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24240B - 过页式原稿读取装置 - Google Patents

过页式原稿读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24240B
CN103024240B CN201210345180.8A CN201210345180A CN103024240B CN 103024240 B CN103024240 B CN 103024240B CN 201210345180 A CN201210345180 A CN 201210345180A CN 103024240 B CN103024240 B CN 10302424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riginal copy
unit
transporting velocity
supply unit
contrapos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4518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24240A (zh
Inventor
西川浩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ca Minolta Inc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onica Minolta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ca Minolta Inc filed Critical Konica Minolta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0242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242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242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242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57Conveying sheets before or after scanning
    • H04N1/00588Conveying sheets before or after scanning to the scanning pos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57Conveying sheets before or after scanning
    • H04N1/00599Using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N1/00602Feed roll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649Control or synchronising different handling operations
    • H04N1/00652Control of feeding speed, e.g. fast feeding to scanning pos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681Detecting the presence, position or size of a sheet or correcting its position before scanning
    • H04N1/00684Object of the detection
    • H04N1/00687Presence or absence
    • H04N1/00689Pres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681Detecting the presence, position or size of a sheet or correcting its position before scanning
    • H04N1/00684Object of the detection
    • H04N1/00687Presence or absence
    • H04N1/00694Presence or absence in an input tra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681Detecting the presence, position or size of a sheet or correcting its position before scanning
    • H04N1/00684Object of the detection
    • H04N1/00708Size or dimensions
    • H04N1/00713L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681Detecting the presence, position or size of a sheet or correcting its position before scanning
    • H04N1/00763Action taken as a result of detection
    • H04N1/00774Adjusting or control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12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the sheet-feed movement or the medium-advance or the drum-rotation movement as the slow scanning component, e.g. arrangements for the main-scann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19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multi-element arrays
