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18174B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18174B
CN103518174B CN201380000961.6A CN201380000961A CN103518174B CN 103518174 B CN103518174 B CN 103518174B CN 201380000961 A CN201380000961 A CN 201380000961A CN 103518174 B CN103518174 B CN 10351817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pad
support
vibration
touch
electronic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0096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18174A (zh
Inventor
奥村亮
足立祐介
稻田真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Automotive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5181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181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181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181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6Input arrangements with force or tactile feedback as computer generated output to the us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54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2D relative movements between the device, or an operating part thereof, and a plane or surface, e.g. 2D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puck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54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2D relative movements between the device, or an operating part thereof, and a plane or surface, e.g. 2D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pucks
    • G06F3/03547Touch pads, in which fingers can move on a surfa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电子设备(10),具备如下:接受使用者的触摸操作的触摸板(11);支承触摸板(11)的支承部(12);安装在触摸板(11)上、且使触摸板11发生挠曲变形的振动部(13)。触摸板(11)的挠曲振动传导至支承部(12),由此支承部(12)变形而使发生位移振动。支承部(12)的位移振动的振幅比触摸板(11)的挠曲振动的振幅大。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在各种电子设备的操作部等所设置的、作为输入装置使用的触摸板。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有一种具备触摸面板的电子设备。在该电子设备中,在安装有振动用元件的触摸面板的四角配置固定垫。固定用垫被固定在固定用框架上,且在固定框架上支承触摸面板。若驱动振动用元件,则使触摸面板弯曲振动,固定用垫成为其支点。固定用垫具有可以振动的柔软度和成为振动的支点的硬度。由此,不仅可稳定支承触摸面板等的平板状振动体,并且使其振动量增大。
先行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06-227712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一种能够使因触摸位置带来的触觉的差异减小的电子设备。
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装置,具备:接受使用者的触摸操作的触摸板11;支承触摸板11的支承部12;安装于触摸板11上、且使触摸板11挠曲变形的振动部13。触摸板11的挠曲振动传导至支承部12,由此支承部12变形而使位移振动发生。支承部12的位移振动的振幅,比触摸板11的挠曲振动的振幅大。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装置,能够使因触摸位置造成的触觉的差异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外观立体图。
图2(a)和(b)是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局部放大图。
图3(a)是示出实施方式的振动的情况的图,(b)是示出因实施方式的触摸板的变形造成的挠曲振动的情况的图,(c)是示出因实施方式的支承部的变形造成的位移振动的情况的图。
图4(a)是示出实施方式的触摸板和支承部的一例的顶视图,(b)是示出实施方式的触摸板和支承部的一例的剖面图。
图5A是示出实施方式的触摸板和支承部的一例的图。
图5B是示出实施方式的触摸板和支承部的一例的图。
图5C是示出实施方式的触摸板和支承部的一例的图。
图5D是示出实施方式的触摸板和支承部的一例的图。
图5E是示出实施方式的触摸板和支承部的一例的图。
