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61882B - 外壳侧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外壳侧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61882B
CN105261882B CN201510405946.0A CN201510405946A CN105261882B CN 105261882 B CN105261882 B CN 105261882B CN 201510405946 A CN201510405946 A CN 201510405946A CN 105261882 B CN105261882 B CN 10526188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ir
case
side connector
recess
lateral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0594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61882A (zh
Inventor
藤原道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2618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618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2618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618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外壳侧连接器,即使是在外壳侧连接器的设置空间狭窄的情况下,也能够可靠地进行防止旋转。由本说明书公开的外壳侧连接器是收纳于在设备的外壳的内部设置的装配凹部的外壳侧连接器,构成为具备:壳体,其一对第一外侧面沿第一方向排列且平行配置,其一对第二外侧面沿与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排列且平行配置;一对防脱片,分别设于一对第一外侧面,能够向第一方向挠曲;一对定位片,分别设于一对第二外侧面,能够向第二方向挠曲;一对卡定部,分别设于一对防脱片的前端部,通过与在装配凹部的内壁设置的一对被卡定部卡定来将壳体在装配凹部防脱;以及防止旋转突部,突出设置于第二外侧面,能够与设置在装配凹部的内壁的肋干涉。

Description

外壳侧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涉及外壳侧连接器。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安装在设备的外壳的内部的外壳侧连接器,已知日本特开2012-234744号公报(下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外壳侧连接器。该外壳侧连接器具有形成为在前后方向较长的大致方形的块状的外壳侧壳体,并且收纳于在外壳的端子台凹陷设置的装配凹部。在外壳侧壳体的外侧面以能够弹性变形的方式设有多个单臂状的可挠片。所述可挠片分别设于外壳侧壳体的四个外侧面。另一方面,在端子台的装配凹部设有能够与设于可挠片前端部的防脱部卡定的保持突起。在将外壳侧连接器收纳于装配凹部后,通过各防脱部与各保持突起卡定,将外壳侧连接器以防脱状态收纳于装配凹部。
在上述外壳侧连接器能够嵌合罩侧连接器。该罩侧连接器存在相对于外壳侧连接器以芯错位的状态嵌合的情况,在该情况下,能够通过外壳侧壳体的可挠片弹性变形而使外壳侧连接器平行移动来吸收芯错位。而且,在可挠片的前端部,以向侧方伸出的形态设有凸缘部,通过将该凸缘部收纳于在装配凹部的内壁设置的引导槽,从而进行外壳侧连接器的防止旋转。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234744号公报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由于因设备的种类不同而与外壳内的其他构件的设置空间的兼容性的原因,存在无法在可挠片设定凸缘部的情况。在该情况下,通过使可挠片自身与装配凹部的内壁干涉来进行外壳侧连接器的防止旋转,但是由于可挠片自身弹性变形,因此无法充分进行外壳侧连接器的防止旋转。
发明内容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由本说明书公开的外壳侧连接器是收纳于在设备的外壳的内部设置的装配凹部的外壳侧连接器,其构成为具备:壳体,所述壳体的一对第一外侧面沿第一方向排列且平行配置,所述壳体的一对第二外侧面沿与所述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排列且平行配置;一对防脱片,分别设置于所述一对第一外侧面,能够向所述第一方向挠曲;一对定位片,分别设置于所述一对第二外侧面,能够向所述第二方向挠曲;一对卡定部,分别设置于所述一对防脱片的前端部,通过与设置在所述装配凹部的内壁的一对被卡定部卡定来将所述壳体在所述装配凹部防脱;以及防止旋转突部,突出设置于所述第二外侧面,能够与设置在所述装配凹部的内壁的肋干涉。