    • H04N1/191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multi-element arrays the array comprising a one-dimensional array, or a combination of one-dimensional arrays, or a substantially one-dimensional array, e.g. an array of staggered elements
    • H04N1/192Simultaneously or substantially simultaneously scanning picture elements on one main scanning line
    • H04N1/193Simultaneously or substantially simultaneously scanning picture elements on one main scanning line using electrically scanned linear arrays, e.g. linear CCD arr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81Image read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xposure Or Original Feeding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Facsimile Scanning Arrangements (AREA)
  • Controlling Sheets Or Webs (AREA)
  • Delivering By Means Of Belts And Rollers (AREA)
  • Image Input (AREA)
  • Registering Or Overturning Sheets (AREA)
  • Sheets, Magazines, And S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过页式原稿读取装置,不论原稿的长度如何均对原稿赋予适当的量的波幅。该原稿读取装置具备在固定的读取位置读取输送来的原稿的读取单元,并具备:原稿托盘,其载置多张原稿;判别单元,其判别上述原稿托盘上的原稿的长度;送纸单元,其将原稿分离并送出;对位输送单元,其对由上述送纸单元送出的原稿进行调整处理;第一驱动单元,其进行所述对位输送单元的旋转驱动;读取输送单元,其将由所述对位输送单元调整处理后的原稿送入所述读取位置;第二驱动单元,其进行所述读取输送单元的旋转驱动;控制单元,其根据由所述判别单元得出的判别结果来改变所述对位输送单元和所述读取输送单元之间的相对的输送速度。

Description

过页式原稿读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过页式(Sheet-through)原稿读取装置,更特定涉及在对位输送单元与读取输送单元之间,使原稿产生波幅(松弛)的原稿读取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原稿读取装置中,安装于原稿托盘的各原稿通过整理辊、对位辊以及读取辊,被输送至图像读取部。其中,通过将原稿在对位辊的输送速度v1设定为相对于在读取辊的输送速度v2略高,从而在对位辊与读取辊之间的U形回转路径中在原稿上形成波幅。由此,原稿后端从整理辊的密合部脱离时的速度变动被形成于原稿的波幅吸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146337号公报
然而,在现有的图像读取装置中,首先存在无法根据原稿的长度赋予适当的波幅量的问题。具体而言,在原稿沿输送方向为较长的情况下,原稿往往同时横跨整理辊、对位辊以及读取辊的全部而存在。在该情况下,容易因在整理辊的负荷转矩而产生在对位辊的滑动,因此在横跨全部的辊输送原稿期间,在对位辊的实际的输送速度比在读取辊的实际的输送速度相对地变小。相反,在原稿沿输送方向为较短的情况下,有时虽然同时横跨对位辊和读取辊双方,但是不存在于整理辊。在该情况下,由整理辊引起的负荷转矩相对于原稿的影响会消失,且在横跨对位辊和读取辊输送原稿期间,在对位辊的实际的输送速度比在读取辊的实际的输送速度相对地变大。这样,根据原稿的长度,而使对位辊的实际的输送速度产生差异,其结果,在原稿的后端脱离对位辊的时刻,在U形回转路径中被赋予的波幅量产生差异。
另外,除此之外,在现有的图像读取装置中,存在无法根据原稿的单位面积重量赋予适当的波幅量的问题。具体而言,若输送有厚度的、即单位面积重量较重的原稿时,则容易在对位辊产生滑动,因此对位辊的实际的输送速度变得不稳定。其结果,根据单位面积重量的不同,会在U形回转路径中对原稿赋予的波幅量产生差异。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过页式原稿读取装置,不论原稿的长度或者单位面积重量如何均能够对原稿赋予适当的量的波幅。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是一种过页式原稿读取装置,具备在固定的读取位置读取输送来的原稿的读取单元,该过页式原稿读取装置具备:原稿托盘,其载置多张原稿;判别单元,其判别所述原稿托盘上的原稿的长度和/或单位面积重量;送纸单元,其将原稿分离并送出;对位输送单元,其对由所述送纸单元送出的原稿进行调整处理;第一驱动单元,其进行所述对位输送单元的旋转驱动;读取输送单元,其将利用所述对位输送单元调整处理后的原稿送入所述读取位置;第二驱动单元,其进行所述读取输送单元的旋转驱动;翻转输送单元,其对利用所述读取单元读取表面后的原稿的正反面进行翻转,并为了将应该由所述读取单元读取原稿的背面的所述原稿向所述读取位置输送,使所述原稿不经由所述送纸单元而再次送入所述对位输送单元;以及控制单元,其根据由所述判别单元得出的判别结果来改变所述对位输送单元和所述读取输送单元之间的相对的输送速度,所述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以使与为了由所述翻转输送单元将应该读取原稿的背面的所述原稿向所述读取位置输送,将原稿再次送入所述对位输送单元的情况相比,在输送应该读取所述原稿的表面的原稿的情况下,所述对位输送单元的输送速度相对于所述读取输送单元的输送速度的相对的输送速度增大,并且在所述原稿的长度被判别为规定的基准值以上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将所述对位输送单元的输送速度设定为所述读取输送单元的输送速度乘以第一输送速度比所得到的值,并改变所述相对的输送速度,在所述原稿的长度被判别为小于所述基准值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将所述对位输送单元的输送速度设定为所述读取输送单元的输送速度乘以第二输送速度比所得到的值,并改变所述相对的输送速度,其中所述第二输送速度比小于所述第一输送速度比。