图5F是示出实施方式的触摸板和支承部的一例的图。
图5G是示出实施方式的触摸板和支承部的一例的图。
图5H是示出实施方式的触摸板和支承部的一例的图。
图5I是示出实施方式的触摸板和支承部的一例的图。
图5J是示出实施方式的触摸板和支承部的一例的图。
图5K是示出实施方式的触摸板和支承部的一例的图。
图5L是示出实施方式的触摸板和支承部的一例的图。
图5M是示出实施方式的触摸板和支承部的一例的图。
图6(a)是支承部成为悬臂的构成的顶视图,(b)是支承部成为悬臂的构成的剖面图。
图7是示出实施方式的装饰环的一例的图。
图8(a)至(c)是示出实施方式的支承部的一例的图。
图9(a)和(b)是示出实施方式的触摸板的一例的图。
图10是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外观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适宜参照附图,一边详细地说明实施方式。但是,有将过分详细的说明加以省略的情况。例如,有省略对于众所周知的事项的详细说明和实质上相同的构成的重复说明的情况。这是为了避免以下的说明过于冗长,易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
还有,申请人为了让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理解本公开而提供附图和以下的说明,并非试图由此限定专利权利要求的范围所述主题。
(实施方式)
图1是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0的外观立体图。电子设备10例如是笔记本电脑。电子设备10具备框体1、显示器2、触摸板11、键盘4、控制振动的控制电路16(图2)。使用者通过对电子设备10的触摸板11进行触摸操作,能够使显示器2上所显示的光标移动、或者实行期望的指令。此外,使用者通过以特定的动作进行触摸操作,能够进行手势输入。例如,通过进行画圆这样的触摸操作,能够进行显示器2上所显示的文件的滚动。根据使用者的触摸操作,控制电路16使触摸操作面振动,能够带给使用者以触觉上的反馈。例如,对应光标的移动提示触觉,使用者能够在触觉上把握光标的移动量。另外使用者在选择显示器2上所显示的图标、按钮、软件键盘等时,由于提示触击感,从而能够在触觉上把握是否期望的指令被受理。另外,通过在手势输入时提示触觉,能够在触觉上把握是否期望的手势输入被受理。
图2是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0的部分放大图。图2(a)是触摸板11的顶视图,图2(b)是沿图2(a)的A-B切断时的剖面图。在此,用于说明对于X方向、Y方向、Z方向进行定义。在图2(a)中,将纸面左右方向作为X方向,将纸面上下方向作为Y方向。另外,在图2(b)中,将纸面上下方向作为Z方向。
如图2(a)和图2(b)所示,触摸板11和框体1,通过支承部12被机械地连接。触摸板11具备:接受使用者的触摸操作、且使用者触摸的触摸操作部11a;和检测使用者的触摸操作的触摸传感器11b。另外,在触摸板11的使用者触摸的触摸操作面的相反侧安装有压电元件13。触摸板11和压电元件13被连接于控制电路16。控制电路16控制压电元件13的振动。在框体1和触摸板11之间,配置有装饰环14的至少一部分。在触摸板11和控制电路16之间配置有缓冲片15。
触摸操作部11a配置在使用者可以触摸到的地方,由树脂、玻璃、金属、还有它们的复合材料等具备一定的刚性的材料构成。作为触摸传感器11b,能够使用感压方式、静电电容方式、光学式和表面弹性波方式等公知的触摸传感器。
支承部12将框体1和触摸板11机械地连接,对于框体1将触摸板11以非悬臂支承的方法支承。例如,利用两个以上的支承部12,使触摸板11至少在两处被支承,触摸板11配置在两个以上的支承部之间。例如,支承部12通过两端支承来支承触摸板11。支承部12相对于触摸板11的触摸操作部11a大致平行伸长,与框体1连接。框体1和支承部12的连接部分位于比触摸板11的外周部更靠外侧。支承部12由树脂、金属、橡胶、凝胶、或其复合材料等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弹力的材料构成。框体1由金属、树脂、或其复合材料等构成,具备能够支撑触摸板11的刚性。另外,框体1、触摸操作部11a、支承部12也可以一体地成型。
压电元件13是使触摸板11发生挠曲变形、而使触摸板11振荡的振动部的一例。压电元件13是通过外加电压而伸缩的薄型的机电转换元件。
装饰环14是装饰部的一例。装饰环14具有左装饰环14a和右装饰环14b。装饰环14由树脂、金属、玻璃、或其复合材等构成。装饰环14防止灰尘和水滴等从框体1与触摸板11的间隙侵入到内部,而使防尘/防滴性能提高。另外,装饰环14能够防止从框体1和触摸板11的间隙看到电子设备10的内部,而使外观上的不适感减小。此外,装饰环14比触摸板11的触摸操作面更靠表侧凸出,Z方向的高度比触摸板11高。因此,使用者能够在触觉上把握触摸板11的周边部。装饰环14也可以兼任机械开关和触摸传感器式开关等。例如,左装饰环14a成为左击用开关,右装饰环14b成为右击用开关也可。
缓冲片15是防止在触摸板11振动时与控制电路16碰撞、噪音和故障发生的缓冲材。另外,缓冲片15防止在触摸传感器11b和压电元件13与控制电路16之间发生短路。另外,缓冲片15防止灰尘和水滴等侵入框体内部,而使防尘/防滴性能提高度。此外,装饰环14兼任机械开关时,缓冲片15使机械开关的触感度提高。缓冲片15由橡胶、凝胶、海绵、树脂、或其复合材等具备一定的弹性和绝缘性的材料构成。
图3中示出触摸板11的振动的情况。还有,为了使图容易理解,有将振动的大小描绘得比实际大的情况。另外,装饰环14、缓冲片15、控制电路16等与振动不直接相关的构件在图中有省略的情况。
就图3(a)的触摸板11的振动而言,能够考虑分成图3(b)所示这样的触摸板11的挠曲变形造成的挠曲振动、和图3(c)所示这样的支承部12的变形造成的位移振动。压电元件13使触摸板11发生挠曲变形,触摸板11发生挠曲振动,触摸板11的挠曲振动传导至支承部12,由此支承部12变形而发生位移振动。
