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72685B
CN103972685B CN201410041045.3A CN201410041045A CN103972685B CN 103972685 B CN103972685 B CN 103972685B CN 201410041045 A CN201410041045 A CN 201410041045A CN 103972685 B CN103972685 B CN 10397268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portion
terminal
main body
connector
contact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4104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72685A (zh
Inventor
矶田昌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side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oside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siden Corp filed Critical Hoside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9726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726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726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7268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16Means for holding or embracing insulating body, e.g. casing, hoo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1/00Individual connecting elements provid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ive members which are, or may be, thereby interconnected, e.g. end pieces for wires or cables supported by the wire or cable and having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 to some other wire, terminal, or conductive member, blocks of binding posts
    • H01R11/03Individual connecting elements provid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ive members which are, or may be, thereby interconnected, e.g. end pieces for wires or cables supported by the wire or cable and having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 to some other wire, terminal, or conductive member, blocks of binding pos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necting locations
    • H01R11/07Individual connecting elements provid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ive members which are, or may be, thereby interconnected, e.g. end pieces for wires or cables supported by the wire or cable and having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 to some other wire, terminal, or conductive member, blocks of binding pos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necting locations the connecting locations being of the same type but different siz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60Contacts spaced along planar side wall transverse to longitudinal axis of eng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088Arrangements for power suppl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02Soldered or welded connections
    • H01R4/023Soldered or welded connections between cables or wires and terminal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连接器及能够与其连接的对象侧连接器,实现端子与连接对象之间的连接空间的减小。连接器(P)具备:主体(100);端子(200a、200b、200c、220d);和芯线(410a、410b)。端子(200a)的连接部(240a)设于主体(100)的第1凹部(130a)的第1底壁(131a)。端子(200b)的连接部(240b)设于第1凹部(130a)的第1侧壁(132a)。端子(200c)的连接部(240c)设于主体(100)的第2凹部(130b)的第2底壁(131b)。端子(200d)的连接部(240d)设于第2凹部(130b)的第2侧壁(132b)。芯线(410a)在第1凹部(130a)内与连接部(240a、240b)连接。芯线(410b)在第2凹部(130b)内与连接部(240c、240d)连接。

Description

连接器及能够与其连接的对象侧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及能够与其连接的对象侧连接器。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的连接器,具有在US7485008号公报中记载的连接器。该连接器具备:具有绝缘性的主体、第1端子组、第2端子组和线缆。
第1、第2端子组中的至少一方具有一对信号端子和一对电源端子。信号端子用于信号的接收和发送,另一方面,电源端子用于电力供给。在信号端子和电源端子上分别连接有线缆的芯线。
然而,上述连接器要求使用一对电源端子或多对电源端子进行电力供给。换句话说,上述连接器要求能够利用一个***或多个***进行电力供给的结构。但是,若上述连接器为具备多对电源端子的结构,则电源端子与线缆的芯线(连接对象)的连接空间需要与电源端子和芯线的数量相应,上述连接器大型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实现端子与连接对象的连接空间的减少的连接器。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第1连接器具备:主体;以及第1端子、第2端子、第3端子、第4端子。所述主体具有绝缘性。所述主体具有连接部和第1、第2凹部。所述第1凹部具有第1底壁和第1侧壁。所述第2凹部具有第2底壁和第2侧壁。所述第1端子、第2端子、第3端子、第4端子被保持于所述主体。所述第1端子具有第1触点部和第1连接部。所述第1触点部设于所述主体的所述连接部。所述第1连接部以从所述主体的所述第1底壁露出的方式设于该第1底壁内,或者所述第1连接部设于所述第1底壁上,或者所述第1连接部与所述第1底壁隔开间隙地设置。所述第2端子具有第2触点部和第2连接部。所述第2触点部设于所述主体的所述连接部。所述第2连接部以从所述主体的所述第1侧壁露出的方式设于该第1侧壁内,或者所述第2连接部配置于所述第1侧壁上。所述第3端子具有第3触点部和第3连接部。所述第3触点部设于所述主体的所述连接部。所述第3连接部以从所述主体的所述第2底壁露出的方式设于该第2底壁内,或者所述第3连接部设于所述第2底壁上,或者所述第3连接部与所述第2底壁隔开间隙地设置。所述第4端子具有第4触点部和第4连接部。所述第4触点部设于所述主体的所述连接部。所述第4连接部以从所述主体的所述第2侧壁露出的方式设于该第2侧壁内,或者所述第4连接部配置于所述第2侧壁上。所述第1连接部、第2连接部构成为,能够在所述第1凹部内与第1连接对象连接,所述第3连接部、第4连接部构成为,能够在所述第2凹部内与第2连接对象连接。
在这样的形态的第1连接器的情况下,第1连接部设于第1凹部的第1底壁,第2连接部设于第1凹部的第1侧壁。第1连接对象在第1凹部内集中连接于第1连接部及第2连接部。第3连接部设于第2凹部的第2底壁,第4连接部设于第2凹部的第2侧壁。第2连接对象在第2凹部内集中连接于第3连接部及第4连接部。由此,能够减少第1连接对象与第1端子、第2端子的第1连接部、第2连接部之间的连接空间,能够减少第2连接对象与第3端子、第4端子的第3连接部、第4连接部之间的连接空间。在第1、第2端子、第3端子、第4端子被用作电力供给用的端子的情况下,能够使用第1端子、第2端子中的任一方和第3端子、第4端子中的任一方进行电力供给(即,利用一个***进行电力供给),也能够使用第1端子、第2端子、第3端子、第4端子进行电力供给(即、利用多个***进行电力供给)。
所述第2连接部可以构成为具有第1、第2部。所述第2连接部的所述第1部可以构成为,以从所述第1侧壁露出的方式设于该第1侧壁内,或者配置于所述第1侧壁上。所述第2连接部的所述第2部可以构成为,与所述第1部连续设置,并且以与所述第1连接部接触的方式配置于该第1连接部的下方。所述第4连接部可以构成为具有第1、第2部。所述第4连接部的所述第1部可以构成为,以从所述第2侧壁露出的方式设于该第2侧壁内,或者配置于所述第2侧壁上。所述第4连接部的所述第2部可以构成为,与该第4连接部的所述第1部连续设置,并且以与所述第3连接部接触的方式配置于该第3连接部的下方。
在这样的形态的第1连接器的情况下,第2连接部具有第1部、第2部。第1连接部与第2连接部的第2部接触并且电连接。由此,增大了第1连接对象与第1连接部、第2连接部的连接面积。并且,只要将第1连接对象与第1连接部、第2连接部中的至少一方连接,第1连接对象就与两者都连接起来了。因此,能够提高第1连接对象与第1端子、第2端子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并且,第4连接部具有第1部、第2部。第3连接部与第4连接部的第2部接触并且电连接。由此,增大了第2连接对象与第3连接部、第4连接部的连接面积。并且,只要将第2连接对象与第3连接部、第4连接部中的至少一方连接,第2连接对象就与两者都连接起来了。因此,能够提高第2连接对象与第3端子、第4端子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所述第1连接部的外形可以构成为比所述第2连接部的所述第2部的外形小。所述第3连接部的外形可以构成为比所述第4连接部的所述第2部的外形小。
