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48180A - 电池布线模块 - Google Patents

电池布线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48180A
CN103548180A CN201280024547.4A CN201280024547A CN103548180A CN 103548180 A CN103548180 A CN 103548180A CN 201280024547 A CN201280024547 A CN 201280024547A CN 103548180 A CN103548180 A CN 1035481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k
module
unit
battery interconnect
monoc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2454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48180B (zh
Inventor
中山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5481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481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481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481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02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03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interconne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02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14Methods for interconnecting adjacent batteries or cells
    • H01M50/517Methods for interconnecting adjacent batteries or cells by fixing means, e.g. screws, rivets or bol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20Batteries in motive systems, e.g. vehicle, ship, plan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一种电池布线模块(20),具备多个连接部件(21),所述连接部件(21)对具有正极和负极的电极端子(12A、12B)的多个单电池(11)的相邻的电极端子(12A、12B)之间进行连接,其中,该电池布线模块(20)具备:第一单元(26),收纳收纳用连接部件(21B);以及第二单元(43),经由与收纳用连接部件(21B)不同的连结用连接部件(21A)与第一单元(26)连结,第一单元(26)和第二单元(43)的至少一方与用于连结的连结用连接部件(21A)之间在连接部件(21)的连接方向上滑动。

Description

电池布线模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布线模块。
背景技术
电动机动车、混合动力车用的电池模块重叠排列有多个单电池,所述多个单电池由内部具有发电元件的扁平形状的主体部和正极及负极的电极端子构成。并且,将相邻的单电池的电极端子之间用连接部件(母线)连接,从而将多个单电池串联或并联连接。
在此,在下述专利文献1的结构中,记载了在合成树脂制的基板部利用嵌件成型组装多个母线而构成的电池连接板,通过将该电池连接板安装到多个电池从而将多个母线一体地连接。
在该专利文献1的结构中,为了防止由电极间间距的尺寸误差导致电池连接板(电池布线模块)的安装发生不良情况,在基板部设有间距调节构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14990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不过,在电池模块中产生尺寸误差的不仅仅是通过母线(连接部件)连接的电极间距。例如,在将电池布线模块相对于单电池的主体部进行定位后,将电池布线模块用螺栓等紧固的情况下,不仅会由电极间间距的尺寸误差导致安装发生不良情况,还可能会由单电池的主体部与电池布线模块之间的尺寸误差导致安装发生不良情况。
本发明基于以上情况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布线模块,能够防止安装到多个单电池时的不良情况。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为一种电池布线模块,具备多个连接部件,所述连接部件对具有正极和负极的电极端子的多个单电池的相邻的电极端子之间进行连接,该电池布线模块的特征在于,具备:第一单元,收纳所述连接部件;以及第二单元,经由与所述连接部件不同的连接部件与所述第一单元连结,所述第一单元和所述第二单元的至少一方与用于所述连结的连接部件之间在所述连接部件的连接方向上滑动。
根据本结构,即使是在单电池与电池布线模块之间产生尺寸误差的情况下,由于所述第一单元与所述第二单元的至少一方与用于所述连结的连接部件之间在所述连接部件的连接方向上滑动,因此能够通过在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的至少一方与连接部件之间进行的滑动来吸收单电池与电池布线模块之间的尺寸误差。因此,能够防止由尺寸的误差等引起的电池布线模块的安装时的不良情况。
除了上述结构之外,更优选具有下述结构。
·在所述连接部件设有被卡合部,并且在所述第一单元和所述第二单元的至少一方设有卡合部,所述卡合部能够与所述被卡合部在所述连接方向上具有预定余隙地卡合。
例如,在利用连接部件以外的部分将各单元固定于单电池后,能够使连接部件在预定余隙的范围内滑动。因而,即使是在产生尺寸误差的情况下,由于能够使连接部件在预定余隙的范围内沿连接方向移动,因此能够使连接部件的组装作业变得容易。
·所述被卡合部在所述连接方向上设于多个部位。
这样一来,与被卡合部为一处的情况相比,能够吸收较大的尺寸误差,因此能够进一步防止电池布线模块的安装时的不良情况。
·在所述第一单元和所述第二单元的一方设有向所述连接部件的连接方向突出的嵌合凸部,并且在所述第一单元和所述第二单元的另一方设有与所述嵌合凸部嵌合的嵌合凹部。
这样一来,通过使嵌合凸部与嵌合凹部嵌合,容易进行单元之间的定位,容易抑制单元之间的挠曲变形。