在此,触摸板11的挠曲变形造成的挠曲振动的振幅为a,支承部12的变形造成的位移振动的振幅为b。挠曲振动的振幅a,是不考虑位移振动而仅仅着眼于触摸板11的挠曲变形时的振幅。另外,位移振动的振幅b,是不考虑挠曲振动而仅仅着眼于支承部12的变形时的振幅。另外,将触摸板11的挠曲变形造成的挠曲振动的波腹的位置设为x1,波节的位置设为x2。这时,位置x1的振动振幅为z1=a+b,位置x2的振动振幅为z2=b。因此,位置x1、位置x2的振动振幅的比为z1/z2=(a+b)/b=1+a/b。因此,相比挠曲振动的振幅a,位移振动的振幅b越大,触摸位置的振动振幅的比就越接近1。如此,相比触摸板11的挠曲振动的振幅a,使支承部12的位移振动的振幅b的一方更大地进行振动,能够使触摸板11的挠曲振动的波腹的位置的振幅和触摸板11的挠曲振动的波节的位置的振幅的差减小,能够使触摸操作面上的触摸位置的差异造成的触觉的差异减少。
为了按照相比挠曲振动的振幅a而位移振动的振幅b更大的方式进行振动,支承部12的弹簧常数k按照使位移振动的共振频率fk比挠曲振动的共振频率fb低的方式设计。另外,控制电路16按照在位移振动的共振频率fk的邻域的频率fd下使触摸板11振荡的方式控制压电元件13。例如将振荡频率fd设定为共振频率fk±100Hz的值。另外,例如也可以将振荡频率fd设定在共振频率fk±30Hz的值。如此,在比挠曲振动的共振频率fb更接近位移振动的共振频率fk的频率fd下使触摸板11振荡。由此,以压电元件13进行振荡时,虽然位移振动的共振发生,但挠曲振动的共振不会发生。因此,位移振动的振幅b比挠曲振动的振幅a大。
就人的触觉的频率特性而言,可知在200~300Hz下变得最敏感,若频率变高,则慢慢变得迟钝。因此,为了给予使用者强烈的触觉、减少触摸位置中的触觉的差异,将振荡频率fd例如设定为低于600Hz。进一步,为了给予使用者更强烈的触觉、减少触摸位置中的触觉的差异,振荡频率fd例如设定为200~300Hz。如此,振荡频率fd例如设定为200Hz以上、低于600Hz,但也可以低于200Hz。例如也可以为1Hz。
另外,为了给予使用者强烈的触觉、减少触摸位置中的触觉的差异,将支承部12的弹簧常数k按照使位移振动的共振频率fk例如低于600Hz的方式设定。进一步,为了给予使用者更强烈的触觉、减少触摸位置中的触觉的差异,将位移振动的共振频率fk设定为200~300Hz。如此,共振频率fk例如设定为200Hz以上、低于600Hz,但也可以低于200Hz。
另外,为了减少触摸位置中的触觉的差异,将触摸板11的挠曲振动的共振频率fb,例如设定为600Hz以上。为了进一步减少触摸位置中的触觉的差异,将触摸板11的挠曲振动的共振频率fb设定在1kHz以上也可,例如为5~6kHz也可。如此,共振频率fb例如设定为600Hz以上,上限无特别限制,例如设定为600Hz以上、6kHz以下。将共振频率fb例如设定为人的手指难以感觉或无法感觉的频率。
在此,将触摸板11的质量设为mt,压电元件13的质量设为mp。位移振动的共振频率fk,是以支承部12为弹簧、且以触摸板11和压电元件13为质量时的弹簧质量***的共振频率,因此下式成立。
【算式1】
fk = 1 2 π k mt + mp
因此,如果触摸板11的质量mt=6[g],压电元件13的质量mp=2[g],200[Hz]<fk<300[Hz],则12.6[kN/m]<k<28.4[kN/m]。因此,为了使位移振动的共振频率fk为200~300Hz,使支承部12的弹簧常数k为12.6~28.4kN/m即可。但是实际上,因为将触摸传感器11b和压电元件13与控制电路16连接的挠性基板等的配线作为机械阻抗起作用,以及也需要考虑支承部12自身的质量,所以考虑到这些而设定弹簧常数k。
图4(a)中示出触摸板11和支承部12的一例的顶视图,图4(b)中示出沿图4(a)的C-D切断时的剖面图。作为减小支承部12的弹簧常数k的方法,例如认为有以下6个。
(1)减小支承构件12的宽度W。
(2)减小支承构件12的厚度T。
(3)增大支承构件12的长度L。
(4)减少支承构件12的数量。(但是,使之不成为悬臂支承。)
(5)降低支承构件12的材料的刚性。
(6)变更支承构件12的形状。(例如,如后述的图5L所示,成为蛇腹状)
其次,计算触摸板11的变形造成的挠曲振动的共振频率fb。例如,将触摸板11的形状设为半径R=20mm、板厚h=2mm的圆板形状。另外,触摸板11的材料采用:杨氏模量E=2.65[GPa],密度ρ=1.05,泊松比ν=0.33的ABS。在此,如果触摸板11的固定条件为自由支承,则挠曲振动的共振频率fb由下式给出。
【算式2】
fb = λ 2 2 πR 2 D ρ
抗弯刚性
一般来说,触摸板11拥有多个挠曲振动的共振频率。在共振频率为最低的0次模态的共振时,因为λ2=5.25,所以共振频率fb=12.8[kHz]。
实际的触摸板,大多是杨氏模量20~30GPa的环氧玻璃基板和树脂的复合材料。另外,实际的触摸板不是自由支承,而以某种的形态支承。因此认为,挠曲振动的共振频率fb比在此所计算的值高。因此认为,如果使振荡频率fd为200~300Hz,则挠曲振动的共振不会发生。
作为提高触摸板11的挠曲振动的共振频率fb的方法,认为例如有以下的6个。
(1)减小触摸板11的半径R。
(2)增大触摸板11的板厚h。
(3)提高触摸板11的材料的刚性。
(4)降低触摸板11的材料的密度。
(5)加大触摸板11的材料的泊松比。
(6)变更触摸板11的形状。(例如,如后述的图5M所示这样设置肋材17)
还有,若使触摸板11的振幅约为5~50μm而设定各构成要素,则能够对人的手指提示舒适的触觉(振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10至少具备如下:框体1;接受使用者的触摸操作的触摸板11;将框体1和触摸板11连接的支承部12;安装在触摸板11上,使触摸板11发生挠曲变形的压电元件13;控制压电元件13的振动的控制电路16。支承部12的变形造成的振动的振幅,比触摸板11的变形造成的振动的振幅大。由此,因使用者的触摸位置引起的振动振幅的差变小。因此,能够降低触摸位置造成的触觉的差异。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触摸板11具有:因支承部12的变形造成的位移振动的共振频率fk、和因触摸板11的变形造成的挠曲振动的共振频率fb。控制电路16按照在共振频率fk的邻域的振荡频率fd下使触摸板11振荡的方式控制压电元件13。共振频率fb比共振频率fk高。由此,能够以简单的构成使触摸位置带来的触觉的差异降低,并且通过使位移振动的共振发生,能够得到大的振动振幅。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框体1、触摸操作部11a、支承部12也可以一体地成型。由此,能够以很少的零件数得到期望的效果。因此,组装工时也得到削减,也有助于电子设备的成本下降。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触摸板11的使用者触摸的触摸操作面的相反侧直接安装压电元件13。由此,传播到框体1的振动被减少。因此,能够使触摸板11高效率地振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承部12也可以与触摸操作面大致平行地伸长。由此,不会使触摸板11在厚度方向上大型化,能够使触摸位置造成的触觉的差异减少。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装饰环14配置在触摸板11和框体1之间的间隙。由此,能够有效利用触摸板11和框体1之间的闲置空间。另外,装饰环14防止从触摸板11和框体1的间隙看到框体内部,在提高防尘效果的同时,还减少了外观上的不适感。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装饰环14比触摸操作面更靠表侧凸出。由此,使用者可以在触觉上把握触摸板11的周边部。