在这样的形态的第1连接器的情况下,第2连接部的第2部从第1连接部的周围局部地露出。第4连接部的第2部从第3连接部的周围局部地露出。由此,增大了第1连接对象与第1连接部、第2连接部的连接面积,并增大了第2连接对象与第3连接部、第4连接部的连接面积。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第1连接对象与第1端子、第2端子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并能够进一步提高第2连接对象与第3端子、第4端子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或者,所述第2连接部的所述第2部也可以构成为,以与所述第1连接部接触的方式配置于该第1连接部上,而不是所述第1连接部的下方。所述第4连接部的所述第2部也可以构成为,以与所述第3连接部接触的方式配置于该第3连接部上,而不是所述第3连接部的下方。
在这样的形态的第1连接器的情况下,第2连接部具有第1部、第2部。第1连接部与第2连接部的第2部接触并且电连接。由此,增大了第1连接对象与第1连接部、第2连接部的连接面积。并且,只要将第1连接对象与第1连接部、第2连接部中的至少一方连接,第1连接对象就与两者都连接起来了。因此,能够提高第1连接对象与第1端子、第2端子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并且,第4连接部具有第1部、第2部。第3连接部与第4连接部的第2部接触并电连接。由此,增大了第2连接对象与第3连接部、第4连接部的连接面积。并且,只要将第2连接对象与第3连接部、第4连接部中的至少一方连接,第2连接对象就与两者都连接起来了。因此,能够提高第2连接对象与第3端子、第4端子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所述第2连接部的所述第2部的外形可以构成为比所述第1连接部的外形小。所述第4连接部的所述第2部的外形可以构成为比所述第3连接部的外形小。
在这样的形态的第1连接器的情况下,第1连接部从第2连接部的第2部的周围局部地露出。第3连接部从第4连接部的第2部的周围局部地露出。由此,增大了第1连接对象与第1、第2连接部的连接面积,并增大了第2连接对象与第3、第4连接部的连接面积。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第1连接对象与第1、第2端子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并能够进一步提高第2连接对象与第3、第4端子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本发明的第2连接器具备:主体;以及第1端子、第2端子、第3端子、第4端子。所述主体具有绝缘性。所述主体具有连接部和第1、第2凹部。所述第1凹部具有第1底壁和第1侧壁。所述第2凹部具有第2底壁和第2侧壁。所述第1端子、第2端子、第3端子、第4端子被保持于所述主体。所述第2端子具有第2触点部和第2连接部。所述第2触点部设于所述主体的所述连接部。所述第2连接部配置于所述主体的所述第1底壁上。所述第1端子具有第1触点部和第1连接部。所述第1触点部设于所述主体的所述连接部。所述第1连接部配置于所述第2连接部上。所述第4端子具有第4触点部和第4连接部。所述第4触点部设于所述主体的所述连接部。所述第4连接部配置于所述主体的所述第2底壁上。所述第3端子具有第3触点部和第3连接部。所述第3触点部设于所述主体的所述连接部。所述第3连接部配置于所述第4连接部上。所述第1连接部、第2连接部构成为,能够在所述第1凹部内与第1连接对象连接,所述第3连接部、第4连接部构成为,能够在所述第2凹部内与第2连接对象连接。
在这样的形态的第2连接器的情况下,第1连接部、第2连接部重叠地配置在第1凹部的第1底壁上。第3连接部、第4连接部重叠地配置在第2凹部的第1底壁上。所述第1连接对象在第1凹部内集中连接于所述第2连接部、第1连接部。所述第2连接对象在第2凹部内集中连接于所述第4连接部、第3连接部。由此,能够减少第1连接对象与第1端子、第2端子的第1连接部、第2连接部之间的连接空间,能够减少第2连接对象与第3端子、第4端子的第3连接部、第4连接部之间的连接空间。在第1端子、第2端子、第3端子、第4端子被用作电力供给用的端子的情况下,能够使用第1端子、第2端子中的任一方和第3端子、第4端子中的任一方进行电力供给(即,利用一个***进行电力供给),也能够使用第1端子、第2端子、第3端子、第4端子进行电力供给(即、利用多个***进行电力供给)。
可以构成为,使所述第1连接部、第2连接部成为一体。可以构成为,使所述第3连接部、第4连接部成为一体。在这样的形态的第1连接部、第2连接器的情况下,第1连接部、第2连接部成为一体,第3连接部、第4连接部成为一体,因此能够实现部件数量的削减。
上述第1、第2连接器可以构成为还具备线缆。线缆可以构成为具有作为所述第1连接对象的第1芯线和作为所述第2连接对象的第2芯线。
所述第1触点部、第2触点部可以构成为,以至少一部分从所述连接部的不同部位露出的方式设于该连接部。所述第3触点部、第4触点部可以构成为,以至少一部分从所述连接部的不同部位露出的方式设于该连接部。
本发明的第1对象侧连接器能够与上述任一形态的第1、第2连接器连接。该第1对象侧连接器具备:主体;信号端子;和第1电源端子、第2电源端子、第3电源端子、第4电源端子。所述主体具有绝缘性。所述信号端子被保持于所述主体。所述第1电源端子被保持于所述主体,并且能够与所述第3端子的所述第3触点部接触。所述第2电源端子被保持于所述主体,并且能够与所述第4端子的所述第4触点部接触。所述第3电源端子被保持于所述主体,并且能够与所述第1端子的所述第1触点部接触。所述第4电源端子被保持于所述主体,并且能够与所述第2端子的所述第2触点部接触。
这样的形态的第1对象侧连接器通过使第1电源端子与第3端子的第3触点部接触,使第2电源端子与第4端子的第4触点部接触,使第3电源端子与第1端子的第1触点部接触,并且使第4电源端子与第2端子的第2触点部接触,由此能够利用多个***进行电力供给。并且,通过使信号端子与另外的连接器的端子接触,能够在该第1对象侧连接器与另外的连接器之间进行信号传送。
所述主体可以构成为具有基部和第1、第2突部。所述第1突部可以构成为设于所述基部。所述第2突部可以构成为设于所述第1突部。所述第1电源端子、第2电源端子、第3电源端子、第4电源端子可以构成为,分别具有一部分从所述第1突部露出的第1触点部、第2触点部、第3触点部、第4触点部。所述信号端子可以构成为,具有一部分从所述第2突部露出的触点部。
在这样的形态的第1对象侧连接器的情况下,信号端子的触点部和第1、第2、第3、第4电源端子的第1触点部、第2触点部、第3触点部、第4触点部从主体的不同部位(第2、第1突部)露出。因此,在使第1电源端子、第2电源端子、第3电源端子、第4电源端子与第3端子、第4端子、第1端子、第2端子的第3触点部、第4触点部、第1触点部、第2触点部接触时,能够防止信号端子与第3端子、第4端子、第1端子、第2端子的第3触点部、第4触点部、第1触点部、第2触点部接触。在使信号端子与另外的连接器的端子接触时,能够防止第1电源端子、第2电源端子、第3电源端子、第4电源端子与另外的连接器的端子接触。
所述第1触点部、第2触点部的所述一部分可以构成为从所述第1突部的不同部位露出。所述第3触点部、第4触点部的所述一部分可以构成为从所述第1突部的不同部位露出。
本发明的第2对象侧连接器能够与上述任一形态的连接器连接。该第2对象侧连接器具备:主体;信号端子;和一对电源端子。所述主体具有绝缘性。所述信号端子被保持于所述主体。所述电源端子被保持于所述主体。所述电源端子中的一个电源端子能够与所述第1端子的所述第1触点部及所述第2端子的所述第2触点部中的任一方接触。所述电源端子中的另一个电源端子能够与所述第3端子的所述第3触点部及所述第4端子的所述第4触点部中的任一方接触。
这样的形态的第2对象侧连接器通过使一个电源端子与第1端子的第1触点部及第2端子的第2触点部中的任一方接触,并使另一个电源端子与第3端子的第3触点部及第4端子的第4触点部中的任一方接触,由此能够利用一个***进行电力供给。并且,通过使信号端子与另外的连接器的端子接触,能够在该第2对象侧连接器与另外的连接器之间进行信号传送。
所述主体可以构成为具有基部和第1突部、第2突部。所述第1突部可以构成为设于所述基部。所述第2突部可以构成为设于所述第1突部。所述电源端子可以构成为分别具有一部分从所述第1突部露出的触点部。所述信号端子可以构成为具有一部分从所述第2突部露出的触点部。
在这样的形态的第2对象侧连接器的情况下,信号端子的触点部和电源端子的触点部从主体的不同部位(第2突部、第1突部)露出。因此,在一个电源端子与第1端子的第1触点部及第2端子的第2触点部中的任一方接触,并且另一个电源端子与第3端子的第3触点部及第4端子的第4触点部中的任一方接触时,能够防止信号端子与第1端子、第2端子、第3端子、第4端子的第1触点部、第2触点部、第3触点部、第4触点部接触。在使信号端子与另外的连接器的端子接触时,能够防止电源端子与另外的连接器的端子接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的从正面、顶面及右侧面表示的立体图。
图2A是所述连接器的沿图1中的2A-2A线的剖视图,是透过壳体的状态的图。
图2B是所述连接器的沿图1中的2B-2B线的剖视图,是透过壳体的状态的图。
图2C是所述连接器的沿图1中的2C-2C线的剖视图,是透过壳体的状态的图。
图3A是所述连接器的主体、端子、锁定端子、线缆及屏蔽壳体的从正面、顶面及右侧面表示的立体图。
图3B是所述连接器的主体、端子、锁定端子、线缆及屏蔽壳体的从正面、底面及左侧面表示的立体图。
图4A是所述连接器的主体、端子、锁定端子及线缆的从正面、顶面及右侧面表示的立体图。
图4B是所述连接器的主体、端子、锁定端子及线缆的从背面、底面及右侧面表示的立体图。
图4C是所述连接器的主体、端子及锁定端子的从背面、底面及右侧面表示的立体图。
图5A是所述连接器的主体的从正面、顶面及右侧面表示的立体图。
图5B是所述连接器的主体的从背面、底面及右侧面表示的立体图。
图6A是所述连接器的端子的从正面、顶面及右侧面表示的立体图。
图6B是所述连接器的端子的从背面、底面及右侧面表示的立体图。
图7A是所述连接器的锁定端子的从正面、顶面及右侧面表示的立体图。
图7B是所述连接器的锁定端子的从背面、底面及右侧面表示的立体图。
图8A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对象侧连接器的从正面、顶面及右侧面表示的立体图。
图8B是所述对象侧连接器的从背面、底面及右侧面表示的立体图。
图9A是所述对象侧连接器的沿图8A中的9A-9A线的剖视图。
图9B是所述对象侧连接器的沿图8A中的9B-9B线的剖视图。
图9C是所述对象侧连接器的沿图8A中的9C-9C线的剖视图。
图10A是所述对象侧连接器的主体、信号端子及电源端子的从正面、底面及左侧面表示的立体图。
图10B是所述对象侧连接器的主体、信号端子及电源端子的从背面、顶面及左侧面表示的立体图。
图11A是所述对象侧连接器的主体的从正面、底面及左侧面表示的立体图。
图11B是所述对象侧连接器的主体的从背面、顶面及左侧面表示的立体图。
图12A是所述对象侧连接器的信号端子及电源端子的从正面、底面及左侧面表示的立体图。
图12B是所述对象侧连接器的信号端子及电源端子的从背面、顶面及左侧面表示的立体图。
标号说明
P:连接器;
100:主体;
110:基部;
120:突部;
130a:第1凹部;
131a:第1底壁;
132a:第1侧壁;
130b:第2凹部;
131b:第2底壁;
132b:第2侧壁;
140:连接部;
150a:收纳部;
150b:收纳部;
150c:收纳部;
150d:收纳部;
160:收纳部;
200a:第1端子;
210a:第1触点部;
220a:第1卡合部;
230a:第1弯折部;
240a:第1连接部;
200b:第2端子;
210b:第2触点部;
220b:第2卡合部;
230b:第2延长部;
240b:第2连接部;
241b:第1部;
242b:第2部;
200c:第3端子;
210c:第3触点部;
220c:第3卡合部;
230c:第3弯折部;
240c:第3连接部;
200d:第4端子;
210d:第4触点部;
220d:第4卡合部;
230d:第4延长部;
240d:第4连接部;
241d:第1部;
242d:第2部;
300:锁定端子;
400:线缆;
410a:第1芯线(第1连接对象);
410b:第2芯线(第2连接对象);
420:绝缘体;
500a:屏蔽壳体;
500b:屏蔽壳体;
600:壳体;
700:封闭板;
R:对象侧连接器;
10:主体;
20a:信号端子;
20b:信号端子;
20c:接地端子;
20d:信号端子;
20e:信号端子;
30a:第1电源端子;