·载置用于所述第一单元和所述第二单元的所述连结的连接部件的各底边相互嵌合。
这样一来,能够实现两个单元之间的定位。
·所述第一单元和所述第二单元为同一形状。
这样一来,能够使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通用化,能够使用于形成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的金属模通用化。
·所述第一单元和所述第二单元均并列地安装有多列所述连接部件,所述第一单元的靠所述第二单元侧的端部中,与一个连接部件的列对应的端部比与另一个连接部件的列对应的端部向第二单元侧突出,所述第二单元的靠所述第一单元侧的端部中,与所述另一个连接部件的列对应的端部比与所述一个连接部件的列对应的端部向第一单元侧突出。
这样一来,例如与在相对于两个单元的排列方向正交的方向呈一条直线状地截断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两个单元相对于扭转方向的力的刚性。
·在所述第一单元和所述第二单元设有用于相对于所述单电池定位的定位部。
由于通过定位部能够对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的位置进行定位,因此能够以该位置为基准,利用第一单元、所述第二单元与连接部件之间的滑动吸收在单电池和各单元之间产生的尺寸的误差。因此,能够在通过定位时的滑动消除尺寸的误差后,将连接部件紧固。
·电池布线模块通过使棒状的端子或螺栓的轴部插通所述连接部件的贯通孔而固定于所述单电池,所述贯通孔形成为在所述连接部件的连接方向上较长的椭圆形。
连接部件的贯通孔形成为在连接部件的连接方向上较长的椭圆形,因此即使存在由端子间的尺寸精度的偏差导致的尺寸误差,也能够吸收该尺寸误差,使棒状的电极端子或螺栓的轴部插通连接部件的贯通孔。
·所述多个单电池为扁平的形状,且沿具有所述电极端子的面的长径方向排列,所述连接部件对在所述长径方向上相邻的电极端子之间进行连接。
对于单电池的长径方向,由于其直径的长度特别容易产生尺寸精度的偏差,因此多个单电池与电池布线模块之间的尺寸误差容易变大,不过根据本结构,能够在容易产生这样的尺寸误差的情况下防止由尺寸误差引起的不良情况。
·所述多个单电池也沿具有所述电极端子的面的短径方向排列,所述连接部件对在所述短径方向上排列的电极端子之间进行连接。
这样一来,能够增大多个单电池的连结的自由度。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防止安装到多个单电池时的不良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涉及的电池模块的俯视图。
图2是示出电池布线模块的俯视图。
图3是示出连接部件的俯视图。
图4是示出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的俯视图。
图5是说明在被卡合凹部与卡合凸部之间产生的余隙的图。
图6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电池模块的俯视图。
图7是示出电池布线模块的俯视图。
图8是示出长型连接部件的俯视图。
图9是示出第一单元、第二单元和连接单元的俯视图。
图10是说明在被卡合凹部与卡合凸部之间产生的余隙的图。
图11是示出将电池布线模块安装到多个单电池的状态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下面,参照图1~图5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电池布线模块20通过连接部件21对相邻的单电池11的电极端子12A、12B之间进行连接。安装有该电池布线模块20的电池模块10例如作为电动机动车或混合动力车等车辆的驱动源使用。以下,对于前后方向,以图1的上方为前方、下方为后方进行说明,对于上下方向,以图1的纸面近前侧为上方、纸面进深侧为下方进行说明。
(电池模块)
如图1所示,电池模块10例如具备多个(在图1中为11个)单电池11(单电池组)和连接多个单电池11的电池布线模块20。
(单电池)
单电池11具有端子12A~12C,所述端子12A~12C从在内部收纳有未图示的发电元件的扁平长方体状的主体部的上表面垂直地突出。
端子12A~12C由前后一对电极端子12A、12B(以12A为正极、12B为负极进行图示)和设于一对电极端子12A、12B的中间部的方筒状的电压检测用的端子12C构成。电压检测用的端子12C检测电极端子12A、12B的大致中间的电压。
各电极端子12A~12C为方筒状的螺母(方螺母),在中心贯通形成有圆形的螺纹孔。将螺栓的轴部与这些电极端子12A~12C螺合来固定各连接部件21、电压检测端子24。
将各单电池11的朝向配置为使相邻的电极端子12A、12B的极性相反。这些单电池组由未图示的保持板固定。
(电池布线模块)
如图2所示,电池布线模块20由下述部件构成:多个连接部件21,对相邻的单电池11的电极端子12A、12B之间进行连接;多个电压检测端子24,检测单电池11的电压;以及合成树脂制的连结连接单元20A,收纳多个连接部件21和多个电压检测端子24。
(连接部件)
连接部件21由铜、铜合金、不锈钢(SUS)、铝等金属构成,并且如图3所示,形成为与相邻的电极端子12A、14B之间的尺寸对应的长度的板状,贯通形成有一对供螺栓的轴部插通(与电极端子12A、12B的螺纹孔连通)的通孔22、22。
所述通孔22、22的形状为在左右方向(连接方向)上较长的椭圆形。
在连接部件21的连接方向上的侧缘,在通孔22、22的两侧形成有四处被卡合凹部23,所述被卡合凹部23是将所述侧缘切成在前后方向上较长的长方形(阶梯状)而形成的(使连接部件21的宽度尺寸呈阶梯状地变窄而形成的)。另外,被卡合凹部23呈阶梯状地缩径的角部被稍稍倒角成锥状。
在此,如图2所示,该连接部件21由连结第一单元26与第二单元43的连结用连接部件21A和整体收纳在第一单元26、第二单元43的收纳用连接部件21B构成,所述各连接部件21A、21B为相同形状。设置于这些连接部件21中的连结用连接部件21A的被卡合凹部23为作为本发明的结构的“被卡合部”的一例。
电压检测端子24具备将电压检测用电线(未图示)压接到矩形的平板部的后方的压接部。
在平板部的中心部形成有可供螺栓的轴部插通的圆形的通孔25。压接部压接在电压检测用电线的末端露出的芯线部分。
另外,虽未图示,电压检测端子24除了在该检测用收纳部以外还在各连接部件21的一侧重叠配置,在连接部件21的周围形成有用于使电压检测端子24嵌入的凹部。
电压检测用电线通过电线通过槽41与未图示的电池ECU连接。电池ECU搭载有微型计算机、元件等,是具有用于进行单电池11的电压/电流/温度等的检测、各单电池11的充放电控制等的功能的公知的结构的电池ECU。
如图4所示,连结连接单元20A构成为将第一单元26与第二单元43经由连接部件21连结起来,其中,所述第一单元26配置在左右方向的一侧,收纳多个连接部件21以及电压检测端子24,所述第二单元43配置在左右方向的另一侧,收纳多个连接部件21以及电压检测端子24。
