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86036B - A connector and an object-side connector connectable to the connector - Google Patents

A connector and an object-side connector connectable to the connector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86036B
TWI586036B TW102147768A TW102147768A TWI586036B TW I586036 B TWI586036 B TW I586036B TW 102147768 A TW102147768 A TW 102147768A TW 102147768 A TW102147768 A TW 102147768A TW I586036 B TWI586036 B TW I58603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connection
terminal
connector
portion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477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440325A (zh
Inventor
Masaya Isoda
Original Assignee
Hoside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siden Corp filed Critical Hosiden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4403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403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860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8603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16Means for holding or embracing insulating body, e.g. casing, hoo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1/00Individual connecting elements provid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ive members which are, or may be, thereby interconnected, e.g. end pieces for wires or cables supported by the wire or cable and having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 to some other wire, terminal, or conductive member, blocks of binding posts
    • H01R11/03Individual connecting elements provid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ive members which are, or may be, thereby interconnected, e.g. end pieces for wires or cables supported by the wire or cable and having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 to some other wire, terminal, or conductive member, blocks of binding pos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necting locations
    • H01R11/07Individual connecting elements provid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ive members which are, or may be, thereby interconnected, e.g. end pieces for wires or cables supported by the wire or cable and having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 to some other wire, terminal, or conductive member, blocks of binding pos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necting locations the connecting locations being of the same type but different siz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60Contacts spaced along planar side wall transverse to longitudinal axis of eng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088Arrangements for power suppl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02Soldered or welded connections
    • H01R4/023Soldered or welded connections between cables or wires and terminal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Description

連接器及可連接於該連接器之對象側連接器
本發明,係有關於連接器及可連接於該連接器之對象側連接器。
作為此種連接器,係存在有在下述專利文獻1中所記載者。此連接器,係具備有:具有絕緣性之體部、和第1端子群、和第2端子群、以及纜線。
〔先行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US7485008號公報
第1、第2端子群之至少其中一方,係具備有一對之訊號端子、和一對之電源端子。訊號端子係被使用於訊號之送受訊,另一方面,電源端子係被使用於電力供給中。在訊號端子以及電源端子處,係各別被連接有纜線 之芯線。
然而,上述連接器,係對於使用一對之電源端子或者是複數對之電源端子來進行電力供給一事有所要求。換言之,上述連接器,係要求能夠成為可藉由一系統或者是複數系統來進行電力供給之構成。但是,若是將上述連接器設為具備有複數對之電源端子的構成,則電源端子和纜線之芯線(連接對象)間的連接空間,係成為需要與電源端子以及芯線之數量相對應的量,上述連接器係會大型化。
本發明,係為有鑑於上述之事態所創作者,其目的,係在於提供一種能夠謀求端子和連接對象間之連接空間的減少之連接器。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本發明之第1連接器,係具備有體部,和第1、第2、第3、第4端子,以及第1、第2連接對象。前述體部係具有絕緣性。前述體部,係具備有連接部和第1、第2凹部。前述第1凹部,係具備有第1底壁和第1側壁。前述第2凹部,係具備有第2底壁和第2側壁。前述第1、第2、第3、第4端子,係被保持於前述體部處。前述第1端子,係具備有第1接點部和第1連接部。前述第1接點部係被設置在前述體部之前述連接部處。前述第1連接部,係在前述體部之前述第1底壁內而以從該第1底壁露出的方式所設置,或者是被 配置在前述第1底壁上。前述第2端子,係具備有第2接點部和第2連接部。前述第2接點部係被設置在前述體部之前述連接部處。前述第2連接部,係在前述體部之前述第1側壁內而以從該第1側壁露出的方式所設置,或者是被配置在前述第1側壁上。前述第3端子,係具備有第3接點部和第3連接部。前述第3接點部係被設置在前述體部之前述連接部處。前述第3連接部,係在前述體部之前述第2底壁內而以從該第2底壁露出的方式所設置,或者是被配置在前述第2底壁上。前述第4端子,係具備有第4接點部和第4連接部。前述第4接點部係被設置在前述體部之前述連接部處。前述第4連接部,係在前述體部之前述第2側壁內而以從該第2側壁露出的方式所設置,或者是被配置在前述第2側壁上。前述第1、第2連接部,係在前述第1凹部內可與前述第1連接對象與連接。前述第3、第4連接部,係在前述第2凹部內可與前述第2連接對象連接。
在由此種形態之第1連接器所致的情況時,第1、第3連接部係被設置在第1、第2凹部之第1、第2底壁處,第2、第4連接部係被設置在第1、第2凹部之第1、第2側壁處第1連接對象,係在第1凹部內而被與第1連接部以及第2連接部作統合連接。第2連接對象,係在第2凹部內而被與第3連接部以及第4連接部作統合連接。故而,係能夠將第1連接對象和第1、第2端子之第1、第2連接部間的連接空間減少,並能夠將第2連接 對象和第3、第4端子之第3、第4連接部間的連接空間減少。當將第1、第2、第3、第4端子作為電力供給用之端子來使用的情況時,係能夠使用第1、第2端子之其中一方和第3、第4端子之其中一方來進行電力供給(亦即是,以一系統來進行電力供給),亦可使用第1、第2、第3、第4端子來進行電力供給(亦即是,以複數系統來進行電力供給)。
前述第2連接部,係亦可採用具備有第1、第2部之構成。前述第2連接部之前述第1部,係可設為在前述第1側壁內而以從該第1側壁露出的方式所設置或者是被配置在前述第1側壁上之構成。前述第2連接部之前述第2部,係可設為與前述第1部作連續設置並且以在前述第1連接部下而與該第1連接部作接觸的方式來作配置之構成。前述第4連接部,係亦可採用具備有第1、第2部構成。前述第4連接部之前述第1部,係可設為在前述第2側壁內而以從該第2側壁露出的方式所設置或者是被配置在前述第2側壁上之構成。前述第4連接部之前述第2部,係可設為與該第4連接部之前述第1部作連續設置並且以在前述第3連接部下而與該第3連接部作接觸的方式來作配置之構成。
在由此種形態之第1連接器所致的情況時,第2連接部,係具備有第1、第2部。第1連接部和第2連接部之第2部係相互接觸,並被作電性連接。故而,第1連接對象之相對於第1、第2連接部的接觸面積係增 大。又,只要將第1連接對象與第1、第2連接部之至少其中一方作連接,則兩者係被作連接。因此,係能夠將第1連接對象和第1、第2端子間之連接信賴性提昇。又,第4連接部,係具備有第1、第2部。第3連接部和第4連接部之第2部係相互接觸,並被作電性連接。故而,第2連接對象之相對於第3、第4連接部的接觸面積係增大。又,只要將第2連接對象與第3、第4連接部之至少其中一方作連接,則兩者係被作連接。因此,係能夠將第2連接對象和第3、第4端子間之連接信賴性提昇。
前述第1連接部之外形,係可設為較前述第2連接部之前述第2部的外形更小之構成。前述第3連接部之外形,係可設為較前述第4連接部之前述第2部的外形更小之構成。
在由此種形態之第1連接器所致的情況時,第2連接部之第2部,係從第1連接部之周圍而部分性地露出。第4連接部之第2部,係從第3連接部之周圍而部分性地露出。故而,第1連接對象之相對於第1、第2連接部的接觸面積係增大,第2連接對象之相對於第3、第4連接部的接觸面積係增大。故而,係能夠將第1連接對象和第1、第2端子間之連接信賴性更進而提昇,並能夠將第2連接對象和第3、第4端子間之連接信賴性更進而提昇。
或者是,前述第2連接部,係亦可採用具備有第1、第2部之構成。前述第2連接部之前述第1部, 係可設為在前述第1側壁內而以從該第1側壁露出的方式所設置或者是被配置在前述第1側壁上之構成。前述第2連接部之前述第2部,係可設為與前述第1部作連續設置並且以在前述第1連接部上而與該第1連接部作接觸的方式來作配置之構成。前述第4連接部,係亦可採用具備有第1、第2部構成。前述第4連接部之前述第1部,係可設為在前述第2側壁內而以從該第2側壁露出的方式所設置或者是被配置在前述第2側壁上之構成。前述第4連接部之前述第2部,係可設為與該第4連接部之前述第1部作連續設置並且以在前述第3連接部上而與該第3連接部作接觸的方式來作配置之構成。