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能够提供不论原稿的长度或单位面积重量如何,均能够赋予原稿适当的量的波幅的过页式原稿读取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原稿读取装置的大致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图1的ADF(Automatic Document Feeder自动文件输送装置)的框式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图1的ADF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4(A)是表示ADF中的各主要部分的路径长的示意图,图4(B)是表示原稿后端脱离对位辊的密合部时的动作的示意图。
图5(A)是表示输送了A5Y的原稿时的速度变动的测定结果的图表,图5(B)是表示相对于原稿的长度的速度变动的图表。
图6(A)、(B)是表示相对于输送速度比K的、A5Y、A5T以上的原稿输送时的8点速度变动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测定结果的图表。
图7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原稿读取装置的大致结构的示意图。
图8是表示图7的ADF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9(A)、(B)是表示相对于输送速度比K的、A5Y、A5T以上的原稿的翻转输送时的8点速度变动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测定结果的图表。
图10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原稿读取装置的大致结构的示意图。
图11是表示图10的ADF的框式结构的示意图。
图12是表示图10的ADF的动作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7…扫描仪(读取单元);A…读取位置;8、10、20…自动原稿输送装置(ADF);82…送纸单元;83…对位输送单元;84…读取输送单元;85…导向单元;86…排出单元;101…翻转输送、排出单元;87…CPU(原稿长度判别单元、单位面积重量判别单元);SE3…单位面积重量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所示的原稿读取装置大致具备作为固定光学***的读取单元的扫描仪7和自动原稿输送装置(以下称为“ADF”)8。
扫描仪7固定于读取位置A的正下方,并按照每一行依次读取通过读取位置A的原稿D。具体而言,在扫描仪7中,LED等灯71经由读取玻璃72朝向读取装置A射出光。来自读取位置A上的原稿D的反射光经由反射镜73、74、75入射至成像透镜76,然后在摄像部(CCD色线传感器)77成像。
如图1、图2所示,ADF8包括:托盘81、送纸单元82、对位输送单元83、读取输送单元84、导向单元85、排出单元86、CPU87以及排出托盘88。
托盘81构成为能够载置由扫描仪7读取的原稿D。另外,为了检测原稿尺寸而在托盘81设置有空传感器(empty sensor)SE0和长度传感器SE1。传感器SE0、SE1是反射型的光电传感器等,且从原稿D的载置区域中的基准位置(例如,原稿D的前端位置)离开距离d0、d1配置。传感器SE0、SE1朝向载置区域射出光,并在接收到反射光的情况下,将信号S0、S1输出至CPU87。在本实施方式中,d1例如为170mm。在该情况下,信号S1表示载置有沿着供给方向的边的长度为170mm以上的原稿D。d0为比d1小的值,且信号S0表示在托盘81上载置有原稿D。
送纸单元82设置于托盘81的下游侧,具有:搓纸棍82a、供纸辊82b、整理辊82c以及旋转驱动供纸辊82b的马达M1。搓纸棍82a能够与供纸辊82b同步旋转地与供纸辊82b连接。供纸辊82b例如具有φ20.0的外径,并通过马达M1的驱动力旋转,例如以440mm/s的输送速度送出原稿D。利用未图示的转矩限制器例如对整理辊82c赋予500gf·cm的负荷转矩。
其中,虽然各辊的用纸的“输送速度”需要严谨地考虑用纸的滑动、辊的凹陷量,但在以下只要没有特殊说明,仅将辊外径、圆周率以及辊转速(rpm)相乘得到的设计上的输送速度称为“输送速度”或者“控制上的输送速度”。而且,该输送速度的控制是通过由CPU87控制各马达的转速来进行的。另一方面,将考虑因负荷转矩的影响所导致的用纸的滑动等的输送速度称为“送进量”或者“实际的输送速度”。
对位输送单元83设置在送纸单元82的下游侧,具有:对位辊83a、与对位辊83a抵接的压紧辊83b、作为第一驱动单元的一个例子的马达M2、以及原稿通过传感器SE2。对位辊83a例如具有φ20.1的外径。来自对位辊83a的原稿的输送速度根据来自马达M2的驱动力而决定。虽详细进行后述,但该输送速度在CPU87的控制下根据原稿D的长度而设定。传感器SE2例如为反射型的光电传感器,配置在比辊83a、83b之间的密合部稍靠上游侧。传感器SE2朝向输送路径射出光,并将表示该反射光的有无的信号S2输出至CPU87。
读取输送单元84设置在对位输送单元83的下游侧,具有:读取辊84a、与读取辊84a抵接的压紧辊84b、以及作为第二驱动单元的一个例子的马达M3。读取辊84a例如具有φ20.0的外径。来自读取辊84a的原稿的输送速度根据马达M3的驱动力预先设定,例如设定为250mm/s。其中,若将读取辊84a的输送速度设定为固定的250mm/s,则能够使在扫描仪7的读取精度稳定因而优选。
导向单元85具有外侧的导向部件85a和内侧的导向部件85b。利用这些导向部件85a、85b,在对位辊83a和读取辊84a之间形成原稿D的U形回转路径。该导向部件85a、85b的间隔优选为2.0mm以上、且3.0mm以下。
排出单元86设置在读取输送单元84的下游侧,具有多个辊对86a、86b。这些辊对86a、86b与读取输送单元84的马达M3连接,并借助其驱动力进行旋转。