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将防脱片的卡定部卡定在装配凹部的被卡定部,从而将壳体在装配凹部防脱。而且,壳体能够借助一对防脱片而在第一方向上移动,并且壳体能够借助一对定位片而在第二方向上移动,因此在与对方侧连接器嵌合时,能够吸收芯错位。并且,通过使防止旋转突部与肋干涉能够进行壳体的防止旋转。
即,不在能够挠曲的定位片设置防止旋转突部,而在第二外侧面设置防止旋转突部,从而使该防止旋转突部与装配凹部的内壁干涉,因此能够通过防止旋转突部可靠地进行壳体的防止旋转。而且,由于在定位片的前端部未设置卡定部,因此即使是在外壳侧连接器的设置空间狭窄的情况下(第二外侧面与跟其相对的装配凹部的内侧面接近的情况下),也能够将壳体收纳在装配凹部。因此,即使是在外壳侧连接器的设置空间狭窄的情况下,也能够可靠地进行防止旋转。
通过本说明书公开的外壳侧连接器也可以是以下的结构。
也可以构成为,所述防脱片形成为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这双方正交的第三方向上呈单臂状延伸的形态。
根据这样的结构,防脱片向第三方向延伸,而不是向第二方向延伸,因此能够不受设置空间的制约地设定防脱片的长度。
也可以构成为,所述定位片形成为向与所述防脱片相反的方向呈单臂状延伸的形态。
根据这样的结构,定位片向第三方向延伸,而不是向第二方向延伸,因此能够不受设置空间的制约地设定定位片的长度。
也可以构成为,所述一对防止旋转突部在所述第三方向上配置在所述一对定位片的前端侧。
根据这样的结构,定位片的前端部与防止旋转突部靠近配置,因此在受到旋转方向的力时,容易避免定位片的前端部与装配凹部的内壁干涉。
也可以构成为,所述一对防止旋转突部偏向所述第二外侧面的一侧缘部而配置。
根据这样的结构,一对防止旋转突部成为旋转非对称,因此在将壳体侧连接器收纳到装配凹部时,容易防止误连接。
也可以构成为,所述肋在所述装配凹部的入口部分向与到所述装配凹部的收纳方向相反的方向突出地设置。
根据这样的结构,在将外壳侧连接器收纳到装配凹部时,容易观察到肋,容易防止相对于装配凹部的误连接。
发明效果
根据本说明书公开的外壳侧连接器,即使是在外壳侧连接器的设置空间狭窄的情况下,也能够可靠地进行防止旋转。
附图说明
图1是从开口部侧观察外壳侧连接器装配于装配凹部的状态的后视图。
图2是图1的A-A线剖视图。
图3是图1的B-B线剖视图。
图4是示出外壳侧连接器被防止旋转后的状态的后视图。
图5是外壳侧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6是外壳侧连接器的主视图。
图7是外壳侧连接器的后视图。
图8是外壳侧连接器的仰视图。
图9是外壳侧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10是外壳侧连接器的侧视图。
标号说明
10:外壳侧连接器;
20:壳体;
21:第一外侧面;
22:第二外侧面;
30:防脱片;
31:卡定部;
32:定位片;
35:防止旋转突部;
41:装配凹部;
43:后侧凹部(入口部分);
45:第一肋;
46:第二肋;
47:被卡定部;
50:对方侧连接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10的附图说明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外壳侧连接器10是在设备的外壳的内部使用的设备用连接器。如图1至图3所示,在设备的外壳的内部设置有端子台40,在该端子台40设有装配凹部41。在该装配凹部41装配有外壳侧连接器10,相对于该外壳侧连接器10能够嵌合对方侧连接器50。当外壳侧连接器10与对方侧连接器50嵌合时,成为联锁电路连通的状态而切换为能够通电的状态。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以与对方侧连接器50嵌合的嵌合面侧作为前侧,而且,对于上下左右也以图1为基准。
如图2所示,装配凹部41为在前后方向上贯通的孔,其构成为具备形成为向前方开口的形态的前侧凹部42、形成为向后方开口的形态的后侧凹部43、以及使前侧凹部42与后侧凹部43连通的连通凹部44。图1是从后侧凹部43观察的后视图,后侧凹部43的内壁的左右两侧设有多个第一肋45和多个第二肋46。而且,如图3所示,在连通凹部44的内壁的上下两侧设有一对被卡定部47。
如图1所示,在后侧凹部43的内壁的上侧的左右两侧设有一对第一肋45。第一肋45形成为呈平板状且向后方突出的形态。第二肋46分别位于一对第一肋45的下方并且设有一对。第二肋46呈曲柄状,由与第一肋45相对的相对肋46A、从该相对肋46A的内侧端部向下方延伸的纵肋46B以及从该纵肋46B的下端部向内侧延伸的横肋46C构成。相对肋46A和横肋46C平行配置,将相对肋46A的宽度尺寸与横肋46C的宽度尺寸结合起来的宽度尺寸形成为与第一肋45的宽度尺寸相同。
