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26475A - 无线电力传输设备及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线电力传输设备及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26475A
CN103326475A CN2013100884652A CN201310088465A CN103326475A CN 103326475 A CN103326475 A CN 103326475A CN 2013100884652 A CN2013100884652 A CN 2013100884652A CN 201310088465 A CN201310088465 A CN 201310088465A CN 103326475 A CN103326475 A CN 1033264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less power
power transmission
transistor
electricity
transmission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8846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26475B (zh
Inventor
裵守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Innotek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G Innote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2002797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438880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2014695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2019079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Innotek Co Ltd filed Critical LG Innotek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3264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264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264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264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8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involving the exchange of data, concerning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between transmitting devices and receiv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 H02J50/12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of the resonant typ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5/7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B5/79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data transfer in combination with power transf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Inverter Devices (AREA)

Abstract

公开一种无线电力传输设备及其方法。无线电力传输设备将电力无线地传输到无线电力接收设备。无线电力传输设备检测无线电力传输设备和无线电力接收设备之间的无线电力传输状态,并且基于检测到的无线电力传输状态生成控制信号以控制传输电力。无线电力传输设备基于控制信号使用第一DC电生成传输电力,并且基于电磁感应方案通过传输感应线圈单元将传输电力传输到传输谐振线圈。

Description

无线电力传输设备及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无线电力传输设备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无线电力传输或者无线能量传递指的是向所期望的装置无线地传递电能的技术。在19世纪,已经广泛地使用了采用电磁感应原理的电动机或者变压器,并且然后已经提出了用于通过辐射诸如无线电波或者激光的电磁波而传输电能的方法。实际上,在日常生活中频繁地使用的电动牙刷或者电动剃须刀是基于电磁感应原理而被充电的。电磁感应指的是其中电压被感应使得当在导体周围的磁场变化时电流流动的现象。虽然围绕小型装置电磁感应技术的商业化已经有了快速的进步,但是电力传输距离短。
至今,无线能量传输方案包括基于除了电磁感应之外的磁谐振和短波射频的远程通讯技术。
最近,在无线电力传输技术当中,采用磁谐振的能量传输方案已经被广泛地使用。
在采用磁谐振的无线电力传输***中,因为通过线圈无线地传递在无线电力传输设备和无线电力接收设备之间产生的电信号,所以用户可以容易地对诸如便携式装置的电器充电。
无线电力传输设备生成要被传输到无线电力接收设备的具有谐振频率的AC电。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各种因素确定电力传输效率。对于无线电力传输效率的需求被增加。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无线电力传输效率的无线电力传输设备及其方法。
根据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电力传输设备,该无线电力传输设备将电力无线地传输到无线电力接收设备。无线电力传输设备包括:检测器,该检测器检测无线电力传输设备和无线电力接收设备之间的无线电力传输状态;传输电力控制器,该传输电力控制器基于检测到的无线电力传输状态生成控制信号以控制传输电力;AC电发生器(generator),该AC电发生器基于控制信号使用第一DC电生成AC电;以及传输感应线圈单元,该传输感应线圈单元通过电磁感应方案将AC电传输到传输谐振线圈。
根据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电力传输设备,该无线电力传输设备将电力无线地传输到无线电力接收设备。无线电力传输设备包括:传输感应线圈,该传输感应线圈通过电磁感应方案将被施加到其上的电力传输到传输谐振线圈;晶体管电路单元,该晶体管电路单元具有全桥结构并且被连接到传输感应线圈;检测器,该检测器检测无线电力传输设备与无线电力接收设备之间的无线电力传输状态;以及传输电力控制器,该传输电力控制器基于检测到的无线电力传输状态控制具有全桥结构的晶体管电路单元。
如上所述,根据实施例,能够增加无线电力传输设备的效率。
另外,根据实施例,能够防止电路由于高电流被毁坏。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无线电力***的视图;
图2是示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传输感应线圈单元的等效电路的电路图;
图3是示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电源装置和无线电力传输设备的等效电路的电路图;
图4是示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无线电力接收设备的等效电路的电路图;
图5是示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电源装置的框图;
图6是示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AC电发生器和传输电力控制器的框图。
图7是示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DC-DC转换器的电路图。
图8是示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DC-AC转换器和电力传输状态检测器的电路图。
图9是示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无线电力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10示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在电源装置中的各个节点(node)处的电压的波形。
图11是示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电源装置的框图。
图12是示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AC电发生器和传输电力控制器的框图。
图13是示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DC-AC转换器和电力传输状态检测器的电路图。
图14是示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无线电力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15是示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电源装置中的各个节点处的电压的波形。
图16是示出根据又一实施例的电源装置的框图。
图17是示出根据又一实施例的AC电发生器和传输电力控制器的框图。
图18是示出根据又一实施例的DC-AC转换器和电力传输状态检测器的电路图。
图19是示出根据又一实施例的无线电力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会参考附图详细地描述实施例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地利用这些实施例。然而,实施例可以不受到下面描述的限制,但是具有各种修改。为了方便或者澄清的目的可以省略与附图中的实施例的描述无关的元件。在整个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将会被指定相同的元件。
在下面的描述中,当预定的部件“包括”预定的组件时,预定的部件没有排除其它的组件,但是可以包括其它的组件,除非另有说明。