接下来,参照图3的流程图对原稿读取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用户将原稿D载置于托盘81后,按下未图示的操作面板的开始按钮。与此响应,CPU87根据传感器SE0、SE1的输出信号S0、S1判别托盘81上的原稿D的长度是否为170mm以上,并存储判别结果(原稿D的长度)(S100)。
另外,马达M1在CPU87的控制下,开始对供纸辊82b的旋转驱动(S101)。搓纸棍82a也与供纸辊82b同步地旋转。由此,原稿D从托盘81被取入,并被送入辊82b、82c的密合部。只要取入的原稿D为一张,就能从辊82b、82c之间朝向对位输送单元83送出。此外,若原稿D为多张,则整理辊82c因转矩限制器的作用而向与供纸辊82b相反的方向旋转,从而这些原稿D被送回托盘81。
CPU87在马达M1的驱动开始后,若根据传感器SE2的输出信号S2判断为原稿D通过了传感器SE2上(S102),则开始由计时器(未图示)进行计时(S103)。作为CPU87,若计时器的计数值T成为规定时间t0(S104),则马达M2在CPU87的控制下开始对对位辊83a的旋转驱动(S105)。其中,根据由S100判别出的原稿D的长度,来自对位辊83a的输送速度设为:来自读取辊84a的输送速度250mm/s乘以作为规定的输送速度比的下述的第一输送速度比K1或者第二输送速度比K2所得到的值,
在长度为170mm以上的原稿D的情况下:K1=1.0075
在长度小于170mm的原稿D的情况下:K2=0.9874
通过上述一系列的处理,在对位输送单元83中,进行作为原稿调整处理的一个例子的偏斜修正。具体而言,来自送纸单元82的原稿D首先与停止中的辊83a、83b之间的密合部抵接。在直至成为T=t0期间,在原稿D形成有初期波幅,其前端与密合部对齐。若成为T=t0,则对位辊83a以读取辊84a的输送速度×输送速度比K开始送出原稿。由此原稿D从对位辊83a送出,从而送入至外侧导向部件85a与内侧导向部件85b之间。
在马达M2的驱动开始后,马达M3在CPU87的控制下,开始对读取辊84a的旋转驱动(S106)。导向单元85输送来的原稿D被送入辊84b、84c的密合部。该原稿D从旋转的辊84a、84b之间,以输送速度250mm/s朝向图1所示的读取位置A送出。另外,该期间,在导向单元85内,在原稿D形成有基于读取辊和对位辊的送进量的差的波幅。
另外,在原稿D到达读取位置A之后,利用扫描仪7按照每一行开始依次读取(S107)。然后,原稿D从开头经过排出单元86的辊对86a、86b,开始向排出托盘88排出。以上的动作持续至原稿D的后端的读取结束,且原稿D向排出托盘88的排出结束为止。
然而,虽然在“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中也已记载,但是在现有的原稿读取装置中,存在无法根据原稿D的长度赋予适当的波幅的问题。除了该问题之外,参照图4、图5对本原稿读取装置的技术上的效果进行详细地说明。
如图4(A)所示,在本原稿读取装置中,假定从整理辊到对位辊的输送路径长L1大致为66.5mm,从对位辊到读取辊的输送路径长大致为76.6mm。另外,假定A5Y的原稿D在该路径上输送。其中,A5Y的原稿D意味着为A5尺寸,且沿着其短边(长度148mm)输送的原稿D。并且不考虑原稿D的长度而单纯地假设对位辊的输送速度被设定为大于读取辊的输送速度。在以上的假定下,因负荷转矩所产生的影响使原稿D进入读取辊的密合部N1之后仅需要4.9mm。因此会在U形回转路径赋予原稿D过剩的波幅。若过剩波幅赋予原稿D,则如图4(B)所示,在原稿D的后端E脱离对位辊的密合部N2,释放过剩波幅时,由于与输送方向相反方向的速度成分施加于原稿D,所以原稿D的实际的输送速度急剧降低。
发明人实际利用原稿读取装置对输送A5Y的原稿D时的速度变动进行实测,而得出如图5(A)的实测结果。图5(A)中,点速度变动率为因在8点中的速度变动导致的彩色边纹的模拟值,0%表示不存在彩色边纹,4.5%表示15微米的彩色边纹。直至0.09秒附近,由于在密合部N2存在原稿D,所以8点速度变动率大致在0%附近推移,但在原稿D的后端从密合部N2脱离的0.09秒后,立刻急剧地下降至最小值的-8%左右,并在其后立刻急剧地上升至最大值的4%左右(参照图中的椭圆内)。由于发明人以该8点速度变动率在±4.5%的范围内为目标,所以下降至上述的-8%左右的速度变动非常大。
接下来,参照图5(B)对原稿D的长度与速度变动之间的关系进行说明。发明人使各种长度的薄的原稿D(单位面积重量50g/m2、原稿D的宽度为210mm)每次输送三张,并计测从密合部N2脱离时的8点速度变动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如图5(B)所示用●(黑点)描绘曲线。根据该结果可知:在长度为170mm以下的情况下,8点速度变动率超出上述目标范围。
基于以上的实测结果,发明人将在S100的长度判别的阈值选择为170mm。此外,在实际的原稿读取装置中,在长度为170mm以下的原稿D中能够输送的仅为A5Y。考虑该点,发明人将上述的输送速度比K设定为各种值来输送A5Y的原稿D,并计测从密合部N2脱离时的8点速度变动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如图6(A)所示用●(黑点)描绘曲线。根据该实测结果确认了:只要输送速度比K大致为0.9874即可。
另外,发明人对A5T以上的原稿D(具有A5尺寸的长边以上的长度的原稿D)也实施了相同的测定。将其结果表示于图6(B)。根据该实测结果确认了:只要输送速度比K大致为1.0075即可。
此外,上述的现象在整理辊的负荷转矩为450gf·cm的情况下未发现,在500gf·cm以上的情况下得到了确认。在使用了纤维较粗且平滑性较低的比较廉价的材料的原稿D的情况下,由于多个原稿D之间的摩擦阻力较高,所以多张原稿D很难分离。另外,为了提高读取效率而以高速输送原稿D的情况下也容易在原稿D与整理辊之间产生滑动,从而多张原稿D很难分离。其结果容易产生一次输送多张原稿D的重叠输送。为了应对这样多种多样的原稿D的纸的种类,以及为了应对欲以较高的效率进行原稿读取的用户的要求,需要提高整理辊的分离转矩(负荷转矩)并确保供纸性能,发明人进行研究的结果为将500gf·cm以上设为合理值。这样,对于速度变动来说,优选整理辊的负荷转矩较低,但另一方面,在降低了负荷转矩的情况下由于发生原稿的分离不良、重叠输送之类的问题,所以优先考虑后者而将整理辊的负荷转矩设定为500gf·cm或者500gf·cm以上,对于前者的速度变动的问题则如第一实施方式等那样,通过控制输送速度来谋求解决。