如图5所示,外壳侧连接器10具有呈大致方形的块状的壳体20。该壳体20为合成树脂制,形成为前后方向较长的形状。壳体20具有上下一对第一外侧面21和左右一对第二外侧面22。上下一对第一外侧面21彼此平行地配置,左右一对第二外侧面22彼此平行地配置,如图6所示,多个外侧面21、22以主视图呈横向较长的长方形状的方式配置。
在壳体20的上下两侧设有上下一对防脱片30。各防脱片30形成为从上下一对第一外侧面21的后端部朝向前方呈单臂状延伸的形态。在各防脱片30的前端部设有向远离各外侧面21的方向突出的爪形状的上下一对卡定部31。如图3所示,当使外壳侧连接器10从后侧凹部43朝向前侧凹部42装配时,各卡定部31从前方卡定于各被卡定部47,由此外壳侧连接器10以向后方防脱的状态装配于端子台40。
在壳体20的左右两侧设有左右一对定位片32。各定位片32形成为从左右一对第二外侧面22的前后方向中央部朝向后方呈单臂状延伸的形态。定位片32比防脱片30的宽度窄,与防脱片30不同,在定位片32的前端部没有设置卡定部。因此,定位片32没有相对于端子台40卡定的功能。各防脱片30和各定位片32均形成为能够弹性地挠曲变形。如图2和图3所示,各防脱片30和各定位片32与连通凹部44的内壁抵接,以使外壳侧连接器10在装配凹部41定心的方式作用。而且,在进行对方侧连接器50相对于外壳侧连接器10在芯错位状态下嵌合的情况下,通过与对方侧连接器50的位置对应地使外壳侧连接器10移动而能够吸收芯错位并能够嵌合。
而且,在壳体20的左右两侧的后端部立起设置有上下一对保护壁33。如图6所示,所述保护壁33从前方观察设置于定位片32的上下两侧,如图10所示,从侧方观察设置于定位片32的前端的上下两侧。由此,通过一对保护壁33保护定位片32的前端。
在上侧的保护壁33的上表面立起设置有向上方延伸的纵壁34,在下侧的保护壁33的下表面立起设置有向下方延伸的纵壁34。而且,在上侧的纵壁34的前端部设有向侧方伸出的防止旋转突部35。如图10所示,保护壁33和纵壁34形成为相同的宽度尺寸且形成为平板状,相对于此,防止旋转突部35形成为比纵壁34小的宽度尺寸且形成为棒状。而且,防止旋转突部35相对于纵壁34的前端更向前侧错位设置。防止旋转突部35的下表面和定位片32的前端上表面形成为在上下方向上相对的配置。并且,定位片32的基端部和防脱片30的卡定部31以在前后方向上大致对齐的方式设置。另外,一对防止旋转突部35配置在第二外侧面22的上侧缘部,在从后方观察的情况下,以相对于外壳侧连接器10的轴心旋转非对称的方式设置。
如图1所示,在第一肋45和第二肋46之间设有前方止动用的抵接面48。该抵接面48面向后方设置。当防止旋转突部35进入到第一肋45与相对肋46A之间后,通过防止旋转突部35从后方与抵接面48抵接,从而实现外壳侧连接器10的前方止动。这样,通过第一肋45与第二肋46面向后方设置,容易将防止旋转突部35***到第一肋45与第二肋46之间,容易防止外壳侧连接器10相对于端子台40的误连接。
本实施方式为以上所述的结构,接下来,对其作用进行说明。当将外壳侧连接器10相对于端子台40的装配凹部41从后方***时,随着一对卡定部31搭到一对被卡定部47的搭乘面47A而防脱片30弹性变形,当一对卡定部31越过一对搭乘面47A时防脱片30弹性复原,如图3所示,一对卡定部31与一对被卡定部47的卡定面47B成为卡定了的状态。而且,通过一对防止旋转突部35与一对抵接面48抵接,外壳侧连接器10被前方止动。由此,外壳侧连接器10在向后方防脱卡定的状态下收纳在装配凹部41中。
而且,成为上侧的防脱片30与上侧的被卡定部47的搭乘面47A抵接且下侧的卡定部31与下侧的被卡定部47的搭乘面47A抵接的状态。另一方面,一对定位片32在如图2所示收纳于装配凹部41后,成为借助连通凹部44的内壁的左右两侧面而稍许弹性变形的状态。因此,成为左侧的定位片32与连通凹部44的内壁的左侧面抵接,且右侧的定位片32与连通凹部44的内壁的右侧面抵接的状态。由此,外壳侧连接器10在装配凹部41被定心。而且,通过各可挠片30、32根据需要弹性变形,能够吸收与对方侧连接器50嵌合时的芯错位。
接下来,参照图4说明外壳侧连接器10在例如逆时针方向上受到力的情况。在本实施方式中,举例示出了通过外壳侧连接器10在四个干涉点I1、I2、I3、I4与装配凹部41的内壁抵接来实现外壳侧连接器10的防止旋转的结构。干涉点I1是左侧的防止旋转突部35从上方与左侧的相对肋46A的上表面抵接的点。干涉点I2是右侧的防止旋转突部35从下方与右侧的第一肋45A的下表面抵接的点。干涉点I3是下侧的卡定部31从左方与连通凹部44的内壁的右侧面抵接的点。干涉点I4是上侧的卡定部31从右方与连通凹部44的内壁的左侧面抵接的点。