(其他的实施方式)
图5A~图5M中示出其他的实施方式的触摸板11和支承部12的例子。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支承部12有2个,但并不限定于此。支承部12也可以如图5A所示这样为3个,也可以更多。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支承部12大体均等地配置在触摸板11的周围,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像图5B这样,支承部12也可以并非均等地配置在触摸板11的周围。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支承部12从触摸板11的中心放射状地伸长,但并不限定于此。支承部12,如图5C所示这样,也可以并非从触摸板11的中心放射状地伸长。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1个支承部12,具备1个与触摸板11的连接部,但并不限定于此。如图5D所示,1个支承部12也可能具备多个与触摸板11的连接部。另外,如图5E所示,在支承部12上,也可以形成有贯通孔12a和切口部12b。通过这样的构成,能够减小支承部12的弹簧常数k。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支承部12为多个,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如图5F所示,支承部12也可以是跨越全周包围触摸板11的周围这样的形状。
另外例如,如图5G所示,触摸板11的形状也可以是长方形。另外,在图5G中,与触摸板11的对置的边连接的支承部12的形状和个数相等,但并不限定于此。如图5H所示,与对置的边连接的支承部12的形状和个数也可以不同。另外,在图5G和图5H中,支承部12与触摸板11的短边连接,但并不限定于此。支承部12也可以与触摸板11的长边连接,如图5I所示,也可以与触摸板11的短边、长边双方连接。另外,在图5G~图5I中,支承部12配置在触摸板11的各边的中点附近,但并不限定于此。如图5J所示,支承部12也可以并非配置在触摸板11的各边的中点附近。另外,触摸板11的形状不限定为圆形或长方形。例如,如图5K所示,也可以是多角形。触摸板11的形状,只要是能够检测出使用者的触摸操作的形状即可。
另外支承部12的形状,如图5L所示,也可以为蛇腹状。由此,能够减小支承部12的弹簧常数k。另外,如图5M所示,触摸板11上也可以设置肋材17。由此,能够使触摸板11的挠曲振动的共振频率fb提高。
另外,图6(a)中示出支承部12为悬臂支承的构成的顶视图,图6(b)示出沿图6(a)的E-F切断的剖面图。支承部12的支承方法为悬臂支承时,如图6(b)所示,位置x1的振动振幅和位置x2的振动振幅不同。因此,支承部12的支承方法为悬臂支承时,由于触摸位置导致触觉不同,使用者会觉察到不适感。由此,期望支承部12以非悬臂支承的方法支承触摸板11,使用者的触摸位置造成的振动振幅的差变小。因此,能够使触摸位置造成的触觉的差异减少。
如上,作为本申请中公开的技术的例示而说明了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的技术并非受其限定,也可以是适宜进行了变更、置换、附加、省略等的实施方式。另外,也可以组合上述实施方式所说明的各构成要素,而成为新的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触摸操作部11a和触摸传感器11b作为不一样的构件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触摸传感器11b也可以兼用为触摸操作部11a。另外,触摸板11可以不透明,也可以透明。另外,显示面板也可以配置在触摸板11之下。作为触摸板11,能够使用粘接于显示面板上的on-cell型,也可以使用显示面板自身检测触摸操作的in-cell型。触摸板11只要使用者可以触摸,具有检测使用者的触摸操作的功能即可。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框体1作为基部,但并不限定于此。基部例如也可以是配置在触摸板11之下的显示面板,也可以是控制电路16的基板。基础构件只要是具备能够支撑触摸板11的刚性的构件即可。另外,框体1不限定为电子设备10的框体,作为触摸板模块形成时,也可以是该模块的框体。触摸板模块被搭载或连接于电子设备10时,作为接受使用者的触摸操作的界面发挥功能。
在本实施方式中,压电元件13安装在触摸板11的触摸传感器11b的下表面侧,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配置在触摸操作部11a和触摸传感器11b之间。压电元件13只要能够通过使触摸板11发生挠曲变形而使触摸板11振荡即可。
另外,通过溅射等方法,在触摸操作部11a或触摸传感器11b上形成薄膜的压电构件,也可以作为压电元件13使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振动部使用压电元件13,但并不限定于此。振动部也可以使用例如人造肌肉和电磁致动器等。
本实施方式的装饰环14是一例,其构成、形状、材质等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如图7所示,装饰环14也可以在触摸板11和框体1之上具备伸出部14c。通过成为这样的构成,能够进一步提高防尘/防滴性能。另外,外观上的不适感也进一步减轻。
