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06765A - 门锁装置 - Google Patents

门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06765A
CN103806765A CN201310559558.9A CN201310559558A CN103806765A CN 103806765 A CN103806765 A CN 103806765A CN 201310559558 A CN201310559558 A CN 201310559558A CN 103806765 A CN103806765 A CN 1038067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r
door lock
connecting rod
disposed
locking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55955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06765B (zh
Inventor
芥川胜利
山崎浩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OUSHI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OUSHI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OUSHIN CO Ltd filed Critical YOUSHI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8067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067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067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067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79/00Mounting or connecting vehicle locks or parts thereof
    • E05B79/02Mounting of vehicle locks or parts thereof
    • E05B79/04Mounting of lock casings to the vehicle, e.g. to the wing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3/00Vehicle lock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types of wing or vehicle
    • E05B83/36Locks for passenger or like doo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5/00Details of vehicle lock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E05B77/00 - E05B83/00
    • E05B85/02Lock casing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02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actuators used
    • E05B81/04Electrical
    • E05B81/06Electrical using rotary moto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12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function or purpose of the powered actuators
    • E05B81/16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function or purpose of the powered actuators operating on locking elements for locking or unlocking action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实现小型化及轻量化的门锁装置。该门锁装置(10)具备:能与撞针(1)卡合或脱离的弹键机构(43);能在可操作弹键机构(43)的开锁位置和不可操作弹键机构(43)的锁定位置之间移动的锁定机构(53);将门把手的操作向锁定机构(53)传递,在锁定机构(53)位于开锁位置时能解除弹键机构(43)对撞针(1)的卡合的打开机构(64);将锁定机构(53)向锁定位置及开锁位置切换的切换机构(73),该门锁装置(10)中设有俯视大致L字形状的外壳(11),该外壳(11)具有供弹键机构(43)、锁定机构(53)和打开机构(64)配设的第一外壳部(12)以及供切换机构(73)配设的第二外壳部(13)。

