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91039A - 继电器 - Google Patents

继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91039A
CN102891039A CN2012102493432A CN201210249343A CN102891039A CN 102891039 A CN102891039 A CN 102891039A CN 2012102493432 A CN2012102493432 A CN 2012102493432A CN 201210249343 A CN201210249343 A CN 201210249343A CN 102891039 A CN102891039 A CN 1028910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ving element
moving
contact
stator
fixed cont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4934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91039B (zh
Inventor
内田晓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d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d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de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de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8910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910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910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910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1/00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1/02Non-polarised relays
    • H01H51/04Non-polarised relays with single armature; with single set of ganged armatures
    • H01H51/06Armature is movable between two limit positions of rest and is moved in one direction due to energisation of an electromagnet and after the electromagnet is de-energised is returned by energy stored during the movement in the first direction, e.g. by using a spring, by using a permanent magnet, by gravit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00Contacts
    • H01H1/50Means for increasing contact pressure, preventing vibration of contacts, holding contac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or biasing contacts to the open position
    • H01H1/54Means for increasing contact pressure, preventing vibration of contacts, holding contac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or biasing contacts to the open position by magnetic forc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54Contact arrangements
    • H01H50/546Contact arrangements for contactors having bridging conta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1/00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1/02Non-polarised relays
    • H01H51/04Non-polarised relays with single armature; with single set of ganged armatures
    • H01H51/06Armature is movable between two limit positions of rest and is moved in one direction due to energisation of an electromagnet and after the electromagnet is de-energised is returned by energy stored during the movement in the first direction, e.g. by using a spring, by using a permanent magnet, by gravity
    • H01H51/065Relays having a pair of normally open contacts rigidly fixed to a magnetic core movable along the axis of a solenoid, e.g. relays for starting automobi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9/00Details of switching devic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1H1/00 - H01H7/00
    • H01H9/30Means for extinguishing or preventing arc between current-carrying parts
    • H01H9/44Means for extinguishing or preventing arc between current-carrying parts using blow-out magnet
    • H01H9/443Means for extinguishing or preventing arc between current-carrying parts using blow-out magnet using permanent magne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ntacts (AREA)

Abstract