(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26为合成树脂制,其形成为前端侧比后端侧呈阶梯状(曲柄状)地向右方突出、后端侧比前端侧呈阶梯状(曲柄状)地向左方突出的形状。
该第一单元26具备:收纳部27,分别设于前部和后部,收纳收纳用连接部件21B;保持部31,设于与收纳部27并列的左右的端部,保持连结用连接部件21A的长度方向(连接方向)的一侧;检测收纳部38,在前后方向的中间部并排设置,收纳电压检测端子24;以及电线通过槽41,供电压检测用电线通过。
收纳部27具备载置收纳用连接部件21B的底板28和包围收纳用连接部件21B的方筒状的分隔壁29。
底板28对在分隔壁29的左右方向的中间部相对的分隔壁29的基端部之间进行连结。
该底板28的左右形成为矩形的开口部。该开口部是电极端子12A、12B进入的部分,其比电极端子12A、12B稍大。
分隔壁29被设定成能够防止工具等与短型连接部件21、螺栓的头部接触而短路的高度。
在分隔壁29的左右的中间部设有将收纳用连接部件21B保持在收纳部27内的一对保持片30。通过使保持片30的爪状的前端位于底板28的前后的缘部的上方,将连接部件21卡定在底板28上。
各保持片30通过将分隔壁29切成コ字状而形成,在保持片30的外侧与分隔壁29一体地形成有覆盖切开部分的辅助壁。
检测收纳部38具备供电压检测端子24嵌入并供电压检测用电线通过的凹部39和供电压检测用的端子12C通过的矩形的开口部40。另外,虽未图示,在检测收纳部38的背侧,在开口部40的周围设有呈方形的框状地突出的定位部,通过使该定位部嵌入单电池11的电压检测用的端子12C的上端部而将第一单元26相对于单电池11定位(确定第一单元26相对于单电池11的基准位置)。
在四个(多个)并列的检测收纳部38的左端部(前后的连结用连接部件21A之间且第一单元26在连接部件21的连接方向上的一个端部)设有向左方(连接方向)突出的嵌合凸部45、46,并且在四个(多个)并列的检测收纳部38的右端部(前后的连结用连接部件21A之间且第一单元26在连接部件21的连接方向上的另一个端部)设有与嵌合凸部45、46嵌合的嵌合凹部47、48。
嵌合凸部45、46均为棒状的部件,其形成为上下方向较厚而前后方向较薄的扁平形状。嵌合凹部47、48形成为能够使嵌合凸部45、46***至前端抵接为止而嵌合的深度和大小。
电线通过槽41以沿着左右并列的检测收纳部38的方式分别设置于检测收纳部38的前后,第一单元26与第二单元43连结后彼此的电线通过槽41相连。
保持部31分别设置在第一单元26的四角的位置,其具备载置连结用连接部件21A的一端侧的底板32和从三个方向包围连结用连接部件21A的一端侧的分隔壁34。
底板32形成于第一单元26的左右的端部,左右方向的一个端部侧的底板32A为两侧缘稍稍立起的形状,并且在左右方向的另一个端部形成有底板32B。并且,使第一单元26的底板32A与第二单元43的底板32B嵌合,使第一单元26的底板32B与第二单元43的底板32A嵌合。由此,底板32A从下侧承托底板32B。底板32B的前端形成为能够抵接于在底板32A侧形成的呈阶梯状地缩径的部分。没有底板32的部分成为可供圆筒形状的电极端子12A、12B进入的矩形的开口部。
分隔壁34被设定成能够防止工具等与连接部件21、螺栓等接触而短路的高度,其由前后相对的一对相对壁和与一对相对壁相连的侧壁构成,并且与该侧壁相对的一方敞开。
在各相对壁分别设有用于将连结用连接部件21A保持在保持部31内(的底板28侧)的保持片36。
该保持片36通过在分隔壁34设置コ字状的缺口而形成于该缺口的内侧。该保持片36形成为突出尺寸朝向底板32侧呈倾斜状(爪状)地变大的形状,通过使保持片36的爪的前端侧位于连结用连接部件21A的缘部的上方,将连结用连接部件21A卡定在保持片30的下端和底板28之间。
该保持片36对连结用连接部件21A的卡定力为容许连结用连接部件21A向连接方向的滑动(滑移)的程度,可以抵抗保持片36按压连结用连接部件21A的力而滑动,也可以在保持片36与连结用连接部件21A之间形成若干间隙(不产生按压的力)而滑动。另外,在各保持片36的外侧与分隔壁34一体地形成有覆盖缺口部分的辅助壁。
在分隔壁34(相对壁)的内侧设有卡合凸部37(作为本发明的结构的“卡合部”的一例),所述卡合凸部37通过与连结用连接部件21A的被卡合凹部23卡合,在预定范围内容许(在预定范围以上进行卡定)连结用连接部件21A的左右方向的移动。
卡合凸部37在与连结用连接部件21A的被卡合凹部34对应的位置,具体来说是在形成供电极端子12A、12B插通的开口部的位置,在各相对壁的基端部向内方侧呈长方形(阶梯状)地突出。卡合凸部37的突出尺寸比被卡合凹部23的从连接部件21的侧面的切深尺寸稍小。卡合凸部37的上下方向的位置与连接部件21的被卡合凹部23的位置相同。另外,卡合凸部37的角部被倒角成锥状。
在此,卡合凸部37的左右方向(连接部件21的连接方向)的长度比被卡合凹部23的左右方向的长度小。具体来说,被卡合凹部23的尺寸为在卡合凸部37的前后加上预定余隙CL1、CL2后的尺寸。
由于第二单元43与第一单元26为相同形状,因此如图4所示,对于第二单元43标以与第一单元26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说明。
这样,通过被卡合凹部23与卡合凸部37卡合,如图5所示,连结用连接部件21A相对于第二单元43能够以预定余隙CL1、CL2的范围(CL1+CL2)在左右方向上滑动(滑移)。而且,连结用连接部件21A相对于第一单元26也能够以预定余隙CL1、CL2的范围(CL1+CL2)在左右方向上滑动(滑移)。由此,能够滑动(能够滑移)的距离为由左右方向的被卡合凹部23与卡合凸部37的组合的数量N(在本实施方式中,N=2)的倍数确定的余隙CL,因此能够通过滑动来吸收第一单元26和第二单元43向多个单电池11安装时的尺寸误差。
而且,如图4所示,两个单元26、43的连接方向的端部形成为阶梯状(曲柄状),第一单元26的与前方的(一个)连接部件21的列对应的端部26A比与后方的(另一个)连接部件21的列对应的端部26B向第二单元43侧突出,并且第二单元26的与后方的(另一个)连接部件21的列对应的端部43B比与前方的(一个)连接部件21的列对应的端部43A向第一单元26侧突出,由此两个单元26、43的交界部分的凹凸形成为彼此嵌合的形状。
接着,对电池布线模块20的安装进行说明。
首先,对第一单元26和第二单元43在各收纳部27收纳收纳用连接部件21B,并且将连结用连接部件21A保持在各保持部31,形成安装有压接了电压检测用电线的电压检测端子24的电池布线模块20(图2)。
接着,以将设于各单元26、43的背侧的定位部定位于多个单电池11的各电压检测用的端子12C的方式进行安装。
此时,即使因单电池11的尺寸精度的偏差而导致作为定位基准的电压检测用的端子12C的间隔产生误差,也能够使第一单元26和第二单元43相对地左右滑动,滑动的量为与由卡合凸部37和被卡合凹部23产生的余隙对应的量。
接着,在将第一单元26和第二单元43定位于基准位置后,使螺栓的轴部通过各连接部件21的通孔22、22,将连接部件21螺栓紧固于电极端子12A、12B之间。此时,由于通孔22、22为在左右方向上较长的椭圆形,因此对于电极端子12A、12B之间的尺寸精度的误差,能够通过椭圆形的通孔22、22吸收尺寸的误差,能够可靠地进行螺栓紧固。