Description

门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门锁装置。
背景技术
门锁装置以位于车辆的门内部的与铰链连接部相反侧的外侧端面的方式配设。在关闭门时,门锁装置与配设于车身侧的撞针卡合,从而将门保持为相对于车身不能打开。
门锁装置具备能与配设于车身的撞针卡合或脱离的弹键机构。配设在门的内外的门把手的操作通过打开机构来传递,其操作力进而经由锁定机构向弹键机构传递。通过切换机构将锁定机构向能解除撞针的卡合的开锁位置和不能解除撞针的卡合的锁定位置切换。切换机构具备:基于配设于门的车外侧的锁芯或配设于车内侧的锁定钮的操作进行动作的手动操作***;利用遥控器等使电动致动器动作的电动操作***。
专利文献1记载的门锁装置具备:沿着门的外侧端面配设的第一外壳部;沿着与第一外壳部正交的方向延伸的第二外壳部。在第一外壳部配设有弹键机构和作为打开机构的一部分的外部打开杆。在第二外壳部配设有作为打开机构的其余部分的内部打开杆、锁定机构和切换机构。
但是,就专利文献1的门锁装置而言,由于配设于第二外壳部的构件(机构)较多,因此,第二外壳部的形状(面积)变大。其结果是,外壳整体大型化,因此,向门的组装作业性变差。并且,整体的重量变重,因此,给车辆的轻量化带来恶劣影响。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262904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能实现整体的小型化及轻量化的门锁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门锁装置具备:弹键机构,其能与设于车身的撞针卡合或脱离;锁定机构,其能在可操作所述弹键机构的开锁位置和不可操作所述弹键机构的锁定位置之间移动;打开机构,其具有内部打开杆,该内部打开杆将设于门的车内侧的内部门把手的操作向所述锁定机构传递,在所述锁定机构位于开锁位置时能解除所述弹键机构对所述撞针的卡合;切换机构,其通过上锁操作将所述锁定机构切换至锁定位置,通过解锁操作将所述锁定机构切换至开锁位置,所述门锁装置中设有外壳,该外壳具有:第一外壳部,其沿着被铰链连接的所述门的外侧端面延伸,在外表面侧配设所述弹键机构且在内表面侧配设所述锁定机构及所述打开机构;第二外壳部,其沿着与所述第一外壳部交叉的方向延伸,在该第二外壳部配设所述切换机构。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外壳通过第二外壳部沿着与第一外壳部正交的方向延伸而形成为俯视大致L字形状。另外,所述外壳具备:外壳主体,其具有在所述门的外侧端面的内侧配置的第一配设部和沿着所述门配置的第二配设部;防护块,其覆盖所述第一配设部的外表面侧;盖构件,其覆盖所述第二配设部的外表面侧,通过所述第一配设部和所述防护块来构成所述第一外壳部,通过所述第二配设部和所述盖构件来构成所述第二外壳部。另外,所述打开机构还具有将设于所述门的车外侧的外部门把手的操作力向所述锁定机构传递的外部打开杆。
由于在第一外壳部的外表面侧配设弹键机构,且以在厚度方向上重叠的方式在内表面侧配设锁定机构及打开机构,因此,虽然第一外壳部的厚度变大,但能减小第二外壳部的横向宽度(面积)。因此,就外壳整体而言,能实现小型化,而且能实现轻量化。并且,由于在第一外壳部配设用于打开门的弹键机构、锁定机构及打开机构,因此,能降低组装误差,从而能抑制动作不良的产生。
优选的是,所述锁定机构具有:连杆,其配设为能在可操作所述弹键机构的开锁位置和不可操作所述弹键机构的锁定位置之间摆动,且能进退移动;锁定板,其配设于所述连杆的进退方向的一端侧,使所述连杆向锁定位置及开锁位置摆动。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在所述第一外壳部的所述连杆的进退方向的另一端侧设置第一轴支承部和第二轴支承部,该第一轴支承部具有沿着与所述连杆的进退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轴线,该第二轴支承部具有沿着与所述连杆的进退方向及所述第一轴支承部的轴线正交的方向延伸的轴线,所述外部打开杆能旋转地配设于所述第一轴支承部,并且所述外部打开杆的动作部连结于所述连杆的进退方向的另一端侧。另外,优选的是,所述内部打开杆能旋转地配设于所述第二轴支承部,并且所述内部打开杆的动作部配置于所述外部打开杆或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侧。另外,优选的是,所述内部打开杆配置于所述弹键机构的下侧的位置且相对于所述连杆的另一端配置在所述弹键机构侧。这样,通过将锁定板及打开杆配置于连杆的端部的空间,由此能减薄包括打开机构及弹键机构在内的第一外壳部的厚度,能实现门锁装置的小型化。另外,由于将轴线方向不同的各打开杆的轴支承部设于第一外壳部,因此能削减部件个数,能降低制造成本。
另外,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外壳部具有一体组装的树脂制的防护块,所述弹键机构配设于所述防护块的外表面侧,并且所述打开机构配设于所述防护块的内表面侧。这样,能提高弹键机构及打开机构的组装作业性。另外,由于将弹键机构及打开机构配设于树脂制的防护块,因此,与例如将金属制的固定板大幅延展来配设各构成部件的情况相比,能降低重量,从而能实现轻量化。