一种继电器,包括两个定子(13)以及可动元件(23)。每个定子(13)具有固定触点(14)并且包括具有绕组形状并且产生磁场的激励部分(133-136)。可动元件(23)具有可动触点(25)。在由激励部分(133-136)产生的磁场的磁通量中,穿过可动元件(23)的磁通量垂直于在可动元件(23)中流动的电流方向以及可动元件(23)的移动方向。由穿过可动元件的磁通量和在可动元件(23)中流动的电流产生的洛伦兹力在用于将可动触点(25)与固定触点(14)相接触的方向上作用。

Description

继电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用于断开和闭合电路的继电器。
背景技术
在常规继电器中,具有固定触点的定子定位,并且具有可动触点的可动元件移动。电路通过将可动触点与固定触点相接触来闭合。电路通过将可动触点与固定触点分离来断开。更具体地,常规继电器包括由线圈的电磁力吸引的可动部件、用于在将可动触点与固定触点相接触的方向上偏压可动元件的接触压力弹簧、以及在将可动触点与固定触点分开的方向上通过可动部件偏压可动元件的复位弹簧。
如果线圈通电,可动部件由电磁力在与可动元件分离的方向上驱动。可动元件由接触压力弹簧偏压从而移动以使得可动触点与固定触点进行接触。那么,可动部件与固定元件分开(例如,参见日本专利No.3,321,963)。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标是提供一种继电器,其能限制由于接触部分电磁排斥力而引起可动触点和固定触点之间的分离。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继电器包括两个定子以及可动元件。每个定子具有固定触点并且包括具有绕组形状并且产生磁场的激励部分。可动元件具有可动触点。可动触点是可移动的以使得可动触点分别与固定触点相接触以闭合电路以及可动触点与固定触点分开以断开电路。在由激励部分产生的磁场的磁通量中,穿过可动元件的磁通量垂直于在可动元件中流动的电流方向以及可动元件的移动方向。由穿过可动元件的磁通量和在可动元件中流动的电流产生的洛伦兹力在用于将可动触点与固定触点相接触的方向上作用。
上述继电器能限制可动触点和固定触点之间的分开,甚至在大电流激励期间。
附图说明
本公开的另外的目标和优点将在以下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中变得更容易明白。在附图中:
图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第一实施例的继电器的横截图;
图2是继电器沿着图1中的线II-II截取的横截图;
图3A是图1中的继电器中的可动元件和定子的平面图,图3B是图3A中的可动元件和定子的正视图,并且图3C是在图3A中的箭头C方向上截取的可动元件和定子的局部图;
图4A是根据本公开第二实施例的继电器中的可动元件和定子的平面图,图4B是图4A中的可动元件和定子的正视图,并且图4C是在图4A的箭头I方向上截取的可动元件和定子的局部图;
图5A是根据本公开第三实施例的继电器中的可动元件和定子的平面图,图5B是图5A中的可动元件和定子的正视图,并且图5C是沿着图5A的线VC-VC截取的可动元件和定子的横截图;
图6A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第四实施例的继电器中的可动元件和定子的构造,以及外部电路的平面图,并且图6B是示出图6A中的可动元件和定子的构造,以及外部电路的视图;
图7A是示出根据第四实施例的一个变型的可动元件和定子的构造,以及外部电路的平面图,并且图7B是示出图7A中的可动元件和定子的构造,以及外部电路的正视图;
图8A是根据本公开第五实施例的继电器中的可动元件和定子的平面图,图8B是图8A中的可动元件和定子的正视图,并且图8C是在图8A中的箭头K方向上截取的可动元件和定子的局部图;
图9A是根据本公开第六实施例的继电器中的可动元件和定子的平面图,图9B是图9A中的可动元件和定子的正视图,并且图9C是在图9A中的箭头L方向上截取的可动元件和定子的局部图;
图10A是根据本公开第七实施例的继电器中的可动元件和定子的平面图,图10B是图10A中的可动元件和定子的正视图,并且图10C是在图10A的箭头M方向上截取的可动元件和定子的局部图;
图1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第八实施例的继电器的横截图;
图12是继电器沿着图11中的线XII-XII截取的横截图;
图13是继电器沿着图12中的线XIII-XIII截取的横截图;
图14A是图11中的继电器中的可动元件和定子的平面图,图14B是图14A的可动元件和定子的正视图,并且图14C是在图14A中的箭头R方向上截取的可动元件和定子的局部图;并且
图15A是示出根据第八实施例的一个变型的可动元件和定子的构造的平面图,图15B是示出图15A中的可动元件和定子的构造的正视图,并且图15C是沿着图15A中的箭头S方向上截取的可动元件和定子的局部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之前,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的难点将在下面描述。
在常规继电器中,在可动触点和固定触点的接触部分中,电流在可动触点和固定触点彼此面对的区域中逆向地流动。因此,产生电磁排斥力(下文称为“接触部分电磁排斥力”)。接触部分电磁排斥力用于将可动触点和固定触点分离。因此,接触压力弹簧的弹力设置为限制可动触点与固定触点由于电磁排斥力分离。
然而,由于接触部分电磁排斥力随着电流量的增大而增大,接触压力弹簧的弹簧力随着电流值增大而增大。因此,接触压力弹簧的物理尺寸增大,并且继电器的物理尺寸增大。
JP-A-2011-228245(相应于US2011/0241809A1)公开了一种继电器,其中可动触点与固定触点之间的分离由在与接触部分电磁排斥力相反的方向上作用的洛伦兹力限制。具体地,磁体与可动元件相邻地布置,并且可动元件在使用流入可动元件的电流以及在磁体中产生的磁通量情况下经受在与接触部分电磁排斥力相反的方向上作用的洛伦兹力。
由电流和磁通量产生的洛伦兹力与电流值和磁通量密度成比例。然而,在上述继电器中,由于接触部分电磁排斥力与电流值的平方成比例,可动触点和固定触点可在大电流激励期间彼此分离。
下文中,本公开的实施例将参照附图进行描述。在下面各个实施例中,相同或等同的部分由相同的参考数字或符号指示。
(第一实施例)
将描述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图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继电器的横截图,其相应于沿着图2中的线I-I截取的横截图。图2是继电器沿着图1中的线II-II截取的横截图,图3A是图1中的继电器中的可动元件23和定子13的平面图,图3B是图3A中的可动元件23和定子13的正视图,并且图3C是在图3A中的箭头C方向上截取的可动元件23和定子13的局部图。
如图1和图2中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继电器包括基部11和盖12。基部11由树脂制成。基部11具有大致长方体形状并且在其中限定容纳空间10。盖12由树脂制成并且结合至基部11以便在基部11的一端处闭合容纳空间10的开口部分。
基部11固定有两个定子13,其每个由导电金属板制成。每个定子13具有定位于容纳空间10内的一个端部以及朝着外部空间突出的另一个端部。在以下的描述中,定子13的一个称为“第一定子13a”并且另一个称为“第二定子13b”。
在容纳空间10内的各个定子13的端部处,由导电金属制成的固定触点14通过锻压固定。在每个定子13的外部空间侧上,布置有结合至外部导线(未示出)的负载电路终端131。第一定子13a的负载电路终端131通过外部导线结合至电源(未示出),并且第二定子13b的负载电路终端131通过外部导线结合至电负载(未示出)。