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起到以下效果。
(1)根据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电池布线模块20,具备多个连接部件21,所述连接部件21对具有正极和负极的电极端子的多个单电池11的相邻的电极端子之间进行连接,其中,该电池布线模块20具备:第一单元26,收纳收纳用连接部件21B(连接部件);以及第二单元43,经由与收纳用连接部件21B(连接部件)不同的连结用连接部件21A(不同的连接部件)与第一单元26连结,第一单元26和第二单元43的至少一方与用于连结的连结用连接部件21A(连接部件)之间在连接部件21的连接方向上滑动。
根据本实施方式,即使是在单电池11与电池布线模块20之间产生尺寸误差的情况下,由于第一单元26与第二单元43(的至少一方)与用于连结的连结用连接部件21A(连接部件)之间在连接部件21的连接方向上滑动,因此能够通过在第一单元26和第二单元43的至少一方与连结用连接部件21A之间进行的滑动来吸收单电池11与电池布线模块之间的尺寸误差。因此,能够防止由尺寸的误差等引起的电池布线模块20的安装时的不良情况。
(2)在连接部件21设有被卡合凹部23(被卡合部),并且在第一单元26和第二单元43的至少一方设有卡合凸部37(卡合部),所述卡合凸部37(卡合部)能够与被卡合凹部23(被卡合部)在连接方向上具有预定余隙地卡合。
例如,在利用连接部件21以外的部分将各单元固定于单电池11后,能够使连接部件21在预定余隙的范围内滑动。因而,即使是在产生尺寸误差的情况下,由于能够使连接部件21在预定余隙的范围内沿连接方向移动,因此能够使连接部件21的组装作业变得容易。
(3)由于被卡合凹部23(被卡合部)在连接方向上设于多个部位,因此,与被卡合凹部23(被卡合部)为一处的情况相比,能够吸收较大的尺寸误差,因此能够进一步防止电池布线模块20的安装时的不良情况。
(4)在第一单元26和第二单元43的一方设有向连接部件21的连接方向突出的嵌合凸部45、46,并且在第一单元26和第二单元43的另一方设有与嵌合凸部45、46嵌合的嵌合凹部47、48。
这样一来,通过使嵌合凸部45、46与嵌合凹部45、46嵌合,容易进行单元26、43之间的定位,容易抑制单元26、43之间的挠曲变形。
(5)载置用于第一单元26和第二单元43的连结的连接部件21的各底边32A、32B相互嵌合。
这样一来,能够实现两个单元26、43之间的定位。
(6)第一单元26与第二单元43为同一形状,因此能够使第一单元26和第二单元43通用化,能够使用于形成第一单元26和第二单元43的金属模通用化。
(7)第一单元26和第二单元43均并列地安装有多列连接部件21,第一单元26的靠第二单元43侧的端部中,与一个连接部件21的列对应的端部26A比与另一个连接部件21的列对应的端部26B向第二单元43侧突出,第二单元43的靠第一单元26侧的端部中,与另一个连接部件21的列对应的端部43B比与一个连接部件21的列对应的端部43A向第一单元26侧突出。
这样一来,例如与在相对于两个单元26、43的排列方向正交的方向呈一条直线状地截断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两个单元26、43相对于扭转方向的力的刚性。
(8)在第一单元26和第二单元43设有用于相对于单电池11定位的定位部。
通过定位部能够对第一单元26和第二单元43的位置进行定位。因此,能够在通过定位时的滑动消除尺寸的误差后,将连接部件紧固。
(9)电池布线模块20通过使螺栓的轴部插通连接部件21的通孔22(贯通孔)而固定于单电池11,通孔22(贯通孔)形成为在连接部件21的连接方向上较长的椭圆形。
连接部件21的通孔22(贯通孔)形成为在连接部件21的连接方向上较长的椭圆形,因此即使存在由端子间的尺寸精度的偏差导致的尺寸误差,也能够吸收该尺寸误差,使螺栓的轴部插通连接部件21的贯通孔。
<实施方式2>
参照图6~图11说明实施方式2。以下,对于前后方向,以图6的上方为前方、下方为后方进行说明,对于上下方向,以图6的纸面近前侧为上方、纸面进深侧为下方进行说明。另外,对于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标以相同标号并省略说明。
(电池模块)
如图6所示,电池模块50例如具备10个(多个)单电池11和连接10个单电池11的电池布线模块51。
10个单电池11在单电池11的上表面(具有电极端子的面)的长径(长边)方向分为三列,左侧的两列在单电池11的上表面的短径方向重叠四段,右端的一列在短径(短边)方向重叠两段。
(电池布线模块)
电池布线模块51具备:多个连接部件21(短型连接部件),对在单电池11的上表面的短径方向上相邻的不同的单电池11的电极端子12A、12B之间进行连接;多个长型连接部件52,对在长径方向上相邻的不同的单电池11的电极端子12A、12B之间进行连接;电压检测端子24,与电压检测用电线连接;两个(多个)第一单元56A、56B,收纳连接部件21并保持长型连接部件52;三个(多个)第二单元65A、65B,经由连接部件21、52与第一单元连结;以及连接单元70,与第二单元65A、65B连接。
(长型连接部件)
长型连接部件52由铜、铜合金、不锈钢(SUS)、铝等金属构成,并且如图8所示,形成为与相连的电极端子12A、14B之间的尺寸对应的长度(长型)的板状,在左右的端部侧贯通形成有一对供螺栓的轴部插通(与电极端子12A、12B的螺纹孔连通)的通孔53、53。
所述通孔53、53的形状为在左右方向(连接方向)上较长的椭圆形。
在长型连接部件52的通孔53、53的两侧的侧缘形成有被卡合凹部54(作为本发明的结构的“被卡合部”的一例),所述被卡合凹部54是将所述侧缘切成在左右方向上较长的长方形状(阶梯状)而形成的(使长型连接部件52的宽度尺寸呈阶梯状地变窄而形成的)。该被卡合凹部54的呈阶梯状地缩径的角部被倒角成锥状。
(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56A、56B为合成树脂制,如图9所示,配设在第二单元65B的两侧,并且具备:收纳部27,收纳连接部件21;检测收纳部38,收纳电压检测端子24;第一保持部58A、58B,保持连接部件21、52的连接方向的一侧;以及第一定位部63(图11),设于检测收纳部38的背面侧,使电压检测用的端子12C嵌入而进行定位。
收纳部27将连接部件21整体收纳在一个单元内,如图9所示,其设有载置连接部件21的底板28、包围连接部件21的方筒状的分隔壁29以及将连接部件21卡定在收纳部27内的一对保持片30。
检测收纳部38具备供电压检测端子24嵌入并供电压检测用电线通过的凹部39和供电压检测用的端子12C通过的矩形的开口部40。电压检测用电线通过检测收纳部38的左右的一个槽而被引导至电池ECU侧。
对于第一保持部58A、58B,第一保持部58A被设置成能够保持连接部件21,第一保持部56B被设置成能够保持长型连接部件52,所述第一保持部58A、58B被配置成使得所安装的连接部件21、52成为彼此正交的关系。