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所述弹键机构具有进行转动而能与所述撞针卡合或脱离的拨叉、及限制所述拨叉的转动而能维持所述撞针与所述拨叉的卡合状态的卡爪杆。而且,在所述防护块的外表面侧配设具有供所述撞针进入的进入槽的基体板,并且在所述防护块的内表面侧配设金属制的固定板,所述基体板和所述固定板将所述拨叉及所述卡爪杆轴支承为能旋转。这样,能可靠地对被施加过度的负载的弹键机构进行轴支承。另外,优选为,所述锁定机构还具备打开杆,该打开杆配设于所述防护块的内表面侧,与配设于所述防护块的外表面侧的所述卡爪杆连结而一体地转动。
而且,优选的是,所述内部打开杆配设得比所述弹键机构靠下侧,并且所述内部打开杆的与所述内部门把手连结的连结部从所述第一外壳部的下端向外方突出。这样,沿着将内部门把手和内部打开杆连结的线缆等连结构件流过来的水滴等不会向外壳内浸入而能直接落下。其结果是,不需要另外设置防水用的盖等,因此,能实现门锁装置的小型化及轻量化。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的门锁装置中,以与弹键机构在厚度方向上重叠的方式配设锁定机构及打开机构,因此,能减小第二外壳部。因此,能实现外壳整体的小型化及轻量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涉及的实施方式的门锁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到的门锁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外壳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到的外壳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防护块的内表面侧的立体图。
图6是第一外壳部的主视图。
图7是第二外壳部的主视图。
图8是第一外壳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9A是表示配设于第一外壳部的开锁位置的锁定机构及打开机构的主视图。
图9B是表示配设于第一外壳部的锁定位置的锁定机构及打开机构的主视图。
图10A是表示配设于第二外壳部的开锁动作位置的切换机构的主视图。
图10B是表示配设于第二外壳部的锁定动作位置的切换机构的主视图。
符号说明
1…撞针
10…门锁装置
11…外壳
12…第一外壳部
13…第二外壳部
14…外壳主体
15…第一配设部
17…第二配设部
25…防护块
33…第一轴支承部
34…第二轴支承部
36…基体板
38…固定板
39…盖构件
43…弹键机构
44…拨叉
48…卡爪杆
54…打开杆
53…锁定机构
57…锁定板
60…连杆
64…打开机构
65…外部打开杆
70…内部打开杆
73…切换机构
74…切换杆
79…钥匙转动件
82…钥匙输入杆
83…钥匙连杆
84…钥匙杆
86…驱动电动机
87…输出轴
88…蜗杆
89…蜗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按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及图2表示本发明涉及的实施方式的门锁装置10。门锁装置10安装在车辆的门(未图示)的内部,用于将门相对于车身关闭,在关闭状态下,门锁装置10能切换为可打开门的开锁状态和不可打开门的锁定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外壳11的第一外壳部12配设弹键机构43、锁定机构53及打开机构64,并且在第二外壳部13配设切换机构73,由此实现整体的小型化及轻量化。
如图3及图4所示,外壳11具备呈俯视L字形状的外壳主体14、安装于外壳主体14的防护块25及盖构件39。通过外壳主体14的第一配设部15和防护块25来构成沿着被铰链连接的门的外侧(自由)端面延伸的第一外壳部12。另外,通过外壳主体14的第二配设部17和盖构件39来构成沿着与第一外壳部12交叉的方向(正交方向)延伸的第二外壳部13。
外壳主体14为树脂制,具备在门的外侧端面的内侧配置的第一配设部15和沿着门配置的第二配设部17。第一配设部15为覆盖防护块25的内表面侧的框体。在第一配设部15的下部设有用于对防护块25的第一轴支承部33的前端部进行保持的保持孔16。第二配设部17是供切换机构73配设的框体。在第二配设部17的上部设有钥匙转动件配设孔18和钥匙杆支承轴部19。在钥匙杆支承轴部19的下部以位于第一配设部15侧的方式设有切换杆支承部20。在切换杆支承部20的下部设有蜗轮配设部21。在蜗轮配设部21的旁边设有电动机配设部22,在蜗轮配设部21的上部设有用于对输出轴87的前端进行保持的保持槽部23。在蜗轮配设部21的下部设有供连接线缆2配设的线缆配设部24,连接线缆2与配设于门的车内侧的内部门把手(未图示)相连结。