在通电期间产生电磁力的圆柱形线圈15结合至基部11以便在其另一端处覆盖容纳空间10的开口部分。线圈15通过外部导线结合至未示出的电子控制单元(ECU),并且线圈15通过外部导线通电。
由磁性金属材料制成的带凸缘圆柱形板16布置于基部11与线圈15之间,并且由磁性金属材料制成的轭17布置于线圈15的与基部11相对的一侧上以及线圈15的外周边侧面上。板16和轭17固定至基部11。
由磁性金属材料制成的固定芯部18布置于线圈15的内周空间中,并且固定芯部18由轭17保持。
由磁性金属制成的可动芯部19布置于线圈15的内周空间15中与固定芯部18相对的位置处。可动芯部19由板16可滑动地保持。
将可动芯部19朝着与固定芯部18相反的一侧偏压的复位弹簧20布置于固定芯部18与可动芯部19之间。在线圈通电期间,可动芯部19被逆着复位弹簧20朝着固定芯部18吸引。
板16、轭17、固定芯部18以及可动芯部19构成由线圈15感应产生的磁通量的磁路。
由金属制成的轴21穿过可动芯部19并且固定至可动芯部19。轴21的一端朝着与固定芯部18相反的一侧延伸,并且轴21的这个端部装配入由提供优良绝缘性的树脂制成的绝缘玻璃22。可动芯部19、轴21和绝缘玻璃22构成本公开的可动部件。
由导电金属板形成的可动元件23布置于容纳空间10中。朝着定子13偏压可动元件23的接触压力弹簧24布置于可动元件23与盖12之间。
由导电金属制成的可动触点25在面对固定触点14的相应位置处通过锻压固定在可动元件23上。在可动芯部19由电磁力朝着固定芯部18驱动时,固定触点14和可动触点25开始彼此接触。
定子13和可动元件23的详细构造和布置将在下面参照图1至图3C描述。
图3A和图3B中的箭头D指示可动元件23中的电流的流动,并且图3中的箭头E指示定子13中的电流的流动。另外,在本说明书中,两个可动触点25的对准方向(在图1和2中的纸平面上的左右方向)称为“可动触点对准方向”。可动元件23的移动方向(图1中的纸平面上的上下方向,以及图2中的纸平面上的竖直方向)称为“可动元件移动方向”。垂直于可动触点对准方向和可动元件移动方向这两个方向的方向(图2中的纸平面上的上下方向)称为“参考方向Z”。
在可动元件移动方向上,用于将可动触点25与固定触点14分开的方向(图1中的纸平面上的向上方向)称为“可动元件打开方向F”,并且用于将可动触点25与固定触点14相接触的方向(图1中的纸平面上的向下方向)称为“可动元件闭合方向G”。
可动元件23是在可动触点对准方向上延伸的细长长方体形状。
第二定子13b包括固定触点14固定于其上的固定触点安装板132。固定触点安装板132相对于可动元件23在可动元件闭合方向G上定位。换言之,固定触点安装板132布置于可动触点25的与可动元件23相反的一侧。
第二定子13b包括产生磁场的激励部分。激励部分包括第一板133、第二板134、第三板135以及第四板136。第一板133沿着可动元件移动方向从固定触点安装板132的延伸。第二板134相对于可动元件23在可动元件打开方向F上定位。换言之,第二板134布置于可动元件23的与可动触点25相反的一侧。第二板134从第一板133的一端与可动元件23(也就是,可动触点对准方向)平行地延伸。第三板135在可动元件移动方向上从第二板134的延伸。第四板136相对于可动元件23在可动元件闭合方向G上定位,并且与可动元件23平行地从第三板135的延伸。第一板133和第三板135在可动触点对准方向上定位于可动触点25和固定触点14的外侧。
由第一板133至第四板136构成的激励部分具有如图3B中清楚地示出的绕组形状,并且因此当电流在激励部分中流动时在激励部分周围产生磁场。
在相对于可动元件23在可动元件打开方向F上定位的第二板134中流动的电流方向与在可动元件23中流动的电流方向相反。
在相对于可动元件23在可动元件闭合方向G上定位的第四板136中流动的电流方向与在可动元件23中流动的电流方向相同。
第二板134至第四板136,以及可动元件23以如此的位置关系布置,即,在参考方向Z上彼此移位并且在沿着可动元件移动方向看时没有彼此重叠。
接着,将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继电器的操作。首先,在线圈15通电时,可动芯部19、轴21以及绝缘玻璃22由于电磁力而逆着复位弹簧20朝着固定芯部18被吸引。可动元件23由接触压力弹簧24偏压,并且跟随可动芯部19移动。具有这种构造,可动触点25开始与面对的固定触点14相接触,两个负载电路终端131彼此电结合,并且电流通过可动元件23流入负载电路终端131。在移动触点25已经与固定触点14相接触之后,可动芯部19朝着固定芯部18移动,并且绝缘玻璃22和可动元件23远离彼此移动。
在负载电路终端131彼此电结合时,在激励部分周围产生电场。在由激励部分产生的磁场的磁通量穿过可动元件23(参照图3A)时穿过可动元件的磁通量的方向垂直于在可动元件23中流动的电流的方向以及可动元件23的移动方向。更详细地,穿过可动元件的磁通量的方向H在图3A中的纸平面上是向上方向。
洛伦兹力通过穿过可动元件的磁通量以及在可动元件23中流动的电流而产生。洛伦兹力允许可动元件23在用于将可动触点25与固定触点14相接触的方向上受到偏压。作用在可动元件23上的洛伦兹力抵消触点部分电磁排斥力。因此,由于触点部分电磁排斥力造成的可动触点25与固定触点14之间的分离能受到限制。
另一方面,在线圈15通电断开时,复位弹簧20逆着接触压力弹簧24朝着固定芯部的相反侧偏压可动芯部19和可动元件23。因此,可动触点25远离固定触点14移动,并且两个负载电路终端131彼此脱离。
根据本实施例,由于穿过可动元件的磁通量的密度与电流值成比例,产生的洛伦兹力与电流值的平方正比例。因此,由于触点部分电磁排斥力造成的可动触点25与固定触点14之间的分离能确定地受到限制,甚至在大电流激励期间。因此,接触压力弹簧24的弹力能设置为较小,接触压力弹簧24能缩小尺寸,并且继电器能缩小尺寸。
相对于可动元件23在可动元件打开方向上定位的第二板134和可动元件23以如此的位置关系布置,即,在参考方向Z上彼此移位并且在沿着可动元件移动方向看时没有彼此重叠。因此,相对于可动元件23在可动元件打开方向F上提供空间,并且接触压力弹簧24能布置于这个空间中。
如图2中的虚线所示,永磁体26可与可动元件23相邻地布置以使得由在可动元件23中流动的电流和永磁体26中的磁通量作用在可动元件23上的洛伦兹力在用于将可动元件25与固定触点14相接触的方向上作用。因此,由于触点部分电磁排斥力造成的可动触点25与固定触点14之间的分离能确定地受到限制。
(第二实施例)
将描述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图4A是根据本公开第二实施例的继电器中的可动元件23和定子13的平面图,图4B是图4A中的可动元件23和定子13的正视图,并且图4C是可动元件23和定子13在图4A中的箭头I的方向上截取的局部图。下文中,将仅描述与第一实施例中的那些不同的部分。
如图4A至图4C中所示,第二定子13b从固定触点安装板132的一端分为两个部分,并且提供两组第一板133至第四板136。换言之,第二定子13b具有两个激励部分。
两组第一板133至第四板136在沿着可动元件移动方向看时布置于可动元件23的任一侧上。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可动元件23从其任一侧上经受洛伦兹力,可动元件23的姿势稳定。
根据本实施例,由于在第二定子13b中流动的电流由两组第一板133至第四板136分为两股,第一板133至第四板136的各自横截面积能减小。因而,能便于制造定子13b中的弯曲工艺。
(第三实施例)
将描述本公开的第三实施例。图5A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第三实施例的继电器中的可动元件23和定子13的平面图,图5B是图5A中的可动元件23和定子13的正视图,并且图5C是可动元件23和定子13沿着图5A中的线VC-VC截取的横截图。下文中,将仅描述与第一实施例中的那些不同的部分。
如图5A至图5C中所示,第一定子13a也具有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二定子13b相同的形状。