30b:第2电源端子;
30c:第3电源端子;
30d:第4电源端子;
40:屏蔽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参照图1~图7B一边对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连接器P进行说明。连接器P是插头连接器。连接器P具备:主体100;第1、第2、第3、第4端子200a、200b、200c、200d;一对锁定端子300;线缆400;屏蔽壳体500a、500b;壳体600;以及绝缘带700。以下,对连接器P的各结构要素进行详细说明。另外,在图3A~图7B中示出的X1表示连接器P的宽度方向的一侧,X2表示连接器P的宽度方向的另一侧。Y1表示连接器P的长度方向的一侧,Y2表示连接器P的长度方向的另一侧。Z1表示连接器P的高度方向的一侧,Z2表示连接器P的高度方向的另一侧。Y1-Y2方向垂直于X1-X2方向,Z1-Z2方向垂直于X1-X2方向及Y1-Y2方向。
如图2A~图2C及图4A~图5B所示,主体100由绝缘树脂构成。主体100具有:基部110;突部120;第1、第2凹部130a、130b;连接部140;收纳部150a、150b、150c、150d;以及一对收纳部160。
基部110是绝缘树脂制的块体。如图4A及图5A所示,在基部110的Y2方向侧的端部(主体100的Y2方向侧的端部(后端部))的Z1方向侧的部分(上侧部分)以在X1-X2方向上排列的方式设有2个凹部。
如图4B、图4C及图5A所示,第1、第2凹部130a、130b以在X1-X2方向上排列的方式设于基部110的Y2方向侧的端部的Z2方向侧的部分(下侧部分)。第1、第2凹部130a、130b是大致矩形形状的凹部,朝Y2方向侧及Z2方向侧敞开。第1凹部130a具有第1底壁131a以及与第1底壁131a大致垂直的第1侧壁132a。第1侧壁132a是第1凹部130a的X1方向(外侧)的壁。第2凹部130b具有第2底壁131b以及与第2底壁131b大致垂直的第2侧壁132b。第2侧壁132b是第2凹部130b的X2方向(外侧)的壁。如图2A所示,绝缘带700配置成封闭第1、第2凹部130a、130b。
如图4A~图5B所示,突部120设于基部110的Y1方向侧的端部的Z1-Z2方向上的中央部。突部120是向Y1方向延伸的绝缘树脂制的板。在基部110的Y1方向侧的端部的突部120的Z2方向侧设有大致U字状的沟槽(slit)111。
连接部140设于突部120的Y1方向的端部。连接部140是向Y1方向(前方)及Z1方向(上方)敞开的凹部。
收纳部150a是收纳第1端子200a的部分,如图5A~图5B所示,收纳部150a具有卡合孔151a和槽152a。卡合孔151a是从第1凹部130a的Y1方向侧的壁贯通至连接部140的Y2方向侧的壁的、截面呈矩形的孔。槽152a以与卡合孔151a连通的方式设于连接部140的底壁。槽152a向Y1方向延伸。
收纳部150c是收纳第3端子200c的部分,如图5A~图5B所示,收纳部150c为与收纳部150a对称的形状。收纳部150c具有卡合孔151c和槽152c。卡合孔151c是从第2凹部130b的Y1方向侧的壁贯通至连接部140的Y2方向侧的壁的、截面呈矩形的孔。槽152c以与卡合孔151c连通的方式设于连接部140的底壁。槽152c向Y1方向延伸。
收纳部150b是收纳第2端子200b的部分,如图5A~图5B所示,收纳部150b位于收纳部150a的Z1方向侧(上方)。收纳部150b具有:L字凹部151b;卡合孔152b;沟槽153b;和收纳凹部154b。L字凹部151b是设于基部110的第1凹部130a的第1底壁131a及第1侧壁132a的、沿X1-X2方向的截面呈大致L字状的凹部。L字凹部151b具有底区域和侧区域。底区域设于第1底壁131a。侧区域以与底区域连通的方式设于第1侧壁132a。卡合孔152b是从第1凹部130a的Y1方向侧的壁贯通至连接部140的Y2方向侧的壁的、沿X1-X2方向的截面呈大致L字状的孔。卡合孔152b与L字凹部151b连通。如图2A、图4C及图5A所示,卡合孔152b位于收纳部150a的卡合孔151a的Z1方向(上方)侧。在卡合孔152b和卡合孔151a之间设有将两者连通起来的矩形的连通孔。卡合孔152b具有水平部和垂直部。如图4A及图5A所示,沟槽153b以与卡合孔152b的垂直部连通的方式设于连接部140的底壁。沟槽153b向Y1方向延伸。沟槽153b位于槽152a的X1方向侧。收纳凹部154b设于连接部140的X1方向的侧壁。
收纳部150d是收纳第4端子200d的部分,如图5A~图5B所示,收纳部150d为与收纳部150b对称的形状,且位于收纳部150c的Z1方向侧(上方)。收纳部150d具有:L字凹部151d;卡合孔152d;沟槽153d;和收纳凹部154d。L字凹部151d是设于基部110的第2凹部130b的第2底壁131b及第2侧壁132b的、沿X1-X2方向剖视观察时呈大致L字状的凹部。L字凹部151d具有底区域和侧区域。底区域设于第2底壁131b。侧区域以与底区域连通的方式设于第2侧壁132b。卡合孔152d是从第2凹部130b的Y1方向侧的壁贯通至连接部140的Y2方向侧的壁的、沿X1-X2方向剖视观察时呈大致L字状的孔。卡合孔152d与L字凹部151d连通。如图4C及图5A所示,卡合孔152d位于收纳部150c的卡合孔151c的Z1方向(上方)侧。在卡合孔152d和卡合孔151c之间设有将两者连通起来的矩形的连通孔。卡合孔152d具有水平部和垂直部。如图4A及图5A所示,沟槽153d以与卡合孔152d的垂直部连通的方式设于连接部140的底壁。沟槽153d向Y1方向延伸。沟槽153d位于槽152c的X2方向侧。收纳凹部154d设于连接部140的X2方向的侧壁。
各收纳部160是收纳锁定端子300的部分,如图2B、图2C及图5A~图5B所示,具有卡合孔161和沟槽162。卡合孔161是从基部110的Y2方向侧的端面贯通至Y1方向侧的端面的孔。卡合孔161的一方位于第1凹部130a、收纳部150a的卡合孔151a以及收纳部150b的卡合孔152b的X1方向侧,并且另一方位于第2凹部130b、收纳部150c的卡合孔151c以及收纳部150d的卡合孔152d的X2方向侧。两收纳部160的沟槽162以与卡合孔161连通的方式设于突部120的X1方向侧及X2方向侧的端部。沟槽162向Y1方向延伸并且朝Z1方向敞开。沟槽162的一方位于收纳部150a的卡合孔151a、收纳部150b的卡合孔152b以及连接部140的X1方向侧,并且另一方位于收纳部150c的卡合孔151c、收纳部150d的卡合孔152d以及连接部140的X2方向侧。
第1端子200a是保持于主体100的正极侧(Vcc侧)的电源端子。如图2A~图2C、图4A~图4C及图6A~图6B所示,第1端子200a由金属板构成。第1端子200a具有:第1触点部210a、第1卡合部220a、第1弯折部230a以及第1连接部240a。
第1卡合部220a是沿Y1-Y2方向延伸的矩形的金属板。第1卡合部220a被***并卡合于主体100的收纳部150a的卡合孔151a。第1触点部210a是与第1卡合部220a的Y1方向的端部连续设置的大致L字状的金属板。第1触点部210a被***于收纳部150a的槽152a,并从该槽152a向连接部140局部地露出。第1弯折部230a是与第1卡合部220a的Y2方向的端部连续设置的金属板,并向Z1方向弯折。第1弯折部230a收纳在主体100的第1凹部130a内。第1连接部240a是与第1弯折部230a连续设置且向Y2方向延伸的金属板。第1连接部240a配置在第1凹部130a的第1底壁131a上。第1连接部240a具有X1、X2方向的端部。第1连接部240a的X1、X2方向的端部之间被切除(以下,称为第1切除部)。另外,以使X1方向的端部的Y1-Y2方向上的长度尺寸小于X2方向的端部的Y1-Y2方向上的长度尺寸的方式,切除X1方向的端部上的Y2方向的端部(以下,称为第2切除部。)。
第3端子200c是保持于主体100的负极侧(GND侧)的电源端子。如图2B~图2C、图4A~图4C及图6A~图6B所示,第3端子200c由金属板构成。第3端子200c是与第1端子200a对称的形状,因此仅对第3端子200c与第1端子200a不同的方面进行说明。第3端子200c的第3卡合部220c被***并卡合于主体100的收纳部150c的卡合孔151c。第3端子200c的第3触点部210c***于收纳部150c的槽152c,并从该槽152c向连接部140局部地露出。第3端子200c的第3弯折部230c收纳在主体100的第2凹部130b内。第3端子200c的第3连接部240c配置在第2凹部130b的第2底壁131b上。第3连接部240c具有X1、X2方向的端部。第2连接部240b的X1、X2方向的端部之间被切除(以下,称为第1切除部)。另外,以使X2方向的端部的Y1-Y2方向上的长度尺寸小于X1方向的端部的Y1-Y2方向上的长度尺寸的方式,切除X2方向的端部上的Y2方向的端部(以下,称为第2切除部。)。
第2端子200b是保持于主体100的正极侧(Vcc侧)的电源端子。如图2A~图2C、图4A~图4C及图6A~图6B所示,第2端子200b由金属板构成。第2端子200b具有:第2触点部210b、第2卡合部220b、第2延长部230b以及第2连接部240b。
第2卡合部220b是沿Y1-Y2方向延伸的、沿X1-X2方向的截面呈大致L字状的金属板。第2卡合部220b被***并卡合于主体100的收纳部150b的卡合孔152b。第2卡合孔220b具有水平部和垂直部。第2延长部230b是与第2卡合部220b的垂直部的Y1方向的端部连续设置的、沿Y1-Y2方向的截面呈大致L字状的金属板。第2延长部230b具有:向Y1方向延伸的第1部;和相对于该第1部弯折成大致直角的第2部。第2延长部230b的第1部***于收纳部150b的沟槽153b。第2延长部230b的第2部沿着收纳部150b的收纳凹部154b的Y2方向的壁配置。第2触点部210b是与第2延长部230b的第2部连续设置的金属板。第2触点部210b沿着收纳部150b的收纳凹部154b的X1方向的壁配置。如上所述,第1、第2触点部210a、210b从连接部140的不同的部位(收纳部150a的槽152a、收纳部150b的收纳凹部154b)露出。
第2连接部240b是与第2卡合部220b的Y2方向的端部连续设置的、沿X1-X2方向的截面呈大致L字状的金属板。第2连接部240b具有第1部241b和第2部242b。第1部241b收纳于第1凹部130a的L字凹部151b的上述侧区域。即,第1部241b以从第1侧壁132a露出的方式设于第1凹部130a的该第1侧壁132a内。第2部242b是与第1部241b的Z2方向的端部连续设置并相对于第1部241b弯折成直角的金属板。第2部242b收纳于第1凹部130a的L字凹部151b的上述底区域。即,第2部242b以从第1底壁131a露出的方式设于第1凹部130a的该第1底壁131a内。第2部242b位于第1端子200a的第1连接部240a的下方,并且与该第1连接部240a接触。第2部242b从第1连接部240a的第1、第2切除部露出。即,第1连接部240a的外形比第2部242b的外形小。
第4端子200d是保持于主体100的负极侧(GND侧)的电源端子。如图2B~图2C、图4A~图4C及图6A~图6B所示,第4端子200d由金属板构成。第4端子200d是与第2端子200b对称的形状,因此仅对第4端子200d与第2端子200b不同的方面进行说明。第4端子200d的第4卡合部220d被***并卡合于主体100的收纳部150d的卡合孔152d。第4端子200d的第4延长部230d的第1部***于收纳部150d的沟槽153d。第4延长部230d的第2部沿着收纳部150d的收纳凹部154d的Y2方向的壁配置。
第4端子200d的第4触点部210d沿着收纳部150d的收纳凹部154d的X2方向的壁配置。如上所述,第3、第4触点部210c、210d从连接部140的不同的部位(收纳部150c的槽152c、收纳部150d的收纳凹部154d)露出。第4端子200d的第4连接部240d的第1部241d收纳于第2凹部130b的L字凹部151d的上述侧区域。即,第1部241d以从第2侧壁132b露出的方式设于第2凹部130b的该第2侧壁132b内。第4连接部240d的第2部242d收纳于第2凹部130b的L字凹部151d的上述底区域。即,第2部242d以从第2底壁131b露出的方式设于第2凹部130b的该第2底壁131b内。第2部242d位于第3端子200c的第3连接部240c的下方,并且与该第3连接部240c接触。第2部242d从第3连接部240c的第1、第2切除部露出。即,第3连接部240c的外形比第2部242d的外形小。