这些第一保持部58A、58B均具有:底板59,载置连接部件21、52;分隔壁61,设于底板59的周缘,包围三个方向而将一个方向敞开;多个保持片36,向分隔壁61的内面侧突出,并卡定在连接部件21、52的侧缘部的上表面侧;以及卡合凸部37,通过与连接部件21、52的被卡合凹部23、54卡合,在预定范围(余隙的范围)内容许连接部件21、52的连接方向的移动(位置偏移)。
分隔壁61内没有底板59的部分为可供电极端子12A、12B的上端部进入的开口部。
分隔壁61形成为能够防止工具等与电极端子12A、12B及连接部件21接触而短路的高度,其由前后一对相对壁和与一对相对壁相连的侧壁构成,与侧壁相对的一侧敞开。
在相对壁设有多个保持片36,所述保持片36分别从相对壁的基端部向内方侧前后一对地突出。各保持片36对连接部件21、52的卡定强度(主要由与底板59之间的尺寸确定的卡定力的强度)被设定成连接部件21、52不从底板59和保持片36之间脱离、且连接部件21、52能够在连接方向滑动的程度。
卡合凸部37形成于与连接部件21、52的被卡合凹部23、54对应的位置。卡合凸部37的突出尺寸比被卡合凹部23、54的从连接部件21、52的侧面的切深尺寸稍小。卡合凸部37的上下方向的位置与连接部件21、52的位置相同。另外,卡合凸部37的角部被倒角成锥状。
在此,连接部件21、52的连接方向的各卡合凸部37的长度比连接部件21、52的连接方向的被卡合凹部54的长度稍短。具体来说,如图10所示,被卡合凹部54的连接方向的端部在与卡合凸部37的连接方向的端部之间具有余隙CL1、CL2(间隙)。
由此,连接部件21、52相对于第一单元56A、56B能够以预定余隙CL1、CL2的范围(CL1+CL2)在前后方向上滑动(滑移)。
而且,如图9所示,在第一单元56B、连接单元70安装有与单电池11的连接(串联连接)的端部的电极端子12A、12B连接的端部连接部件55。在该端部连接部件55形成有供螺栓的轴部插通的通孔,并且突出设置有用于连接与外部的逆变器等相连的电线的端子的外部连接端子。
如图11所示,第一定位部63在检测收纳部38的背面侧以包围开口部40的方式呈方形的框状(方筒状)地突出设置。第一定位部63在内侧基本没有间隙地收纳(嵌合)方筒状(矩形)的电压检测用的端子12C的上端部,从而定位于该电压检测用的端子12C的位置。
(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65A、65B为合成树脂制,如图9所示,设置于与第一单元56A、56B相邻的位置,具备:检测收纳部38,收纳电压检测端子24;多个第二保持部66A、66B,保持连接部件21、52的连接方向的一侧;第二定位部67(图11),设于检测收纳部38的背面侧,使电压检测用的端子12C嵌入而进行定位。
第二保持部66A、66B被设置成能够保持连接部件21和长型连接部件52的一端侧,该第二保持部66A、66B具有:底板59,载置连接部件21、52;分隔壁61,设于底板59的周缘,包围三个方向而将一个方向敞开;多个保持片36,向分隔壁61的内面侧突出,并卡定在连接部件21、52的侧缘部的上表面侧;以及卡合凸部37,通过与连接部件21、52的被卡合凹部23、54卡合,在预定范围内容许连接部件21、52的连接方向的移动(位置偏移)。
未设有底板59的部分为可供电极端子12A、12B的上端部进入的开口部。
分隔壁61形成为能够防止工具等与电极端子12A、12B及连接部件21接触而短路的高度,其由前后一对相对壁和与一对相对壁相连的侧壁构成,与侧壁相对的一侧敞开。
在相对壁设有多个保持片36,所述保持片36分别从相对壁的基端部向内方侧前后一对地突出。各保持片36对连接部件21、52的卡定强度(主要由与底板28之间的尺寸确定的卡定力的强度)被设定成长型连接部件52不从底板28和保持片36之间脱离、且连接部件21、52能够前后滑动的程度。
卡合凸部37形成于与长型连接部件52的被卡合凹部54对应的位置。卡合凸部37的突出尺寸比被卡合凹部54的从连接部件21、52的侧面的切深尺寸稍小。卡合凸部37的上下方向的位置与连接部件21、52的位置相同。另外,卡合凸部37的角部被倒角成锥状。
在此,连接部件21、52的连接方向的各卡合凸部37的长度比连接部件21、52的连接方向的被卡合凹部54的长度稍短。具体来说,如图10所示,被卡合凹部54的尺寸为在卡合凸部37的前后加上预定余隙CL1、CL2(间隙)后的尺寸。
由此,连接部件21、52相对于第一单元56A、56B能够以预定余隙CL1、CL2的范围(CL1+CL2)在前后方向上滑动(滑移)。
如图11所示,第二定位部67在检测收纳部38的背面侧以包围开口部的方式呈框状地突出设置。第一定位部63在内侧基本没有间隙地收纳(嵌合)方筒状(矩形)的电压检测用的端子12C的上端部,从而定位于该电压检测用的端子12C的位置。
如图9所示,连接单元70具有:检测收纳部38,收纳电压检测端子24;保持部71,保持连接部件21、52的连接方向的一侧;定位部(未图示),设于检测收纳部38的背面侧,使电压检测用的端子12C嵌入而进行定位。
保持部71以能够保持连接部件21、52的方式设于多个部位,该保持部71具有:底板59,载置连接部件21、52;分隔壁61,设于底板59的周缘,包围三个方向而将一个方向敞开;多个保持片36,向分隔壁61的内面侧突出,并卡定在连接部件21、52的侧缘部的上表面侧;以及卡合凸部37,通过与连接部件21、52的被卡合凹部23、54卡合,在预定范围内容许连接部件21、52的连接方向的移动(位置偏移)。
在此,在第二单元65A和连接单元70的后端部(与多个并列的检测收纳部38连结的一侧的端部)设有向后方(连接部件21的连接方向)突出的嵌合凸部45、46,并且在第一单元56A和第二单元65B的前端部(与多个并列的检测收纳部38连结的一侧的端部)设有与嵌合凸部45、46嵌合的嵌合凹部47、48。
嵌合凸部45、46均为棒状的部件,其形成为上下方向较厚而左右方向较薄的扁平形状。嵌合凹部47、48形成为能够使嵌合凸部45、46***至前端抵接为止而嵌合的深度和大小。
另外,对于第一单元56A、56B、两个第二单元65A、65B及连接单元70,载置用于连结的连接部件21、52的底板59由两侧缘稍稍立起而连接方向的端部呈阶梯状地扩径的底板59A和嵌入到底板59A的内侧的底板59B构成,底板59A从下侧承托底板59B。而且,底板59B的前端能够与底板59A的阶梯部分抵接。
接着,对电池布线模块51的安装进行说明。
如图9所示地配置两个第一单元56A、56B、两个第二单元65A、65B及连接单元70,安装与各收纳部27和各保持部58A、58B、66A、66B、71对应的连接部件21、52(图7),并且形成安装有压接了电压检测用电线的电压检测端子24的电池布线模块51。
接着,以将各单元56A、56B、65A、65B、70的各定位部63、67定位于多个单电池11的各电压检测用的端子12C的方式将电池布线模块51一体地安装于多个单电池11。
此时,即使因单电池11的尺寸精度的偏差而导致作为定位的基准的电压检测用的端子12C的间隔产生误差,也能够使各单元56A、56B、65A、65B、70相对地上下或左右滑动,滑动的量为与卡合凸部37和被卡合凹部23、54的余隙CL1、CL2对应的尺寸。
接着,使螺栓的轴部通过各连接部件21、52的通孔22、53而进行螺栓紧固。
此时,即使通孔22、22与电极端子12A、12B的位置偏移,由于通孔22、53为在连接方向上较长的椭圆形,由此也能够吸收尺寸的误差。