在下文中,将会参考图1至图4描述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无线电力传输***。
图1是示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无线电力传输***的视图。
参考图1,无线电力传输***可以包括:电源装置100、无线电力传输设备200、无线电力接收设备300以及负载400。
根据一个实施例,电源装置100可以被包括在无线电力传输设备200中。
无线电力传输设备200可以包括传输感应线圈单元210和传输谐振线圈单元220。
无线电力接收设备300可以包括接收谐振线圈单元310、接收感应线圈单元320以及整流单元330。
电源装置100的两个端子被连接到传输感应线圈单元210的两个端子。
传输谐振线圈单元220可以与传输感应线圈单元210隔开了预定的距离。
接收谐振线圈单元310可以与接收感应线圈单元320隔开了预定的距离。
接收感应线圈单元320的两个端子被连接到整流单元330的两个端子,并且负载400被连接到整流单元330的两个端子。根据一个实施例,负载400可以被包括在无线电力接收设备300中。
从电源装置100生成的电力被传送到无线电力传输设备200。在无线电力传输设备200中接收到的电力被传送到无线电力接收设备300,该无线电力接收设备300由于谐振现象与无线电力传输设备200谐振,即,具有与无线电力传输设备200的谐振频率相同的谐振频率。
在下文中,将更加详细地描述电力传输过程。
电源装置100生成具有预定频率的AC电并且将AC电传输到无线电力传输设备200。
传输感应线圈单元210和传输谐振线圈单元220可以被相互感应地耦合。换言之,如果由于从电源装置100接收到的电力而AC电流流过传输感应线圈单元210,则由于电磁感应而AC电流被感应到与传输感应线圈单元210物理地隔开的传输谐振线圈单元220。
其后,通过谐振,在传输谐振线圈单元220中接收到的电力被传送到无线电力接收设备300,无线电力接收设备300与无线电力传输设备200构成谐振电路。
通过谐振,在相互阻抗匹配的两个LC电路之间能够传输电力。当与通过电磁感应传输的电力相比较时,能够以较高的效率更远地传输通过谐振传输的电力。
接收谐振线圈单元310通过谐振从传输谐振线圈单元220接收电力。AC电流由于接收到的电力而流过接收谐振线圈单元310。由于电磁感应,在接收谐振线圈单元310中接收到的电力被传送到与接收谐振线圈单元310感应地耦合的接收感应线圈单元320。在接收感应线圈单元320中接收到的电力通过整流单元330被整流并且被传输到负载400。
根据一个实施例,传输感应线圈单元210、传输谐振线圈单元220、接收谐振线圈单元310、以及接收感应线圈单元320可以具有圆形、椭圆形、或者矩形的形状,但是实施例不限于此。
无线电力传输设备200的传输谐振线圈单元220可以通过磁场将电力传输到无线电力接收设备300的接收谐振线圈单元310。
详细地,传输谐振线圈单元220和接收谐振线圈单元310被相互谐振耦合使得传输谐振线圈单元220和接收谐振线圈单元310在谐振频率处操作。
传输谐振线圈单元220和接收谐振线圈单元310之间的谐振耦合能够显著地提高无线电力传输设备200和无线电力接收设备300之间的电力传输效率。
在无线电力传输中品质因数和耦合系数是重要的。换言之,随着品质因数和耦合系数的值被增加,能够逐渐地提高电力传输效率。
品质因数可以指的是可以被存储在无线电力传输设备200或者无线电力接收设备300的附近的能量的指数。
品质因数可以根据工作频率ω以及线圈的形状、尺寸以及材料而变化。品质因数可以被表达为等式,Q=ω*L/R。在上述等式中,L指的是线圈的电感并且R指的是与在线圈中引起的功率损耗的量相对应的电阻。
品质因数可以具有0至无穷大的值。随着品质因数的值增加,能够提高无线电力传输设备200和无线电力接收设备300之间的电力传输效率。
耦合系数表示传输线圈和接收线圈之间的磁耦合的程度,并且具有0至1的值。
耦合系数可以根据传输线圈和接收线圈之间的相对位置和距离而变化。
图2是示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传输感应线圈单元210的等效电路的电路图。
如在图2中所示,传输感应线圈单元210可以包括电感器L1和电容器C1,并且通过电感器L1和电容器C1能够构造具有期望的电感和期望的电容的电路。
传输感应线圈单元210可以被构造成等效电路,其中电感器L1的两个端子被连接到电容器C1的两个端子。换言之,传输感应线圈单元210可以被构造为其中电感器L1被并联地连接到电容器C1的等效电路。
电容器C1可以包括可变电容器,并且通过调节电容器C1的电容可以执行阻抗匹配。传输谐振线圈单元220、接收谐振线圈单元310以及接收感应线圈单元320的等效电路可以与在图2中示出的等效电路相同。
图3是示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电源装置100和无线电力传输设备200的等效电路的电路图。
如在图3中所示,传输感应线圈单元210包括具有预定的电感的电感器L1和具有预定的电容的电容器C1。传输谐振线圈单元220包括具有预定的电感的电感器L2和具有预定的电容的电容器C2。
图4是示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无线电力接收设备300的等效电路的电路图。
如在图4中所示,接收感应线圈单元310包括具有预定的电感的电感器L3和具有预定的电容的电容器C3。接收感应线圈单元320包括具有预定的电感的电感器L4和具有预定的电容的电容器C4。
整流单元330可以将从接收感应线圈单元320接收到的AC电转换成DC电以将DC电传递到负载400。
详细地,整流单元330可以包括整流器和平滑电路。根据一个实施例,整流器可以包括硅整流器并且可以与如在图4中示出的二极管D1等效。
整流器能够将从接收感应线圈单元320接收到的AC电转换成DC电。
平滑电路能够通过从由整流器转换的DC电中去除AC分量来输出平滑的DC电。根据一个实施例,如在图4中所示的,平滑电路可以包括整流电容器C5,但是实施例不限于此。
负载400可以是预定的可充电电池或者要求DC电的装置。例如,负载400可以指的是电池。
无线电力接收设备300可以被装备有要求电力的电子装置,诸如蜂窝电话、膝上型计算机或者鼠标。因此,接收谐振线圈单元310和接收感应线圈单元320可以具有适合于电子装置的形状的形状。
无线电力传输设备200可以通过带内通信或者带外通信与无线电力接收设备300交换信息。
带内通信指的是通过具有在无线电力传输中使用的频率的信号在无线电力传输设备200和无线电力接收设备300之间交换信息的通信。无线电力接收设备300可以进一步包括开关,并且可以通过开关的切换操作来接收或者不接收从无线电力传输设备200传输的电力。因此,无线电力传输设备200能够通过检测在无线电力传输设备200中消耗的电力的量来识别在无线电力接收设备300中包括的开关的接通信号或者断开信号。
详细地,无线电力接收设备300可以通过使用电阻器和开关调节在电阻器中吸收的电力的量来改变在无线电力传输设备200中消耗的电力。无线电力传输设备200可以通过检测功率消耗的变化来获取无线电力接收设备300的状态信息。开关可以被串联地连接到电阻器。根据一个实施例,无线电力接收设备300的状态信息可以包括关于无线电力接收设备300中的当前充电量和充电量的改变的信息。
更加详细地,如果开关被断开,则在电阻器中吸收的电力变成零,并且减少了在无线电力传输设备200中消耗的电力。
如果开关被短路,则在电阻器中吸收的电力变成大于零,并且增加了在无线电力传输设备200中消耗的电力。如果无线电力接收设备重复以上操作,则无线电力传输设备200检测其中消耗的电力,以与无线电力接收设备300进行数字通信。
无线电力传输设备200通过以上操作接收无线电力接收设备300的状态信息,使得无线电力传输设备200能够传输适当的电力。
相反地,无线电力传输设备200可以包括电阻器和开关,以将无线电力传输设备200的状态信息传输到无线电力接收设备300。根据一个实施例,无线电力传输设备200的状态信息可以包括关于要从无线电力传输设备200供应的最大电力量、从无线电力传输设备200接收电力的无线电力接收设备300的数目以及无线电力传输设备200的可用电力量的信息。
在下文中,将会描述带外通信。
带外通信指的是通过除了谐振频带之外的特定的频带执行的以便交换对于电力传输所必需的信息的通信。无线电力传输设备200和无线电力接收设备300能够被装备有带外通信模块以交换电力传输所需的信息。带外通信模块可以被安装在电源装置中。在一个实施例中,带外通信模块可以使用诸如蓝牙、紫蜂(Zigbee)、WLAN或者NFC的短距离通信技术,但是实施例不限于此。
在下文中,将会参考图5至图10描述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电源装置100。
图5是示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电源装置100的框图。
如在图5中所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电源装置100包括电源110、振荡器130、AC电发生器150、电力传输状态检测器180、以及传输电力控制器190。另外,电源装置100与无线电力传输设备200相连接。
电源110生成具有DC电压的DC电并且通过其输出端子输出DC电。
振荡器130生成较低功率的正弦波信号。
电力传输状态检测器180检测无线电力传输设备200和无线电力传输设备300之间的无线电力传输状态。
传输电力控制器190基于检测到的无线电力传输状态生成控制信号以控制AC电发生器150。
AC电发生器150生成AC电。这时,AC电能够具有诸如矩形波形、正弦曲线波形等的各种波形。特别地,AC电发生器150基于传输电力控制器190的控制信号、使用电源110的DC电、通过放大振荡器130的较低功率的正弦波信号生成具有矩形波形的AC电。
无线电力传输设备200通过谐振将AC电发生器150的输出功率传输到无线电力接收设备300。
图6是示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AC电发生器150和传输电力控制器190的框图。
如在图6中所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AC电发生器150包括AC电发生控制器151、DC-AC转换器153、以及DC-DC转换器155,并且传输电力控制器190包括DC电发生控制器191和存储单元192。
AC电发生控制器151基于振荡器130的较低功率的正弦波信号生成AC电发生控制信号。
DC电发生控制器191基于检测到的无线电力传输状态生成DC电发生控制信号使得DC-DC转换器155可以输出具有目标电流范围内的输出电流和目标DC电压的输出功率。
存储单元192存储查找表。
基于DC电发生控制信号,DC-DC转换器155将电源110的输出功率转换成DC电,其具有目标电流范围内的输出电流和目标DC电压。
DC-AC转换器153基于AC电发生控制信号将DC-DC转换器155的输出功率转换成具有矩形波形的AC电压的AC电,并且将电力输出到传输感应线圈单元210。
图7是示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DC-DC转换器155的电路图。
如在图7中所示,DC-DC转换器155包括电感器L11、电力开关T11、二极管D11、以及电容器C11。电力开关T11可以通过使用晶体管来实现。特别地,电力开关T11可以包括n沟道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NMOSFET),但是可以被替代为执行相同功能的其它装置。