如图7A~图7B所示,各锁定端子300具有固定部310、臂320和抵接部330。固定部310是大致C字状的板。如图2B~图2C及图4B~图4C所示,固定部310被***并卡合于主体100的收纳部160的卡合孔161。固定部310具有Y2方向的端部和两个Y1方向的端部。臂320向Y1方向延伸,并与固定部310的Y1方向的端部中的Z1方向侧的端部连续设置。在臂320的末端部,设有向Z1方向凸出的爪321。如图4A所示,臂320被收纳于收纳部160的沟槽162,爪321从沟槽162向Z1方向突出。臂320能够向Z2方向弹性变形。伴随着臂320的弹性变形,爪321能够***到沟槽162内。抵接部330是固定部310的Y2方向的端部上的Z2方向的部分(下侧部分)被切割并弯折的板。抵接部330抵接于主体100,由此完成固定部310及臂320在收纳部160内的定位。
如图2A~图4B所示,线缆400具有第1、第2芯线410a、410b(第1、第2连接对象)和绝缘体420。绝缘体420是覆盖第1、第2芯线410a、410b的圆筒。第1芯线410a是正极侧(Vcc侧)。第2芯线410b是负极侧(GND侧)。第1、第2芯线410a、410b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部从绝缘体420中突出。第1芯线410a的所述一端部***于主体100的第1凹部130a,并被钎焊连接于第1端子200a的第1连接部240a及第2端子200b的第2连接部240b(第1、第2部241b、242b)。第2芯线410b的所述一端部***于主体100的第2凹部130b,并被钎焊连接于第3端子200c的第3连接部240c及第4端子200d的第4连接部240d(第1、第2部241d、242d)。第1、第2芯线410a、410b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部能够与未图示的适配器连接。第1、第2芯线410a、410b能够经由适配器与电源连接。
如图2A~图3B所示,屏蔽壳体500a由金属板构成。屏蔽壳体500a具有筒510a、盖520a和线缆保持部530a。盖520a为截面呈大致倒U字状。盖520a从Z1方向覆盖于基部110。在盖520a的X1、X2方向的端部上设有多个卡合片521a。
筒510与盖520a的Y1方向的端部连续设置。筒510a的内形与主体100的突部120的外形对应。突部120嵌入于筒510a内。筒510a封闭了突部120的连接部140、收纳凹部154b及收纳凹部154d的Z1方向侧的开口。利用筒510a、连接部140、收纳凹部154b及收纳凹部154d划分出连接器P的连接孔。在筒510a的Z1方向的板(上板)上,一对开口511a设于与主体100的沟槽162对应的位置。锁定端子300的臂320的爪321从开口511a突出。在筒510a的Z2方向的板(下板)设有一对卡合片512a。
线缆保持部530a是与盖520a的Y2方向的端部连续设置并且向Y2方向延伸的板。线缆保持部530a的末端部与线缆400的绝缘体420抵接。
如图2A~图3B所示,屏蔽壳体500b由金属板构成。屏蔽壳体500b具有舌部510b、盖520b和线缆保持部530b。盖520b为截面呈大致U字状。盖520b从Z2方向覆盖于基部110和盖520a。即,利用盖520a、520b覆盖基部110的外周。在盖520b的X1、X2方向的端部上设有多个卡合孔521b。在盖520b的卡合孔521b中卡合有盖520a的卡合片521a。盖520b与绝缘带700接触,维持该绝缘带700封闭第1、第2凹部130a、130b的状态。利用绝缘带700将盖520b与第1、第2凹部130a、130b内的上述焊料之间绝缘,从而两者间不会短路。另外,第1凹部130a内的焊料是用于将第1芯线410a、第1端子200a的第1连接部240a及第2端子200b的第2连接部240b连接起来的焊料。第2凹部130b内的焊料是用于将第2芯线410b、第3端子200c的第3连接部240c及第4端子200d的第4连接部240d连接起来的焊料。
舌部510b与盖520b的Y1方向的端部连续设置。如图3B所示,在舌部510b设有沟槽511b。在沟槽511b中卡合有筒510a的卡合片512a。
线缆保持部530b是与盖520b的Y2方向的端部连续设置并且向Y2方向延伸的板。线缆保持部530b的末端部弯曲成环状,并对线缆保持部530a的末端部和线缆400的绝缘体420进行保持。
如图1所示,壳体600是覆盖主体100的基部110、屏蔽壳体500a的盖520a、线缆保持部530a、屏蔽壳体500b及线缆400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部的绝缘树脂。换句话说,屏蔽壳体500a的筒510a及主体100的突部120从壳体600向Y1方向侧突出。线缆400的一端部以外的部分从壳体600向Y2方向侧导出。
以下,对连接器P的组装步骤进行详细说明。首先,准备主体100及第2、第4端子200b、200d。然后,将第2端子200b的第2连接部240b及第2卡合部220b从Y1方向侧***到主体100的卡合孔152b中。于是,第2连接部240b嵌合于主体100的第1凹部130a的L字凹部151b。由此,第2连接部240b被埋入到第1凹部130a的第1底壁131a及第1侧壁132a内,并从该第1底壁131a及第1侧壁132a局部地露出。第2卡合部220b卡合于卡合孔152b。将第2端子200b的第2延长部230b***到主体100的沟槽153b中,并沿着主体100的收纳凹部154b的Y2方向的壁配置。将第2端子200b的第2触点部210b沿着收纳凹部154b的X1方向的壁配置。这样,第2端子200b保持于主体100。
同样地,将第4端子200d的第4连接部240d及第4卡合部220d从Y1方向侧***到主体100的卡合孔152d中。于是,第4连接部240d嵌合于主体100的第2凹部130b的L字凹部151d。由此,第4连接部240d被埋入到第2凹部130b的第2底壁131b及第2侧壁132b内,并从该第2底壁131b及第2侧壁132b局部地露出。第4卡合部220d卡合于卡合孔152d。将第4端子200d的第4延长部230d***到主体100的沟槽153d中,并沿着主体100的收纳凹部154d的Y2方向的壁配置。第4端子200d的第4触点部210d沿着收纳凹部154d的X2方向的壁配置。这样,第4端子200d保持于主体100。
然后,准备第1、第3端子200a、200c。然后,将第1端子200a的第1触点部210a及第1卡合部220a从Y2方向侧***到主体100的卡合孔151a中。于是,第1触点部210a***于主体100的槽152a,并露出至连接部140。第1卡合部220a卡合于卡合孔151a。第1端子200a的第1弯折部230a被收纳在主体100的第1凹部130a内。第1端子200a的第1连接部240a配置在第1凹部130a内的第2端子200b的第2连接部240b上。由此,第1连接部240a与第2连接部240b的第2部242b接触。第2部242b从第1连接部240a的第1、第2切除部露出。
同样地,将第3端子200c的第3触点部210c及第3卡合部220c从Y2方向侧***到主体100的卡合孔151c中。于是,第3触点部210c***于主体100的槽152c,并露出至连接部140。第3卡合部220c卡合于卡合孔151c。第3端子200c的第3弯折部230c被收纳在主体100的第2凹部130b内。第3端子200c的第3连接部240c配置在第2凹部130b内的第4端子200d的第4连接部240d上。由此,第3连接部240c与第4连接部240d的第2部242d接触。第2部242d从第3连接部240c的第1、第2切除部露出。
然后,准备线缆400。然后,将线缆400的第1芯线410a***到主体100的第1凹部130a,并使第1芯线410a与第1、第2连接部240a、240b接触。同样地,将线缆400的第2芯线410b***到主体100的第2凹部130b,并使第2芯线410b与第3、第4连接部240c、240d接触。在该状态下,将第1芯线410a钎焊连接于第1、第2连接部240a、240b,将第2芯线410b钎焊连接于第3、第4连接部240c、240d。
然后,准备锁定端子300。然后,将锁定端子300的臂320及固定部310***到主体100的卡合孔161中。于是,固定部310卡合于卡合孔161。锁定端子300的抵接部330抵接于主体100。臂320被***到主体100的沟槽162中,并且该臂320的爪321从沟槽162向Z1方向突出。
然后,准备屏蔽壳体500a、500b及绝缘带700。该屏蔽壳体500b的线缆保持部530b是平板状。然后,将主体100的突部120***到屏蔽壳体500a的筒510a中,并将屏蔽壳体500a的盖520a覆盖到主体100的基部110上。此时,屏蔽壳体500a的线缆保持部530a与线缆400的绝缘体420接触。锁定端子300的爪321被***于筒510a的开口511a。
然后,将绝缘带700配置于主体100上,使第1、第2凹部130a、130b封闭。然后,使筒510a的卡合片512a***并卡合到屏蔽壳体500b的舌部510b的沟槽511b中。与此同时,将屏蔽壳体500b的盖520b覆盖到盖520a上。于是,盖520b的卡合片521a与盖520b的卡合孔521b卡合。盖520b与绝缘带700接触。线缆保持部530b与线缆400的绝缘体420接触。这样地组合屏蔽壳体500a、500b,覆盖主体100。然后,使线缆保持部530b弯曲成环状,对线缆400和线缆保持部530a进行保持。由此,屏蔽壳体500a、500b对线缆400进行保持。
然后,将主体100的基部110、屏蔽壳体500a的盖520a、线缆保持部530a、屏蔽壳体500b及线缆400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部配置于模具内。然后,向模具内注射绝缘树脂。固化后的绝缘树脂成为壳体600。由此,壳体600覆盖主体100的基部110、屏蔽壳体500a的盖520a、线缆保持部530a、屏蔽壳体500b及线缆400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部。
上述连接器P具有以下技术特征。第1,即使为了进行大容量的电力供给而增加第1、第2芯线410a、410b的外径,也能够抑制连接器P的大型化。其理由如下。第2连接部240b设于第1凹部130a的第1底壁131a及第1侧壁132a,并且第1连接部240a设在第2连接部240b的第2部242b上。第4连接部240d设于第2凹部130b的第2底壁131b及第2侧壁132b,并且第3连接部240c设于第4连接部240d的第2部242d上。第1芯线410a在第1凹部130a内集中连接于第1、第2连接部240a、240b。第2芯线410b在第2凹部130b内集中连接于第3、第4连接部240c、240d。由此,能够实现第1芯线410a与第1、第2连接部240a、240b的连接空间(钎焊空间)以及第2芯线410b与第3、第4连接部240c、240d的连接空间(钎焊空间)的减少。
第2,能够提高第1芯线410a与第1、第2端子200a、200b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其理由如下。第2连接部240b的第1部241b设于第1凹部130a的第1侧壁132a,并且第2连接部240b的第2部242b设于第1凹部130a的第1底壁131a。第2部242b与第1连接部240a接触。第1连接部240a的外形小于第2部242b的外形,第2部242b从第1连接部240a的周围局部地露出。由此,增大了第1芯线410a与第1、第2连接部240a、240b的连接面积,这是因为,只要将第1芯线410a与第1、第2连接部240a、240b中的至少一方连接,第1芯线410a就与两者都连接起来了。同样地,能够提高第2芯线410b与第3、第4端子200c、200d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其理由如下。第4连接部240d的第1部241d设于第2凹部130b的第2侧壁132b,并且第4连接部240d的第2部242d设于第2凹部130b的第2底壁131b。第2部242d与第3连接部240c接触。第3连接部240c的外形小于第2部242d的外形,第2部242d从第3连接部240c的周围局部地露出。由此,增大了第2芯线410b与第3、第4连接部240c、240d的连接面积,这是因为,只要将第2芯线410b与第3、第4连接部240c、240d中的至少一方连接,第2芯线410b就与两者都连接起来了。