防护块25为树脂制,在与门的外侧端面重叠的外表面侧配设弹键机构43,在相反的内表面侧配设锁定机构53和打开机构64。在防护块25的中央设有从外表面侧朝向内表面侧凹陷、供固定于车身的撞针1穿过的插通槽26。在防护块25上的插通槽26的开放端所在的部分设有外壁部27。防护块25的设有该外壁部27这一侧的一部分为第一外壳部12的内部空间与第二外壳部13的内部空间连通的连通区域R。如图3所示,在外表面侧的插通槽26的上部设有具有贯通轴孔的拨叉配设部28。另外,在插通槽26的下部设有具有贯通轴孔的卡爪杆配设部29。在卡爪杆配设部29设有用于使弹键机构43的卡爪杆48和锁定机构53的打开杆54连动的连结用插通槽30。如图4所示,在内表面侧的插通槽26的上部以位于连通区域R的方式设有锁定板支承轴部31。另外,在插通槽26的下部设有位于卡爪杆配设部29的背面的打开杆配设部32。在打开杆配设部32的下部设有前端***保持在保持孔16中的第一轴支承部33。第一轴支承部33具有沿着与锁定机构53的连杆60的进退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轴线(旋转轴),打开机构64的外部打开杆65能转动地安装于第一轴支承部33。如图5所示,在第一轴支承部33的旁边(连杆60的下部)设有第二轴支承部34,该第二轴支承部34具有沿着与连杆60的进退方向及第一轴支承部33的轴线正交的方向延伸的轴线(旋转轴)。第二轴支承部34由具有U字形状的轴支承槽35a的一对保持部35、35构成。另外,在第二轴支承部34的上方设有与内部打开杆70抵接来阻止内部打开杆70从第二轴支承部34脱落的限制壁35b。限制壁35b形成为以第二轴支承部34的轴线为轴的大致四分之一圆筒形状。
如图1及图2所示,防护块25具备配设于外表面侧的金属制的基体板36和配设于内表面侧的金属制的固定板38。如图6所示,基体板36形成为对防护块25的外表面侧的轴支承部33、34的上部进行覆盖的形状。在基体板36的与插通槽26对应的位置形成有供撞针1穿过的进入槽37。如图5所示,固定板38形成为从拨叉配设部28的贯通轴孔朝向卡爪杆配设部29的贯通轴孔延伸的板状。在上述基体板36与固定板38之间将拨叉44、卡爪杆48及打开杆54轴支承为能旋转。
如图3及图7所示,盖构件39形成为覆盖除了钥匙转动件配设孔18之外的钥匙杆支承轴部19、切换杆支承部20、蜗轮配设部21及电动机配设部22的形状。在钥匙杆支承轴部19的轴线上设有具有贯通轴孔的钥匙输入杆配设部40。在钥匙输入杆配设部40的下部以比第一外壳部12的插通槽26靠上方的方式设有连接器配设部41。在连接器配设部41的下部设有用于将配设于门的车内侧的锁定钮(未图示)和切换机构73的切换杆74连结的连通部42。
如图1及图6所示,弹键机构43具备拨叉44和卡爪杆48,配设在防护块25的外表面侧。当由于关闭门而使撞针1进入拨叉44时,在撞针1的按压下拨叉44向图6所示的卡合位置转动。由此,卡爪杆48与拨叉44卡止,拨叉44对撞针1的卡合状态得以维持。当利用门把手的操作将卡爪杆48向卡止解除方向(图6中顺时针)转动时,拨叉44顺时针转动而位于打开位置,从而解除撞针1的卡止。
拨叉44具备能与撞针1卡合或脱离的卡合槽45,拨叉44配设在防护块25的拨叉配设部28。作为独立个体的轴构件46贯通拨叉44及防护块25。轴构件46的两端紧固固定于基体板36和固定板38,拨叉44被轴支承为能转动。在轴构件46上配设有对拨叉44从卡合位置朝向打开位置施力的弹簧47。
卡爪杆48具备与拨叉44卡止来限制转动的卡止部49,卡爪杆48配设在防护块25的卡爪杆配设部29。在卡爪杆48设有穿过防护块25的连结用插通槽30而向内表面侧突出的连结轴部50。作为独立个体的轴构件51贯通卡爪杆48及防护块25。轴构件51的两端紧固固定于基体板36和固定板38,卡爪杆48被轴支承为能转动。在轴构件51上配设有对卡爪杆48向与拨叉44卡止的位置施力的弹簧52。
如图8及图9A、9B所示,锁定机构53具备打开杆54、锁定板57和连杆60,锁定机构53配设在防护块25的内表面侧。当操作门把手时,经由连杆60对打开杆54进行操作,由此使卡爪杆48向卡止解除方向移动。如图9A所示,当进行解锁操作时,通过切换机构73使锁定板57转动至开锁动作位置,连杆60移动至能操作打开杆54的开锁位置。如图9B所示,当进行上锁操作时,通过切换机构73使锁定板57转动至锁定动作位置,连杆60移动至不能操作打开杆54的锁定位置。
打开杆54配设在防护块25的打开杆配设部32。轴构件51贯通打开杆54,从而将打开杆54与卡爪杆48一起在基体板36与固定板38之间轴支承为能转动。在打开杆54的与连杆60相反侧的端部设有和卡爪杆48的连结轴部50连结的卡爪杆连结部55(参照图1)。卡爪杆48的连结轴部50及卡爪杆连结部55在贯通了防护块25的状态下相连结。由此,打开杆54和卡爪杆48以轴构件51为中心一体地转动。在打开杆54的与卡爪杆连结部55相反的一侧设有朝向连杆60突出的操作接受部56。
锁定板57能转动地配设在防护块25的锁定板支承轴部31。在锁定板57上以位于连通区域R的方式设有朝向第二外壳部13突出的连结框部58。在连结框部58的旁边以位于外壁部27侧的方式设有引导凸部59,该引导凸部59将连杆60保持为能进退移动。引导凸部59位于连杆60的上端(一端侧),兼具使连杆60向锁定位置及开锁位置移动(摆动)的作用。
连杆60相对于打开杆54及锁定板57在第二外壳部13侧重叠配置。另外,连杆60从锁定板57的引导凸部59朝向外部打开杆65的第一连杆动作部66配设。在连杆60的下端(另一端侧)设有用于能转动地与外部打开杆65连结的筒状连结部61。在连杆60的上端设有与锁定板57的引导凸部59嵌合的引导槽62。在筒状连结部61与引导槽62之间设有能与打开杆54的操作接受部56抵接的操作部63。在连杆60向图9A所示的开锁位置移动时,操作接受部56位于连杆60的进退方向上。因此,在连杆60向上移动(前进)时,操作接受部56***作部63按压,能够通过打开杆54将卡爪杆48向卡止解除方向操作。在连杆60向图9B所示的锁定位置移动时,操作接受部56从连杆60的进退方向上离开。因此,即使连杆60向上移动,操作接受部56也不会***作部63按压,从而不能将卡爪杆48向卡止解除方向操作。
