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02508B - 印刷控制装置以及印刷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印刷控制装置以及印刷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02508B
CN103802508B CN201310554184.1A CN201310554184A CN103802508B CN 103802508 B CN103802508 B CN 103802508B CN 201310554184 A CN201310554184 A CN 201310554184A CN 103802508 B CN103802508 B CN 10380250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k
printed medium
point
printing
met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55418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02508A (zh
Inventor
酒井宽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8025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025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025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0250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21Ink jet for multi-colour printing
    • B41J2/2107Ink jet for multi-colour prin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ink properties
    • B41J2/2114Ejecting specialized liquids, e.g. transparent or processing liqui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21Ink jet for multi-colour printing
    • B41J2/2132Print quality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dot disposition, e.g. for reducing white stripes or band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Ink Jet (AREA)
  • Particle Formation And Scattering Control In Inkjet Prin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印刷控制装置以及印刷控制方法,其能够灵活且高精度地对使用了金属油墨的印刷结果中的金属质感进行控制。所述印刷控制装置能够使用金属油墨来实现对印刷介质的印刷,并且对通过所述金属油墨而被形成在所述印刷介质上的金属油墨层的凹凸、和所述印刷介质上的所述金属油墨的点的疏密进行控制。通过对尺寸不同的多个所述金属油墨的点的使用比率进行调节,从而对所述金属油墨层的凹凸进行控制。

Description

印刷控制装置以及印刷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印刷控制装置以及印刷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能够使用金属油墨而对印刷介质执行印刷的打印机。通过使用金属油墨,从而能够对目视确认印刷结果的用户带来特殊的光泽感或金属质感(以下,总称为金属质感)。
此外,已知一种如下的技术,即,准备在表面上具有图像形成层的印刷用版材,利用喷墨记录头喷出使图像形成层溶解的溶剂,并使溶剂附着在图像形成层上从而将其溶解的技术(参照专利文献1)。
此外,已知一种在具有万线状的凹凸图案的光反射性金属层上层叠印刷层而形成的装饰部件(参照专利文献2)。
在通过使用金属油墨而实现的金属质感中存在多种质感,例如存在如下质感,即,在印刷结果的表面上赋予变化丰富(不均匀)或伴有颗粒感的光泽感的质感、或在印刷结果的表面上赋予均匀或镜面的光泽感的质感。应当实现何种金属质感取决于用户的需求。因此,需要能够更加灵活且高精度地在印刷结果中对用户所需的金属质感进行再现的印刷技术。另外,上述各个文献并未给出对于这种需求的解决方法的提示。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21292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179518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用于至少解决上述的课题而完成的发明,其提供一种能够灵活且高精度地对使用了金属油墨的印刷结果中的金属质感进行控制的技术。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为,一种印刷控制装置,其为能够使用金属油墨来实现对印刷介质的印刷的印刷控制装置,并且对通过所述金属油墨而被形成在所述印刷介质上的金属油墨层的凹凸、和所述印刷介质中的所述金属油墨的点的疏密进行控制。
根据该结构,由于对被形成在印刷介质上的金属油墨层的凹凸、和印刷介质中的金属油墨的点的疏密进行控制,因此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而灵活地对使用了金属油墨的印刷结果中的金属质感进行调节,从而高精度地对用户所需的金属质感进行再现。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方式,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印刷控制装置通过对尺寸不同的多个所述金属油墨的点的使用比率进行调节,从而对所述金属油墨层的凹凸进行控制。
此外,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方式,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印刷控制装置通过在将所述金属油墨层形成在所述印刷介质上之前,将用于使所述印刷介质的表面溶解的溶剂附着在所述印刷介质上以在该表面上形成凹凸,从而对所述金属油墨层的凹凸进行控制。