第3,能够提高连接器P与后述的对象侧连接器R之间的连接可靠性。第1、第3端子200a、200c的第1、第3触点部210a、210c被***于连接部140的底壁的槽152a、152c中。第2端子200b的第2触点部210b沿着连接部140的收纳凹部154d的X1方向的壁配置。第4端子200d的第4触点部210d沿着连接部140的收纳凹部154d的X2方向的壁配置。即,第1、第3触点部210a、210c和第2、第4触点部210b、210d从连接部140的不同部位露出。由此,在对象侧连接器R嵌合于连接器P的连接孔中的状态下,即使连接器P被撬动,也能够维持第1、第2触点部210a、210b中的至少一方和第3、第4触点部210c、210d中的至少一方连接于对象侧连接器R的状态。
第4,连接器P的设计变更容易,因此通用性提高。其理由如下。即使省略了第1、第2端子200a、200b中的任一方,第1芯线410a也会在第1凹部130a内连接于第1、第2端子200a、200b中的另一方。即使省略了第3、第4端子200c、200d中的任一方,第2芯线410b也会在第2凹部130b内连接于第3、第4端子200c、200d中的另一方。通过省略第1、第2端子200a、200b中的任一方及第3、第4端子200c、200d中的任一方,由此能够容易地设计变更连接器P。
以下,一边参照图8A~图12B一边对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对象侧连接器R进行说明。对象侧连接器R是插座连接器。对象侧连接器R具备:主体10;信号端子20a、20b;接地端子20c;信号端子20d、20e;第1、第2、第3、第4电源端子30a、30b、30c、30d;和屏蔽壳体40。以下,对对象侧连接器R的各结构要素进行详细说明。另外,在图8A~图12B中示出的X1’表示对象侧连接器R的宽度方向的一侧,X2’表示对象侧连接器R的宽度方向的另一侧。Y1’表示对象侧连接器R的长度方向的一侧,Y2’表示对象侧连接器R的长度方向的另一侧。Z1’表示对象侧连接器R的高度方向的一侧,Z2’表示对象侧连接器R的高度方向的另一侧。Y1’-Y2’方向垂直于X1’-X2’方向,Z1’-Z2’方向垂直于X1’-X2’方向及Y1’-Y2’方向。
如图8A~图11B所示,主体10由绝缘树脂构成。主体10具有:基部11;第1突部12;第2突部13;收纳部14a、14b、14c、14d、14e;以及收纳部15a、15b、15c、15d。
如图8A~图11B所示,基部11是绝缘树脂制的块体。第1突部12是设于基部11的Y1’方向的端部上的Z1’-Z2’方向的中央部的绝缘树脂制的块体。第1突部12的X1’-X2’方向的尺寸小于基部11的X1’-X2’方向的尺寸,第1突部12的Z1’-Z2’方向的尺寸小于基部11的Z1’-Z2’方向的尺寸。第2突部13是设于第1突部12的Y1方向的端部的绝缘树脂制的块体。第2突部13的X1’-X2’方向的尺寸小于第1突部12的X1’-X2’方向的尺寸,第2突部13的Z1’-Z2’方向的尺寸小于第1突部12的Z1’-Z2’方向的尺寸。第1、第2突部12、13的外形为与连接器P的上述连接孔的内形对应的形状。即,第1、第2突部12、13能够相对于连接器P的连接孔***和拔出。
收纳部14a具有卡合孔14a1、收纳槽14a2和收纳槽14a3。收纳部14b具有卡合孔14b1、收纳槽14b2和收纳槽14b3。收纳部14c具有卡合孔14c1、收纳槽14c2和收纳槽14c3。收纳部14d具有卡合孔14d1、收纳槽14d2和收纳槽14d3。收纳部14e具有卡合孔14e1、收纳槽14e2和收纳槽14e3。
如图10A~图11B所示,卡合孔14a1~14e1以在X1’-X2’方向上隔开间隔的方式设于基部11及第1突部12。卡合孔14a1~14e1沿Y1’-Y2’方向贯通基部11及第1突部12(参照图9A及图9B)。如图10A及图11A所示,收纳槽14a2~14e2以在X1’-X2’方向上隔开与卡合孔14a1~14e1相等的间隔的方式设于第2突部13的Z2’方向的端面。收纳槽14a2~14e2沿Y1’-Y2’方向延伸并且与卡合孔14a1~14e1连通。如图11B所示,收纳槽14b3~14d3设于基部11的Y2’方向的端面上的比卡合孔14b1~14d1靠Z2’方向侧的部分。收纳槽14b3~14d3沿Z1’-Z2’方向延伸。收纳槽14a3、14e3分别具有沿X1’-X2’方向延伸的水平槽和沿Z1’-Z2’方向延伸的垂直槽。收纳槽14a3的水平槽与卡合孔14a1连通,收纳槽14e3的水平槽与卡合孔14e1连通。收纳槽14a3的垂直槽与收纳槽14a3的水平槽的X1’方向的端部连通。收纳槽14e3的垂直槽与收纳槽14e3的水平槽的X2’方向的端部连通。
如图9B及图10A~图11B所示,收纳部15a具有卡合孔15a1、收纳部主体15a2和收纳槽15a3。收纳部主体15a2具有***孔和***槽。收纳部主体15a2的***孔设于基部11的与连接器P的第3端子200c的第1触点部210c大致对应的位置。收纳部主体15a2的***孔位于收纳部14a的比卡合孔14a1靠Z2’方向侧的位置。如图9B所示,收纳部主体15a2的***孔沿Y1’-Y2’方向贯通基部11。如图9B、图10A及图11A所示,收纳部主体15a2的***槽以与***孔连通的方式设于第1突部12的Z2’方向的端面。收纳部主体15a2的***槽沿Y1’-Y2’方向延伸。即,收纳部主体15a2的***槽也配置于与连接器P的第3端子200c的第1触点部210c大致对应的位置。如图9B及图11B所示,卡合孔15a1设于基部11的比收纳部主体15a2的***孔靠Z2’方向侧的部分。卡合孔15a1沿Y1’-Y2’方向延伸。如图9B、图10B及图11B所示,收纳槽15a3设于基部11的Y2’方向的端面。收纳槽15a3位于收纳部14a的收纳槽14a3的垂直槽与收纳部14b的收纳槽14b3之间。收纳槽15a3沿Z1’-Z2’方向延伸并且与收纳部主体15a2的***孔及卡合孔15a1连通。
如图10A~图11B所示,收纳部15c为与收纳部15a大致相同的形状,因此仅对收纳部15c与收纳部15a不同的方面进行说明。收纳部15c的收纳部主体15c2的***孔设于基部11的与连接器P的第1端子200a的第1触点部210a大致对应的位置。收纳部主体15c2的***孔位于收纳部14e的卡合孔14e1的Z2’方向侧的位置。收纳部主体15c2的***槽以与***孔连通的方式设于第1突部12的Z2’方向的端面。即,收纳部主体15c2的***槽也配置于与第1端子200a的第1触点部210a大致对应的大致位置。如图11B所示,收纳部15c的卡合孔15c1设于基部11的比收纳部主体15c2的收纳孔靠Z2’方向侧的部分。收纳部15c的收纳槽15c3位于收纳部14e的收纳槽14e3的垂直槽与收纳部14d的收纳槽14d3之间。收纳部15c的收纳槽15c3与收纳部主体15c2的***孔及卡合孔15c1连通。
如图9C及图10A~图11B所示,收纳部15b具有卡合孔15b1、收纳部主体15b2和收纳槽15b3。收纳部主体15b2具有***孔和***槽。收纳部主体15b2的***孔设于基部11的比第1突部12靠X1’方向侧的部分。收纳部主体15b2的***孔沿Y1’-Y2’方向贯通基部11。如图10A及图11A所示,收纳部主体15b2的***槽以与***孔连通的方式设于第1突部12的X1’方向的端面。收纳部主体15b2的***槽沿Y1’-Y2’方向延伸。收纳部主体15b2的***槽也配置于与第4端子200d的第4触点部210d大致对应的位置。如图10B及图11B所示,收纳部15b3具有水平槽和垂直槽。水平槽与收纳部主体15b2的***孔连通并且向X1’方向延伸。垂直槽与水平槽的X1’方向的端部连通并且向Z2’方向延伸。如图11B所示,卡合孔15b1从收纳槽15b3的Z2’方向的端部向Y1’方向延伸。卡合孔15b1与收纳槽15b3连通。
如图10A~图11B所示,收纳部15d为与收纳部15b对称的形状,因此仅对收纳部15d与收纳部15b不同的方面进行说明。收纳部主体15d2的***孔设于基部11的比第1突部12靠X2’方向侧的部分。如图10A及图11A所示,收纳部主体15d2的***槽以与***孔连通的方式设于第1突部12的X2’方向的端面。收纳部主体15d2的***槽配置于与第2端子200b的第2触点部210b大致对应的位置。如图10B及图11B所示,收纳槽15d3具有水平槽和垂直槽。水平槽与收纳部主体15b2的***孔连通并且向X2’方向延伸。垂直槽与水平槽的X2’方向的端部连通并且向Z2’方向延伸。如图11B所示,卡合孔15d1从收纳槽15d3的Z2’方向的端部向Y1’方向延伸。卡合孔15d1与收纳槽15d3连通。
如图9B、图10A~图10B及图12A~图12B所示,信号端子20a由金属板构成。信号端子20a具有:触点部21a、卡合部22a、L字部23a以及尾部24a。卡合部22a为沿Y1'-Y2'方向延伸的金属板,被***并卡合于收纳部14a的卡合孔14a1。触点部21a是从卡合部22a的Y1'方向的端部向Y1’方向延伸的金属板。触点部21a被***于收纳部14a的收纳槽14a2。L字部23a具有水平部和下垂部。水平部是从卡合部22a的Y2'方向的端部向X1’方向延伸的金属板。水平部被收纳于收纳部14a的收纳槽14a3的水平槽。下垂部是从水平部的X1'方向的端部向Z2’方向延伸的金属板。下垂部被收纳于收纳槽14a3的垂直槽。尾部24a是从下垂部的Z2'方向的端部向Y2’方向延伸的金属板。
如图10A~图10B及图12A~图12B所示,信号端子20e由金属板构成。信号端子20e是与信号端子20a对称的形状,因此仅对信号端子20e与信号端子20a不同的方面进行说明。信号端子20e的卡合部22e被***并卡合于收纳部14e的卡合孔14e1。信号端子20e的触点部21e被***于收纳部14e的收纳槽14e2。信号端子20e的L字部23e的水平部是从卡合部22e的Y2'方向的端部向X2’方向延伸的金属板。水平部被收纳于收纳部14e的收纳槽14e3的水平槽。L字部23e的下垂部是从水平部的X2'方向的端部向Z2’方向延伸的金属板。下垂部被收纳于收纳槽14e3的垂直槽。图10A~图10B及图12A~图12B所示的24e是信号端子20e的尾部。
如图10A~图10B及图12A~图12B所示,信号端子20b由金属板构成。信号端子20b具有:触点部21a、卡合部22b、下垂部23b以及尾部24b。卡合部22b为沿Y1'-Y2'方向延伸的金属板,且被***并卡合于收纳部14b的卡合孔14b1。触点部21b是从卡合部22b的Y1'方向的端部向Y1’方向延伸的金属板。触点部21b被***于收纳部14b的收纳槽14b2。下垂部23b是从卡合部22b的Y2'方向的端部向Z1’方向延伸的金属板。下垂部23b被收纳于收纳部14b的收纳槽14b3。尾部24b是从下垂部23b的Z2'方向的端部向Y2’方向延伸的金属板。另外,信号端子20a、20b构成差动对(differential pair)。
如图10A~图10B及图12A~图12B所示,信号端子20d由金属板构成。信号端子20d是与信号端子20b相同的形状,因此仅对信号端子20d与信号端子20b不同的方面进行说明。信号端子20d的卡合部22b被***并卡合于收纳部14d的卡合孔14d1。信号端子20d的触点部21d被***于收纳部14d的收纳槽14d2。信号端子20d的下垂部23d被收纳于收纳部14d的收纳槽14d3。图10A~图10B及图12A~图12B所示的24d是信号端子20d的尾部。另外,信号端子20d、20e构成差动对。
如图9A及图12A~图12B所示,接地端子20c由金属板构成。接地端子20c是与信号端子20b相同的形状,因此仅对接地端子20c与信号端子20b不同的方面进行说明。接地端子20c的卡合部22c被***并卡合于收纳部14c的卡合孔14c1。接地端子20c的触点部21c被***于收纳部14c的卡合孔14c2。接地端子20c的下垂部23c被收纳于收纳部14c的卡合孔14c3。图9A、图10B及图12A~图12B所示的24c是接地端子20c的尾部。接地端子20c配置于信号端子20b与信号端子20d之间。
第1电源端子30a是正极侧(Vcc侧)的电源端子。如图9B及图12A~图12B所示,第1电源端子30a由金属板构成。第1电源端子30a具有:第1臂31a、第1触点部32a、第1下垂部33a、第1卡合部34a以及第1尾部35a。第1臂31a是沿Y1’-Y2’方向延伸的金属板。第1臂31a被***于收纳部15a的收纳部主体15a2。第1触点部32a是与第1臂31a的Y1’方向的端部连续设置的、向Z2’方向凸出的突起。第1触点部32a从收纳部15a的收纳部主体15a2向Z2’方向突出。第1下垂部33a是与第1臂31a的Y2’方向的端部连续设置并向Z2’方向延伸的金属板。第1下垂部33a被收纳于收纳部15a的收纳槽15a3。第1卡合部34a是从第1下垂部33a的Z2'方向的端部向Y1’方向延伸的金属板。第1卡合部34a被***并卡合于收纳部15a的卡合孔15a1。第1尾部35a是从第1下垂部33a的Z2'方向的端部向Y2’方向延伸的金属板。第1下垂部33a配置于信号端子20a的L字部23a的下垂部与信号端子20b的下垂部23b之间。第1尾部35a配置于信号端子20a的尾部24a与信号端子20b的尾部24b之间。通过该配置,第1电源端子30a使信号端子20a与信号端子20b之间的串扰降低。