也就是,第一定子13a包括固定触点14固定于其上的固定触点安装板132。固定触点安装板132相对于可动元件23在可动元件闭合方向G上定位。
第一定子13a包括产生磁场的激励部分。激励部分包括第一板133、第二板134、第三板135以及第四板136。第一板沿着可动元件移动方向从固定触点安装板132的一端延伸。第二板134相对于可动元件23在可动元件打开方向F上定位并且与可动元件23平行地从第一板133的一端延伸。第三板135沿着可动元件移动方向上从第二板134的一端延伸。第四板136相对于可动元件23在可动元件闭合方向G上定位,并且与可动元件23平行地从第三板135的一端延伸。
由第一板133至第四板136构成的第一定子13a的激励部分具有绕组形状,并且因此当电流在激励部分中流动时在激励部分周围产生磁场。
在第一定子13a的激励部分中,在相对于可动元件23在可动元件打开方向F上定位的第二板134中流动的电流方向与在可动元件23中流动的电流方向相反。
另外,在第一定子13a的激励部分中,在相对于可动元件23在可动元件闭合方向G上定位的第四板136中流动的电流方向与在可动元件23中流动的电流方向相同。
第一定子13a的第二板134至第四板136,以及可动元件23以如此的位置关系布置,即,在参考方向Z上彼此移位并且在沿着可动元件移动方向看时没有彼此重叠。
在本实施例中,穿过可动元件的磁通量的密度是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的密度的两倍大,并且因此,总的洛伦兹力也是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的洛伦兹力的两倍大。因而,可动触点25与固定触点14之间由于触点部分电磁排斥力造成的分离能进一步受到限制。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可动元件23从其任一侧上经受洛伦兹力,可动元件23的姿势稳定。
(第四实施例)
将描述本公开的第四实施例。图6A是示出示出根据本公开第四实施例的继电器中的可动元件23和定子13的构造,以及外部电路的平面图,并且图6B是示出图6A中的可动元件23和定子13的构造,以及外部电路的正视图。下文中,将仅描述与第一实施例中的那些不同的部分。
如图6A和图6B中所示,第二定子13b分为第二主定子13bm和第二子定子13bs。第二主定子13bm具有细长长方体形状并且在面向可动触点25的位置处具有固定触点。第二子定子13bs通过外部导线91接地。
第二主定子13bm和第二子定子13bs由外部导线92彼此电连接。另外,电负载93布置于外部导线92中。
第二子定子13bs以如此的定位关系布置,即,靠近可动元件23并且与可动元件23(也就是,可动触点对准方向)平行地延伸,在参考方向Z上从可动元件23移位,并且以便在沿着可动元件移动方向看时与可动元件23没有重叠。
第二子定子13bs包括由第一板133至第四板136构造的激励部分以产生磁场。激励部分具有如图6B中清楚地示出的绕组形状,并且因此当电流在激励部分中流动时在激励部分周围产生磁场。
在相对于可动元件23在可动元件打开方向F上定位的第二板134中流动的电流方向与在可动元件23中流动的电流方向相反。
在相对于可动元件23在可动元件闭合方向上定位的第四板136中流动的电流方向与在可动元件23中流动的电流方向相同。
根据本实施例,由第二子定子13bs的激励部分产生的磁场的磁通量穿过可动元件23。洛伦兹力由穿过可动元件的磁通量和在可动元件23中流动的电流产生。洛伦兹力引起可动元件23在用于将可动触点25与固定触点14相接触的方向上受到偏压。因此,如在第一实施例中,可动触点25与固定触点14之间由于触点部分电磁排斥力造成的分离能确定地受到限制,甚至在大电流激励期间。
另外,负载电路终端131(参照图2)从第二主定子13bm引出的位置能有高的选择自由度。
图7A是示出根据第四实施例的可动元件23和定子13的构造,以及外部电路的平面图,并且图7B是示出图7A中的可动元件23和定子13的构造以及外部电路的正视图。
如在图7A和图7B所示的变型中,两个第二子定子13bs可设置为使得这两个子定子13bs在沿着可动元件移动方向看时可定位于可动元件23的任一侧上。具有这个布置,可动元件从其任一侧经受洛伦兹力,并且因此可动元件23的姿势稳定。
(第五实施例)
将描述本公开的第五实施例。图8A是根据本公开第五实施例的继电器中的可动元件23和定子13的平面图,图8B是图8A中的可动元件23和定子13的正视图,并且图8C是可动元件23和定子13在图8A中的箭头K方向上截取的局部图。下文中,将仅描述与第一实施例中的那些不同的部分。
如图8A至图8C中所示,激励部分中的第一板133和第三板135在可动触点对准方向上定位于可动触点25和固定触点14的内侧。
激励部分具有如图8B中清楚地示出的绕组形状,并且因此当电流在激励部分中流动时在激励部分周围产生磁场。
在相对于可动元件23在可动元件打开方向F上定位的第二板134中流动的电流方向与在可动元件23中流动的电流方向相反。
在相对于可动元件23在可动元件闭合方向上定位的第四板136中流动的电流方向与在可动元件23中流动的电流方向相同。
第二板134至第四板136以及可动元件23以如此的位置关系布置即,在参考方向Z上彼此移位并且在沿着可动元件移动方向看时没有彼此重叠。
根据本实施例,由激励部分产生的磁场的磁通量穿过可动元件23。洛伦兹力由穿过可动元件的磁通量和在可动元件23中流动的电流产生。洛伦兹力引起可动元件23在用于将可动触点25与固定触点14相接触的方向上受到偏压。因此,如在第一实施例中,可动触点25与固定触点14之间由于触点部分电磁排斥力造成的分离能确定地受到限制,甚至在大电流激励期间。
可动触点25和固定触点14的接触部分中的电流方向与在第一板133或第三板135(每个板靠近接触部分布置)中流动的相应电流方向相反。因此,在可动触点25远离固定触点14移动时产生的弧在远离第一板133或第三板135移动的方向上延伸,并且被由那些电流产生的洛伦兹力阻塞。
(第六实施例)
将描述本公开的第六实施例。图9A是根据本公开第六实施例的继电器中的可动元件23和定子13的平面图,图9B是图9A中的可动元件23和定子13的正视图,并且图9C是可动元件23和定子13在图9A的箭头L的方向上截取的局部图。下文中,将仅描述与第五实施例(参照图8A至图8C)中的那些不同的部分。
如图9A至图9C中所示,第二定子13b从固定触点安装板132的一端分为两个部分,并且提供两组第一板133至第四板136。换言之,第二定子13b具有两个激励部分。
这两组第一板133至第四板136在沿着可动元件移动方向看时布置于可动元件23的任一侧上。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可动元件23从其任一侧经受洛伦兹力,可动元件23的姿势稳定。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由于在第二定子13b中流动的电流由两组第一板133至第四板136分为两股,第一板133至第四板136的各自横截面积能减小。因而,能便于制造第二定子13b中的弯曲工艺。
(第七实施例)
将描述本公开的第七实施例。图10A是根据本公开第七实施例的继电器中的可动元件23和定子13的平面图,图10B是图10A中的可动元件23和定子13的正视图,并且图10C是可动元件23和定子13在图10A的箭头M方向上截取的局部图。下文中,将仅描述与第五实施例(参照图8)中的那些不同的部分。
如图10A至图10C中所示,第一定子13a也具有与第五实施例中的第二定子13b相同的形状。
也就是,第一定子13a包括固定触点14固定于其上的固定触点安装板132。固定触点安装板132相对于可动元件23在可动元件闭合方向G上定位。换言之,固定触点安装板132定位于可动触点25的与可动元件23相反的一侧上。