在本实施方式中,框体1、触摸操作部11a、支承部12被一体地成型,但并不限定于此。框体1、触摸操作部11a、支承部12也可以分别作为个体而设置。另外,也可以框体1和支承部12一体成型,触摸操作部11a作为个体设置;也可以触摸操作部11a和支承部12一体成型,框体1作为个体设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承部12沿着触摸板11的触摸操作面的面方向大致平行地伸长,但并不限定于此。如图8(a)所示,支承部12也可以相对于触摸板11的触摸操作面大致垂直伸长。通过成为这样的构成,如图8(b)所示,能够缩小框体1和触摸板11的间隙。因此,即使不具备装饰环14,与支承部12相对于触摸板11的触摸操作面大致平行伸长的构成相比,防尘/防滴性能也有所提高,外观上的不适感也得到降低。另外,如图8(c)所示,在支承部12相对于触摸板11的触摸操作面倾斜伸长的构成中,也能够取得同样的效果。
上述使支承部12的弹簧常数k减小的方法是一例,并不限定于此。另外,图4所示的触摸板11和支承构件12的形状是一例,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使位移振动的共振频率fk低于600Hz,另外例如使之为200~300Hz,如此设定弹簧常数k即可。想要增大支承部12的弹簧常数k时,使上述的(1)~(5)的方法逆行即可。或者,在上述(6)的方法中,以使弹簧常数k变大的方式变更支承部12的形状即可。
实际上,若过度减小弹簧常数k,则触摸板11的可靠性降低之虞存在。因此,为了降低位移振动的共振频率fk,也可以不减小弹簧常数k,而是增大质量。例如,也可以在触摸板11上安装重物。在触摸板11之下配置显示面板时,将显示面板安装在触摸板11,也可以增大质量。另外,也可以增大触摸板11的板厚h。若增大触摸板11的板厚h,则触摸板11的挠曲振动的共振频率fb变高,因此能够更容易地减少触摸位置的触觉的差异。
还有,上述提高挠曲振动的共振频率fb的方法是一例,并不限定于此。另外,图5A至图5M所示的触摸板11的形状是一例,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使触摸板11的挠曲振动的共振频率fb为600Hz以上,另外例如使之为1kHz以上,如此形成触摸板11即可。
还有,如图9(a)和图9(b)所示,触摸板11和支承部12在几何学上没有明确的边界而一体成型时,存在触摸板11和支承构件12的边界从外观上难以分清的情况。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将触摸操作有效的触摸有效区域11c定义为触摸板11,其以外的区域定义为支承部12。
还有,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电子设备10的一例公开的是笔记本PC,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电子设备10,也可以是图10所示这样的带触摸板的摇控器。另外,例如,电子设备10也可以是移动电话、PDA、游戏机、汽车导航、ATM等接受使用者的触摸操作的电子设备。电子设备10具备接受使用者的触摸操作的输入装置即可。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通过发生振动来提示触觉,但本公开的技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静电带来的摩擦的变化、电流带来的皮肤的刺激、液体带来的触摸操作面形状的变化等其他的方法与振动加以组合来呈现触觉。另外,不仅可以呈现触觉,也可以适宜组合画面显示、声音、光、热等。
还有,上述电子设备10的控制动作,可以由硬件实现,也可以由软件实现。使这样的控制动作实行的计算机程序,例如存储在控制电路16所搭载的存储器和ROM中。另外,这样的计算机程序可以从记录有它的的记录媒体(光盘、半导体存储器等)安装到电子设备10,也可以经由互联网等的电信线路下载。
(总结)
实施方式的装置,例如具备如下:接受使用者的触摸操作的触摸板11;支承触摸板11的支承部12;安装在触摸板11上,且使触摸板11发生挠曲变形的振动部13。触摸板11的挠曲振动传导到支承部12,致使支承部12变形而发生位移振动。支承部12的位移振动的振幅,比触摸板11的挠曲振动的振幅大。
实施方式的装置,例如,还具备控制振动部13的振动的控制部,控制部以在支承部12的位移振动的共振频率的邻域的振荡频率下、使触摸板11振荡的方式控制振动部13,触摸板11的挠曲振动的共振频率,比支承部12的位移振动的共振频率高。
触摸板11,例如,具备:使用者触摸的触摸操作部11a、和检测触摸操作的触摸传感器11b,触摸操作部11a和支承支承部12的基部1的至少一方,与支承部12一体成型。
支承部12的位移振动的共振频率例如低于600Hz。
触摸板11的挠曲振动的共振频率例如在600Hz以上。
振动部13例如是压电元件。
振动部13,例如,在触摸板11的使用者触摸的触摸操作面的相反侧配置。
支承部12,例如,沿着触摸板11的触摸操作面的面方向伸长。
实施方式的装置,例如,还具备装饰部,装饰部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在支承支承部12的基部和触摸板11之间。
装饰部的至少一部分,例如,相对于触摸板11的触摸操作面在表侧凸出。
触摸传感器11b,例如,配置在触摸操作部11a和振动部13之间。
支承支承部12的基部和支承部12,例如,在比触摸板11的外周部更靠外侧被连接。
实施方式的装置,例如,具备2个以上的支承部12。
支承部12,例如,大致均等地配置在触摸板11的周围。
支承部12,例如,从触摸板11的中心大致放射状地伸长。
支承部12,例如,从触摸板11的两侧大致平行地伸长。
支承部12,例如,跨越全周而包围触摸板11的周围。
触摸板11,例如为近圆板形状。
实施方式的装置,例如,具备2个以上的支承部12,触摸板11有至少两处被支承部12支承,触摸板11配置在2个以上的支承部12之间。
如上,作为本公开的技术的例示,说明了实施方式。为此,提供附图和详细的说明。因此,在附图和详细的说明所述的构成要素之中,不仅包含用于解决课题所必须的构成要素,而且还包含为了例示上述技术对于解决课题来说为非必须的构成要素。因此,这些非必须的构成要素被记述在附图和详细的说明中,不应该由此直接认定为这些非必须的构成要素是必须的。