第3电源端子30c是负极侧(GND侧)的电源端子。如图12A~图12B所示,第3电源端子30c由金属板构成。第3电源端子30c是与第1端子30a相同的形状,因此仅对第3电源端子30c与第1电源端子30a不同的方面进行说明。第3电源端子30c的第3臂31c被***于收纳部15c的收纳部主体15c2。第3电源端子30c的第3触点部32c从收纳部15c的收纳部主体15c2向Z2’方向突出。第3电源端子30c的第3下垂部33c收纳于收纳部15c的收纳槽15c3。第3电源端子30c的第3卡合部34c被***并卡合于收纳部15c的卡合孔15c1。第3下垂部33c配置于信号端子20e的L字部23e的下垂部与信号端子20d的下垂部23d之间。第3电源端子30c的第3尾部35c配置于信号端子20e的尾部24e与信号端子20d的尾部24d之间。通过该配置,第3电源端子30c使信号端子20d与信号端子20e之间的串扰降低。
第2电源端子30b是正极侧(Vcc侧)的电源端子。如图9C及图12A~图12B所示,第2电源端子30b由金属板构成。第2电源端子30b具有:第2臂31b、第2触点部32b、第2L字部33b、第2卡合部34b以及第2尾部35b。第2臂31b是沿Y1’-Y2’方向延伸的金属板。第2臂31b被***于收纳部15b的收纳部主体15b2。第2触点部32b是与第2臂31b的Y1’方向的端部连续设置的、向X1’方向凸出的突起。第2触点部32b从收纳部15b的收纳部主体15b2向X1’方向突出。如上所述,第1、第2触点部32a、32b从第1突部12的不同的部位(收纳部主体15a2、15b2)露出。第2L字部33b具有水平部和下垂部。水平部是从第2臂31b的Y2'方向的端部向X1’方向延伸的金属板。水平部被收纳于收纳槽15b3的水平槽。下垂部是从水平部的X1'方向的端部向Z2’方向延伸的金属板。下垂部被收纳于收纳槽15b3的垂直槽。第2卡合部34b是从第2L字部33b的垂直部的Z2'方向的端部向Y1’方向延伸的金属板。第2卡合部34b被***并卡合于收纳部15b的卡合孔15b1。第2尾部35b是从第2L字部33b的垂直部的Z2'方向的端部向Y2’方向延伸的金属板。
第4电源端子30d是负极侧(GND侧)的电源端子。如图12A~图12B所示,第4电源端子30d由金属板构成。第4端子30d是与第2端子30b对称的形状,因此仅对第4电源端子30d与第2端子30b不同的方面进行说明。第4电源端子30d的第4臂31d被***于收纳部15d的收纳部主体15d2。第4电源端子30d的第4触点部32d从收纳部15d的收纳部主体15d2向X2’方向突出。如上所述,第3、第4触点部32c、32d从第1突部12的不同的部位(收纳部主体15c2、15d2)露出。第4电源端子30d的第4L字部33d的水平部是从第2臂31b的Y2'方向的端部向X2’方向延伸的金属板。水平部被收纳于收纳槽15d3的水平槽。第4电源端子30d的第4L字部33d的下垂部是从水平部的X2'方向的端部向Z2’方向延伸的金属板。下垂部被收纳于收纳槽15d3的垂直槽。第4电源端子30d的第4卡合部34d被***并卡合于收纳部15d的卡合孔15d1。图10A~图10B及图12A~图12B所示的35d是第4电源端子30d的第4尾部。
另外,第1~第4尾部35a~35d及尾部24a~24e在X1’-X2’方向上隔开间隔地排列成一列,并且下表面的高度位置被设定为大致相同。第1~第4尾部35a~35d及尾部24a~24e能够与搭载或内置有对象侧连接器R的电子设备的基板上的电极连接。
如图8A~图9C所示,屏蔽壳体40由金属板构成。屏蔽壳体40具有:外壳41;一对脚部42;和一对脚部43。外壳41是内形与连接器P的屏蔽壳体500a的筒510a的外形对应的金属制的筒。外壳41具有:底板;顶板;和一对侧板。底板与顶板相互对置。一对侧板中的一方的侧板将底板的X1’方向的端部和顶板的X1’方向的端部之间连接起来。另一方的侧板将底板的X2’方向的端部和顶板的X2’方向的端部之间连接起来。底板的Y1’-Y2’方向的尺寸比顶板及侧板的Y1’-Y2’方向的尺寸小。利用外壳41的顶板的Y2’方向的端部及外壳41的侧板的Y2’方向的端部划分出后侧空间。在该后侧空间内收纳有主体10的基部11,该基部11与底板的Y2’方向的端部抵接。利用外壳41的底板、顶板的所述端部以外的部分及侧板的所述端部以外的部分,划分出前侧空间。在该前侧空间内***有主体10的第1、第2突部12、13。从第2突部13突出的信号端子20a、20b、20d、20e的触点部21a、21b、21d、21e及接地端子20c的触点部21c,和从第1突部12突出的第1~第4电源端子30a~30d的第1~第4触点部32a~32d也被配置于前侧空间内。
脚部42是外壳41的底板及侧板的Y1’方向侧的部分被切开而成的板,向Z2’方向延伸。脚部43是外壳41的底板及侧板的Y2’方向侧的部分被切开而成的板,向Z2’方向延伸。脚部42、43能够与上述电子设备的基板的通孔电极连接。
以下,对对象侧连接器R的组装步骤进行详细说明。首先,准备主体10、信号端子20a、20b、20d、20e及接地端子20c。然后,将信号端子20a、20b、20d、20e的触点部21a、21b、21d、21e及卡合部22a、22b、22d、22e从Y2’方向侧***到主体10的卡合孔14a1、14b1、14d1、14e1中。于是,卡合部22a、22b、22d、22e与卡合孔14a1、14b1、14d1、14e1卡合。触点部21a、21b、21d、21e被***于主体10的第2突部13的收纳槽14a2、14b2、14d2、14e2,触点部21a、21b、21d、21e从收纳槽14a2、14b2、14d2、14e2中向Z2’方向露出。信号端子20a、20e的L字部23a、23e被***于主体10的收纳槽14a3、14e3,信号端子20b、20d的下垂部23b、23d被***于主体10的收纳槽14b3、14d3。
同样地,将接地端子20c的触点部21c及卡合部22c从Y2’方向侧***到主体10的卡合孔14c1中。于是,卡合部22c卡合于卡合孔14c1。触点部21c被***于主体10的第2突部13的收纳槽14c2,触点部21c从收纳槽14c3向Z2’方向露出。接地端子20c的下垂部23c被***于主体10的收纳槽14c3。由此,接地端子20c被配置于信号端子20b与信号端子20d之间。
然后,准备第1~第4电源端子30a~30d。然后,将第1~第4电源端子30a~30d的第1~第4触点部32a~32d及第1~第4臂31a~31d***到主体10的收纳部主体15a2~15d2中。与此同时,使第1~第4电源端子30a~30d的第1~第4卡合部34a~34d卡合于主体10的卡合孔15a1~15d1。于是,第1、第3触点部32a、32c从收纳部主体15a2、15c2(第1突部12的Z2’方向的端面)向Z2’方向突出。第2触点部32b从收纳部主体15b2(第1突部12的X1’方向的端面)向X1’方向突出。第4触点部32d从收纳部主体15d2(第1突部12的X2’方向的端面)向X2’方向突出。第1、第3电源端子30a、30c的第1、第3下垂部33a、33c被收纳于主体10的收纳槽15a3、15c3。第2、第4电源端子30b、30d的第2、第4L字部33b、33d被收纳于主体10的收纳槽15b3、15d3。由此,第1下垂部33a被配置于L字部23a与下垂部23b之间,第1尾部35a被配置于尾部24a与尾部24b之间。第3下垂部33c被配置于L字部23e与下垂部23d之间,第3尾部35c被配置于尾部24e与尾部24d之间。第1~第4尾部35a~35d及尾部24a~24e以下表面的高度相同的方式,在X1’-X2’方向上隔开间隔地排列成一列。
然后,准备屏蔽壳体40。然后,向屏蔽壳体40的外壳41的前侧空间内***主体10的第1、第2突部12、13,使主体10的基部11收纳于外壳41的后侧空间。于是,基部11与外壳41抵接。如上所述地组装对象侧连接器R。
以下,对使连接器P与对象侧连接器R连接的步骤进行详细说明。使连接器P的筒510a及突部120嵌合于对象侧连接器R的外壳41的前侧空间。另一方面,使对象侧连接器R的第1、第2突部12、13嵌合于连接器P的连接孔。于是,对象侧连接器R的第1电源端子30a的第1触点部32a与连接器P的第3端子200c的第3触点部210c弹性地接触。对象侧连接器R的第2电源端子30b的第2触点部32b与连接器P的第4端子200d的第4触点部210d弹性地接触。对象侧连接器R的第3电源端子30c的第3触点部32c与连接器P的第1端子200a的第1触点部210a弹性地接触。对象侧连接器R的第4电源端子30d的第4触点部32d与连接器P的第2端子200b的第2触点部210b弹性地接触。连接器P的锁定端子300的爪321卡合于外壳41的顶板的卡合孔。
上述对象侧连接器R具有以下技术特征。第1,采用第1、第2电源端子30a、30b和第3、第4电源端子30c、30d,从而能够利用两个***对上述电子设备进行电力供给。
第2,能够提高对象侧连接器R的连接可靠性。第1、第2电源端子30a、30b的第1、第2触点部32a、32b从第1突部12的不同部位露出,第3、第4电源端子30c、30d的第3、第4触点部32c、32d从第1突部12的不同部位露出。因此,在对象侧连接器R嵌合于连接器P的前侧空间的状态下,即使连接器P被撬动,也能够维持第1、第2触点部32a、32b中的至少一方与连接器P的第3、第4端子200c、200d的第3、第4触点部210c、210d中的至少一方的连接,并且能够维持第3、第4触点部32c、32d中的至少一方与连接器P的第1、第2端子200a、200b的第1、第2触点部210a、210b中的至少一方的连接。
第3、对象侧连接器R能够与另外的插头连接器连接。此时,信号端子20a、20b的触点部21a、21b、接地端子20c的触点部21c及信号端子20d、20e的触点部21d、21e与另外的插头连接器的端子接触,但第1~第4电源端子30a~30d不与另外的插头连接器的端子接触。这是因为,信号端子20a、20b的触点部21a、21b、接地端子20c的触点部21c及信号端子20d、20e的触点部21d、21e从第2突部13的Z2’方向的面露出,而第1、第3电源端子30a、30c的第1、第3触点部32a、32c从第1突部12的Z2’方向的端面向Z2’方向突出,第2、第4电源端子30b、30d的第2、第4触点部32b、32d从第1突部12的X1'、X2'方向的端面突出。
另外,上述连接器P及对象侧连接器R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书记载的范围内可以任意地设计变更。以下详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连接器的第1端子具有:第1触点部、第1卡合部、第1弯折部以及第1连接部。但是,本发明的连接器的第1端子只要具有第1触点部和第1连接部,能够任意地设计变更。例如,第1端子可以是具有第1触点部、第1卡合部和第1连接部的结构。
在上述实施例中,连接器的第3端子具有:第3触点部、第3卡合部、第3弯折部以及第3连接部。但是,本发明的连接器的第3端子只要具有第3触点部和第3连接部,能够任意地设计变更。例如,第3端子可以是具有第3触点部、第3卡合部和第3连接部的结构。
在上述实施例中,连接器的第2端子具有:第2触点部、第2卡合部、第2延长部以及第2连接部。但是,本发明的连接器的第2端子只要具有第2触点部和第2连接部,能够任意地设计变更。例如,第2端子可以是具有第2触点部、第2卡合部和第2连接部的结构。
在上述实施例中,连接器的第4端子具有:第4触点部、第4卡合部、第4延长部以及第4连接部。但是,本发明的连接器的第4端子只要具有第4触点部和第4连接部,能够任意地设计变更。例如,第4端子可以是具有第4触点部、第4卡合部和第4连接部的结构。
本发明的连接器的第1端子的第1连接部也可以是以从第1底壁露出的方式埋入于主体的第1凹部的该第1底壁内的结构,也可以是配置于所述第1底壁上的结构,或者也可以是隔开间隙地配置于该第1底壁上的结构。而且,本发明的连接器的第1端子的第1连接部也可以是以与第2端子的第2连接部的第2部接触的方式配置于该第2连接部的第2部上的结构。
本发明的连接器的第3端子的第3连接部也可以是以从第2底壁露出的方式埋入于主体的第2凹部的该第2底壁内的结构,也可以是配置于所述第2底壁上的结构,或者也可以是隔开间隙地配置于该第2底壁上的结构。而且,本发明的连接器的第3端子的第3连接部也可以是以与第4端子的第4连接部的第2部接触的方式配置于该第4连接部的第2部上的结构。