电感器L11的一个端子与电源110的输出端子相连接,并且电感器L11的相对端子与电力开关T11的漏电极相连接。
电力开关T11的栅电极与DC电发生控制器191的输出端子相连接,并且电力开关T11的源电极与接地相连接。
二极管D11的阳极与电力开关T11的漏电极相连接。
电容器C11的一个端子与二极管D11的阴极相连接,并且电容器C11的相对端子与接地相连接。
图8是示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DC-AC转换器153和电力传输状态检测器180的电路图。
如在图8中所示,DC-AC转换器153包括具有半桥结构的晶体管电路单元。半桥晶体管电路包括上晶体管T21、下晶体管T22、以及DC截止电容器C21,并且被连接到AC电发生控制器151和传输感应线圈单元210。电力传输状态检测器180包括电阻器R1和电压差测量单元181,并且与DC-DC转换器155、DC-AC转换器153、DC电发生控制器191相连接。DC-AC转换器153通过电阻器R1与DC-DC转换器155相连接。上和下晶体管T21和T22可以包括n沟道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NMOSFET),但是可以被替代为执行相同功能的其它装置。
AC电发生控制器151具有用于上晶体管控制信号的输出端子和用于下晶体管控制信号的输出端子,并且基于较低功率的正弦波信号输出AC电发生控制信号。AC电发生控制器151基于振荡器130的较低功率的正弦波信号生成作为AC电发生控制信号的上晶体管控制信号,并且通过用于上晶体管控制信号的输出端子输出上晶体管控制信号。AC电发生控制器151基于振荡器130的较低功率的正弦波信号生成作为AC电发生控制信号的下晶体管控制信号,并且通过用于下晶体管控制信号的输出端子输出下晶体管控制信号。
上晶体管T21的漏电极与电阻器R1的一个端子相连接,并且栅电极与用于AC电发生控制器151的上晶体管控制信号的输出端子相连接。
下晶体管T22的漏电极与上晶体管T21的源电极相连接,下晶体管T22的栅电极与用于AC电发生控制器151的下晶体管控制信号的输出端子相连接,并且下晶体管T22的源电极与接地相连接。
DC截止电容器C21的一个端子与上晶体管T21的源电极相连接,并且DC截止电容器C21的相对端子与电感器L1的一个端子相连接。电感器L1的相对端子与接地相连接。
电压差测量单元181测量被施加到电阻器R1的两个端子的电压之间的差。
在下文中,将会参考图9和图10描述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无线电力传输方法。
图9是示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无线电力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并且图10示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在电源装置100中的各个节点处的电压的波形。
特别地,图9示出无线电力传输方法以详细地解释图6至图8的实施例。
电源110生成具有DC电压的DC电(步骤S101)。特别地,电源110可以将具有AC电压的AC电转换成具有DC电压的DC电。
振荡器130生成较低功率的正弦波信号(步骤S103)。
电力传输状态检测器180检测无线电力传输状态(步骤S105)。电力传输状态检测器180可以基于DC-DC转换器155的输出电流的电平来检测无线电力传输状态。因为被施加到电阻器R1的两个端子的电压与DC-DC转换器155的输出电流的电平成比例,所以电力传输状态检测器180的电压差测量单元181可以基于被施加到电阻器R1的两个端子的电压之间的差检测无线电力传输状态。
因为耦合系数取决于无线电力传输设备200和无线电力接收设备300之间的距离或者其相对位置而变化,所以无线电力传输状态可以被改变。换言之,随着无线电力传输设备200与无线电力接收设备300之间的距离被增加,耦合系数被减少,使得无线电力传输状态可以被劣化。随着无线电力传输状态变得劣化,即使无线电力传输设备200将具有相同强度的电力传输到无线电力接收设备300,由于较差的传输效率消耗较大的电力。因此,电力传输状态检测器180可以基于DC-DC转换器155的输出电流的电平检测无线电力传输状态。
因为DC-DC转换器155的输出电流没有被恒定地保持,所以电力传输状态检测器180可以测量DC-DC转换器155的输出电流的峰-峰值。
DC电发生控制器191基于检测到的无线电力传输状态生成DC电发生控制信号使得DC-DC转换器155可以输出具有目标电流范围内的输出电流和目标DC电压的DC电(步骤S107),并且将DC电发生控制信号输出到晶体管T11的栅电极。在这样的情况下,目标电流范围可以具有恒定的值,不管目标DC电压的电平如何,或者可以取决于目标DC电压的电平而变化。另外,目标电流范围可以是目标电流的峰-峰值的范围。如在图10中所示,DC电发生控制信号可以是在整个持续时间连续地表示的脉冲宽度调制(PWM)信号。DC电发生控制器191可以基于检测到的无线电力传输状态控制PWM信号的占空比。
根据一个实施例,电压差测量单元181基于被施加到电阻器R1的两个端子的电压之间的差获得测量输出电流值。其后,如果测量输出电流值超出基准范围,则DC电发生控制器191改变占空比,并且将用作具有被改变的占空比的PWM信号的DC电发生控制信号输出到晶体管T11的栅电极使得DC-DC转换器155的输出电流值变成处于基准范围内。详细地,如果测量输出电流值大于基准范围的上限,则DC电发生控制器191减少占空比并且将用作具有被减少的占空比的PWM信号的DC电发生控制信号输出到晶体管T11的栅电极使得DC-DC转换器155的输出电流值变成处于基准范围内。此外,如果测量输出电流值小于基准范围的下限,则DC电发生控制器191增加占空比并且将用作具有被增加的占空比的PWM信号的DC电发生控制信号输出到晶体管T11的栅电极使得DC-DC转换器155的输出电流值变成处于基准范围内。
根据另一实施例,存储单元192可以具有表示多个测量输出功率值和多个目标输出电压值之间的关系的查找表。表1示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测量输出功率值和目标输出电压值之间的关系的查找表。
表1
测量输出功率 目标输出电压
10W或者更小 12V
10-12W 14V
12-14W 16V
14-16W 18V
16-18W 20V
18-20W 22V
20W或者更大 24V
在这样的情况下,电压差测量单元181基于被施加到电阻器R1的两个端子的电压之间的差获得测量输出电流值。其后,DC电发生控制器191基于测量输出电流值获得DC-DC转换器155的当前输出功率的测量输出功率值,并且在查找表中搜索与测量输出功率值相对应的目标输出电压值。然后,使用节点B的电压作为反馈信息确定PWM信号的占空比使得DC-DC转换器155的输出电压可以具有目标输出电压值,并且基于占空比可以生成DC电发生控制信号。
根据另一实施例,存储单元192可以具有表示多个测量输出电流值和多个目标输出电压值之间的关系的查找表。在这样的情况下,电压差测量单元181基于被施加到电阻器R1的两个端子的电压之间的差获得测量输出电流值。其后,DC电发生控制器191在查找表中搜索与测量输出电流值相对应的目标输出电压值。然后,使用节点B的电压作为反馈信息确定PWM信号的占空比使得DC-DC转换器155的输出电压可以具有目标输出电压值,并且基于占空比可以生成DC电发生控制信号。
表2示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查找表。
表2
如在表2中所示,存储单元192可以具有与DC-DC转换器155的输出电流值、耦合系数、DC-DC转换器155的输出电压值、以及期望的电流范围相对应的查找表。
当DC-DC转换器155输出具有初始输出电压值的DC电时如果DC-DC转换器155的输出电流的电平是100mA或者更多,则无线电力接收设备300可以被视为被检测。初始输出电压可以是为了示例性目的而给出的12V。
当DC-DC转换器155输出具有初始输出电压值的DC电时如果DC-DC转换器155的输出电流的电平是120mA,无线电力传输设备200的传输谐振线圈单元220与无线电力接收设备300的接收谐振线圈单元310之间的耦合系数对应于0.05。在这样的情况下,DC电发生控制器191确定无线电力接收设备300与无线电力传输设备200分开,并且控制DC-DC转换器155以具有28V的输出电压。
其后,当DC-DC转换器155的输出电压的电平被保持在28V时,DC电发生控制器191确定DC-DC转换器155的输出电流的电平是否处于751mA至800mA的期望的电流范围内。
如果DC-DC转换器155的输出电流的电平是处于期望的电流范围之外,则DC电发生控制器191控制DC-DC转换器155使得DC-DC转换器155的输出电压的电平是初始输出电压的电平(12V)。如果DC-DC转换器155的输出电流的电平是180mA,当与DC-DC转换器155的输出电流的电平是120mA的情况相比较DC电发生控制器191确定无线电力传输设备200靠近无线电力接收设备300。因此,DC电发生控制器191控制DC-DC转换器155使得DC-DC转换器155的输出电压的电平是26V。
虽然上述示例已经描述无线电力传输设备200和无线电力接收设备300之间的距离与电流的强度有关,但是诸如其中无线电力传输设备200和无线电力接收设备300被放置的方向的各种无线电力状态可以考虑。
如上所述,无线电力传输设备200基于诸如离无线电力接收设备300的距离与其中无线电力接收设备300被放置的方向的各种无线电力传输状态调节被传输到无线电力接收设备300的电力,从而最大化电力传输效率,并且防止功率损耗。
DC-DC转换器155基于DC电发生控制信号将电源110的输出功率转换成具有目标电流范围内的输出电流和目标DC电压的DC电(步骤S109)。DC-DC转换器155的输出电压的电平可以等于电源110的输出电压的电平,或者大于或者小于电源110的输出电压的电平。
AC电发生控制器151基于振荡器130的较低功率的正弦波生成AC电发生控制信号(步骤S111)。AC电发生控制器151可以基于振荡器130的较低功率的正弦波生成用作AC电发生控制信号的上晶体管控制信号,并且通过用于上晶体管控制信号的输出端子输出上晶体管控制信号。AC电发生控制器151可以基于振荡器130的较低功率的正弦波生成用作AC电发生控制信号的下晶体管控制信号,并且可以通过用于下晶体管控制信号的输出端子输出下晶体管控制信号。
在下文中,将会参考图10描述上和下晶体管控制信号。
如在图10中所示,上和下晶体管控制信号具有矩形波形。
上晶体管控制信号的一个周期循序地包括上晶体管T21的导通时隙和上晶体管T21的截止时隙。上晶体管T21的导通时隙可以对应于振荡器130的较低功率正弦波信号的一个半周期(half period),并且上晶体管T21的截止时隙可以对应于较低功率正弦波信号的另一个半周期。
下晶体管控制信号的一个周期循序地包括下晶体管T22的导通时隙和下晶体管T22的截止时隙。下晶体管T22的导通时隙可以对应于振荡器130的较低功率正弦波信号的一个半周期,并且下晶体管T22的截止时隙可以对应于较低功率正弦波信号的另一个半周期。
在上晶体管T21的导通时隙期间,上晶体管控制信号具有导通上晶体管T21的电平。导通上晶体管T21的电平可以是高电平。
在上晶体管T21的截止时隙期间,上晶体管控制信号具有截止上晶体管T21的电平。截止上晶体管T21的电平可以是低电平。