另外,上述的实施方式,用于例示本公开技术,因此在权利要求的范围或其均等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置换,附加、省略等。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公开的电子设备,适用于笔记本PC、遥控器、移动型信息终端装置、计算机用显示器、汽车导航装置、ATM、自动售票机等的输入装置。
符号说明
1 框体
2 显示器
4 键盘
10 电子设备
11 触摸板
11a 触摸操作部
11b 触摸传感器
11c 触摸有效区域
12 支承构件
12a 贯通孔
12b 切口部
13 压电元件
14 装饰环
14a 左装饰环
14b 右装饰环
14c 伸出部(overhang)
15 缓冲片
16 控制电路
17 肋材

Claims (16)

1.一种电子设备,其中,具备:
触摸板,其接受使用者的触摸操作;
支承部,其支承所述触摸板;
振动部,其安装在所述触摸板,且使所述触摸板发生挠曲变形;
控制部,其控制所述振动部的振动,
所述触摸板的挠曲振动传导至所述支承部,由此所述支承部变形而使位移振动发生,
所述支承部的位移振动的振幅比所述触摸板的挠曲振动的振幅大,
所述控制部按照在所述支承部的位移振动的共振频率的邻域的振荡频率下使所述触摸板振荡的方式控制所述振动部,
所述触摸板的挠曲振动的共振频率,比所述支承部的位移振动的共振频率高,
所述支承部沿着所述触摸板的触摸操作面的面方向伸长,
支承所述支承部的基部和所述支承部,比所述触摸板的外周部更靠外侧被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触摸板具备:所述使用者触摸的触摸操作部、和检测所述触摸操作的触摸传感器,
所述触摸操作部和支承所述支承部的基部的至少一方,与所述支承部一体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支承部的位移振动的共振频率低于600Hz。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触摸板的挠曲振动的共振频率为600Hz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振动部是压电元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振动部在所述触摸板的使用者触摸的触摸操作面的相反侧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还具备装饰部,
所述装饰部的至少一部分,在支承所述支承部的基部和所述触摸板之间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装饰部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所述触摸板的触摸操作面向表侧凸出。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触摸传感器,配置在所述触摸操作部和所述振动部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具备2个以上的所述支承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支承部在所述触摸板的周围大致均等地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支承部从所述触摸板的中心大致放射状地伸长。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支承部从所述触摸板的两侧大致平行地伸长。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支承部将所述触摸板的周围以跨越全周的方式包围。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触摸板为近圆板形状。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具备2个以上所述支承部,
所述触摸板在至少两处被所述支承部支承,
所述触摸板配置在所述2个以上的支承部之间。
CN201380000961.6A 2012-05-09 2013-03-14 电子设备 Active CN10351817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07252 2012-05-09
JP2012107252 2012-05-09
PCT/JP2013/001725 WO2013168338A1 (ja) 2012-05-09 2013-03-14 電子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18174A CN103518174A (zh) 2014-01-15
CN103518174B true CN103518174B (zh) 2015-08-12

Family

ID=495504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00961.6A Active CN103518174B (zh) 2012-05-09 2013-03-14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884908B2 (zh)
JP (2) JP5373236B1 (zh)
CN (1) CN103518174B (zh)
WO (1) WO201316833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64054B2 (ja) * 2014-01-21 2018-01-24 日本電気硝子株式会社 積層ガラスセラミックス焼結体および積層ガラスセラミックス焼結体の製造方法
US20170139502A1 (en) * 2014-02-10 2017-05-18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Touch panel
JP6467643B2 (ja) 2014-03-12 2019-02-13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JP6335626B2 (ja) * 2014-05-13 2018-05-30 Fdk株式会社 触感伝達装置