本发明的连接器的第2端子的第2连接部也可以是以从第1侧壁露出的方式设于主体的第1凹部的该第1侧壁内的结构,也可以是配置于所述第1侧壁上的结构,或者也可以是配置于所述第1凹部的第1底壁上的结构。在第2连接部配置于第1底壁上的情况下,第1端子的第1连接部也可以是以与第2连接部接触的方式配置于该第2连接部上的结构。本发明的第2连接部的第1部也可以是以从第1侧壁露出的方式设于第1凹部的该第1侧壁内的结构,或者也可以是配置于第1凹部的第1侧壁上的结构。本发明的第2连接部的第2部也可以是与第2连接部的第1部连续设置并且在第1连接部下方与该第1连接部接触的结构,或者也可以是与第2连接部的第1部连续设置并且在第1连接部上方与该第1连接部接触的结构。另外,本发明的第1、第2连接部能够一体化。
本发明的连接器的第4端子的第4连接部也可以是以从第2侧壁露出的方式设于主体的第2凹部的该第2侧壁内的结构,也可以是配置于所述第2侧壁上的结构,或者也可以是配置于所述第2凹部的第2底壁上的结构。在第4连接部配置于第2底壁上的情况下,第3端子的第3连接部也可以是以与第4连接部接触的方式配置于该第4连接部上的结构。本发明的第4连接部的第1部也可以是以从第2侧壁露出的方式设于第2凹部的该第2侧壁内的结构,或者也可以是配置于第2凹部的第2侧壁上的结构。本发明的第4连接部的第2部也可以是与第4连接部的第1部连续设置并且在第3连接部下方与该第3连接部接触的结构,或者也可以是与第4连接部的第1部连续设置并且在第3连接部上方与该第3连接部接触的结构。另外,本发明的第3、第4连接部也可以一体化。
本发明的连接器的第1~第4端子的第1~第4触点部只要以能够与对象侧连接器的端子接触的方式设于连接器的主体的连接部,能够任意地设计变更。例如,第1~第4触点部也可以是以从连接部的同一个面或不同的面露出或突出的方式埋入于该连接部,或收纳于该连接部的凹部、槽或孔中的结构。另外,第1、第2端子的第1、第2触点部可以设计变更成从主体的连接部的同一个面露出。第3、第4端子的第3、第4触点部可以设计变更成从主体的连接部的同一个面露出。
在上述实施例中,在连接器P的第1连接部240a设有第1、第2切除部,因此第1连接部240a的外形比第2连接部240b的第2部242b的外形小。但是,本发明的第1连接部的外形可以由于其他的原因比第2连接部的第2部的外形小。例如,可以使第1连接部的X1-X2方向及/或Y1-Y2方向的尺寸比第2连接部的第2部的X1-X2方向及/或Y1-Y2方向的尺寸小。另外,本发明的第1连接部的外形可以与第2连接部的第2部的外形大致相同或者比第2连接部的第2部的外形大。另外,在第1连接部配置于第2连接部或第2连接部的第2部的下方的情况下,第2连接部或第2连接部的第2部的外形可以与第1连接部的外形大致相同、或者比第1连接部的外形小、或者比第1连接部的外形大。为了使第2连接部或第2连接部的第2部的外形小于第1连接部的外形,可以选择上述所有方法。另外,上述第3、第4连接部的外形也可以与第1、第2连接部同样地进行设计变更。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1~第4端子是电源端子。但是,本发明的第1~第4端子不限于此。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第1、第2端子是正极侧(Vcc侧),第3、第4端子是负极侧(GND侧)。但是,本发明的第1、第2端子可以设计变更成负极侧(GND侧),且本发明的第3、第4端子可以设计变更成正极侧(Vcc侧)。
本发明的连接器的主体只要具有连接部和第1、第2凹部,并且第1凹部具有第1底壁及第1侧壁,所述第2凹部具有第2底壁及第2侧壁,能够任意地设计变更。本发明的第1侧壁可以设计变更成第1凹部的靠近连接器中心的一侧的侧壁。本发明的第1侧壁也可以相对于第1底壁倾斜。本发明的第2侧壁可以设计变更成第2凹部的靠近连接器中心的一侧的侧壁。本发明的第2侧壁也可以相对于第2底壁倾斜。另外,本发明的连接器的主体只要能够保持上述实施例及上述设计变更例的第1、第2、第3、第4端子即可。例如,连接器的主体可以设计变更为,通过嵌件成型等埋入上述实施例及上述设计变更例的第1、第2、第3、第4端子。
在上述实施例中,连接器的主体的连接部是能够供对象侧连接器的第1、第2突部嵌合的凹部。但是,本发明的连接器的主体的连接部只要能够与对象侧连接器连接,能够任意地设计变更。例如,连接部可以设计变更成能够与对象侧连接器的凹部嵌合的突部。
在上述实施例中,线缆的第1、第2芯线是第1、第2连接对象。但是,本发明的第1连接对象只要能够在第1凹部内与上述实施例及上述设计变更例的第1、第2连接部连接,能够任意地设计变更。本发明的第2连接对象只要能够在第2凹部内与上述实施例及上述设计变更例的第3、第4连接部连接,能够任意地设计变更。例如,第1、第2连接对象可以设计变更成端子、销或基板的突部。在第1、第2连接对象是端子、销或基板的突部的情况下,本发明的连接器可以设计变更成插座连接器。另外,可以省略屏蔽壳体500a、500b、壳体600及绝缘带700。另外,本发明的第1连接对象与第1、第2连接部之间的连接不限于钎焊,可以设计变更成两者通过焊接或接触等进行连接的结构。本发明的第2连接对象与第3、第4连接部之间的连接也不限于钎焊,可以设计变更成两者通过焊接或接触等进行连接的结构。
本发明的对象侧连接器只要具备:具有绝缘性的主体;和保持于所述主体的一对电源端子,并且一方的电源端子能够与上述任一形态的第1、第2端子的第1、第2触点部中的任一方接触,另一方的电源端子能够与上述任一形态的第3、第4端子的第3、第4触点部中的任一方接触,就能够任意地设计变更。即,可以省略第1、第2电源端子中的一方,并省略第3、第4电源端子中的一方。可以构成为:电源端子具有一部分从对象侧连接器的主体的第1突部露出的触点部,信号端子具有一部分从对象侧连接器的主体的第2突部露出的触点部。另外,电源端子和信号端子可以设计变更成从对象侧连接器的主体的同一部位(例如,基部或第1突部)露出或突出。
另外,本发明的对象侧连接器可以设计变更成具备:具有绝缘性的主体;第1电源端子,其保持于所述主体并且能够与第3端子的第3触点部接触;第2电源端子,其保持于所述主体并且能够与第4端子的第4触点部接触;第3电源端子,其保持于所述主体并且能够与第1端子的第1触点部接触;以及第4电源端子,其保持于所述主体并且能够与第2端子的第2触点部接触。即,可以省略信号端子。另外,本发明的对象侧连接器可以是具备至少一个信号端子的结构。本发明的对象侧连接器的信号端子及第1~第4电源端子可以设计变更成触点部从主体的同一部位(基部或第1突部)露出或突出。另外,本发明的对象侧连接器可以通过将线缆连接于信号端子或被用作信号端子的第1~第4电源端子而设计变更成插头连接器。本发明的对象侧连接器的信号端子可以用作传送单端信号的端子。
另外,对于构成上述实施例及设计变更例中的连接器及对象侧连接器的各结构部件的原材料、形状、尺寸、数量及配置等,对其一个例子进行了说明,只要能够实现同样的功能,就能够任意地设计变更。上述实施例及设计变更例只要不相互矛盾,就能够相互组合。

Claims (17)

1.一种连接器,其具备:
具有绝缘性的主体;以及
被保持于所述主体的第1端子、第2端子、第3端子、第4端子,
所述主体具有:
连接部;
具有第1底壁及第1侧壁的第1凹部;以及
具有第2底壁及第2侧壁的第2凹部,
所述第1端子具有:
第1触点部,所述第1触点部设于所述主体的所述连接部;以及
第1连接部,所述第1连接部以从所述主体的所述第1底壁露出的方式设于该第1底壁内,或者所述第1连接部设于所述第1底壁上,或者所述第1连接部以与所述第1底壁之间具有间隙的方式设置,
所述第2端子具有:
第2触点部,所述第2触点部设于所述主体的所述连接部;以及
第2连接部,所述第2连接部以从所述主体的所述第1侧壁露出的方式设于该第1侧壁内,或者所述第2连接部配置于所述第1侧壁上,
所述第3端子具有:
第3触点部,所述第3触点部设于所述主体的所述连接部;以及
第3连接部,所述第3连接部以从所述主体的所述第2底壁露出的方式设于该第2底壁内,或者所述第3连接部设于所述第2底壁上,或者所述第3连接部以与所述第2底壁之间具有间隙的方式设置,
所述第4端子具有:
第4触点部,所述第4触点部设于所述主体的所述连接部;以及
第4连接部,所述第4连接部以从所述主体的所述第2侧壁露出的方式设于该第2侧壁内,或者所述第4连接部配置于所述第2侧壁上,
所述第1连接部、第2连接部构成为,能够在所述第1凹部内与第1连接对象连接,
所述第3连接部、第4连接部构成为,能够在所述第2凹部内与第2连接对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第2连接部具有第1部和第2部,
所述第2连接部的所述第1部以从所述第1侧壁露出的方式设于该第1侧壁内,或者所述第2连接部的所述第1部配置于所述第1侧壁上,
所述第2连接部的所述第2部与所述第2连接部的所述第1部连续设置,并且以与所述第1连接部接触的方式配置于该第1连接部的下方,
所述第4连接部具有第1部和第2部,
所述第4连接部的所述第1部以从所述第2侧壁露出的方式设于该第2侧壁内,或者所述第4连接部的所述第1部配置于所述第2侧壁上,
所述第4连接部的所述第2部与该第4连接部的所述第1部连续设置,并且以与所述第3连接部接触的方式配置于该第3连接部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第1连接部的外形比所述第2连接部的所述第2部的外形小,
所述第3连接部的外形比所述第4连接部的所述第2部的外形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第2连接部具有第1部和第2部,
所述第2连接部的所述第1部以从所述第1侧壁露出的方式设于该第1侧壁内,或者所述第2连接部的所述第1部配置于所述第1侧壁上,
所述第2连接部的所述第2部与所述第2连接部的所述第1部连续设置,并且以与所述第1连接部接触的方式配置于该第1连接部上,
所述第4连接部具有第1部和第2部,
所述第4连接部的所述第1部以从所述第2侧壁露出的方式设于该第2侧壁内,或者所述第4连接部的所述第1部配置于所述第2侧壁上,
所述第4连接部的所述第2部与该第4连接部的所述第1部连续设置,并且以与所述第3连接部接触的方式配置于该第3连接部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第2连接部的所述第2部的外形比所述第1连接部的外形小,
所述第4连接部的所述第2部的外形比所述第3连接部的外形小。
6.一种连接器,其具备:
具有绝缘性的主体;以及
被保持于所述主体的第1端子、第2端子、第3端子、第4端子,
所述主体具有:
连接部;
具有第1底壁及第1侧壁的第1凹部;以及
具有第2底壁及第2侧壁的第2凹部,
所述第2端子具有:
第2触点部,其设于所述主体的所述连接部;以及
第2连接部,其配置于所述主体的所述第1底壁上,
所述第1端子具有:
第1触点部,其设于所述主体的所述连接部;以及
第1连接部,其配置于所述第2连接部上,
所述第4端子具有:
第4触点部,其设于所述主体的所述连接部;以及
第4连接部,其配置于所述主体的所述第2底壁上,
所述第3端子具有:
第3触点部,其设于所述主体的所述连接部;以及
第3连接部,其配置于所述第4连接部上,
所述第1连接部、第2连接部构成为,能够在所述第1凹部内与第1连接对象连接,
所述第3连接部、第4连接部构成为,能够在所述第2凹部内与第2连接对象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第1连接部与所述第2连接部成为一体,
所述第3连接部与所述第4连接部成为一体。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连接器还具备线缆,所述线缆具有作为所述第1连接对象的第1芯线和作为所述第2连接对象的第2芯线。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连接器还具备线缆,所述线缆具有作为所述第1连接对象的第1芯线和作为所述第2连接对象的第2芯线。
10.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第1触点部、第2触点部以至少一部分从所述主体的所述连接部的不同部位露出的方式设于所述主体的该连接部,
所述第3触点部、第4触点部以至少一部分从所述主体的所述连接部的不同部位露出的方式设于所述主体的该连接部。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第1触点部、第2触点部以至少一部分从所述主体的所述连接部的不同部位露出的方式设于所述主体的该连接部,