此外,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方式,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印刷控制装置通过对附着在所述印刷介质上的所述溶剂的点的尺寸进行调节,从而对所述表面的凹凸的形状进行调节。
此外,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方式,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印刷控制装置通过对使所述印刷介质的表面溶解的能力有所不同的多个所述溶剂的使用比率进行调节,从而对所述表面上的凹凸的形状进行调节。
此外,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方式,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印刷控制装置通过对附着在所述印刷介质上的所述溶剂的点的疏密进行调节,从而对所述表面的凹凸的形状进行调节。
此外,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方式,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印刷控制装置通过改变半色调处理的方法,从而对所述金属油墨的点的疏密进行控制,其中,所述半色调处理为,对针对于所述印刷介质的各个位置的、所述金属油墨的点的形成或不形成进行确定的处理。
本发明所涉及的技术思想并非仅通过印刷控制装置的方式来实现,也可以通过其他物体(装置)来具体化。此外,还能够掌握具有与上述的任一方式的印刷控制装置的特征相对应的工序的方法(印刷控制方法)的发明、使预定的硬件(计算机)执行该方法的印刷控制程序的发明、记录了该程序并能够由计算机进行读取的记录介质的发明。此外,印刷控制装置可以通过单个装置来实现,也可以通过多个装置的组合来实现。此外,也可以通过具备印刷功能的单个印刷装置来实现印刷控制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硬件结构以及软件结构的图。
图2为表示印刷头中的喷嘴排列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3为表示印刷控制处理的流程图。
图4为简单地例示伴有前处理的印刷的流程的图。
图5为简单地例示伴有前处理的印刷的流程的图。
图6为例示印刷介质的固定区域中的不同的点配置的图。
图7为例示指标设定画面的图。
图8为例示使点尺寸的使用比率不同的印刷结果的图。
图9为例示点分配表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1.装置的概要
图1概要性图示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硬件结构以及软件结构。在图1中,图示了作为个人计算机(PC)的计算机10、和打印机50。计算机10和/或打印机50相当于印刷控制装置。另外,计算机10以及打印机50、或者打印机50相当于印刷装置。此外,也可以说计算机10以及打印机50构成一个印刷***1。在计算机10中,CPU(Central Processing Unti:中央处理器)11通过将存储在硬盘驱动器(HDD)20等中的程序数据21在RAM(Random Access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12中展开,并在OS(Operating System:操作***)下实施遵照程序数据21的运算,从而执行用于对打印机50进行控制的打印机驱动器13。打印机驱动器13为,用于使CPU11执行图像数据取得部13a、印刷条件设定部13b、凹凸设定部13c、疏密设定部13d、印刷控制部13e等各功能的程序。上述各功能将在后文中进行叙述。
在计算机10上连接有作为显示部的显示器30,在显示器30中显示有各个处理所需的用户界面(UI)画面。此外,计算机10适当具备例如通过键盘、鼠标、触控板或触摸面板等而实现的操作部40,各个处理所需的指示由用户经由操作部40而输入。此外,在计算机10上连接有打印机50。如后文所述,在计算机10中,通过打印机驱动器13的功能,而基于表现了印刷对象图像的图像数据来生成印刷命令,并且印刷命令被发送至打印机50。
在打印机50中,CPU51通过将存储在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53等存储器中的程序数据54在RAM52中展开并在OS下实施遵照程序数据54的运算,从而执行用于对本机进行控制的固件FW。固件FW通过对从计算机10发送来的印刷命令进行解释,并提取印刷数据,向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56发送,从而能够执行基于印刷数据的印刷。此外,固件FW也能够从安装在未图示的外部连接用的连接器上的存储卡、或外部装置(例如计算机10)等取得表现了印刷对象图像的图像数据,并基于所取得的图像数据来生成印刷数据。在以这种方式通过固件FW的功能而生成印刷数据的情况下,印刷数据也被输送至ASIC56。
ASIC56取得印刷数据,并根据印刷数据,而生成用于对输送机构57、滑架电机58、或印刷头62进行驱动的驱动信号。打印机50具备滑架60,滑架60搭载了多种油墨中的每一种油墨的墨盒61。在图1的示例中,搭载有与蓝绿色(C)、品红色(M)、黄色(Y)、黑色(K)、金属(Mt)、溶剂(S)的各种油墨相对应的墨盒61。在本实施方式中,金属(Mt)油墨为,例如含有金属颜料并显现出金属质感的油墨,可以包含公知的油墨并采用各种Mt油墨。此外,溶剂(S)油墨是指,具有在附着于某种印刷介质(例如,氯乙烯类的介质)上时对该介质进行溶解的功能的液体。作为溶剂油墨所包含的溶剂,可以考虑例如二甘醇、二***、γ-丁内酯等有机性溶媒。
另外,打印机50所使用的油墨的具体种类或数量并不局限于上述情况,例如可以使用浅蓝绿色、浅品红色、橙色、绿色、灰色、浅灰色、白色…等各种油墨。此外,墨盒61可以不被搭载于滑架60上而是被设置在打印机50内的预定位置处。滑架60具备从多个喷嘴喷射(喷出)由各个墨盒61供给的油墨的印刷头62。
图2通过一个示例而图示了印刷头62的下表面(与印刷介质相对的面)上的喷嘴的排列。在印刷头62的下表面上形成多个喷嘴列,在图2的示例中,形成有由用于喷出Mt油墨的多个喷嘴Nz构成的喷嘴列MtN、由用于喷出C油墨的多个喷嘴Nz构成的喷嘴列CN、由用于喷出M油墨的多个喷嘴Nz构成的喷嘴列MN、由用于喷出Y油墨的多个喷嘴Nz构成的喷嘴列YN、由用于喷出K油墨的多个喷嘴Nz构成的喷嘴列KN、由用于喷出S油墨的多个喷嘴Nz构成的喷嘴列SN。构成一个喷嘴列的多个喷嘴沿着固定的方向(副扫描方向)以固定的喷嘴间距而排列。与一个油墨种类相对应的喷嘴列并非仅由沿着副扫描方向而排列的一列喷嘴列构成,例如也可以由平行且在副扫描方向上错开预定间距的多列喷嘴列构成。
在印刷头62内,相对于各个喷嘴,而设置有用于使油墨滴(点)从喷嘴喷出的压电元件。压电元件在被施加驱动信号时将发生变形,从而使点从对应的喷嘴喷出。在本实施方式中,印刷头62能够根据驱动信号的波形而从各个喷嘴喷出每一个点的尺寸(点径)有所不同(每一个点的油墨量有所不同)的多种点。例如,设定为各个喷嘴喷出尺寸不同的两种点,此处,将尺寸较大的点称为大点,而将尺寸较小的点称为小点。当然,从各个喷嘴喷出的点的尺寸并不局限于两种,也可以采用能够喷出三种以上不同尺寸的点的结构。