在由此種形態之第1連接器所致的情況時,第2連接部,係具備有第1、第2部。第1連接部和第2連接部之第2部係相互接觸,並被作電性連接。故而,第1連接對象之相對於第1、第2連接部的接觸面積係增大。又,只要將第1連接對象與第1、第2連接部之至少其中一方作連接,則兩者係被作連接。因此,係能夠將第1連接對象和第1、第2端子間之連接信賴性提昇。又,第4連接部,係具備有第1、第2部。第3連接部和第4連接部之第2部係相互接觸,並被作電性連接。故而,第2連接對象之相對於第3、第4連接部的接觸面積係增大。又,只要將第2連接對象與第3、第4連接部之至少其中一方作連接,則兩者係被作連接。因此,係能夠將第2連接對象和第3、第4端子間之連接信賴性提昇。
前述第2連接部之前述第2部之外形,係可設為較前述第1連接部之外形更小之構成。前述第4連接部之前述第2部之外形,係可設為較前述第3連接部之外形更小之構成。
在由此種形態之第1連接器所致的情況時,第1連接部係從第2連接部之第2部的周圍而部分性地露出。第3連接部,係從第4連接部之第2部的周圍而部分性地露出。故而,第1連接對象之相對於第1、第2連接部的接觸面積係增大,第2連接對象之相對於第3、第4連接部的接觸面積係增大。故而,係能夠將第1連接對象和第1、第2端子間之連接信賴性更進而提昇,並能夠將第2連接對象和第3、第4端子間之連接信賴性更進而提昇。
本發明之第2連接器,係具備有體部,和第1、第2、第3、第4端子,以及第1、第2連接對象。前述體部係具有絕緣性。前述體部,係具備有連接部和第1、第2凹部。前述第1凹部,係具備有第1底壁和第1側壁。前述第2凹部,係具備有第2底壁和第2側壁。前述第1、第2、第3、第4端子,係被保持於前述體部處。前述第2端子,係具備有第2接點部和第2連接部。前述第2接點部係被設置在前述體部之前述連接部處。前述第2連接部,係被配置在前述體部之前述第1底壁上。前述第1端子,係具備有第1接點部和第1連接部。前述第1接點部係被設置在前述體部之前述連接部處。前述第 1連接部,係被配置在前述第2連接部上。前述第4端子,係具備有第4接點部和第4連接部。前述第4接點部係被設置在前述體部之前述連接部處。前述第4連接部,係被配置在前述體部之前述第2底壁上。前述第3端子,係具備有第3接點部和第3連接部。前述第3接點部係被設置在前述體部之前述連接部處。前述第3連接部,係被配置在前述第4連接部上。前述第1、第2連接部,係在前述第1凹部內可與前述第1連接對象連接。前述第3、第4連接部,係在前述第2凹部內可與前述第2連接對象連接。
在由此種形態之第2連接器所致的情況時,第1、第2連接部係被重疊配置於第1凹部之第1底壁上。第3、第4連接部係被重疊配置於第2凹部之第1底壁上。第1連接對象,係在第1凹部內而被與第2、第1連接部作統合連接。第2連接對象,係在第2凹部內而被與第4、第3連接部作統合連接。故而,係能夠將第1連接對象和第1、第2端子之第1、第2連接部間的連接空間減少,並能夠將第2連接對象和第3、第4端子之第3、第4連接部間的連接空間減少。當將第1、第2、第3、第4端子作為電力供給用之端子來使用的情況時,係能夠使用第1、第2端子之其中一方和第3、第4端子之其中一方來進行電力供給(亦即是,以一系統來進行電力供給),亦可使用第1、第2、第3、第4端子來進行電力供給(亦即是,以複數系統來進行電力供給)。
前述第1、第2連接部,係可設為被作了一體化之構成。前述第3、第4連接部,係可設為被作了一體化之構成。在由此種形態之第1、第2連接器所致的情況時,由於第1、第2連接部係被一體化,第3、第4連接部係被一體化,因此係能夠謀求零件數量之減少。
上述之第1、第2連接器,係亦可設為更進而具備有纜線之構成。纜線,係可設為具備有身為前述第1連接對象之第1芯線和身為前述第2連接對象之第2芯線的構成。
前述第1、第2接點部,係可設為以使至少一部分從前述連接部之相異之場所而露出的方式來設置在該連接部處之構成。前述第3、第4接點部,係可設為以使至少一部分從前述連接部之相異之場所而露出的方式來設置在該連接部處之構成。
本發明之第1對象側連接器,係能夠與上述之任一型態的第1、第2連接器作連接。此第1對象側連接器,係具備有體部,和訊號端子、和第1、第2、第3、第4電源端子。前述體部係具有絕緣性。前述訊號端子係被保持於前述體部處。前述第1電源端子,係被保持於前述體部處並且能夠與前述第3端子之前述第3接點部作接觸。前述第2電源端子,係被保持於前述體部處並且能夠與前述第4端子之前述第4接點部作接觸。前述第3電源端子,係被保持於前述體部處並且能夠與前述第1端子之前述第1接點部作接觸。前述第4電源端子,係被保 持於前述體部處並且能夠與前述第2端子之前述第2接點部作接觸。
此種形態之第1對象側連接器,係能夠藉由使第1電源端子與第3端子之第3接點部作接觸、使第2電源端子與第4端子之第4接點部作接觸、使第3電源端子與第1端子之第1接點部作接觸、使第4電源端子與第2端子之第2接點部作接觸,而以複數系統來進行電力供給。又,藉由使訊號端子與其他的連接器之端子作接觸,係能夠在該第1對象側連接器和其他連接器之間而進行訊號傳輸。
前述體部,係可設為具備有基體和第1、第2突部之構成。前述第1突部,係可設為被設置在前述基體處之構成。前述第2突部,係可設為被設置在前述第1突部處之構成。前述第1、第2、第3、第4電源端子,係可設為具備有使一部分從前述第1突部而作了露出的第1、第2、第3、第4接點部之構成。前述訊號端子,係可設為具備有使一部分從前述第2突部而作了露出的接點部之構成。
在由此種形態之第1對象側連接器所致的情況時,訊號端子的接點部和第1、第2、第3、第4電源端子之第1、第2、第3、第4接點部係從體部之相異的場所(第2、第1突部)而露出。因此,當使第1、第2、第3、第4電源端子與第3、第4、第1、第2端子之第3、第4、第1、第2接點部作接觸時,係能夠防止訊 號端子與第3、第4、第1、第2端子之第3、第4、第1、第2接點部作接觸。當使訊號端子與其他的連接器之端子作接觸時,係能夠防止第1、第2、第3、第4電源端子與其他的連接器之端子作接觸。
前述第1、第2接點部的前述一部分,係可設為從前述第1突部之相異之場所而作了露出的構成。前述第3、第4接點部的前述一部分,係可設為從前述第1突部之相異之場所而作了露出的構成。
本發明之第2對象側連接器,係能夠與上述之任一型態的連接器作連接。此第2對象側連接器,係具備有體部,和訊號端子、和一對之電源端子。前述體部係具有絕緣性。前述訊號端子係被保持於前述體部處。前述電源端子係被保持於前述體部處。前述電源端子中之其中一方的電源端子,係能夠與前述第1、第2端子之前述第1、第2接點部的任一方作接觸。前述電源端子中之另外一方的電源端子,係能夠與前述第3、第4端子之前述第3、第4接點部的任一方作接觸。
此種形態之第2對象側連接器,係能夠藉由使其中一方之電源端子與第1、第2端子之第1、第2接點部的任一方作接觸,並使另外一方之電源端子與第3、第4端子之第3、第4接點部的任一方作接觸,而以一系統來進行電力供給。又,藉由使訊號端子與其他的連接器之端子作接觸,係能夠在該第2對象側連接器和其他連接器之間而進行訊號傳輸。
前述體部,係可設為具備有基體和第1、第2突部之構成。前述第1突部,係可設為被設置在前述基體處之構成。前述第2突部,係可設為被設置在前述第1突部處之構成。前述電源端子,係可設為具備有使一部分從前述第1突部而作了露出的接點部之構成。前述訊號端子,係可設為具備有使一部分從前述第2突部而作了露出的接點部之構成。
在由此種形態之第2對象側連接器所致的情況時,訊號端子之接點部和電源端子之接點部係從體部之相異的場所(第2、第1突部)而露出。因此,當使其中一方之電源端子與第1、第2端子之第1、第2接點部的任一方作接觸,並使另外一方之電源端子與第3、第4端子之第3、第4接點部的任一方作接觸時,係能夠防止訊號端子與第1、第2、第3、第4端子之第1、第2、第3、第4接點部作接觸。當使訊號端子與其他的連接器之端子作接觸時,係能夠防止電源端子與其他的連接器之端子作接觸。
P‧‧‧連接器
100‧‧‧體部
110‧‧‧基體
120‧‧‧突部
130a‧‧‧第1凹部
131a‧‧‧第1底壁
132a‧‧‧第1側壁
130b‧‧‧第2凹部
131b‧‧‧第2底壁
132b‧‧‧第2側壁
140‧‧‧連接部
150a‧‧‧收容部
150b‧‧‧收容部
150c‧‧‧收容部
150d‧‧‧收容部
160‧‧‧收容部
200a‧‧‧第1端子
210a‧‧‧第1接點部
220a‧‧‧第1卡合部
230a‧‧‧第1彎折部
240a‧‧‧第1連接部
200b‧‧‧第2端子
210b‧‧‧第2接點部
220b‧‧‧第2卡合部
230b‧‧‧第2延長部
240b‧‧‧第2連接部
241b‧‧‧第1部
242b‧‧‧第2部
200c‧‧‧第3端子
210c‧‧‧第3接點部
220c‧‧‧第3卡合部
230c‧‧‧第3彎折部
240c‧‧‧第3連接部
200d‧‧‧第4端子
210d‧‧‧第4接點部
220d‧‧‧第4卡合部
230d‧‧‧第4延長部
240d‧‧‧第4連接部
241d‧‧‧第1部
242d‧‧‧第2部
300‧‧‧鎖定端子
400‧‧‧纜線
410a‧‧‧第1芯線(第1連接對象)
410b‧‧‧第2芯線(第2連接對象)
420‧‧‧絕緣體
500a‧‧‧遮罩殼體
500b‧‧‧遮罩殼體
600‧‧‧殼體
700‧‧‧閉塞板
R‧‧‧對象側連接器
10‧‧‧體部
20a‧‧‧訊號端子
20b‧‧‧訊號端子
20c‧‧‧接地端子
20d‧‧‧訊號端子
20e‧‧‧訊號端子
30a‧‧‧第1電源端子
30b‧‧‧第2電源端子
30c‧‧‧第3電源端子
30d‧‧‧第4電源端子
40‧‧‧遮罩殼體
[圖1]本發明之實施例之連接器的從正面、平面以及右側面作了展示之立體圖。
[圖2A]係為前述連接器之圖1中的2A-2A剖面圖,並為透過了殼體之狀態的圖。
[圖2B]係為前述連接器之圖1中的2B-2B剖面圖,並為透過了殼體之狀態的圖。
[圖2C]係為前述連接器之圖1中的2C-2C剖面圖,並為透過了殼體之狀態的圖。
[圖3A]前述連接器的體部、端子、鎖定端子、纜線以及遮罩殼體之從正面、平面以及右側面作了展示之立體圖。
[圖3B]前述連接器的體部、端子、鎖定端子、纜線以及遮罩殼體之從正面、底面以及左側面作了展示之立體圖。
[圖4A]前述連接器的體部、端子、鎖定端子以及纜線之從正面、平面以及右側面作了展示之立體圖。
[圖4B]前述連接器的體部、端子、鎖定端子以及纜線之從背面、底面以及右側面作了展示之立體圖。
[圖4C]前述連接器的體部、端子以及鎖定端子之從背面、底面以及右側面作了展示之立體圖。
[圖5A]前述連接器之體部的從正面、平面以及右側面作了展示之立體圖。
[圖5B]前述連接器之體部的從背面、底面以及右側面作了展示之立體圖。
[圖6A]前述連接器之端子的從正面、平面以及右側面作了展示之立體圖。
[圖6B]前述連接器之端子的從背面、底面以及右側面作了展示之立體圖。
[圖7A]前述連接器之鎖定端子的從正面、平面以及右側面作了展示之立體圖。
[圖7B]前述連接器之鎖定端子的從背面、底面以及右側面作了展示之立體圖。
[圖8A]本發明之實施例之對象側連接器的從正面、平面以及右側面作了展示之立體圖。
[圖8B]前述對象側連接器之從背面、底面以及右側面作了展示之立體圖。
[圖9A]係為前述對象側連接器之圖8A中的9A-9A剖面圖。
[圖9B]係為前述對象側連接器之圖8A中的9B-9B剖面圖。
[圖9C]係為前述對象側連接器之圖8A中的9C-9C剖面圖。
[圖10A]前述對象側連接器之體部、訊號端子以及電源端子的從正面、底面以及左側面作了展示之立體圖。
[圖10B]前述對象側連接器之體部、訊號端子以及電源端子的從背面、平面以及左側面作了展示之立體圖。
[圖11A]前述對象側連接器之體部的從正面、底面以及左側面作了展示之立體圖。
[圖11B]前述對象側連接器之體部的從背面、平面以及左側面作了展示之立體圖。
[圖12A]前述對象側連接器之訊號端子以及電源端子的從正面、底面以及左側面作了展示之立體圖。
[圖12B]前述對象側連接器之訊號端子以及電源端子的從背面、平面以及左側面作了展示之立體圖。
以下,參考圖1~圖7B,對於本發明之實施例的連接器P作說明。連接器P,係為插頭連接器。連接器P,係具備有體部100,和第1、第2、第3、第4端子200a、200b、200c、200d,和一對的鎖定端子300,和纜線400,和遮罩殼體500a、500b,和殼體600,以及絕緣帶700。以下,針對連接器P之各構成要素詳細作說明。另外,圖3A~圖7B中所示之X1,係代表連接器P之寬幅方向的其中一側,X2係代表連接器P之寬幅方向的另外一側。Y1係代表連接器P之長邊方向的其中一側,Y2係代表連接器P之長邊方向的另外一側。Z1係代表連接器P之高度方向的其中一側,Z2係代表連接器P之高度方向的另外一側。Y1-Y2方向係與X1-X2方向相正交,Z1-Z2方向係與X1-X2方向以及Y1-Y2方向相正交。
體部100,係如圖2A~圖2C以及圖4A~圖5B中所示一般,為藉由絕緣樹脂所構成。體部100,係具備有基體110、和突部120、和第1、第2凹部130a、130b、和連接部140、和收容部150a、150b、150c、150d、以及一對的收容部160。