此外,在A3大小等较长的原稿D的情况下,虽在“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栏进行了叙述,但因负荷转矩而使对位辊的实际的输送速度(送进量)比控制上的输送速度250mm/s×1.0075的设计值小。但是在本原稿读取装置中,由于导向部件85a、85b的间隔选择为2.0mm以上且3.0mm以下,所以利用该空间在原稿D形成有波幅,因此即便如上所述,输送速度下降也不会产生问题。此外,若导向部件85a、85b的间隔超过3.0mm,则对于特别薄的原稿D来说会成为造成偏斜的原因而不优选。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原稿读取装置,在原稿D较长的情况下,由于使用输送速度比K=1.0075,所以对位辊83a相对于读取辊84a的相对的控制上的输送速度成为较大的值。由此,与负荷转矩所引起的在对位辊83a的滑动对应,能够使在对位辊83a的实际的输送速度最佳化。与此相对,在原稿D较短的情况下,由于使用输送速度比K=0.9874,所以对位辊83a相对于读取辊84a的相对的控制上的输送速度成为较小的值。由此,相对于负荷转矩的影响较小的原稿D,能够使在对位辊83a的实际的输送速度最佳化。如上所述,根据本原稿读取装置,根据原稿D的长度的判别结果,能够将通过预先实测求出的适当的量的波幅赋予原稿D。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原稿读取装置进行说明,但在本实施方式的原稿读取装置中,对相当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原稿读取装置的结构、处理步骤的结构、处理步骤标注相同的参照标记、步骤编号,并省略各自的说明。
在图7中,ADF10若与图1所示的ADF8进行比较,则不同点在于还具备转向(swtich back)路径(图中用点划线表示)P,该转向路径P用于为了能够读取原稿D的双面而使通过读取位置A的原稿D的正反面翻转并再次送入读取位置A的上游侧(对位辊83a)。ADF10除了图1所示的排出单元86之外,还具备翻转输送、排出单元101,以便形成转向路径P。此外,对于该翻转输送、排出单元101,由于为公知,所以省略其图示、说明。
接下来,参照图8的流程图对本原稿读取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用户在将原稿D载置于托盘81后,按下未图示的操作面板的双面读取模式按钮,并且按下开始按钮。与此响应,CPU87执行S100~S107。由此读取原稿D的表面,然后原稿D被翻转输送、排出单元101翻转(转向),并再次朝向对位辊83a被输送。
然后,CPU87执行上述相同的S102~S104。之后,马达M2开始对对位辊83a的旋转驱动(S200)。其中,根据在S100判别的原稿D的长度,在原稿D的背面读取方向,对位辊83a的输送速度设为:读取辊84a的输送速度250mm/s乘以作为规定的输送速度比的下述的第三输送速度比K3或者第四输送速度比K4得到的值,
在背面时的长度未170mm以上的原稿D的情况下:K3=1.0000
(如上所述表面时K1=1.0075)
在背面时的长度小于179mm的原稿D的情况下:K4=0.9899
(如上所述表面时K2=0.9874)
通过该S102~S104、S200的一系列的处理,原稿D以输送速度250mm/s乘以设定的第三输送速度比K3或者第四输送速度比K4得到的输送速度,从对位辊83a被送出,并送入至外侧导向85a和内侧导向85b之间。
在马达M2的驱动开始后,CPU87执行上述相同的S106。其结果,原稿D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输送速度,朝向图7所示的读取位置A被送出。原稿D在由扫描仪7进行的原稿D的表面的读取后,经过翻转输送、排出单元101,开始向排出托盘88排出(S107)。以上的动作持续至原稿D的后端的读取结束,且原稿D向排出托盘88的排出结束为止。
然而,在经过转向路径P的情况下,由于原稿D未经过供纸辊82b与整理辊82c之间的密合部,所以不论长度如何均不受负荷转矩的影响。因此由对位辊进行的原稿D的送进量与读取表面时相比相对地增大。另外,在读取原稿D的双面的情况下,众所周知由于在排出托盘88上为了与原稿的页的顺序一致,原稿D要两次通过转向路径P。因此需要考虑对原稿D造成的损伤。
考虑上述送进量的增加以及对原稿D的损伤,对位辊83a和读取辊84a优选为在背面读取时和表面读取时设为不同的输送速度。具体而言,只要在A5Y以上(具有A5尺寸的长边以上的长度的原稿D)为相同长度的原稿D,背面读取时的对位辊83a的输送速度比K小于表面读取时的对位辊83a的输送速度比K。发明人实际将上述输送速度比K设定为不同的值,使A5Y以上的原稿D沿着转向路径P输送,从而计测脱离密合部N2时的8点速度变动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如图9(B)所示用●(黑点)描绘曲线。根据该实测结果确认了:只要背面时的输送速度比K(K3)大致为1.0000即可。这与表面时的输送速度比K1的1.0075相比较小。
另外,发明人对A5Y的原稿D也实施了同样的测定,将该结果表示于图9(A)。根据该实测结果确认了只要输送速度比K大致为0.9899即可。
(第一实施方式以及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
此外,在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中,对位辊83a的输送速度设为读取辊84a的输送速度250mm/s乘以规定的输送速度比得到的值。但是不限定于此,读取辊84a的输送速度也可以设定为预先设定的对位辊83a的输送速度乘以通过实测确定的输送速度比得到的值。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中,CPU87将170mm设为阀值,以二阶段判别原稿D的长度,但也可以以三阶段以上进行判别。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中,根据设置于托盘81的传感器SE0、SE1的输出信号S0、S1来判别原稿D的长度。但是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利用由用户进行的手动输入等其他的判别方法。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中,在不同的长度的原稿D同时积载于托盘的混载模式中是根据原稿长度的最大值来设定输送速度比K。例如,在混载有A5Y的原稿D和A4Y的原稿D的情况下,根据A4Y的长度来设定输送速度比K。
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转向路径P上设置背面用的对位输送单元。
(第三实施方式)