第一定子13a包括产生磁场的激励部分。激励部分包括第一板133、第二板134、第三板135和第四板136。第一板133沿着可动元件移动方向从固定触点安装板132的一端延伸。第二板134相对于可动元件23在可动元件打开方向F上定位,并且与可动元件23平行地从第一板133的一端延伸。第三板135沿着可动元件移动方向从第二板134的一端延伸。第四板136相对于可动元件23在可动元件闭合方向G上定位,并且与可动元件23平行地从第三板135的一端延伸。第一板133和第三板135在可动元件触点对准方向上定位于可动触点25和固定触点14的内侧。
由第一板133至第四板136构成的第一定子13a的激励部分具有绕组形状,并且因此当电流在激励部分中流动时在激励部分周围产生磁场。
在第一定子13a的激励部分中,在相对于可动元件23在可动元件打开方向F上定位的第二板134中流动的电流方向与在可动元件23中流动的电流方向相反。
另外,在第一定子13a的激励部分中,在相对于可动元件23在可动元件闭合方向G上定位的第四板136中流动的电流方向与在可动元件23中流动的电流方向相同。
第一定子13a的第二板134至第四板136以及可动元件23以如此的位置关系布置,即,在参考方向Z上彼此移位并且在沿着可动元件移动方向看时没有彼此重叠。
在本实施例中,穿过可动元件的磁通量的密度是第五实施例中的密度的两倍大,并且因此总的洛伦兹力也是第五实施例中的洛伦兹力的两倍大。因而,可动触点25与固定触点14之间由于触点部分电磁排斥力造成的分离能进一步受到限制。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可动元件23从其任一侧上经受洛伦兹力,因此可动元件23的姿势稳定。
另外,在第五实施例中,在可动触点25远离固定触点14移动时产生的弧经受由在可动触点25和固定触点14的接触部分中流动的电流以及在第二定子13b中流动的电流产生的洛伦兹力。另一方面,在本实施例中,弧也经受由在可动触点25和固定触点14的接触部分中流动的电流以及在第一定子13a中流动的电流产生的洛伦兹力。因此,弧能更加确定地被阻塞。
(第八实施例)
将描述本公开的第八实施例。图1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第八实施例的继电器的横截图,其相应于沿着图12中的线XI-XI截取的横截图。图12是继电器沿着图11中的线XII-XII截取的横截图。图13是沿着图12中的线XIII-XIII截取的横截图。图14A是图11的继电器中的可动元件23和定子13的平面图,图14B是图14A中的可动元件23和定子13的正视图,并且图14C是可动元件23和定子13在图14A的箭头R方向上截取的局部图。下文中,将仅描述与第一实施例中的那些不同的部分。
如图11至图14C中所示,可动元件23包括相应的可动触点25固定于其上的两个可动触点安装板230,将这两个可动触点安装板230彼此结合的结合板231,以及支承接触压力弹簧24的一个弹簧支承板232。
与参考方向Z平行地延伸的这两个可动触点安装板230在延伸方向上在其一端上固定有相应的可动触点25,并且在延伸方向上在其另一端上由结合板231彼此结合。
弹簧支承板232定位于这两个可动触点安装板230之间,在其纵向上从结合板231的中间部分突出,并且在参考方向Z上延伸。
可动元件23的形状在平面图中看时相对于线XIII-XIII线性地对称。另外,第一定子13a和第二定子13b(其将在下面详细描述)的形状在平面图中看时相对于线XIII-XIII线性地对称。
第一定子13a和第二定子13b每个包括定子13固定于其上的固定触点安装板132。固定触点安装板132相对于可动元件23在可动元件闭合方向G上定位。换言之,固定触点安装板132定位于可动触点25的与可动元件23相反的一侧上。
另外,第一定子13a和第二定子13b每个包括产生磁场的激励部分。激励部分包括第一板133、第二板134、第三板135和第四板136。第一板133沿着可动元件移动方向从固定触点安装板132的一端延伸。第二板134相对于可动元件23在可动元件打开方向F上定位。换言之,第二板134定位于可动元件23的与可动触点25相反的一侧。第二板134与可动触点安装板230相邻地布置,并且与可动触点安装板230(也就是,可动触点对准方向)平行地从第一板133的一端延伸。第三板135沿着可动元件移动方向从第二板134的一端延伸。第四板136相对于可动元件23在可动元件闭合方向G上定位。第四板136与可动触点安装板230相邻地布置并且与可动触点安装板230平行地从第三板135的一端延伸。
由第一板133至第四板136构成的第一定子13a的激励部分,以及由第一板133至第四板136构成的第二定子13b的激励部分在可动触点对准方向上定位于可动元件23的任一侧上以使得可动元件23布置于第一定子13a的激励部分与第二定子13b的激励部分之间。
这些激励部分的每个具有如图14C清楚地示出的绕组形状,并且因此当电流在激励部分中流动时在激励部分周围产生磁场。
在相对于可动元件23在可动元件打开方向F上定位的第二板134中流动的电流方向与在可动触点安装板230中流动的电流方向相反。
另外,在相对于可动元件23在可动元件闭合方向G上定位的第四板136中流动的电流方向与在可动触点安装板230中流动的电流方向相同。
第二板134至第四板136以及可动元件23以如此的位置关系布置,即,在可动触点对准方向上彼此移位并且在沿着可动元件移动方向看时没有彼此重叠。
在本实施例中,穿过可动元件的磁通量的密度是第一实施例中的密度的两倍大,并且因此总的洛伦兹力也是第一实施例中的洛伦兹力的两倍大。因而,可动触点25与固定触点14之间由于触点部分电磁排斥力造成的分离能进一步受到限制。
同样,在本实施例中,可动元件23从其任一侧上经受洛伦兹力,因此可动元件23的姿势稳定。
另外,在可动触点25远离固定触点14移动时,每个弧类似于连接固定触点安装板132的端部(图14C中的纸平面上的下端)和可动触点安装板230的端部(图14C中的纸平面上的下端)的线那样产生。之后,弧由激励部分产生的磁场延伸以便沿着如由图14C中的虚线所示的激励部分成形。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激励比固定触点安装板132足够地更长,弧能是细长的,并且弧能确定地受到阻塞。
图15A是示出根据第八实施例的变型的可动元件23和定子13的构造的平面图,图15B是示出图15A中的可动元件23和定子13的构造的正视图,并且图15C是可动元件23和定子13在图15A中的箭头S方向上截取的局部图。
如图15A至图15C的变型中所示,激励部分的第三板135可形成为弧形。在此情况下,在可动触点25远离固定触点14移动时产生的弧被拉长成沿着图15C中的虚线所示的激励部分的形状,并且被阻塞。
如在这个变型中,第三板135成形为弧形,因此弧能在激励部分在参考方向Z上的长度上没有任何增大的情况下更加拉长,并且弧能更确定地被阻塞。
(其他实施例)
在上面相应的实施例中,可动芯部19由线圈15的电磁力朝着固定芯部18吸引。替代地,可动芯部19可由除了线圈15以外的驱动装置朝着固定芯部18驱动。
另外,在上面相应的实施例中,不同数目的固定触点14通过在相应的定子13上锻压来固定。替代地,突起例如可通过压力加工形成于每个定子13上,以便朝着可动元件23突出,并且突起可作为固定触点。
同样,在上面相应的实施例中,不同数目的可动触点25可通过在可动元件23上锻压来固定。替代地,突起例如可通过压力加工形成于可动元件23上,以便朝着定子13突出,并且突出可用作可动触点。
另外,提供三个固定触点14和三个可动触点25,并且固定触点14和可动触点25布置为以使得连接三个固定触点14的线和连接三个可动触点25的线在沿着可动元件移动方向看时每个形成三角形。根据这个构造,由于提供三个触点接触部分,可动元件23的振动受到限制,并且由可动元件23的振动引起的异常噪音和触点消耗受到限制。
上面相应的实施例能在可行的范围内任意地组合在一起。

Claims (7)

1.一种继电器,其包括:
两个定子(13),每个定子(13)具有固定触点(14),每个定子(13)包括具有绕组形状并且产生磁场的激励部分(133-136);以及
具有可动触点(25)的可动元件(23),可动触点(23)是可移动的以使得可动触点(25)分别与固定触点(14)相接触以闭合电路以及可动触点(25)与固定触点(14)分开以断开电路,