这样,根据实施方式2,多个单电池11为扁平的形状,且沿具有电极端子12A、12B的面的长径方向排列,连接部件21对在长径方向上相邻的电极端子12A、12B之间进行连接。
对于单电池11的长径方向,由于其直径的长度特别容易产生尺寸精度的偏差,因此多个单电池11与电池布线模块20之间的尺寸误差容易变大,不过根据实施方式2的结构,能够在容易产生这样的尺寸误差的情况下防止由尺寸误差引起的不良情况。
而且,多个单电池11也沿具有电极端子12A、12B的面的短径方向排列,连接部件21对在短径方向上排列的电极端子12A、12B之间进行连接,因此能够增大多个单电池11的连结的自由度。
<其他实施方式>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根据上述记载以及附图说明的实施方式,例如如下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被卡合凹部23、54和卡合凸部37设于第一单元56A、56B和第二单元65A、65B双方,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将被卡合凹部23、54和卡合凸部37设于第一单元56A、56B和第二单元65A、65B的任意一方。即使这样,也能够利用由在至少一方的单元设置的卡合凸部37和被卡合凹部23、54产生的余隙CL1、CL2来防止电池布线模块20的安装时的不良情况。
(2)也可以不设置被卡合凹部23、54和卡合凸部37,构成为使连接部件21、52能够相对于各单元(与余隙无关地)滑动(滑移)。
(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单电池11的端子12A~12C为螺母形状,利用其他部件的螺栓进行紧固,但不限于此,可以构成为端子具有在外周面具备螺纹槽的棒状的轴部,利用其他部件的螺母进行紧固,从而将连接部件21固定于端子部。另外,在这种情况下,使端子的轴部穿过各连接部件21、52的通孔22、53。
(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将多个单电池11串联连接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应用于将多个单电池11并联连接的情况。
(5)构成电池模块10的单电池11的数量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数量。而且,可以根据单电池11的数量任意地设定电池布线模块20的形状。
(6)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第一单元56A、56B、第二单元65A、65B设置用于确定基准位置的多个定位部63、67,不过也可以是,对于上述多个第一定位部63,利用任意一个定位部对各单元确定基准位置,而对于各单元的其他定位部,相对于作为基准的定位部形成于预定的尺寸公差的范围内。而且,不限于对第一单元56A、56B、第二单元65A、65B分别设置多个定位部63、67,也可以对各单元56A、56B、65A、65B分别只设置一个定位部。
标号说明
10、50:电池模块;
11:单电池;
12A、12B:电极端子;
12C:电压检测用的端子;
20、51:电池布线模块;
20A:连结连接单元;
21:连接部件;
21A:连结用连接部件(连接部件);
21B:收纳用连接部件(连接部件);
22、25、53:通孔;
23、54:被卡合凹部(被卡合部);
24:电压检测端子;
26、56A、56B:第一单元;
26A、26B:端部;
27:收纳部;
28、32、59:底板;
29、34、61:分隔壁;
30、36:保持片;
31:保持部;
32(32A、32B)、59(59A、59B):底板;
37:卡合凸部(卡合部);
38:检测收纳部;
40:开口部;
41:电线通过槽;
43、65A、65:第二单元;
43A、43B:端部;
45、46:嵌合凸部;
47、48:嵌合凹部;
52:长型连接部件;
58:第一保持部;
63:第一定位部;
66:第二保持部;
67:第二定位部;
70:连接单元;
71:保持部;
CL1、CL2:余隙。

Claims (11)

1.一种电池布线模块,具备多个连接部件,所述连接部件对具有正极和负极的电极端子的多个单电池的相邻的电极端子之间进行连接,其中,
该电池布线模块具备:第一单元,收纳所述连接部件;以及
第二单元,经由与所述连接部件不同的连接部件与所述第一单元连结,
所述第一单元和所述第二单元的至少一方与用于所述连结的连接部件之间在所述连接部件的连接方向上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布线模块,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连接部件设有被卡合部,并且在所述第一单元和所述第二单元的至少一方设有卡合部,所述卡合部能够与所述被卡合部在所述连接方向上具有预定余隙地卡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布线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被卡合部在所述连接方向上设于多个部位。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布线模块,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单元和所述第二单元的一方设有向所述连接部件的连接方向突出的嵌合凸部,并且在所述第一单元和所述第二单元的另一方设有与所述嵌合凸部嵌合的嵌合凹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布线模块,其特征在于,
载置用于所述第一单元和所述第二单元的所述连结的连接部件的各底板相互嵌合。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布线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单元和所述第二单元为同一形状。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布线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单元和所述第二单元均并列地安装有多列所述连接部件,
所述第一单元的靠所述第二单元侧的端部中,与一个连接部件的列对应的端部比与另一个连接部件的列对应的端部向第二单元侧突出,
所述第二单元的靠所述第一单元侧的端部中,与所述另一个连接部件的列对应的端部比与所述一个连接部件的列对应的端部向第一单元侧突出。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布线模块,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单元和所述第二单元设有用于相对于所述单电池定位的定位部。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布线模块,其特征在于,