在下晶体管T22的导通时隙期间,下晶体管控制信号具有导通下晶体管T22的电平。导通下晶体管T22的电平可以是高电平。
在下晶体管T22的截止时隙期间,下晶体管控制信号具有截止下晶体管T22的电平。截止下晶体管T22的电平可以是低电平。
在上晶体管T21的导通时隙期间,下晶体管控制信号具有在下晶体管T22的截止时隙期间截止下晶体管T22的电平。
在下晶体管T22的导通时隙期间,上晶体管控制信号具有在上晶体管T21的截止时隙期间截止上晶体管T21的电平。
为了防止通过同时导通上和下晶体管T21和T22而出现的短路,上和下晶体管控制信号可以具有停滞时隙(dead time slot)。
为了输出在具有50%的占空比的矩形波形中提供的电压的电力,上晶体管T21的导通时隙具有与一个周期(T)的(50-a)%相对应的持续时间,并且上晶体管T21的停滞时隙具有一个周期(T)的a%的持续时间。上晶体管T21的截止时隙可以具有与一个周期(T)的50%相对应的持续时间,下晶体管T22的导通时隙可以具有与一个周期(T)的(50-a)%相对应的持续时间,下晶体管T22的停滞时隙可以具有与一个周期(T)的a%相对应的持续时间,并且下晶体管T22的截止时隙可以具有与一个周期(T)的50%相对应的持续时间。例如,“a”可以是1%。
DC-AC转换器153基于AC电发生控制信号将DC-DC转换器155的输出功率转换成具有矩形波形的AC电压的AC电(步骤S113)并且将该AC电输出到传输感应线圈单元210。
在下文中,将会参考图10描述DC-AC转换器153的操作。
上和下晶体管T21和T22根据具有停滞时隙的上和下晶体管控制信号输出具有在图10中示出的矩形波形的电压V3的矩形波形的电力。
DC截止电容器C21截止矩形波形的电力的DC电压并且将具有矩形波形的AC电压V4的矩形波形的电力输出到传输感应线圈单元210。
无线电力传输设备200通过谐振将具有矩形波形的AC电压的矩形波形的AC电传输到无线电力接收设备300(步骤S115)。
在下文中,将会参考图11至图15描述根据另一实施例的电源装置100。
图11是示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电源装置100的框图。
如在图11中所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电源装置100包括电源110、振荡器130、AC电发生器160、电力传输状态检测器180、以及传输电力控制器190。另外,电源装置100与无线电力传输设备200相连接。
电源110生成具有DC电压的DC电并且通过其输出端子输出DC电。
振荡器130生成较低功率的正弦波信号。
电力传输状态检测器180检测无线电力传输状态。
传输电力控制器190基于检测到的无线电力传输状态和振荡器130的较低功率正弦波信号生成控制信号以控制AC电发生器160。
AC电发生器160基于传输电力控制器190的控制信号、使用电源110的DC电、通过放大振荡器130的较低功率正弦波信号生成具有矩形波形的电压的AC电。
无线电力传输设备200通过谐振将AC电发生器160的输出功率传输到无线电力接收设备300。
图12是示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AC电发生器160和传输电力控制器190的框图。
如在图12中所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AC电发生器160包括DC-AC转换器163,并且传输电力控制器190包括AC电发生控制器193。
AC电发生控制器193基于振荡器130的较低功率的正弦波信号生成AC电发生控制信号。另外,基于检测到的无线电力传输状态,AC电发生控制器193可以生成允许电源110输出具有目标电流范围内的输出电流的DC电的AC电发生控制信号。目标电流范围可以是目标电流的峰-峰值的范围。
DC-AC转换器163基于AC电发生控制信号将电源110的输出功率转换成具有矩形波形的AC电压的AC电,并且将AC电输出到传输感应线圈单元210。
图13是示出根据DC-AC转换器163和电力传输状态检测器180的电路图。
如在图13中所示,DC-AC转换器163包括全桥晶体管电路单元。全桥晶体管电路单元包括两个半桥晶体管电路。两个半桥晶体管电路中的一个包括上和下晶体管T41和T42,并且另一个包括上和下晶体管T44和T43。上晶体管T41和T44,以及下晶体管T42和T43可以是n沟道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NMOS-FET),并且可以被替代为执行相同功能的不同装置。
电力传输状态检测器180包括电阻器R1和电压差测量单元181,并且被连接到电源110、DC-AC转换器163、以及AC电发生控制器193。通过电阻器R1将DC-AC转换器163连接到电源110。
AC电发生控制器193具有第一和第二上晶体管控制信号输出端子和第一和第二下晶体管控制信号输出端子,并且基于振荡器130的较低功率的正弦波信号和无线电力传输状态生成AC电发生控制信号。
上晶体管T41的漏电极与电阻器R1的一个端子相连接,上晶体管T41的栅电极与AC电发生控制器193的第一上晶体管控制信号输出端子相连接,并且上晶体管T41的源电极与电感器L1的一个端子相连接。
下晶体管T42的漏电极与上晶体管T41的源电极相连接,下晶体管T42的栅电极与AC电发生控制器193的第一下晶体管控制信号输出端子相连接,并且下晶体管T42的源电极与接地相连接。
上晶体管T44的漏电极与电阻器R1的一个端子相连接,上晶体管T44的栅电极与AC电发生控制器193的第二上晶体管控制信号输出端子相连接,并且上晶体管T44的源电极与电感器L1的相对端子相连接。
下晶体管T43的漏电极与上晶体管T44的源电极相连接,下晶体管T43的栅电极与AC电发生控制器193的第二下晶体管控制信号输出端子相连接,并且下晶体管T43的源电极与接地相连接。
电压差测量单元181测量被施加到电阻器R1的两个端子的电压之间的差。
在下文中,将会参考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图14和图15描述无线电力传输方法。
图14是示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无线电力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并且图15示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在电源装置100中的各个节点处的电压的波形。
特别地,图14示出详细地解释图11至图13的实施例的无线电力传输方法。
电源110生成具有DC电压的DC电(步骤S301)。特别地,电源110可以将具有AC电压的AC电转换成具有DC电压的DC电。
振荡器130生成较低功率的正弦波信号(步骤S303)。
电力传输状态检测器180检测无线电力传输状态(步骤S305)。电力传输状态检测器180可以基于电源110的输出电流的电平来检测无线电力传输状态。因为被施加到电阻器R1的两个端子的电压与电源110的输出电流的电平成比例,所以电力传输状态检测器180的电压差测量单元181可以基于被施加到电阻器R1的两个端子的电压之间的差检测无线电力传输状态。因为电源110的输出电流没有被恒定地保持,所以电力传输状态检测器180可以基于电源110的输出电流的峰-峰电平测量无线电力传输状态。
基于检测到的无线电力传输状态,AC电发生控制器193生成允许电源110输出具有目标电流范围内的输出电流的DC电的AC电发生控制信号(步骤S311),并且将生成的AC电发生控制信号输出到DC-AC转换器163。因为电源110的输出电流不能被恒定地保持,所以电力传输状态检测器180可以测量电源110的输出电流的峰-峰电平。
根据一个实施例,AC电发生控制器193可以基于检测的无线电力传输状态确定DC-AC转换器163的操作模式,并且可以将用于操作模式的AC电发生控制信号输出到DC-AC转换器163。在这样的情况下,操作模式可以是全桥操作模式和半桥操作模式中的一个。电压差测量单元181基于被施加到电阻器R1的两个端子的电压之间的差获得测量输出电流值。DC电发生控制器191可以将测量输出电流值与基准值进行比较,并且根据比较结果确定DC-AC转换器163的操作模式。在这样的情况下,基准值可以是处于根据初始输出电压值设置的表2的期望电流范围内。如果测量输出电流值大于基准值,则DC电发生控制器191可以将DC-AC转换器163的操作模式确定为全桥操作模式。如果测量输出电流值小于基准值,DC电发生控制器191可以将DC-AC转换器163的操作模式确定为半桥操作模式。
在半桥操作模式中,AC电发生控制器193操作两个半桥晶体管电路中的一个,并且停止另一个的操作。AC电发生控制器193截止其操作被停止的半桥晶体管电路的上晶体管,并且导通半桥晶体管电路的下晶体管。AC电发生控制器193将控制信号应用于允许其操作的半桥晶体管电路,如参考图10所描述的。
在全桥操作模式中,AC电发生控制器193将用于一个半周期的控制信号和用于另一个半周期的控制信号交替地应用于DC-AC转换器163。在一个半周期期间,一个半桥晶体管电路的上晶体管T41被导通,并且其下晶体管T42被截止。另一个半桥晶体管电路的上晶体管T44被截止,并且其下晶体管T43被导通。在另一个半周期期间,一个半桥晶体管电路的上晶体管T41被截止,并且其下晶体管T42被导通。另一个半桥晶体管电路的上晶体管T44被导通,并且其下晶体管T43被截止。两个晶体管操作模式可以与振荡器130的较低功率正弦波信号同步。为了防止通过同时导通上和下晶体管而出现的短路,上和下晶体管控制信号可以具有停滞时隙。
根据另一实施例,电压差测量单元181可以基于被施加到电阻器R1的两个端子的电压之间的差获得测量输出电流值,DC电发生控制器191可以基于测量输出电流值获得是电源110的当前输出功率值的测量输出功率值,并且可以基于测量输出功率值确定DC-AC转换器163的操作模式。在这样的情况下,操作模式可以是全桥操作模式和半桥操作模式中的一个。DC电发生控制器191可以将测量输出功率值与基准值进行比较,并且根据比较结果确定DC-AC转换器163的操作模式。在这样的情况下,基准值可以是处于根据初始输出电压值设置的表2的期望电流范围内。如果测量输出电流值大于基准值,则DC电发生控制器191可以将DC-AC转换器163的操作模式确定为全桥操作模式。如果测量输出电流值小于基准值,则DC电发生控制器191可以将DC-AC转换器163的操作模式确定为半桥操作模式。
DC-AC转换器163基于AC电发生控制信号将电源110的输出功率转换成具有矩形波形的AC电压V3的AC电(步骤S313),并且将输出功率输出到传输感应线圈单元210。
无线电力传输设备200通过谐振将具有矩形波形的AC电压V3的矩形波形的AC电传输到无线电力接收设备300(步骤S315)。
在下文中,将会参考图16至图19描述根据又一实施例的电源装置100。
图16是示出根据又一实施例的电源装置100的框图。
如在图16中所示,根据又一实施例的电源装置100包括电源110、振荡器130、AC电发生器170、电力传输状态检测器180、以及传输电力控制器190。另外,电源装置100与无线电力传输设备200相连接。
电源110生成具有DC电压的DC电并且通过其输出端子输出DC电。
振荡器130生成较低功率的正弦波信号。
电力传输状态检测器180检测无线电力传输状态。
传输电力控制器190基于检测到的无线电力传输状态和振荡器130的较低功率正弦波信号生成控制信号以控制AC电发生器170。
AC电发生器170根据传输电力控制器190的控制信号、使用电源110的DC电、通过放大振荡器130的较低功率正弦波信号生成具有矩形波形的电压的AC电。