其中,在由激励部分(133-136)产生的磁场的磁通量中,穿过可动元件(23)的磁通量垂直于在可动元件(23)中流动的电流方向以及可动元件(23)的移动方向,并且
其中由穿过可动元件的磁通量和在可动元件(23)中流动的电流产生的洛伦兹力在用于将可动触点(25)与固定触点(14)相接触的方向上作用。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继电器,
其中,在可动元件(23)的移动方向中,将可动触点(25)与固定触点(14)分开的方向称为可动元件打开方向,并且将可动触点(25)与固定触点(14)相接触的方向称为可动元件闭合方向,
其中在激励部分(133-136)相对于可动元件(23)在可动元件打开方向上定位的区域中流动的电流方向与在可动元件(23)中流动的电流方向相反,并且
其中在激励部分(133-136)相对于可动元件(23)在可动元件闭合方向上定位的区域中流动的电流方向与在可动元件(23)中流动的电流方向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继电器,
其中,在可动元件(23)的移动方向中,将可动触点(25)与固定触点(14)分开的方向称为可动元件打开方向,并且
其中可动元件(23)以及激励部分(133-136)相对于可动元件(23)在可动元件闭合方向上定位的区域布置为在沿着可动元件(23)的移动方向看时没有彼此重叠。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继电器,其中
在沿着可动元件(23)的移动方向看时激励部分(133-136)布置于可动元件(23)的任一侧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继电器,还包括
与可动元件(23)相邻地布置的磁体(26),
其中由在可动元件(23)中流动的电流和磁体(26)的磁通量产生的洛伦兹力在用于将可动触点(25)与固定触点(14)相接触的方向上作用。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继电器,
其中所述两个定子(13)包括三个固定触点(14),并且可动元件(23)包括三个可动触点(25);并且
其中,当沿着可动元件(23)的移动方向看时,连接所述三个固定触点(14)的线和连接所述三个可动触点(25)的线每个形成三角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继电器,还包括:
在通电期间产生电磁力的线圈(15);
由线圈(15)的电磁力吸引的可动元件(19、21、22);以及
在将可动触点(25)与固定触点(14)相接触的方向上偏压可动元件(23)的接触压力弹簧(24),
其中在可动元件(19、21、22)由线圈(15)的电磁力吸引时,可动元件(19、21、22)远离可动元件(23)移动,并且可动元件(23)由接触压力弹簧(24)偏压以使得可动触点(25)与固定触点(14)相接触。
CN201210249343.2A 2011-07-18 2012-07-18 继电器 Active CN10289103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57314/2011 2011-07-18
JP2011157314A JP5585550B2 (ja) 2011-07-18 2011-07-18 継電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91039A true CN102891039A (zh) 2013-01-23
CN102891039B CN102891039B (zh) 2015-12-16

Family

ID=475022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49343.2A Active CN102891039B (zh) 2011-07-18 2012-07-18 继电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8698582B2 (zh)
JP (1) JP5585550B2 (zh)
CN (1) CN102891039B (zh)
DE (1) DE102012106434B4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15154A (zh) * 2012-06-25 2014-01-15 西门子公司 在介电液体中使用的接触器装置
CN105247643A (zh) * 2013-05-24 2016-01-13 泰科电子奥地利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增强洛伦兹力偏压的电气开关设备
CN107946098A (zh) * 2017-12-28 2018-04-20 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原常熟开关厂) 开关的触头***
CN108321031A (zh) * 2017-01-16 2018-07-24 富士电机机器制御株式会社 电磁接触器
CN110323105A (zh) * 2018-03-30 2019-10-11 欧姆龙株式会社 继电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34657B2 (ja) * 2010-07-27 2013-01-30 富士電機機器制御株式会社 接点機構及びこれを使用した電磁接触器
US9064664B2 (en) * 2011-03-22 2015-06-23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Contact device
JP5838920B2 (ja) 2011-07-18 2016-01-06 アンデン株式会社 継電器
WO2014208098A1 (ja) 2013-06-28 2014-12-31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接点装置および当該接点装置を搭載した電磁継電器
US9805888B2 (en) * 2014-05-19 2017-10-31 Abb Schweiz Ag High speed limiting electrical switchgear device
JP6403476B2 (ja) 2014-07-28 2018-10-10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電磁継電器
DE102015203693A1 (de) * 2015-03-02 2016-09-08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von Vakuumschaltkontakten
DE102015203830A1 (de) * 2015-03-04 2016-09-08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von Vakuumschaltkontakten
EP3101678B1 (de) * 2015-06-01 2017-09-13 Wöhner GmbH & Co. KG Elektrotechnische Systeme Stromunterbrecher
JP6631068B2 (ja) * 2015-07-27 2020-01-15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接点機構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電磁継電器
KR101943365B1 (ko) * 2015-10-14 2019-01-29 엘에스산전 주식회사 직류 릴레이