接下来,虽对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原稿读取装置进行说明,但在本实施方式的原稿读取装置中,对相当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原稿读取装置的结构、处理步骤的结构、处理步骤标注相同的参照标记、步骤编号,并省略各自的说明。
在图10、图11中,ADF20若与图1、图2所示的ADF8进行比较,则不同点在于:除了传感器SE0、SE1之外还具备单位面积重量传感器SE3(此外在该图中,省略传感器SE0、SE1的图示)。单位面积重量传感器SE3例如为应用超声波的有源传感器,且配置在比辊83a、83b之间的密合部略靠上游侧,且以发送侧和接收侧夹入输送路径配置。在传感器SE3中,发送侧朝向接收侧输出超声波,且接收侧根据接收超声波,向CPU87输出表示原稿D的单位面积重量的信号S3。
接下来,参照图12的流程图对原稿读取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用户在将原稿D载置于托盘81后,按下未图示的操作面板的开始按钮。与此响应,执行上述S101~S104。然后,CPU87根据传感器SE3的输出信号S3,检测原稿D的单位面积重量(S300)。之后,马达M2在CPU87的控制下,开始对对位辊83a的旋转驱动(S301)。其中,若在S300判别的原稿D的单位面积重量为157g/m2以上(相当于纸厚0.23mm),则对位辊83a的输送速度设为:读取辊84a的输送速度250mm/s乘以作为规定的输送速度比的下述的第五输送速度比K5或者第六输送速度比K6得到的值,
在长度为170mm以上的原稿D的情况下:K5=1.0125
在长度小于170mm的原稿D的情况下:K6=0.9923
此外,在单位面积重量小于157g/m2的情况下,能够使用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第一输送速度比K1或第二输送速度比K2。根据对两者的比较能够明确,在原稿D的单位面积重量为157g/m2以上的情况下的输送速度比K5、K6相对于小于该157g/m2的输送速度比K1、K2分别增加0.5%。
通过该一系列的处理,若T=t0,则原稿D以输送速度250mm/s乘以设定的输送速度比得到的输送速度,从对位辊83a被送出。
在马达M2的驱动开始后,执行上述S106,开始对读取辊84a的旋转驱动,从而原稿D以250mm/s的输送速度从旋转的辊84a、84b之间朝向图10表示的读取位置A送出。
然而,虽在“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中已记载,但在现有的原稿读取装置中存在无法根据原稿D的单位面积重量赋予适当的波幅量的问题。由于该问题在有厚度的原稿D中存在对位辊83a的送进量因滑动而变小的倾向,所以在利用传感器SE3检测到规定的基准值(例如157g/m2)以上的原稿D时,与小于基准值的原稿D的情况相比,使输送速度比增大,以使对位辊83a的送进量增大。
(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此外,在原稿D的单位面积重量为157g/m2以上的双面读取模式的情况下,只要在读取原稿D的表面时使用上述输送速度比即可,在读取背面时,能够采用(对原稿D的单位面积重量小于157g/m2的第三输送速度比K3或第四输送速度比K4增加0.5%)以下的第七输送速度比K7或者第八输送速度比K8作为输送速度比。
在长度为170mm以上的原稿D的情况下:K7=1.0050
在长度小于170mm的原稿D的情况下:K8=0.9946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所涉及的过页式原稿读取装置,不论原稿的长度或者单位面积重量如何均能够赋予原稿适当的量的波幅,且适用于复印机、扫描仪等。

Claims (6)

1.一种过页式原稿读取装置,具备在固定的读取位置读取输送来的原稿的读取单元,该过页式原稿读取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原稿托盘,其载置多张原稿;
判别单元,其判别所述原稿托盘上的原稿的长度;
送纸单元,其将原稿分离并送出;
对位输送单元,其对由所述送纸单元送出的原稿进行调整处理;
第一驱动单元,其进行所述对位输送单元的旋转驱动;
读取输送单元,其将利用所述对位输送单元调整处理后的原稿送入所述读取位置;
第二驱动单元,其进行所述读取输送单元的旋转驱动;
翻转输送单元,其对利用所述读取单元读取表面后的原稿的正反面进行翻转,并为了将应该由所述读取单元读取原稿的背面的所述原稿向所述读取位置输送,使所述原稿不经由所述送纸单元而再次送入所述对位输送单元;以及
控制单元,其根据由所述判别单元得出的判别结果来改变所述对位输送单元和所述读取输送单元之间的相对的输送速度,
所述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以使与为了由所述翻转输送单元将应该读取原稿的背面的所述原稿向所述读取位置输送,将原稿再次送入所述对位输送单元的情况相比,在输送应该读取所述原稿的表面的原稿的情况下,所述对位输送单元的输送速度相对于所述读取输送单元的输送速度的相对的输送速度增大,并且
在所述原稿的长度被判别为规定的基准值以上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将所述对位输送单元的输送速度设定为所述读取输送单元的输送速度乘以第一输送速度比所得到的值,并改变所述相对的输送速度,
在所述原稿的长度被判别为小于所述基准值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将所述对位输送单元的输送速度设定为所述读取输送单元的输送速度乘以第二输送速度比所得到的值,并改变所述相对的输送速度,其中所述第二输送速度比小于所述第一输送速度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页式原稿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送纸单元以500gf·cm的负荷转矩来分离原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页式原稿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原稿托盘上存在不同的长度的原稿的情况下,所述判别单元判别原稿长度的最大值,
所述控制单元根据由所述判别单元判别的最大值,来改变所述对位输送单元和所述读取输送单元之间的相对的输送速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页式原稿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页式原稿读取装置还具备单位面积重量判别单元,用于判别原稿的单位面积重量,