无线电力传输设备200通过谐振将AC电发生器170的输出功率传输到无线电力接收设备300。
图17是示出根据又一实施例的AC电发生器170和传输电力控制器190的框图。
如在图17中所示,根据又一实施例的AC电发生器170包括DC-DC转换器175和DC-AC转换器173,并且传输电力控制器190包括DC电发生控制器191、存储单元192、以及AC电发生控制器193。
DC电发生控制器191基于检测到的无线电力传输状态生成DC电发生控制信号使得DC-DC转换器175可以输出具有目标电流范围内的输出电流和目标DC电压的DC电。
存储单元192存储查找表。
基于DC电发生控制信号,DC-DC转换器175将电源110的输出功率转换成DC电,其具有目标电流范围内的输出电流和目标DC电压。
AC电发生控制器193基于振荡器130的较低功率正弦波信号生成AC电发生控制信号。另外,AC电发生控制器193可以基于检测到的无线电力传输状态生成允许DC-DC转换器175输出具有目标电流范围内的输出电流的DC电的AC电发生控制信号。目标电流范围可以是目标电流的峰-峰值的范围。
DC-AC转换器173基于AC电发生控制信号将DC-DC转换器175的输出功率转换成矩形波形的电力,并且将电力输出到传输感应线圈单元210。
图18是示出根据又一实施例的DC-AC转换器173和电力传输状态检测器180的电路图。
如在图18中所示,DC-DC转换器173包括全桥晶体管电路单元。全桥晶体管电路单元包括两个半桥晶体管电路。两个半桥晶体管电路中的一个包括上和下晶体管T61和T62,并且另一个包括上和下晶体管T64和T63。上晶体管T61和T64,以及下晶体管T62和T63可以是n沟道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NMOS-FET),并且可以被替代为执行相同功能的不同装置。
电力传输状态检测器180包括电阻器R1和电压差测量单元181,并且被连接到DC-DC转换器175、DC-AC转换器173、以及AC电发生控制器193。通过电阻器R1将DC-AC转换器173连接到DC-DC转换器175。
AC电发生控制器193具有第一和第二上晶体管控制信号输出端子和第一和第二下晶体管控制信号输出端子,并且基于振荡器130的较低功率的正弦波信号和无线电力传输状态生成AC电发生控制信号。
上晶体管T61的漏电极与电阻器R1的一个端子相连接,上晶体管T61的栅电极与AC电发生控制器193的第一上晶体管控制信号输出端子相连接。并且上晶体管T61的源电极与电感器L1的一个端子相连接。
下晶体管T62的漏电极与上晶体管T61的源电极相连接,下晶体管T62的栅电极与AC电发生控制器193的第一下晶体管控制信号输出端子相连接,并且下晶体管T62的源电极与接地相连接。
上晶体管T64的漏电极与电阻器R1的一个端子相连接,上晶体管T64的栅电极与AC电发生控制器193的第二上晶体管控制信号输出端子相连接,并且上晶体管T64的源电极与电感器L1的相对端子相连接。
下晶体管T63的漏电极与上晶体管T64的源电极相连接,下晶体管T63的栅电极与AC电发生控制器193的第二下晶体管控制信号输出端子相连接,并且下晶体管T63的源电极与接地相连接。
电压差测量单元181测量被施加到电阻器R1的两个端子的电压之间的差。
在下文中,将会参考根据又一实施例的图19描述无线电力传输方法。
图19是示出根据又一实施例的无线电力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特别地,图19示出无线电力传输方法以详细地解释图16至图18的实施例。
电源110生成具有DC电压的DC电(步骤S501)。特别地,电源110可以将具有AC电压的AC电转换成具有DC电压的DC电。
振荡器130生成较低功率的正弦波信号(步骤S503)。
电力传输状态检测器180检测无线电力传输状态(步骤S505)。电力传输状态检测器180可以基于DC-DC转换器175的输出电流的电平来检测无线电力传输状态。因为被施加到电阻器R1的两个端子的电压与电源110的输出电流的电平成比例,所以电力传输状态检测器180的电压差测量单元181可以基于被施加到电阻器R1的两个端子的电压之间的差检测无线电力传输状态。因为DC-DC转换器175的输出电流没有被恒定地保持,所以电力传输状态检测器180可以测量DC-DC转换器175的输出电流的峰-峰值。
DC电发生控制器191基于检测到的无线电力传输状态生成DC电发生控制信号使得DC-DC转换器175可以输出具有目标电流范围内的电流和目标DC电压的DC电(步骤S507),并且将DC电发生控制信号输出到晶体管T11的栅电极。在步骤S107中已经描述了步骤S507的详情。
DC-DC转换器175基于DC电发生控制信号将电源110的输出功率转换成具有目标电流范围内的输出电流和目标DC电压的DC电(步骤S509)。
AC电发生控制器193基于检测到的无线电力传输状态生成允许DC-DC转换器175输出具有目标电流范围中的输出电流的DC电的AC电发生控制信号(步骤S511),并且将AC电发生控制信号输出到DC-AC转换器173。在步骤S311中已经描述了步骤S511的详情。
DC-AC转换器173基于AC电发生控制信号将电源110的输出功率转换成具有矩形波形的AC电压V3的AC电(步骤S513),并且将输出功率输出到传输感应线圈单元210。
无线电力传输设备200通过谐振将具有矩形波形的AC电压V3的矩形波形的AC电传输到无线电力接收设备300(步骤S515)。
在本说明书中对于“一个实施例”、“实施例”、“示例性实施例”等的引用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被包括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在各处出现的这类短语不必都涉及相同的实施例。此外,当结合任何实施例描述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时,都认为结合实施例中的其它实施例实现这样的特征、结构或特性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够想到的。
虽然已经参照本发明的多个说明性实施例描述了实施例,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将落入本公开的原理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多个其它修改和实施例。更加具体地,在本说明书、附图和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主题组合布置的组成部件和/或布置中,各种变化和修改都是可能的。除了组成部件和/或布置中的变化和修改之外,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替代使用也将是显而易见的。

Claims (14)

1.一种无线电力传输设备,所述无线电力传输设备将电力无线地传输到无线电力接收设备,所述无线电力传输设备包括:
检测器,所述检测器检测所述无线电力传输设备和所述无线电力接收设备之间的无线电力传输状态;
传输电力控制器,所述传输电力控制器基于检测到的无线电力传输状态生成控制信号以控制传输电力;
AC电发生器,所述AC电发生器基于所述控制信号、使用第一DC电生成AC电;以及
传输感应线圈单元,所述传输感应线圈单元通过电磁感应方案将所述AC电传输到传输谐振线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电力传输设备,其中所述AC电发生器包括:
DC-DC转换器,所述DC-DC转换器将所述第一DC电转换成第二DC电;以及
DC-AC转换器,所述DC-AC转换器将所述第二DC电转换成所述AC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电力传输设备,其中所述传输电力控制器包括:DC电发生控制器,所述DC电发生控制器基于所述检测到的无线电力传输状态生成DC电发生控制信号,并且所述DC-DC转换器基于所述DC电发生控制信号将所述第一DC电转换成所述第二DC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电力传输设备,其中所述DC电发生控制器基于所述检测到的无线电力传输状态改变所述DC电发生控制信号的占空比。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电力传输设备,其中所述DC-AC转换器包括具有半桥结构的晶体管电路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电力传输设备,其中所述AC电发生器包括全桥晶体管电路单元,所述全桥晶体管电路单元在半桥操作模式和全桥操作模式下操作,
所述传输电力控制器包括AC电发生控制器,所述AC电发生控制器基于所述检测到的无线电力传输状态确定所述半桥操作模式和所述全桥操作模式中的一个,以生成与被确定的操作模式相对应的AC电发生控制信号,并且
所述全桥晶体管电路单元基于所述AC电发生控制信号将第二DC电转换成所述AC电。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电力传输设备,其中所述检测器基于所述传输电力的电流的电平检测所述无线电力传输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电力传输设备,其中所述检测器基于所述传输电力的电流的峰-峰电平检测所述无线电力传输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电力传输设备,其中所述AC电是矩形波形的电力。
10.一种无线电力传输设备,所述无线电力传输设备将电力无线地传输到无线电力接收设备,所述无线电力传输设备包括:
传输感应线圈,所述传输感应线圈通过电磁感应方案将被施加到其上的电力传输到传输谐振线圈;
晶体管电路单元,所述晶体管电路单元具有全桥结构并且被连接到所述传输感应线圈;
检测器,所述检测器检测所述无线电力传输设备与所述无线电力接收设备之间的无线电力传输状态;以及
传输电力控制器,所述传输电力控制器基于检测到的无线电力传输状态控制具有所述全桥结构的晶体管电路单元。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线电力传输设备,其中具有所述全桥结构的晶体管电路单元在半桥操作模式和全桥操作模式中的一个下操作,以及
所述传输电力控制器基于所述检测到的无线电力传输状态确定所述半桥操作模式和所述全桥操作模式中的一个,并且根据被确定的操作模式控制所述晶体管电路单元。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无线电力传输设备,其中具有所述全桥结构的晶体管电路单元包括:
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包括具有施加于其上的DC电的漏电极和被连接到所述传输感应线圈的一个端子的源电极;
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二晶体管包括被连接到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源电极的漏电极和被连接到接地的源电极;
第三晶体管,所述第三晶体管包括具有施加于其上的DC电的漏电极和被连接到所述传输感应线圈的相对端子的源电极;以及