基體110係為絕緣樹脂製之塊體。在基體110之Y2方向側的端部(體部100之Y2方向側的端部(後 端部))的Z1方向側之部分(上側部分)處,係如同圖4A以及圖5A中所示一般,以在X1-X2方向上並排的方式而設置有2個的凹部。
第1、第2凹部130a、130b,係如同圖4B、圖4C以及圖5B中所示一般,在基體110之Y2方向側的端部之Z2方向側的部份(下側部分)處,以在X1-X2方向上並排的方式而被作設置。第1、第2凹部130a、130b,係為略矩形狀之凹部,並在Y2方向側以及Z2方向側處而被開放。第1凹部130a,係具備有第1底壁131a和相對於第1底壁131a而成略直角之第1側壁132a。第1側壁132a,係為第1凹部130a之X1方向(外側)之壁。第2凹部130b,係具備有第2底壁131b和相對於第2底壁131b而成略直角之第2側壁132b。第2側壁132b,係為第2凹部130b之X2方向(外側)之壁。絕緣帶700,係如圖2A中所示一般,而以將第1、第2凹部130a、130b作堵塞的方式來作配置。
突部120,係如圖4A~圖5B中所示一般,被設置在基體110之Y1方向側的端部之Z1-Z2方向的中央部處。突部120,係為朝向Y1方向而延伸之絕緣樹脂製之板。在基體110之Y1方向側的端部之突部120的Z2方向側處,係被設置有略U字狀之細縫111。
連接部140,係被設置於突部120之Y1方向的端部處。連接部140,係為朝向Y1方向(前方)以及Z1方向(上方)而被作了開放之凹部。
收容部150a,係如圖5A~圖5B中所示一般,具備有卡合孔151a和溝152a。卡合孔151a,係為從第1凹部130a之Y1方向側之壁起一直涵蓋至連接部140之Y2方向側之壁地而作了貫通的剖面矩形狀之孔。溝152a,係以與卡合孔151a相通連的方式,而被設置在連接部140之底壁處。溝152a係朝向Y1方向而延伸。
收容部150c,係如圖5A~圖5B中所示一般,具備有卡合孔151c和溝152c。卡合孔151c,係為從第2凹部130b之Y1方向側之壁起一直涵蓋至連接部140之Y2方向側之壁地而作了貫通的剖面矩形狀之孔。溝152c,係以與卡合孔151c相通連的方式,而被設置在連接部140之底壁處。溝152c係朝向Y1方向而延伸。
收容部150b,係如圖5A~圖5B中所示一般,具備有L字凹部151b、和卡合孔152b、和細縫153b、以及收容凹部154b。L字凹部151b,係為被設置在基體110之第1凹部130a的第1底壁131a以及第1側壁132a處的剖面略L字狀之凹部。L字凹部151b,係具備有底部區域和側部區域。底部區域,係被設置於第1底壁131a上。側部區域,係以與底部區域相通連的方式而被設置於第1側壁132a上。卡合孔152b,係為從第1凹部130a之Y1方向側之壁起一直涵蓋至連接部140之Y2方向側之壁地而作了貫通的剖面略L字狀之孔。卡合孔152b,係與L字凹部151b相通連。卡合孔152b,係如圖2A、圖4C以及圖5A中所示一般,位置在收容部150a之 卡合孔151a的Z1方向(上方)側處。在卡合孔152b和卡合孔151a之間,係設置有使兩者相互通連的矩形狀之通連孔。卡合孔152b,係具備有水平部和垂直部。細縫153b,係如同圖4A以及圖5A中所示一般,以與卡合孔152b之垂直部相通連的方式,而被設置在連接部140之底壁處。細縫153b係朝向Y1方向而延伸。細縫153b係位置在溝152a之X1方向側處。收容凹部154b,係被設置於連接部140之X1方向的側壁處。
收容部150d,係如圖5A~圖5B中所示一般,具備有L字凹部151d、和卡合孔152d、和細縫153d、以及收容凹部154d。L字凹部151d,係為被設置在基體110之第2凹部130b的第2底壁131b以及第2側壁132b處的剖面略L字狀之凹部。L字凹部151d,係具備有底部區域和側部區域。底部區域,係被設置於第2底壁131b上。側部區域,係以與底部區域相通連的方式而被設置於第2側壁132b上。卡合孔152d,係為從第2凹部130b之Y1方向側之壁起一直涵蓋至連接部140之Y2方向側之壁地而作了貫通的剖面略L字狀之孔。卡合孔152d,係與L字凹部151d相通連。卡合孔152d,係如圖4C以及圖5A中所示一般,位置在收容部150c之卡合孔151c的Z1方向(上方)側處。在卡合孔152d和卡合孔151c之間,係設置有使兩者相互通連的矩形狀之通連孔。卡合孔152d,係具備有水平部和垂直部。細縫153d,係如同圖4A以及圖5A中所示一般,以與卡合孔 152d之垂直部相通連的方式,而被設置在連接部140之底壁處。細縫153d係朝向Y1方向而延伸。細縫153d係位置在溝152c之X2方向側處。收容凹部154d,係被設置於連接部140之X2方向的側壁處。
收容部160,係如圖2B、圖2C以及圖5A~圖5B中所示一般,具備有卡合孔161和細縫162。卡合孔161,係為從基體110之Y2方向側之端面起一直涵蓋至Y1方向側之端面地而作了貫通的孔。卡合孔161,係被配置在第1凹部130a、收容部150a之卡合孔151a以及收容部150b之卡合孔152b的X1方向側處、和第2凹部130b、收容部150c之卡合孔151c以及收容部150d之卡合孔152d的X2方向側處。細縫162,係以與卡合孔161相通連的方式,而被設置於突部120之X1方向側以及X2方向側的端部處。細縫162,係朝向Y1方向而延伸並且被朝向Z1方向而開放。細縫162,係被配置在收容部150a之卡合孔151a、收容部150b之卡合孔152b以及連接部140的X1方向側處、和收容部150c之卡合孔151c、收容部150d之卡合孔152d以及連接部140的X2方向側處。
第1端子200a,係為被保持於體部100處之正極側(Vcc側)的電源端子。第1端子200a,係如圖2A~圖2C、圖4A~圖4C以及圖6A~圖6B中所示一般,為藉由金屬板所構成。第1端子200a,係具備有第1接點部210a和第1卡合部220a和第1彎折部230a以及 第1連接部240a。
第1卡合部220a,係為朝向Y1-Y2方向而延伸之矩形狀的金屬板。第1卡合部220a係被***至體部100之收容部150a的卡合孔151a中並被作卡合。第1接點部210a,係為被連續設置於第1卡合部220a之Y1方向之端部處的略L字狀之金屬板。第1接點部210a,係被***至收容部150a之溝152a中,並從該溝152a起而於連接部140處作部分性的露出。第1彎折部230a,係為被連續設置於第1卡合部220a之Y2方向之端部處的金屬板,並被朝向Z1方向作彎折。第1彎折部230a,係被收容在體部100之第1凹部130a內。第1接點部240a,係為被連續設置於第1彎折部230a處並且朝向Y2方向作延伸的金屬板。第1連接部240a,係被配置於第1凹部130a之第1底壁131a上。第1連接部240a,係具備有X1、X2方向之端部。第1連接部240a之X1、X2方向之端部之間,係被作切缺(以下,稱作第1切缺部)。又,係以使X1方向之端部的Y1-Y2方向之長邊尺寸成為較X2方向之端部的Y1-Y2方向之長邊尺寸而更小的方式,來將X1方向之端部的Y2方向之端部作切缺(以下,稱作第2切缺部)。
第3端子200c,係為被保持於體部100處之負極側(GND側)的電源端子。第3端子200c,係如圖2B~圖2C、圖4A~圖4C以及圖6A~圖6B中所示一般,為藉由金屬板所構成。第3端子200c由於係為第1 端子200a之對稱形狀,因此係僅針對第3端子200c與第1端子200a相異之點來作說明。第3端子200c之第3卡合部220c係被***至體部100之收容部150c的卡合孔151c中並被作卡合。第3端子200c之第3接點部210c,係被***至收容部150c之溝152c中,並從該溝152c起而於連接部140處作部分性的露出。第3端子200c之第3彎折部230c,係被收容在體部100之第2凹部130b內。第3端子200c之第3連接部240c,係被配置在第2凹部130b的第2底壁131b上。第3連接部240c,係具備有X1、X2方向之端部。第3連接部240c之X1、X2方向之端部之間,係被作切缺(以下,稱作第1切缺部)。又,係以使X2方向之端部的Y1-Y2方向之長邊尺寸成為較X1方向之端部的Y1-Y2方向之長邊尺寸而更小的方式,來將X2方向之端部的Y2方向之端部作切缺(以下,稱作第2切缺部)。
第2端子200b,係為被保持於體部100處之正極側(Vcc側)的電源端子。第2端子200b,係如圖2A~圖2C、圖4A~圖4C以及圖6A~圖6B中所示一般,為藉由金屬板所構成。第2端子200b,係具備有第2接點部210b和第2卡合部220b和第2延長部230b以及第2連接部240b。
第2卡合部220b,係為朝向Y1-Y2方向而延伸之剖面略L字狀的金屬板。第2卡合部220b係被***至體部100之收容部150b的卡合孔152b中並被作卡合。 第2卡合部220b,係具備有水平部和垂直部。第2延長部230b,係為被連續設置於第2卡合部220b之垂直部的Y1方向之端部處的略L字狀之金屬板。第2延長部230b,係具備有朝向Y1方向而延伸之第1部、和相對於此第1部而被彎折成略直角之第2部。第2延長部230b之第1部,係被***至收容部150b的細縫153b中。第2延長部230b之第2部,係以沿著收容部150b之收容凹部154b的Y2方向之壁的方式而被作配置。第2接點部210b,係為被連續設置於第2延長部230b之第2部處的金屬板。第2接點部210b,係以沿著收容部150b之收容凹部154b的X1方向之壁的方式而被作配置。如同上述一般,第1、第2接點部210a、210b,係從連接部140之相異的場所(收容部150a之溝152a、收容部150b之收容凹部154b)而露出。
第2連接部240b,係為被連續設置於第2卡合部220b之Y2方向之端部處的剖面略L字狀之金屬板。第2連接部240b係具備有第1部241b和第2部242b。第1部241b係被收容於第1凹部130a之L字凹部151b的上述側部區域中。亦即是,第1部241b,係以在第1凹部130a的第1側壁132a內而從該第1側壁132a露出的方式來作設置。第2部242b,係為被連續設置於第1部241b之Z2方向的端部處並且相對於第1部241b而被直角地作了彎折的金屬板。第2部242b係被收容於第1凹部130a之L字凹部151b的上述底部區域中。亦即 是,第2部242b,係以在第1凹部130a的第1底壁131a內而從該第1底壁131a露出的方式來作設置。第2部242b,係位置在第1端子200a之第1連接部240a下並且與該第1連接部240a相接觸。第2部242b,係從第1連接部240a之第1、第2切缺部而露出。亦即是,第1連接部240a之外形,係較第2部242b之外形而更小。
第4端子200d,係為被保持於體部100處之負極側(GND側)的電源端子。第4端子200d,係如圖2B~圖2C、圖4A~圖4C以及圖6A~圖6B中所示一般,為藉由金屬板所構成。第4端子200d由於係為第2端子200b之對稱形狀,因此係僅針對第4端子200d與第2端子200b相異之點來作說明。第4端子200d之第4卡合部220d係被***至體部100之收容部150d的卡合孔152d中並被作卡合。第4端子200d之第4延長部230d的第1部,係被***至收容部150d的細縫153d中。第4延長部230d之第2部,係以沿著收容部150d之收容凹部154d的Y2方向之壁的方式而被作配置。
第4端子200d之第4接點部210d,係以沿著收容部150d之收容凹部154d的X2方向之壁的方式而被作配置。如同上述一般,第3、第4接點部210c、210d,係從連接部140之相異的場所(收容部150c之溝152c、收容部150d之收容凹部154d)而露出。第4端子200d之第4連接部240d的第1部241d,係被***至第2凹部130b之L字凹部151d的上述側部區域中。亦即是,第1 部241d,係以在第2凹部130b的第2側壁132b內而從該第2側壁132b露出的方式來作設置。第4連接部240d之第2部242d,係被收容於第2凹部130b之L字凹部151d的上述底部區域中。亦即是,第2部242d,係以在第2凹部130b的第2底壁131b內而從該第2底壁131b露出的方式來作設置。第2部242d,係位置在第3端子200c之第3連接部240c下並且與該第3連接部240c相接觸。第2部242d,係從第3連接部240c之第1、第2切缺部而露出。亦即是,第3連接部240c之外形,係較第2部242d之外形而更小。
各鎖定端子300,係如圖7A~圖7B中所示一般,具備有固定部310、和臂320、以及抵接部330。固定部310,係為略C字狀之板。固定部310,係如圖2B~圖2C以及圖4B~圖4C中所示一般,被***至體部100之收容部160的卡合孔161中並被卡合。固定部310,係具備有2個的Y1方向之端部和Y2方向之端部。臂320,係被連續設置於固定部310之Y1方向的端部中之Z1方向側的端部處並且朝向Y1方向而延伸。在臂320之前端部處,係被設置有朝向Z1方向而凸出之爪321。臂320,係如圖4A中所示一般,被收容在收容部160之細縫162中,爪321係從細縫162起而朝向Z1方向突出。臂320,係能夠在Z2方向上作彈性變形。爪321,係成為能夠伴隨著臂320之彈性變形而***至細縫162內。抵接部330,係為將固定部310之Y2方向的端部之Z2方向之部 分(下側部分)作截斷並作了彎折之板。藉由使抵接部330抵接於體部100,固定部310以及臂320之在收容部160內的定位係被進行。