该电池布线模块通过使棒状的端子或螺栓的轴部插通所述连接部件的贯通孔而固定于所述单电池,所述贯通孔形成为在所述连接部件的连接方向上较长的椭圆形。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布线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单电池为扁平的形状,且沿具有所述电极端子的面的长径方向排列,
所述连接部件对在所述长径方向上相邻的电极端子之间进行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布线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单电池也沿具有所述电极端子的面的短径方向排列,所述连接部件对在所述短径方向上排列的电极端子之间进行连接。
CN201280024547.4A 2011-07-05 2012-06-01 电池布线模块 Active CN10354818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49075A JP5585846B2 (ja) 2011-07-05 2011-07-05 電池配線モジュール
JP2011-149075 2011-07-05
PCT/JP2012/064264 WO2013005515A1 (ja) 2011-07-05 2012-06-01 電池配線モジュー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48180A true CN103548180A (zh) 2014-01-29
CN103548180B CN103548180B (zh) 2016-03-09

Family

ID=474368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24547.4A Active CN103548180B (zh) 2011-07-05 2012-06-01 电池布线模块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20140065468A1 (zh)
EP (1) EP2713422B1 (zh)
JP (1) JP5585846B2 (zh)
CN (1) CN103548180B (zh)
WO (1) WO2013005515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48181A (zh) * 2011-07-11 2014-01-29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电池布线模块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98362B (zh) * 2009-10-28 2014-12-03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用于蓄电池电极接线柱连接的汇流排和利用该汇流排的蓄电池电压监控器
JP5811396B2 (ja) * 2011-08-02 2015-11-11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電池配線モジュール
JP5796746B2 (ja) * 2012-06-07 2015-10-21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配線モジュール
JP6068059B2 (ja) 2012-08-30 2017-01-25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バスバモジュール
JP6186922B2 (ja) * 2013-06-18 2017-08-30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配線モジュール
JP6098444B2 (ja) * 2013-09-02 2017-03-22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組電池
JP6198061B2 (ja) * 2013-10-28 2017-09-20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配線モジュール
US20150214534A1 (en) * 2014-01-27 2015-07-30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connecting battery cells
JP6256326B2 (ja) * 2014-12-17 2018-01-10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検知モジュール
JP6465354B2 (ja) * 2015-05-28 2019-02-06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蓄電モジュール
JP2017033646A (ja) * 2015-07-29 2017-02-09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JP6481860B2 (ja) * 2015-08-07 2019-03-13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支持部材
JP6335864B2 (ja) 2015-11-20 2018-05-30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バスバー保持構造
JP6299917B1 (ja) 2017-08-09 2018-03-28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接続モジュール
JP7004197B2 (ja) * 2017-09-22 2022-01-21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電気接続部材
JP6988687B2 (ja) * 2018-05-21 2022-01-05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配線モジュール
JP6981924B2 (ja) * 2018-06-01 2021-12-17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配線モジュール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7494A (zh) * 1995-09-19 1997-08-20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配备有盖子的电气连接装置和用于电气连接装置的盖子