所述第3触点部、第4触点部以至少一部分从所述主体的所述连接部的不同部位露出的方式设于所述主体的该连接部。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第1触点部、第2触点部以至少一部分从所述主体的所述连接部的不同部位露出的方式设于所述主体的该连接部,
所述第3触点部、第4触点部以至少一部分从所述主体的所述连接部的不同部位露出的方式设于所述主体的该连接部。
13.一种对象侧连接器,其能够与权利要求1~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连接,其中,
所述对象侧连接器具备:
具有绝缘性的主体;
信号端子,其被保持于该对象侧连接器的所述主体;
第1电源端子,其被保持于该对象侧连接器的所述主体,并且能够与所述第3端子的所述第3触点部接触;
第2电源端子,其被保持于该对象侧连接器的所述主体,并且能够与所述第4端子的所述第4触点部接触;
第3电源端子,其被保持于该对象侧连接器的所述主体,并且能够与所述第1端子的所述第1触点部接触;以及
第4电源端子,其被保持于该对象侧连接器的所述主体,并且能够与所述第2端子的所述第2触点部接触。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对象侧连接器,其中,
该对象侧连接器的所述主体具有:
基部;
设于所述基部的第1突部;和
设于所述第1突部的第2突部,
所述第1电源端子、第2电源端子、第3电源端子、第4电源端子分别具有一部分从所述第1突部露出的第1触点部、第2触点部、第3触点部、第4触点部,
所述信号端子具有一部分从所述第2突部露出的触点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对象侧连接器,其中,
所述第1触点部的所述一部分和所述第2触点部的所述一部分从所述第1突部的不同部位露出,
所述第3触点部的所述一部分和所述第4触点部的所述一部分从所述第1突部的不同部位露出。
16.一种对象侧连接器,其能够与权利要求1~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连接,其中,
所述对象侧连接器具备:
具有绝缘性的主体;
信号端子,其被保持于该对象侧连接器的所述主体;和
一对电源端子,它们被保持于该对象侧连接器的所述主体,
所述一对电源端子中的一个电源端子能够与所述第1端子的所述第1触点部及所述第2端子的所述第2触点部中的任一方接触,
所述一对电源端子中的另一个电源端子能够与所述第3端子的所述第3触点部及所述第4端子的所述第4触点部中的任一方接触。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对象侧连接器,其中,
该对象侧连接器的所述主体具有:
基部;
第1突部,其设于所述基部;和
第2突部,其设于所述第1突部,
所述电源端子分别具有一部分从所述第1突部露出的触点部,
所述信号端子具有一部分从所述第2突部露出的触点部。
CN201410041045.3A 2013-01-28 2014-01-28 连接器及能够与其连接的对象侧连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97268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12936 2013-01-28
JP2013012936A JP5952749B2 (ja) 2013-01-28 2013-01-28 コネクタおよびこれに接続可能な相手側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72685A CN103972685A (zh) 2014-08-06
CN103972685B true CN103972685B (zh) 2017-08-22

Family

ID=501018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41045.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972685B (zh) 2013-01-28 2014-01-28 连接器及能够与其连接的对象侧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240647B2 (zh)
EP (1) EP2760083A3 (zh)
JP (1) JP5952749B2 (zh)
CN (1) CN103972685B (zh)
TW (1) TWI58603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476384U (en) * 2013-10-18 2014-04-11 Advanced Connectek Inc Receptacle of electrical connector
TWI805076B (zh) * 2021-11-12 2023-06-11 唐虞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電連接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24423B1 (en) * 1998-01-15 2001-05-01 The Siemon Company Enhanced performance telecommunications connector
US7485008B1 (en) * 2008-04-17 2009-02-03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contacts arrangement
US7534143B1 (en) * 2007-11-16 2009-05-19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wire termination arrangement
CN201490381U (zh) * 2009-07-10 2010-05-26 东莞莫仕连接器有限公司 线缆连接器
CN101859938A (zh) * 2009-03-24 2010-10-13 星电株式会社 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326065A (ja) * 1992-05-19 1993-12-10 Fujitsu Ltd 基板用マルチコネクタ
JP2002124348A (ja) * 2000-10-11 2002-04-26 Molex Inc プラグコネクタ、及び、プラグ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US6905367B2 (en) * 2002-07-16 2005-06-14 Silicon Bandwidth, Inc. Modular coaxial electrical interconnect system having a modular frame and electrically shielded signal paths and a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JP4690842B2 (ja) * 2005-10-03 2011-06-01 ルネサス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通信ケーブルのコネクタ及び通信ケーブル
JP2009266609A (ja) * 2008-04-25 2009-11-12 Molex Inc 電気コネクタ
TWM350153U (zh) * 2008-08-22 2009-02-01 Taiwin Electronics Co Ltd
JP3178072U (ja) * 2011-12-26 2012-08-30 長盛科技股▲分▼有限公司 ダブル伝送インターフェースを備えたコネクタソケット及びそのコネクタプラグ
US9276330B2 (en) * 2014-01-24 2016-03-01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imited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a conductive element for connecting grounding layers of the cable together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24423B1 (en) * 1998-01-15 2001-05-01 The Siemon Company Enhanced performance telecommunications connector
US7534143B1 (en) * 2007-11-16 2009-05-19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wire termination arrangement
US7485008B1 (en) * 2008-04-17 2009-02-03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contacts arrangement
CN101859938A (zh) * 2009-03-24 2010-10-13 星电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201490381U (zh) * 2009-07-10 2010-05-26 东莞莫仕连接器有限公司 线缆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240647B2 (en) 2016-01-19
EP2760083A2 (en) 2014-07-30
JP5952749B2 (ja) 2016-07-13
CN103972685A (zh) 2014-08-06
US20140213114A1 (en) 2014-07-31
TWI586036B (zh) 2017-06-01
JP2014146438A (ja) 2014-08-14
TW201440325A (zh) 2014-10-16
EP2760083A3 (en) 2015-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62402B (zh) 電連接器及其製造方法
JP3114220U (ja) 電気コネクタ
JP3122004U (ja) 電気コネクタ
CN202749598U (zh) 线对板连接器及线连接器
CN103384036A (zh) 电连接器组装体、插塞式连接器以及插座式连接器
CN101378162A (zh) 连接器、插座部件、电子设备及插头部件
CN107146981A (zh) 插座连接器
US20180040974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03972685B (zh) 连接器及能够与其连接的对象侧连接器
CN102834982A (zh) 用于连接电路板的连接器的嵌合确认结构
TW201725799A (zh) 電連接器及其製造方法
TW201826628A (zh) 電連接器
TW201824663A (zh) 電連接器
CN108270112A (zh) 电连接器
CN203536613U (zh) 插座连接器
JP4109231B2 (ja) カードコネクタ
TWI720706B (zh) 線纜連接器組件
CN114744424A (zh) 连接器套件以及连接器
CN107275866A (zh) 电连接器
CN208655970U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212934941U (zh) 具有高保持力的led连接器
CN208889888U (zh) 基板用连接器及其组合
CN105261882B (zh) 外壳侧连接器
CN202564648U (zh) 电连接器
CN102751615B (zh) 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822

Termination date: 2020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