纜線400,係如圖2A~圖4B中所示一般,具備有第1、第2芯線410a、410b(第1、第2連接對象)和絕緣體420。絕緣體420係為將第1、第2芯線410a、410b作覆蓋之圓筒。第1芯線410a,係為正極側(Vcc側)。第2芯線410b,係為負極側(GND側)。第1、第2芯線410a、410b之長邊方向的其中一端部,係從絕緣體420而突出。第1芯線410a之其中一端部,係被***至體部100之第1凹部130a中,並被與第1端子200a之第1連接部240a以及第2端子200b之第2連接部240b(第1、第2部241b、242b)作焊錫連接。第2芯線410b之其中一端部,係被***至體部100之第2凹部130b中,並被與第3端子200c之第3連接部240c以及第4端子200d之第4連接部240d(第1、第2部241d、242d)作焊錫連接。第1、第2芯線410a、410b之長邊方向的另外一端部,係能夠與未圖示之配接器(adaptor)作連接。第1、第2芯線410a、410b係能夠經由配接器而與電源作連接。
遮罩殼體500a,係如圖2A~圖3B中所示一般,為藉由金屬板所構成。遮罩殼體500a,係具備有筒510a、和杯520a、以及纜線保持部530a。杯520a,係為剖面略倒U字狀。杯520a,係從Z1方向起而被被覆在基 體110上。在杯520a之X1、X2方向之端部處,係被設置有複數之卡合片521a。
筒510a,係被連續設置於杯520a之Y1方向的端部處。筒510a之內形,係成為與體部100之突部120之外形相對應的形狀。突部120係被卡合於筒510a內。筒510a,係將突部120之連接部140、收容凹部154b以及收容凹部154d之Z1方向側的開口作閉塞。藉由筒510a,連接部140、收容凹部154b以及收容凹部154d,而區劃出連接器P之連接孔。在筒510a之Z1方向的板(上板)處,係在與體部100之細縫162相對應的位置處而被設置有一對的開口511a。鎖定端子300之臂320的爪321係從開口511a而突出。在筒510a之Z2方向之板(下板)處,係被設置有一對的卡合片512a。
纜線保持部530a,係為被連續設置於杯520a之Y2方向的端部處並且朝向Y2方向而延伸的板。纜線連接部530a之前端部,係與纜線400之絕緣體420相抵接。
遮罩殼體500b,係如圖2A~圖3B中所示一般,為藉由金屬板所構成。遮罩殼體500b,係具備有舌部510b、和杯520b、以及纜線保持部530b。杯520b,係為剖面略倒U字狀。杯520b,係從Z2方向起而被被覆在基體110以及杯520a上。亦即是,係藉由杯520a、520b而將基體110之外周作覆蓋。在杯520b之X1、X2方向之端部處,係被設置有複數之卡合孔521b。杯520a之卡 合片521a係被卡合於杯520b之卡合孔521b中。杯520b,係與絕緣帶700相接觸,該絕緣帶700係維持將第1、第2凹部130a、130b作了閉塞的狀態。藉由絕緣帶700,來將杯520b和第1、第2凹部130a、130b內之上述焊錫之間作絕緣,而使兩者間不會短路。另外,第1凹部130a內之焊錫,係為用以將第1芯線410a、第1端子200a之第1連接部240a以及第2端子200b之第2連接部240b作連接的焊錫。第2凹部130b內之焊錫,係為用以將第2芯線410b、第3端子200c之第3連接部240c以及第4端子200d之第4連接部240d作連接的焊錫。
舌部510b,係被連續設置於杯520b之Y1方向的端部處。在舌部510b處,係如圖3B中所示一般地而被設置有細縫511b。在細縫511b處係卡合有筒510a之卡合片512a。
纜線保持部530b,係為被連續設置於杯520b之Y2方向的端部處並且朝向Y2方向而延伸的板。纜線保持部530b之前端部係被彎曲為環狀,並將纜線保持部530a之前端部以及纜線400之絕緣體420作保持。
殼體600,係如圖1中所示一般,為將體部100之基體110、遮罩殼體500a之杯520a、纜線保持部530a、遮罩殼體500b以及纜線400之長邊方向的其中一端部作覆蓋的絕緣樹脂。換言之,遮罩殼體500a之筒510a以及體部100之突部120,係從殼體600起而朝向Y1方向側突出。纜線400之其中一端部以外的部份,係 從殼體600起而被朝向Y2方向側導出。
以下,針對連接器P之組裝程序詳細作說明。首先,係準備體部100以及第2、第4端子200b、200d。之後,將第2端子200b之第2連接部240b以及第2卡合部220b從Y1方向側起來***至體部100之卡合孔152b中。如此一來,第2連接部240b係卡合於體部100之第1凹部130a的L字凹部151b中。藉由此,第2連接部240b係被埋入至第1凹部130a的第1底壁131a以及第1側壁132a內,並從該第1底壁131a以及第1側壁132a而露出。在卡合孔152b處係卡合有第2卡合部220b。第2端子200b之第2延長部230b係被***至體部100之細縫153b中,並且以沿著體部100之收容凹部154b的Y2方向之壁的方式而被作配置。第2端子200b之第2接點部210b,係以沿著收容凹部154b的X1方向之壁的方式而被作配置。如此這般,第2端子200b係被保持於體部100處。
同樣的,將第4端子200d之第4連接部240d以及第4卡合部220d從Y1方向側起來***至體部100之卡合孔152d中。如此一來,第4連接部240d係卡合於體部100之第2凹部130b的L字凹部151d中。藉由此,第4連接部240d係被埋入至第2凹部130b的第2底壁131b以及第2側壁132b內,並從該第2底壁131b以及第2側壁132b而露出。在卡合孔152d處係卡合有第4卡合部220d。第4端子200d之第4延長部230d係被***至體部 100之細縫153d中,並且以沿著體部100之收容凹部154d的Y2方向之壁的方式而被作配置。第4端子200d之第4接點部210d,係以沿著收容凹部154d的X2方向之壁的方式而被作配置。如此這般,第4端子200d係被保持於體部100處。
之後,準備第1、第3端子200a、200c。之後,將第1端子200a之第1接點部210a以及第1卡合部220a從Y2方向側起來***至體部100之卡合孔151a中。如此一來,第1接點部210a係被***至體部100之溝152a中,並在連接部140處露出。在卡合孔151a處係卡合有第1卡合部220a。第1端子200a之第1彎折部230a,係被收容在體部100之第1凹部130a內。第1端子200a之第1連接部240a,係被配置在第1凹部130a內的第2端子200b之第2連接部240b上。藉由此,第1連接部240a係與第2連接部240b之第2部242b相接觸。第2部242b,係從第1連接部240a之第1、第2切缺部而露出。
同樣的,將第3端子200c之第3接點部210c以及第3卡合部220c從Y2方向側起來***至體部100之卡合孔151c中。如此一來,第3接點部210c係被***至體部100之溝152c中,並在連接部140處露出。在卡合孔151c處係卡合有第3卡合部220c。第3端子200c之第3彎折部230c,係被收容在體部100之第2凹部130b內。第3端子200c之第3連接部240c,係被配置在第2 凹部130b內的第4端子200d之第4連接部240d上。藉由此,第3連接部240c係與第4連接部240d之第2部242d相接觸。第2部242d,係從第3連接部240c之第1、第2切缺部而露出。
之後,準備纜線400。之後,將纜線400之第1芯線410a***至體部100之第1凹部130a中,並使其與第1、第2連接部240a、240b相接觸。同樣的,將纜線400之第2芯線410b***至體部100之第2凹部130b中,並使其與第3、第4連接部240c、240d相接觸。在此狀態下,將第1芯線410a與第1、第2連接部240a、240b作焊錫連接,並將第2芯線410b與第3、第4連接部240c、240d作焊錫連接。
之後,準備鎖定端子300。之後,將鎖定端子300之臂320以及固定部310***至體部100之卡合孔161中。如此一來,在卡合孔161處係卡合有固定部310。鎖定端子300之抵接部330係抵接於體部100處。臂320係被***至體部100之細縫162中,該臂320之爪321係從細縫162起而朝向Z1方向突出。
之後,準備遮罩殼體500a、500b以及絕緣帶700。此遮罩殼體500b之纜線保持部530b,係為平板狀。之後,將體部100之突部120***至遮罩殼體500a之筒510a中,並將遮罩殼體500a之杯520a被覆在體部100之基體110上。此時,遮罩殼體500a之纜線保持部530a係與纜線400之絕緣體420相接觸。鎖定端子300 之爪321係被***至筒510a之開口511a中。
之後,將絕緣帶700配置在體部100上,並將第1、第2凹部130a、130b作閉塞。之後,將筒510a之卡合片521a***至遮罩殼體500b之舌部510b的細縫511b中並使其卡合。與此一同地,而將遮罩殼體500b之杯520b被覆在杯520a上。如此一來,杯520a之卡合片521a係被卡合於杯520b之卡合孔521b中。杯520b係與絕緣帶700相接觸。纜線連接部530b係與纜線400之絕緣體420相接觸。如此這般,遮罩殼體500a、500b係被作組合並覆蓋體部100。之後,將纜線保持部530b彎曲為環狀,並保持纜線400以及纜線保持部530a。藉由此,遮罩殼體500a、500b係保持纜線400。
之後,將體部100之基體110、遮罩殼體500a之杯520a、纜線保持部530a、遮罩殼體500b以及纜線400之長邊方向的其中一端部,配置在模具內。之後,對於模具內射出絕緣樹脂。硬化後的絕緣樹脂係成為殼體600。藉由此,殼體600係將體部100之基體110、遮罩殼體500a之杯520a以及纜線保持部530a、遮罩殼體500b以及纜線400之長邊方向的其中一端部作覆蓋。
上述之連接器P,係具備有下述之技術性特徵。第1,就算是為了進行大容量之電力供給,而將第1、第2芯線410a、410b之外徑增大,也能夠抑制連接器P之大型化。其理由係如同下述一般。第2連接部240b係被設置在第1凹部130a之第1底壁131a以及第1側壁 132a處,第1連接部240a係被設置在第2連接部240b之第2部242b上。第4連接部240d係被設置在第2凹部130b之第2底壁131b以及第2側壁132b處,第3連接部240c係被設置在第4連接部240d之第2部242d上。第1芯線410a,係在第1凹部130a內而被與第1、第2連接部240a、240b作統合連接。第2芯線410b,係在第2凹部130b內而被與第3、第4連接部240c、240d作統合連接。因此,係能夠謀求第1芯線410a與第1、第2連接部240a、240b之間的連接空間(焊錫連接空間)和第2芯線410b與第3、第4連接部240c、240d之間的連接空間(焊錫連接空間)之減少之故。
第2,係能夠將第1芯線410a和第1、第2端子200a、200b間之連接信賴性提昇。其理由係如同下述一般。第2連接部240b之第1部241b,係被設置在第1凹部130a之第1側壁132a處,第2連接部240b之第2部242b,係被設置在第1凹部130a之第1底壁131a處。第2部242b係與第1連接部240a相接觸。第1連接部240a之外形係較第2部242b之外形而更小,第2部242b係從第1連接部240a之周圍而部分性地露出。因此,第1芯線410a之相對於第1、第2連接部240a、240b的接觸面積係增大,只要將第1芯線410a與第1、第2連接部240a、240b之至少一方作連接,便能夠將兩者作連接之故。同樣的,係能夠將第2芯線410b和第3、第4端子200c、200d間之連接信賴性提昇。其理由係如同下述 一般。第4連接部240d之第1部241d,係被設置在第2凹部130b之第2側壁132b處,第4連接部240d之第2部242d,係被設置在第2凹部130b之第2底壁131b處。第2部242d係與第3連接部240c相接觸。第3連接部240c之外形係較第2部242d之外形而更小,第2部242d係從第3連接部240c之周圍而部分性地露出。因此,第2芯線410b之相對於第3、第4連接部240c、240d的接觸面積係增大,只要將第2芯線410b與第3、第4連接部240c、240d之至少一方作連接,便能夠將兩者作連接之故。
第3,係能夠將連接器P和後述之對象側連接器R間之連接信賴性提昇。第1、第3端子200a、200c之第1、第3接點部210a、210c,係被***至連接部140之底壁的溝152a、152c中。第2端子200b之第2接點部210b,係沿著連接部140之收容凹部154b的X1方向之壁而被作配置。第4端子200d之第4接點部210d,係沿著連接部140之收容凹部154d的X2方向之壁而被作配置。亦即是,第1、第3接點部210a、210c和第2、第4接點部210b、210d,係從連接部140之相異的場所而露出。因此,在使對象側連接器R嵌合於連接器P之前述連接孔中的狀態下,就算是連接器P被作推壓扭轉,亦能夠維持使第1、第2接點部210a、210b之至少其中一方和第3、第4接點部210c、210d之至少其中一方與對象側連接器R作了連接的狀態之故。