US6010375A (en) * 1997-06-30 2000-01-04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Connection construction for a battery and an electrical connection box
EP0986114A1 (en) * 1998-09-09 2000-03-15 Yazaki Corporation Battery-connecting plate
JP2011008955A (ja) * 2009-06-23 2011-01-13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電池接続アセンブリ
CN103430352A (zh) * 2011-03-07 2013-12-04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电池连接组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86831A (ja) * 1997-09-04 1999-03-30 Harness Sogo Gijutsu Kenkyusho:Kk バッテリーの接続構造
JP3811348B2 (ja) * 2000-11-27 2006-08-16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接続プレート
KR100627294B1 (ko) * 2004-10-28 2006-09-25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전지 모듈
JP5127154B2 (ja) * 2005-05-23 2013-01-23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電池モジュール
JP5139745B2 (ja) * 2007-08-10 2013-02-06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電源装置
JP5141965B2 (ja) * 2008-04-09 2013-02-1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組電池
JP5537111B2 (ja) * 2009-09-30 2014-07-02 株式会社東芝 二次電池装置
US8460818B2 (en) 2009-10-05 2013-06-11 Samsung Sdi Co., Ltd. Battery module
KR101146677B1 (ko) * 2009-10-30 2012-05-22 에스비리모티브 주식회사 버스바홀더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7494A (zh) * 1995-09-19 1997-08-20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配备有盖子的电气连接装置和用于电气连接装置的盖子
US6010375A (en) * 1997-06-30 2000-01-04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Connection construction for a battery and an electrical connection box
EP0986114A1 (en) * 1998-09-09 2000-03-15 Yazaki Corporation Battery-connecting plate
JP2011008955A (ja) * 2009-06-23 2011-01-13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電池接続アセンブリ
CN103430352A (zh) * 2011-03-07 2013-12-04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电池连接组件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48181A (zh) * 2011-07-11 2014-01-29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电池布线模块
CN103548181B (zh) * 2011-07-11 2016-05-04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电池布线模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713422A1 (en) 2014-04-02
CN103548180B (zh) 2016-03-09
EP2713422A4 (en) 2014-12-31
JP2013016380A (ja) 2013-01-24
JP5585846B2 (ja) 2014-09-10
EP2713422B1 (en) 2017-07-26
US20140065468A1 (en) 2014-03-06
US20160322625A1 (en) 2016-11-03
WO2013005515A1 (ja) 2013-01-10
US10020484B2 (en) 2018-07-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48180A (zh) 电池布线模块
CN103548182B (zh) 电池布线模块
CN103548181A (zh) 电池布线模块
CN103430352B (zh) 电池连接组件
CN103891007A (zh) 电池模块以及配线模块
CN104603983B (zh) 电池配线模块
CN103620822A (zh) 电池布线模块
JP5772524B2 (ja) 電池配線モジュール
CN103975458A (zh) 电池配线模块
CN103931014A (zh) 电池配线模块
CN103959575A (zh) 连接器以及线束
CN103907221A (zh) 电池配线模块
JP2013105584A (ja) 電池配線モジュール
EP3457463A1 (en) Connection module
CN104285316A (zh) 配线模块
WO2013105435A1 (ja) 配線モジュール
CN105493311A (zh) 配线模块
US8021176B2 (en) Power supply connector
JP5672188B2 (ja) 電池配線モジュール
CN103548179A (zh) 电池布线模块的保护盖、电池布线模块以及电池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