对于干涉点I1、I2,一对防止旋转突部35设定为相对于第二外侧面22而非定位片32难以变形的形态,从而能够可靠地进行外壳侧连接器10的防止旋转。而且,对于干涉点I3、I4,防脱片30形成为比定位片32宽度宽且与第一外侧面21的宽度相同,因此即使卡定部31从侧方与连通凹部44的内壁抵接,防脱片30也难以向侧方变形,能够可靠地进行外壳侧连接器10的防止旋转。而且,将防止旋转突部35从后方***到面对后方配置的第一肋45和相对肋46A之间即可,因此容易目视确认将外壳侧连接器10***到装配凹部41的作业,例如能够事先避免将外壳侧连接器10上下相反地***到装配凹部41的情况。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防脱片30的卡定部31卡定在装配凹部41的被卡定部47,从而将壳体20防脱于装配凹部41。而且,壳体20能够借助一对防脱片30而在第一方向(上下方向)上移动,并且能够借助一对定位片32而在第二方向(左右方向)上移动,因此在与对方侧连接器50嵌合时,能够吸收芯错位。并且,通过使防止旋转突部35与肋(第一肋45、第二肋46)干涉而能够进行壳体20的防止旋转。
即,不在能够挠曲的定位片32设置防止旋转突部,而在第二外侧面22设置防止旋转突部35来使该防止旋转突部35与装配凹部41的内壁干涉,因此能够通过防止旋转突部35可靠地进行壳体20的防止旋转。而且,由于在定位片32的前端部未设置卡定部,因此即使是在外壳侧连接器10的设置空间为左右方向狭窄的情况下(第二外侧面22与跟其相对的装配凹部41的内侧面接近的情况下),也能够将壳体20收纳在装配凹部41。因此,即使是在外壳侧连接器10的设置空间狭窄的情况下,也能够可靠地进行防止旋转。
也可以构成为,防脱片30形成为在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双方正交的第三方向(前后方向)上呈单臂状延伸的形态。
根据这样的结构,防脱片30向第三方向延伸,而不是向第二方向延伸,因此能够不受设置空间的制约地设定防脱片30的长度。
也可以构成为,定位片32形成为向与防脱片30相反的方向呈单臂状延伸的形态。
根据这样的结构,定位片32向第三方向延伸,而不是向第二方向延伸,因此能够不受设置空间的制约地设定定位片32的长度。
也可以构成为,一对防止旋转突部35在第三方向上配置在一对定位片32的前端侧。
根据这样的结构,定位片32的前端部与防止旋转突部35靠近配置,因此在受到旋转方向的力时,容易避免定位片32的前端部与装配凹部41的内壁干涉。
也可以构成为,一对防止旋转突部35偏向第二外侧面22的一侧缘部配置。
根据这样的结构,一对防止旋转突部35成为旋转非对称,因此在将壳体侧连接器10收纳到装配凹部41时,容易防止误连接。
也可以构成为,肋在装配凹部41的入口部分(后侧凹部43)向与到装配凹部41的收纳方向相反的方向突出地设置。
根据这样的结构,在将外壳侧连接器10收纳到装配凹部41时,容易观察到肋,容易防止相对于装配凹部41的误连接。
<其他实施方式>
由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并不限定于根据上述记载以及附图说明的实施方式,还包含例如以下所述的各种方式。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举例示出了壳体20具有四个外侧面21、22的结构,但外侧面的数量也可以是六个,还可以是八个。
(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各可挠片30、32总是与连通凹部44的内壁抵接而始终发挥定心功能,但并不一定是各可挠片与连通凹部44的内壁抵接,也可以是在各可挠片与连通凹部44的内壁之间稍稍存在间隙。
(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第一肋45与第二肋46分别设置,但也可以将第一肋与第二肋连接而形成连在一起的肋。
(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外壳侧连接器10在四个干涉点I1~I4与装配凹部41的内壁抵接,但干涉点I3、I4并不是必须的,也可以是外壳侧连接器10在干涉点I1、I2中的至少一方与装配凹部41的内壁抵接。
(5)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形成为防脱片30和定位片32向前后方向延伸的形态,但也可以是防脱片向左右方向延伸的形态,还可以是定位片向上下方向延伸的形态。
(6)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防脱片30和定位片32形成为向相反方向延伸的形态,但也可以是防脱片与定位片向相同方向延伸的形态。
(7)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防止旋转突部35配置在定位片32的前端附近,但也可以将防止旋转突部配置在定位片32的基端附近。
(8)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多个肋45、46设置在装配凹部41的入口部分即后侧凹部43的内壁,但也可以将多个肋设置在前侧凹部42的内壁。
(9)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一对防止旋转突部35配置在第二外侧面22的上侧缘部,但也可以将一对防止旋转突部配置在第二外侧面22的下侧缘部。