第四晶体管,所述第四晶体管包括被连接到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源电极的漏电极和被连接到接地的源电极。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无线电力传输设备,其中,在所述半桥操作模式下,所述传输电力控制器在一个半周期期间截止所述第三晶体管,导通所述第四晶体管,导通所述第一晶体管并且截止所述第二晶体管,并且在剩下的半周期期间截止所述第一晶体管并且导通所述第二晶体管。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无线电力传输设备,其中,在所述全桥操作模式下,所述传输电力控制器在一个半周期期间导通所述第一晶体管和所述第四晶体管并且截止所述第二晶体管和所述第三晶体管,并且在剩下的半周期期间截止所述第一晶体管和所述第四晶体管并且导通所述第二晶体管和所述第三晶体管。
CN201310088465.2A 2012-03-19 2013-03-19 无线电力传输设备及其方法 Active CN10332647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2-0027977 2012-03-19
KR1020120027977A KR101438880B1 (ko) 2012-03-19 2012-03-19 무선전력 송신장치 및 무선전력 전송 방법
KR1020120146956A KR102019079B1 (ko) 2012-12-14 2012-12-14 무선 전력 송신 장치 및 방법
KR10-2012-0146956 2012-12-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26475A true CN103326475A (zh) 2013-09-25
CN103326475B CN103326475B (zh) 2015-08-26

Family

ID=479970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88465.2A Active CN103326475B (zh) 2012-03-19 2013-03-19 无线电力传输设备及其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4) US9225391B2 (zh)
EP (2) EP3340419B1 (zh)
JP (2) JP5643362B2 (zh)
CN (1) CN103326475B (zh)

Cited B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88999A (zh) * 2014-09-02 2016-03-09 苹果公司 操作感应能量传输***
WO2016090530A1 (zh) * 2014-12-08 2016-06-16 胡沥 无线充电装置及***
CN105993105A (zh) * 2014-02-14 2016-10-05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通过动态阻抗变化测量的设备检测
CN106063080A (zh) * 2014-01-08 2016-10-26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无线电力传输装置和无线电力传输***
CN106233560A (zh) * 2014-03-11 2016-12-14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具有无线电能传输***充电器的无线电能传输***
US9685814B1 (en) 2014-06-13 2017-06-20 Apple Inc. Detection of coil coupling in an inductive charging system
CN107112803A (zh) * 2014-12-18 2017-08-29 鲍尔拜普罗克西有限公司 感应功率发射器及功率流控制方法
US9813041B1 (en) 2014-07-31 2017-11-07 Apple Inc. Automatic boost control for resonant coupled coils
US9923383B2 (en) 2014-02-23 2018-03-20 Apple Inc. Adjusting filter in a coupled coil system
CN107910962A (zh) * 2016-12-01 2018-04-13 利萨·德雷克塞迈尔有限责任公司 为机动车内的移动设备进行感应充电的方法
US10014733B2 (en) 2014-08-28 2018-07-03 Apple Inc. Temperature management in a wireless energy transfer system
US10032557B1 (en) 2014-05-29 2018-07-24 Apple Inc. Tuning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resonant frequency for improved efficiency of inductive power transfer
US10116279B2 (en) 2014-02-23 2018-10-30 Apple Inc. Impedance matching for inductive power transfer systems
US10389274B2 (en) 2017-04-07 2019-08-20 Apple Inc. Boosted output inverter for electronic devices
US10523063B2 (en) 2017-04-07 2019-12-31 Apple Inc. Common mode noise compensation in wireless power systems
US10594159B2 (en) 2014-06-03 2020-03-17 Apple Inc. Methods for detecting mated coils
US10644531B1 (en) 2016-09-22 2020-05-05 Apple Inc. Adaptable power rectifier for wireless charger system
US10666084B2 (en) 2015-07-10 2020-05-26 Apple Inc. Detection and notification of an unpowered releasable charging devic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225391B2 (en) 2012-03-19 2015-12-29 Lg Innotek Co., Ltd. Wireless power transmit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thereof
EP2709285A1 (en) * 2012-09-17 2014-03-19 ST-Ericsson SA A method of and receiver for communication during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JP6067308B2 (ja) * 2012-10-01 2017-01-25 ローム株式会社 ワイヤレス受電回路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KR102008810B1 (ko) * 2012-11-12 2019-08-08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무선 전력 송신 장치 및 방법
CN105340154B (zh) * 2013-07-12 2018-06-19 株式会社 Ihi 电力传输***
AU2014296323B2 (en) 2013-07-29 2019-04-04 Alfred E. Mann Foundation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Microprocessor controlled class E driver
EP3027271B1 (en) 2013-07-29 2019-08-21 Alfred E. Mann Foundation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High efficiency magnetic link for implantable devices
EP2868516A1 (de) * 2013-10-31 2015-05-06 Brusa Elektronik AG Verfahren zur Regelung der zwischen zwei Resonatoren eines Systems zur kontaktlosen Energieübertragung übertragenen Energie, sowie Resonatoranordnung
KR102175599B1 (ko) * 2014-01-24 2020-11-06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무선전력전송 시스템
KR102146484B1 (ko) * 2014-01-08 2020-08-21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전력 생성 장치, 무선 전력 송신 장치 및 무선 전력 전송 시스템
KR20150089754A (ko) 2014-01-28 2015-08-05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무선 전력 수신 장치 및 단말기
JP6146333B2 (ja) * 2014-02-13 2017-06-14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送電機器及び非接触電力伝送装置
US9472366B2 (en) 2014-03-03 2016-10-18 Divergent, Inc. Generation and use of electric fields from capacitive effects of a solenoid
US9373966B2 (en) 2014-03-03 2016-06-21 Divergent, Inc. Wireless power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ing magnetic vector potential
AR099614A1 (es) * 2014-03-03 2016-08-03 Divergent Inc Generación y utilización de potencial vectorial magnético
US9369203B1 (en) 2014-06-11 2016-06-14 Google Inc. Wirelessly powered passive optical power meter