所述控制单元根据由所述判别单元得出的判别结果和由所述单位面积重量判别单元得出的判别结果,来改变所述对位输送单元和所述读取输送单元之间的相对的输送速度。
5.一种过页式原稿读取装置,具备在固定的读取位置读取输送来的原稿的读取单元,该过页式原稿读取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判别单元,其判别原稿的单位面积重量;
送纸单元,其将原稿分离并送出;
对位输送单元,其对由所述送纸单元送出的原稿进行调整处理;
第一驱动单元,其进行所述对位输送单元的旋转驱动;
读取输送单元,其将利用所述对位输送单元调整处理后的原稿送入所述读取位置;
第二驱动单元,其进行所述读取输送单元的旋转驱动;以及
控制单元,其根据由所述判别单元得出的判别结果来改变所述对位输送单元和所述读取输送单元之间的相对的输送速度,
所述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以使与所述原稿的单位面积重量小于规定值的情况相比,所述原稿的单位面积重量为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所述对位输送单元的输送速度相对于所述读取输送单元的输送速度的相对的输送速度增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过页式原稿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页式原稿读取装置还具备单位面积重量传感器,该单位面积重量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对位输送单元的上游侧,用于检测所述原稿的单位面积重量,
所述判别单元根据所述单位面积重量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来判别原稿的单位面积重量。
CN201210345180.8A 2011-09-22 2012-09-17 过页式原稿读取装置 Active CN10302424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06876A JP5556777B2 (ja) 2011-09-22 2011-09-22 シートスルー方式の原稿読取装置
JP2011-206876 2011-09-2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24240A CN103024240A (zh) 2013-04-03
CN103024240B true CN103024240B (zh) 2015-04-08

Family

ID=479110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45180.8A Active CN103024240B (zh) 2011-09-22 2012-09-17 过页式原稿读取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899571B2 (zh)
JP (1) JP5556777B2 (zh)
CN (1) CN10302424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5106162A1 (de) 2015-04-22 2016-10-27 Röhm Gmbh Präzisionsspannsystem
JP6657840B2 (ja) * 2015-11-20 2020-03-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シート搬送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シート特性推定方法
US10280022B2 (en) * 2016-11-14 2019-05-07 Konica Minolta, Inc.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system
JP6926479B2 (ja) * 2017-01-06 2021-08-2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US10571846B2 (en) * 2018-03-13 2020-02-25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document reading device and conveyance method
EP3546400B1 (en) 2018-03-30 2021-01-27 Ricoh Company, Ltd. Conveying devic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the conveying device, position detecting method of th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carrier medium
JP7472514B2 (ja) * 2020-01-31 2024-04-2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原稿搬送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70123A (zh) * 2006-05-09 2007-11-14 夏普株式会社 原稿进给装置和使用该原稿进给装置的图像读取设备
CN101875448A (zh) * 2009-04-30 2010-11-03 佳能株式会社 片材传送设备、成像设备以及控制片材传送设备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312852A (ja) * 1993-04-28 1994-11-08 Fuji Xerox Co Ltd 自動原稿送り装置
JPH0885649A (ja) * 1994-07-22 1996-04-02 Fuji Xerox Co Ltd 自動原稿送り装置