打开机构64具备外部打开杆65和内部打开杆70,打开机构64配设在防护块25的内表面侧。当对配设于门的车外侧的外部门把手(未图示)进行操作时,其操作力经由外部打开杆65向连杆60传递。当对配设于门的车内侧的内部门把手进行操作时,其操作力经由内部打开杆70向连杆60传递。而且,在锁定机构53位于开锁位置时,弹键机构43对撞针1的卡合被解除。上述打开杆65、70位于比弹键机构43靠下侧的位置。
外部打开杆65具备能旋转地配设于防护块25的第一轴支承部33的轴孔。外部打开杆65具备朝向连杆60的下端突出的第一连杆动作部66。在第一连杆动作部66通过翻边加工设有向连杆60的筒状连结部61***的连杆连结部67。另外,外部打开杆65具备向第一外壳部12的外方突出的第一把手连结部68。在第一把手连结部68连结有与外部门把手相连结的作为连结构件的棒(未图示)。外部打开杆65被螺旋弹簧69以使第一连杆动作部66位于下方的方式施力。在螺旋弹簧69的作用力下连杆60从前进位置向下移动(后退)。
内部打开杆70具备能旋转地配设于防护块25的第二轴支承部34的轴部。内部打开杆70具备朝向连杆60的下端突出的第二连杆动作部71。另外,内部打开杆70具备从第一外壳部12的下端向外方突出的第二把手连结部72。在第二把手连结部72连结有与内部门把手相连结的作为连结构件的连接线缆2。另外,内部打开杆70具备以轴部为中心向与第二把手连结部72大致相反的方向突出的突出部70a。在将内部打开杆70向第二轴支承部34组装时,将内部打开杆70从突出部70a这一侧***第二轴支承部34的保持部35、35之间,将轴部***轴支承槽35a、35a中。由此,轴部的两端保持于第二轴支承部34的保持部35、35,内部打开杆70被轴支承为能转动。在内部打开杆70的动作(转动)范围内,突出部70a与防护块25的限制壁35b相抵接,因此,能阻止内部打开杆70从第二轴支承部34(轴支承槽35a)脱落。需要说明的是,内部打开杆70在螺旋弹簧69的作用力下返回非动作位置。这样,内部打开杆70通过轴支承于防护块25的第二轴支承部34,而配置于弹键机构43的下侧的位置且相对于连杆60的下端配置在弹键机构43侧(外侧)的空间。由此,能高效率地将内部打开杆70配置于防护块25,能减薄第一外壳部12的厚度。
如图1及图10A、10B所示,切换机构73具备手动操作***和电动操作***,配设在外壳主体14的第二配设部17。通过任一操作***的上锁操作,经由锁定板57将连杆60切换至锁定位置,通过任一操作***的解锁操作,经由锁定板57将连杆60切换至开锁位置。
手动操作***具备:基于配设在门的车内侧的锁定钮(上锁解锁操作部)的操作进行动作的内部锁定单元;基于配设在门的车外侧的锁芯(上锁解锁操作部)的操作进行动作的外部锁定单元。内部锁定单元具备切换杆74。外部锁定单元具备钥匙转动件79、钥匙连杆83、钥匙输入杆82和钥匙杆84。电动操作***(电动锁定单元)具备驱动电动机86、蜗杆88和蜗轮89。
就内部锁定单元而言,通过锁定钮的操作使切换杆74转动,从而使锁定板57进行锁定动作或开锁动作。就外部锁定单元而言,通过向锁芯中***正规钥匙来进行操作,从而经由作为连结构件的桨(paddle)使钥匙转动件79转动,并经由钥匙连杆83使钥匙输入杆82转动,从而使钥匙杆84转动。由此,经由切换杆74使锁定板57进行锁定动作或开锁动作。就电动锁定单元而言,通过遥控器操作等使驱动电动机86进行动作,从而经由蜗杆88使蜗轮89旋转。由此,经由切换杆74使锁定板57进行锁定动作或开锁动作。即,本实施方式的切换杆74接受所有操作***的上锁解锁操作,并将其操作力向锁定机构53传递而使锁定机构53进行锁定动作或开锁动作。
切换杆74配设在第二配设部17的切换杆支承部20。作为第一手动操作接受部,设有以与蜗轮89在盖构件39侧重叠的方式延伸的锁定钮连接部75。锁定钮连接部75的前端配置在盖构件39的连通部42内,与和锁定钮连接的连接线缆3连接。在锁定钮连接部75设有朝向蜗轮89突出的凸轮接受部76来作为电动操作接受部。作为第二手动操作接受部,设有朝向钥匙杆支承轴部19突出来接受钥匙杆84的操作的钥匙操作接受部77。在凸轮接受部76与钥匙操作接受部77之间设有从第二配设部17的端面向外突出、与第一外壳部12内的连结框部58连结的切换操作部78。由凸轮接受部76或钥匙操作接受部77来接受操作力,使切换杆74转动,由此该切换操作部78使锁定机构53进行锁定动作或开锁动作。
钥匙转动件79配设在位于盖构件39外侧的第二配设部17的钥匙转动件配设孔18中。钥匙转动件79具备相对于钥匙转动件配设孔18从门的车外侧配设的桨连结构件80和从门的车内侧(盖构件39侧)配设的钥匙连杆连结构件81。钥匙输入杆82配设于钥匙输入杆配设部40,在钥匙输入杆82和钥匙连杆连结构件81之间架设钥匙连杆83。钥匙杆84配设于第二外壳部13内的上端(一端)侧的钥匙杆支承轴部19。配设于盖构件39外侧的钥匙输入杆82能一体转动地与钥匙杆84连结。钥匙杆84具备位于钥匙操作接受部77上的嵌合操作部85。通过该嵌合操作部85使切换杆74转动。
作为电动致动器的驱动电动机86横向地配设于第二配设部17的电动机配设部22。输出轴87横向地在蜗轮配设部21上延伸,且前端保持于保持槽部23。配设于输出轴87的蜗杆88以与切换杆74交叉的方式配设在钥匙杆84与蜗轮89之间。作为旋转构件的蜗轮89配设于第二外壳部13内的下端(另一端)侧的蜗轮配设部21。蜗轮89外周的齿轮部与蜗杆88啮合,通过驱动电动机86的驱动而使蜗轮89进行正转及反转。在蜗轮89的切换杆74侧的面上设有使凸轮接受部76向径向内方及径向外方移动的由规定形状的凹槽构成的凸轮部90。通过利用该凸轮部90使凸轮接受部76沿径向移动,而使切换杆74转动。需要说明的是,蜗轮89在驱动电动机86没有动作时由复位弹簧91保持于中立位置。另外,符号92表示具有用于供给使电动锁定单元动作的信号等的输入输出或驱动电力的连接器的电路基板。