KR101663191B1 (ko) * 2015-01-30 2016-10-07 한솔테크닉스(주) 무선 전력 전송 기반의 가습장치
JP6554317B2 (ja) * 2015-05-18 2019-07-31 ローム株式会社 同期整流回路、その制御回路、ワイヤレス受電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6569861B2 (ja) * 2015-10-02 2019-09-04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無線電力伝送システム
US10164600B2 (en) * 2015-10-12 2018-12-25 Nxp B.V. NFC or RFID device RF detuning detection and driver output power regulation
US9788282B2 (en) 2015-11-30 2017-10-10 Veniam,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mproving fixed access point coverage in a network of moving things
US9948512B2 (en) 2016-01-14 2018-04-17 Veniam,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mote configuration update and distribution in a network of moving things
TWI605664B (zh) * 2016-06-29 2017-11-11 立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諧振式無線電源發送電路及其控制方法
WO2018048312A1 (en) * 2016-09-06 2018-03-15 Powerbyproxi Limited An inductive power transmitter
CN108242826A (zh) * 2016-12-27 2018-07-03 全亿大科技(佛山)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发射器和无线充电方法
US11038374B2 (en) * 2017-04-18 2021-06-15 Infineon Technologies Austria Ag Flexible bridge amplifier for wireless power
CN109120075B (zh) * 2017-06-22 2023-11-28 恩智浦美国有限公司 检测无线充电发送器的充电区域内物体的方法与装置
JP2020065388A (ja) * 2018-10-18 2020-04-2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制御装置、送電装置、無接点電力伝送システム、受電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WO2020185902A1 (en) 2019-03-11 2020-09-17 Axonics Modulation Technologies, Inc. Charging device with off-center coil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60781Y (zh) * 2003-09-22 2004-12-01 陈仁富 移相谐振软开关逆变器用控制驱动器
CN101911029A (zh) * 2007-11-16 2010-12-08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功率桥
CN102082469A (zh) * 2009-11-30 2011-06-01 Tdk株式会社 无线馈电装置、无线电力接收机以及无线电力传输***
US20110266880A1 (en) * 2010-05-03 2011-11-0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tching in a source-target structure
CN102239619A (zh) * 2008-10-03 2011-11-09 捷通国际有限公司 电力***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03943B2 (ja) * 1992-10-21 1998-09-24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非接触電力供給装置
US5373432A (en) * 1992-12-10 1994-12-13 Hughes Aircraft Company Fixed frequency DC to DC converter with a variable inductance controller
US5546295A (en) * 1994-02-24 1996-08-13 Rotron Incorporated Electrical power converter, power supply, and inverter with series-connected switching circuits
JPH09182304A (ja) 1995-12-26 1997-07-11 Tdk Corp 非接触型充電器
JP3531385B2 (ja) 1996-10-28 2004-05-31 ソニー株式会社 電源装置
US7443113B2 (en) * 2003-12-02 2008-10-28 Universal Lighting Technologies, Inc. Software controlled electronic dimming ballast
JP4706036B2 (ja) 2005-02-03 2011-06-22 学校法人東京理科大学 非接触電力供給システ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医療システム
JP5062658B2 (ja) * 2006-07-28 2012-10-31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導波管内の定在波測定部および定在波測定方法、電磁波利用装置、プラズマ処理装置およびプラズマ処理方法
KR101079822B1 (ko) 2008-07-16 2011-11-04 (주) 단 더휴네코리아 건축물용 조립식 바닥재
US8278784B2 (en) 2008-07-28 2012-10-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for electronic devices
CN102132631B (zh) * 2008-08-26 2014-05-0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放电灯点亮装置
TWI356566B (en) * 2008-10-03 2012-01-11 Ablerex Electronics Co Ltd Ripple voltage suppression method for dc/dc conver
US8497658B2 (en) 2009-01-22 2013-07-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Adaptive power control for wireless charging of devices
KR101041150B1 (ko) 2009-01-30 2011-06-13 황인태 휴대폰 무접점 충전장치
JP4865001B2 (ja) 2009-04-13 2012-02-01 株式会社日本自動車部品総合研究所 非接触給電設備、非接触受電装置および非接触給電システム
US8164929B2 (en) * 2009-08-17 2012-04-24 Schleifring Und Apparatebau Gmbh Controlled contactless power transmission
US8374545B2 (en) 2009-09-02 2013-02-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De-tuning in wireless power reception
US8928284B2 (en) 2009-09-10 2015-01-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Variable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JP5672843B2 (ja) 2009-11-30 2015-02-18 Tdk株式会社 ワイヤレス給電装置、ワイヤレス受電装置およびワイヤレス電力伝送システム
TWM385858U (en) 2010-02-12 2010-08-01 Fu Da Tong Technology Co Ltd Frequency conversion type wireless power supply and charging device
US9561730B2 (en) * 2010-04-08 2017-02-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in electric vehicles
US8829729B2 (en) * 2010-08-18 2014-09-09 Tdk Corporation Wireless power feeder, wireless power receiver, and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KR101243587B1 (ko) * 2011-02-17 2013-03-20 주식회사 팬택 무접점 충전 장치, 무접점 충전 시스템 및 무접점 충전 방법
US20130026981A1 (en) * 2011-07-28 2013-01-31 Broadcom Corporation Dual mode wireless power
US9041254B2 (en) * 2011-12-14 2015-05-26 Linear Technology Corporation Primary unit control of resonant inductive power transfer system for optimum efficiency
US9225391B2 (en) 2012-03-19 2015-12-29 Lg Innotek Co., Ltd. Wireless power transmit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thereof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60781Y (zh) * 2003-09-22 2004-12-01 陈仁富 移相谐振软开关逆变器用控制驱动器