JP3081500B2 (ja) * 1995-04-18 2000-08-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自動原稿送り装置、原稿自動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H08310679A (ja) * 1995-05-15 1996-11-26 Toshiba Corp 給紙装置
JPH1087110A (ja) * 1996-09-09 1998-04-07 Minolta Co Ltd 原稿搬送装置
US6206359B1 (en) * 1997-11-17 2001-03-27 Konica Corporation Auto document feeder
JPH11193148A (ja) * 1998-01-06 1999-07-21 Minolta Co Ltd シート送り出し装置
JP2001146337A (ja) 1999-11-22 2001-05-29 Murata Mach Ltd 用紙搬送装置
JP3676703B2 (ja) * 2001-06-18 2005-07-27 ニスカ株式会社 原稿送り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JP4567402B2 (ja) * 2004-08-30 2010-10-20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JP4440081B2 (ja) * 2004-11-16 2010-03-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7633657B2 (en) * 2006-03-08 2009-12-15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1079644A (ja) * 2009-10-08 2011-04-21 Murata Machinery Ltd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原稿搬送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70123A (zh) * 2006-05-09 2007-11-14 夏普株式会社 原稿进给装置和使用该原稿进给装置的图像读取设备
CN101875448A (zh) * 2009-04-30 2010-11-03 佳能株式会社 片材传送设备、成像设备以及控制片材传送设备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24240A (zh) 2013-04-03
JP5556777B2 (ja) 2014-07-23
JP2013070211A (ja) 2013-04-18
US8899571B2 (en) 2014-12-02
US20130077137A1 (en) 2013-03-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24240B (zh) 过页式原稿读取装置
US7292819B2 (en) Method for image forming capable of performing fast and stable sheet transfer operations
CN101891073B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591728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2190169B (zh) 图像形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JP2009029622A (ja) 記録材判別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254843A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10171731A (zh) 介质进给装置及图像读取装置
JP4944599B2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2035977A (zh) 图像读取装置及原稿输送方法
JP6855269B2 (ja) 原稿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68042B2 (ja) 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141871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7633657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744333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preregistration mechanism
JP2020132373A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シート搬送方法
US20190018357A1 (en) Image forming system,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ontrol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and program
US20090310974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the position of media in a media path
JPH1032682A (ja) 複写装置及びその原稿斜行補正方法
JP200526346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264671A (ja) 画像読取装置
JP7023651B2 (ja) 重送検知装置、画像読取装置、重送検知方法
JP200508437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200130973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sistent paper movement
JP2015061150A (ja) スキャナ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