第4,連接器P之泛用性係提昇。其理由係如同下述一般。就算是將第1、第2端子200a、200b之其中一方省略,第1芯線410a亦係在第1凹部130a內而被與第1、第2端子200a、200b之另外一方作連接。就算是將第3、第4端子200c、200d之其中一方省略,第2芯線410b亦係在第2凹部130b內而被與第3、第4端子200c、200d之另外一方作連接。故而,係能夠並不伴隨著連接器P之設計變更地來將第1、第2端子200a、200b之其中一方以及第3、第4端子200c、200d之其中一方作省略。
以下,針對本發明之實施例的對象側連接器R,參考圖8A~圖12B來作說明。對象側連接器R,係為插座連接器。對象側連接器R,係具備有體部10、和訊號端子20a、20b、和接地端子20c、和訊號端子20d、20e、和第1、第2、第3、第4電源端子30a、30b、30c、30d、以及遮罩殼體40。以下,針對對象側連接器R之各構成要素詳細作說明。另外,圖8A~圖12B中所示之X1’,係代表對象側連接器R之寬幅方向的其中一側,X2’係代表對象側連接器R之寬幅方向的另外一側。Y1’係代表對象側連接器R之長邊方向的其中一側,Y2’係代表對象側連接器R之長邊方向的另外一側。Z1’係代表對象側連接器R之高度方向的其中一側,Z2’係代表對象側連接器R之高度方向的另外一側。Y1’-Y2’方向係與X1’-X2’方向相正交,Z1’-Z2’方向係與X1’-X2’方向以及Y1’- Y2’方向相正交。
體部10,係如圖8A~圖11B中所示一般,為藉由絕緣樹脂所構成。體部10,係具備有基體11、和第1突部12、和第2突部13、和收容部14a、14b、14c、14d、14e、和收容部15a、15b、15c、15d。
基體11,係如圖8A~圖11B中所示一般,為絕緣樹脂製之塊體。第1突部12,係為被設置在基體11之Y1’方向的端部之Z1’-Z2’方向的中央部處之絕緣樹脂製的塊體。第1突部12之X1’-X2’方向的尺寸係較基體11之X1’-X2’方向的尺寸更小,第1突部12之Z1’-Z2’方向的尺寸係較基體11之Z1’-Z2’方向的尺寸更小。第2突部13,係為被設置在第1突部12之Y1’方向的端部處之絕緣樹脂製的塊體。第2突部13之X1’-X2’方向的尺寸係較第1突部12之X1’-X2’方向的尺寸更小,第2突部13之Z1’-Z2’方向的尺寸係較第1突部12之Z1’-Z2’方向的尺寸更小。第1、第2突部12、13之外形,係成為與連接器P之上述連接孔的內形相對應的形狀。亦即是,第1、第2突部12、13,係能夠於連接器P之連接孔處作***脫離。
收容部14a,係具備有卡合孔14a1、和收容溝14a2、以及收容溝14a3。收容部14b,係具備有卡合孔14b1、和收容溝14b2、以及收容溝14b3。收容部14c,係具備有卡合孔14c1、和收容溝14c2、以及收容溝14c3。收容部14d,係具備有卡合孔14d1、和收容溝 14d2、以及收容溝14d3。收容部14e,係具備有卡合孔14e1、和收容溝14e2、以及收容溝14e3。
卡合孔14a1~14e1,係如圖10A~圖11B中所示一般,在基體11以及第1突部12處,於X1’-X2’方向上空出有空格地來作設置。卡合孔14a1~14e1,係於Y1’-Y2’方向上貫通基體11以及第1突部12(參考圖9A以及圖9B)。收容溝14a2~14e2,係如圖10A以及圖11A中所示一般,在X1’-X2’方向上以與卡合孔14a1~14e1相同之間隔來設置在第2突部13之Z2’方向的端面上。收容溝14a2~14e2,係在Y1’-Y2’方向上而延伸並且與卡合孔14a1~14e1相通連。收容溝14b3~14d3,係如圖11B~圖12B中所示一般,被設置在基體11之Y2’方向的端面處之卡合孔14b1~14d1之Z2’方向側的部份處。收容溝14b3~14d3,係在Z1’-Z2’方向上延伸。收容溝14a3、14e3,係各別具備有在X1’-X2’方向上而延伸之水平溝、和在Z1’-Z2’方向上而延伸之垂直溝。收容溝14a3之水平溝係與卡合孔14a1相通連,收容溝14e3之水平溝係與卡合孔14e1相通連。收容溝14a3之垂直溝,係與收容溝14a3之水平溝的X1’方向之端部相通連。收容溝14e3之垂直溝,係與收容溝14e3之水平溝的X2’方向之端部相通連。
收容部15a,係如圖9B以及圖10A~圖11B中所示一般,具備有卡合孔15a1和收容部本體15a2以及收容溝15a3。收容部本體15a2,係具備有***孔和*** 溝。收容部本體15a2之***孔,係被設置在基體11之與連接器P的第3端子200c之第1接點部210c略對應的位置處。收容部本體15a2之***孔,係位置在收容部14a的卡合孔14a1之Z2’方向側處。收容部本體15a2之***孔,係如圖9B中所示一般,於Y1’-Y2’方向而貫通基體11。收容部本體15a2之***溝,係如圖9B、圖10A以及圖11A中所示一般,以與***孔相通連的方式而被設置在第1突部12之Z2’方向的端面上。收容部本體15a2之***溝,係朝向Y1’-Y2’方向而延伸。亦即是,收容部本體15a2之***溝,亦係被設置在與連接器P的第3端子200c之第1接點部210c略對應的位置處。卡合孔15a1,係如圖9B以及圖11B中所示一般,被設置在基體11之收容部本體15a2的***孔之Z2’方向側的部分處。卡合孔15a1係朝向Y1’-Y2’方向而延伸。收容溝15a3,係如圖9B、圖10B以及圖11B中所示一般,被設置在基體11之Y2’方向的端面上。收容溝15a3,係位置在收容部14a之收容溝14a3的垂直溝和收容部14b之收容溝14b3之間。收容溝15a3,係在Z1’-Z2’方向上而延伸並且與收容部本體15a2之***孔以及卡合孔15a1相通連。
收容部15c,由於係如圖10A~圖11B中所示一般,為與收容部15a略相同的形狀,因此係僅針對收容部15c之和收容部15a相異之點作說明。收容部15c之收容部本體15c2之***孔,係被設置在基體11之與連接器P的第1端子200a之第1接點部210a略對應的位置處。 收容部本體15c2之***孔,係位置在收容部14e的卡合孔14e1之Z2’方向側處。收容部本體15c2之***溝,係以與***孔相通連的方式,而被設置在第1突部12之Z2’方向的端面上。亦即是,收容部本體15c2之***溝,亦係被配置在與第1端子200a之第1接點部210a略對應的位置處。收容部15c之卡合孔15c1,係如圖11B中所示一般,被設置在基體11之收容部本體15c2的收容孔之Z2’方向側的部分處。收容部15c之收容溝15c3,係位置在收容部14e之收容溝14e3的垂直溝和收容部14d之收容溝14d3之間。收容部15c之收容溝15c3,係與收容部本體15c2之***孔以及卡合孔15c1相通連。
收容部15b,係如圖9C以及圖10A~圖11B中所示一般,具備有卡合孔15b1和收容部本體15b2以及收容溝15b3。收容部本體15b2,係具備有***孔和***溝。收容部本體15b2之***孔,係被設置在基體11之第1突部12之X1’方向側處。收容部本體15b2之***孔,係於Y1’-Y2’方向而貫通基體11。收容部本體15b2之***溝,係如圖10A以及圖11A中所示一般,以與***孔相通連的方式而被設置在第1突部12之X1’方向的端面上。收容部本體15b2之***溝,係朝向Y1’-Y2’方向而延伸。收容部本體15b2之***溝,亦被配置在與第4端子200d之第4接點部210d略對應的位置處。收容溝15b3,係如圖10B以及圖11B中所示一般,具備有水平溝和垂直溝。水平溝係與收容部本體15b2之***孔相通 連並且朝向X1’方向而延伸。垂直溝係與水平溝之X1’方向的端部相通連並且朝向Z2’方向而延伸。卡合孔15b1,係如圖11B中所示一般,從收容溝15b3之Z2’方向的端部起而朝向Y1’方向延伸。卡合孔15b1係與收容溝15b3相通連。
收容部15d,由於係如圖10A~圖11B中所示一般,為與收容部15b相對稱的形狀,因此係僅針對收容部15d之和收容部15b相異之點作說明。收容部本體15d2之***孔,係被設置在基體11之第1突部12之X2’方向側處。收容部本體15d2之***溝,係如圖10A以及圖11A中所示一般,以與***孔相通連的方式而被設置在第1突部12之X2’方向的端面上。收容部本體15d2之***溝,係被配置在與第2端子200b之第2接點部210b略對應的位置處。收容溝15d3,係如圖10B以及圖11B中所示一般,具備有水平溝和垂直溝。水平溝係與收容部本體15d2之***孔相通連並且朝向X2’方向而延伸。垂直溝係與水平溝之X2’方向的端部相通連並且朝向Z2’方向而延伸。卡合孔15d1,係如圖11B中所示一般,從收容溝15d3之Z2’方向的端部起而朝向Y1’方向延伸。卡合孔15d1係與收容溝15d3相通連。
訊號端子20a,係如圖9B、圖10A~圖10B以及圖12A~圖12B中所示一般,為藉由金屬板所構成。訊號端子20a,係具備有接點部21a、和卡合部22a、和L字部23a、以及尾部24a。卡合部22a係為朝向Y1’-Y2’方 向而作了延伸之金屬板,並被***至收容部14a之卡合孔14a1中且被作卡合。接點部21a,係為從卡合部22a之Y1’方向之端部起而朝向Y1’方向作了延伸的金屬板。接點部21a係被***至收容部14a之收容溝14a2中。L字部23a,係具備有水平部和垂下部。水平部,係為從卡合部22a之Y2’方向之端部起而朝向X1’方向作了延伸的金屬板。水平部係被收容於收容部14a之收容溝14a3的水平溝中。垂下部,係為從水平部之X1’方向之端部起而朝向Z2’方向作了延伸的金屬板。垂下部係被收容於收容溝14a3之垂直溝中。尾部24a,係為從垂下部之Z2’方向之端部起而朝向Y2’方向作了延伸的金屬板。
訊號端子20e,係如圖10A~圖10B以及圖12A~圖12B中所示一般,為藉由金屬板所構成。訊號端子20e,由於係為訊號端子20a之對稱形狀,因此係僅針對訊號端子20e之與訊號端子20a相異之點作說明。訊號端子20e之卡合部22e係被***至收容部14e之卡合孔14e1中並被作卡合。訊號端子20e之接點部21e係被***至收容部14e之收容溝14e2中。訊號端子20e之L字部23e的水平部,係為從卡合部22e之Y2’方向之端部起而朝向X2’方向作了延伸的金屬板。水平部係被收容於收容部14e之收容溝14e3的水平溝中。L字部23e之垂下部,係為從水平部之X2’方向之端部起而朝向Z2’方向作了延伸的金屬板。垂下部係被收容於收容溝14e3之垂直溝中。在圖10A~圖10B以及圖12A~圖12B中所示之 24e,係為訊號端子20e之尾部。
訊號端子20b,係如圖10A~圖10B以及圖12A~圖12B中所示一般,為藉由金屬板所構成。訊號端子20b,係具備有接點部21b、和卡合部22b、和垂下部23b、以及尾部24b。卡合部22b係為朝向Y1’-Y2’方向而作了延伸之金屬板,並被***至收容部14b之卡合孔14b1中且被作卡合。接點部21b,係為從卡合部22b之Y1’方向之端部起而朝向Y1’方向作了延伸的金屬板。接點部21b,係被***至收容部14b之收容溝14b2中。垂下部23b,係為從卡合部22b之Y2’方向之端部起而朝向Z2’方向作了延伸的金屬板。垂下部23b,係被收容於收容部14b之收容溝14b3中。尾部24b,係為從垂下部23b之Z2’方向之端部起而朝向Y2’方向作了延伸的金屬板。另外,訊號端子20a、20b,係構成差動對。
訊號端子20d,係如圖10A~圖10B以及圖12A~圖12B中所示一般,為藉由金屬板所構成。訊號端子20d,由於係為與訊號端子20b相同之形狀,因此係僅針對訊號端子20d之與訊號端子20b相異之點作說明。訊號端子20d之卡合部22b係被***至收容部14d之卡合孔14d1中並被作卡合。訊號端子20d之接點部21d係被***至收容部14d之收容溝14d2中。訊號端子20d之垂下部23d係被收容於收容部14d之收容溝14d3中。在圖10A~圖10B以及圖12A~圖12B中所示之24d,係為訊號端子20d之尾部。另外,訊號端子20d、20e,係構成 差動對。
接地端子20c,係如圖9A以及圖12A~圖12B中所示一般,為藉由金屬板所構成。接地端子20c,由於係為與訊號端子20b相同之形狀,因此係僅針對接地端子20c之與訊號端子20b相異之點作說明。接地端子20c之卡合部22c係被***至收容部14c之卡合孔14c1中並被作卡合。接地端子20c之接點部21c係被***至收容部14c之收容溝14c2中。接地端子20c之垂下部23c係被***至收容部14c之收容溝14c中。在圖9A、圖10B以及圖12A~圖12B中所示之24c,係為接地端子20c之尾部。接地端子20c,係被配置在訊號端子20b和訊號端子20d之間。