输送机构57(图1)具有未图示的电机及辊,通过被ASIC56驱动控制,从而沿着副扫描方向从上游侧向下游侧(参照图2)输送印刷介质。副扫描方向上的从上游侧向下游侧的朝向相当于印刷介质的输送方向。此外,输送机构57也能够从该下游侧朝向上游侧而输送印刷介质,将这种从下游侧向上游侧的输送称为回送。
通过由ASIC56控制滑架电机58的驱动,从而滑架60(以及印刷头62)沿着与副扫描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主扫描方向)而进行移动(主扫描),并且ASIC56随着主扫描而使印刷头62在预定时刻从各个喷嘴喷出油墨。由此,点附着在印刷介质上,从而在印刷介质上形成了印刷对象图像。打印机50还具有操作面板59。操作面板59包括显示部(例如液晶面板)、形成于显示部内的触摸面板、各种按钮及按键,接受来自用户的输入、并将需要的UI画面显示在显示部上。另外,打印机50除了如上述那种印刷头在主扫描方向上进行移动的串行打印机的类型以外,还可以为具备在主扫描方向上排列并固定有多个喷嘴的行式印刷头的机种等。
2.印刷控制处理
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上述的结构为前提,以下对至少使用Mt油墨而使打印机50印刷印刷对象图像的印刷控制处理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印刷控制处理中,对通过Mt油墨而被形成在印刷介质上的金属油墨层(Mt油墨层)的凹凸和印刷介质上的Mt油墨的点的疏密进行控制。该处理大致分为伴有“前处理”的处理和未伴有“前处理”的处理。前处理是指,在向印刷介质喷出在印刷对象图像的形成中所使用的Mt油墨或其他的C、M、Y、K油墨之前,向印刷介质喷出S油墨以使印刷介质的表面溶解,从而在该表面上形成凹凸的处理。作为用于实现伴有“前处理”的处理的具体方法,可以考虑将打印机50所具有的喷嘴分为多个喷嘴组,并且每个喷嘴组喷出不同的油墨的方法。
例如,如图2所示,将印刷头62所具有的多个喷嘴Nz在副扫描方向上的大致中央位置处分为上游侧的喷嘴组62a与下游侧的喷嘴组62b。然后,对于沿着输送方向而被输送并在喷嘴组62a下通过的印刷介质,由喷嘴列SN中的属于喷嘴组62a的喷嘴Nz喷出油墨S从而进行前处理。然后,对于在喷嘴组62b下通过的、实施了前处理的印刷介质,由属于喷嘴组62b的喷嘴Nz喷出Mt油墨或其他的C、M、Y、K油墨从而形成印刷对象图像。或者,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打印机50具备上游侧的印刷头以及下游侧的印刷头这两个独立的印刷头。也就是说,对于沿着输送方向而被输送并在上游侧的印刷头下通过的印刷介质,从上游侧的印刷头(第一喷嘴组)喷出油墨S从而进行前处理。然后,对于在下游侧的印刷头下通过的、实施了前处理的印刷介质,从下游侧的印刷头(第二喷嘴组)喷出Mt油墨或其他的C、M、Y、K油墨从而形成印刷对象图像。
而且,为了实现伴有“前处理”的处理,还可以加入所述回送。也就是说,在由上游侧的喷嘴组(上游侧的印刷头)实施的、对于印刷介质的前处理结束之后,对印刷介质进行回送而将印刷介质拉回至预定的输送开始位置,之后,再次对印刷介质进行输送并从下游侧的喷嘴组(下游侧的印刷头)喷出Mt油墨或其他的C、M、Y、K油墨从而形成印刷对象图像。而且,在加入回送而进行伴有“前处理”的处理的情况下,也可以不将打印机50所具有的喷嘴分为多个喷嘴组。根据未加入回送的印刷,能够通过沿着输送方向的一次印刷介质的输送,来实施前处理以及印刷对象图像的印刷,由此有助于印刷时间的缩短化。另一方面,根据加入了回送的印刷,由于从执行前处理到开始印刷印刷对象图像为止,能够确保S油墨干燥的时间,因此容易获得洇渗等较少的良好的画质。
图3通过流程图图示了本实施方式的印刷控制处理。此处,设定为CPU11通过打印机驱动器13(印刷控制程序)而执行该流程图的情况来进行说明。通过用户对操作部40进行操作,从而成为任意的应用软件被启动,且任意的印刷对象图像被指定的状态。然后,用户对操作部40进行操作从而使印刷条件设定用的UI画面显示在显示器30上。在这种状态下,打印机驱动器13接受印刷条件(步骤S100)。也就是说,印刷条件设定部13b经由UI画面,而遵照用户输入来接受使打印机50对印刷对象图像进行印刷时的印刷条件。例如,根据用户输入来接受印刷介质的种类、印刷速度、印刷的朝向、对于介质表面的编排、是否需要双面印刷等各种印刷条件。
此外,印刷条件设定部13b经由UI画面,而遵照用户输入来接受印刷对象图像的印刷结果中的金属质感的指标(步骤S110)。此处,作为用户对由Mt油墨形成的印刷物进行观察时所识别的金属质感,例如有变化丰富(不均匀)或伴有颗粒感的光泽感、均匀或镜面的光泽感。对于变化丰富(不均匀)或伴有颗粒感的光泽感,若按照用户的感觉则可以表现为“闪耀感”等,以下称为“第一金属质感”。另一方面,对于均匀或镜面的光泽感,若按照用户的感觉则可以表现为“光亮感”等,以下称为“第二金属质感”。所述指标为,表示将第一金属质感和第二金属质感中的哪一个以何种程度优先的指标,例如,用户可以从被设定在UI画面上的指标的数值范围或选项中任意选择。
接下来,凹凸设定部13c根据在步骤S110中所接受的金属质感的指标,而对Mt油墨层的凹凸的程度进行设定(步骤S120)。指标越为第一金属质感的优先程度较高的指标,则凹凸设定部13c将凹凸的程度设定得越高。
此外,疏密设定部13d根据在步骤S110中所接受的金属质感的指标,而对Mt油墨的点的疏密的程度进行设定(步骤S130)。指标越为第一金属质感的优先程度较高的指标,则疏密设定部13d越将疏密的程度设定为高密度侧。
接下来,印刷控制部13e根据表示印刷对象图像的图像数据来生成印刷数据(步骤S140)。概略而言,印刷控制部13e执行使该图像数据的像素数与打印机50的印刷分辨率相对应的分辨率转换处理、将图像数据的表色系转换为打印机50所使用的油墨表色系的色转换处理、将色转换处理后的各个像素的灰度分配为针对尺寸不同的每个点的灰度(点形成量)的点分配处理、将各个像素的灰度(点形成量)转换为对任意尺寸的点的喷出或不喷出进行规定的信息(半色调数据)的半色调(HT)处理、生成遵照应当向打印机50传送的顺序来对半色调数据进行了排序的印刷数据的栅格化处理等。印刷控制部13e在伴有所述“前处理”的处理被指定的情况下,对在前处理中喷出的S油墨进行了规定的S油墨数据,也作为印刷数据的一种而生成。
印刷控制部13e在这种印刷数据的生成过程中,根据在步骤S120中所设定的凹凸的程度、和在步骤S130中所设定的疏密的程度来改变处理内容。也就是说,如果所设定的凹凸的程度或疏密的程度不同,则所生成的印刷数据也不同,以这种方式生成不同的印刷数据,相当于对Mt油墨层的凹凸和Mt油墨的点的疏密进行控制。
然后,印刷控制部13e生成包括印刷数据在内的印刷命令,并将该印刷命令向打印机50发送(步骤S150)。在印刷命令中还包含有所接受的所述印刷条件的设定信息、与前处理的有无或回送的有无相关的设定信息。其结果为,打印机50执行遵照所发送的印刷命令的印刷。
实施例1:
接下来,将遵照图3的印刷控制处理的具体示例作为实施例1来进行说明。在实施例1中,对采用了伴有所述“前处理”的处理的情况进行说明。是否伴有“前处理”,例如由在步骤S100中通过用户输入而接受的印刷介质的种类来决定。印刷条件设定部13b在所接受的印刷介质的种类为适合于前处理的预定的印刷介质(例如,氯乙烯类的介质)的情况下,设定为伴有“前处理”的处理。另一方面,印刷条件设定部13b在所接受的印刷介质的种类为不适合于前处理的(即使附着S油墨也难以溶解)的预定的印刷介质(例如,PET薄膜)的情况下,设定为不伴有“前处理”的处理。或者,印刷条件设定部13b也可以经由UI画面,而通过用户输入来接受并设定是否伴有“前处理”。此外,印刷条件设定部13b也可以在设定为伴有“前处理”的处理的情况下,经由UI画面,而通过用户输入来接受回送的有无。
当设定为伴有所述“前处理”的处理时,凹凸设定部13c根据在步骤S110中所接受的金属质感的指标,而对S油墨的点的尺寸以及印刷分辨率dpi(疏密的一种)进行设定(步骤S120)。例如,凹凸设定部13c从作为数据而预先准备的点尺寸以及印刷分辨率的组合之中选择与金属质感的指标相应的组合而进行设定。
图4以及图5使用印刷介质P的截面而例示了由打印机50实施的包括前处理在内的印刷的流程。图4A以及图4B图示了以第一组合所涉及的点尺寸以及印刷分辨率(大点以及第一印刷分辨率)来向印刷介质P喷出S油墨,由此使印刷介质P的表面的一部分溶解的情况。另一方面,图5A以及图5B图示了以第二组合所涉及的点尺寸以及印刷分辨率(小点以及分辨率与第一印刷分辨率相比较高的第二印刷分辨率)来向印刷介质P喷出S油墨,由此使印刷介质P的表面的一部分溶解的情况。通过图4A及图4B、与图5A及图5B的比较可知,S油墨的点尺寸较大且印刷分辨率较低的一方,在印刷介质P上所形成的凹凸较大(深)并且凹凸的产生周期较低。当在印刷介质P上所形成的凹凸较大且凹凸的产生周期较低时,表面的粗糙度(凹凸)将更加显著。因此,当在形成有如图4B这种凹凸的表面上随后形成Mt油墨层时(参照图4C),将能够使用户更强烈地识别出“第一金属质感”。另一方面,当在形成有如图5B这种凹凸的表面(粗糙度较不明显的表面)上随后形成Mt油墨层时(参照图5C),将能够使用户更强烈地识别出“第二金属质感”。
因此,在所述指标表示第一金属质感的优先程度较高的情况下,凹凸设定部13c例如从预先准备的点尺寸以及印刷分辨率的组合中,选择如在图4A中所说明的这种点尺寸以及印刷分辨率的组合而进行设定。另一方面,在所述指标表示第二金属质感的优先程度较高的情况下,凹凸设定部13c例如从预先准备的点尺寸以及印刷分辨率的组合之中,选择如在图5A中所说明的这种点尺寸以及印刷分辨率的组合而进行设定。当然,凹凸设定部13c可选择的点尺寸以及印刷分辨率的组合的种类无需限定于两种,也可以根据用户可选择的所述指标来准备该组合。此外,在凹凸设定部13c可选择的点尺寸以及印刷分辨率的组合之间,只需至少点尺寸以及印刷分辨率中的一方不同即可。此外,也可以根据用户可选择的所述指标而使点尺寸的比率不同(所述指标越为第一金属质感的优先程度较高的指标,则越增大大点的产生比率)。
总之,所述指标越为第一金属质感的优先程度较高的指标,则凹凸设定部13c越设定如使印刷介质表面的凹凸更为明显的这种S油墨的点的尺寸(尺寸的比率)以及印刷分辨率。印刷介质表面的凹凸的形状为,直接对而后被形成在该表面上的Mt油墨层的凹凸的形状造成影响的要素。因此,对S油墨的点的尺寸(尺寸的比率)以及印刷分辨率进行设定的处理,相当于对Mt油墨层的凹凸的程度进行设定的处理。
接下来,疏密设定部13d根据在步骤S110中所接受的金属质感的指标,来设定针对Mt油墨的灰度所应用的HT处理的方法(步骤S130)。HT处理能够通过使其方法不同而使印刷结果中的点的分散性不同。可以说当点的分散性较高时将实现整体平坦的画质,而当点的分散性较低时将实现颗粒感较为明显的画质。
例如,当对作为HT处理的抖动法和误差扩散法进行比较时,使用误差扩散法时,点的分散性更高。此外,即使在抖动法的情况下,通过准备点分散型的抖动掩膜及点集中型的抖动掩膜等特性不同的多个抖动掩膜,并采用使用了不同抖动掩膜的抖动法中的某一个,从而也能够使点的分散性不同。此外,即使在误差扩散法的情况下,通过准备针对每个像素而使用的阈值或误差的扩散方向有所不同的多个误差扩散法,并采用某一个误差扩散法,从而也能够使点的分散性不同。总之,所述指标越为第一金属质感的优先程度较高的指标,则疏密设定部13d越会从预先准备的多个HT处理中,选择使点的分散性更低的HT处理而进行设定。
图6例示了印刷介质上的固定区域(由点划线所形成的矩形)中的点(白色圆圈)的配置。图6A图示了基于分散性较低的HT处理的结果的点的配置,图6B图示了基于分散性较高的HT处理的结果的点的配置。根据图6A,由于点的分散性较低,因此在所述固定区域内的多个部位处成为局部较密地形成有点的状态。因此,可以说图6A这种Mt油墨的点的配置的颗粒感较强,从而能使用户更强烈地识别出“第一金属质感”。另一方面,根据图6B,由于点的分散性较高,因此不会出现点局部较密的情况,在所述固定区域的整个区域内,点被大致均匀地形成。因此,可以说图6B这种Mt油墨的点的配置的颗粒感较弱,从而能够使用户更强烈地识别出“第二金属质感”。如此,点的分散性的差异也是印刷结果中的局部的点的疏密的差异。因此,对针对Mt油墨的灰度所应用的HT处理的方法进行设定的处理,相当于对Mt油墨的点的疏密的程度进行设定的处理。
在步骤S140中,印刷控制部13e遵照以上述的方式在步骤S120中所设定的点尺寸(尺寸的比率)以及印刷分辨率,来生成对各个像素位置处的S油墨的点尺寸以及喷出或不喷出进行了规定的S油墨数据。此外,在步骤S140中,图像数据取得部13a取得表现了印刷对象图像的图像数据。该图像数据从HDD20或安装于未图示的外部连接用的连接器上的存储卡等预定的储存区域中被取得。该图像数据为,例如每个像素均具有红色(R)、绿色(G)、蓝色(B)的灰度的RGB图像。印刷控制部13e将该RGB图像的各个像素的灰度(R、G、B)色转换为油墨量的灰度(C、M、Y、K、Mt)。色转换能够通过参照预先规定了(R、G、B)与(C、M、Y、K、Mt)之间的对应关系并保存于HDD20等中的色转换一览表等来执行。
印刷控制部13e对通过色转换而得到的各个像素的油墨量的灰度(C、M、Y、K、Mt)执行点分配处理,并执行HT处理。此时,至少对表示Mt油墨的油墨量的灰度(点形成量),应用以上述的方式在步骤S130中所设定的HT处理的方法。之后,以上述的方式生成印刷命令,并向打印机50发送印刷命令(步骤S150)。其结果为,在打印机50中,对印刷命令进行解释,从而执行前处理(遵照S油墨数据的S油墨向印刷介质的喷出、或回送),还执行遵照根据印刷对象图像的图像数据而生成的印刷数据的、Mt油墨或其他的C、M、Y、K油墨向印刷介质的喷出。
如此,根据实施例1,根据用户任意指示的金属质感的指标,来控制在印刷介质上所形成的Mt油墨层的凹凸和印刷介质上的Mt油墨的点的疏密。也就是说,由于根据该指标来调节在前处理中所使用的S油墨的至少点尺寸,并且变更对Mt油墨的点的形成或不形成进行确定的HT处理的方法,因此印刷介质表面上的凹凸形状(≒Mt油墨层的凹凸形状)被控制,并且Mt油墨的点的疏密被控制。即,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而灵活地对使用了Mt油墨的印刷结果中的金属质感进行调节,从而高精度地对用户所期望的金属质感(增强第一金属质感或者增强第二金属质感等)进行再现。
实施例2:
接下来,将遵照图3的印刷控制处理的其他的具体示例作为实施例2来进行说明。在实施例2中,对采用了不伴有所述“前处理”的处理的情况进行说明。