这样,门锁装置10构成为,设有俯视L字形状的外壳11,在该外壳11的第一外壳部12的防护块25的内外面(厚度方向)上以重叠的方式配设弹键机构43、锁定机构53及打开机构64,在第二外壳部13仅配设切换机构73。因此,虽然第一外壳部12的厚度变大,但能减小第二外壳部13的横向宽度(面积)。因此,就外壳11整体而言,能实现小型化,而且能实现轻量化。并且,由于在第一外壳部12集中地配设用于打开门的机构43、53、64,因此,能降低组装误差,从而抑制动作不良的产生。
另外,将弹键机构43、锁定机构53及打开机构64在组装于作为独立个体的防护块25的状态下配设于外壳主体14,因此,能提高组装作业性。另外,防护块25为树脂制,因此,与例如将金属制的固定板38大幅延展来配设各构成部件的情况相比,能降低重量,实现进一步的轻量化。其中,被施加过度的负载的拨叉44和卡爪杆48由金属制的基体板36和固定板38轴支承为能旋转,因此,能防止动作不良的产生。
另外,在第一外壳部12内,在连杆60的端部的空间配设锁定板57及打开杆65、70。因此,能减薄包括打开机构64及弹键机构43在内的第一外壳部12的厚度,能使门锁装置10进一步小型化。并且,由于将旋转轴的轴线方向不同的打开杆65、70的轴支承部33、34设于第一外壳部12,因此,能削减部件个数,能降低制造成本。并且,由于使内部打开杆70的第二把手连结部72从第一外壳部12的下端向外方突出,因此,沿着连接线缆2流过来的水滴等不会向外壳11内浸入而能直接落下。其结果是,不需要另外设置防水用的盖等,因此,能使门锁装置10小型化且轻量化。
而且,在第二外壳部13内,以输出轴87位于蜗轮89与钥匙杆84之间的方式横向地配设驱动电动机86,因此,能将切换机构73集中地配置在与锁定机构53相对应的位置。因此,能使第二外壳部13进一步小型化。另外,在钥匙杆84与蜗轮89之间配设切换杆74,使手动操作及电动操作集中于一个切换杆74。而且,通过构成为利用切换杆74对配设于第一外壳部12的内表面侧的锁定机构53进行操作的结构,从而能减少收纳于第二外壳部13的部件,能使第二外壳部13进一步小型化。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门锁装置10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的结构,能进行各种变更。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锁定机构53,设置与卡爪杆48连结而一体转动的打开杆54,利用连杆60对打开杆54进行操作,而使卡爪杆48向卡止解除方向转动,但也可以构成为在卡爪杆48上设置贯通防护块25的操作接受部,而不设置打开杆54。另外,弹键机构43构成为具备拨叉44和卡爪杆48的结构,但只要是能与撞针1卡合或脱离的结构即可。另外,锁定机构53构成为具备打开杆54、锁定板57和连杆60的结构,但只要是能在可操作弹键机构43的开锁位置和不可操作弹键机构43的锁定位置之间移动的结构即可。另外,打开机构64构成为具备外部打开杆65和内部打开杆70的结构,但只要是至少具备内部打开杆70能够经由锁定机构53解除弹键机构43对撞针1的卡合的结构即可。另外,切换机构73构成为包括:具有切换杆74的内部锁定单元;具有钥匙转动件79、钥匙连杆83、钥匙输入杆82和钥匙杆84的外部锁定单元;具有驱动电动机86、蜗杆88和蜗轮89的电动锁定单元,但只要是能将上锁操作及解锁操作向锁定机构53传递而使锁定机构53切换的结构即可。

Claims (14)

1.一种门锁装置,其具备:
弹键机构,其能与设于车身的撞针卡合或脱离;
锁定机构,其能在可操作所述弹键机构的开锁位置和不可操作所述弹键机构的锁定位置之间移动;
打开机构,其具有内部打开杆,该内部打开杆将设于门的车内侧的内部门把手的操作向所述锁定机构传递,在所述锁定机构位于开锁位置时能解除所述弹键机构对所述撞针的卡合;
切换机构,其通过上锁操作将所述锁定机构切换至锁定位置,通过解锁操作将所述锁定机构切换至开锁位置,所述门锁装置的特征在于,
该门锁装置中设有外壳,该外壳具有:
第一外壳部,其沿着被铰链连接的所述门的外侧端面延伸,在外表面侧配设所述弹键机构且在内表面侧配设所述锁定机构及所述打开机构;
第二外壳部,其沿着与所述第一外壳部交叉的方向延伸,在该第二外壳部配设所述切换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通过第二外壳部沿着与第一外壳部正交的方向延伸而形成为俯视大致L字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具备:
外壳主体,其具有在所述门的外侧端面的内侧配置的第一配设部和沿着所述门配置的第二配设部;
防护块,其覆盖所述第一配设部的外表面侧;
盖构件,其覆盖所述第二配设部的外表面侧,
通过所述第一配设部和所述防护块来构成所述第一外壳部,通过所述第二配设部和所述盖构件来构成所述第二外壳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打开机构还具有将设于所述门的车外侧的外部门把手的操作力向所述锁定机构传递的外部打开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定机构具有:
连杆,其配设为能在可操作所述弹键机构的开锁位置和不可操作所述弹键机构的锁定位置之间摆动,且能进退移动;
锁定板,其配设于所述连杆的进退方向的一端侧,使所述连杆向锁定位置及开锁位置摆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外壳部的所述连杆的进退方向的另一端侧设置第一轴支承部和第二轴支承部,该第一轴支承部具有沿着与所述连杆的进退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轴线,该第二轴支承部具有沿着与所述连杆的进退方向及所述第一轴支承部的轴线正交的方向延伸的轴线,
所述外部打开杆能旋转地配设于所述第一轴支承部,并且所述外部打开杆的动作部连结于所述连杆的进退方向的另一端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部打开杆能旋转地配设于所述第二轴支承部,并且所述内部打开杆的动作部配置于所述外部打开杆或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部打开杆配置于所述弹键机构的下侧的位置且相对于所述连杆的另一端配置在所述弹键机构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外壳部具有一体组装的树脂制的防护块,
所述弹键机构配设于所述防护块的外表面侧,并且所述打开机构配设于所述防护块的内表面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键机构具有进行转动而能与所述撞针卡合或脱离的拨叉、及限制所述拨叉的转动而能维持所述撞针与所述拨叉的卡合状态的卡爪杆。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防护块的外表面侧配设具有供所述撞针进入的进入槽的基体板,并且在所述防护块的内表面侧配设金属制的固定板,所述基体板和所述固定板将所述拨叉及所述卡爪杆轴支承为能旋转。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定机构还具备打开杆,该打开杆配设于所述防护块的内表面侧,与配设于所述防护块的外表面侧的所述卡爪杆连结而一体地转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部打开杆配设得比所述弹键机构靠下侧,并且所述内部打开杆的与所述内部门把手连结的连结部从所述第一外壳部的下端向外方突出。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换机构具备切换杆,该切换杆与配设于所述第一外壳部内的所述锁定机构连结,通过上锁操作及解锁操作对所述锁定机构进行切换。
CN201310559558.9A 2012-11-12 2013-11-12 门锁装置 Active CN10380676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48564A JP6022312B2 (ja) 2012-11-12 2012-11-12 ドアロック装置
JP2012-248564 2012-11-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06765A true CN103806765A (zh) 2014-05-21
CN103806765B CN103806765B (zh) 2017-04-12

Family

ID=505560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559558.9A Active CN103806765B (zh) 2012-11-12 2013-11-12 门锁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022312B2 (zh)
CN (1) CN103806765B (zh)
DE (1) DE102013222701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99162A (zh) * 2012-12-27 2014-07-02 株式会社有信 门锁装置
CN105986710A (zh) * 2015-03-23 2016-10-05 株式会社有信 门锁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18820B2 (ja) * 2016-02-02 2019-12-11 株式会社ユーシン ドアラッチ装置
JP7377064B2 (ja) * 2019-10-28 2023-11-09 株式会社ユーシン ドアラッチ装置
JP7324118B2 (ja) * 2019-10-28 2023-08-09 株式会社ユーシン ドアラッチ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62904A (ja) * 2000-03-17 2001-09-26 Aisin Seiki Co Ltd 自動車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JP2004044217A (ja) * 2002-07-11 2004-02-12 Shin Caterpillar Mitsubishi Ltd 建設機械におけるドアのロック装置