第1電源端子30a,係為正極側(Vcc側)之電源端子。第1電源端子30a,係如圖9B以及圖12A~圖12B中所示一般,為藉由金屬板所構成。第1電源端子30a,係具備有第1臂31a和第1接點部32a和第1垂下部33a和第1卡合部34a以及第1尾部35a。第1臂31a,係為朝向Y1’-Y2’方向而延伸之金屬板。第1臂31a係被***至收容部15a之收容部本體15a2中。第1接點部32a,係為被連續設置於第1臂31a之Y1’方向之端部處的朝向Z2’方向而凸出之突起。第1接點部32a係從收容部15a之收容部本體15a2起而朝向Z2’方向突出。第1垂下部33a,係為被連續設置於第1臂31a之Y2’方向之端部處並朝向Z2’方向而作了延伸之金屬板。第1垂下部 33a係被收容於收容部15a之收容溝15a3中。第1卡合部34a,係為從第1垂下部33a之Z2’方向之端部起而朝向Y1’方向作了延伸之金屬板。第1卡合部34a係被***至收容部15a的卡合孔15a1中並被作卡合。第1尾部35a,係為從第1垂下部33a之Z2’方向之端部起而朝向Y2’方向作了延伸之金屬板。第1垂下部33a,係被配置在訊號端子20a之L字部23a的垂下部和訊號端子20b的垂下部23b之間。第1尾部35a,係被配置在訊號端子20a之尾部24a和訊號端子20b的尾部24b之間。藉由此配置,第1電源端子30a之和訊號端子20a與訊號端子20b之間的串擾(crosstalk)係被降低。
第3電源端子30c,係為負極側(GND側)之電源端子。第3電源端子30c,係如圖12A~圖12B中所示一般,為藉由金屬板所構成。第3電源端子30c由於係為與第1電源端子30a相同之形狀,因此係僅針對第3電源端子30c與第1電源端子30a相異之點來作說明。第3電源端子30c之第3臂31c係被***至收容部15c之收容部本體15c2中。第3電源端子30c之第3接點部32c係從收容部15c之收容部本體15c2而朝向Z2’方向突出。第3電源端子30c之第3垂下部33c係被***至收容部15c之收容溝15c3中。第3電源端子30c之第3卡合部34c係被***至收容部15c之卡合孔15c1中並作卡合。第3垂下部33c,係被配置在訊號端子20e之L字部23e的垂下部和訊號端子20d的垂下部23d之間。第3電源端子 30c之第3尾部35c,係被配置在訊號端子20e之尾部24e和訊號端子20d的尾部24d之間。藉由此配置,第3電源端子30c之和訊號端子20d與訊號端子20e之間的串擾(crosstalk)係被降低。
第2電源端子30b,係為正極側(Vcc側)之電源端子。第2電源端子30b,係如圖9C以及圖12A~圖12B中所示一般,為藉由金屬板所構成。第2電源端子30b,係具備有第2臂31b和第2接點部32b和第2L字部33b和第2卡合部34b以及第2尾部35b。第2臂31b,係為朝向Y1’-Y2’方向而延伸之金屬板。第2臂31b係被***至收容部15b之收容部本體15b2中。第2接點部32b,係為被連續設置於第2臂31b之Y1’方向之端部處的朝向X1’方向而凸出之突起。第2接點部32b係從收容部15b之收容部本體15b2而朝向X1’方向突出。如同上述一般,第1、第2接點部32a、32b,係從第1突部12之相異的場所(收容部本體15a2、15b2)而露出。第2L字部33b,係具備有水平部和垂下部。水平部,係為從第2臂31b之Y2’方向之端部起而朝向X1’方向作了延伸的金屬板。水平部係被收容於收容溝15b3之水平溝中。垂下部,係為從水平部之X1’方向之端部起而朝向Z2’方向作了延伸的金屬板。垂下部係被收容於收容溝15b3之垂直溝中。第2卡合部34b,係為從第2L字部33b之垂直部的Z2’方向之端部起而朝向Y1’方向作了延伸之金屬板。第2卡合部34b係被***至收容部15b之卡合孔 15b1中並作卡合。第2尾部35b,係為從第2L字部33b之垂直部的Z2’方向之端部起而朝向Y2’方向作了延伸之金屬板。
第4電源端子30d,係為負極側(GND側)之電源端子。第4電源端子30d,係如圖12A~圖12B中所示一般,為藉由金屬板所構成。第4電源端子30d由於係為第2電源端子30b之對稱形狀,因此係僅針對第4電源端子30d與第2電源端子30b相異之點來作說明。第4電源端子30d之第4臂31d係被***至收容部15d之收容部本體15d2中。第4電源端子30d之第4接點部32d係從收容部15d之收容部本體15d2而朝向X2’方向突出。如同上述一般,第3、第4接點部32c、32d,係從第1突部12之相異的場所(收容部本體15c2、15d2)而露出。第4電源端子30d之第4L字部33d的水平部,係為從第2臂31b之Y2’方向之端部起而朝向X2’方向作了延伸的金屬板。水平部係被收容於收容溝15d3之水平溝中。第4電源端子30d之第4L字部33d之垂下部,係為從水平部之X2’方向之端部起而朝向Z2’方向作了延伸的金屬板。垂下部係被收容於收容溝15d3之垂直溝中。第4電源端子30d之第4卡合部34d係被***至收容部15d之卡合孔15d1中並作卡合。在圖10A~圖10B以及圖12A~圖12B中所示之35d,係為第4電源端子30d之第4尾部。
另外,第1~第4尾部35a~35d以及尾部 24a~24e,係在X1’-X2’方向空出有間隔地而並排成1列,並且將下面之高度位置設定為略相同。第1~第4尾部35a~35d以及尾部24a~24e,係能夠與搭載或內藏有對象側連接器R之電子機器的基板上之電極作連接。
遮罩殼體40,係如圖8A~圖9C中所示一般,為藉由金屬板所構成。遮罩殼體40,係具備有殼41、和一對之腳部42、和一對之腳部43。殼41,係為使內形與連接器P之遮罩殼體500a的筒510a之外形相互對應的金屬製之筒。殼41,係具備有底板和頂板以及一對之側板。底板和頂板係相互對向。側板,係被設置在底板之X1’方向的端部和頂板之X1’方向的端部之間、和底板之X2’方向的端部和頂板之X2’方向的端部之間。底板之Y1’-Y2’方向的尺寸,係較頂板以及側板之Y1’-Y2’方向的尺寸而更小。藉由殼41之頂板的Y2’方向之端部以及殼41之側板的Y2’方向之端部,而區劃出後側空間。在此後側空間內係收容有體部10之基體11,該基體11係與底板之Y2’方向的端部相抵接。藉由殼41之底板、頂板之前述端部以外的部份以及側板之前述端部以外的部份,而區劃出前側空間。在此前側空間內,係被***有體部10之第1、第2突部12、13。從第2突部13所突出的訊號端子20a、20b、20d、20e之接點部21a、21b、21d、21e以及接地端子20c之接點部21c,和從第1突部12所突出的第1~第4電源端子30a~30d之第1~第4接點部32a~32d,亦係被配置在前側空間內。
腳部42,係為使殼41之底板以及側板的Y1’方向側之部分被作了截除的板,並朝向Z2’方向而延伸。腳部43,係為使殼41之底板以及側板的Y2’方向側之部分被作了截除的板,並朝向Z2’方向而延伸。腳部42、43,係能夠與上述電子機器之基板的通孔電極作連接。
以下,針對對象側連接器R之組裝程序詳細作說明。首先,係準備體部10和訊號端子20a、20b、20d、20e以及接地端子20c。之後,將訊號端子20a、20b、20d、20e之接點部21a、21b、21d、21e以及卡合部22a、22b、22d、22e從Y2’方向側起來***至體部10之卡合孔14a1、14b1、14d1、14e1中。如此一來,卡合部22a、22b、22d、22e係卡合於卡合孔14a1、14b1、14d1、14e1中。接點部21a、21b、21d、21e係被***至體部10之第2突部13的收容溝14a2、14b2、14d2、14e2中,接點部21a、21b、21d、21e係從收容溝14a2、14b2、14d2、14e2而朝向Z2’方向露出。訊號端子20a、20e之L字部23a、23e係被***至體部10之收容溝14a3、14e3中,訊號端子20b、20d之垂下部23b、23d係被***至體部10之收容溝14b3、14d3中。
同樣的,將接地端子20c之接點部21c以及卡合部22c從Y2’方向側起來***至體部10之卡合孔14c1中。如此一來,卡合部22c係被卡合於卡合孔14c1中。接點部21c係被***至體部10之第2突部13的收容溝14c2中,接點部21c係從收容溝14c3而朝向Z2’方向 露出。接地端子20c之垂下部23c係被***至體部10之收容溝14c3中。藉由此,接地端子20c係被配置在訊號端子20b和訊號端子20d之間。
之後,準備第1~第4電源端子30a~30d。之後,將第1~第4電源端子30a~30d之第1~第4接點部32a~32d以及第1~第4臂31a~31d***至體部10之收容部本體15a2~15d2中。與此一同地,而使第1~第4電源端子30a~30d之第1~第4卡合部34a~34d卡合於體部10之卡合孔15a1~15d1中。如此一來,第1、第3接點部32a、32c係從收容部本體15a2、15c2(第1突部12之Z2’方向的端面)而朝向Z2’方向突出。第2接點部32b係從收容部本體15b2(第1突部12之X1’方向之端面)而朝向X1’方向突出。第4接點部32d係從收容部本體15d2(第1突部12之X2’方向之端面)而朝向X2’方向突出。第1、第3電源端子30a、30c之第1、第3垂下部33a、33c,係被收容於體部10之收容溝15a3、15c3中。第2、第4電源端子30b、30d之第2、第4L字部33b、33d,係被收容於體部10之收容溝15b3、15d3中。藉由此,第1垂下部33a係被配置在L字部23a和垂下部23b之間,第1尾部35a係被配置在尾部24a和尾部24b之間。第3垂下部33c係被配置在L字部23e和垂下部23d之間,第3尾部35c係被配置在尾部24e和尾部24d之間。第1~第4尾部35a~35d以及尾部24a~24e,係以使下面之高度成為同一高度的方式,而在X1’-X2’方向 空出有間隔地並排成1列。
之後,準備遮罩殼體40。之後,將體部10之第1、第2突部12、13***至遮罩殼體40之殼41的前側空間內,並將體部10之基體11收容於殼41之後側空間中。如此一來,基體11係與殼41相抵接。
以下,針對將連接器P與對象側連接器R作連接之程序作說明。使連接器P之筒510a以及突部120嵌合於對象側連接器R之殼41的前側空間中。另一方面,使對象側連接器R之第1、第2突部12、13嵌合於連接器P之連接孔中。如此一來,對象側連接器R之第1電源端子30a的第1接點部32a係彈性地與連接器P之第3端子200c的第3接點部210c作接觸。對象側連接器R之第2電源端子30b的第2接點部32b係彈性地與連接器P之第4端子200d的第4接點部210d作接觸。對象側連接器R之第3電源端子30c的第3接點部32c係彈性地與連接器P之第1端子200a的第1接點部210a作接觸。對象側連接器R之第4電源端子30d的第4接點部32d係彈性地與連接器P之第2端子200b的第2接點部210b作接觸。連接器P之鎖定端子300之爪321係被卡合於殼41之頂板的卡合孔中。
上述之對象側連接器R,係具備有下述之技術性特徵。第1,係能夠使用第1、第2電源端子30a、30b和第3、第4電源端子30c、30d,來以2系統而對於上述電子機器進行電力供給。
第2,係能夠將對象側連接器R之連接信賴性提昇。第1、第2電源端子30a、30b之第1、第2接點部32a、32b,係從第1突部12之相異的場所而露出,第3、第4電源端子30c、30d之第3、第4接點部32c、32d,係從第1突部12之相異的場所而露出。因此,在使對象側連接器R嵌合於連接器P之前側空間中的狀態下,就算是連接器P被作推壓扭轉,亦能夠維持第1、第2接點部32a、32b之至少其中一方和第3、第4端子200c、200d之第3、第4接點部210c、210d之至少其中一方間的連接,並且能夠維持第3、第4接點部32c、32d之至少其中一方和連接器P之第1、第2端子200a、200b之第1、第2接點部210a、210b之至少其中一方間的連接。
第3,係能夠將對象側連接器R與其他的插頭連接器作連接。此時,訊號端子20a、20b之接點部21a、21b,接地端子20c之接點部21c以及訊號端子20d、20e之接點部21d、21e,係與其他的插頭連接器之端子作接觸,但是,第1~第4電源端子30a~30d係並不會有與其他的插頭連接器之端子作接觸的情況。此係因為,訊號端子20a、20b之接點部21a、21b,接地端子20c之接點部21c以及訊號端子20d、20e之接點部21d、21e,係從第2突部13之Z2’方向之面而露出,相對於此,第1、第3電源端子30a、30c之第1、第3接點部32a、32c係從第1突部12之Z2’方向之端面而朝向Z2’方 向突出,第2、第4電源端子30b、30d之第2、第4接點部32b、32d係從第1突部12之X1’、X2’方向之端面而突出之故。
另外,上述之連接器P以及對象側連接器R,係並非被限定於上述實施例,在申請專利範圍之記載範圍內,係可任意地作設計變更。以下,詳細作敘述。
在上述實施例中,連接器之第1端子,係構成為具備有第1接點部和第1卡合部和第1彎折部以及第1連接部。但是,本發明之連接器之第1端子,只要是具備有第1接點部和第1連接部,則係可任意地作設計變更。例如,第1端子,係可設為具備有第1接點部和第1卡合部以及第1連接部之構成。
在上述實施例中,連接器之第3端子,係構成為具備有第3接點部和第3卡合部和第3彎折部以及第3連接部。但是,本發明之連接器之第3端子,只要是具備有第3接點部和第3連接部,則係可任意地作設計變更。例如,第3端子,係可設為具備有第3接點部和第3卡合部以及第3連接部之構成。