图7例示了在步骤S110中作为UI画面的一种而被显示在显示器30上的指标设定画面31。在指标设定画面31中包含有如图示这种表示了指标、油墨量以及点数之间的相关性的曲线图。在该曲线图中,在横轴上规定了指标的数值范围(例如,0~10),在纵轴上规定了油墨量以及点数。而且,根据指标的变化来表示为了实现固定的油墨量m所需的小点数(双点划线)以及大点数(点划线)。在指标的值为最小值的情况下,表示仅通过小点来实现油墨量m,在该指标的值为最大值的情况下,表示仅通过大点来实现油墨量m。由于点尺寸越大则给用户带来的颗粒感越高,因此指标的值越大则表示“第一金属质感”的优先程度越高,而指标的值越小则表示“第二金属质感”的优先程度越高。
用户能够一边参照这种曲线图一边任意地选择指标的值。例如,如图7所示,指标设定画面31可以对用于选择指标的值的滑动条31a进行显示。用户能够通过对操作部40进行操作而在指标的最小值到最大值之间,任意拖动滑动条31a的位置,从而选择预期的指标。当然,指标设定画面31的具体的设计并不局限于上述方式,只需为用户能够直接或间接地输入金属质感的指标的方式即可。
当设定为不伴有所述“前处理”的处理时,凹凸设定部13c将根据在步骤S110中由印刷条件设定部13b所接受的所述金属质感的指标,而对Mt油墨的点尺寸的使用比率进行设定(步骤S120)。
图8A以及图8B使用印刷介质P的截面而例示了以使Mt油墨的点尺寸的使用比率不同的方式来实施印刷的情况。此处,作为极端的示例,在图8A中图示了仅使用Mt油墨的小点的情况,在图8B中图示了以大致1:1的比率使用Mt油墨的小点与大点的情况。根据附图可知,大点的比率较高的一方(图8B),在印刷介质P上所形成的的凹凸更大且表面的粗糙度更为明显。因此,与图8A的Mt油墨的层相比,图8B的Mt油墨的层使用户更强烈地识别出“第一金属质感”。因此,凹凸设定部13c在所述指标表示第一金属质感的优先程度较高的情况下,设定为,针对于Mt油墨而提高大点的使用比率,在所述指标表示第二金属质感的优先程度较高的情况下,设定为,针对于Mt油墨而提高小点的使用比率。作为这种情况下的具体方法,例如凹凸设定部13c通过对预先准备的点分配表进行调节,从而对Mt油墨的点尺寸的使用比率进行设定。
图9例示了点分配表22。点分配表22例如针对打印机50所使用的每种油墨而被预先生成,并被保存于HDD20等中。在图9中,图示了与Mt油墨相关的点分配表22。点分配表22为,将表示油墨量的灰度(0~255)转换为每个小点、大点的点形成量(灰度0~255)的表,并被用于点分配处理。此处,对点分配表22的生成方法的一个示例进行最简单地说明。首先,求出小点相对于大点的代替比率X1。代替比率X1是指,为了实现与打印机向印刷介质喷出的一个(Mt油墨的)大点的色彩值同等的色彩值,而应当通过该打印机向印刷介质喷出的(Mt油墨的)小点的数量。
接下来,如图9的点划线所示,在假设了印刷中仅使用大点的情况下,定义为当输入灰度在0~255的范围内线性(直线)增加时,大点的点形成量将在0~255的范围内线性增加(成比例)的相关关系。接下来,实施用小点的形成量来代替大点的形成量的处理。此处,将小点的形成量的最大值设定为a1·X1。由于小点的代替比率为X1,用点划线表示的仅有大点的相关关系为斜率为1的直线,因此对于小点而言成为斜率为X1的直线。因此,在向小点的点形成量转换的表(函数)中,针对输入灰度0~a1,设为斜率为X1的直线,针对输入灰度a1~255,设为斜率为-a1·X1/(255-a1)的直线(实线)。其结果为,大点的形成量在输入灰度0~a1的范围内成为0,在输入灰度a1~255中成为附图中的双点划线所示的点形成量。
在存在这种成为基准的点分配表22的前提下,在步骤S120中,凹凸设定部13c根据所述指标而对该成为基准的点分配表22中的小点的形成量的最大值a1·X1进行变更(增减),从而对点分配表22进行调节(再构建)。但是,当所述指标为中间值(在图7的示例中为“5”)的情况下,不实施小点的形成量的最大值a1·X1的变更。当所述指标为中间值以外的值的情况下,将小点的形成量的最大值a1·X1变更为根据所述指标而预先确定的值。此时,所述指标的值为越高的值,则变更后的最大值a1·X1成为越低的值,而所述指标的值为越低的值,则变更后的最大值a1·X1成为越高的值。如上文所述,代替比率X1为已知。因此,点分配表22所规定的小点用的表的顶点位置(最大点形成量)以及大点的产生起始点a1的位置根据所述指标而被变更。
具体而言,在所述指标高于中间值的情况下,小点用的表的顶点位置将降低,大点的产生起始点a1也会降低。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对所述成为基准的点分配表22与调节后的点分配表22进行比较,则调节后的点分配表22成为减少小点的形成量、增加大点的形成量的表。即,提升大点的使用比率。另一方面,在所述指标低于中间值的情况下,小点用的表的顶点位置将上升,大点的产生起始点a1也会上升。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对所述成为基准的点分配表22与调节后的点分配表22进行比较,则调节后的点分配表22成为增加小点的形成量、减少大点的形成量的表。即,提升小点的使用比率。
如上文所述,Mt油墨的尺寸不同的点的使用比率为,直接对在印刷介质上所形成的Mt油墨层的凹凸的形状造成影响的因素。因此,对Mt油墨的点尺寸的使用比率进行设定的处理,相当于对Mt油墨层的凹凸的程度进行设定的处理。另外,接下来的步骤S130的处理在实施例1与实施例2中没有特别的差异,因此省略说明。
在步骤S140中,印刷控制部13e对于通过所述色转换而获得的各个像素的油墨量的灰度(C、M、Y、K、Mt),使用针对每个油墨种类的点分配表来执行点分配处理。此时,针对于Mt油墨的灰度,遵照以上述的方式在步骤S120中所调节的点分配表22来执行点分配处理。之后,以上述的方式执行HT处理等,并向打印机50发送印刷命令(步骤S150)。其结果为,在打印机50中,通过对印刷命令进行解释,从而执行遵照根据印刷对象图像的图像数据而生成的印刷数据的、Mt油墨或其他的C、M、Y、K油墨向印刷介质的喷出。
如此,在实施例2中,也根据用户任意指示的金属质感的指标来控制在印刷介质上所形成的Mt油墨层的凹凸和印刷介质上的Mt油墨的点的疏密。特别是,通过根据该指标来变更Mt油墨的点尺寸的使用比率,从而控制了Mt油墨层的凹凸形状。即,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而灵活地对使用了Mt油墨的印刷结果中的金属质感进行调节,从而高精度地对用户所期望的金属质感(增强第一金属质感或者增强第二金属质感等)进行再现。
3.改变例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或实施例,可以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在各种方式中实施,例如还可以为如下的改变例。对上述的实施方式、实施例以及以下的各个改变例进行适当组合的内容也属于本发明的公开范围。
改变例1:
虽然在所述实施例1中,通过对在前处理中所使用的S油墨的点尺寸或印刷分辨率进行调节,从而对印刷介质表面上的凹凸形状进行调节,但使用了S油墨的印刷介质表面的凹凸形状的调节并不局限于这种方法。打印机50能够分别通过预定的喷嘴列而喷出使印刷介质的表面溶解的能力有所不同的多个溶剂油墨(例如,S1油墨、S2油墨)。此处设定为,与S2油墨相比,S1油墨使印刷介质溶解的能力较高。在所涉及的状况下,当设定为伴有所述“前处理”的处理时,凹凸设定部13c根据在步骤S110中所接受的金属质感的指标,而对S1油墨和S2油墨的使用比率进行设定(步骤S120)。
在前处理中所使用的S油墨的总量之中S1油墨所占的比率越高,则印刷介质的表面越被较多地溶解,从而成为凹凸明显的形状。因此,所述指标越为第一金属质感的优先程度较高的指标,则凹凸设定部13c将S1油墨的使用比率设定得越低(S2油墨的使用比率设定得越低)。在步骤S140中,印刷控制部13e遵照以上述的方式在步骤S120中所设定的S1油墨与S2油墨的使用比率,来生成对各个像素位置处的S1油墨或S2油墨的喷出或不喷出进行了规定的S油墨数据。即,通过对不同的多个溶剂油墨的使用比率进行调节,从而能够对印刷介质表面的凹凸形状进行调节。所涉及的方法在采用不具有喷出不同尺寸的点的功能的打印机的情况下为优选。
改变例2:
使用了S油墨的印刷介质表面上的凹凸形状的调节还可以通过其他方法来实现。例如,在设定为伴有所述“前处理”的处理的情况下,凹凸设定部13c根据在步骤S110中所接受的金属质感的指标,而对S油墨的点的疏密进行调节(步骤S120)。此处所说的疏密的调节是指,与所述步骤S130大致相同的考虑,根据所述指标而对生成S油墨数据时的HT处理的方法进行设定。在这种情况下,所述指标越为第一金属质感的优先程度较高的指标,则凹凸设定部13c越从预先准备的多个HT处理中,选择使点的分散性更低的HT处理而进行设定。
在步骤S140中,印刷控制部13e为了生成对各个像素位置处的S油墨的喷出或不喷出进行规定的S油墨数据,而实施以上述的方式在步骤S120中所设定的HT处理(对于每个像素均具有表示S油墨的油墨量的灰度的图像应用该HT处理)。通过利用打印机50来执行基于以这种方式生成的S油墨数据的前处理,从而可获得例如通过S油墨的点的附着而生成的凹凸在整个表面上均匀地被形成的印刷介质,或相反地,该凹凸以不均匀分布的方式而形成(颗粒感较高)的印刷介质。即,通过对S油墨的点的疏密进行调节,从而能够对印刷介质表面的凹凸形状进行调节。所涉及的方法在采用不具有喷出不同尺寸的点的功能或喷出多种S油墨的功能的打印机的情况下为优选。
当然,关于使用了S油墨的印刷介质表面的凹凸形状的调节,凹凸设定部13c可以组合实施例1、变形例1以及变形例2的全部或其中一部分。例如,可以根据所述指标而对在前处理中所使用的多种S油墨的使用比率、这些S油墨的点尺寸、疏密(HT处理的方法)进行调节。此外,虽然在实施例1中,提到了通过改变作为S油墨的疏密的一种的印刷分辨率dpi从而对S油墨的疏密进行控制的方式,但也可以在将印刷分辨率dpi设为相同的条件下,根据金属质感的指标来改变S油墨的疏密。例如,可以如上文所述那样,通过改变前处理中的对于S油墨的HT处理的设定,从而对该疏密进行控制。
改变例3:
关于Mt油墨层的凹凸控制,可以组合实施例1(包括改变例1、2)以及实施例2。也就是说,可以根据所述指标,通过S油墨而对印刷介质的凹凸形状进行调节,且对Mt油墨的点尺寸的使用比率进行调节,从而对Mt油墨层的凹凸进行调节。
改变例4:
虽然在上文中以计算机10执行印刷控制处理的情况为例而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在打印机50内实施印刷控制处理。也就是说,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通过打印机50的CPU51执行固件FW(印刷控制程序),从而在打印机50内实现图像数据取得部13a、印刷条件设定部13b、凹凸设定部13c、疏密设定部13d、印刷控制部13e等的上述各个功能,并实现图3的流程图。此外,CPU51经由操作面板59而从用户接受关于印刷对象图像的印刷条件、上述指标等。此外,可以在操作面板59所具备的显示部上实施指标设定画面31等的显示。或者可以通过打印机驱动器13和固件FW来分担实现图3的流程图。
符号说明
10…计算机;11…CPU;12…RAM;13…打印机驱动器;13a…图像数据取得部;13b…印刷条件设定部;13c…凹凸设定部;13d…疏密设定部;13e…印刷控制部;20…HDD;21…程序数据;22…点分配表;30…显示器;31…指标设定画面;40…操作部;50…打印机;51…CPU;52…RAM;53…ROM;59…操作面板;61…墨盒;62…印刷头。

Claims (8)

1.一种印刷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能够使用金属油墨来实现对印刷介质的印刷,
所述印刷控制装置根据所接受的金属质感的指标,而对通过所述金属油墨而被形成在所述印刷介质上的金属油墨层的凹凸、和所述印刷介质上的所述金属油墨的点的疏密进行控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通过对尺寸不同的多个所述金属油墨的点的使用比率进行调节,从而对所述金属油墨层的凹凸进行控制。
3.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印刷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通过在将所述金属油墨层形成在所述印刷介质上之前,将用于使所述印刷介质的表面溶解的溶剂附着在所述印刷介质上以在该表面上形成凹凸,从而对所述金属油墨层的凹凸进行控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印刷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通过对附着在所述印刷介质上的所述溶剂的点的尺寸进行调节,从而对所述表面的凹凸的形状进行调节。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印刷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通过对使所述印刷介质的表面溶解的能力有所不同的多个所述溶剂的使用比率进行调节,从而对所述表面的凹凸的形状进行调节。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印刷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通过对附着在所述印刷介质上的所述溶剂的点的疏密进行调节,从而对所述表面的凹凸的形状进行调节。
7.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印刷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通过改变半色调处理的方法,从而对所述金属油墨的点的疏密进行控制,其中,所述半色调处理为,对针对于所述印刷介质的各个位置的、所述金属油墨的点的形成或非形成进行确定的处理。
8.一种印刷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使用金属油墨来实现对印刷介质的印刷,
在所述印刷控制方法中,根据所接受的金属质感的指标,而对通过所述金属油墨而被形成在所述印刷介质上的金属油墨层的凹凸、和所述印刷介质上的所述金属油墨的点的疏密进行控制。