Claims (6)

1.一种外壳侧连接器,所述外壳侧连接器收纳于在设备的外壳的内部设置的装配凹部,其中,
所述外壳侧连接器具备:
壳体,所述壳体的一对第一外侧面沿第一方向排列且平行配置,所述壳体的一对第二外侧面沿与所述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排列且平行配置;
一对防脱片,分别设置于所述一对第一外侧面,能够向所述第一方向挠曲;
一对定位片,分别设置于所述一对第二外侧面,能够向所述第二方向挠曲;
一对卡定部,分别设置于所述一对防脱片的前端部,通过与设置在所述装配凹部的内壁的一对被卡定部卡定来将所述壳体在所述装配凹部防脱;以及
防止旋转突部,突出设置于所述第二外侧面,能够与设置在所述装配凹部的内壁的肋干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壳侧连接器,其中,
所述防脱片形成为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这双方正交的第三方向上呈单臂状延伸的形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壳侧连接器,其中,
所述定位片形成为向与所述防脱片相反的方向呈单臂状延伸的形态。
4.根据权利要求2或权利要求3所述的外壳侧连接器,其中,
所述一对防止旋转突部在所述第三方向上配置在所述一对定位片的前端侧。
5.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外壳侧连接器,其中,
所述一对防止旋转突部偏向所述第二外侧面的一侧缘部而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外壳侧连接器,其中,
所述肋在所述装配凹部的入口部分向与到所述装配凹部的收纳方向相反的方向突出地设置。
CN201510405946.0A 2014-07-11 2015-07-10 外壳侧连接器 Active CN10526188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43332A JP6304544B2 (ja) 2014-07-11 2014-07-11 ケース側コネクタ
JP2014-143332 2014-07-1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61882A CN105261882A (zh) 2016-01-20
CN105261882B true CN105261882B (zh) 2018-01-19

Family

ID=551014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05946.0A Active CN105261882B (zh) 2014-07-11 2015-07-10 外壳侧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304544B2 (zh)
CN (1) CN10526188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08160B2 (ja) 2017-04-18 2020-06-10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99900A (en) * 1992-02-21 1993-04-06 Amp Incorporated Panel mount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241051A (zh) * 1998-06-29 2000-01-12 莫列斯公司 用于使电连接器安装到屏板上的装置
US6547591B2 (en) * 2000-04-03 2003-04-15 Yazaki Corporation Connector holding structure for securely mounting print-board connector in casing
CN1897364A (zh) * 2005-07-12 2007-01-17 雷迪奥 一种电连接组合装置
CN201498765U (zh) * 2009-07-27 2010-06-02 西门子威迪欧汽车电子(惠州)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usb接头连接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02497A (en) * 1990-01-26 1991-03-26 Molex Incorporated Floatable panel mountable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JP5594538B2 (ja) * 2011-05-06 2014-09-24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機器用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99900A (en) * 1992-02-21 1993-04-06 Amp Incorporated Panel mount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241051A (zh) * 1998-06-29 2000-01-12 莫列斯公司 用于使电连接器安装到屏板上的装置