在上述實施例中,連接器之第2端子,係構成為具備有第2接點部和第2卡合部和第2延長部以及第2連接部。但是,本發明之連接器之第2端子,只要是具備有第2接點部和第2連接部,則係可任意地作設計變更。例如,第2端子,係可設為具備有第2接點部和第2卡合部以及第2連接部之構成。
在上述實施例中,連接器之第4端子,係構成為具備有第4接點部和第4卡合部和第4延長部以及第4連接部。但是,本發明之連接器之第4端子,只要是具備有第4接點部和第4連接部,則係可任意地作設計變更。例如,第4端子,係可設為具備有第4接點部和第4卡合部以及第4連接部之構成。
本發明之連接器之第1端子的第1連接部,係能夠將設計變更為以在體部之第1凹部的第1底壁內而從該第1底壁露出的方式來作埋入,並能夠將設計變更為配置在前述第1底壁上,又,亦能夠將設計變更為以具備有間隙的方式來配置在該第1底壁上。進而,本發明之連接器之第1端子之第1連接部,係能夠將設計變更為以與第2端子之第2連接部之第2部相接觸的方式來配置在該第2連接部之第2部上。
本發明之連接器之第3端子的第3連接部,係能夠將設計變更為以在體部之第2凹部的第2底壁內而從該第2底壁露出的方式來作埋入,並能夠將設計變更為配置在前述第2底壁上,又,亦能夠將設計變更為以具備有間隙的方式來配置在該第2底壁上。進而,本發明之連接器之第3端子之第3連接部,係能夠將設計變更為以與第4端子之第4連接部之第2部相接觸的方式來配置在該第4連接部之第2部上。
本發明之連接器之第2端子的第2連接部,係能夠將設計變更為以在體部之第1凹部的第1側壁內而 從該第1側壁露出的方式來作設置,並能夠將設計變更為配置在前述第1側壁上,又,亦能夠將設計變更為配置在前述第1凹部之第1底壁上。在將第2連接部配置在第1底壁上的情況時,第1端子之第1連接部,係可將設計變更為以與第2連接部作接觸的方式來配置在該第2連接部上。本發明之第2連接部之第1部,係能夠將設計變更為以在第1凹部的第1側壁內而從該第1側壁露出的方式來作設置,或者是能夠將設計變更為配置在第1凹部之第1側壁上。本發明之第2連接部之第2部,係能夠將設計變更為連續設置於第2連接部之第1部處並且在第1連接部下而與該第1連接部作接觸,或者是亦可將設計變更為連續設置於第2連接部之第1部處並且在第1連接部上而與該第1連接部作接觸。另外,本發明之第1、第2連接部,係可作一體化。
本發明之連接器之第4端子的第4連接部,係能夠將設計變更為以在體部之第2凹部的第2側壁內而從該第2側壁露出的方式來作設置,並能夠將設計變更為配置在前述第2側壁上,又,亦能夠將設計變更為配置在前述第2凹部之第2底壁上。在將第4連接部配置在第2底壁上的情況時,第3端子之第3連接部,係可將設計變更為以與第4連接部作接觸的方式來配置在該第4連接部上。本發明之第4連接部之第1部,係能夠將設計變更為以在第2凹部的第2側壁內而從該第2側壁露出的方式來作設置,或者是能夠將設計變更為配置在第2凹部之第2 側壁上。本發明之第4連接部之第2部,係能夠將設計變更為連續設置於第4連接部之第1部處並且在第3連接部下而與該第3連接部作接觸,或者是亦可將設計變更為連續設置於第4連接部之第1部處並且在第3連接部上而與該第3連接部作接觸。另外,本發明之第3、第4連接部,係亦可作一體化。
本發明之連接器之第1~第4端子的第1~第4接點部,只要是以能夠與對象側連接器之端子作接觸的方式來設置在連接器之體部的連接部處,則係可任意地作設計變更。例如,第1~第4接點部,係能夠將設計變更為以從連接部之同一面或者是相異之面而露出或突出的方式來埋入至該連接部中,或者是將設計變更為被收容在該連接部之凹部、溝或者是孔中。又,係能夠將設計變更為使第1、第2端子之第1、第2接點部從體部之連接部的同一面而露出。係能夠將設計變更為使第3、第4端子之第3、第4接點部從體部之連接部的同一面而露出。
在上述實施例中,由於係在連接器P之第1連接部240a處設置有第1、第2切缺部,因此係將第1連接部240a之外型設為較第2連接部240b之第2部242b的外形而更小。但是,本發明之第1連接部之外形,係亦可由於其他的因素而設為較第2連接部之第2部的外形更小。例如,係可將第1連接部之X1-X2方向以及/或者是Y1-Y2方向的尺寸設為較第2連接部之第2部的X1-X2方向以及/或者是Y1-Y2方向的尺寸而更小。 又,本發明之第1連接部之外形,係亦可設為與第2連接部之第2部的外形略相同或者是設為更大。又,當將第1連接部配置在第2連接部或者是第2連接部之第2部下的情況時,第2連接部或者是第2連接部之第2部的外形係可設為與第1連接部之外形略相同、或較其更小、或者是較其更大。為了將第2連接部或者是第2連接部之第2部的外形設為較第1連接部之外形更小,係可選擇上述之任意的手法。另外,上述之第3、第4連接部的外形,係亦能夠與第1、第2連接部同樣的而作設計變更。
在上述實施例中,第1~第4端子係身為電源端子。但是,本發明之第1~第4端子,係並不被限定於此。又,在上述實施例中,係構成為第1、第2端子為正極側(Vcc側),而第3、第4端子為負極側(GND側)。但是,係亦可將設計變更為:本發明之第1、第2端子係為負極側(GND側),而第3、第4端子係為正極側(Vcc側)。
本發明之連接器的體部,只要是具備有連接部和第1、第2凹部,且第1凹部係具備有第1底壁以及第1側壁,前述第2凹部係具備有第2底壁以及第2側壁,則係可任意作設計變更。本發明之第1側壁,係可將設計變更為第1凹部之內側的側壁。本發明之第2側壁,係可將設計變更為第2凹部之內側的側壁。又,本發明之連接器的體部,只要是能夠將上述實施例以及上述之設計變更例的第1、第2、第3、第4端子作保持者即可。例 如,連接器之體部,係可將設計變更為將上述實施例以及上述之設計變更例的第1、第2、第3、第4端子藉由射入成形等來作埋入。
在上述實施例中,連接器之體部的連接部,係構成為能夠使對象側連接器之第1、第2突部作嵌合的凹部。但是,本發明之連接器的體部之連接部,只要是能夠與對象側連接器作連接,則係可任意地作設計變更。例如,連接部,係可將設計變更為能夠與對象側連接器之凹部相嵌合的突部。
在上述實施例中,纜線之第1、第2芯線係身為第1、第2連接對象。但是,本發明之第1連接對象,只要是在第1凹部內而被與上述實施例以及上述之設計變更例的第1、第2連接部作連接,則係可任意地作設計變更。本發明之第2連接對象,只要是在第2凹部內而被與上述實施例以及上述之設計變更例的第3、第4連接部作連接,則係可任意地作設計變更。例如,第1、第2連接對象,係可將設計變更為端子、銷或者是基板之突部。當第1、第2連接對象係為端子、銷或者是基板之突部的情況時,本發明之連接器係可將設計變更為插座連接器。另外,遮罩殼體500a、500b、殼體600以及絕緣帶700,係可作省略。又,本發明之第1連接對象與第1、第2連接部之間的連接,係並不被限定於焊接,亦可將設計變更為使兩者藉由熔接或者是接觸等來作連接之構成。本發明之第2連接對象與第3、第4連接部之間的連接,係亦並不 被限定於焊接,亦可將設計變更為使兩者藉由熔接或者是接觸等來作連接之構成。
本發明之對象側連接器,只要是具備有具有絕緣性之體部、和被保持於前述體部處之一對的電源端子,並且其中一方的電源端子係能夠與前述第1、第2端子之前述第1、第2接點部的其中一方作接觸,另外一方的電源端子係能夠與前述第3、第4端子之前述第3、第4接點部的其中一方作接觸,則係可任意地作設計變更。亦即是,係可將第1、第2電源端子之其中一方省略,並將第3、第4電源端子之其中一方省略。電源端子,係可構成為具備有使一部分從對象側連接器之體部的第1突部而露出之接點部,訊號端子,係可構成為具備有使一部分從對象側連接器之體部的第2突部而露出之接點部。又,電源端子以及訊號端子,係可將設計變更為從對象側連接器之體部的同一場所(例如,基體或者是第1突部)而露出或突出。
又,本發明之對象側連接器,係可將設計變更為:係具備有:具有絕緣性之體部;和被保持於前述體部處並且能夠與第3端子之第3接點部作接觸之第1電源端子;和被保持於前述體部處並且能夠與第4端子之第4接點部作接觸之第2電源端子;和被保持於前述體部處並且能夠與第1端子之第1接點部作接觸之第3電源端子;和被保持於前述體部處並且能夠與第2端子之第2接點部作接觸之第4電源端子。亦即是,係能夠將訊號端子省 略。又,本發明之對象側連接器,係只要具備有至少1個的訊號端子即可。本發明之對象側連接器的訊號端子以及第1~第4電源端子,係可將設計變更為使接點部從體部的同一場所(基體或者是第1突部)而露出或突出。又,本發明之對象側連接器,係可藉由在訊號端子或者是作為訊號端子而被使用之第1~第4電源端子處連接纜線,來將設計變更為插頭連接器。本發明之對象側連接器之訊號端子,係可作為傳輸單端訊號(single end signal)的端子來作使用。
另外,在上述實施例中,係僅為對於構成連接器P以及對象側連接器R之各構成構件的素材、形狀、尺寸、數量以及配置等的其中一例作說明者,只要是能夠實現同樣之功能,則係可任意進行設計變更。上述之實施例以及設計變更例,只要並未相互矛盾,則係可相互作組合。
110‧‧‧基體
120‧‧‧突部
130a‧‧‧第1凹部
132a‧‧‧第1側壁
130b‧‧‧第2凹部
132b‧‧‧第2側壁
161‧‧‧卡合孔
240a‧‧‧第1連接部
240b‧‧‧第2連接部
240c‧‧‧第3連接部
240d‧‧‧第4連接部
320‧‧‧臂
330‧‧‧抵接部
410a‧‧‧第1芯線(第1連接對象)
410b‧‧‧第2芯線(第2連接對象)
420‧‧‧絕緣體

Claims (14)

  1. 一種連接器,其特徵為,係具備有:具有絕緣性之體部;和被保持於前述體部處之第1、第2、第3、第4端子,前述體部,係具備有:連接部;和具有第1底壁以及第1側壁之第1凹部;和具有第2底壁以及第2側壁之第2凹部,前述第1端子,係具備有:被設置於前述體部之前述連接部處的第1接點部;和在前述體部之前述第1底壁內而以從該第1底壁露出的方式所設置或者是被配置在前述第1底壁上之第1連接部,前述第2端子,係具備有:被設置於前述體部之前述連接部處的第2接點部;和在前述體部之前述第1側壁內而以從該第1側壁露出的方式所設置或者是被配置在前述第1側壁上之第2連接部,前述第3端子,係具備有:被設置於前述體部之前述連接部處的第3接點部;和在前述體部之前述第2底壁內而以從該第2底壁露出的方式所設置或者是被配置在前述第2底壁上之第3連接部, 前述第4端子,係具備有:被設置於前述體部之前述連接部處的第4接點部;和在前述體部之前述第2側壁內而以從該第2側壁露出的方式所設置或者是被配置在前述第2側壁上之第4連接部,前述第1、第2連接部,係在前述第1凹部內可與前述第1連接對象連接,前述第3、第4連接部,係在前述第2凹部內可與前述第2連接對象連接。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連接器,其中,前述第2連接部,係具備有:在前述第1側壁內而以從該第1側壁露出的方式所設置或者是被配置在前述第1側壁上之第1部;和被連續設置於前述第1部處並且在前述第1連接部下而以與該第1連接部作接觸的方式所配置之第2部,前述第4連接部,係具備有:在前述第2側壁內而以從該第2側壁露出的方式所設置或者是被配置在前述第2側壁上之第1部;和被連續設置於該第4接觸部之前述第1部處並且在前述第3連接部下而以與該第3連接部作接觸的方式所配置之第2部。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記載之連接器,其中,前述第1連接部之外形,係較前述第2連接部之前述第2部的外形更小,前述第3連接部之外形,係較前述第4連 接部之前述第2部的外形更小。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連接器,其中,前述第2連接部,係具備有:在前述第1側壁內而以從該第1側壁露出的方式所設置或者是被配置在前述第1側壁上之第1部;和被連續設置於前述第1部處並且在前述第1連接部上而以與該第1連接部作接觸的方式所配置之第2部,前述第4連接部,係具備有:在前述第2側壁內而以從該第2側壁露出的方式所設置或者是被配置在前述第2側壁上之第1部;和被連續設置於該第4接觸部之前述第1部處並且在前述第3連接部上而以與該第3連接部作接觸的方式所配置之第2部。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記載之連接器,其中,前述第2連接部之前述第2部之外形,係較前述第1連接部之外形更小,前述第4連接部之前述第2部之外形,係較前述第3連接部之外形更小。