CN201310554184.1A 2012-11-08 2013-11-08 印刷控制装置以及印刷控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80250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46350A JP6051797B2 (ja) 2012-11-08 2012-11-08 印刷制御装置および印刷制御方法
JP2012-246350 2012-11-0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02508A CN103802508A (zh) 2014-05-21
CN103802508B true CN103802508B (zh) 2017-06-23

Family

ID=506219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554184.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802508B (zh) 2012-11-08 2013-11-08 印刷控制装置以及印刷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114628B2 (zh)
JP (1) JP6051797B2 (zh)
CN (1) CN10380250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6013671A (ja) * 2014-07-03 2016-01-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凹凸形成装置および凹凸形成方法
JP6451109B2 (ja) * 2014-07-10 2019-01-1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および、液体吐出装置の制御方法
JP6532208B2 (ja) * 2014-10-07 2019-06-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凹凸形成装置、凹凸形成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FR3033506B1 (fr) * 2015-03-11 2020-02-21 Reydel Automotive B.V. Procede et installation de revetement d'un corps avec formation d'une surface structuree
CN106965579A (zh) * 2017-03-20 2017-07-21 佛山市高明绿色德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渐变效果的玻璃印刷工艺
JP2019018131A (ja) * 2017-07-13 2019-02-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憶媒体
JP2019155924A (ja) * 2019-05-29 2019-09-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及び印刷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59149A (zh) * 2008-08-27 2010-03-0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打印装置以及打印方法
CN102653172A (zh) * 2011-03-04 2012-09-0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78204A (ja) * 1997-09-10 1999-03-23 Tdk Corp 包装用フィルム印刷物及びその印刷方法
JP2001212927A (ja) 2000-02-03 2001-08-07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を用いた印刷用刷版の製造方法
JP2001225459A (ja) 2000-02-16 2001-08-21 Funai Electric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による立体画像の作成方法
JP3991829B2 (ja) 2002-09-12 2007-10-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パターン形成方法およびこのパターン形成方法を用いて製造されたデバイス
JP4040417B2 (ja) 2002-09-30 2008-01-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印刷物製造方法および印刷物製造装置
US7121660B2 (en) 2002-09-30 2006-10-1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int producing method and print producing apparatus
US20050068347A1 (en) 2003-07-31 2005-03-31 Fuji Photo Film Co., Ltd. Three-dimensional image forming method
JP4064313B2 (ja) 2003-08-01 2008-03-19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立体イメージの形成方法
JP2006088474A (ja) * 2004-09-22 2006-04-06 Fuji Photo Film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方法
JP5130988B2 (ja) * 2008-03-26 2013-01-3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印刷制御装置および印刷方法
JP5435192B2 (ja) * 2008-07-29 2014-03-0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方法、記録物、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識別方法
JP2010130405A (ja) 2008-11-28 2010-06-10 Seiko Epson Corp 印刷制御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る印刷制御システム