US6547591B2 (en) * 2000-04-03 2003-04-15 Yazaki Corporation Connector holding structure for securely mounting print-board connector in casing
CN1897364A (zh) * 2005-07-12 2007-01-17 雷迪奥 一种电连接组合装置
CN201498765U (zh) * 2009-07-27 2010-06-02 西门子威迪欧汽车电子(惠州)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usb接头连接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304544B2 (ja) 2018-04-04
CN105261882A (zh) 2016-01-20
JP2016018774A (ja) 2016-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665674B2 (ja) コネクタ
US20180212376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9300088B2 (en) Electrical connection device
TWI610503B (zh) 連接器
US20130102170A1 (en) Dual memory card type socket
US9735526B1 (en) Hybrid socket connector integrated with power supply and signal transmission functions
US9893468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improved shielding shell
US20120064752A1 (en) Female connector assembly
US9209568B2 (en)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anti-mismating members
US10297952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an improved groove
US9136644B2 (en)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contacts having retaining portions with interlocking structures
JP6737011B2 (ja)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JP2008270220A (ja) 電気コネクタ
US20100261384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EP3487011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cam actuated terminal lock
TW201345076A (zh) 電連接器組合
CN105337071B (zh) 电子卡连接器
JP2017107787A (ja) 端子金具
CN103794931A (zh) 连接器
US20110086552A1 (en) Card edge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cover
CN108075295A (zh) 连接器和复合连接器
JP2020113478A (ja) コネクタ
US9142917B2 (en)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a receptacle connector and a plug connector with stable structures
CN105261882B (zh) 外壳侧连接器
US8591238B2 (en) Power connector having simplified central contac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