  6. 一種連接器,其特徵為,係具備有:具有絕緣性之體部;和被保持於前述體部處之第1、第2、第3、第4端子,前述體部,係具備有:連接部;和具有第1底壁以及第1側壁之第1凹部;和 具有第2底壁以及第2側壁之第2凹部,前述第2端子,係具備有:被設置於前述體部之前述連接部處的第2接點部;和被配置於前述體部之前述第1底壁上之第2連接部,前述第1端子,係具備有:被設置於前述體部之前述連接部處的第1接點部;和被配置在前述第2連接部上之第1連接部,前述第4端子,係具備有:被設置於前述體部之前述連接部處的第4接點部;和被配置在前述體部之前述第2底壁上之第4連接部,前述第3端子,係具備有:被設置於前述體部之前述連接部處的第3接點部;和被配置在前述第4連接部上之第3連接部,前述第1、第2連接部,係在前述第1凹部內可與前述第1連接對象連接,前述第3、第4連接部,係在前述第2凹部內可與前述第2連接對象連接。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中之任一項所記載之連接器,其中,前述第1、第2連接部係被一體化,前述第3、第4連接部係被一體化。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中之任一項所記載之連接器,其中,係更進而具備有:具備身為前述第1連接對象之第1芯線和身為前述第2連接對象之第2芯線的纜線。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中之任一項所記載之連接器,其中,前述第1、第2接點部,係以至少使一部分從前述連接部之相異的場所而露出的方式,而被設置在該連接部處,前述第3、第4接點部,係以至少使一部分從前述連接部之相異的場所而露出的方式,而被設置在該連接部處。
  10. 一種對象側連接器,係為能夠與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中之任一項所記載之連接器作連接的對象側連接器,其特徵為,係具備有:具有絕緣性之體部;和被保持於前述對象側連接器的前述體部處之訊號端子;和被保持於前述對象側連接器的前述體部處並且能夠與前述第3端子之前述第3接點部作接觸之第1電源端子;和被保持於前述對象側連接器的前述體部處並且能夠與前述第4端子之前述第4接點部作接觸之第2電源端子;和被保持於前述對象側連接器的前述體部處並且能夠與前述第1端子之前述第1接點部作接觸之第3電源端子;和被保持於前述對象側連接器的前述體部處並且能夠與前述第2端子之前述第2接點部作接觸之第4電源端子。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記載之對象側連接 器,其中,前述對象側連接器的前述體部,係具備有基體、和被設置於前述基體處之第1突部、以及被設置於前述第1突部處之第2突部,前述第1、第2、第3、第4電源端子,係具備有使一部分從前述第1突部而露出之第1、第2、第3、第4接點部,前述訊號端子,係具備有使一部分從前述第2突部而露出之接點部。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記載之對象側連接器,其中,前述第1、第2接點部的前述一部分,係從前述第1突部之相異的場所而露出,前述第3、第4接點部的前述一部分,係從前述第1突部之相異的場所而露出。
  13. 一種對象側連接器,係為能夠與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中之任一項所記載之連接器作連接的對象側連接器,其特徵為,係具備有:具有絕緣性之體部;和被保持於前述對象側連接器的前述體部處之訊號端子;和被保持於前述對象側連接器的前述體部處之一對的電源端子,前述電源端子中之其中一方的電源端子,係能夠與前述第1、第2端子之前述第1、第2接點部的其中一方作接觸, 前述電源端子中之另外一方的電源端子,係能夠與前述第3、第4端子之前述第3、第4接點部的其中一方作接觸。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記載之對象側連接器,其中,前述對象側連接器的前述體部,係具備有基體、和被設置於前述基體處之第1突部、以及被設置於前述第1突部處之第2突部,前述電源端子,係具備有使一部分從前述第1突部而露出之接點部,前述訊號端子,係具備有使一部分從前述第2突部而露出之接點部。
TW102147768A 2013-01-28 2013-12-23 A connector and an object-side connector connectable to the connector TWI58603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12936A JP5952749B2 (ja) 2013-01-28 2013-01-28 コネクタおよびこれに接続可能な相手側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40325A TW201440325A (zh) 2014-10-16
TWI586036B true TWI586036B (zh) 2017-06-01

Family

ID=501018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47768A TWI586036B (zh) 2013-01-28 2013-12-23 A connector and an object-side connector connectable to the connector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240647B2 (zh)
EP (1) EP2760083A3 (zh)
JP (1) JP5952749B2 (zh)
CN (1) CN103972685B (zh)
TW (1) TWI58603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476384U (en) * 2013-10-18 2014-04-11 Advanced Connectek Inc Receptacle of electrical connector
TWI805076B (zh) * 2021-11-12 2023-06-11 唐虞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電連接器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05367B2 (en) * 2002-07-16 2005-06-14 Silicon Bandwidth, Inc. Modular coaxial electrical interconnect system having a modular frame and electrically shielded signal paths and a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326065A (ja) * 1992-05-19 1993-12-10 Fujitsu Ltd 基板用マルチコネクタ
US6328601B1 (en) 1998-01-15 2001-12-11 The Siemon Company Enhanced performance telecommunications connector
JP2002124348A (ja) * 2000-10-11 2002-04-26 Molex Inc プラグコネクタ、及び、プラグ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JP4690842B2 (ja) * 2005-10-03 2011-06-01 ルネサス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通信ケーブルのコネクタ及び通信ケーブル
US7534143B1 (en) 2007-11-16 2009-05-19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wire termination arrangement
US7485008B1 (en) * 2008-04-17 2009-02-03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contacts arrangement
JP2009266609A (ja) * 2008-04-25 2009-11-12 Molex Inc 電気コネクタ
TWM350153U (zh) * 2008-08-22 2009-02-01 Taiwin Electronics Co Ltd
JP4887393B2 (ja) * 2009-03-24 2012-02-29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N201490381U (zh) * 2009-07-10 2010-05-26 东莞莫仕连接器有限公司 线缆连接器
JP3178072U (ja) * 2011-12-26 2012-08-30 長盛科技股▲分▼有限公司 ダブル伝送インターフェースを備えたコネクタソケット及びそのコネクタプラグ
US9276330B2 (en) * 2014-01-24 2016-03-01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imited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a conductive element for connecting grounding layers of the cable together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05367B2 (en) * 2002-07-16 2005-06-14 Silicon Bandwidth, Inc. Modular coaxial electrical interconnect system having a modular frame and electrically shielded signal paths and a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240647B2 (en) 2016-01-19
CN103972685B (zh) 2017-08-22
EP2760083A2 (en) 2014-07-30
JP5952749B2 (ja) 2016-07-13
CN103972685A (zh) 2014-08-06
US20140213114A1 (en) 2014-07-31
JP2014146438A (ja) 2014-08-14
TW201440325A (zh) 2014-10-16
EP2760083A3 (en) 2015-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155573U (ja) 2つの回転軸を有するプラグコネクタ
TWI758340B (zh) 插座連接器
CN109103673B (zh) 插座连接器
US7090518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a locking mechanism
JP4851510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EP2056412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JP2015002081A (ja)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および電気コネクタ実装体
JP6627599B2 (ja) 基板用防水コネクタ及び基板付きコネクタ
TWI685156B (zh) 插頭連接器及具有插座連接器的電子設備
JP2005209501A (ja) フローティング型コネクタ
JP2016129148A (ja)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および電気コネクタ実装体
JP2010157368A (ja) 電気コネクタ
TW201807895A (zh) 插頭連接器
JP2017535973A (ja) プリント回路基板アセンブリ
TW201826628A (zh) 電連接器
TWI586036B (zh) A connector and an object-side connector connectable to the connector
TW200946014A (en) Shield case and circuit board assembly
TW202023129A (zh) 使用於連接基板用連接器之端子、連接器及連接器製造方法
JP2010157367A (ja) 電気コネクタ
JPWO2004063785A1 (ja) 光リセプタクル
CN105742891A (zh) 电连接器组件及其对接方法
TW201505270A (zh) 同軸連接器裝置
JP7282449B2 (ja) プラグおよびレセプタクル
JP2009129863A (ja) 多極同軸コネクタ
TW201926811A (zh) 連接器用端子以及連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