CN101133224A (zh) * 2005-03-04 2008-02-27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锁定装置
CN102052022A (zh) * 2009-10-19 2011-05-11 株式会社有信 门锁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T1296291B1 (it) * 1997-07-31 1999-06-21 Roltra Morse Spa Serratura per una porta di un veicolo a struttura modulare.
JP4418319B2 (ja) * 2004-07-27 2010-02-17 株式会社大井製作所 自動車用ドアラッチ装置
WO2010110468A1 (ja) * 2009-03-24 2010-09-30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JP5627388B2 (ja) * 2010-10-20 2014-11-19 株式会社ユーシン ドアロック装置
WO2012102209A1 (ja) * 2011-01-28 2012-08-02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ドアロック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62904A (ja) * 2000-03-17 2001-09-26 Aisin Seiki Co Ltd 自動車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JP2004044217A (ja) * 2002-07-11 2004-02-12 Shin Caterpillar Mitsubishi Ltd 建設機械におけるドアのロック装置
CN101133224A (zh) * 2005-03-04 2008-02-27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锁定装置
CN102052022A (zh) * 2009-10-19 2011-05-11 株式会社有信 门锁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99162A (zh) * 2012-12-27 2014-07-02 株式会社有信 门锁装置
CN103899162B (zh) * 2012-12-27 2017-11-10 株式会社有信 门锁装置
CN105986710A (zh) * 2015-03-23 2016-10-05 株式会社有信 门锁装置
CN105986710B (zh) * 2015-03-23 2020-03-17 株式会社有信 门锁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3222701A1 (de) 2014-05-15
JP6022312B2 (ja) 2016-11-09
CN103806765B (zh) 2017-04-12
JP2014095266A (ja) 2014-05-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06765A (zh) 门锁装置
JP4755528B2 (ja) 車両用ドアラッチのリモートコントロール装置
JP4473918B2 (ja) 自動車用ドアラッチ装置
EP1600583B1 (en) Apparatus for locking and unlocking vehicle door
CN104179404B (zh) 门锁装置
US8029028B2 (en) Door lock device
JP6518011B2 (ja) ドアラッチシステム
CN203145622U (zh) 车辆用门锁装置
KR20060048346A (ko) 자동차의 잠금 장치
CN101802331A (zh) 汽车门锁装置
CN101713267B (zh) 门锁装置
CN101158257B (zh) 门锁装置
GB2477612A (en) Vehicle latch with double locking
RU2194837C2 (ru) Запирающие устройства для автомобильных дверей или других запорных элементов
CN103806749A (zh) 门锁装置
CN103835593A (zh) 门锁装置
CN104100155B (zh) 车门锁***
US11365567B2 (en) Power child lock system for vehicle
CN203879155U (zh) 一种车门锁
JP4875417B2 (ja) 車両のドア開閉装置
EP2112306B1 (en) Vehicle door latch apparatus
JP4700561B2 (ja) 車両用ドアラッチのリモートコントロール装置
JP4503055B2 (ja) ドアロック装置
CN103835594A (zh) 门锁装置
JP5022503B2 (ja) 車両用ドアラッチのリモートコントロール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