JP5968955B2 (ja) * 2014-06-24 2016-08-10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入力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6137415B2 (ja) * 2014-09-12 2017-05-31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触覚提示装置
US10365734B2 (en) * 2015-01-16 2019-07-30 Home Control Singapore Pte. Ltd. Clickable control pad
TWI529519B (zh) * 2015-08-07 2016-04-11 廣達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防水筆記型電腦
JP6590597B2 (ja) * 2015-08-31 2019-10-1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テン 入力装置、表示装置、入力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7161288B2 (ja) * 2017-11-29 2022-10-26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ッドモジュール
JP7114310B2 (ja) * 2018-04-16 2022-08-0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テン タッチパネル装置および操作パネルの固定方法
JP7313799B2 (ja) * 2018-05-07 2023-07-25 Nj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振動伝達装置
KR102236950B1 (ko) * 2019-04-17 2021-04-06 주식회사 비엘디 터치패드 모듈
TWI704446B (zh) * 2019-09-26 2020-09-1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以及按壓式觸控裝置
US20230130381A1 (en) * 2020-03-31 2023-04-27 Sony Interactive Entertainment Inc. Input device
EP4212998A4 (en) * 2020-09-14 2024-03-20 Hosiden Corporation SENSOR UNIT, AND FIXING STRUCTURE OF SENSOR UNIT AND FIXING OBJECT
TWI756960B (zh) 2020-12-02 2022-03-01 群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板模組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21935A (zh) * 2005-02-15 2006-08-23 日本电气英富醍株式会社 电子装置
CN102033645A (zh) * 2009-09-29 2011-04-27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触摸屏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29846B2 (en) * 1998-06-23 2002-08-06 Immersion Corporation Haptic feedback for touchpads and other touch controls
US6856691B2 (en) 2002-08-29 2005-02-1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Electronic apparatus including loudspeaker system
JP4358576B2 (ja) * 2002-08-29 2009-11-0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スピーカシステム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JP4149779B2 (ja) * 2002-10-30 2008-09-17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携帯型表示装置
KR100923971B1 (ko) * 2002-12-30 2009-10-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스위치장치
JP2004272651A (ja) * 2003-03-10 2004-09-30 Kawaguchiko Seimitsu Co Ltd タッチパネル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面入力型表示装置
JP2005258666A (ja) * 2004-03-10 2005-09-22 Sony Corp 入力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並びに電子機器の感触フィードバック入力方法
WO2006042309A1 (en) * 2004-10-08 2006-04-20 Immersion Corporation Haptic feedback for button and scrolling action simulation in touch input devices
US20060097996A1 (en) 2004-11-10 2006-05-11 Alps Electric Co., Ltd. Input device
JP4056528B2 (ja) * 2005-02-03 2008-03-05 Necインフロンティア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JP4729560B2 (ja) 2005-03-08 2011-07-20 日本写真印刷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ユニット