CN101911029A (zh) * 2007-11-16 2010-12-08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功率桥
CN102239619A (zh) * 2008-10-03 2011-11-09 捷通国际有限公司 电力***
CN102082469A (zh) * 2009-11-30 2011-06-01 Tdk株式会社 无线馈电装置、无线电力接收机以及无线电力传输***
US20110266880A1 (en) * 2010-05-03 2011-11-0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tching in a source-target structure

Cited By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63080A (zh) * 2014-01-08 2016-10-26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无线电力传输装置和无线电力传输***
US10193392B2 (en) 2014-01-08 2019-01-29 Lg Innotek Co., Ltd.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device and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system
CN105993105A (zh) * 2014-02-14 2016-10-05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通过动态阻抗变化测量的设备检测
CN105993105B (zh) * 2014-02-14 2018-11-09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通过动态阻抗变化测量的设备检测
US9923383B2 (en) 2014-02-23 2018-03-20 Apple Inc. Adjusting filter in a coupled coil system
US10116279B2 (en) 2014-02-23 2018-10-30 Apple Inc. Impedance matching for inductive power transfer systems
US10218208B2 (en) 2014-03-11 2019-02-26 Lg Innotek Co., Ltd.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system having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system-charger
US10566825B2 (en) 2014-03-11 2020-02-18 Lg Innotek Co., Ltd.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system having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system-charger
CN106233560B (zh) * 2014-03-11 2019-02-22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具有无线电能传输***充电器的无线电能传输***
CN106233560A (zh) * 2014-03-11 2016-12-14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具有无线电能传输***充电器的无线电能传输***
US10032557B1 (en) 2014-05-29 2018-07-24 Apple Inc. Tuning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resonant frequency for improved efficiency of inductive power transfer
US10594159B2 (en) 2014-06-03 2020-03-17 Apple Inc. Methods for detecting mated coils
US9685814B1 (en) 2014-06-13 2017-06-20 Apple Inc. Detection of coil coupling in an inductive charging system
US10110051B2 (en) 2014-06-13 2018-10-23 Apple Inc. Detection of coil coupling in an inductive charging system
US10879721B2 (en) 2014-06-13 2020-12-29 Apple Inc. Detection of coil coupling in an inductive charging system
US9813041B1 (en) 2014-07-31 2017-11-07 Apple Inc. Automatic boost control for resonant coupled coils
US10014733B2 (en) 2014-08-28 2018-07-03 Apple Inc. Temperature management in a wireless energy transfer system
US10879745B2 (en) 2014-08-28 2020-12-29 Apple Inc. Temperature management in a wireless energy transfer system
US10193372B2 (en) 2014-09-02 2019-01-29 Apple Inc. Operating an inductive energy transfer system
CN105388999B (zh) * 2014-09-02 2018-09-07 苹果公司 操作感应能量传输***
CN105388999A (zh) * 2014-09-02 2016-03-09 苹果公司 操作感应能量传输***
WO2016090530A1 (zh) * 2014-12-08 2016-06-16 胡沥 无线充电装置及***
CN107112803A (zh) * 2014-12-18 2017-08-29 鲍尔拜普罗克西有限公司 感应功率发射器及功率流控制方法
US10666084B2 (en) 2015-07-10 2020-05-26 Apple Inc. Detection and notification of an unpowered releasable charging device
US10644531B1 (en) 2016-09-22 2020-05-05 Apple Inc. Adaptable power rectifier for wireless charger system
CN107910962A (zh) * 2016-12-01 2018-04-13 利萨·德雷克塞迈尔有限责任公司 为机动车内的移动设备进行感应充电的方法
CN111799896A (zh) * 2016-12-01 2020-10-20 利萨·德雷克塞迈尔有限责任公司 为机动车内的移动设备进行感应充电的方法
US10439440B2 (en) 2016-12-01 2019-10-08 Lisa Draexlmaier Gmbh Charger and method of inductively charging a mobile device inside a motor vehicle
US10523063B2 (en) 2017-04-07 2019-12-31 Apple Inc. Common mode noise compensation in wireless power systems
US10389274B2 (en) 2017-04-07 2019-08-20 Apple Inc. Boosted output inverter for electronic devic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711974B2 (en) 2017-07-18
EP2642628B1 (en) 2018-05-02
CN103326475B (zh) 2015-08-26
US20130241304A1 (en) 2013-09-19
US20160111895A1 (en) 2016-04-21
JP5643362B2 (ja) 2014-12-17
US9225391B2 (en) 2015-12-29
USRE49955E1 (en) 2024-04-30
JP2013198402A (ja) 2013-09-30
EP3340419B1 (en) 2020-08-19
USRE49017E1 (en) 2022-04-05
JP6153506B2 (ja) 2017-06-28
JP2015073432A (ja) 2015-04-16
EP2642628A1 (en) 2013-09-25
EP3340419A1 (en) 2018-06-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26475B (zh) 无线电力传输设备及其方法
CN108092416B (zh) 无线电力传送器及其控制电力的方法
JP6282743B2 (ja) 無線電力受信装置
US9006937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enabling ongoing inductive power transmission
TWI587597B (zh) 無線電力傳輸器,無線電力接收器,以及無線電力傳輸系統的電力傳輸方法
KR101349557B1 (ko) 무선전력 수신장치 및 무선전력 전달 방법
US10063099B2 (en) Wireless power receiver for controlling wireless power by using switch
EP2843801B1 (en) Wireless power receiving apparatus
US10063085B2 (en) Power supplying apparatus and wireless power transmitter
KR102019064B1 (ko) 무선 전력 송신 장치 및 방법
KR102019079B1 (ko) 무선 전력 송신 장치 및 방법
US11979201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ded communication signals regulating inductive power transmissions
KR20190096888A (ko) 무선 전력 송신 장치 및 방법
KR20140060865A (ko) 무선 전력 송신 장치 및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