JP6674628B2 (ja) * 2016-04-26 2020-04-01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洗浄剤組成物及び薄型基板の製造方法
JP6536472B2 (ja) * 2016-04-28 2019-07-0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ソレノイド
US11139133B2 (en) 2017-01-11 2021-10-05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Contact device, electromagnetic relay and electrical device
JP7066996B2 (ja) 2017-08-10 2022-05-16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電磁継電器
WO2019103064A1 (ja) * 2017-11-27 2019-05-31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接点装置、電磁継電器及び電気機器
WO2019103063A1 (ja) * 2017-11-27 2019-05-31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接点モジュール、接点装置、電磁継電器モジュール、及び電気機器
EP3770939B1 (en) * 2018-03-20 2024-02-07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Circuit interrupter
JP6848923B2 (ja) * 2018-03-30 2021-03-24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リレー
JP6848924B2 (ja) * 2018-03-30 2021-03-24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リレー
JP2020009675A (ja) * 2018-07-10 2020-01-16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接点装置モジュール、電磁継電器モジュール及び電気機器
GB2575684A (en) * 2018-07-20 2020-01-22 Eaton Intelligent Power Ltd Switching device and switching arrangement
JP7035879B2 (ja) * 2018-07-24 2022-03-15 株式会社Soken 接点装置および電磁継電器
EP3617494A1 (en) * 2018-08-28 2020-03-04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Electromagnetic switch for a starting device
JP7286931B2 (ja) * 2018-09-07 2023-06-06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電磁継電器
EP3770935A1 (de) * 2019-07-25 2021-01-27 Rail Power Systems GmbH Spannungsbegrenzungseinrichtung mit einem schaltgerät
EP4010914A1 (de) * 2019-08-05 2022-06-15 Lisa Dräxlmaier GmbH Elektrischer schalter zum trennen eines strompfads
DE102020205869B4 (de) * 2020-05-11 2023-08-03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Elektromagnetisch unterstützter Antrieb für einen Leistungsschalter mit Vakuumröhre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34178Y2 (zh) * 1979-09-10 1988-09-12
US5004874A (en) * 1989-11-13 1991-04-02 Eaton Corporation Direct current switching apparatus
US5546061A (en) * 1994-02-22 1996-08-13 Nippondenso Co., Ltd. Plunger type electromagnetic relay with arc extinguishing structure
CN1327604A (zh) * 1999-10-14 2001-12-19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接点装置
DE19629867C2 (de) * 1996-07-24 2003-07-24 Moeller Gmbh Strombegrenzender Leistungsschalter
CN101488403A (zh) * 2008-01-14 2009-07-22 西门子公司 具有用于切断传导路径的两对串联开关触头的开关装置,尤其是断路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194920A (en) * 1964-06-23 1965-07-13 Ward Leonard Electric Co Electrical contactor
JPS436568Y1 (zh) * 1964-11-16 1968-03-25
US3388353A (en) * 1965-10-07 1968-06-11 Smith Corp A O Electrical contactor having main circuit control contacts and auxiliary control contacts interconnected to be actuated from a common electromagnetic actuator
DE2622054C3 (de) * 1976-05-18 1978-11-16 Siemens Ag, 1000 Berlin Und 8000 Muenchen Elektromagnetisches Schaltgerät
US4371855A (en) * 1981-01-30 1983-02-01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Electrical contactor
US4467301A (en) * 1982-08-27 1984-08-21 Essex Group, Inc. Electric switch having enhanced fault current capability
JPS59211928A (ja) * 1983-05-13 1984-11-3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磁接触器
SE448794B (sv) * 1983-07-04 1987-03-16 Asea Ab Strombegrensande elkopplare
FR2696273B1 (fr) * 1992-09-25 1994-11-18 Telemecanique Disjoncteur électrique à soufflage magnétique.