JP2010149484A (ja) 2008-12-26 2010-07-08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記録物、インクセット、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5561456B2 (ja) 2009-01-09 2014-07-3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記録物、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インク組成物、インクセット、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5465887B2 (ja) 2009-02-04 2014-04-09 寿精版印刷株式会社 装飾部材
JP5313780B2 (ja) 2009-06-22 2013-10-09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印刷物、印刷物形成装置、印刷物形成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1037121A (ja) * 2009-08-11 2011-02-24 Seiko Epson Corp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ープログラム
JP5516249B2 (ja) * 2010-09-02 2014-06-1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印刷方法
JP5779953B2 (ja) * 2011-04-14 2015-09-1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印刷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2223903A (ja) 2011-04-15 2012-11-15 Seiko Epson Corp ルックアップテーブルの作成方法、印刷装置および印刷方法
JP5899665B2 (ja) 2011-06-07 2016-04-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印刷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3009063A (ja) 2011-06-23 2013-01-10 Seiko Epson Corp 画像処理装置、印刷データ生成装置、印刷システム、色情報の出力方法およ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59149A (zh) * 2008-08-27 2010-03-0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打印装置以及打印方法
CN102653172A (zh) * 2011-03-04 2012-09-0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02508A (zh) 2014-05-21
US9114628B2 (en) 2015-08-25
US20140125725A1 (en) 2014-05-08
JP6051797B2 (ja) 2016-12-27
JP2014094478A (ja) 2014-05-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02508B (zh) 印刷控制装置以及印刷控制方法
CN110116551B (zh) 打印均匀度校正方法、装置、介质、设备、***及打印机
JP2006021532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588769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CN110193997A (zh)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方法
CN102555459A (zh) 印刷头、印刷装置及印刷方法
JP6048058B2 (ja) 印刷方法、印刷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9327535B2 (en) Print masks for multiple pass print modes
CN109693443A (zh) 印刷装置及印刷控制装置
US9457585B2 (en) Print apparatus, print method, and serial printer
JP2020015188A (ja) 記録装置、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記録方法
CN102555458B (zh) 印刷装置、印刷头和墨盒
JP5738613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18052051A (ja) 制御装置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2014100825A (ja) 印刷制御装置、印刷制御方法および印刷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16185608A (ja) 割当マスクおよび割当マスクの生成方法
JP2012056141A (ja)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方法
JP5910335B2 (ja) 印刷装置および印刷方法
US20190014227A1 (en)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printing apparatus,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CN107531057B (zh) 图像形成方法
JP2013256003A (ja) 印刷装置および印刷方法
EP3795365B1 (en) Recording condition determining method and recording device
JP7439595B2 (ja) 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方法
JP2009262405A (ja)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2001277556A (ja) 色調再生改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623

Termination date: 2021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