TWM281224U (en) * 2005-05-12 2005-11-21 Twinhead Int Corp Waterproof and dust-proof input apparatus for notebook computer
JP4779526B2 (ja) * 2005-09-15 2011-09-28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パネルスピーカ
JP2010157037A (ja) 2008-12-26 2010-07-15 Nissha Printing Co Ltd 振動素子を有するパネル部材
WO2010106736A1 (ja) * 2009-03-16 2010-09-23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圧電音響素子、電子機器及び圧電音響素子の製造方法
JP5365786B2 (ja) * 2009-04-06 2013-12-11 並木精密宝石株式会社 圧電素子を用いたタッチパネル構造
EP2325731B1 (en) 2009-11-02 2013-11-13 SMK Corporation Holding structure for a touch panel
US8633916B2 (en) 2009-12-10 2014-01-21 Apple, Inc. Touch pad with force sensors and actuator feedback
JP5717387B2 (ja) * 2010-09-22 2015-05-13 京セラ株式会社 入力機能付き表示装置
EP2631745B1 (en) * 2010-10-21 2018-08-01 Kyocera Corporation Touch panel device
CN103703795B (zh) * 2011-10-03 2017-06-13 京瓷株式会社 压电振动装置及使用其的便携式终端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21935A (zh) * 2005-02-15 2006-08-23 日本电气英富醍株式会社 电子装置
CN102033645A (zh) * 2009-09-29 2011-04-27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触摸屏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373236B1 (ja) 2013-12-18
JP5810318B2 (ja) 2015-11-11
JP2013254522A (ja) 2013-12-19
US8884908B2 (en) 2014-11-11
US20140043272A1 (en) 2014-02-13
WO2013168338A1 (ja) 2013-11-14
JPWO2013168338A1 (ja) 2015-12-24
CN103518174A (zh) 2014-0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18174B (zh) 电子设备
JP5570640B2 (ja) 圧電素子および電子機器
US9459713B2 (en)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touch screen panel, vibration mechanisms, and peripheral support structures having different rigidities
JP6037252B2 (ja) 電子機器
TWI603246B (zh) 觸控螢幕裝置
JP6078935B2 (ja) 電子機器
US9152264B2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piezoelectric actuator
KR100743176B1 (ko) 전자장치
JP5597583B2 (ja) タッチパネル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2014002796A (ja) 電子機器
JPWO2012105158A1 (ja) 電子機器
WO2015136923A1 (ja) 電子機器
JP6613153B2 (ja) 触感呈示装置
JP2013012148A (ja) 触覚提示タッチパネル及び該タッチパネルを使用した電子機器
JP2012155526A (ja) 入力装置
KR20130025759A (ko) 파형 생성기를 이용한 햅틱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KR101062974B1 (ko) 터치 입력식 전자기기
JP6572144B2 (ja) 触感呈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918

Address after: Osaka Japan

Patentee after: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Patentee befor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403

Address after: Kanagawa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after: Panasonic Automotive Electronic Systems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Japan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Patentee befor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Ja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