FR2739487B1 (fr) * 1995-09-28 1997-10-31 Schneider Electric Sa Dispositif de commande et de signalisation pour appareil de protection
DE19716380C1 (de) * 1997-04-18 1998-10-08 Siemens Ag Elektromagnetisches Schaltgerät
US5989528A (en) * 1998-07-30 1999-11-23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Sunscreen compositions
FR2837616B1 (fr) * 2002-03-19 2004-05-28 Schneider Electric Ind Sa Appareil electrique a actionneur piezoelectrique pilote
JP4395023B2 (ja) * 2003-11-04 2010-01-0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回路遮断器
KR100574788B1 (ko) * 2004-10-07 2006-04-27 엘에스산전 주식회사 배선용 차단기의 접촉자 어셈블리
KR100654013B1 (ko) * 2005-02-21 2006-12-05 엘에스전선 주식회사 Ptc 한류소자를 이용한 순차트립 차단기
US8159319B2 (en) * 2007-01-24 2012-04-17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Double-breaking contact system for a low voltage circuit breaker, a molded case circuit breaker comprising the double-breaking contact system, and a method for breaking a circuit
JP2010257923A (ja) * 2009-02-19 2010-11-11 Anden 電磁継電器
JP5521852B2 (ja) 2010-03-30 2014-06-18 アンデン株式会社 電磁継電器
JP5134657B2 (ja) * 2010-07-27 2013-01-30 富士電機機器制御株式会社 接点機構及びこれを使用した電磁接触器
JP5549642B2 (ja) 2011-06-08 2014-07-16 アンデン株式会社 継電器
JP5838920B2 (ja) 2011-07-18 2016-01-06 アンデン株式会社 継電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34178Y2 (zh) * 1979-09-10 1988-09-12
US5004874A (en) * 1989-11-13 1991-04-02 Eaton Corporation Direct current switching apparatus
US5546061A (en) * 1994-02-22 1996-08-13 Nippondenso Co., Ltd. Plunger type electromagnetic relay with arc extinguishing structure
DE19629867C2 (de) * 1996-07-24 2003-07-24 Moeller Gmbh Strombegrenzender Leistungsschalter
CN1327604A (zh) * 1999-10-14 2001-12-19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接点装置
CN101488403A (zh) * 2008-01-14 2009-07-22 西门子公司 具有用于切断传导路径的两对串联开关触头的开关装置,尤其是断路器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15154A (zh) * 2012-06-25 2014-01-15 西门子公司 在介电液体中使用的接触器装置
CN103515154B (zh) * 2012-06-25 2018-01-26 西门子公司 在介电液体中使用的接触器装置
CN105247643A (zh) * 2013-05-24 2016-01-13 泰科电子奥地利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增强洛伦兹力偏压的电气开关设备
CN108321031A (zh) * 2017-01-16 2018-07-24 富士电机机器制御株式会社 电磁接触器
CN107946098A (zh) * 2017-12-28 2018-04-20 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原常熟开关厂) 开关的触头***
CN110323105A (zh) * 2018-03-30 2019-10-11 欧姆龙株式会社 继电器
US10964503B2 (en) 2018-03-30 2021-03-30 Omron Corporation Relay
CN110323105B (zh) * 2018-03-30 2021-06-04 欧姆龙株式会社 继电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2106434B4 (de) 2024-02-01
JP5585550B2 (ja) 2014-09-10
US20140035705A1 (en) 2014-02-06
US8698582B2 (en) 2014-04-15
DE102012106434A1 (de) 2013-01-24
CN102891039B (zh) 2015-12-16
US20130021122A1 (en) 2013-01-24
JP2013025906A (ja) 2013-02-04
US8847714B2 (en) 2014-09-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91039B (zh) 继电器
CN102891040B (zh) 继电器
JP5521852B2 (ja) 電磁継電器
JP6043173B2 (ja) 電磁継電器
US20130335177A1 (en) Contact device
US20110272258A1 (en) Switching devices configured to control magnetic fields to maintain an electrical connection
JP5991778B2 (ja) 電磁継電器
CN109727817A (zh) 电磁继电器
KR20140004202A (ko) X-구동 모터를 구비한 쌍안정 전자기 릴레이
EP4283649A2 (en) Direct-current relay resistant to short-circuit current
JP5549642B2 (ja) 継電器
JP6011267B2 (ja) 電磁継電器
CN104037023B (zh) 电磁继电器及其制造方法
JP6922534B2 (ja) 電磁継電器
CN104465225A (zh) 电磁继电器
JP5807174B2 (ja) 電磁リレー
CN109427508A (zh) 电磁继电器
CN109997209B (zh) 电磁继电器及智能仪表
EP3211653A1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for three switching positions
EP2854150B1 (en) Electromechanical relay
CN107615629B (zh) 电动机
CN202259050U (zh) 接点装置
JP2012199112A (ja) 電磁継電器および接点装置
CN106206174A (zh) 新型平衡力式磁保持接触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